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2024-07-25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精选12篇)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1篇

关键词:贵州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媒介,余秋雨,多彩贵州

“文化旅游业是贵州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产业, ”贵州省为了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 特地精心构建了“多彩贵州”这个品牌形象。2007年7月27日, “黄果树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省决赛在贵州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当天的《贵阳晚报》在第4版综合新闻中对其大力加以报道, “据介绍, 舞蹈大赛自从今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 在短短的一个多时间里, 全省报名人数就突破十万……在全省各地举行的数百场海选中, 将黔中大地变成了一个盛况空前, 想舞就舞的大舞台。”除了《贵阳晚报》等纸质媒体对“多彩贵州”进行热情洋溢的报道和宣传外, 贵州电视台更是一马当先, 将这一艺术盛况直播给全国各地的观众朋友们, 让他们在欣赏赞叹贵州原生态舞蹈艺术之余, 对这块土地的神秘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网络新媒体也毫不示弱——“多彩贵州印象”网站在舞蹈大赛决赛期间对5场决赛进行网络直播, 大大方便了网民朋友们。可见, 在贵州省大力打造“多彩贵州”这个旅游品牌的过程中, 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充当“多彩贵州”这个品牌的“鼓吹手”。

在当今信息时代, 贵州省充分意识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对其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多彩贵州印象”网站的建立就是这种时代意识的结果。该网站于2007年4月18日开通, 由省长林树森亲自为网站授牌, 由省委书记石宗源亲自点通该网站。可见, 在数字化的今天, 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了贵州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一支生力军;贵州省要将其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离不开大众传媒巨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无与伦比的宣传作用。为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 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一、应用新媒体网络

在黔东南州等民族地区, 传统媒体有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这些传统媒体由于区域限制、水平及设备落后等因素, 在本民族地区以外很难见到, 不能在本辖区以外达到介绍宣传民族地区丰富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要求。这种现状对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其文化旅游业就有一定的限制了, 因为这些传统媒体只能对本地区的观众进行信息传播, 外地的观众朋友无法获悉这些媒体的内容, 对民族地区的各种信息便不能及时知晓, 这样就导致该地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情“藏在深闺不为人知”。那有人不禁要问:“要宣传贵州民族地区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话, 到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国家级电视台打几个广告不就行了吗?”这种说法容易, 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贵州民族地区目前正在依靠文化旅游业来拉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要拿出一大笔广告费对贵州民族地区这种目前急需大笔资金投入的地区来说, 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除此之外, 宣传贵州民族地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 一次或者几次广告是远远不能满足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 所以拥有能够长期有效宣传自身的媒介对贵州民族地区来说, 是一个解决发展瓶颈的关键。在时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下, 这些民族地区应大力应用网络新媒体, 这便可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受地域限制的弊端。例如:在网终技术推广后, 黔东南不失时机地提出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的口号, 于2002年8月建立了黔东南最大的门户网站——黔东南信息港。这个网站是中共黔东南州宣传部、中共黔东南州委外宣办的直管网站, 可见该地政府十分重视本地的网站建设, 身体力行地用网络来达到宣传黔东南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在“黔东南信息港”中, 有一栏叫“原生态艺术专栏”, 对该地区的各种独特的原生态艺术做了十分详细的介绍和报道, 图文并茂。网络传播使千里之外的网民只要稍动鼠标、点击几下、便能了解民族地区奇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这就有效克服了贵州民族地区本地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介受众面窄、不能有效对外宣传自身的缺陷, 为外地的朋友们认识贵州民族地区打开了一扇窗户。因此, 以黔东南为首的贵州民族地区应大建网站,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来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二、借用品牌媒体来宣传自己

贵州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独特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如果能有一个品牌媒体宣传自己, 便能让自己的优势旅游资源迅速为大众所知, 从而事半功倍地打入市场。但关键问题是贵州民族地区在经济总体方面来说仍是相对落后的地区, 没有知名媒体。所以贵州民族地区应巧借品牌媒体来宣传自己。主要有两种方式:主动出击, 力邀海内外媒体来贵州民族地区考察、拍摄、宣传这儿的原生态文化。例如:黔东南州得到国家旅游局的支持, 邀请加拿大新时代电视台“时代杂志摄制组”、加拿大星岛日报、加拿大“至尊假期”旅游公司等三家经营中国旅游产品的旅行社于2007年7月19日到隆里古城考察并拍摄专题片, 目标直指加大黔东南的民族文化旅游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和影响。黔东南等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拿来主义”精神—大力邀请海外媒体和旅行社来此考察, 让这些媒体和旅游机构体验这儿的原生态文化, 并为之“心动”, 从而回国后进行宣传或组织外国朋友前来旅游。一传十、十传百, 相信这些苦心不会白费、一定会收到长期效益的。主办节目, 吸引大牌媒体前来采访、报道。贵州民族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民族文化优势, 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节目, 从而吸引海内外的广大媒体前来拍摄、报道。这些著名媒体由于权威性高、受众面、影响力大, 一旦对贵州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节目进行报道, 势必让贵州民族地区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中心的形象走进千家万户, 从而大大提高贵州民族地区的知名度。2007年7月23日~8月3日“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艺术节”就表现了当地政府极尽所能打造品牌节目、通过民族文化亮点吸引海内外著名媒体前来采访报道、从而有效扩大宣传面的策略。该项活动的时机选得好, 既在黄金暑期, 又在“黄果树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 民族风情、原生态这些概念已得到了大量的宣传、已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所以“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艺术节”一经举办, 便有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吸引了海内外媒体100余家、记者400余名前来采访报道。在这些媒体中, 有国内顶级媒体中央电视台, 该电视台无疑是国内最具权威、受众面最广的电视台, 她派出的记者在此采访报道, 必将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还有国外的著名媒体, 如路透社、美联社等, 这两个通讯社是全球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如今都被这次节目所吸引, 派记者前来。众多海内外著名媒体从不同角度记录和报道贵州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 势必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感受到贵州民族地区的独特神奇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从而大大促进其民族文化旅游业。

三、借助文化“媒介”名人提升自身知名度

贵州民族地区所发展的是民族文化旅游业, 所以应挖空心思在“文化”上大做文章。在这方面, 黔东南带了个头, 做得非常突出, 贵州其他民族地区应大力借鉴。2007年7月17日~7月23日, “原生态黔东南对话余秋雨”活动举行,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策划, 引起了几乎所有贵州媒体的关注, 《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电视台等15家媒体立即派出采访小组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精彩的相关报道还将通过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旅游卫视等著名媒体向广大观众朋友们发布。这次活动成功地提高了黔东南的知名度, 究其原因, 最重要的是对象选择得十分正确。黔东南等贵州民族地区目前大打“文化牌”旅游, 自然需找一位文化名人为自己大做宣传。余秋雨学者当仁不让堪称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 而且还是一位“媒介名人”。说他是著名文化学者, 是因为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说他更是一位“媒介名人”, 是他在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独占了四本, 书本读物是大众传播媒介, 他的作品如此受欢迎, 拥有上千万读者, 所以说他是“媒介”名人毫不过分, 更何况他经常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抛头露面”, 充当评委或讲授文化, 为广大观众朋友们所熟悉。我们甚至可以说, 余秋雨这个名字已经被符号化了, 这三个字就代表着“文化”, 所以非常受大众的欢迎、拥有很高的人气。在“原生态黔东南对话余秋雨”活动中, 工作者们就是想通过各大媒体报道该活动, 将余秋雨的名气、人气和符号义移植到黔东南身上, 从而让更多人关注黔东南丰富独特的原生态文化。

四、巧借歌舞产品通过媒体宣传自己

一说起贵州民族地区, 不能不提到这些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这些民族风情独特的歌舞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让大家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原生态艺术的魅力。因此, 贵州民族地区就要巧妙借用这些歌舞宣传自己——让这些原生态艺术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出现在千万观众面前, 就等于是将自己推在千万观众朋友们的面前。例如:“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和“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这两种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歌赛中屡放光芒。“蝉之歌”组合演唱的侗族大歌在2006年青歌赛中荣获亚军, 而这种音乐产品正是黔东南“土生土长”的产品, 所以说“侗族大歌”在中央电视台一举成名, 相当于是给黔东南在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无形的广告。在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起“苗族歌后”阿幼朵, 她不但在青歌赛中获得佳绩, 还光荣地做为少数民族代表去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展歌喉, 让外国朋友欣赏到苗族飞歌的魅力。阿幼朵是贵州黔东南的骄傲, 她每一次登台演出都在为家乡争光, 为苗族文化的推广起到了巨大作用——在电视上, 她演出时总是身穿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 被人们誉为“无字史书”的苗族服饰可以堪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 美丽苗族歌星阿幼朵身穿这种服装登台演出, 不仅让人大饱眼福、一睹“无字史书”服饰的风采, 更把苗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播给大家。这一切借助电视等媒介的巨大传播力, 随着她那美妙的歌声, 飘向海内外。随着贵州民族地区的歌舞艺术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一次又一次地与海内外人们亲密接触, 贵州民族地区也就走进了无数朋友心间。

1. 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

在传播学效果理论中, 有一个术语叫“沉默的螺旋”, 是德国传播学者诺利·纽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 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表明观点时, 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 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从而使这种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 即使自己赞同它, 也会保持沉默。“这样, 一方讲话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 这个过程不断地把一种舆论确立为主要的意见”。从而形成统一印象的舆论传播效果。在贵州民族地区利用媒介发展其民族文化旅游业时, 便巧妙地运用了“沉默的螺旋”理论。例如, “多彩贵州印象”网站建立时, 省长林树森亲自授牌, 省委书记石宗源亲自点通;黔东南成功举办了“原生态黔东南对话余秋雨”活动。这些名人在受众心理上可产生威信效应, 于是大众传媒对这些活动大加报道, 塑造了一种强势的舆论:贵州具有多彩的民族文化、黔东南是原生态文化中心。这样的印象在受众中通过人际传播, 影响越来越大, 持这种观点的人群越来越多, 而持不同意见者只得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这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见。统一印象的舆论传播效果从而得以形成, 即贵州作为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大省的形象在受众心目中得到认同。

2. 内容为王。

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其民族文化旅游业, 虽大力借助大众传媒来宣传报道自己, 但新闻报道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 精神活动不可能脱离物质基础。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吸引力对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而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的成败关键也是看其文化内容能否抓住游客、影响游客。从“核心竞争力”观念看, 文化内容就是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其发展成败安身立命之所在。因此, 贵州民族地区应一方面保护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 使其在现代文明的强劲冲击下不致濒危, 一方面还要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工作, 将其最有吸引力的亮点充分挖掘出来, 再辅以市场化的运作展现在世人面前, 便可从根本上确保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魅力。

3. 媒介融合。

“多彩贵州印象”网站是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定的贵州主流网络媒体, 是宣传多彩贵州最重要的网络媒体, 其成功运行反映了媒介融合的趋势。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电视台、中国电信贵州公司、贵阳国际旅行社、贵阳黔粹行工贸有限公司、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7大股东共同投资成立多彩贵州印象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这种融合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整合了新闻单位, 又采用公司制、面向资本市场、联手了信息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中的中坚力量, 所以是集多种优势于一体:政策上的扶持、新闻资源丰富、资金雄厚。这种媒介融合首先实现了多媒体传播方式的优势互补, 网络媒体在信息传递上不受距离、时间、数量的限制, 且成本低廉, 这些技术上的优势和传统媒体新闻资源和内容上的优势结合起来, 使平面传播变成立体传播、线性传播变为互动传播、地域性传播变为全球性传播, 多种媒体联合运作大幅降低了新闻信息采集和节目制作的成本, 全面提高了新闻信息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其次, 媒介产业和信息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行业融合使媒介集团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企业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资源互补, 提高了媒介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使其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 这是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离不开媒介的支持。在如今的信息时代, 多方面、多角度利用媒体来宣传自身是产生经济效益的一条捷径。贵州民族地区将民族文化旅游业重点培养为支柱产业, 必然在大众传媒的利用方面是不遗余力地下功夫。让我们共同关注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研究、让各种媒体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腾飞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浩孙晓丽: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浅议, 《贵州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

[2]黎颖: (主题) “舞动”贵州 (副题) “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终极战幕今晚开启, 《贵阳晚报》第4版, 2007年7月27日

[3]邵培仁:《传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第1版, 2004年1月第8次印刷, P268

[4]加拿大旅行商及新闻媒体到我州隆里古城等地考察, 2007年7月23日, 网络链接:网上黔东南 (http://www.qdnnews.com/)

[5]吴剑平: (引题) 2007“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省决赛第1场—— (主题) 《锦鸡舞》拔得头筹, 《贵阳晚报》第2版, 2007年7月28日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2篇

民族文化开发与民族地区的发展--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为核心,民族文化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重要途径.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论述民族文化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作 者:阳华 作者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贵州,凯里,556000刊 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年,卷(期):22(2)分类号:G05关键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民族文化的开发 民族地区的发展 旅游产业 旅游区位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危机 第3篇

