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范文

2024-07-20

日本教育范文(精选12篇)

日本教育 第1篇

暑假结束,不少学生也结束了他们的假期补课生活,然而,新一轮的补课又会开始。不少地方对“严禁教师收费补课、学校违规办班”的规定罔顾逆行,各种收费补习班以及补习像雨后的狗尿苔一样层出不穷,让学生们烦恼,家长们头疼。

经常看到有人在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有人甚至由衷地相信“国外”不是“应试教育”而是什么“素质教育”。其实也不完全是那样,中国之外的世界很大很大,既有丹麦、芬兰、瑞典那些真的没有应试教育的国家,也有日本、韩国那样,和中国一样把应试教育搞得轰轰烈烈的国家,还有数遍全国也找不到多少人能认字的国家,光是一句“国外”是毫无意义的。

其实东亚的所有地方都在搞应试教育,在日本、韩国、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中考、高考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朝鲜的情况虽然不是很清楚,但基本上可以肯定也是应试教育,最多只有具体做法上的小区别。

应试教育背后所反映的是儒家“学而优则仕”的社会理念,东亚国家都是儒家社会,信奉这种哲学是十分自然的。

除了“文革”10年之外,“应试教育”的故乡——中国搞的当然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最容易受人指责,其实东亚到处都在批判这种教育方式,但是都又无法摆脱这种应试教育。

东亚各国面临新的都是同样的问题:没有什么其他像样的自然资源,想活下去除了向教育要出路没有别的方法。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有北欧国家能够搞“素质教育”,那是因为那些国家地大物博,地上是森林,地下是矿藏,随便砍点什么刨点什么都能大把大把地来钱。光搞“素质教育”就能吃饭了,自然条件就决定了东亚地方不能那么奢侈,科举考试(Merit System)会在这个地方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在资源有限时使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是最公正有效的方式,这种选拔方式也是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的方式,有了考试这种方式之后,应试教育自然就会出现,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应试教育并不是坏事,反对应试教育是毫无意义的,至于没事就高喊要改革高校招生方式的那些人,老实说也就仅仅是在试图以权力寻租,只要看看前些天揭出来的人民大学招生处长一案就知道“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是怎么回事了。

从理论上说来学校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劳动力,是一种公益事业,并不是教授考试的技巧,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方式,教育资源不能浪费在教授考试技巧上。虽然从理论上说来将军高官和引浆卖浆之辈一样都是社会的劳动力,只不过劳动的内容不一样,但是人们都喜欢当将军高官而不愿意引浆卖浆。这样大家都希望得到考试的技巧,“补习班”就应运而生了。

日本把“应试教育”和“公益教育”清楚地分割开来。在日本,企业可以出钱办学校搞教育,但绝不可从教育事业中获取利润,学校不是企业。义务教育当然不用说,即使是义务教育之外的幼儿教育以及高中大学教育也是一种公益而不是赚钱的手段,所以在日本学校里是不可能出现办收费补习班的事情的。

日本的学校,无论公立私立一般经费都不宽裕,经常能看到学校经常为了节约经费而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要求家长们参与帮忙,但经费不宽裕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胡乱收费,私立学校除了明明白白地收取目的明确捐款(比如修建教学设施)之外就只能收取学生旅行开支之类的款项,而公立学校则是连捐款也不能收的。

至于为了教师的收入而收费就更是匪夷所思了,教师是有工资收入的,如果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当地工资水平那是当地政府应该操心的内容,学校并没有理由额外收费。日本公立学校的教师是公务员,公务员禁止有工资以及租税之外的收入,否则犯法,而私立学校的教师虽然不受公务员法约束,但也受本学校的纪律约束,一般来说日本职场都禁止第二职业,所以教师不可能以补习的名义来收取费用。

那么教师在自己家里私自招几个人呢?如果被人知道的话,等待着他的下场一般是丢掉饭碗,这不是什么按劳取酬的问题,而是这种劳动本身就是非法的。

现在中国深圳也是这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如果发现学校及其教职工组织或参与补课乱收费的就立即严肃处理,教师个人会立即被解聘。实际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一般都很简单,如果有什么怪现象一再无法解决,那肯定是当地政府不想解决。

应试教育是公益教育之外的一种金钱和考试技巧交换的行为,所以学校不能干,学校老师也不能干。老师如果要增加收入,可以辞职去补习班就职。补习班不是学校而是企业,日本有一个叫“早稻田学院”的连锁补习班是年商185亿日元(约合1.85亿美元),在东京证券市场第一部上市的大企业。

在中国叫“应试教育”,在日本则被称为“偏差值教育”,偏差值(standardscore)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指在统计样本中离开标准偏差的距离,补习班根据某个学校历年的试卷难度以及招生比例得出这个学校的偏差值,再根据学生的模拟考试成绩得出学生的偏差值,用来判定学生报考某个学校的可能性。补习班很多,分成不同的档次,好的补习班就意味着他的偏差值判定比较准确,而且提高偏差值的方法比较多。当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只有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并不是交了钱就能进入好的补习班的,要经过考试。

在日本,公益教育和应试教育就是这样分割开来的,学校管的是公益教育,补习班则负责应试教育,学生和家长可以按照自己的条件和意愿进行自由选择,这样就没有了矛盾和怨言,整个社会也就和谐多了。

中国教育的问题并不在于“应试教育”,而是把应试教育和公益教育混淆在了一起。

日本教育 第2篇

提要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久至1945年,汉语教育曾长期被作为服务于政府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工具。该阶段日本有关机构于在华日本人中开展的汉语教育,是日本近代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有关资料,从历史背景、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与教材编写、汉语水平考试等方面,着重对日本当时在中国东北日本“移民”中推行的汉语教育进行简要介绍与论述。

关键词

汉语教育“满铁”“移民”

一、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移民”中推行汉语教育的背景

二、在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推行的汉语教育

三、培训汉语师资与汉语教材编写

四、建立和实行汉语水平考试制度

日本的母语教育 第3篇

常木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教科教育(国语科教育学)和教育学(Japanese Language andTeaching ducation);研究科目为实践教育学 ;研究课题是国语教育的理论实证研究。研究内容是以国语科教育实践的分析考察和假说论证实践构筑成教育实践的知识技术体系。

主要研究成果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指导法》(独著);《中学说明文教材〈植物的味道〉的学习指导研究》(论文),常木正则,本多豊合编;《关于实践教材〈没有山〉的学习课题的探讨》(论文,独著);《关于自学和共同学习文章〈没有山〉的研究>》(论文)常木正则,渡邉元荣合著,《关于〈客源滚滚的料理店〉的学习指导法研究》(论文,独著);《作文学习指导研究之小学4年级的经验纪录文写作》(论文)常木正则,渡邉元荣合著;《关于〈植物的姿态和鲜度〉学习指导方法的研究》(论文,独著);《关于〈我的饮食生活——写写关于饮食结构的思考〉(小学5年级)学习指导方法的假说论证研究》(论文)常木正则,渡邉元荣合著。《关于〈客源滚滚的料理店〉学习指导方法的假说辩证研究》(论文,独著)《关于〈项羽——出自史记〉的学习指导方法的假说辩证研究》(论文),常木正则,小黑成宽,中川谕合著。主要社会兼职有:新潟県社会福祉审议会委员,全国大学国语教育学会理事、日本国語教育学会理事和人文科教育学会理事。

桑哲(以下简称桑):常木先生,日本的常用教科书是由哪些人或机构参与编写的?编写体例是怎样的?

常木正则(以下简称常木):日本的常用教科书由专门的教科书编辑委员会来编,该委员会一般由四人到六人组成。编辑过程中由大学的一些教授、学者来参加。大学教授当中有一些像大东文化大学中国学科的中川先生那样的汉文或国文教师。除了大学教授之外,还有中小学教师、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等等。据我所知,作家和诗人参与编写教材,在中国国内是没有的。在日本,常规教材的编写,作家和诗人不起决定作用,他们只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小学和中学的教材编写都是这样的。日本也有不隶属于学校的教研组织,相当于中国的“教研室”或“教研组”,他们也参与教材编写。教育委员会专门研究国语教育,它们主要是研究教育理论并指导中小学教师,专门服务一线教学,他们基本上不参与教科书编写。

桑:在日本,不同版本的教材是由哪些机构来组织审定的?这些教材的选用由哪些部门来批准认可?

