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2024-05-18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精选12篇)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第1篇

一、注重选择, 拓宽自主学习的时空

“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时, 正确的选择是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重要环节。”这句话表明“注重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罗杰斯也曾说过:“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 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因此, 语文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使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并经历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不同, 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不同, 解读语言的方式也不同。教师不应该强求一律。教师应该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或吟诵, 或绘画, 或挥毫, 或交流资料, 或表演……此外, 教师还应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展现才华的机会, 并得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促进其个性进一步发展。《瀑布》是一首写景诗,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这样的诗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要求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分组自学, 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我画了一座高大的青山, 青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 一条银光闪闪的瀑布从高高的青山上飞流下来……”把语言转化为画面, 形象地再现了画面;有的学生说:“老师, 我想说说自己的心情。读了这样的诗句, 听了大家的描绘, 我陶醉了!”有的学生说:“我想读一读诗句, 我能读出作者惊喜和赞叹之情。”当他摇头晃脑、声情并茂地读完诗句时,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学生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来展现语言的魅力。每种学法都有优劣, 但学生通过自己摸索探究得来的是最适合学生的。简单地说就是“倾之速悟”不如“引之自悟”, 因为后者的效果远胜于教师直接把答案奉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自悟, 能从灵魂深处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使得他们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舒张。

二、合理操作,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其中, 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 也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 我们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首先, 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既要发挥个性特长, 又要紧密合作;既要配合, 又要竞争;既当老师, 又当学生;既有探索, 又有交流。如教《高大的皂荚树》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本文主要目的是赞美皂荚树的奉献精神, 以“高大的皂荚树”为题, 你觉得合适吗?请说清理由。我请同学们先独立学习, 可以读书、勾画、思考。围绕着有深度的问题, 学生独立学习产生自己的想法, 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再让学生按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 讨论时气氛活跃, 有的组的学生认为这个题目不能反映中心, 应换成“无私奉献的皂荚树”或“舍己为人的皂荚树”更合适。而另外一组的学生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认为这个题目能反映中心, 因为“高大”不仅指皂荚树的外形特点, 也暗指它的精神很伟大, 这个词是对它奉献精神的赞美, 所以这个题目特别适合。学生围绕问题激烈讨论, 课堂就成了他们主动探究、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其次,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应是旁观者, 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 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 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当学生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时, 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点拨, 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如教《猫》一文, 当我和往常一样在各组之间巡视并认真倾听各组的交流时, 一个组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 原来学生在理解“蹭”一词的意思时出现了困惑, 有的学生说是“碰”, 有的说是“磨擦”……于是我请他们在小组里进行合作表演, 一个扮演老舍爷爷, 一个扮演猫, 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后终于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原来这是猫在向主人撒娇啊!由于教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交流并完成学习任务, 再加上合作小组中大多是兴趣、爱好相投, 感情融洽的学生, 讨论起来无拘无束,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培养。

三、激活思维, 扬起探究学习的风帆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 问是追求的动力, 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 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激活思维。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 我先是演讲了一段声情并茂的导入语, 然后播放格调低沉的课文录音朗读, 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当大家沉浸在痛失总理的悲痛中时, 我发问:听了录音朗读, 你想说什么或是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和学生的感情产生了共鸣。有人说, 总理逝世了, 人们的心情非常悲痛;有人说, 那是人们爱戴总理的原因;有人想知道文中插图有那么多人, 为什么只写老奶奶、青年夫妇及少先队员三种人……在交流中, 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 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 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扬起自主探究的学习风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第2篇

龙门中心学校 白培松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去和学生商量,商量这节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商量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的一项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上课开始。今天的问候语变了,“同学们,过年好”“老师,新年快乐”对联、倒福、灯笼、鲜花,都进了教室,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其实,这只是《本命年的回想》的教学课堂。课上,主要围绕“我们这儿(南方)的春节怎么过?北方的春节是怎样的呢?现在过年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过年时你最爱干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春节?”这几个学生最了解、最清楚、想知道、想表达的话题展开。在讲到对联时,教师一句“为我们班来副对联,怎么样?”便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在这样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

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育才会取得成功。

二.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新课程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应形 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七年级语文中的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教学时,由于有了《为你打开一扇门》等课文的学习积累,学生们对文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受,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应着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分小组推选代表之作,自我组织,加以展现。当学生们的故事、小品、课本剧、诗朗诵„„紧扣着主题“我爱文学”一一展现出来时,我们不得不为之喝彩。虽然,有些还不够完美,但其中的精彩和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是随处可见的。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同样,在七年级语文的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教学中,学生萌发了一个念头:出一本关于该书的专集,以次来呈现自己对该书的初步理解。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任务。于是,学生把小组合成了大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广泛阅读,上网查询,寻找相关内容,并发动小组同学自我创作。教师与学生一样也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讨论封面设计方案、专集栏目安排、成员分工合作等问题。当一本本手工编制,还显稚嫩的专集出炉时,相信师生间已真正达到了互动、互惠。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也学到了学生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们优于教师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长处。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平时的课堂中,“谁想到了什么”“想说就说吧”“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激活了整个课堂。学生们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教学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为主或简单的知智统一,而是以追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获得发展为内涵了。

