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种临床教学范文

2024-08-15

病种临床教学范文(精选8篇)

病种临床教学 第1篇

安徽医科大学为安徽省省属重点大学,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把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近年, 学校同德国、澳大利亚、瑞典、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了密切的交流, 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科研合作, 并于2010年始成规模招收临床专业英语授课国际医学留学生, 目前在校留学生250余人, 这些学生主要来自于中亚、东南亚及非洲。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 第一届留学生37人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这37人中仅4人回生源国实习, 其余33人均于2014年7月16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始一年的实习。对于学校、医院及带教老师来说, 这部分留学生成为需要面对的新事物, 是按照中国医学生始现有的“一年实习, 分科轮转”的固定模式, 临床带教还是根据留学生和全英文教学的特点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必须的选择。临床带教老师高水平带教不仅能使留学生增加临床实践知识, 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 还提高了学校在国内外的教学声誉,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校把肿瘤专业作为留学生临床实习的重点专业之一, 54周实习中, 肿瘤内科 /放疗科实习时间达6周。如何在这6周时间内让留学生达到中国毕业生同等水平, 这是肿瘤教研室及带教老师需积极思考及应对的问题。目前, 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的时代, 临床实践证明现阶段采用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难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 除一些早期肿瘤和个别特殊类型的肿瘤以外, 绝大多数肿瘤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 ( 病期) 和发展趋势, 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 以期最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肿瘤的综合治疗不是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学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简单组合, 而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的个体化治疗集合体, 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 需要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学科有效地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传统的肿瘤学临床带教是按治疗方法分科轮转进行, 学生在外科尽可能接触到多种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 到放疗科带教老师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各种肿瘤的放疗知识, 在肿瘤内科了解各种化疗方法及对症处理方法, 走马观花, 这使留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实质。同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一样, 在我校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只接受半年或一年的中文培训, 虽在中国生活了4年, 能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运用自如, 但留学生实习最大的问题还是语言障碍, 特别是肿瘤专业, 他们面对的是从头到脚的各种恶性肿瘤需用大量医学词汇, 同一病种在不同科室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同一病种病期不同需选择不同治疗方式, 各种治疗方法在同一病人的先后顺序, 等等。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存在的困难, 临床实习效果很难得到保证。我校临床带教教师均为中青年, 英语水平佳, 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 即使如此, 因肿瘤学的临床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泛, 专业名词太多使大部分教师仍无法用英语与留学生进行自由交流, 出现教师专业知识雄厚、富有教学经验, 但受到英语表达能力及肿瘤学专业特点的限制, 无法与留学生很好地沟通, 无法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的传授给留学生。而留学生也无法充分领会和理解教师的言传和身教, 从而导致双方的困惑。而留学生学习特点是喜欢互动教学及和问题解答型教学方式, 思维活跃, 发言踊跃。故结合肿瘤学专业的特殊性及国际医学留学生特点创造性提出新的临床培养模式———按病种临床教学。

方法是由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普外科、胸外科、妇科等科室各派出1~ 2名英语水平佳的中青年老师组成一个留学生肿瘤学临床实习指导老师小组, 按病种实习 ( 见流程图) 。然后, 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就该病种模拟全英语就医环境, 学生分组诊疗。最后, 老师带领留学生和病人面对面交流, 学生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法。因为是肿瘤学实习指导老师小组, 又因为是按病种实习, 所以各个老师可以同一课时分别给学生讲授该病种不同专业知识。老师可以提前准备该肿瘤相关知识, 学生可以提前预习, 课堂以多媒体及互动教学为主, 这样使英语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的限制得到改善。

1. 改革课程体系, 理论联系实际, 以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及具体床边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避免不符合留学生思维活跃特点的中国“填鸭式”教学, 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 1) 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有利于强化留学生的记忆, 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鼓励留学生提问, 并且经常主动向留学生提问, 促使留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 2) 强化教育法。每次临床带教前, 以结合病例的提问方式, 简要复习上次的内容; 课程结束时, 及时进行小结和提问, 帮助留学生强化记忆。

( 3) 以具体病例为核心的教学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容易激发留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将各种实际病例融入到教学中, 根据不同病例, 精心设计问题, 让留学生自由组合成组, 每组固定人数, 围绕每个病例进行讨论。该方法以留学生为主体, 以病例为基础,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 可以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参观手术室、肿瘤放疗机房、物理室、配药室等, 避免枯燥、呆板的查房、病例讨论, 融趣味性、多变性于教学, 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教教师在教学中多采取对比方式传授知识, 可以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 掌握教学内容。理论内容了解后, 立即实践, 给病人模拟诊断及, 立即进行技能培训。

