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最高境界

2024-09-13

宽容的最高境界(精选12篇)

宽容的最高境界 第1篇

港人热爱慈善

陈氏兄弟在《福布斯》2014香港富豪榜上排名第17位, 净资产29.5亿美元。一下子就拿出家底的1/10强, 漂洋过海去“捐资助学”, 可谓大手笔。在香港, 虽然不是每个富翁都会慷慨解囊, 但类似的大手笔可不止这一桩。比如鼎鼎大名的华人首富李嘉诚, 在2005年5月就向香港大学捐款10亿港元, 成为香港历年来最大一笔教育捐赠。资料显示, 李嘉诚基金会自2000年以来, 已向香港教育事业捐出约20亿港元, 受惠院校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理工大学和公开大学。

有人概括说, 香港部分富豪慷慨乐捐, 捐助的主要方向, 不外乎医疗、教育和赈灾。李嘉诚曾说过:“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 将超越生命的极限。”翻开邵逸夫这位香港慈善大家的履历, 动辄上亿元的捐赠“四处开花”, 但有一个领域, 最为他所重视, 那就是教育。

2003年9月, 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把4500万港元支票交到香港理工大学负责人手里。2005年9月, 李嘉诚基金会向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捐款1亿港元。2008年3月, 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郑裕彤, 捐赠4亿港元给香港大学。2011年3月, 香港浸会大学获得孙少文夫妇捐资3000万港元, 成立“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至于邵逸夫捐建的逸夫楼, 更是遍布香港和内地各个高校中。

富豪捐赠大手笔很多

港人富豪对教育和医疗领域情有独钟, 背后有厚重的人文关怀。陈乐宗曾在哈佛就读, 并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工作。这或许可以解释陈氏兄弟捐款的主要动机——深知病患对人类的威胁, 所以要努力去克服埃博拉等传染病疫情、环境卫生危机、贫穷和人道救援的危机等。捐钱是手段, 最终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怀。李嘉诚基金会发言人解释李氏乐捐的动机时说, 李嘉诚信奉的是“知识改变命运”, 抱持“以香港为家”的信念, 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香港教育。

据了解, 哈佛大学决定将学院易名为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 以纪念陈氏兄弟的父亲、恒隆集团创办人陈曾熙。在香港, 以命名作为回报, 更像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比如获得巨资捐献的港大为表谢意, 医学院就以李嘉诚冠名。为答谢郑裕彤, 港大法律学院会将建成的新大楼以其命名。甚至内地也是紧跟风潮, 在获赠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的2亿元人民币捐助后, 北大决定将落成后的人文大楼永久命名为“李兆基人文学苑”, 公共教室楼命名为“李兆基楼”。“我投之以利, 你报之以名”成了屡试不爽的双赢范式。

当然, 部分港人乐意在高教捐赠上“挥金如土”, 也和港校的筹款主动性有直接关系。比如特区政府就有专门针对高校的“配对补助金计划”, 鼓励社会捐献和学校筹款, 各院校所筹得的前4500万港元, 政府以每1元配1元的等额方式, 发放配对补助金;而其余所筹得的捐款, 则以每2元捐款配1元补助金的方式发放。补助金的上限为2.5亿元。

2003年9月, 当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胡应湘从李兆基手里接过4500万港元支票时, 他算了一笔账:“这笔巨款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新设立的等额补助基金计划下, 可为理大争取额外的4500万元政府资助, 最终为理大带来9000万元款项。”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也赞扬李嘉诚的捐助, 让学校从特区政府的配对补助金计划中, 得到最大效益。当然, 香港高校财务比较公开透明, 各项捐赠都能让捐赠人清晰地知道用途和去处, 也是其能源源不断获得捐助的秘籍之一。

全社会都爱奉献

也有人认为, 香港富豪的好善乐施, 最根本的是与香港慈善传统和氛围有关。香港的慈善团体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中最久远的东华三院已存在近150年。慈善机构已成为继特区政府、市场以外, 第三股维持社会安定繁荣的强大力量。在这样的环境里, 部分香港富豪成了捐资助学的主力军。

邵逸夫有一句名言:“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一下子打通了商人们经常困惑的舍与得、取与予的界限。据统计, 包括捐助教育的重资在内, 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

靠地产建筑和酒店起家的香港商人余彭年, 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十四大慈善家”之一。2006—2010年, 他更是连续5次蝉联胡润中国慈善榜榜首, 几年来累计捐款62亿元, 被誉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其后余彭年宣布将其名下剩余的所有资产共计32亿元, 全部放入“余彭年慈善基金会”, 从而使其资产价值达到82亿元, 成为民间慈善基金会中的巨无霸。

更为大众所熟知的是“李超人”将1980年创立的“李嘉诚基金会”视为自己的“第三个儿子”, 并将个人1/3财富投入其中。李嘉诚基金会30周年时, 已捐款超过百亿港元。当时李嘉诚说, 未来10年基金会的捐款会多于前30年的总和。

1985年5月, 邵逸夫捐款1.1亿港元并亲自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创办人。两年后, 80岁的邵逸夫迎着香江冬日的阳光, 来到港中大建筑工地上, 手持和泥工具, 带着开怀的笑容, 为自己付出良多的逸夫书院“添砖加瓦”。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宽容散文 第2篇

