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合所有制

2024-07-18

国企混合所有制(精选12篇)

国企混合所有制 第1篇

关键词:国企混改,国有资本经营,模式变革

在传统经济建设中, 我国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宏观调控中展开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在总体的经济结构发展中, 既满足公有制经济基础, 同时也符合现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在两种经济体制的相互配合下, 完成20世纪改革开放后的全面经济建设。通过混合制经济体系, 有效的增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发展, 但是在接下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坚持党的指导方针, 完善混合经济模式, 并贯彻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 是提高我国现在国有资本经济运行的根本所在。

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在传统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中, 中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地方经济, 并以此强调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全面发展。我们从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道路中可以看出, 经济体系的全面改革建设是接下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控制现代社会市场的经营模式, 已经成为我国接下来的主要应对策略。

在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我国国企的混合经济制度能否适应现有的经济体系发展需要, 还需要进一步核验完善。根据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及时地进行调整, 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所在。对于如何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从中央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来看, 对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的拓展, 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制度上的建立。在这些问题上, 还存在未全面释放的潜力, 这就是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根源。针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高层次发展, 我们从学术上来看, 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究, 希望从多方面发展中完成对所有制经济的体系研究, 并依据实践来进行全面解析。

在进行改革过程中, 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现有的基础经济制度, 解放生产力。针对现在混合制经济体制, 从共同发展的基本策略上来看, 社会主义制度在市场经营体制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但是在管理中还存在有一些不足亟待完善。而如何改建已有的经济体制制度, 就需要从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的目的进行讨论。

二、混合所有制的优势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 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对界内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在发展的过程中, 国企的发展有着固有的立场, 而经营的模式也从过去的公有制变成了混合制, 这样在保证原本的发展方向的同时, 也加强了在市场竞争中的推动作用。这一改变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 我们从所有制经济的态度上进行分析。在经营过程中, 管理者有三种不同的立场, 导致了在发展中必须稳定发展。第一,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肯定。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设过程中, 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能够极大的刺激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革, 避免了吃大锅饭, 不做实事的情况出现;第二, 以前的发展立场导致原有的国有企业资金流失, 而混合所有制经济则能够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第三,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在于市场的控制, 以此作为发展的动态, 并促进对新技术的开发, 作用就可见一斑了。针对以上的发展, 有部分人认为应避免出现单独国有、私人等企业的出现, 适合大力发展混合经济体系。对于这种舆论, 我们应当正确面对。民生类企业以及特殊产业应当使用何种制度, 应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上来决定。不能因为这一体系适合全面发展, 就在所有管理中均使用此类管理。

其次, 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发展, 混合制体系的控股问题, 必须由国家掌控最后的权限。在相关文献中有观点指出, 对于公益性国有企业, 为达到与外企同行竞争的效益, 可适当进行控股合作, 但对于特殊部门, 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行业垄断。对于垄断性产业, 如石油等关乎民生命脉的产业, 应当给予垄断。在进行建设过程中, 为保证对关键行业控制的目标, 应当加强对国企公司的全面掌控;对非关键行业, 应加快混合制度改革。

最后, 关于如何进行新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还需要从改革的体制上进行方法总结, 并拟定改革策略。我们从近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来看, 固有的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么, 改革是唯一的发展方法。在进行股权转让的过程中, 应减少国有企业对行业资源的垄断, 并在转让机制建设中, 进行立法, 避免出现改革中的法律问题。

三、变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国资民资权利不等。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权利不平等问题, 在进行建设过程中, 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 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到国资民资权利的不对等。而这些在今后的发展中都会成为热门话题。在我国政府的角度对经济发展进行考虑, 在实践中应当进行管理的规范化, 保证在混合制经济改革中完成对多元化主体的利益, 减少由于自身问题导致的经营不善问题出现。那么, 在民主的管理中才能够保证资金连接的完整性。

2、法人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制度发展较晚, 对法人的改革体制还不完善。在进行管理过程中, 对责任人的调任等问题, 出现一定的混乱。所以, 我们在进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控, 通过竞争机制任用企业法人代表, 建立外部董事制度, 完善决策机制。