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第2篇

这么多年,我们虽然陆续出台了许多的诊疗标准、技术、操作规范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许多的问题。比如我们和发达国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典型的疾病(单病种),在他们那里十个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可能会出现一个相同或相近的治疗方案。但是,在我们这里不同的科室、不同的治疗组、不同的医生都会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这就是发达与不发达的区别。因为,我们缺少约束。人的天性是喜欢自由,谁都不希望受束于别人,即使自己的父母。但是,严格的纪律和规范的流程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能迅速发展的必要前提。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合理的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我们医院于2011年11月28日下发了《宽甸县中心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肺炎(小儿、住院)。成立了由何波院长为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各科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院里统一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和质量监控的培训,下发了医师版临床路径填写表,并分析出现的问题。经过20的实施,在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待床日等统计数据上均较以前有所改善。

经过近期的实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入径标准尚须掌握,个别医务人员不够重视,医患沟通不到位,疾病的表现复杂多样常表现多系统疾病,抗生素使用有时不够规范,暂时还是人工统计。

建议:路径标准需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发挥个案管理者的监管作用,制定科室奖惩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医患沟通,规范抗生素应用,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加快运行电子病历信息化。

宽甸县中心医院质控科

病种临床教学 第3篇

一、方法

1.实验对象。选择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2011级药学本科专业42名学生,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个小组 (实验组22名, 对照组20名) , 实验组采用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案例教学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案例教学法。

2.教学方法。根据临床药物治疗学中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这一章, 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这一节, 采用临床实践教学, 由同一带教老师在呼吸科病区为学生讲授。实验组采用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案例教学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社区获得性肺炎案例教学法。

3.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1) 在课堂上展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典型病例并提出问题, 围绕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提出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和药学问题, 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对已有的用药方案作出分析与评价、进行药学监护或用药指导等, 让学生先自主预习课程并查阅相关文献, 可以进行自由讨论。 (2) 初步课堂教学后2周, 以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单位先后深人病房, 带教老师选择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典型病例,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病历文书及有关检查报告, 了解患者病情及药物治疗情况, 根据上次理论课程及学生查阅文献资料, 让学生给出此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并对药物治疗方案作出评价、如何确定药物疗效观察指标、如何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如何进行用药教育及用药指导等。 (3) 对实验组的学生在病区实践教学时, 根据原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特定 (单) 病种质量管理手册》, 加入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讲解, 如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入院标准、氧合评估、病原学诊断 (住院24h内是否采集血及痰培养;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是否采集血及痰培养)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起始抗菌药物选择是否符合规范、初始治疗72h后无效者是否进行病原菌的复检、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等。 (4) 两组学生实践教学结束后, 由学生轮流讲述, 然后进行讨论。带教老师最好通过患者实际病例, 详细地讲解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治疗药物的选用与治疗机制等内容。 (5) 课程结束时进行理论考试和应用能力测试, 理论考试主要为选择题, 应用能力测试的题型为案例分析题, 对用药案例进行分析及评价, 确定是否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并进行药学监护及患者用药教育。 (6) 统计学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测试均采用同一试卷, 满分均为100分闭卷考试。最终考试成绩以Excel录入,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理论考试成绩及应用能力测试成绩实验结果显示, 实验班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P<0.05) , 实验班分析和应用能力测试成绩与对照班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l。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P<0.01

2.问卷调查。单病种案例教学很单纯案例教学实践结束后, 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单病种案例教学实践的主观评价[2], 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利于判断单病种抗菌药物使用时机、评估患者病情、评估用药方案、判断治疗效果、培养临床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教学重点和难点, 具体见表2。

三、讨论

1.单病种案例教学较单纯案例教学, 更易让学生把握病情治疗节点。不论是多媒体传统案例讲授教学, 还是医院病区实际案例教学, 虽然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讨论踊跃积极, 但是思维较凌乱, 无法凸显病情的主题。本科学生课时少, 学习的病种较多, 虽讲授的均是疾病的经典案例, 但学生掌握的效果欠佳, 就像在故事中开展遐想一样, 结束后不能对疾病有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设计治疗方案时, 不能确定最佳的方案和给药时机。通过单病种教学, 学生更能在给药方案、选药时机上面进行掌握, 围绕时机进行讨论, 可以扩展其诊疗思维, 更能培养使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单病种案例教学, 更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医疗行为及服务流程。单病种是将治疗和费用结合起来, 规范诊疗流程, 控制医疗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 规范医疗行为和优化服务流程。单病种采用经循证医学证实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治手段, 建立了一个恒定的评价方法, 最终实现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的综合管理[3], 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严格设计与规范管理中的各诊疗环节[4]。结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质量控制情况, 让学生学习患者入院的标准、氧合评估、病原学诊断 (采集标本的时机)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单病种质量控制在临床中开展顺利、有效, 通过单病种案例教学, 能够比较确切地突出医疗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查阅资料分析, 提出改进建议, 更利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单病种案例教学可强化学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学习。结合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 让学生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 入院4h、6h、8h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与8h之外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区别;掌握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的规范, 重症和非重症患者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目标抗菌药物的治疗选择;对抗菌药物进行评价, 初始治疗72h后无效者, 如何进行更换抗菌药物;如何确定抗菌药物的疗程。

四、结论

医药学本科院校开设的临床药物治疗学, 是为适应本科生毕业后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性课程。和药学其他理论课和实验课不同, 临床药物治疗学侧重临床实践, 是在基于临床医学的基础上, 运用药效学、药动学的知识, 结合患者的发表病因及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情况、肝肾功能情况, 与医师一起协作来设计患者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并做好药学监护。在学生临床实践的单病种案例教学中, 学生能较确切地针对社区获得性单病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把握质控点, 为其建立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深入单病种案例教学, 能培养出其初具临床药学思维的能力, 为今后的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紫芬.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医学教育, 2014, 16 (5) :263-365.