关键词:饮食文化;生态;危机

中图分类号:G6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18-02

一、饮食文化背景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食物都是人类的头等大事,当人类第一次尝到炙烤后的食物时,对如何使用火开始产生了兴趣,随着火的诞生,食物对于人类就不仅仅是一种果腹充饥、维系生命的物质而已。饮食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它。食物不仅仅能解决温饱,更渗入社会的各个角落,由于地理和人文的不同造成了习惯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是如何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产生文化的,饮食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我们可以透过不同的饮食文化发现人类的文明,“生的食物一旦被煮熟,文化就从这里开始。”饮食文化不单纯是由产地不同的食材、形式各异的烹饪工具而组成,它与产生地的地理环境,当地人民的精神信仰息息相关,饮食文化已成为一种民族标签,深刻地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宗教理念,集体记忆和族群信仰。笔者以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为例,从当地的饮食文化中发现其在选材、制作、营养、储藏等形式中所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习惯与文化习俗,将饮食行为与当下生态文化相结合,探索出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二、“稻鱼”里的文化

在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十分讲究因地制宜,这是一种中国人应对大自然的变通,也是天人和谐的体现。贵州省黔东南的从江县是侗、苗、壮族聚居的山区,地势陡峭,土地资源匮乏,开辟耕地十分困难,但这里的祖先们却顺应山势,依山造田,完全依靠自己的双手,既不开山劈地,也不填塘造田,依据大山原本的样貌,创造出山地特有的梯田模式。

在这里,人们从古至今就以糯米为主食,纵横的高山梯田里种植近百种原始的糯稻。糯稻是稻的粘性变种,具有高粘黏性,是区别它与稻米的最主要特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子、八宝粥、各式甜品和酿造甜米酒的主要原料,营养价值较高。糯稻曾是长江流域吴越民族的主食,秦汉时期北方的族群向南方扩张,才将糯稻引种在这片区域。

贵州省黔东南苗侗自治州从江县的加车村居住着一个苗族村寨。村民以梯田的形式种植糯稻,山上不适宜机械化的收割,人民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摘禾刀收割方式。摘禾刀只有手掌大小,人们手里拿禾刀,在欢声笑语中以集体劳作的形式收割汗水凝结的果实。但糯稻并不是唯一的收获,水田里还藏着其他的秘密。多年以前,这里的祖先就发现,水稻田里可以同时养鲤鱼和鸭子。鱼和鸭在水中的游动可以帮助糯稻清除虫害,为秧苗带来氧气,而它们的粪便又能给稻禾提供充足的养分。于是雏鸭和鱼苗被放入糯稻田中一起喂养,糯稻成熟时,鲤鱼和鸭子也可以食用了。得益于这种良性生态的稻作模式,直到科技发达的今天,这里的土壤仍旧几乎没有使用过农药和化肥,维持着原生态的模样。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这里的少数民族村落像是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不过大自然的馈赠是丰富的,懂得利用的村民会在大山中结伴需找需要的植物枝叶。采摘回的树叶经过蒸煮揉捏,很快就会溶解成黄绿或紫黑的液体,成为糯米的天然染色剂。这种大山中特有的饮食行为既满足了一个少数民族对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观上保护了食物天然的品质。制作出来的糯米油脂丰富,结实耐饿,被当地人看做是最值得依赖的食物。

“稻鱼鸭”的耕作模式虽然为这里的民族带来了丰富的食物,但在古老的大山里,过多的鸭鱼肉会成为人们丰收欣喜后的担忧。吃完了稻花的鲤鱼肥嫩硕大,如何赶在鱼肉变质变味之前保存食物的营养?面对这样的困扰,聪慧又勤俭的祖先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诞生出这里独特的饮食文化。在雷山县的一个偏僻的苗族村寨中,村民在糯稻成熟之后,排去稻田里多余的水来捕捉鲤鱼,将收获的鲤鱼制作成腌鱼的形式用来储存。吃腌鱼首先要做甜米,将去壳的糯米淘洗赶紧后上炤蒸煮,等糯米熟透后,加酒曲发酵,待糯米布满菌丝,酸甜的腌制酱就制成了。将祛除内脏的鱼摆在铺有糯稻杆的炭火上熏烤一夜,借助空气与风的力量,将鱼风干并发酵出独特的风味,制作好的鱼干颗干吃或腌制。腌制稻花鱼时,将事先发酵好的酸甜糯米混同辣椒均匀的塞在剖开的稻花鱼上,用稻绳拴住,腌鱼就做好了。这样的稻花鱼可以用来生吃,也可作油炸或蒸煮,不管用那种做法,都掩盖不住糯米和鱼一同造就的迷人酸甜。

每年收获糯稻制作腌鱼的季节,也是他们制作雷山鱼酱的最好时节。在这里,上至七旬的老人,下至黄发小孩都聚集在山里清澈的河流中寻找一种特殊的水生动物——爬岩鱼,它是制作雷山鱼酱最关键的原料,有着出人意料的美味。鱼酱一年只能做一次,必须采用时下最新鲜的辣椒,选用自家田里的生姜,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佐料山胡椒,加入大量的食盐保鲜提味。将这些食材混合搅拌均匀装在坛子中密封,美味开始慢慢酝酿。乳酸菌与酵母菌的合作,促进想起的生成,挥发性有机酸滋生出鱼酱独特的酸味,半个月后,这种酸味十足的苗家最骄傲的调味品,便练成了。一勺雷山鱼酱,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汤料陡然变得酸楚动人,再加以精心制作的稻花鱼,具有黔东南特色的酸汤,就这样诞生。

这里村民的祖先们在物质匮乏和难以保鲜的遥远年代,就发明了这些特殊的吃法,在充饥的目的下略加智慧,便诞生了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饮食。这种饮食习俗不仅仅是劳动民族对自然馈赠的一种感恩与庆祝,更是体现少数民族集体协作和分享的饮食文化。人们遵循着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生态的模式解决饮食问题,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逐渐成为一种饮食文化繁衍生息。

三、少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危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人们获取食物已不再像多年以前那样艰辛,储存食物的方式也开始千变万化。道路的方便,使村民在集市中的购买与交换变得稀疏平常,收入的增加,也使更多的家庭可以支付所需的冷藏工具,新鲜的食物想要保存其口感与鲜度,不仅仅再只依靠盐,更多的是将食物放进可以冷藏的家用电器中。物质较为丰富的今天,村民对食物的渴求也不想当年,人们可以在集市上随时购买到自己想要的食物,而不是在丰收季节,将所得到的肉类食品通过盐浸风干,从而保证在严寒的时令也可以摄入足够的养分。人们越来越依靠现代化的科技为其带来的便利,以前保存食物、储藏食物的方式开始慢慢被现代化所替代,每到制作食物的季节也只是少量的制作放入坛中,以便回味时食用,早已不在像以往一样依赖。现代化的速食节奏已经开始侵蚀着古老的饮食文化,这种新的饮食习惯的逐渐形成意味着一类民族的文明正在一点点的被蚕蚀。

除了现代化产品的介入影响着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大量劳动力的外移也成为这里饮食文化发展的危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工劳动成本的增加,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中,不少手工制作作坊的劳动力,已从原来的各地青壮年变成了西南部地区的中年男女。这些中年男女多半为一个家庭的全部劳动力,通过对雷山县的一个苗族村寨的统计,发现这里的多数家庭基本只剩下老人与小孩,每年只有糯稻丰收的季节才会回家。而种植糯稻的耕地也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开始萎缩,传统农耕所维系的集体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消失。继承这里饮食文化的一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与奔波中艰难的维持着上一辈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在化繁为简的制作特色饮食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敷衍。

四、结语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最早、最基本、最基础性的活动。可以说人类早期各种活动都是饮食活动的扩展和延伸。饮食活动的内容、形式、程度折射着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的状况和条件,也影响着其他文化体系。贵州黔东南的饮食文化是久经岁月的洗涤所诞生出的代代劳动人民的文明智慧,是具有人类意义的一种文化体现,如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被现代人所遗忘或摒弃,则无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遗憾。

参考文献:

[1]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费尔南德斯·阿莫斯图.何舒平.译.食物的历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3]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4]李增高.我国历史上的糯稻[J].农业考古,2008,(2)

[5]刘晓芬.论饮食文化的非物质性[J].社会科学辑刊,2010,(5)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4篇

(一) 、由于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好的音乐课比文化课更能吸引学生, 使学生树立对高尚品质追求的崇高理想, 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深有体会。音乐教育是与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成正比的。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芦笙音乐那悠扬动听的歌声、那姿态优美的舞蹈是能消除人的疲劳以及能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凝聚力的。所以, 通过对中小学校青少年一代的培养, 必然是保护和促进贵州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笔者提出下面几点建议与设想:

1.对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音乐设备进行适当投入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在音乐课的硬件配备上是缺乏的。但是我们不需要与城市的中小学那样配备钢琴, 多媒体教室等等, 作为芦笙音乐的传承人, 我们可以利用芦笙这一乐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 但这还是需要相关部门在经费的拨给上予以一定支持的。在当地中小学投入一批芦笙进行教学, 再通过当地拥有精湛技术的传承人来培养这些娃娃军, 是让芦笙音乐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强有力的支持。

2. 保护并发扬芦笙音乐传承中的“口传心授”教学方法。

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 它的传承是以人为载体进行, 通过声音手段和形象手段作为表现形式, 然后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而得以发展的。人这个载体在整个传承的过程中是极其关键的, 也是传承是否得以延续的关键所在。一旦芦笙音乐的传承人消亡, 芦笙音乐文化便不复存在。要想把芦笙音乐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地, 必须先做的事便是将已有的芦笙音乐文化的口头财富进行原汁原味地保护, 没有发展的“资本”, 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 对当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开展给予“特殊性的待遇”。

(1) 音乐教材

正如中国伟大的孔子的《诗三百》便是将一个个哲理蕴含于歌曲之中, 以此来知道学生的思想品德的修养。拥有歌、器、舞为一体的芦笙音乐文化足以让当地的政府部门和中小学生“有事可干”。在对教育部规定的音乐教科书的教学外, 加入15%-2o%的乡土教材也是国家明确提出的, 当然, 我们更应该“因地制宜”, 从当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对其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 从而使教育部门和文化管理的相关机构以及出版社共同来编订适合于当地中小学音乐课程开展的《音乐补充教材——苗族芦笙音乐文化》。

(2) 音乐师资

对专业的音乐教师的缺乏, 一方面应大力引进高校音乐毕业生到当地进行教育部所颁布教材的教学;另一方面, 可以使教育部门安排当地拥有宝贵的芦笙音乐文化精湛技艺的传承人分布到各中小学进行授课, 教育部门及学校给予一定的补贴。通过两种老师的互为补充的教学使苗族子民成为苗族芦笙音乐文化重获新生的主力军。

(二) 、芦笙音乐文化是苗族人民祖祖辈辈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反映出了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苗族地区的生存环境、风俗文化和图腾崇拜, 苗族人民的性格及审美习惯等, 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音乐形态特征。它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也是贵州很多少数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所遭遇到的。对贵州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和使其“可持续发展”是贵州寻找高端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贵州走向世界之林的有力武器。因此, 笔者在这里呼吁贵州省的各级政府部门, 各高校师生, 中华民族的一员, 都应该为促进贵州少数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亦在侧重社会方面如何促进贵州少数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几点构想:

1. 建立贵州黔东南地区由当地各级部门共同负责的专门的芦笙音乐文化部门。

各级部门共同参考有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文件, 建立专属于保护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部门。把芦笙音乐文化进行“博物馆式”的保存。这个部门的正常有效运转需要贵州省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定期拨给相应的活动经费, 通过上面政府的支持, 下面人民的齐心合力, 本民族最优秀的芦笙音乐文化将得到“发扬光大”。

2. 培养贵州人民的生态意识观念, 推动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对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保护, 是时刻需要通过“人”的主导性来实现的, 而贵州人民所拥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则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的好坏是有很大影响的。尤其是在祖国未来的青少年身上, 我们更要加大培养他们对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而迸发出应有的激情, 改变青少年学生对民族, 对祖国如此肥沃的音乐文化土地不屑一顾的错误思想, 不进行耕耘的自应该状况。通过培养人民的生态意识观念,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进而有力的推动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 得以源远流长。

3. 使用MTV传播和网络传播这一强大有力的武器

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播进程已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 并以“掩耳不及盗铃之势”迅速蔓延。虽然对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带来了巨大影响, 但反过来, 在21世纪的今天,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依靠现代化传媒方式和媒介的。通过传播影响力深刻的新的传播媒介和途径为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出一条新的“光明大道”。

国家最最近几年, 为了保护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如CCTV音乐频道中常常会有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的专栏讲述, 还有中国青年歌手大赛中的“原生态唱法”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最自然最纯粹的音乐比不是丧失了受众基础, 而是展现给大众精彩的内容太少, 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贵州地方上, 也有相关的“苗族飞歌”, “侗族大歌”等等音乐片的宣传和音乐节的隆重举办, 让世界欣赏到了每个民族所特有的美。但笔者认为这是完全不够的, 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足够的重视。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 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更据传播力的方法。

4. 鼓励贵州各高校音乐人才发扬“采风”制度, 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在对贵州各少数民族反映其祖辈文明历程的旧作品进行“博物馆式”保存的同时, 还应该鼓励贵州各高校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多进行“采风”, 改变旧作品或者创造具有这个民族音乐特征的新作品, 通过新的音乐表现手段创造出新的民族音乐体裁的作品。这些新声使得某民族特有的音乐元素得以有“新衣、新貌”。也是用来反映某民族在新的时期中其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新的作品中使用的一些现代音乐元素, 音乐技法, 手段也能满足大多数爱好流行流行音乐的青少年在鉴赏音乐的时候, 感觉到“别有一番风味”。

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 苗族的芦笙音乐所包涵的苗族历代人民的情感和精神便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灵魂, 是苗族人民聪明才智的开发点。苗族芦笙这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是在其特有的生存环境下产生、发展和传承的, 它所具有的艺术风格、美学思想等也将与本民族的特有习俗、图腾崇拜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苗族的芦笙音乐文化将有助于激励当地人民对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发展专属自己的文化精髓。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 目前暂无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周全的表述, 解决, 笔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构想和建议只是对某一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索。但笔者坚信, 贵州各少数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绝不应局限于音乐的本身, 通过相关部门齐心协力的进行调控, 发现问题进而采取各种措施有效的予以解决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道, 将是使得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以“炫耀”于全中国、全世界的资本。

参考文献

[1]洛秦著, 罗艺峰导读.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 1.

