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导管范文

2024-07-26

血液透析导管范文(精选11篇)

血液透析导管 第1篇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接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53例, 男41例、女12例, 年龄20~78岁。其中22例植入半永久性导管, 31例植入一般双腔的中心静脉导管。2例因堵塞导管, 3例透析过程中有发热现象, 经过处理均能正常使用。1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自行脱落, 其他患者均能正常使用。

2方法与护理

2.1 使用

新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应观察1h, 查看局部有无渗血、血肿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检查导管的缝线有无断开, 夹子是否关闭, 导管有无部分脱出, 置管部位皮肤有无红肿及分泌物等。消毒、换药, 检查导管内血液, 用5ml一次性注射器从导管的动静端分别抽取5ml含封管液的血液, 推注在纱布上, 查看有无血凝块。测试导管内血流, 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分别抽吸导管内血液, 3~5s血液充满注射器, 视为导管通畅、血流量饱满, 接血液透析管路上机, 导管用治疗巾覆盖。

2.2 护理

使用时按常规消毒导管, 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导管内的肝素液体及血液, 然后用生理盐水进行推注。如抽吸不畅, 应调整导管方向, 尽量抽出可能形成的血栓, 保持导管通畅。固定时, 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使用一张敷贴覆盖, 再用一块无菌纱布包好皮肤外漏部分, 最后用胶布固定好。嘱患者做好导管的自我维护, 穿宽松的衣服,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不要随意去掉固定导管的敷料, 避免剧烈的运动。若导管周围有出血或渗血时应及时通知医师。

2.3 封管

根据导管的长度以及患者的出凝血情况, 抽取适量的肝素盐水, 采取滚珠式推入肝素盐水的方法封管。封管后动静脉夹在推注 (正压) 状态下关闭, 一旦关闭请勿再打开, 用无菌的肝素帽封闭。对于使用半永久性的导管, 1个月1次使用注射泵泵入低分子肝素 (生理盐水50ml+低分子肝素1支) 以保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通畅。

2.4 预防感染

进行操作时注意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开启导管时接头都要彻底消毒, 透析结束时更换肝素帽, 透析间期每天消毒导管外皮肤和接头周围1次, 保持导管外皮肤干燥。感染后的处理方法, 若患者有发热的现象, 先排除其他的原因, 确定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时, 首先使用抗生素加肝素盐水封管 (林可霉素1支+生理盐水+肝素) , 效果不好时, 可以从中心静脉双侧导管连续3d输入抗生素。

2.5 脱管的护理

主要与固定不好以及患者活动时不注意有关, 如遇到管已经脱出, 应压迫穿刺点15~30min, 待出血停止后, 予以包扎, 绝对不能将导管送回血管内。

3体会

血液透析导管 第2篇

后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对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接受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共计232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打折,1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率为6.9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9例导管感染,4例导管打折,6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率为32.76%。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个性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导管感染等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有促进作用,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护理;肾病;透析;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R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血管通道关系着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由于患者的高龄因素、过度肥胖、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等影响,使得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静脉或动脉内瘘时的难度显著增加,因此影响血液透析血管通道。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频率高,因此在透析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以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1]。本次研究将针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接受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共计116例为研究样本,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将患者进行分组,各组均为58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31例,女27例;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1.4.2±0.3)岁;病程时间2~9年,平均病程(5.1±0.5)年。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患者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0.9±0.7)岁;病程时间3~11年,平均病程(5.6±0.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每24小时为患者进行一次换药,给予口腔消毒,指导患者保持卫生并避免压迫导管等;观察组患者在该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

1.2.1 导管护理 患者血液透析之前对导管的接头实施严格的消毒,若导管中存在血块或者栓子,需继续抽取血液并丢弃,以尿激酶浸泡导管;回抽导管的两侧,确保血液完全沉痛后在进行注入肝素;透析结束后要佩戴无菌的手套,以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加压冲洗,以肝素帽对导管进行封口,避免出现导管感染。

1.2.2 溶栓护理及健康教育 遵医嘱题型患者服用药物阿司匹林等,严格避免出现导管感染。针对已经发生感染患者应立即给予溶栓治疗;每月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讲座,向患者讲解该护理方案的优势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详细的讲解维护导管的科学方法,以及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当中患者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1.2.3 饮食护理 叮嘱患者包保持科学饮食,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及水果,确保患者可以充分的摄入维生素,在中餐和晚餐中可以适量食用牛奶、蛋类以及瘦肉和鱼肉等,确保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食谱,对患者的糖分、脂肪摄入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叮嘱患者少食多餐。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是否出现导管感染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打折,1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率为6.9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9例导管感染,4例导管打折,6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率为32.76%。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血液透析常用语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或急性中毒患者的治疗中,由于长时间的导管留置,再加上患者的其他基础性疾病影响,因此使得导管感染率不断的上升,为了进一步降低导管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需要在患者留置导管过程中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中着重分析了个性化护理对于降低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率的作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患者的包括导管感染在内的并发症率为6.90%,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发症率高达32.7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这对于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以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在个性化护理中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文化水平、身体机能等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将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护理人员实施的导管护理,在置管前进行严格的消毒,置管过程中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并观察置管情况,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导管感染,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个性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导管感染等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又促进作用,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血液透析导管的相关感染及护理 第3篇