[2]王垣芳, 王巧云, 李祖成, 等.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尝试[J].药物流行病学, 2010, 19 (1) :53-55.

[3]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卫生部医院评审评价项目办公室.特定 (单) 病种质量管理手册3.0版[Z].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

病种临床教学 第4篇

1 方法

本文讨论了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乳腺癌和股骨颈骨折等4个疾病。其中癫痫依据复杂程度的不同分为癫痫和难治癫痫两个路径。这5个病种路径全部在卫生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专家论证做了适当调整。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共15个月的上述5个试点路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实施路径前的15个月相关病种资料做对照。所有计量资料均做方差齐性检验,若P<0.05,进入临床路径前后资料对比采用秩和检验的Mann-Whitney检验,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平均住院日采用中位数(25分位-75分位)的表述方式;若方差齐性检验P≥0.05,进入临床路径前后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平均住院日采用均数±标准差的表述方式。

2 结果

2.1 进入临床路径前后调查病例数和具体进入临床路径例数

进入临床路径前后4种疾病5个病种路径总的调查病例数均为699例。各病种具体进入临床路径例数详见表1。

2.2 5个病种的调查结果

除股骨颈骨折外,其余4个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均呈非正态性分布(方差齐性检验P<0.05)。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发现癫痫、TIA和乳腺癌3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前后平均住院日有统计学差异:癫痫进入临床路径前为9(6-13)天,进入临床路径后减少到7(6-9)天,P=0.006。TIA进入临床路径前平均住院日为9(7-12)天,进入临床路径后减少到7(6-8)天,P<0.001。乳腺癌进入临床路径前为19(6-24)天,进入临床路径后减少到15(13-19)天,P<0.001。而难治性癫痫进入临床路径前平均住院日为12(9-15)天,进入临床路径后降低到11(9-14)天,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99)。股骨颈骨折的比较中,进入临床路径前后两组资料的方差齐检验无统计学差异,认为均呈正态性分布,进一步t检验显示:股骨颈骨折进入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日由18.51±6.35天降低到16.69±5.62天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42)。

2.3 术前平均住院日比较

5个病种中仅有乳腺癌和股骨颈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两个病种术前平均住院日比较发现(表2),乳腺癌进入临床路径前后的数据呈正态分布,应用t检验发现进入临床路径后术前平均住院日为6.22±2.80天,较进入临床路径前的7.20±3.43天有所降低,这种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股骨颈骨折术前平均住院日数据呈非正态性分布(P=0.012),应用Mann-Whitney检验发现进入临床路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846)。

3 讨论

医疗效率反映了治疗一种疾病的成本(称为治疗成本)和产出质量。医疗效率指标包含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和诸如门急诊人次/卫技人员数、出院人数/C T台数、每名医生年门诊人次等衍化指标[1,2]。在以病种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路径管理中,床位的不确定性造成床位使用率和周转次数等指标的提取困难。故本文中仅讨论5个病种临床路径实施前后住院日和术前住院日指标的变化。

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医院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有效增加医院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减少医疗费用增长,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的有效手段[3]。通过合理安排病种诊治流程,临床路径可以使缩短平均住院日有科学实现的操作依据;医务部门协调下临床、医技科室共同协作,强大的执行力是使缩短平均住院日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通过相关病种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共15个月的平均住院日变化,证实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临床路径通过每日表单的形式,使诊治相对程序化,这也不难理解除难治性癫痫外的4个病种的25-75分位区间和标准差离散程度较实施前明显减小这一事实。但是,临床路径并不适用于临床所有病种。比如胰腺炎,这类复杂病种的病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规定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非常困难,而且在实施中要处理大量的变异,将大大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安全性难以科学界定,产生的成本效益可能反而会降低[4]。本研究中,难治性癫痫的平均住院日在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一方面说明我院难治性癫痫的诊治流程在时间效率安排上可能已经比较合理,另一方面,如果结合病种变异率方面的数据,可以对是否有必要推广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路径作出评价。

缩减术前平均住院日可以减少住院过程中病人的无益等待时间[5]。在中国现阶段的医疗市场,完全将所有手术的术前诊察评估安排在入院前进行的难度很大,缩减术前平均住院日有其迫切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中仅有乳腺癌和股骨颈骨折是手术病种。对比发现,乳腺癌在试行临床路径后术前平均住院日减少近1天,而股骨颈骨折术前平均住院天数的离散程度在实施临床路径后明显减小,但7天的术前平均住院日并没有显著变化。结合前述股骨颈骨折的平均住院日在实施临床路径后缩减2天,可以推断该病种主要通过缩减术后康复时间来缩减了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能否通过合理更改路径流程进一步规范,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相关病种的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平均住院日等医疗效率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同时,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推断路径制订的合理性和是否具有优化的空间,值得仔细推敲。

参考文献

[1]冯华,刘霞,应向华,等.16所大型医院医疗效率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2009,13(12):2-5.

