玉米收获机械范文

2024-07-21

玉米收获机械范文(精选12篇)

玉米收获机械 第1篇

未来玉米机收市场格局的探讨党延德:天津勇猛机械副总经理

近些年, 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行业也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然而在玉米收获机逐年热销的浪潮之下, 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行业发展的规律, 认真探讨未来市场格局的变化, 以便我们顺势而为, 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玉米机收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但市场格局较2012年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各机型增速会有所改变。从中期 (5~8年) 看市场格局的变化会更加明显, 主要表现在区域市场对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 但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这些从根本上影响我国农业种植模式和农业结构的政策在中期还难以显示出有力的影响, 因为这些政策需要一个过程, 不会一蹴而就, 但长期看将会对玉米机收市场带来根本性转变。

2013年玉米收获机总量增长较2012年会有所回落, 但增幅仍将保持在50%以上, 四行机仍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增幅预计40%~50%, 品牌集中度会更加明显。三行机 (含小四行) 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到剥皮型产品, 二行机增幅较2012年会有较大回落, 但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玉米籽粒直收机将会平稳增长, 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农垦。

未来5~8年, 东北地区籽粒直收机将会得到迅猛发展, 这主要得益于籽粒直收机效率高, 省工省时, 烘干塔数量增多, 早熟玉米品种的应用、气候环境的客观要求。籽粒直收机市场份额将超过摘穗机成为市场的主导, 8~12行籽粒直收机会以国外进口机型为主, 6~8行籽粒机将会被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抢占。

而黄淮海地区一年二熟的种植模式和玉米收获期含水率高的特点决定了该地区仍将保持二、三、四行机并存的局面, 但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 三行、四行剥皮型玉米机因效率高, 适应性强, 秸秆处理方式灵活将成为市场的主导, 二行机效率低, 损失率高, 产品功能单一, 可靠性差的特点会慢慢显现, 销量会逐步萎缩。

西北地区, 小行距密植种植模式难以改变, 市场需求将会出现籽粒机与不对行摘穗机并存的局面。

更长远看, 农业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我国城镇化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 土地连片经营, 家庭农场、专业农场逐步形成, 农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必将带来玉米机收市场的巨大改变。

产品创新——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邵群:河北中农博远副总经理

国内玉米收获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玉米机收获性能得到提升, 可靠性不断提高。伴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 我们看到了玉米收获行业的蓬勃发展, 技术进步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3 343万hm2 (50 145万亩) , 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 (水稻3 000万hm2, 小麦2 419万hm2) , 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 世界排名第二, 并且近几年呈现持续扩大态势。大面积种植玉米, 对于机械收获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如果按照每台玉米机平均每年收割53.3 hm2 (800亩) 计算, 我国将产生60万台以上的玉米机需求。据统计, 目前我国各种玉米机保有量已突破20万台, 仍有40万台以上的新增需求, 如果把更新换代的机器加进来的话, 则会更多。

全国玉米机收水平连续3年“增速”超过7个百分点。三行、四行玉米机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50%, 二行机2012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市场已进入玉米机收发展的快车道。玉米机市场发展的潜力究竟还有多大?市场还能更加火暴吗?

当前, 全国小麦的种植面积达0.24亿hm2 (3.6亿亩) , 机收率超过90%, 小麦机保有量达60万台以上。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达到0.3亿hm2 (4.5亿亩) , 机收率超过70%, 水稻收获机保有量突破40万台。玉米种植面积0.33亿hm2 (5亿亩) 以上, 机收率40%, 玉米机的社会需求量远超过小麦机、水稻机, 市场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随着国内玉米机销量的爆发式增长,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开始疯狂涌入玉米收获机领域, 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 行业的抄袭之风日盛, 恶性竞争日益激烈, 不利于农机行业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 国际农机企业巨头受国内农机市场高速发展的影响, 加大挺进中国市场的步伐, 纷纷投资建厂, 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先进技术、规范的管理, 迅速进入国内农机市场竞争行列。

中国本土的农机制造企业, 如何面对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国民族工业将何以面对来自外部的市场冲击?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环境中, 在国内复杂的玉米机械化环境中, 技术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源动力。

自走式二行机性价比优势明显冯顺安:河北雷肯农机董事长

自走式二行玉米收获机在玉米收获机家族里属于“新生代”, 二行式玉米专用收获机之所以如此受用户的青睐, 是与这种产品的高性价比分不开的。

在用户及企业对大功率产品趋之若鹜的同时, 一些用户从使用方便性和经济性考虑, 对二行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其他机型的价格相比, 5万元以内的二行机更接近农民机手的购买力水平, 虽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二行玉米收获机许多都没有进入国家和地方的补贴目录, 但这些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一抢而空, 说明二行机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其实与其他机型相比, 二行机不但有价格优势, 并且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的情况下二行机的良好通过性是其他机型无法比拟的, 并且二行机的作业效率并不比其他机型差太多, 另外二行机除了在平原地区作业外, 还可以到山区丘陵地区作业。

一般情况下山区丘陵地区由于气温要比平原地区低, 玉米收获时间会晚两周左右, 这样二行机在收完平原地区的玉米后也可以到山区丘陵地区去作业, 这样二行机的作业时间会比其他机型要长, 机手可以有更多的收益和更短的时间来收回购机成本。所以预计继四行机、三行机之后, 二行玉米专用收获机将成为玉米收获机市场的新宠。

其实二行玉米专用机走出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 进而打入全国市场, 甚至进入东北等高端市场, 这除了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的需求多样性、同一地区内需求的层次不同外, 也与玉米收获不能形成大规模的跨区作业市场、三行和四行机单机作业量小、购置资金回收期长和投资风险大有关。三行、四行机价格在13万~25万元/台, 玉米收获机季节性强, 机器闲置时间长, 回收期4~6年, 所以许多农民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购买大型玉米收获机, 再加之三行、四行机社会保有量已经较大, 机手竞争很激烈, 在玉米机收市场远未形成的情况, 机手作业量很有限, 投资收益比较低。而二行机大多数在3万~4.5万元/台的价格水平, 补贴后购置门槛很低, 几乎没有投资风险, 而且一些产品结构简单, 收获装置在拆解后, 底盘也可以做运输用, 所以在权衡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后, 一些原来打算购买大型机的用户反而会购买二行机。

所以二行玉米收获机在全国都有适宜的目标市场, 黄淮海地区是其主要市场, 收获条件比较差的山西、甘肃、宁夏等山区丘陵地区是其次级市场, 而东北、新疆、内蒙古市场是其补缺市场。

开发多功能直脱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方宪法:中国农机院副院长

玉米是兼具粮、饲、能等多元属性的重要战略资源, 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发展畜牧业, 拉动相关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但长期以来, 多种栽培模式制约了玉米籽实和青饲机械化收获的发展。

我国玉米种植经纬跨度大;在栽培方式上, 平播、垄播、沟播以及套播均占一定比例;在品种选择上, 有早熟、中熟和晚熟之分, 且行距不统一。目前, 玉米秸秆、苞叶、穗轴、根茬收获等尚无专用装备, 形态多样、物性差异大;量大、分散, 人工收集劳动强度大;散装运输成本高、存贮占用空间大。因此,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非常复杂, 装备也呈多样性。有人呼吁统一玉米种植行距, 要求种植农艺适应收获工艺, 但即便是统一了种植行距, 当玉米收获机的收获行数与播种机的播种行数不一致时依然会出现对不上行的问题。另外, 机具作业时的动态走偏, 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态对不上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可采用多种直脱流程的多功能收获技术。

在玉米生产中, 农机农艺应进一步融合。具体来说, 在农艺方面, 应选用柱状果穗、结穗位置在70~130cm、穗位秸秆抗拉强度大于500 N的品种, 且要求苞叶紧实度低、成熟期籽粒降水速度快, 含水率小于30%。在栽培中应选择平作或垄作, 行距统一, 宽/窄行或沟播种植带宽度为玉米收获机割幅的整数倍。在机械化收获工艺方面, 东北、西北一熟区可选择专用对行摘穗剥皮收获/直脱收获工艺;黄淮海两熟区可选用不分行全幅摘穗剥皮收获与茎穗兼收工艺;西南兼套作区可选用摘穗收获工艺 (含甜糯鲜食和种子玉米) 。

