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2024-09-17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精选12篇)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第1篇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

传统的师本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控制着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学生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 个性受到压抑。“少教多学”作为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 是对传统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一次颠覆。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从原先的以教为主转向新课改以后的以学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重视学生思维、态度、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投入教学活动, 真正成为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实践的学习者。

二、不断探究教法, 指导学生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这就是说, 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 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首先, 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 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其次,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一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最后, 在探究教法的同时, 也要重视学法指导。“授人以鱼, 不若授人以渔。”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传授学习方法, 就会使之终身受益。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实现“少教多学”

1. 充分给学生时间思考。

语文课堂是思想的对话, 是精神的陶冶, 是感情的共鸣。它是读者在安静的阅读中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它是一种自感、自悟、自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产生感情的飞跃, 产生对知识探求的欲望。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 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 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 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不但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 而且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

2.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并进行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学有所思, 思有所疑, 疑有所问, 问有所解, 才是探究式教学的追求。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时间, 让学生深入文本充分动眼、动脑、动手, 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适时点拨, 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解答疑问。对标新立异的发言要给予鼓励,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在新课改的今天,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才, 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做学习的主人。

3. 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语文课堂要讲究开放性, 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 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可以设计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 适当把课文搬上“舞台”,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 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参与、调动来领悟生活的内涵。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 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四、布置阅读写作任务, 使“少教多学”拓展到课外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学生自觉地选择课外相关读物搞好课外延伸阅读, 并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 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从中获取有益信息, 形成自身知识积累。既可以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外名著、优秀的期刊杂志, 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 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提倡学生建立摘抄本, 摘抄所读课外读物的佳作佳句, 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 收集材料, 汇总信息,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必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改变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第2篇

紫湖初中

张邦群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中外,所以语文课应该是最有情趣、最有活力、最具表现情态的课。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并不风光。虽说“文无定法”,教学方法却似同出一门,多是“字词–段意–中心”。到头来,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语文,最不怕耽误的也是语文。很多教师也抱怨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知该怎么教了。到底是什么让语文教学走进了误区?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和接受模式,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为“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语文课才会有新的起色。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所学材料”是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我们教科书中的课文尽管是“文质兼美”的,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但是由于知识和年龄的关系,学生不可能初接触课文就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在导入教学内容时下一番功夫。让学生在了解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就产生读文章的兴趣。通过自己的对课文的了解,比老师一一介绍效果要好得多。有了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一个个教学环境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积极的、平等的,涉及知识、内容、训练重点的丰富多彩的讨论,经过讨论、思考,师生答成共识,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训练的重点也就完成了。

二、倡导开放氛围,培养自学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已成为世界教育领域的共识。许多教育学家都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把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到突出的地位,并把它看成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之一。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叶圣陶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们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很深刻的启示。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当装纳知识的容器,要充分估价学生,倡导民主的教学,营造轻快、融洽的气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实践“353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导向”下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带着兴趣,带着思考,去自学教材,去发现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抓好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内的教读和课外的自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观察、想象;学会积累、思考;学会运用、创造。一篇课文可让学生粗读一遍,了解大概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精读、揣摩、鉴赏。在此基础上知道学生快速阅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预习、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读书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方法,形成较强的自读能力,就会变成自觉的需要。会阅读,能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是发展学生智力,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三、创设交流空间,引导学生参与

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一)、留足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应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可能会一时答不上来,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咀嚼、品味,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发挥了内在的创造力。

(二)组织小组讨论。讨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广益,便于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解惑,自我提高。目前,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前后四到六人为一组,小组里必须有上、中、下游生恰当地搭配。这样。上游生可以得到发展,中游生可以得到锻炼,下游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教师以“问题包”的形式叫各小组认领,这确实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们衡量一节语文课效率的高低,不能只看教师讲解了多少内容,学生记了多少笔记,做了多少练习,而要看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完善,学生在毕业以后必然会遇到他们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那时候他们将不得不独立的迅速地弄懂这些东西并掌握它。只有具有一定品质,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付这种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会在学习探索中、质疑解难中,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品质,有较高水平的人”,才能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教育的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第3篇