三.尊重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要努力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情实感。对文章的解释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这种结论。也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结论,甚至允许暂不作结论,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探究性的问号。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寻求解答。

学生的这些独特的见解,有些很新颖,应该给予肯定。有时一些见解有偏颇,也应该给予引导。例如,学习写作单元《从生活中找“米”》。知识短文中写到:我们要做有心人,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的场景和举止神态。当教师在强调观察人物应从外貌、动作、语言等入手,从中抓住人物的个性。学生中有人提出:最能显示人物个性特征的,不是静态的外貌描写,而是动态的人物语言和动作,并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船长和船员那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加以说明。这一见解,十分正确,是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探究、总结出的真知灼见,教师就应给予支持和珍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面对学生这些有别于他人的观点、探究方式时,教师应多问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课堂上再多一些“有不同的意见吗?”“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好!”以此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顺利的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将学生的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在新世纪之初,能投身于这样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大潮,可以说是一种机遇、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逐步变为现实。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自主发展

龙门中心小学 蔡庆春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想做到那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注重知识获取的探索性;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学生就有了一个主动探究的空间。如教学“分数小数应用题”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当学生运用了方程或算术18÷(1+1/5)=15只,求到白兔再求黑兔(15×1/5=3只)。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数”与“比”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把条件“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转为“黑兔的只数与白兔的比是1:5”时,学生就能应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1+5=6,18×1/6=3只;18×5/6 =15只)。只要老师能把这一个探索的过程点一点,那学生就有了一个探究的方向,老师就不只是停留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升华。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

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把任务交给学生,给学生多留一个空间,给学生多提一个问题,相信他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创造,使师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龙门中心小学 白锋艺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突出表现在产出与投入比率低,“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教学方式单调,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小学教师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应试教育阴影作祟,教师的教学围绕考试要求转;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指标单一,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我校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即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思考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出与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2、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 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3、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参与差。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3、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客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语文教师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创境激情--引疑自究--启思自悟--导训自结。即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多种能力 第3篇

一、激活课堂,诱发探究学习的欲望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的心理倾

向。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内动力,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探究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从而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这课时,利用幻灯片引导学生欣赏桂林的山水风光,这样一来,学生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迷人的景象,通过欣赏,在诗情画意之中渴求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紧接着,我从文中最后一句话: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入手,去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等特点。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就能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学习。

二、创设疑问,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并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组织调控学生探究学习活动,必要时还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

1.从课题入手进行探究学习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阅读韵味,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从“启示”入手,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①什么叫“启示”?②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哪些奇妙的地方?③每种事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带着问题以“启示”为线索去读课文、去思考、去探究,就能理解课文的前因后果,抓住中心。

2.比较辨析,进行探究学习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别,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如:我在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课文写向导救幼龟的句子,“不久向导抱回幼龟,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让学生比较:去掉“愚不可及”是否可以?为什么?把“鱼贯而出”换成“倾巢而出”,把“愚不可及”换成“愚蠢透顶”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探究,使学生悟出文中所用的词语更能说明当时的情形及我和同伴懊悔的真情实感。

3.引导质疑、培养探究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发疑是探究学习的内动力,所以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如:我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初读课文后,我提出几个问题,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前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文就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儿不知如何回答,这是我有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小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让学生探究学习,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时间长了,学生逐步养成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因此,只有激活课堂、巧设疑问、引导探究,才能使语文文学教学更加有效,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自主学习法探究 第4篇

一、鼓励学生自看课本

作为老师, 应提议学生要多看课本, 课前先预习。这样就能带着问题去听讲, 既轻松, 又能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再及时看书复习, 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一个章节结束后还要再看书, 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后联系, 有利于在头脑中理清脉络, 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总之, 看书对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二、建议学生自练习题

俗话说,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学好数学, 离不开做习题, 习题主要来自课本。数学课本中的习题分三个层次:练习、习题和复习题。要告诉学生, 练习中的题目比较简单, 可在预习时选做, 对习题和复习题中的A组题应“题题过关”, 对B组题可以全做或选做一部分, 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 可以选做C组题或课外书上的题。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 充分理解题意, 通过独立思考, 悟出其中蕴涵着的规律性东西, 探求出解决这类题的思想、方法, 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唯此, 才能真正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三、提倡学生自想问题

善于动脑筋想问题是学好数学的诀窍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思考就是想。看课本时要想: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例题中用了哪些新知识、新方法?几个例题有何区别?做习题时要想:如何探求思路?是用正向思维还是用逆向思维?运用了哪几个知识点?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有几种解法?哪种解法最好?在课堂上, 更要多想多问, 积极思考问题, 化被动为主动。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冥思苦想太浪费时间, 其实不然。积极地思考的确要花费一些时间, 但领悟出来的点滴体会将对以后的学习大有益处。

