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漫谈

2024-08-2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漫谈(精选12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漫谈 第1篇

1. 课前提炼教材中的化学“生活化”元素, 进而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条件, 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于教材中, 而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进行每节课教学前都应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生活化”元素, 进而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 即在进行教学时尽量由教材回归于生活, 捕捉学生对生活关注的“信息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习惯。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1) 利用日常生活实际 (如新闻、经历、科技、社会热点等) 来创设“生活化”情境; (2) 利用化学故事 (如化学史或生活故事等) 创设“生活化”情境; (3) 利用化学实验 (如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开放性实验) 创设“生活化”情境; (4) 利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5) 利用认知冲突 (学生直觉与生活客观事实的冲突) 创设“生活化”情境。

对氯气一节的教学, 我通过一则新闻报导材料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导课, 并配有记者专访上海一化工厂氯气泄露事故的视频, 然后结合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一些驱动性问题 (如: (1) 为何发生氯气泄露时, 人应往高处逃生? (2) 为什么可以用钢瓶来储运液氯? (3) 氯气泄露后, 有什么办法来处理?) , 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思考状态, 同时也激发了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2. 课堂上启发学生要善于联想生活, 进行化学“生活化”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题之间的交往 (对话、合作、沟通) 关系, 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教师要与学生充分地互动, 从而激发更多的生成资源。在课堂中, 时常会碰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讨论的范围超出教学预设, 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这时教师应把握好时机, 及时把学生的问题转变成课堂大家共同探讨或课后进行探究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启发学生可以联想生活来进行探讨这个问题, 让化学课堂教学从生活中来, 在生活中进行, 回到生活中去, 从而让学生由发现生活进入理解生活状态。

如我在进行氯气的性质教学时, 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氯气有毒, 为何还要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我就把这个问题应交给学生小组讨论, 并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见的杀菌消毒来讨论, 最终发现学生的思维果真充满丰富的想象力, 由动态生成的问题进一步动态生成新的理解、新的体验。

3. 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强调学生要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哲学已论证实践才是硬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因此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常让学生处于“空想”或“苦想”状态的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 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 在“做”中学, 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实践活动。

如我在讲完氯气的用途后, 就学生关心氯气杀菌消毒的问题, 及时布置学生一道课后作业, 让学生通过上网、参观自来水厂、查阅资料、咨询等方式写一篇关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杀菌消毒剂的调查报告, 内容要比较不同杀菌消毒剂功效和成分,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更深、更广的化学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实践活动的热情。

通过上述“三阶段”的实施, 化学“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从感受生活到理解生活, 最后到参与生活;让化学“生活化”教学从生活中来, 在生活中进行, 到生活中去;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施良方著.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 .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新基础教育网.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 第2篇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关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整体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接下来,我们就从阅读的个性化、探究性、目的性等方面进行课题的切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知识

人要想进行沟通、交流以及思想的传递,那么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为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关键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提升,从而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是学生通过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阅读是教师透过文本传递学习方法的过程,阅读是学生和教师通过文本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

一、个性化阅读

在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高中阶段的整体教学而言,学生会在这三年中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扩充,其间学生会完成大量新知识的学习和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这是学生完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因此,只要学生一进入高中,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教师就要将个性化阅读予以重点强调,让学生的阅读范围得以有效拓展,令阅读能够获得多元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为“美味”的阅读大餐。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对教材进行深入阅读,使教材的优势得以完全发挥,让学生能够掌握到切实有效地阅读方法,再以此为基础来将学生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换而言之,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精讲,让学生能够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再深入到作品中去进行仔细的品味,最后再转入到课外阅读中去进行同步延伸。

其次,阅读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予以实现,以便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例如,在课前为学生预留三五分钟的时间,每天让一到两名同学来介绍一本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可以是阅读这本书的原因说明,也可以是整本书籍的内容简介,还可以是阅读过后的心得体会,反正教师并不对介绍的形式多做约束,学生随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发挥即可。又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时间来将所阅读的书籍予以分享,令喜爱阅读的学生来带动不能积极阅读的学生,最终达到全班学生共读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全面激发。

最后,阅读要能够从课外回归到课内,以便让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得以有效融合,从而呈现出完整的阅读教学。也就是说,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当学生顺利从教材的精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之后,并不是指学生可以按照个性进行毫无约束的随意性阅读,而是要在让学生个性发挥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按照教材的相关需求去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使课外阅读能够对阅读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个性化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会以教材为中心得到有效扩展,并逐渐开始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此时就为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探究性阅读

在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进行更为有效地引导,使其能够从浅层次阅读向深层次阅读跃迁,令学生开始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进行质疑探究,从而学生才能让所学的知识在不断地运用中得以有效拓展。具体而言,在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放下功利之心,要让学生树立起更高的阅读追求,不要去为了提高考试或高考成绩而进行阅读;不要去为了积累名言金句而进行阅读;不要去为了刻意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阅读。只这样,教师才能指导学生去进行最为纯粹的探究式阅读,让学生能够去对各类书籍进行更为畅快的阅读,令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充分地展示,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从而让学生的阅读空间得以拓展,进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才能得以增强,此时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以有效提高。