[2]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1.

[3]刘蓝.诸子论音乐.

[4]隶月等.贵州民族音乐教育述略.贵州大学学报 (艺术版) , 2000, 4.

[5]杨正光.苗家芦笙.走遍天下.2004, 12.

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节策划书 第5篇

场地越野表演赛活动计划书

目录

第一部分: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场地越野表演赛时间、地点 第三部分:组织结构 第四部分:活动内容 第五部分:费用预算

第六部分: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

第一部分 目的和意义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四位一体”相结合,推动我省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全省体育发展大会上提出“大力发展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借助我省自然山水资源,打造户外运动品牌赛事”的要求、更好地推动贵州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中共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共施秉县委、施秉县人民政府、黔东南州体育局、黔东南州文化局、黔东南州旅游局、黔东南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承办贵州首届”多彩贵州”黔东南州民族体育旅游节,将于5月28日至31日举行。

这次旅游节中,贵州省体育局为营造大会气氛,并借机推广汽车越野文化,特增加场地越野表演项目,使之成为旅游节的一大亮点,使人们对汽车越野运动有崭新的认识,带动汽车时尚运动产业的迅猛发展。

此次活动为省级活动,规格很高,各方面要求很严格,不能出任何差错,所以省体育局汽车摩托车协会经过慎重研究,委托贵州极限四驱汽车俱乐部来组织实施此次汽车越野表演赛。第二部分 场地越野表演赛时间、地点

根据组委会的部署,本届场地越野表演赛定于2009年5月31日早上10:30至12:00在麻江县下司镇举行,时间一个半小时。

活动主旨:汽车时尚,引领潮流,塑造文化,树立品牌。第三部分 组织结构

本次场地越野表演赛在“多彩贵州” 首届贵州.黔东南州民族体育旅游节组委会领导下开展活动,由贵州极限四驱汽车俱乐部具体组织承办。本次场地越野表演赛设置:

1、指挥组:

总 指 挥:省体育局汽车摩托车协会主任 吴 荣

副总指挥:省体育汽车摩托车协会陈主管 极限20 贵州龙

2、对外联络组:穿山豹111

3、赛事技术安全保障组:JEEP2020

4、后勤组:极限20 第四部分:工作安排:

一、活动安排

(1)时

间:2009年5月30日--31日

(2)地

点:黔东南州雷山县、麻江县下司镇

(3)活动人员:

①越野车10台、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②场地越野表演车辆5台(指定),其余5台自愿参加。

二、日程安排

2009年5月30日日程安排: 8:30 贵新高速368医院大门口集结,9:00出发。12:30 到达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 中餐

12:30-18:00 观赏西江田园风光、游访千户苗寨、体验民俗风情 18:00-20:00 晚餐及苗族歌舞表演

20:00以后 自由活动,夜宿苗寨木楼或露营

2009年5月31日日程安排: 6:30 起床,早餐。7:00 出发。

9:30 到达麻江县下司镇,场地越野表演准备。10:30-12:00 越野活动表演。12:30-13:00 中餐

13:00-17:00 观看龙舟、斗鸡、斗牛表演。17:00-18:30 晚餐。

18:30分,启程回贵阳,活动结束。第五部分:费用预算

1、车辆费用:每台车的油费750元,过路费200元,10台共计9500元。2、越野场地施工费用:人员3人,5月28至30日住宿,二个标间,按300元1天住宿,餐费130元1天,计3天住宿费900元,4天餐费520元,共计1420元。

3、施工劳务费:500元/人/天*3人*3天,共计4500元。

4、车辆表演使用费:500元/台*6台,共计3000元。

5、表演车辆6台的意外修理费3000元。

6、参与活动人员20人餐费:100元/人*20,共计2000元。(30日中晚餐,31日早中晚餐)

7、意外伤害保险费:20元/人*20人,共计400元。

8、车辆活动车贴印制费:80元/台*10台,共计800元。

9、前期5月18日越野现场勘察费:车的油费500元、过路费200元,中餐50元,共计750元。

10、比赛场地施工费100000元 以上费用总计125370元。

第六部分 活动筹备时间安排和工作分工

一、活动筹备时间安排 1、5月11日极限四驱牵头召开活动内部启动会议,相关事项通告及准备事宜。2、5月12日与贵州体育局汽车摩托车协会洽谈,落实相关细节,确定活动方案。3、5月13日至5月14日确定参加活动车辆,尤其要落实5台表演车辆。4、5月15日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开会,通知活动相关细节。5、5月16日省体育局下拨此次活动费用经费。

6、5月17日到下司现场勘察场地,与当地部门人员交流,确定场地修建方案及时间,落实所需相关重型设备。7、5月18日上交场地设计及施工方案。8、5月20日至24日相关物资准备、车贴印制、保险办理等活动前期准备。9、5月26日活动最后一次会议,落实相关细节及物资准备。

10、5月28至29日,场地施工人员2人到下司镇进行表演场地施工及验收。11、5月30日,5台表演车辆就位,进行现场表演训练。

12、5月31日现场表演。

二、工作分工:

1、贵州龙、穿山豹111负责方案制定及实施、总体协调。

2、JEEP-2020负责表演场地设计和制图及现场施工、确定表演人员及车辆、现场表演实施、车辆安全工作。

3、极限20后勤管理、财务收支、及配合JEEP-2020搞好表演场地设计及现场施工。

4、穿山豹111负责活动外联、宣传、相关具体方案制定、配合极限20做好对外谈判。

第七部分 场地越野表演场地

1、比赛在封闭的赛道内进行。赛场内设检录区、发车台、障碍通过区和冲刺计时区。

2、赛道长度不得超过900米,用于挑战驾驶技术的障碍设计不应少于7处,两个障碍之间距离不得超过100米。

三、障碍设计的种类为:高土丘、石块路、斜坡路(倾斜度小于25°)、连续坡路、飞越平台、V型坑等。

计分制度: A、本次挑战赛每劝关门时间为5分钟,(由发车至结束为5分钟),满10分钟未完成者终止比赛。(1)发车台:发车熄火扣罚15秒;(2)45度斜坡:一次未通过扣罚5秒;(3)V型坑:一次未通过扣罚15秒;(4)面包路:一次未通过扣罚5秒;(5)2连峰:一次未通过扣罚20秒;(6)35度斜坡:一次未通过扣罚30秒;(7)台阶路:一次未通过扣罚10秒; 第六部分 安全就急方案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场地应设置赛事控制中心、主席台、观众区、救援站、记者采访区、赛车维修区、车辆停放。

2、车手比赛时必须带头盔和手套。

3、车手比赛时必须沿赛道指示方向行驶。以任何形式逆向行驶者,将被除名。

4、车手比赛时必须按顺序通过障碍。以任何形式违背通过障碍顺序或者以任何形式部分地或完全地回避,绕行障碍者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5、冲过终点线后不减速行驶者取消比赛资格。

6、进出停车场、维修区和通行路线不减速慢行者取消比赛资格。

7、严禁在检录区、等候区、发车台、赛道、冲刺点、停车登记点和维修区加油,违者取消成绩。

8、比赛期间严禁车手和副驾驶员使用任何无线通讯设备,违者取消比赛资格。

9、领航员可以在发车点和冲刺点之间的比赛路段中下车引导车辆,严禁副驾驶员身体接近车辆进行推、拉、压、扯等动作。领航员下车进行引导和自救时,其生命安全、伤残风险均由车手和报名人完全负责。

10、车辆通过障碍时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允许使用自救工具(防滑板≤1.2米,宽度≤0.3米、千斤顶、铁锹、绞盘)。车辆检录时需向裁判出示自救工具。

11、发生重大险情,造成车辆、设施严重损坏或人员伤亡者取消比赛资格并依法承担应有的责任。

12、车手不得以任何理由做出任何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包括但不仅限于故意伤害、谩骂中伤,恶意障碍它人参赛等。组织者有权根据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制定的《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比赛违纪处罚条例》进行处罚。

14、组织者将在赛前安排车手会议,车手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如缺席,取消比赛资格;如迟到(以赛事主管宣布开会的时间为准),在资格赛成绩中加罚30秒。

第八部分 场地表演赛车辆技术要求

1、具有报名资格的车辆为越野车,4轮驱动,座位数不超过7个的轻型越野车。

2、参赛车辆由报名者自带,必须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牌照或其他合法证件。

3、允许车辆进行安全改装。除轴距、轮距的改动限制在20厘米外,其他改装不受限制,但车检裁判有权拒绝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参赛。

4、必须携带不少于一个2公斤的灭火器。

附:贵州极限四驱越野俱乐部简介

1、贵州极限四驱越野俱乐部 简介

是以打造新汽车文化平台为契机,以弘扬汽车越野文化、倡导新休闲生活和旅游方式为宗旨,以服务、交流为己任,最终达到推动新市场、传播新文化、凝聚新力量、满足新需求之目的的商业运营汽车组织机构。贵州极限四驱越野俱乐部成立于2008年1月,致力于开展汽车越野训练和竞技活动、汽车越野旅游、探险、考察、露营等健康户外运动,多次组织省内外自驾、越野、登山、拓展、赛事等大型活动,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策划大型活动能力。

俱乐部下设会员车友会是一个非赢利性汽车组织,他们的组成是以会员制为单位,实行AA制消费形式,宣传倡导科学、时尚的健身和健康消费新理念。

2、活动形式

a、长途自驾旅游。曾多次入西藏和穿越新疆,最远至黑龙江漠河。b、汽车穿越。近二年,数十分组织穿越贵州范围内未开发的丛林、山谷及河流。

c、汽车露营。多次组织省内外大规模汽车露营活动。d、汽车影院。积极开展和推广汽车影院。

f、组织及参加比赛。曾多次自发组织参加国内的越野赛事。

3、重大活动

1、和贵州丰田通源、贵州四扬等合作,多次组织自驾旅游、汽车露营、客户俱乐部活动。

2、数十次组织汽车穿越、汽车露营和汽车影院等活动。

3、多次组织对紫云中洞和乌当下坝等地贫困学生的捐资助学活动。4、2008年2月凝冻期间,自发组织数次的抗凝冻救灾活动。5、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期间,参与省红十字合作组织数十次车台运输救灾物资到灾区。6、2008年国庆期间组队参加全国越野沙漠比赛和云南雨林比赛。附件:比赛实施方案

一、时间和地点:2009年5月 下司越野赛车场

二、比赛办法:

1、本次比赛为封闭式单车越野竞速赛和短道竞速赛。按车手驾车通过规定赛道的时间排序评出比赛成绩;

2、比赛越野赛道障碍设置种类为:浅坑、高土坡、连续坡路、斜坡路、沙路、烂路、挫板路、V型路、深水坑、浅水坑、沼泽地、双边桥、飞跃平台等;

3、车辆通过设有障碍的赛道平均时速不得超过35公里;

4、车手比赛时必须带头盔和手套;

5、比赛时车辆必须按赛道指示方向行驶,以任何形式逆向行驶,将被除名;

6、车手自发车计时开始,必须在6分钟内通过终点,否则,将被视为退出比赛;

7、参赛车辆为不限排量越野汽车、不分组。

8、越野比赛中车辆通过障碍时允许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使用车辆自带的自救工具;

9、本次比赛分预赛和决赛,12、预赛顺序在赛前进行抽签决定,决赛顺序依预赛成绩而定;

13、预赛录取前10名进入决赛,比赛成绩由决赛成绩决定;

14、本次比赛裁判员由贵州赛车运动协会的国家注册裁判员执裁;

15、本次比赛不接受对计时裁判的抗议;

16、本次比赛规则按《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竞赛规则》执行。

六、录取及奖励: 比赛录取个人前六名次给予奖励; 第一名奖杯及证书一份 第二名奖杯及证书一份 第三名奖杯及证书一份 第四-六名证书一份

六、报名办法:

1、凡热爱汽车运动,有一定驾车经验,并执有公安交管部门颁发的有效驾照的公民,均可报名参加比赛,年龄不限, 性别不限;

2、报名选手请携带身份证、驾驶证、车辆行驶证复印件到报名处报名;

3、每位汽车车手报名费300元;

4、报名人数不足10人的,则取消预赛直接进入决赛比赛;

5、参赛选手的意外伤害保险必须在赛前购买;

6、所有参赛选手均需无条件接受赛事组织者提供的广告;

七、本规程解释权归赛事组委会

八、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广告媒体招商方案

一、冠名

“多彩贵州” 首届贵州.黔东南州民族体育旅游节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

二、赛前宣传

1、赛事冠名商均将在贵州电视台为主办城市——黔东南州麻江县下司镇制作的决赛前宣传专题片中多次出现,确保出镜效果。(专题片2—3分钟)

