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截石位手术

2024-09-03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精选7篇)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2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 女38例, 年龄26岁~72岁, 平均年龄 (62.1±4.7) 岁;病程7 d~3个月, 平均 (19.2±7.5) d。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及手术治疗证实为结肠癌、直肠癌, 其中结肠癌36例, 直肠癌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改良组, 每组39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2组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药物应用规格均相同, 全麻气管内插管、动脉穿刺成功后由护理人员进行手术体位摆放。对照组采取传统头低脚高截石位, 应用托腿板支撑患者下肢并将托腿板关节置于腘窝处, 使小腿在自然重力作用下下垂, 弯曲度约为60°, 上肢适当外展并应用肩托固定, 头颈角度控制在30°。改良组采取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治疗, 首先将患者臀部稍超出手术床尾部的折点处, 并将腿架固定在手术床上用托腿板托住下肢, 腓肠肌保持水平, 膝关节弯曲度约为130°并双腿外展, 腘窝处垫置软棉垫用绷带轻度固定, 防止腓总神经损伤, 对于习惯右侧站位的术者可适当放低右侧支腿架, 上肢自然固定于手术床托臂板, 右上肢自然固定于体侧, 左上肢外展度在90°内并固定, 肩托固定垫垫置软棉垫, 头颈曲度约为20°, 根据术者手术习惯及患者生理舒适适当调整体位。

1.3 观察指标

以气管插管后体位摆放完成作为起始时间, 以腔镜设备撤出、封闭穿刺口作为截止时间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加强护理人员术后巡视频率并严密监护患者临床指征, 发生并发症或其他异常状况立即进行治疗干预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例 (%)

2.2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最长达4.7 h, 最短为3.1 h;而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最长为2.8 h, 最短为2.1 h, 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手术体位是患者适应治疗需要的一项强迫性体位, 不当的手术体位将对术者的手术操作及术野产生影响, 造成术程延长、治疗效果降低;而部分适应治疗的手术体位患者易产生不适感, 存在不配合治疗、麻醉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缺点。因而适当的手术体位对手术效果、患者舒适度等具有重要意义[3]。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常选用截石位作为手术体位, 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不理想。本文观察改良截石位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改良法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了手术时间, 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通过回顾分析及总结资料可知, 最佳手术体位的摆放要求为完全符合治疗的需求, 便于医师操作, 不易移动、松动等, 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4]。术中应保证各类输液通道的畅通及固定牢固, 并便于观察、操作。改良截石位的体位摆放中, 患者消除了小腿自然下垂造成的腘窝内腓总神经的损伤, 降低患者在术后康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同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为在全麻下进行, 患者术中肌肉松弛并血管扩张, 过度压迫腘窝将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5], 改良截石位对腘窝支撑处及肩部支撑处均采用软垫垫置, 不易损伤腘窝内组织神经, 且有利于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

综上所述, 改良截石位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 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应注意术中患者的体位摆放, 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魏红, 张锦绣, 赵月英, 等.截石位手术病人体位摆放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32) :4689.

[2]胡开萍, 王洁贞, 伦锦燕, 等.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摆放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4, 12 (4) :331-332.

[3]齐丽, 温康荣, 刘永超, 等.改良截石位在直肠癌手术中的摆放及护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2012, 14 (4) :567-568.

[4]周羡英, 林羡枝, 黄惠琼, 等.改良式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9C) :91-92.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100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 分为两组, 年龄分别在20~58岁, 手术方式均为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子宫肌瘤剔除、附件囊肿剥除、异位妊娠手术、宫腹联合等手术;术中物品准备:中单1条, 小中单1条, 臀软垫1个, 截石位腿架2个, 腿套2个, 小软垫2个, 约束带2根, 肩软垫1个;术前1 d做好术前访视, 术日巡回护士做好核对后带患者入手术间, 手术历时30 min~4 h。两组患者无全身性疾病, 随机生成对照组及观察组, 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自然放松。右侧肢体缠上血压计袖带后用中单包裹固定于身体同侧;左上肢外展小于90°, 建好静脉留置针通路接备用三通及延长管, 加以固定, 松紧适宜;为防止术中头低脚高位时身体下滑, 于肩胛骨处垫一肩垫;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体型、屈髋高度在近髋关节处将托腿架固定在手术床边上, 将患者下移, 臀下垫防水中单和臀软垫, 两腿套上腿套, 将托腿架上放小软垫, 调整为远高近低, 将小腿腓肠肌中上段置于托腿架上, 并使踝部高于膝部6~8 cm, 缓慢抬腿, 间隔进行, 约束带固定双下肢, 询问患者舒适度。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即将托腿架关节端置于腘窝处, 托腿架支托大腿, 双腿自然弯曲下垂, 其他同观察组。

