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命运范文

2024-07-10

悲惨命运范文(精选6篇)

悲惨命运 第1篇

千方百计争夺爱情的女性

清宫历史剧中后宫女性的生活体现了女性的凶残与狡诈, 宫廷女性进行精彩绝伦的心计角逐, 为了生存和利益, 她们经常在后宫过着为皇帝的宠爱而互相争夺、用尽心机的生活。

《宫锁心玉》中德妃出身卑贱, 由端茶倒水的宫女一步步坐上永和宫主的位置, 她虽然出身卑贱却拥有皇上的阿哥, 得以地位非凡, 她外表温柔, 十分贵气, 但是心里算计重重, 她全力维护着自己的孩子, 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以便坐上太子之位, 这样不仅阿哥的前途有保障, 自己的未来也不会落得个没有地位, 可谓是有深谋远虑的后宫女人。

僖嫔想方设法地超越其他嫔妃博得皇帝的宠信, 晴川的出现为她达到目的节省了好多力气。僖嫔无意间看见了街头卖衣服赚钱的晴川, 觉得她聪慧过人, 肯定会为她重新回到皇上的怀抱提供好主意。由于晴川是21世纪穿越过去的现代女孩, 心里的小算盘固然很多, 她为僖嫔出的小主意——轮滑鞋表演, 博得了皇上的频频欢笑, 也使僖嫔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宫锁心玉》中, 貌似晴川就是诱发争宠的导火索, 只要有她存在的地方总是显得不那么安分。甚至关系很好的素颜一开始对她十分爱护, 不忍心去伤害她, 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四阿哥破坏了她们之间的友情, 素颜虽然在四阿哥身边, 但是却始终因为四阿哥对晴川的依依不舍得不到自己一直以来向往的爱情, 因此这位曾经善良的女孩, 也不得不形成自己爱情的防范意识。

凡是存在宫廷的地方, 就存在争宠, 因为在那里所有的女人都在凭借自己卑微的力量去争取更好的生活, 但是这种剧情的展现需要许多其他因素的辅助完成。在本部剧中, 德妃衣着庄重高雅, 加上她表面镇静、稳重, 打造了她与世无争的形象;僖嫔花俏的装束, 年轻气盛, 展现了她个人小聪慧过人但大智慧缺失的特点;晴川朴素大方, 简单乖巧的造型, 无不渗透着她的单纯与善良, 闪光的眼睛里充满了过人的智慧。

这些细节无不渗透着那种争宠的氛围, 让我们受众投入其中, 身临其境地跟随剧情发展一步步地走到最后, 也正是这样的剧情安排, 让21世纪清宫穿越剧受到了观众很大程度的欢迎。

无言的爱情酿成的悲剧

在封建帝制下, 往往爱上帝王而无法自拔的女性也时时在剧中上演着悲惨的命运。

《宫锁心玉》中, 生动展现了在皇权下命运悲惨的女性。虽然说卑贱的宫女可以因为阿哥的挑衅而被残酷地惩罚, 但是地位非凡的女子们仍然会在宫中备受心灵的煎熬。剧中素颜一片痴心地效忠于四阿哥, 帮助他完成所有他想要完成的事情, 替他扫除身边的一切障碍, 以至于可以顺利坐上皇帝的宝座。在这个过程中, 她欺骗过自己的良心, 对付过其他无辜的阿哥, 甚至去伤害自己在宫中唯一值得信任而又爱护自己的朋友——晴川。她饱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煎熬和痛苦, 唯一支撑她的便是自己对于四阿哥的爱。

可是晴川的出现, 让四阿哥不能自拔, 虽然这个女人有时会处处和他作对, 但是他依旧对这个来历不明浑身智慧的娇小女子萌生一种无名的爱意。这对素颜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度的伤害, 她感觉自己只不过是四阿哥手中的工具, 即使最后她嫁给了已经成为皇帝的四阿哥, 她还只不过是一个备受冷落和不受宠爱的女人。

也许正是这种男权至上的环境, 让后宫女人们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中;也许正是这种历史的特点, 使清宫历史剧女性的悲惨命运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皇室家族下伦理的压制

《还珠格格》接连拍摄了三部, 但是不得不说在这三部中, 每一部都展示着在皇室家族伦理压制下两个女孩——紫薇、小燕子的悲惨遭遇。由于出身的不正统而被皇后和老佛爷冷落和藐视。皇后再三的陷害、皇帝在不知情下的怀疑、老佛爷对于两个宫外女孩无教养的认识, 使得她们在剧中曾经入狱、受罚、出逃、险些脑袋搬家, 在日常生活中她们不得不谨慎小心, 小燕子则由于自己大大咧咧的性格时常吃亏受罚, 进入皇宫做格格的她们必须把以前真实的自己掩藏起来, 做一个“体面的格格”。

这种封建帝王下的传统伦理, 对出身贫寒想攀高枝的行为必然是一大忌讳, 紫薇与尔康、小燕子和五阿哥之间的感情坎坷也印证了这一点, 即使是进入皇宫做了格格或者是皇妃, 女性在皇权下无疑也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同时, 我们在《还珠格格》中还看见许多惩罚女性的“面面俱到”的方法, 在后宫娇艳欲滴的玫瑰, 因为生活在皇权之下而变得不敢言、不敢为, 这也再一次印证了封建皇权下她们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

