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护理干预范文

2024-08-01

进行护理干预范文(精选10篇)

进行护理干预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住院的587例健康待产妇, 年龄2l~29岁, 平均26岁。孕37~4l周, 单胎, 头位, 无明显头盆不称、骨产道畸形、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及其他明显合并症及并发症。将587例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00例。2组间文化程度、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

对照组予以传统的产科常规护理, 不作特殊的心理干预。观察组针对不同个体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疼痛实施护理干预。 (1) 待产妇进产房后责任产士负责接待, 介绍产房环境及助产护士, 耐心讲解自然分娩的益处, 产前产后的相关知识, 对宫缩不强者经疏导有已分娩的产妇讨论分娩经验; (2) 及时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 有的放矢地实施个体化心理疏导, 使之心情舒畅, 精神放松; (3) 助产士严密观察产程变化, 及时予以指导、鼓励, 帮助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提高痛阈, 从而缩短产程; (4) 产妇疼痛时, 抚摩其腹部、额部及肢体与手指, 并配合语言交流可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5) 使用孕妇心理放松操, 对孕妇进行演示及训练, 包括呼吸、眼部、嘴部、双手、双脚及会阴部等六个部位的放松锻炼, 调节呼吸, 缓解产期疼痛。

1.2.2 疼痛标准

参考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 将待产妇分娩期疼痛程度分为四级[l]:0级:无痛, 腰酸或稍感不适;I级:腰酸痛, 可忍受, 微汗或不出汗, 睡眠不受影响;II级:明显腰痛和腹痛并伴出汗, 呼吸急促, 但仍可忍受, 睡眠稍受影响;III级:强烈腰腹痛, 不能忍受, 大喊大叫, 辗转反侧, 不能睡眠。

1.3 统计学处理

根据疼痛的分级标准观察、记录每位待产妇分娩期疼痛出现的最高等级, 采用χ2检验, 比较2组之间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为0级67例, I级95例, Ⅱ级22例, Ⅲ级16例;对照组产妇疼痛程度为0级22例, I级50例, Ⅱ级84例, Ⅲ级44例,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经深入到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不仅要运用医学知识去进行护理活动, 还要懂得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针对产妇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疏导, 调整产妇的情绪, 以舒缓产妇的各种压力, 从而能顺利渡过分娩关。

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 由于待产妇所处的环境、文化修养、知识结构、意志性格与心理状态的个体差异, 使其在待产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 这些心理及情绪的变化会增加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 在分娩期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分娩期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加强了心理护理, 有效地减轻了产妇对疼痛的感受, 疼痛分级明显下降。

分娩期疼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其程度与待产妇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恐惧、焦虑、疲惫、缺乏信心以及周围的不良刺激都会影响产妇的痛阈.以至轻微的刺激也会引起强烈的反应。过重的心理负担常使待产妇表现为全身肌肉收缩.不利于产道生理性扩张及正常产力的发挥, 导致产程延长。因此, 采用孕期教育, 锻炼助产动作及产程的各个阶段减痛技能, 精神鼓励和支持、心理疏解与诱导是应对分娩期疼痛的有效措施。

待产妇分娩期因处于陌生环境中, 心理反应较敏感。助产士及护理人员任何不当的行为、举止、表情甚至眼神都可以引起待产妇的猜测、反感、畏惧、抵触。因此, 应提高与待产妇沟通的技巧与技能, 与待产妇进行心理沟通。在取得待产妇高度信任的基础上, 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健康教育, 帮助待产妇树立正确的分娩观, 讲解情绪与产时疼痛的相关性。针对待产妇文化程度的差异, 讲解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对文化程度较高的产妇应言简意赅, 紧扣要点。对学历低、理解能力差的待产妇, 可采用图文并茂等方式, 不厌其烦的进行解释。鼓励她们主动与顺利分娩的产妇进行交流, 让待产妇提前进入角色, 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

正确应用体态语言对产妇进行抚触, 是实施心理干预减轻分娩期疼痛的重要环节, 有时甚至能起到语言交流达不到的效果。每遇宫缩疼痛时, 握紧产妇的手, 抚摸其腹部, 做腰骶部按摩, 配合一些微小的动作如帮其擦汗、梳理散乱的头发、整理衣服等, 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她的关怀。宫缩间歇时, 递上一杯水, 鼓励少量进食进水, 协助其大小便等举措, 让产妇潜意识中感到希望和温暖, 明显减轻不良刺激, 从而改善心理状况, 使其分娩期疼痛明显减轻[2]。

参考文献

[1]胡香玉, 钟序素.分娩期疼痛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2, 11 (2) :172.

进行护理干预 第2篇

【关键词】膀胱癌;综合护理干预;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78-02

膀胱癌(B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在我国BC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左右[1]。目前,治疗BC的主要方法是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定期于膀胱内灌注药物化疗,大多BC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加之对该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极少,严重影响了BC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及康复进程。我院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BC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对象共72例,均来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BC患者,全部患者均经膀胱镜检查或病理切片检查并确诊,均在我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58.35±9.38)岁;首次发病30例,复发病例6例;患者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9例,初中12例,小学及以下5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1-76岁,平均(55.26±8.46)岁;首次发病28例,复发病例8例;患者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3例,初中17例,小学及以下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医护人员均经专科培训,以充分论证为依据,确定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及措施,在常规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由于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医护人员应因人而异,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膀胱癌的相关知识(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复发原因等),治疗BC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术后定期于膀胱内灌注药物化疗,详细的向患者讲解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内容,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和定期回院复查膀胱镜的意义。②生活护理:由于患者术后定期于膀胱内灌注药物化疗,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下降,因此,預防感染很重要,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要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生活要有规律,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喝酒,适量运动,以患者不过于劳累为宜,此外,保证患者睡眠充足、饮食合理(低脂、少盐等)。③心理护理:BC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患者对癌症和手术产生的恐惧心理,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耐心的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的病例,使其树立起治疗和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保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的达到治疗的预期目标[2-3]。④完善随访机制:为患者建立详细的出院备注,设立专门的咨询电话,定期询诊,及时解答患者遇到的问题,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语气要和蔼可亲,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1.3观察指标

出院1周后,调查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包括合理饮食、生活规律、按时回院化疗、期复查4个项目,完全遵医:患者执行4个项目,完全不遵医:患者不能完成任何~项,不完全遵医: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情况,包括一年内复发次数、精神状态、生活习惯。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啦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

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比较有显著差异(p

表1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比较

2.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膀胱癌(B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肿瘤。具有多发性、易复发且需反复长期治疗等特点[4]。目前,治疗BC的主要方法是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定期于膀胱内灌注药物化疗,多数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BC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及康复进程,对此,我院对BC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医护人员因人而异,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包括:①健康宣教,使患者详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生活护理,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③心理护理,主动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积极地配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④完善随访机制及时解答患者遇到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结果显示:观察组36例患者中,完全遵医29例,占80.5%,完全不遵,4例,占11.63%,不完全遵医3例,占8.30%;对照组36例患者中,完全遵医18例,占50.0%,完全不遵13例,占36.1%,不完全遵医5例,占13.89%;术后一周后,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比较有显著差异(P

总之,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勤,黄颖健,柳宏林.膀胱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6):102—104.