三、目的性阅读

在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反复强调学生不应带有功利心,但是阅读的目的性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顺利应对人生最为关键的考试――“高考。”就目前的高考而言,阅读理解题目的比重进一步加大,而且出题的范围变得更广了,可能是推荐书目中节选一段,也可能是杂志上的一篇短文,还可能是一篇极富时代感的新闻报道,此时学生唯一可以掌握的就是阅读的方法。因此,需要把能够轻松应对高考当作是阅读的目的之一,去进行提升阅读能力的泛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专研高考阅读理解题的考查关键,以便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应对策略,力求做到答题的规范、合理和准确,从而将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的呈现充分地展现出来。

四、激发阅读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进行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予以激发,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阅读中来。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来进行阅读,令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在此特定氛围中得以有效激发,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时的阅读才会变得更为有效。例如,当在教学到和革命相关的文章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对同类文章?M行阅读;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去对一些时事新闻进行了解,再辅以适当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对更好地对文章去进行阅读。

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设计的针对性,以便让学生的能够通过融入情境而获得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一改往日教学落后的尴尬局面,令师生间开始变得更为亲近,使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更为充分地活跃,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中获取和延伸出更多的知识经验。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漫谈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主体地位;师生关系;自学能力;主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89-01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经说过:“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实际贡献的人才。简简单单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只是教学的第一步,而所谓的把学生培养为‘高分儿绝对不是正确的教育理念。”新的时期,教育部颁布提倡的各项新的教学理念也在鞭策着我们教师改变以往过分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应该切实致力于学生各项能力的进步和提升。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因此,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很强。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们最多地参与进课堂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本篇文章即立足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和有关方面分享笔者的教学心得。

一、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益于建立和谐民主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最基本前提。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无疑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我们努力趋近这一教学理想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在课堂上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课下与学生促膝谈心、尊重和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个性化理解、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等等。不可否认,无论我们采取何种策略与学生建立一种信任、欣赏的关系,最关键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十分的信心。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切实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宣传下,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于教师们而言早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然而,很多的教师在学习过相关的教学理论之后,并没有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一直停留于形式和口号上,而学生们最需要的恰恰是教师实实在在的行动。(1)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疑惑。首先,我们在讲授基本化学知识的同时,不应该直接将全部的理论和答案一股脑儿告知学生们,学生们做了笔记或者熟记了规律并不意味着学生就真正理解知识了。因此,每当我们讲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要及时地询问学生们还有没有疑问或者哪些地方需要再次讲解,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进度计划开展教学。教师询问学生,征询学生意见的举动其实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逐渐敢于说出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或者是对既有知识的质疑,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习得方式。(2)根据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点精心进行备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理念无疑包括很多内涵,其中涉及到尊重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情感需求等几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尊重学生兴趣点备课的有关教学心得。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备课是新时期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的践行路径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化学课上总是无精打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感觉化学知识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绝对不仅仅是讲几个笑话就可以轻松实现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其次要在备课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课本上的知识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也可以让知识显得更加鲜活形象、趣味盎然。

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实现有益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们还是习惯于手把手地传授学生们知识,严格地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模式虽然适合于大班教学,但是却容易导致学生们养成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依赖教师的不良习惯,从而难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一方面高中时期,学生们在身体和心理都趋向成熟,这正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时期。另一个方面,我们教师的教学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总是给学生们提供最及时地指导和帮助。因此,引导学生们逐渐增长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始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是我们帮助学生们增长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我们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意味着我们不再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我们讲解的思路去解答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认知习惯去理解知识、记忆规律;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意味着学生可以灵活地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合理地进行选择完成、重点练习自己的薄弱环节。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计划上、思考问题的模式上和学习习惯上都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最优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基本建立起来了。

三、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是不矛盾的

传统的教学,教师严格掌控整个课堂,将教学主导地位发挥到极致,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科学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但是,我们在新时期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浪潮中,也要避免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忽略了自己的教学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可以共荣共存的,并不是一对矛盾的关系。而且,只有教师有效地将自己的主导地位发挥出来,学生们才能在一个稳定有序的课堂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漫谈高中语文教学积累 第4篇

首先我们应当先分析一下“积累”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显然是坚持。然而坚持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仅仅依靠苦口婆心的劝解是不能保证中学生能长期坚持积累, 那么我们就应该寻找一种较为科学的积累机制。这种积累机制是否违背教育规律, 是否违背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这种积累机制的督促下, 经过高中三年的积累, 青年学生语文素养能否得到提高, 能否应对当下的高考形式?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探索这种积累机制时应当考虑的。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 我们和历届学生逐渐摸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积累机制,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套机制是如何操作的呢?