3、国有资金的部分流失。

由于制度不完善, 导致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国有资金的流失。由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相互融合, 导致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定的资本流失。其主要原因就是相关人员利用职权之便对共有款项进行私自调离, 从而导致了资金的流失。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需要从根源上进行合理的审计, 并针对缺失问题对资金流失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四、结语

总之, 在现有的社会制度经济改革中, 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在过去的发展中都体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潜力。而在接下来的全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只有更好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机制, 才能够更好地积累社会主义财富。在制度的改进过程中, 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对私有制经济体系的掌控。而责任法人也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责任担当。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在责任制经济体系改革中国有企业的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博.政府会计中国有资本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 2011.

[2]娄俊.合肥国控集团战略转型研究[D].安徽大学, 2014.

[3]黄书惠.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方式及比较分析[J].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3.18.5.

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关键 第2篇

2014年03月04日13:21 来源:国企

国企改革和产权制度,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关键突破口

文|孙连才

2014年,随着各地“两会”的召开,不少地方结合自身特色,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把火”引向最具优势的产业领域。以混合所有制为核心的国资改革正在从上海、广东等一线省市政府向纵深推进,如包括安徽、深圳、大连等地均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列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文件中的首项内容,并明确改革路线及时间表。目前已知的改革步骤包括:首选优势产业破冰;圈定试点国企并限时上报改革方案;先行先试内容为设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

推进“混合所有制”,既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也符合贵州省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混合所有制的生成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点将越来越充分。以股份制等形式出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很可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

2013年底,全国9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公司制企业户数的比例接近57%,占中央企业登记企业总户数的一半以上。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6%、净资产的70%、营业收入的62%已在上市公司。石油石化、民航、电信、建筑、建材等行业的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资产已基本进入上市公司。从这个角度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处于主要地位。

混合所有制的三大基石

国企改革要在“混合所有制”道路上继续前进,必须奠定三大基石。

首先,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平等竞争创造了条件。不同经济主体若不平等,竞争生产要素就不能按效率原则自由流动、重新组合。因此,创造不同经济主体间平等竞争的条件,保证竞争结果的公正性,体现出效率优先、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竞争原则,是完善市场环境、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多种所有制不平等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垄断行业打破垄断难,政策性限制坚冰难破。我国的行业垄断主要集中在国有资本控制的行业中,如电力电信、铁路民航、银行邮电、城市基础设施等自然垄断行业。这些行业里,许多企业从创立、成长到发展壮大,都得到了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和保护。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一统天下,且资金实力雄厚,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元,非公资本和非公企业难以插足。垄断行业拥有巨额的垄断利润,要打破垄断很难。

在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比较严重。其一是产业比重失衡。总体上看,我国混合所有制的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产业结构整体优化调整,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第三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传统领域,在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则缺乏混合所有制经济大规模的推进。其二是金融支持不足。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还是资金短缺,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缺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完备体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都不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体系也不完善。

其次,资本市场是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中小企业投融资、企业并购和上市辅导的重要渠道,是混合所有制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融合和流动。没有产权的融合和流动,混合所有制就不可能生成,更不可能发展。

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依法履行公开信息披露义务,有利于增强企业透明度,使公司经营管理者接受全体股东和媒体的监督;有利于公司和管理人员形成诚信自律意识,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

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很不成熟,这严重制约了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市场主体运作规范化程度不高。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制度和机制的变化,市场化约束日益加强。但一些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情况是治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侵害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的现象时有所见,已成为影响市场稳定运行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市场主体频繁出现失信行为的冲突日益加剧。资本市场只有通过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信息披露不规范、不真实、不及时的现象以及各种失信行为,造成了市场信号失真,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降低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多元投资主体之间的投资导向错误,影响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市场稳定发展与外部环境因素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法制环境不配套,立法和司法环境不完善,监管力量和监管威慑力还十分薄弱,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受到较大的束缚。

最后,没有企业产权交易就没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产权交易的实质是信息交易,交易各方信息对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形成价格竞争。产权交易客观上使得以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产权市场的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资本化和市场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产权市场发现卖主、发现价格的功能进一步显现。通过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了国有企业和各类企业产权的规范、有序、高效地流转。

