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优势范文

2024-07-03

智力优势范文(精选3篇)

智力优势 第1篇

一、学术团体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分析

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是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组织形式, 赋有孕育创新思想、激发创造活力的重要功能, 承担着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推进自主创新、传播科学文化、规范学术行为、推动学术生态建设的重要职责,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团体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 是科学体制化、建制化的产物, 是科学交流的重要机制, 是推动现代农机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 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是农机科技创新的有效措施

学术交流是学术团体的主要活动形式和工作之一。学术团体通过召开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术会议, 把科技工作者聚集到一起, 增进相互之间的往来和沟通, 彼此了解, 促进研究和探索。此外, 学术团体开展的科技普及活动可以促进农机科技知识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和推广, 促进公众对农机科技的了解, 营造农机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 学术团体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

学术团体中科技人才济济, 特别是在团结发挥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上, 学术团体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术团体有条件、有能力以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为重点, 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在促进上海农机科技创新发展中, 学术团体可以充分发挥其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人才优势和众多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组织网络优势, 聚集众多的农机创新型人才, 为农机科技创新发展服务。

(三) 学术团体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渠道

学术团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组织科技攻关力量创新技术, 并发挥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通过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 使企业提高应用新知识、采用新技术、树立新观念的素质和能力, 为促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上海市农机学会拥有各种类型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 他们可以针对上海农机化发展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学识优势, 评价各种决策方案, 进行可行性论证, 做出最优化的选择。鉴于此, 学术团体是上海农机科技创新体系中最有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有效地推动上海农机科技创新的振兴和发展。

二、发挥学会优势, 推动农机科技创新

当前, 农机行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认准形势, 推进改革, 团结和动员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行业中心工作, 开拓创新, 努力工作, 为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已成为农机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上海市农机学会努力发挥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发挥学术交流对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履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职责, 紧密团结和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围绕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热点以及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管理重点、难点, 发挥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以及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优势, 积极组织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为推动本市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及其相关学科繁荣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提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依托综合性学术年会, 推动农机科技进步

农机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离不开科技进步。农机行业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才能不断提升农机行业综合竞争实力。因此, 上海市农机学会通过改革, 把学会建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团组织。

近年来, 学会举办了3次综合性学术年会, 交流论文190多篇, 1000多名会员参加年会活动。年会主题紧扣当前农机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战略重点, 如围绕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点, 以“循环农业、都市农业、装备创新”为主题征集论文, 对本市农机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建议和对策, 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 显示上海市农机行业近年来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促进了会员学术水平的提高, 推动了农机学科的发展和农机科技创新。

(二) 围绕行业热点, 组织创新研讨

新形势下, 学会要为农机行业的发展服务, 这就要求学会组织围绕行业热点、难点进行专题研讨。

上海市农机学会结合本市农业生产发展实际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瞄准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机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通过承办或参与上海国际工博会科技论坛学术活动和市科协学术年会研讨会等重大学术活动, 组织广大会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题讨论。

其中, 该学会和市农学会、市农业工程学会共同举办的“上海市农业工程与机械发展战略”研讨会, 有70多位学者专家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对本市农业工程和农业机械发展进行了总体构思和宏观思考, 提出通过技术创新,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注重环保, 降低能耗等方面的综合性措施, 强调坚持农机装备与设施, 与现代生物科学、微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 走产学研、多学科联合攻关之路, 提升农机装备与设施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 以不断满足社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

围绕小型无级变速拖拉机及主要配套机具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结构设计和样机试制, 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建议等研讨内容, 该学会举办了2007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现代农业装备———小型无级变速拖拉机与配套农具关键技术研讨会”, 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吉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钮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及相关农机企业的专家和代表近40人参加了研讨会。到会专家对该项目表示了极大兴趣, 决定对该项目的研究创新进行跟踪关注。

(三) 发挥专业特长, 开展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的主要特点是:主题突出, 内容宽泛;形式开放, 参与广泛;言论自由, 鼓励直言。上海市农机学会结合业务工作, 找准行业热点, 除承办和参与学会重点活动项目外, 每年编制并落实各种技术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现场演示会、专业考察活动、专题调查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

