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植物病害范文

2024-05-28

温室植物病害范文(精选4篇)

温室植物病害 第1篇

草莓白粉病在保护地栽培中极为常见, 发病初期在叶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 随病情加重, 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 有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 后期呈红褐色病斑, 叶缘萎缩焦枯, 花蕾受害后花瓣呈紫红色, 幼果受害后果面覆一层白粉, 致使果实丧失商品价值。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搞好清园工作, 烧毁腐烂枝叶, 生长季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残果。 (3) 加强栽培管理, 栽植不宜过密, 使植株通风透光、生长健壮, 注意氮肥的施用。 (4) 药剂防治。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喷药时使叶背面和芽空隙间均匀着药。 (5) 保护地栽培可采用45%百菌清烟熏剂每亩0.2~0.25公斤, 或速克灵烟熏剂灭菌。

2. 灰霉病

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 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 发病初期, 受害部分出现黄褐色小斑, 呈油浸状, 后扩展至边缘棕褐色、中央暗褐色病斑, 且病斑周围有明显油浸状, 最后全果变软腐烂, 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 湿度高时, 长出白色絮状菌丝。防治方法: (1) 控制施肥量、栽植密度和田间湿度。雨后及时排水, 降低湿度。进行地面覆盖, 避免果实和潮湿土壤接触。 (2) 花前喷500倍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0.25公斤。

3. 蛇眼病

即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 病部开始产生紫红色小斑点, 以后病斑逐渐扩大, 直径3~6毫米, 中央灰白至灰褐色, 略有细轮纹, 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防治方法: (1) 及时摘除染病老叶, 集中销毁, 减少菌源。 (2) 在花序显露到开花前, 喷200倍波尔多液保护。 (3) 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 连续喷施2~4次。

4. 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 初生褐紫色小圆斑, 后逐渐扩展为大小不等的圆形至椭圆形斑, 病斑中部褪为黄褐色至灰白色, 边缘紫褐色。保护地栽培和温暖多湿、偏施氮肥、光照差的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 (1)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尽早摘除病叶。 (2) 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5~7天喷1次, 喷2~3次效果较好。

5. 芽枯病

温室韭菜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第2篇

1 主要病害的诊断技术

温室韭菜生产中会出现干尖、根腐、叶枯、死枯、腐烂等一些病害症状。相同的症状,发生原因可能有所不同,正确判断这些症状出现的原因,是搞好防治的先决条件。

1.1 韭菜干尖发生的原因

① 土壤酸化

受害植株的主要症状是叶片生长缓慢、细弱,外叶枯黄。防治方法是施入堆肥做底肥,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但转到温室里就不能再施用石灰,以防引起氨气挥发造成气体为害。

② 有害气体

氨害属还原反应,叶尖枯黄逐渐变褐;亚硝酸气为害属氧化反应,叶尖呈变白枯死。预防方法是,扣膜前不要施入直接或分解后可产生氨气的肥料,施肥量也不宜过多。发现氨气危害后,在通风换气的基础上,抓紧在叶面喷用1%食醋溶液,以减轻危害。发现亚硝酸气危害同样要通风换气,抓紧喷用800~1000倍小苏打水溶液。

③ 高温和冷风侵袭引起的叶枯

韭菜生长适温是5~30℃。室温长期处于界限高温再加上空气比较干燥时,就可能造成叶尖白枯。连阴骤晴,或高温后有冷风突然侵入,都可能造成叶尖枯黄。

④ 生理障碍引起的叶枯病(叶腐病)

从外叶的叶尖开始变成茶褐色,然后叶片渐渐枯死,中部叶子变白,这通常是高温引起的叶烧病。高温高湿、肥料不足,或是扣膜前收割韭菜的温室内易表现为叶尖变黄后枯萎症状,通称为叶枯病。