1危险因素

留置导管对人体来讲是一种异物,如果导管与组织相容性差,其对血管壁的刺激也易引起异物反应而发热。所以应选择柔软的高弹性硅胶导管,不受酸碱药物影响,组织相容性好、对血管壁无刺激的导管。

1.1导管留置时间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1.2导管留置部位留置部位是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多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不易固定,导管头端容易随头颈部的移动而活动,并对穿刺部位皮肤造成持续刺激。股静脉邻近会阴部,皮肤寄生菌群多,易受排泄物的污染。

1.3局部危险因素如与皮肤完整性及个人卫生差、使用不透气敷料、伤口出汗、鼻腔及皮肤葡萄球菌定植、导管使用出口护理和管理不当等均有关。

1.4全身危险因素如与免疫抑制状态、糖尿病、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和高铁蛋白血症等均有关。

2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

2.1导管出口和(或)隧道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压痛、渗出和结痂,临床诊断明确。

2.2导管内感染可无临床症状或出现菌血症或败血症。败血症的典型表现为:透析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血培养阳性。有些患者透析期间体温正常,只在透析过程中发热,体温可高达40℃,也有些患者在透析间期持续发热,严重者可能导致败血症、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

2.3血标本培养必须在使用抗生素前立即做导管血及外周血培养。诊断标准:导管血和外周血培养同一种细菌,导管血培养的菌落数>100cfu/mL,导管血培养的菌落数是外周血培养的5倍以上。

2.4导管节段培养每导管节段定量培养菌落记数>100cfu或半定量培养菌落记数≥15cfu即可诊断。

3护理

3.1心理护理尊重、关心、同情和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了解患者的苦恼,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提高生活质量,消除不良心理,保持乐观情绪。

3.2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导管是一种有创的侵入性操作,因此在置管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24小时内应换药1次。为防导管滑脱,置管后告知患者不可用手拉导管。对神志欠清者,可以给予手袋套在手上,或予以约束带约束双手。若导管脱出,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出口感染或隧道感染。

3.3加强血液净化中心治理血液净化室每日2次多功能杀菌机空气消毒2小时,治疗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小时,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含氯消毒剂消毒3次,对进入血液净化室的人员严格控制,每月对操作人员的手、血液净化室空气、透析用水等进行病原学检测。

3.4导管使用后护理血液透析结束下机后,用5%碘伏棉球消毒动、静脉管口各2次,先用生理盐水分别将动、静脉管腔内的残留血液冲洗干净,然后注入肝素盐水或肝素抗生素封管,盖上无菌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胶布固定。

3.5预防并加强对局部感染的护理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感染中金葡菌最常见,由于鼻腔是葡萄球菌定植,所以告知患者戴口罩。住院患者每天病室用紫外线消毒1~2次,院外患者卧室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季节交换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避免感冒。由于皮肤也是葡萄球菌定植,因此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穿刺处清洁干燥,是预防局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同时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也是降低局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血液透析导管 第4篇

关键词:长期血液透析导管,血液透析通路,留置,方法

尿毒症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疾病,治疗困难。目前,血液透析是维持患者健康的主要临床治疗措施。临床医学证实,血液通路方法是影响血液透析症状的主要因素,如动静脉内瘘[1]。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具有安全、有效、快捷,能长时间保留等优点,成为自身血管条件差,难以建立动静脉内瘘及老年患者建立血管通络的一条新的途径。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内瘘阻塞、血管瘤等的存在而影响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诸多的危害。为此,本文以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探索了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有效方法。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为44~66岁,平均年龄为(58±6.2)岁。所有患者均是由于动静脉出现内瘘阻塞而导致血液透析效果不佳,接受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术,共进行62次。长期血液透析导管采用美国的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型号为14.5F,长约24 cm的U型分叉入血管段的导管。其中该型号导管的动脉管腔容积达到1.6 mL,静脉管腔容积1.8 mL。U型入血管段达到13 cm,双腔管入血管长端距离涤纶环为19 cm。

1.2 方法

1.2.1 留置操作方法:

在进行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手术过程中,首先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然后依次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左侧颈静脉、左侧锁骨下静脉的顺序,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颈部和锁骨下静脉进行相关检测,确定留置管手术的位置。颈内静脉穿刺点位于患者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或者距离胸锁关节上方5 cm的水平位置。而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下方1 cm处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点。穿刺过程中,首先采用导丝传入,在透视定位的前提下,将穿刺针取出,以此确保血透管血管端短头能够较胸骨角水平略长。在穿刺过程中,为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采用2%的利多卡因对穿刺点肌肤局部麻醉处理,然后在胸大肌端和血管穿刺点处进行1 cm长度的切口。借助导丝进行皮下隧道的扩张操作,借助可撕脱鞘进行血透管的植入。在透视定位的帮助下,确保血透管位置正确,形态正常,以保障血液能够顺畅的抽出,避免出现血透管弯折、扭曲等现象的发生。最后手术操作完成后,进行切口缝合手术,并采用肝素溶液处理切口的封闭问题[2]。

1.2.2 血透管位置的调整:

血透管的调整关系到长期血液透析导管能否顺利的发挥作用。因此,在透视定位的辅助下,借助导丝的超硬超滑特性,植入下腔静脉,进行血透管静脉管腔的调整。若患者皮下隧道涤纶环已经愈合,则需要二次切口,将涤纶环进行分离,以此进行血管穿刺能够顺利进行,将血透管暴露出来,便于位置的调整。针对合并血栓闭合者,则借助导丝进行碎栓以及采用局部尿激酶溶栓进行抗凝处理[3]。