有位法师去寺庙讲解佛经,待客僧捧上一杯茶招待法师。待客僧发现茶杯上有个小小的缺口,歉意地说道:“很抱歉,杯子有个缺口。”法师道:“缺口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杯子就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则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真正修行的人,是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往往喜欢宣扬自己的优点,却不习惯赞美别人的优点。这种习惯让我们常常生起烦恼。因此,不看众生的缺点、只看众生的优点也是改变我们心态的方式,这种心态能够让我们欢喜快乐,能减轻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增添福慧二资粮,能够帮助我们进入菩提大道。

我们是负荷前行的,总觉得人生苦短,春天难留。背着重重的行囊,我们一路都在喘息,何曾在意身边的风光。其实,那若大的行囊中,有很多是可以摒弃的,如那些世俗的偏见,物欲的躁动,追逐的劳累,取舍的烦忧。超然物外是境界,只要身上无疾病,心中无块垒,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原本如此美好、轻松!

佛法里常常会讲到因缘,世上的每件事都是有因缘的。然而现在人们因工作忙碌,生活紧张,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自觉的处于主观的位置去思考,从不认为有“因缘果报”。正如我们时常得面对分离,时常会因缘散而纠结,感伤,但如果我们能看破人与人之间聚散的因缘,那么,在缘散时,你一定可以淡然的转身!

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繁华过后的淡定。人生如同果树,在风雨中成长,在阳光下开花,繁花落尽,硕果累累。花季的烂漫,雨季的忧伤,随着年轮渐渐淡忘,沉淀于心的,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曾经看不惯,受不了的,如今不过淡然一笑。成熟,不是看破,而是看淡。

无论我们贪著什么,都会成为伤害和束缚。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如果我们贪著财富的`话,没钱时我们会因贫困而烦恼;有钱时又会因为担心财富失去而烦恼。所以我们要认清财富的实质,了知财富的无常不定,而不是把它看成是永恒的;了知财富在人生中的局限性,而不是把它看成是唯一的。

放下一点自私的执著,就会减轻一点痛苦;而放下了全部执著,就会获得最自在的快乐。因为,自私自利的执著,总是与痛苦绑在一起,不离不弃。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生命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在朋友家喝的茶很好,回味不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因为,这也是生活的味道。

有人问禅师:喜欢与慈悲有什么不同吗?一个孩子站在花前,孩子被花的美丽迷醉,不由伸手把花摘下。禅师说,这就是喜欢。另一个孩子满头大汗在给花浇水,又担心花被烈日晒着,就站在花前挡太阳。禅师说这就是慈悲,喜欢是为了私心的满足与获得,而慈悲的人却在付出的同时又成就了自己。

行善的最高境界 第3篇

行善的本质是馈赠,既包括财物的馈赠,也包括行动和精神上的馈赠。财物的馈赠是财富的回流,是弥补贫富分化的重要方法,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力手段。众生平等,人类之初本来没有贫富差别,随着个人能力、机遇、环境、健康等状态的不同,造成了穷人与富人的区别,这种区别越大,社会矛盾也会越大,也就越有行善的必要性。个人财富说到底也是社会财富,只是分配上有所不同。财富的创造,既有富人的力量,当然也离不开穷人的努力,因此人人都有享用财富的权力。行动的馈赠就是扶危济困、排忧解难,精神的馈赠更简单,是一句安慰、是一声问候,甚至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行动与精神上的馈赠比财物馈赠更重要,它是塑造一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融解人们心灵之间隔阂坚冰的温暖火焰,它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关系到人类的未来与发展。

行善要讲究方式方法,不管是施善者还是受善者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有从这个基础出发,行善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行善的方法,行善一定要选择最合理最有力的骨法,这棰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與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说的是行善的时机,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才能把行善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对我们千千万万普通民众来说,行善应该从点滴做起,假如做不到,我们也可以守住为人的底线,也是作为一个人必须的基础条件,那就是不作恶。行善还要考虑被帮助人的感受,不能因为帮助别人就希望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这就失去了行善本来所具有的善意,这一点尤其重要。其实不管是赠送财物也好,发放现金也罢,甚至给需要的农民送上一只猪崽,总之起到一定的帮助别人的作用,就是在行善。行善的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标榜社会的作用,不管是专门的慈善机构,还是热心肠的个人,在行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就会让行善的举动更加发扬光大。

有人说,行善的最高境界是裸捐;也有人说,行善的最高境界是勒紧裤带省钱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其实裸捐是个伪命题,当一个人死去的时候,连生命都没有了,所拥有的财富自然而然全部回赠给社会。所不同的是,遗留的财富,有的是留给了子孙后代,裸捐的人是直接献给了社会,子孙后代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捐献给社会的也需要慈善机构来托管。看上去尽管在权属上有所区别,实际上都还在为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勒紧裤带去帮助人本身并没有错,也经常看到下岗职工或者离休老人把钱省下来捐给灾区或者捐给希望小学的事例,的确很感人,但只有在保证自己生活与健康的前提下,再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才是最切合实际的。假如因为做善事而忽略了自己,那么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别人帮助的对象,这是对善意的一种浪费。

公共关系的最高境界 第4篇

2008年, 年未至中, 大喜大悲已经多次考验着中国人民的意志。全民援救雪灾的感动泪水尚未擦干, 奥运火炬的神圣又开始激动人心;今天, 全民更是再次投入到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中。