一、利用导语激趣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我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上)王维的五言律诗《使至塞上》时,引用古典《红楼梦》里香菱的一段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同时结合香菱对该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评价,使学生急于探究香菱形容的情境,从而使得通过学生对该诗的探究,强化学生对该诗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该诗所描摹的意境。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开头方法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讲笑话、设置悬念等来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语到文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来,达到有效语文课堂学习的目的。

二、插上“多媒体”翅膀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在语文寓言和小说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置一定的语文情境,借助情境,巧妙地切入课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略到语文的别样魅力。通常来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课文中的情境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借助画板、音像材料,还可以制作专门的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加深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语文版八年级上的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将电视剧《水浒传》中有相关的影视资料下载到语文课堂上放映,让学生通过影视画面更加生动了解名著《水浒传》中绰号“花和尚”的鲁智深的精彩表现及其嫉恶如仇的鲜明性格,从而加深对鲁达这个人物的了解,也从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水浒传》中108名梁山好汉的人物形象的浓厚兴趣,真正达到语文自主学习的目的。类似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古典名著的小说选段,如语文版七年级(上)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空城计》和节选自吴承恩《西游记》中的《美猴王》。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初中学生对某些问题往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与其无力地“守护”所谓的“师者权威”,不如鼓励学生去打破条条框框,大胆去质疑。因此,可以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安排,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借助质疑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对教材质疑,可以促使学生拓展相关知识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很多学生从质疑中受益。

例如,我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上鲁迅的《孔乙己》时,课文中有:“孔乙己是站着喝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通过让学生对这些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从中理解了鲁迅先生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创作意图。首先学生通过对孔乙己站着喝酒的质疑,弄明白孔乙己是个穷腐的读书人;再借助对“没有孔乙己别人也还照样过”的理解,明白孔乙已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经过对上两句的理解,从而明白鲁迅先生之所以会说“大约的确”是由于孔乙己这样的小人物是没有人去关心他的死活的,只能从他很久不到酒店推断出他的确死了。这样,经过课堂的层层大胆质疑,学生就能真正理解重难点。

四、鼓励学生改编课文的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在教学创新尝试中,很多教师认为要想创新,就要彻底抛弃以前的教学方法,这样往往就会害怕创新不能产生好的效果,从而对创新产生怯懦心理,不敢大胆进行创新尝试。我认为借助学生对课文的创新改编,促使学生对课文形成新的认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它可以在巩固学生对课文认知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下)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时,首先在形式上让学生自由组合这首曲中出现的意象,通过文字转化成可见的画面,把这首简短的元曲改编成优美的散文;其次在表现形式上,有的学生通过对暗淡意象“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浓墨重彩地刻画,从而渲染“断肠人”的悲伤情感;有的同学则反其意而行之,紧紧抓住“小桥流水人家”、“藤树缠绕”、“昏鸦归巢”的温馨画面,与“断肠人”在“古道”牵着“瘦马”吹着“西风”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衬托“断肠人”的悲伤情感。因此,通过改编课文的教学创新尝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另辟蹊径,体验语文的趣味。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4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教学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成长中进入了青春期,对教师的评价教学的氛围更加敏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知识点、能力等因素,还要重视环境氛围的创设,使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有效开展。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成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首先努力营造平等的氛围,让学生相互之间更加尊重,不以成绩论英雄、 不以分数定高低。倡导“只要尽力就是成功”的理念,让全体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特别是中后位置的学生。 我要让这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勇往直前。有了这样的思想状态,整个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有效推动。其次,我注重营造民主的氛围。教学中不再以教师的定性进行灌输,而是尊重学生的思维理念,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拓展性。学生的观点要注意保护,即使出现了错误也要和颜悦色指出来。 不要粗暴对学生进行否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营造民主的氛围。另外, 我在教学工作中还重视了创设友爱的氛围,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帮助,这对提高教学整体成效帮助明显。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