⑤ 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引起的叶枯

喷用补充微量元素,可部分或全部消除症状。

1.2 叶枯和死株发生的原因

① 根腐病造成的根死株亡

一是窒息性根腐。多是在菜田里堆放禽畜粪和杂物,引起局部高温,使韭菜根处于无氧条件下呼吸,造成乳酸和乙醇积累中毒。二是积水结冰引起根腐。浇冻水时间偏晚,水量过大造成地面积水结冰,冻融交替拉断根,或低温下水浸引起根的死亡。三是用含有化学物质污染的河水、溏水浇灌,也会使土壤遭到破坏或使韭根直接中毒死亡。

② 韭蛆危害造成的根株死亡

检查死株时在根株及周围10厘米左右的土层内发现大量的幼虫或蛹。

③ 韭菜的枯萎病引起的死株

夏季高温时节,雨后暴晴,叶部出现水烫样,严重时全部叶片均受伤害,继而完全枯死。

2 韭菜灰霉病

2.1 为害症状

引起烂韭菜主要是韭菜灰霉病。韭菜叶片受害时,初始在叶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至灰褐色的小点,但一般正面多于背面。潮湿时,病斑表面生有稀疏的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造成叶片上半部或整叶枯焦,后期枯叶上有灰绿色至灰褐色霉层。有时会从割韭菜的刀口处往下烂,初呈水渍状淡绿色病斑,形状呈半圆形或“V”字形,病组织黄褐色,表面有灰褐至灰绿色绒毛霉层。

2.2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韭菜灰霉病是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原以菌核形式在土壤中潜伏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孢子,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病菌的生长温度是15~30℃,菌丝的生长适温是15~21℃,27℃产生的菌核最多。孢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叶面结露或有水膜产生则有利于此病发生。韭菜在高温下生产快而组织柔嫩时,此病的发生也就重。

2.3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

② 清洁田园,将地块内残枝落叶全部清出,深埋或烧毁。

③ 严格控制温室温度。控制温湿度是预防灰霉病的有效措施。头刀韭菜生长期间,一般气温不宜超过23℃,同时夜温也不宜低于10~12℃。以后各刀韭菜可比上刀提高温度2~3℃,但不得超过30℃。扣膜后注意松土减少地面水分蒸发,白天注意放风排湿,夜间注意保温,防止昼夜温差过大形成叶面结露。

④ 烟熏或粉尘防治。每667平方米用3%噻菌灵烟剂250克,或10%腐霉灵250~300克,分点点燃,封闭温室,烟熏一夜。也可每667平方米用5%灭霉灵粉尘剂每次1千克,或6.5%多菌。霉威利粉尘剂1千克喷撒,7天喷撒一次。

⑤ 喷药防治。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一遍进行预防。如现发病,立即喷用40%二甲嘧啶胺悬浮剂12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50%腐美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0倍液;或4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得益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8%甲霜灵锰锌500~6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隔7天1次,连喷2次。

3 韭菜疫病

3.1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假茎和鳞茎,叶、根、花薹也可受害。受害叶病斑多从下部开始发生,最初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以后扩展到叶子的1/2左右时,全叶变黄、下垂、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白色霉状物。假茎受害时,呈水渍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剥下。鳞茎受害时,根盘呈水渍状浅褐色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可见内部组织呈浅褐色,生长受到抑制。根部受害呈褐色腐烂,根毛明显减少,影响水分吸收,生长势明显减弱,寿命缩短。

3.2 防治方法: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次667平方米用1千克,7天喷洒一次预防。发病初期,用6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40%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DTM)100倍液,HUO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隔7天喷灌一次,交替用药防治3次。

4 韭菜枯萎病

4.1 为害症状:夏季高温季节,雨后暴晴时可能在2~3个小时内突然爆发。叶片中部或接触地面的叶尖部,出现水烫样的症状,严重时所有的叶片都出现这样的症状,继而完全枯死。发病的根株虽可萌发新株,但有时萌发新株仍可发病。

4.2 防治方法:健壮的植株一般发病较轻,雨后及时排水,热闷雨后立即用井水快浇一次。发病期间,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 韭菜锈病

5.1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病斑在叶面的正、反面均可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好像铁器生锈,稍有触动可见橙黄色孢子呈雾状散开,落到叶子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夏孢子将直接进入表皮,造成再侵染。