一.分析高考形式, 确定积累的方向

当前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的题型今年来比较稳定。总体来看主要分为两部分:客观题 (卷Ⅰ) 和主观题 (卷Ⅱ) 。卷Ⅰ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词语 (成语或俗语) 、近义词辨析、病句、标点、论说文阅读、文言文等。卷Ⅱ主要包括: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语言运用、实用类阅读或文学类阅读、作文等。面对当前的高考题型, 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积累的方向。一是基础知识积累;二是名言警句等素材的积累。基础知识的积累主要包括:字音、字形、成语或俗语等。素材的积累主要包括:名言警句、时事、人物传记等。除此之外, 学生的学习心得以及生活感受等都可以记录其中。

二.让试卷化作业成为积累的平台

积累不是空话, 不是我们把积累的内容告诉给学生, 学生就老老实实地开始积累, 因此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平台, 让广大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有用武之地。我们的试卷化作业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标点、名句默写、古汉语实词或虚词、语言运用等。试卷化作业我们每周两次, 发放的试卷视情况来定。学生完成每套试卷的时间可自主选择, 收缴试卷的时间视情况来定。试卷收上来后, 教师必须马上批改, 然后把试卷和答案一起发放给学生, 学生依照答案使用红色笔更正错误。教师就错误较多的地方做讲解。最后, 学生把试卷化作业上易错或易考的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古汉语实词或虚词等记录在一个固定的笔记本上 (我们叫它积累本) 。另外, 名言警句等素材的积累, 我们主要是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进行的。因为阅读课每周只有一次, 学生们格外认真, 效率也特别高。

三.按时收缴积累本, 展示积累本

以上工作都做完后, 教师要按时收缴积累本, 并把书写漂亮, 积累丰富的积累本展出。这样既可以向学生表明老师很重视积累本, 同时被展出的学生也能以此得到相应的鼓励。学生们看着自己厚厚积累本心里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成就感。感觉自己在语文课上学到了东西。

四.引导学生及时翻阅积累本

一段时间下来, 我们的积累本变得厚实了, 这个时候可不能把它束之高阁,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翻阅。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可能没有经常翻阅的习惯, 我们可以给学生留出专门时间和他们一块翻阅积累本。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 经常从积累本中挑出相关的知识点, 组装成试卷让学生练习一番, 至于名言警句等素材,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选一个话题使用这些素材写一个小片段。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漫谈 第5篇

【文章摘要】高中物理学内容严密、复杂,能力要求高。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觉困难,有畏惧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幽默艺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从而构成物理教学中独特的风景。

【关键词】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幽默

“幽默”一词,是由英文Humour一词音译而来。《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而现代的“幽默”更多的是一种美学范畴,指的是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林语堂说的很精彩:幽默“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达到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物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教师教的困难,学生学的痛苦。稍有不慎,物理课堂就会变成死水一潭。这些都不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实现新课程的理念。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斯洛特夫讲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其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运用幽默艺术,创设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笑声中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愉悦,在快乐中点燃智慧的火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幽默谈几点思考。

一、教学中的幽默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学会乐观的人生态度。在物理学家中有很多大师,他们不仅具有高深的物理造诣,而且他们人格品质和魅力更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物理学家的幽默小故事,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笑声中得到熏陶和升华。这也充分发挥了物理学内在的教育功能。

案例1:爱因斯坦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超强的幽默天赋,他的一系列故事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可为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1930年,部分德国科学家,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纳粹反犹太人的潮流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用以攻击、诋毁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闻讯后,仅仅耸一耸肩,说道:“100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就足够了。”学生听了以后,会心一笑。大师不惧权势、勇于坚持真理、豁达的处世态度已铭刻于心了。

二、教学中的幽默可以感染和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人的思维活跃、敏捷,学习的效率极高。教师幽默的语言和诙谐的表达,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保持有张力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水平,有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完成教学预设。

案例2:在“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我常常这样引入新课: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吹牛大王历险记》。(看过书的学生马上来精神了。)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吹牛大王骑马外出,不慎落入泥潭。情急之中,用手揪住自己的头发,一把将自己拉了出来。(学生笑成一片。)我及时追问:“难道不行吗?为什么?”。到此,新课的引入已经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新课的讲解作了巧妙的铺垫。

案例3:相对论内容艰深难懂,尤其是与学生的现实世界相差甚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听起来有枯燥之嫌。教师适当类比,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强引力场的存在使得空间不同位置的时间进程出现差别,时间进程会变慢。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幽默一把,调节一下气氛:哎呀,这个结果在生活中很常见的嘛。(学生惊讶。)班级里,女同学对男同学的吸引力就比较强。因此,男同学在和女同学聊天时,实际时间过去了半小时,可是感觉只过了5分钟。(学生大笑,精神为之一掁。)

三、教学中的幽默,可以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将难点化于无形之中。

幽默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睿智的集中体现。它基于教师对所教内容有着准确的把握,深刻的理解,表现出高屋建瓴、一览无遗的从容境界,折射出教师内在的创造能力。它能把深刻的教学内容和物理本质,用浅显、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降低了认知的难度。学生在微笑之余,对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已了然于胸。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

案例4:在静电场教学中,有一类静电场中多个物体平衡的问题。例:相距为L的点电荷A、B的带电量分别为+4Q和-Q,将它们固定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使C在库仑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C的带电量和放置的位置?若在引入点电荷C的时候,将点电荷A、B也释放,要使三个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都能处于平衡状态,试求C电荷的电量和放置的位置?

