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论文

2024-05-30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论文(精选11篇)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论文 第1篇

为加快再生有色金属利用步伐, 进一步优化再生有色金属产能布局, 加快结构调整, 实现产业升级, 推动产业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特制定本推进计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 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利用性能, 有色金属再生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 多次循环利用有色金属, 既保护原生矿产资源, 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据测算, 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 每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分别相当于节能1 054千克、3 443千克、659千克标煤, 节水395立方米、22立方米、235立方米, 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20吨、128吨, 每吨再生铜、再生铅分别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0.03吨。

(一) 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得到快速发展, 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本世纪以来, 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 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等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27%, 从2000年的72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633万吨。2009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当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的24.3%, 相当于10年前全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已建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再生有色金属企业, 其中最大的再生铝企业产能达65万吨, 再生铜企业产能超过40万吨, 再生铅企业产能超过20万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等逐步形成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一批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国内回收交易市场, 以及规模化再生有色金属利用工程正在建设。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再生有色金属技术装备和清洁生产水平持续进步, 金属熔炼回收率不断提高,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批原生矿产冶炼龙头企业加快进入再生有色金属领域, 快速拉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回收、分类、拆解、冶炼各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资源, 目前, 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 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产业集中度低, 亟待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 全行业产业集中度普遍较低。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有300多家再生铅企业, 2009年平均产能仅为4 100吨;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再生铜企业只有2家, 多数企业年产量低于3万吨;大型再生铝企业年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 小企业年产量仅有几百吨。目前, 行业缺乏准入管理,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市场竞争无序, 亟待加以规范。

——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环保形势严峻。综合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关键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再生铜行业, 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采用落后的传统固定式阳极炉;再生铅行业, 小企业产能占50%, 大多采用人工拆解废铅酸蓄电池, 废铅酸液随意倾倒, 冶炼工艺及设备落后, 铅膏、铅栅未实现分类熔炼, 带来极大环境污染隐患。

——标准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先进产能竞争力弱。我国废旧有色金属回收、拆解及利用环节标准规范较为薄弱,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规模化、规范化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大, 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在废旧有色金属原料采购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生产经营困难, 产能开工不足。整个行业呈现出“规模经济不出效益”、“环保科技不出效益”、“先进产能吃不饱”等不正常状态。

——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许多地方未充分结合资源条件、环境形势和供需市场, 纷纷投资建设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交易市场或产业集群 (以下简称“加工园区”) 。加工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造成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加工园区内部尚未形成覆盖回收、拆解和深加工的产业链。

——废旧金属原料供应紧张。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居全球领先地位, 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为短暂, 废旧有色金属资源蓄积量相对不足, 废旧有色金属原料主要依靠国外进口。2009年, 我国进口废旧有色金属原料达665万吨 (实物量) 。随着国际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废旧有色金属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废旧有色金属原料日益紧缺成为制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面临的形势

——有色金属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是近年来全球有色金属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经济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仍将处于增长阶段。不断增加的社会蓄积量为有色金属循环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09年底, 消费领域蓄积有色金属资源超过2亿吨。

——有色金属原生矿产资源约束不断加剧。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资源消耗量持续增加, 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 目前铜原料约65%、铝原料约55%、铅锌原料约30%以上依靠进口, 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缓解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解决国内自然矿产资源不足与有色金属需求增长之间的突出矛盾。

——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日益加大。有色金属作为传统高耗能行业,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充分利用废旧有色金属是有色金属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手段。“十一五”前四年,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与生产等量原生金属相比, 相当于节能4 650万吨标煤, 节水18.8亿立方米, 减少固废排放34.5亿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2万吨。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已逐步进入资源循环大周期, 大量汽车、家电等机电产品面临淘汰或报废, 为加快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 发达国家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平均超过50%, 与之相比, 我国差距明显, 再生有色金属利用前景广阔, 潜力巨大。面对我国不断加剧的资源环境双重约束, 不管是从节能减排还是从有色金属产业自身发展需要出发, 都要求提升再生有色金属利用的战略地位, 大力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认真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 切实加强行业准入,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强化技术改造, 优化产业布局, 提高产业集中度, 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 基本原则

——强化行业准入,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建立健全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准入条件, 遏制再生有色金属低水平产能扩张, 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 优化产业布局, 提高行业集中度。

——加快科技创新, 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产学研结合, 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工艺装备水平, 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 实现产业调整升级。

——实施示范工程, 发挥引导作用。加快行业示范工程和产业集群建设, 支持重点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建设试点示范项目,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逐步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

——鼓励兼并重组, 培育优势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支持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 主要目标

到2015年,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和产量比重明显提高, 预处理拆解、熔炼、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1. 产业规模和产量。

到2015年, 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 200万吨, 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左右。

2. 产业集中度和布局。

到2015年, 再生铜、再生铝行业形成一批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 再生铅行业形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前10位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50%以上;培育形成若干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地区, 其产能比重超过80%。

3. 技术装备水平。

到2015年, 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废旧有色金属机械化拆解预处理技术普遍应用, 分级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再生铜新型强化熔炼炉向设施完整化和配套化方向发展。再生铝双室反射炉、铝液搅拌技术、铝液直供、蓄热式燃烧等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生铅企业采用预处理破碎分选、铅膏铅栅分类熔炼、低温连续熔炼、回转短窑熔炼等先进技术的产能达到80%以上。