[2]周小健,姜管徐.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医疗效率综合评价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6):515-517.

[3]单君,丁敏,强莹,等.单病种临床路径效果评价指标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报,2011,18(3A):13-15.

[4]王冬,任国荃,张思兵,等.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中国医院,2011,15(2):16-17.

病种临床教学 第5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病种,儿童,分析

临床路径(CP)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模式和诊疗程序,即患者从入院开始,所有检查、治疗、用药都有规则可循,并按时间节点进行治疗,以实现同病同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应用结果表明,它能够以患者为中心指导医疗、护理工作,能缩短平均住院日并合理支付医疗费用,达到高质量、低消耗的医疗服务目的[1]。我院自2010年4月开展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尿道下裂、急性肠套叠、轮状病毒肠炎、支原体肺炎、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等儿童7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截止到2011年3月,共对595例患儿实行路径管理,为评价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试点工作成效,探讨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的方法,现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3月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7个病种共595例病例作为临床路径组,将2009年入院的第一诊断相同、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7个病种共1 284例病例作为对照组。临床路径组中,男321例,女274例,年龄14 h~13岁。对照组中,男745例,女539例,年龄16 h~12.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医院成立临床路径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各专科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领导小组带头,各实施小组积极配合,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原则》、《临床诊疗常规》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时间为横轴制订出我院7个试点病种临床路径日程表单。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对符合准入标准的7个试点病种的病例具体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日程表单内容执行医嘱,并进行记录和评估,医院专家组定期对各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反馈,修订临床路径日程表单。对照组病例则采用我院各专科的常规治疗方法和模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595例病例中,支原体肺炎106例,先天性巨结肠46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61例,尿道下裂72例,急性肠套叠216例,轮状病毒肠炎46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48例。各病种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及满意度分值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示无数据

由表1可知,7个试点病种的平均住院日、外科病种的术前平均住院日均有不同程度地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和尿道下裂等3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2.56%、8.4%和9.76%,下降趋势明显。急性肠套叠、轮状病毒性肠炎、ABO溶血等病种的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14.36%、12.84%和11.76%,支原体肺炎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持平。患者满意度分值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

3 讨论

临床路径是管理学、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和诊疗标准化方法,我国自21世纪初将这一全新的医疗、护理模式引进,经过众多医院的临床和循证医学研究论证,认为临床路径使临床诊疗标准化、程序化,避免了各种因素造成的时间浪费,减少了不必要的诊疗项目,杜绝了药物的过度使用,降低了住院费用[2];它使医护更加配合,降低了工作中的风险,增加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3];它可降低住院费用,保证医疗的最佳方法[4]。临床路径的流程是专家们根据某一疾病的特点,以时间轴为节点而制订的医务人员诊疗时间表,强调诊疗计划的连续性和时间性,明确了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工作,减少了同一病种不同患儿、不同医生的差异,也避免了医务人员工作习惯不同而产生的医疗质量差异,它使医生的“无限诊疗权”变成“有限诊疗权”,从而规范诊疗行为,杜绝重复检查、滥用抗生素,减少了诊疗的随意性。再者它剔除了节假日的影响,缩短了无效住院日,达到缩短总住院平均数的目的,而不会影响疗效[5],从患者角度而言,它让家长从入院开始便明白孩子住院的预期效果和具体疗程,增加了诊疗透明度,进而积极主动配合诊疗,增强了医患间的相互信任,提高了满意度。

在本研究结果中,儿童7个试点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的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平均住院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和尿道下裂等3个病种的住院总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的降低,说明实施临床路径确实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长负担,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实施路径管理后的各病种平均住院日均符合路径表单设定的标准住院天数要求,表明我们制订的临床路径诊疗流程基本符合临床工作实际,起到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杜绝工作中重复、拖拉现象[7,8,9]的作用。本文资料显示,急性肠套叠、轮状病毒性肠炎、ABO溶血等病种的平均住院费用在实施路径管理后有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急性肠套叠,分析这些费用增加的原因可能是:(1)制作标准化路径需将各种常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检查纳入,增加了费用。(2)原来拟诊断的试点病种患儿部分检查可在门诊进行,为探索路径的需要且为配合医疗保险,必须入院后进行相应的检查。(3)为增加入径率并减少变异率,制订了“严入宽出”的路径标准。(4)部分术后患者采用了静脉营养。(5)个别病种为保证医疗质量,增加治愈率,延长了住院时间。