近年来, 各专业委员会先后在上海市郊区、农场及安徽黄山、浙江梅山、江苏武进等地举行和开展“智能瓜果精选、分级技术及设备研讨会”、“油菜生产机械化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交流会”、“园艺管理机械现场演示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高效植保机械使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一系列学术活动, 这些研讨正确把握论坛的特点, 保证论坛的层次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推动本市农机化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

(四) 结合行业发展, 积极建言献策

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历来是上海市农机学会服务于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手段。学会紧密结合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先后选定多项与农机、民生及有关产业密切相关的议题, 组织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 并汇总成合理化建议, 提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如:2003年, 组织了农用动力研究、制造、配套、使用、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就“上海市机动车和农用运输车排放污染的综合治理”、“非道路用内燃机排放法规现状和发展”、“车用催化转化器铂族贵金属的回收”、“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技术”、“495A、4100低排放柴油机开发”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形成了国家应扶持科学回收废催化器、并采用科学方法回收的提议, 并被作为一项上海市政协提案的基本内容。同时得到市环保局、机电管理部门和国外内大型催化器企业、研究机构的重视和采纳。

(五) 围绕高端农业, 提高科技创新

围绕上海市高端农业的发展, 2010年, 学会举办了“2010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精准农业生产关键装备演示与技术研讨会”。上海市农垦、市区 (县) 农机系统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活动, 与会人员听取了“多功能变量喷雾机的研究”和长江农场精准农业的实践的专题报告, 观摩了国外引进的先进精准农业装备的演示, 开展了“十二五”期间如何加快精准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的学术研讨, 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加快精准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和配套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建议》, 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在此基础上, 2011年, 学会举办了“智能变量喷雾设备与技术研讨会”, 就本市发展水稻田间植保作业机械化的新进展、新成果及其应用的相关农艺技术、农田基本建设等问题开展了进一步的交流与研讨。通过交流认为, 研发智能变量喷雾设备, 对解决水稻田间植保机械化, 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 及对农业生产中应用“3S”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致认为上海“十二五”期间应加大精准农业的技术投入, 为上海加速实现“三高”农业发挥作用。

(六) 参与国际交流, 提升农机影响力

近年来, 上海市农机学会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多次承办和协办各种国际间的交流活动, 加强横向联系, 实现资源共享, 达到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2010年国际农业工程大会在上海市召开, 会议由上海市农机学会承办。来自世界13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地的农业工程科技领域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600余名出席了大会。大会本着“创新、合作、分享”的理念, 为国内外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会议设主题报告、3个国际分会场 (亚洲论坛、国际农业标准研讨会和中美农产品加工论坛) 及8个国内分会场, 分别从提升装备技术水平, 促进农产品、食品和包装加工业发展;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十二五”低碳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现代畜牧业装备创新与产业化;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循环农业, 推动低碳经济;节水灌溉工程,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机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了研讨。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 以创新为目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和推动上海市农机化发展。

(七) 加强地区合作, 推动农机化发展

该学会和江苏省、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于2011年在上海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农业机械化分论坛”。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深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改革, 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发展。来自江、浙、沪二省一市共50余名代表和专家参加。论坛共征集论文43篇, 并编印了《第八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农业机械化分论坛论文集》。这一论坛交流了江、浙、沪二省一市“十一五”期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改革发展的现状特点、地位作用和实践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提高了与会代表对“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论坛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加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特别是在强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促进服务创新, 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补贴和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需要有效解决的政策措施, 为今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结语:

学术交流是国家自主创新的源头之一, 学术团体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 上海市农机学会充分发挥跨行业跨部门和人才独特优势, 发挥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 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在农机科技创新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科技兴国、科技兴市重大战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要:科技创新对上海市农机事业的振兴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术团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上海市农业机械学会发挥上海市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 为农机科技工作者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 为农机科技创新服务, 有力地促进了农机科技的创新发展, 提出了如何发挥学术团体对农机科技创新的作用。

关键词:学术团体,智力优势,学术交流,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韩启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2011.5.27.