教学改革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互动之中,依靠学生自己的思维、相互的探究解决问题、突破难点。我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教学设计中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的问题,我就不进行直接讲解,而是把讲解点拨的重点放在一些疑难问题上,从教学设计的结构优化上体现语文教学的素质化程度。其次,我在教学工作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有些教学内容直接以思考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更多的体现对学生的思维引领。让他们的自主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深入程度的重要抓手。另外,我在教学中还鼓励学生相互辩论,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当堂检测,让学生的学习状况、目标达成度有效体现出来。这些方面,既为教师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总结学习效果提供参考,让他们学会在每一部分内容教学之后进行自主总结,及时拾遗补缺。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补充拓展信息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较广,但是教材编辑受诸多因素影响, 无法展示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多渠道补充拓展信息。首先要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自主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种信息,以及作者的生平资料、写作背景等等,并养成习惯坚持下去,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广泛搜集各种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刊物、教学网站、教学书籍、文献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充满更多的信息量。另外, 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充分借助于现代媒体进行演示,将影音资料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有了这样的新颖演示方式,学生语文学习会更加轻松快乐。无论是补充景观的视频资料,还是补充有关科技内容的拓展信息等等,对提高学生理解效果都具有积极的帮助。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兼顾学生差异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客观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既和学生学习基础有关,也与学习能力相关。面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最为科学的做法是有效兼顾差异,有序推进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就要从教学目标、过程组织以及检测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联动,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学体系中的目标设置要分层。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和能力,这就需要设置不同的目标,既不能过度拔高又不能过度降低。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设置三个层级较为妥当,分别对应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其次,教学组织环节要全面体现教学的差异性要求。课堂提问要有不同难度的内容,当堂检测要兼顾到学生的差异,对学生的评价鼓励门槛也要因人而异等等。另外,在过关考核方面也应当体现差异性。学生的基础能力不一,原则上应当采取分层考核的方式,重点对学困生进行单独考核,进一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兼顾到学生的差异,真正实现量体裁衣的目标。

初中小说教学模式 第5篇

罗山县教研室

彭新初中语文组

感悟、品味与欣赏能力是现代文阅读中一项较为宽泛也极其重要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尽一切可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发散、不断整合、不断创新的过程。把这一思想精髓运用于小说阅读教学中,就产生了“五步教学法”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课堂基本环节:

(一)默读:整体感知,交流预习;

(二)朗读:梳理情节,理清思路;

(三)寻读:赏析人物,理解主题;

(四)精读:研习片段,感悟特色;

(五)深读:总结升华,反馈拓展。

二、课堂环节说明

(一)默读:整体感知,交流预习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有个基本印象,也就是从文章中感知、归纳、概括文中的显性信息。思考小说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对重点字词、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相关资料等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梳理情节,理清思路

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文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结构的几部分内容。概括提炼可采用直引原词原句,利用原词原句整理组合,用原文的文意组织概括等几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理出小说线索。这样,在平时,它可以帮助学生宏观把握文本;考场上,它可以帮学生迅速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为后面的答题铺路搭桥。

(三)寻读:赏析人物,理解主题

小说的情节离不开人物,教师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熟悉小说人物,文章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哪个对你印象最深刻。如《我的叔叔于勒》里妈妈、爸爸、叔叔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发现的?从这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看出他们时什么样的人?在反复的提问和探讨中,学生走进了情节熟悉了人物,与作品相融。

教师要通过寻读引导学生圈点摘要找出文中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或其他细节的典型语句,由此推敲分析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而挖掘人物的典型意义,由此反映出的社会生活,即理解小说的主题。这样做到分析课文调动生活经验,学习课文以后再思考生活、指导生活。培养学生分析社会人生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社会人生一课的基础。

(四)精读:研习片段,感悟特色

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指导学生细细研读。如《最后一课》中的“放学”部分,《范进中举》中“因喜发疯”部分等等,通过仔细阅读,或感悟形象,或理解主题,或推敲意蕴,或分析环境描写,或品味语言。如品味语言,就是通过感受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意思,悟出文章的词语句子文段的深层含义,品味具体语境中的词义、句义,品出词、句、段的表达作用,有时候还要细察文句的话外音、潜台词。文章的语言之所以有“味”可“品”,那是因为它的文章“味”正,“味”美,“味”鲜。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母亲的语言、神态。

《故乡》中闰土、豆腐西施的语言、肖像描写无不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人物的性格。

2、结合上下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品析语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为文章渲染勒气氛,推进了主题的表现力。如《故乡》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悲凉心情、内心苦楚,为全文典定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

3、明了有关含蓄、幽默、讽刺、夸张、象征和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掌握了这些也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品味。