在收获机械技术方面, 割台应选用指型/链式不分行摘穗单元;剥皮装置应注意剥皮辊布局和随动压制装置、籽粒回收和茎叶排除装置;脱粒装置应选用强揉搓性能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秸秆处理应采用预调质处理技术、打结器正时机构制造与总成精密装配;青饲方面则应采用切碎刀具自磨砺装置、低功耗高频切碎与抛送自动操控。

玉米作为食物、饲料、能源、工业原料的用途广泛,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玉米种植和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机械化生产装备技术的复杂性。为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利用水平, 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为粮食安全、动物产品生产和工业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赴乌克兰玉米收获机械考察报告 第2篇

根据路明副部长的指示,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组织赴乌克兰玉米收获机械考察团,于1999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对乌克兰赫尔松联合收割机厂、南乌克兰地区农机试验站、斯卡妥夫斯克农机修造厂进行了参观、考察,并就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开发、生产等方面的合作途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考察团由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刘宪副站长为团长,农机化管理司、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吉林省农机局、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河北邯郸正和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牧渔业国际合作公司的代表共8人组成。此次考察活动得到了乌克兰有关方面的重视,受访单位和专家都给予了热情的接待,认真介绍情况引导参观,双方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充分交换了意见。考察团在外期间,克服天气寒冷、饮食不习惯的困难,团结互助,发挥各自优势,加班加点整理材料、讨论问题。考察团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录像技术资料,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任务。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乌克兰及赫尔松收割机厂的基本概况

乌克兰是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位于欧洲的西南部,北纬44°~52°之间,南濒黑海和亚速海,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万公顷,人口5164万。1992年乌克兰独立,同年与我国建交。

乌克兰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其综合经济实力在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占第二位。乌克兰工业基础雄厚,化学机械设备、农业机械设备、铁、煤、核电的产量在前苏联占有很大的比重。乌克兰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有肥沃的黑钙土(占全国总面积的50%),温和的气候,充足的雨水和日照。乌克兰是原苏联小麦、玉米、大麦、甜菜、向日葵以及土豆、蔬菜的主要供应地。

赫尔松收割机厂座落在乌克兰南部的赫尔松州赫尔松市,毗邻黑海,是该州的大型国营企业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专门生产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企业。赫尔松收割机厂始建于1886年,迄今有113年的历史,开始主要生产田间作业机械犁、播种机、电机、机车等,1956年开始生产玉米联合收割机,成为前苏联唯一生产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专业工厂,年设计生产能力8000台,玉米收割机有25个型号,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产量达100万台。1987年至1990年我国利用“拉齐兹赠款”首次从乌克兰进口6行自走玉米联合收割机。乌克兰至今已向中国出口近10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主要分布在华北、北京、东北等地。前苏联解体后,由15个原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统一经济空间分崩离析,使得相依互补的产业布局,细致入微的劳动分工,环环相扣的产供销链条,顷刻破裂。从1992年开始,乌克兰试图通过私有化来变革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建立以多元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改革受到严重干扰。目前,乌克兰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大批工矿企业不景气,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其中玉米播种面积由原来的750万公顷下降到100万公顷,工农业生产面临持续滑坡的局面。赫尔松收割机厂在这场经济调整中受到很大影响,来自国内外的订单急剧下降,目前企业开工率不足30%,主要产品如6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年产量从1984年的3000台下降到1999年的50台,职工人数由13000人减至目前的3000人。

乌克兰通过出售股份公司股票的方式来实现私有化,据该厂负责人介绍,赫尔松收割机厂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固定资产现值5000万美元,国家占有51%的股份,美国西格玛公司占有27%的股份,企业职工占13%的股份,上市流通股占9%。为摆脱困境,企业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从1997年开始研制生产谷物联合收割机,订单、产量逐年增加,1998年销售额达500万美元。目前该厂正在走出低谷,生产经营状况开始复苏。

二、赫尔松收割机厂主要产品简介及评价

该厂生产的产品涉及联合收割机(玉米、小麦)、灌溉机械、汽车零部件等方面,目前正式生产的收割机有8个品种20多个型号,包括大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谷物(小麦)联合收割机配用的玉米割台,牵引式玉米联合收割机,青贮饲料收获机,玉米剥皮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牧草收获割台,向日葵收获割台等,适合我国国情的主要有以下机型:

(一)KcKy--6系列玉米联合收割机

这种联合收割机是赫尔松收获机厂的主导产品,是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目前有KcKy--

6、KcKy--6A、KcKy--6AC、KcKy--6B等几个型号,整机为T型设计,具有全液压转向、行走无级变速、自动对行、转动部件转速显示、故障检测报警等先进技术,该机一次完成果穗的摘取、升运、剥皮、清选、装车作业和秸秆的切割、压实、输送、切碎及抛送至拖车作业。

KcKy系列6行玉米收割机从1979年开始投产基本型到目前已完成试验的6B型,赫尔松厂先后对该机进行了多次改进,技术性能日渐完善。设计的6AC型机不但可以收获玉米,配备青贮饲料收获割台,牧草收获割台,可以收获青贮饲料、牧草,使KcKy型玉米收获机从过去的年作业170小时提高到了300小时/年,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90年代又对6行机进行了重大改进:将发动机由原来的200马力提高到250马力,采用全套电控系统,工作中全程检验,整机的功耗比原来减少了9%,生产率提高30%,使用可靠性高达96%。目前KcKy-6型系列玉米收割机,已形成大批量生产规模,总装车间有一条总装线,14条部装线,5个试车试验台,单班生产可达80台/日。仅1988~1998年的十年间共销售1.4万台。

适应性评价:该系列机型的性能价格比较高,结实耐用,采用摘穗、剥皮收获方式,有秸秆粉碎还田功能,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北方大面积一年一熟制种植玉米的地区使用。

(二)KKⅡ--3型牵引式玉米联合收割机

该机配套动力150马力,需配套苏产拖拉机,该机一次收获3行玉米,可同时完成摘穗、剥皮、果穗装车及秸秆切碎输送作业。

适应性评价:该机可以把玉米秸秆回收利用,较适合我国农村畜牧业发达地区使用。存在的问题是:①我国现存的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少,配套动力不易满足;②该机是牵引式收获机,田间作业需人工开工艺道,要拖拉装果穗的拖斗,需要很大的转弯地头,因此该机不能在小地块作业,该机只适用于较大地块的玉米地使用。

(三)KKⅡ--2C型牵引式玉米收获机

该机一次收获2行玉米,作业幅宽1.4m,一次可以完成果穗摘取、升运、剥皮、清选、装车及秸秆粉碎作业,与KKⅡ-3机型相似,不同之处是增加了甩刀式秸秆粉碎机构,拆掉了秸秆回收装置,在过去10年里已生产销售1万台左右。

适应性评价:该机相对3行机体积小,机构简单,成本低,配套动力容易满足,技术上比较成熟,是一种可以引进的机型。对该机进行必要的改进,取掉剥皮机构,二级升运,增加果穗箱,可适用于华北、华中华东的一年两熟地区使用。

(四)玉米剥皮机

该机用于玉米收获分段作业,将带苞叶的玉米穗剥去,我国大部分地区收割玉米是果穗收获,可配套此种机器。

(五)玉米收割割台

赫尔松收割机生产配苏产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玉米割台,割台完成摘穗、秸秆粉碎作业,利用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机构,提高谷物收割机的利用率,这种方式国内可以借鉴。

三、赫尔松联合收割机厂生产、制造情况

(一)生产制造自动化程度高,加工能力强;

除发动机、轮胎、标准件、电气部分外,玉米联合收割机其余部分均为自制,加工能力比国内任意一家收割机生产企业要强,有31个车间包括铸造、锻压、冲压、铆焊、机加工、热处理、油漆、装配、中心试验室等,各生产设备以专机为主,零部件多数由生产流水线加工,有专门的摘穗辊、切割刀、剥皮机构、轮毂轮轴等加工生产流水线。生产线用专用设备,硬性联接,生产效率高,但不利于产品的改型换代。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探讨 第3篇