4. 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

到2015年, 再生铜熔炼 (杂铜-阴极铜) 能耗低于290千克标煤/吨, 再生铜熔炼金属回收率达到96%以上;再生铝熔炼能耗低于140千克标准煤/吨, 再生铝熔炼金属回收率达到95%以上;再生铅熔炼能耗低于130千克标准煤/吨, 废铅渣100%无害化处置, 再生铅熔炼金属回收率达到95%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 优化产业布局, 提高产业集中度

根据我国废旧有色金属资源及加工园区分布情况, 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 统筹规划, 进一步优化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重点支持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西等地区发展再生铜, 支持广东、浙江、重庆、上海、河南等地区发展再生铝, 支持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区发展再生铅。

在具有产业基础以及资源优势的地区培育形成若干年利用废旧有色金属5万吨以上生产企业, 促进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品牌和营销渠道等优势, 重点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再生有色金属产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鼓励和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来源渠道, 逐步构建上下游紧密联系、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链。

(二) 促进技术进步,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及新兴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步伐, 重点突破废旧有色金属预处理、熔炼、节能环保领域技术和装备, 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生成机理、快速检测和治理技术研究 (详见附件)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 强化再生有色金属产品质量过程控制。鼓励研发推广在原生金属生产工艺过程中合理利用废旧有色金属的技术装备。积极研究新型电子设备及电子消费品中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回收利用技术。

(三) 支持重点项目, 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支持再生有色金属优势项目,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逐步提升发展质量水平。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区等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支持改扩建20万吨再生铜项目6~8个, 20万吨再生铝项目8~10个。在华北、华中、东北、黄河三角洲等地区支持改扩建5~10万吨再生铜项目10个, 5~10万吨再生铝项目15个, 5万吨以上再生铅项目10个。在西北地区支持改扩建5万吨再生铜项目2个, 5万吨再生铝项目3个。支持在具备产业基础的地区培育形成一批锌、钴、镍、锗、铟、贵金属等其它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项目。

(四) 加强统筹规划, 完善回收利用体系

以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建设为基础, 结合我国废旧有色金属资源回收特点, 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废旧有色金属回收渠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建设再生有色金属回收示范工程。加快废旧有色金属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 逐步在全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支持利用境外可用做原料的废旧有色金属资源, 提高我国采购国外高品质资源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规范有色金属拆解加工和交易市场建设, 合理布局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 除适当调整沿海地域分布外, 原则上不再新建加工园区。在现有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基础上, 支持形成5个技术先进、管理规范, 年拆解能力达到100万吨的加工园区, 10个年拆解能力达50万吨的加工园区。5个年交易量达到60万吨以上的回收交易市场, 10个年交易量40万吨的回收交易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快建立行业准入制度

研究制定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等行业准入条件, 明确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综合能耗、节能环保等准入指标, 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规范行业秩序,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 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 强化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用地审查, 重点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调整升级, 从严控制总量, 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

(二) 加大技术研发推广力度

编制再生有色金属技术装备指导目录, 支持研发新型再生有色金属预处理、熔炼、节能环保技术装备。鼓励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再生有色金属技术体系。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 联合攻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

(三) 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依托基础条件好、技术装备先进的重点项目、企业, 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支持建设产业化试点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大力推广示范工程成果及经验, 带动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及政策措施, 加大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产业相对薄弱的西北和东北地区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

(四)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严格行业准入条件, 对落后产能实行限期治理和整改, 仍不达标的应予关停。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 暂停投资项目核准和审批。加大对限期淘汰装备的监管力度, 防止擅自扩容改造和异地转移。

再生铜行业, 淘汰无烟气治理设施的焚烧工艺和装备, 以及鼓风炉、冲天炉、50吨以下的传统固定式反射炉。

再生铝行业, 淘汰直接燃煤的反射炉和4吨以下的其他反射炉, 禁止采用坩埚炉熔炼再生铝合金。

再生铅行业, 淘汰土烧结盘、简易高炉、烧结锅、烧结盘以及直燃煤式反射炉、冲天炉、坩埚炉熔炼等落后炼铅工艺和设备。

(五) 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金融、财政、税收、环保、土地等政策手段作用, 落实和完善促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制定鼓励实施并购重组的政策措施, 鼓励对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兼并重组给予融资支持, 优先支持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根据产业发展变化, 适时调整和制定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促进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推行再生有色金属复杂物料预处理拆解、熔炼、加工等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再生有色金属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修订、宣贯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研究建立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评价指标和监测体系。

(六) 加大行业监管指导力度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科技、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配合, 协调国土、环保、商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共同落实地方支持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 确保环境安全,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引导和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结合本地区实际, 合理规划布局, 严格准入条件, 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环保监管和治理。禁止采用露天焚烧方法去除废铜、铝芯电线电缆塑料、橡胶皮以及其它杂质。加工园区应建立“三废”实时监测系统, 加强安全、劳动保护和环保设施建设, 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等政策规定。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处置单位, 必须依法取得危险废物收集和处置经营许可资质。加强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各阶段环境监管, 严禁人工拆解预处理, 回收、储运、拆解、熔炼加工企业“三废”必须达标排放。

(七)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论文 第2篇

三、国内外与燃烧相关的技术、装备发展趋势 人类兴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已有130多年历史,迄今为止一直沿用着工业燃烧的`技术(装备)来焚烧有机垃圾.工业燃烧煤技术进步目前仍然局限在三个“T”.很难在针对煤炭颗粒表面供氧直接燃烧的物理模型的局限中,解译高挥发、扩散性有机质可燃气体在空间完全燃烧反应的机理.