1.2.2 评价方法

(1) 患者体位安置后舒适度情况。询问并记录患者清醒状况下对体位安置的舒适度情况。 (2) 小腿血管、神经受压指标。术中连续观察足背静脉充盈情况, 患者清醒后询问是否有小腿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3], 术后24 h访视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情况, 下肢出现麻木、针刺感、位置丧失感为感觉异常, 垂足、垂趾和急促步态为运动异常[4]。

1.3 统计方法

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例数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截石位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舒适度比较

由于对截石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所认识, 在手术期间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两组患者在全麻未实施前, 清醒状态下对体位舒适度阐述:观察组舒适度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双下肢静脉充盈度及下肢感觉、运动异常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下肢静脉充盈明显、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合理的手术体位对手术野的暴露具有重要作用, 关系到术后患者的康复, 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5]。传统截石位是导致下肢神经损伤的最常见的体位, 可能与手术时间及术中体位摆放不当及病人自身的体质有关。

3.1 改良式截石位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在全麻未实施前, 清醒状态下对患者进行体位摆放, 从该组数据中可以看出, 观察组对体位摆放无不适 (40例) 、轻度不适 (10例) , 而对照组无不适是 (2例) , 轻度不适 (40例) , 中度不适 (8例) , 观察组舒适度明显较高,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改良式截石位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3.2 改良式截石位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异常情况的发生

传统截石位将托腿架关节端置于腘窝处, 托腿架支托大腿及腘窝处, 双小腿自然弯曲下垂,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 下肢静脉充盈会愈发明显。全身麻醉后, 患者全身肌肉松驰, 血管扩张, 交感神经阻滞, 小腿下垂严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长时间的血流受阻, 轻者可使患者下肢麻木、疼痛, 重者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6];托腿架的后托板极易压迫腓总神经, 造成神经损伤, 以及术中手术者无意中重力压迫下肢, 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轻微麻木, 1例患者并发神经损伤以致于不能早期下床活动。观察组中采用改良性截石位, 将托腿架调整为远高近低, 将小腿腓肠肌中上段置于托腿架上, 并使踝部高于膝部, 从该组资料可以看出, 改良式截石位比传统截石位更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体位摆放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手术体位是手术病人为了适应手术治疗需要所采用的一种强迫体位[7], 传统截石位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手术野不易暴露, 易妨碍术者操作, 而改良式截石位, 腹部和髋关节、膝关节基本都处于水平位, 手术野扩大, 有利于医生操作[8], 充分的术野暴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妇科腔镜手术必须通过改变体位来充分显露手术视野, 从而完成操作。所以, 在妇科腔镜手术中, 手术体位的摆放尤为重要。在体位的摆放过程中, 患者在清醒状态下, 护患双方相互配合完成截石位的摆放, 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的护理空间, 促进了护患沟通, 弥补了按传统全身麻醉才安置所存在的不足, 提高了护理质量, 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9], 清醒状态下注重询问舒适度的主观感受, 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架及安置方法, 降低截石位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率, 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患者在未实施麻醉诱导前, 让患者积极参与, 询问患者并调整最舒适的位置, 然后实施麻醉, 手术结束麻醉清醒后询问病人有无下肢麻木不适, 由于截石位导致的下肢神经损伤在术前体位护理中是可以干预的, 因此在体位摆放时应注意避免神经的牵拉和压迫。