关键词:玉米;机械收获;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12-1

1 玉米收获机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麦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获,而玉米的机械收获还在发展阶段。现阶段,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研制开发已成为新的热点,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已经进入高潮阶段。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70多家单位正在从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制,其中有30个企业已经研制出样机或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约有20个产品。

(1)从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机型看,目前有3种,分别是索引式、悬挂式、自走式。按玉米收获机的行数可分为4种,分别是4行机、3行机、2行机和单行机。其中,多行收获机既有自走式的2行、3行改4行的机型,也有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2行、3行机型。以上的机型都能够进行摘穗、输送、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等一系列的生产作业。

(2)从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发状况看,其中单行玉米收获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现在某些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了小批量的生产,但由于单行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较低,导致其推广速度和范围较低。然而,由于多行玉米收获机很多方面的技术提升(剥皮辊、升运、拉茎辊、叶皮分离及籽粒回收等环节),则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及作业质量,很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因此,多行玉米收获机在市场销售中已经占主导地位。

(3)从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市场销售情况看,由于单行玉米收获机每次收获行数较少,在同等收获面积下,拖拉机在田间就要多走几遍,拖拉机的反复行走,容易压实土壤,对下次耕作造成影响。2行玉米收获机相比之下,具有减少压实土壤、提高生产效率、能够完成较多项作业、机具价格合理等优势,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3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市场价格较高,因此,影响了其推广进程,随着研发成本的降低、批量生产成本的降低,当3行玉米收获机价格下降后,其应用前景将不可估量。

2 影响玉米联合收获的主要因素

2.1 作业成本较高

柴油價格上涨,因此,农机作业的成本显著提高。同时,玉米机械收获后,还需要人工进行剥皮脱粒,导致收获成本增加。

2.2 机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玉米收获机的各种作业性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制,机具质量也有待提高,目前,玉米收获机的作业质量还受质疑。

2.3 农民认识不足

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认为玉米收获期较长,晚收、早收影响不大。二是玉米秸秆切碎直接还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需农民人工掰下玉米棒,并不需要人工镐刨玉米秆,因此,玉米机械收获的需求并不迫切。

2.4 机具价格偏高

与小麦收割机相比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结构更简单,但是价格却显著高于小麦收割机,因此,很多机手觉得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

3 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3.1 以实用、优质、低成本为研发目标

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我国农村经济总体水平还不高,农民收入仍较低,因此,应加大对农机产品的研发力度,组织科研、生产、推广等多部门进行联合攻关,在大量投入生产前一定要进行实际试验,考虑机具的整体性能,研发出实用、优质、价格适中的玉米收获机。

3.2 大中小结合,分层次研发推广

在研究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生产规模、种植制度等。从目前情况看,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最好。利用现有的农机动力开发与50-6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其性能一次完成摘穗、输送、集箱、还田、破茬等工序。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整体结构可采取优化设计,功率在80马力左右,以自走式为好。4行以上的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应消化国外技术,走组装生产之路,适应当前农村不同需要。

3.3 探索玉米生产机械化模式

我国玉米种植制度采取直播和套种两种模式。直播玉米一般是等行距种植,而套种玉米多采用小麦行间人工种植,种植方式大小行者较多,不利于实行机械收获。为此,应对玉米生产从整地、播种(移栽)、育秧、追肥、收获进行机具配备,搞好定点示范,总结出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栽培模式,扩大宣传,提高认识,以加快玉米机械收获的实现。

3.4 大力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推广玉米青贮收获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全国各地出现畜牧乡、畜牧县甚至畜牧地区,这些地区迫切需要青贮机械,而青贮机械正处于起步阶段。

3.5 继续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

各级财政在专项资金中应加大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补贴规模,以减轻农民购机负担和投资风险,调动农民机手的购机积极性。

总之,随着国家在“三农”问题上不断加大投入,尤其农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增强,必将提升农机的装备水平,从而增强国家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真正让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事劳作中解脱出来,达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贺俊林,佟金.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6(02).

[2] 吴晓涛,王德成,刘海林.我国收获机械市场的需求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6(09).

玉米收获机械市场需求分析 第4篇

据了解, 当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 农忙季节主要靠人畜力作业已难以满足抢种、抢收的要求。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是迫在眉睫。2005年国家开始对玉米收获机械进行试点补贴, 2008年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购置补贴。

1 产品发展趋势

单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将逐渐被淘汰, 多行 (3~4行)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近几年将是首选机型,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将来的主流机型, 3~5年后将占领主流市场。

目前的主流机型是4行机, 将向6行以上大型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机型发展。在一些适合地区, 自走式直接脱粒玉米联合收获机是最终的发展方向。

2 企业竞争趋势

随着福田、时风、一拖、龙工等农机巨头的加入, 实际需求的增加, 以及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 玉米收获机市场将会很快结束高速成长期。市场份额会迅速向大的企业集团集中, 一些发展快而且拥有核心优势、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会生存下来。玉米收获行业技术水平、产品品质、服务等都将得到整体提升, 用户将得到更多利益和价值。

3 我国玉米种植情况

北方春播玉米区, 以东北3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 种植面积稳定在650万hm2左右, 占全国36%左右;总产约2700万t, 占全国的40%左右。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 以山东和河南为主, 种植面积约600万hm2, 占全国32%左右, 总产约2200万t, 占全国34%左右。

西南山地玉米区, 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 面积约占全国的22%, 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 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 总产不足5%。

玉米收获机械 第5篇

为了加快推进全县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有的放矢地做好今年全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郓城县农机局组织专门班子,深入乡村农户,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郓城县地处菏泽市北部,玉米每年种植面积都在60万亩以上。近年来,郓城县农机局通过采取政策拉动、技术培训、现场演示、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辐射带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玉米机械化收获不但可以减少玉米损失率,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增加收入,还可以秸秆粉碎还田改善土壤条件,增加腐基质含量,培肥地力。以此提高农民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认识,提高农民购买和使用玉米收获机械的热情。经过不懈努力,玉米机械化收获越来越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认可。截止到今年8月份,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了420台,玉米收获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玉米机收率达到了50%,通过机械化收获的玉米秸杆也基本实现了全部还田。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玉米机械化收获认识不够。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玉米收获适应期长,晚收几天一般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农民只需手工掰下玉米棒即可,无需人工镰割镐刨玉米秸秆,所以玉米机械收获的需求不如小麦那么迫切。

2、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不相匹配。目前,郓城县玉米种植有平作、畦作、间作套种等多种行距,有用2行、3行播种机播种的,也有用1行简易播种机播种的,还有人工点播的,行距有600~700mm和300~400mm等多种规格,而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适应600mm--700mm的规格,在多种行距条件下玉米收获机械难以适应。另外,玉米果穗的脱皮难易程度、在秸秆上所处位置,以及秸秆粗细、高矮等都直接影响着玉米联合收获的机械作业,严重制约了该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3、行距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一般为600~700mm,而我县玉米大部分为套种,行距不均匀。联合收获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损失率大。

4、机具价格偏高,投资回收期长。目前1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需要10多万元,1台2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也在3万元左右,加上拖拉机不低于10万元,与小麦联合收割机相比其结构简单,价格却高出许多,很多机手觉得风险大,担心自己难以收回成本。由于玉米的收获期季节性较强,再加上农民整体支付经济能力低下,购机户的盈利空间较小,资金回收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5、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目前,该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主要是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地块过于零碎,种植品种、收割期也不同,不便于规模化作业。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收的生产效率,导致作业费用相对偏高,农民用机积极性不高。

6、地块小,80马力以上的收割机机身长,转弯半径大,相对于一家一户小地块难以作业,而50马力的收割机虽适合小地块作业,但由于其作业速度低,动力不足,发动机易发热,导致了效益低,不理想。

7、机械性能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制造质量虽然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但对作业质量满意率仍不高。作业效率较低,经济收入不高。不论是自走式还是背负式的收获机,生产效率都达不到农民要求。

8、玉米收获机械质量低劣,作业可靠性差。当前,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科研能力、设备精度、工人技术素质及与之相配套的行业技术很难保证机具的质量要求。从而抑止了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的需求热情,形成强烈的负面影响。玉米收获机械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已成为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瓶颈。