【心声】隰教法学法新探

四、提醒学生自我小结

每一节学完以后, 要做复习性小结, 找出主要知识点, 强化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每一章学完以后, 要做提高性小结, 将零碎的知识加以整理, 明了知识结构, 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每次考试以后, 要做检查性小结, 对照课本分析得失, 寻找原因, 以达到加深认识, 提高成绩的目的。作为教师, 平时要多引导学生仿照课本中的“回顾与反思”对学过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提炼, 进而上升为能力。另外, 还可向学生建议准备一个错题积累本, 及时整理错题, 要写清题目要求、正确的解答过程, 同时也要记下错误原因, 以备今后复习时使用,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第5篇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以下几种方式建组: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的方法

①双马蹄形排列法;②“T”型排列法; ③田字格排列;

④梅花形排列以及自由排列等。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学具准备情况来分(1)小组之间合作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美术课教材更加强调了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还强调了探索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和种种问题,要通过学习他们讨论尝试得出结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由于实验教材的活动方式非常多,进行班级集体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中认识美术、感受美术。又因现在的美术课涵盖的范围广,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完成不断变换的教学内容。

(2)交叉合作

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特长生对学困生的带动作用。如学习《让色彩动起来》时,在欣赏了许多图片,画面,讲解如何构图之后,让学生完成作品,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就采用了交叉合作的方法组织学习。通过特长生作品的示范或根据他们的建议把自己想法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困生积极的绘画心理,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3)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寻找学习伙伴,使同一知识能力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合作可以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带动其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实践证明一个班级中如果有几个在某一方面(音乐或美术)很好的学生能够带动班的兴趣走向。依靠学生自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学习获得了较长远的教学效应。自主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到课后拓展中去,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文本或材料,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信息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通过以上建组方式,既缩小了组际差别,又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此外,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树立榜样,带动其他成员。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4.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平时不但在美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如带领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巩固当天学习内容、实施班级装饰美化活动,班级板报比赛活动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收集学习材料和资料。充足分的准备工作为一堂课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上一堂好课增添了的信心,所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课前我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资料准备、材料准备、形象准备、记录准备等等,学生分工明确,高质高效做好了课前准备。例如:《彩墨游戏——染纸》这一课,课前由小组长分配一名同学负责查资料,查找与染纸图案有关的知识,一名同学收集染纸、蜡染作品和图案造型等,其他同学分别准备宣纸、颜色、碟子……记录的同学记录整理相关资料。

(2)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式探究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是否富有成效的前提保障。虽然是以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探索研究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但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课堂中我一方面放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实践,合作交流,一方面加强知识的指导,作品完成后展示互评,互相介绍作品,互相解释所领悟到的知识;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和原因,及时改正;互相小结学习心得,小组长作总结。这样使学生轻松愉快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展开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

(4)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成效进行全面评价:

全面正确地评价是提高合作式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际竞争,有效的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在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点: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其次,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

评价这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我对照学习目标,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设计形式是否多样;二看绘制是否干净整齐,剪贴是否完整,制作是否合理;三看制做态度是否认真;四看小组合作是否和谐到位。在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全。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探究

1培养初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分析

1.1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从年龄和上来看初中学生心理和身体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会很叛逆,那么对于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逻辑和抽象的知识很难掌握和理解;从学生的兴趣上考虑,他们会很积极的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并且可以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课堂的氛围,有的时候会见到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独白”,学生在下面一言不发这种学习氛围显而易见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1.2提高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紧紧相关的科学,那么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会让知识沉默在学生的脑海里而是在能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提高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可行性。我们从开始牙牙学语就开始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到了初中我们的爱好和兴趣逐渐表露出来,而初中物理是一门探索性的科学学科,所以利用这门学科的优势在探索中激发学生的潜力,依靠他们对事物的接受力和好奇心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兴趣发现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培养做出充分的准备。

2、培养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建议

2.1、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信息发达科技进步的时代,教学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在过去的教育中教师很直白的把知识理论念给学生听然后学生就会闭着眼睛背诵下来,毫无疑问的说这种教学方法并不科学,当代社会讲究的是老师教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教育,学生则是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发表各自的想法打破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2、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学习。我们上面讲过物理是一门探索性的科学学科,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探讨掌握科学知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对新事物认知的好奇心走进实验室,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探讨的好奇心和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做会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等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作业,提出问题,教他们成功完成实验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完成实验后进行总结和报告,最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观察、总结的能力。

2.3、提倡自主学习,教师进行指导。在自主学习的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很难把握,所以教师彻底撒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很多问题学生不能解决,从而导致自主学习的方法并不有效,相比之下还没有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所以在提倡自主学习中学生不能脱离教师而存在,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和点拨、划分重点、把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难点疑点要敢于提问请教师帮助解决。通过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会迷茫,这种模式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增加,并且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夯实基础,打好根基。我们知道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功底,对于物理这门科学我们要牢牢掌握基本的知识才能对更多的物理现象进行深探索。学习物理知识就像建起一座知识的城堡,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建好牢固的根基,不出现任何漏洞才能建造出一个坚实的城堡,所以要想把物理知识的城堡高高建起就要把基本知识要牢固把握,打好根基,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不能模棱两可、半途而废、不能出现知识上的漏洞或者空白,给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心得知识就会更加顺畅。