5.2 防治措施

① 农业措施:实行轮作,减少病原菌;适当稀植,保持田间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多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收割后注意清除枝叶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②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5%微粒硫磺胶悬剂350~400倍液,也可选用烯唑醇或三唑醇等药剂。7天一遍,连喷2~3次。

6 韭菜白粉病

6.1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产生一块块白色霜状霉丛,不久叶表面开始褪绿,出现淡黄色斑块。病情继续发展时,叶片变黄、下垂、干枯。

温室黄瓜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第3篇

一、细腰瓜

细腰瓜是指在瓜的纵轴中央部分一处或几处出现皱缩而变细, 变细部分易折断、中间是空的, 常变成褐色。原因是由于受精不充分或营养供应不均衡, 或由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过旺, 又遇高温干旱环境时, 长势减弱, 形成细腰瓜。另外, 黄瓜感染黑星病或缺硼也会产生细腰瓜。

预防措施: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 加强结瓜期的肥水供应, 补施硼肥, 及时防治病虫害, 也可在开花初期采用0.05%~0.1%的2.4-D处理, 促进瓜条长直。

二、弯瓜

在黄瓜结瓜盛期, 需要充足的光照和大量的肥水供应, 才能满足此时的养分需求。如果昼夜温差过大, 大风和弱光照, 加上肥水供应不上, 严重影响黄瓜的子房发育, 易形成弯曲瓜。若遇磷钾肥施用过多和干旱的情况, 也易出现弯曲瓜条, 而且瓜条没有光泽, 色泽不好。

预防措施:黄瓜在育苗时, 应为花芽分化创造良好条件。在果实膨大期应加强肥水管理, 黄瓜每采收一次, 都要随水冲施氮磷钾复合肥一次, 确保植株长势不衰弱, 合理密植, 清洁棚膜, 增加通风透光性能, 增施有机肥, 保持根系土层疏松、不缺水。

三、大肚子瓜

由于黄瓜受精不完全, 仅中间到尖端受精, 则受精的部位肥大, 未受精的部位生长受阻, 如果在果实膨大前期, 营养供应不良或遇到干旱就易形成大肚子尖嘴瓜。另外, 结果盛期放松肥水管理, 使植株生长变弱, 或打老叶过狠, 土壤中缺钾也易形成大肚子尖嘴瓜。

预防措施:对于单行结实的黄瓜, 要防止受精不全, 改善黄瓜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 打下部老叶强度不能过大, 在结果盛期, 应加强肥水管理, 不浇空水, 要随水追施多元复合肥和有机肥, 同时, 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

四、苦味瓜

由于生产中施氮肥过量而磷钾肥不足, 造成植株徒长, 在侧枝弱枝上结的瓜易出苦味瓜, 在遇低温寡照的灾害性天气, 黄瓜根系活动受阻, 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少, 瓜条生长缓慢, 往往在根系和下部瓜中积累更多苦味素, 而导致瓜有苦味, 苦味还有遗传性, 叶色深绿的苦味多。

温室蔬菜苗期病害的识别和防治 第4篇

关键词:苗期病害症状及发病规律,应急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

蔬菜苗期出现问题主要是环境条件不适宜、温室内病原指数高、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一、蔬菜苗期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及应急防治措施

蔬菜苗期容易发生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疫病、根腐病、病毒病等, 管理措施不当容易引起沤根、肥害、药害等非侵染性 (生理性) 病害, 有些病害的发生症状有相似之处, 菜农较难区分, 所以有时不能对症用药, 耽误防病的最佳时期, 造成病害的大面积发生。菜农只有弄清每种病害发生时的症状特点和发病规律, 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对症用药。

1猝倒病症状:猝倒病是瓜类、茄果类、豆科、十字花科等多种蔬菜苗期的常发病害之一, 在播种后到幼苗期均可发病, 在两片子叶前发病最多。菜农俗称“卡脖子病”, 是蔬菜整个栽培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一种病害, 在播种后出苗前病菌侵染能造成烂种和烂芽, 使苗床出苗不齐或缺苗;幼苗期发病, 开始时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渍状, 像开水烫过似的, 后变褐缢缩, 子叶未凋萎, 幼苗就倒折, 严重时出现大片幼苗倒伏的现象, 发病速度极快, 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产生少量白色霉层, 即病菌的菌丝体。