[2]封红英,刘惠清,蒋惠娟,等.护理干预对提高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12—13.

[3]JemalA,SiegelR,wrdE,eta1.CancerStatistics,2009[J].CaCancerJClin,2009,59(2):225—249.

进行护理干预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 在大理州南涧县中医院住院74例卒中患者, 对患者及早进行康复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方法

卒中患者一旦病情稳定, 就可以进行循序渐进康复锻炼, 以促进身体康复。

2 康复干预措施

2.1 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卒中, 使患者脑神经功能骤然受到损伤, 常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一个平常看上去很正常的人, 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得手足不听指挥, 生活不能自理, 说话别人听不懂, 这种风云突变的情景, 会对患者造成许多心理创伤。卒中患者担心瘫痪的肢体能否健康, 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是患者最大的希望, 而康复过程的缓慢会引起患者焦虑、悲观、失望、生活自理依赖等心理反应。

2.1.1 经常与患者进行交谈, 耐心向患者介绍同类患者治愈的典型病例, 引导患者主动抒发内心体验, 倾吐内心痛苦与烦恼, 让患者尽量通过语言表达, 发泄焦虑悲观紧张情绪, 增强自我调整的意识, 顺利适应新角色的转变, 使其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

2.1.2 从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 从简到繁, 指导患者去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 帮助他去重新认识周围事物。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 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消除恐惧和悲观, 摆脱一切杂念, 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坚持有效的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

2.1.3 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这样有利于增进患者的心身健康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情绪上得到稳定, 可以增加心理治疗的效果。

2.1.4 积极主动与家属沟通, 家属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烦躁、讨厌或随意训斥患者及装聋作哑, 不理睬患者。家庭所有成员对积极关心、体贴、尊重和谅解患者, 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 对待患者的合理需要, 要尽量设法给予满足。

2.2 急性期功能锻炼护理

卒中偏瘫恢复从发病后数天开始, 1~3个月恢复达最大限度, 3个月后因各种原因继发性障碍恢复减慢, 故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 即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5d内, 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10~14d[4]。

2.2.1 保持良好肢体位置

使肢体处于功能减少患侧肢体受压, 避免上肢屈曲, 下肢伸展, 足下垂内翻的模式。

2.2.1. 1 仰卧位, 将头放于正位或患侧位, 患肩垫枕, 使肩胛处于伸位。

同时患侧上肢要垫枕, 使肘腕伸直, 手掌心向上。下肢由臀下至小腿置一低平长软枕, 胳窝处再加放一小软枕, 使腿微曲, 足底与床尾之间放一硬枕, 防止足下垂, 保持曲髋, 屈膝, 踝背屈90°, 双足之间夹一硬枕, 防止小腿内收。

2.2.1. 2 健侧卧位

肩胛处于伸位, 患者上肢应支撑, 肘关节伸直, 掌内向健侧, 健侧下肢稍后伸, 屈膝, 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 膝关节呈90°弯曲, 并在膝内侧和足部放置一个较厚软枕, 保持屈髋, 屈膝, 踝中的正确位置。

2.2.1. 3 患侧卧位

背部垫软枕, 60~80°倾斜为好, 不可过度侧卧, 患侧手可呈90°位置放于枕边, 健侧手可放置于胸前或身上, 健肢屈曲, 患肢伸直呈迈步或屈曲状, 两下肢间垫软枕, 以免压迫患肢, 影响血液循环[4]。

2.2.1. 4 定时变换体位, 凡不能自行翻身患者, 每2h给翻身1次, 健侧卧位或仰卧位变替进行, 尽量减少患侧卧位, 预防肢体受压。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 首次翻身时间或发病后12h即可进行[5]。

2.2.2 肢体功能锻炼

肢体功能锻炼既要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心身兼治, 医患合作, 又要方法有效, 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 坚持不懈。脑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思维紊乱和惰性思想, 针对这些情况, 护士对家属要详细解释, 对患者要耐心开导, 指出大脑功能用则进、不用则退的基本道理, 强调早期锻炼的好处和不肯锻炼的严重后果, 使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 密切配合。

2.2.2.1进行从远端至近端的手法按摩, 可沿经络循行做头部、上下肢、背部按摩, 对患肢按摩配合循经点穴, 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的按摩手法使其放松。此法可改善血液循环, 消除肿胀, 缓解疼痛, 预防压疮和静脉炎。

2.2.2.2肢体按摩由轻到重,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先慢后快, 手法要均匀, 持久柔和, 力度适中。每天2~4次每次20min。如果患者在清醒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 鼓励自我按摩效果更好。

2.2.2.3关节活动

每天进行各关节的弯曲, 伸展和抬举活动每天2~4次, 每次不少于5~10min, 如前臂的外旋, 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等。

2.2.3 床上主动运动

2.2.3. 1 Bobath握手

帮助患者将患者的手五指分开, 健手拇指置于患手拇指下, 其余4指相应交叉, 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 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 在30°、60°、90°时, 可根据患者情况, 嘱患者保持5~10min, 手不要晃动, 不要过分用力。

2.2.3. 2 桥式运动

嘱患者平卧, 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双足低于床边, 助手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 保持不要晃动, 膝关节尽量并拢。抬高度以患者最大能力为限, 嘱患者不要过分用力等, 保持平静呼吸, 时间从5min开始, 逐渐到10min, 5下/次, 这种锻炼对腰背肌, 臀肌、股四头肌都有好处, 有防止甩髋, 拖足等不良步态发生。

2.2.3. 3

床上移行, 首先教会患者以健侧手为着力点, 健侧肢体为支点, 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 健侧手握住床头栏杆, 健侧肢体帮助患肢立于床面, 如桥式运动状态, 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移动, 自行完成床上移动。

2.3 恢复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卒中患者病情稳定, 生命体征正常后即进入恢复期限, 一般脑梗死在发病后1~2周, 而脑出血在2周至1个月后[6]。就可进行恢复期坐、站、行走和日常生活练习。

2.3.1 起坐训练

将健腿伸于患腿下方, 将患腿带至床侧, 患者转至侧卧位并以健侧前臂支撑躯干直立, 将头抬至直立位时, 用健侧上肢推动支撑, 使躯干直立坐于床边。

2.3.2 坐到站起及站立平衡训练, 患者B0bath式握手, 双上肢前伸, 头和躯干前倾, 重心向前移至双足上, 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站起, 必要时治疗人员可站在患者患侧, 一手将患膝向前拉, 另一手放在健侧臀部帮助患者抬起臀部。健侧上肢握紧手杖, 重心放于健侧下肢, 护士或家属于患侧给予帮助, 逐渐增加时间, 能保持站立超过30min。站立困难的患者可逐步由高椅子到低椅子做起立训练, 上肢的十指交叉上举, 翻身、屈髋、伸膀及手抓等训练。

