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活动范文

2024-08-13

班级文化活动范文(精选12篇)

班级文化活动 第1篇

在学校里, 我们许多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硬文化的建设,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了许多色彩丰富的名人警句、活动图片和学生手抄报等, 教室被打扮得异常艳丽。我们班也不例外, 孩子们暑假活动的精彩照片、他们创作的树叶贴画、设计的“我的梦想”手抄报等, 我都贴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图书角的墙壁上还张贴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诗句, 还有文明礼仪三字歌、小组竞赛栏、文明小天使评比栏等, 花花绿绿, 确实为教室增色不少。但是, 这仅仅是班级硬文化的建设, 是班级美丽的外衣, 并不是班级文化的内核, 更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所有内涵。软文化才是班级文化的核心, 其建设可以促进班级个性的形成和良好班级精神风貌的形成。那么, 怎样建设班级的软文化?形成班级个性、提升班级的文化品位呢?下面谈谈我们班的一些做法, 以便达到抛砖引玉, 共同完善的目的。

一、书声朗朗, 歌声亮亮, 笑声哈哈

“书声”、“歌声”、“笑声”应该是班级软文化的三件法宝。多么深奥而富丽堂皇的豪言妙语都不如这三个普通的词语更能准确地表达班级文化的内涵。一个班级里, 每天都能听到朗朗的书声、嘹亮的歌声和开怀的笑声, 这个班级就一定是一个阳光、上进、幸福的班级。因此, 我们班就以此作为班规———非常简短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经典班规。每天早读课上, 不管老师在不在, 孩子们都会很自觉地放声朗读, 而且已经形成了好规矩, 不需要用谁来指挥和管理。每一节语文课上, 孩子们入声入情, 声情并茂, 交往生成。他们时而讨论交流, 谈笑风生;时而质疑问难, 合作创作;时而尽兴表演, 引吭高歌。“书声”、“歌声”、“笑声”交汇, 奏响童年的金色和弦, 谱写童年开心的情趣文化。班级快乐、崇学的软文化弥漫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就像一个大染缸, 孩子们浸润着、感染着, 耳濡目染, 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 这比说教的效果要好多了。班集体这种向上的精神氛围, 激励着每一个孩子, 撞击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让班级形成强大的合力, 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力量, 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精神家园里熏陶、滋养, 快乐地享受着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我努力, 我坚持, 我能行

制度和规则往往是用来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 这种规范是自外而内的。而有一种规范是自内而外的, 这就是自觉自律。我们当班主任的天天讲、天天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学习, 遵守纪律, 尊重师长, 团结同学……然而苦口婆心却未必有效。那是因为没有动到孩子们那条自觉自律的“筋”, 于是犹如隔鞋瘙痒, 孩子们只当耳边风, 刚讲完又犯, 叫老师无可奈何。我们的班训是“我努力, 我坚持, 我能行”。要求孩子们每天努力一点点, 今天读书比昨天多一点点, 今天比昨天写字漂亮一点点, 今天比昨天多敬一次礼, 今天比昨天少迟到一分钟, 今天比昨天多帮助同学一次……就是这么一点点, 天天努力, 天天坚持, 我就一定能做到, 我就一定能做好。这其实就是一种意志力的锻炼, 在强大的意志内驱力的作用下, 学生自觉、自律, 培养的是坚持、上进和自信的自我, 久而久之, 班级自然就形成了努力、坚持、自信的意志文化。努力、坚持和自信是可以传染的, 是可以传导的, 是可以碰撞的, 生成的是灵动的、生长的软制度文化, 而并非生硬的条款。我们班的孩子们天天在比赛:谁能坚持每天看一个小时的课外书?谁能坚持每天至少提一个问题?谁能坚持每天不乱扔纸屑?谁能坚持每天说一句鼓励别人的话?谁能坚持每天放学后把凳子推到桌子的下面?你追我赶拼努力, 争先恐后赛坚持, 形成和谐竞争、积极向上、团结自信的班风和学风, 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意志文化。

三、书香浸润, 活动陶冶

书香浸润是班级软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书香华质, 文明尚德, 班级才会洋溢着“书香, 文明, 崇善, 幸福”的文化气息。一个不爱阅读的班级, 谈班级文化建设那只是一句空话。只有让孩子们乐于阅读, 善于阅读, 博览群书, “与经典同行, 和圣贤携手”, “做有根的现代中国人”, 才能与圣人为友, “立君子品”;感受圣贤的智慧, 细细体悟其微言大义;吸纳经典文化精髓,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读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厚重、善思、明辨、厚德而睿智的过程, 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积淀孩子们的人格, 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是:“我阅读, 我快乐”和“每天阅读一小时, 每天提一个问题”, 让孩子们明白阅读就像喝水一样重要, 使其每天都保持着一种良好的阅读和思考状态, 在班级里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培育书香的生活品质, 营造“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读书浸染”式班级文化风格。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行为应该在活动中规范匡正才更有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这就是行为疗法。因此, 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对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建设“书香, 文明, 崇善, 幸福”的班级文化, 我们班开设了“星星草小书屋”和“星星草工作室”博客,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有计划地开展班级读书系列活动, 有亲子阅读活动、“星星草小书屋”图书漂流活动、读书分享会等。我们把阅读的空间扩展到校园里、公园里, 书城、图书馆和舞台上, 让家长和孩子们都行动起来, 一起读书, 一起交流和分享。我们用阅读卡、手抄报、读书笔记等形式记录阅读的收获;我们用提问、辩论、表演、朗诵、讲故事等形式演绎和展示阅读的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办班报, 用班报的形式去宣传阅读的快乐和益处。阅读在二 (5) 班是一件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 因为我们全员动员, 全员参与。我们还把阅读后创作的作品发到“星星草工作室”的博客上, 我们无时不刻在交流着、传导着、享受着阅读的幸福感。

班级文化活动 第2篇

题目:作者:陈永忠工作单位:南川区民主中心校联系电话:

创建班级文化特色

***

提升班级文化品位

创建班级文化特色提升班级文化品位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富有个性特色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班级文化品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使每个班级都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特色氛围,以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文化品位。

一、班级文化内涵的探索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奋斗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我校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校一班人从实际出发,探索并确立了“创建班级文化特色,塑造班级文化精神,提升班级文化品位”的工作思路。在环境布置中体现学生成长气息的教室文化,在班风建设中营造积极、和谐、民主的精神文化,在班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探索主题文化、自主文化,积极打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班级目标的构建 我校的班主任善于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如有些班倡导“团结、进取、勤学、乐思”的精神,并以此作为班训,指引该班同学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冲刺;有些班把班级建设成一个“五育和谐发展”处于学校前列的优秀班集体;有些班把班级建设成一个“自信自学,自理自律”的班集体。这些目标用标语的形式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将激励班级学生奋发向上。

