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范文

2024-07-01

起重机械范文(精选12篇)

起重机械 第1篇

关键词:起重机械,性能分析,机械效能

0 引言

近几年来, 大型起重机械工业蓬勃发展, 有着独揽世界大型起重机械之趋势, 随着建筑市场不断的发展, 生产厂家由原来的几家大型国有企业, 发展成诸多大型起重机企业, 诸神承位, 勇者胜。大型机械市场由原来机械短缺时的预先订购模式, 至如今大型起重机械厂家直接营销到建筑企业, 承建市场虽然扩大大型起重机的容量总归是定值地, 国内随之形成了巨大的大型起重机租赁市场和大型起重机拥有企业, 来出租剩余的和闲置的大型机械。国内机械制作能力随着需求的要求工艺更为精细、更为人性化, 大型起重机械拥有企业对机械性能、机械的稳定性、适应能力、环境安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型起重机械制作厂家适应市场, 进行了不懈地创新、设计、研究和新品适应市场的工作, 投入市场后的起重机规范的按照国家规范和制造监检规程制造, 确保了大型机械的使用安全。

在走入市场经济的火电承建单位, 企业的发展与生存, 往往与配置大型起重机息息相关, 市场竞争残酷而公平, 企业的生存必须具备市场所需的硬件-大型起重机和电力市场所需的基础技术, 增加赢得市场的份额;进一步说:建筑企业常以自己拥有一台可靠、性能指数高的起重机而自豪, 并能赢得市场份额, 协助电力建设企业在取得电力建设市场项目后稳妥地获取赢利。

1 起重机机械性能分析

1.1 机械性能

(1) 固定式起重机主要的机械性能:由最大起重力矩、最大额定起重量、最大起重量时的允许最大幅度、最大工作幅度、最大幅度时额定起重量、最小工作幅度、自由高度、起升速度、回转速度、变幅速度、平衡重量、整机最大重量、整机最大功率技术指数组成。

(2) 移动式起重机主要的机械性能:由最大起重力矩、最大额定起重量、工作幅度、起升速度、回转速度、变幅速度、回转半径、 (汽车吊:支腿宽度、支腿时最大承载能力、车辆最大长度、车辆最大高度、行走最大质量、爬坡最大角度、起重臂杆行走长度和最大长度、起重臂杆根部与回转中心距离和与地面距离) 、 (履带吊:履带最大宽度、履带板宽度、行走速度、爬坡最大角度、起重臂最大) 、整机最大重量、最大发动机功率技术指数组成。

1.2 机械性能分析

1.2.1 有效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的有效性常规讲起重机说明书中的性能曲线的额定负荷 (额定负荷为起重臂杆的长度、工作半径对应计算值的点) 为有效性承载数值和施工应用依据, 一般规定在吊装过程中所吊装的物件重量+起重钩重量+起重载荷最大的高度与起重杆头间卷扬钢丝绳重量+起重时的绳素具重量=额定负荷的吊装参考值。

1.2.2 无效机械性能

对于无效的机械性能是近几年的有些大型机械厂家创新曲线, 对于起重机械外行来说有着很大的蒙蔽性, 机械性能中出现了无效的最大起重力矩、最大额定起重量, 只看机械性能不看整条曲线和与其他大型起重机相比较, 自我感觉此类起重机的价格比充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所谓的无效机械性能是指在生产厂家的性能曲线中给出的最大起重量和工作半径, 没有按照电力承建单位的实际情况所需的工作半径内的承担的工程内容, 比如移动式起重机:在最大额定负荷的工作半径内很难实现吊装额定负荷的最大起重量, 只有在厂家试验时, 使用铅、钢锭等比重最大的材料来完成, 只要更换实验材料很难在此工作半径内完成吊装任务。不过, 移动式起重机它有一定的特殊性, 国际和国家常规的规定和标志。

固定式起重机如和移动式起重机相同最大额定负荷在小半径内,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难以接受此曲线段的工况, 所以, 最小工作半径对应的额定负荷为无效机械性能。例如:600MW机组的电站建设锅炉建设需要一台2000t.m固定式起重机, 一般锅炉副柱至主柱距离为12m左右, 固定式起重机与副柱间距离5.6m主柱截面1.2m左右垂直就位距离为18.2m, 与其他大板梁的就位距离为20m左右, 在起升过程中需要起升空间近2.0m左右即22m, 按照固定起重机2000t.m计算应为工作半径25m额定负荷80t。

存在无效机械性能的大型起重机, 工作半径25m额定负荷52.64t, 2000t.m起重机在相同半径工况下额定负荷折减率65.8%, 无效机械性能19.5m额定负荷84t, 25m额定负荷61.6t, 按照说上述大型起重机性能表表示的最大额定负荷19.5~25m计算力矩为1638t.m, 对大型电站锅炉安装时应用为无效额定负荷, 在600MW以上机组的锅炉安装中不能按照84t起重机应用。

3 结束语

起重机械安全常识 第2篇

1.起重机械、起重机

起重机械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物料的起重、运输、装卸、安装和人员输送等作业中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

起重机是以间歇、重复的工作方式 , 通过起重吊钩或其它吊具起升、下降 , 或升降与运移物料的机械设备。

2.起重机械分类(见表一)

3.起重机械的主要参数

额定起重量Gn、跨度S、幅度L、起升高度H、运行速度V、起重力矩M、轨距k、基距B、轮压p、工作级别等。

4.起重机构造标准用语

(1).钢结构:主梁、端梁(横梁)、小车架、支腿、下横梁、起重臂、平衡臂、立柱、门架、拉杆、塔身、走台和司机室 等。

(2).传动机构: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回转机构、变幅机构和顶升机构等。

(3).电气系统:手持控制器、主令控制器、导电装置、电缆卷筒、电阻箱、变频器和控制柜等。

(4).主要零部件: 吊钧、抓斗、起重电磁铁、钢丝绳、环链、滑轮、卷筒、制动器、车轮和轨道等。

5.起重机安全装置

上升高度限位器、运行极限限位器、缓冲器、锚定装置、夹轨器或防风铁鞋、安全钧、防后倾装置、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和防碰撞装置等。

二.起重机械工作特点及存在危险因素

1.起重机械通常具在庞大的结构和比较复杂的机构,作业过程中常常是几个不同方向的运动同时操作, 技术难度较大。

2.能吊运的重物多种多样,载荷是变化的。有的重物重达上百吨,体积大且不规则,还有散粒、热融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等,使吊运过程复杂而危险。

3.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内运行,活动空间较大,一旦造成事故,影响的面积也较大。

4.有些起重机械(仅指施工升降机等),需要直接载运人员做升降运动,其可靠性直接影响人身安全。

5.暴露的活动的各部件较多,且常与作业人员直接接触,潜在许多偶发的危险因素。

6.作业环境复杂,如涉及企业、港口、工地等场所,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环境危险因素,对设备和作业人员形成威胁。

7.作业中常常需要多人协同配合 , 对指挥者、操作者和起重工等要求较高。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起重伤害事故的因工死亡人数占全部工业企业因工死亡总人数的 15% 左右。为了保证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国家将它列为特种设备加以管理,许多企业都把管好起重设备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

三.起重机械使用安全要求

1.安全操作一般要求

a.司机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钧、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排除;

b.开车前,必须鸣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亦应给以断续铃或报警;

C.操作应按指挥信号进行,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d.当起重机上或其周围确认无人时,才可以闭合主电源,如电源断路装置上加锁或有标牌时,应由有关人员除掉后才可闭合主电源。

e.闭合主电源前,应使所有的拉制器手柄置于零位;

f.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的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在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动作是否都正常;

g.在轨道上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当工作结束时,应将起重机锚定。当风力大于6 级时,一般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对于门座起重机等在沿海工作的起重机,当风力大于7级时,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

h.司机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警示牌或加锁,如有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接班司机。

2.安全技术要求

(1).有下述情况之一时 , 司机不应进行操作 :

a.超载或物体重量不清,如吊拔起重量或拉力不清的埋直物体,及斜拉斜吊等;

b.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如制动器安全装置失灵,吊钩螺母防松装置损坏、钢丝绳损伤达到报废标准等;

c.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动,重物棱角处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等;

d.被吊物体上有人或浮置物;

e.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等。

(2).司机操作时,应遵守下述要求:

a.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住器停车;

b.不得在有载荷的情况下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

c.吊运时,不得从人的上空通过,吊臂下不得有人;

d.起重机工作时,不得进行检查和维修;

e.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能力时,吊运前应检查制动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起吊后,再平稳地吊运;

f.无下降极限位置限位器的起重机 , 吊钩在最低工作位置时 , 卷筒上的钢丝绳必须保持有设计规定的安全圈数;

g.起重机工作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缆风绳及重物等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二的规定;

h.流动式起重机 , 工作前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平整停机场地、牢固可靠地打好支腿;