综上所述, 采用改良式截石位即将托腿架调整为远高近低, 将小腿腓肠肌中上段置于托腿架上, 并使踝部高于膝部, 能够维持下肢的血液循环及血液回流的通畅, 可以预防和减轻神经及血管的损伤, 增加的手术的安全性, 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该次调查的病例数较少, 在临床普遍推广其实用性仍需进一步扩大。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4月在该院方便选择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00例, 分别对患者体位摆放的舒适度和术后出现下肢静脉充盈度、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不良情况进行比较, 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截石位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截石位进行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在全麻未实施前, 清醒状态下对体位均呈舒适状态,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体位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50例数中有28例患者下肢充盈明显, 8例下肢感觉异常, 1例下肢运动异常;观察组50例数中有5例患者下肢充盈明显, 1例下肢感觉异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能够提高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度, 预防和减轻并发症, 提高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改良式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

参考文献

[1]戚慧珍, 林建晓.两种膀胱截石位对宫腹腔联合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3) :53-54.

[2]周羡英, 林羡枝, 黄惠琼.改良式截石位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9C) :91.

[3]朱琳, 陈君华, 李莉, 等.改良截石位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22) :3041-3043.

[4]苏玉屏, 易荣.改良截石位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20) :10-12.

[5]孙萍, 刘俊如, 张宇星, 等.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手术中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3 (5) :830-835.

[6]陈少莲, 梁丽萍, 黄琪花, 等.门诊手术患者改良截石位术后下肢不同放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5) :715-716.

[7]范利.手术中截石位并发症预防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 2015 (2) :13-15.

[8]王芬, 姚红.改良式膀胱截石位在腔镜全子宫手术中的护理应用[J].护理康复, 2016, 15 (1) :86-87.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 入选患者均无静脉栓塞、心脑血管疾患, 同时排除下肢外伤史、脊椎外伤史以及下肢局部皮肤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其中, 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48~74岁, 平均年龄 (61.2±3.8) 岁;手术持续时间52~83 min, 平均手术持续时间 (63.2±12.1) min;22例为椎管内麻醉, 18例为全身麻醉。实验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9~75岁, 平均年龄 (63.4±4.1) 岁;手术持续时间53~82 min, 平均手术持续时间 (66.4±11.8) min;21例为椎管内麻醉, 19例为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 包括截石位体位护理、血压、心率及脉搏等生命指标监测、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访视。术前应对患者展开细致、全面的访视, 根据既定访视流程、方法以及指引, 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全面性。②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应积极迎接患者, 以真诚、亲切的态度以及温柔委婉的话语与患者沟通交流, 缓解其焦虑情绪, 并引导患者快速熟悉手术室环境, 平复心情, 做好迎接手术的准备。此外, 应告知患者术中仪器设备监测可能发出的各类声音、麻醉效果以及因麻醉产生的感觉, 以免患者因不适感而出现突发事件。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不可急于搬动患者或将其下肢快速平放, 而应轻拍患者小腿肌肉, 同时观察其心率以及血压波动, 引导患者做被动屈膝运动, 3~5 min后可将另一侧下肢放平。此外, 在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伴有神经兴奋性症状, 对此, 护理人员应予以密切监护, 以免患者躁动而发生坠床事故[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神经、血管受压情况、皮肤压疮发生率、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下肢运动感觉异常情况 (包括足外侧、足背以及小腿外侧位置丧失感、皮肤麻木以及针刺感) 。

1.4 疗效评定标准[3]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 具体内容涉及护理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服务态度、患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否与体位放置、麻醉以及手术积极配合, 问卷满分为100分, >90分提示为满意;60~90分提示为一般;<60分提示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 手术本身也属于一种应激源, 其术创程度往往与患者生理及心理反应成正比[4]。患者一旦产生过激反应, 则会对其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还会导致手术耐受力以及机体抵抗力的降低, 不利于麻醉与手术的实施[5]。特别是截石位体位导致患者隐私部位完全暴露, 加之患者对麻醉以及手术方式不甚了解, 对于医护人员和手术室环境较为陌生, 因此经常出现焦虑、羞耻以及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 患者在此情况下处于严重的心理应激状态, 导致其手术依从性减弱, 不利于术中配合[6]。

