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捐赠机制范文

2024-07-05

校友捐赠机制范文(精选5篇)

校友捐赠机制 第1篇

高校在我国社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 因此校友作为高校社会关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 其对学校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校友捐赠近些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并且, 通过实践证明, 校友捐赠机制的施行, 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些年来, 我国的高等院校受到国外捐赠体制的影响, 也开始日益繁盛, 但是这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 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1 校友捐赠及其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1.1 高校捐赠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校友文化的重要内容

高校捐赠文化就是高校捐赠理念、捐赠行为等方面的总和。其核心是利他主义。那么目前我国的校友捐赠主要是指校友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母校捐赠财物, 它是校友对母校忠诚程度, 喜爱程度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校友捐赠也日益盛行, 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其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

1.2 作用

1.2.1 改善高校财务状况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 我国高校捐赠的历史还不算长, 在世界著名高校都与很多校友有着长期稳定的捐赠关系, 欧美高校对于校友捐赠一直非常重视, 并且它们还能够做到长期, 稳定与校友保持联系, 进而吸引其为学校长期做出贡献。从美国教育捐赠情况来看, 接近八成的学生都参与了校友捐赠, 周围学校办学提供了大量的财力, 由此可见, 校友捐赠已经成为了高校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高校财务状况有着非常积极的改善作用, 是值得在我国推广和应用的。

1.2.2 促进高校学术自由

校友捐赠简单的说, 就是校友参与的募捐运动,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是给予充分支持的, 学校也会因此获利, 并能够从中得到非常稳定的经济来源, 这是高等院校长期稳定办学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尤其是在一些研究性质的大学中, 其是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而校友捐赠在学术自由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保持学术自由是高校发展的必然条件。

2 地方高校校友捐赠机制的研究和分析

2.1 现阶段我国高校捐赠机制的现状

2.1.1 在我国社会改革越发深入的形势下, 地方高校中捐赠文化也有了十分巨大的进步, 但是, 同样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主要表现为经费短缺, 捐赠文化缺乏特色, 观念落后等等。

同时, 与国外的高校相比, 我国在这个方面捐赠意识不够, 并且形式单一, 由于推广的时间不长, 因此在经验以及范围上与美国高等院校相比, 还差的很远,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 并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革, 进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校捐赠体系与文化。

2.1.2 地方综合性大学捐赠文化的环境建设研究。

加强捐赠文化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 营造捐赠文化的良好环境氛围, 使捐赠文化、感恩教育进入教材、课堂和头脑, 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对本校, 校友对母校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光荣感, 从而整体提高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的社会声誉, 保障捐赠活动带有普遍性和常态化, 促进捐赠文化可持续发展。

2.2 地方综合性大学捐赠文化建设的对策

2.2.1在地方大学实行校友捐赠机制, 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 要加强捐赠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将慈善理念有效地传播出去, 这样一来, 这种捐赠文化就会在社会上形成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进而促进这种捐赠机制的实行。在学校方面, 要将学生作为重点, 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学习的环境都要加强关注, 同时还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管理的能力, 进而促进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2.2在地方大学中, 建立一套完善的捐赠制度, 是十分非常必要的, 它是对我国捐赠文化的一种有利支持, 同时也是对我国捐赠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鼓励, 对我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3 联络校友与服务校友, 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初, 校友就已经成为学校的潜在资源, 并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形容校友与学校的关系, 通常会用到“母校”、“学子”这样的词语, 这就充分体现出了学校与校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因此, 学生在就学的过程中,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 培养其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就能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建立、健全校友会组织机构则是加强与校友联系的重要一环。学校可以通过发挥各地校友会的作用, 与校友保持经常的联系, 及时了解校友的最新动态, 建立健全校友数据库, 经常向校友介绍学校的工作情况, 听取校友对母校改革发展方方面面的建议意见, 邀请知名校友返校为师生作报告或兼任教学、管理职务, 而且特别需要注意适时协调帮助校友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 各校要在校友中积极培育捐赠文化。要对校友加强捐赠文化的正面宣传和引导, 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开展捐赠活动, 既欢迎资金雄厚的校友大力捐赠, 也欢迎一般收入的校友量力捐赠。