三、班级文化环境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教室的布置是班级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审美的要求。在形式上注意与教室环境的相配,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

二要精心选择内容。各班在教室的两边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求知;正方悬挂国旗,增强爱国情感;创办黑板报一展学生之长,在黑板报中开设“国学经典”栏目,让同学们“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每天早晨,班级里就有学生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论语》等经典美文;在黑板上开辟 “经典名句”一角,每天让一句千古佳句潜入他们的心中,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和人生内涵;同学们把自己心爱的图书带到班级和小伙伴分享,创办班级图书角,结合学校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的开放,营造读书氛围;班级学生自己栽种花草,建立绿色窗台,分班级管护校园绿化带,绿色,生命的意义,以此引领学生尊重生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绿色文明,放飞梦想”主题文化得以孕育。

三要注重阶段性和稳定性。我校各班建立了富有文化内涵的班级文化牌,各具特色,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性情。其中班纪班规制度版块,具有稳定性,不能随意更改,而班级民主之星、活动剪影、表彰奖励、一班一品成果展示等版块就时时更新,给学生一种追求上进追求创新的发展空间。

四、班级活动的开展

1、探索民主开放的育德途径

(1)突出主体,建构民主育德自主管理

民主育德自主管理,就是学生通过道德实践和理性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民主育德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德育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活动的管理,提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积极自我意识的过程。

班级管理要成功,必须把班级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班级生命发展的主人。同时解放教师,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德育塑造人格的实质得以实现,促进学校教育使命最终实现。这就要求班主任根据班级自身特点,建立一系列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机制,并拓展它们的功能。班级有班委会和团队干部,班委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律发展、自主管理等方面发挥突现作用。团队支部对班级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反馈、沟通,形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有

效体系。这样,班级日常事务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就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在做中锻炼,在锻炼中逐步培养自信,推动了班级的民主化建设,推动学生的自主管理。民主育德自主管理包括学习自主管理、行为自主管理、活动自主筹划并实施、班级文化学生自主建设、民主实践课学生成为主角。

(2)开设民主育德实践课

主题班队活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是班主任广泛重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形式。民主育德实践课,以班会课为主阵地,以学校各类活动为展示平台。

民主育德实践课,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民主化地开展活动。要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首先在活动开展前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设计,师生共同选择班队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形式。二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蹲下来,把自己当作活动的一份子,做学生的合作者,而不是“总导演”。三是活动主题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有能力参与。四是主题班队活动要多从班集体的现状,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主题的设计要小、要实。

要给学生开放的空间,拓展性地开展活动。目前的班队活动往往只追求课堂内的展示,其实主题班队活动的召开仅仅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它的教育效果不仅体现在四十分钟的课内,也体现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举行主题班队活动,不仅要重视课内精彩的展示,也要重视筹备过程。因为在准备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主题教育也不应随着主题班队课的结束而画上句号。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在课内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应在课后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这一方面来说,后继活动比主题班队课本身更为重要。

(3)开辟民主育德教育阵地

开设“民主育德实践课”;“民主校园操”增加班级自主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创编《民主艺苑》;开展“感悟民主”警句、格言创编活动;集中时间开放“民主育人艺术节”,包括体育节、艺术节、亚文化艺术节;开展“民主之星”评比工作;建立学生优秀作业、作品档案室;开展每学期“四评”

工作,即学生互评,家长评学生,社区和家长、职员代表评学生,教师评学生。

2、在活动中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一是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各班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如,“班级特色文化我建设”“争做小小发明家”“经典诗文大家读”“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主题班队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教育活动,启迪了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人格,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的班风蔚然成风,良好的班级成为了学生成长的乐园。

二是开展艺体特长的培养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组织、训练班级学生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民主育人艺术节”、歌咏活动、校园歌手赛、科技创新大赛、雏鹰争章成果展示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许多发挥潜能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育了团结、拼搏、交流、创新的班级精神文化。

3、班级特色创建活动

倡导“一班一品”,班班有特色,人人学特长,提升班级品位,赋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创建班级特色。活动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要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特色。我们提出班级特色创建“八有”,即有创建目标、组织机构、创建方案、活动计划、每周一次集体训练活动、活动记录、阶段性评价、成果展示。中小学各班自主创建了“快乐阅读园”“科技创新特色班”“书法特色班”“绘画特色班”等,提炼了“我阅读、我快乐”“我创新、我提高”“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手握七彩笔,绘七彩人生”等班级口号,引领学生发展。班级学生在教室、寝室挂上自己制作的风铃,教室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墙上贴上他们的作品,有“小小绘画家”、“小小书法家”等等版块,别小看了这块阵地,它可为增加学习氛围起了不小的作用。各班还自主创新形式,如“班级特色文化示范集体”,提炼了“优化学习生活环境,塑造生命文化”,成立了“星梦缘”文学社,创办“星梦缘”期刊,成立文艺小分队,定期向其他班级选送文艺节目。

五、班级文化创建的保证—班主任队伍建设

要成功地建立班级文化,班主任的个性、能力、知识层面、工作作风、教学热情无不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质量,因而要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因此,我校坚持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班主任专题学习、工作总结分析一月一次,以提升班主任素质。实践证明,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就会得到不断加强。比如,我校初中九一班把班级管理浓缩成这样几个字:静、敬、劲、净、竞。即教室要安静,对师长要尊敬,卫生要干净,在学习上要有干劲,互相之间要展开竞争。这五个醒目的大字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能激励学生向着目标冲刺。我们还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分别在景色优美的金佛山、山王坪、老龙洞、楠竹山组织了“我的教育故事”“民主育德”“班主任工作落实力”交流活动。通过对自我教育方法的反思以及对“他山之石”的借鉴,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干劲更足、效率更高。

创设班级文化 凝聚班级精神 第3篇

一、制订班训口号,凝聚班级精神

制订班训口号,凝聚班级精神,是我担任班主任以来一直坚持的做法。学校安排我担任九年级(19)班班主任,报名的第二天要求每位学生认真思考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激励的标语,且要求下周一用书面的形式交给我。收集好所有学生的班训口号后,我邀请部分学生对班训、口号、目标进行初选。在班会上,我们隆重地确定了我们的班训、口号、班级目标。

首先,将初选的口号、班训、目标等进行公布,然后,由提供者进行解读演讲,最后,再由全体学生表决确定。

最终,隆××同学选定的丘吉尔二战中一次演讲的名言“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当选为我班的班训。他的解读与演讲一年来都让我们津津乐道,他说:“我选这句话是因为我认为九年级中考就像一场战争,我们就是战场上的战士,拼搏一天,一百人将成为你的手下败将,拼搏三百天,你将在三万人中称雄,每天打败一百人是我们的目标,‘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自然是我们最佳的班训。”他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以全票当选为我班的班训。他演讲中的那句“每天打败一百人”也成了我们班的口头禅。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鲜出炉的班训、口号等做成条幅挂在了墙上,既装点了单调的教室,又让它们真正成为时刻提醒我们、激发我们前进的精神