I.对无反接制动性能地起重机,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不得利用打反车进行制动。

(3).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钢丝绳应保持垂直,各台起重机的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所承受的载荷均不得超过各自的额定起重能力。达不到上述要求,应降低额定起重能力至80%;也可由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额定起重能力使用。吊运时,总工程师应在场指导。

(4).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起重机,主副钩不应同时开动,对于设计允许同时使用的专用起重机除外。

3.起重工一般安全要求

a.指挥信号应明确 , 并符合规定;

b.吊挂时,吊挂绳之间的夹角宜小于120度,以免吊挂绳受力过大;

C.绳、链所经过的棱角处应加衬垫;

d.指挥物体翻转时,应使其重心平稳变化,不应产生指挥意图之外的动作;

e.进入悬吊重物下方时,应先与司机联系并设直支承装置;

f.多人绑挂时 , 应由一人负责指挥。

4.安全检验和检查周期要求

(1).下列情况应对起重机按有关标准检验合格:

a.正常工作的起重机,每两年进行一次;

b.经过大修、新安装及改造过的起重机,在交付使用前;

c.闲置时间超过一年的起重机,在重新使用前;

d.经过暴风、地震和重大事故后,可能使强度、刚度、构件的稳定性和机构的重要性等受到损害的起重机。

(2).工作繁重、环境恶劣时,经常性检查周期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定期检查周期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四.起重机的事故起因、预防及处理

1.起重机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和设备因素两个方面,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者或使用者心存侥幸、省事和逆反等心理原因从而产生非理智行 为,物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设备未按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保养,特别是未按要求进行检验,带 “病”运行,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占比例较大的起重机事故起因主要有 :

a.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如超载或未确认吊运物品重量,斜拉斜吊,吊重下站人、吊重捆扎不可靠 , 吊钩挂钩不可靠和操作人员不具备资格等;

b.设备安全保护装置未装或失效。如起升高度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吊钩防脱钩装置、运行极限限位器等未装或失效,设备接地或接零不可靠,漏电保护不可靠等;

C.检查、检验工作未按要求进行。如未建立并执行定期检查制度(班前检、周检和月检等), 未按要求报监督检验机构进行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导致设备带 “ 病 ”;

d.检修作业时无安全监护人员或无警示牌。如相邻设备运行未监护,地面供电开关未挂警示牌等;

e.使用维修等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防护劳保用品;

f.塔式起重机安装或拆卸未按规定程序进行;

g.汽车起重机作业时未能保证设备及吊运物品与作业环境中电线的安全距离。

2.针对起重机事故的各种起因,使用单位应与制造、安装和维修单位以及起重机械监察部门、监督检验机构密切配合,加强管理工作,贯彻各项检验制度,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使用单位必须至少做好以下工作:

a.切实加强安全思想工作,从安全工作人员到操作、维修和检查人员都要培养安全意识,自觉避免不安全行为;

b.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 杜绝违章操作;

C.制定完善的检查、检验制度并严格执行;

d.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3.起重伤害事故的处理

起重伤害事故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事故现场处理、事故详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结案等五个阶段 , 事故所在单位应注意:

1).发生起重伤害事故后,所在单位必须尽一切可能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国家财产,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并应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可能与事故有关 的物体、痕迹、状态等,均不得人为地破坏,如果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必须做好标志、照相和详细记录。

2).在处理现场的同时,所在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概况,用电话、电报或其他快速办法报告当地安全监督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

3).对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清楚后,即应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1).应追究有关领导责任的事故,包括 :

a.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使职工无幸可循;

b.未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职工未取得合格证,即令上岗作业;

C.起重设备未进行定期检修,未经安全检验合格,或设备存在缺陷仍允许使用;

d.明知设备在不安全环境中作业,而不采取防护措施。

(2).追究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责任的事故,包括 :

a.违章指挥 , 违章作业 , 玩忽职守;

b.发现紧急情况未报告 , 未采取紧急措施;

浅析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第3篇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起重机械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涉及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影响公共安全;二是“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产生重大经济影响和较大社会影响,潜在的危险性较大。当前起重机械在企业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近几年,在起重机械的安全状况相对稳定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隐患和问题,甚至因为使用不当而发生事故。如何抓好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是安全使用起重机械的核心和关键,对于企业来讲,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确保起重机械的使用安全。

通过结合工作实际和多年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即落实安全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特种设备具有使用证,作业人员特证上岗;对起重机械应申报检验;使用单位应制定科学有效的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起重机械的购置、安装

新建项目或改造项目需使用起重机械时,使用单位必须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并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合格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在安装前,使用单位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按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2.特种设备实行行政许可(使用单位)[1]

2.1关于使用单位的许可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属地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取得特种设备检验合格证,特种设备使用证等。

2.2关于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许可

起重机械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管理职责

落实起重机械安全的措施,设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制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演练。组织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明确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负责对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做好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仪器仪表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配合检验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上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作业知识,做到持证上岗。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地操人员例外)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进行复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4.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义务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起重机械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可根据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

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包括:电源电压、各开关或连锁状态、油温、油压、液位、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现场操作环境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禁止不经检查强行运行设备。

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根据经济实用的工作原则,调整设备处于最佳工况,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上报单位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生产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5.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1)起重机械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起重机械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及生产许可资质、产品质量合格证明、设备全套图纸、安装和使用维护说明书、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注册登记报告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

(2)起重机械运行管理文件包括:起重机械的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档案管理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6.特种设备维护与保养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设备使用单位应认真抓好这项工作。

(1)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年度、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工作的时间及完成日期,按期完成计划项目。

(2)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维护保养项目明细,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

(3)在维护保养工作中,摸索设备使用及磨损规律,确定维护保养周期。依据维护保养周期,储备维护保养工作所需的设备零部件,保障及时有效地实施维修保养计划。

(4)在不影响维修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增强设备维修人员节支降耗意识,减少或降低维修保养的物料消耗。

(5)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设备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规范化。

(6)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如果达到了应急预案的预警要求,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故障扩大。

从大量的事故教训和对起重机械管理的成功经验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有效地加强对起重机械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正确使用好设备,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国法规).

起重机械的安装管理 第4篇

起重机械属于特种设备的一种, 它可以减轻或代替人们的笨重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作业质量、改善劳动条件, 并且能使某些生产过程的特殊工艺操作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秦山二期扩建工程起重机械有近400台之多, 主要分为如下类型:通用桥式起重机、手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电动双梁悬挂起重机、电动葫芦、悬臂起重机J.C、手拉葫芦等, 在建安阶段设备安装及运行维修阶段设备检修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它设备安装相比较, 扩建工程的起重机械安装有着数量极多、分布极广、接口复杂等突出特点, 因此, 其安装质量控制过程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起重机械的安装施工过程指:从设备开箱起到试运转合格工程验收为止。下文将以典型的通用桥式起重机 (3MX85/20T桥式起重机) 为例叙述起重机械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MX85/20T桥式起重机由小车、桥架、大车运行机构、85t吊钩装置、20t吊钩装置、司机室装置和电气设备等组成。

吊车主要技术参数:

1.1吊车安装前期质量管理控制

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着吊车安装质量的好坏。安装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分为如下几方面:

1.1.1施工方案的编制和提交

施工方案是对施工过程的重要指导, 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 根据程序管理规定该施工方案实施前30天向业主工程处和现场设计代表各提交1份, 向监理公司提交3份以供审查和批准。并最终由升版为C版的施工方案:《3MX汽机房桥式起重机安装》指导吊车的现场安装施工。

1.1.2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施工单位应召集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熟悉施工的具体操作确保施工能够安全、可靠、顺利的完成。必要时, 需请业主和监理公司人员参加。

1.1.3特种设备安装前告知

扩建工程吊车安装与1#、2#号机组不同的是, 扩建工程起重机械的安装应根据国家新出台的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及公司对特种设备管理要求“关于扩建工程特种设备管理问题”等相关规定施工。在安装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特种设备安装验收检验及取证等。如安装单位在安装后需要使用的起重机械, 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并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日常定期检查、建立安全技术档案、执行定期监督检验等。

1.1.4吊车安装前的检查

在开始安装之前, 应对已到货的设备进行开箱检验, 检验时应重点检查设备是否成套缺件 (按随产品出厂的装箱清单) , 并检查安装起重机所必须的图纸资料是否齐全 (按出厂图样及技术文件清单) 。