教师在讲解时经常花了大力气,但由于分析头绪较多,学生往往不能较好的理解。我将分析的过程和结果,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正负正,负正负;同种放中间,异种放两边;专往小的靠,求解很方便。通过谐趣的顺口溜,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很快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案例5:学生在学习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后,往往会将二者混用,左、右手不分。为区别起见,可以用这样的顺口溜:左手力,右手电和磁。学生要是还会混淆,就使出“绝招“:(在黑板上写慢一些。)“判断‘力’,最后一笔向左,用左手;判断‘电’和‘磁’,最后一笔向右,用右手。”然后再补上一句:“大家记住了吧,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了。”

四、教学中的幽默可以启迪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的幽默往往富于启发性。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笑声中,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时有灵感的火花闪现。

案例6:在《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一节教学中,分析人造卫星原理时,我常这样处理:“如果我们在高山上,平抛一个物体。如果初速度越大„”(学生会答:落地点离抛出点越远。)“对。如果速度达到一定值,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学生无语,思考。)我故作沉稳,用较慢的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会击中自己。”(学生思考片刻,立刻爆发出一片笑声。)笑声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已有所感悟,已经在头脑初步构建了人造卫星的物理图景。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完本节后,我感慨说:“发射人造卫星技术复杂,要想进入太空难度太大了。”有学生突然冒了一句:“可以从地面上搭一个通天梯嘛。”(其它学生笑。)我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灵感,说:“是啊。这可是现在一个高科技设想,很多科学家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探讨一下。有机会请他给大家汇报自己的设想。”

五、教学中的幽默能拉近师生关系,重塑民主与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融。

一个刻板,视自己为权威的教师,是绝对不会放下自己的身段的。他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更无幽默可言,令学生望而生畏。只有真正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教师,才能发自内心,用幽默和学生相处。幽默可以让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亲和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这样教师的课堂往往充满了人文精神的光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与人格的魅力,有如沐春风之感。

案例7:每次与新学生第一回见面,我都这样自我介绍:个头不高,志存高远;年纪不大,白发不少;视力不佳,思想深邃。一段别开生面的开场白,很容易消弥师生的距离感,为与学生今后的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案例8:还有一次,在物理必修2教学中,有陈姓学生自行推导出了Ft=mv2-mv1,我在赞赏之余,没有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后要学习的动量定理,而是对学生说:“这个定理是你发现的,根据物理学的规矩,那我们就把它叫做陈氏定理吧。”用这种幽默的方法肯定了学生的工作,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效果极佳。总之,物理教学中的幽默,其目的在于在轻松、愉快中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在实际中要准确

高中历史教学艺术漫谈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艺术 历史书籍 学习习惯 脉络 多媒体技术 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57

在教授高中历史的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应试教育依然比较盛行的今天,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并不重视,采取的学习策略往往是考前临时报佛脚,仅仅生硬地记忆一些知识点,并不做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保证短时间的记忆,并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每到考试的时候就需要将所有的历史书重新背一遍,费時费力、效率也不高。我们常常说:“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尽职的老师。”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和行为,我们教师无疑是有责任的。其实,学生经由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完全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的,关键是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在严峻的教学形势前,我愈来愈意识和感受到提升自身教学艺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本篇文章即主要论述本人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艺术的一些思考。

一、引导学生建立阅读相关历史书籍等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河北进行教育实验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强调:“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丰富内涵的重要方式。”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好历史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习惯,包括规律记忆的习惯、积累错题集的习惯和阅读书籍的习惯。在这里,我们具体论述阅读的习惯。纵观我们高中三年的历史课本,涵盖面极其广泛,囊括了中外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因此,由于书本限制等原因,很多的知识点都是被教师一笔带过的。这样流水账似的编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课本之外,还应该适当涉猎一些课本以外的相关历史书籍。但是,学生的年龄和经验毕竟存在着不足,在拣选书籍和把握尺度方面还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因为很多的书籍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色彩,在编写的时候可能不是特别客观,我们要尽量推荐学生阅读那些观点相对客观的书籍。比如说,林语堂先生所编写的《东坡传》就是一本非常好的课外历史读物,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苏轼和一个相对真实的宋代历史。总之,学生在课外适当地延伸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实现融会贯通,而且对他们的相关人文学科,比如说语文知识的扩充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这一教学艺术,尽早启发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帮助学生有技巧地理清历史脉络

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是高中历史教师教好课程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好历史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理清知识的脉络,是学生学习好高中历史这门功课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高中历史知识涉及到年代、人物以及各个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常用的梳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年份、国家或者是相关的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的模式。其实,除了我们常用的这些脉络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灵活的模式都是可以供学生选择和使用的。比如说,根据学生兴趣点和擅长领域的不同,他们完全可以根据一个既定的历史人物或者是地区展开相应的脉络归类。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我们就可以参照一定的准则以“李白”为中心点开展有关唐代历史的脉络梳理。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对于战国时期的区域划分不太擅长,总是记不清楚。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以某一个国家为中心点开展相关区域的脉络梳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不同的梳理脉络的中心点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全面展开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梳理。梳理清楚知识的脉络之后,学生就能够事半功倍地记忆历史知识,学习起来更加便捷和轻松。总之,记忆知识不仅仅需要一定时间的记忆和背诵,更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就是这个方法的写照。