力量。

“青春飞扬,拼搏自强,共创辉煌。”成了我们班的班级口号。班训的产生过程,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让他们受了一次很好的集体主义教育,也让我们班团结、友爱、上进、拼搏的班级精神初步形成,我们班就以全新的面貌闪亮登场,开始了我们激情、快乐的九年级(19)班之旅。

二、让名言警句不仅仅是口号,要像雨露一样滋润班级精神

名言警句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革命家立身处世的生活经验总结,它是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对旁人和后代的忠告。是经过了时间的筛选、凝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用名言警句的精髓思想教育、影响、熏陶学生。这也是我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重要手段。

我们班的名言警句由学生负责,班委会对名言警句栏有统一的要求和部署。既要有内涵又要能激励和熏陶学生。全班49人,每人轮着负责写一天,要求写的名言警句能起到影响深远,展示的名言必须积极向上。目的是让名言警句成为同学们展示才华、凸显品味、彰显个性、反映内涵的小舞台。为了达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目的,要求所有同学每天早上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摘抄朗诵名言警句栏的名人名言,每月还组织一次印象最深名人名言评比。

就这样,这个小舞台成为教育学生的阵地。寂寞时,带给他们开心;颓废时,带给他们毅力;骄傲时,带给他们警醒;失望时,带给他们信心。让名言警句无时无刻不起到教育与激励的作用。

三、让班级日志成为学生体现主人翁精神的舞台和培养责任心的阵地

班级日志许多地方都在采用许多班级都在记,作用的发挥各有千秋,有的成为班级的流水账,只是反映一天天的经过,没有多大意义;有的成了黑账登记本,由班干部保管记载,这样导致班干部的威信荡然无存,同学之间相互埋怨,成为班级矛盾的源头;有的甚至成为讲桌守护者有始无终。但我们班的班级日志由编委会成员和值日班长、小组长共同记载,要求不仅反映情况而且对事情做出评论,对事不对人。尤其对有利于班级的事情要提出表扬倡导同学们学习。这样就铸就我们团结、守纪、上进、友爱班级精神最重要的文化阵地,是我们班实实在在的精神接力棒。

日志里流露出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唱响着奋斗的信念和铮铮誓言。如:“九年级(19)班没有重复的一天、没有彩排,每天都是我们表演着不同的节目,是为理想为梦想奋斗史。我们知道现在的自己与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我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只能选择奋斗的路不能选择是放弃的路;我们可以拒绝轻松但我们不能拒绝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加油!从现在开始努力,青春易逝,年轻无极限,路就在脚下。”等等,这样的发自内心的催人奋进的句子比比皆是。

日志里更流淌着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友爱。如:我们班催××同学因父母离异,学习认真刻苦而成绩却没有起色,在日志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不如意,上天为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失去了不代表你不曾拥有,现在的失去不代表将来不会拥有许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席话引来众多同学的留言。看着一段段留言,就像看到一颗颗水晶般纯洁的心灵,感动的不仅是催××,还有全班。像这样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的语言在日志里有很多。

用精神引领班级,用思想铸就班级让我和我的学生收获多多。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之班级活动的探讨 第4篇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领域阵地里, 班级作为最基层的学生组织之一, 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 而班级文化则是班级精神力量的源泉。如何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重要思想领域,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理念为指导, 如何创新开展班级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对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形成“一班一亮点, 一专业一品牌”的班级文化体系, 对于形成班级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 是班级成员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 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许多研究者认为班级文化可以包含四个方面, 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级活动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较大。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专业特点, 以及学生发展需要, 成立以专业为核心的兴趣小组, 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 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品牌活动, 创造积极向上、富有内涵和特色的育人环境, 让学生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改变整体的精神风貌, 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 从而进一步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2 目前高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中, 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 许多高校不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未形成鲜明的文化个性或文化特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实现, 而它作为一个精神载体, 又起到了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但是在班级活动召开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缺乏班级活动的物质载体, 活动参与对象的多样性, 活动组织的质量与数量呈反比, 活动组织者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够强等。

2.1 参与班级活动主体的特性给主题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

“90”后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一支生力军, 他们的思想活跃、有自信、个性张扬、喜好新事物但又缺乏集体主义、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以寝室或者小团体为单位自居、在某些特定场合能体现责任感, 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弱、对电子产品热衷但又喜欢沉迷网络世界、喜欢网络交友但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又较欠缺等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枯燥单一的内容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 活动效果不理想。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如何设计以专业或者班级为特色的班级活动, 把他们独特思维、张扬个性融合到班级文化建设中, 是一个挑战。

2.2 缺乏一支综合素质高、复合型的学生干部队伍

活动举办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组织者的能力是否具备。学生干部队伍所缺乏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中班级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校满一年的大二学生, 还是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 学生干部队伍流动性很大, 虽然成功竞聘的干部们有着满腔为同学们全心全意服务的热情, 但在实践中, 因缺乏相关的工作组织经验、不够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领域、创新意识低、抗压能力差的特点, 给班级活动的举办带来新的挑战。

2.3 学分制的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 班级观念开始淡化, 班级文化建设宣传缺乏物质文化平台

在校的学生对传统的班级活动有依赖心理, 他们认为班级应该是定时、定点的, 能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 在统一的时间内, 学生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组织带领下, 开展的活动才称为班级活动。但在新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格局已经受到了冲击:教室与课程均出现了流动性, 无固定的教室, 课程也是实时更新。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 还有选修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存在着:在同一行政班级里, 各个成员之间就会出现选课科目不一、学习时间不一、业余时间不一的特点, 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下, 班级活动的特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班级文化建设阵地严重缺乏, 使得班集体概念在学生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化。

2.4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元素的引入导致班级活动建设质量严重下降

自从各高校提倡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以来, 系部、社团、班级根据自己的特色纷纷开展了各项常规性、教育性的业余文化活动。虽然学生们在选择上多了份自主性, 但是活动过多, 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抵触与审美疲劳。与其说在积极参加活动, 还不如说是为了完成第二课堂的学习任务, 这样的散漫参与态度严重影响了班级活动的质量, 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更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3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构建, 应该是有着良好班风、学风,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 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的机构。而有着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建设是关键。成功的班级活动建设体系应该是形式上新颖、内容上丰富、个体参与面广、建设主线明确、活动开展有特色, 敢创新。在实现人人参与的原则下, 产生一种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荣誉感;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它应该有着完善的班级制度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系列带着专业元素的班级特色品牌活动以及一面彰显特色的班级荣誉墙。