1.2吊车梁及轨道安装质量控制

待前期准备工作完毕以后, 可以开始吊车梁及轨道安装。

采用大型吊机将吊车梁吊装就位后, 立即进行调整固定。两吊车梁之间通过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 底部通过连接螺栓与吊车梁底部的连接板相连, 连接板再与装在汽机房柱牛腿上的预埋板焊接, 吊车梁侧部固定是通过角钢与框架柱连接, 角钢一端与框架柱上预埋件进行焊接。摩擦面应提前进行处理, 高强螺栓拧紧时应初拧50%扭矩, 质量检查合格后终拧。

吊车梁调整安装完毕后即可开始轨道安装。

轨道调整标准执行《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轨道安装公差》 (GB10183-88) 。

轨道调整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 轨道跨度极限偏差值最大不超过±5mm, 且轨道中心与轨道梁腹板中心之间的偏差不得超过轨道梁腹板厚度的一半;

2) 轨道顶面相对于理论高度的极限偏差值±10mm, 两根轨道的高度差最大10mm;

3) 沿轨道长度方向在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每2m测量长度内不得大于2mm;

4) 轨道总长度27m内, 侧向极限偏差为±10mm;沿轨道长度方向在水平面内的弯曲, 每2m测量长度内不得大于±lmm。

1.3吊车拼装过程质量控制

1.3.1桥架的安装

安装单位施工人员应认真核对桥架标识, 根据现场条件和起吊能力按图及实物对口标记组装桥架。

桥架在组装之前对高强度螺栓的连接面进行火焰和钢丝刷清理浮锈和油污等后喷砂处理。组装前应检查每根主梁的几何尺寸, 如上拱度、旁弯、垂直度、局部波浪度等。桥架安装后, 再安装司机室、平台、滑车支架、检修室和栏杆等部件。

吊车地面组装结束且轨道安装施工结束后, 即可开始该吊车小车的吊装, 待小车就位后进行调整。

1.3.2小车的安装

小车安装完毕后, 应达到以下要求:

1) 四个车轮保证同时与轨道接触, 其高低差不大于3mm;

2) 同一端梁上大车车轮同位差不得大于2mm;

3) 小车水平导向轮与轨道间隙应为5mm;

4) 同一端梁的两组导向轮间距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的极限偏差不得超过±lmm。

1.3.3设备补漆

吊车安装调整就位后, 应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对吊车表面进行整体检查, 同时参照《设备涂层现场修补程序》 (0401AT109) 对设备表面油漆缺损部位进行补漆。

1.4调试

吊车调试过程应由厂家服务人员全程现场指导。调试时需分工明确, 因厂家条件限制需要在现场安装完毕后才能进行调试的内容应由厂家独立完成, 如变频器的设定等, 其余部分的调试内容由施工单位在厂家指导下完成。

1.5钢丝绳缠绕及载荷试验质量控制

钢丝绳是起重机中关键件和易损件, 它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穿绕钢丝绳前应检查钢丝绳的品种、规格、强度等。按照小车总图上的钢丝绳穿绕方向示意图缠绕。钢丝绳固定端的固定要正确可靠, 压绳导向装置要安全牢固。

载荷试验是检验吊车是否满足其使用性能的重要部分。

吊车载荷试验时应做好相对应的试验记录。3MX85/20T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主要包括:试车前的准备和检查、空载试验、静载试验、动载试验。部分厂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合在一起完成。吊车载荷试验应与其相对应的检查同时进行。试验时应选择无5级以上大风和无大雨、无大雾的天气进行。

3MX85/20T桥式起重机进行载荷试验时浙江省特检中心人员也需进行现场检验。针对试验结果, 特检中心发出了《整改通知单》。待所有整改项目完成并向特检中心返回《整改通知单》后, 3MX85/20T桥式起重机才正式可用。

1.6综述

起重机械教材 前言 第5篇

随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以来,电力建设突飞猛进,燃煤发电和核电单机装机容量不断创新高,安装建设工期要求越来越短,使得起重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起重量和起重力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技术先进、价格昂贵的大型履带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在电力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从发展方向上来看,起重机械结构越来越复杂,电气控制越来越先进,安全装置越来越齐全,增加了起重机管理、操作、维护保养、检验和故障诊断的难度,由此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起重机械使用不当,可能出现故障引起停机,甚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目前,我国有关电力建设起重机械方面专业技术图书甚少,特别与目前电力建设施工中广泛应用的起重机械相关实用技术为主体内容的专著尤为少见。因此,为服务于电力建设行业,中国电力建设协会大型机械装备协作网根据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和吊装管理、技术、检验人员和操作、安装拆卸、维修保养等技能人员培训、自学需要,编写本书。

本书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结合电力建设的实际,着重介绍了塔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桥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液压提升装置、电动葫芦、卷扬机、以及输变电施工所用抱杆和牵张设备等电力建设广泛应用的起重机械的构造、技术检验、保养和故障诊断。并具体介绍起重机械的特点、发展趋势、分类、设计计算总则、零部件、安全装置、电气、液压、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共性问题。

本书结合电力建设施工实际,由浅入深、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书第一章由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火电)程建棠、童文斌编写;第八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由程建棠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由童文斌编写;第二章由浙江火电潘军伟、程建棠编写;第三章由山东电建二公司田复兴、李荣霞、张剑、张明昕和浙江火电程建棠、范文庆编写;第三章由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唐建富,浙江火电童文斌、郎烽烽和山东电建一公司张峰、张守锐、郗太峰编写;第七章由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张志强编写;第九章到第十二章分别由浙江火电杨帅、张建华、朱杰儿、叶滋华编写;第六章液压提升装置

部分由浙江火电尹燕辉编写。全书由程建棠统稿;山西省电建总公司陈家佐、王宝,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陆纪法、钟相聪,国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郭志康,水电设备质量检测测试中心周富春,浙江火电楼军、何陆根对书稿进行了审定。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力建设协会尤京秘书长、大型机械装备协作网贾秋枫网长、王红燕秘书长以及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严永禾、徐百成、施可登、宗关忠、周方文、吕光清、史东文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此外,上海三一科技李明奇博士、武汉大学贺小明教授、浙江大学杨世锡教授对书稿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尤其是在本书例举的参考文献,在此对相关文献作者深表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和经验有限,对内容的选择和描述难免有欠妥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基于起重机械检验技术的方案探讨 第6篇

【关键词】起重机械;机械无损检验;电气检验

【中图分类号】TH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96-01

一.起重机械检验技术要求

起重机械零部件和电气元件种类繁多,不同的起重机械应按照不同的技术检验标准进行检测。根据起重机械易出现的缺陷类型,需要选择不同的无损检测方法。起重机械检验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零部件方面:

起重机械的所有零部件均不允许存在裂纹等损伤,各零部件在测试后也不允许出现裂纹和永久变形等损伤;大部分摩擦部件的表面磨损量不可超出规定磨损量;某些部件及其焊缝等内部缺陷的当量尺寸有要求;某些专用零部件有专用的质量要求;部分零部件对表面防腐涂层厚度的要求。

2.电气检验方面:

起重机械的所有电气设备和电气元件的外观检验要求;电气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要求;总电源开关要求;电气保护要求等。

二.起重机械零部件主要检验方法

1.目视检测

主要检测内容有:机械零部件结构的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载荷试验、机械装置试验和安全保护装置试验等。例如用目视的方法检测锻造吊钩时,要检查吊钩和悬钓孔部位的表面裂纹,存在裂纹和侧向变形的的钩片要及时更换。

2.X射线检测

采用常规X 射线可对起重机械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如片式吊钩钩片及悬挂夹板的焊缝、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主梁翼缘板和腹板的对接焊缝等。

3.超声波检测

在起重机械的焊缝质量检查中,超声检测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在对批量生产的零部件和质量要求不太高的零部件可以采用超声检测。例如可检测锻造吊钩内部的裂纹、起重真空吸盘主要受力构件的裂纹等内部缺陷。

4.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是指将工件磁化后,工件表面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由于表面裂痕或者凹凸的存在,使工件表面产生漏磁场,工件表面的磁粉在一定的光线照射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由于起重机零部件表面及焊缝表面都不允许存在裂纹,所以磁粉检测是其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手段之一。

5.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工件表面被涂覆含有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经过毛细作用,渗透剂可以渗入到工件表面的裂痕等缺陷中,一定时间后,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经过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涂覆显像剂,再次经过毛细作用,渗透剂和渗入的显像剂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在一定的光源照射下,可以看到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分布状态和严重程度。[1]