2.4 合理使用善款, 信守受赠诺言

捐助者最在意的是款项的去向以及这些款项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那么, 地方高校应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 设计多元化的捐款形式, 用途公开化。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好的项目, 这才是吸引投资者的最佳方式。近年来, 校友的捐赠项目已不再局限在设施、场所的建设方面, 有些捐赠则直接面向师生, 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当然, 也有的是以智力、技术等方式回报母校。如何合理使用这些捐赠, 让校友捐得放心、捐得开心, 是各高校必须慎重对待、认真解决的问题。过去, 有的高校在收到善款后由于没有及时安排、合理使用, 没有兑现受赠时的承诺, 或者没有及时向校友反馈进展的情况, 结果引起校友的误解和不满, 给日后的捐赠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因此, 各高校一定要指定专人负责校友的善款事宜, 一定要合理使用校友的每一笔捐赠并及时公布使用的情况, 要做到项项有着落, 件件有回音, 真正让校友清楚、满意, 从而带动更多的校友为母校献爱心。

3 结束语

校友捐赠机制在我国高校的施行, 不但能够促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与往来, 同时还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必然的经济条件, 学校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 就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效人才, 那么当这些人才事业有成, 感念母校恩情, 又会反过来回馈母校, 因此,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不管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本身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并且校友捐赠在学生思想领域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在这个方面还有所欠缺, 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应该积极地吸取和借鉴, 进而促进校友捐赠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下, 我国高校校友捐赠机制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并且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高校资金的主要部分。文章首先对校友捐赠以及其对于高校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进而又对地方高校校友捐赠机制进行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友捐赠机制,探索

参考文献

[1]田莹.大学校友文化及其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3.5.1.

[2]芦文波.校友资源开发视角下高校校友会组织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校友捐赠机制 第2篇

[关键词] 大众化教育 校友工作 机制建设

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重视校友工作就是重视人的培养工作,校友工作是学校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延伸和发展。近年来,校友工作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将校友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很多高校从人力、物力诸多方面加强了校友工作力度。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在校生规模日益扩大,毕业生流动性不断增强,校友工作的覆盖面也不断延伸和发展。高校校友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老经验、老方法,已不适应校友工作发展要求,校友工作迫切需要从经验型、分散化、随意性的工作方式,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转变。高校校友工作的创新,应该从完善校友工作机制开始,这是推进校友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

一、完善高校校友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1.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是和谐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著名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认为高校校友工作的主要意义有三点:一是校友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学生毕业了,大学的培养任务只是告一段落,大学还有继续教育的任务。大学通过校友会继续关怀、帮助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是大学负起终身教育、建立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二是毕业校友,是大学办学业绩的重要标尺。社会对一所大学的评价,最终是以这所大学所培养的毕业生的全面质量和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评价的。校友在社会上的声誉、贡献,是对大学最重要的评价标尺之一。三是从资源方面说,校友是大学丰富的、潜在的教育资源。校友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见效快,但无形资源在重要性和长远性方面比有形资源更重要,且无形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校友的无形资源。

由此可见,校友资源是各高校十分宝贵的办学资源,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外部力量,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学校的特殊资源,使它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强学校办学实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事实上,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高校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教育教学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以及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其他各项工作必须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宏观上看,现代高校的各项工作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都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系统性很强的整体,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各项工作的齐头并进,缺了一方面,就会出现“木桶效应”。

构建和谐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建设的重要目标,高校校友工作必须责无旁贷地为构建和谐大学而努力,遵循原则,创新方法,构建起高校校友工作的和谐机制,是加强和谐高校建设、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

2.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是补充高校教学资源、促进高校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成为各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在这一历史性的任务面前,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校友工作,充分发挥校友工作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校友资源是高校最宝贵的智力资源,依靠校友资源筹措办学经费是高校补充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大部分校友和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们心系母校、热爱母校、关注母校,以母校的繁荣昌盛为光荣,以母校的兴旺发达为己任。他们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母校的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出资出力,与在校的师生员工一道,共同担负起母校建设发展的重任。校友资源的保护、增值和利用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只要做好工作,各行各业的校友可以为学校争取到各种形式的国家资金和集体、个人的捐资助学以及集资办学经费,校友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办学效益。