香港才智力助内地发展优势凸显 第2篇

季允石说,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发达,人才结构完备,其中法律、金融、会计尤为内地急需,“香港人才多,专业知识水平高,外语水平好”季允石称赞,之前引进的香港专家得到所服务机构的欢迎,在各自职位上都有很好的发挥,“(香港专家)来大陆以后,文化、语言都没有障碍,就好像是在同一个地方。”

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统计,2009年香港有3.9万专家到内地工作,比2008年增加了1600多人。在从港澳台引进的专家中,92%都是在经济技术管理领域,其次是教科文卫类。季允石说,在国家已经制定的人才、教育、科技等中长期规划中,都有引入境外人才智力的内容,国家外国专家局亦早巳经开始调研论证,制定“十二五”引智规划。

季允石特别指出,香港对于国家“引智”的贡献,除了专家到内地工作外,更在于大力协助内地公务员、国企高层的培训,外国专家局不久前与香港新世界集团签订新一轮3年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办“中国政府高级公务员培训计划合作项目”已有12年,由香港新世界集团出资,支持内地高级公务员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培训,12年来共有157人参与,其中省部级干部44名,内容包括政府管理、宏观经济、企业改革、建设规划等各个方面,还有领导艺术、统计科学、媒体合作、谈判技巧、危机处理等课程。

除了“走出去”到国外培训,大量内地公务员也到香港培训。季允石说,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成熟的市场经济、法制制度、国际化都市已经是内地公务员很好的学习素材,环境也容易适应,也容易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而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疆地区的繁荣发展,香港培训了大量来自西部、尤其是新疆的人员。香港中华教育基金项目自2002年起资助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区人员赴港培训,截至2009年底已经培训2306人,其中新疆自治区410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14人。另还有国家外国专家局实施的“新疆乡镇长培训”、“新疆兵团团场长培训”等多项计划,获得自治区和兵团领导的赞赏。

智力优势 第3篇

一、智力资本的概念

当前理论界对智力资本的定义较为广泛。Stewart (1994) 认为智力资本是每个人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能力的加总。Kaplan and Norton (1996) 认为智力资本包括所有创造价值的资产形式与传统的资产。Edvinsson and Malone (1997) 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潜力所在, 包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本文认为, 从知识和能力两个角度相结合来定义智力资本更为妥帖, 即“企业智力资本是其进行投资所拥有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总和”。

二、竞争优势研究

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在有效的“可竞争性市场”上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 并且能够在一定时期之内创造超额利润或高于所在产业平均水平盈利率的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不断地维持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来说是较为困难的, 其中既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 也有企业自身内部的原因。前者可以大体地归结为四个方面, 即新企业的模仿和进入、技术创新、消费者偏好或市场变化、政府政策的变革, 后者主要包括立足不坚实的竞争优势本身、抵御和反击市场威胁的软弱、对市场变化反应的迟缓。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有两种内涵:一是在相对静态的环境中, 企业现有竞争优势具有难侵蚀性, 能够得以长时间维持而不被竞争对手超越, 此时企业更强调对现有竞争优势的维护与保持;二是在动态环境下, 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跃迁, 也即是企业能够对现有竞争优势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毁灭”, 即在自灭自新中, 通过不断的短暂的优势的创造, 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三、基于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的难侵蚀性

基于静态环境假设的传统战略管理理论认为, 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是指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存在或维持的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难侵蚀性可以从优势的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等方面来考察。