由于起重机械主要检测的缺陷类型是零部件表面裂纹,因为表面开口裂纹的危险性很大。由于起重机零部件材料和结构形状存在特殊性,有些部件或部位不利于磁探仪的操作,此时,渗透检测便成为唯一可选的无损检测方法。

6.电磁检测

①涡流膜层测厚。

起重机械的表面漆层厚度测量主要采用涡流膜层测厚法,即涡流检测线圈与被检工件表面之间的漆层厚度值会形成一定的电阻值,对于电阻值一定的检测线圈,可以精确测量出其电阻值的变化,然后通过计算检测线圈电阻值的变化可以精确反映出膜层的厚度值。由于涡流采用空间电磁耦合原理,对于被检测的起重机零部件表面,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膜层厚度,可以对测量表面进行清理,以去除掉表面杂质,减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②裂纹检测。

首先用交变磁场对起重机零部件进行局部电磁化,工件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会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如果工件表面有裂痕或者凹凸时,其表面会产生差异磁场,用磁敏元件可以测量此种差异磁场的大小,从而获得裂痕信息,进一步计算出裂痕的状态分布和大小。例如裂纹的位置和深度等。此种裂纹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并能对裂纹进行定性和半定量评估。

③钢丝绳检测。

钢丝绳主要的检测内容为钢丝绳的磨损、扭结、内部腐蚀等。钢丝绳一般采用漏磁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探头对待测钢丝绳进行局部磁化,根据裂痕引起的磁场大小和分布的变化情况对钢丝绳的缺陷情况进行判别,从而计算出这种裂痕的分布状态和大小,并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起重机械电气方面主要检验方法

1. 外观检查

①电气元件应齐全完整,固定应牢固;

②绝缘材料应良好,无破损或者变质;

③电气连接螺栓触头电刷等应连接可靠,无不良接触

④起重机上选用的电气设备及电器元件应与供电电源和工作环境以及工况条件相适应;

⑤带电元件或者接线线头裸露的电气设备应设在电气保护箱内

2.绝缘电阻

起重机额定电压不大于500V时,电气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应满足以下环境条件:

①一般环境中不低于0.8MΩ

②潮湿环境中不低于0.4MΩ

3.总电源开关

起重机供电电源应设置总电源开关,该开关应设置在靠近起重机且地面人员易于操作的地方,开关出线端不得连接与起重机无关的电气设备。

4.电气保护

①起重机上低压的总电源回路应设置能够切断所有动力电源的主隔离开关或者其他电气隔离装置;

②起重机总电源回路至少应有一级短路保护,若一组滑线为多台起重机供电时,每台起重机上必须设置总电源短路保护装置;

③起重机上总电源应有失压保护。当供电电源中断时,必须能够自动断开总电源回路;恢复供电时,不经手动操作,总电源回路不能自行接通。

④起重机必须设有零位保护,在突发状况下,若出现运转和失压后恢复供电时,必须先将控制器手柄归零后,起重机的电动机才能启动,以防止起重机的电动机误启动。[2]

⑤起重机上的每个机构均应单独设置过流保护。例如起重机若使用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则建议采用过电流继电器来进行过流保护,如果起重机采用笼式交流电动机,则应该选用热继电器或者自动断路器做过载保护。

⑥铸造、淬火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以及其他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起升机构,应有超速保护措施。

四.总结

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检验技术,随着起重机械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其检验技术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对于机械零部件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于电气元件的检测应该重点检测电气保护方面。只有保证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同时的完整性,才能保证起重机械的正常运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世军.起重机械的使用和安全管理[J].大众标准化,2003年9月.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第7篇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建议

起重机械是建筑安装工程广泛使用的建筑机械之一,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其特殊的设备性能和高危险性,属国家确定的实施安全监察的特种设备,因此从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到安拆、使用等各个环节,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程。但一直以来,因起重机械使用的高普遍性,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致使起重机械倒塌、折臂、倾覆以及起重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且多为重大事故。据统计,由起重机械引发的安全事故已经占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总量的10%左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笔者就如何进行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1 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缺陷是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起重机械制造厂家比比皆是,仅我省境内就达百家之多,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起重机械的大量需求,一些乡镇企业也纷纷转改为起重机械的生产企业,因起重机械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素质和工艺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新上马的私有企业设计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质保体系尚未建立,起重机械的设计参数和安全系数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加工制造时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材质、焊接工艺、制造误差与设计图纸不符,甚至设计图纸的来源不正规,这样生产的产品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另外虽然各省市已经实行工业产品登记备案制度,但一些私营企业仍规避监管,通过非正规渠道购置、生产超重机械及其零部件,“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流通,这种起重机械一旦用到建筑工程,因其低劣的机械性能和不完善的安全装置,极易发生机毁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

2)起重机械技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人员的综合素质差是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笔者曾再次参加省建工局组织的起重机械事故分析和预防研讨班,专家表明:起重机械事故多发生在使用阶段和安拆阶段,尤其是液压顶升阶段,而且由于作业人员本身素质原因造成的事故占多数。起重机械不管是安装、试验、拆卸还是使用,都离不开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起重人员,而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都是最关键的,因此,他们的思想不重视或业务不精湛都将导致起重机械事故,这也是由无数次血的教训证明了的。

我们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对起重机械的长期使用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随着起重机械频繁的更新换代以及机械设计参数日益复杂化,特别是一些大型起重机械的广泛应用和使用环境日趋改变,都对我们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从我市起重机械检测反馈的信息来看,检测一次性合格率不足60%,这足以说明我们各建筑施工企业起重机械技术人员的管理素质还急需进一步提高,安拆队伍的作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是造成起重机械事故的直接原因。起重机械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占到起重机械事故的80%以上。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某些建设单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任意压缩合同工期,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在起重机械使用上,违反规定拆除安全装置,使起重机械的荷载系数改变而导致疲劳破坏。且日常中只忙于工程施工,不注重起重机械的日常维修和保养,有可能造成设备长期带病运转,都极易发生起重机械事故,更有甚者,起重机械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十不吊”遭来施工队长的谩骂,只得忍气吞声,违章作业,埋下了极大的事故隐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时常发生在起重机械安拆过程中,如安拆、顶升作业时风力大于四级而不按规定停止作业;违反拆装程序作业,任意颠倒作业顺序;液压顶升时溢流阀失灵,顶升套架卡死未及时发现,致使顶升套架倾斜;液压顶升时未按规定加设力矩平衡重,致使后倾力矩过大而导致塔机倾覆等,这都是造成起重机械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

4)其他导致起重机械事故的原因。除上述造成起重机械事故的主要原因外,影响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的因素还很多,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起重机械事故,如多塔作业时未按规定留出安全操作距离;塔吊基础软弱或遇地下坑洞、暗沟时未及时发现和处理。

2 预防起重机械事故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起重机械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安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学习,让他们从思想上对起重机械高度重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规范对起重机械的管、用、修、养。首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不管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和设备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还是项目负责人、工程专职安全员一直到机管员、塔吊司机都要高度重视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管理,企业要加大培训投入和设备更新换代和维修投入力度,特别是要结合市建管处推行的特种作业人员挂牌上岗制度,想方设法培养一批企业固定的起重机械司机,保证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另外通过培训造就一批懂管理、精修养的起重机械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红旗率。

2)严格执行工业产品登记备案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伪劣设备的购置和流通。针对一些小型私营企业生产和购买非备案产品的情况,我市将加大对施工现场使用的起重机械的监督检查,发现非备案产品立即封停,责令清出施工现场,同时向所有市属建筑施工企业公布最新的工业产品备案登记情况,保证信息畅通,防止因施工企业对工业产品备案的模糊而购买伪劣产品,这样可从源头上杜绝非备案产品在我市的出现和流通。

3)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检测力度,力争做到起重机械检测率达到100%,先检测后使用。我市自成立起重机械检测中心以来,通过实施强制性检测使我市的起重机械使用和管理趋于规范,起重机械的安装质量、机械性能、安全装置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和验收资料日臻完善,可以说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预防了起重机械事故,下一步我市安监站应进一步完善有关起重机械的检测制度,提高检测质量,防止迟检、漏检及缺项检测,特别是对经检测达不到合格标准和无法保证安全使用的起重机械,应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封停、报废和实施拆除,绝不留下事故隐患。

4)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对起重机械的档案管理,完善起重机械的检查和维护记录。各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起重机械的设备台账,严格按国家规定对起重机械进行寿命期限报废,禁止起重机械超期服役,另外对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各企业要根据起重机械的实际使用程度制订大中修计划,严格按计划对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工作机构、电气系统和安全装置进行探伤检测和维修保养,同时要留有完善的维修保养记录,对事故设备和技改设备要聘请有关专家和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测,确认各部确实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再行启用,否则应及时作报废处理。