社会化的事件, 往往就是公共关系的展现。而其中的精彩亮点, 往往会成为经典的公关案例或者公关人物。2008年, 我终于明白了郭教授所言的内涵, 也深刻体会了“没有公关”的境界, 确实是公关的最高境界。

当神圣的奥运火炬传递到巴黎时, 一个经典时刻出现了:中国残疾女运动员金晶, 怀抱火炬, 奋力与藏独份子抗争, 用自己残疾的身体捍卫了神圣!那一刻, 全世界为之动容, 为之感慨!而自始至终, 我们看到的金晶, 一直是微笑的金晶!从刚毅的微笑, 到坚定的微笑;从胜利的微笑, 到自信的微笑!众所周知, 自奥运火炬开始点燃, 即有藏独份子开始蓄意破坏, 西方舆论亦大肆借题发挥, 甚至不惜造谣诽谤。一时间, 西方很多国家自政府到民间, 都对北京奥运产生了质疑。恰恰是金晶的微笑, 改变了全世界的舆论, 不仅让公众认识了藏独份子的真实面目, 亦让借题发挥的别有用心者, 再也无题可借。

我们完全可以说, 金晶的微笑, 不仅团结了全世界正义的人们, 亦让被歪曲的舆论走向了真实。

5月12日, 瞬间, 中国四川, 几万人失去了生命, 几百万人失去了家园。地震, 这个人类尚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突袭中国。灾难发生不到2个小时, 温家宝总理就出发了!他在第一时间, 走进了受灾最重的地区。这位已经双鬓斑白的66岁老人, 拉起灾区孩子的手, 两眼落下了充满爱的眼泪。温总理落泪了!随着媒体的传播, 这两行热泪, 成为了对全世界中国人的命令: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两行热泪, 激发了全世界人民深深的爱心。

仅仅几天, 我们就看到, 全世界舆论一致对中国政府、中国人民面对巨大灾难时的反应速度和有效行动, 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这对于世界正确认识中国, 再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又一次可以说:温总理的眼泪, 不仅号召了全世界中国人空前的团结一心, 亦让全世界的舆论再一次正确传播了中国!

我们经常讲公共关系是信息传播, 关系协调, 形象管理。而这两个经典时刻, 均不是我们以往所认知的“公共关系”。一个微笑, 两行热泪, 均是发自人心底的自然表现, 然而恰恰是这种自然而然, 却起到了任何公共关系手段都不可能实现的作用。它不仅成为信息传播的核心信息, 亦改变了公众关系, 更为中国、中国人的形象增光添彩!

你能说这不是公关吗?不能!恰恰, 这就是公共关系的最高境界了:没有公关。

工作的最高境界 第5篇

这句话是我导师说的,“按照你们满意的标准去完成工作”,这句话说过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面,依然是我现在工作的准则。

说起来意思很简单,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内涵却很丰富。

首先是何谓满意?满意的标准既然是主观的,自然要从个体说起。

职场新人常会有错觉,认为自己名校毕业,学历高,学习能力强,工作中这么一些事情还做不好?实际上这种自信常常被挫败,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往往潜伏着意想不到的问题。因为工作往往是高经验要求的,而职场经验的积累需要过程,新人做不好工作存在客观原因。

这个阶段,新人的常见问题是错误理解完成“满意”水平工作的能力要求,往往更多看到完成这项工作的基本流程、知识和方法,而忽视或者不了解其中的隐性要求:即跟工作关联各方的充分沟通、对于工作内容的外围内容的理解、过去的经验等。因此,这个前提下,完成工作的“满意”仅靠个体判断往往不够,需要和上级、老同事的沟通交流,靠他们来树立满意的标准。

随着个人专业经验的积累,对于工作满意的标准思考应当深化。回答三个问题:

1、这项工作如果要充分达成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应当完成成什么样?

2、在工作正常完成的基础上,有没有可能做的更好?

3、如果上一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个人有没有理由去提高工作质量?

第一个问题是工作完成的标准化问题,即一般层面上的满意。也就是说,根据企业的正常“经验”,个体应当将工作完成到什么情况,足以保证其在组织中发挥作用。这种一般层面上的满意,往往可以由企业的过往经验、正式规章、上级或同事的指导获得标准。简单的例子,便是财务、人事等部门的日常工作标准,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解决下一个层次的问题,即个体层面的满意。也就是说,在达成一般层面满意的基础上,个体对于工作完成提出更高的自我要求和标准。这时候的标准就有相当的主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于工作的认识。个体要加深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深刻理解工作的内容和作用,参考外部的先进经验,为自己的工作树立标杆。研究认识的过程往往便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涉猎专业书籍、讨论或者其他资料。通过这个过程,开拓自己的工作视野。

另外一个好处便在于培养了个体工作的主动性。个体如果不愿意主动去思考工作,又怎么能指望他在按部就班之外,能够很好去应对各种情况,甚至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或者主动承担工作。在单位中,很多时候总有这样的人,在工作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解决的很好。这就是平时大量学习和思考而积累的结果,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由此而引申,个体以自我满意为工作准则,其实就是建立了这么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即学习、研究和思考――发现工作的改进余地和好的经验及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个体学习,工作中尝试提高完成质量――学习、研究和思考……通过这样的过程,个体能够在工作中快速成长。

工作的第三个境界是完美主义。这里涉及到第三个问题,为了追求完美不惜代价值得不值得?