1. 智力资本的价值性

要考察企业的某项资源或能力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 首先要考察这项资源或能力是否具有价值性, 也即其是否能够通过发现新的机会或规避风险而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增加, 而企业的智力资本能够满足这一特性。同时, 作为智力资本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产权中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表明创新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 与此相应的财产权利就可以为企业盈利和发展带来效益, 除保护企业的经营优势之外, 知识产权本身就含有相应的财产权利, 也是企业财富的组成部分。Lynn (1999) 认为智力资本就是将组织内部化的知识, 通过系统化的处理后转变成为创造企业价值的知识。而也有学者研究指出智力资本与知识、经验、能力、智慧及创新有极大的关系, 它不具折旧性, 且具有创造价值极大化的作用。

2. 智力资本的稀缺性

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价值性是影响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首要条件, 但是如果某项资源或能力被多数企业所拥有, 那么再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都不能够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 能够作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或能力还必须具有稀缺性。智力资本符合这一特征, 其稀缺性表现为被较少的企业所拥有,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智力资本本身的专用性。

资本专用性是指一种资本仅仅适用于该企业的特定环境, 如果转作其他用途, 其价值将会大大降低。对于人力资本来说, 其专用性主要体现在对非人力资本的依附上。员工在企业工作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知识和能力, 这些特殊知识和能力只有与一定的物质资本相匹配, 与其他非人力资本相协调才能形成生产力, 产生效用和价值。组织资本及关系资本的专用性主要是由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所导致的。

3. 智力资本的难模仿性

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独特的生产要素是难以模仿的, 主要体现在其他企业的模仿行为面临成本约束, 而这是由智力资本的隐性和路径依赖性这两个特性所决定的。

从知识理论出发, 可以将智力资本分为显性智力资本和隐性智力资本两类。显性智力资本是指构成智力资本价值的外在的、通过一般方法可以观察其价值构成或其价值可以确定的部分。隐性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工作诀窍、经验、创造力和价值体系、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等。大多数隐性智力资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使隐性智力资本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具有不可模仿性和长久性。

路径依赖性强调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流量调整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某些智力资本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是对特定历史机遇把握的结果。一旦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 这种机遇就会消失。路径依赖性更主要地表现为企业的智力资本流量的选择受到现有智力资本存量的约束。如果企业所需要的智力资本是一般性的, 企业可以在相当大的生产可能性上从事生产, 其路径依赖特征是宽松的;如果企业生产所需的智力资本是专用性的, 企业的路径依赖特征将是紧缩的。

四、基于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跃迁

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 企业任何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 而不是可以长期保持的;有效的竞争者不是维持竞争优势, 更重要的是及时地建立新优势。

1. 关系资本与竞争优势的跃迁

关系资本是企业及其员工所拥有的交换和利用知识的能力, 包括内部员工的知识交换能力还包括企业经营外部关系的能力, 主要表现为员工与客户、供应商、联盟伙伴、各类社会组织等之间的知识交换能力。企业竞争优势的跃迁是建立在对时机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 并且要正确的做出。“及时”体现在企业的速度能力, “准确”体现在企业的适应能力, 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内外部环境充分把握、获得充分而完全的信息的基础之上。

对于关系资本而言, 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与供应商的关系有助于企业随时掌握上游市场的变化, 并适当调整生产经营计划和在下游市场的策略;与合作性竞争者的关系能够为企业提供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信息。外部关系资本还有利于企业获得正确的信息, 而内部关系资本则为这种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基础。在企业内部, 由于员工、部门职责的不同, 导致上下各层次管理人员之间、各部门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 而内部关系资本能够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成文化, 保证信息的作用得到发挥。

2. 组织资本与竞争优势的跃迁

组织资本是人力资本离开时仍然能够正常运作的企业的一部分, 即它并不依附于企业的人力资本, 而是独立地存在于组织之中。智力资本管理, 是以人力资本为前提和出发点并以组织资本为保障和支持的管理系统。企业可以通过向组织资本的投资, 将个体所具有的未编码知识转化为企业所拥有的编码知识, 从而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本虽然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但是人力资本不能直接被公司所拥有的矛盾”的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组织资本是企业提供给自己的人力资本的支持或者基础设施, 它是企业中能够支持智力资本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 从而使组织获得整体经营绩效的机制和体系 (罗月领等, 2008) 。