9、机械收获费用高。受柴油涨价影响,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玉米收获价格为50—60元/亩,而且玉米机收只能做到摘穗和秸秆切碎,一般没有剥皮工序。因此,玉米收获后还需剥皮脱粒,需要投入劳动力,收获成本增加。

10、自然条件影响。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常使玉米出现倒伏、果穗下垂等现象,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作业要求玉米秸秆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致使宜机械收割面积减少。

三、对策及措施

⒈继续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补贴资金的导向性能,把玉米收获机械在购机补贴范围内予以倾斜,加大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力度,同时引导农民多渠道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示范推广,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示范宣传,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玉米生产机械化大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应用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通过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让农民深入了解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农民应用这项技术的能力。

3、完善整机结构,优化部件设计,确保产品质量。如今生产收获机械的厂家很多,生产的机械也是五花八门,机械性能也是各有千秋。建议科研和生产企业,提高关键部件的质量、通用性、互换性,提高机具配套方便性和作业的使用可靠性。减小机身长度、高度。与小面积种植相适应,增强玉米收获机械田间作业通过性能和灵活性,增加机手作业操作舒适性。同时大多数机型均存在着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小故障,如:掉链子或链条断,多处脱焊等,从而影响作业效率。其关键是个别部件质量不过关,有些还存在设计的缺陷,缺乏实践的检验。

4、加强技术培训和全面服务。农机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在培训农民技术上下功夫。精心准备,因地制宜,即有理论又能实际操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农民技术课堂,使农民有理论、会使用、能维修、保安全。实施全面服务跟踪服务。从机具选型、效率测定、配件供应、质量考核等都要周到而细致的服务到位。让农民购机放心、用机顺心、维修省心、收益称心。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 第6篇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S2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87-1

1 玉米收获机研发现状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研制始于1960年,1975 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赵光机械厂研制成功首台国内玉米收获机械——4YW—2型牵引式卧辊双行玉米摘穗机。70-80年代,陆续有多种型号的玉米收获机出现,机型有牵引式、悬挂式(背负式)、自走式和玉米割台等4种,其工艺过程一般为:摘穗—剥皮(或直接装车)—茎秆粉碎(还田或回收)或放铺—果穗集箱或装拖车。80年代玉米收获机的研发生产几乎停止了,进入90年代,赵光机械厂首先研究了自走式4行,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研制了悬挂式单行玉米收获机等机型,但均被市场淘汰。进入21世纪,玉米收获机械研发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各种成熟机型相继诞生,涌现出天津富康、山东玉丰等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的产品。目前,我国参与玉米收获机械研发、生产的企业多达100余家,列入《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玉米收获机械已达120余种。

2 玉米收获机技术趋势

2.1 不对行收获技术

即采取主動喂入方式,解决种植行距杂乱的玉米植株喂入问题。一是把拨禾链沿扶禾器向前侧方延伸,在两扶禾器间形成V形喂入口,玉米植株进入两扶禾器尖中间后,茎秆首先与拨禾链接触,在拨禾链的拨齿的强制作用下向后运动,完成不对行喂入;二是采用喂入拨禾链加拨禾轮组合式喂入机构。这种结构有利于较宽行距玉米的收获,拨禾链向内侧、后方拨送,拨禾轮扶持茎秆并向后方拨送,防止向前推倒茎秆,实现不对行收获;三是带螺旋叶片的导入锥式喂入机构。这种喂入方式较适应窄行距玉米的收获,可使效率提高30%,机具适应性也大大增强。

2.2 降低功耗收获技术

该技术对摘穗装置加以改进,采用四棱刀式拉茎辊和大圆弧摘穗板组合式摘穗机构,取代了原来的摘穗辊或六棱式拉茎辊。同时,对秸秆切碎装置也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变动刀形状,增加定刀数量,调整切碎刀轴转速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收获机动力消耗。

2.3 降低含杂率技术

拉茎辊与摘穗板组合式摘穗机构收获后,果穗含杂率较高。为此,对大圆弧折弯式摘穗板、弹性拨禾齿、四棱刀式拉茎辊、弹性拉茎辊等进行相应改进,可以有效降低玉米果穗含杂率。

2.4 降低破碎率技术

摘穗辊式摘穗机构虽然果穗含杂率较低,但收获损失较大,籽粒破碎率偏高。为此,可以采取加大摘穗辊直径、降低摘穗辊转速、减少摘穗爪棱高、提高摘穗辊表面光洁度、摘穗辊表面喷塑等措施,有效降低玉米籽粒破碎率。

2.5 机电一体化技术

在割台、卸粮装置设计上采用液压设计,提高机具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割台上安装报警装置,遇到障碍时自动发出信号;在驾驶室安装计亩装置,作业多少通过仪表一目了然。

3 玉米收获机技术突破方向

3.1 整机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的整体长度基本都会超过7m,高度一般会超过3m,造成运输和转弯难度大,同时操作的舒适性较差,易造成机手的疲劳。因此,可以从玉米收获机得整体结构进行考虑,来减小整机挂接后的长度、高度或者通过设计通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底盘,来减小玉米收获机的长度、高度,这样玉米收获机就可以在小面积玉米种植带进行生产活动,同时能够增强玉米收获机械田间作业通过性和灵活性,并且能够提高机手作业操作舒适性。

3.2 摘穗机构有待改善

摘穗机构是玉米收获机械的核心部件,在进行不同品种和不同成熟度玉米收获作业时,机手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成对摘穗辊或成对拉茎辊、摘穗板间隙,以及摘穗辊或拉茎辊与清草刀间隙进行调整,以解决啃粒、断穗或茎秆拉断和摘穗辊或拉茎辊缠草造成割道堵塞等问题。目前,仅2行玉米收获机成对摘穗辊间隙可调性较好,生产企业应加强上述涉及间隙调整性机构的技术研究,开发调整可操作性强的玉米摘穗机构。

3.3 提高通用性与适应性

随着机收技术的不断完善,还田型玉米收获机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机械摘穗+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收获技术模式成为主要模式;玉米割台已逐渐成熟,通过与小麦联合收割机互换割台,可以实现一机多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可以实现茎秆资源的回收利用,将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近期研发的重点。但一段时间内,玉米收获机仍以价格较低的悬挂式机型为主,不对行收获的玉米收获机将随技术的不断完善而迅速占领市场,形成悬挂式机型与自走式机型共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杨敏丽,涂志强.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及促进措施[J].中国农机化,2004(04).

[2] 涂志强,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5(05).

[3] 吴书明.浅论农业机械化管理能力建设[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05).

[4] 张文梅.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及技术取向研究[D].吉林大学,2006.

[5] 王德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济效应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浅析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 第7篇

1 概况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仅次于水稻, 常年种植面积接近4亿亩, 产量将近3000亿斤。2005年, 我国玉米种植超过1500万亩以上的省 (区) 有11个, 超过3000万亩的省有吉林、山东、河北、河南和黑龙江5个省。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看, 今后玉米发展的势头仍然看好, 面积可能还会逐步增加。目前全国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比较高, 而机收水平却在2%左右。机收面积最大的是山东, 今年能达到600万亩以上;其次是河北, 可能达到200~300万亩, 其他省的机收量都很小。玉米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经成为北方地区农民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是劳动强度大, 人工收获玉米劳动强度大, 农民劳作很辛苦, 亟盼改变生产条件。二是用工多, 成本高。人工收获一亩玉米 (摘穗带砍运秸秆) 至少需要5个工日, 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地方, 一些农户只有请雇工, 目前农村劳动力一个工日最少也要20元钱, 这样, 一亩玉米的收获成本最少在100元以上。三是造成严重的污染。有不少地方农民为了省事, 将玉米秸秆一把火烧掉, 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 农忙季节主要靠人畜力作业已难以满足抢种、抢收的要求, 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 也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2 玉米机械收获的目的和意义