5)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对起重机械的检查和专项治理,确保设备使用安全,做到万无一失。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对起重机械的日常检查情况、整改情况以及专项治理的开展情况,列入重点检查内容,以强化施工企业加强自检,特别是对多塔作业和有危险外部因素(如高压线、软弱基础、闹市区安装等)直接影响的起重机械安监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重点监控,督促企业加强和完善防护措施,并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

3结语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强化管理,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一定会做出突出成绩,起重机械事故也会完全预防。

参考文献

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与缺陷 第8篇

1 起重机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缺陷

1.1 机械方面的问题

1) 设备老化。目前, 很多的起重机械设备由于使用时间长引起的设备老化, 并且维修与护理不够专业或不及时而造成的机械障碍, 导致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2) 减速器漏油。一旦起重机械的减速器存在漏油的问题, 则起重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振动或者噪音大的问题;3) 轮压不平衡。由于轮压不平衡, 四轮运行的小车通常以三轮在运行, 主要是在小车安装时没有进行合理计算。长期下去, 导致小车非正常性磨损, 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留下隐患;4) 啃轨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发生在大车上面, 主要是由于安装时对于车轮的校正出现偏差导致。啃轨问题对整个系统的伤害极大, 特别是对传动系统的伤害尤为明显;5) 制动失灵。起重机械制动失灵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生产厂家没有按照技术标准安装两个制定装置, 而是只安装了一个制动装置。

1.2 电气装置方面的问题

1) 控制中的主要元件损坏较为严重。产生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的, 但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被烧毁电子元件的出厂质量没有达到标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 过早地结束使用寿命。二是没有根据起重机械的工程作业环境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例如一些元件的保护罩容易脱落, 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检查, 保护罩脱落后也没有发现, 导致元件损坏。2) 电子控制线路连接杂乱。控制线路连接主要是在起重机械的生产时进行的, 导致杂乱无章的情况一般都是由于安装的不规范引起的。其主要问题是一旦控制系统损坏, 需要对控制线路进行检修时, 由于其连接杂乱为检修工作特别是紧急维修制造了很大的困难。3) 滑线器及馈电部分污垢积存严重。大小车的滑线器难免受到机械油污的污染, 长时间污染又无人定期清理就会产生此类问题。4) 忽略起重机械的设备调试检查。由于操作人员对于起重机械的使用性能不是很熟悉, 当起重机械的性能出现微小的问题时, 也无法发现。例如出现操控迟缓的问题, 其原因是继电器损坏引起的感应元件的迟缓。如果不了解其运行方式, 很容易认为是感应元件的问题而没有真正排除问题, 并因为更换正常元件造成浪费。5) 保护系统失灵。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操作人员只顾着运行起重机械, 而没有注意保护系统的异常, 因线路短路或者零件保护装置缺失而导致了安全隐患。6) 日常维护。工程人员对于起重机械的使用, 只在乎其能否按时完成工作进度, 而忽略了对其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因此而发生事故的不在少数。

1.3 主要零部件方面的问题

1) 吊钩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问题, 一是吊钩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的疲劳断裂引起的事故, 二是超过吊钩额定负载运输重物而引起的事故, 因此吊钩长期使用并不检查以及运载过重货物都会存在危险。2) 钢丝问题。钢丝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磨损、断丝的情况发生。在钢丝到达报废规定时, 施工方为了自身利益而拒绝更换, 就会造成安全隐患。3) 滑轮问题。在滑轮的安装时, 由于没有考虑滑轮的磨损因素, 导致滑轮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出现了缺损或裂纹的情况。

1.4 安全装置方面的问题

1) 由于使用时间较长, 导致缓冲器脱落的起重机械不在少数。或者将止档直接连接在轨道上而失去了其保护作用;

2) 在起重机械上的超载限制器被损坏或者干脆就没有安装;

3) 对于起重机械的升起极限或者大小车的行驶极限都没有限制。或者其限制没有到达安全标准;

4) 单梁起重机械没有为导电线安装防护板, 很容易造成钢丝与吊具出现碰撞的情况;

5) 在起重机械的操作室没有安装保护装置, 或者由于方便施工, 操作者将保护装置拆下, 从而造成操控者的危险。

1.5 金属结构方面的问题

1) 桥架变形。由于起重机械在使用常常面临超时或超重使用, 导致桥架性能发生改变。金属在长时间不间断使用后, 本来产生的塑性变形因为时效强化而无法恢复;而对于超重情况的使用, 就直接导致金属受力达到其屈服极限产生变形;

2) 裂纹问题。起重机械的主梁或者是端梁都是经过焊接或者高强度螺栓连接起来的, 不可能一直轧制成型, 所以由于焊接工艺不对或者焊接技术出现问题而导致焊接裂纹。主梁或者端梁在某些受力部位发现的焊接裂纹需要认真对待, 如果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2 对于起重机械中安全隐患及缺陷的对策。

2.1 加强对于起重机械设备的检查

主管部门对于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检测严格把关。检查企业单位的使用证书及行业认证。对于一些有专业能力的大企业,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其做强做大, 让这些企业做好租赁、安装、使用的一条龙服务。并且对使用人员开展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形成一整套有效的行业规范。

2.2 加强对于起重机械的运用和维修

应该派遣专业人士使用起重机械设备, 一旦发生故障知道如何处理。对于已经发生故障的起重机械应该立即停产检修, 在保证故障排除且没有安全隐患的前提下才可以重新投入使用。使用单位不应吝惜资金在设备的维修上, 需切实做好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并形成规范指导维修保养工作。

2.3 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每一次的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及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因此在操作人员上岗前, 需对其进行完整有效的上岗培训, 在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才可上岗。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及安全意识的强弱都对整个施工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保证全面培训、严格考核。

3 结论

针对目前起重机械安全隐患及缺陷频发的状况, 仅仅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努力是很难解决问题的。为了保证工人的施工安全, 整个施工系统都应该增强安全意识, 排除安全隐患。不仅要保证施工质量, 还应保证施工安全。

摘要:由于起重机械的事故越来越引起广大工程建造者的重视, 本文通过深入观察和仔细研究, 结合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分析出了起重机械存在的几个安全隐患并给出建议。希望能够对起重机械的使用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隐患,缺陷

参考文献

[1]王立明.建筑工程垂直运输设施分类与设置要求[J].科技创业家, 2011, 8:54.

[2]王爱香, 孟闯.起重机械安全隐患浅析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11, 8 (a) :121.

[3]赵彬.起重机械安全隐患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0 (a) :61.

[4]陈元劝.浅谈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J].科学之友, 2011, 6 (18) :134-135.

[5]高红艳.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J].理论探讨, 2011, 9:292-294.

浅析港口大型起重机械如何防风 第9篇

1 大型起重机械工作状态下的常用防风装置

防风装置主要是用来避免起重机械在作业工程中受到突发性阵风的作用而沿轨道爬行。常见的有夹轨器、顶轨器、模块等。防爬装置是利用装置上与轨道接触的摩擦块在施加压力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 来抵抗吹向机械设备的风力, 以免大型机械设备在风力作用下沿轨道滑移。它用来防止轨道式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受到突发性阵风的作用而沿轨道爬行。因此, 防爬装置是大型机械设备在工作状态下使用的防风装置。以下为工作状态下的主要防风装置及其特点:

1.1 夹轨器

我们都了解, 夹轨器是传统的防风装置之一。但是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点, 即夹轨器容易因钳体滑动而失效, 也就是起重机在较大风力作用时容易产生振摆。这些因素导致其防风可靠性差。

1.2 顶 (压) 轨器

顶 (压) 轨器, 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防风装置。之所以用的最多, 是因为它的作用相对可靠, 虽然轨道面上直接顶定着顶轨器, 但轨道垂直方向挠曲对顶轨力会有影响。所以如何减少轨道挠曲对其影响非常重要。当然除了懂得改善轨道铺设质量外, 还要明确安装位置, 应做到使顶轨器两侧车轮支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所以最好安装在门腿下的主平衡梁下面, 这也是实用的措施。

1.3 防风铁楔

大家都知道, 防风铁楔构型简单, 制作成本低, 但防风能力弱且可靠性不高。通常在大型起重设备中, 特别是在PLC控制的起重机中不宜采用, 因为对大型自动控制的起重机而言, 其运行故障很高。