在推进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难题。由于这一工程引进的是一套有别于传统医疗模式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流程,无论是对医疗管理者还是对临床医护、医技人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的瓶颈———观念转变、大型检查预约时间的缩短、不同医务人员诊疗习惯和治疗经验的差异等,均需依靠反复动员、培训、增加医疗设备、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去一一突破。为确保我院试点病种的顺利实施,医院领导根据我院医疗业务繁忙的特点,出台了临床路径的资金配套政策以鼓励各专科实施临床路径,同时还出台考核细则,对各科路径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和个人年终考评挂钩,以敦促各路径实施小组认真做好临床路径工作。

本研究显示,临床路径管理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诊疗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促进医患和谐。目前以“病例分型”为基础的临床路径应用研究已表明,它能丰富原有路径,更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6]。由于婴幼儿患者病情的多变性,且影响因素众多,如新生儿ABO溶血和支原体肺炎等,同一疾病病情轻重不同,医疗费用差异很大,在同一路径模式下诊疗不能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在今后实施路径过程中,我们将根据疾病分型进行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的子路径制订,使各病种的临床路径流程更合理、规范,医院收入更趋理性,为政府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邹婧瑜.临床路径的发展与应用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40(6):426-428.

[2]孙红梅,宫印成,王敬梅,等.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1):16-17.

[3]彭湘粤,刘朝辉,王萍.临床路径在儿童呼吸道异物急诊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43-45.

[4]周墨菊,陈立,陈殿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1,6(27):231-233.

[5]葛鸿庆,陈文治,余宇峰,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实施的初步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76-77.

[6]赵欣松,刘茜,石红凤.以“病例分型”为基础的临床路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2246-2248.

[7]滕艳玲,韦翠英,王菊,等.廷临床路径在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09,33(10):1429-1431.

[8]余洁,陈勤安.当前医疗机构面临的新形势[J].广西医学,2004,26(2):291-292.

病种临床教学 第6篇

1 以提高医疗质量为宗旨,在强化医疗管理上突出科学性

油田总医院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些难题。

1.1 实施临床路径的背景

油田总医院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1.1 医疗保险的压力。

2002年下半年,大庆市医保局提出将采用按人头付费方式与医院签订合同,即按参保出院人数和医院结算。医院如果不能控制医疗费用,就不能盈余,还可能亏本。特别是药品占总收入比例在增长,一些科室内用药尚不能统一,存在用药随意性。

1.1.2 诊疗行为亟待规范。

当疾病诊断明确后,在同一治疗原则下,各医生的治疗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个患者的医嘱,常常会因为主任查房、夜班医生交接等发生随意性变动。而临床路径则是根据循证医学,找到最好的诊疗方法流程后加以规范。

1.1.3 医疗质量有待提高。

油田总医院在国内率先建立起来了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医院管理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检验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过于“原则”,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临床路径规范了诊疗流程,涵盖了医疗主要核心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1.1.4 医疗安全必须保障。

临床路径的实施,在规范诊疗行为及提升医疗质量的同时,一方面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就医安全,另一方面又维护了医务人员的自身利益。

1.1.5 看病就医问题突出。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超过了百姓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负担。

基于以上考虑,油田总医院借鉴国际经验,于2003年提出引入全新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临床路径管理。

1.2 临床路径的实施

油田总医院实施的是医生版的临床路径,也就是医生在诊治某种疾病时所遵循的路径图,即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诊疗项目、用药、检查、观察、饮食、护理等为纵轴,制定的标准化诊疗流程(临床路径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每一天需要做哪些检查、用什么药品到手术指导内容、护理服务等,都明确制定出一整套医护人员必须要严格执行的管理程序。

医院在拟实施临床路径之初,首先明确了临床路径的制订原则。即:拟订的病种要变异性小,属常见病和多发病范围,符合诊疗指南和规范,同时具有可控性和便于操作。在此原则的指导下,2004年6月,医院首先制订了急性心肌梗塞和先心病的临床路径。在取得成功后,医院要求各科室选择1种常见病拟定临床路径,由临床各科室全面收集该病种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类、讨论和分析,以时间为序对整个诊疗活动进行描述,拟订出临床路径文本的初步框架和内容。在此基础上,临床路径制定专家组进行核查和论证,提出修改建议,直至定稿。2005年10月,医院第一个版本的56种临床路径制定完毕,在临床全面实施,见到了较好的效果。2006年8月,医院对临床路径进行了全面改版,共增加至160个病种,在临床27个科室实施。2009年9月,医院再次进行改版,共增加至201种,并逐步与卫生部颁布的120种临床路径进行对接。2010年6月,医院又将临床路径增加至目前的255种。

2 以最佳医疗模式为目标,在指导临床实践中确保有效性

2.1 领导重视,认识统一

临床路径管理改变了医生以往的工作习惯,特别是单病种的医疗费用有所降低,个别人员担心总体收入会减少,产生思想上的顾虑,使临床路径的推行受到阻力。为此,医院在推行临床路径之初,先后由院长主持召开了三次临床路径实施动员大会,并多次在院周会上强调实施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使临床医护人员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支持,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推进。