2.3.3 步行及上下阶梯训练, 随着患侧上下肢负重能力的提高可以迈步训练。首先, 步行时先原地踏步, 患者健手握手杖。先出手杖, 迈患肢, 向患侧移动身体重心, 护士和家属辅助患肢膝关节支撑重力, 再迈健肢, 来完成一次步行, 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

2.3.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包括穿、脱衣服、刷牙、进餐、上厕所等, 每日3~4次, 每次30min。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训练, 直到有独立生活时。

2.4 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

脑血管病患者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语言辨别障碍、失读和失写。不管哪种情况, 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因此对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十分必要。

2.4.1 对不会说话的患者, 首先教他用喉部发“啊”音, 也可以让他用嘴吹火柴诱导发音, 因唇音最易恢复。

能发音的患者, 先随训练者念字和词汇, 然后可以独立练习, 由易而难, 由短而长。还可以给患者一面镜子, 让他看别人的口型, 对着镜子随时矫正。当患者的读音基本独立时, 让患者听常用词句的前半, 让他说出后半。

2.4.2 对语言辨别、理解困难的患者, 做言语刺激训练。

2.4.2.1可在患者面前摆些图片, 让患者按训练者的口令指图, 一个图片一个图片的进行, 当指误率仅为30%时, 再增加图片数目和词汇。

2.4.2.2做命名练习, 给患者看图片, 让其说出名称还可以做听语指字练习, 训练者念字或词汇, 让患者指出图片上的字或词汇。

2.4.2.3对于失读的患者, 则让他读卡片上的字。对失写的患者, 则要教他抄写、听写和自己书写。

2.4.3 患者病情复杂, 视觉、发音障碍。

2.4.3.1如伴有视觉障碍者看不见东西, 就让他接触实物, 再叫出物名。

2.4.3.2对伴有发音障碍的患者, 由于言语器官无力、肌张力异常或失调, 就要进行呼吸训练, 使患者说话时能保持一定的呼气压时间 (男15s, 女10s) ;还要进行发音训练, 使呼气与声带运动和振动能够协调, 以便自然发音;调音器官的运动训练也是必要的, 以使下腭舌、唇的运动功能恢复。

2.5 合理调配饮食

卒中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引起脑血管损害的一种疾病。卒中患者除需药物治疗外, 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2.5.1限制动物脂肪, 如猪油、牛油、奶油等, 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 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 促进动脉硬化。

2.5.2尽量使用植物油, 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 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 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 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2.5.3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 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 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 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豆类含豆固醇, 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

2.5.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 增强血管的致密性, 防止出血, 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2.5.5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 如海带、紫菜、虾米等, 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 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2.5.6每日食盐在6 g以下为宜, 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 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 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 并能增加血液黏稠度, 从而使血压升高, 对卒中患者不利。

2.5.7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 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此外, 少喝鸡汤、肉汤, 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 且需忌暴食。

2.6 出院指导

2.6.1 增强患者信心

患者对战胜疾病进入了康复期内心感到很高兴, 但生活上还不能完全自理, 在心理上仍然存在着顾虑, 护士应根据患者个性给予耐心解释和安慰, 给患者介绍病情的发展与转归, 并说明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的好处, 以增强患者锻炼的信心。

2.6.2 教会自我护理

功能锻炼是一个慢长的过程, 出院后功能锻炼是关系到患者以后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 护士应在出院前教会训练患者及家属一些必要的功能锻炼方法及基础护理知识,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结论

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抓紧早期锻炼, 越早疗效越好。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调动机体内部的潜能, 调节神经中枢的兴奋性, 促进新的神经网络建立, 调动处于储备休眠状态的神经组织发挥代偿作用, 以实现神经功能重新塑造, 为以后的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先做主动运动, 待瘫痪肢体肌力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进入恢复期后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思维训练, 不能急于求成, 要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各功能锻炼, 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可以减少卒中后遗症。综上所述, 卒中偏瘫后的患者应尽早功能锻炼, 而且出院后还要强化训练, 护士及农属要密切配合, 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给予指导和照顾, 增强患者锻炼的信心, 促进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10) :614.

[2]宋立新, 陈惠珍, 杨艳, 等.动用护理程序对脑血栓后处理缺陷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7) :530.

[3]高聪, 薄蜀相, 朱德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1, 16 (1) :27.

[4]徐国英, 郭新节.重症脑出血患者, 首次翻身时间探讨[J].护理学杂志, 1999, 14 (3) :131.

[5]孙要武.城市老年人群开展营养教育的干预性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01 (6) :370.

班主任进行干预研究的优势理论分析 第4篇

一、班主任具有调控干预情境的优势

这是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来分析的。

社会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很复杂,态度并不是唯一决定行为的因素。该理论认为,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是过去的行为和经验的影响。要干预高中生的厌学情况,当然要改变他们对学习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对责任和权利的认知等。由于高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的环境,周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这些生活情境时学校创造的,是班主任调控的。比如班主任可以调座位,选择更好的适合受干预者的周围环境,可以安排受干预者一定得班级地位和角色,即让受干预者担任一定的班干部,组织一些班级的活动等。所以,如果一个班主任具备较好的心理咨询技能,再改变相应的环境,就能更好地改变学生的厌学行为。

二、班主任具有监控干预的过程的优势

这是从态度的心理功能来分析的。

社会心理学家卡茨提出,态度有四方面的心理功能。一是工具性功能。一种对象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越大,个体对它的态度就越积极,一种对象越是不利于个体需要的满足,个体就越是倾向于对其形成拒绝或逃避的态度。个体依据态度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二是自我防御功能。个体倾向选择有利于自我防御的态度,这种防御有利于自我形象及自我价值的确立,并能用来减少焦虑,转移情绪冲动。三是价值观表现功能,它强调个体主动表现自己,用态度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四是认知功能。人们用态度来赋予新情境意义。个体获得对某种事务的态度,就好像找到一个应付新情景的向导,已经形成的态度,会影响对新情景的认识。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在时间上很是充裕,可以随时进行观察。班主任认识受干预者的同学、家长,可以通过他们,从多个侧面进行了解和观察,让被干预者在很自然的情境中,体现自己本质的态度和认知,从而使班主任掌握到比心理咨询工作者更为准确的材料,更全面周到的定位被干预者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情况更接近于受干预者得实际情况,为正确地制定咨询方案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所以,具备较好心理咨询技能的班主任自然可以取得比心理咨询工作者更好的咨询效果。

三、班主任更容易取得学生的依从和认同

这是从态度的形成过程来分析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是态度形成的开始,是个体按照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用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认同是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认同受情感因素的作用;内化是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将他人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是原有态度与认知态度协调的结果,是以理智、认知成分为基础的。个体态度的形成,从依从到认同,再到内化,最后成为不易转移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