在日本有很多匠人,他们的标准就是按照最高标准来完成每一件作品,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收入成本的考虑,如果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始终考虑收入成本的话,他会变成一个具有经济理性的人,停留在第二个问题的境界――一个效率的产出者。

说话的最高境界 第6篇

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沒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沒听说过。”左师公说:“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沒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沒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说话技巧再高,也高不过“理”字。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令人无懈可击。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以理服人。疼爱自己的孩子,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浅论备课的最高境界 第7篇

怎样处理备课与教学这对矛盾,才能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赢呢?我的经验和体会是:确立新的备课观(教案观),提倡教师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研究,少写或不写有形教案。

参加工作之初,与其他教师一样,我也是按事先认认真真写好的教案组织教学,结果,常常自我感觉不爽有憾,学生反映褒贬不一。自己累,学生苦,质效差。后来,我尝试不写教案(即不写细化有形教案),课堂上视具体情况自由发挥、自由表现,有热情、有激情,结果,自我感觉惬意成功,学生褒扬度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质量好。自此,我开始了不写教案的教学生涯。有时为了避免误会,主动向学校申请承诺:不写教案,但随时欢迎听课,保证教学质量。我的做法,已为领导和同事们所认同。

诚然,要求教师认认真真写好教案进行教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优秀教案”泛滥、教师工作量繁重、教师成才意识强烈的今天,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浪费时间,束缚教师课堂主观能动表现力,滋长教师克隆教案歪风,扼杀教师创新意识,制约教师专业成长,降低教师的幸福指数和成就感,影响学校干群关系,难出有思想、有个性、有特色的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课堂不是固定化、模式化的加工厂,而是充满变数的知识、思想、文化的生成场;师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需求的活生生的人,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随机性;教师不是神仙,不可能事先预知课堂将发生的一切;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教学的样本、范例和道具;好的教学,应是活力、张力、魅力的有机统一,应是个性、灵动性、学术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切都说明,有形教案宜少写或不写!

不写教案,不等于打无准备之仗,不等于不备课。古人说,凡事预则立。要教学就必备课,但备课不等于写有形教案。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作方案、预案,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作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物质的和文化的,以文化的为主;准备的方式包括教具制作、读书学习、观察思考、调查研究以及写(制作)教案。写(制作)教案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其成果形式为有形教案——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等一一详尽写在教案本上或储藏在电脑中。而学习、观察、思考、研究是备课的主体部分,其成果形式为活教案、无形教案——在脑海里对教学进行宏观的规划、策划(设计、构想、预谋),重点放在理念、方法、思路的谋划上,细节之事、操作之事、发挥之事视具体时间、地点、环境、学生而定。广泛的适应性,是无形教案的最大优点。备课应以写活教案为主!

不写教案,不等于偷懒,不等于不勤奋工作。对脑力劳动为主的教学来说,勤奋不在于做了多少有形的文字劳动,不在于完成多少事务性的劳动,不在于表面上坐在办公室的忙碌。勤奋的标准,不是时间量,而是效益——师生在单位时间的受益度、进步度、发展度。真正的勤奋,应该是有价值的高效益的工作,应该是精神层面的付出和收获——学习、观察、思考、研究。古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知识不断创新、学生要求不断更新的信息化时代,与其要求教师花大量时间去写事务性、无意义、低效益的死教案,倒不如鼓励教师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研究。让教学学习化、学习教学化、教学研究化、研究教学化,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和习俗。好钢应用在刀刃上!

不写教案,不等于降低对教师要求,不等于不重视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有形教案的质和量不成正比,与教师写有形教案的时间不成正比;真正影响教学质量的是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如理念是否先进、思想是否活跃、知识是否丰富、眼界是否开阔、方法是否巧妙、手段是否精准、人格是否高尚、课堂言行是否精彩,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观察、思考与研究。教学要绿色高效,就必须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好”的问题。离开学习与研究的教学,只能是同质、同味、低效的教学;离开学习与研究的教师,只能是个知识贩子,缺乏个性和特色。学习与研究,能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学识视野、转变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艺术、增添教学魅力。提倡不写教案,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唯有学习与研究,方可使教学具有活力、张力和魅力;方可达到不写教案而教好的境界;方可达到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和学校成名的目标。

淡化有形教案,强化无形教案,不等于一刀切。在对象上,要因师而宜、因校而宜。一般来说,教龄长的,或所教班级多的,或素质好平时又善于学习、研究的教师,可以淡化有形教案;文化底蕴深厚、学习研究风气浓厚的学校,可以淡化有形教案。在时间上,要循序渐进。由写教案到不写教案,由模仿到创新,由任务型劳动到创造型工作,这才是优秀教师成长、发展的正态轨迹,才是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