4、摘录句子谈启发。如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从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能给人联想并暗示小说主旨的一个句子或语段,仔细品味它的含义,并抄录在小说开头一页的左上角,加上花边;然后和你的同学交流,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些句子或语段;最后联系小说,说说这些句子或语段给你的启发。

(五)深读:总结升华,反馈拓展

总结可以教师或学生总结,也可二者相结合。总结内容可以是主题、写作意图、写作特色等,亦可兼顾知识、方法和情感等。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应进行回归性检测,将重点内容以检测题、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检查学生当堂掌握情况。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拓展方法内容尽量灵活多样,可另拟标题或补写副标题,可畅谈阅读个性体验收获,可续写故事,可写读后感,可开展辩论,可转换叙事角度,重写故事,可改编剧本,自导自演等等。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模式 创新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57-01

引言

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新课改实施以来,社会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懂得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优化教学环节,以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使枯燥无趣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将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理性的传授和人性化的讲解充分融为一体,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

教学模式没有改革创新,还是延续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许多因素,例如:语文特点、教学效果、教学对象等等,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有一些教师完全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平时教学只注重知识考点,这种教条、传统的模式限制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了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长此以往,只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与教师互换位置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够换一身份去了解数学知识,时刻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课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全面展现学生的非凡表现力。教师应该准确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一些游戏场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

例如在讲解《人生寓言》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分组表演情景剧,不用对其引导,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课本中的台词去表演。表演完毕后大家共同讨论哪组表现得好,为什么好,随后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点评和讲解,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真正走到课本的故事中去,在实践中学习。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供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来感悟语文知识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意识到自身的主导作用。在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具有针对性的材料,改变以往传统的“教条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制定好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媒体教学已经慢慢的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教师可以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大程度改善语文知识的枯燥无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个性化行为。语文课文中包含着很多不一样的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带有不一样的情感色彩,教师要根据这点引导学生多思考,在思考中体验不一样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天性,从而不断获得丰富的知识。

五、适当进行课堂导入

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强,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解《绿色的蝈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实行课堂导入的方式,将一些新颖有趣的内容导入到课堂中,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顺利的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去。首先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好蝈蝈的各种图片,在课上先让学生自己去描述生活中我们所见的蝈蝈都是什么样子的,吃什么食物,叫声怎样;随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让同学们欣赏,并同时讲解课本内容,使其真正的了解蝈蝈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从生活中慢慢过渡到学习中,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学习课本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好学生的学习状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

参看文献:

[1]陈映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2).

[2]范红涛.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3]曾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崔宝山.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育[J] .科学之友B版,2007,(01)

[5]胡为平.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7,(05).

作者简介: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讨 第7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在众多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能抽象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并能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的称为教学模式, 如果按照初中学生独立学习的程度为标准, 可以从中抽象出讲授模式、师生谈话模式、学生讨论模式、学生活动模式和学生独立探究五个教学基本模式.

1. 讲授模式

讲授模式是教师通过语言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概括、重点深入地讲解, 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并认真思考教师所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尽管这一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但它并不排除借助教具、幻灯等的演示, 只是这些活动只占极少数时间, 不改变讲授的基本形式.教师讲授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 控制着教学过程.只要教师精心备课,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逐步展开的教学层次, 估计学生可能产生哪些疑惑, 设计相应的释疑方法, 上课时能引导好学生, 并把备课的内容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讲授模式适合于概念性强、综合性强、或者比较陌生的课题.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讲解较多的知识.这一模式适用于初中数学某些章节的第一堂课, 以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从总体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讲授的优点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证教师系统传授知识, 缺点是教学经验缺乏的新教师不知学生何处有疑, 为何生疑, 讲授的针对性差.对学生思维发展不全面的初中生来说, 他们的认知结构中缺乏抽象的概念和处理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术语.因此, 教师讲授需借助教具等, 以弥补感性认识的不足.教师讲授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学生活动少, 但初中数学教师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责任, 因此在采用讲授模式时最好能结合其他一种模式使用.