作 者:山水秀  作者单位: 刊 名:资源再生 英文刊名:RESOURCE RECYCLING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论文 第3篇

一是正确认识亚洲和我国经济的增长

近20年来,亚洲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中国)与国际分工紧密相关,是北美、西欧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亚洲的结果,这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经济所享有的“人口红利”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环境容量已到极限,招工越来越难,工资越来越高,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粗放经营无法延续。我们再生有色金属企业一定要深刻认清这个形势,要早作准备早动手,要把向人力向粗放经营要效益的观念和做法,尽快转变到向技术装备向科技进步要效益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参与国际竞争,保持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二是正确认识北美经济体的经济下行问题

美国经济不景气表面上是由金融危机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说,是长期忽视制造业发展造成的,美国政府和民间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正在制定一系列恢复美国制造业的具体措施,这是中美贸易摩擦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旦美国的制造业开始复苏,那么首先控制的就是废金属材料的出口,而不是原生矿产品,因为美国已经把原生矿产品和石油能源价格与美元绑到了一起,逼迫我们去用高价的原生金属,而再生金属能源消耗比原生金属的优势大,以美国的技术能迅速提高产量。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从美国进口废料的企业,要特别注意,要谨慎防范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纠纷和摩擦。

三是正确认识西欧经济体的经济低迷问题

欧元区经济低迷的问题,表面是欧债危机引发,实际也是制造业出了问题,德国保持了强劲平稳的发展势头,原因就是德国始终把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西欧经济体和北美经济体不同,西欧没有资源,没有能源,确是世界先进技术拥有的中心,特别重视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并不断出台严格控制资源产品出口的限制措施,就在上个月,欧盟铝业协会发布了欧盟铝工业到2050年的低碳经济路线图和落实指南,其中明确提出要对含铝废料出口进行限制,要追加电力和能源税。对此,我们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因为西欧每年都要从东欧、北美进口有色金属废料,只不过一部分是通过其设在北美的冶炼厂直接转换成初级产品运回欧洲使用的,世界有色金属废料的价格实际控制在欧元区国家手里。

四是正确认识我们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之间资源争夺和产品竞争问题

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金属产品,所以他们也非常重视发展再生金属工业,由于没有金属产品储量积累,势必也是向发达经济体进行购买,这就和我们形成了资源争夺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产品竞争的问题,近年来印度、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其发展势头迅猛,速度很快。

五是正确认识我们产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没有原生金属就没有再生金属,原生金属和再生金属同等重要,但是由于原生金属是在国家计划经济时代一手建立起来的,其管理体系和政策保护措施早已形成。而再生金属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也就是在最近10年才形成产业规模。目前再生有色金属总量已经占到整个有色金属总量的四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但是我们得到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护又非常有限。如果国内的废料回收体系不能在法制轨道建立,我们即使不被国外的同行挤垮,也会被国内的无证经营小商小贩折腾的失去竞争力。对此,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要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围绕能源政策、税收政策、环境政策、贸易政策、回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监管等多个方面,出主意想办法,让众多的政策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倾斜,来保护我们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差距,资源转换成本高,能源消耗浪费大,产成品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太短,缺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虽然数量有相对优势,但是在其他方面也不具备优势,而且有被随时赶超的可能。不进则退,希望以上问题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从而更加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去研究技术,去分析市场,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全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工作中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维护我们行业企业的权益中来,真正肩负起我们的使命,履行好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把我国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做强做大。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毋庸置疑 第4篇

环保否决企业不是行业

就在今年年初, 备受关注的安徽省怀宁县博瑞电源有限公司违法排污造成高河镇2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后不久, 连续2起“血铅事件”一下子绷紧了人们的神经, 也让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涉铅行业中的再生铅以及整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疑虑。

2011年3月中旬,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部分村民陆续发生血铅超标。经检测, 血铅超标168人, 其中儿童53人。通过调查认定, 这是一起由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引起的铅污染事件。该公司在熔铅、球磨、焊接等工段产生含铅粉尘和废气, 化成工段产生含酸废气, 未经收集处理直接外排。该公司还存在着产生并外排部分酸性且含铅废水, 含铅固废外运处置等情况。当地村民血铅超标事件与速起公司含铅污染物特别是含铅粉尘排放有直接关系。事后, 路桥区政府责令该公司关停。公司法人代表被公安机关拘留。此事件相关的3名直接责任人被停职检查。

2011年5月上旬,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政府组织对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周边村民进行血铅检测和公司安排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体检中发现, 血铅超标332人, 其中职工及家属327人, 村民5人。事发后, 海久公司停产整顿, 并拆除了厂区内的涉铅设备, 公司法人代表被公安机关拘留。德清县政府、县环保局、县卫生局、新市镇等8名相关领导被追究责任。同时, 国家环保部针对此事件严重损害公众健康,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情况, 决定对湖州市实施全面区域限批, 并取消德清县生态示范区资格。