若要加强对防风装置的安全管理, 保证防风装置的可靠性, 不仅要注重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环节, 更应注重加强对防风装置的日常安全管理及定期检查防风装置的可靠性。例如, 控制与行走控制实行电气联锁的有电动液压夹规器、电动液压顶轨器、电动锚定装置。若电器联锁失效或出现其他故障, 在起重机行走停止的情况下, 夹轨器对轨道夹住失败, 轨道上没有出现顶轨器的模块, 若此时再突然遇到阵风, 就可能出现整机滑落。若当起重机行走时夹轨器没有松开或模块没有被顶轨器提起, 将有可能烧毁行走电机。赃物有可能将锚定坑塞满, 放下的锚定板或锚定抨没有进入铺定坑, 模块系缆绳松弛等, 同方向塞在轮子下, 防风系缆绳的绳径没有达到要求, 系缆绳松弛等, 这些都是影响防风装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不利因素, 应不断加强对防风装置管理, 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2 液压轮边制动器的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

首先, 我们对轮边制动器的作用原理进行一个介绍, 当机构减速停车后。通过对车轮施加一个足够的制动力矩, 使得起重机在风力的作用下, 车轮的滚动阻力增大 (直至车轮打滑) 。从而产生与风力作用相反的滚动摩擦 (静态或动态) 阻力或滑动摩擦阻力 (车轮打滑时变成滑动摩擦阻力) , 达到抵抗风力的作用。当机构要起动 (开车) 时, 轮边制动器通过PLC (或其它方式) 控制提前进行驱动释放 (开闸) , 使制动器的制动衬垫脱离车轮制动覆面, 消除制动力矩。轮边制动器一般只用于大车运行机构的被动车轮的制动。WB系列夹轮器具有结构刚强紧凑、功能齐全、少有维护的优点但须与液压系统配套使用。精密对中调节机构一无需两侧调节, 能够对两侧微量间隙误差弹性适应, 避免了以往机构容易由于调节不当而产生内应力的危险。该机构也能同时保证两侧松闸间隙对等。

自动补偿功能-无需调整, 精准可靠。补偿机构位于活塞端部, 调节杆位于活塞内部, 结构极其紧凑。由于夹轮器从活塞到制动靴的杠杆比, 使得活塞行程对于摩擦片的磨损更为敏感, 即使少量的磨损也会导致增加更多的活塞释放行程, 制动力减少更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 则容易产生潜在的危险。因此保证活塞的行程也就更为重要。而补偿机构非常的灵敏可靠, 减少了时常检修调节的麻烦, 也在某种意义上消除了这种隐患。

粉末冶金摩擦片-更加耐磨, 寿命长久。间隙限位开关-基于对于稳定的松闸间隙的理解, 增加了可选的间隙限位开关。监测松闸间隙的变化。一旦超出许可的范围即发出警报, 以利于及时调整, 增加了防风安全。

3 海港码头大型起重机械防风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防风抗台安全操作方面, 海港码头大型机械设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常防风工作, 作业中的防突发性阵风问题及作业后的防风安全操作是其主要内容。二是抵御台风对起重机的危害, 即所说的大型机械设备的抗台问题。大型机械设备的防阵风和抗台风问题综合起来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为了保障安全, 就要使各方面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和工作可靠性, 为此, 要勤于检查大型机械的行走制动、防爬 (防滑) 制动装置和锚定、系缆等防风抗台装置, 并且, 每次作业终结时, 起重机械要开到指定地点停放, 起重机械要锚定牢固, 让防滑装置处于防滑制动状态。

(2) 大型机械在作业中, 如果遇到设计级别以上阵风时, 应停止作业, 并根据规定做好防风工作, 最好设立制度进行监督。

(3) 在台风来临前, 起重机械要开到指定位置停放, 按要求做好抗台工作, 此外, 还要系好防风缆绳。对于单台门机, 当其回转机构自由回转时, 各门机之间的距离要大于50m。

(4) 轨道式大型港机防风防台工作应当配备防滑和制动装置, 其中选择防滑装置时, 需保证设备在15米/秒到35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滑移;防止风的水平力和上拔力装置需保证设备在35米/秒到55米/秒的现场力作用下不发生倾覆。所在地区50年最大风速历史记录超出上述范围的使用单位, 应当按照50年最大风速设防。

(5) 大型机械设备行走轨道要平坦, 轨道两端要与码头基础紧固在一起, 并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的挡块;还要进行技术测试以及配备防风预 (警) 报装置, 来达到对设计风速警示预报的要求。

(6) 作业中遇到设计级别以上阵风时, 应停止作业, 并做好防风工作。为提高防风设施的抗风能力, 对那些防风设施简陋及防风能力不足的起重机要采取相应措施;台风中要随时巡检防风设施是否完好, 如发现问题要迅速处理, 保证安全。台风过后, 对防风抗台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对遭损坏的设施要及时修复。

(7) 我国现有海港码头的大型机械设备多数是80年代制造的, 其防风设施简陋, 达不到防风能力要求。即便是90年代设计制造的并且已装置了防爬器、锚定装置和防风系缆装置, 其设计防风能力还是达不到的要求。对于这些大型机械设备, 采取措施, 提高其抗风能力。大型机械设备抗风能力的提高途径如下:为增强工作状态下的抗风能力需在机上增设防爬器, 如自锁式防爬器和电动液压顶轨器;增设锚定装置和防风系缆装置, 于码头上相应增设锚定坑和防风系缆地锚或系缆墩柱;为提高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对机上金属结构簿弱环节予以加强;在台风来临, 对大型机械进行防台安全技术操作时, 对这些防风设施简陋的机械设备可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提高它们的抗风能力。如利用码头上的船用系缆墩柱, 捆扎住系船墩柱与机械设备支腿下端;刚性连接没有铺定装置的机械设备及相邻有锚定装置的大型机械设备, 实现连体抗台等。

4 防风防台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1) 要按照当地阵风或者台风的实际情况, 来对大型港机作业的码头和场所设置足够的锚定装置, 对没有防风防台能力的码头和大型港机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保证其具备防风防台能力。良好的整机机械性能是正常使用的大型港机应该具备的;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大型港机的防风装置, 保证其完好且具备防风防台能力。

(2) 根据我们的经验, 在防风工作中, 仅仅给大型机械配备防滑和制动装置是不够的, 一般我们的设置都是保证设备在15米/秒到35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滑移;但是在实际的防风设备的配置中, 我们一定要保证设备在35米/秒到55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倾覆。另外, 大型设备的行走轨道要平坦, 轨道两端要与码头基础紧固在一起, 还要设置上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板制成的挡块。除此之外, 还要预防突发性阵风的措施。

(3) 为了港口大型机械设备在大风中的安全, 我们要抓住设计制造的源头, 对有关起重机械防风设计风速的技术规格书内容的审定及设计审查要加强。应使起重机械在任何工况下的稳定力矩始终大于倾覆力矩, 要满足欧洲机械搬运协会FEM1.001—1998《起重机械设计规范》、GB/T3811—2008《起重机械设计规范》和J T/T90—2008《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及防风安全要求》的要求。

(4) 我们一定要切忌将防风系固缆 (杆) 系固在起重机械的大车台车或大车平衡梁上, 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应该防止大车台车与起重机械整机脱节, 所以要将防风系固缆 (杆) 在起重机械的门框或门腿上直接系固, 且系固的夹角要尽可能与地面接近90°。一旦抗强风指令发出后, 为防止起重机械在强风冲击下, 因起重机械窜动绷断防风系固缆 (杆) , 使稳定力矩骤减, 最终致使起重机械就地倾覆, 要将防风系固缆 (杆) 系牢并收紧, 使其具有一定的预紧力。

(5) 很多的案例表明, 港口大型起重机械在溜车迅跑中被绊倒, 或撞到其它相邻的起重机械的几率, 要比其自身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而被强风原地直接吹到要高。若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应针对不同的溜车起因。如:防风锚定座的间隙应与起重机械的锚定销 (钩) 不宜过大, 车轮锲块的塞填要到位, 大车制动器和顶轨器 (或夹轮器) 的制动要有效, 要防止防风系固缆 (杆) 在强风力冲击下发生起重机械窜动, 因此需使其系牢收紧, 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同时还应防止因绷断防风系固缆 (杆) 、撞断锚定销、起重机械溜车后撞倒其它相邻的起重机械或在迅跑中被车挡绊倒。

(6) 在实际工作中, 会有突发性的阵风突然临至, 这时候, 如果当作业中的机械设备正在运行移动时, 那么它就会处在极其危险的状况, 如果风很大, 大型机械设备极有可能被强劲的阵风吹动, 一旦其被风吹动后, 大型机械将顺大车轨道方向溜车加速, 迅跑中的大型机械极难制止, 一路直下, 容易撞倒相邻的其它机械, 或被码头车挡绊倒。针对此种情况, 我们应经常性检修大车机构制动器和顶轨器 (或大车夹轮器) , 对顶轨器 (或夹轮器) 上闸的延时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使其延时时间尽量缩短, 以免影响防突风的效能。