《还珠格格2》中令妃娘娘与皇后互相角逐, 皇后娘娘生怕令妃娘娘由于紫薇和小燕子的帮助而得到皇上的宠爱, 千方百计地想要暗地陷害两位格格, 让皇帝把令妃打入冷宫, 她把两位格格的过错归结于令妃身上, 而每到事情真相大白之际, 皇后总是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地步。所以这种不怀好意的陷害背后, 往往带给皇室王妃的是皇帝的冷落与自己命运的悲惨。

在皇室家族背后又有多少因为互相之间的争夺与陷害而遭遇冷落的皇室王妃呢?应是数不胜数, 清宫历史剧真正把握了这些特点和原因, 将这些细节, 客观或是主观地展现在一部剧作之中, 环环相扣, 也正是这样的剧情吸引了许多受众的眼球。

贵族家中独守寂寞的“宠物”

清宫历史剧《德龄公主》中显示出后宫女性是被“圈养”的宠物。一个男权的社会, 虽然在皇宫中受着深深的男权思想的影响和控制, 但是这种表面下往往使得男性力量在后宫极度缺失。剧中的光绪就是一个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傀儡天子。

电视剧《德龄公主》所描述的清末后宫女性, 等于完全生活在一个畸形封闭的环境里, 她们孤守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空灵, 没有一个正常女性应有的生活, 她们或是悲痛交加地思念或是提心吊胆地服侍着太后, 也许她们也曾憧憬过美好的生活, 但是那些只能是幻想而已。

德龄也是清宫历史剧中悲剧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对于慈禧太后的宠爱由新鲜演变成漠视, 最后直至背弃。再就是隆裕皇后, 她在剧中打着皇后名号, 却也是守了一辈子活寡, 尊贵母仪天下的背后却是无言的可怜与失落。这位所谓的皇后还不如一位侍女小兰, 她虽然身份卑微却拥有一份与自己爱人共患难的勇气。也许尊贵可以在别人的眼中掩盖自己内心的悲痛和绝望, 但是每当夜色降临的时候, 隆裕便不得不悲叹自己的命运, 然而她却接受着这一切的一切, 在男权的社会里, 在男性话语权的支配下, 也许这就叫做忠贞, 这就是一个无形的枷锁, 让她无法打开自己的心窗与外界交流。

而剧中元大奶奶可谓是把悲剧演绎到了“出神入化”。自从德龄姐妹进宫以后, 元大奶奶倍感悲痛并心怀嫉妒、心生怨恨, 费尽心机地向太后邀宠, 她常常向太后表达着她不甘落后怕人看不起事事要强的决心。在诅咒德龄的事败露后, 元大奶奶宁愿死在深宫也不愿被驱逐出宫。

封建伦理下女性的那种悲惨的命运她们不得不接受, 她们仿佛是皇宫中的行尸走肉。清宫历史剧不仅仅是对这种封建帝王下女性悲惨命运的刻画与展现, 更引起我们关于人文关怀的思考:女性不仅在清朝是一个弱势群体, 甚至在当下依然是弱势群体, 但是不同的是, 现在女性是我们社会保护的对象, 她们有和男性群体平等的权利, 有权维护自己切身的利益, 她们不再是男权社会的“宠物”, 她们大胆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享受着一个积极向上的快乐的生活。这也折射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菁:《论“穿越”题材作品的后现代性》,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 。

[2].赵静、王一旭:《影视中的穿越文化》, 《当代小说》, 2010 (7) 。

悲惨的命运 第2篇

这只蝴蝶是一位女士,哦,准确的说,她是一位姑娘,而且还是最美的姑娘呢!为此,她深感自豪。

她从来不担心食物的事,瞧,她的家就在无边的花海之中:那儿堆满了数不清、吃不完、用不尽的花粉和花蜜。她总在花和花之间来回游离,直到花粉沾满全身,飞也飞不动的时候才停下来,她就停在一朵最小、最不起眼,但是很舒服的花儿上面休息。

她不愁吃、不愁住的生活着,虽然蝴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于蝴蝶来说,她算年轻的,正是享受的大好年华。

她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游遍这无边的花海,直累得自己趴在地上飞也飞不动的时候才停下来。

可是,她一直没有去实现这个愿望。

终有一天,她对这种吃了玩,玩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厌烦了,她开始讨厌这种单点乏味而且无聊的生活。

她要出发了,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蝴蝶的寿命真的太短了,现在,她飞起来时感到有点累了。

她要马上实现愿望,不然,就可能没机会了,况且她也不相信返老还童、转世投胎的歪门邪说。

现在小蝴蝶已经变成了大蝴蝶,以后会变成老蝴蝶,最后会变成死蝴蝶。

可是有件事让她怎么也想不到。

她飞啊飞,飞啊飞,在花海中游行,她想找到花海的边。她快乐的玩耍着,就像回到了小时候—那个无忧无虑的年华。

她在路上遇到许多伙伴,他们木纳呆板的模样让蝴蝶感到很困惑。为什么呢?