“血铅事件”的频发, 让国家环保监管部门祭出了利器。自4月份开始, 国家环保部、工信部等九部门开始了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环保专项行动。大量的铅酸蓄电池企业及涉铅企业被关停, 尤以企业集中的浙江、广东两省为甚。国家环保部负责人表示, 环保部将用最严厉的手段来全面整治铅酸蓄电池行业和再生铅行业, 努力遏制铅污染事故多发的态势。据了解, 浙江省273家铅酸蓄电池及涉铅企业关停比例达到92%。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早已开始了“亡羊补牢”。自3月中旬“血铅事件”发生后,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就开展了环保专项整治的“铁腕行动”, 以铅酸蓄电池和电镀等行业为重点, 防控涉铅、镉、汞、铬等重金属污染物。全区共有“涉重”企业18家, 其中投产的4家铅酸蓄电池企业, 被取缔或停产。对于金属熔炼、压延、铸造行业、固废拆解企业等也进行了专项整治。目前, 路桥区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8起, 对652家企业 (个人) 实施停产停水。同时依法从严从重追究当事人责任, 已向公安部门移送案件56起, 拘留74人。

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环保整治的决心及力度之大, 无非是淘汰“不达标”企业, 规范一个行业的发展。然而, 今年以来刮得越来越猛的环保风暴和问责也让地方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 对发展有污染隐患的再生铅等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有了态度上的转变也在情理之中。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省市明确表示对发展再生铅等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没有兴趣, 并有意限制和排挤现有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在一些地方, 再生铅以及整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变数。

再生产业比较优势明显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社会上出现的对发展再生铅以及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种种置疑, 我们有必要更广泛地宣传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我国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缓解资源瓶颈的重要途径。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资源消耗量持续增加, 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 目前铜原料约65%、铝原料约55%、铅锌原料约30%以上需要进口, 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对资源的需求加剧, 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有利于解决国内自然矿产资源不足与有色金属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2010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达3135万吨, 同比增长20.4%。其中精炼铜457.3万吨, 同比增长11.3%;原铝1619.4万吨, 同比增长26.1%;铅419.9万吨, 同比增长13.3%。与之对应需求的资源量惊人。2010年我国有色金属外贸总额达1203.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比上年增长43.7%。其中, 进口总额为920.8亿美元, 增长38.4%。2010年我国虽然在进口铅资源方面有所下降, 但在进口铜、铝上保持了高增长。2010年进口铜精矿实物量达646.8万吨, 同比增长5.5%;进口粗铜39.3万吨, 同比增长75.3%;进口铜材91.1万吨, 同比增长10.9%。2010年我国进口铝材59.1万吨, 同比增长1.6%;进口铝土矿3007万吨, 同比增长53.1%。2010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775万吨, 同比增长22.4%, 对于减少我国有色金属资源进口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有色金属具有多次循环利用的性能,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 既保护了原生矿产资源, 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据测算, 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 每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分别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3443千克、659千克标准煤, 节水395立方米、22立方米、235立方米, 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20吨、128吨, 每吨再生铜、再生铅分别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0.03吨。而本身有色金属作为传统的高耗能行业, 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有色金属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2010年,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775万吨, 相当于年节能1719万吨标煤、节水13.5亿立方米、减少固废排放11.6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万吨。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已逐步进入资源循环大周期, 大量汽车、家电等机电产品面临着淘汰和报废。截止到2009年底, 消费领域蓄积的有色金属量就超过2亿吨。现今大量被淘汰、报废的产品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若不加以处理, 将造成土壤、水体以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这种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难以恢复性。而其中又含有大量有色金属资源, 若不进行回收利用, 对于资源也是最大浪费。为资源化利用这些废旧物资、变废为宝, 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出在全国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 力争通过5年努力, 在全国建成30个左右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以及铅酸蓄电池等重点“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 皆非常重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其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平均超过50%。与之相比, 我国差距明显。仅以铅酸蓄电池为例, 全球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铅酸蓄电池回收和再生铅的生产。全球再生铅的产量已超过原生铅产量。美国再生铅产量占铅产量的76%以上, 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再生铅产量也都超过50%。因此,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面对我国不断加剧的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约束, 无论是从资源保障、节能减排, 还是环境保护本身的需要出发, 都要求提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战略地位, 大力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国家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就将再生金属产业作为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给予重点支持。

规范企业发展是硬道理

由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尽管近年来我国再生铅及整个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发生重大安全环保案例较少, 但必须指出的是,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 在发展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若不尽快解决, 必将成为重大的安全和环保隐患, 切不可小视。这正是一些地方政府和群众忧虑的焦点。

产业集中度较低, 亟待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现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大都生产规模较小, 全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据2009年不完全统计, 全国有300多家再生铅企业, 2009年平均产能仅为4100吨;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再生铜企业只有2家, 多数企业产量低于3万吨;大型再生铝企业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 小企业年产量仅有几百吨。目前, 行业缺乏准入管理, 发展参差不齐, 市场竞争无序, 急需加以规范。

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环保形势严峻。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企业的综合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关键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再生铜行业, 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采用落后的传统固定式阳极炉;再生铅行业, 小企业产能占50%, 大多数采用人工拆解废铅酸蓄电池, 废铅酸液随意倾倒, 冶炼工艺及设备落后, 铅膏、铅栅未实现分类熔炼, 带来了极大环境污染隐患。