(7) 很多时候, 事故的发生都是思想上的松懈, 一些防风操作马虎行为, 也会造成起重机防风失效, 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作业结束后, 工作人员未在规定的锚定位置停放起重机械, 未将它锚定好;锚定板放下后, 又没认真检查是否将锚定板塞入锚定坑, 要在行走轮下相向塞铁模塞, 单向塞或少塞和漏塞模块是操作者易犯的错误;我们的防台措施在台风即将到来时不及时或不到位等都可能造成对起重机的破坏。

5 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 防风工作对大型起重机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突发性大风对工作状态下的起重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防护不当可能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因此对于大型的港口装卸机械的安全, 起着极其重要保护作用的是有效的工作状态下的防风装置, 通过在工作状态下岸桥各种防风装置的比较表明, 目前最可靠和效果良好的防风装置是采用轮边制动器, 它对起重机的全部车轮进行有效的制动, 可确保每个车轮不会发生滚动。这样, 我们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制定并组织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防风防台措施和工作规程;在实施预防工作时应加强与气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 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对生产人员加强港口培训, 提高安全素质和意识。以笔者近几年来设备安全工作的体会是:抓设备管理, 安全这根弦决不能放松。制度是根本, 落实是关键。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我们的设备安全、高效、平稳运行, 为港口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翁天健.港口起重机的防爬装置.港口科技动态, 1996 (9) .

[2]一兵.关于露天起重机抗风能力的研究.港口科技动态, 1996 (10) .

[3]关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沿海港口码头及其大型港口机械配置抗台装置的通知.

[4]港口大型机械防台管理规定 (暂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交水发C1997) 619号) .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交基发C1996) 1041号) .

起重机械构件屈曲的加固设计 第10篇

1 起重机常见的屈曲分析

屈曲分析的常见形式:1) 侧扭屈曲。梁跨度中部无侧向支承或侧向支承距离较大, 在最大刚度主平面内承受横向荷载或弯矩作用时, 梁截面可能产生侧向位移和扭转;2) 弹性屈曲。即假定压杆屈曲时不发生扭转, 只是沿主轴弯曲。对开口薄壁截面构件, 在压力作用下有可能在扭转变形或弯扭变形的情况下丧失稳定。

2 起重机构件屈曲造成的不利影响

构件屈曲是一种异常变形状态, 起重机金属构件受力过大而引起的屈曲变形。力学理论研究显示, 当金属构件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 极易发生断裂、磨损、弯曲等问题, 这对整台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不利的。从实际操作情况看, 起重机构件屈曲造成的破坏作用集中表现为受力失衡、构件损坏等两方面。

1) 受力失衡。随着机械化生产进程的加快, 起重机日常操作承受的荷载也越来越大。局部屈曲造成金属构件变形,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问题, 承担的荷载会转移到其它构件中。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构件, 会因为受力荷载迅速扩大而失去平衡, 如图1, 减小了起重机吊起的重力荷载;

2) 构件损坏。起重机在起吊货物时, 承载主梁及金属支脚共同分配承担了重量荷载。操作人员未合理调整起重机布置情况, 造成重力荷载过于集中在某一点, 如:支脚、主梁。此种情况易产生局部屈曲现象, 荷载超过构件承受范围便会造成构件损坏问题。

3 屈曲约束支撑的实际应用

鉴于局部屈曲对金属结构产生的破坏作用, 企业必须针对局部屈曲发生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营造更加优越的造船生产环境。屈曲约束支撑技术是生产人员长期积累的新方案, 如图2, 其能够结合起重机金属结构的具体形式, 发挥良好的结构支撑效果, 增强金属构件的稳定性。

1) 承载方面。为了避免局部屈曲对起重机产生的力作用, 技术人员可利用组合构件对屈曲现象进行处理。由于加固构件的抗拉性能不足, 支撑结构未能持久运用。屈曲约束支撑技术采用了高性能构件材料作为配件, 并对支撑体进一步优化调整。如:经过改造后的支撑体, 在金属构件外部应用套管, 从而限制了受压屈曲的发生程度;

2) 抗震方面。底座是造船起重机的基础结构, 决定了起重机在实际吊装作业中的稳定性。考虑到保证基层结构的牢固性, 屈曲约束支撑方案显著改善了底座结构的抗震性能。如:起重机吊装超重型货物时, 金属构件发生局部屈曲的可能性越大。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变形性能适应了抗震要求, 有效分解了地震产生的受力作用;

3) 支撑方面。屈曲约束支撑融合了传统金属构件支撑方案的优势, 并且对常规金属构件保护结构加以改进。其中, 该技术在约束支撑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综合防范了起重机在高负荷工作状态下面临的意外风险。屈曲约束支撑的应用情况:通过协调受拉、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大小, 避免相连接构件内部受力过大, 减小了金属构件截面的受力影响。

4 结论

总之, 起重机构件屈曲是一种异常现象, 为了避免屈曲造成的构件受损问题, 采取屈曲约束支撑是较为实用的方法。必要时屈曲约束支撑可更换新的构件加固金属结构, 从局部上改善了起重机的操控性能。

参考文献

[1]肖强.机械失效分析及其在质量鉴定中的应用[J].监督与选择, 2002 (7) .

[2]朱孝录.机械零件失效分析讲座——第1讲机械零件失效分析概述[J].机械工人.冷加工, 1999 (1) .

[3]叶卫平, 宫秀敏, 周一志, 陈子惠, 项长治, 曾庆树.轴承组合凹模失效分析及提高寿命的研究[J].武汉工学院学报, 1994 (1) .

[4]何良汉, 安琦.磁力泵推力滑动轴承失效分析及改进[J].润滑与密封, 2005 (6) .

[5]赵燕, 王文臣.深沟球轴承早期失效分析[J].哈尔滨轴承, 2009 (2) .

[6]王松竹, 吴子红, 向寓华, 曾杰.6L2K活塞式压缩机滑动轴承失效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8) .

[7]徐为民, 瞿铁.螺旋锥齿轮断齿失效分析[J].矿山机械, 1992 (3) .

[8]郭忠诚, 李天培, 冯有盛.凸轮摩擦副失效分析及其改进措施[J].机械工程材料, 1996 (4) .

关于电梯、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的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电梯;起重机械;接地系统;中性点

前言

接地系统是电梯和起重机械运行的基础保障,技术人员按照使用的需要,正确的选择接地方式才能有效保障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正确、良好的接地方式也可以体高电梯、起重机械的性能。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电梯和起重机械接地不规范的现象,出现了接地错误、接地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使用,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1.不同系统接地的形式

1.1.TN-S系统的接地

TN-S系统是指整个电网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始终分开,并通过分开保护电路的形式,对接地系统进行优化,TN-S系统将电气设备外壳和金属结构同保护线可靠连接作为接地的一种方式,通常称为保护接地方式。在电路中技术人员设置了短路保护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短路问题,同时也保护了电路整体的结构,当带电部分碰触到设备外壳时,就会形成短路现象,而且短路的电流要比正常情况下高出很多倍,这时就会迅速激发短路设备的保护功能。短路设备具有自动切除故障电源的功能,可以防止人员触电[1]。

1.2.TN-C系统的接地

TN-C系统的接地一种常见的供电方式,会把PE线和N线合二为一,共同保护电路,在TN-C系统中,电气控制设备的金属外壳会直接接到保护线路上,当金属外壳触碰到保护电路时,PEN线会形成一个回路。这时系统内部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回路电流,使电路上的保护设施瞬间启动保护动作,进而切断事故电源,这种接地的方式也就是保护接零,所以在接地系统中,技术人员一定要确保保护装置的安全使用。TN-C系统中性点发生偏移时,PEN线很有出现电流,这时需要及时启动电路保护设备,适用三相负荷的平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接地系统的内部电路问题[2]。

1.3.TN-C-S系统的接地

TN-C-S系统的接地方式适用于电气设备离变压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路的构建解决距离问题,并可以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合理使用电路,通过短路保护装置对系统进行保护。TN-C-S系统的接地方式对安全要求非常高,所以在电梯和起重机械使用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零线和配电箱的接电工作,对电路进行设置,实现零线工作和保护电路的功能[3]。TN-C-S系统的接地方式要求技术人员必须要将保护零线接在设备的接地柱上,这样才能发挥出及时有效的保护作用,所以TN-C-S系统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接地方式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在电梯和起重机械中。针对TN-C-S系统的接地方式,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保护接零的不足,可以降低短路出现的几率,也可以使TN-C-S系统的接地方式更加适应电梯和起重机械的使用需要[4]。