常木:日本的教材有多种版本,小学有六种,中学有五种。哪所学校选用哪种教材,由所在学校的老师和那个地区的大学教授在一起研究讨论决定。比如五种版本的教材,通过投票选择,他们选中其一,然后提交到地方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会批准之后,就可以用了。低学年、中学年、高学年用什么样的文章都是由地区的教育委员会来决定的。教材审核由文部科学省来进行,文部科学省有一份《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全国性质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要领》是文部科学省编撰的,小学、中学的教学都依靠《学习指导要领》。民间的出版社根据《学习指导要领》编撰教科书,然后送到文部科学省进行鉴定审核。这和中国大陆有很大的差别。你们的教材编写是国家出面组织,至少是各个省的教研室或者各个大学的权威人物出面,也就是说只有政府机关,经过教育部批准才能进行教材编写,这和我们日本的教材编写模式是不一样。日本的教材编写显得更自由一些,这样更能保证适用性,因为它最终的环节要进入学生的课堂,要经过质量认证。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着竞争。大体次序是这样的:先由民间出版社的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发起编起,讨论具体选文篇目,再由出版社负责编写,然后报文部科学省审核。编成的教材需要文部科学省审核批准,至于选用哪一套,则由地方学校的老师决定,教育委员会准许了就可以当作正式教材了。

日本的教育委员会是地区性的,没有全国性的教育委员会。教科书编辑委员会讨论决定选择教科书的内容是什么文章。小学出版社有六家,中学出版社有五家,选择哪家出版社的教科书由当地教育委员会决定,这依据的是地区性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低学年和高学年的学习任务有什么差异,是根据全国性教学大纲——《学习指导纲要》来来确定的,该大纲由文部科学省发布、全国统用。

桑:在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不同阶段中,传统文化课各自占到什么比例?书法课是不是必修课?中小学教材中选入的中国古典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

常木:日本的中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都有总的课时。比如中学一年级有140课时,其中20课时必须学习传统文化。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除了日本的本土文化外,还包括汉文,古今汉文总共占七分之一左右。日本中学每节课50分钟,20课时的传统文化课是以前的标准,现在许多学校规定每学年用8~10课时学习传统文化。

在日本,书法称“书道”,小学和初中国语课有专门时间学习书法。《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初中第一学年的书法课是国语课总课时的五分之一,初中二、三年级安排十分之一的时间来学习书法。传统课目每周有四节课,四节课里有一节课是书法,所以每周有一节课的书法时间。高中书法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国语课没有书法,艺术课里却有音乐、书法、美术。高中学生可以从书法、音乐、美术中任意选学一门。小学、初中阶段,我们称学习书法为“书写”,书法课对学生写字要求特别严格,通过书法课对用字的规范、字体的美观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用毛笔是使用铅笔、圆珠笔的基础。《学习指导纲要》指出,高中艺术课的书法教育目标是:通过对书法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书法的爱好,培养他们丰富的感性审美,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学国语课本必修课目里只选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翻译成日文);小学校教科书里面,介绍中国的(同时日本的)成语故事的文章被选入教材,唐诗等中国古典的整篇文章也有,但是,叫做“发展的学习”。有时间就学,没有时间可以不学或课外时间随翻阅一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选入教材的有李白和杜甫的诗,却没有宋词。有《韩非子》原文,也有日语翻译过来的译文。《论语》被选入了三章,《完璧归赵》的故事也被许多版本选入。近几年,教材里面的汉语选文相对来说呈下降趋势。

桑:日本的高考国文主要考哪些内容?是全国各地统一考试,还是每个县、府、市单独进行?考卷是不是由大学教师批阅?

常木:日本各个大学主要采用的是大学入试中心的考题,试卷中有一道“读解”题,相当于中国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读解题包括四方面内容:记叙文或评论文(又称议论文)、文学(即文学作品);古典(古代日语和古代汉语),这四个方面大部分都是选择题,这是国家都统一的。但具体问题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新潟大学入学考试规定,阅读一篇文章要求用200字来写评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的阅读理解题的考查是由选择题构成的,由于选择题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现在许多大学都要求考生通过写文章来表现自己的的实力。比如说“自由作文”和 “命题作文”,两者必须都考。针对一篇文章写出意见或者评论,属于命题作文;自由作文是纯粹的作文,体裁不限,内容不限,考生在哪个方面有特长,对哪个方面理解得更深一些就写哪个地方的,当然字数是有限制的。日本的命题作和中国的命题作文基本一致。阅读理解题由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作文就灵活一些,相当于“1+1”,国家的加上各个大学的。高考阅卷由大学老师来完成,国语老师阅国语试卷。和中国大陆一样,国文、数学和外语是通考科目,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

桑:日本学生通常用多少时间学习外语?学习外语会不会影响母语学习?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呢?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有没有国语级别之分?

常木:日本学生一般从初中开始学习外语,小学生学外语的很少。学生的首选外语是英语。初高中阶段每周安排3节英语课,国语课每周4节。整体来说,英语学习与国语学习的时间都不多,因此学习英语对于学习国语还没有造成一定的影响。按照中学《学习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中学生能够用英语听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话题,能用英语查询一些常见信息,能理解这些信息,并能够把所理解的信息用英语传达给别人,英语水平能够达到顺利会话就可以了。

日本学生外语水平的鉴定,就像中国高校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国学生没有汉语过级之说,日本学生的国语水平也是不分级的,也没有水平要求,但却有汉字鉴定。汉字鉴定是相对日语来说的,汉字鉴定由日本汉字能力鉴定学会负责,这种考试不是必须的,而是自由的,学生与社会大众都可以参加。日本社会还特别重视资格鉴定,社会上的人要找工作的话,有专业资格证书的可以被优先录用。同样道理,高中生考大学如果有专业资格证书也会优先录取。不过,资格证书并不是必须的。

桑:日本的一个普通教学班大概有多少人?教师和学生以什么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常木:每个班通常最多40人,课堂教学跟中国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听。至于具体的教学方法,日本没有统一的标准,是非常自由的。比如《故乡》这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通常是六课时,不同的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第一课时先讲“故乡”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去联想自己的故乡,谈谈读后有什么印象。第二节课时学习生字、生词,并由老师泛读课文,这个过程当中还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前两课时让学生大体掌握一下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再让学生写出感想。第三课时和第四课时详细讲解课文。第五课时让学生想象“希望”是什么。第六课时引导学生依据这篇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写20年之后的自己。

桑:日本的多媒体教学对国文教学有哪些促进作用?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日本中学生中是不是也流行网络语言?

常木:日本的多媒体教学为国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既迅速又方便,这是多媒体的优势。现在日本的网络很发达,但多媒体在国语教育方面的运用还不是很普遍。新潟县有一个实验学校,虽然是实验性质的,却也不常用多媒体。有些学校提倡电脑备课,要求利用Powerpoint来授课,多数学校没有这种要求。现在日本教育部门也积极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倡导学生运用Internet获取情报信息。如果说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有什么负面影响的话,那就是学生习惯于从网上查阅资料,对网络形成依赖性,缺少独立思考。人们关注的是如何积极促进学生学习运用网络新技术,还没有关注到它的不利方面。

桑:多年来,中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中学生放弃学业从事专门的文学写作,还出版了好多文学作品集,日本有没有这种现象?

常木:这种现象在日本基本上没有,国语教学中,老师会让学生创作一些短文和诗歌,然后把优秀作品推荐到某些地区进行竞赛,或者推荐到报刊社发表。不过这种情况也属个别现象,如果老师没有创作能力,或者没有充足的精力的话,是无法指导学生文学创作的。如果学校有创作氛围,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在一起,由写作水平较高的老师进行创作指导,是一件好事。日本学生也有重视芭蕾、钢琴及其它业余爱好的,这有可能影响学习,但毕竟是一种独自发展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也是一件好事。日本的学生和国民都比较守规则,在学校教育阶段特别另类的现象很少见。

浅谈日本教育 第4篇

重视教育, 积极投入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百废待兴, 当政者认为国民的教育程度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 视教育为重中之重。于1947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在国家财政极端困难的前提下, 积极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并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金。《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所有的日本国民都具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对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完成者国家和相应的地方公共团体必须以奖学金的形式给与帮助。与此同时, 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义务教育经费国库负担法》、《地方交付税法》和《公立学校设施费国库负担法》等相应法规保障教育投入的来源。

教育管理体制科学合理

日本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不同时期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及改革, 以保证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经济恢复期, 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日本政府在恢复九年义务教育体制的同时, 开始探索如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于1948年实行新的高级中学体制, 设置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1949年, 全面改革大学制度, 将全国二百余所大学及各类专科学校合并成69所国立大学, 实行统一管理, 使大学体制单一化。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为了适应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 日本政府为教育提出了发展方向和明确任务, 进行了适应时代的教育改革。根据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转变, 日本政府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着重培养各级技术人才上。加强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高中的比例, 并开设各类短期大学, 改变了教育单一化的倾向, 培养了适应社会的大批高等专门人才。80年代, 面对经济国际化的特点, 日本政府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实现国际化教育上。把本国教育同国际社会联系起来, 扩大教育的开放程度。采取多种渠道, 大力发展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学教授学者的文化及科研交流, 努力提高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的教育研究水平, 加速了日本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日本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增长依靠教育培养人才”。因此教育改革必须依照并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注重教师职业道德

日本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通过提高各方面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日本要取得普通教师资格证书必须在大学等机构获得学士学位等基本学历, 同时修完文部科学大臣认定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科目和教职科目学分。而对于在大学未修完相应规定课程或学分者, 可以通过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合格者即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此外, 在吸引优秀人才上对于那些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但却在各自领域中拥有出色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社会人士制定了人性化政策, 他们可以参加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实施的教育职员鉴定考试, 取得特别资格证书, 并被任用为教师。[1]