3.1 规范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多举措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选拔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学生干部队伍, 对于班级活动的召开是否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一个机制完善的学生干部队伍, 应秉承公开公正原则, 通过毛遂自荐、群众推荐、辅导员审核这几个环节进行, 既选出了有群众基础、又具备综合能力强的班委, 开展班级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必须加强学生干部们的培训教育工作, 学生干部队伍如具备了思想先进性、行为规范性、能力特长性的特点, 班级的工作才会开展得更顺利, 成效才会更突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干部队伍技能培训, 通过说、练、写系列技能比赛, 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语言表达、文案书写、心理抗压能力, 让广大干部们在学习和培训中, 掌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技巧, 在熟悉的基础上,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3.2 树立榜样力量, 健全各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 通过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班级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在班级制度建设中, 可以包含如下内容: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安全文明寝室建设制度、班级奖勤补助贷工作制度、班务公开制度、班级会议三个一制度。

3.3 多途径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

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班徽、班旗、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等元素来体现, 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 则要通过各种类型的班级主题活动去实现。在班级活动召开中, 组织参与主体上:从班级中到班级外、从专业里到专业外、以横向模式, 由小单位向大阵地转移, 跨班级、跨专业、跨系部来开展;内容形式上:由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到丰富多彩的业余课外的活动、从教室内到教室外、从被动接受教育到积极主动参与, 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特色, 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 从课堂上到课堂外, 专业老师、辅导员都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结合精美的PPT、动感十足的FLASH制作, 蕴含人生哲理的趣味小故事游戏, 采取喜悦见闻的形式, 如演讲、知识竞赛、辩论、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公益性志愿服务等活动, 真正地从内容上来充实活动的内涵, 从而吸引同学们积极参加, 在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之余, 也改变了“要我做, 我愿做, 我乐做”的观念, 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增强了集体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培育学生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 营造良好的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

3.4 构建兴趣特色小组, 创建班级物质文化宣传墙, 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围绕学生的专业特色、个人特长, 成立班级兴趣特色小组 (比如“督学小组”、“计算机科技小组”、“电子科技小组”、“体育小组”、“游戏编程小组”、“书画小组”等) , 营造一个互帮互学的育人环境, 以宿舍为单位、以网络建设为宣传阵地、创建班级博客、微博, 每个兴趣特色小组长都是负责人, 以纵向或者横向的交叉方式, 把宿舍的学习文化与班级、专业的学习文化相融合。在张扬个性化宿舍的同时达到了宣传班级文化工作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是学生良好道德、健全人格、精神风貌形成的主要基地。优秀的班级活动具有陶冶情操、润泽心灵的教育功能, 而结合专业特色构建的班级文化活动, 更是彰显班级的个性文化建设, 能让全体学生有以班为荣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能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社会公德、心理健康、遵纪守法、诚信、感恩、文明礼貌、团队合作、敬业、奉献、自信、自立和自强等品质。

参考文献

[1]甘贞洁.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11) .

[2]白光泽.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3 (6) .

[3]张芳.怎样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班级文化建设[J].职业, 2012 (24) .

[4]陈朝魁.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0) .

[5]左杨.基于辅导员视角下的“90”后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

班级文化班级口号 第5篇

2、发展城市体育事业增强中华民族体魄。

3、机汽机汽,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永不言弃,

4、戮力同心,扬我班威。

5、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6、奋斗改变命,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

7、全员举绩迎国庆,祖国生日献厚礼。

8、挑战运动极限,演绎健美人学!

9、争先进,创文明。

10、全力拜访迎圣诞,你追我赶快签单。

11、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团结自律最为高,永不言弃是英豪。

13、播下希望,充满激情,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14、团结友爱创佳绩,顽强拼搏不言弃;

15、行销起步,天天拜访,事业发展,用心学习

16、青春活力聪明美丽帅气。

17、乘运动之帆,为学生喝彩。

18、健康第一从我做起。

19、青春如火,超越自我;机汽学子,勇创佳绩。

建设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 第6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凝聚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化作为人类思想意识层面的核心内容,对人们的行为习惯具有导向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行为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任务,也是学生快乐学习成长的关键因素。常吸很多老师评价说班级的好与坏,而班级的凝聚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良好班风的直接体现。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建设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建设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是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文化知识

班级文化彰显着整个班级的思想观念,是班级灵魂的体现,对于学生具有调节和导向作用,能够感染激励学生,代表着是一个班级的软实力,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營造一种优良的班级学习氛围,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能够有效的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转化为一种无形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的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开展学习活动。同时,通过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让先进的同学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实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对于提升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当前社会生产分工日益细化的时代背景下,学会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已经是时代对于学生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也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学习方式等措施,也加强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老师通过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的协作互助提供更多的机会,不失时机的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情感更加深厚,互动配合更加和谐,不断增强班级的向心力,提升班级凝聚力,实现学生协作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形式

小学阶段正是各种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的影响最大。老师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利用班级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以班级的整体利益为第一,为了班级的荣誉而努力,满足学生内心对于爱和归属的真实需求,营造一种互助友爱的风气,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亲身体验健康向上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爱与被爱,增强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最终养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

二、建设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班级管理历来都是老师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一线老师也积极的进行各种实践。但是,对于建设班级文化,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方面,还有很多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具体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凝聚力提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的共同目标

班级是一个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明确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对全班的师生产生号召力,引导师生共同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班级目标既是学生行动的动力,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产生引导作用。一个班级没有了目标,就会迷失方向。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经历不同,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个体的目标千差万别。学生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只有达到了和谐统一,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班级学生才能目标一致,发挥集体的合力,为实现班级共同的目标付出自己的努力。除此之外,班级目标的合理性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班级目标,得到了全班师生的一致认可,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班级目标对于师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由此看来,班级共同目标是影响班级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班级的管理方式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老师的一项日常工作,每个老师的教育理念不同、个人性格、处事风格都存在着差异,采取的班级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概括来说,班级管理方式可以分为民主管理、放任管理和专制管理。三种班级管理方式,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很多激发学生班级荣誉感的机会,也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方式。班级管理方式也决定了老师能否更好的把握机会,最大程度的提升班级凝聚力。从更深的角度来看,班级管理方式直接反映了老师的教育理念。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应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三)班主任个人魅力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种影响在小学阶段更加明显和深刻。班主任老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情况最为了解的老师,对于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的重大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灵魂人物,承担着班级管理的重要责任,其个人的学识、品格、修养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只有让学生心里佩服的老师,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的配合老师的指挥,对于学生的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和领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的个人魅力也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建设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有效策略