标准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先进产能竞争弱。我国废旧有色金属回收、拆解及利用环节标准规范较为薄弱,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规模化、规范化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大, 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在废旧有色金属原材料采购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生产经营困难, 产能开工不足。整个行业呈现出“规模经济不出效益”、“环保科技不出效益”、“先进产能吃不饱”等不正常状态。

也正是由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存在着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国家才从战略发展的高度着力引导和规范这个产业的发展。国家工信部、科技部和财政部在“十二五”开局之年, 就出台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加速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范化发展, 并明确提出到2015年时, 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1200万吨, 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时, 再生铜、再生铝行业要形成一批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 再生铅行业形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整个产业的预处理拆解、熔炼、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 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将从加快建立行业准入制度, 加大技术研发推广力度, 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七个方面采取得力措施予以保障。

现如今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处在自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那些规范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地方, 不仅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也调整了自身的产业结构,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成为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全国首批7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 近年来重视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致力发展为全国重要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加工基地, 现该园已聚集了140家回收企业和4000多家废品经营户, 年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加工总产值达110亿元。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再生铅产业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柱。2010年再生铅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 税收2.9亿元。由于园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就业, 促进了农民增收。

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5篇

从产业共生到产业融合

废旧资源利用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但规模化的再生资源生产源于上世纪的东部沿海,以产业共生方式展开。由于东部沿海一头在外的开放型经济与珠三角“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开放型经济不同,高速发展的浙江外向型制造业急需解决金属原料问题,因此,我国规模化的再生金属产业以产业共生方式开始在浙江形成。

由于通过再生金属的拆解回收解决了大部分制造业急需的金属原料,特别是浙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产业链延伸得到加强,形成再生金属拆解产业与深加工产品制造产业的共生,如永康的铜加工业与五金业、上虞的铜管与制冷设备制造业、温州的铜板带与低压电器业、玉环的铜棒与水暖五金业、宁波铜加工与日用家电业、诸暨店口铜管棒与华东汽配五金水暖城之间均形成了对应的产业链优势。

当前,基于市场导向的商业资本的累积带动产业资本的集聚,产业的发展又为市场提供更强劲的支撑——以商促工、贸工联动,形成犬产业、大集群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产品制造业向上游再生材料制造业的延伸和上游再生材料制造业向产品制造业的延伸,再生金属产业开始由共生走向共融。

从分散经营走向圈区管理

我国再生金属行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而且低水平重复建没严重。日前全国物资回收企业有5 000多家,但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中小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只占1%~2%,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整个产业处于小、乱、散的状态。国内虽然有不少的集散地,但很难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集团,相当多的再生金属企业还是家庭作坊式单位,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园区是从20世纪90年代浙江台州拆解进口废旧有色金属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内外政策、经济环境较之发展之初,发牛了根本性变化,沿海先进园区经过多年的经营,其经营模式呈现圈区管理的趋势。所谓圈区管理,是指园区按管理区、生产区、废物集中处理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管理区:设立园区管理部门,集工商、税务、海关、环保、质检为一体,统一监管。台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占地1 600亩,园区以拆解废金属为主,区内已汇集了数家大型的年拆解能力超过10万吨的企业,园区通过统一征地并出售给企业,由企业自建厂房、道路和硬化地面;山东烟台园区工商、税务、海关、质检的计算机已经联网,对进出园区货物进行自动记录、报关、计税和质检。生产区:在园区企业高度集约化的同时,各园区之间金属回收利用市场也在进一步细分,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宁波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面积3 000亩,以拆解废金属为主,设立了海关监管区、拆解加工区、员工生活区和污水固废处理区,国家环保总局已将宁波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定为试点园区,宁波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厂房出租给企业经营,环保、海关、质检统一监管;江苏太仓港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园区规划面积4.14平方公里,入园项目以废金属、废纸、废塑料为主,多数为外资企业,园区建成海关国检监管区、商务管理区和废物处理区,太仓园区实行统一征地,再将土地出售给企业建厂房经营,园区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废物处理设施;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 400亩,入园企业以当地七类定点企业为主,主要经营废金属、废塑料,园区按功能分为拆解交易区、产品深加工区、污水处理区、功能服务区和生活服务区,国家环保总局已将天津园区定为圈区管理园区。天津园区实行统一征地,再出售给企业建厂房经营。园区成立了管委会,设立了海关监管区,并在园区内实现商检和通关。

除上述初具规模的四个国家级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外,国家有关部门陆续批准了河北文安,广东肇庆、江门、梅州,山东烟台,广西梧州、玉林和江西鹰潭等地开发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江苏张家港建设报废汽车压件拆解试点园区。除了上述国家批准建设的园区外,广东清远、辽宁沈阳、河北大成等地的园区建设也已初具规模。已建的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都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不仅方便资源集聚和管理,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形象。

目前全国各地在建或建成的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已达10多家,年处理废旧金属占中国进口总量一半以上,为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从污染走向环保