3、总结

初中学生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应该掌握知识的同时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索创新的能力,所以提高学生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的探讨具有很深刻的意义,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才能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希望上述建议对教育事业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齐永成.初中物理自主教学的尝试.《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第7篇

另外, 为教而学, 为考而学, 学依赖教, 离开了教就不想学甚至不会学。久而久之, “学”就失掉了独立自主性。因此, 也就出现了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 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不少学生怕记怕读, 甚至怕去积累一些必要的知识。他们只对“有意思”、“投口味”的文章感兴趣, 而对一些不合口味的优秀作品不感兴趣。这样, 他们的语文素养又怎么会提高呢?而且, 对学生来说, 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 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压力, 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 苦学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如果学习是发自内心的, 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 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 学生的体验就是幸福的, 其乐融融的。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有学者明确指出:“当今中国内地, 任何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都不能不承认, 我们的儿童正普遍处于一种‘受逼’学习的状态……‘学习’便成了儿童的日常生活的一个代名词, ‘受逼’也就几乎成了儿童的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 或者成了儿童生存状态的一种普遍特征……儿童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根本前提, 那就是他必须处于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因而, 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为此, 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要有其“形”

长久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对忽视, 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在教学实际中成为一种点缀。新课程要求: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不仅是学习的“认知体”, 更是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体”。作为教师, 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 面对课改,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 往往是前后左右三五个学生围在一起, 讨论甚为激烈。而且, 针对教改, 追求创新教育, 在课堂上适当穿插音乐、图像、辩论、表演等, 出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一改传统教学中严肃的面孔, 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了培养, 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 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 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 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要有其“神”

光有其“形”, 还要有其“神”, 要“形”“神”皆备。怎样才能具备“神”呢?应根据各门学科自身的特点。例如, 语文重视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语文教师, 应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读, 自己走进课文, 去吮吸书中的丰富营养, 与书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起, 同悲喜、共患难, 从而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人们常提到“读书百遍, 而义自见”, 语言的学习靠的主要是形象思维, 没有反复的朗读品味是领悟不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的, 更不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让他们自主阅读, 教师只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 而不可包办代替, 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感悟, 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想, 自己说, 自己演, 自己写, 全节课都在“动”。学生活动方式多样, 听、说、演、写全面铺开, 课堂活泼, 有趣, 充满活力。当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疑问、有所收获时, 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和进一步提升, 让学生通过集体交流, 自己总结得失, 自己归纳经验, 获得信息与技能, 学生才能获得熏陶感染, 才有其独特体验, 才会提高其素养, 较好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三、含“金”量要高

创新, 是一个人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 也是最易受到压制的机能。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 “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质疑精神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因而,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情境, 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 不少教师特别重视课堂提问, 并以提问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学生参与面的一个尺度, 然而, 不少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虽多, 可不少是无病呻吟, 为提问而提问, 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有的问题偏离了教学目标, 甚至有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没有反应, 无从下手, 只得自问自答, 含“金”量不高。因而, 在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质疑之后, 教师应采用“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把握问题的深度及其针对性, 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去讨论、去交流、去归纳, 从而实现其自我思考、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 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及时地加以沟通与联系, 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 并且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活泼、主动的状态, 充分发挥其自主合作的能力, 并且在开动脑筋思考的时候, 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重组, 自己生发出新的问题, 从而不断地探索下去,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教师的“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指教师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而作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一种体现。为此, 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生发出来的问题, 因为课堂上的大胆质疑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锻炼其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课堂上学生所提问题不但是他们学习中的疑问, 而且许多问题有共性, 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有差异, 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课堂上质疑并不能解决所有学生所存在的所有疑问, 且没有提出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清楚甚至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在此过程中, 有的教师以为学生提的问题多就是主动学习了, 当学生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时则以为已经掌握了知识。殊不知,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的程度与他们的知识积累, 与他们个性的差异有很大关系, 因而离开了教师的引导, 他们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的。因此,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而且, 教师正确因势利导, 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又有利于他们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 提高其思想觉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另外, 在重视思维能力方法的训练和课本知识积累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因为,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 经常可以发现, 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 学生搜集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一本书了, 而是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科技领域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学生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 他们学会了剪报贴画, 搜集各种资料, 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长久下去, 定能积累丰富的知识,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总之, “教育是技艺, 更是哲学, 是艺术, 是诗篇, 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与生命去拥抱。”因此, 教学应当立足于长远,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摘要:面对课改,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此, 有几点见解:1、要有其“形”;2、要有其“神”;3、含“金”量要高;4、教师的“导”。另外, 还要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积累丰富的知识,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第8篇

一、梳理学习树, 制定进度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每个年级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高三提出要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 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的目标, 落实到具体教材上, 要让学生自已先去翻阅教材, 从中找出教材的宏观框架, 认清每一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找出自已疑惑, 通过查找、链接, 自已去解决大部分问题。

如高中《思想政治》4之《生活与哲学》可以让学生《致同学们》中学习方法、明确教材单元、课、框、目的四个层次。然后列一个表格, 也可以画一张像树一样的图。梳理出本书的三大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这里核心概念是求真务实。然后围绕基本观念分析所阐述的基本性质、基本的内容目标和总的要求, 接着分解到每一课里每一框是什么内容。如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最后标出每课的要点及疑难, 然后攻坚克难。