2.2 全员参与,密切配合

医院在推行临床路径过程中,构建了临床路径管理的三级结构,成立了医院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学科临床路径指导小组和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相关职能科室负责协调监督,做到了组织体系完善,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了医院团队力量整合的优势。同时,医院还注重科室之间、医师之间的密切配合,防止临床路径产生变异。如:医技科室不能及时检查和发放报告,手术室不能及时安排患者手术,临床医师就很难按照临床路径诊疗患者。

2.3 强化培训,掌握方法

医院在推行临床路径之初,就组织有关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注重强化临床医师对临床路径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具体掌握临床路径的运行常规、各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比如特殊病例的处理、变异的处理、各项治疗措施的时间安排等。保证了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又使实施结果及效益评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2.4 点状突破,全面铺开

临床路径发展时间较短,急于求成,很容易形成目的和实际效果的“两层皮”。为此,医院确立了“由点及面”的工作思路。首先选择了心脏内、外科,结合辅助科室如放射、检验、麻醉手术等科室先行试点,几经多稿,相关专业讨论,最终医院批准实施。在这些科室取得成功后,医院再要求各科室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可操作性强、变异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2.5 制定说明,加强监测

在临床路径实施前,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的实施说明,说明包括实施临床路径的时间、方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遇到可预见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不可预见问题的解决途径,让临床有规范可依。在此基础上,医院还把临床路径纳入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动态地监控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同时运用统计学等方法,对临床路径运用于临床诊疗过程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应作为修改临床路径的依据。

2.6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临床路径并非是僵化刻板、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了必要的变异空间,因此,医院坚持执行实施—评价—修改制度,根据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国内外最新进展,持续对临床路径改进、补充和完善,使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更强的可控性和更广的覆盖面。

3 以保障患者权益为中心,在改善医患关系上体现人文性

在提倡高效率、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中,医院推行的临床路径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真正实现了患者“阳光诊疗”。主要表现为:

3.1 规范了医疗行为

临床路径作为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规范,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限和工作标准,统一了医生疾病诊疗方法,把具体的服务项目细化到患者在院的每一天,对需要为患者提供的服务项目进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人,减少了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从源头上控制了过度医疗、过度检查,有效确保了医疗质量。

3.2 降低了患者费用

据统计,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患者所需检查和住院费用比实施临床路径前平均减少8%左右,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费用下降,在医疗保险部门给付的人均费用不变的情况下,获得的利润空间明显增加,同时减轻了自费患者的经济负担,医院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逐步下降。

3.3 促进了医患和谐

在油田总医院,凡是纳入255种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都将在治疗前通过医生“讲病”获得三个信息:一是预期住院天数,二是预期医疗费用,三是要采取的治疗措施。让患者可以心中有数地治病,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从而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同时,医保部门对医院的费用如何使用也一目了然,消除了猜忌。

3.4 保证了医疗质量

临床路径通过规范医疗过程,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患者、不同医生的医疗差异,使临床医师依据临床路径开展诊疗活动,从而实现了临床医师对某一疾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诊疗过程的全程自我管理,使质量管理从终末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

3.5 提高了工作效率

患者在医院期间,每天都有详细的诊疗日程,为了完成该项日程,临床医生、护士,检验、影像、手术等科室人员必须积极工作。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从2002年的10.9天减少到2010年的8.1天,相当于增加医院病床数280余张。

3.6 促进工作量增加

临床路径的推行提升了医院服务品质,促进了工作量的增加。2010年,医院门诊量212万人次,创全省行业之最。与2002年相比,医院多收患者2.2万人次,按照2010年人均患者住院收费水平,相当于增加收入1.6亿元。

3.7 提高了教学效果

让实习医生获取现代诊治模式的知识,使实习医生更客观的了解与掌握疾病的诊治处理,缩短了实习医生的学习时间。

3.8 提升了医院形象

临床路径的推行使患者对医院更加满意,吸引了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患者。医院近年又荣获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4 推行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

4.1 复杂病情使临床路径出现偏异

有些疾病病情复杂,合并症较多,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使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的难度相对较大。

4.2 患者不合理要求导致过度医疗

由于患者医学知识缺乏,对临床路径存在不正确认识,或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往往出现不遵医嘱行为,偏离路径。

4.3 医院组织管理影响临床路径实施

在路径的组织推广过程中,由于教育、沟通不到位,使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不够深入、细致,从而出现各种问题。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也影响临床路径的推广实施。

4.4 医保政策使医院经营压力增大

医院推行临床路径后,患者费用有效降低,医疗保险部门易出现“鞭打快牛”的情况,从而使医院经营压力逐年增大。特别是医疗卫生制度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按照单病种或手术付费的机制,如何把临床路径带来的优势转化为对社会、对患者服务的承诺,是目前临床路径推广的一个薄弱环节。