2 结果

首先,本次研究发现,60例患者的长期血液透析管留置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左侧颈内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分别为45、10、2、3例。上腔静脉置管位置处于第二前肋和第四前肋之间的上腔静脉骨性标志内,手术操作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次,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手术带来的不良反应为:有3例患者因血流不通畅,而接受原位调整或重新植入。另外,1例患者进行碎栓溶栓处理。出现血流不畅的患者在经过确诊后,采用贴壁和动脉管头位置调整后,血透恢复正常,后期无并发症发生。采用ICU床边手术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发生血流不畅的现象,经过X透视呈现显示,患者体内的透析导管管头发生偏移,出现顶壁现象。后经过拔管后重新处理,患者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在经过针对性血液透析导管留置调整后,均恢复正常。

最后,所有患者在经过留置管手术以及血液透析管位置调整后,其血透流量均达到正常水平,处于230~300 mL/min的正常值。其中有4例患者置管留存时间低于半年,2例患者由于原发病原因而去世,另外两例患者因肺部感染以及脑出血而去世。后经过随访,剩余5例患者体内的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手术成功,能够持续正常的发挥功能[4]。

3 讨论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并发症为穿刺点部位出血,皮下隧道感染,导管内血栓形成。感染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导管使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皮下隧道出口和导管口严格消毒,使用庆大霉素肝素盐水封管可预防感染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全身抗感染治疗与局部抗生素肝素盐水封管,可有效控制感染,血栓形成多与医师透析间隔时间延长、未能及时更换肝素封管有关。尤其是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以及动脉硬化的患者而言,该留置手术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临床医学应用中,长期血透通路主要包括动静脉瘘、人造血管以及长期血液透析导管三种。为提高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的应用效果,需要做到留置管管头全部进入上腔静脉内,以及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并优先选择带涤纶环动静脉双腔远端分叉式多侧孔设计。以上措施能够提高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手术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2-259.

[2]白旭明,石永兵,唐梅.DSA下长期性血液透析导管的留置[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2):134-137.

[3]单新莉,汪吉平,李虹.不同置管途径对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6):636-638.

血液透析导管 第5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97-03

护理长期静脉置管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简便、快捷、痛苦及破坏性小、血流量大(250ml/min)等优点,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越来越普及。但存在着感染、栓塞、出血等缺点,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在工作中通过及时良好的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至2013年对4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长期静脉置管,11例发生导管感染。

分析原因,及时加强护理干预,有效进行药物治疗。(1)根据血培养及感染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导管感染病原菌类型:细菌感染8例,真菌感染3例。其中细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尿毒症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无菌操作不严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2)临床表现。包括导管创口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败血症,2例患者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出现与透析相关的周期性畏寒、寒战、高热、血象升高。(3)护理干预。①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②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③加强局部皮肤导管皮下隧道换药。在充分清洗感染创面时,需用消毒棉签,从针眼处以顺时针消毒皮肤,观察针眼处有无红肿及有无分泌物流出,再用安多福彻底消毒皮肤及导管,消毒面积要超过敷料覆盖面积。(4)长期静脉置管每天用肝素盐水加抗生素封管。透析后、封管前,先用注射器抽取20 ml生理盐水,加速将管腔内的血液完全推入,以免血细胞黏附在管壁,影响用药效果或造成管腔狭窄。再用肝素盐水加抗生素封管,但应注意按导管容积封管,以免发生出血性并发症。(5)做好卫生宣教,加强基础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强调保护导管的重要性,耐心指导患者注意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勿搔抓导管周围皮肤及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6)协助做好血培养,感染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检查,有效使用药物行局部、全身抗感染治疗提供帮助。

2 结果 11例导管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除1例在导管感染治疗过程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仍能使用此导管行血液透析治疗。平均导管使用寿命为2.5年,最长使用寿命已达3.5年,并仍在使用中。

血液透析导管 第6篇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0年3月—2009年11月期间为13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穿刺术,其中高血压肾损害19例,糖尿病肾病5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衰竭50例,其他原因导致的肾衰竭8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患者57例,平均年龄45.5岁。

2 手术方法

选择巴德公司长期导管,长度28 cm,一般选择右侧颈内静脉进行置管,取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形成三角形位点为穿刺点,进针抽得暗红色血后插入导管,后根椐双腔管在体表的投影确定皮下隧道位置和导管皮肤出口处,用隧道针将导管引入穿刺部位将扩张器顺导线插入双腔导管抽出扩张导管内芯,沿外套管将导管导入颈内静脉同时将外套管撒开拔出,使导管尖位于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房交界处回抽血流良好,用肝素封管,缝合皮肤,无菌敷料包扎,术后常规拍摄胸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标准为右心房上1~15 cm。术后当天即可行血液透析治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植入需要在手术室进行,是一项繁琐、精细、技术水平要求高的操作,故我们在手术前需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白手术大概步骤及手术中如何配合医生等,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打消顾虑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3.2 准备

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包括3大常规,心、肝、肺功能检查等,特别是凝血功能检查;选择巴德公司长期颈内静脉导管。