玉米生产的发展会拉动机械的需求, 玉米生产机械化也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看,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已由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三大粮食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仍然是主攻点。三大粮食作物比较, 近年来小麦机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国小麦机播已占小麦面积的66.2%, 小麦机收已占小麦面积的58.2%, 北方主要产麦区已达80%以上, 有的高达90%以上, 玉米机播发展比较快, 已占玉米面积的41%, 目前全国机收水平不到3%。玉米的收获大都还是用人工来完成, 时间紧、强度大、劳动力占用率高, 限制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大幅度的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 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继小麦联合收获全面推广的良好势态后, 玉米联合收获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山东, 玉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11%。省委、省政府及时把农机化工作重点转向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正确的。

3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取得一定成效, 但仍滞后于需求

多年来, 全国农机科研部门、相关企业根据玉米生产的特点和农艺要求, 进行了玉米收获机的研制开发和消化吸收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发展速度一直比较慢。近几年, 在市场的拉动和政府部门的扶持推动下,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一批产品相继投放市场。但是, 到目前为止, 技术性能完全过关, 能够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定型产品还比较少, 这些产品还处于熟化的过程中。许多技术参数还需要优化, 生产工艺和工装设备还需要加快改造。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难以实现根本的突破, 既有客观上的难度, 又有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 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制度和农民的收获要求差异很大。在种植方式上, 各地种植玉米的行距从30cm到90cm不等, 还有一些地方采用宽窄行种植和套种。如黄淮海地区以平作为主, 东北、西北地区以垄作为主, 亩产量从700斤到1600斤;在收获要求上, 不同地区的农民对农时季节的要求也不一样, 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 农时要求紧, 玉米成熟后必须尽快收获并种植下茬作物, 这时玉米秸秆含水率较高, 收获方式只能以摘穗为主。东北、西北种一茬地区, 如果天气好、立秋晚, 玉米要在地里多长一段时间进行风干, 以减少收获后的晾晒压力, 若过早收回来, 水分太高容易霉变。农民希望收获时, 能够实现摘穗、剥皮、脱粒等功能。但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要求看, 如果玉米在地里生长时间过长, 玉米穗下垂很多, 秸秆变黄, 韧性增强, 这种情况下进行机械收获, 掉穗损失比较大, 秸秆粉碎也比较困难。由于各地种植制度和收获习惯上的多样化, 客观上带来了玉米收获机械研发上的难度。一些研究人员和厂家, 都希望设计出一种通用机型, 主观上, 可能是设计思想走入误区。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和收获要求, 但实际上做不到, 从而在技术路线上走了弯路。

4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第一台玉米收获机械是由澳大利亚人设计的, 半个多世纪以后,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 大都采用了液压、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 传动使用了液压无级变速、对行采用电子导向装置。从机型上看, 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玉米收获专用机型;一种是在小麦联合收获机上配置专用的玉米割台。从整机结构上看, 主要有自走式和牵引式两种, 配套动力一般在80~150kw左右。其性能主要有: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拨皮、秸杆青贮 (还田) 作业, 也有的可以同时脱粒, 有的还配备了精选装置和烘干设备, 还有的是青贮专用机型。这些机型的共同特点就是:结构完善、性能先进可靠, 但由于种种原因, 不宜直接引进使用, 我国的自行研制到目前为止, 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 各种机型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国目前生产使用的与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式机型已成为近10年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功能齐全、性能优良的大中型自走式机型将在2010年左右, 成为主导机型。在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的激励下,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5 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措施与建议

5.1 加强整机结构的优化设计。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整体结构尺寸较大, 长度基本超过7m, 高度超过3m, 田间运输、转弯难度大;驾驶操作舒适性差, 机手易疲劳, 严重制约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因此, 首先从整机结构着手, 减小整机挂接后的长度、高度, 或设计通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底盘, 减小收获机长度、高度, 与小面积玉米种植相适应, 增强玉米收获机械田间作业通过性能和灵活性, 增加机手作业操作舒适性指数。

5.2 加强玉米摘穗机构的试验研究。

摘穗机构是玉米收获机械的核心部件, 它包括摘穗辊或拉茎辊与摘穗板结构及安装位置、清草刀结构及安装位置, 以及相互间隙调整的可操作性。在进行不同品种和不同成熟度玉米收获作业时, 要求机手根据实际情况对成对摘穗辊或成对拉茎辊、摘穗板间隙, 以及摘穗辊或拉茎辊与清草刀间隙进行调整。以解决啃粒、断穗或茎秆拉断和摘穗辊或拉茎辊缠草造成割道堵塞等问题。目前各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 仅2行机成对摘穗辊间隙可调性较好。因此, 生产企业应加强上述涉及间隙调整性机构的技术研究, 开发调整可操作性强的玉米摘穗机构。

5.3 加强机手技能培训。

通过2005~2006年玉米收获机作业跟踪考核发现, 操作技术好的机手在田间作业时, 能够减少地头, 作业质量好、工作效率高。

5.4 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有条件的地区和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 应积极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规范播种模式, 为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创造条件。

5.5 加大科研开发和投入。

玉米收获机械 第8篇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进展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宪法就玉米收获机械行业发展现状、薄弱环节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主题报告, 并针对2012年中小型玉米收获机械产销量大幅增长的市场状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提出要根据中国特点的生产环境和技术, 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玉米机械。

方宪法指出, 玉米是兼具粮、饲、能等多元属性的重要战略物资, 玉米生产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发展畜牧业, 拉动相关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从产量上看, 玉米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粮食作物, 籽实方面玉米是我国第一大饲料作物, 秸秆方面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秸秆来源, 其全价值利用的特点决定了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复杂性和装备的多样性。

方宪法说, 中国玉米植株形态、结穗高度、果穗尺寸/锥度与苞叶紧度等特性差异大, 栽培模式有平播、垄播、沟播以及套播等, 导致收获早期断秆多、后期啃穗多, 此外, 行距也成为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的瓶颈。所以有人呼吁统一玉米种植行距, 要求种植农艺适应收获工艺, 但是即使统一了种植行距, 当玉米收获机的收获行数与播种机的播种行数不一致时依然会出现对不上行的问题。另外, 机具作业时的动态走偏, 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态对不上行问题。针对以上种种问题, 方宪法提出了多种直脱流程的多功能收获技术, 提出了玉米籽粒和穗轴混合收获、牵引式穗轴收获、籽粒与穗轴双流程收获和籽粒收获与穗轴/秸秆/苞叶捆扎收获等多种技术路线, 并指出了相应的结构和流程, 分析了优缺点。方宪法还指出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新流程与可能形式, 比如摘穗流程的割台设计以及玉米收割机上的附加装置设计。

方宪法最后指出, 玉米可作为食物、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等, 用途广泛,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玉米种植和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机械化生产装备技术的复杂性, 为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利用水平需要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为粮食安全、动物产品生产和工业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未来玉米机收市场格局的探讨

天津勇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延德发言的主题是“未来玉米机收市场格局的探讨”。党延德说, 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行业也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然而在玉米收获机逐年热销的浪潮之下, 有必要认真研究行业发展的规律, 认真探讨未来市场格局的变化, 以便顺势而为, 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

党延德在会议中分析了各玉米种植区域农艺特点, 并和大家一起回顾了玉米机收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2012年玉米机收市场格局, 并对未来玉米机收市场格局进行了探讨。

最后, 党延德说勇猛机械和众多的兄弟企业一样具有推动我国玉米机收发展的使命感。勇猛机械会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精益化生产, 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创新人才,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不断开发前瞻性技术, 优化产品性能。努力打造民族玉米收获专家的品牌。

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群针对“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做了发言。

邵群指出坚持产品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加快产品创新, 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已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国内玉米机收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玉米收获机性能得到提升, 可靠性不断提高。伴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 玉米收获机行业取得了蓬勃发展, 玉米机收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邵群在会议中向大家介绍了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发展过程, 中农博远在“自主创新, 持续改进”的方针指导下, 始终走在行业技术创新的前端, 不断进行产品升级,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在内地玉米收获机市场, 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邵群表示为能使玉米收获机产品在功能和品质更上一个层次, 中农博远愿与诸位行业同仁一道, 共同推进玉米机收技术发展, 为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服务“三农”, 着眼市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河北雷肯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代表的发言主题是“服务‘三农’, 着眼市场,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发言人在会议中介绍了河北雷肯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分析了2012年两行玉米收获机市场情况。