2. 师生谈话模式

师生谈话模式是指教师不直接讲授教材, 而是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师生谈话模式适用于教师诱导全班学生发现预定目标的情形.比如,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归纳出一个结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等.在此模式中, 教师不再是提供知识或正确答案的唯一来源, 而形成了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谈话的组织者.学生也不是教师讲什么就去理解什么, 而是在平等的谈话气氛中, 师生互相合作, 互相启发, 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使用师生谈话的步骤是: (1) 提出要谈的问题; (2) 如果这个问题还不是数学模式的问题, 则先将其数学化, 并向不懂问题含义的学生作解释, 使全班同学达到比较一致; (3) 组织谈话, 鼓励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形成争辩的气氛, 遇有突破性的建议及时认可, 留待下一步考查其可行性; (4) 对提出的各种建议做评价, 逐个建议的可行性.圆满解决问题并做推广后请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积累经验.使用谈话模式时, 如有学生回答问题离题太远, 不能达到预定目标或谈话陷入僵局, 有学生开小差的情况, 教师必须及时干预, 或是改变一下问题的提法或是做些提示.在谈话提问中教师的提问要恰当, 有针对性和一般性.提示次数太多或时机掌握不好都会影响谈话模式的效果.

3. 学生讨论模式

学生讨论模式是学生围绕教师拟定的问题提纲进行讨论, 从而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它通常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与师生谈话模式相比, 组织规模缩小了, 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增多了, 教师很少对学生意见作出评论, 更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启发.学生讨论模式很适合学生自学与已有知识可做模拟的知识, 适用于复习及批改作业, 适合于学生的表达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与人共事准备.设计讨论提纲是学生讨论模式的关键.提纲是能引导发现的问题串.如果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一个结论, 那么提纲中所涉及的情况要全面以防止不完全归纳, 要有合适的反例以防止归纳的结论过宽.如果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关系密切, 在讨论前或提纲的开始应当检查、复习所需要的预备知识, 使学生从这些信息和逐步得到的信息中走向发现使用学生讨论模式的步骤: (1) 指出讨论要达到的目标, 宣布讨论提纲; (2)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一般五到十人, 分组要强弱兼顾; (3) 组织讨论, 教师要逐一巡视各组, 并可以参与沉闷小组的讨论加以引导; (4) 任意指定一名学生代表他所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5) 对结论、解决的方法以及思考过程加以分析和评价.

4. 学生活动模式

学生活动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实验、游戏、参观、看电视电影和幻灯等活动, 调动一切感官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数学模式.活动可以分组, 也可以全部进行.随着学校条件的改善, 有条件的学校都建立起多媒体教研室, 以后还会出现数学实验室, 这将结束学生只靠纸和笔就能学习的现象, 将出现实验的方法与严谨的数学共存的局面.从中学生年龄特征、智力发展水平或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的学习也需要活动.学生活动模式可适用于发现公式和定理, 用于技能训练或非常规问题的求解, 用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用于学生第一次失败后的课后再次学习等.目前, 学生活动教学开展得还很少, 随着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活动的教学模式.

5. 学生独立探究模式

学生独立探究模式是学生独立收集信息, 探索数学知识, 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 但也不排除偶尔向教师或其他同学请教阅读、独立思考、实验、操作计算机、做练习是它的主要形式在我国这种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解决教材中自己想到的问题, 教师则按教材要求最后作必要的概括、提炼、总结.比如, 以这种教学模式为主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老师主持的“数学自学辅导法”、上海教育学院教科所的“自学探索法”等.使用学生独立研究模式时, 教师应当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向全班公布学习完毕后必须达到的目标, 至于每名学生采用何种学习方法达到这一目标, 完全有选择的自由.在五种基本模式中, 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以学生独立探究为最多.

二、讨论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第8篇

最关键的环节是导学案的制作和应用。

对导学案的设计, 要求教师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 对课标要求、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合理处理教材, 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 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为此, 我们将导学案的制作设计成了以下六个环节: (1) 情景导入恰当的、具有艺术性的导入, 会有效的吸引学生, 将学生的情绪引入最佳状态, 迅速进入学习高潮。导入可以通过地理故事, 生活情景、谜语、古诗、小活动等方法来实现, 以此激活课堂, 为学习目标的实现做好前奏。 (2) 认定目标。怎样认定课堂学习目标呢?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学前重点确定, 突出主要目标;学中逐一认定, 坚持目标先导;学后回扣目标, 加深整体认识。 (3) 新课导学。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方法指导, 知识归纳, 精讲点拨。 (4)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 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美的小结, 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 浑然一体, 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进行深入探究, 从而余音了绕, 余味无穷。 (5) 达标训练。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应重视课堂的检测反馈练习, 提高训练的质量。练习要符合课标的要求, 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 侧重对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 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 突出变式的训练,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当堂训练结束后, 教师除对训练结果进行正确评价之外, 一定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 以便对知识掌握有漏洞的学生及时补救。 (6)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深化;二是将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加以运用, 触类旁通。