从临床角度分析来说, 截石位是为了确保患者适应手术需要而做出的一种强迫姿势, 具有较高的体位摆放要求, 同时难度也相对较大, 一旦摆放不当则会造成软组织挫伤、大腿根部皮肤以及血管神经受压。此外, 患者下肢悬吊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血液回流障碍, 继而引发麻木、酸痛、肿胀以及瘀血等合并症;腓骨小头受压则会引发腓总神经受损[7]。在重力影响下, 患者头高脚低位时双肩部以及头枕部负担较重, 术后多发酸痛不适, 甚至出现压疮。临床研究[8]表明, 在流体静力学效果下, 长时间截石位会导致心脏输出量改变, 手术结束后若未合理摆放下肢体位则会造成突发体位性低血压。所以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着更为专业和严格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人本理念, 从患者角度出发, 不断提升个人护理技能,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 分别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患者展开全方位护理, 有效避免了膝关节按压、腓骨小头挤压以及腓总神经受损的现象, 同时也规避了传统截石位体位导致双下肢悬吊引发血液回流障碍以及根部皮肤受压的问题。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护理满意度更高,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于截石位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 实验组同时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4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截石位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截石位手术,护理方案,手术室,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马方.护理干预对截石位手术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6) :14-16.

[2]李学思, 赵婷婷, 陈晓阳, 等.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6) :57-58.

[3]崔桂萍, 张冀红, 崔烨, 等.自制截石位手术支架在妇科阴式手术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 2013, 28 (8) :57-58.

[4]冯建萍, 桂波, 张萍, 等.不同截石位改变速度及不同气腹压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5) :396-399.

[5]宋爱胜, 孙艳.循证护理在改良截石位安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21) :2540-2542.

[6]彭丽, 王兰英.斜仰卧位联合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112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2) :78-79.

[7]张雪艳, 胡军.手术室截石位患者术后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7) :9-11.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 第4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手术体位采用截石位病人199例, 其中直肠癌135例, 男81例, 女54例, 年龄31岁~80岁;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12例, 年龄25岁~43岁;腹腔镜卵巢肿瘤剔除术42例, 年龄15岁~62岁;腹腔镜全子宫切除10例, 年龄28岁~66岁;为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均采用截石位手术, 手术时间为3 h~6 h。

2 引发的副损伤

2.1 周围神经的损伤

2.1.1 臂丛神经损伤

施行截石位手术时, 由于无菌区较短 (身材矮小病人) , 参加手术人员较多 (4名以上) , 术者挤靠牵拉上肢等, 造成上肢长时间过度外展, 并伴有外旋, 可致臂丛一束或主干神经损伤, 以后束、桡神经或腋神经近端最常见;肩托位置不当也会压迫臂丛神经。

2.1.2 桡神经损伤

上肢外展时, 托手板未衬垫或衬垫不当, 肘关节长时间置于硬物体上, 可致桡神经损伤。

2.1.3 坐骨神经损伤

摆放截石位时, 注重肛门的暴露, 常将臀部皱褶处置于手术床折缘, 使尾骶部长时间受压, 引起坐骨神经损伤。

2.1.4 腓总神经损伤

摆放截石位时, 双下肢置于腿架上, 由于腿架的高低、角度不合适、未衬垫或衬垫不当, 腘窝长时间受到腿架前外缘的挤压, 造成腓总神经损伤[2]。

2.2 皮肤压伤

由于该手术时间较长, 身体的受压部位在骶尾部、肩膀、脊柱等部位, 均为骨隆突处, 肌肉、脂肪较薄的地方, 因术中施力的传导, 受压部位易引起损伤。或者由于手术床单不平整, 再加上手术时间长, 使局部组织受压而微循环发生障碍, 导致压疮的形成。