哎,还没到海边啊,这花海真大!

忽然,一阵风吹来,单薄的蝴蝶支撑不住,差点摔到地上,待她好不容易又飞了起来,又一阵风吹过,把她刮到了一朵花的蕊上,摔得她满身花粉!

蝴蝶想在花蕊上休息会儿,她感到累了。但是,一双大脚走过,重重的踩在了他旁边的花上。那双脚真大真重,真的连蝴蝶所在的那朵花也摇动起来。

他赶快飞起来,这一飞却惹事了:那双大脚像是发现了目标似的朝他走来,他马上就行高空飞翔,以防被大脚踩到。

然后呢,她就飞了起来,但是后面有一双眼珠子跟着,另外还有一双手想要抓住她。她好害怕啊!

她就这样一直被紧紧跟着,他不停的飞啊飞,不知飞了有多远,她看到前面有不同于花的颜色的东西,便飞得更快了,然后,就一头栽了过去,她只感到头很疼很疼,像快要死了一般,于是,她就晕过去了。

在她醒来时,她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如同晚上一般,但她肯定这绝不是晚上:因为她听到了鸟的叫声——这种鸟在晚上是绝不会叫的。

她试着动了一下,发现自己根本动不了,周围的东西压得太紧了,用人类的话来形容:这就像地震后你被水泥板死死压住的感觉一样。

她渐渐地没力气了,就不再动了。

过了几天,她好饿,她想她现在一定面黄肌瘦很难看。又过了几天,她气若游丝,她感觉自己身上的水分正在被周围的东西吸走。

终于,她在第九天,失去了所有的意识和力气,死掉了。

她的灵魂在飘荡。

在一个明媚的下午,压着她的东西——一本书,被打开了,在打开的同时,我们会听到一声赞叹:“好漂亮的标本啊!”但随后是一阵讥笑,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轻蔑:“标本虽美,但这只蝴蝶的智商太低了:它飞得太快了,我还以为抓不住了,谁知道,他自己一下子撞到玻璃上了,哈哈,好傻啊!”

“好傻啊”刺痛了蝶魂的心,紧接着,她毫不犹豫地向阎罗殿走去,心里想着:“下辈子我要当噬魂蝶,真正的幽灵蝶!我要让那些无知的人在我的笑声中战栗,然后痛苦地死去!”

命运就是这样,天真总会受害,弱小总会受欺。而蝴蝶,它本应是快乐满足的死去,却让人类的私欲泯灭了她的善良。

花海中,那些美丽的标本随风飘扬,没一直都将会变成可怕的恶魔。

“美丽是罪过吗?”她在花海中问苍天……

女性悲惨命运成因的探析 第3篇

关键词:女性悲剧;悲惨命运;曹七巧;艾米丽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该作品发表后,傅雷称赞道:“《金锁记》是张爱玲目前为止最完美的作品,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韵味。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南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中第一篇以杰弗逊镇为背景的短篇。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围绕着一个他虚构的南方小城镇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题是在北方工业文明的浪潮的推进下,新旧南方发生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第一篇也是他最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气氛阴森,充满悬念,是一篇典型的哥特式小说。在读完这两部小说,表面上,这两部小说并没有事实依据上的联系,但是在深层意义上,这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女性悲剧命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即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社会道德和男权压迫下,最终异化成疯女人,并以疯狂的报复对这种压制进行了反抗。本文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平行共识研究,从社会原因、他人原因、以及个人原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女性悲剧的成因。

一、曹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探究

曹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首要原因来自于大的社会。生活背景都是变革丛生的年代,新旧价值观在纷争之中,新的价值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在那种年代,社会习俗对女性的压制和束缚是很大的。以及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只能是附属品,没有价值地位。

曹七巧生活在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社会,新旧思想交叉。一方面,人们的启蒙思想觉醒,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已经传播。另一方面,旧的势力和思想仍在束缚着人们前进的脚步。通过比较曹七巧嫁人前后的区别来探析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多么恶劣,是如何摧毁人的意志。七巧在嫁人前是他们镇麻油小商铺的麻油西施,镇上很多单身小伙都青睐于她,如果七巧嫁给他们其中任何一个,过得肯定是幸福的小日子。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要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七巧只能听从于长兄如父的哥哥曹大年的安排,将她嫁与“骨痨”的姜家二少爷做妾。在他嫁进姜家后,走进了一个封建没落贵族家庭,在这里“三从四德”和“恪守妇道”是所要遵从的标准。在姜家,他完全没有尊严而言。作为父权社会的附属品,曹七巧处于社会的底层,受到欺凌和压迫。