在日本, 教师是很受尊重的职业。教师们也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 爱岗敬业, 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对自身:教师应有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 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 生活有节制, 有良好的教养;有勇气, 有坚强意志和坚韧的性格;自主、自律、诚实并具有责任心;有进取心, 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追求理想, 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2.对他人:具有人类之爱, 并具有慈善、体谅、亲切、温暖、感谢心与同情心;举止适度的社交礼仪;尊重自己并尊重他人, 具有谦虚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 与同事、朋友真诚相待, 具有健康的异性观, 男性与女性间相互尊敬与爱护, 互相促进。

3.对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 尊重生命并努力克服人类的弱点。

4.个人与团体:明确团体中个人的义务与责任。

日本教师用以上各项道德标准为指南, 不断提高自我修养。[1]

实现学校及班级间均衡发展

日本教育基本法规定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 因此全国学校建设制定了统一标准, 在硬件建设上没有明显的城乡及地域差别, 学生可以根据划分的学区就近入学, 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与我国不同的是, 日本义务教育要求上至教育官员, 下至各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定期在不同学校间轮换工作, 通常1~2年调动到另一所学校任教, 保证了学校间的师资力量的均衡。因此, 日本的中小学无论学生人数多少, 都可以享受相同的教育设施, 接受同样师资水平的教育。学校不允许设立快慢班, 学生随机分班, 并制定了班级重编制度, 1~2年年级重新分班, 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同学, 也可以避免编班的不公平性。

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需要的日常习惯。在进行基本教育的同时, 从小培养孩子重视健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小学, 根据年级不同, 详细制定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 不允许给学生留过多的家庭作业。并按照年龄指导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及街道委员会每年固定时间都会进行防灾避难训练, 模拟火灾和地震场景, 教给学生逃生知识, 增强学生自救意识。此外, 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 教育学生对自己身边每天发生的细微的幸福, 懂得感恩, 结合“道德”课程, 进行学生爱家、爱社会、爱国的德育教育。

中小学都开设了综合课程, 包括烹饪课、缝纫课及各类技能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并根据学习内容撰写实习报告。此外, 重视多种教育, 发展学生特长。在日本, 没有专门培养运动员的体育及文艺院校, 中学开始开设各类俱乐部, 进行专项训练, 很多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运动员都是来自于各高校或者普通的公司, 只有在比赛前夕才进行一段时间的集训。这种培养方式既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 又节省了国家的部分教育资金。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积极主动进行特长训练, 不拘泥于理论学习。

尊重学生个性, 注重人格教育

1947年日本日本文部省发布的《教育基本法制定要旨》明确地对日本教育的目的做出了解释:“所谓完善人格, 就是基于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认识, 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 在其可能的限度内协调的发展。但是, 这决不是要轻视对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而具备必要素质的、身心健康的国民。并且, 在所有的机会、所有的场合, 都必须履行这一要求。”[2]对于不同个性的同学不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法, 尊重学生人格,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规划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自律和协同精神、规范意识、公共精神, 培养尊重生命和自然的精神。”[3]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把团队训练融入到日常的游戏、学习中, 提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共同进步, 在学校创造团结、合作的氛围,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日本教育强调提倡根据不同年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制定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行小班教学, 通常人数三十人左右。不过分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 注重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发掘学生的优点。学校严禁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并公布于众, 不以学习成绩的优劣评价学生。各科成绩以A、B、C等形式表现在成绩单上, 直接交到家中手中, 避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尊心。此外, 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在共同营造的良好环境中学习、生活。在学习中, 教师指导学生, 而在生活中和同学们做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不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学生, 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举止伤害学生自尊心, 努力给学生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日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共同完全教育任务。日本义务教育目标之一:“促进学校内外的社会活动 (以培养尊重生命和自然的精神) , 培养对生活必需的衣、食、住、信息、经济活动及其他事项的基本理解和技能, 培养使用生活必需的数量关系的基本能力, 培养正确理解和处理关于涉及生活的自然现象的基本能力, 培养能够使生活明朗丰富的音乐、美术、文艺及其他相关艺术的基本理解和技能。”[2]在学生培养教育中, 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 定期开会, 研究学校的日程安排, 共同采取对策。学校办学征求家长的意见, 家长对学校给予评价和监督。此外, 社会各界也对教育大力支持, 如各类文化设施及医疗、环境优化机构都对学生开放, 学生可以在参观中学习知识, 加深理解, 增强动手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成长为热爱生活、理解自然、适应社会、积极向上的人才。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 日本提倡教育优先, 加强教育资金投入,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合理制定教育管理体制,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值得我们借鉴。

摘要:日本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 正因为实施了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 制定合理的教育体制,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 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教育体制,教育目的,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日]教育職員免許法:「教員免許制度の概要」[Z].文部科学省, 2013.

[2][日]教育法令研究会.「教育基本法の解説」[Z].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1998.

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 第5篇

1.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2.对孩子的行为,五件事中三件夸奖,两件批评,他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3.与其给他知识,不如让他感动,与其让他感动,不如让他去实践。

4.最开始教孩子学习时,一定要为他找到人品好的老师,再有才智,学历,而人品恶劣的老师,不能做孩子学习的典范。

5.了解世间之事的人,应该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贪恋酒色与金钱之事。

6.人过了20岁,父母老师的意见就像过了春天再施的肥一样无效。所以矫正孩子的恶习要趁小。

7.朋友的`影响大于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年龄性别之差都制约着父母的影响力。而朋友的影响则不受制约,特别是精神上的影响更大。可见,孩子选择朋友是何等的重要。

8.爱哭的孩子长得快。小孩哭是一种自我欲望的表现。如果孩子的生命力越强,越健康,他就哭得越厉害。因为哭对他是种运动,哭会使他增进食欲,哭累了会让他酣睡。

9.即使挨打,也是父母的棒杖。人生总要在各个阶段受到不同的打击,面对打击自制力的有无与强弱非常关键。从小总是挨打的孩子则从小就习惯了打击,长大后有力量保持正常精神状态。

10.让所爱的孩子外出旅行。这里的旅行不是观光,而是离开家乡到陌生之地工作。人不离开父母的保护,不体会到这种艰辛就得不到锤炼,就更谈不上真正的幸福。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吃些苦。否则等孩子长大了真的一无所成,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11.爱孩子,批两次,表扬三次,教他五次就会成才。

日本:儿童观光教育 第6篇

2012 年,由精通观光教育的教师为主体组成的儿童观光大使活动实行委员会,举办了第一次以小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的“儿童观光大使活动”,旨在培养未来区域振兴的主力军。其中,儿童观光大使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 3 个条件:其一,需要至少参加三次活动, 且需要获得家庭方面的支持与协助 ;其二,需要通过会场举行的检测考试,考试题目与活动会场的观光资源相关;其三,需要对在会场学习到的观光资源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与态度。

儿童观光大使活动中涌现了很多优秀事例。如,大阪府在和泉市举行了“泉之乡儿童观光大使”活动,让孩子们在美术馆了解浮世绘的制作方法;在博物馆里体验钻木取火;在日式点心老字号里体验豆沙馅团子制作,最后需要参与活动的学生将所感所想编辑成宣传性信息后分享到网上。通过这样的网络分享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地方的特色文化,也能吸引到更多的观光客来当地旅游。

借鉴日本教育投资提升国家教育水平 第7篇

1.日本政府重视教育投资。日本整个社会风气鼓励监护人配合支持儿童教育工作。1955年日本的教育经费为3720亿, 1994年文部省对教育的预算是5兆5432亿日元。教育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85年达到峰值, 约5.8%, 人均教育费约1203美元, 居世界首位。文部科学省每年对儿童学习费用进行调查, 主要是调查公私立的幼儿园到高中, 监护人所支出的学校教育费 (书费等) , 学校伙食费, 学校外的活动费 (私塾、技能) 。据经济计划厅编写的《国民生活白皮书》数据显示, 教育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年年增长, 1995年平均每家教育费比例为4.7%, 而孩子读私立学校的家庭, 教育支出占27%左右。据调查每年的教育费用以家庭为单位计算, 公立学校的小学生31万日元, 中学生约44万日元, 私立学校的中学生约110万日元。2008年“儿童学习费用调查”结果显示, 按照该儿童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毕业全部都上公立学校来计算, 全部教育经费加起来有551万日元, 要是再加上读公立大学的话, 教育费用要超过一千万日元。