2、赛事的宣传将分别依托贵州电视台《车周刊》、《车行天下》等电视栏目资源在省、市电视台的播出。

3、在贵州省内贵州日报、贵阳晚报及黔东南州政府网站、电视台发布赛事广告及相关宣传

4、赛事将制作赛事宣传海报并粘贴

5、制作赛事城区的户外广告、路灯广告、电子屏、布标、横幅 二赛中宣传 现场直播

1、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对决赛将由贵州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直播时间约为90分钟;贵州电视台全程参与新闻专题报道;大赛组委会也可根据冠名商冠名价格实际情况与贵州电视台等省市电视台进行洽谈录播。

2、比赛其间,省、市主流平面媒体平均5家对每天的赛事进行专题报道。

3、比赛期间,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黔东南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每晚新闻报道比赛情况。

三、赛后宣传

省、市主流平面媒体5家

1、整理赛事花絮、集锦,并对赛事举办地、赞助商做专访,制作专题片。

2、依托贵州电视台《车周刊》等电视栏目资源在全省、市电视台的10个频道进行比赛的报道宣传,热炒车赛赛事,将举办地下司镇、冠名企业的形象推向全国,大力提升赞助商知名度。

3、在全国相关网站贴图、视频做赛后宣传(新浪、越野E族、极限越野、贵州户外网)。

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

一、大赛总冠名

总冠名解释:本次赛事总冠名企业拥有绝对的唯一性,其指定名称始终出现在赛事的主题之前,即“多彩贵州” 首届贵州.黔东南州民族体育旅游节“××”杯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市场价值:拍卖价在100万元以上。竞拍底价:30万元。大赛总冠名组合回报:

(1)企业享有多彩贵州” 首届贵州.黔东南州民族体育旅游节“××”杯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的总冠名权;

(2)在本次大赛对外宣传活动中,所有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均使用企业总冠名全称;

(3)获赠赛场内A区广告牌1块(尺寸:3.6m×8m);

(4)获赠发车灯下方最黄金部位广告1块,届时贵州电视台现场直播将18次对准该部位;

(5)获赠秩序册16开彩色插页广告2页;(6)获赠颁奖晚宴背景板醒目广告位1个;(7)获赠企业广告空飘球2个;

(8)所有奖杯均以总冠名企业命名;大赛所有工作人员、裁判员手提袋、纪念品、太阳帽、太阳伞、服装左胸前绣有冠名企业标识。(奖杯、服装、手提袋、纪念品、太阳帽、太阳伞的制作费另计)(9)总冠名企业作为大赛的承办单位之一;

(10)总冠名企业主要领导全程出席新闻发布会、大赛欢迎晚宴、颁奖晚宴等重要活动,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企业成就。

二、赛车场冠名

越野比赛车场坐落在麻山县下司镇国家皮划艇运动指定培训基地,对车手吸引力巨大,且交通十分便利。该赛场是省体育总局共同出资3万元建设的标准汽车赛场,占地100余亩,拥有超大主席台和能容纳2000余人的观众席,同时配套游客中心、贵宾室、展览室、大型停车场以及各类比赛所需设施,能够举办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比赛。国家皮划艇运动指定培训基地距下司镇仅有4公里,每年都将举办国内外大小赛事5场,同时将会吸引众多全国皮划艇车手和赛车爱好者前来亲身体验,每次活动都将有大批媒体和数万名游客观众参与。因此,赛场的名称是所有媒体报道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冠名后的企业也将随着各类赛事迅速扩大影响,实现企业腾飞。

赛场的二期工程计划建成集汽车运动、跑马场、观光农业、水上娱乐、山地高尔夫、滑雪场、滑草场、空中娱乐极限运动、试乘试驾、休闲度假、汽车文化展示、越野赛营等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赛场冠名市场价值:以北京“奥迪”金港汽车主题公园为例,奥迪厂每年支付750万元冠名费,其他赛场冠名费每年也都在300万元以上,本赛场冠名费建议每年100万元。

招商形式:由乙方负责赛场的冠名招商,可以是一年冠名,也可以是多年冠名,多年冠名价格待议。竞拍底价:30万元/每年。

三、场地广告招商

包括场地内广告A型架(布)、赛道驼峰广告位、场地广告架(布)、发车台、收车门、主席台、香槟区、颁奖区、车身广告等

1、场地内广告A型架(布)

A型架是全场比赛时在赛道边缘使用的广告架,以方便于铺挂广告布。规格:1m×8m,双面(如图)数量:80-120个 招商形式:由乙方负责广告招商和广告架(布)的设计、制作、安装。市场价值:2500元/个,按80个计算市值20万元;按120个计算市值30万元。竞拍底价:10万元

2、赛道驼峰广告位

规格:底长15 m ×上长5m ×高6m(如图)

数量:3个

招商形式:由乙方负责广告招商和广告布的设计、制作。大赛组委会负责安装。

市场价值:5万元/个,3个市值15万元

价值说明:贵州电视台现场直播,每辆车经过时都会出现,是整个广告中最黄金的位置之一,直播时间共计90分钟(贵州广告价3000元/秒)

竞拍底价:6万元(2万元/个)

3、场地广告架(布)

场地广告架分布在赛场及赛场周边。规格:3.6m×8m(如图)

数量:80个

招商形式: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制作场地广告架,乙方仅负责广告招商、设计、制作和安装。

市场价值:80块总计:40万元。竞拍底价:20万元

4、发车台

发车台是参赛车辆计时发车的唯一平台。

规格:离地高度2m-3m之间,上下坡度4m,跨度为10m×5m,平台面为木质地面或碎石路面(如图)。

规格:1m×1 m 数量:广告位24个(图标)。

招商形式:由乙方负责广告招商、提供广告图标内容,大赛组委会统一制作场地龙门架,设计、制作和安装广告。位置分布及市场价值:

正面5个,3万元/个=15万元(竞拍底价5万元)背面8个,0.75万元/个=6万元(竞拍底价3万元)底座2个,3万元/个=6万元(竞拍底价3万元)市场价值总计:27万元

价值说明:省电视台现场直播,所有车辆发车时,镜头将停留10秒以上,共计18次,是所有广告价值最高的位置,直播时间共计90分钟(央视广告价3000元/秒)竞拍底价:11万元

5、收车门

收车门是参赛车辆冲刺时的唯一通道。

规格:5m(高)×10m(宽),两侧设各10m碎石路面及沙包挡墙(如图)。

规格:1 m×1 m 数量:广告位24个(图标)

招商形式: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制作场地广告架,乙方负责运作广告,设计、制作和安装广告布。位置分布及市场价值:

正面5个,3万元/个=15万元(竞拍底价5万元)背面8个,0.75万元/个=6万元(竞拍底价3万元)市场价值总计:21万元

价值说明:贵州电视台现场直播,所有车辆冲刺时,镜头将停留10秒以上,共计18次,是所有广告价值最高的位置,直播时间共计90分钟(央视广告价3000元/秒)竞拍底价:8万元

6、主席台、香槟区、颁奖区

(1)主席台是供贵宾在赛事期间观看比赛和休息的平台。主席台设在场地看台贵州,既便于观看比赛,又兼顾领导贵宾进出看台方便。招商内容:主席台下方墙体全部位置,即80 m(长)×1.5 m(高),可以是一个整广告,也可以由若干个广告组成。(如图)

招商形式:由乙方负责广告招商、广告布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市场价值:15万元

价值说明:比赛期间累计到场观众预计10万人次,人群素质和收入水平较高。贵州电视台现场直播,镜头多次对准主席台,直播时间共计90分钟(央视广告价3000元/秒)。竞拍底价:8万元

(2)香槟区是决赛后获奖选手喷洒的区域,是所有媒体的聚焦处。香槟区设在主席台的相邻位置(如图)。

规格:0.65 cm×14 cm /个

数量:黄金广告位10个,其中冠名商4个,对外招商6个。招商形式:香槟区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制作,乙方只负责广告招商、提供广告内容。

市场价值:1.5万元/个,总计9万元 竞拍底价:4.5万元

(3)颁奖区是颁奖晚宴时各项奖项的颁奖区域,是所有媒体的聚焦处。颁奖区设在晚宴现场(如图)。

规格:0.65 cm×1.4 cm /个

数量:黄金广告位10个,其中冠名商4个,对外招商6个。招商形式:颁奖区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制作,乙方只负责运作广告商、提供广告布内容。

市场价值:1.5万元/个,总计9万元 竞拍底价:4.5万元。

以上(1)至(3)项统一招商,市场价值总计33万元,竞拍底价17万元。

以上六项统一招商,市场价值150万元,竞拍低价80万元。

四、门票

门票数量:每天座票为1000张,二天共计2000张。

招商形式:乙方负责门票的设计、印刷、50%版面广告招商、门票销售。大赛组委会每场预留A区300张。

门票种类:正式比赛为二天,按看台区域分别设计为A区总计400张、B区总计1000张。

门票销售价格:按国家级赛事二级城市的统一规定,预赛票价分别为A区每张50元、B区30元定价销售;开幕式及总决赛票价为A区100元/张、B区60元/张。市场价值:总决赛门票: A区票100元×200张=2万元 B区票60元×500张=3万元 预赛门票:

A区票50元×200张=1万元 B区票30元×500=1.5万元 销售门票总值:7.5万元。

竞拍底价:2万元。中标者需向组委会交纳1万元的风险金,如观众总人数未能达到门票总数的60%,大赛组委会将全额扣除风险金,观众总数超过60%,决赛后次日风险金全额返还。

五、大赛指定用品、服务机构和品牌

指定用品范围:饮用水、果汁饮料、乳制品饮料、白酒、红酒、啤酒、润滑油、汽(柴)油、鲜花、运动服装及宾馆、酒店、保险、汽车服务、通讯等。

指定用品义务:被指定用品、服务机构、品牌需向大赛组委会提供能满足大赛全程需要的用品(经协商确定),并由大赛组委会在赛场周围公共部位为其设立8米X3.6米大型广告牌一块,费用由提供商支付。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6篇

关键词: 城镇化;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 城镇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全球性潮流。全球正在经历一个人口结构的重大转折——人类历史上将首次出现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然而,只有少量的城市人口增长发生在发达国家,据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的60%将居住在城市,而这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自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各省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几乎都受到了震撼和冲击,尤其像贵州这样少数民族文化浓郁的大省,在贵州城镇化的进程中黔东南州同样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目前在城镇化进程中某些一味追求对外的形象化工程建设,而忽略城镇化建设的实际内涵和实质的倾向,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方面,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等工作方面的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健康发展。

二、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概述

“原生态民族文化”,是指少数民族古老文化形态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或能代表自身特殊地域特征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 30 个自治州中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也可以说是中国苗族侗族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中心。有关专家在论述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现状时,曾经非常痛心地指出: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该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便已面临很严重的危机,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歌谣、曲艺、传说等开始慢慢失传;—些精湛的民族工艺制作和民族建筑艺术开始逐渐衰退;—些有灵验有效的少数民族苗药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少数民族传统礼仪和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等逐渐被后一代人慢慢的遗忘。例如,凯里市雷山县曾有不少的苗寨手工业制作,主要有农具制作、竹器编织、蜡染刺绣、米酒酿制等,可是到了如今仅仅只有竹器编织还有,但是竹器产品进入市场量十分少,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懂得传统的手工制作过程。近年来,在贵州的黔东南州的一些民族自治县,许多在生产、生活中珍贵的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实物,轻易的被外地人廉价购走。

三、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宜居宜游

围绕人的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城景融合,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2、生态文明,绿色低碳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建设百步绿道、千步绿园、近可登水,远可登山的自然生态,形成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现代文明相融的人文生态。

3、传承文化,彰显特色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体系,以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自然生态、历史遗存为依托、充分的把城镇历史文化内涵发掘出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原生态民族文化,延续城镇历史文化,展示地域风貌差异,努力建设有历史地域、文化脉络、地域风情、民族特色的城镇。

四、创新城镇文化品牌,加快形成独具魅力的特色城镇

㈠切实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建立起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为龙头,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村为补充,历史人文景点、文物、古寺、古井、古树名木为节点的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体系。对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普查鉴定、建立名录、登记挂牌,分级分类建立保护措施,纳入保护规划,禁止以任何名义损毁,切实保留城镇的历史记忆、文化遗迹和宗教场所。到2016年,争取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到2020年,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2个。

㈡培育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城镇文化品牌

努力保持黔东南州以苗侗特色为主的城市文化风貌,大力宣传推广“凯里文明”品牌,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实时提炼凸显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地方特色的建筑元素和符号,创造性地运用于城镇建设的建筑物、公园、街道、文化广场、景观节点,实现现代建筑、传统民居与历史风貌相得益彰、现代城市与历史遗迹、民族文化有机统一。

㈢打造一批城镇精品建筑和亮点

凸显民族文化特色,彰显我州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村落文明,打造具有黔东南州民族风情标志性的美丽城镇。积极运用新型木质防火材料,充分体现我州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

㈣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

积极培养引进和使用一批具有国际眼界、战略眼光、思路开阔、技术过硬的城镇规划建设、文化保护管理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充分盘活现有人才存量,黔东南州应该大力发扬成功的人才管理的经验,将其继续坚持和不断深化下去。

四、结论

城镇化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我州应积极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按照我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黔东南州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走一条城镇化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与开发相协调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 寅. 人类疲惫心灵活的最后家园[EB/OL]. ( 2006-08- 01) [ 2013- 05- 28].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网, http: / /new.qdn.gov.cn.