3.3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体温变化。

4 并发症的护理

4.1 渗血、渗液的处理

25例患者出现渗血、渗液,立即在无菌操作下予以明胶海绵,云南白药局部处理后无菌包扎,并用盐袋局部压迫止血,约5~8 h后停止出血,24 h后局部再次换药,均未见渗血。

4.2 导管栓塞的处理

11例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达不到要求,2例患者在术后20 d后接管透析引流不出血液,最常见原因为导管局部或全部栓塞,我们采用在无菌操作下使用尿激酶25万单位加生理盐水6 ml分别在动-静脉两端通过抽吸后注射器反作用力注入液体的方法溶栓,并在6~12 h后再次使用此方法,均使11例患者导管恢复通畅,且血流量达到透析要求。

4.3 感染

①出口部位感染:指出口部位2 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②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2 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③皮下囊感染: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④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病人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1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术后患者中有6例出现导管出口部位感染;2例患者隧道感染;遵照无菌原则进行抗生素换药处理,每日1次,8例患者均在换药一二周后感染控制局部症状消失。本组中未发生皮下囊感染病例。另有4例患者在术后一二年内出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出现菌血症,经导管内血液培养为金葡菌感染,予以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全身应用,并局部使用抗生素和肝素封管每日1次,2~4周后2名患者体温正常,血检报告正常,能继续进行血透治疗。另2例患者由于感染迁延时间过长,经上述处理无效,为了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们选择为其拔除静脉导管并连续使用14 d抗生素,彻底控制了菌血症。

5 出院指导

由于长期颈内静脉导管使用时间为四五年,患者术后2周即可回家,定期到医院接受每周二三次血液透析治疗,故患者在家中如何进行导管自我护理尤其重要。①由于该导管长于一般导管,它暴露在皮肤外约10~15 cm,一般固定在右侧胸部,故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穿脱衣时避免管道扭曲或受到牵扯。②患者在清洗时可以局部擦拭,若要洗涤也只能采取淋浴并在无菌透明敷料包扎下清洗,洗净后局部伤口应及时遵照无菌换药原则处理。③若患者体温升高或管道出口红肿热痛均应在发生更严重情况前立即到医院就医,以防发生隧道内感染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6 结果

6.1 带管时间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带管时间18~45个月,平均带管时间31个月,2例因感染迁延时间过长拔管,其余130例均能在血液透析中正常使用。

6.2 并发症

132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经导管血透时血流量200~300 ml/min。25例患者出现导管处渗血,11例患者出现导管栓塞,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通过护士针对性的护理使130例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顺利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其他如血气胸、心房穿孔、心率失常等并发症本组未发生。

7 结论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不影响血液动力学,不需要反复穿刺血管,操作简便快捷,随着患者透析时间延长、外周血管耗损性应用逐渐增加。但留置导管易出现导管位置不当、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正确及时处理导管并发症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我科9年间成功为上百例肾衰竭患者提供了最佳血管通路,提高了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通路,护理

参考文献

血液透析导管 第7篇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 但血管条件差, 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病人,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感染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 可导致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增加, 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现对我院用中心静脉导管术进行血液透析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能有效控制和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感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52例, 其中男32例, 女20例;年龄20岁~81岁;一般每个月透析2次或3次;血流量180 mL/min~250 mL/min。

1.2 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

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导管出口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具有两者之一即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有发热或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血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而无明显其他感染灶。出口感染定义为导管出口部位2 cm的范围内有红、肿、热、痛, 或有脓性分泌物培养阳性[1]。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是菌血症的重要来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为1% ~ 5%[2]。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人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等全身情况;置管局部皮肤不完整、病人个人卫生差、使用不透气敷料、伤口出汗、鼻腔及皮肤葡萄球菌定植等;导管使用及管理不当;工作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经皮肤穿刺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最常见的侵入来自皮肤穿刺点, 导管插入血管后24 h~48 h内其表面形成一层疏松的纤维蛋白鞘, 穿刺处微生物沿导管表面自体内迁移繁殖, 免受宿主吞噬细胞和抗生素的作用, 而成为良好的寄生场所[3]。

3 护理

3.1 加强血液净化中心管理

血液净化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 每日2次多功能杀菌机空气消毒2 h, 治疗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 h, 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2次。对进入血液净化室的人员严格控制, 每月对操作人员的手、血液净化室空气、透析用水等进行病原学检测。操作人员定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 进入血液净化室要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衣、更换隔离鞋, 导管留置及血液净化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3.2 加强健康宣教

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导管留置后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置管局部干燥、清洁;定期鼻腔及置管局部皮肤外用抗生素软膏 (如莫匹罗星软膏) 以减少葡萄球菌定植;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 同时有规律地充分透析;适当增加营养, 每日摄入蛋白质1.0 g/kg~1.2 g/kg, 以优质蛋白 (如鸡蛋、牛奶、瘦肉) 为主。对血红蛋白<60 g/L者给予间断输血, 另外补充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 以改善贫血及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股静脉留置导管者患侧下肢不得弯曲90°, 不宜过多起床活动, 要保持会阴部的清洁, 每日会阴护理2次。其他部位留置导管不宜剧烈活动, 以防留置导管渗血或出血引起感染。