立足于当前小学班级凝聚力建设的现状,结合小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是学生共同的家。班级的硬件环境也是构成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老师通过组织学生一起打造班集体,共同布置班级环境,用心爱护班级的公共财物,引导学生把班级的一切放在心上,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的热爱之情,不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物质环境,还可以向学生渗透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形成班级统一的价值观念,构建立体式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打造班级物质文化过程中,培养班级集体意识,体验与老师同学共同建设班级文化的快乐与成就,从而自觉的维护班级荣誉,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卫生,美化班级的环境,装扮教室等。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拿来装饰教室,全体学生群策群力,建设图书角,选择教室的张贴物,集思广益总结班级的口号,制定班级的总体目标等。具体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分别制定学生发展目标,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目标的制定,这样的班级目标对于学生的行为才具有激励作用。同时,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体会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学生在参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于班级核心理念的理解,也体验了亲自动手的乐趣,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爱护班级环境。

通过这些实例说明,班级环境的布置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学生集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只有老师能够有效的组织学生们共同参与打造班级物质文化,学生之间才会多一些交流,更加愉快的在美丽整洁的环境环境中愉快的学习,从而发自内心的热爱班集体,增強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

(二)引导学生一起做好班级各种制度建设

班级文化不但需要必要的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班级的精神、理念,让这些班级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真正落实到师生日常行为当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公正、平等的班级奖励机制,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班荣我荣”的意识,形成为维护班级荣誉而约束自己的动力,让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强大。例如,为了更好的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制定了明确的奖励制度,调动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纪律的积极性。班级奖惩制度制定需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奖励。比方说,做好人好事的奖励、为班级荣誉加分的奖励标准等。通过这些恰当的奖励制度的实施,形成对学生的正面导向作用。同时,建立班级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让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及时纠正不足,发扬优点,为学生的优势特长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师生之间相互信任,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的班级风气。由上例不难看出,建立恰当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公平的奖惩,不但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班风,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观念和行为,激励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同学、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快乐,班级的凝聚力才会不断增强。

(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文化活动

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是进行激发学生班集体意义和荣誉感的有效途径。很多老师都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端正学生的认知和态度,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积极情感,建立班级优秀的文化。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也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开展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例如,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运动会、各种大型比赛等,不但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才华提供了舞台,还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快乐。学生在参与这样的比赛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就会迸发出为集体争光的意识,对于班集体的归属感也会更强。由上例可以说明,不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为班级的荣誉而奋斗。老师再通过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不断反思,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独特体验,有效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四)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个人魅力

既然班主任老师是整个班级的灵魂人物,决定着班级的管理方式,对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建立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老师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做好榜样,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让学生信任亲近自己。首先,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学会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学生的成长,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老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学生由衷的佩服老师。再次,老师需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以律己,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学生一起建立班级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为老师们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老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利用网络等,及时总结反思,吸纳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最后,老师还需要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不断完善班级管理的模式,科学的组建班委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让学生真心的佩服老师,从而愿意听取老师的教诲和指导,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各项任务。

总之,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班级会形成一种极强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是建设班级文化的关键人物,更是打造班级凝聚力的核心因素。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成长环境,老师还需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大胆创新,积极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借助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师生创造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艳涛.依托班级文化建设,铸就班级凝聚力[J].新课程(下),2012(11)

[2] 姚莹,徐燕.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班级凝聚力[J].文教资料,2013(04)

[3] 廖玲玲. 班级凝聚力培养五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05)

[4] 徐峰. 班级凝聚力建设又添“心”举措[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4)

搞好班级文化, 铸就班级精神 第7篇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班级文化实际就是班级的精神, 也就是班级所有成员在共同的班级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体系和价值追求。班级文化建设分静态文化建设和动态文化建设两部分, 静态文化建设主要指物的方面建设, 动态文化建设主要是指人的方面建设。两方面相互影响, 缺一不可。

(一) 静态文化建设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 墙面的布置, 黑板的利用等, 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 因美生爱, 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 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 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 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搞好静态文化建设主要措施:

1.精心设计班级标语 (班训)

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 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诫或防范。着重抓青少年的文化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养育和训导。开学半个月之后, 我让全班共同开动脑筋, 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 经过班委的精心选择之后, 选择了“求真、务实、创新”这一条, 把它做成深红色隶书字体贴在教室后方黑板报上方作为班训, 这几个字提示同学们为人要真诚, 做事要有城信、务实, 同时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不断创新并实现自我,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 结成一个集合体, 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 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

2.细心布置班级墙壁, 力求让墙壁会“说话”

在教室左、右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四幅名言条幅,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名句, 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 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拼搏、进取。在教室左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和学习园地区,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班级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歌咏比赛三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每周班级流动红旗等) , 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 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即有强烈的表现欲, 利用学习园地, 创立“读书角”, 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 展示自己的才华, 增强相互沟通。教室卫生工具整齐地摆放, 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 在班级的墙上布置《班级记事》, 不仅可以宣传集体的活动, 还让学生在其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或心语, 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 从而营造坦诚、轻松的交往环境。由于美化了教室环境, 讲文明, 讲卫生, 蔚然成风, 在班级常规管理评比始终名列前茅。

教室虽小, 可它处处有宝, 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 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 那么, 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 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二) 动态文化建设

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良好的班级动态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精髓。人的因素是首要因素, 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劣首先取决于班主任老师的素质, 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领头人, 他的文化素养、个人魅力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在很大程度上, 一个班级的整体个性就是班主任个性的体现, 看一个班级的综合素养就能了解班主任的文化素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然是全班同学的楷模, 是班级的的灵魂, 他的个人魅力将极大地影响班级的风气。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自我, 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以及较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诚信教育。搞好动态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 经常参与文化活动。

2.上好每周的班会课, 完成学校的要求, 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

3.分组学习, 互相促进,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4.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活跃班级氛围,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智慧,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 放手让学生去做, 教师只作点拨与指导。

建设班级文化,服务班级管理 第8篇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管理理念的体现, 是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班级文化创建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 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班级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班级文化创建对班级管理的辅助作用, 为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所认同。许多班级结合自身的特点, 以建设班级文化, 但是, 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 还有着这样那样的误区:

误区一, 认识上的误区:把班级文化简单看做是对班级环境的布置, 而认识不到班级文化是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思想有多远, 才能走多远”, 仅把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局限于是对教室环境的美化, 那么班级文化真正的管理效能是发挥不出来的。

误区二, 定位上的误区:不同的班级应该有不同的班级文化, 即使相同的班级, 在不同的时期, 班级文化也不尽相同。而这个不同文化的确定, 主要是依据自己班级的特点。一个班级应该有长期的目标, 也要将长期目标分解成几个短期目标。同时, 要考虑自己班级的不同情况, 哪些地方有欠缺, 就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比如班级学生缺乏信心, 我们可将培养学生自信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如果班级同学不团结, 我们就可以将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如果班级同学普遍比较浮躁, 那么我们的文化建设可能就是强调踏实认真;如果班级同学情绪好激动, 做事爱冲动, 那我们可能更多地会在意学生情绪的控制, 等等。