由于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特别是由于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误解,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股票上市的种种限制,使得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相互投资难以实现。制度建设滞后也导致产权保护的缺陷。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最根本的制度性缺

陷是国家为单一的产权主体。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就是要把这一格局改造成为公民和自然人都能够成为产权主体,使产权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顺利促进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混合所有制发展的两个突破口

国企走向混合所有制,有两个关键突破口。

其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主要取决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推进非公经济发展。

要进一步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步伐,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尽快消除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为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要推动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吸纳非公有资本进入,积极推进股份制,优化产权结构,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同时,鼓励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股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真正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以此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只有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才能让多种所有制企业之间顺利地相互投资和相互融合。消除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说,是要坚持各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和其他企业平等的投资权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给民营经济机会,也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可以有效放大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充分发挥影响力。要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进入难的问题,原则上,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应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包括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在内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结合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或资产重组。

改革审批限制: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政府行政服务。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在进入新行业、兼并收购其他性质的企业等活动时,往往要经过更复杂的审批程序和繁多的审批手续。这种歧视性审批制度,抑制了社会与公众的创业积极性,使得很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产投资活动难以展开,非常不利于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今年以来已经进行的行政审批权取消和下放,即是此次改革的前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多作用。

消除政策歧视:使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与其他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非公有制企业难以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如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延续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切实采取措施,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使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与其他企业平等的权益保障。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一些地方,私有资产得不到必要的尊重,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等名义下,损害非公有制企业和私人资产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对产权保护的不到位,导致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地位不对等,非公有经济无法得到与公有经济相同的地位和利益。此次全会特别强调了对产权的保护,强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民资入股国企的促进和推动。

其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个人积极性的迸发,都是以合理的产权制度为前提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产权必须流转顺畅,只有建立起产权自由流动的机制,才能实现资本、股权的优化配置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国有企业从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造成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只有通过资产的转让、收购、合资才能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权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资产的不断增值,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运转的平台。健全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的机制和功能,加强产权交易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系统化和网络化水平,加强产权交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权交易规范水平,降低产权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加快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产权监管制度;严格执行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制度,提高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运作程度,鼓励民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进入交易,促进产权竞争,激活产权市场,使产权市场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平台。

混合所有制下的国企改革 第3篇

任何国家对所有制的问题都无一例外予以重视,但也无一例外的出现争议和频度极高的变化。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究竟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主导选择呢?厉以宁主编的《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给出了答案——书名就是答案。

如果说国企普遍存在的效率严重低下,是因为较高代理成本的委托代理所致,那么,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处理好出资方的国有资本代理人与作为经营方的国有企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混合所有经济,恰好能在委托代理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混合所有制后国企的产权关系会进一步明确,可以建立专门作为经济主体的国有资产控股财团,缓解国企自身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也可以强化所有者监督的动机;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丰富了国企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来源,能够有效补充国有资产监督部门的监督缺位问题。结论很清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解决国企的委托代理问题,推动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推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企业将使中国纯国企越来越少,传统的政府代表国家管制国企的理念逐渐淡化,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也将作较清晰的划分。

混合经济以后就带来两级政府与其关系的处理,作者开列了比较详细的清單。

就中央政府而言,一是改革次序的确认,为不同类型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次序,做通盘的考虑,作为央企和地方国企改革的基本参照。二是发挥在产权制度改革中的作用。经济学从来就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产权界定,完成这一任务后,便可以从经济活动中退出,把自由议价的空间留给私人和市场;但中国产权界定和转移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在以前,政府下放了大量的权力,但产权并没有转移;而混合经济以后,国企的产权就进入了一个自由交易的平台,政府的角色就逐渐淡化。但中央政府必须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把国企的产权纳入自由流动的轨道,运用市场机制进行产权运营和产权交易,实现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一视同仁,同权同酬。政府应该去掉国企的行政化色彩,如果还抱着行政级别与非国有资本混合的观念是可笑的;还必须去掉国企垄断经济的特权,维护社会的分配效率。