关于艾米丽,她生活于南北战争结束不久的美国南方。艾米丽是显赫的没落贵族子弟之中的一个,是战争后旧南方的象征。她代表着“一个传统和责任”。艾米丽深受南方旧传统和清教主义妇道观的禁锢。南方的旧传统禁锢着女性的自由,剥夺了女性的权利。南方社会推崇男性是理性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男性有权主宰女性的生命和幸福以至于女性丧失了自我意识。旧南方贵族崇尚骑士精神和淑女品德,把女性的妇德和贞操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不容许女性毁坏他们心中笃信的淑女形象。而历史是残酷的,南北战争摧毁了南方旧的经济基础,从而导致建立在此经济基础上的旧价值和旧传统受到新生的价值理念的强烈冲击。这些骑士和淑女们面对残酷的现实感到万分痛苦。而要放弃过去来接受新兴事物更是需要一个长期挣扎的过程。在南方社会里,白人妇女的冰清玉洁是他们南方男人所保护的,这正是父权社会的束缚和压制下的产物。正因为如此,杰弗镇的人用各种手段阻止艾米丽的恋情。而最早对艾米丽性格造成影响的是他的父亲,父亲为了所谓的尊贵身份,剥夺了女儿享受爱的权利,将女儿幽闭咋老宅中。

整个社会的环境造就了七巧和艾米丽的悲惨命运,但是真正分析得出,扼杀他们的真正凶手其实是他们的至亲。正是他们为首的男权势力对女性的压抑造成了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原因。

二、曹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他人原因探究

在《金锁记》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他人作为社会的帮凶是导致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人类存在的三大感情基础。而七巧和艾米丽受着扭曲的复杂感情,她们得不到应有的安慰和认可,导致了她们的悲剧。

曹七巧,一开始亲历的第一笔买卖就是金钱对亲情的侮辱和伤害,而当她踏进姜家后哥嫂向她频频要钱,不顾她的生活境况,更是让她对亲情心寒。再加之她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姜家是封建没落贵族家庭,姜家的人因为她的出身卑微,都瞧不起她,以及自己的丈夫满足不了她的性欲,给不了她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七巧深爱姜季泽,但是在传统观念束缚下,她只能按捺自己的情感。最后,姜季泽也是因为想着七巧的金钱,使七巧彻底绝望,永无翻身之日。

艾米丽,洁白的化身。书中这样一句让人印象深刻:“身段苗条,身着白色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他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着艾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两的身影。”艾米丽,她没有母亲,也没有兄弟姐妹的亲情。从小在父亲的严管下,父亲赶走了向她求爱的所有年轻男子。父亲和大宅子就是他生活的中心,但父亲的专制扼杀了父女间温暖的亲情。成天在大宅子里的艾米丽也没有朋友。在艾米丽从丧父之痛中走出来时,他准备开始自己新的生活的时候,他爱上了北方佬荷默。这对于恪守南方道德的她来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艾米丽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情感,将荷默视为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荷默并没有娶她的意愿,还说自己只喜欢男人。在艾米丽向荷默付出所有的真感情后,荷默拒绝了她,此举将艾米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七巧和艾米丽的生活生活就是地狱般的。如果说社会是导致她们悲剧的源头,那么他人对七巧和艾米丽的影响则是把她们推向地狱“冥舍”的基石。

三、曹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个人原因探究

在造成七巧和艾米丽悲剧命运的原因中,除了社会境况和他人原因之外,自身的因素也是不可推卸掉的。反过来说,并不是受如此待遇的女主人公,都会有如此的悲惨命运。这也就正印证了自身原因对于她们悲惨命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从女主人公自主选择和行动上,分析形成她们悲剧心理和性格的原因。造成自身如此的悲剧,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旁人。

七巧在自己后半生中用金钱来满足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缺失。她把自己放在金钱的狭小盒子里,已然用枷锁困住。她用金钱控制儿子、毁掉了女儿的婚姻幸福,也毁掉了她的后半生。她自己也知道所有人都恨她。因此,她受社会、他人影响的同时。也是自己亲手葬送了自己本该拥有的晚年享乐生活。

艾米丽则更加疯狂,她毒杀了自己的情人,在她杀死荷默同时,自己俨然已经死了。她拒绝一切外界活动,将时间自己定格凝固,在维护着自己心目中所谓的淑女自尊。她与死人一起同床共枕了后半生,这种极端的方式是自己造成的。

七巧和艾米丽悲剧原因都是人的肉体和自身的精神灵魂没有真正的合为一体。她们的欲望没有真正的实现,就找到了极端的方式逃避、伤害自己。这正是他们自身悲剧的原因。

四、总结

曹七巧是“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艾米丽是“老宅里被风干的玫瑰”。她们的悲剧命运何其相似,这种相似不是偶然的,是社会、他人、自己原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社会原因是旧思想的束缚,他人原因是男权社会的压制,个人原因是走不出自己心里的阴影。综上,七巧和艾米丽在悲剧命运上演的同时,做过抵死的反抗,只不过这反抗是一种彻底的惨败。但是七巧和艾米丽的悲剧,将作为一种指路灯,让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究竟为何。

参考文献:

[1]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朵玫瑰花—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悲惨命运 第4篇

一、爱潘妮一生悲剧命运简介

爱潘妮出生于1815年, 在她出生后不久, 便被父亲德纳第带着做了从军小贩, 边偷边卖, 在尸体堆里捞“油水”, 在滑铁卢战役后, 她的父亲在孟费郿面包师巷开了家客店, 这就是爱潘妮出生的环境。