2.国家教育财政和教育福祉部门相互配合, 努力提高教育平等水平。福祉方面为教育服务做贡献主要体现在扩大教育公共领域方面。教育中的福祉服务, 或者说生活保障中的教育扶助, 如同儿童福祉设施福祉中的教育服务, 都根据劣等对待原则, 提高充实教育服务以保障教育公平。因经济条件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 争取提供给他们最小程度的教育保障, 所以针对这些贫困儿童, 设置了教育福祉和上学奖励费援助等。根据某新闻报道, 长期经济不景气直接影响到家庭, 导致接受上学援助的中小学生迅速增加。1998年接受支援的中小学生的比例, 大阪市15.6%, 神户市13.3%, 京都市7.9%, 横滨市15.9%。1990年后日本被卷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竞争激烈, 阶级差距逐渐扩大, 矛盾升级在2009年总选举白热化。自民党在选举中宣扬为百姓努力争取收支平衡, 并提倡构造改革, 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减负, 支援孩子抚养, 减轻高中大学阶段教育费用的负担。民主党则提出“到孩子中学毕业为止, 每个孩子补助31万2千元的同时, 免除高中学费, 完善大学奖学金制度”。民众更接受民主党实际的经济支援, 所以2009年9月民主党获胜执政。

3.教育政策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同步改变, 相辅相成, 推进日本社会向前发展。六十年代实施战后教育民主改革带来经济快速成长, 并导致劳动力出现短缺。为了确保健康、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 国家在教育方面开始着重培养高中生和大学生, 所以扩大高中大学的建设和提高升学率是必然的结果。七十年代美元、石油危机等导致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发展阶段, 国家财政赤字明显。由于经济不景气, 民间劳动力过剩, 国家及时调整教育政策, 遏制高学历化社会的发展, 于1981年成立临时行政调查会以重新审视高度经济成长期的公共部门。在第五次最终申答会上, 提出减少公共教育费投资, 提倡受益者负担主义:“个人生涯的各个阶段, 应该要努力接受适当的教育, 以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所以向政府建言削减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 废止教科书无偿制, 提高国立公立大学学费等一些列措施。

二、可鉴之处

1.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情况严峻, 教育水平必然参差不齐。在义务教育阶段日本是以国家承担为主的, 但是我国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承担。是不是可以考虑由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减少教育投资, 对较落后的地方扩大投资, 以保障基础教育阶段的平衡性。

2.根据国内经济状况的发展随时调整教育策略。日本是在战后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开展义务教育无偿化, 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提出缩减公共教育支出, 鼓励受益者支付制度。当今中国也走向高学历社会, 但却面临着高学历学生工作难的问题。所以国家是不是也该适时缩减升学率以符合社会的发展呢?

日本家庭教育手册 第8篇

1.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 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 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

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 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 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地共同努力。为了孩子, 为了自己, 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2.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 但是整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也吃不消, 父母的烦躁不安会传染给孩子。正因为养育孩子很辛苦, 所以, 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父母应互相配合, 共同承担。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幼机构的时间, 让你的身心有个“休整”。另外, 有什么事别自己一个人烦恼。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 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 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3.“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 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

一般认为, 在现代家庭里, 父亲的权威变得越来越弱, 对孩子辨别善恶、分清好坏的社会教育也越来越马虎。通常, 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 但父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 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亲自然地参与养育孩子, 发挥父亲的影响力, 父母的互相积极很有必要。母亲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瞧不起父亲。父亲也应注意, 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4. 未必“一说就知道”, 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

在现代社会, 如果什么都不说, 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不断增加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 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 不管什么事都可以交谈是最好不过了。全家人一起吃饭, 一起交流各自的近况, 早晨的问候,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 和孩子一起玩, 一起参加社区的义务活动, 等等, 这些对增加交流都很重要。

5. 全家人一起吃饭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饮食生活对儿童身体的健康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愉悦、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等自然地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

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 设法定好一起吃饭的日子, 养成全家人一起吃饭的习惯吧。

6. 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孩子一定能领会到

由于家长要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孩子, 容易使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变少。但是, 疼爱孩子, 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家长的形象, 一定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心中。

另外, 各种各样的烦恼是难免的, 别一个人承受着, 应请亲戚、朋友们协助, 或积极利用社区的咨询窗以及育儿机构。

无论何时, 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 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二、家教

1. 不知为什么, 孩子的缺点跟父母总很相似

那些“只要自己好就行, 别的我不管”、不守公德的人, 让人讨厌、不可信赖。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 大众不予以纠正, 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 这样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 别的我不管”的想法。孩子做错事时, 要以父母之爱严正斥责、严加管教。

同时, 大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做出轨的事, 做能一直让孩子依赖、尊敬的父母。

2.“规矩”是为谁定的

在家里, 孩子们有时候守规矩, 有时候“犯规”, 由此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门限时间、关灯时间等, 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

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一直遵守规矩, 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 定出明确的家规, 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另外, 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共同定家规也很重要。

3. 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幸, 那就什么都给他买吧

如果父母不加考虑, 尽给孩子买东西, 容易使孩子失去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忍耐、多加思考的精神, 而变得什么都想要、不能自控。

不管孩子怎么闹缠人, 不必要的东西不给买。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在定额的零花钱中自己安排、调整怎样花。

如果真为孩子着想, 比起在孩子身上花很多钱, 更应在孩子身上花费心血, 倾注父母之爱。

4. 如果让孩子帮着做家务, 他将变得很能干

孩子们有自我中心的言行、自立推迟等倾向, 主要因为自我责任感没有形成。日本的父母太宠爱孩子, 好多人没有受过“自己的事儿自己做”的家教。

在家里定出规矩, 让孩子分担家务, 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等方面很重要。

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等小事做起, 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5. 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 那太寂寞啦

如果孩子整天待在屋里看电视、看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 容易造成与他人、与大自然接触的体验不够, 与他人不能很好地交流, 缺乏同情心, 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 不能区别现实与假想世界, 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留下阴影。给孩子创设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然体验的机会, 并让其积极参加。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 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 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6. 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 也给他定好规矩吧

如果孩子整天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干些什么, 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也会减少。况且, 有的孩子房间甚至会成为犯罪现场。

要使孩子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 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 先在起居室露个面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房间前, 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 以便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

7. 孩子并不能正确发出“危险”信号

父母情绪焦躁, 对孩子的爱抚、疼爱不够, 以及对孩子过分娇生惯养和过多干预等等, 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并常常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例如孩子出现肚子疼、恶心、拉肚子、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 以及吃得过多、失眠、吮指头、咬指甲等行为。当察觉到这些症状、行为后, 不要只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还要好好想想这些症状、行为是不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

不要仅给孩子贴上“神经过敏”“任性”“赖学”之类的标签了事, 要好好观察孩子, 认真听听孩子说话, 做出努力理解孩子的姿态很重要。同时, 也要与熟悉孩子的医生好好谈谈。

8. 孩子愿意跟怎样的父母谈心

人, 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生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产生的不满积累太多的话, 有时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孩子突然大发脾气时, 连孩子本人和家长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其实, 孩子发火、苦恼是有原因的。如父母平时做到仔细听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事非常关心等等, 孩子便能切实体会到自己被父母爱着。

孩子只有在感到自己被爱着时, 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问题。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使孩子能接纳别人、正视问题, 茁壮成长。

三、同情心

1. 幸福, 不仅有从别人那儿得到的幸福, 还有为别人造福的幸福

有65%的中小学生说他们“没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车、电车上让座。为培养同情弱者, 有勇气帮助、爱护弱者的孩子, 家长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 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应率先给孩子做出榜样, 逐渐培养孩子给孕妇、老年人等让座, 当残疾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上前询问等的行为习惯。

2. 不希望孩子成为歧视他人的人

当发觉孩子有欺负、伤害、污辱别人的行为时, 父母有责任教导自己的孩子:对正直的人来说, 这是可耻的行为!

在这种时候, 与其给孩子讲大道理, 不如给孩子讲讲父母是如何爱孩子、希望孩子成为杰出的人;讲讲看到自己孩子欺负弱者时是多么吃惊;看到自己孩子对别人受到伤害时反而高兴是多么气愤等。尽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传达给孩子。

还有, 要向孩子表明:父母自己不持偏见, 不欺负别人, 也不容许孩子欺负别人。这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3. 人和人不一样, 生命只有一次

眼看着亲近的人死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如果渐渐习惯电视节目、电子游戏中不断重复杀人虚构的死的话, 将很难体会到“生命是宝贵的, 生命只有一次”。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戏、精心培育花草虫鱼等, 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各种生物以及看到生物死亡的机会, 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珍贵。

还有, 让孩子想象失去亲人的家属和有心灵创伤的人的心情, 使孩子理解那种悲伤是多么深切。

4. 最精彩的书, 是父母自己念给孩子听的书

在孩子感受到父母爱之温馨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接触优秀的图书。和家长一起阅读并产生共鸣的时候, 正是丰富孩子的感情和心灵的宝贵时刻。

就像人必须有吃饭时间一样, 父母也应费心开设“读书时间”, 哪怕只有一点点时间也没关系, 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吧!

但是, 如果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一下子给孩子念很难的故事, 会搞得孩子心理紧张、焦虑, 反而可能使孩子对书产生厌恶情绪。所以, 还是由浅入深慢慢来吧!