是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 可以用来制作多媒体课件, 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 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 转瞬变为定格, 化枯燥为生动。利用计算机教学不仅使课堂容量更大, 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而且还能随意调出需要重新讲解或答疑解难的问题, 进行重点剖析, 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 第9篇

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语文是人文学科重要的基础。而阅读和写作则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就是运用这一作用效果,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为写作积累素材,提升自身写作水平,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写作手法的了解,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等的理解,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灵活运用教材设计读写训练

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往往运用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和文学语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后,仿照文本内容进行写作。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以《我的母亲》为题,仿写文章文本内容。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会更加认真地阅读教材文章,深入挖掘作者写作手法,有助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会仔细回想作者的写作情感,并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课文扩写实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这一故事。学生在续写过程中,会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阅读,深入研究文章内涵,并在阅读中对相关材料产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写作思路有重要意义。同时,文章中的经典语段一般都是人物活动或生活的片段。作者在这些部分往往会留有一定的想象余地,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背景、内容以及作者情感的了解,利用自身想象力,对这些空白进行填补写作,以实现对文章的全面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二)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

教材中的文章十分有限。学生在被激发阅读和写作兴趣后,教材中的文章将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以便更好地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留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为学生提供与本节课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比较好的阅读网站或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每天从阅读的文章中摘抄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五个词语和三个句子,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实现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共同提升。另外,很多初中生对平常阅读的文章并不感兴趣,阅读效果不佳,但是普遍喜欢阅读小说。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小说,并在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刚阅读过喜欢的内容,会迫切地希望表达自身感受,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可以定期为学生安排与教学内容并不相关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是自己查找写作资料。而学生通过上网或是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能够实现阅读量的增加,十分有利于学生对写作素材的收集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读导写,以写促读,通过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和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实现写作素材的大量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既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良好的承接,又要为高中语文教学奠定基础,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写作和阅读两方面学习至关重要,由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分家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意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并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初中语文“读与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第10篇

一、内容概述

“113”中的第一个“1”是要求教师树立“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理念,它是教师行动的指南,是教师探究新课改的动力源泉。第二个“1” 是要求教师设计一份有利于学生课前自学和课中自测的导学案。导学案必须从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堂达标、知识链接4个方面加以设计, 既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介绍、背景介绍等,又有预习题和达标测试题。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广泛阅读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深入浅出地进行设计,从而使得学生的课前预习有方向、有目标、有策略。 “3”是课堂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即导读环节、 精讲环节和达标环节。导读环节就是根据导学案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精讲环节就是针对本课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重点讲解,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达标环节就是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简单地说,初中语文“113”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树立一个理念、编写一份导学案、上好一节三环课。

初中语文“113”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课前。1备课组集中备课,备作者、 背景、字词、课文主旨、导引问题、测试题等,并由一位教师根据备课内容编写一份导学案。2发放导学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做好导学案。3教师批改导学案,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记录下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课文理解不深入的地方,在课堂中精讲。

第二步:课堂(三环教学)。1导读。教师先导入课文,接着由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字词、作者、文章体裁、对标题的理解、内容概括等),然后再读课文,根据导读设计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2精讲。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导读中存在的疑惑及课文的重难点,精讲重要内容,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解决学生疑惑的重要环节。3达标。教师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当堂训练,随后选取部分导学案进行批改,并简单总结课堂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预习就是读读课文、写写生字词的怪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预习课文。通过导学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不仅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而且拓展了视野,最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学能力。对于学习习惯相对不佳、资料积累相对匮乏的城乡接合部初中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导学案的设计与批改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备课,成了学校抓集体备课的有力抓手。