所有内容理出来以后, 要有计划地安排自主学习, 可以列一个计划表, 有计划地分步去完成任务, 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 任务就显得轻松自如了。当然, 作为高中生不能死啃书本, 我们应该始终考虑时代特征和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新要求, 要将所学内容和现实相联系, 寻找书中生活和国家发展可借鉴的丰富资源, 这样的自主学习才能焕发生机。

二、激发兴趣, 培养自主实践的能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兴趣是能量调节器, 它可以启动存储在我们内心的力量。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兴趣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其他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治课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的前提。没有兴趣, 教学便黯然失色, 毫无活力。所以, 在高中政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原则和前提条件, 要让学生喜爱政治、想学政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有肥沃的土壤。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出真知,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生只有通过自我实践, 才能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让学生在自学中培养自学能力。高中政治教学应是在教师定向指导、启发下由学生自学、实践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探索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自学目的、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这样他们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自学,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教学片断:教学时, 笔者一改过去的讲解法, 而是设置了三个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有什么影响?3.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影响?问题出示后, 分组探究, 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 每个人都有了个性化的解读, 从而使学生在整体上掌握了中国“入世”的原因、条件、影响及对策等基础知识。

在这样的学习中, 学生能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 敢于打破常规, 标新立异, 不局限于课本及教师, 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在集体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互启发, 相互学习。

三、内处结合, 有效开展自主学习

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结合, 在课堂上, 学生必须带着问题去学习, 可以围绕教师给的问题, 逐一破解, 可以围绕师生共同确定的目标自学, 总之, 带着学习中的一个一个疑问, 一个一个谜团去学习, 这样的学习才有指向性, 而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学生应多疑多问, 学生只有明确各自的任务, 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课堂上就要练就学生在老师手下学会做学问的本领, 做到生生合作, 师生合作, 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为解问题而来, 为新的探索而去。

在课外学生要能进行自觉学习。一方面要整合一天的学习内容, 主动去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完成巩固学习的训练, 另一方面要与别人多交流合作, 随着年龄增长和心理变化, 学生自己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 与他人的合作、亲和意识往往越来越淡化, 作为子女要同父母多多交流学习心得、学习体会、学习方法。

例如:在讲公司的经营这一框时, 很多的概念如公司、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组织机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都一下子很难理解, 因为学生没有亲身体验, 所以学习就必须与课外结合, 可以提前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成立研究小组进行走访, 然后在课上公布搜集的资料, 由此产生理性认识, 学生通过与同学合作来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可以扬长避短, 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当代中学生虽然以学为主, 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无时不在深刻在影响着他们的情感、性格, 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我们教师, 不能把学生当成远离社会的“桃花源人”来看待, 尽讲大道理, 完全唱“高调”,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解惑, 是把教材和实际相融合, 切合学生特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学,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卓有成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第9篇

一、激发兴趣,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 动手激趣。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我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 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操作:“同学们, 我们在前面几节课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大家动手做了一些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模型, 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利用这些模型学习新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先拼出一种长方体, 说一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再说它的长、宽、高, 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 我再让学生拼出不同的长方体 (或正方体) 并记录有关数据, 接着安排小组讨论, 很顺利地就得出了长 (正) 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样的操作, 既让学生觉得高兴, 觉得有兴趣、有动力, 又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并通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物化出来, 再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积极性。

(2) 质疑激趣。即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 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想法, 并要求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疑问。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 通常的做法是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 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一次教学中, 有位学生提出了“能不能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一问题, 问题一出, 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也很快找到了答案:用圆的16等分块, 每4块拼成一个三角形, 再拼成一大三角形。有的同学还把圆拼成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再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由此可见, 学生的质疑, 激发了学生自身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游戏、师徒竞赛、讨论、联系实际、设置悬念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方主设法使每堂数学课都有新鲜感,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那就是想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和成功者。”对于小学数学的一些概念、公式、定义等内容的学习, 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只需要适时地在一旁进行点拨, 起到一个桥梁纽带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 自学概念。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内涵”, 即概念本身文字表述的内容,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出关键字、词, 然后紧扣关键点加以理解。例如, 在圆的认识中, 让学生自学什么是直径, 即通过圆心, 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其中最关键的字词有: (1) 首先要“通过”圆心; (2)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二是“外延”, 即与所学知识概念相关的其他概念或知识点, 要求学生先联系概念的这些“外延”, 然后再进行对照、比较, 并深入理解其实质。比如:学生在认识了直径后, 再来比较直径、半径两者之间的关系, 进而让学生自己推出D=2R。