四、个性与理想

1.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

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与自己的步调一致等。但是, 没有一个孩子是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的。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性, 去爱“就是这样”的孩子吧!

2. 不要总是指责缺点, 应使优点不断增多

对孩子来说, 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样, 扎得越深越广, 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父母不要只看表面情况, 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要充满信心。给孩子的心田浇灌丰富的营养和水分吧!

那么, 成为营养和水分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表扬。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 该表扬的时候应好好表扬。在心里定下批评一次、表扬三次的“一比三”标准吧。受到表扬的孩子心情愉快, 自信及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3. 有了理想人会变得坚强

有这样一种说法, 现在的孩子没有热情、对将来不抱幻想和希望、对艰难的目标还未挑战就先放弃等。但是, 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梦想、希望, 不管多么微不足道, 多么滑稽可笑, 作为父母, 要静心倾听孩子讲述他的梦想和希望。

还有, 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讲自己的经验, 讲讲那些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而最后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们的生活经验, 教育孩子人生的目标是在流大汗、不断重复失败的过程中达到的。父母要热切关注孩子的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大后方”。

4. 没有一个孩子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

孩子记住了多少单词, 已经学会了多少东西?有的父母只将眼光落在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相比、跟平均值相比上, 以自己的期望值来评价孩子。这对孩子的个性及孩子的成长、发展没有好处。在这样的父母教育下, 孩子会变得容易失去自信。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跟平均值比较以后, 不要坐立不安。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孩子的个性、相信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切实地培养你的孩子吧!

5.“拔苗助长”要不得

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教育的父母正在不断增加。但是, 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学这学那的, 等到上了小学、中学, 不少孩子已感到疲惫不堪。在那种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相比、想早出成果而焦躁不安的家庭气氛中, 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被扭曲。而且, 过早地让孩子学习, 也减少了对幼儿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的游戏及各种各样的体验机会, 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应正确地看待孩子, 充分认识根据孩子的个性、以充足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培养孩子的重要性。

6.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完美主义的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完美无缺。一旦孩子出现小小的失败、丁点儿过错, 父母马上变得神经过敏、心理紧张、焦虑不安。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育儿不安”、虐待孩子等。

孩子没有完全照着父母期望的那样去做, 这是很自然的事。大方向对了就行, 不必太拘小节, 这一点很重要。自然地养育孩子更能使孩子茁壮成长。

五、游戏

1.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游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幼儿期, 孩子通过游戏运用感知进行活动、想象、动手制作东西。如果减少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机会, 将会使孩子从奔来跑去的户外游戏转向在家里一个人游戏的现象变得突出。

近年出现了一些喜欢看电视而不爱玩玩具、喜欢粘着妈妈而不会和其他孩子玩、在户外不知道怎么玩的孩子。

应该认识到, 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玩吧!

2. 常说真累啊、累死啦的孩子多起来了

现在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被时间赶着跑, 游戏的时间也被削减, 不能悠闲地玩的孩子里, 有不少人动不动就觉得累, 没有什么事也会觉得烦, 不开心。

只有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时间, 孩子才会从心里感到游戏的乐趣, 去创造、发展游戏, 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父母应该鼓起勇气, 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自由。

3. 人生需要的东西是从自然中学得的

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室内游戏在不断增加, 而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戏正在不断减少。鼓励孩子去野外游戏, 并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 让孩子感受到接触动植物、接触自然的乐趣。可以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举办的亲近大自然的活动, 有时候也可以让孩子离开父母一个人参加此类活动。

在大自然中玩, 通过体验惊异、感动, 不仅能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也能使孩子学会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理解忍耐的重要性。

4. 跟其他大孩子、小孩子一起玩, 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

在不同年龄层次构成的集体中, 孩子能学到不少有关人际关系的知识。对小的孩子来说, 通过集体生活, 能理解遵守纪律、自制的重要性;对大的孩子来说, 通过集体生活, 能培养他们关心别人、在集体中起带头作用等责任感。

在你周围有社区义务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青少年团体活动等等。具有不同年龄层次孩子的集体, 能给孩子们提供相互切磋的宝贵机会。父母要重新认识这些活动的重要性,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

5. 在家庭里每年进行的例行活动, 意义也很重大

春节、女孩节、端午节、七夕、生日、圣诞节、年末大扫除等等这些家庭里的例行活动, 孩子们不仅能与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交流、联络, 加深亲情, 也是他们关心社区、亲近传统文化的一个好机会。

6. 你的生活态度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据调查, 日本的青年人在对社会产生了不满而采取积极行动的比例, 从国际水准来看是极低的。

迄今为止, 社会要求勤劳、顺从的国民。但是, 从现在开始, 社会要求自己思考、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自己行动、勇气十足的社会成员。

为培养那种不仅考虑自己所在单位的利益, 还放眼于社区以及整个社会, 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人, 重要的是父母自身应该先理解独立思考、自我行动、刻意创新、充满勇气的重要性, 并积极地去努力、去挑战。 (来源:《幼儿教育》, 2000年第1期)

日本基础教育观感 第9篇

一、难忘点滴

(一) 日本政府和全社会十分重视基础教育。

日本政府和全社会十分重视基础教育, 既是历次中国基础教育教职员访日团的一致看法, 也是本次访日团全体成员的共同感受。日本是民主法治国家, 政府重视基础教育, 既体现了国家意志, 也体现了全民意志, 反映了政府遵守《教育基本法》, 严格实行依法治教的严肃性。从我们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 日本政府重视基础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和国立学校实行全额预算。政府不仅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学费和教科书费, 而且为学生的营养午餐和人身保险等买单。从明年开始, 刚刚上台的日本民主党政府还根据竞选承诺准备把免费延伸到高中阶段教育。

二是公共财政为国民提供均衡公平的义务教育服务。我们早就听说日本的义务教育十分均衡, 这次亲临现场, 亲眼所见, 名不虚传。日本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拥有的设施, 在其他义务教育学校一定能够找得到, 如这次我们访问的成田市立向台小学和吾妻初中, 分别只有学生282名和217名, 照样拥有宽敞明亮的体育馆。又如日本准备在实行免费的高中教育时, 也打算为选择私立高中学校的学生提供与公立高中学校学费等额的学费补贴。他们推进教育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对校长和教师都要实行定期交流, 如千叶县规定教师最多每7年就要交流一次, 以确保师资和管理的相对均衡。

三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教育服务。日本的特殊教育学校过去叫做养护学校, 2007年通过修法把“特殊教育”更名为“特别支援教育”, “特别支援教育”的对象包括肢体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和情绪障碍儿童等, 如千叶县仅600万人口, 就有提供“特别支援教育”服务的专门学校34所, 学生4817人, 设班级数1218个, 教职员2652人, 对“特别支援学校”的资源配置 (如教职员编制) 远远高于一般普通学校, 即使高中的“特别支援教育”也早就是免费的。在有282名学生13个班级的向台小学, 专门为4名“情绪障碍儿童”编了一个特教班, 在26名教职员中就配备了2名教职员 (其中一名养护辅助员) 为这个特教班的4名儿童服务, 另外还配备有一名“特别支援教育支援员”为其他有学习障碍和特殊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援。而在成田市立吾妻初中, 则专门为7名“情绪障碍儿童” (包括自闭症和多动症等) 编了二个特教班。在千叶县立富里特别支援学校, 小学班级只要超过6人就分班, 我们看到有7个教职员正在专心致志地为既有肢障、也有智障的6名儿童通过演“皮影戏”的方式给学生上课, 以让学生感受声、光、色和动作, 对该校的参观使全体参访人员受到极大的震撼。

四是日本的教职员待遇高, 管理层次也高。日本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招聘和人事管理权一般在县级 (相当于我国的省级)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 其身份都是公务员身份, 待遇也比较优厚。在日本取得教师资格后, 要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还必须通过省级教师招聘考试。就千叶县的情况看, 各学科每个教师岗位参加竞聘的人数从大约5人到50人不等,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五是重视基础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日本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经常开展调研, 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对策研究, 及时加以改进。如日本文部科学省初等中等教育局儿童学生科对每年全国中小学生中发生的暴力事件数、欺辱事件数、拒绝上学儿童数等的历年统计都可以精确到个位数, 针对学生中出现各类问题行为的原因、背景及其每类行为的应对之策近年都做过专门研究, 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 部分已经取得预期效果, 避免了积重难返。