爱潘妮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 她有一个爱她的母亲, 对她百般宠爱, 经常被母亲打扮得像花一样, 她的眼睛神气十足, 脸蛋鲜嫩, 每天沉溺在幸福中, 沐浴在阳光里。八岁的她依然过得很幸福。在她八岁的圣诞节上, 她穿得很暖, 打扮得漂漂亮亮, 在厅堂里玩笑、嬉闹, 这便是她人生中幸福的顶点。

圣诞节后不久, 德纳第家的客栈就破产了, 那年冬天, 他们一家住在拱桥下面。全家人挤作一团才能不被冻死。爱潘妮有时会睡在阴沟里, 过着受冻挨饿的日子, 后来, 他们一家搬到了戈尔博老屋。住在这里的她已经变成了苍白、瘦弱、枯干, 她只穿了一件衬衫和一条裙, 裸露的身子冻得发抖。通红的手, 嘴半开着, 两角下垂, 缺着几个牙, 眼睛无神, 大胆而下贱……该是怎样的生活让爱潘妮有了这强烈反差的变化?十六岁, 本是花季的女孩最美的岁月, 却被残酷的生活活生生摧残成了丑陋的怪物。在德纳第绑架冉阿让的案件中, 她又被牵扯进了监狱, 虽然由于证据不足和年龄尚小, 又被放了出来。

1832年, 她参加了街垒起义, 在街垒中为了救马吕斯而丧命, 结束了她短短十七年的生命。

二、爱潘妮悲剧命运的成因

⒈造成爱潘妮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悲惨世界》所记述的是法国政治上最动荡时代的历史。法国大革命爆发, 拿破仑帝国盛衰, 波旁王朝的复辟, 七月革命和二月革命, 巴黎公社事件等相继发生,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赔款等等导致法国社会极端动荡不安, 经济萧条, 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饥饿、寒冷不断地逼迫着人们走向犯罪。悲惨的生活滋生着偷盗, 邪淫, 谋害, 暗杀, 并将美的变成丑的, 将人变成兽, 被异化的人性扑灭着人性的追求。这些罪恶的人们难道天生就有这样一副恶毒的心肠吗?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正是这样一个可怕黑暗的社会历史背景使那个曾经美丽纯真的女孩堕落、潦倒, 客观的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她的一生。

2. 家庭原因

父母无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爱潘妮的一生之所以这样, 和德纳第夫妇的卑劣人格是分不开的。德纳第是个年过五十, 办事沉稳而为人奸诈的恶徒, 他略通文法, 好吃懒做, 他痛恨社会的不公, 仇视人类, 认为自己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是别人带来的, 自己永远是无辜的受难者。他有着超强的伪装能力。德纳第大娘将近四十, 她身材高大, 头发淡黄、肥胖臃肿, 魁梧奇伟、行动矫健, 是一个巨无霸似的蛮婆, 她在家里照顾一切, 整理床榻, 打扫房屋, 洗衣, 煮饭, 作威作福, 横冲直撞。这个妇人是丑恶的创造物, 一个母爱不健全的泼妇。她只爱爱潘妮和阿兹玛, 抛弃自己的儿子而不顾。这对刁钻恶毒, 卑鄙丑恶的夫妇就是养育爱潘妮长大的父母。他们的家是一个破烂住处如同一个兽窟。丑陋、污秽、恶臭难闻, 只有几件破烂肮脏的家具, 这家人从不劳动, 男主人抽着烟, 一直不停地写着虚假的向人求乞的信, 两个女儿负责送信, 女主人则是坐在破床上发呆,

古人云, “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又将如何出淤泥而不染?德纳第婆子虐待珂赛特, 爱潘妮和阿兹玛便跟着欺负她。德纳第夫妇游手好闲, 两个孩子也无从理解劳作的意义, 父母非奸即盗, 孩子也到处行骗。做父亲的不惜牺牲女儿, 以换得不劳而获。他们从未给孩子以真正的教育, 没有教会她们如何做人, 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不知道该如何成为人!爱潘妮儿童时期所接受的父母“教育”使她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 并不能及时地阻止“本我”的无所顾忌, 才会自甘堕落放纵自己, 而不能自省。

3. 爱潘妮的个人原因

爱潘妮的青春是痛苦的, 她短暂的一生是悲惨的, 我们不能否认是命运的不公, 是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她像马吕斯展示自己能读会写几个字的兴奋中不难看出, 她对于知识, 对于美还是抱着无限的向往的, 当她发现马吕斯家的镜子时则一次次流连在镜子前, 欣赏着自己。爱潘妮的童年是美丽纯真的, 然而后来却掉进黑色的染缸迷失了自我, 没有教养, 没有羞耻心, 堕落, 污浊。然而她的退化, 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她自己。

贫苦的生活不应该成为灵魂堕落的理由, 在同样艰难的考验下有的人灵魂升华, 有的人滑向深渊, 在苦难面前, 变成天使还是魔鬼, 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意志坚强与否以及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只要有了正确的选择与坚持, 穷困的人一样可以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而爱潘妮得到的只有同情和鄙视, 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爱潘妮选择懦弱地向黑暗屈从, 丢掉尊严, 她好逸恶劳, 自私冷漠, 不能及时清醒和摆脱污浊之地, 并在黑色的染缸中苟且偷生, 这也是导致她人生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三、研究爱潘妮悲剧命运成因的意义