4.5 利益驱动使临床路径执行出现偏差

由于利益的驱动,个别医务人员不能够严格遵守,使临床路径的执行出现偏差。

4.6 医疗新技术对临床路径有所影响

医院开展医疗新技术,在治疗手段、使用的药物和卫生材料、诊疗流程等方面都会偏离临床路径,增加了临床路径的变异度。

4.7 法律、制度上的问题制约了临床路径推广

例如目前实行的举证倒置,在保护患者权益的同时,对路径制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医生在制定治疗路径的同时从保留诊治证据出发,不得不增加某些检查项目。

4.8 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更新存在问题

各医院之间的技术能力、地区间的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不可能在全国同级医院使用同一个临床路径版本。

病种临床教学 第7篇

单病种治疗费用测算研究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它主要是为了控制医疗费用日益增长,寻求一种合理的病种费用控制办法,有利于增强对医院的管理,进而使医疗事业发展更加规范,提高医疗的服务质量[1,2]。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治疗指南为指导,对病人在院期间的诊疗操作进行规范管理。因此,基于临床路径测算病人住院费用,对于分析病人住院费用中的不合理费用及费用控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3]。

1 需求分析

目前,单病种费用测算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回顾病案首页研究病种历史费用、基于临床路径进行测算和基于医疗成本进行测算[4,5]。基于临床路径测算首先应选定临床路径并进行优化,费用测算通常是手工进行,根据医生医嘱项目在价表中找出对应的计价项目,然后对计价项目的价格进行分类合并计算。由于计算过程涉及大量数据,计算过程十分繁琐容易出错,且医嘱项目或计价项目的每次调整都要对费用进行重新计算,限制了临床路径在医疗费用控制中的使用。因此,我们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基础上,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费用测算系统来规范临床路径表单的应用,实现医嘱项目与价表项目的自动对应和运算,从而降低临床路径对住院费用控制难度,对于发现不合理费用及下一步对住院费用控制提供依据,方便单病种费用测算。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基于HIS的Oracle后台数据库,以Powerbuilder9.0为前台开发工具,主要实现了临床路径表单录入,医嘱和计价项目对照,费用测算汇总等功能。

2.1 临床路径的确定

在进行费用测算时,选择多发常见病,且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变异较少,病例数较多的单病种。本系统选择了烫伤面积<10%TBSA(总体面积)的儿童烧伤、下肢静脉曲张、剖宫产、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胫腓骨干骨折作为研究病种。临床路径表单依据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标准[6]和《临床诊疗指南》[7]制定,并由各科室医师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用药、手术方式、检查检验等项目进行了适当修改。

2.2 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根据临床路径已经量化的标准诊疗项目,如药品、治疗、检查、检验等信息自动计算出药品和材料的使用量,包括针剂所使用的注射器数量,检验所用的试管数量,采血次数,等级护理天数,床位使用天数等信息。为提高测算适用范围,医嘱和计价项目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后总费用及分类合计费用自动重新计算,根据医嘱对应的“必选项”和“可选项”计价项目测算出按临床路径规范治疗时病人住院费用的最低值和最高值。

2.3 功能模块

(1)临床路径表单录入模块。根据临床路径的标准化表单产生临床路径模板[8],其中涉及费用的部分主要是重点医嘱。临床路径规定的诊疗项目分为必选项、可选项两部分:必选项为医院必须向病人提供的诊疗项目,可选项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酌情选择的诊疗项目,医嘱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图1)。

(2)费用明细生成模块。该模块的一键划价功能可将全部临床路径文本中的医嘱项目对照转换为计价项目,根据必选医嘱和可选医嘱得出对应的必选费用和可选费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嘱自动划价项目(如材料费)不全,模板录入时由经济管理科、手术室和病区护士对收费项目明细审核,对照临床诊疗项目对不能自动划价的项目进行手工计费并将冗余收费项目删减(图2)。

(3)分类汇总模块。为提高单病种费用测算结果的利用率,方便对测算费用和实际产生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系统根据维护完成的费用明细按照价表分类项目字典进行分类汇总,分为“必选费用”和“必选+可选费用”两部分,支持查看费用明细和分类项目费用汇总功能。“必选项”反映的是按照临床路径治疗所需的最低费用(图3)。

“必选+可选费用”反映病人了按照临床路径规范治疗的最高费用(图4)。

3 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基于临床路径的住院费用测算系统对多个单病种测算结果具有显著意义,以烫伤面积<10%TBSA、无休克、无手术、无输血及治疗结果为“治愈”的0~4岁儿童病人为例(下称儿童轻度烫伤)。采用软件测算出儿童轻度烫伤费用最低值(必选费用)和最高值(必选费用+可选费用),并与实际住院费用中位数进行比较(表1)。