误区三, 不能正确处理班级“软文化”和“硬文化”之间的关系。硬文化是教室的环境及教室内的布置;软文化是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硬文化其实就是为软文化服务的, 如果没有软文化, 硬文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也只是空喊口号而已。一些班级在建设班级文化时, 过分注意显性的文化, 而忽略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真正核心——精神文化的建设。

三、建设班级文化, 服务班级管理

(一)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 是班级文化服务于班级管理的基础。

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 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教室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 还是悬挂图片标语, 或是利用墙报,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班级管理的理念等, 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 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室内的图片、黑板报、宣传栏都是班主任用来宣传自己管理理念的阵地。比如, 我们班内张贴的我设计的以“德”“智”“体”“艺”分别为主题的四幅宣传画, 代表了我对同学们在这四个方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期望。教室后面的奖状区则是展示班级荣誉的天地, 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我们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空间, 精心布置, 使教室环境成为班主任管理理念的“代言人”, 使有限的教育空间变成无限的教育资源。

(二)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是班级文化服务班级管理的保障。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一种“软管理”。然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班集体如果要想健康地发展, 仅靠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 缺少有力制度的制约、束缚和规范, 那是很困难的。

制度, 《辞海》中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班级制度对班级管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进行班级管理的保障。

1.班级制度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体现, 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在同学们的认可下, 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体现。各项制度提倡和禁止的行为, 对学生们的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健全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使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得以彻底贯彻执行。

2.班级制度还能起到弱化班主任和学生矛盾的作用, 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使班级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师生之间的矛盾, 弱化为学生与制度之间的矛盾。

(三) 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是班级文化服务于班级管理的核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 其中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多种内容, 是浸润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中的一种隐性文化, 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班级整个文化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1.多彩的活动, 起到统一学生的思想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作用。

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根据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活动, 能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创作、演唱“班歌”, 形成班级主流精神导向。

“班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它能时时浸润、感染每位学生, 使他们体验到作为班级成员的温暖和自豪感;“班歌”可以营造班级特有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在班歌的创作、学习、演唱过程中, 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净化, 他们对班级的挚爱和归属感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升腾起来。

3.树立典型,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典型示范方法是以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教育和鼓舞人们, 以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一种方法,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结合班级特点, 树立典型, 很容易得到学生的确认, 使他们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通过生动直观的典型事迹的影响, 必然引起同学们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这种共鸣感又将潜移默化地促进同学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4.开展多层次的评比竞赛, 创造班级的竞争氛围。

评比竞赛法是组织同学相互竞争, 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一种方法。因为它有一定目标的优劣之争, 可以激发人争强好胜的心理要求。通过各种先进的评比, 开展各种竞赛, 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班主任的管理理念。

实践证明, 文化即教育。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离开了文化, 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班主任的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总之, 充分利用级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 是班主任深化班集体建设, 进行班集体管理的重要途径。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能使全班同学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的影响下, 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加强班级建设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 第9篇

一、正确认识班级文化、把握班级文化的实质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前提

班级文化, 是一种个性文化, 代表着班级的形象, 体现了班级的生命;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 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 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班级在建设实践过程中, 由班级管理者倡导的, 在大部分学生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感觉氛围、班级形象的总和。共同的价值理念决定着班级的发展方向, 支撑着班级的发展目标, 是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指引。价值观、价值主张的实现是通过班级学生的具体行为模式来体现的, 正是由于全体学生几年形成的行为习惯、支撑班级生存发展的行为结果, 才形成全体学生认同并习以为常的心智模式, 才使得班级文化得到真正的体行、固化和延续, 成为支撑班级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凝聚力。共同的感觉氛围是组织群体共同的心理契约, 形成了大家习惯的感觉氛围, 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在带来支撑班级发展目标的有效行为的同时, 也使得班级内部的学生之间建立起共同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 甚至是生活习惯, 形成大家舒适的、喜欢的感觉。在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文化氛围的作用下, 班级的组织特征也会以其特定的班级形象向外部展示。班级形象同样是班级的价值理念、班级学生行为模式的结果和表现, 是学生共同感觉氛围的外在延伸。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正确认识班级文化, 把握班级文化的实质, 是班级管理者构建班级文化的前提。

二、掌握班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整合不同学生的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共同的价值理念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基础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是人们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 是影响人决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整合不同学生的价值观, 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重点放在一年级的第一期。一年级第一期是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阶段, 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点, 各人原有的心理准备不同, 适应力不同, 学生的价值观也不同;同时这在个特定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处在不断嬗变的过程中, 它需要在大学时期进一步自我完善和自我校正。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过程中, 高校辅导员快速准确把握这一关键时期, 完成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 即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的导向作用。高校辅导员在其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等, 都将成为青年学生发展和塑造自我的重要“社会参考系数”。辅导员应及时整合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整合, 实质上就是每个学生个体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重新结合和安排的过程。整合目的就是形成正确的共同的价值理念, 保证整个学生集体的稳定、协调、有序、团结、奋进等, 为班级文化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精诚团结的学生骨干队伍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关键

学生班级和党团组织干部是学生骨干队伍, 是协助辅导员处理学生事务的助手, 更是学生、班级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 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一支素质过硬、精诚团结的学生骨干队伍对于建设班级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的产生, 首先要在学生班级和党团组织干部中形成;班级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更需要学生班级和党团组织干部的共同努力。班级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共同行为模式的真正体行、固化和延续, 共同感觉氛围的舒适、融洽和和谐, 良好班级形象的展示, 班级文化的制度化体现, 离不开学生班级和党团组织干部这支核心力量带领全班同学长期共同奋斗。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精诚团结的学生骨干队伍, 班级凝聚力不可能形成, 班级文化建设将成为空谈。

四、加强制度建设, 实行制度管理是构建班级文化的保障

班级和党团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为规范和约束的制度保障。群体中必定存在行为准则, 把班级文化中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感觉氛围、班级形象等采取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用柔和形式规定出来, 形成班级的管理制度, 会令我们工作更加规范。完善的班级制度将使班级文化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制度的制定是基础, 执行是核心。制度的落实需要控制好几个环节:1.是树立制度的“外在”权威。通过奖惩手段来加强制度权威。2.是对制度执行进行有力监控。可以通过强制手段将学生行为引向制度规范的轨道, 甚至可以邀请全体同学参与到制度执行监控中来, 通过舆论压力推进制度的贯彻, 3.是对制度进行评价与调整。对于已投入“市场”的制度, 应该对其进行定期反思, 并做出相应调整, 以保证制度的公正性, 增强制度的现实效用。