三、巧妙地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

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采用传统的讲课模式,这个模式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有效统筹课堂、提升效率。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在主要采取讲授模式授课的同时,也应当巧妙地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立体的多媒体的展示,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的教学技术并不足以支撑其整个高中历史课堂,还需要与传统的教授模式互相配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提前设计好哪些历史知识适合传统的书本讲授模式,哪些知识更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抑或是两者相结合的讲授模式。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四、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学生之所以对高中历史的学习难以保持长久的兴趣,除了要记忆众多的历史知识带给他们的压力之外,还因为教师有时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互动,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见解的情感意愿没有得到有效的抒发。因此,我们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适当组织一些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不同的教师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历史知识辩论赛的活动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我的意愿,而且对于提升他们的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都非常有帮助。学生们在辩论的时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在一旁给予适当地帮助和指导,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维系,对于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利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辩论的时候通过旁征博引,也能意识到学习好历史知识的必要性。总之,不论教师采取的是哪一种活动模式,我们都要精心组织和计划,力求每一次活动都得到最好的效果。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方式漫谈 第7篇

英语写作教学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听说读写的全面协调发展是英语成绩提升的必然要求。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英语的写作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写作而教写作, 而是应该将写作的教学与日常生活学习相联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等, 循序渐进地开展写作教学,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教学。总的来说, 决定英语写作优劣的标准主要是内容、技巧、大体结构等,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独具匠心。为响应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英语写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死记单词、语法、万能句等, 更应该掌握开放性、创新性的写作手法, 只有这样, 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下面我们就谈谈英语作文写作的教学方法

2.高一高二阶段的基础性训练

传统意义上的写作就是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的形式。学生的英语写作开始于初中阶段, 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应该说在高一高二时候才涉及。所以, 老师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的教学时, 应更注意学生写作习惯、态度、兴趣的培养。在字体的规范 性、语言的 连贯性、句 式的整齐 性、书写的 得体等方面, 都应该严格要求, 对于基础年级的学生来说, 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多布置几篇家庭作业让他们写写, 更是应该将写作的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例如, 将写作教学融入listening, Speaking等阶段的教学。

2.1坚 持 全 英 文 授 课 。

在现在这种现代化教学的大环境下, 多媒体的使用及双语教学的广泛应用, 全英教学模式在各大重点高校处处可见在教学每次课时, 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全英文组织教学, 例如单词讲解、知识点的讲解等, 回避汉语的出现, 用学生平时熟识的单词、语句描述所要传达的教学意思。如此, 不仅学生听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使学生了解单词的用法, 营造英语的语言大环境,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的学习习惯, 而且能够同时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 达到英语教学的最高宗旨。

2.2复 述 课 文 。

顾名思义, 使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的大概意思。与传统的背诵课文相比, 其优势显而易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背诵, 觉得背下来了才是自己的, 但是没有体现学生的活学活用, 大多情况下是学生只会背诵, 而不会转化到写作中。复述课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上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会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为学生如果能够熟练地用自己的话概括一篇文章, 就是不仅读懂了, 更是掌握了。这种反复的复述, 会使课文的知识体系体现得更加完整, 学生也会将知识点、关键的语法、关键字、关键词掌握得更加系统。

2.3营 造 轻 松 的 英 语 学习 环 境 , 多 为 学生 提 供 实 际 应用 英语的平台。

例如每次上课前完成几分钟的Daily Report, 举办定期的英语演讲比赛等。这就是通过各种轻松愉快的形式, 达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多说、多练的目的。

2.4进 行 多 类 型 、多 样 式 的 写 作练 习 。

看图说话类型、议论类型、叙述类型等多类型的英语写作训练, 能够使学生在面对考试作文时游刃有余。针对现在高考作文选题的多样化, 教师在日常训练时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训练学生。要做到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多让学生联系平时的日常生活, 记记英文日记, 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 听听英文广播歌曲, 更是能积累写作素材。这样, 在高一高二阶段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 为高三的强化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备战高考的强化巩固性训练

英语作文满分30分, 占总分数的1/5。可见, 英语作文在高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高三阶段, 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更是要强化训练。

3.1让 学 生在 思 想 上重视 写 作 。

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并不重视英语作文, 有的学生认为随便写写和真正写也就差几分而已, 所以会有学生写作文时草草了事的现象,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思想上对作文的书写提高重视。

3.2怎 样 强 化 学生的 写 作训练 。

通过高一高二阶段的基础训练, 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三学生的强化训练是必然的。例如要保证每天的阅读量, 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教师应该定时定量地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强化, 一周一次的作文, 教师应该认真批阅, 将错误的字词、语法标出。

4.结 语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 在英语写作的教学上, 教师应该从选词、句式、结构、标点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现在比 较认可的Contrelled Writing, Guided Writing, Free Writing, 等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 , 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进行教学,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鸿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J].学苑教育, 2011 (16) .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第8篇

