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该怎样教

2024-08-31

历史课该怎样教(精选4篇)

历史课该怎样教 第1篇

教育的理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许多教师看不到教材内部知识体系的结构, 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将教材内容提纲携领, 将知识纵横联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包括目前, 我们的一些教育官员乃至历史教师始终认为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 学生能在否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成为他们关注的头等大是大事, 而历史最基本的功能却毫不在意, 如此一来, 不少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 他们的历史教学, 就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 如何应对考试, 其结果则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历史教材、历史重点知识, 争取考出好成绩。使历史课堂教学远离学生的个人生活, 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学生总体感觉是:喜欢历史, 但不喜欢历史课, 更不喜欢历史考试。上述情况严重困扰着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 新课改下我们该怎样教历史?

首先, 历史课堂要注意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物相结合, 在课堂上要将历史现象与当今社会现象进行类比, 用对今天社会现象的分析来知道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古到今, 人性不变。历史业已远去, 成为消失殆尽的现实, 虽很难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其完全相同的原型, 但是可以看到与其相类似的事件, 将历史现象与当今社会现象进行恰当地类比, 既可以使我们明了历史, 知道为什么有时人们会惊呼: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又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使我们今天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或者其成功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现在的发展和创造。通过古今联系,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引导了他们, 学会了洞察知识之间、事件之间的联系, 实现了指导其人生的目的。

其次, 要多利用学生能充分感受的乡土史料, 重视收集活动, 积累历史素材。杜甫有诗云:“月是故乡明”, 尤其是历史文化厚重的我们河南洛阳, 东周的王城、东汉的都城、隋唐时的运河中心、苏秦、张衡、张仲景、河图洛书、白马寺、龙门石窟等等, 灿若星河。在重视收集活动, 积累历史素材方面, 为了促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善于理解和发现历史, 我们可以让学生注意收集历史素材, 可以是我们身边的历史, 比如当地的历史遗存、文化街区、家里保存的布票、粮票等, 也可以是古钱币、旅游的门票、其他地方出现的插图、语文课本上相关的文章等等, 使学生知道留心天下处处皆学问, 确实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再次, 我们可以开展丰富的历史活动, 陶冶学生情操,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可以广泛的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内容, 适时的穿插歌曲、朗诵、排演历史小品、模仿历史人物或事件等有意义的活动, 以此活跃历史学习气氛, 并且情景感染和启发学生, 使他们在审美意识的培养中经历自我教育, 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艺术的感染中得到提高, 是历史教学趣味化、生动化。但切忌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 片面追求课堂的“新课改”形式, 让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角色表演、一会儿模仿历史事件, 课堂看似热闹非凡, 新课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 但是这种形而上的东西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却很少。这样学生不是在自我学习, 也不是在自我感知历史, 成为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外衣下的别样被动感知者。

再其次, 科学认识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当前, 历史教学中图文声像并茂, 生动感人的历史多媒体教学, 无疑有利于创造历史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也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 一是过于花哨的形式, 如音乐、图片、FLASH、刺耳的文字背景声音,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一节课下来, 学生对本应是配角的东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对教学内容却所知寥寥;二是过于依赖计算机, 教师的地位逐渐失去作用, 这一点在一些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比较突出, 教师将教学任务基本上交给了电脑, 少了激情的语言表述、少了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只是看了一场有文字、声音、画面简单构成的“蒙太奇电影”, 有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看”。鉴于以上问题, 我们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时, 应注意要合理的制作课件, 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间, 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 不要以为有了多面体课件就万事大吉, 而要克服依赖电脑和懒惰思想, 分清楚主角、配角, 明白、牢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这一道理, 才能使多媒体课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历史学科是一门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学科, 一位合格的历史教师, 不能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单纯的历史知识传授, 它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它必须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以往的历史过程, 给历史事件以合乎客观实际的评价, 把握历史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把综合素质教育融于课堂内外, 使历史教育能成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服务。

摘要:尽管新的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 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 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日新月异, 但是在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它们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 有的则是在盲目创新中出现的新问题, 怎么办?本文作者就这一方面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如下观点, 期待与同行同仁进行广泛的交流。