五、结合班级特色, 打造班级独特的品牌文化是构建班级文化的目标

1. 建立班级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 班级结合自身特

色, 设计自己的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等, 将它们应用室内布置、宣传栏、旗帜等方面, 成为班级的标志, 达到传播文化理念、塑造集体形象、增强集体归属感。

2. 人人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成员要承担起责任才会更爱这个集体, 才会有主人翁的感觉, 才会认同班级文化, 才会因为班级文化氛围的不够理想而做出积极努力。

3. 以学生为本。

班级最重要的文化精神应当是“以学生为本”。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才能成为优秀的集体, 只有真正关注于“人”才会赢得人心的凝聚。

4. 体现快乐、和谐和奋进。

只有快乐、和谐和奋进的班级文化才会成为每位同学都认同的文化, 每位同学都遵守的文化, 每位同学都乐于接受的文化。

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 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班级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 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 班级文化不断地得到提高。因此, 班级文化最大可能地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摘要: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它渗透于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 贯穿于班级成员的始终。班级文化建设是提升组织品味和境界的关键。辅导员和班级管理者在班级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构建班级文化, 目的是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快乐、和谐和奋进的班集体中, 使班级文化最大可能地成为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制度,班级品牌,构建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活动 第10篇

关键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幸福感

一、问题的提出

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 它能公开或潜在地给班级队员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 对于增强队集体的凝聚力, 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会员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中把“幸福作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只有幸福的教育, 才能打造幸福的人生, 而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 只有打造班级文化, 立足班级文化才能建设幸福班级, 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二、加强班级环境建设, 形成班级物质文化, 培养幸福感

1.温馨课室的布置:教室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硬性灌输, 它能创造出一个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班级环境的布置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 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班级进行精心、细致的装扮能够美化班级环境,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发展学生合作精神, 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 增强学生对班级、对学校的认同感, 提高学生在校的幸福感。因此, 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 精心布置, 使其既温馨舒适, 又催人进取。

1) 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 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 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 人人参与, 加强检查和监督, 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 教室的美化。课室布置的主题必须是温馨幸福, 是发动学生精心设计, 巧妙布置, 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挖掘教室每一地方甚至是墙壁的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如针对初三阶段的学生, 我在前门上面的玻璃窗贴上:奋斗———梦想在路上, 在后门玻璃窗上相对应贴上:坚持———梦想在绽放。寓意一天是奋斗开始的, 只要坚持必会实现梦想。

三、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 形成班级制度文化, 保障幸福感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 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 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 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而班规的制定必须有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制定后还必须坚定不移地严格执行, 否则就形同虚设。在制定班级制度时我是这样做的:

1) 把制定权交给学生

我班的班级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 目的是让学生清楚他们是制订者, 也是执行者, 更是维护者, 他们是班级的主人, 班级是他们的班级。也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才能获得他们的心理认同, 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 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 实行责任负责制

为了把班规重点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我实行责任分管和小组负责制, 责任全部放手给学生。如在劳动卫生方面我设立一位班长专管, 班长下面再设立劳动委员, 然后是分小组长, 小组长分管几个组员, 组员负责不同的清洁工作, 这样的细致分工责任制, 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 既体现了人人有事做, 人人有价值, 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四、注重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创造班级精神文化, 提高幸福感

班级的精神文化, 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能使班级形成一种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 并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向心力, 促进班集体建, 提高学生在校的幸福感。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1) 培养优良的班风, 确定班级共同奋斗目标, 诱发凝聚力。

优良风气的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 而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此, 在培养优良班风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做到明确目标、持之以恒和因势利导。如:一开始我们就明确我们的班级目标:向向日葵那样阳光积极, 绽放对梦想、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无论是在教室的布置还是行动上我们都践行这一理念。如在前门挂上一束向日葵, 让学生一到班就会有到积极的心态;又如在每天的体能训练时我们会互相鼓励坚持不放弃, 大喊:KeepMoving!久而久之, 优良的班风慢慢的形成了, 同学之间也学会了关爱

(2) 注重情感交流,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是感情动物, 师生间、同学间真挚的情感越浓, 凝聚力就越强, 就越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所以每次带班开始我就把一句话贴在前方黑板上面: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 不断渗透这话的意义:学会尊重、关爱和自爱。在课堂上尊重每个学生, 做到以生为本, 平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如学习优秀的学生我会让他介绍经验, 书写漂亮的会让她负责板报, 就算是内向的同学我也会创设条件让她帮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真正做到让学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教学教育过程中, 我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如每个星期我会煮鸡蛋给学生增加营养, 节日时会带住宿生回家一起欢度, 同学生日时会一起送上祝福……每天我班学生早上都会大声说:早上好!每天我班的学生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学习。我班的学生给人最大感觉和印象就是阳光爱笑, 会关爱他人会感恩生活,

作为新型的教师, 我们应该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 把班集体建设成健康快乐的精神家园, 让师生在互为关怀的氛围中共同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进步、享受成长中的美好生命,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育带来的幸福感, 让他们最终成为自身幸福的设计者。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

[2]丁如许的《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集》

班级文化以文化育人 第11篇

2013年上学期,我接管四年级的一个班,针对本班学生人数多(有72名学生),学生自控能力弱,随意性大,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状况。我决定采用适合本班实际的班级文化,以文化育人,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做一个文化的真正传播者、引导者和执行者。

养成教育月,我向本班学生渗透两种理念。一是“心与心的距离近”,一是“延迟满足效应”。新学期第一堂班会课,我就将这两个理念告诉学生,并让他们记在了自己的“道德主题日记本”上。当然,学生对这两种抽象的理念只看字面肯定是理解不了,我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故事渗透两种理念,将抽象的理念形象化。

1.渗透“心与心的距离近”的理念。我问学生,当一个家庭爸爸妈妈吵架,为什么会一个比一个的声音大,唯恐世界听不到?学生七嘴八舌,答案无奇不有。我微笑着对学生说,你们的答案都不到位,学生的兴趣高涨,非让我说到底怎么回事。我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心的距离远了,所以声音大了,如果他们的心的距离近了,肯定说话和声细语,有时甚至窃窃私语。学生对我的回答茅塞顿开。紧接着,我步步为营,告诉学生教师也希望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近,将本班营造成一个和谐的班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教育境界,学生都表示愿意和我的心的距离近。

2.渗透“延迟满足效应”的理念,我告诉学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的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所幼儿园进行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儿童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儿童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儿童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儿童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儿童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试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最终发现:克制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较为自信,人际关系较好,也较能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冲动型的儿童约有三分之一缺乏这种特质,反倒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征,如害怕与人接触,容易因挫折而丧失斗志。学生听完后,深深地知道班主任讲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教室里安静了。我知道学生在反省着自己,几分钟后,我告诉他们,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希望,自制力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并将这个道理让学生写在“道德主题日记本”上。