(2) 自学公式、法则。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 “译”, 就是能够运用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简洁流畅地对公式、法则进行表述, 并会分析公式、法则的特征。第二, “验”, 即推导过程, 学生自学时, 自己先推导, 然后再与书本进行对照、比较。实在推导不出来的, 经过自己思考后再看书, 模仿教科书上的过程来推导, 这样印象会更深。如在教授整除和除尽这两个概念时, 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复习一下什么是整除, 即: (1) 被除数和除数 (0) 除外, 必须是整数; (2) 商是整数; (3) 商后面没有余数。然后教师可再出一组题目让学生算一算, 什么是除尽, 以便让学生逐步推导出:除尽的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可以是整数或小数, 可以是以后学到的分数。最后让学生理解除尽和整除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 除尽里面包含整除, 整数是除尽的一种特殊形式。第三, “用”, 即要求能及时、准确、灵活地用所学公式和法则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在学生推导出除尽和整除的关系后, 教师可列出一些算式, 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算式中哪些是整除, 哪些是除尽。

(3) 自学例题。主要是看: (1) 解题格式; (2) 解题方法、思路; (3) 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所学知识。 (如不会做, 也可先看例题的解答再试做一次, 最后,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解法)

这样的学习过程,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学习, 不要老师教就能掌握一定的新知识, 这对于学生来说, 收获是很大的, 不仅获得了知识, 还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发展了智力, 提高了能力, 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因而更能积极地投入到日后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中。

三、营造民主氛围, 让自主学习走进学生的心田

(1) 主动汇报, 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 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 促使学生养成自学后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 如“通过本次学习, 我懂得了什么”, 或“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而其他同学可对学生的发言内容做出评判, 或进行适当的补充, 甚至发言的学生还可以就同学们的不同意见进行辩解。

(2) 互相讨论, 及时评价。教师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评”“师生共议”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营造民主评议氛围。如口算100-35时, 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口算的过程。有同学这样想:100-35先算40-35=5后再算60+5=65, 也有同学这样想:100-35先算100-30=70后再算70-5=65。学生的汇报发言各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不同的思路, 不同的策略, 这些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借鉴的意义。

通过互评、共议, 加上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适时的点拔, 不仅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第10篇

一、激发兴趣,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亲力亲为。

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设计这样的操作:给学生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 要求画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两个部分, 再剪下来拼成长方形;接着, 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讨论:拼成长方形为什么一定要画高?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哪些变了, 哪些没变?从而自己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操作, 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条线段该怎样画, 才能转化为长方形?再引导讨论, 不仅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物化出来, 再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的乐趣。

2.疑问激趣。

即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对问题日出不同看法, 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疑问。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 通常是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 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一次教学中, 有位学生提出“能不能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这一提问, 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放开了, 也很快找到答案:用圆的16等分块, 每4块拼成一个三角形, 再拼成一大三角形, 有的还把圆拼成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再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见, 学生的质疑, 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

此外, 还可利用故事、游戏、师徒竞赛、讨论、联系实际、设置悬念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方设法使每堂数学课都有新鲜感, 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想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对于小学数学上的一些概念、公式、定义等内容的学习, 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 起一个桥梁纽带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自学概念, 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 是“内涵”, 即概念本身文字表述的内容,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出关键字、词, 然后加以理解。例如, 在圆的认识中, 让学生自学什么是直径。通过圆心, 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其中最关键的字词有:①要“通过”圆心;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二, 是“外延”, 即与所学知识概念相关的其他概念或知识点, 要求学生会联系概念的这些“外延”, 然后进行对照、比较, 深入理解其实质。如学生在认识了直径后, 再来比较直径、半径两者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推出D=2R。

2.自学公式、法则, 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 译。

就是能够运用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简洁流畅地对公式、法则进行表述, 并会分析公式、法则的特征。

第二, 验。

即推导过程。自学时, 自己先推导, 然后与书本进行比较、对照。实在推导不出来, 经过自己思考后再看书, 模仿教科书上的过程来推导, 印象更深。如在教学整除和除尽这两个概念中, 首先让学生复习一下什么是整除?①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必须是整数;②商是整数;③商后面没有余数。然后, 再出一组题目让学生算一算, 什么是除尽。让学生逐步推导出:除尽的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可以是整数或小数, 可以是以后学到的分数, 除尽和整除的关系。由此可见, 除尽里面包含整除, 整数是除尽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三, 用。

即要求能及时、正确、灵活地用所学公式和法则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学生在推导出除尽和整除的关系后, 接着出现一些算式, 下面的算式, 哪些是除, 哪些是除尽。

30÷15=2 8÷0.5=16 2.4÷1.2=2

6÷4=1.5 27÷6=4.5 16÷4=4

3.自学例题, 主要是看:

①解题格式;②解题方法、思路;③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所学知识 (如不会做, 也可先看例题的解答再试做一次) , 最后,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解法。

这样的学习过程,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 不要老师教就能掌握一定的新知识, 这对于学生来说, 收获是很大的, 不仅获得了知识, 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发展了智力, 提高了能力, 而且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更能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

三、营造民主氛围, 使自主学习走进学生的心田

1.主动汇报, 交流学习。

在学生自学后, 老师应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 培养学生自学后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如“通过本次学习, 我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我懂得了更好的解决方式”。而其他同学可对回答问题同学的问题做出适当的疑问和辩解, 或提出更好的、其他的解决方式, 大大开阔学生的思维和主动学习的乐趣