[2] 跨越式发展.百度百科[ EB/OL].[2013-05-28] .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51657. htm.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琼,女,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7篇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通过实施100名原生态民族文化高级人才培养工程等,壮大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队伍。2015年该州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总量将达到520人,2020年将超过700人。

该州自2006年起,实施了100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保护工程、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拔尖人才扶助工程、100名原生态民族文化高级人才培养工程和100个原生态民族文化典型建筑保护工程的“四个一百”工程,积极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申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评定职称级别,在大中专院校开设原生态民族文化专业,培养原生态民族文化人才和传承人,大力保护、传承、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8篇

一、公益文化、亚市场文化、市场文化及其与市场的关系

文化的市场化是文化产业形成的标志之一,但上文已经说明,并非所有文化都能进入市场,这是由市场规律来调控的。因此观念认识应该到位,不是文化的全部都能够产业化,文化产业是“文化中可以采用市场运作的一部分”。

由于市场的作用不同,影响文化产业类型的划分标准运用时具有某种灵活性,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根据与市场的关系,一般可以把文化划分成三大类:公益文化、亚市场文化、市场文化[1]。这三种文化的存在形态,就是文化进入社会的三条道路。无偿性是公益文化的最大特征,主要任务就是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所以,资金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投入,修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举办大型公益性、纪念性的文艺晚会、文艺演出,或者拍摄公益性的电视节目等,投资者无论是政府、企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还是个人,统统没有经济回报。公益文化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有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的追求,但最终不以挣钱为目的,因此,公益文化本质上不能成为文化商品的文化产品。

亚市场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市场经济法则只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起作用。如中国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单位的广告业务和印刷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场经济法则制约。电视节目的广告穿插,不管时间长度怎样安排,播出频率多么高,广告主体的市场利益有多大,最终也不可能替代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经济法则的制约”。市场文化则不同,其最大特征在于,通过市场调节文化活动,配置相关资源。

依据上面的简略辨析,公益文化、亚市场文化、市场文化与市场的关系在学理上是非常清楚的,然而一旦面向市场,三种类型文化的界限并非十分清楚,特别是其中的“亚市场文化”。在不同的社会体制中,三种类型文化的范围和市场化的程度并不相同。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市场文化所占比例大得多,而类型文化相互交融甚至转化的现象则又处处可见。影响文化市场化的因素很多,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管理机制,市场的发育水平,文化市场化的经验、传统等等,非常复杂。然而,文化进入市场则是文化产业形成的基本前提。文化的市场化为文化产业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前提因素,没有民族文化的市场化,就不会有民族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文化是文化产业的土壤,而市场化是文化产业的阳光雨露。”文化的市场化,是以文化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为开端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大多以文化商品或文化服务形式进入流通领域,并逐步形成企业化组织、规模化经营的文化产业。”[1]这样,文化的产业化作为文化产业的标志,展示为“文化产品不断进入流通领域的发展过程”。

二、当下渝东南文化产业“进入流通领域过程”的模糊性

文化产业化的认识应该重视文化商品的中介功能,及其对生产文化产品行业主体的影响:文化产品经交换而形成商品,“在其交换的历史过程中,必然会游离出专门经营文化产品的市场主体。这些专门经营文化产品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分工,有的从事科教业、有的从事文娱业、有的从事媒介业、有的从事体育业等等。这样生产文化产品的各行业就产业化了。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文化产业。”而“其他产业的形成过程,主要受生产力的推动和经济利益的驱使。”[1]

田野调查所见,渝东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能清楚看到上述公益文化、亚市场文化、市场文化与市场的明确认知关系,或者说渝东南种种“文化产品不断进入流通领域的发展过程”是很模糊的,与“生产文化产品各行业的产业化”阶段没有真正形成分不开,从观念到操作都可以看到种种严重不足之处。例如渝东南某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中的若干战略“规划”:

“总体目标之八”关于文化产业的规划:“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闻出版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到2010年,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战略之二”的文化创新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文化体制和机制,大力推进文化观念、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发展战略之四”的品牌提升战略:“充分发挥本县现有民族民间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生产和推出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舞台艺术精品和文学艺术精品……”,“发展战略之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正确认识文化事业与产业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关系,按照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先进文化的要求,立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大力发掘、发展和利用。”(1)

上文所引某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中的几段文字表述,可以基本了解该县有关管理部门文化产业的观念认识特点。离开重庆主城区培育新闻出版为文化市场产业类型的设想,显然严重脱离该县的出版业现状。发展战略相关的“文化创新战略”、“品牌提升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直接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中引用的,文字表述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缺乏具有该县特色的,“文化产品不断进入流通领域的发展过程”规划,和生产文化产品各行业主体有针对性的布局规划。该县2007年度文化产业经营统计主要涉及到的产业类型、数量、收入情况、从业人数等(税金与净利润略)如下表:

资料来源:2008年8月5日渝东南某县文广新局文化科提供的电子档案。

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的“印刷”类行业,包含印刷厂的印刷业务和经营复印店铺的打印业务,与现代印刷业的业务水平不可同日而语。表中没有包括的旅游业,其实是该县文化产业的真正龙头产业(2007年接待游客2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 432万元)。渝东南是重庆市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拥有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先天优势。与其他产业比较,渝东南的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渝东南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化条件,借鉴韩国“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经济实用。专家指出,韩国目前的成功,在于围绕“培育创新能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中心,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实行“产业政策推动模式”。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的需求导向模式,必须加快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2]这正是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需要的经验。

鉴于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文化事业直接面临市场经营,政府主导的宏观调空机制不健全,现有的文化事业体制先天生就缺少市场意识的机制障碍,依托资源,产业政策推动的韩国文化产业初期发展模式值得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3-16,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9篇

一、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 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定位

(一) 彭水旅游面临的困难

彭水是内陆地区, 贫困山区, 旅游业起步晚, 旅游业的打造面临着向外推广的难度, 面临着旅游打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缺口, 面临着旅游从业人员等旅游相关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

(二) 彭水旅游拥有的优势

但是, 彭水县系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地, 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一方面, 该地有山有水, 例如, 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阿依河漂流、茂云山森林公园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另一方面, 该地区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 有独特的盐丹文化, 其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山区遗存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悠久, 例如, 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 保存下来的天然盐泉、丹穴, 二十年代彭水上八乡民众为贺龙同志树立的德政碑等;再者, 该地有较多的可供利用的本土人力资源, 例如, 该地的本土文艺、书画作者, 娇阿依民歌、踩花山歌舞、吹唢呐等民族民间乡土艺人, 打糍粑、做鸡豆花等饮食传人, 以及彭水县职教中心旅游专业的学生等众多的后备人力资源。

(三) 彭水旅游建议的定位

“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游览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等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来满足身心需求, 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才有吸引力”。因此, 特色旅游打造至关重要,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有特色才能可持续发展。纵观彭水旅游、周边旅游、国内外旅游的特点, 可以将彭水旅游特色定位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山区区别于平原, 乡土区别于城市, 民族混居区别于纯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 中等城市有别于小城市与大都市。这样的定位, 有利于彭水旅游的规划与设计, 有利于彭水旅游特色主线的确立, 有利于彭水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在此基础上再确立各景点在“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下的各自特色, 例如, 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鹿角磨盘石的观光游, 郁山古镇、绿荫轩体验盐丹文化、彭水文化的文化游, 老云顶、茂云山森林公园的避暑游, 阿依河漂流的探险游, 鞍子苗寨的民族风情体验游等。

二、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硬件建设, 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基础

(一) 景区硬件

1.传统建筑修复与重建

部分有传统建筑的景区中, 有的传统建筑由于年久失修, 遭到损坏和拆除, 这些被损坏与拆除的建筑, 根据规划需要, 对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能反应该景点特色的部分传统建筑, 要修复与重建, 这些需要修复与重建的建筑, 应该在尊重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 了解原建筑建造的历史, 以“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旋律统领传统建筑的修复与重建, 使这些传统建筑成为彭水以打造山区乡土的、原生态的、民族混居文化中等城市的亮点景观。例如, 彭水山谷公园改造“通过建设一环、两轴、六区、十八个景点, 将现有公园打造成集休闲、游憩、文化体验等多样功能为一体的县城核心生态绿区, 充分彰显彭水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山谷公园的改造, 可以在保留公园大门主调风格的基础上, 依据山谷公园依山而建的地理态势, 各景点的修复与重建, 着重反应彭水民族混居山区文化以及厚重历史。郁山古镇的打造, 在古镇上配以重建的仿古说怀书的茶馆, 仿古的书画、文物交易市场等, 彰显古镇悠久历史文化。

2.“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打造

有的景点的传统建筑, 数量比较多, 损毁严重, 例如, 彭水县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等, 均被损毁, 要修复与重建,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一定时间内靠本县的财力难以修复或者重建, 但这些景点的建筑是颇具影响的, 很有特色的, 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给予修复与重建, 对本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要解决这一难题, 可以先借鉴“印象武隆”的方式, 打造“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 待条件成熟时, 再给予批量重建。“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的打造, 可以选择性地重建具有象征意义的部分建筑、雕塑、标志等, 再聘请著名导演, 联合一批业界巨匠, 与本地文艺界人士组合成强有力的创作团队, 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段, 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 与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演绎“盐丹印象”, 重现辉煌历史, 在带给观众完美的视听享受和精神震撼的同时, 让游人在短时间内了解黔中文化、盐丹文化, 了解彭水悠久历史。

(二) 地标建设与指示标牌

1.景区标志性建筑

每一个景区, 都应该有一个或者几个标志性建筑, 这些标志性建筑, 要充分利用该景点的山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优势, 例如, 各种高低不同、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的大山资源, 丰富的流水资源, 变化万千的奇石资源, 漫山遍野的树木资源等, 结合本地的历史, 民族混居地风情等, 可以做成以树木为主元素的建筑, 以奇石为主调的建筑, 以流水为主题的建筑, 这些建筑, 有的是苗族的风格, 有的是土家族的风格, 有的是汉族的风格, 例如, 摩围山风景区, 可以充分利用树林里的树木、树桩、根艺、藤条等为主元素打造建筑, 保家桃花山庄的建筑, 可以选木结构的吊脚楼为主元素, 再配以秋千, 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磨盘石风景区、阿依河漂流区可以在沿途部分地段修建以石材为主调装饰的建筑、石梯、石坝, 再配以用乌江奇石组成的抽象的乌江风光雕塑群;郁山古镇怀龙亭的打造, 可以选择有小桥流水的亭阁、贺龙的具象的雕塑等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这些标志性建筑, 无论是何种风格, 均使其体现“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调。

2.景区内外指示标牌

除了景区标志性建筑以外, 景区内外的指示标牌也是各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指示标牌, 一是材质可以根据景点特色选用竹、木、藤制的, 以及石材的、钢制的材料制作等;二是指示标牌的文字内容体现民族混居特色;三是尽可能在更多的地方配以指示标牌, 并分别用中文、英文以及其他文字标注, 使游人不仅能在彭水境内方便快捷地找到不同的景点的同时, 还能感受到彭水作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多元文化魅力。

(三) 其它硬件

1.酒店、商店

“吃、住、购”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一个地方旅游, 除了欣赏当地的风景名胜, 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 还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购买当地的土特产等旅游纪念品, 此外, 住的地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对餐馆、酒店、旅馆等餐饮与住宿处, 超市、商店等购物处的建设及装饰要注意规划与设计, 这种规划与设计可以分地段、分批次、分档次按照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类别, 由政府牵头进行规划与建设, 这种规划仍然要围绕“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 这一大的主线, 使其在统一中保持个性, 例如, 在郁山古镇规划仿古民间小吃一条街, 以及卖小饰品的仿古一条街等。此外, 彭水在首届“一节一赛”召开期间就进行了店铺装修与美化的工作, 受到了市民的一致称赞。随后, 对学校、社区、商场等的建设, 也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规划与建设, 使这些特色辐射面更广。

2.道路、交通

“行、游、娱”是旅游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铁路、水路构成了彭水旅游的立体交通, 大乡村、小城市成就了彭水山区乡土旅游的主调, 阿依河漂流、茂云山纳凉、郁山古镇观光, 造就了彭水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格局。例如, 彭水旅游打造的过程中, 其交通工具的选用, 可以在水上旅游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观光游船、竹筏, 可以在山地旅游引入马匹、滑竿, 可以在郁山古镇街道恢复特色仿古观光小车、仿古人力车等。

三、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服务, 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保障

(一) 旅行社及导游等从业服务

“旅行社作为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它的服务内容是综合性的, 是把食、住、行、游、娱、购等多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因此, 应该加大对旅行社的组建与管理, 使之适应迅速兴起的旅游服务活动。同时, 成熟的旅游服务中, 作为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导游的素质是比较高的, 彭水旅游在起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狠抓导游素质提升, 打造特色优质的导游服务。其方法, 一是选拔旅游专业导游方向毕业的学生到彭水各旅游景点工作, 这项工作, 可以由政府牵头进行;二是对旅游在职人员素质的提升, 可以由旅游局组织相关人员负责执行;三是对旅游后备从业人员针对彭水旅游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可以由彭水县职教中心与旅游局等单位联动完成。这项工作, 可以借助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胡显强老师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彭水为例”的研究成果《彭水旅游》校本教材 (正在编写过程中) , 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从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二) 酒店、餐饮及旅游支持服务