就地方政府而言,要正确处理地方财政危机,不能以借混合为名,将负债重的国企一卖了之,这种指导思想下很容易出现国有资产的贱卖与流失。还要防止地方政府在混合经济中只考虑区域发展,而忽略行业发展混合经济的适用性。

正确运用“有形之手”。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对国企存在明显的特殊财政压力纾解和地区利益的考虑,所以,干预企业动机十分明显。在混合经济后,地方政府必须抑制这种动机,同时还要关注实施具体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尤其是要注意将国企原有的经营环节的垄断性转变为可竞争性,消除产业内原有的行政壁垒和准入障碍,以帮助其他所有制企业有序进入。

《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

主编:厉以宁

出版:商务印书馆

定价:48.8元

《拷问法国大革命》

作者:[法]雅克·索雷

出版:商务印书馆

定价:52元

长久以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直被禁锢在意识形态的坚冰中,而此次,作者为这段历史带来了新的视角,它不再被过度地神圣化或妖魔化。

《味的道》

作者:二毛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36元

作者以诗人和美食家的双重身份,与袁枚的《随园食单》对应,解读隐藏在两百多年前随园会所里的佳肴,远眺今天的“味”与那个时代的“道”之间的距离。

《简化:政府的未来》

作者:[美]卡斯·桑斯坦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58元

政府不仅要助推,帮助民众做出最佳决策,同时也要尽量简化——包括减少无用规制的颁布,实行智能化管理,取缔失效及无效的政策,提高管理效率。

《哲学六讲》

作者:苑举正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9元

浅析沈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4篇

一、沈阳国企资本多元化发展现状

沈阳市市属重点国企有29家,就行业分布来说,29家市属重点国企划分为制造业企业4家,金融业企业1家,公共事业企业6家,商业流通企业5家,投资与资产管理企业4家,其他企业9家,比较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就国有资本持股比例来说,29家市属重点国有企业,除8家非国有独资外,其他均为国有独资,国有资本占比过高,混合所有制改革比较难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困难;就国企上市来说,沈阳市国企上市时间均为1997年6月之前,进入21世纪以来,沈阳市没有一家国企上市,国企资本多元化道路进程较缓;就管理层持股来说,沈阳市五家上市国企管理层持股较低,以惠天热电为例,其管理层持有4.41万股,仅占总股本的0.008277%,其他4家上市国企均低于此比例;员工持股计划因多种原因迟迟未能推出,沈阳市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前景和空间很大。

二、沈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题

1.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沈阳国企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企治理结构改革面临诸多问题,沈阳国企大多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股权高度集中,股东大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欠缺,因董事会的成员多由股东指定,这也决定了其董事会成员结构,董事会难以发挥作用,由于国企领导层多带有行政级别,监事会作为企业管理层,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国企高管多由监管部门直接任命,高管向监管部门负责,而非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上情况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和委托代理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公司内部难以形成一个能有效维护股东权益并能有效约束和监督经营者的现代企业制度。

2.国企股权激励不足。由于股权激励的实施依赖于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沈阳经济环境相对滞后,所以沈阳国企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很少。因此,将国企股权激励不足的原因归纳为: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完善,不通过经理市场来实现控制权的配置和转移,导致管理人自身价值评判缺乏有效的标准和尺度;员工持股不足,由于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员工持股计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员工持股计划在国企的实施步履维艰,传统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形成有效激励机制,造成国企经营者权责不匹配,利益分配不均。

3.资本多元化途经单一。国企实现资本多元化的途径不外乎债转股和改制上市两大途径,债转股其本质上只是引入了国家这样一个大股东。国企所代表的公益性和营利性,使债转股后的国企在管理上不免落入了只看政绩不看效益;有些改制上市的国企,国有股份占有率仍达到50%甚至更多,流通中的公众股份因太分散而无法聚集,导致深层次的矛盾依旧存在。无论是债转股还是改制上市,都是希望将资本效益提高,管理模式改进,因此,若要将企业的活力启动就需要引进多方面的资本进入。

三、推动沈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

1.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可以改善股东大会结构,从而股东大会成为企业的权利核心,对企业发展全权负责,这也使得董事会决议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监事会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针对企业管理层,以及其他企业发展事务进行监督检查,真正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使企业科学发展,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落实董事会用人权,在“党管人才”不变的原则下,实现国企董事长的任命制,总经理及相关高层管理者的市场化选聘制。