3.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是紧密社会联系、提升高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迫切需要

开放性是是现代高校的重要特征。建设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学需要全社会和各界人士的支持,这其中广大校友的热心参与和支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友既是学校的“产品”,更是学校的名片,学校的声誉主要靠校友反映和维护。校友的辐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知名校友更是母校的珍宝,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是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

校友队伍也是学校拓展社会公共关系的重要媒介,通过校友的协助,有利于更广泛地宣传学校的建设发展成就,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毫无疑问,校友是高校与社会联系和沟通的重要中介,是教育创新过程中高校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因此,完善高校校友工作运行机制,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4.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是搭建高校服务校友、校友回报母校双向发展平台的迫切需要

自建校开始,高校就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各类高级人才,逐渐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校友群体。在学校发展和校友自身发展的双向需求推动下,校友工作为校友和母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舞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这种作用的前提就是要构建科学的校友工作运行机制,通过组织协调、联络沟通、咨询服务、资源开发等一系列复杂系统的校友工作,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深入开展。

二、完善高校校友工作运行机制的基础和前提——构建高校校友工作体系

和谐的工作体系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前提,是建立校友工作长效机制的保证。

概括来说,和谐的高校校友工作体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构建。

1.内容体系

主要指对在校生和毕业离校的校友实施包括爱国爱校、尊师重教、校友意识、道德文明和感恩情感等教育和影响。

2.工作体系

有三条渠道:(1)情感渠道,主要指高校的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2)组织渠道,主要通过组建校友工作实体网络,通过各级各类校友会、校友分会等组织以及开展校友活动团结凝聚和引导服务广大校友。(3)网络渠道,通过现代虚拟网络媒体、校友网站、网上校友录等沟通联络校友。

3.管理体系

科学的校友工作管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各种教育力量扭成一股绳,全校教职工共同关心关注并参与校友工作齐抓共管的体系。这种管理体系应该有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支队伍。(1)一个核心:就是指学校党委是这个体系的领导核心。加强党委对校友工作的领导,这是搞好校友工作的关键。(2)两条主线:就是学校一条线,学校成立专门机构并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校友工作,这条线起主导作用。作为社会团体的校友会、校友分会一条线。(3)三支队伍是指教职员工队伍、专兼职校友工作队伍和校友骨干队伍。

4.理论体系

建立了内容体系、工作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后,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步建立校友工作的理论体系,实现校友工作的科学化。高校校友工作的理论研究课题很多,但作为一个体系,应重点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高校校友工作的目标定位。因为校友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联络、服务与发展应该是高校校友工作重点。(2)当前高校校友工作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由于校友所处的年龄阶段、社会地位、学习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生理具有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这些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是搞好校友工作的先决条件。(3)高校校友工作的考核。根据高校建设发展目标,对校友工作进行考核和定量评价,是检查校友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高校校友工作运行机制的重点内容

构建高校校友工作的运行机制的目的,是使全校教职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在一定决策机构指导下,在一定目标指引下,在一定动力驱动下,在一定体制、条件保障下,共同协调,实现校友工作整体目标和功能,提高高校校友资源利用水平。因此,对高校校友工作机制的构建,应主要围绕领导机制、目标机制、运行机制、考核激励机制、队伍建设机制、网络服务机制等方面来进行。

1.以转变观念为前提,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友工作领导机制

领导理念往往对校友工作的开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党委领导下,有了认识作为先导,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校友体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当前情况下,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实行齐抓共管、职责明确的校友工作机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在抓业务工作的同时,确定专人专岗负责校友工作。在工作的摆布上,做到“重心下移”,发挥各教学单位的主动性,实行分工责任制;制定校友工作的检查、考核制度,把校友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杜绝校友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目标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校友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切实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品牌,校友逐渐成为社会检验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高校也逐渐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质量,既努力做好学生在校的培养工作,也十分关注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作用与影响。其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高校的办学也逐渐国际化,走向了开放式,学校十分需要在各方面得到社会特别是广大校友各种形式的声援与支持;校友们也需要搭建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母校是校友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是无法替代的,母校和校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应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校友工作目标机制建设。