该病是由藻物界卵菌门中的瓜果腐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 只要条件适宜猝倒病全年都有发生, 病菌在田间主要通过水流、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 病菌侵染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 以后在病部产生孢子囊, 进行再侵染, 最后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冬。苗床土壤、基质湿度大, 幼苗生长弱, 高温、高湿及忽冷忽热的天气最利于发病;播种量大、光照不足、幼苗徒长等情况也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流行。

应急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在拔除病苗的同时, 用50%克菌丹 (美派安)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72.2%霜霉威水剂 (普力克) 800倍液等喷药、灌根, 5天左右一次, 连续喷药、灌根2-3次即可控制病害的发展。

2立枯病:幼苗及大苗均可受害, 多是零星发病, 发病初期在幼苗茎基部或根茎部产生椭圆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病斑, 后病斑逐渐扩大凹陷, 绕茎一周后病部萎缩干枯, 最后幼苗叶片萎蔫枯死, 枯死苗多立而不倒伏, 故称立枯病, 这点区别于猝倒病。湿度大时可看到浅褐色蛛丝网状的菌丝, 该病比猝倒病发病要晚, 一般在出苗后经过一段时间生长或移栽后发生, 发病速度较慢。

该病是由真菌界半知菌类中的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病残体分解后, 病菌还可以在土中腐生存活2-3年。条件适宜时, 病菌菌丝可直接侵染幼苗, 引起发病。病菌通过水流、农具、带菌粪肥等进行传播, 高温高湿的条件利于此病的发生蔓延。

应急防治措施:及时拔除病苗, 用50%克菌丹 (美派安)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77%硫酸铜钙 (多宁)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15%恶霉灵水剂1500倍液等喷药、灌根, 5-7天一次, 连续用药2-3次。

3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大苗或定植后的苗子的茎基部或地下侧根, 是近几年来温室蔬菜定植后的主要病害之一, 发病时茎基部呈暗褐色或浅褐色, 后绕茎基或根茎扩展, 致皮层腐烂, 初期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 严重时整株枯死, 湿度大时可见病斑上有白色霉层, 病部表面还能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该病是由真菌界半知菌类中的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腐生性强, 可在土中生存2-3年, 幼苗定植过深、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大水漫灌且遇到地温过高等易引起此病的发生蔓延。

应急防治措施:及时拔除病苗并划锄土壤, 同时用50%克菌丹 (美派安)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硫酸铜钙 (多宁)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或15%恶霉灵水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灌根, 5-7天一次, 连续用药2-3次。

4疫病:是瓜类、茄果类等蔬菜的常见病害, 危害严重, 在苗期主要危害茎基部, 发病时近地面茎杆上出现黑褐色病斑, 并向上、下扩展, 向上时可扩展到下部分枝的枝节处, 向下扩展到根部, 湿度大时病部像开水烫过一样, 且在发病部位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

该病是由藻物界卵菌门中的疫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 温度变化异常、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等, 易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

应急防治措施:及时拔除病苗, 选用50%克菌丹 (美派安)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硫酸铜钙 (多宁)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72.2%霜霉威水剂 (普力克) 800倍液, 或7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药防治, 5-7天一次, 连续用药2-3次。

5根腐病:由于引起根腐病的病原菌有多种, 所以根腐病就有多种, 但常见的有疫霉根腐、镰孢菌根腐、腐霉根腐等, 主要危害主根或毛细根, 根系变褐腐烂, 皮层被破坏, 造成下部叶片先变黄早落, 甚至枯死, 严重时全株枯死。

病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借流水、农具、种子等进行传播。土壤高湿极易诱发此病。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 抗病力最弱, 易受根腐病病菌的侵染。

应急防治措施:及时拔除病苗, 并划锄土壤、控制浇水, 可选用50%克菌丹 (美派安)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硫酸铜钙 (多宁)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15%恶霉灵水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灌根, 灌根时可加入生根壮苗剂, 每株灌药液150-200克, 5-7天一次, 连续用药2-3次。