1. 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新校园、 新老师、 新同学、 新集体、 新教材、 新的规章制度需要适应, 高一学生难免会产生新奇感、 茫然感、 孤独感和疏离感, 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另外, 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 有的学生初中英语拔尖, 备受老师关注, 然而来到高中后, 遇到许多比自己优秀的同学, 难免有些失落; 有的学生考取理想的高中后, 产生了放松的想法, 入学后无紧迫感; 还有些同学由于初中英语基础不牢, 对高中英语产生畏惧心理。

2. 教材跨度大

据了解, 初中阶段学生要求掌握1500~1600个单词, 200~3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以及适当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 而高中英语词汇量大, 语法点、 知识点多, 阅读题材涉及面广, 学生很难适应。

3. 初、 高中英语教法和学法存在差异

初中英语学习重视基础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只要抓好课堂时间进行充分练习, 反复检查, 学生就能学好。 高中英语重视阅读理解, 纯英语教学让有些学生如坠云端, 相当一部分学生无从适应、 听课吃力。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兴趣是做好初、 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前提和基础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 设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良好的教师专业素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众所周知, 一个英语老师如果发音地道, 英语流利, 学生会情不自禁的模仿, 从而增强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想学好这门课。因此,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作为英语老师,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增长自己的知识,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为课堂增光添彩。幽默风趣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富有幽默感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 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有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 较容易地接受知识, 也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3) 形式多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兴致盎然。①重视课前的5分钟, 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表达。课前5分钟的合理利用既让学生主动运用英语, 又点燃了学生的热情, 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对英语课兴致盎然。②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喜欢的直观教学手段, 如实物、图片、录音、录像、音乐、电影、简笔画、模型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欲罢不能。教师可视情况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如英语歌曲演唱比赛, 诗歌朗诵会, 演讲比赛, 听力比赛, 阅读竞赛, 写作比赛, 讲故事比赛等,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巩固了课内所学的知识, 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培养了其学习兴趣, 使英语学习课内外结合, 相得益彰。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做好初、 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根本

(1)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很多高一学生对预习这个词毫不陌生, 但到了高中, 随着英语课文篇幅的增长, 难度的加大, 如果没有认真预习, 就适应不了课堂的教学进程。 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要把学生的预习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精心指导, 使学生的 “学” 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让学生从 “学会” 到 “会学”, 进而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而主动学习的习惯。

(2) 养成即时复习的好习惯。 英语作为一个识记占有相当大比重的科目, 即时复习可让学生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也可让学生查漏补缺, 最大化的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培养朗读的习惯。 “哑巴英语” 的现象在高一年级的学生中屡见不鲜。 语言是有声的, 而朗读是培养语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朗读不仅有助于改进语音语调, 增强语感, 而且有助于听听力时对词句的快速反应, 也为流利地表达创造了条件。

(4)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高中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生词多、 单词长, 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懊恼不已。“工具书” 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本好的工具书对学生自我解惑能力的培养功不可没。 教师就要求学生养成勤翻字典, 自我解惑的好习惯。

(5) 养成拥有“三本”的好习惯。俗语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英语课堂要求学生采取“有重点、有选择”的记录原则。另外老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对笔记不断进行系统化整理。

此外, 学生应要求人手配备一本错题整理集。 每次作业、 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整理, 把错误原因弄明白, 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语言的学习还离不开一个摘抄本。 这里所说的摘抄, 就是指在平时阅读过程中, 要求学生把遇到的好词句、 段落、 篇章抄录下来, 便于以后翻阅、 背诵、 查找、 运用。

(6) 培养勤加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在高中阶段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阅读方面,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英语读物, 如课本后面的配套阅读材料, 一些简易的报刊杂志和英文原著等, 随身携带, 随时阅读, 做好摘记, 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把重心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上, 通过泛读训练, 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 技巧和能力。

3. 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是做好初、 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障

有了兴趣为前提, 加上良好习惯的培养, 再辅之以适当的教法、 学法的指导, 可以更好地促进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1) 贯通初、高中教材, 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高一年级的老师, 应对初中教材心中有数, 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级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 矫正学习方法,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2) 转变教学模式, 使学生适应高中整体教学。在初中教学过程中, 一般以单词、短语、句型教学为主, 采取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的方法。高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所以教师应该采取听说领先、读写为主的教学方法。

(3) 指导教法, 授之以渔。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如记忆单词方面, 可以指导学生从读其音、 观其形、 释其义几方面入手, 另外给学生归纳词缀来帮学生扩展词汇量; 平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生注重将所学知识经常进行比较、 分析、 综合、 归纳, 渐渐养成勤思、 好思、 乐思的好习惯。

高一起始阶段的教学需要耐心、 恒心和爱心, 要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高一英语教师在这个衔接过程中要伸出热情的双手, 耐心地牵着刚刚进入高一的新生一步一步地逐渐进入绚丽的高中英语学习的花园;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正面诱导; 给遇到困难、 丧失信心、 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援助; 主动与学生建立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努力营造宽松、 民主、 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之, 要想使学生顺利从初中英语的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的学习是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 教师必须不断创新, 让英语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在高一英语教学中,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好坏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甚至对学生一生的英语学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对英语教学的初高中衔接必须予以重视并切实地抓好。本文从高一新生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入手, 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来帮助学生们平稳过渡, 顺利进入高中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参考文献