外出旅游, 人们除了谈论本身的旅游景点以为, 议论最多的就是餐饮与住宿, 因此, 酒店、旅馆的服务水平, 餐馆、小店的特色餐饮, 以及旅游服务的其他支持力度, 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 酒店、旅馆环境是否舒适, 被褥是否整洁, 设施是否齐全, 安全是否有保障, 服务是否热情周到等, 都直接影响游客的情绪。另一方面, 餐饮的好坏更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 彭水的旅游餐饮, 可以分三块打造, 一是以火锅、川菜等为主的重庆特色餐饮;二是以鸡豆花、荞面、三香等为主的彭水特色餐饮;三是少量的除川菜以外的鲁菜、苏菜、粤菜, 以及西餐等其余餐饮, 这样的安排, 既可以宣传推广本地菜系, 突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 扩大其影响力, 还可以让不同需要的游客能在旅游的同时,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可口的餐饮, 提升旅游的满意度。再者, 旅游的其他支持服务, 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例如, 提供县内不同旅游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的选择, 提供县内旅游线路与本县周边线路的衔接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选择, 旅游景点的门票在网上、售票景点的方便快捷购买等。

四、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积淀, 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根本

(一) 传承传统文化

旅游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异域文化、满足人们探新求异和求知的欲望。实践表明, 旅游者对旅游的印象中, 旅游地本土的文化留给游客的印象要比旅游景点的景色留给我们的印象更深刻, 更持久, 更容易让人激动, 因此, 各地旅游的打造, 都很重视文化的打造, 并且以文化的打造统领景点景色的打造。彭水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 其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是其核心, 在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打造过程中, 一方面, 以黔中文化、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统领景区的打造, 使景区颇具民族混居文化特色。另一方面, 通过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 传承传统文化, 使传统文化得以持续传承与创新。再者, 通过文化部门在村组、社区等宣传传统文化, 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二) 创新旅游文化

一方面, 创新景点文化。人们除了关注景点本身的景色以外, 景点文化成为人们对这个景点关注的重点, 因此, 对景点文化的包装与策划, 以什么方式呈现与凸显, 在景区中服务人员的知晓度与导游的解说, 成为景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 彭水县借助“一节一赛”打造旅游文化。继去年彭水“一节一赛”取得瞩目成绩的基础上, 今年再度举办“一节一赛”, 以大型民族歌舞·娇阿依、苗族舞蹈踩花山、中国摩托艇联赛、江河钓鱼大赛、乌江流域特色美食周、乌江画廊杯首届彭水阿依河国际漂流大赛、乌江流域特色农副产品展销、黔中文化论坛等12项活动助推彭水旅游。再者, 统一规划、设计与制作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土特产、纪念品, 使之从另一角度呈现彭水旅游文化。彭水土特产, 可重推大脚菌、精丝苕粉、郁山擀酥饼等。旅游纪念品, 打造有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特色”的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购, 这项工作, 可以在政府牵头下, 由旅游局、文化部门组织本土民间艺人、美术院校师生、相关厂家共同开发完成。

(三) 打造本土文化

除了旅游文化以外, 通过各种途径打造本土文化, 也是彰显彭水旅游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 可以通过借助各种资源举办全国性大赛, 扩大彭水的知名度。例如, 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少儿漫画网站”以及其所拥有的众多资源, 举办“‘阿依河杯’全国少儿漫画大赛”, 吸引全国顶级漫画家及众多漫画爱好者、学校师生参加漫画大赛, 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唯一的“乡土美术网”, 举办“‘乌江画廊杯’全国首届乡土美术大赛”, 吸引全国民间艺人, 广大农村学校师生, 相关研究人员参加大赛, 通过长达半年至一年的征稿, 既扩大了彭水县在全国的知名度, 也收到了众多的优秀的漫画作品、乡土美术作品, 还活跃了彭水本土文化, 提升了彭水文化的品味。另一方面, 举办县级的文学、摄影、书画、声乐等大赛, 鼓励本地艺人、爱好者、学生, 创作本土味浓厚的作品, 以丰富本土文化。再者, 举办旅游相关的大赛, 以提升彭水本土旅游质量。例如, 此次“一节一赛”中“武陵山·乌江画廊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论坛”的举办, 就是很好的尝试。

摘要:在定位彭水特色旅游的基础上, 规划特色硬件建设, 突出特色旅游服务, 根植特色文化土壤, 是打造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关键。

关键词: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

参考文献

[1]秦炜.旅游心理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9, (3) :48.136.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10篇

1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 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定位。

1.1彭水旅游面临的困难

彭水是内陆地区, 旅游业起步晚, 旅游业的打造面临着向外推广的难度, 面临着旅游打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缺口, 面临着旅游从业人员等旅游相关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

1.2彭水旅游拥有的优势

彭水县系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地, 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一方面, 该地有山有水, 例如: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阿依河漂流、茂云山森林公园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另一方面, 该地区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 有独特的盐丹文化, 其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山区遗存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悠久, 例如: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 保存下来的天然盐泉、丹穴, 二十年代彭水上八乡民众为贺龙同志树立的德政碑等;再者, 该地有较多的可供利用的本土人力资源, 例如:该地的本土文艺、书画作者, 娇阿依民歌、踩花山歌舞、吹唢呐等民族民间乡土艺人, 打糍粑、做鸡豆花等饮食传人, 以及彭水县职教中心旅游专业的学生等众多的后备人力资源。

1.3彭水旅游建议的定位

“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游览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等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来满足身心需求, 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才有吸引力” (1) 。因此, 特色旅游打造至关重要,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有特色才能可持续发展。纵观彭水旅游、周边旅游、国内外旅游的特点, 可以将彭水旅游特色定位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山区区别于平原, 乡土区别于城市, 民族混居区别于纯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 中等城市有别于小城市与大都市。这样的定位, 有利于彭水旅游的规划与设计, 有利于彭水旅游特色主线的确立, 有利于彭水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在此基础上再确立各景点在“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下的各自特色, 例如: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鹿角磨盘石的观光游, 郁山古镇、绿荫轩体验盐丹文化、彭水文化的文化游, 老云顶、茂云山森林公园的避暑游, 阿依河漂流的探险游, 鞍子苗寨的民族风情体验游等。

2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硬件建设, 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基础。

2.1景区硬件

2.1.1传统建筑修复与重建

部分有传统建筑的景区中, 有的传统建筑由于年久失修, 遭到损坏和拆除, 这些被损坏与拆除的建筑, 根据规划需要, 对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能反映该景点特色的部分传统建筑, 要修复与重建, 这些需要修复与重建的建筑, 应该在尊重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 了解原建筑建造的历史, 以“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旋律统领传统建筑的修复与重建, 使这些传统建筑成为彭水以打造山区乡土的、原生态的、民族混居文化中等城市的亮点景观。例如:彭水山谷公园改造“通过建设一环、两轴、六区、十八个景点, 将现有公园打造成集休闲、游憩、文化体验等多样功能为一体的县城核心生态绿区, 充分彰显彭水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山谷公园的改造, 可以在保留公园大门主调风格的基础上, 依据山谷公园依山而建的地理态势, 各景点的修复与重建, 着重反映彭水民族混居山区文化以及厚重历史。郁山古镇的打造, 在古镇上配以重建的仿古说怀书的茶馆, 仿古的书画、文物交易市场等, 彰显古镇悠久历史文化。

2.1.2“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打造

有的景点的传统建筑, 数量比较多, 损毁严重, 例如:彭水县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等, 均被损毁, 要修复与重建,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一定时间内靠本县的财力难以修复或者重建, 但这些景点的建筑是颇具影响的, 很有特色的, 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给予修复与重建, 对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要解决这一难题, 可以先借鉴“印象武隆”的方式, 打造“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 待条件成熟时, 再给予批量重建。“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的打造, 可以选择性地重建具有象征意义的部分建筑、雕塑、标志等, 再聘请著名导演, 联合一批业界巨匠, 与本地文艺界人士组合成强有力的创作团队, 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段, 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 与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演绎“盐丹印象”, 重现辉煌历史, 在带给观众完美的视听享受和精神震撼的同时, 让游人在短时间内了解黔中文化、盐丹文化, 了解彭水悠久历史。

2.2地标建设与指示标牌

2.2.1景区标志性建筑

每一个景区, 都应该有一个或者几个标志性建筑, 这些标志性建筑, 要充分利用该景点的山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优势, 例如:各种高低不同、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的大山资源, 丰富的流水资源, 变化万千的奇石资源, 漫山遍野的树木资源等, 结合本地的历史, 民族混居地风情等, 可以做成以树木为主元素的建筑, 以奇石为主调的建筑, 以流水为主题的建筑, 这些建筑, 有的是苗族的风格, 有的是土家族的风格, 有的是汉族的风格, 例如:摩围山风景区, 可以充分利用树林里的树木、树桩、根艺、藤条等为主元素打造建筑, 保家桃花山庄的建筑, 可以选木结构的吊脚楼为主元素, 再配以秋千, 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磨盘石风景区、阿依河漂流区可以在沿途部分地段修建以石材为主调装饰的建筑、石梯、石坝, 再配以用乌江奇石组成的抽象的乌江风光雕塑群;郁山古镇怀龙亭的打造, 可以选择有小桥流水的亭阁、贺龙的具象的雕塑等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这些标志性建筑, 无论是何种风格, 均使其体现“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调。

2.2.2景区内外指示标牌

除了景区标志性建筑以外, 景区内外的指示标牌也是各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指示标牌, 一是材质可以根据景点特色选用竹、木、藤制的, 以及石材的、钢制的材料制作等, 二是指示标牌的文字内容体现民族混居特色, 三是尽可能在更多的地方配以指示标牌, 并分别用中文、英文以及其他文字标注, 使游人不仅能在彭水境内方便快捷地找到不同的景点的同时, 还能感受到彭水作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多元文化魅力。

2.3其它硬件

2.3.1酒店、商店

“吃、住、购”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一个地方旅游, 除了欣赏当地的风景名胜, 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 还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购买当地的土特产等旅游纪念品, 此外, 住的地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对餐馆、酒店、旅馆等餐饮与住宿处, 超市、商店等购物处的建设及装饰要注意规划与设计, 这种规划与设计可以分地段、分批次、分档次按照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类别, 由政府牵头进行规划与建设, 这种规划仍然要围绕“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这一大的主线, 使其在统一中保持个性, 例如:在郁山古镇规划仿古民间小吃一条街, 以及卖小饰品的仿古一条街等。此外, 彭水在首届“一节一赛”召开期间就进行了店铺装修与美化的工作, 受到了市民的一致称赞。随后, 对学校、社区、商场等的建设, 也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规划与建设, 使这些特色辐射面更广。

2.3.2道路、交通

“行、游、娱”是旅游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铁路、水路构成了彭水旅游的立体交通, 大乡村、小城市成就了彭水山区乡土旅游的主调, 阿依河漂流、茂云山纳凉、郁山古镇观光, 造就了彭水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格局。例如:彭水旅游打造的过程中, 其交通工具的选用, 可以在水上旅游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观光游船、竹筏, 可以在山地旅游引入马匹、滑竿, 可以在郁山古镇街道恢复特色仿古观光小车、仿古人力车等。

3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服务, 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保障。

3.1旅行社及导游等从业服务

“旅行社作为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它的服务内容是综合性的, 是把食、住、行、游、娱、购等多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2) 。因此, 应该加大对旅行社的组建与管理, 使之适应迅速兴起的旅游服务活动。同时, 成熟的旅游服务中, 作为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导游的素质是比较高的, 彭水旅游在起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狠抓导游素质提升, 打造特色优质的导游服务。其方法, 一是选拔旅游专业导游方向毕业的学生到彭水各旅游景点工作, 这项工作, 可以由政府牵头进行;二是对旅游在职人员素质的提升, 可以由旅游局组织相关人员负责执行;三是对旅游后备从业人员针对彭水旅游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可以由彭水县职教中心与旅游局等单位联动完成。这项工作, 可以借助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胡显强老师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彭水为例”的研究成果《彭水旅游》校本教材 (正在编写过程中) , 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从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3.2酒店、餐饮及旅游支持服务

外出旅游, 人们除了谈论本身的旅游景点以为, 议论最多的就是餐饮与住宿, 因此, 酒店、旅馆的服务水平, 餐馆、小店的特色餐饮, 以及旅游服务的其他支持力度, 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 酒店、旅馆环境是否舒适, 被褥是否整洁, 设施是否齐全, 安全是否有保障, 服务是否热情周到等, 都直接影响游客的情绪。另一方面, 餐饮的好坏更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 彭水的旅游餐饮, 可以分三块打造, 一是以火锅、川菜等为主的重庆特色餐饮;二是以鸡豆花、荞面、三香等为主的彭水特色餐饮;三是少量的除川菜以外的鲁菜、苏菜、粤菜, 以及西餐等其余餐饮, 这样的安排, 既可以宣传推广本地菜系, 突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 扩大其影响力, 还可以让不同需要的游客能在旅游的同时,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可口的餐饮, 提升旅游的满意度。再者, 旅游的其他支持服务, 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例如, 提供县内不同旅游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的选择, 提供县内旅游线路与本县周边线路的衔接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选择, 旅游景点的门票在网上、售票景点的方便快捷购买等。