二、理论支撑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信息输入人脑后,会成为短时记忆,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快就会遗忘,只有经过及时复习,短时记忆才会成为长时记忆。简而言之就是,学习要及时复习巩固,而且理解后记忆的效果更好。初中语文 “113”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达标环节就是根据这一规律,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总结了有效教学的三个规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知新——— 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初中语文“113”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有方向地预习课文,教师结合批改导学案的结果,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就是扣住了先学后教的教育规律;三环教学中的导读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与思考,这就是先教后学的具体实施;达标环节则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及时测试与巩固。

三、总结反思

语文是母语学科,涵盖的内容很多:既有识记的内容,又有理解的内容;既有思索的内容, , 又有感悟的内容;既有文体的知识,又有习作的要求;等等。简单地说,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广泛积累的学科,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慢慢提升。 。 初中语文“113”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提供了可能。

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语文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其实,语文教师心知肚明,如果没有要求、没有材料,学生的预习只会停留在读读书、写写生字的层面,至于对课文内容的探讨与思索,几乎没有。 初中语文“113”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就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路径,改变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2.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满足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初中语文“113” 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两个主要环节将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求学的积极性,将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了表演的舞台。

3.学生自学有方向,教师精讲有重点。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带着疑问走出文本。教师再根据学生自学时暴露出的问题,精讲相关内容,有的放矢,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让“读”贯穿课堂始终,将“读”“学”“练”有机结合。

课前预习、课上探究、过关达标,这些都需要学生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做好导学案,通过朗读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通过朗读完成课堂中的达标测试等,从而将 “读”“学”“练”有机结合。

5.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初中语文“113”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带着激励走进课堂,带着赏识走进课堂,以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第11篇

1.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中更多的体现的是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这里面要用到好多《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知识作后盾。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问题生成,备学生、备学法指导、考虑分层次教学。

2.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实际要真正发挥好班主任的职能作用,调度好各科任老师,合理安排科任老师指导预习。具体工作是指导学生预习、资料搜集、指导课堂汇报、小对子的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等活动。怎样发挥小组的凝聚力,指导小组,学友之间合作探究,延伸挖掘。由于我们的考核办法的原因,安排坐班教师花大力气辅导,实际上暴露了我们的课堂是低效的,如果高效那就不要辅导。让每一个教师放手还真办不到。

3.课堂环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好操作,便于我们利用推广,肯定与蔡林森校长长达50年的研究与30的校长有关。但当堂训练20分钟教师不敢放手,这么长时间我的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等学生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们如何给家长、学生一个交代。我们的内心是矛盾的。

4.学生评价。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我上半年一直研究的每节课以小组内学生发言记,每周评选一次:发言能手、 小明星,还有的把学生按层次分为A、B、C,A发言记1分,B层发言记2分,C层发言记3分。班级以流动奖杯的形式发给小组。晋级方式还有小学生喜欢的星星、月亮、太阳。使课堂形式轰轰烈烈,但我们缺少调研,没有迎合学生的喜好,更多地是缺乏坚持,没有坚持不懈地搞下去。

5.时间的分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安排训练时间20分钟,学习杜郎口的合作探究我们一般安排每次5分左右。就这样别人说我们是耍花样,上次我们在八中听课有老师安排17分钟。还有的教师提出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课堂还要以教师为主的。只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就可以了,各说各有理。我们逐步在尝试。经过近一年的逐步探讨我们在教学中初步总结出适合语文教学的“反馈提升,当堂训练”六环节教学法。

1.明确目标:在课前三分钟老师进入教室,把学习目标写到黑板右上角,上课铃一响,老师直接带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齐声读或者学生代表读、老师读为主。以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2.预习反馈:在老师布置预习或预习指导情况下,学习小对子在组内小对子与小对子互相反馈预习情况,以大声演讲、背诵的方式进行,小对子不明白的地方,另一小对子把自己了解掌握的告诉对方,让对方也明白,也可以进行组内反馈,取长补短。老师参与到学生、小对子中去,初步了解学生对预习的掌握情况,为下面对症下药的指导或者分层次教学奠定基础。

3.板演展示:把新问题的处理交给后进生、学困生。让后进生上台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暴露出的问题,让中等生去解决,然后由优秀学生评价解决,老师点拨,逐层提升,老师只是合作者,学生也可以组内探讨来达到高效解决。把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达到后进生明白,说明其余学生也掌握了。