3.3 导管护理

3.3.1 导管使用前护理

静脉留置导管使用前应嘱病人停止肢体活动及言语, 颈内静脉置管病人面部偏向导管对侧, 局部皮肤碘酒消毒, 更换无菌敷料, 在导管下方铺无菌治疗巾, 拧开动、静脉管帽, 用5%碘伏棉球消毒动、静脉管口各2次, 碘伏干燥后用5 mL注射器分别吸出动、静脉管腔内上次封管的肝素及血凝块, 确认管腔通畅、无凝血块后, 连接血液净化管路, 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治疗使用双腔导管, 开放导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同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放导管, 包括经导管采血、注射及输液等。

3.3.2 导管使用后护理

血液透析结束下机后, 用5%碘伏棉球消毒动、静脉管口各2次, 先用生理盐水分别将动、静脉管腔内的残留血液冲洗干净, 然后注入封管的肝素盐水或肝素抗生素封管, 盖上无菌肝素帽, 用无菌纱布包裹, 胶布固定。用5%碘伏常规消毒插管周围皮肤, 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 直径不小于7 cm, 可在消毒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

3.4 导管感染护理

导管感染可分为导管出口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菌血症和硅胶管感染。一旦怀疑导管感染, 应立即停止使用, 改用其他方式建立血管通路以维持血液透析, 并立即行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静脉给药, 抗生素和肝素封管, 直至体温及血常规正常, 血培养阴性。对静脉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封管后效果不理想, 或一般情况较差的病人应拔管, 并做细菌培养,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 导管感染的拔管指证包括4个方面。①出口感染:抗感染治疗1周~2周, 感染仍持续存在;②隧道感染:抗感染治疗1周~2周, 必要时感染区切开引流;③导管相关菌血症:抗感染治疗2周~3周, 若疗效差, 应考虑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转移性感染;④硅胶管感染:抗感染治疗3周~4周。临床症状好转者可不拔管 (12 h~24 h内发热及白细胞升高得到控制) [4]。

4 小结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术近年来已成为各大医院血液透析病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导管相关性感染亦日益突出, 已成为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故应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感染的意识, 掌握消毒隔离以及医院感染控制常识, 增强无菌观念,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应戴医用手套, 并认真洗手, 穿刺操作治疗时要遵守操作规程[5]。 每次透析前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情况及有无局部感染症状或全身症状, 及时发现并处理。此外, 还应针对平时容易忽视的细节进行严格管理, 如尽量减少透析过程中反复多次的操作连接, 避免导管口长时间暴露与开放, 导管接口处用无菌敷料保护, 控制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及时拔除感染的导管并予敏感抗生素是防治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安全措施。一般情况下, 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个月~5个月。对于治疗期较长且经济负担重的病人, 应尽量延长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6]。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防治感染的卫生宣教, 提高对导管感染危害性的认识。总之, 严格科学操作, 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并发症, 可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导管留置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美华, 皮小陵.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45例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 2010, 9 (4) :220-221.

[2]邱海波, 周韶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现代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449.

[3]夏荣, 何海萍, 高岩, 等.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 2006, 5 (1) :51-53.

[4]王笑云.要重视透析血管通路创建维护和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血液净化, 2007, 6 (7) :349-351.

[5]蒋莉.血液透析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 2009, 18 (9) :838.

血液透析导管 第8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华法林,疗效

尿毒症患者通常采用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 随着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技术的成熟、适应者的增多等, 拥有这种血管通路的患者也逐渐增多, 但导管长期放置易引发并发症, 如何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2013年1月-2014年1月沭阳仁慈医院和沭阳维康医院应用华法林来维持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通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沭阳仁慈医院和沭阳维康医院透析中心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规律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6例。观察组, 男16例, 女10例, 年龄38~66岁, 平均 (49.1±10.5) 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 良性肾小动脉硬化7例, 糖尿病肾病4例, 高尿酸性肾病2例。对照组, 男14例, 女12例, 年龄35~69岁, 平均 (49.6±11.3) 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 良性肾小动脉硬化8例, 糖尿病肾病6例, 高尿酸性肾病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置管方法

选用德国贝朗Haemocat R Double-Lumen Catheter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 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 应用Seldinger技术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部位:颈内静脉。

1.3 封管方法

1.3.1 对照组

透析结束封管前用生理盐水10 ml分别冲洗导管动静脉管路, 肝素溶液 (25 mg/ml) 按照管腔容量采用正压方式注入导管动脉端及静脉端管腔。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华法林片1.875~2.500 mg/次, 1次/d, 口服。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留置导管总日数与进行血液净化的总次数;观察并计算两组患者导管血栓形成及其他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 平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coagulatio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 平均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26例患者总共留置导管时间为9650 d, 共进行血液净化4135例次;观察组26例患者总共留置导管时间为9711 d, 共进行血液净化4161例次。

2.1 两组患者导管血栓形成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导管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为3.1%, 明显低于对照组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导管血栓形成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比较,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平均PT、APTT、INR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PT、APTT、INR值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平均PT、APTT、INR值处于正常值区间, 而对照组平均PT、APTT、INR值均低于正常值。两组患者平均PT、APTT、INR值比较, 详见表2。

3 讨论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双腔管易于使用、保留, 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的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较可靠的方法, 但导管长期放置易引发并发症。