从表1可看出儿童轻度烫伤基于临床路径测算费用的最低值远低于实际发生费用中位数,测算的最高值略高于实际产生费用的中位数。从分类费用可以看出无论临床路径测算出的西药费的最低值(42元)和最高值(312元)都远低于病人实际的药费中位数的625元,而治疗费及材料费的测算值与实际费用中位数接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对儿童热液烫伤诊疗操作进行了规范,要求主要以创面换药来预防感染,没有过度依赖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的实际治疗与此有所出入;(2)临床路径选择了疗效相当的中低档药品;(3)临床路径和实际治疗过程中均选择传统换药方式,没有过度使用昂贵的新材料。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可通过改变药品的档次、减少新材料的使用等方法对最终的费用预判区间进行调整。

4 小结

基于临床路径的住院费用测算系统,主要是结合临床路径中的标准诊疗项目并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对住院费用的一种初步测算。按临床路径制定的费用最低值为临床路径规定必选诊疗项目费用的合计,费用最高值为临床路径必选与可选诊疗项目费用之和。系统的应用简化了住院费用的测算过程,降低了临床路径在住院费用控制方面的应用难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红梅,宫印成,王敬梅,等.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费用测算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9):57-59.

[2]Mantwill S,Fiordelli M,Ludolph R,et al.EMPOWER-support of patient empowerment by an intelligent self-management pathway for patients:tudy protocol[J].BMC Med Inform Decis Mak,2015,15(1):18.

[3]任清华,王景明,范水平,等.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诊疗费测算[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2):138-138.

[4]吴萍,王瑛.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标准的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2):265-269.

[5]石富胜,朱光君,狄桂萍.成批特重度烧伤患者救治的临床路径探讨[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7):803-803.

[6]国卫办医函〔2013〕210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通知[S].

[7]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病种临床教学 第8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付费,应用效果

临床路径 (CP) 属于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 目前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 并且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1,2]。同时, 该种医疗服务模式还是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方法。现如今, 临床路径管理已经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单病种付费制度中得以实施。本文主要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单病种付费中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单病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一共100例, 其中男性患者55例, 女性患者45例, 年龄分布在20~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3.5±8.5岁。其中病种分类包括:结肠息肉、支原体肺炎、食管恶性肿瘤、输尿管结石、阑尾炎等, 一共10种病种。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组为50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17例, 年龄分布在20~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3.3±8.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18例, 年龄分布在20~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3.5±8.3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二)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 具体的措施如下几点:

(1) 组织院内医护人员学习各种医疗政策, 提高对医疗政策的重视程度, 并且加深医护人员对医疗政策的了解, 提高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认识。 (2) 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主要由院长、副院长、医务处主任、护理部主任以及其他护理人员组成。 (3) 选择临床常见的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对象, 本研究选择病种一共10种, 例如结肠息肉、支原体肺炎、食管恶性肿瘤、输尿管结石、阑尾炎等。 (4) 根据不同的病种、手术方式, 制定详细具体的医疗服务计划表格, 涉及到临床评估表、手术记录表、药物治疗表、手术室用药表、麻醉药表、护理计划表等等。 (5) 加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培训, 包括文本填写、各种治疗措施时间的安排、护理措施时间的安排。 (6) 收集临床路径应用的信息, 动态监控临床路径的落实情况, 对所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并且根据监管的结果和分析的结果提出整改的措施。 (7) 明确规定各种病种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8) 电话回访患者, 询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 了解患者对住院期间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意见。

(三)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

(四)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 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 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 住院时间、治疗费用

与对照组对比,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 (12.0±8.5d) 明显更短, 治疗费用 (6012.0±800.5元) 明显更少, 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二) 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 (70%) 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6%) 明显更高, 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讨论

目前, 我国医疗服务的付费方式主要根据服务的项目进行付费, 该种付费方式不利于对医疗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 因此容易导致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 并且难以科学确定医疗服务的价格, 大大地增加了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3,4]。随着付费方式的改革, 单病种付费方式逐渐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得到应用。该种付费方式有效地确保医院的社会效益, 同时保证最大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科学地控制医疗成本, 促使医疗行为规范化, 降低医疗费用,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5,6]。

临床路径属于一种针对特定病种的各个环节医疗服务制定的有顺序、有时间要求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是减少资源浪费, 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显示, 与对照组对比,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 (12.0±8.5d) 明显更短, 治疗费用 (6012.0±800.5元) 明显更少, P<0.05;与对照组 (70%) 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6%) 明显更高, P<0.05。由此说明, 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对单病种付费方式进行管理, 能够进一步促使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不但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 住院费用降低。

综上所述, 临床路径管理在单病种付费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减少医疗费用,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岳荣喜.临床路径管理在单病种付费中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2, 19 (9) :829-830.

[2]可明.临床路径管理试水依次展开临床路径管理两病种率先面世铺路单病种付费构想恐需其他助力[J].中国处方药, 2010, 95 (2) :14.

[3]关曼璐, 虎翼, 李林贵等.某县医院基于临床路径的两个单病种住院费用控制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 (1) :59-61.

[4]宋斐斐, 赵坤元, 申俊龙等.临床路径在单病种付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 (3) :163-165.

[5]王顺利.临床路径推广中的单病种付费制度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7 (10) :680-681, 707.

上一篇:在线学习平台下一篇:正确不动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