3.以联络、服务和发展为重点,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运作机制

完善运作机制应在校友工作的启动机制、服务机制和渗透机制上下功夫。完善启动机制要求在领导方式上形成学校、学院(部门)和地方校友组织三位一体的运作理念,构建纵横交错的校友工作新格局。

完善服务机制要求把校友纳入享受学校教育资源的终身受益者并把校友纳入终身教育的工作网络。

完善渗透机制要求把校友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中去。在思想认识上要树立校友工作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保证中心的理念和意识;在操作层面上,要形成以学校为主导、校友为主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的局面;在工作内容上,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和发展为核心;在方法上,要坚持把校友服务工作贯穿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之中,把校友工作与解决校友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4.以“公正、科学、合理”为原则,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是增强校友工作实效性的前提。要像考核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一样,以明确的目标责任和具体可操作的评估标准来衡量校友工作,要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稳定等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励。要根据学校的任务和校友工作的规律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既使工作能落到实处,又能保证考核真实有效。在考核指标的确定中,要注意长远效果,不能急功近利。

要强化校友工作的激励机制,把考核与激励结合起来。通过考核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认真制定整改计划,促进校友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要充分调动各学院、各部门、地方校友会组织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校友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5.以“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为目标,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队伍建设机制

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合理流动、动态稳定的原则,逐步建立能进能出、新老交替、专兼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校友工作队伍,是加强高校校友工作的关键,也是保持高校校友工作后劲的必然要求。一要提高认识,搞好规划。象规划建设骨干专业教师队伍那样,下力气规划建设好校友工作队伍。二要确立制度,强化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的高校校友工作队伍,必须逐步形成校友工作人员择优输入、相对稳定、按需培养、奖惩分明和合理分流的良性运行机制。

6.以“积极发展,充分利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方针,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网络服务机制

构建校友工作网络服务机制,实质上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校友工作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校友服务、校友发展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要实现校友工作的现代化,推进校友工作向纵深开展。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丰富的校友“信息库”,把握校友的思想动态以及工作动态,搭建网上信息交流平台,充分传递母校信息、宣传校友业绩,不断扩大校友服务的覆盖面,增强互动性,把校友服务的空间延伸至生活、休闲时段和场所,突破时空的限制,克服因为“流动性”导致的校友工作缺失。

综上所述,校友工作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工作机制,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校友工作一定会不断出现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肖海涛.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发展30年.教育研究,2008,(10).

[2]王树人.高校校友工作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226.

构建企业慈善捐赠激励机制 第3篇

参与慈善事业属于企业的跨职能综合能力。如何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增强企业战略性整合能力, 这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企业慈善捐赠的因素

企业捐赠从作出决定之前到捐赠行动结束, 如何做到主动而不被动, 也就是说如何让企业的捐赠在激励机制下主动做出, 这与其生存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在公众、社会传媒、法律和企业自身之中, 存在叠加关系。

影响企业慈善捐赠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 企业是否有完善的捐赠规划

企业在日常运作中应注重“道德维度”, 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慈善捐赠作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外在行为, 与其本身是否制定完善的规划有很大关系。企业捐赠不能是随意性的行为, 而应是一种长期的固定性的运作, 不能就突发的社会现象而捐赠, 要树立“企业公民”的观念, 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进行慈善捐赠不应仅仅以提高知名度为目的, 更应建立长期的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凸现企业的真正市场地位, 为企业长期发展打好舆论基础, 做好公益营销。

2. 法律法规不完善

与企业慈善捐赠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 也是各项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在1999年9月1日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落实, 慈善捐赠的优惠税率太低是主要因素。目前, 企业3%的免税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很低, 对许多企业几乎起不到激励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3.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很快, 但是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识较落后, 慈善观念普遍偏低。公众更多的是关注财富积累, 而不是社会责任。民间“仇富”心理的存在导致公众对慈善行为不信任, 大多认为企业的慈善捐赠另有企图, 而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后, 在进行慈善捐赠时又需考虑自身举动的社会影响, 从而导致对慈善捐赠持犹豫态度。