在对高中生厌学行为干预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工作者要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被干预者的信任,在情感上使被干预者认同他的观点,再通过时间进行内化,这样就缺少了第一个环节,即依从的成分,而且是否依从,也不受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控制,缺少一个环节,态度的形成自然就要打折扣。但是班主任不同,班主任的角色具有一定的权威,对学生可以以奖励或惩罚作为教育的手段,让学生必须要完成依从的过程,并且朝夕相处,具备了把握效果的方便性。然后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情感的认同,在依从的过程中也能强化认同的观点,所以第二个阶段也方便把握。第三个阶段,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刺激,适时且恰当地进行强化,从认知和强化两个方面,使内化的过程更迅速,效果更理想,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四、班主任威信高,传递信息的途径多

这是从态度转变的过程来分析的。霍夫兰德等人提出一个态度转变的模型,该理论认为,信息传递者的威信越高,与被干预者的相似性越大,干预的效果越好。显然,班主任比心理咨询工作者具有更高的威信,在同样的环境中生活,相似性往往更大,所以由班主任作为干预者,效果会更好。该理论还认为,干预者的立场很重要,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干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被干预者往往会怀疑干预者的动机。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老师像妈妈一样,知道班主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好。而心理工作者和被干预者的关系,是简单的咨询与被咨询的关系,有利益在里面。显然,如果班主任和咨询师具有一样的咨询技能,班主任自然会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该理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信息传递的方式会影响干预的效果。心理咨询工作者传递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口头传达。而班主任传递信息的途径就很多,口头、他人传达、书面传达等,而且很多时候间接的传达比直接的传达更有效。

进行护理干预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1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标准为2010中华医学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排除标准为:(1)肝肾功能不全者,肿瘤患者;(2)心梗后抑郁、不能正常交流者;选取的患者年龄43~75岁,平均(59.5±11.2)岁,其中男85例,女59例;合并糖尿病39例,高血压43例,COPD25例,脑梗死2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症构成、入院SAS评分及心功能指标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进行护理。干预组给予合理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1)院前护理评估及干预:“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2],第一时间充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危险分层,给予必要的生命支持,配合医师迅速转运至导管室。(2)住院期间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包括向患者说明心肌梗死的发展及转归、检查及医疗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避免使患者恐慌,教育患者针对冠心病合理饮食及运动、睡眠及情绪控制等。(3)心理护理干预: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况,采取合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紧张及焦虑的心理状态。(4)利用情绪评分量表(SAS)评定患者情绪,分1~4级评定,每条目相加得分为SAS总分,分值高者焦虑程度越重[3]。(5)加强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合作,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1.3 主要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SAS评分及心功能指标、心梗并发生急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出院时SAS评分及心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心梗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组别出院时SAS评分ICU监护时间(d)住院时间(d)出院时心功能LVEF(%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危重病,发病急进展快,其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发生率较高,如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其死亡率高预后差,目前其发病和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4]。心肌梗梗死死的的治治疗疗涉涉及及多多方方面面的的,,而而护护理理作作为为临临床床一一线线工工作作具具有有特殊地位,能否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中给予合理护理干预的措施如“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黄金原则[5],强化意识责任,极大的缩短血管开通时间,在干预中给教育宣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引导患者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及合理运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患者干预后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都短于非干预组,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也有明显下降,另外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极大的缓解了其心理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常常增加心肌氧耗导致心梗及心绞痛的发生[6],患者SAS评分减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合理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临床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nbsp;讨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nbsp;选取20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1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式,干预组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合理护理干预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nbsp;干预组出院时SAS评分、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及心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心梗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sp;合理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11(2):75-79.

[2]Dixon&nbsp;SR,Grines&nbsp;CL&nbsp;The&nbsp;year&nbsp;in&nbsp;interventional&nbsp;cardiology.J&nbsp;Am&nbsp;Coll&nbsp;Cordial,2011,57(22):2207-2220.

[3]张蓉.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27-28.

[4]马朝霞,李杰,张玉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2011,6(11):1425-1426.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7(5):121-125.

进行护理干预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6月的866例自然分娩产妇,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为433例, 其中试验组患者年龄22~34岁, 平均 (26.4±1.2) 岁, 孕周32~40周, 平均 (35.3±0.6) 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36岁, 平均 (24.8±0.9) 岁, 孕周34~39周, 平均 (36.1±1.3) 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基础护理:首先保持一个冷暖适宜、安静舒适、空气清新的良好休息环境, 并告知产妇在产褥期的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身体的清洁卫生方面;在饮食方面, 产妇应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要保持饮食的营养均衡、多样化;指导产妇的母乳喂养;对产妇的心理进行干预, 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并记录下产后恶露的情况;指导产妇1个月后进行常规检查, 以了解产妇产后的恢复情况。

试验组产妇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在产后对产妇进行产褥期健康宣教, 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并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操, 主要包括深呼吸运动:鼻子慢慢地吸气, 使气进入肺部至胸廓扩张、腹部鼓起后再缓缓呼出;头部运动:使头尽量向胸部弯屈, 保持5 s后然后慢慢恢复原样;上肢运动:双臂伸平, 缓缓上举至胸前, 合拢双手掌, 保持双臂伸直的动作慢慢收回至原处, 身体其他部分不动;下肢运动:左腿伸直, 右腿弯屈, 膝盖靠近胸前方, 双手抱着右腿, 将大腿尽可能靠近腹部, 脚跟靠近臀部, 保持5 s后缓缓伸直放平, 双腿交替进行;缩肛运动:用鼻子呼吸, 慢慢吸气并且收缩肛门保持5 s后缓慢呼气放松;在运动时应该注意使室内空气流通, 保护清新的空气, 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避免因运动大量失水导致缺水[3]。在运动过程中, 所有的动作要缓慢的进行, 避免因运动过快, 产妇不能适应, 而导致的运动肌肉的拉伤, 产后的康复操主要是针对产妇而设定的。并且在产后3 s进行中药方 (陈皮、柏子仁、何首乌、火麻仁的滋阴补虚、养心安神、增加食欲、润肠通便功效;蒲公英、旱莲草、瘪桃干的止血补肝肾、补益精血功效;益母草的活血去瘀、促进子宫收缩和血性恶露排出功效) 的足浴相协调配合, 促进产妇的产后产褥期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的会阴恢复情况、子宫复原情况、恶露排出、精神状态、产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精神状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测量评分表 (MMSE) 进行评价, 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阅读、书写等, 共30题, 每题1分, 共计30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科根据护理质量、技能、态度和及时性等方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护士负责发放并收回, 按得分高低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4]。

1.5 统计学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根据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会阴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愈合率为97.5% (422例) , 对照组产妇的会阴切口的愈合率为84.5% (366例) , 试验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愈合率要高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产妇的子宫复原情况比较