4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积淀, 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根本。

4.1传承传统文化

“旅游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异域文化、满足人们探新求异和求知的欲望” (3) 。实践表明, 旅游者对旅游的印象中, 旅游地本土的文化留给游客的印象要比旅游景点的景色留给我们的印象更深刻, 因此, 各地旅游的打造, 都很重视文化的打造, 并且以文化的打造统领景点景色的打造。彭水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 其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是其核心, 在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打造过程中, 一方面, 以黔中文化、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统领景区的打造, 使景区颇具民族混居文化特色。另一方面, 通过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 传承传统文化, 使传统文化得以持续传承与创新。再者, 通过文化部门在村组、社区等宣传传统文化, 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4.2创新旅游文化

一方面, 创新景点文化。人们除了关注景点本身的景色以外, 景点文化成为人们对这个景点关注的重点, 因此, 对景点文化的包装与策划, 以什么方式呈现与凸显, 在景区中服务人员的知晓度与导游的解说, 成为景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 彭水县借助“一节一赛”打造旅游文化。继去年彭水“一节一赛”取得瞩目成绩的基础上, 今年再度举办“一节一赛”, 以大型民族歌舞·娇阿依、苗族舞蹈踩花山、中国摩托艇联赛、江河钓鱼大赛、乌江流域特色美食周、乌江画廊杯首届彭水阿依河国际漂流大赛、乌江流域特色农副产品展销、黔中文化论坛等12项活动助推彭水旅游。再者, 统一规划、设计与制作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土特产、纪念品, 使之从另一角度呈现彭水旅游文化。彭水土特产, 可重推大脚菌、精丝苕粉、郁山擀酥饼等。旅游纪念品, 打造有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特色”的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购, 这项工作, 可以在政府牵头下, 由旅游局、文化部门组织本土民间艺人、美术院校师生、相关厂家共同开发完成。

4.3打造本土文化

除了旅游文化以外, 通过各种途径打造本土文化, 也是彰显彭水旅游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 可以通过借助各种资源举办全国性大赛, 扩大彭水的知名度。例如, 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少儿漫画网站”以及其所拥有的众多资源, 举办“‘阿依河杯’少儿漫画大赛”, 吸引全国顶级漫画家及众多漫画爱好者、学校师生参加漫画大赛, 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唯一的“乡土美术网”, 举办“‘乌江画廊杯’首届乡土美术大赛”, 吸引全国民间艺人, 广大农村学校师生, 相关研究人员参加大赛, 通过长达半年至一年的征稿, 既扩大了彭水县在全国的知名度, 也收到了众多的优秀的漫画作品、乡土美术作品, 还活跃了彭水本土文化, 提升了彭水文化的品味。另一方面, 举办县级的文学、摄影、书画、声乐等大赛, 鼓励本地艺人、爱好者、学生, 创作本土味浓厚的作品, 以丰富本土文化。再者, 举办旅游相关的大赛, 以提升彭水本土旅游质量。例如, 2012年“一节一赛”中“武陵山·乌江画廊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论坛”的举办, 就是很好的尝试。

摘要:在定位彭水特色旅游的基础上, 规划特色硬件建设, 突出特色旅游服务, 根植特色文化土壤, 是打造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关键。

关键词: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

参考文献

[1][2]秦炜, 旅游心理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9.3:48, 136.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11篇

【摘要】通过对黔东南多个民族聚居材寨历时三年的调查研究,以大量事例揭示古民居建筑群中体现风水学说科学理念的方方面面,阐明以《易经》为基础的风水学说追求“天人合一”的初衷蕴含了现代科学众多学科的知识点,其择址的行为方法是辩证唯物的。一些尚不能为当代科学解释的内容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应本着科学理性的、去伪存真的理念传承水风学说,以促进建筑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水学说;黔东南民族古村寨;生态建筑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numerous disciplines of modern science contained i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 which is the pursuit of geomantic omen theory derived from Book of Changes 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s of geomantic omen theory in the ancient villages of ethnic groups through three years' research and survey on many ancient villages of ethnic groups in southeast Guizhou, showing that the behavior approach of location selection ha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Some contents that cannot be interpreted by modern science involve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We should inherit geomantic omen theory in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anner of eliminating the false and retaining the true,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science.

【Key words】Geomantic omen theory;Ancient villages of ethnic groups in southeast Guizhou;Ecological architecture

1. 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进步,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著目发展诚然给人类带来幸福,但这一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在告诫人们必须以全新的观念审视我们的所作所为。历史上楼兰古城的毁灭,罗布泊的干涸,雾霾严重、水质污染,砂漠化、石漠化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新生种种传性病流行…,濒濒发生的灾难无一不在应证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在《自然辩证法》 [1]的铭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当我们在建筑领域寻逆科学的真缔,反省我们的作为时,许多建筑科学的科技术人员转面去研究建筑文化原生态的风水学说 [2] [3] [4]。国外对风水说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韩及东南亚国家,韩国的国旗图案由阴阳两仪及八卦中的“乾、坤、坎、离”组成,可见风水文化对韩国的影响之深。对于西方学者,涉足于此的究研仍处于初步阶段 [5] [6] [7] [8],所持立场有褒有贬,新西兰学者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中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编写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说,中国风水学“是一门专家们正在谋求发展的前途无量的学问”。但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著称的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明》中的“地理卷”就认为“风水”是伪科学(pseudo science)。

2. 黔东南民族寨的风水学生态科学意念浅释式,我们对黔东南地区的一些典型民族聚居村寨建筑群的选址、房屋定向、居室平面布置、建筑物理、社区人文等方面进行了历时三年的调查研究,旨在揭示风水学说中相关科学内蕴。

2.1 村寨规划部局。

(1)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东经108°5′′,北纬26°34′,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5.4℃,绝对最高温35.1℃,绝对最低温-9℃。地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原生态环境基本没有被破坏。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贵州的黔东南入选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的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10个圣地之一。

(2)寨址所在河谷坡地背靠葱葱丘垠,前方视野开扩,形成涵远山,近与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意境(图1)。

(3)选址显然根据了风水学说的“升虚邑” 之说。《升》九三爻辞有:“升虚邑”。《周易古经今注》说:“虚邑,邑之在丘者,故云升也。升虚邑者,不畏水患。古者洪水为灾,徒家迁国,利升虚邑。”《象传》说:“升虚邑,无所疑也”。《涣》九五爻辞有:“涣王居”,《周易通义》说:“王居,王者所居,古代建在高的地方”。

(4)建筑群面对层层梯田,葱葱郁郁(图1),应验《易经》中的一些筮辞,如《颐》六五爻辞有:“拂经,居贞吉”。“拂经”可视为“拂经于丘”的省辞 [2],也就是在高丘上开垦农田。《周易通义》说:“拂经,开辟降陌,垦荒”。因农垦开荒而丰富了地产品物,定居生活有了经济保障, 正如朱熹《周易本义》说:“安而且贞,地之德也”。

(5)白水河呈弓形(弓背外向)从寨前缓缓流过是风水说所谓“藏风聚气”的大吉之征兆。气、水、风是风水说学的主要择址依据,《葬书》云:“气乘风则散”, 可理解为水气靠风为介质传播, “界水则止”可理解为因水所具有的微波吸附作用,气在水面上云聚。《博山篇》有“势来形止,生气可乘.龙欲其聚,不欲其散.龙欲其止,不欲其行”,又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春夏两季的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气在山寨所处河峪地带集聚,形成宜人居及植被生长“生气”不散的“风水宝地”。人居其室,严然有杜甫“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境意。 《诗经》也说:“秩秩斯于,幽幽南山”描述了王宫靠近洞水,面对青山的美妙意境。 事实上,在贵州山区很多河流、泽潭处,时常显现宛如薄纱的雾气辽绕,阳光透射的现象。在千户苗寨所处河谷地带,受东南季风影响,早晚常形成“紫气东来”的吉相。如图2。如《说卦》所说:“万物齐出乎震,震,东方也”。

(6)全寨绝大部分吊脚楼朝向南偏西150~300。文献 [9]对其总体建筑规划特征地较全面描述,建筑主朝向基本按面“朱雀”、背“玄武”吉向,符合《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的环境理念。“负阴抱阳”意思是说:背负高山,面对江河;也指背北向南 [10] [11]。《阳宅十书》中说:“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 又说“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在我们调查的贵州雷山、黎平、榕江等县的十余个侗族、苗族村寨中,绝大多数民居建筑主朝向顺当地风玫瑰主风向的特征是典型的。图3为黎平县某侗族山寨平面布置,图4为西江苗寨地形图,其中的风向玫瑰表明,山寨建筑主朝向迎应当地主季风方向,对通风采光十分有利。

(7)平面布局注重民族社区人文传承。民族村寨中的一些公用建筑,如颇具民族建筑特色的侗寨钟鼓楼(图5),花桥总是置布在全寨的中心位置。凡生产、生活、时令、婚姻、丧葬等习俗事务均在此议定,其内容包括社区社会治安、公私财产、伦理道德、议事准则等乡规民约,如苗族的“理老”、“议榔”,侗族的“侗款”。

(8)村寨中装重美观的公用建筑为这类“习惯法”的实施提供了不可缺的场所,其所取的集民众、舒民意、解矛盾、聚民心的作用数千年来维护了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和睦相处的民族自治政局,从而营造社会文明的人居环境。从风水学的角度理当成为“吉兆”的必备硬件。由此可见,风水学说中的“吉”远非局限于择址、建筑等物质范畴,更包含建筑对精神的、社会的、心理和谐的作用。

(9)村寨内联系户与户间的通道多为2m~3m宽的砌石步行道路,因房屋建造时基本保持原地形地面貌,对基址的植被破坏极小,这一做法不仅较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引发的地质灾害,而且岐村间小路上增设的台阶消化高差,有效阻止了汽车带来的空污染及噪声,人行于错落有秩的吊脚楼群间,心舒情溢,其情其景充分体现了风水学说人与自然和谐共容、回归静谧的理念。

2.2 建筑特色。

(1)民居建筑单体均为木结构干栏式(图6),正立面的干栏式外廊(女儿靠)不仅打破立面的单调,使整个建筑富于韵律感和节奏感,且便于居者面南纳气。《周易.说卦》中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雍也可使南面” [12]。

(2)大部分民居吊脚楼底层常采用架空形式,有效隔离潮湿、瘴气,(图7)。屋面小青瓦盖顶,不作吊顶处理(图8),以便于散热通风,整体构成利于居者吸“地气”纳天气的建筑物理效果。体现了风水学天——地——人和谐融洽的自然生态主题。

(3)民居的平面布置总是把堂屋置于中心位置仍为风水学“吉宅”的特征之一。这一祭奉天地君亲师的地方成为维持全家团结友爱、和谐共容的殿堂。功能分区把牲畜伺养、柴火堆积 农具存放置于底层,而把卧室、火堂等居者起居的生活空间置于楼上,这无论从便于生活起居、通风、采光、开扩视野的角度均是有利的。这在一定义意上应验了风水理论中“安贞吉”之意,即安居乐业。应验了《宅经》也说:“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黄帝宅经》还说“凡人所居,无不在宅。……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

(4)吊脚楼建筑采用原生态的木材建造是这类建筑具备生态环保特征的要素之一。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数千年前不可能有钢筋混凝土、钢材之类的建筑材料,因此难于考证《易经》及其它风水学说书籍中的相关筮辞。但原生态的木材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学成分或放射元素是不言而喻的。

(5)民居建筑采用小青瓦盖顶,木材保留原木质色,使整个山寨色调完全融入青萃的绿色环境,较理想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3. 结构特征

(1)苗、侗山寨干栏式木结构吊楼横向均采用三角木屋架结构(图9),梁柱间采用穿枋连接。纵向联系多榀屋架的屋脊主梁安装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称为“上梁”。主梁选用粗壮笔直的优质杉木,不允许有显著的初挠曲,从结构角度显然这是防止屋面及楼面产生过大挠度而影响正常使用乃至垮蹋。《大过》卦九三爻辞说:“栋挠,凶”。九四爻辞有:“栋隆,吉”。《象传》说:“栋隆之吉,不挠乎下也”。 “下得其拯,犹若所居屋栋隆也,下必不挠”。 这里的“栋”即指屋梁。文献 [13]对这类结构的力学特征进行的较细致分析计算表明,结构整体的横向(三角屋架方向)刚度远大于纵向,但这一弱点在房屋选址及择向中常得以克服:对于西南朝向的吊脚楼,既能“聚气”, 拂和暖春风,又能以较强的横向刚度及背负青山抗衡强气流。在侧向刚度较弱的纵向,平面多以连排的行列式布置。房屋在“动土”之前,选址的工作尤其重要,《宅经》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规模”,《易经》称为“大作”, 镜池《周易通义》说:“大作:大兴土木,建筑。” 按《黄帝宅经》说法,择址“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可见建造住房是要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大事。自然山脉在形态上与龙相似,故堪舆家把山脉比作龙,观龙脉即观山脉的走势顺逆,聚散,气止。当然,并非所有选址只有这一背山面水的原则,黎平县肇兴侗寨(图10)的选址则利用堪舆术“穴”的环境形态来把握“气”。“穴”一般是三面由山峦环护,地势北高南低,内敛型的盆地。这种“穴”址,不仅能达到青乌子先生《葬经》所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型,内外相乘,风水自成”效果,且对于抗风也是十分有利的。