4. 社会传媒的不当报道

传媒对企业捐赠的宣传力度不够或出现偏差, 很多时候给当事人设置了一个个“道德陷阱”, 仅以一次捐赠就断定企业所有的行为, 往往令企业左右为难, 进而影响社会公众对企业捐赠的正确认识, 这对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不利。政府在宣扬慈善文化方面, 未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正面宣传、引导功能, 未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公众很难真正了解慈善事业, 也未营造一种感染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组织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的氛围。

构建企业慈善捐赠激励机制

1. 从品牌战略高度构建企业捐赠激励机制

企业的品牌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作用, 是企业外在宣传的重要手段。品牌的形成不仅在于经济利益上的成功, 还在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从而获得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事实上, 一个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必然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企业, 必然得到顾客的信任, 由此改善与顾客的关系, 增加企业产品的销量。迈克尔·波特认为:慈善行为不仅有利于社会, 而且也有利于企业。所以, 企业应将慈善捐赠纳入品牌战略中, 根据品牌的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 制定营销策略, 将慈善理念和捐赠行为与业务、产品有机结合, 并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 使企业的捐赠行为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赞誉, 从而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目标的兼容, 获取双赢。

2. 建立健全企业慈善信息统计和慈善评估机制

目前, 一些企业由于慈善捐赠形式的单一性、盲目性, 使得捐赠的效果大打折扣, 捐赠心理也受到一定的挫伤。所以, 将慈善捐赠融入企业战略, 为其拟定一个与经营业务有关的主题, 然后制定系统的、详尽的信息统计和评估机制, 以突出企业的社会公益理念,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慈善捐赠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3. 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步伐

近年来, 不断爆出慈善资金被挪用的新闻, 导致捐赠者 (包括企业和个人) 对慈善机构失去信任。目前, 监管的法规和条例虽然纷纷出台, 但是如何真正落实到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步伐, 在短期内尽快改革慈善事业的准入制度, 健全公益财产管理制度、公益机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行业评估制度和信息统计制度, 使行业组织的进入和运行有法可依, 在政府之外独立发展。慈善捐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而我国目前慈善事业的主导是政府而不是社会。政府包办慈善事业, 不仅不适应现代化慈善文化的发展, 而且存在许多弊端, 所以要成立专门的公益资金管理部门, 让第三方实施慈善资金的独立运作, 规避政府部门的行政指挥。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监管, 保障慈善款物规范使用, 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4.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积极性

有人认为, 限制企业慈善捐赠的主要“瓶颈”是税收优惠政策。虽然政府相继出台了对20余家基金会和众多领域捐赠税收全免的政策, 但是人们并未看到因此而出现企业捐赠迅速增长的现实。另外, 现在的税收政策也并不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的慈善捐赠。我国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政策规定, 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度时扣除, 超过部分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2007年1月,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 将备受争议的少数公益组织可获得捐赠免税资格的范围扩大, 凡是在国家和省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间组织皆可申请获得此资格。在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该通知之前, 长期以来只有少数几家基金会可获得捐赠免税特权。截至2007年1月, 享受捐赠全额免税的公益组织不过22家, 享受优惠待遇的基金会13家, 而除此之外的公益组织均不能享受此优惠待遇。所以要建立健全财税政策机制, 对参与慈善捐助事业的企业加大免税力度, 用高额的遗产税、赠与税对资产转移进行限制。政府要正确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肯定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社会价值, 积极鼓励企业参与社会慈善活动。

5. 加强宣传, 传播慈善文化

校友捐赠机制 第4篇

关键词:校友,在校生,就业

一、研究背景

自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扩招在为更多青年人创造良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号称“最难就业年”的2013 年,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力资源,能帮助在校毕业生清晰就业方向,在校毕业生根据专业选择对口岗位的校友,接受校友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能充分了解意向岗位的情况。

2.校友人数与年俱增,永不枯竭,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群体。他们的年龄、籍贯、职业不尽相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在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3.校友与母校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联系,关心教育,关心母校,关心在校生职业生涯,是校友内心深处剪不断的情结。

4.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能够节约在校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成本。