6病毒病:现在由于设施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基本全年都有病毒病的发生, 越夏蔬菜和秋冬茬蔬菜苗期病毒病都比较严重, 一般常见的有花叶病毒病、蕨叶病毒病、斑萎病毒病、黄化曲叶病毒病、条斑病毒病、枯顶病毒病等, 发病初期病株表现生长缓慢、叶片变小、皱缩、黄化等, 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造成绝产绝收, 是近年来棚室蔬菜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

病毒病的发病条件是高温干旱强光照, 主要是通过伤口进行传染, 所以最重要的是避免高温、干旱、强光照的环境条件, 同时避免造成伤口。

应急防治措施:及时拔除病株;高温季节使用遮阳网, 浇水要适时适量, 防止土壤和空气湿度过小;温室上、下通风口要使用防虫网, 幼苗定植后棚内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 降低棚内的虫口数, 棚内蚜虫、白粉虱、烟粉虱、蓟马等较多时要及早喷施吡虫啉、阿维菌素、噻嗪酮等药物;打杈、绑蔓、授粉等农事操作注意减少植株碰撞, 中耕时减少伤根;发病初期及时喷洒3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2%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等, 可同时加入硫酸锌1500倍液或爱增美1000倍液等效果更好。

7沤根:苗期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 育苗期和定植后都有发生, 造成严重缺苗的同时还影响幼苗的质量。发病幼苗出土后较长时间不发新根和不定根, 幼根表面初呈锈褐色而后腐烂, 表皮易脱落, 植株叶片变黄, 严重的叶缘枯焦、萎蔫枯死, 极易拔起。

沤根主要是由于高湿、阴雨天多、光照不足、低温等原因引起的。

应急防治措施:一旦发现有沤根现象, 要尽量降低土壤湿度, 定植后的棚室要划锄土壤以降低土壤的湿度、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并在叶面喷施爱增美3000倍液或全树果1500倍液等以促进植株的生长。

8肥害、药害:是由于施肥、用药不当引起的, 一般是因施用了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过量施用化肥、用药量大或用药不均匀等造成的, 会造成蔬菜的烧根、熏苗。幼苗发生烧根时根尖发黄变褐、不生新根, 植株表现心叶皱缩、叶片暗绿、生长迟缓、植株矮小;肥料、农药施用不当在温室内还能放出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容易造成蔬菜发生气害, 使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或点状、块状的坏死斑, 严重时叶片变褐色甚至枯死。

应急防治措施:一旦出现肥害或药害, 首先要查明原因, 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及时浇小水, 间隔3-5天浇一水, 连续浇水2-3次, 浇水时可随水冲施能加速有机肥发酵的生物菌剂如肥力高等, 同时加强通风, 避免有害气体对叶片产生毒害作用。同时叶面喷施爱增美3000倍液或全树果1500倍液等以促进植株的生长。

二、温室蔬菜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1在休茬期采取高温闷棚、大水漫灌、化学处理等方法对温室进行杀菌灭虫处理, 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室内的菌源和虫源。

2选用抗病品种、采取嫁接等方式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以减少种子带菌。

4对苗床土进行消毒处理或直接用基质进行穴盘育苗, 以培育壮苗, 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

5高温季节进行遮阴降温及使用防虫网等措施防止生理性病害和病毒病的发生, 同时创造不利于病菌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通过生态调控防止病害的发生。

6定植前提前造墒, 合理覆盖地膜, 以利于降低温室内土壤和空气的湿度, 抑制病菌的繁殖、侵染。

7在定植穴里用药, 并在定植后及时浇小水, 第二水在定植后的4-7天内浇, 这次水量可适当大些, 每次浇水后只要条件允许都要进行划锄以减少水分蒸发并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参考文献

[1]李洪奎, 李明立, 孙平.出口蔬菜病虫图谱[M].中国农业迷信技术出版社, 2011.

[2]郑建秋.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创业政策体系下一篇:新时期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