由于再生金属生产效益较好,进入门槛低,吸引了大量小型企业。小型企业主要从事废旧金属回收,生产小五金、零配件、压铸件等初级产品。或收集、拣选紫杂铜、黄杂铜等原料产品销售,由于规模小、装备落后、用人多、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大,而且分散在各个角落,管理难度大,不利于综合治理。而且小型企业“三废”治理不完善,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废气、废水、废渣任意排放,噪声扰民习以为常。是目前再生金属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随着我国电子和汽车行业的近20年快速发展,早期的废旧电子和汽车的淘汰期来临,国内的废旧金属堆存量加大,以前国内依靠农民自发形成的回收体系已经不能适应需求。2008年12月30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废旧机电产品和塑胶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重大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国家首次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纳入科技支撑计划,大力促进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节能减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国家针对资源蕴涵量大的废机电、废家电和废塑胶等大宗固体废旧物资,开发综合高效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及新设备,发展相应技术规范与标准。通过技术集成,建立工程化应用示范和技术集成示范园区,为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效率与再生资源产品质量,减少大宗固体废弃物及其控制再利用过程的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环保和管理上逐步完善,原生铜企业纷纷扩大废杂铜的利用,再生铜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再生铝行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产业技术升级;再生铅行业建设了自主研发的富氧密闭鼓风还原熔炼工程,这些都提升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提升了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社会形象,提高了行业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避免了环境污染,对于促进再生金属产业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圈区管理”的发展模式也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环境保护水平,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监管。

从劳动密集型走向劳动与技术并重的生产模式

再生资源的回收、拆解、分拣、加工等,需要有一支庞大的队伍,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回收企业5 000~6 000家,从业人员1 500~1 800万人,其中约1 000万人从事个体回收,占再生资源社会回收量的80%。另外,我国每年进口若干种废旧金属,包括废钢铁、废杂铜、废杂铝等,从事进口废金属拆解的企业解决了超过100万人的就业。

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金属回收率偏低。目前我国废杂金属拆解、拣选、收集等预处理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手工操作为主,全国有近百万农民工参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低。另外在废杂金属加工利用方面,除少数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比较先进、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环境保护比较好、金属回收率比较高外,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体户都是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烧损大、能耗高、金属回收率低。而且多金属品种混杂,质量不稳定,难以生产高质量产品。

技术含量逐渐升高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处理废旧电子产品、机电产品和汽车方面,还有以投标形式进行的大型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整体拆装上,要求业者具备综合的拆解和处理能力,整体拆解中黑色和有色金属并存、铜铝和其他贵重金属并存、废旧品和完全可以直接使用完好产品并存,甚至还有废塑料等非金属废料并存的状况。

此外,技术含晕的提高还体现在再生金属产品档次高端化、应用领域多元化的进程中。部分再生金属企业正从一般加工业过渡到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浙江铜加工业过去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和打工费”,经过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建立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浙江铜加工龙头企业基本上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海洋工程、轻工造船、电子电器、信息通讯、建筑家装、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国防军工等各个领域。

从沿海向内陆转移

再生金属产业向内陆转移主要是基于三个因素:第一是再生金属行业紧跟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趋势,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第二是全球产业链转移后所形成的新的市场也向中西部转移;第三是再生金属的原材料逐渐由国际向国内、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我国专门以进口废铜金属为原料的拆解加工处理行业,最初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广东和浙江沿海一带地区,在港台资本进行行业转移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一个相对成熟和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生金属行业的分布呈现从沿海的台州等地向江西转移、从广东的南海向粤北逐步转移的趋势。九十年代后期,向北部扩散至天津一带,2000年后逐渐出现内陆转移。中部地区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承接东部再生金属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条件,如江西已逐步成为再生金属拆解、冶炼、加工的新基地,已有32家大型铜加工企业相继落户鹰潭,使该市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迅速扩张至69家,目前铜加工能力新增56万吨,跃升至116万吨。鹰潭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是国内收割在内陆地区由国家批准设立的铜拆解加工区。建成后将形成180万吨的年拆解能力,年产进40万吨再生铜、10万吨铝、10万吨塑料、95万吨钢铁,成为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近年来,重庆已开始成为再生金属产业转移地。2009年6月国内最大的再生铝企业上海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再生铝及铝硅合金项目在永川工业园区港桥工业园举行了开工仪式,建设规模为年产30万吨再生铝及年产30万吨铝硅中间合金;全国最大的再生铅企业江苏春兴集团在大足邮亭形成了5万吨再生铅生产能力。

文章摘编自《清远再生金属产业技术路线图》

链接

我国再生金属产业领域首个技术路线图发布

2012(第三届)国际再生金属大会于3月中旬在广东清远举行。由清城区政府、清远市再生金属行业商会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共同编制的《清远再生金属产业技术路线图》,历时两年,经过7场专家研讨会的推敲和凝练,已形成了成果,在本次大会中正式对外发布。

再生金属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和节能减排重要手段,对清远市节能减排贡献突出。2011年,清远市回收的50万吨再生铜与原生冶炼金属相比,节约用电量13.04亿千瓦时,节水1.97亿立方米,减排1.9万吨固体废物。

据了解,《清远再生金属产业技术路线图》明晰了清远再生金属产业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通过3~5年的时间,延伸再生金属产业链,使再生金属原料就地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最新发布的这个技术路线图凝练出清远再生金属产业需要重点攻克的43项研发需求,通过解决这些技术瓶颈,有望扫除清远再生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融入国际市场。

赣州发展再生金属产业成效显著 第6篇

目前, 江西省赣州市从事钨、钕、镍、钴、铕、钇等稀有稀土金属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的企业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其中以废钨为原料生产钨铁已在全国名列前茅, 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0%;以废磁性材料为原料回收再生金属钕, 已占全球总量的80%;低度钨回收生产APT技术世界领先, 且单耗最低。在钨废碎料回收再生利用方面, 赣州华瀚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钨废碎料回收加工利用项目, 规划产能为4 000吨, 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钨废碎料回收加工企业之一。