2.相互讨论, 及时评价。

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好帮差”“师生共议”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营造民主评议氛围。如口算100-35时, 让学生自由讨论口算的过程, 有同学这样想:100-35先算40-35=5后再算60+5=65, 也有的同学这样想:100-35先算100-30=70后再算70-5=65。学生的汇报发言有优有劣, 这对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借鉴意义。

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 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 在老师的引导下, 积极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 标新立异。

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 提倡学生给老师提出不同意见, 挑刺儿,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发表独立见解, 鼓励标新立异。当学生的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 不能强硬教学, 不能以师为尊, 应该多听学生的见解,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问题。比如, 前面提到的, 把平行四边开转化为长方形, 从而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老师的鼓励下, 自己动手画图找出了正确的答案, 进一步理解了平行四边形中“高”的含义。更重要的是, 这样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 乐于探究的兴趣,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师角色,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第11篇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教师请学生任意列举一个数,教师能快速判断出它是否能被2整除。随着学生列举的数的增多,教师依然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秘密何在呢?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研讨气氛中,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数学兴趣。

2 创设宽松氛围,自主探究新知

兒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要开放课堂,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例如:在口算训练里,我出了“130+550”一题后,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130+500630,630+50680”有的说:“100+500600,30+5080,80+600680”,还有的说:“100+550650,650+3068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发言,还有的学生问我:“教师究竟有多少种算法?”于是,我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总结出多种算法。课后教师又激励学生,你们想不想把你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如果有兴趣,放学后就可以到集贸市场去练习……,这样,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探究的欲望不断生成,思维不断地发展,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了充分的释放。

3 开放思维空间,培养探究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但是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没有什么益处。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我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的;即使是选用实物验证,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人用绳的长短来验证;也有人用圆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来验证;还有人用小棒的根数来验证。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4 注重个性差异,保证探究广度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把‘平等 + 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等等。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容易成为一部分中上等学生的舞台,而另一部分后进生,却只是一个配角,有时充其量是个观众,他们已经被上等生的“阴影”覆盖,这是违背教育面向全体要求的。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力求“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也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如在教学“求剩余,求相差”的应用题,可以设求:“果园里有桃树485棵,梨树325棵,苹果树276棵,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主探究,中上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填出又多,而且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解答,后进生也能填一些较简单的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每人都能自主参与,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探究 第12篇

学习方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学生。换句话说,就是让每个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指不依靠老师、父母和朋友等人的力量,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学习。这叫做“自力学习”,也叫做“独自学习”。主要是自己全力以赴向学习挑战。以前,与“独自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是“自学自习”。当老师缺勤或出差时,学校的上课变成了“自学自习”课。学生可以利用自学自习的时间参加自学习的热情逐步减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如猜谜、接龙、竞赛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将学习内容编成一些英语歌曲和顺口溜,如在教5个元音字母的常见发音时,通过唱歌的形式,学生很快记住。在单词教学中采用实物、图片、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富有情趣,或在课前进行词汇、听写接力赛,多给他们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越有兴趣,学起来就越自觉,越学越爱学,学习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四、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布置、严格批改作业,善于辅导学生。

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部分。每节课后都要布置少量的作业,形式也要多种多样,课内外结合,口头笔头结合。因材施教,可以布置难易程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上课时检查验收。如可以随机抽查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写下刚学过的单词,并现场批改,写上激励性的语言。对刚入学的学生,作业尽量做到全收全批。在批改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记下来进行分析,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学生的作业本后面,经常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每次发作业,学生都积极打开作业本看老师写给自己的评语。交作业成了他们的一项乐趣,作业一布置下来,学生都急于完成,写得特别认真。另外,对于掌握情况稍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课外辅导,使他们不至于因赶不上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及时搞好总结复习,做到节节清、课课清、单元清。

每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教师就要认真整理、归纳、小结,及时检查验收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引导学生勤学己喜欢的运动或到图书馆看书。虽然说是“自学自习”,但在很多情况下,由老师准备好很多课题,让学生在这个时间里去做。有的学生在家里自学自习、练习和补充上课时所学的内容。我认为“独自学习”也好,“自学自习”也好,与“自主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自主学习”采用的是“学什么”、“怎么学”的学习方法。第二个含义,与多数人在一起学习、集体学习相对而言,指个人学习。学校上课的原则,从制度上讲,是以学年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不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充分张扬每个人的个性。以班(组)为单位的集体上课,一般是以老师的提问为主、互相对话的形式展开的。在课堂上,首先收集每个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然后把它拿到班(组)的互相对话活动中,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言。在意见和想法上,有的达成共识,有的争论,有的得到补充和完善,有的进一步扩大深化。通过上述的对话活动促进了学习。然后把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反馈到个人,与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相比较,纠正错误补充不足,不断提高个人学习水平。应该注意的是,个人的意见和想法不要被集体的意见和想法压抑或左右。

这两个含义是互相关联的,第一个含义是第二个含义的基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这一学力不要只停留在理解阶段上,还要通过实际体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今后的课堂教好问,发现疑难问题,及时解决。“学而时习之”,英语学习也需要及时进行复习。只有多次重复巩固,才能长久地保持记忆。如,新目标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系动词“be”的用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要及时小结“be”的几种形式及用法,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对于写法繁杂且难记的单词,如in-

ternational、passenger、successful、experience等,还有重点句式、

句型、语法等,要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使学到的知识互相衔接,形成一个应用自如的系统。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要做到节节清、课课清、单元清,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过关,做到稳扎稳打。