对照组产妇子宫底高度为 (10.31±0.96) cm, 试验组产妇子宫底高度为 (7.13±0.62) cm, 试验组产妇的子宫复原情况要好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产妇的恶露排出情况比较

产后3 d, 对照组产妇的恶露排出量为 (22.36±3.21) ml, 试验组产妇的恶露排出量为 (14.24±2.65) ml, 试验组产妇的恶露排出量要少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两组产妇的精神状态比较

试验组产妇4例精神状态较差, 对照组产妇有16例精神状态较差, 试验组产妇的精神状态要好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产后42 d, 试验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 (23例) , 对照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7% (90例) , 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6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对两组产妇进行护理满意率调查: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84.2% (365例) , 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100% (433例) , 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并且由于妊娠的影响造成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切口疼痛以及哺乳等一些变化, 造成产妇易产生抑郁及焦虑的心态, 使产妇并发产后抑郁症;而且产妇在产后机体免疫力下降, 导致产妇在产褥期有感染的发生, 进一步对产妇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5]。在产褥期产妇的一部分并发症还会影响到产妇的一生, 因此对于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产褥期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就可以及早、有效的帮助产妇进行产后的康复。在上述研究中, 对产妇进行产褥期健康宣教、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及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操, 还联合中药足浴进行调理, 使得产妇可以早期活动, 加快会阴切口的愈合及子宫复旧的时间, 有效地控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调节好产妇的情绪, 帮助产妇做好角色的转换。产后康复治疗仪可以通过模拟婴儿的吸吮效果来有效的帮助产妇增加产后的催乳素和泌乳素的分泌, 同时配合中医足浴, 陈皮、柏子仁、何首乌、火麻仁滋阴安神, 蒲公英、旱莲草、瘪桃干止血, 益母草有活血去瘀、促宫缩和血性恶露排出, 药物能够通过足底的穴位进入产妇的身体, 帮助调节产妇在妊娠期出现的各种情况, 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加速子宫的复原, 并且可以帮助产妇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 恢复体力[6,7,8]。在产后做康复操可以促使产妇乳房、子宫、形体和盆底等有效恢复, 增加产妇信心。

上述试验证明:试验组产妇的会阴切口的愈合率为97.5%, 对照组产妇的会阴切口的愈合率为84.5%;试验组产妇4例精神状态较差, 对照组产妇有16例精神状态较差;在产后42 d, 试验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 对照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7%;试验组产妇的子宫复原情况和恶露排出量都要好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即在产褥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于产褥期妇女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能够加速会阴切口的恢复、子宫的复原、恶露的排出, 还可以改善产妇的精神状态, 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增加护理满意率。总之, 对于产褥期的产妇, 在产褥早期利用护理干预可以加速产妇的康复,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产褥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住的866例自然分娩的产妇,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3例和对照组433例,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产褥期基础护理, 试验组产妇在产褥期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比较产后42 d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会阴恢复情况、子宫恢复情况、恶露排出、精神状态、产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产褥期产妇, 在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康复有较积极的作用, 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褥期,早期护理干预,快速康复,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嘉, 徐峰, 朱霖竑, 等.早期护理干预促进产褥期产妇康复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 2014, 28 (13) :1612-1613.

[2]郭谨.浅析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5) :99-100.

[3]牛海燕, 蒋秀, 王爱玲.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 (2) :223.

[4]吕淑琴, 刘丽, 邵艳萍, 等.产后健身操与传统休养法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9, 24 (25) :3520-3521.

[5]崔改英, 张菲菲, 张凤菊, 等.中药足浴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 (2) :156.

[6]宋雪侠.护理干预初产妇产褥期生活习俗及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7) :118-119.

[7]彭桂芝, 廖滔, 蒙丽芳, 等.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23) :2126-2128.

进行护理干预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1 年5 月—2013 年6 月所接收ICU危重症患者80 例作为该调查对象, 行不同临床措施护理, 干预组患者40 例, 男性、女性患者分别21例、19 例, 年龄段30~75 岁, 平均 (50.3±1.3) 岁;其中, 心力衰竭患者10 例,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 例, 多发伤患者8 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 例; 常规组患者40例, 男性、女性患者分别24 例、16 例, 年龄段31~78 岁, 平均 (50.5±1.5) 岁;其中, 心力衰竭患者12 例,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 例, 多发伤患者7 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例。80 例患者进入ICU期间均为清醒状态, 且其年龄段、病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性护理, 如:观察患者病情, 发现不良现象后及时处理;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适当给药, 并叮嘱其禁止出现随意更改药物剂量现象。 干预组患者行临床综合护理干预, 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健康教育由于ICU患者病情相对严重, 再加上该病房处于完全性的封闭状态, 患者长时间和冰冷的机器、导管等接触, 没有家人的陪伴, 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 间接诱发ICU综合征。 因而, 临床针对每一位入院的患者, 均需耐心讲解医院环境, 讲解疾病治疗过程和效果, 以消除不良心理[2]。

1.2.2心理护理患者进入ICU病房后易出现恐惧心理, 担心自己生命就此终结, 不利于后续治疗。在这种情况下, 护理人员首先需为患者营造良好、安静的舒适环境, 让患者产生家庭的感觉, 从而积极接受临床治疗;利用日常时间多和患者交流, 获得其充分信任, 以减轻负性情绪, 促使正确认识自身疾病[3];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临床生理和心理需求, 耐心讲解病房相关设施的使用过程和效果, 使患者充分认识到ICU病房的临床价值。临床针对性格内向、相对胆小的患者来说, 护理人员需告知家属探视期间鼓励患者积极配合疾病治疗, 给予患者心理和精神上支持;针对情绪烦躁不安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及时满足其需求, 解除不适现象, 以缓解不良心理, 加快康复进度。同时, 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还需借助温和的语言多赞美、表扬患者, 以缓解ICU病房相对紧张的气氛, 使患者心情开朗。

1.2.3睡眠护理护理人员需尽量减少夜间的相关治疗和护理, 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若情况紧急需夜间治疗, 应做到轻拿、轻放, 以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

1.2.4 隐私保护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尽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隐私, 如:导尿、擦拭身体期间, 应尽量遮挡患者私处。 此外, 加强卫生护理, 每天按时清洁患者口腔、身体等, 预防压疮等病症;若存在由于疼痛所导致的情绪过于激动现象, 护理人员可在医师叮嘱下适当行镇痛、安神处理。