三、研究目的

我们致力于建立健全就业助理机构,完善其在校友和在校生之间的纽带职能,通过学校这个平台,为在校生提供优质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也为反哺母校的校友带来收益,最终达成各方互惠互利、共同依存的的合作关系。

四、设计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在校生利用校友资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数据;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从单一因素和因素交叉分析两个方面,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五、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100 张问卷,回收73 张,流失27 张,其中有效问卷73 张,涉及专业有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物业管理、林业经济管理、网络工程、计算机、环境工程、木工等等,覆盖大二到大四年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分为受众需求、对现有机制的意见、对未来效果的展望和对机制建立的看法和建议四大方面。

(一)单一因素分析

1.受众需求。首先,接触过“校友资源与在校生职业生涯辅导的衔接机制”的个体非常少,仅有4.1%,有了解的个体仅占41.1%,超过半数的个体仅知道有这样一个机制存在,甚至有人根本没听说过这个机制。其次,有93.2%的个体存在感到迷茫又缺乏有效指导的情况,其中30.1%的个体认为这种现象经常出现,累积61.6%的个体感觉这种现象存在且对他们产生影响。最后,82.2%的个体认为校友在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其中15.1%的个体认为非常有效,67.1%的个体认为校友的意见经验可供参考,对于自己有一定指导作用。可见,建立健全“校友会、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与在校生”的衔接机制迫在眉睫。

2.对现有机制的意见。本次调查中,89%的个体认为现行机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在校生的指导性工作做得不够,或工作趋于形式化。因此,校方需要切实建立起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桥梁,紧密二者之间的联系,扮演好促进沟通的角色。

3.对未来效果的展望。参与本次调查的个体中,90.6%的在校生希望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通过校友更快的融入社会,或跟校友有更多实质性地交流。

4.对机制建立的看法和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建立实名制网络交流平台,和定期举办“北林老校友”晚会,我们得到的结果是:约30%的个体对于这两种创新的指导方式抱有很大希望,他们认为这两种方式,特别是实名制网络交流平台,对于促进双方交流将非常有效。但也有部分个体持保守态度。但总体来说,本次调查对象对于本研究的两个创新点的预期效果持乐观态度,因此有必要试行。

(二)交叉因素分析

考虑到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衔接机制的需求可能存在不同,本次研究对被调查个体的未来规划,及其希望校友资源对自己未来发展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交叉分析,得出结果的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不论是保研、考研、出国或是就业,被调查者认为校友资源对自己发展的影响很大,他们希望得到校友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六、结论及成果

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为以下几点:

1.本校大部分学生希望获得校友资源。学生对于未来效果的展望更偏重实质性的改进,他们不乐于参加职业生涯讲座这种针对性不强的集体性辅导,更偏向于个别化、实质性地交流。由此看来,未来衔接机制的发展方向是将校友与在校生更长期、固定、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这需要运行机制更好的协调与校友的关系,想依靠个别校友的母校情怀和单方面付出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向校友提出帮助需求的同时,校方应尽自己所能,为校友带来收益,诱导校友为在校生提供更多指导与帮助,建立双方互惠互利的关系。

2.本研究的创新点———建立实名制网络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北林老校友”晚会,约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抱有热切希望,认为实名制网络交流平台对于促进双方交流是非常有效的,但仍有部分调查对象持保守态度。

3.目前,部分地方校友会提出迎接去到当地工作的学生的方案。这个提案在留京困难使许多学生也意愿回乡发展的背景下,有重要意义。若能在地方校友资源与回乡发展上提出更完善的方案,显然能极大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壮大地方校友资源,形成“雪球效应”。