1.4.TT系统的接地

TT系统的接地方式是指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这种可以避免设备的损伤,也可以使短路保护装置起到保护的作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电梯和起重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与系统接地无关的独立接地体接地的一种方式,可以直接对电路进行控制。所以当发生碰壳漏电事故时,流过人体的电流非常小,根本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大部分的电路电流从保护接地极入地,这种保护的方式,非常适用于大型的起重机械,由于大型起重机械需要大量的电流通过才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TT系统的接地方式,使得保护接地极的电阻变小,进而有效控制了通过人体的电流[5]。

2.接地系统的方式对电梯、起重机械使用的影响

电梯和起重机械的接地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使用情况,如果金属结构和系统不能采取有效的接线方式,很有可能造成漏电,只有合理接入地,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电梯和起重机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系统的接地方式是保障其运行的基础,PEN线的使用,会从根本上降低漏电出现的几率。接地系统的内部结构需要结合具体的电路去设置,在短路保护装置中,具有切除电源的功能,所以一旦漏电,也可以保障人员的安全,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梯和起重机械的使用效率,技术人员要充分重视接地系统的方式,从根本需要出发,加大对电路的控制功能。

3.结语

经过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在电梯和起重机接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技术人员要认真对待每一个设备的使用要求,按照实际的使用标准,严格控制电路的设置,使其可以顺利完成系统功能。起重机的接地方式应该先接到PEN线上,不可以连同金属结构直接接到地下,这样可能造成起重机的严重损坏,TN-C-S系统的接地方式,比较适用不同结构的电梯和起重机。电梯和起重机械每天都要承担非常重的工作任务,只有坚实的系统,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电路安全,实现长期使用的目标,接地系统的结构和接地方式要按照具体的电路去选择,要能及时起到电路保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春雷,李德维,杨维龙,等.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的测量[J].一重技术,2010,15(16):152-156.

[2]曹祖军,胡世宇,杨顺,等.关于电梯、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的分析[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65(13):130-132.

[3]陈华,马达海.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的测量[J].起重运输机械,2012,32(65):156-160.

[4]罗洪庆,刘聿哲,李祥华,等.智能建筑电气接地系统的分析与选择[J].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26(16):123-126.

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性能评估 第12篇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性能评估,方法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 (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 是以间歇、短时、重复的工作方式, 通过吊钩、吊笼等取物装置, 对重物进行起升、下降或水平移动的机械设备。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工作中, 其金属结构和各工作机构的主要受力部件受到频繁的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摩擦等力的作用, 这种交变载荷也可称为疲劳载荷, 其应力循环次数较大, 各主要受力部件容易产生疲劳损伤, 这是一种疲劳失效现象。发生疲劳失效时一般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它总是发生在局部高应变区内。当这种局部高应变区中的峰值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 晶粒之间发生了滑移和错位, 逐渐产生了微裂纹。这种微裂纹不断扩展, 形成了宏观的疲劳裂纹。

金属结构的各弦杆、拉杆、撑杆等部件由于运输、拆装、存放等不当, 也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其旋转部分和运动装置, 由于磨损会导致有效受力截面的减小;此外,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都在露天工作, 经常承受风吹、日晒和雨淋, 其金属结构部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 如果保养不当, 其腐蚀程度也会与日俱增。金属结构和各工作机构的疲劳程度、变形、磨损程度和腐蚀程度, 均严重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其影响程度与该建筑起重机械使用时的利用等级、载荷状态、使用环境、存放环境和使用年限有关。

国家标准G B/T13752-9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4.1.1.1条规定:塔式起重机设计寿命应根据其用途、技术、经济及淘汰更新等因素而定, 一般可按15~30年计算。

国家标准G B5144-9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4.6条规定:

(1) 起重机主要结构件由于腐蚀而使结构的计算应力提高, 当超过原计算应力的15%, 则应予报废。对无计算条件的当腐蚀深度达原厚度的10%时, 则应予报废。

(2) 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如塔身;臂架等, 在失稳或损坏后经更换或修复, 结构的应力不得低于原计算应力, 否则应予以报废。

(3) 起重机的结构件及其焊缝在出现裂纹时, 应分析其原因。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加强或重新施焊等措施, 阻止裂纹发展, 对不符合要求的应予报废。

根据笔者的经验, 使用较频繁的、工作较繁重的建筑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各工作机构的主要受力部件, 如吊臂上、下弦杆与斜拉杆的焊缝和热影响区, 吊臂销接座及销接头与上、下弦杆的对接焊缝, 吊臂、平衡臂拉杆焊缝;标准节和顶升套架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等部位, 短则3、5年, 长则10年在无损检测中都发现过有不同程度的疲劳裂纹存在, 这种疲劳裂纹比较细小, 大多出现在工件表面, 仅凭肉眼较难发现。在裂纹形成的初期, 对于设备的正常使用无任何影响, 不会出现异常状况、导致结构破断, 但是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起重机, 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及其热影响区长期, 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疲劳裂纹会大量增加并不断扩展, 当结构疲劳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遇到超载、超力矩, 大风等偶发事件, 细小的疲劳裂纹就可能迅速扩展, 造成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或热影响区撕裂, 导致受力截面减小, 当缺陷处承受的最大应力超过其屈服强度时, 就会引发突然断裂的事故。

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性能评估, 就是针对使用年限较长的建筑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各工作机构、重要零部件、电气元器件、安全保护装置等, 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检测与评定。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避免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并延长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寿命。其具体做法如下:

(1) 金属结构几何尺寸的检测与评定

a.塔式起重机的标准节、基础节、吊臂、平衡臂, 顶升套架、塔顶, 回转塔身, 施工升降机的标准节、基础节、吊笼承载梁、导轨架等的几何形状尺寸及变形测量。

b.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几何形状尺寸进行评定, 以确定是不是要进行几何变形处理或报废。

(2) 金属结构的外观检查、测厚、无损检测

a.金属结构, 主要受力部件的焊缝及热影响区打磨, 去掉油漆、锈蚀, 用10倍放大镜进行检查, 可疑部位进行磁粉探伤或超声波探伤抽查。

b.锈蚀较严重部位, 打磨后进行超声波测厚。

c.对于无损检测及测厚发现之问题, 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3) 主要零部件检验及评定

a.塔式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的吊钩、卷筒、滑轮、制动器、减速机、电动机、联轴器等的检验及评定。

b.塔式起重机的变幅机构的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制动器、卷筒滑轮等的检验及评定。

c.塔式起重机的回转机构、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制动器、开式齿轮等的检验及评定。

d.施工升降机的驱动板、齿轮、齿条、滑轮等的检验及评定。

(4) 电器系统的检验与评定

a.配线与部件、电机及部件的绝缘电阻测量与评定。

b.控制与操作装置的检验与评定。

c.电气保护装置的检验与评定。

d.照明与信号的检验与评定。

(5) 液压顶升系统的检验与评定

(6) 性能试验、结构试验、安全保护装置试验与评定

a.空载试验

b.载荷试验:

额定载荷试验。

超载25%试验。

超载10%动载试验。

c.结构试验

结构变位测量:独立高度状态下最大额定起重量及1.25倍最大额定起重量允许的最大幅度时, 起重臂根部的水平变位测量和起重臂端部的垂直变位测量。

必要时进行独立高度状态下最大额定起重量及1.25倍最大额定起重量允许的最大幅度时;小车位于吊臂中点额定起重量及1.25倍额定起重量时;最大幅度的额定起重量及1.25倍额定起重量主要结构件的静应力测试。

d.安全保护装置试验与评定

塔式起重机的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变幅限制器、回转限制器、小车变幅断绳保护和断轴保护的试验与评定。

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校验, 吊笼行程上限位开关、吊笼行程下限位开关、极限开关、防坠安全钩、防断绳开关的试验与评定。

电气安全保护装置、零位保护、断错相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失压保护、过压保护、欠电压保护等的试验与评定。

根据以上检测、检验评定结果和性能试验;结构试验、安全保护装置试验与评定的结果, 提出整改措施及安全技术性能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符合要求, 可以使用;整改后可以使用;降载使用;建议报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起重机械】相关文章:

起重机机械租赁合同08-21

起重机主梁07-13

起重机安装09-01

起重机节能减排05-14

双小车起重机06-05

全地面起重机06-14

悬挂式起重机06-15

起重机改造检验08-19

通用门式起重机09-02

起重机轻量化09-09

上一篇:前健康教育下一篇:宫颈癌筛查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