2.3 心率、血压的变化

病人麻醉后肌肉松弛、血管扩张, 加上手术创伤的刺激而引起血液循环不同程度的变化, 采用截石位时会加剧这种变化。双腿同时托起或放平使回心血量突增或骤减, 是造成血压、心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年龄较大或合并心血管并发症者更应注意。

2.4 体位性低血压

截石位时双腿抬高, 回心血量就显著增加, 对心肺功能低下病人, 可能超出心脏的负荷, 引起急性肺水肿, 如果将双腿放平,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出现血压下降, 甚至出现顽固性低血压。

2.5 下肢血栓的形成

由于摆放截石位时固定不当, 膝部约束带过紧, 加上手术时间长, 使腘窝及小腿神经血管受压, 病人身体受自身重量压迫以及手术助手、器械护士有时的挤压病人肢体或膝部, 就加重对神经、血管的压迫, 从而引起足麻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6 肩部疼痛

在腹部腔镜手术过程中, 病人长时间处于头低脚高位, 胸腔压力降低, 肺顺应性降低, 大量二氧化碳 (CO2) 气体集聚于肩部, 而造成术后肩部的疼痛。

3 预防截石位副损伤的措施

3.1 摆放截石位的原则

使病人感到安全舒适, 摆放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托拉推, 应由2人抬起病人, 并妥善固定体位垫的位置, 固定肢体的约束带松紧要合适, 上肢外展不超过90°, 四肢不可过分牵引, 应注意保护好各种管道通畅, 以防止脱落、扭曲、阻塞[3,4]。

3.2 摆放截石位的方法

①病人仰卧于干燥平整、无皱褶的手术台上, 臀部齐手术床下段1/3交界处, 并在臀部垫一中方垫;一侧上肢用中单固定在病人的体侧;另一侧上肢固定于托手架上, 供静脉输液, 上肢外展不超过90°, 以免损伤臂丛神经。腹部腔镜手术无特殊要求时, 将病人的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用中单将双手稳妥固定, 并且可用棉垫包裹病人的前臂及双手, 以免术中、术后发生意外或与金属接触发生灼伤。②病人下移, 臀部移出距床缘5 cm~10 cm处, 在臀部用软垫垫高, 在近髋关节平面放置支腿架, 支腿架根据病人大腿长度和体位变化来调整。双腿弯曲抬高放于支腿架上, 支腿架外侧要垫上软垫, 支腿架不宜过高, 应与大腿仰卧屈髋时的高度相等。大腿与躯干纵轴呈90°~100°, 腿托应托小腿肌肉丰满部位, 与小腿平行, 膝关节弯曲90°~100°, 双下肢分开80°~90°[5], 以病人一侧肩与对侧髋、膝中轴点连成一直线, 可有效预防髋部肌肉牵拉伤;腘窝部衬垫应选择质地柔软的海绵, 有3 cm的厚度, 才能保证长时间手术腓总神经不受损伤[6]。大腿前屈的角度根据手术需要调整。腹会阴联合手术, 如直肠癌Miles’s根治术时, 支腿架与手术台呈70°~80°, 以便于会阴、腹部两组手术同时操作;阴式全子宫切除时, 支腿架与手术台呈90°~100°, 才可充分暴露会阴部;经腹部腔镜手术, 为了不影响操作, 便于暴露手术部位, 支腿架与手术台呈60°~70°即可。③对于腹部腔镜手术, 为了手术视野开阔, 病人经常取仰卧垂头倾斜10°~20°, 甚至超过这个角度, 为了术中变化体位需要而发生意外, 必须在病人肩部两侧衬以棉垫用肩托固定病人两侧肩部中点处, 松紧以能伸进一手指为宜。必要时术中将手术床的背板抬高以减少胸部的不适, 防止球结膜水肿, 减轻术后的病人肩部疼痛。双眼涂以氯霉素眼膏, 并用纱布覆盖双眼。④取出手术床的腿板。

总之, 手术室护士应正确掌握手术体位摆放原则、技巧、放置方法, 同时对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 减少因体位不当导致的副损伤, 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这也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人文护理模式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红, 池金凤.手术体位不当所致并发症及预防[J].武警医院, 2004, 15 (12) :947-948.