提倡教师学习、观察、思考、研究常态化、自觉化,不等于放松对教师管理,不等于学校没有作为。由应试型学校到学习型学校、由行政型学校到研究型学校、由学生一维发展型学校到学生教师学校三维发展型学校,在理念上应把管理与管制等同的思想,转变为相信教师,树立教师是“社会人”、教师也有成功欲的理念;推行善治,树立管理就是为了促成师生自主、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转变重事务轻实效、重眼前轻持续的思想,树立思考、观察是教师第一功力、学习是教师第一品牌、研究是第一教育生产力的理念。在行动上:一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师生;二要设法提高师生对学习、观察、思考、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三要搞好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四要营造教师自主、自觉、自律学习和研究的氛围。在机制上:建立与学习型学校相匹配的机制。如合作机制——定期召开有关学习、研究的交流会、学术会、研讨会等;激励机制——把学习、研究与评优、评先、评职、提干等相联;阅读机制——把读书、进阅览室等进行量化;展示机制——定期召开学习、研究的比赛会、成果汇报会、成果展示会和不打招呼听课等;组织机制——成立形式多样的读书会、课题会、项目会、研究会等组织;节日机制——定期举办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创新节、发明节等;榜样机制——评选学习、研究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等。

公关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一) 第8篇

“亡羊补牢”,无论这个补丁补得多么漂亮,毕竟组织管理出现了漏洞,形象受损,甚至伤了元气,就此一蹶不振,组织的大厦轰然坍塌都是有可能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变“被动挨打”为“主动防御”,堵住漏洞,让问题尽可能不发生,或将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尽量不产生危害,才是公关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虽然绝对做到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最可怕的是没有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理念,疏于管理、疏于防范,甚至是对一些已出现的苗头“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不作为,长期“积劳成疾”的后果将是“积重难返”,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对于一个组织来讲,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来加以保障,组织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人员因素、物资因素,常规管理、突发情况等等,都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并落实到位。政府在法律法规或政策制定上也要有危机防范意识,各职能部门、媒体、消费者也要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下面将就这一系统工程的建立加以阐述。

一、防患于未然首先要求组织自身做好一系列的管理、沟通协调和防范工作。

1.组织要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完善内部管理。

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是组织所有工作的根本。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设备配置,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规范、部门间工作的配合协调及组织对内对外的信息沟通等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设置合理,管理到位,做到既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部门内外人员之间又配合沟通和谐顺畅。

任何组织都有爆发危机的可能。近年,在众多爆发于组织内部的危机中,影响面广,后果较严重的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轻则导致企业信誉受损,产品下架或召回,重则企业倒闭甚至产生连锁效应,影响整个行业,甚至危机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如瘦肉精事件、塑化剂事件、锦湖轮胎添加反炼胶事件、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丰田刹车门事件、大众汽车DSG变速箱事件。所以,下面的论述中,笔者在社会各类组织中选取生产企业作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一下生产企业内部要做好的一系列管理、沟通协调与防范工作。

(1)生产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从设计、采购、生产到出厂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谨慎再谨慎,细致再细致,考虑周全、管理完善、落实到位。

尤其是对原材料严格把关,严防源头出现问题,如三鹿奶粉和双汇瘦肉精事件都是在原材料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产品设计时要反复多做实验,多设想一些比较极端的使用条件,多考虑可能产生的意外、突发情况,努力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适应性。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失误当做财富,定期总结,分析原因,分享经验和教训,并举一反三,预防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在组织管理和售后服务上国内企业做得比较好的是海尔集团。海尔集团成立至今已三十年整,从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到今天,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厂之一。三十年来,海尔集团的管理模式早已为世界所熟悉,尤其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法”,既拯救了海尔冰箱厂,让海尔冰箱一举翻身,从此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又在兼并其他企业时成功复制,治疗了多条“休克鱼”。此后,更加严格的“市场链管理”推出,保证了海尔集团在合并扩张,走出国门,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集团时,管理更到位,质量更精良,服务更主动、更周到。互联网时代,新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又让海尔在网络时代与时俱进,如鱼得水。这些管理模式,都特别注重让大大小小的管理环节形成一个个“闭环”,自我监督、互相监督,管理者监督、专门机构监督,各种监督机制,组成重重交叉的监控网络,让种种问题和危机消失于萌芽状态,化于无形。海尔集团管理思想上的前瞻性和随时代特点及时而变动完善的管理体系,就像一个巨大的保护罩,保证了海尔集团能够始终管理完善、到位,尽可能不出纰漏。

国际上成熟的质量管理理论,也有很多,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的PDCA管理循环(戴明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制定的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日本田口玄一博士的“田口方法”等等。除了这些方法之外,笔者更主张,中国企业像海尔一样,根据我国的国情,自己企业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自己企业特色的管理方法。

(2)注重消费者意见,积极进行风险评估,完善产品主动下架、召回制度,避免更大的损失。

一旦产品出现问题,不管是企业主动发现的,还是消费者、用户反映的,都应及时收集,查找原因,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果是成批次的产品出现了问题或有可能对消费者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就要马上主动启动产品下架或召回制度,以防危害扩散。不要担心产生负面影响,企业这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只会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品牌忠诚度,提升企业形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至于产品下架或召回的损失,也要远远低于危机爆发之后所遭受的损失。

如大众汽车的DSG变速箱问题。早在2009年,大众汽车就陆续对北美地区、德国国内、台湾地区的问题汽车进行召回。但对国内用户,一直拖到今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后,才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这样的被动召回,要把某一时间段生产的所有车辆都召回,花费成本更高,如果是采用主动召回,企业可根据情况分批分期,有条不紊有针对性地地召回或者采取通知相关车主更换零部件、升级程序的办法,更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众集团,被消费者戴上“看中成本压力、对技术缺陷逃避、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大帽子,各种指责随之而来,前期几十年苦心经营起来的良好形象受损,品牌忠诚度降低,这是最大的损失,得不偿失。