华法林为双香豆类中效抗凝剂, 其通过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 干扰凝血因子Ⅱ、Ⅷ、Ⅸ、Ⅹ, 以及蛋白C和蛋白S的γ2羧基化从而发挥抗凝作用[1], 还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因而还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华法林作为一种传统的抗凝药物, 在预防长期留置导管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定期小剂量华法林能改善长期留置导管功能, 减少血栓形成[2]。目前文献[3-4]报道使用华法林抗凝调整INR水平为1.5~2.5, 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长期深静脉导管血栓形成, 本文研究与之相似。并且本研究还发现, 导管堵塞再通后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华法林可以阻止可能残留的血栓片段继续发展成新血栓再次堵塞导管。

国内郑露等[5]发现采用小剂量华法林可以预防尿毒症长期留置导管血栓形成, 且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较未服用者导管功能不良事件明显减少, 本研究与之类似。需要注意的是, 华法林的剂量反应个体差异很大, Wilkieson等[6]认为低剂量华法林对预防导管功能不良无效, 不建议用低剂量华法林来预防导管功能不良事件的发生;日本学者研究发现, 华法林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没有显著的增加出血率或死亡率, 同时可以减少导管功能不良事件[7]。但是也有学者认为,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华法林有显著的出血风险[8]。因此在临床应用中, 应根据华法林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 (凝血酶原时间) 作相应的剂量调整。

综上所述,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留置期间口服适量的华法林能有效降低导管血栓形成及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Hirsh J, Fuster V, Ansell J.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guide to warfarin therapy[J].Circulation, 2003, 107 (12) :1692-1711.

[2]李剑文, 刘日光, 傅君舟.抗血小板药在治疗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9) :20-22.

[3]Coli L, Donati G, Cianciolo G, et al.Anticoagulation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hemodialysis 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 (TCC) thrombosis[J].J Vasc Access, 2006, 7 (3) :118-122.

[4]范雪飞.维护流程改造对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9) :136-137.

[5]郑露, 魏迎风, 徐学康.小剂量华法林预防尿毒症长期留置导管栓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 8 (3) :130.

[6]Wilkieson T J, Ingram A J, Crowther M A, et al.Low-intensity adjusted-dose warf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hemodialysis catheter failu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1, 6 (5) :1018-1024.

[7]Minako Wakasugi, Junichiro James Kazama, Akihide Tokumoto,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warfarin use and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Japanes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stained atrial fibrillation: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 2014, 18 (4) :662-669.

血液透析导管 第9篇

1 临床资料

我中心留置长期涤纶套导管病人10例, 其中男3例, 女7例;年龄44岁~78岁;原发性糖尿病肾病5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10例病人均选择颈内静脉为插管部位, 选用双腔带带涤纶套 (cuff) 导管, 10例留置导管时间2个月~13个月, 血液透析503次, 有2例发生导管感染, 透析开始后1 h出现寒战继而高热, 每天应用抗生素头孢曲松2.0 g, 静脉输注2周, 透析结束后抗生素加肝素封管, 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 未发生导管出口感染及隧道感染。

2 导管感染的原因

导管的感染是源自导管内或导管外细菌的侵入, 主要通过4种途径感染:①细菌在出口处积聚后沿皮肤及皮下隧道至导管顶端进入血液;②经污染的导管侵入管腔;③通过医务人员的手进入端口;④经注射器污染管腔。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 导管留置6周以上时, 导管细菌感染可达70%以上[3]。

3 感染的临床表现

导管相关感染包括:导管出口处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内感染。出口处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炎性渗出、疼痛, 全身症状不明显, 加强局部消毒, 口服抗生素, 就可控制感染, 一般不需拔管。导管内感染在透析间期无临床症状, 透析开始后1 h病人出现寒战、高热, 体温可高达40 ℃, 白细胞明显升高。

4 护理

保持透析室清洁、干净, 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限制陪侍人进入。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皮肤消毒范围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大于10 cm, 采用带涤纶套的硅管。透析时常规消毒双腔导管的接口, 动静脉端分别用5 mL注射器抽出封管的肝素后弃去。每隔1 d或2 d用一次性换药包彻底消毒留置导管周围的皮肤, 选用透气性好的敷料以免形成有利于细菌生长的培养基。为病人换药、封管时, 头偏向对侧, 尽量避免朝着导管口谈话, 嘱病人戴口罩, 防止鼻及口腔微生物侵入导管[4,5]。每次透析时注意观察穿刺口情况, 发现红肿用碘伏棉球消毒局部, 对渗出、分泌物尽早送培养。每次透析结束时, 彻底清除接口周围的血渍, 肝素帽每次更换一次性使用, 用无菌敷料包裹导管的外露部分并固定好, 透析前消毒外露部分的表面, 避免用导管输液以减少感染机会。嘱病人在透析间期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 注意保暖,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发生。一旦病人出现发冷、寒战等全身症状时, 应静脉应用抗生素, 疗程不少于2周。我中心采用导管直接输入抗生素法, 每天用抗生素头孢曲松2.0 g, 动脉端和静脉端各输入半量抗生素, 疗效优于静脉直接给药, 透析结束时抗生素加肝素封管, 一般不需拔管。

5 小结

长期涤纶套导管置入后,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需护士认真观察及处理。预防导管感染应重视基础护理, 由于透析病人机体抵抗力较弱, 易被感染, 因此对导管的护理更加重要,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彻底消毒, 选择高年资护师完成此项操作可较好地控制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感染

参考文献

[1]苏白海, 付平.充分认识和面对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所面临的挑战[J].中国血液净化, 2009, 8 (7) :353-355.