[2]孙红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体位性神经损伤的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33) :7225.

[3]李彦毅.手术室护士配合术者合理摆放手术体位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 (2) :35.

[4]徐伟英, 李永瑾, 何萍.不同手术体位安置时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人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08, 15 (6) :51.

[5]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32-37.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 第5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直肠癌患者82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及手术治疗确诊为直肠癌。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1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8例;年龄26~68岁, 平均年龄 (60.37±4.85) 岁;病程10 d~3个月, 平均 (18.7±8.3) d。治疗组男21例, 女20例;年龄27~70岁, 平均年龄 (62.81±4.46) 岁;病程7 d~3个月, 平均 (18.4±8.7) 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改良截石位,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臀部稍超出手术床尾部的折点处, 将托腿架支托于小腿, 使小腿呈水平位或稍高位, 膝关节弯曲度为130°。托腿架位置不宜过高, 应与大腿在仰卧屈髋时的高度相等, 于臀部下面放入凝胶体位垫, 并将臀部移出手术床边缘10 cm作业, 方便暴露肛门。并且可以根据术者手术习惯与患者的生理舒适度适当调整体位[4]。治疗组给予“人”字位结合改良截石位, 具体体位安置方法:改良截石位体位的安置方法同对照组, “人”字形体位摆放, 患者取平卧位, 臀部移至手术床坐板与腿板连接处, 骶尾部放入小软枕, 自然放松髋关节, 用约束带于患者小腹固定下肢, 双下肢以躯干中心轴为标准外展, 水平分开腿板角度在90°~100°, 使得腹部和会阴部两术野暴露良好。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舒适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舒适度评价标准[5]: (1) Ⅰ级:未出现不适; (2) Ⅱ级:有轻度酸痛或偶有麻木感, 出现轻度不适; (3) Ⅲ级:有较重的酸痛感和麻木感, 出现中度不适; (4) Ⅳ级:有明显的酸痛麻木感, 出现严重的不适。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治疗组未出现不适感33例 (80.49%) , 对照组未出现不适感12例 (29.27%) 。治疗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下肢疼痛、麻木、肿胀。治疗组出现并发症5例 (12.20%) , 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6例 (39.02%)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体位摆放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讨论

手术体位的选择是满足手术操作需求和达到手术治疗效果而采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 不当的手术体位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 而且会影响手术视野, 甚至会引发术后并发症[6]。改良截石位是直肠癌手术主要采用的体位, 该体位便于术者操作, 具有良好的视野, 患者较舒适,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人”字形平卧位也可用于保肛直肠癌根治手术, 未过度改变下肢高度, 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虽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但该方法腿板分开处的夹角小, 会影响手术视野的暴露, 增加了术者在吻合器经肛门吻合大肠时的难度, 需要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才能完成手术[8]。“人”字位结合改良截石位应用到直肠癌手术中, 手术中不需要截石位时可以调整为平卧位, 既能充分暴露手术野,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同时又能减少患者下肢并发症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下肢疼痛和麻木, 治疗组患者舒适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并且治疗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人”字位结合改良截石位应用于直肠癌手术中, 不仅能够提高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舒适度, 而且减少下肢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究“人”字位结合改良截石位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82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改良截石位, 治疗组给予“人”字位结合改良截石位, 比较两组舒适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体位摆放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人”字位结合改良截石位应用于直肠癌手术中可提高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下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直肠癌,“人”字位

参考文献

[1]沈一松, 刘小卫.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 (6) :618-620.

[2]唐丽虹, 黄丽娟.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22) :42-43.

[3]曾学慧.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4, 35 (27) :6034-6035.

[4]王海燕, 秦爱敏, 李胜云.可调式改良截石位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 (12) :148-150.

[5]李兴红, 王小燕, 王文强.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11) :1441-1442.

[6]古燕芳.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S1:271-272.