历史课该怎样教 第2篇

回顾我们的过往,我们之所以觉得需要进行动作练习的示范,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们在练习动作时需要一定的标准性,需要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这也是很多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因为很容易因为这两个问题被点评和批判。事实上,我们往往忽略了最关键的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是我们让孩子们练习的动作真的是孩子们当下所需要的吗?更无须去谈孩子们是否感兴趣的问题。审视我们很多的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我们所强调的动作标准和规范往往都是专门化竞技性动作的雏形,而不是基础运动能力发展阶段的基本动作。其二是我们所不断强调的标准和规范很多时候容易忽略幼儿当下的身体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我们所给予的标准更多的是成人的动作标准,而不是幼儿当下能够完成的动作标准。这样的动作和标准自然难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更谈不上达成《纲要》所希望的“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目标了。

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身,在我们的意识中对于幼儿体育的理解依然过多的停留在原有学校体育的认知上,对于幼儿运动能力水平的评价依然停留在“跑得快、蹦的高、跳的远”量化评价上,而要达到这种水平,只能通过反复的去练习这些运动技能,结果往往是会了动作,坏了情绪。所以,关于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动作技能,我们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思考:

首先,在幼儿园阶段,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发展无处不在。我曾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因为课程形态的不同,动作技能是孩子们生活、游戏重要的基础和手段。只是幼儿阶段的身体和动作的发展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其生活、游戏的需要而不是其他“更高、更快、更强”的目的追求,同时,孩子们生活和游戏的不断进行,也在不断的发展着他们的身体和动作。所以在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考虑他们的生活和游戏到底需要怎样的动作技能。

其次,幼儿阶段的学习以丰富经验为主。幼儿的学习就像存银行一样,经历的越丰富,储备的经验也就越加丰富。动作经验也是如此,幼儿阶段储备的动作经验或者动作模式越多,后期在进行专门化运动时就越能够充分的运用。所以在幼儿园阶段的体育活动,应该更多的以环境材料的支持或引导性的问题任务激发幼儿对身体与动作的探究、创造,不断拓展身体动作的经验或模式。但是,这些探究和创造性的动作或运动模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规范,更多是身体基本动作的各种组合。

再次,我并不是反对动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而是我们需要来反思我们当下的动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到底是成人动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还是基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形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同时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发展,还是要更多的考虑生活化和游戏化的问题。从孩子们的生活、游戏中来,再回到孩子们的生活、游戏中去。

南京体育学院王正伦教授谈到:当今孩子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能真正融入生活的,有利于长期维护、改善和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运动技能”,不妨将其称为“运动促进健康的技能”。幼儿园的体育,更是需要我们来关注:是否真正的是在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融入孩子们的游戏?所以,当下,最急需要做的就是:打破我们原有对于体育的认知局限,幼儿园体育不是把我们认为的“体育”强加灌输给孩子们,而是从孩子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来寻找和建构属于孩子们的“体育”。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孩子 第3篇

潘建伟显然是山沟沟里的穷孩子,也是顽皮儿童,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更无缘接受早期智力开发。12岁尚不知怎么写作文,怎么看都属于“输在起跑线上”的那种孩子,然而,他却成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玩耍和学习是否存在根本性的冲突;双基训练与兴趣培养谁更重要;对儿童而言,知识教育是不是越多越好,越早越好?

长期以来,儿童贪玩被视为最糟糕的行为,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儿童的知识学习及考试成绩,看不到玩耍既是儿童快乐的寄托,又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儿童正是在玩耍中认识和体验各种常识,这种热情和认识方式将会转移或渗透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的基本权利,没有玩耍就没有儿童幸福,也没有儿童成长。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为中学生数学杂志的题辞便是“数学好玩”。然而,今天从学校到家庭似乎过多地剥夺了儿童玩耍的权利。