[2]叶朝阳, 林日勇.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 2009, 8 (7) :356-358.

[3]倪华芳, 周琳, 周娟, 等.不同敷料对长期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 2008, 7 (6) :344.

[4]夏京华.双腔带cuff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2Suppl.) :113.

血液透析导管 第10篇

【关键词】尿毒症;永久性血透通路;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11-01

血液透析是终未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双腔留置透析导管置入左右颈内部脉和股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作为临时透析通路,以广泛应用于短期血液透析患者中。近年又有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置入左右颈内静脉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给患者增加了生存机会[1],同时推动了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我院自2009年开始对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期性颈内静脉置导管术,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60-80岁。原发病:慢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例,多囊肾1例。2例自身血管条件差不能做动静脉内瘘,2例曾做过动静脉内瘘后闭塞的现均行右颈内静脉置入永久性双腔导管术行血液透析。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常规消毒铺巾后,在局部穿刺处及皮下隧道处,穿刺针与皮肤呈30度—45度角,探及静脉后将导丝从穿刺针芯送入,固定导丝,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将永久性双腔管套置入颈内静脉,用胶布固定于颈部,再用无菌纱布加固。

2.护理

2.1血液透析前的护理。

血液透析前检查患者皮肤粘膜等有无出血情况。按患者体重及凝血谱计算血液透析时所需肝素量。按常规用碘伏消毒皮下隧道出口处,更换无菌敷料,碘伏消毒导管动静脉接头处,除弃肝素帽,再消毒导管端面及四周然后抽出保留管内的封管液和部分残余血液和/或凝血块,弃之。如血液透析当日发现导管动静脉管腔引血不畅或导管堵塞,切勿加压冲洗。以免将血栓推入血管,可用1%的肝素钠稀释液10ml抽吸反复多次,借助负压,使肝素与血栓充分接触。如仍无回血,可用5000u/ml尿激酶稀释液5ml行管腔内抽吸后,将导管夹关闭30-60min让血栓尽量浸泡在溶栓液中,再行抽吸,据我们观察,共6次溶栓治疗成功,溶栓同时严密观密病人全身有无出血情况。血液通畅后开始行血液透析。

2.2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透析中控测动静脉压力,观察透析器有无凝血现象及患者皮肤粘摸有无出血倾向,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机器的报警及排除故障等,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出血等的预防,观察及护理。

2.3血液透析结束的护理。

血透结束后,先用20%生理盐水采用脉冲或冲洗使之在管腔内产生湍流,将导管彻底冲洗干净后,再用含肝素12500u的生理盐水3ml分成1.4—1.5ml(管腔注明 容量再加0.1ml)的2管分别注入导管的动静脉导管腔,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盖上肝素帽。如怀疑有感染时,用肝素钠100mg加庆大霉素80000u[2]混合后封管起到控制炎症作用,如透析中有出血情况,血液透析结束后给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或使用维生素k1等止血药,告知患者及家属在透析期间观察皮肤粘膜出血的要点,既要控制血液高凝现象又不使凝血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值的1倍,防止透析中管路凝血和全身出血现象,确保透析顺利进行。

2.4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强调保护导管的重要性,耐心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穿刺点感染。如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痛或敷料污染脱落现象应及时处理,置管侧上肢避免负重和剧烈活动,并妥善固定,防止拔出,应尽量穿对襟上衣,以免脱衣服时将留置导管拔出深静脉.留置导管一般不宜作他用,如抽血,输液等.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下降,避免受凉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3.讨论

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质地柔软,一般长36—40cm,导管动静脉开口均在顶端,2个开口距2cm以上且有2个侧孔开口,有利于保证充足的血流,使导管的不通畅明显下降。为了有利于长期透析患者的活动和永久性导管的长期使用。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最佳选择为右颈内静脉[3],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设计长于临时性双腔导管(13-16cm),导管从皮下隧道置入颈内静脉,一般距皮肤出口2-3cm,有利于阻止外界细菌随皮下隧道入侵引起感染,4例患者使用至今未发生感染现象,可作为长期血液透析的通路选用。

通过我科对4例患者的长期观察护理得出:对心功能减退,自身血管条件差,不能耐受内瘘手术者,只要注意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抗凝和预防出血的血液透析护理,颈内静脉置入永久性双腔导管作长期血液透析是可靠的,为患者增加了一条透析通路和一条是生命线,同时提醒血液透析的操作人员,如遇到透析导管栓塞,应先作上述尿激酶溶栓再通术再行透析,可延长透析患者的透析寿命。

参考文献

[1]陈钦开,周静等,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中国血液净化,2003,2(3):365

[2]徐佳美,应波,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22

[3]林启展,赵代鑫,1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杂志,2004,5(5):296

血液透析导管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 我科为76例经颈内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其中22例出现导管回抽无血、堵塞、感染等并发症。22例患者中, 7例为永久性置管, 15例为内瘘尚未成熟过渡性置管。男性9例、女性13例, 年龄为24岁至82岁, 患者全部选用美国泰科公司的双腔导管, 22例中有7例使用的为带绦纶套的双腔管, 其余均为无绦纶套的双腔管, 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 过程顺利, 术后经胸片证实导管位置良好, 在启用过程中, 导管堵塞, 回抽无血12例, 7例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 1例导管完全堵塞, 给予重新置管, 2例导管脱落。