校友捐赠机制 第5篇

鲁米那基金会是由USA集团 (USA Group) 赞助的一个中型合作项目发展而来的, 是以资助教育, 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促进教育改革为目的的教育转化基金会。USA集团是爱德华麦凯布 (Edward Mc Cabe) 于四十多年前创建的一个大型私人企业, 其主要目的是资助美国的高等教育。2000年7月31日, USA集团出售其担保, 学生贷款和二级市场运营服务等项目后, 将其所得转赠给了USA集团基金会, 形成了现在的鲁米那教育基金会, 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私人基金会。鲁米那教育基金会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机构。创建这一基金会的目的是为高中毕业以后及大学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包括低收入家庭及少数民族学生群体) 提供经济援助。鲁米那教育基金会以服务教育、资助学生为宗旨, 目的在于通过经济援助, 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接受职业培训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提高其学业成就, 拓展他们学业成功的道路。该基金会至今共实施了三个资助项目计划, 其中一项是《实现梦想计划》, 这是一项旨在提供多年期限的资助性项目, 能帮助更多美国高等教育学院学生完成学业的计划, 资助的重点是传统意义上的弱势学生群体, 包括少数民族及低收入家庭学生, 同时对高等学院的科研、公共事业、公共政策等也提供多方资助。

为了解决美国印第安大学资金短缺问题, 1989年成立的美国印第安大学基金会旨在提供资金援助, 帮助更多的美洲印第安学生克服困难获取优秀的学业成绩, 取得成功。2005年4月份, 26个美国印第安部落学院应美国印第安大学基金会之邀, 加入鲁米那教育基金会创设的天使基金项目 (作为实现梦想计划的延续) , 鲁米那教育基金会指定美国印第安基金会作为天使基金项目的监督管理机构, 负责管理和监督资金的使用。而加入圆梦基金项目的26个美国印第安部落院校负责作出项目规划, 筹措配套资金, 并对其进行管理及运作。而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则由MDRC (ManpowerDemonstration ResearchCorporation) 公司承担。MDRC (Manpower Demonstration Research Corporation) 公司由福特基金会及联邦政府创建于1974年。创建该机构的目的是对资助弱势群体 (低收入家庭及少数民族) 的政策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应鲁米那教育基金会的要求, MDRC公司于2008年作为评估机构对天使基金项目头一两年的成效进行评估, 并于2008年5月提交对社区学院紧急援助的报告书, 本文根据此报告书, 对天使基金项目的内容、实施和特点作一介绍与评述, 并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一、天使基金项目的实施内容与过程

鲁米那教育基金会为帮助美国印第安部落大学学生克服经济困难提高学业成就创建了天使基金项目, 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低收入及少数民族家庭学生群体, 提供紧急经济援助, 以此来帮助美国印第安学院学生完成学业。

1. 天使基金项目社区学院。

参与天使基金项目的26个部落学院分布在不同的州, 大多数的院校位于小城镇和部落保留地区域。在天使基金项目社区学院中, 女性和少数民族学生居多, 较之美国其他学院, 美国印第安部落学院学生年龄偏大, 多数学生在25岁以上。此外, 美国社会贫困率为12%, 而印第安人的贫困率高至26%, 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中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率也低于美国社会平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数据显示, 参与天使基金项目的印第安部落学院中, 由于大多数印第安学生来自贫困家庭, 再加上学院经费短缺, 80%以上的学生都在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资助

2. 天使基金项目的操作程序。为了快捷便利地使用

基金会提供的资金,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益, 天使基金项目印第安部落学院灵活地设计和管理此项目的操作程序, 同时鲁米那教育基金会和美国印第安部落大学基金会监管机构的量化指标处于敞开状态, 使得基金项目社区学院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制订适合自己需要的项目实施细节。以下是各个社区学院圆梦基金项目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资助方式、申请资格确认、申请程序、审核与支付程序。 (1) 资助方式。天使基金项目社区学院提供两种资助方式:助学增款和助学贷款。17个社区学校选择提供助学捐赠。6个院校选择提供教育助学贷款, 还有3个学校兼选助学赠款和助学贷款。多数学院选择助学捐赠的方式, 他们认为助学贷款要求学生按期返还, 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选择助学贷款的学院则认为, 助学贷款要求学生偿还, 一定的还贷压力可以成为激励学生成功的动力。由此可见, 无论学院选择何种资助方式, 其出发点都是希望通过助学贷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进步和成功。 (2) 申请资格确认。印第安部落学院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天使基金项目资金的使用价值, 发挥其对受助学生带来的实际作用, 各学院分别对“紧急援助”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其中大多数学院要求学生提供花费详单, 并要求在调查和讨论会上及面试中能明确告诉学院自己花销的所用之处, 例如, 学费、书本费、交通费用、房租等。除此之外, 一些院校在资助时间和资助金额上也有相应的限制与规定, 如每学期只给一次, 金额每次不超过300美元等。虽然各个学院没有对受助学生的标准和细则做详尽统一的规定。但是他们的宗旨都是: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合理的资助制度, 确保不滥用资金, 将有限的资金给予真正需要援助的学生。 (3) 申请程序。为了使基金管理部门快捷有序地评估审定学生的申请资格, 同时也便于学生申请, 相关社区学院建立了完备的圆梦基金项目申请程序。对受助申请的过程和步骤做了明确的规定。具体的申请步骤包括:写书面申请、面试, 还需要一些辅助材料, 如在此之前接受过其他经济援助的资料。书面申请填完之后, 学院要对学生填写的申请书的内容进行核实 (如租赁, 逾期未交的水电费, 汽车维修副本或医疗费) , 并要求学生通过文件的方式提交申请, 说明自己的经济需求, 类似于《联邦学生资助法案》的申请程序。多数学院要求学生填完申请书之后参加面试, 通过面试最终确定受助学生。 (4) 支付程序。社区学院圆梦基金项目助学金有多种支付方式, 有的支付给学生家长, 有的直接付给学生本人, 因为有些学生没有支票账户, 所以选择了现金支付。