(二) 日本中小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育人。

日本是一个法治国家, 全体民众的法制 (规则) 意识都很强, 有法不依、不遵守公共规则在日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正是因为他们长期坚持依法治国、依法管理, 民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很强。我们在访日期间, 没有看到房屋有防盗网的 (我们访问的家庭甚至讲他们可以夜不闭户) ;也没有看到汽车闯红灯的, 行人闯红灯的也少见;听说也没有监督交通违规现象的摄像头, 在街上也很少看到警察。因而他们的管理和执法成本很低, 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也一样。对教育的法律法规, 广大中小学校都能够自觉遵守, 违规现象极其罕见。因此, 政府对学校的“督”已经逐步淡化, 对学校的评估也是以自评为主, 辅以家长和社区的评价与咨询。政府对学校的直接干预很少, 他们的重点已经转向“导”, 引导和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并为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虽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直接干预和督导评估极少, 但学校都无一例外地自觉遵守《教育基本法》和《小学 (初中、高中) 学习指导要领》等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比如, 虽然在日本的升学竞争压力也很大, 一些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考试竞争力也安排有专门性的应考复习指导和补课, 但我们没有发现“考什么就教什么”, 置学生的全面发展于不顾的现象。日本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养成教育 (如讲礼貌、保洁、守时、珍惜每一粒粮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等) 、家政和技术教育、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俱乐部 (社团) 活动、注重因材施教并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发展等, 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们在成田市立西初中和千叶县立成田国际高等学校 (高中) 都看到, 每天下午3时 (高中为4时) 之后, 都有80%左右的学生参加两个小时以上的俱乐部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提供无偿的指导。这种活动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生体质, 发展了学生个性, 又调节了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 他们在学科的教学中, 也十分重视在达到共性要求的同时,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如他们不仅在高中设置了大量的选修课, 吾妻初中等校从初二开始每周就安排2~3节选修课, 由学生自主选择。我们在千叶县立成田国际高等学校就看到有一位俄语老师正在为3个学生上俄语选修课, 上课时还让学生直接体验食品的滋味。在俱乐部活动中, 只要有一个学生选择某种活动和个性化项目, 学校都会安排专人提供必要的辅导。他们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很讲究, 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避免“满堂灌”, 且明显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十分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二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三是注重学生思维的碰撞, 在碰撞中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四是注重整理知识, 在知识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

(三) 学校工作关注细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日本全社会及教育系统良好的法治环境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管理成本, 使他们能集中资源于细节, 做好精细服务。学校工作在关注细节、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方面, 也是俯拾皆是。比如, 在重细节方面, 学校各项工作都非常重视目标的制定, 有每月目标、每周目标、每课目标、每项活动目标, 这些目标不是讲大话, 喊口号, 而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易于评价。在以人为本方面, 日本土地资源宝贵, 但教学楼没有超过5层的;学校规模一般都不大, 千叶县最大规模的初中学校只有约1000人;学校的各种设施和功能教室也都非常宽敞, 所有操作性的课都有1~2个准备室;学生都有放杂物、文具和学习资料的箱子, 没有在课桌上放满书本与文具、学生无法看书写字的现象。他们对班额控制更是有严格的立法, 一般控制在40人以内, 但为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他们往往把行政班级打散划分为更小的教学班级。如向台小学6年级学生本来只有2个班级45人, 在上数学课时, 他们又根据学生的程度划分为3个更小的班级以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四) 学校重视本国文化传承和国际理解教育。

日本中小学校校园文化丰富, 且校与校之间各具特色。其中带有共性的一点是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在物质层面重视家庭化、生活化、学生化, 没有名人画像和雕塑;在制度层面则注意从单方面来规范, 从某个侧面来规范, 以及一旦出现问题如何解救, 没有空洞的说教成分;在精神层面注意慢慢积累, 逐步生发, 引导学生坚忍、奋发、自立, 没有名人名言。

日本中小学校十分重视本国文化传承, 我们在好几所学校都看到了体现日本传统文化传承的俱乐部, 如剑道、茶道和柔道等。另外, 他们也很重视学校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学校各种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管理规范有序, 每个学校都有展示本校历史、文化、荣誉的陈列橱窗和其他设施。同时, 日本也十分重视并擅长学习和研究外国的先进文化。我们特别注意到日本中小学校图书馆都藏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东京大学图书馆总馆120万册藏书中, 就有77万册中、日、韩 (朝) 经典, 其中中国经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之宽, 研究品质之高, 令人叹为观止, 从易经到四大古典名著,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从国学大师到能工巧匠, 他们都有深入的研究。

日本是岛屿国家, 资源相对贫乏, 但却建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这与他们重视国际合作有很大关系。重视国际合作体现在教育上, 就是学校普遍重视国际理解教育,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各国文化的差异, 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 在中学阶段就定期组织学生到国外搞“修学旅行” (他们从小学就开始组织学生搞修学旅行, 在机场我们碰到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乘飞机搞修学旅行) , 有的长达1个月。为了提高外语能力, 成田市把外语教学作为该市的一个重要特色, 突出抓好外语教学, 为国际理解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五) 日本人求真务实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日本人求真务实表现在多方面, 这里仅举四点。一是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但不求奢华。我们看到的很好的学校, 他们的校舍等设施在表面上都很朴实, 使用率也很高, 没有做摆设的;每个学校都有体育馆, 但室外运动场没有铺塑胶跑道的;日本是电器制造王国, 但教师上课没有刻意追求使用多媒体的。二是热情大方但不讲虚面子。无论是接待我们访问团的官员和服务员, 还是我们碰到的陌生人, 都非常热情大方, 彬彬有礼, 乐于助人。但他们接待不讲排场, 非常得体, 不搞大吃大喝, 不讲虚面子, 即使在东京安排的正式晚宴全程也都是站着, 且安排的是自助餐;除了两次官式晚宴外, 其他晚餐都是发给补贴, 个人自理, 我们全体团员也都觉得很自然。三是敬业精神强, 工作紧张有序, 细致周到。街上和地铁中赶路上班的行人, 几乎都是西装革履, 快步小跑, 没见到有漫不经心和闲聊的;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和讲台上的教师, 更是全身心地专注于工作。四是日本社会讲究商业信用, 如在商店购买日产商品, 质量有保障, 价格也实在。日本社会的这些精神风貌, 实际上对中小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教育作用。

日本的基础教育也面临一些诸如学生安全问题和道德教育问题、升学压力问题、学生学业水平下降问题、“意见家长”问题、教师考评问题、公立学校的吸引力下降及其由此产生的择校问题等亟待解决的难题。他们不回避问题, 对这些问题正在研究探索解决之道。如为了探索解决公立学校的吸引力下降问题, 日本政府在继续坚持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 全国大约已经有约14%的市、町、村允许学生和家长择校。在东京, 政府为了增强公立学校的吸引力, 在千代田区立九段中等教育学校等3所学校开展“小班制”和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实验, 其初中生的来源也是通过考试选择, 并直升高中。为此, 区政府在东京都规定的编制的基础上, 超标为该校配备教师编制, 仅千代田区立九段中等教育学校每年因此增加的教师工资等费用就达上亿日元。

二、几点建议

(一) 尊重教育规律, 探索适度的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

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的确定, 既要考虑办学成本适度, 也要考虑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和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的温馨和校长、教师的亲近感。因此, 其规模既不是越小越好, 也不是越大越好。日本的人口密度是很高的, 但我们了解到日本的学校, 很少有超过1000人的, 班级一般也没有超过40人的, 这是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的。我们在设置中小学校和调整布局时, 要探索适度的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 不要再去人为制造超大规模的学校, 还要推动立法来刚性控制班级规模。

(二) 推进教育公平, 下大力气扼制学校两极分化趋势。

这几年来, 各地在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实施危房改造的过程中, 明显加强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建设, 但往往是新校舍建起来了, 学生却流失了, 有的甚至人去楼空, 而一些城市优质学校却人满为患。原因之一是学校硬件条件虽然改善了, 但师资和管理力量却没有跟上。虽然建立了城市学校教师支教制度, 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在继续推进硬件资源配置均衡的同时, 大力推进软件资源配置均衡, 使政府配置的公共教育资源基本均衡。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借鉴日本允许择校的做法, 探索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条件下择校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满足家长和学生对特色教育的追求与选择。

(三) 提高教师待遇, 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我国虽然出台了《教师法》, 修订了《义务教育法》, 明确规定教师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待遇。但从这些年来报考公务员和报考教师的踊跃程度看, 两者的差距似乎有越来越拉大的趋势。要提高教师待遇, 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 至少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 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 增强教师职业的神圣感, 并在考虑公职人员的工资调整、福利提升、学习培训、安居工程时, 优先解决公立学校教师的相关问题。

(四) 推进依法治校, 切实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目前, 教育管理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方面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学校的行政干预过多, 学校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 学校运行缺乏生机和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要学习借鉴日本的教育管理经验, 以《宪法》和《教育法》为依据, 尽快制定《学校法》, 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改进和完善对学校的管理与评估, 同时增强学校管理者的执法意识和执行能力, 降低教育管理成本, 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五) 转变育人观念, 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实现全面发展。

值得借鉴的日本教育 第10篇

听评课:从关注“教”转向聚焦“学”

教师的听课与评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许多学科的听评课活动,更像是对授课教师的一场审判,几位言辞锋利的“专家”,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流程的设计、思维层级的递升等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的评述,常常会将授课教师“评”得满脸通红。