4.拓展延伸:此环节重在培优拔高,在课堂中处理与课题延伸方面的问题,达到深层次的挖掘,进一步挖掘内涵,可以是小组长内的共同探讨,也可以是组长与组长互相讨论,互推代表向全体师生汇报,不到位处老师点拨,也可把问题放到课后,让学生请教别人或上网、查阅、收集。在下次时反馈到课堂中,所有学生共同探讨,达到所有的人都认同。

5.当堂训练: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老师设置一定的题目,对本节课内容达到巩固,也是检测本节课是否有效的最佳办法,安排时间10分钟左右。

6.收获希望:课堂结束可以让学生把本节课掌握的知识,以及延伸的知识,编写成小品、课本剧、对联、三句半等形式,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探索,一定会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语文教学独特的方式。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栏杆堡九年制学校

初中语文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第12篇

一、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活动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需要注重推进,使学生学习的情绪调动起来,将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在进行有关文学作品的教学时,如戏剧、小说及诗歌、散文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为读、析、赏、练四步的自主学习,将自主的课堂,着力地构建起来,使学生对于教学活动能够不断且积极地进行参与,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生动形象及活泼的氛围中,高效率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语文的文化素养。对于一篇文章,首先,是“读”,让学生先把文章读一遍,将文章的字读准,文章的意读懂;其次,是“析”,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梳理,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探究,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找答案和解难题,而且,对于学生分析比较恰当的,要充分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再次,是“赏”,对于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段落,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回味和欣赏。有感情、分角色地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从中领会人物的紧张动作和异常的神态,使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人物能够更加理解,以便促进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特性的把握。最后,是“练”,将文章中人物的表情,设计一个口头作文题目,使学生感到新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思考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把想象的故事情节表达出来以后,开展适时的点评,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起来。

二、合作学习,促进深化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重合作学习的推进,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断深化和促进,学生之间通过合作的学习,能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使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时,不但更透彻地了解了语文知识,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理解也更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在班级的课堂上,营造所谓的民主宽松的氛围,在课堂上,平等和谐而有效的教学关系能够营造出来,教师需要不断淡化自己的身份,努力与学生贴近,进行师生互动工作的开展,在课堂以宽容、仁慈面对学生,面带微笑进行教学,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思考[2]。同时,教师鼓励和启发学生,标新立异。在教学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有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配上音乐进行朗读的活动,这种优美旋律结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使全班的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使其他的学生受到鼓励积而极参与进来,进行模仿和体验,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例如,《论语十则》这篇文章,首先,引导和鼓励学生将相关的资料进行分工合作查阅,其次,组织开展全班同学的讨论和交流,对于孔子和《论语》,让学生谈一下体会和感受。最后,教师不用先详细地讲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先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再由全班来共同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和鼓励学生,多开展自学的活动,使学生能有时间去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联系生活和自身的体验,真正地去进行感悟和体会,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文章有最真实和原始的理解。

三、推进学习,促进思维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推进和探究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3]。在进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最终将问题达到解决的目的,在语文的课堂上,能够始终洋溢着生动而活泼的气氛。例如,《孔乙己》这篇文章,教师先不要着急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而应该先鼓励和帮助学生将思维的闸门打开,将全文先通读一遍,找到相关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有创造性地思考,不同看法及疑惑大胆地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推进和探究学习,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而努力地思考,依据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来解答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处在踊跃而积极的状态。课堂最后的时间,对于文章中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应该适时地抓住,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不断地深入和探索。例如,课文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展在分组讨论“孔乙己到底死没死”,在学生进行激烈讨论中,会将孔乙己的命运、性格特征及悲剧的结局揭示出来,文章的一些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个性理解,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对学生探索的精神要给予积极的鼓励,用一些适合探究且内容丰富的文章,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以便使学生达到全层面、全方位语文素养提升的目的。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进一步推进和改革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格局,教师要努力进行改变,在进行教学的实践中,要将学生主体的作用尽量发挥出来,将新型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创设出来,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探究和自主合作得到有效的培养。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育的理念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新课的主旨要进行深入地认识,对于合作及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地进行倡导及语文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便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戴婧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展趋向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袁秀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跨栏教学技巧论文下一篇:学院学生寝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