六、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做到课内课外互相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利用课外时间不仅可以强化与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而且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课外,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检查本组单词、课文的背诵情况。让他们进行pair work或group work,开展英语朗诵,唱英语歌曲,对话表演,简短话剧表演、单词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掌握英语知识。这些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只有帮助初一新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才会使他们在以后漫长的英语学习道路上不落伍;教师才会越教越轻松,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非凡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2]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学应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体验“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自主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的机会。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有效环节

授课文化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过,笔者认为授课教学的讲课方法都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内容,让他们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接受过这样的授课文化而成为老师,现在正在从事教学工作。一般认为,所谓的“填鸭式教育”、“注入式教育”都是这种授课文化的象征。因此,为了创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我决心从自主学习的观点出发重新考虑每节课的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

(一)做好上课的准备

能否成为自主学习课是与所做的上课准备情况有很大关系。上课的准备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上课所需物品的准备。例如,教科书、必要的参考资料、笔记本、学习用品、乐器、图画手工用的工具、体育用品(红、白帽子和带子)等。第二,服装的准备。如,准备与音乐、图画手工、技术家政、体育相适应的服装等。第三,学习的准备。在上课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考虑好自己的问题。

(二)安排座位的方法

第一,应该在与学习形式多样化、灵活化相适应的座次上下工夫。今后的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有时是自主学习;有时是小组或班集体学习;有时是调查思考;有时是书写与创造;有时是发表意见和互相对话等。座次也应与此相适应,重要的是创建可移动性的座位。第二,上课时,多采用以对话为主的形式。因而应考虑与对话相适应的座位。课堂上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是以老师发问和学生应答为主,把每个人的想法拿到小组或班集体中,进行反复琢磨推敲的活动。当学习方式由个人学习转向集体学习或由集体学习转向个人学习时,座位的安排也应与此相适应。第三,老师应特别注意学生自己的座位与邻座或小组里的其他座位的关系。在小学,老师一边听学生的意向一边确定座次的学校超过半数。

(三)合理布置教室布告内容

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里,包括学校教育的各种信息在内,应该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方法,可通过教室里的布告有效地实施。教室里的布告牌或黑板等,应从信息处理教育观点出发重新予以研究,以提高其利用率。

过去布告牌的大部分都是学生的图画、习字、作文等的成绩的展示。现在布告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在上面可以介绍有关学习、生活、毕业去向等方面的新闻、信息、资料或展示学生的调查资料和作品,也是学生联络有关活动的场所。此外,还有值班人员、学习委员、图书委员、清扫委员、保健卫生委员和学生会、俱乐部等活动计划、活动状况报告及学校、班级的新闻报道等,也可以是努力奖、进步奖、调查学习资料、举手发言次数表、忘带东西次数表、笔记样品等。

(四)注意发问应答的方法

问答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考力,推进自主学习。问答要注意问答只限于少数学生,而大多数学生被置于问答范围之外,甚至有被抛弃的危险。尤其在一个班里,若有几名脑子转得快、发言能力强的学生,则实质上,对老师发问的应答全被他们所垄断,其他学生只作为旁听者出现或者认为回答是他人的事,与己无关。为此,老师的发问要渗透到每个学生中,有把发问返回到个人的余地。

(五)开展对话活动

老师应诱导他们通过对话挖掘问题和掌握问题。不是老师单方面的意愿指示和强迫学生对话,而是学生认识到了对话的必要性才要求对话的。每个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想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互相补充,使问题更加明确,从而产生了对话的欲求。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对话的气氛,对话时机成熟,可以展开对话,对话要求全班同学共同参与。

(六)发挥笔记本的作用

笔记本不单纯是记录本,也是重要的学习材料。英语自主学习的笔记本就是每个学生自己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重视自己的不足之处,认真地加以改正。也就是说,这样的笔记本活生生地反映了每个人的个性,而不是老师教给的那种千篇一律的“复制笔记本”。每个学生在笔记本上不断记录自己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掌握的这种探索过程,实际上是一部“我的学习史”。

(七)正确发挥小测验的作用

英语自主学习使用最多的是短期评价,即通过上课过程中的观察或小测验等形式进行的评价。实施评价的时期有学习导入期、中间过渡期和最终期,所以把评价分为预备评价、中间评价和最终评价。这样的短期评价是与学习相适应的,有它的灵活性和适时性。所以,有关部门编制的考题已满足不了需要,必须由老师亲手编制。编制小测验的主体是任课老师,所以具备与学习阶段相适应的适时性。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在英语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摘要:当今的英语课堂是大班教学,教师的精力无法顾及全班同学的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初步具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由此,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论,在此模式的指导下,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制订出良好的学习方案,得到解决英语学习过程所遇问题的最佳办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数学,自主学习,含义,有效环节

参考文献

[1]何振锋.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黄黎.构建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5.

[3]刘星.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极低出生体重下一篇:道路系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