爱潘妮的一生无疑是悲惨的, 更可悲的是她不是独特的, 而是千千万万被黑暗社会摧残的少女的代表。通过对爱潘妮悲剧命运的成因论述, 我们不难知道, 一个人, 从孩子到成人, 其人格的养成, 价值观的定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的社会环境, 意识形态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乱世多贼民, 如果这个社会安定和谐, 人民安居乐业, 人民的幸福指数上升, 又有谁愿意为娼为盗?冉阿让本来是个纯朴忠厚的修木工, 然而却因为偷一块面包而变成了苦役犯, 试问, 如果劳动者有工作, 人们不会挨饿, 冉阿让怎么会去偷盗?

其次是家庭教育, 在当今社会, 我们更可以看出教育的可贵, 为人父母, 就必须身正为范, 并通过实际行动给孩子以光明、正确的引导, 教会孩子如何辨别美丑, 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李刚儿子的杀人案, 就是教育失败的典型例子, 这样的教导不但毁了自己的孩子, 还给社会带来了危害。所以, 为了不让更多的爱潘妮出现, 作为父母, 就应该多注意用心培养自己的孩子,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做人准则, 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立足于人生。

当然, 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客观条件只是其次, 最关键的还是个人的把握, 我们无力改变社会, 无法选择父母, 那么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作为一个人, 是有能力通过后天的教育与学习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 用道德的标准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明辨是非, 弃恶从善, 这样, 凭借自己的努力, 我们依然可以享受一个幸福的人生。

摘要:《悲惨世界》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一个阴惨惨的苦难世界, 爱潘妮短暂的一生中, 虽然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却也承受了太多可怕的苦难, 使她从纯真的天使堕落成丑陋的怪物, 一个完全被这个罪恶的社会毁掉的少女, 令人痛心疾首。造成爱潘妮不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这逼人犯罪的社会, 还有她恶毒卑劣的家庭教育, 以及她自身的怯懦慵懒, 不肯同这黑暗的世界作斗争以升华自己的灵魂。

关键词:爱潘妮,悲剧,社会,家庭,命运

参考文献

[1]郭珊宝.法国近代小说概观[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2]雨果.悲惨世界[M].李玉民, 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托多罗夫.体裁的由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4]吕西安·戈德曼, 隐蔽的上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8.

[5]徐敏.文学与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6]柳鸣九.雨果作品评论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84.

悲惨的命运作文 第5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某日清晨,剑哥心情不太好,看见李未栋那嘻嘻哈哈的表情,更是不爽,于是乎,“哇”的一声长嚎,迅速在教室扩散了来。想也不用想,可怜的李未栋当然身受重伤了!可他不服,见剑哥分心,便用瘦削的手指敲了敲剑哥的头,鬼魅般地迅速逃离,这下可惹恼了剑哥。而剑哥又懒于追他,索性拿起了李未栋的修正带。

只见剑哥将袖子往下一拉,蒙住手握成拳头,站起来,拳头与改正带所在的线段与桌面垂直,然后精确无比地缩短了线段,然后…… “咣当”“啊,剑哥……”“咣当”“啪,啪,啪……”“啊呀,韩剑…剑呀,你不可以这样,我的心都碎了。”

随着两声闷响,一阵脆响和两次哀嚎,这个改正带就此结束了它本该平平淡淡的一生。而后我问:“韩剑,你不疼吗?”“不疼。”再看看那个心碎了的孩子,好了疤忘了疼,又开始招惹剑哥了。

悲惨命运 第6篇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奶娃  托尼·莫里森  悲惨命运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其从有色人种和女性的角度对美国社会进行了重新观察,并且创作了一系列具备深刻社会反思价值的重要文学作品。《所罗门之歌》反映出的深刻危机,不仅仅是美国社会自身的问题,更是整个黑人民族在美国白人社会当中所出现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危机,尤其是在《所罗门之歌》中奶娃对于自身悲惨命运的反思,以及在悲惨命运当中的寻根过程。所以,《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成为了莫里森在传播黑人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莫里森第一次从黑人男性的视角中反思整个美国社会的变化,具有深刻的人文主义的价值。

一  《所羅门之歌》中奶娃悲惨命运的构成要素分析

1  奶娃与扭曲的环境因素

奶娃在《所罗门之歌》之所以会走向悲惨的命运,主要和奶娃所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奶娃所在的环境因素是失去了均衡的,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环境对奶娃的人格影响深刻,也奠定了奶娃悲剧人生的基调。比如,在小说当中,奶娃刚刚出生的时候,医生也没有办法活下去,选择了自杀。一个医生的自杀,可以看得出奶娃所在的社会是充斥着各种绝望的意志,白种人医院中的医生本来在社会上也是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没有受冻挨饿的问题,可是医生仍然面对着生命无法承受的重量,所以最终自杀。而作为黑人家庭的孩子,奶娃竟然可以在白种人的医院当中出生,当时竟然成为了一桩新闻,也可以看出,等待着奶娃的,并不是整个社会的关怀和帮助,而是整个白种人社会的歧视以及压迫,本来黑种人的孩子在哪一个医院当中降生都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在《所罗门之歌》小说中,黑种人奶娃在呱呱坠地的时候,就需要面对这种扭曲和失衡的社会环境。而白种人和黑种人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当中,逐渐接受了肤色成为一种明显的界限,并且也互相之间仇视着。