(2)“吊脚”的接地方式使平面布局可以不受地形限制,单体建筑充分利用与山地高差的自然环境,这种使人与自然相互融洽,体现“天人合一” 结构形式是黔东南吊脚楼所独具的特征之一。

(3)装重的鼓楼采用了风水学中“穹苍”的理念,与现代结构理论中拱结构有相似的力学基础。其整体结构采用人字格斗拱从底层方形渐变为6,8…多边形,接近园形以喻天园地方。《周易大传今注》说:“人自下观之,天体穹窿似圆盖,覆于地上,其色青苍,故西周人已称天为穹苍。”《诗·桑柔》:'以念穹苍'是也。鉴于鼓楼、花桥等民族古建筑所蕴含的先进结构理念,2006年,侗寨中的鼓楼,风雨桥、凉亭等木结构的营造技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贵遗产名录。

4. 反思及展望

总结我们对黔东南民族村寨从风水学说角度的考查,可做出以下结论和反思:

4.1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由数千年前以《周易》《易经》派生的风水学说(又称堪舆术)确实蕴含了建筑科学所涉及的多学科知识点和现代科学哲理。风水学之精髓 “天人合一”,“天地感应”至少能启示我们:天、地、生、人之间存在有机联系,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密切相融的。因此,人们的建筑活动应择重于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而非人定胜天。从这一观念出发,影响人类生存、生长、安康的定居环境及宅寓不仅涉及建筑、规划、地质、结构、材料等单一学科的狭义概念思维和技术处理运作,而建筑产品也不仅仅是挡风避雨,栖息劳作的庇护场所,其更深远的科学蕴涵已延伸到更广泛的学科,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地理、人文、天文、水文、环保、乃至生物学、医学等众多学科及学科渗透的交叉领域。

4.2 风水学说中涉及的一些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的。《系辞》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显然有表明择址时对地形地貌,水文、天文、气候进行综合调查研究之必要。风水学说中之“吉”,多以现代美学相关连,而美本身包含了建筑物与自然的协调。

4.3 风水学说中的若干不能为现代科学解释的内容,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也许会得到科学理性化的支撑。有待我们从思想上改变思维模式,以时俱进地深入到交叉学科前缘。例如,风水学说主要以“气”为择址依据,但这个“气”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侠义之气,而是高度抽象化的,含盖人类生理、心理与大自然协调的非物质中介。风水学说认为“生气”是化生万物的根本,对“气”我们不能牵强附会地解释。《系辞》说:“在 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初步演绎“藏风”,“聚气” 与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相关。又例如《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表明宇宙的核心为阴阳两仪,对于风水学中关于两仪、四相、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行等的相互关系及它们之相的科学内联,更是有待深入探索。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易经》只能理喻为一部哲学著作,哲学应是指导其他自然科学之学科,17 世纪中国明代卓越哲学家宋应星在1637年出版的《论气》、《谈天》较系统地论述了“天人合一” “天地间只有一个气”、“万物皆成于气”的风水学初衷,但他在同年出版的科学论著《天工开物》也集中表现了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其思想方法及认识论本身就值得我们探寻。

4.4 本着去伪存真的思想方法对待风水学中的玄学、迷信观。风水学说经历数千年的传延至今,鉴于历史的局限性,人类认识自然,溶于自然的过程必然充斥了不少谬误之处,民间风水先生用到五行克生之说,常加入了一些迷信内容, 《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是说天上日月星辰的变化预示着地上人事的吉和占卜人之命运,显现出玄学的迷信色彩,又如仅以一个房屋朝向定“大凶”之说显然过于牵强甚至荒谬。需要提倡以理性的理念、高科技的科学方法去革新我们的工作,以促进建筑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文献 [14]采用卫星成象的地理系统GIS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清水江镰刀湾滨水景观规划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 蔡达峰《周易》与传统建筑文化 时代建筑[J] 1993.1 16~19.

[3] 程轶松 风水气学说中的生态理念 程轶松 中外建筑[J] 2004.05 31~33.

[4] 王三北,韦宝畏 从风水的视角看古代人居环境的选择 西北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Vol41 2005.12 77~82.

[5] Andrew William Broer Chinese geomancy[D].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1998ProQuest.

[6] Yoon Hong-Key HUMAN MODIFICATION OF KOREAN LANDFORMS FOR GEOMANTIC PURPOSES [J].Geographical Review, 2011, Vol.101 (2), .243~260.

[7] J.S. Perry Hobson Feng Shui: Its Impacts on the Asian Hospitality Industr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994, Vol.6.

[8] Lawal M. Marafa Integrating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advantage of feng shui landscape resourc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003, Vol.9.

[9] 王红,李杰等 贵州“西江苗岭”景观的评价,规划与利用 建筑学报[J]2004,12 60~62.

[10] 古今图书集成(第4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34. 58083; 58086; 58086; 58086; 58198;58200; 58198; 58198.

[11]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第17卷)[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4. 3.

[12] 来可泓.论语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

[13] 丁婷,李绮文 王红等 黔东南吊脚楼民族建筑现状调研及思考.

[14] 王 红 殷 英 基于AVC理论和GIS技术的规划构思(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清水江镰刀湾滨水景观规划为例)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08.5 vol 37 118~202.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项目批准号:黔科合J字[2011]2014号。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2-17-149

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贫困,少数民族,西部贫困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落后,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 贫困面积覆盖范围大, 贫困程度深, 治理的难度大, 给贵州省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 关注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 关系党的民族政策落实, 关系民族团结, 关系到国家稳定的长治久安, 因此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成因和战略对策意义重大。

关于对贫困原因的研究, 理论界涉及贫困历史论、贫困政策论、贫困自然条件论、贫困文化论[1]。根据人口分布地域, 从西部扶贫重点县人口分布来看[2], 扶贫重点县贫困人口数量超过百万, 依次有云南、贵州、甘肃、四川、陕西。农村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是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贵州、西藏、青海7省区[1、2]。从中国贫困人口状况来看, 剩余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 (2002年) [3]。截至2004年底, 贵州贫困人口规模达742万人, 超过全国总量的10%, 占全省农村人口的比重高达22.2%[4]。根据自然生态环境, 分为黄土高原贫困区、西南喀斯特山区贫困区、青藏高原贫困区、蒙新干旱贫困区[2]。贫困积淀的过程, 既有历史、政治因素, 又受经济和文化的交互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生存环境、基础设施、政策引导、扶贫资金的投入[5]等是贫困形成的物质原因, 观念意识和文化教育是贫困形成的精神原因。收入贫困的根源在于知识贫困[6], 物质贫困的背后是意识贫困[7]。西部农村扶贫开发选择的战略模式, 主要是创新扶贫制度、发展特色产业和异地移民搬迁[8]模式。政府推进扶贫措施分城乡统筹扶贫 (2003年以来) 、专项计划推动扶贫 (1986-2006年) 和体制改革推动等阶段性扶贫 (1978-1985年) [9]。

一、对贵州省贫困地区的调查方法

㈠样本选择及调查方法样本选择经济水平居于贵州省下等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29元 (2005年) , 排名第7位 (全省共9个地州市) , 低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1876.96元。该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87%, 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7.8%。其中调查对象黄平县、施秉县和岑巩县分别对应64.2%、52.27%、45.15%[10]。

调查方法是:综合当地农业经济条件, 首先在全州选取上等、中等、下等三个典型县 (样本分别对应黄平县、施秉县和岑巩县) , 每县各调查81户农户;其次, 从每个县中, 分别选取上等、中等、下等三个典型乡 (镇) , 从每个乡 (镇) 中分别选取上等、中等、下等的三个典型村;然后, 从每个村中分别选取上等、中等、下等三个典型村民组;最后从每个村民组中分别选取不同年均收入水平的农户, 进行农民生计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年份为2006年。实地调查样本是黔东南自治州243家农户、9个村、3个县。“人均年收入水平”为家庭总收入除以农户总人口 (按不同水平划分:人均收入水平1000元以下、1000元~2999元、3000元以上, 分别对应下等户、中等户和上等户3个等级, 依次是贫困户、温饱户和富裕户) 。

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民贫困主要原因

㈠信息闭塞、文化水平总体低调研该州243家农户, 绝大多数是文盲和小学程度, 大专文化程度仅9人, 订阅报刊只有4户, 因特网入户竟是空白。以农村基础教育为例, 一些少数民族乡 (镇)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甚至不及70%, 十几岁的青少年还有不少从未进过校门, 这与当前普及义务教育的国策形成强烈反差。

㈡人均耕地占有量少, 土地产出率低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和寒山区。虽然水资源和降水丰富, 但73%的岩溶地形有水保不住, 土地贫瘠。该州调查数据显示, 下等组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亩 (含水田和旱地) 。如果扣除大于10度小于25度的坡耕地, 其结果将大大低于这个数字。全省农业人均耕地面积也仅0.81亩, 已远超过世界粮农组织的1.5亩的警戒线。靠动力抽水灌溉的耕地极少, 农田灌溉方式还是以大水漫灌为主。户均耕地经营规模小而分散, 基本无法进行规模性作业, 所以农业的机械化进展不大, 至今农田作业基本上是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作为主, 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农田基础实施落后, 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抗灾防灾能力较弱, 自然灾害如干旱、病虫害、低温寒害、洪涝水灾、冰雹等连年不断, 频率加快, 导致土地产出率很低, 因灾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㈢畜禽饲养量少, 副业比重低黔东南少数民族主要种植的粮、经作物中, 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薯类、高粱、大豆、杂粮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油料、麻类、糖料、药材等, 蔬菜、瓜果和其它青饲料作物等产出低。畜禽饲养主要为猪、养、牛、鸡、鸭、鹅、桑蚕。副业包括水果和茶叶, 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中发现, 黔东南州水利设施条件较差, 大部分农村未安装自来水, 农民饮用水还是肩挑井水和瓢舀地窖水。农村畜禽养殖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对畜禽疾病认识太少, 无多大危害意识, 不定时、彻底、全面消毒。同样, 副业中的多种经营需要有较高技术含量才能保证效益, 不能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的低素质农民极大地阻碍了多种经营的前进步伐。

三、对调查区域的贫困面的等次特征划分

㈠上等县 (黄平县) 下等户、中等户和上等户的比例依次是38.3%、36.2%, 25.5%, 农户比例呈梯形分布。此数据反映:黄平县中等户和下等户占绝大多数。必须指出:黄平县下等户 (38.3%) 已超出样本总数的30%。说明该县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贫困户和温饱户群体基数庞大, 贫富差异较大。

㈡中等县 (施秉县) 下等户、中等户和上等户的比例依次是18%、65%、17%, 农户比例呈典型的正态分布。此数据反映:施秉县下等户与上等户较少, 中等户占绝大部分。说明该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贫富差异不大。

㈢下等县 (岑巩县) 下等户、中等户和上等户的比例依次是19.8%、48%、32.2%。此数据反映:岑巩县中等户占绝大多数。必须指出, 岑巩县上等户 (32.2%) 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了下等户 (19.8%) , 中等户 (48%) 和上等户 (32.2%) 占样本总数的30%。说明该县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贫富差异较大。

四、对策

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首先完善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畅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整体交通条件差, 虽然凯里、镇远、施秉等县 (市) 实现铁路、公路两通, 但全州缺乏重要的水运和航空运输, 村以下有大部分地方尚未通公路, 农民到乡 (镇) 赶集需要步行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山路。除交通外, 信息渠道也较闭塞, 大部分农户只有黑白电视。要尽快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落后局面, 就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 促进内外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其次,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要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就要保证耕地的生产力, 而耕地的生产力主要是靠作物的稳产高产, 农业的稳地供水是土地产出的基本条件。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 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 科学施肥, 全面提升地力, 并且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摆脱黔东南农村贫困的出路在于发展农村经济, 其落脚点是改进农业经济结构。内陆落后山区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取向是农业生产自給为主, 种植业是农业中的核心部分, 耕地在农村经济中占基础性地位, 这在长期时间内难以改变, 因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例如2005年施秉县牛大场镇就有280多户药农种植中药材太子参、头花蓼、何首乌等338.66亩, 作为中药现代化的原材料产地, 有效地推动了“西南药城”的中药现代化发展。依托中药材为产业支撑, 继续延长农业产业链的转移, 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扩大周边种植带并随加工产业相互带动形成“农村工业园区”的模式则有待继续解决。

㈢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较多, 由于民族和历史的原因,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特别要提到的是有点文化的中年和青少年外出务工, 留守家里的农户群体主要构成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因此应当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 促进大量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流动。要发挥农业作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蓄水池作用, 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参考文献

[1]于存海.论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城市化扶贫的条件和动力结构[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2, ⑵.

[2]唐建, 刘志文.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⑷.

[3]李小云, 叶敬忠, 张学梅, 等.中国农村贫困状况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4, ⑴.

[4]王永平著.欠发达地区农村全面小康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贵州为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

[5]韩彦东.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原因及扶贫开发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05, ⑹.

[6]钱伟伟.由农村贫困引起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122-123

[7]哈磊.贫困的根源:物质贫困背后的意识贫困[J].甘肃农业, 2005, ⑸.

[8]赵曦, 严红, 刘慧玲.西部农村扶贫开发战略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⑿.

[9]苏国霞.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 2008, (32) .

上一篇:中美贸易关系分析下一篇:水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