(3)建立个案逆向追踪体系。

每个问题的出现,都有原因。但有些管理者,只看到了表面原因,没有深挖内在的深层原因,所以,治标不治本,类似的问题以后还会出现。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个案逆向追踪体系,将一个问题由结果向其产生的原因逆向逐个工作环节进行梳理,直至源头:结果产生者、其他各环节经办者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否规范,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其上级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否正确、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得当,工作规范、监督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如何,与下属的工作关系、私人关系怎样,以后该怎样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是否顺利;类似事情是否有可能在其他部门出现,怎样预防等等。

(4)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不是只有高薪才能吸引人才,稳定人心。有欣赏自己的领导,有气氛融洽、合作愉快的同事,有展示自己才华的途径和平台,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些更高层面上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远比单纯的物质条件更具吸引力。所以,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更重要。这样员工才有责任心,有担当,组织才有凝聚力,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效力。没有责任心作为保障的管理,只是一些刻板的条条框框而已,发挥不了什么效用。

所以,防患于未然,最基本的是每个组织都要先抓好内部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让组织内部的各项工作都在掌控之中,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会在刚有苗头时就在重重监控中及时发现,难以成为“漏网之鱼”。要达到如前所述的管理目标,既对管理者团队的理论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又要求组织有相当强的执行力,管理层所有的设想、要求都能够完全彻底地、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操作层。其实组织内的每一分子都是操作者,包括管理层。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但如果能做到,并坚持下来,组织便能如一部大型的复杂机器那样,每个齿轮、每个零部件配合默契,和谐运转。

2.组织在做好内部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好与组织外部各类社会公众间的沟通协调,维护好和组织外部各个社会公众间的关系。

以生产企业为例,重要的社会公众如:政府部门、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代理商售后服务、消费者、媒体等等。

政府部门在政策的制定,对组织的扶持上,都有强大的力量,因此企业应常和政府部门沟通交流,关注了解政策的新动向,及时调整组织行为,避免危机产生。当企业遇到问题时,也要多向政府反映,多争取政府的支持。原本的一些可能形成危机的难题,在政府的支持下将会迎刃而解。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如果原材料出现问题,不论后续工作做得多么好,都是无用功。因此企业要和原材料供应商保持好合作关系,既要保证供应,又要始终如一,严加把关,从源头上防范危机的产生。

产品生产出来后,大都经由各级经销商代理商拓展市场,企业在本环节既要激发经销商代理商们的销售热情,保证销售顺畅,还要规范经销商代理商的行为,避免为了抢占市场,恶性竞争引发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所有的账仍然会算到企业头上,受伤最重的仍是企业。所以,不可不防。

企业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最有评判权、发言权的是消费者。商场的导购员和售后服务人员在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搜集消费者的不满和抱怨,即使这个抱怨只占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比例,因为,危机就潜藏其中。例如苹果公司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手机后盖引发了信誉危机。事后,虽然调整了售后服务政策,但部分“果粉”已经降低了热情,苹果的形象也已受损。

媒体的力量之大自不必多说,“无冕之王”的称号绝不是空穴来风。尤其是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让许多事件不仅震动了某一区域甚至震动了全世界。企业要牢记,报道社会现象,挖掘新闻是媒体的责任和职责所在,不要排斥。企业和媒体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宣传企业,塑造形象,另一方面,在出现问题记者采访时,也一定要端正心态,和记者坦诚沟通,争取记者的理解,报道的角度和态度尽量对企业有利。不论出现的是什么问题,企业都要迅速行动,真诚承担,处理及时得当。这一过程通过媒体报道出来后,恰恰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音乐人高晓松勇于承担责任,真诚面对媒体和公众,诚恳道歉的做法为所有人和组织树立了一个典范。

3.制订危机防范、应急预案。

国内外管理界,一般只重视危机应急预案,对防范预案关注不够。笔者认为,应该改成防范、应急预案。组织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制订一系列分类防范、应急预案。针对有可能出现的某一危机,先制订防范预案,形成工作规范,形成常态管理,进行人员培训并定期检查。在防范的基础之上,再制订应急预案。这样就更“有备无患”,无论是人员的观念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岗位安排的明确性、合作的协调性还是设施储备、操作流程,都更加地成熟、完善,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如:生产安全防范应急预案、食品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卫生防疫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公共安全防范应急预案、自然灾害防范应急预案等。

美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第9篇

那么, 在朗读实践中, 怎样才能臻于“美读”的境界呢?

一、读得准确、流利、自然。

这是朗读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准确, 主要是指朗读时能用普通话朗读, 每个字的发音清晰正确, 多音多义的字, 能据义读音, 不把词句读破、读乱, 不能读错一个字, 不能增减一个字, 该停的停, 该断的断, 语意自然完整。当停不停, 当断不断, 语意就会模糊;不该停时停, 不该断时断, 将导致语意支离破碎。所谓流利, 是指朗读时不要吞吞吐吐, 不要结结巴巴, 不要断断续续, 不要含含糊糊, 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所谓自然, 是指朗读时不要装腔作势, 不要阴阳怪气, 同日常说话不应有多大的距离, 犹如邻家叔叔阿姨在讲述故事一般。