而《所罗门之歌》中更是讲述了美国黑种人互相之间的矛盾。小说之中的奶娃是在一个相对较为富裕的黑种人家庭当中出生的,但是奶娃的父亲麦肯·戴德却把金钱看得非常重,甚至认为人只有不断赚钱,才能够存活下去,不惜伤害同样是黑种人的同伴。麦肯曾经要求喝醉酒准备自杀的波特把欠他的钱还给他,否则将会直接枪杀波特。可以看出,麦肯的无情也充分表明了社会的扭曲,而作为麦肯的儿子,奶娃也被其他的黑种人所仇视,他们并不会在乎奶娃是不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人,而是将对麦肯的仇恨转移到奶娃的身上。同时因为奶娃家庭非常富裕,在小说中,南下寻找黄金的人很多并不能够买车,而奶娃却可以轻松买到车,所以很多人都嫉妒甚至仇视奶娃,认为奶娃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奶娃一直以来也被这种仇富的价值观所撕咬和扭曲。

不过,奶娃所面对最为扭曲的社会因素,是黑种人完全丧失了自己文化的根源,也就是黑种人长期在白种人的社会中生活,逐渐丧失了自己文化人格上的独立性,被白种人的文化所同化。奶娃所在的戴德家族,是从奶娃祖父那一代来到美国定居的。到了麦肯这一代人的时候,非洲的黑种人文化已经在他身上逐渐退却,他也对很多家乡的传统风俗不理解,文化上产生了断层。奶娃的祖父曾经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收获了很多财富,可是也因为和别人争夺财富而被白种人枪杀。奶娃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整个白种人的文化环境和自己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祖父是死于白种人之手,更是因为奶娃有着和白种人不同的文化之根,奶娃才会因此迷惘。

男尊女卑的扭曲社会价值观,也是奶娃人生悲剧的重要根源之一。奶娃尽管是一个有着善良禀赋的黑人青年,但是他仍然无法完全摆脱男尊女卑的社会价值观对其的桎梏,因此奶娃虽然知道女性不应该如此被人轻视,但是他也无法转变这样的一种悲剧的局面。比如麦肯的妻子露丝经常要忍受着自己丈夫的各种精神以及身体上的摧残。奶娃在非常漫长的生活中目睹着这些事情,却逐渐变得熟视无睹,根本没有觉得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奶娃甚至对自己的母亲露丝还产生了厌恶的心态。奶娃的两个姐姐也一样受到男尊女卑扭曲价值观的影响,被迫要成为自己父亲攫取利益的工具。不幸的是,奶娃的两个姐姐都没有找到合乎麦肯心意的富贵人家,所以最后都一直单身。奶娃在这样的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中也对自己的姐姐加以轻视,他会在饥饿的时候让自己的姐姐给他做饭,也会要求在他困的时候不许吵闹,这些都是奶娃在男尊女卑的扭曲社会价值观下滋生的专横性格。

2  奶娃与错位的人际关系因素

《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悲惨命运,也和错位的人际关系因素密切联系。奶娃和周边的人之间产生的交流和沟通也都是错位的,正是这种错位的人际关系,导致了奶娃个人逐渐在悲惨的人生轨道中滑落。奶娃的父亲麦肯,本身对奶娃就有扭曲和错位的仇视,在奶娃的母亲怀孕的时候,麦肯就一直想要将奶娃害死,最终奶娃顺利出生,麦肯也一直对奶娃没有好感,而是继续憎恨奶娃,甚至没有给奶娃任何的关爱。从奶娃非常小的时候,麦肯就一直告诉奶娃,什么感情都是虚伪的,只有金钱才是最为真实的,也只有物质上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改变整个世界,甚至告诉奶娃南方有金子,也正是如此,奶娃才会在寻找黄金的南下之路中丧失了性命。由此可见,奶娃的父亲麦肯和奶娃的悲惨人生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在小说之中,只有奶娃的姑姑派特拉真正感受到人生当中的快乐。派特拉对奶娃非常的关爱,她真心爱着奶娃,并且把奶娃视之为整个戴德家族的希望。不过,麦肯却不愿意让派特拉关爱奶娃,要求奶娃和派特拉之间保持距离。而奶娃也正是在离开派特拉之后,长期处在于缺乏爱的环境当中,其性格逐渐被自己父亲麦肯的金钱至上价值观所渗透,从而让奶娃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关爱的缺失导致了奶娃在人格上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性格上趋向于冷酷,也为其悲剧的人生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小说中对奶娃影响非常大的女性还有奶娃的母亲露丝,她因为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比如在奶娃已经很大的时候,露丝还依然给奶娃喂奶,这也让奶娃一生都背负着“奶娃”这样奇怪的别名,让别人不断地嘲笑和侮辱他。奶娃也曾经受到自己父亲麦肯的谎言欺骗,跟踪自己的母亲露丝到墓地,发现原来自己的母亲只是过来向已经去世的外祖父墓地诉苦。面对自己母亲的精神痛苦,奶娃也无能无力,也正是这样一种扭曲的夫妻关系,对于他们的后代奶娃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扭曲作用。对于奶娃而言,他身边的各种人际关系,归根结底都没有任何的关爱,他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奶娃的人生当中没有信任,也没有任何的其他温暖。