[1]郑和钧, 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2]武继屏.关于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科技资讯, 2009, (8) .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经验漫谈 第9篇

一、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该随之转变, 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对关注一些除课本之外的历史知识, 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史料教学有其自身的价值, 教师在开展史料教学前, 应该多搜集一些教学材料, 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充分挖掘史料中的综合性教育知识。在史料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师角色, 转变教的角色, 除了传道、授业外, 教师应该以指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中, 教师还是课堂课程的开发者, 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多元的角色实施教学, 并且在教学中不断的掌握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思想意识上进行自我提升, 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的学习, 要适应和掌握对教学理念的理解, 才能在思想上真实的投入史料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树立专业意识, 在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多方面的收集,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教师要从多方面思考历史问题, 让学生对材料进行思考和研究,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教师要在课堂中精心的设计内容,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了史料的教学方式, 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 但与此同时, 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的学习压力, 如果学生消化不了这些历史知识, 那么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上多做一些努力,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讲授知识点,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认真挑选史料, 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各类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和见解, 也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可以采用问题研讨的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种问题, 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生之间展开问题讨论, 可以各抒己见, 这样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师要提升自己在课堂中的讲课方法

在历史课堂中, 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有着一定的艺术性, 在讲授历史资料时, 教师要从多面的角度出发, 在课堂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多方面的将历史知识讲授出来, 就要在各个环节中将史料知识讲授出来, 讲授是一种艺术, 其主要方式是以口头语言讲述为主, 向学生描绘历史情境, 在教师的口头讲授和指引下, 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特征和线索, 这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教学行为, 是教师与学生思想的沟通过程, 其教学手段应该极富感染力。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讲授魅力, 在史料教学中, 为了强化自己的讲授技能, 就要从语言表达的方式上入手, 丰富自己的词汇, 教师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到各种历史场景中, 为学生解析历史材料。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的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在历史教学方面就做出了转变,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的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实施教学, 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将历史史料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内容中, 这种历史史料教学的模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新形势, 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静蕴.浅谈新课程下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8 (05) .

[2]沈敏华.历史教学中的图像史料及其运用[J].历史教学问题.2005 (05) .

[3]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 (17) .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漫谈 第10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以为这“渔”就是作文教学中的两部曲:观———思。有了观和思,才会写。

一、观,即观察,是所有感觉器官对特定事物的感知体验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动笔写作之前至少要养成六种好习惯,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好习惯。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我们知道写作既是主体对外部大千世界的真实内化,又是主体内在情思的单向外化。所以“观”本身就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观社会,二是内观心灵。

关于外观社会,须指导学生多角度(切人点)去抓住人物特点,抓住事物特征,养成这样的习惯。比如观察竹子,就可以从三个切人点去抓三个特征①竹有节,节节空。②竹四季长青,绿意盎然。③竹无花无果。长做此方面训练,学生自会养成习惯。关于内观心灵。潘涌在《论跨世纪作文教学的新思维》中说“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关键在于教会学生以有心者投入貌似平凡的生活。”怎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内观心灵呢?袁卫星在《试谈中学作文创新教学》所谈做法很值得一学。例如,进行会话练习。要求走读生回家和父母作一席交谈,听听他们对自己有什么期望和叮咛,并作简要记录;要求住校生一月内坚持每周往家里打一次电话,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听听父母有什么关照,并作简要记录。上述练习完成后,要求所有学生发表随感,作课堂口头交流。如此,学生们的亲情体验就在自己的内心里有了充分的显现。老师完全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做这方面的工作,以养成他们的观察习惯,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学生情感体验丰富了,认识提高了,作文的能力也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要写好文章单靠“观”是不够的,只能得到表象和浅层次的认识,还必须要有“思”。

二、思,即思考,也是感悟

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在语文中,情是根,言是苗,只抓语言文字的培养,不抓思想情感,就只能是抓了一个局部而没有抓住整体。如果把生活当作写作的源泉,那么情与思就是写作的源头,写作得好与不好跟学生的认识深度有关系。关于思想与思考,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立场决定着态度;另一方面,对“源泉”淘到深处才能品尝到泉水的甘冽。鲁迅先生为何用词如此精湛,那么入木三分,其实是他的认识深刻啊!

周良华同志在《语文教师要有崇高使命感》中说:“到了高中阶段以后,如果还不突出人文性,不去丰富学生思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敏感性,语文能力的真正提高是不可能的。”“现今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写作文,搜肠刮肚,无话可说,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语言贫乏的根源是什么?是思想的贫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等级的第一项就是“思想深刻”。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阅读他人之书,领会他人之思,从阅读中借鉴作家感悟生活的经验,从中启发或感染自己的思与情。比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就是透过现象深人本质的感悟范例。由“北京城像一块豆腐”,“四合院像个盒子”,悟出了“封闭”文化。由市民“安土重迁”。“各扫门前雪”,“爱看热闹”、不爱管闲事”,悟出了“忍”的思想。学生们便可从中得到启发,写出很多《xx文化》的文章来。具体实践中就是要做到:①用好课文、用好课堂,启发学生感悟。②每周开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带着笔记本纵情于阅览室、图书馆等场所。久之,学生的感悟能力会得到加强。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俗语说,多想出智慧。当人们问钱钟书为何能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时,他回答说:“我没什么,不过我会想象,能联想。”英国哲学家藿布恩也说:“有时候,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常人观察不到,谁能观察到,人家就说你聪明,聪明在这里指善于想象。”所以我们教师要尽力让学生做到对于生活中的某一类事物、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而要多加思考,善于联想和想象,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漫谈 第11篇