自走式两行玉米收获机性价比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在全国都有适宜的目标市场, 黄淮海地区是其主要市场, 收获条件比较差的山西、甘肃、宁夏等山区丘陵地区是其次级市场, 而东北、新疆、内蒙古市场是其补缺市场。

玉米收获机企业应该引入新的观念, 以产品质量为本, 以市场为重心, 营销围绕市场转, 生产围绕营销转。不能被动地去适应市场、等待市场, 而应主动地去培育和引导市场。比如, 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应自行组织玉米异地跨区机收, 直接把机收作业信息告诉农民, 把玉米机市场开拓出来、引导出来。对于农机管理、推广、营销等部门, 一方面要认清形势, 看到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的真正成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 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推广宣传, 组织已购买玉米收获机的农户, 进行跨区机收服务, 培育市场, 获取经验, 推动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高潮。

勇猛机械:缔造玉米收获真专家 第9篇

十年磨剑初成锋

说起勇猛机械, 相信业内很多企业都很熟悉。最初, 勇猛机械是一家以生产变速箱为主的民营企业, 因为勇猛机械董事长王世秀曾在某大型国企担任领导, 非常重视产品质量, 所以勇猛机械的变速箱以质量好广受欢迎。

20年以前, 勇猛机械开始为农机企业提供配件, 包括业内较早涉入玉米收获机械领域的洛阳中收和山东大丰, 提供包括变速箱、摆环箱等核心零部件。同样, 因为王世秀非常重视产品质量, 勇猛机械作为配件企业, 在玉米收获机械领域已经开始显山露水了。

到2000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 国内某还算有名气的收获机整机企业向勇猛机械抛出了橄榄枝, 想合作生产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阴差阳错间, 合作没能进行下去, 却激起了勇猛机械生产玉米收获机的热情。当年勇猛机械制造了样机, 第一次顺利完成玉米收获20多亩 (1亩=1/15hm2) , 收获效果也不错。

由于当时玉米收获机的市场尚未打开, 即便是背负式玉米收获机, 销量也很低, 何况勇猛机械一上来就生产价值较高的自走机?所以,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 勇猛机械凭着王世秀“农民有需求、必定有市场”的信念, 从3台、5台到10台, 不断投入和改进, 终于到2006年可以进行量产。

2007年, 随着国家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视,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市场迎来了春天。勇猛机械在分析了北联和北京市机械设备厂发展的失败教训后, 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发展, 当年勇猛机械销售整机200多台。

即便是在接下来被称为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发展的5年”的时期, 勇猛机械依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营销策略, 从200台到500台, 到2011年首次完成1 000台以上的销量。2012年, 勇猛机械的目标是1 500~2 000台, 而如果完成了这一目标, 勇猛机械则当之无愧迈入了玉米收获机械领域的第一阵营。对于这个销量, 勇猛机械总经理王勇十分有信心。

点线面的销售策略

是什么给了王勇如此的信心?答案是需求。一方面, 用户需要玉米收获机;另一方面, 勇猛机械一直在关注用户的需求, 制造适合用户使用的玉米收获机。从需求这个切入点出发, 勇猛机械携带着高质量的产品, 巧打“点线面”的营销策略。而用户的反馈情况, 给王勇带来了十足的信心。

在营销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比喻, 企业家把销售出去的好产品比喻成希望的种子, 而把不好的产品比喻成炸弹。经过用户的使用和积累, 播下希望的种子, 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获;而销售炸弹的企业, 最终只能惨败收场。

很显然, 在勇猛机械的字典里, 把用户的需求摆在了首位, 而他独特的用户、经销商和企业共赢模式, 加上严格的质量把控观念, 保证了他销售的每一台机器都是一个希望的种子。经过10多年的播种, 终于到了要收获的季节。相信, 王勇的信心也是来自于此, 而其制定的“点线面”销售策略, 应该也是基于此。

说起勇猛机械的共赢模式, 王勇用十分简洁的语言给我们描述。王勇指出, 机械化收获玉米提高了生产效率, 减少了土地承包者的支出;机械效率高、性能好, 机手可以多干活、少耗油和少维修, 增加收入;经销商因此可以多销售, 降低服务;企业则多收益, 提高研发水平, 提高机械效率和性能。如此, 形成了一个价值链, 可以不断提高整个价值链的共赢水平。

而这种共赢, 也确实将王勇的信心逐步落到销量上。据王勇介绍, 有个用户本不想购买“勇猛”玉米收获机, 但看到其周边使用的“勇猛”玉米收获机效果很好, 经过多方考察, 他和他的亲戚先后购买了5台“勇猛”玉米收获机。还有一个宁夏的经销商, 因为看到“勇猛”玉米收获机收获后很干净, 主动上门要代理销售“勇猛”玉米机。

从一个一个用户, 到经销商, 再覆盖整个地区;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到内蒙古, “勇猛”玉米机所到之处必受欢迎。相较于国内许多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销售策略, 勇猛机械所走的路恰恰相反, 也恰恰最有效。所以, 勇猛机械未来的市场, 必定是越来越火暴。

火暴市场背后的秘密

当然, 在王勇看来, 勇猛机械的走俏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 一方面是勇猛机械对玉米收获机械的专注。

王勇分析道, 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以及农产品价格的上升, 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直接拉动了农民对单价较高的农机产品的购买力。加上玉米收获机械的逐渐成熟, 较高的收获效率和效果, 逐渐赢得了用户的市场。

即便是如此好的政策和市场需求, 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好的管理和销售策略, 照样没有市场。2011年底, 许多玉米收获机企业都看好来年的市场, 然而, 2012年的前4个月, 不少企业产量在逐月减少, 而勇猛机械则保持着15台/天左右的出车量, 更不可思议的是, 这些产能都是按照订单在生产。

勇猛机械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 原因就是王勇所说的专注。专注成就专业, “遇到潮湿环境, 别家机器不能收的, ‘勇猛’玉米机可以收;同等环境下, 别家机器可以收的, ‘勇猛’玉米机收得效果更好。”王勇如是说。

王勇具体举例说, “勇猛”玉米机一直被誉为玉米收获机械领域“收获最快、最赚钱”的机器, 它能够完成苛刻条件下的收获, 如收获倒伏田、潮湿田, 剥皮更干净, 更省油。“勇猛”玉米机带来的高收益已经形成了品牌, 而这种品牌促进了用户的购买行为。

“‘勇猛’玉米机设计质量好, 故障率低。”王勇告诉记者:“服务到位, 24小时随叫随到, 配件供应速度快。”王勇简单的一句话, 把勇猛机械从设计到服务的整个环节“把用户摆在首位”的理念表露无遗。

而把用户摆在首位的理念, 还表现在勇猛机械的不断创新方面。2012“勇猛”新款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在2011年广受好评的基础上, 对46项技术方面进行了升级改进, 每一项改进都紧紧围绕着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机器的稳定性进行。如可调节的前灯、轮距, 剥皮机构和部分液压系统等, 都是能够提高性能、减少故障、满足用户需求的改进。

曾经有人说过, 农机行业“得用户者得市场”, 勇猛机械的火暴, 不言而喻。

勇猛机械将缔造真专家

王勇的目标是将勇猛机械发展成为玉米收获领域的专家, 对于如何发展, 他有着清晰的目标和战略。勇猛机械面临着发展壮大的机遇, 同时也是一种挑战。经过10多年的坚持不懈, 勇猛机械在玉米收获机械市场打下了一片天。

“‘勇猛’玉米机几乎和外资产品平齐, 如果排除品牌溢价因素, ‘勇猛’玉米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的行业标杆。”一位农机行业资深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说明勇猛机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消费群体。”

但是, 目前勇猛机械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 还有这如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挑战。“我们会考虑上市。”王勇表示:“资金的保障可以使企业发展步伐加快。”从王勇的语气中, 记者读到的是他发展实业的决心, 他将融资上市看作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同样, 勇猛机械从成立开始, 就比较注重人才建设。董事长王世秀认为, 人是保证质量的基础, 也是不断创新的主体。所以, 在勇猛机械这个企业里, 有很多员工实现了不可思议的创造活动, 甚至连不识字的工人, 也能完成生产线的技术改进和优化。勇猛机械的每个员工都在思考, 都在创造。