在日本,有一种与我们全然不同的听评课文化。教师走进一间教室听课时,要明白听课的几个要点:学生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才能学习?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能有困惑,产生困惑的原因是什么?反思自己通过观课,学到了些什么。因为有这样的听课要求,教师在听课的时候,往往不会坐在教室的最后面,而是围坐在某一学习小组的周围,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听课笔记也大有深意,在授课教师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他们的课堂表现的情况下,听课教师的笔记可以帮助授课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细节。

听完课之后的评课,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第一,研讨的重点不是放在“应该如何教”的问题上,而是基于课堂所发生的事实,讨论“孩子在哪些方面学习有效,在哪些方面出现瓶颈”,讨论的中心不在于对教材的解释与评论教师教学技术的高下,而是基于课堂中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具体事实。第二,在研讨中,听课教师不是提出对执教者的“建言”,而是阐述自己在观摩了这节课后“学到了什么”,透过多样性的交流来学习。第三,在研讨过程中,听课教师不应缄默不语,应当实现不受高谈阔论者与评头论足者支配的民主型研讨。在课后的讨论中,教师们常将讨论的重点放在课后反思上,甚至不鼓励听课教师给执教教师建议。他们认为,教学方法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独特的,给别人建议还不如自己在课堂上进行试验。

这样的文化,有利于教师放下戒备的心态、消除恐惧的心理,能够心平气和地开设体现自己教育思想的公开课,供大家讨论和交流。上课的优劣、提问的技巧、预计教师自己对教材的钻研程度都不是研讨的重点,从课堂的事实出发,讨论学生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哪些地方进展顺利、哪些地方出现了障碍,是教学研究的核心。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专业成长,更是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缜密地研究课堂中的事件才是课堂研究的要义。我们的听评课活动以及教学研究,可以借鉴他们的这些做法。

岗前培训:学校干部被提拔的前提

2015年,日本政府规定,今后公立学校的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晋升前必须到相关大学的研究生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业务进修,只有获得研修合格证书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提拔。这一规定,对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大有裨益。

学校管理工作不同于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逻辑和特点。学科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具有学科思维,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结构框架。学校管理的核心是育人,是整合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来实现育人这一目标、凸显学校办学理念的过程。学校管理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又很复杂,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这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是很大的挑战。

过去日本对学校领导的聘任,非常注重“科班出身”。最近十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截至2011年,日本从民间录用的校长已经达到125人。这些校长之前并没有教育教学的经历,或者当时并未从事教育工作,但对教育管理有自己的独到想法,经由自荐、选拔、考评等多种程序走上了教育管理的岗位,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教育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

从民间选拔校长,这是一种观念上的突破。在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有相当多的人反复强调教育管理者要从教育系统内部产生,这样才能凸显管理的专业性。但科班出身的管理者,大多数是因为学科教学的业务好而被发现、被提拔的,是否能担当起管理的重任还很难说,经营一个学科与经营一所学校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日本要求公立的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晋升必须有大学研究院进修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一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是课程与教学,分管课程与教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必须经常性地通过进修,来提升自身的领导力;二是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行来丰富自己的管理理论和视野;三是学校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事业,教育管理者自己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形势。

社会实践活动:另类的必修课程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日本也不例外。日本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注重从课程的角度加以设计,以凸显活动的意义。例如,小学的学农课程,会要求学生体验从插秧到收获的全过程。具体的设计包括如下环节:在插秧的季节,到学校劳动基地,由负责管理稻田的农民向学生讲解插秧的要领,并进行示范;举行插秧擂台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插秧比赛;撰写参加插秧比赛的心得体会文章,并在适当的场合进行交流;在水稻生长期间,定期到自己所插得秧田进行田间管理;水稻成熟时,亲自到稻田里收割稻谷;参加晾晒、脱粒等劳动,把收获的大米赠送给参加劳动的教师和同学,并和自己的家人分享收获的喜悦。通过全过程的参与,学生不仅在劳作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农业知识,也真实感受到了农作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对农民、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怀特海认为,“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种对知识的运用,关键就在于根除科目之间、知识之间毫无关联的状态,善于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了解某一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方位,以帮助学生借助树木认识森林。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为他们创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知识的美妙。当然,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局限于此,这种直接经验的学习、手脑并用的学习、互助合作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反观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育人”价值的挖掘方面仍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就拿“学农”活动来说,一些学校认为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耽误学习,在“学农”期间还要给学生安排文化课的学习,“学农”成了走过场。学生确实在农场待了几天,但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农业了解非常肤浅,即使参加了劳动,不少学生依然分辨不出自己所营作的是何种作物。至于“学农”之后的事情,更是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了。学生喜欢“学农”,喜欢社会实践,并不是因为其实践的价值,而是因为得到了一次放松的机会。

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独特的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就是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具体的活动设计实现的。如果我们如此挥霍这些课程,将如何实现教育目的呢?

日本的自然体验教育 第11篇

日本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别活动,并在课程设置中占了很大比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仪式性活动、文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安全体育活动、接近自然和文化来增强公众道德的旅行活动、集体住宿活动、体会尊重劳动和创造的喜悦并培养具有社会奉献精神的生产劳动、义务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丰富的人格,使学生适应班级和学校生活,并且加深学生作为集体或社会一员的认识、增强其责任感以及良好人际关系建立。

例如,学校设有专门的生活教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锻炼自立、自主和责任感的机会和场所。学生可以在此练习切菜、点燃煤气灶、做饭等。远足活动也是特别活动中的一项,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每年都进行,培养孩子们长途跋涉的经验和耐力。日本中小学的校门口和教室里多摆设学生们自己种植的花草,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热爱和保护自然。

日本有一种说法:登山者中无坏人。意思是心术再不正的人一旦进到山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敬畏自然,回到人应具有的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本性中去。因此,日本的教育特别强调自然体验学习,从小就让孩子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在自然体验中轻松自由地快乐成长。“修学旅行”就是特别活动中非常有特色也很受学生喜爱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实施比例为高中94.1%、初中97%、小学93.6%(1998年数据),旅行天数随年级增长而增加,大致2~6天。目的是通过学生在与平时不同的生活环境及经历中增长见闻,在接近自然和文化的同时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有感谢之心、奉献社会,形成良好的基本社会习惯、遵守社会规范、树立自主自立的精神、磨炼坚强的意志和增强实践能力等等。

日本政府对青少年的自然体验教育非常重视和支持,文部省制订了相关的措施,如在全国各地建立“儿童中心”,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各种活动的信息,利用国立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等设施进行青少年自然活动、文化活动、国际交流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工作的培训。

自然体验活动大多在户外进行,政府和学校都很注意安全。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政府和团体平时就会对危险地带进行定时调查修补,开展安全训练和宣传活动;活动之前,学校会提前进行实地考察,事前进行救助训练;活动中有人随时监视并给予及时指导,还会带上医务人员同行。

一旦发生事故,学校是不用负责赔偿的。日本专门有一个“自治体赔偿保险”,加入该保险的是全国各地的自治体,各自治体通过议会决定本地区的公立学校是否投保,议会通过表决同意投保,则由自治体做出预算,统一支付自治体内所有公立学校的保险金,自治体的费用则来自居民的税金。

(周奎)

【编辑:陈彤】

日本教育 第12篇

这次盛会共分为四大部分:30周年专题报告会、Workshop研习会、Sig集会和一般研究发表 (含口头发表和Poster发表) 。大会录用论文470余篇, 被录用的论文在大会通过口头报告、Poster等方式发表和讨论。大会评选出1篇优秀论文和1个优秀研究并颁发了证书。来自日本上百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的研究者参加了会议, 参会人数达1000多人。

●日本教育工学协会30周年纪念专题报告会

本次大会由日本教育工学协会会长、富山大学山西润一教授, 作为代表介绍日本教育技术学这3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对教育技术学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此外, 大会邀请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简称CAET) 常务理事东北师范大学董玉琦教授, 韩国教育工学学会 (Korea societ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简称KSET) 会长Dr. Insook Lee, 以及美国教育信息技术协会AECT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会长Dr. Stephen W. Harmon做了主题演讲, 介绍各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 分享在不同教育制度下的教育工学研究成果, 以便各国之间互相借鉴学习。

1.日本教育工学协会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会长山西润一教授在题为“以解决现代教育课题为己任的教育工学”报告中指出, 教育工学协会的研究以解决教育现场中存在的课题, 以及信息道德、学力问题等社会存在的课题为出发点, 整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间科学、统计学、生理学、系统科学电信通信工学、信息工学等学科领域, 旨在促进教育·学习行为, 实现教育最优化。1984年日本教育工学协会设立纪念会上, 以“高度信息化社会中教育工学的作用”为主题, 探讨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进展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开始了日本教育工学研究的探索。此后日本的教育政策法规, 如2001年IT基本法的E-Japan战略、2006年的IT新改革战略、2008年和2013年的教育振兴基本计划、2011年阶段性小中高中学校全面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等, 体现了这30年中以ICT应用为中心的教育情报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在这些政策法规的指导下, 学校ICT环境的整备, 教员ICT活用指导力的提高, ICT教育的充实, 校务办公信息化的推进都一一得到落实, 提高了教育工学的社会存在感。2010年日本总务省开展的“未来学校推进事业”和文部科学省开展的“学习创新事业”以及“培养儿童的信息活用能力和21世纪所需技能”实证事业中, 教育工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 2008年日本各大学开展FD (Faculty Development) 义务化事业。第二期教育振兴计划中, 积极引入MOOC和Active learning等教学实践, 推进大学教育质的改变。