2 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2.1 感染

2.1.1 导管出口感染

导管出口感染时, 导管口周围皮肤呈红、肿、热, 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应给局部定时消毒, 及时更换敷料, 使用聚维酮碘溶液由内向外, 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消毒, 范围10cm×12cm, 导管口局部涂莫匹罗星软膏, 一般炎症即可消退。本组出现4例, 经过相应处理后症状消失。

2.1.2 隧道感染

隧道感染时, 皮下隧道肿胀, 出口处可见脓性分泌物, 应予局部定时消毒, 使用聚维柄碘溶液由内向外, 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消毒, 范围10cm×12cm, 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 观察病人体温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 严重患者拨管, 本组出现1例, 定时消毒, 全身应用抗生素后症状消失。

2.1.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是临床上最需重视的, 不仅发生率高, 且有转为脓毒血症的风险[4]。常见症状是血透开始15min-1h左右出现畏寒、寒颤、发热症状, 一旦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症状应立即拨管。并留置导管前端进行细菌培养, 遵医嘱, 指导患者合理启用抗生素, 如果是长期留置导管, 应遵医嘱立即做血常规, 血培养, 启用抗生素。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后, 遵医嘱使用敏感抗生素封管, 在病人寒颤、发热的同时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热型变化, 及时汇报病情。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的解释, 消除病人及家属的恐慌。本组出2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例长期置管, 经静脉应用抗生素,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 庆大霉素封管4次, 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1例过渡性置管, 立即拔管, 应用抗生素, 症状消失。

2.1.4 原因分析

蔡秋琴等[5]研究发现,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 细菌培养结果, 以葡萄球菌为主, 葡萄球菌是人体正常皮肤的常驻菌群, 而颈内静脉导管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血液暴露的机会, 上述因素综合起来反映出操作不规范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就要求血液透析护士在操作时要强化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 戴无菌手套、操作时减少人员流动, 保证病室清洁无菌。每次透析时均应对导管出口进行彻底消毒, 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一次性无菌用品, 减少感染机会。

2.2 导管阻塞

2.2.1 阻塞原因

导管阻塞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按阻塞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阻塞和不完全性阻塞, 阻塞的原因是由于导管留置使用时间长, 患者高凝状态, 肝素用量不足或管路扭曲受压造成血栓形成。

2.2.2 有效对策

有效对策: (1) 正确封管: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生理盐水以“脉冲式”冲洗方式冲洗颈内动脉导管的动、静脉端, 将导管残余血液冲净后, 取无菌生理盐水2mL加肝素钠注射液12500单位, 充分混合后, 以“模拟弹丸发射”的推注方式, 注入动、静脉端各2mL, 快速夹闭, 避免血液逆流, 防止血栓形成; (2) 导管维护:每月1次, 无菌生理盐水2mL加尿激醇10万单位, 肝素12500单位 (2mL) 封管, 预防血栓形成; (3) 当导管回抽无血, 血栓形成时溶栓方法:5-15万单位尿激酶加生理盐水3-5mL分别注入动静脉端, 保留15-20min, 然后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若一次无效, 可重复进行2-3次, 反复血流不畅, 可遵医嘱, 使用尿激酶25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50mL, 由动、静脉端缓慢滴注6-8h以上, 连续3-5d。仍无法缓解予拔管。本组11例部分堵塞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复通.1例完全阻塞患者。溶栓无效后重新置管。导管感染往往和血栓形成互为因果, 感染和血栓是中心静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4]。正确认识导管感染阻塞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时处理, 使导管失功, 导管因感染拔管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2.3 导管脱落

颈内静脉导管保留时间较长, 缝线易断裂, 致使导管滑脱, 引起出血, 本组出现2例导管脱落, 压迫止血后, 未见不良反应, 由于属过渡性插管, 病人动静脉内瘘已成熟, 故未重新置入。如果导管脱出部分很短, 而患者又无其他血管通路, 可在严格消毒下重新固定留置导管。而永久性留置导管因其具有固定用的绦纶套, 故临床上不发生导管脱落。本组出现的2例脱落患者, 使用的为无绦纶套的双腔管, 一旦发生导管脱落, 立即局部压迫止血, 日常指导患者穿脱衣服时要特别注意, 除股静脉留置导管不宜过多起床活动外, 其余活动不受限制, 但也不宜剧烈活动。向病人宣教导管相关知识,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如需淋浴时, 将留置导管及皮肤出口处用3M胶布密封, 以免淋湿感染, 颈内静脉导管不可另作他用, 如抽血、输液等[6]。注重导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让病人正视、接受导管, 懂得如何正确的自我管理导管, 延长颈内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 保证广大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

摘要: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对22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在透析时血管通路出现的导管堵塞、感染、脱出等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进行有效的治疗, 保证了血管通路的通畅, 延长颈内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颈内静脉导管,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明旭, 张志勇, 余永武, 等.新型长期血液透析导管Palindrome的临床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 2012, 2:73-76.

[2]Allon M.Fistula First:recent progress and ongoing challenges[J].Am JKidney Dis, 2011, 57:3-6.

[3]弓伟, 范静东, 佟峰, 等.长期留置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的对比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33:11-14.

[4]叶朝阳.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 2011, 9:465-467.

[5]蔡秋琴, 叶军.肾移植术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细菌定值情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2) :107-108.

上一篇:大隐静脉留置针下一篇:金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