1.2.5 皮肤护理ICU危重症患者由于自身营养现状、卧位、会阴潮湿等因素的影响, 易出现各种皮肤病症, 降低生活质量。 因而,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皮肤护理。如:临床ICU室进入前期全面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并根据其情况详细填写压疮预报单, 耐心向患者讲解皮肤问题, 以获得患者的充分配合[4];其次, 加强患者营养。日常根据患者营养现状适当补充营养物, 以提高抵抗力, 纠正低蛋白血症引发的全身性水肿病症;最后, 保持皮肤干燥度。 每天帮助患者擦拭身体, 并于浴后涂抹润肤露或爽肤粉。 针对导尿管留置患者来说, 若存在溢尿现象, 需及时查找出现原因, 以便借助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 保持皮肤干燥度。 若患者伴有失禁、腹泻现象, 可于便后借助温水擦拭肛周, 再涂抹氧化锌油药物保护肛周皮肤[5]。 另外, 临床针对气管切开患者来说, 需确保其面部、颈部清洁度, 及时将口腔残留分泌物清理干净, 按时更换系带。 颈部后方皮肤可铺垫无菌纱布, 借助系带绑扎, 但此系带绑扎过程中需确保系带松紧度适宜, 一般以可容纳两个手指为主, 过松则会导致导管脱出;密切观察患者气管切开部位皮肤是否存在红肿、淤血等现状, 若发现存在感染症状, 除行抗生素治疗外, 还需涂抹红霉素软膏等药物, 进而预防全身性炎症。

1.2.6 呼吸道护理临床针对行手术疗法的ICU危重症患者来说, 若术后处于清醒状态, 且不存在呼吸系统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行讲解性的护理干预, 即:护理人员讲解相关内容, 患者接受其指导。 如: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临床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拍打背部, 教会咳嗽、排痰的方法。 同时, 根据患者痰液粘稠行雾化吸入治疗。 若临床术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并伴有不同程度呼吸衰竭症状, 护理人员则需进行被动性的护理干预:每2~3 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 以免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引发窒息[7];借助吸痰管将患者痰液吸出, 此过程需确保动作轻柔, 以免损伤呼吸道。 当然, 临床吸痰处理前期需确保患者充分吸氧, 时间在15 s以内。

1.3 评估项目

患者临床护理结束后评估其疾病效果及临床护理满意效果, 疾病效果:临床疾病症状消退, 相应检查结果恢复正常说明疾病得以控制;临床疾病症状减少, 相应检查结果逐渐恢复说明疾病得以好转;疾病症状、相应检查结果和预前相同说明疾病治疗无效。 护理效果:患者临床预后发放护理满意调查表, 让患者自行填写后回收统计, 若总分在90 分以上说明对临床护理满意, 若总分在60 分以上说明对临床护理基本满意, 若总分在60 分以下则说明对临床护理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18.0 软件对该研究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 (%) 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 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 若结果显示P<0.05, 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效果评估

该调查结果表明, 干预组患者疾病控制27 例, 好转10 例, 无效3 例, 疾病好转率为92.5% ; 常规组患者疾病控制16 例, 好转14 例, 无效10 例, 疾病好转率为75.0%, 两组ICU危重症患者疾病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1, P=0.034) 。

2.2 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评估

该调查结果表明, 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31例, 基本满意8 例, 不满意1 例, 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7.5%;常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21 例, 基本满意10 例, 不满意9 例, 临床护理满意率为77.5%, 两组ICU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 . 314 , P =0.007) 。

3 讨论

临床资料显示[8], ICU综合征发病因素相对较多, 如: (1) 患者因素。 患者年龄、病情等均会诱发ICU综合征; (2) 疾病因素。 病发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相对较高, 且随着病情的加剧, 该综合征病发率也就越高; (3) 环境因素。 强烈的噪音刺激会影响患者交感神经, 致使其出现血压指标升高、 心率加快的现象,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焦躁、烦躁等不良心理, 最终诱发ICU综合征; (4) 心理因素。 由于ICU危重症患者需长时间处于ICU病房中, 气氛相对严肃, 缺乏和家人、医护人员的交流, 致使患者出现孤独、恐惧等负性情绪, 间接提高ICU综合征病发率; (5) 药物因素。 患者临床治疗中所使用的镇静、 麻醉等药物均会产生相对明显的精神毒性, 影响患者脑功能, 增加ICU综合征发生率。因而, 临床针对此类患者需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以提高生活质量, 加快康复进度[9]。

该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干预组患者经由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疾病好转率92.5%、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基础性护理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临床给予ICU危重症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护理措施, 可缓解不良心理, 提高疾病知识了解率;于临床睡眠护理、营养支持等过程中行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干预, 可有效预防临床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和黄媛媛等[10]报告疾病有效率的91.7%等同。

综上所述, 临床针对ICU危重症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可提高疾病好转率, 减轻临床疼痛度,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ICU危重症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1年5月—2013年6月所接收ICU危重症患者80例作为该调查对象, 随机分成两组后行不同临床措施护理, 干预组40例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常规组40例行基础护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好转率92.5%、护理满意率97.5%和常规组 (好转率75.0%、护理满意率77.5%) 相比, 临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针对ICU危重症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可提高疾病好转率, 减轻临床疼痛度, 值得应用。

关键词:ICU危重症,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晴.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0) :91-92.

[2]Zhou Lu, Wang Ling, Chen Yinjiao.To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tudy[J].Contemporary medical essays, 2014, 14 (20) :104.

[3]陈晓翠, 曾登芬, 何海燕, 等.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14, 14 (4) :254-255.

[4]齐颖, 张萍, 徐艳, 等.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西部医学, 2011, 23 (3) :572-574.

[5]何蕾, 陈连芳, 侯丽, 等.舒适护理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8) :1327-1328.

[6]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Zhang Zhuo.ICU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study[J].forefront of medicine, 2014, 20 (9) :284-284.

[7]Fan Xiaoming, Yang Min.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ized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 in ICU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forefront of[J].medicine, 2015, 26 (20) :255-256.

[8]Yu Xiaoqin.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CU[J].of modern medicine, 2011, 27 (21) :3273-3276.

[9]Chen Guoyan.Research on effect of[J].medical frontiers of comfortable nursing to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CU in, 2013, 16 (9) :193-194.

进行护理干预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病人546例, 男231例, 女315例;年龄18岁~61岁;体重40 kg~94 kg;均无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史, 均无其他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73例, 两组病人年龄、体重、咪达唑仑用量、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无痛胃镜检查的镇静和遗忘效果。

1.2.1 胃镜操作过程

病人检查前禁食8 h以上, 禁饮6 h以上。备齐抢救用物和药品, 协作医生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 有无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史及急性上呼吸系统感染等。病人本人及家属签订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测量体重, 根据体重计算病人所需咪达唑仑用量 (每公斤体重0.05 mg~0.08 mg) , 个体用药剂量范围为3 mg~7 mg。胃镜操作前15 min~30 min嘱病人含服利多卡因胶浆1支 (10 mL) 。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遵医嘱静脉直接推注咪达唑仑, 为了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选用1 mL注射器吸取药液。用药3 min后进行胃镜操作, 并记录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病人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SpO2) 及镇静评分, 操作10 min后进行遗忘程度评估。