动态竞争条件下的市场竞争不是传统的价格竞争, 而是创新能力竞争。企业的创新能力是经济进化的发动机。企业要想在动态的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重要的不是固守原有的优势, 而是通过创新, 主动放弃原有的优势去创造新的竞争规则、新的竞争领域、新的竞争制度、新的技术等, 从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总之, 创新加剧了企业生存环境的动态性, 环境动态性又促使企业去不断地创新, 二者互为因果, 交互作用。因此, 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意义是重大的。

3. 人力资本与竞争优势的跃迁

从社会层面来看, 人力资本既是需求创造的决定力量又是新兴产业的催化剂。人力资本在新兴产业的行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新技术、新需求、新市场始终是新产业不断成长和涌现的源泉, 然而这些都是人力资本的直接产物, 任何技术、任何需求以及任何市场, 只能是人的技术、人的需求和人的市场, 脱离人的价值, 没有人力资本作用, 任何新兴产业成长都是不可能的 (刘志标, 2004) 。

从企业层面来看, 人力资本是竞争优势跃迁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是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发挥作用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问题, 那么即使其他资源再丰富, 也会失去竞争优势。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 人力资本成为第一资本。传统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物力经营不可争辩地让位于人力资本经营, 虽然知识经济时代仍然存在对物的经营, 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确保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的从属活动 (王效俐等, 2007) 。

4. 智力资本对竞争优势跃迁的作用机制

关系资本、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企业竞争优势跃迁中都产生影响, 但是竞争优势跃迁的发生并非其中单一资本的作用结果, 而是三大资本合力的结果。

第一, 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的基础, 是竞争优势跃迁能够实现的主要因素, 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本决定了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的营运形式, 而两大资本在人力资本的作用下, 把人力资本的“非物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具有物质实体的产出效益, 从而实现竞争优势的整个跃迁过程。

第二, 组织资本是智力资本的基础设施, 在竞争优势跃迁的过程中, 它为人力资本发挥最佳的作用创造条件, 并且与人力资本共同作用, 从而形成、发展和利用企业的关系资本。组织资本在人力资本的主导作用下形成后, 不依附于人力资本而客观存在, 在企业竞争优势跃迁的过程中发挥独立的基础作用。

第三, 关系资本是智力资本的主要条件, 在竞争优势的跃迁过程中起着桥梁和催化作用, 是智力资本促进竞争优势跃迁的决定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跃迁的作用机制可以概述为:以一个组织已有的人力资本为起点, 建立相匹配的组织资本, 促使两者相互作用, 通过关系资本影响企业竞争优势跃迁。

五、结论

本文从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出发, 认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不同, 在相对静态的环境中, 智力资本所具有的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使得基于智力资本所建立的竞争优势具有难以侵蚀性, 能够在长时间内得以保持。在相对动态的环境中, 关系资本为竞争优势的跃迁提供充分而正确的信息, 保证竞争优势跃迁的及时性和方向性, 而关系资本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客户资本是实现企业竞争优势跃迁的焦点;组织资本为竞争优势的及时跃迁提供平台;人力资本是竞争优势跃迁执行的基础。以上三个构面相互作用, 相互结合, 才能够导致企业竞争优势的跃迁。

摘要:如何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所思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 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下智力资本作用于竞争优势的机理存在差异;在静态环境中, 智力资本的价值性、稀缺性和难模仿性使企业竞争优势有难侵蚀性;在动态环境中, 关系资本、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相互作用而影响竞争优势的跃迁, 以及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智力资本,竞争优势,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罗月领王鑫:弓箭式管理:智力资本与情绪资本的协同管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71-73

[2]刘志标: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4, 12:44-4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智力优势】相关文章:

智力知识05-31

智力设计08-25

智力服务09-04

智力支持论文05-26

智力落后学生07-04

智力的开发07-06

智力性因素07-21

多元智力发展08-06

分析性智力08-28

情感智力教育09-07

上一篇:定积分的应用举例下一篇:密度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