奶娃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真挚的朋友吉他,可是吉他最后却要杀死奶娃。奶娃对于吉他的依赖是很明显的,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奶娃曾经将黄金的秘密告诉了吉他,可以看出吉他非常受到奶娃的信任,但是奶娃却不知道,吉他也是有着私心的。吉他跟随在追寻黄金的奶娃背后,一路追寻所谓的黄金。当奶娃发现南方根本没有黄金时,吉他却全然不相信,吉他认为是奶娃出于自己的私心,把所有的黄金都藏起来,所以吉他最终杀死奶娃,就是为了逼问奶娃把根本不存在的黄金交出来。可以看出奶娃的人生悲剧,也是由于各种扭曲而且错位的人际关系因素所造成的。

二  《所罗门之歌》中奶娃悲惨命运的实质:性格的自私

《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以奶娃这个黑人男青年作为小说叙事的中心和线索,奶娃作为一个美国富有黑人家庭中的男孩子,在一路往南寻找黄金的过程当中,最终找到自己家庭当中已经完全丢失的家族根源。在贫富悬殊的现实社会当中,贫苦家庭当中的黑人自然而然地陷入到更为痛苦的精神以及现实困境之中,但是富有家庭当中的黑人也因为长期在美国白种人的文化当中浸润,逐渐丧失了自己黑人独立的民族人格。因此,奶娃这种在美国白种人社会当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年轻黑人青年,更不可能真正接触到自己黑人传统的文化根源,这也是奶娃产生社会角色混乱状况之根源。奶娃不仅仅是受到传统白人种族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因其与周围人之间产生了负面的文化渗透,最终造就形成了奶娃严重的人格缺陷。也正是这种人格上的缺陷,最后引导奶娃逐渐走向悲剧的命运道路。

《所罗门之歌》当中的奶娃之所以最后会面对悲惨的命运,和他性格深处的自私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奶娃所在的家庭当中,无论是麦肯还是露丝,他们都只是顾着自己的世界,而忽略了整个外边的世界。麦肯为了金钱,可以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向别人讨要金钱,甚至要求自己的女儿一定要找到一户富贵人家才可以考虑结婚等;而露丝则是完全忽视了社会的正常规律,把自己的关爱毫无保留地变成了溺爱,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不负责任的自私。正是在这样的一種自私的家庭中成长,《所罗门之歌》中的奶娃也变得非常自私,尤其是变得冷漠,对于整个世界都并不关心。小说当中,奶娃明明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被污蔑的,或者知道自己的父亲麦肯所做的一些事情实际上是非常极端而且没有人性的,可是出于自己人格上的自私,奶娃完全没有说出来,或者是帮助自己的父母亲消除互相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味冷漠地看着整个世界的更迭。

只顾着自己寻找快乐,以此麻醉自己在家庭当中所面对的种种不悦,奶娃在小说当中找到了哈加尔,并且把哈加尔作为自己寻找快乐的工具。同样的,奶娃因为自己性格当中的自私,从来都没有给哈加尔任何的快乐,比如哈加尔希望和奶娃结婚,不过奶娃却从来没有把哈加尔希望得到的婚姻给她。在面对着哈加尔在婚姻问题上的渴望,奶娃选择了逃避,再也没有去找哈加尔。热衷于寻找黄金,完全忽略了自己爱人和家人的感受,这些实际上都是最为原始的自私元素在奶娃身上产生的严重的副作用。也正是如此,吉他这个最为贴近奶娃的人,才会怀疑奶娃独吞了所有的黄金,因为吉他非常清楚,奶娃为人的自私和冷酷,因而奶娃的自私,也最终导致了吉他的不信任,引发了枪杀。

三  结语

《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是莫里森所创作的一部重要的小说,在这部小说当中,莫里森围绕美国黑人所面对的生存以及身份危机,进行重新解构和挖掘,反思种族主义在美国现当代的社会所引起的重要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不同于过去莫里森所创作的小说,她在小说当中突出展现了一个黑人男青年奶娃在寻找自我社会定位过程当中的个人悲剧,并且在悲惨的命运当中试图进行救赎的过程。从《所罗门之歌》奶娃的悲惨命运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美国黑人所特有的精神以及现实危机,具有深刻的社会角色范本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雪梅、李海燕:《试析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神话原型》,《名作欣赏》,2012年第6期。

[2] 刘彬:《解读〈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属下的多重声音与身份策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 徐影:《论〈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身份的迷失与认同》,《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上一篇:流通方式下一篇:中国力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