1.2.2 护理干预方法

1.2.2.1 认知干预

胃镜操作前准备阶段, 通过图片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上消化道系统解剖结构及胃镜操作过程,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咪达唑仑的作用, 可能会产生的副反应。胃镜检查时应用实物机器做道具, 告知病人胃镜检查的方法过程及配合注意事项。胃镜检查后切忌立即叫醒病人, 平稳地将病人推到麻醉复苏室休息10 min后再唤醒病人, 移走口圈和弯盘, 擦拭干净病人面颈部的唾液、胃液等分泌物。

1.2.2.2 情绪干预

准备阶段介绍操作医生、技术员及主管护士等, 让病人对医疗技术及服务态度等放心, 消除病人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 了解病人之前有无胃镜检查史, 并描述其印象。胃镜检查时, 避免病人检查前观看其他病人胃镜检查的过程产生不良心理刺激, 病人准备室与胃镜操作室用隔帘遮挡。静脉推注咪达唑仑病人尚未入睡之前可以用以适当的抚摸、握住病人的双手、轻叩背部等动作给予病人心理支持。胃镜检查病人清醒后, 护士协同家属一起协助病人下床,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及时告知病人检查结果及图文报告。

1.2.2.3 行为干预

胃镜检查准备阶段指导病人学习操作中的呼吸配合, 嘱病人排尽大小便。胃镜检查中协助病人采取正确的屈膝埋头左侧卧体位, 松解衣领及裤带, 安置口圈, 解释正确体位的意义及口圈的作用。静脉推注咪达唑仑后用纱布遮盖病人双眼, 嘱闭目休息。胃镜检查后将病人推至复苏室继续平躺入睡5 min~10 min, 然后唤醒病人, 扶持病人下床整理着装衣帽等, 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与交流, 告知家属或陪伴注意事项, 当日不能从事高空作业, 不能开车, 与病人多说话以减轻病人困倦与嗜睡, 妥善保管检查报告及标本等用物。

1.2.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2.3.1 镇静效果

采用Ramsay镇静分级评分标准[2], 1分:焦虑不安;2分:合作定向良好和安静;3分:困倦嗜睡, 但对指令仍有反应;4分:熟睡, 但弹扣眉间刺激时反应仍活跃;5分:熟睡, 弹扣眉间刺激时反应迟钝;6分:熟睡, 弹扣眉间刺激无反应。

1.2.3.1 遗忘效果

遗忘判定标准[3], 对操作过程能正确回忆为不遗忘;经提示能部分回忆为不全遗忘;经提示也不能回忆为完全遗忘。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4 讨论

胃镜检查给病人带来情感上的紧张、恐惧, 躯体上出现恶心、呕吐、呛咳、屏气、咽喉部不适, 不能配合顺利完成检查或留下痛苦的记忆。舒适护理在医院中的深远意义及功能并不亚于医疗技术及先进设备, 受到的重视程度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 舒适护理的重要性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 自觉地给予病人情感付出。Leininger[1]认为, 护理即是关怀, 没有关怀就谈不上护理。从接待受检者起, 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舒适服务, 故不仅要有扎实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品德, 更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技巧。沟通是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需护士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 通过相应的伦理学、心理学及沟通技巧的学习, 采用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人文学科的认识水平, 有助于建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 促进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 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2]。同时需要学习沟通艺术, 请专人进行示范交流实践经验, 结合具体个案分析, 如何有效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模拟一些对话沟通情景进行培训, 同时规范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 并要求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胃镜室护士的观察力, 善于发现受检者心理问题, 能及时给予关怀、疏导和帮助, 使病人感到温暖和真诚。从病人的准备阶段到检查的结束, 我们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情绪、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使病人保持一种舒适的无痛苦的状态, 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保持镇静, 病人事后对胃镜检查的不良记忆缺如, 正确认识胃镜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但是对每个受检者实施护理干预, 提供舒适护理, 必须要保证胃镜室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这也是提高受检者的满意度, 深化在胃镜室实施舒适护理的有力举措。

咪达唑仑是一种苯二氮类药物, 具有起效快 (静脉注射即刻起效) 、维持时间短 (6 min~15 min) 、消除速率快 (1 h~4 h) 以及治疗指数宽、安全系数大等特点, 并有较好的镇静、记忆缺失作用, 具有快速、明显短暂的抗惊厥、抗焦虑、肌肉松弛作用。咪达唑仑经静脉给药后会产生短暂的顺时性记忆丧失, 但意识清醒, 具有治疗指数宽、对心血管影响微弱、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其副反应为可见轻度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及呼吸改变[2]。我院自2001年以来广泛应用咪达唑仑实施无痛胃镜检查, 用药剂量为0.05 mg/kg~0.08 mg/kg, 我们观察到病人在用药后血压、心率基本平稳, 1 h内基本清醒, 恢复很快。有报道认为镇静剂量 (0.07 mg/kg~0.10 mg/kg) 的咪达唑仑会造成中枢性呼吸抑制, 这种抑制作用在静脉注射后10 min内最明显, 1 h后恢复正常[3]。

通过对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病人的护理干预, 明显提高了病人对胃镜检查的耐受性及合作程度, 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而且明显降低了病人的生命危险, 节约了社会资源。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镇静和遗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46例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73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无痛胃镜检查的镇静和遗忘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Ramsay镇静评分和遗忘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镇静和遗忘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咪达唑仑,无痛胃镜,镇静,遗忘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Leininger’s theory of nursing 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Nursing Science, 1988, 4:175-181.

[2]曾丽, 吴新民.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 18 (4) :395-397.

进行护理干预 第9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标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我院于2004年开展了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三级护理查房,既增强了护患沟通,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查房模式中,护理行政查房侧重于检查病区的规范、统一,护理业务查房侧重于病情的处理,随着“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的标准,住院患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技术服务,他们渴望护理人员能传授自我护理技能与预防保健知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我院于2004年开展了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三级护理查房,既增强了护患沟通,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定义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三级护理查房主要是通过三个层次护理人员职责链锁(即护理部主任一护士长一主管护士)的管理查房,深化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是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其本身是护理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与护理程序的系统性相一致。

方法

查房形式:①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护师以上查房由护理部定期组织3~5名主管护师职称以上的人员进行高级护理查房,起着指导和示范作用。这种查房每3个月进行1次,要求全院所有护士长参加。同时护理部对三级护理查房,起着行政监督以及检查落实的作用。②护士长查房,亦称中级查房:护士长根据病区专科特点或护理薄弱环节,有目的性地选择病例。这种查房每2周1次,必要时可增次数。全病区半数以上护士参加,有时还要求护理部或其他相关人员参加。③病区责任组长初级查房每日1次,责任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本组的护理事务。对本病区病员进行针对性查房,掌握其分管病人的基本情况。上午对每例病人进行评估后开出护嘱,具体由管床护士执行;每日下午在完成各项常规护理工作后,主管护师带领管床护士对本组所有病员进行护理查房。

参与人员:三级护理查房,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护士,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生、病人及家属参与护理查房,必要时请科主任或经管医生参加。

查房时间:在不影响患者休息、安全舒适及不加重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应避开护理工作的高峰时间,这样可有更多的护士参加。我科一般在下午3:00进行查房,该时间既保证患者午休,也不影响护理工作。