[7]周羡英, 林羡枝, 黄惠琼.改良式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33) :91.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 第6篇

1 方法

在直肠癌Miles手术及其它会阴手术中, 将患者摆放于截石位, 消毒铺无菌单后, 将“脑科专用切口无菌保护膜”粘贴在病人会阴部, 并将收集袋下端细长的出口打结或直接连接到收集桶内, 这样手术医生的活动空间大, 大量的冲洗液直接流入收集桶中, 必要时可随时更换收集桶, 从而使手术在清洁、干燥、无菌的环境中进行的。

2 优点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 第7篇

关键词:膀胱截石位,下肢摆放法,血流动力学,护理

膀胱截石位作为直肠癌手术的常用体位, 麻醉状态下体位变化可以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 表现为心率 (H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中心静脉压 (CVP) 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 从而影响脏器的血流供应[1,2]。术后突然放平双下肢, 可能造成循环血量的骤减, 引发“截石位体位变化性低血压”[3]。本研究中, 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4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 膀胱截石位术后采用单腿慢放,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8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 美国麻醉医生协会 (ASA) 疾病分级Ⅱ级,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 (术后单腿慢放) 和对照组 (两腿同时慢放) , 每组各42例。所有护理方法均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42例患者中, 男22例、女20例, 年龄38.0~73.0岁, 平均 (61.0±5.0) 岁, 体重44.0~63.0 kg, 平均体重 (53.5±4.0) kg, 手术时间2.0~3.5 h, 平均手术时间 (3.0±0.6) h;对照组42例患者中, 男23例、女19例, 年龄37.0~75.0岁, 平均 (62.0±5.5) 岁, 体重43.0~62.0 kg, 平均体重 (53.0±5.0) kg, 手术时间1.8~4.0 h, 平均手术时间 (3.0±0.5) 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试验组于膀胱截石位手术结束后, 缓慢放平一侧下肢, 轻拍其小腿肌肉, 随后进行屈膝等被动运动, 待3~5 min后, 同样方法缓慢放平另外一侧下肢。对照组于膀胱截石位手术结束后, 同时放平两侧下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 (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 变化, 以及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 两组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术后的HR、SBP、DBP、CVP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术后对照组HR明显增高, SBP、DBP、CVP均明显减少 (P<0.05) , 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 (HR、SBP、DBP、CVP)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的比较

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 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体位变化后, 机体通过组织间的血流重分布等机制, 尽可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确保重要脏器组织的血流供应[4,5]。膀胱截石位患者由于双腿高于心脏平面, 大量血回流至心脏, 心脏负荷突然增加, 当患者体位在平卧位、截石位之间突然转换时,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更为明显[6,7]。

同时放平两侧下肢时, 大量血流急剧回流至下肢, 导致心脏有效循环血量骤减, 血压下降, 而心率反射性增快[8]。本研究中, 与术前相比, 对照组术后HR明显升高, SBP、DBP、CVP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充分证实上述理论观点, 表明同时放下两侧下肢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明显波动, 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可能性。而单腿缓慢平放时, 心血管系统有一定时间的缓冲和代偿, 血压不至于明显降低, 心率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放射性加快[9,10]。本研究中, 与术前相比, 术后试验组HR、SBP、DBP、CVP均无明显变化 (P>0.05) , 结果表明单腿缓慢平放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与术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老年患者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越长, 下肢抬高时间就相应增长, 局部血管张力就会减退。麻醉状态下,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生理反射等, 当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 极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大幅波动[11,12]。同时配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住院时间[13,14,15]。本研究中, 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充分证实, 单腿缓慢平放能够为机体代偿提供缓冲时间, 有利于机体调节体位变化所致的影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相关文章:

腹腔镜手术08-08

腹腔镜胆囊手术05-07

腹腔镜妇科手术05-16

腹腔镜胆道手术05-22

完全腹腔镜手术05-29

腹腔镜修补手术08-11

传统腹腔镜手术08-12

腹腔镜联合手术09-13

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06-29

腹腔镜围手术期06-29

上一篇: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下一篇:多机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