有资金、有人才, 勇猛机械需要的是更广阔的天地。据王勇介绍, 勇猛机械即将搬入天津新厂区, 利用更好的生产设备、更大的生产基地, 扩大生产。“预计5年后将达到1万台的年制造能力。”王勇表示。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分析 第10篇

玉米收获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后一个、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按玉米收获的农艺要求, 用机械代替人工一次完成收割、摘穗、果穗装箱集堆、秸秆粉碎还田等多项作业的技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玉米收获的季节性强, 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量大、损失大, 形成了玉米收获实现机械化的需求。加快发展玉米收获作业机械化, 对于提高作业效率, 减轻劳动力生产强度, 有效解决“抢收抢种”矛盾, 实现玉米适时收获和小麦及时播种, 对实现玉米、小麦生产双丰收具有重大意义。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的第三产业是必然的,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减少, 其劳动力的相对不足和对生产条件、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使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 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需求是发展的动力, 这个动力必定能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1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分析

近年来, 我地区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很快, 谷物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但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较低, 也是整个粮食生产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从玉米生产全过程来看, 玉米生产机械化所特有的或者对其具有制约的作业环节主要是玉米播种、收获、耕整地等环节, 各个生产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就机具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来看, 重点在播种与收获。收获作业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5%以上, 劳动强度大, 玉米收获处于生产过程的中心环节, 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后, 实现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 主要是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近几年, 我地区积极引导推广该项技术,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地区根据本地农艺技术要求, 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种植单元、生产规模、种植制度等, 以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为主攻方向, 针对我地区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不高, 农民人均收入仍较低的状况, 引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应尽可能考虑引进推广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脱粒联合收获机、玉米青贮收获机、背负式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和小型单行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应以四行为主, 与现有的农机动力即50~80马力拖拉机相配套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其性能能一次完成摘穗、输送、集箱、秸秆回收或还田、破茬等工序, 性能检测时能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其性能既先进, 适用性又要强。在示范推广过程中, 地块相对集中时, 应优先示范推广四行机。从目前情况看, 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最好。在机械性能方面:要易于操作控制;收获机连续工作时间应尽可能长, 最好在80小时以上;可以昼夜作业;可以不对行作业, 能适应不同的行距要求;收获机技术一定要可靠, 设计合理, 操作简便, 稍加学习, 就可以自己维修与保养, 小故障自己可以排除;能与保有量多的拖拉机配套使用, 并且可以方便的挂接与拆卸;收获时, 可自行开路;玉米收获机的玉米收获部分与秸秆处理部分可分离作业, 不需要后者时, 可只收获果穗;损失小, 回收率高。

播种和收获行数的匹配, 根本上是行距配套问题的存在。现有玉米收获机都面临着播种行距与收获行距相匹配的问题。我地区玉米播种机播种行距一般是300×550×300mm, 株距一般在270~300mm之间, 以铺膜种植和复播种植为主, 解决机械化收获中的玉米行距配套问题要以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适应行距来确定播种行距, 选用不对行收获机型。但是, 玉米收获机均采用不开道收获方式, 还要考虑行走部分的后轮距宽度, 否则第一次进地会出现压行现象。根据建议行距的规格要求, 单行和四行收获机的行走带宽分别为1650~2250mm和2200~3000mm。近年我地区采用行距统一的种植模式, 推广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 采用的试验株距在同一铺膜苗带内, 内行220mm, 外行280mm, 适应现有主要玉米收获机的行距要求, 易收效果明显。品种高大、晚熟, 收获时含水量高, 使机收难度大, 收获损失率高, 机收速度减慢;当籽粒含水量在19.5%~24%时进行机收, 籽粒损失最小。农艺与农机的有机结合, 是实现玉米种植行距规范化的基础, 也是机械化收获的需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玉米播种、收获必须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中来统筹考虑, 综合研究、系统考虑玉米生产的各个环节, 确立以玉米机收为重点, 因地制宜, 在一些容易的环节寻求突破, 科学引导与示范, 进而提高技术层级, 这是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实际需要。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玉米生产必须适应这种趋势, 把农艺措施与机械作业有机结合起来, 以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力作业强度为目标, 在种植形式及栽培耕作技术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 逐步形成几类典型的种植模式, 加以稳定发展, 最终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适于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标准化种植体系, 以玉米规范化种植促进机收, 以玉米机收促进规范化种植, 实现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

2 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械籽粒破损率、损失率、果穗损失率距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玉米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 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 机具利用率低, 投资回收期过长, 导致作业收费相对偏高, 农民难以接受, 阻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快速发展。技术性能完全过关、能够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定型玉米收获机产品很少, 大部分产品还处于熟化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还存在产品稳定性差、可靠性不高、作业质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 由于玉米收获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各生产厂家争着占市场, 在一个地方售出的机具不多, 生产企业还没有开设销售服务机构, 作业季节机具出现问题, 供应商不能及时提供售后服务, 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购机热情, 阻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从技术角度讲, 对玉米收获机关键要解决总体设计问题, 然后才是制造工艺、原材料和产品的推广。而解决技术问题, 一是要提高机具对不同种植行距的适应性。现有技术采取拨禾链强制拨禾喂入和扶禾器辅助分禾配合, 虽然极大地提高了行距的适应性, 同时对下垂果穗可以瞬间扶正, 从而降低了下垂果穗的破损率, 但也存在玉米植株在摘穗前会被拉断或扭曲现象, 特别是玉米植株含水率低时更易发生, 从而影响机具摘穗效果, 损失率上升。二是提高机具对不同种植品种和密度的适应性。不同种植品种的玉米植株高度和结穗高度差异明显, 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机具收获效果。三是要最大程度的解决机具摘穗装置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摘穗装置负载不均衡是机具收获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还易引发摘穗机构堵塞。四是控制粮仓容积和卸粮方式对机具收获效率的影响。粮仓容积不能无限制扩大, 卸粮方式的创新研发是解决此难题的主要途径。五是我国现有拖拉机设计时只考虑了耕、种功能, 没有考虑配套收获机械的特殊需求, 也没有前动力输出轴。它有三个缺点:动力必须从后动力输出轴传至最前方的割台, 动力传递路线太长, 设计困难, 作业故障较多;总体配置不合理, 前轴负荷太大, 造成转向操纵费力, 机手容易疲劳;机手距割台较远, 不易观察到摘穗机构的工作情况。收获机械对动力机械的特殊需求应当考虑。

3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的思路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科研、生产、推广、使用者共同努力, 才能够生产出技术性能可靠, 实用性能良好, 产、供、用三方都认可的好产品。三方都满意是一项技术的最大成功。

1) 设计生产一方, 要对该项技术的各种指标优化, 而且要深入做好到推广、用户等基层单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 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科学配置, 重点在降低收获机动力消耗技术、收获机故障率、不对行技术、降低收获后果穗含杂技术、籽粒破碎技术上实现创新, 加强与技术推广、用户之间的联系、研讨, 形成产、学、研、推、使用者信息交流的链节, 在充分试验、研究、精制的基础上, 将产品推向市场, 不能急于求成, 更不能推出半成品。

2) 农机行政、推广部门, 不要仅做一些考察调研、现场演示等表面走过场工作, 要在大量的大田试验基础上, 跟踪测试, 搞清技术问题, 找准技术问题的症结, 谨慎引进、推广, 加强技术信息分析, 做好与研究、生产、教学的技术反馈、信息交流、研讨, 作好技术指导培训, 做到宁等勿烂, 推一项成功一项, 给用户一个好的信誉和实惠、实用的机械。

对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思路 第11篇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使用;推广

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其中之一是对农民购买新型农业机械进行补贴,虽然有一定的政策但是由于关键技术突破缓慢,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原因致使玉米收获机械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

1.玉米机械收获技术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1)首先是机具可靠性和适应性问题。玉米收获机的故障率较高,适应性普遍较差,因为收获机行距是不可调的,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正常进入割台,导致漏穗,破碎,漏秸秆现象严重这一现象严重打击农民用机的积极性。