诚然,只有抽象的理念还不行,重要的是将理念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去,这样理念才能有效。养成教育月,我主要抓“省心”(以文化人,整顿纪律)和“舒心”(以美育人,整顿教室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两项工作,将“心与心的距离近”和“延迟满足效应”两种理念自始至终渗透在这两项工作中。养成教育月,学校教师狠抓违纪学生,抓到的违纪生数要张黄榜公示。学生人人自律,人人自危,唯恐自己被抓成违纪生,受到班主任的严惩和学生的谴责,影响班级的荣誉。有一周,我班共有8名学生被抓,黄榜条高高在上,显得刺眼而不协调。我想狠狠批评这8位违纪学生,到了教室,看到8位学生胆战心惊,我知道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忽想起“心与心距离近”的理念,忍住了。告诉全班学生:“谁还不犯个错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了,难能可贵,是老师没有把你们教育好,老师也有责任,老师主动找校长去承担责任。”我找到校长后,检讨自己没有将校长交给的班带好,校长没有批评我。学生知道我找校长承担责任,每个人都悄悄地为班级做了一件好事。运用“延迟满足效应”,我克制了严惩学生的愤怒,主动承担了责任,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班级文化的作用有效了。

经过一学期的班级文化教育,学生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无人乱扔纸屑,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上课倾听的能力大大提高,师生关系其乐融融。我班一位学生在他的作文《遇上你是我的缘》中写道:“升入四年级,我们班换了班主任,,在转角遇见他,是我们的缘,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快乐,一个普通而平凡的老师,却教会了我们人生的真谛,让我班创造了不朽的传奇,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使他的心血不会白费。”一位家长感言:看了孩子的作文,不禁想起儿时自己的教师。想来好的教师给孩子的是一种感觉,给人相容、相知的温馨,像父母,像同伴。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感情世界,愿如此类美好的情感,单纯地植入他的心里。

文化影响人,班级文化真正达到了以文化育人,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境界。我坚信,只要每一位班主任文化先进,方法正确,每一个班级在我们的带领下定会奏出美妙的乐章。

班级文化活动 第12篇

一、班级文化墙上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教室,它是我们育人的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资源。这所有的布置最好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内容要有知识性、教育性。布置好的墙面也不应该是一劳永逸的,不应该是一学期甚至一年不变化的。试想,即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你每天重复讲一遍,听众还会有兴趣听吗?同样,让墙壁会“说话”,不但要说孩子们喜欢听的话,要时常变换着给他们新鲜感啊!教室虽小,可利用的空间却无限,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于无声处彰显内涵,于细节处显氛围,给人以启迪教育。

二、班级文化循“规矩”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谐班集体要从“保姆式”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少不了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1.有人人看得见的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当然要有班规班纪来约束学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发现了以“法”治班的重要性。他让每个学生共同参与制订了《班规班法》,制定的原则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并以此来实现班级管理的法制化。这样依“法”治班,首先可以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启蒙,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等。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形成良好的班风。

2.有人人可参与的班级岗位。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注重以自我教育为中心,实施学生的主体性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让学生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其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积极、主动、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班级内可设立纪律、劳动、学习等监督岗,做到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也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在整个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进而调动他们持续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局面。

三、班级文化很多彩

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秉承着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家的观念,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去感受,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班主任在制定活动时,可以考虑有贯穿学期、学年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一年一次的艺术节、读书活动、手工制作活动;几周一次的多种兴趣小组活动,集自愿性、实践性、自主性为一体的俱乐部活动;每天轻松愉快的课间活动、生机勃勃的午间活动、训练有素的专业队活动;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益智类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的心理测试活动等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给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会如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乐于参与这些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和方式。

四、班级文化要“人文”

“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话。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它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的力量要大得多,教育的效果也好得多。可见,在班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在班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1.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要真诚。

真诚,是优秀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是班主任获得学生信任的前提,班主任教育应从真诚开始。旧式的师生关系往往充斥着冷漠,教师一方似乎是高人一等,这就造成了师生双方相互掩盖内心真实的感受,导致不诚实、撒谎、欺骗和虚伪现象的出现。师生之间应以诚相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坦率地表露出来,尤其是教师应去掉假面具,承认自己的局限,分担学生的情感。经验告诉我,学生欢迎朋友式的班主任,讨厌家长式的班主任。因为朋友偏重理解,家长则偏重指责;朋友之间可以平等相处,家长却往往居高临下。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真诚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搭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要感动学生,班主任须善解人意,对学生的言行心领神会。日常工作中许多班级工作不顺利不是因为班主任缺乏正确的方法,而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没有形成默契。只有动之以真实的情感,才能深刻地理解学生,才能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以情换情,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我们就会取得学生的认同和好感,从而和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友爱。

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所以我经常告诉学生,交朋友可以从帮助对方开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是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班集体活动是班级人际交往最有效的平台。为了使班级学生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内的活动也要经常开展。

3.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

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的优势要远大于任课教师。所以每当任课教师在班级教育教学方面遇到难题时,班主任一定要主动帮助解决,并寻找机会在学生、家长和领导面前讲述任课教师的优秀之处,为其树立威信;同时经常在任课教师面前适时描述班上学生的可爱之处,改变任课教师对某些学生的偏见。我们还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为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机会。

五、班级文化有家长参与

教育理念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这对学生教育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叫家长更好地与班主任合作呢?

1.怎样谈孩子的缺点。

如果要谈孩子的缺点,不可直入主题,交谈时,先谈优点,趁家长高兴时说问题,过渡要自然,不要流露痕迹。不要说优点三言两语,说缺点滔滔不绝,对不太严重的问题,可以用“希望———”“建议———”“注意———”等口气提出。相反,对一些隐蔽性的、家长不太注意的问题,口气要严肃点,分析原因,针对家长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办法,或直截了当,或委婉提出。在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应有意多承担些责任,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家长自尊心的理解。

2.怎样让家长支持学校的活动。

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常常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而有些家长对此不理解,认为只要书读好就行了,做别的事就是不务正业。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耐心地把活动的意义讲给家长听,告诉家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会读书,还要全面发展,让孩子从小参加各类活动,不会影响学习,还能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何乐而不为。孩子将来面对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是五花八门的,我们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在交谈时,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讲,使他们感到你是在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接纳你、支持你。

六、教师本身的魅力与品味

班级文化还包括教师本身的文化品位。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的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关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如果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效应,真正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就会自然生成对教师的仰慕之情,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会通过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文化的气息。

古人云:“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才能的展示地。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具有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在于创建了怎样的班级文化。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 大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道授业, 小到管理学生的迟到、早退。教师要想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 统揽全局、全盘考虑。教师要通过对种种情况的分析和比较, 选择切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最佳治班途径、方法。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制度,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南京:江苏人名出版社, 2007 (9) .

[2]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8) .

上一篇:旅游类上市公司下一篇:文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