查房步骤:由管床护士或责任组长汇报护理病历,包括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及目标、计划护理措施和实施情况。护士长提出相应的问题,由护士回答。并进行护理查体,检查病人实际护理过程,察看护士所报告内容与护理记录是否相符,检查护士应用护理程序护理病人的落实情况,了解病人的反馈信息。评估护理诊断是否确切,计划措施是否落实。对管床护士的计划护理方案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修改,并给予护理效果评价。对提出的疑难护理问题通过观察及综合分析,提出指导性意见。检查健康教育是否到位,护理记录与实际护理过程是否相符合,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指导责任组长、管床护士正确制定和修改护理计划。同时护士长要征求家属及病人的意见及满意度,以评价护理工作。最后护士与全体查房人员再到病区办公室内,由护理部主任或科护士长全面地评价护士长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查房的效果。即对该次护理查房进行全面的剖析,归纳总结,介绍目前国内、外对本疾病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新动态,完善本次查房中护理程序的内容和措施。同时分析实施护理程序过程中未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因及今后努力方向,激励各级护理人员学习研究的热情,并通过护理查房的形式提出护理问题,帮助制定护理科研课题,增强科研意识。效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三级查房上级护理人员(如主管护师)能对下级护理人员(护师、护士)进行检查、指导、发现和分析问题,有效的控制了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及时对该护理计划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适合于病人的需求,及时解决潜在的工作隐患,促进护理计划的落实。使患者获得更为安全优质的护理。实施三级护理查房后,大大提高了护理诊断的符合率,服务对象的受益率,护理措施的落实率使患者获得更为安全优质的护理。

加强护患沟通:通过查房使护患关系得以融洽,恰当的语言可使患者感到亲切,患者满意度升高护理查房使护士经常深入病房,主动接触病人,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护士运用自己的专科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宣传健康知识,纠正不良习惯,做好患者战胜疾病的心理护理,无形中增加患者对护士信任感,责任护士对患者治疗、用药后效果、饮食指导等进行系统的宣教,针对性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满足了病人的需要,同时使患者对我们的工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样满足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使健康教育形式由单相转向双相,有效地纠正了临床“重操作、轻沟通”或只有沟通形式,没有沟通实效的现象,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运用护理程序三级查房,使护士找到了有章可循的感觉,增加了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工作质量。使护士的专业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竞争意识。

讨论

进行护理干预 第10篇

关键词:阴道炎护理,门诊妇科,健康教育,效果

阴道炎为我国妇科疾病当中发病几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个人卫生情况不好、交叉感染与同房的卫生不良等状况致使病原体、细菌和霉菌感染而引起的妇科病变, 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大多数表现为阴道或外阴灼痛、瘙痒和红肿, 患者的白带出现异常等[1,2]。本文对本院妇科门诊实行医治的70例阴道炎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对35例患者选择了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2014年门诊收治的70例阴道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5例。研究组年龄23~50岁, 平均年龄 (32.2±5.9) 岁;文化程度:中专11例、初中18例, 初中以下6例。对照组年龄25~47岁, 平均年龄 (31.8±5.1) 岁;文化程度:中专10例, 初中17例, 初中以下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医治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医治,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具体包括:①对于患者心理实行护理。医院对于就诊患者需要用亲切并且温和的言语和患者实行一对一的沟通, 不但需要将患者害羞的心理彻底消除, 还应尊重患者隐私, 消除其紧张的情绪。实行妇科检查的时候, 需要在检查以前把应检查的事项与检查的目的和患者解释清楚, 以便获得患者配合, 进而提升对疾病医治的效率。②对患者卫生实行护理。在医治过程中将有关疾病知识的资料发放给患者, 使其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指引患者增强日常的个人卫生, 内裤需要每天更换, 内衣应及时清洗, 在清洗时需要用开水浸泡20 min, 之后再实行清洗。③对患者实行用药指导。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提供科学并且正确的日常护理与自我医治的措施, 指引患者正确应用阴道冲洗器, 告知患者不可用肥皂水对阴道实行清洗, 为了防止阴道菌群出现混乱以及阴道黏膜灼伤的情况, 患者需要直接用温开水对阴道实行清洗。④对患者实行电话随访。院方需要将医师的联系方式提供给门诊妇科阴道炎患者, 以便患者咨询医疗问题, 并且医院还应对患者联系的方式进行记录, 定期对患者实行电话随访, 应及时督促患者按时吃药, 在持续并且坚持医治的同时还需要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情况, 以防复发情况的出现。

1.3评定标准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①患者阴道出现的瘙痒灼痛、红肿、白带增多与泌尿系统的症状消失视为显效;②患者阴道出现的瘙痒灼痛、红肿、白带增多和泌尿系统的症状明显降低视为有效;③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无改变视为无效。总体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接受度分为良好、一般与较差:①患者对于护理干预可以完全接受视为良好;②患者对于护理干预只接受一部分则视为一般;③患者不愿意接受护理视为较差。接受度= (良好+一般)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组总体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行为接受度对比研究组行为接受度为77.14%优于对照组的5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阴道炎为我国门诊妇科当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疾病,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 患有阴道炎的患者缺乏心理与生理的护理, 欠缺卫生知识的教育, 在药品使用方面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 会给阴道炎医治的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3]。有研究表明, 经过实行健康教育可以将患者心理上的压力明显降低, 可以提升疾病医治的效率, 降低疾病复发几率[4]。临床上常规的医治大多数选择口服或者注射抗菌药品, 并搭配应用妇科的洗液和外用的消炎栓剂等措施, 但是这种常规医治手段效果并不理想, 且阴道炎复发的几率偏高[5]。

以往医治主要是以药品医治为主, 忽视了患者的个人行为和预防的护理, 导致医治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 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通过对患者的整体性进行强调, 用良好的态度与技术来获取患者的信任, 让患者的接受度提升, 进而使治愈效率增加[6,7]。本研究结果显示, 选择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总体有效率、接受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健康教育可以将阴道炎医治的效果有效提升, 不但可以减少阴道炎的复发几率, 还能对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在阴道炎医治和预防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不仅减少了复发几率, 提高了治愈效率, 而且还提升了患者自我疾病预防能力以及自我医治能力, 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虹, 袁青, 谢彬, 等.门诊妇科阴道炎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8) :137-138.

[2]段淑东, 张庆华, 宋艳华, 等.1025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0) :1580-1581.

[3]郭太元, 刘仰斌.某高校妇科门诊女大学生阴道炎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1 (3) :457-458.

[4]吴彩婷.健康教育处方在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2, 19 (16) :15-16.

[5]窦晓青, 叶骞, 许江燕, 等.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5) :1252-1254.

[6]李江筠, 周玲, 张桂玉, 等.循证护理在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 2010, 25 (6) :34-36.

上一篇:节点定位算法下一篇:投资策划与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