一、导入方式要灵活多变

导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承前启后、激发兴趣、提纲挈领、展示目标的作用。一篇文章如果开头写得好,就能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读者。一节课如果能将导语设计得新颖,运用得恰当,同样能起到好的效果。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分析社会热点,烘云托月。社会中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便是社会热点。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近年来中考常常将社会热点与我们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考察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我将这一形式大胆地引入到课堂的导语中,让学生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使其真正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精心选择的社会热点,一般要贴近学生的认识实际和理解实际,故而能起到一点即通的教学效果。2.运用漫画效果,穿针引线。众所周知,漫画具有强烈的讽刺夸张效果,能够发人深思。在政治教学中采用这一种表现手法效果颇为显著。

二、教学要有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初中政治课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从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冷酷无情,就必然加深学生的心理排斥力,使政治教学难以步步深入。所以,教师上课时教学要民主,态度要和蔼,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并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进而縮短师生距离,最终达到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教学要有幽默性

在政治课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幽默走进课堂,对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幽默具有高雅性,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幽默具有教育性,是活跃课堂的兴奋剂。幽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笑过之后得到深刻的哲理和启迪。课堂上要求教师有新的见解和渊博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教学中。

四、教学中要有讨论

众所周知,要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重点、难点,而讨论式教学法恰恰为我们架设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桥梁,它为教师提供了条件,为学生施展各种才能提供了锻炼机会,为突破重点难点找到了捷径。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要巧设题,选择题目要新颖,这样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激发讨论的激情。2。论题要结合课本内容,论题方法的选择,要能更巧妙地切入课本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伏笔。3。要敢改。教师要让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只是讨论的导演,而学生才是讨论的主角,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4。要善收。教师如同导演,要善于把握场面,该放时放,该收时收,善于把学生的议论看法收拢起来,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恰到好处地点出讨论的要旨,使学生真正能明白道理,得到启示,受到教育,最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中要有借鉴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机地运用语文的教材内容,借鉴某些语文教学方法,收益是较大的。1。可以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充实政治教材的原理和结论。政治课本内容比较抽象,穿插许多阅读材料,但因受到教材本身的限制而不够丰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就教材讲教材,会使学生常常局限在背政治课本的条条框框上,对原理结论的理解不深,遇到疑难问题也难以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穿插了语文课本内容。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选有大量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许多课文与政治教材内容联系密切,为政治课教学横向联系提供了良好条件。2。针对政治课本的内容特点,有机地运用语文教学的良好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既重视当堂理解所讲内容,又注意课外及时主动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加强有针对性的方法指点。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创造了条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漫谈 第12篇

1 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要想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只要这样,才能够保证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能够井然有序地顺利开展。

1.1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准备好接下来教学活动中需要的知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心中有数。

1.2 充分的了解学生

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忽视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主体,教师一定要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充分的了解学生,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情况。教师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制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采取相应的教学技巧。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呢?除了要在平时多观察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测验或者一些简单的调查活动来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一旦教师对于教学对象有了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会给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1.3 搜集准备相关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我们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在课程资源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开放和利用课本资源,因为课本是所有课程资源中最基础的部分,另一方面还要搜集整理一些相关的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要知道,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其中所涉及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因此,我们在立足于课本的同时也不能拘泥于课本,而是要广泛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更为全面的课程资源。

2 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很多低效或者无效的教学活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不配合,很多学生要么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要么在上机操作中做一些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1 适当采取问题引导方式开启教学工作的前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想激发(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27页)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为此,我们可以尝试着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来开启教学工作,通过问题的提出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之下,会因为好奇心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样,一旦进入到学习状态,自然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

2.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关系往往很难把握,如果教师管的比较少,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就会变得“无法无天”,做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而如果教师管的过多,学生就会在教师的严格约束之下陷入灌输式教学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出,单纯地多管或者少管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布置任务、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更加主动地学习主人的角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发挥监管和指导的作用,只有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激起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2.3 尝试着打破教材结构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基础知识方面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没必要一定按照教材的结构来开展教学工作,而是可以尝试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教材结构,把课本中的章、节、知识点等重新组合,而这些打破教材结构的办法不但可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由于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还也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感到一定的新鲜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2.4 充分地运用激励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可以尝试着利用有效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多采取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一定的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而这一切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3 重视课后反思

适当地进行教学反思是我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认真反思在这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哪些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反思活动不但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获得了提升,从而为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问题时,可以说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有一个宗旨,那就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要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如今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这门科学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具备一定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变化中始终保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摘要:目前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已经被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设置。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之下,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重新审视和定位这门学科,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实现有效教学。

上一篇:自我分化下一篇:边界积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