其次大部分农民希望将秸秆保留作为燃料或喂牛羊,而现在绝大部分玉米收获机都将秸秆粉碎还田,这制约了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和使用。

(2)玉米收获机械效率不高,由于现在仍是一家一户经营为主而且每户地块较少,种植的玉米地块较少有的还林良间作模式,导致使田间转向困难,机收劳动强度大,作业幅宽小,在地里转弯调头的次数增多,由于收获割台较长需要人工清理地头严重,浪费时间多导致机械收获效率较低。

2.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玉米收获机械开发,目前表面上呈现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大多数单位进行整机研制众多机型在收获工艺和结构参数上大同小异重复制造,并且机型还不够完善。

(2)产品质量不过关 。我国大部分玉米收获机产品目前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成熟的机型不多,普遍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具体表现为稳定性,可靠性,事故频繁,作业质量低。

(3)使用者技术素质低影响玉米收获机的正常使用。

(4)技术因素的影响。

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技术因素包括农艺,农机,农机农艺相结合以及产品质量等因素等,具体表现在玉米收获机的行距适应性,动力匹配,玉米收获时差,产品可靠性等方面。

一是农业机械与农艺的适应性问题,即玉米收获机与玉米种植行距的适应问题。

二是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的适应问题即玉米收获机与玉米播种机的适应问题。各地玉米播种形式多种多样而且行距差异很大,特别在新疆还采用大小行种植方法造成玉米收获机行距无法确定。如能突破行距适应性的制约即采用不对行技术这一问题将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对玉米播种机的适应问题。播种机的行数也影响玉米的机械化收获,多行玉米收获机都面临播种机行数与收获行数相匹配的问题。

玉米收获机无论是进行产品开发还是推广在机具选型定位时,按以下原则进行思考。

首先要考虑行距适应性问题。不对行玉米收获机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行距,不需要人工辅助开道,可以从田间任意位置进入作业,作业效率高。

其次要考虑投资收益问题。从广大农村的种植地块,经济水平和玉米收获机技术水平等因素考虑。

第三要考虑动力的配套性。在玉米收获机市场开拓中必须与当地现时拥有的拖拉机为基础乡农户推荐适用的机型,实现拖拉机与收获机的合理匹配。

第四要考虑秸秆处理方式。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玉米秸秆作为一种饲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不少地区(特别是内蒙古和新疆)的农户要求在收获玉米果穗的时侯,保留秸秆用于养殖业。因此玉米收获机开发时必须考虑秸秆回收的方案。

收获机械的发展至少有两个条件,一是产品技术的成熟,有一批成熟的机型可以投向市场,二是跨区域的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兴起,让农民有利可图。

为适应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首先要做好玉米收获机的选型,其次要做好市场的引导工作,要通过示范,宣传等工作做好市场的导向。

3.发展玉米机械收获技术的有利因素

(1)农民对于发展玉米机械收获技术有了充分的认识,一致认为这是今后玉米收获的发展方向,迫切需要生产厂家能够生产出性能可靠,作业质量好,价格合理的玉米收获机。

(2)玉米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使用机械收获,解放了劳动力,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人工收获时间长,鼠害损失多;机械作业时间少,鼠害损失少。

发展玉米收获技术必须根据我区农民经营规模小,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大,中,小型拖拉机拥有量又相对较高的特点,优先发展大,中,小型拖拉机相配套的系列玉米收获机选择有机户既能自己收获又能为无机户收获的机型发展。

随着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和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玉米机械化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农机与农艺之间不协调现象依然存在,行距适应性还将继续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在玉米收获机的发展中产品质量差,尤其是产品的可靠性,仍然是阻滞玉米收获机推广应用的难题。

通过政策,财政,技术及示范推广等措施的组织落实加大宣传推动力度提升工作效能就能促进玉米收获机械走向农民,走向市场就能玉米机械化收获由点到面,从实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从而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研制单位和生产厂家在收获机设计上力求简单合理,在使用上力求方便灵活,在质量上性能可靠,在价格上力求合理。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具有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才能被农民接受。只要加大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力度,加大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能够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

【参考文献】

[1]农村科技,2010,10.

[2]农机科技推广,2011,5.

机械化收获玉米效益分析 第12篇

1.玉米机械化收获经济效益分析

(1) 人工收割:

①玉米摘棒:

每人每天1.5亩, 工时费100元;

②秸秆放倒:

每人每天3亩, 工时费80元;

③秸秆打捆:

每亩30元;

④秸秆还田:

每亩30元;

⑤果穗剥皮:

每亩 30元。

注:秸秆还田和秸秆打捆只能取一项。

合计费用:160元/亩

(2) 福格森4500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收获:

① 燃油:

每亩耗油2.5 L, 以7.37 元/L计, 合18元/亩;

② 润滑油:

每天消耗机油0.5 L, 消耗润滑酯为0.5 L, 合2元/亩;

③ 驾驶员工资:

100元/日, 以50亩/日计, 合2元/亩;

④ 折旧费:

一台玉米收获机价格为20万元 (减去补贴资金) , 使用年限为10年, 每年折旧费为2万元, 每台收获机每年作业面积为2000亩, 每亩折旧费为10元;

⑤ 维修费:

每台玉米收获机每年提取维修费为5%, 每台价格为27万元, 每年提取维修费1.35万元。每台玉米收获机每年作业面积为2000亩, 每亩折合费用6.7元;

⑥ 损失率:

玉米收获机设计损失率不大于1.5%, 实际按1.5%计算, 玉米亩产650 kg, 每亩损失9.75 kg, 每千克售价1.8元, 每亩损失17.5元。

合计费用:18+2+2+10+6.7+17.5=56.2元。

人工收割160元/亩, 机械收割56.2元/亩, 人工费用比机械费用高近3倍;机械收获效率比人工收割效率高60倍。

(3) 辽宁实丰有限公司生产4YD-2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收获:

该机工作幅宽2行, 配套动力为25~35马力, 工作效率为2~3亩/h, 每天作业10 h;收获20亩, 各项费用如下:

①燃油:每天消耗20 L, 每升7.37元, 每天耗油150元, 作业20亩, 折合费用每亩7.5元;

②各种润滑油每亩0.5元;

③折旧费:拖拉机和收获机价格为5万元 (减除补贴后) , 使用年限为10年, 每年折旧费为0.5万元, 每年作业面积400亩, 每亩折旧费为1.25元;

④维修费:每台玉米收获机每年提取维修费为5%, 每台价格为5万元, 每年提取维修费为0.25万元, 每年每台玉米收获机作业400亩, 每亩折合维修费6.25元;

⑤机手工资:2人每天为200元, 每天作业20亩, 折合每亩费用10元;

⑥其它费用:每天40元, 折合每亩2元;

⑦损失率:损失率为1.5%, 每亩产650 kg, 每亩损失9.75 kg, 每千克售1.8元, 每亩损失费为17.5元。

合计费用:7.5+0.5+1.25+6.25+10+2+17.5=45元。

人工收割每亩费用为160元。机械收割每亩费用45元左右。人工收割费用是机械收割的3.6倍。机械收割效率是人工收割效率的20倍。

2.社会效益分析

玉米收获是玉米全程机械化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严重影响玉米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水平, 玉米收获机械化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玉米收获机械, 对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镇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过程中最为繁重的作业环节。机械化玉米收获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玉米收获效率, 解放出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同时, 玉米秸秆还田减少了作业工序,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了秸秆的运输量, 减少了能源消耗。

机械化收获玉米市场需求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使一些玉米机生产企业盈利, 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不但促进农机工业的升级和农机化水平提高, 而且促进了农机服务业的发展, 实现了农民增收。

3.生态效益分析

玉米机械化收获实现了秸秆科学处理, 秸秆还田作业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玉米秸秆还田秸秆变“废”为“宝”,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良土壤结构, 增强蓄水保墒、保肥能力, 减少化肥的用量, 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是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经过阜新市农机推广站几年来的对比田监测效果显示, 玉米秸秆还田每年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0.02%~0.06%。此外, 由于秸秆还田, 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有效避免了玉米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保护了生态环境, 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 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川菜企业下一篇:能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