叔本华认为,人类的活动不是意志服从理性,而是理性听命于意志。他说,理性虽是照亮人们前行道路上的明灯,但他是瘫子;盲目冲动的意志虽然类似于瞎子,但它却能使人前行。真正驱动人们行动的是瞎子的步伐,而不是明眼的瘫子。儿童是非常情绪化的,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职责全在于相机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亲其师,信其道”,儿童教育之关键在爱心的感召,喻之以理,必先动之于情。再好的道理,如果儿童不肯接受,那就什么用也没有。

潘建伟教授很不赞成小学生学很多的知识,他告诉记者,德国的幼儿园严禁学习文化知识,小学三年级前只学些简单的加减法,大量时间是让孩子玩耍,做手工,开展各种活动,而我们的孩子自小就拼命学习。他在德国合作研究五年,发现德国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明显比中国学生强。他认为过早和过多的知识学习会让学生对知识没有新鲜感,对未知的世界缺少神秘感,这就难以产生探索的热情和冲动的激情,也不会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成年以后他们很难有卓越的创造。

历史题材类课文怎样教? 第4篇

作为读者, 我们可以选择;可是, 作为教者, 面对着摆在我们眼前的教材, 我们暂时无法改变。所以, 更多时候, 我都在思索:编者把精彩章节纳入教材的目的是什么?课文承担着哪些教学目标?课文与原作品之间有哪些异同, 各自的价值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搭建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其实, 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 就是到底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如果是教教材, 教学目的指向理解课文, 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文字, 领悟中心。这种教学设计是单线性的, 由学生到书本, 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 教师的作用就是将教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教学是告诉, 是传授, 教学节奏单调, 气氛沉闷。“用教材教”, 教学目的指向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是“学会”, 更是“会学”。这种教学则是多向互动的, 实践着多向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 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一、弄清历史故事类文本的教学内容

以《祁黄羊》为例。这是一篇历史故事, 但是从题材上看, 我们可以归为写人的文章, 着力表现的应是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特点。而人物特点一般通过事例表现, 课文通过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 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 塑造了这位做事出以公心, 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我觉得在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几块:以“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 练习分段;演读对话, 感受人物;补充资料, 加深体会……让学生在研读、演读、探究、想象的过程中咀嚼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 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定位历史故事类文本的教学目标

历史故事类文本入选教材后, 就有了其特别的价值与目的:一是让学生接触、感受古典名著, 领略它的魅力, 更加喜欢民族的优良的传统文化。尽管课文是原文的节选和改编, 已经和原文有了一定差别, 但仍保留了原有的味道和精华, 仍有值得玩味的地方;二是架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所以在教学时, 教者定位好文本的教学目标就尤为重要。

以《祁黄羊》为例, 这是一篇根据《左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用简练的笔触, 生动的语言, 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 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 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祁黄羊》一文的作者明确规定了文本的意义, 肯定希望阅读者从文本中提取出自己想要寄予的意义。教师遵循文本的思想, 力图带着学生走进文本提取意义, 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 文本的意义其实是在阅读活动中由读者和文本在对话中共同决定的, 难免会出现作者始料不及的结果。孩子认为“上课学课文”是否源于教师的“上课教课文”呢?

初识了课文的价值, 可以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相关的目标和要求, 结合本课的具体情况, 确定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课文的大意。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 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材料, 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一心为公的精神。

三、挖掘历史故事类文本的教学资源

拿到历史故事类教材我们要勇于做课程实施的建设者, 要艺术地运用课程资源, 深度发现资源的价值, 对课程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让它充分发挥作用。

读了《祁黄羊》这篇课文, 我们会发现, 课文写祁黄羊两次推荐贤才, 都采用了对话描写的形式。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对话, 想想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 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 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 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 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 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 我相信你, 就照你的意见办!”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 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 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 事关国家安危, 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 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 可以担此重任, 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如果不读课文, 只看这两部分对话, 你是不是也能从中感受到祁黄羊举荐人才不避亲仇、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这就是这篇课文对话描写的特点:写出了人物性格。

古人说:“言为心声”, 也就是说,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 它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因此, 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描写要能把人物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 让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上一篇:中国攀登的希望下一篇:模拟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