此外, 该报告指出日本教育工学协会加强与国际各国的交流合作, 共享各国教育工学研究事业信息, 探索国际携手解决课题的可能性。东京学艺大学故井上光洋教授1980年代开启“中日教育工学合作事业 (1986-1990) ”, 揭开中日教育工学合作序幕。自2005年起成功召开四次 (2005, 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关西大学;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奈良教育大学) 中日教育技术学研讨会, 介绍各国教育技术研究现状, 增加中国和日本教育工学的研究交流。韩国教育工学会创立20周年之际, 当时的赤堀侃司会长受韩国之邀, 视察韩国教育和研究, 围绕教育工学研究开展国际交流讨论, 此外, 韩国教育工学会与日本教育媒体学会共同开展ICo ME的国际会议, 刊发学术杂志。在未来发展中, 日本教育工学协会将走出亚洲, 走向世界, 为国际性人才提供更广阔的研究交流空间。

2.国际各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报告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CAET常务理事东北师范大学董玉琦教授在会上简要说明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构成和发展沿革, 回顾了这30年中日教育技术合作交流事业, 并介绍在当前教育背景中中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状和课题。报告指出, 教育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全国教育基金会15个学科中1个, 每年从教育部获得约30个研究项目, 除此以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和地方教育科学计划项目一级教育信息科研究专属项目等为教育技术学研究提供研究经费支持。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是中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包括小学、中学、高中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研究, 课堂ICT活用, 教学管理信息化等。在会上, 董教授以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开展的“小学、中学、高中学校信息教育实证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课发展研究”, “农村中学生ICT技能发展战略研究”等研究项目为例, 介绍了中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开展现状。

韩国教育工学学会KSET会长世宗大学Dr. Insook Lee教授以“国际教育工学共同体的生态合作”为主题, 介绍了韩国教育工学学会的发展宗旨、使命以及推进国际合作所作出的努力。KSET立足于教学理论策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 通过教育工学的研究推进信息和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优化学校教育。Lee教授指出当前教育工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国际教育工学组织“生态合作”的理念和建议, 如成立国际性附属机构, 创立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

美国教育信息技术协会AECT会长Georgia州立大学Dr. Stephen W. Harmon教授以“AECT, JSET和教育工学缩小的世界”为题, 介绍了AECT的发展进程和国际研究合作。报告指出AECT协会旨在通过技术促进学习和绩效, 从最初的可视通信发展到基于跨领域跨学科的教育和培训视角的多方面系统, 探索新技术的新应用方式过程中, 不变的是“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提高人类环境”的宗旨。Harmon教授指出, 美国教育工学机构积极开展世界范围的教育工学合作研究, 与日本、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土耳其、加拿大及非洲等国家的教育工学机构中建有AECT分支机构, 在教育工学研究领域缩小了与世界的距离。

●Workshop研习会展示的前沿研究主题

Workshop研习会将参加的研究者分成小组, 协作完成设计的任务, 目的是让参与者体验相关研究的实践效果, 与组织者交换对研究问题的见解, 分享研究经验, 是以头脑风暴为特征的创新研修方式。本次大会共有7个Workshop研习会小组。

1.网络欺负 (Cyber bullying) 问题研讨

四位研究者共同发表了2013年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对东京都内的公立学校的93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有过被网络虐待经历的学生中, 45%的学生不会选择与其他人商量, 其中75%的学生认为与人商量导致事态恶化, 56%的学生认为与人商量也无法解决问题, 这些结果表明受欺负的学生没有安全感, 而且网络欺负这一事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参加者针对这一现状, 围绕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2.创新学习评价:个人学习过程分析

本研讨围绕在中小学开展的教学实例展开。通过对学生之间的话语分析, 分析教学设计的活动效果和个人学习需求的满足, 探讨教学设计指标和创新学习的评价方法。

3.学习公地的运营和研究

近年, 很多大学在图书馆教室等地方为学生设置和管理“学习公地” (Learning Commons) 等学习空间。讨论指出学习公地除了提供必要的物品支援, 如电子白板、电脑、可自由移动组合桌椅等, 还可加强图书馆和大学课堂教学的配合, 如布置合作学习任务等。

4.程序教育中的地域合作

日本各地开展面向小学生的玩具程序设计教学, 如乐高、Scratch等, 旨在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和体验编程。

5.授课研究和教师职能的发展间的关联

本研讨将日本的授课研究推广到世界, 整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 在明确授课研究的意义的基础上, 围绕教师的终身教育、职业发展以及年轻教师培训等课题开展研究。

6.基于触摸型思考支援工具的集散型协作活动设计

本研讨关注将小组成果由学习者个人分析加工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 进而将这种影响重新带回小组内讨论。

7.教材的现实性和虚构

本研讨讨论教材制作的研究和实践, 分析教材中的现实性和虚构性内容结合的重要性, 探索有魅力教材的设计。

●特别兴趣小组SIG研究集会展示的重大选题

课题研究的SIG (Special Interest Group) 研究集会是日本教育学会今年 (2014年) 开始的新尝试, 旨在为相关研究的研究者扩展教育工学大会的合作空间。本次会议在现代教育工学课题中选取6大研究主题。

1.高等教育·FD的研究活动

201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教审答申“创造崭新未来的大学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思考能力的大学”中指出, 在当今时代, 大学教育的最大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任何环境中, 即使面对回答不出的问题, 都能够推导出最优解的能力。为了培养这样的能力, 如何改善高等教育成为重要课题。在本次教育工学协会大会上, 成立“高等教育和FD”的SIG研究集会, 回顾日本教育工学协会中关于高等教育和FD的研究活动, 探讨高等教育的改善方法, 创造更多的教师培训机会。

2.教师教育·实践研究

在本次教育工学大会上, 成立“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的SIG研究集会, 旨在为教学实践者之间以及和研究者协力合作共同研究建立研究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省—改善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发展教学实践, 一方面与其他教师交换教学实践心得, 另一方面与相关研究者合作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研究长期合作关系。

3.教育·学习支援系统开发和实践

关于教育系统开发的课题 研究中教育工学中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传递知识为目的通信媒体系统 (E-learning、远程教育等) 和以支援教师和学生信息加工的输出应答系统两大部分, 本次大会成立的教育学习支援系统SIG研究集会主要是关于后者的研究, 总结过去20年相关研究发表内容等, 为教师、研究者和系统开发者创造合作平台, 探索共同研究方法。

4.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文部科学省中“教育情报化入门”和“教育情报化未来方向”中的具体方针主要包括“教科指导的ICT活用”、“信息教育的推进”、“校务办公信息化”三部分, 本次大会成立的教育信息化SIG研究集会主要是关于前两方面展开探讨, 旨在推进各学科教育中移动终端、电子黑板、电子教科书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校教师、教育委员会和企业形成合作研究团队, 共享研究成果。

5.游戏学习和开放教育

本次大会成立的游戏教育和开放教育SIG研究集会报告日本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 分析国际上广受好评的研究成果, 探讨研究发展的可能性, 将日本国内游戏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研究活性化。

6.协作学习·学习科学

本次会议将协作学习的SIG研究集会中分享从教育方法论到教学实践领域广泛的7个相关研究, 包括协作学习中对话研究, 东京大学的大学教育支援国际推进机构Co REF中建立协作学习课堂的介绍, 静冈大学RECLS中构建课堂实践小组的设计研究DBIR的结构组成等。

●广大会员参与的一般研究发表

本届JSET大会研究发表有一般发表和Poster发表两种形式, 共470多名研究者发表。发表者充分准备, 积极介绍研究成果, 分享实践经验。

大会按照研究主题划分会场, 主要有23个主题, 包括ICT支援下的语言教育;信息教育 (信息活用能力的育成) ;信息道德;教科指导的ICT活用;教育媒体和媒体能力等。发表者和参加者就各主题方面展开了热烈地研讨。

●结语

日本教育工学协会每年的全国大会是日本教育技术领域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学术聚会, 而此次在岐阜大学召开的第三十届全国教育工学协会大会总结日本教育工学三十年发展遇到的机遇和瓶颈, 展望未来研究走向, 值得我们加以密切关注, 充分借鉴。在大会的各种主题发表中, 学者们展示最新的教学实践经验, 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前沿选题和重大选题的思考方向和参考建议。大会为我们提出的最大的启示, 在笔者看来, 无论ICT的发展为教育创新不断带来多少崭新而出人意料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终将回归教育本身。

参考文献

[1]2014年日本全国教育工学学会项目集[C].

上一篇:企业资本成本决策研究下一篇:呋喃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