二、读得明白。

这是朗读文章最关键的要求。文章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是必须要弄清楚的。正如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所说:“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字义上, 要在读中深思、悟神, 领会其思想感情。因此, 朗读文章前, 教师应适当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像作者的写作目的、创作经历、时代背景等, 为学生亲近文本创设良好的情境。在朗读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人, 这些人具有什么思想性格;写了哪些事 (包括细节) , 这些事 (细节) 分别表现了什么;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寄寓了什么。对于学生一知半解的或无法理解的语句, 应作必要的疏通、解释。

三、读出感情。

简单,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第10篇

欲望简单

食求饱,衣求暖;广厦千间,夜宿五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不强求。

欲望简单的校长,他一心为学校发展“出思想”,只想当名好校长,努力成为教科研的带头人、研究型的校长、教师的“导师”。

欲望简单的校长,他是一位有理想的校长,讲究“距离艺术”,一生追求“与名利财色‘远距离’,与干部教师‘等距离’,与课堂教学‘近距离’,与普通教师‘零距离’。”

欲望简单的校长,他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在不同的情境下一心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管理者角色、决策者角色、监督者角色、组织者角色、领导者角色等。

欲望简单的校长,一心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工作中与教师合作,服务教师的工作需要。

欲望有“蝴蝶效应”。校长欲望简单,能影响副校长、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

欲望简单的副校长,在校长思想的影响下,一心为学校发展“出思路”,管理中“参与而不干预,服从而不屈从,实干而不虚干,让功而不抢功,到位而不缺位,补位而不越位,牵手而不插手”,努力成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副校长”。

关系简单

出门上班之前不劳父母反复叮嘱要跟同事搞好关系,特别是要跟校长搞好关系;不劳家人反复提醒要防备异性对你献殷勤,要防备下属对你拍马屁,更要防备领导给你小鞋穿。

校内,校长和副校长及其他人员,工作上是上下级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校外,是同事关系,是朋友关系,不是说不清楚的关系。

校长和副校长是合作关系,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副校长之间是平等关系,排名不分先后,只是分工不同;副校长都是校长的“心头肉”,不是手心就是手背。

在校长眼里,副校长应该是正三角形的顶点。在校长眼里,如果自己是圆心,副校长应该是自己所在圆的半径,都一样长;副校长都是自己所在圆上一点,与自己的距离都相等;副校长都是自己所在圆的直径,都通过自己这个“中心”。

上班简单

用不着上班怕迟到,经常不吃早饭得胃病;用不着上班因为怕迟到去闯红灯,被交警罚款;上班到校用不着签到、按指纹。上班用不着做这做那,应付检查,自己只管一心教书育人;上班用不着因为应付检查,备课不认真,作业批改不及时;上班用不着为应付检查而造假,因为不会造假而被批评。上班只做与教学有关的事,所以有时间辅导后进生,有时间读书看报,有时间写教学论文、杂文随笔,有时间与同事交流工作感受,有时间打打球,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不用上厕所都带小跑。

交往简单

教师与教师融洽相处,平等尊重。教师之间虽然学历有高低,资历有先后,年龄有大小,业绩有优劣,术业有专攻,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彼此都尊重对方。优秀的老师,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坚持做到“人之上,视人为人”;平庸的老师,会学习他人的长处,坚持做到“人之下,视己为人”。同事做错了事情,都抱着真诚的态度就事论事指出来,不进行人身攻击,更不落井下石。接到长时间不联系的旧同事电话,不用猜测对方到底有什么事要求自己帮忙;得到了同事力所能及的帮助,用不着挖空心思想着如何回报;交往之道重义不重利,不去斤斤计较物质上的得失。

开会简单

教师会都在一小时之内,校长讲话不到半小时,每位副校长讲话都在七八分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校长讲话直奔主题,校长不要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东扯西拉,教师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会上,校长没有反复强调这次会议非开不可,非常重要非常及时;校长讲话没有空话套话、场面话、应酬话、车轱辘话,副校长讲话之后校长没有再出来强调几点和补充几点。

说话简单

校长不必一开口就是在某某的正确领导下,在某某的亲切关怀下,在某某的大力支持下;教师不必言不由衷、拐弯抹角地赞美领导的缺点。同事间真诚地指出别人的不足,不必担心隔墙有耳;归纳自己的长处,用不着害怕别人说你翘尾巴。校长说话不先声明对事不对人,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校长讲话不指手画脚,不出言不逊,更不大发雷霆。副校长、中层干部讲话,不要先抬出校长,直截了当地说,平等地说。教师与同事讲话,看到校长,不必如绵羊见到狼,立即打住讲话,恭迎上去,低头哈腰,小心解释。

再有,监督简单,有短就揭,不必担心被校长打击报复。公开简单,校务公开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提拔简单,凭实绩凭能力,不凭请客送礼跑关系。活动简单,能简则简,能减就减,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不外出借演员。考核简单,按照年初考核方案、考核细则,自己计分,部门核分,从高到低报校长室核准。考试简单,教师、学生之间不排名,试卷内容按照7:2:1,符合课程标准,考后学生笑眯眯教师笑哈哈,不要出现学生一考一大跳,大部分不及格,学生被教师狠批。

赢的最高境界 第11篇

胡雪岩是清朝著名的商人,其实他不仅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更是一位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

在胡雪岩刚刚创立“阜康”钱庄的时候,由于没有多少本钱,因此“阜康”钱庄没有多少知名度,没有多少人愿意来“阜康”办理业务。他决定去当时钱庄业务开展得比较好的湖州看看。