二、启示

目前我国的教育基金会尚处于起步阶段, 表现为基金会发展缓慢、规模较小。主要是由于自身内部条件的不足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制约。

外部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有关捐赠事业的法律不完善, 关于慈善事业的管理、组织和操作程序不规范。尽管我国政府已把教育基金明确为教育经费筹措的一条途径, 但教育基金如何筹措、如何使用, 基金的组织机构基金会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依据。另一方面缺乏外部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捐赠事业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种环境的形成, 需要有文化的承载和激励,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上, 中国人十分注重血缘关系, 家族感和传承意识比较强。由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在价值观上, 优先为家庭子孙着想, 许多人都想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财产。因此, 没有形成良好的捐赠风气, 缺少主动捐赠的意识, 缺乏热心捐赠教育事业的典型, 没有形成捐赠文化, 不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教育基金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在影响教育捐赠事业的理性发展。大多数基金会的管理组织机构不够正规, 基金会人员成分较单一, 与教育领域的沟通渠道还不够畅通。其次各教育基金会组织机构之间也缺乏交流, 没有形成一个组织健全、功能有效的基金会行业协会组织。目前, 教育基金会之间还难以形成整体协调、相互借鉴、互补所长的优势, 这不利于教育基金针对性地发挥效益。最重要的是基金管理等方面还很不规范, 持续运营效率和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基金会项目运作及监管的经验, 发展我国基金会的行业组织监管基金会、培养社会各界对基金会监督管理的意识, 将成为我国教育基金会能否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教育基金会的长久存在, 一方面, 教育基金会要设立一整套程序, 以保证资金筹措、管理及使用过程的透明度, 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另一方面, 教育基金会应尝试建立一种自律的基金会行业组织, 如美国的基金会中心和基金会理事会等, 保护教育基金会的利益,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改进, 促使教育基金会队伍的发展壮大。只有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 才能有运行良好的赞助活动, 良好的赞助才能有良好的信誉, 这种良性循环将使教育基金会为我国民众信任、鼓励民众踊跃捐赠, 才能从社会筹集更多的资金, 再次分配给社会, 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赵毅拯.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办好教育基金会.http://www.czjy.gov.cn/show_jyxw_new.

[2]Jamie P.Merisotis.Lumina About us http://www.lumi-nafoundation.org/about_us/faqs.html#Q8.August, 28, 2009.

[3]Susan Berresford.What Is MDRC?http://www.luniman foundation.org/about_what_is_mdrc.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校友捐赠机制】相关文章:

校友会校友代表发言稿05-12

捐赠仪式捐赠方讲话稿02-26

爱心捐赠捐赠人发言稿12-18

校友价值挖掘05-11

校友总会06-25

高校校友档案07-03

校友代表发言05-19

访校友模板05-22

优秀校友心得06-14

北大杰出校友07-28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下一篇:数字CATV机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