在稀土废料回收再利用方面, 赣州力赛科新技术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为处理8 000吨钕铁硼永磁材料边角料或边磨料项目, 项目达产达标后, 可回收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钴产品、铁精矿, 锰-锌软磁材料等产品10 000吨。与此同时, 赣州市还涌现出一批“走南闯北”、从事各种再生资源贸易的客商, 从全国各地收购一些低品位的钨矿砂、钨渣、钨细泥、钕铁硼废料、铜矿砂等, 经过选矿富集及处理后, 再以精矿产品和原料形式出售。目前, 这些企业已基本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开始向冶炼加工方向发展。

(资讯)

再生金属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第7篇

我国再生金属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2008年, 我国再生金属总量达520万吨, 其中再生铜198万吨、再生铝270万吨、再生铅44万吨、再生锌8万吨。2009年, 中国再生金属产量633万吨, 同比增加19.4%。但发达国家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率占消费量一般大于50%, 而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率仅约占消费量20%~25%。2010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再生金属产业的扶持力度, 把再生金属产业、节能环保等7大产业上升为战略性新型产业, 大力支持和发展再生金属产业, 使产业整体效益稳步上涨。

目前我国再生金属面临3大问题:矿产资源短缺;金属产业均是高耗能产业;金属产业的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较大, 而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则是缓解上述3大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再生金属产业是缓解资源紧缺、保障资源安全的明智之举。推进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快速发展, 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动产业的规范化、努力增强行业的科技意识和环保意识实现产业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再生金属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和工艺的研发力度, 提高再生金属产业的科技含量及生产效率, 改变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技术滞后的格局, 推动产业全面升级。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论文 第8篇

此次活动是国家科技部认定永兴县为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的正式授牌仪式, 是国家和省市科技部门扶持永兴提升稀贵金属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大政策支持, 为郴州永兴县稀贵金属产业进一步腾飞构建了良好平台, 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遇。

永兴县将以此为契机,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产业项目和骨干企业为支撑, 加快推动永兴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由初级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 由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把永兴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稀贵金属产业基地。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论文 第9篇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有色金属基础原材料的重要补充, 对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废旧有色金属是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结构性措施。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总体方针, 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规范行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组织编制了《2009~2015年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 目前正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2009~201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后, 配合发布的还有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等行业准入条件, 这将是我国第一个真正的再生金属产业规划和准入措施。按照规划, 到2015年, 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 100万吨, 约比目前水平翻两番。再生精炼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当年精炼铜、电解铝、精铅产量比例的40%、30%和30%以上。《专项规划》将确立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园区和市场, 国家将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将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实行行业准入和定期公示制度, 促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 实现集约化经营, 提高产业集中度。

为了确保2009~2015年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战略任务的完成, 《专项规划》在政策保障措施部分提出了研究制定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准入条件;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创新投入, 促进产业升级;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再生有色金属示范工程建设,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建立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信息统计体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 强化环境监管;加强行业管理和人才培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执行节能环保问责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十项保障措施, 旨在从国家层面促进2009~201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论文 第10篇

5月14~18日,李士龙副会长一行调研走访了河南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及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公司、安阳市豫北金铅集团、河南三丰铜业公司、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等单位,并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

在长葛期间,李士龙副会长一行听取了河南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管委会关于园区有关情况的汇报,观看了园区展览室和园区发展宣传片,考察了园区内青山金汇不锈钢、金阳铝业、河南柯威尔等龙头企业。目前该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年回收交易废金属达200万吨,再生各类金属160万吨,其中再生不锈钢80万吨、再生铝60万吨、再生铜10万吨、其他金属10万吨,已形成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再生镁等产业集群,相继成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李士龙副会长对长葛园区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指出长葛园区高举城市矿产大旗,充分发挥长葛的区位、产业和政策等比较优势,高起点、严要求规划建设葛天再生资源园区。建议园区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完善产业配套条件,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带动长葛及周边相关产业发展。

在安阳期间,李士龙副会长一行考察了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公司、安阳市豫北金铅集团、河南三丰铜业公司、安阳市金鹏铅业有限公司,听取了调研单位有关情况介绍。安阳岷山公司积极建设企业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体制,与国内有关设计院联合开发的底吹熔炼—热渣还原—烟化提锌一体化工艺已成功投产。豫北集团自主研发的“氧化—还原—烟化”三位一体直接熔炼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流程短、运行效率高、设备环节少、成本及建设投资省、综合能耗低、绿色清洁生产等优点,实现了环保清洁生产。安阳金鹏公司引进美国LMT公司废铅酸蓄电池预处理设备,污水100%循环使用。河南三丰铜业10万吨高精度超薄铜板带工程一期5万吨项目运行顺利,项目采用了当今全球最先进成熟的铜板带加工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已产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度铜板带材。李士龙副会长对调研单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紧密开展产学研合作给予肯定,高度赞扬了河南三丰铜业对于扭转目前我国高精度铜板带材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局面所作出的努力。他希望调研单位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基础上,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投入,增强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济源期间,李士龙副会长一行考察了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新建污水处理厂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生产线、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生产线及正在施工的多金属项目工地,并与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就推动我国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交流了看法,对豫光在循环利用中积极发展再生铅产业给予肯定,高度赞扬了豫光为我国铅冶炼技术发展起到的里程碑作用。李士龙副会长指出,豫光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各项环保管理制度日益完善,管理日益规范,环保治理水平和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在加强环境治理、推进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希望豫光进一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要在增收、增效上下功夫,提高产品附加值,追求效益最大化。