到了湖州,胡雪岩来到一家只有一间店面的钱庄,这家钱庄比他刚刚创立的“阜康”也大不了多少。

胡雪岩不动声色地问这家钱庄老板,“阜康”的银票在这儿兑不兑。没想到,这家钱庄的老板面露鄙夷之色,说道:“‘阜康’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会跟这种下三流的钱庄有业务往来!”接着,这位老板就开始了“高谈阔论”。由于当时正是中午,钱庄里有很多人,都被老板吸引过来了。钱庄老板继续大讲“阜康”的坏话,说什么没有本钱、不讲信用、肯定会倒闭之类的。

胡雪岩很生气,他还是第一次碰上这样公然诋毁“阜康”钱庄的。他抬头看了看这家钱庄的牌匾——“永兴盛”,发誓将来一定要给这家钱庄一点颜色看看。

十几年过去了,胡雪岩的“阜康”已经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钱庄。有一天,胡雪岩正好路过湖州,便又想起了那件事。他托人去打听,看看“永兴盛”钱庄现在是不是发展也很大了,如果发展大了,大可以较量一番。可是让胡雪岩失望的是,“永兴盛”钱庄不但没有发展,现在反而陷入了经济危机,大量债务缠身,已濒临倒闭。

去调查的人也知道胡雪岩曾经和这家钱庄有过节,于是建议胡雪岩一举拿下这个钱庄,以雪当年之耻。可是此时的胡雪岩并不那样想,相反,他想到作为钱庄老板都不容易;而且从自己的角度来讲,现在拿下这个钱庄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让自己背上恶名。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胡雪岩肯定是不会做的。

最后,胡雪岩考虑再三,决定出钱帮“永兴盛”偿还债务。他给了老板一笔钱,并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帮助“永兴盛”。老板对胡雪岩感激不尽,于是很自然地,这家钱庄后来成了胡雪岩“阜康”钱庄在湖州的分号。

胡雪岩对这样的处理手法颇为得意,称是一举四得:第一是解开了当年的心结;第二是在湖州找到了一家代理錢庄;第三是帮助了钱庄老板和钱庄的伙计;最重要的是第四点,通过这件事,胡雪岩在同行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阜康”并不会一家独大,相反会帮衬弱小的钱庄。

果然,在后来胡雪岩和洋人争斗的时候,别的钱庄不但没有落井下石,相反都给胡雪岩大力的支持。这不能不说是胡雪岩的高明之处。

其实,赢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让对手输得多惨,而是没有输家,达到双赢甚至多赢。

学英语的最高境界——语感 第12篇

一、注重朗读背诵, 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虽然是学习汉语的方法, 但在英语教学中同样适用。朗读背诵既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 又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我在教学中就经常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小文或者一些好的语句。同时, 我还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事迹, 使学生明白朗读的重要性。如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 在刚上大学的时候, 他的英语曾一度倒数, 但在兰州大学的烈士亭, 李阳顶着凛冽的寒风, 从1987年冬一直喊到1988年春, 大声地背英语。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 李阳终于在1988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了全校第二名。李阳的成功, 给我们做出了鲜明的榜样。由此可见朗读背诵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注重听说训练,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浓厚的语言环境, 适当的听说训练,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原汁原味的英语。同时, 在日常的语音和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加强语音规则和语调的训练,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此外,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广播, 多看英文电影, 多学唱英语歌曲, 并在讲课时尽量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英语学习氛围。所有这些, 都对提高学生的语感有很大的帮助。

三、多阅读, 感悟英语语感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 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在于多读, 尤其是多读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只有在阅读中, 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积累, 并应用阅读过程中所需要英语词汇、语法知识, 才能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是高不可攀的, 多为学生选择一些生词较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强的文章,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 教师要由浅入深, 教给学生遇到生词时可以利用上下文进行大胆的推测;再次,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 尤其是有关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增强, 语感也随之增加。

四、重视写作训练, 提高语感

实践证明, 写作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英语属于结构语言, 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 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好它们, 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练习。首先, 教师可以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 因为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其次, 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次,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时用上一些高级句式:定语从句、宾语从句, 名词性从句、强调结构等, 为文章增色。具体而言, 在训练之初, 教师可采用看图写话的方式, 让学生写简单句、问答句, 只要做到语法正确、句子通顺即可;待时机成熟, 再让学生练习写一些难度稍大的句子。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 而这也在无行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感。

五、在课外活动中, 多说英语

要学好英语, 只在课堂上是不够的。虽然有教师的指导、讲解, 但毕竟时间有限。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在课外活动中说英语。首先,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任命一位组长。每天由组长组织几个成员, 自由命题, 并要求各个成员围绕这一主题用英语自由发言。其次, 教师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如英语文艺演出、朗诵比赛、英语角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又可以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时时处于英语环境中, 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总而言之, 语感是一种难以名状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教师要持之以恒, 将语感训练和语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 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掌握了语感, 才算达到了学英语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清杰.谈英语语感培养的三个途径[J].黑龙江教育 (中学版) , 2006 (Z2) .

[2].王爱宝.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7 (26) .

[3].邹春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09 (03) .

[4] .胡平鸽.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06) .

[5].房洪玲.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J].考试周刊, 2009 (15) .

上一篇:动物园规划设计新思考下一篇:网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