李士龙副会长在调研中表示, 节能环保产业是联系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选择。再生金属全行业企业要以贯彻落实《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为契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机遇,加强企业自律,强化质量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加强节能管理和成本管理,逐步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要将努力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思路

二十一世纪是再生金属工业的世纪, 谁能抢占再生金属市场, 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导权。江西要打造成为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强省, 就应该转变发展观念, 改变长期以来重原生、轻再生的发展道路, 走原生与再生并举之路。

1 再生金属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原料供应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自2002年以来, 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2007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360万吨, 已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 矿产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原料进口逐年增加, 对外依存度上是上升。目前, 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中, 铜原料约70%、铝原料约50%、铅原料约35%、锌原料约13%需要依靠进口。预计未来5年至15年将是中国有色金属消费的快速增长期, 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原料大量进口的格局难以改变, 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有色金属具有优良的再生特性, 是一种可以反复再生利用的资源, 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比如铜产业, 2006年世界再生铜总量约为600万吨。我国铜再生工业2006年进口废杂铜高达494万吨, 其中主要是含铜物料, 含铜量约为99万吨左右, 国内再生金属回收量为69万吨, 总量168万吨。该年精铜的总消费量为380万吨, 再生铜已占44.2%, 成为铜资源供给的重要渠道。我国54年累计生产有色金属16331万吨, 这些有色金属基本上在国内消费, 目前很多已经进入报废期。2007年我国约有100万吨废铝、50万吨废铜、近40万吨废铅 (均为金属量) , 以后每年还将以15%至20%的速度递增[1], 再生金属市场和前景非常广阔。

2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保持发展优势, 就要大力开展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从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矿种来看, 资源形势并不乐观。江西探明的铜资源占全国的1/5, 列第一位。按现有的保有储量计算, 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30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钨资源量在全国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钨资源在不升级储量的情况下静态服务年限约为10~15年。中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储量56万吨, 其中可采储量31万吨[2], 以离子型稀土为其特色。以现有产能计算服务年限约12~15年。资源的不足成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瓶颈”。

“十五”期间,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的。“十五”期间, 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97亿元, 基本相当于建国以来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计投资总额。2005年, 生产电铜43.21万吨, 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23倍。生产钨精矿44744吨, 比“九五”末期增长了69%。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5512吨, 比“九五”末期增长了2.8倍[3]。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来看, 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大力开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3 江西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要思路

江西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思路,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少自然资源消耗, 降低废物处置, 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 更新发展观念, 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思路:具体体现在“四化”:

一是产业布局基地化。可用于再生的有色金属资源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称为新资源, 主要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这种“废料”大约有30-40%。第二类称之为旧资源, 是各类工业产品、设备、备件中的制品, 主要来源于废旧电子元器件、汽车水箱、空调器等。废旧家电中的废旧印刷线路板等电子废弃物, 所含镉和溴化阻燃剂等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拆解业实行“基地化”管理, 对污染物统一治理, 可以有效解决拆解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重点要抓好鹰潭铜拆解基地、丰城废旧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 把它建成具有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和精深加工基地。对拆解加工企业按照环保的要求, 严格管理:a.所有进口费物都必须在标准厂房里堆置、加工、利用, 严防被雨水冲淋;b.需要焚烧的废电机必须进入采用燃油二次焚烧的焚烧炉进行处理;c.各拆解企业产生的废水需油预处理后进入基地处理站, 进行集中处理;d.人工剥不了的废电线、电缆必须进行电线粉碎处理系统进行拆解, 严禁通过焚烧进行拆解;e.各拆解回收企业要设置垃圾堆置场所, 由清运队伍统一清运, 集中填埋。对废弃物严禁乱排乱放现象发生。

二是资源利用产业化。推进量大面广、资源化潜力大的废物回收和利用, 延长产业链, 开发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产品, 减少二此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要积极培育一批以废金属、废旧加电及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处理、再生利用为主的示范企业, 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同时按照市场规律和再生资源化产业化发展要求,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 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促进企业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 推进技术进步, 提高企业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 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资源再生率和加工处理水平, 加速推进回收行业的产业化。

三是生产经营国际化。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实现资源的全球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引导有色金属再生企业走出国门,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个资源”, 争取多种方法参与国外资源开发和国际化经营, 在资源产生国或第三国建厂, 利用国外的废有色金属资源, 就地进行拆解、加工, 并进行深加工, 这样可以利用国外的资源和能源, 同时还可利用国内的部分人力资源和技术, 使中外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还可以节约运能, 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

四是产业发展生态化。把产业基地建成生态园区。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二要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 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 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三要对生产过程的废弃产品进行全面回收, 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 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污染的废气物的排放。四要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气物集中回收、处理, 使得这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物和副产品, 不仅减少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 还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再生资源工作日显突出和重要, 尤其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再生资源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努力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研究工作, 为我省有色金属工业新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有色金属信息网站http://www.jxys.gov.cn/[EB/OL]

[2]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网站.http://www.jxgtt.gov.cn[EB/OL]

上一篇:无线数字视频传输下一篇: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