2.积极推行股权激励机制。沈阳市政府应该为促进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做好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普通职工的持股,可以使职工通过劳动报酬来获得股份;对于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技术入股或者专利入股的方式获得股份,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应当全面、系统,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重,考虑引入EVA、平衡计分卡等国外的先进考核办法,来提高绩效考核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

3.拓宽国企资本多元化途径。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最有效的资本结构是国资、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的“三元资本结构”,因此,引入民资、外资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尤为重要,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要做到既大胆又谨慎,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资本不足是需解决的问题,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尤为重要;引入股权私募基金参与沈阳国企改革,既要借助其资本上的投入,又要利用私募股权基金其本身的多元性和灵活性,帮助企业在管理体制等改革上有所突破;在推动国企上市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国企所处的行业领域,竞争性行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全面上市,垄断或民生性行业的股国企控制权应掌握在国家手里,可以剥离部分企业上市,在资本多元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混合所有经济,放大国有资本,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摘要:沈阳作为东北经济中心,国有企业在沈阳经济总量中占绝对地位,大部分国企面临着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国企股权激励不足、资本多元化途径单一等混合所有制改革难题,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混合所有制成为国企改革的首选,而引进多元化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关键,本文立足沈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剖析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题,针对性提出沈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国企,改革

参考文献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和政策 第5篇

作者:谢鲁江时间:2014-01-1

3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在党的十五大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在理论和政策上又提升了一步,即混合所有制不仅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同时也是社会上各种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这一理论上的推进,对于各种所有制经济获得平等的竞争和合作的机会,获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空间,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认识基础,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是一大新的突破。

新型的微观经济主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微观经济主体。近年来,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增加,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到2010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工商登记企业注册资本的40%以上,到2012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占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达15%,占城镇就业的比重达14%左右。而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的上市公司占我国境内上市公司的比重在80%以上,资产比重在90%以上。这说明,除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独自成长发展之外,混合所有制经济越来越成为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途径,成为体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也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

国企混合所有制 第6篇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产权结构;改革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来克服国有企业的弊端,标志着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在内的中国改革站在了一个新的航标和历史起点上。

二、国企产权制度问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比较系统的30多年改革,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90年代初以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实际上已经触及产权这一核心问题。但是具体的改革实践尚未到位,没有很好地解决产权制度改革中最根本性的有关所有者主体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存在着产权关系范围过宽、产权关系链过长、实际产权主体缺位等严重问题。同时,由于在经营管理上又存在政企不分等问题,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公司治理结构上造成许多缺陷,如政企不分、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因此,从国有企业经营和运作的现状看,国有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就是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推动国有资产的产权以资本运作的形式,实现产权的流动和重组。

产权制度改革要立足于解决国有企业的深层次矛盾。第一,要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这是构筑现代企业制度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要着力解决国有企业直接融资不足的问题,这是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一个根本出路;第三,要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冗员多、效率低、工艺技术落后的内部结构不合理状况,这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途径;第四,要着力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化、外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一项战略举措;第五,要着力解决企业办社会负担重、政企不分的问题,这是推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真正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

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坚持市场配置为主的原则。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实质意义上是国有资本的重新配置,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新形势下,企业在定方案中应该充分考虑市场规律、市场机制和市场取向。国有资本在一个企业是否“全部转让”或“部分转让”,关键要尊重市场的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行业和企业,不“退”不足以解决国企深层次矛盾的企业要抓紧推进资本退出的产权制度改革。对市场中的强势企业,无论其是否是竞争性行业,则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吸引外部法人参股或股票上市等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可通过资产置换、投资入股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

坚持依法推进的原则。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国有净资产的重新配置。当前,在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的形势下,产权制度改革涉及的国有资产的权属变更,应依法办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置股权;二是对产权变更的资产要严格按照“资产评估条例”等现行法规进行评估。三是制止行政性“宽松政策”对国有资产折价“配送”的不规范做法。坚持合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原则。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围绕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一是突破不同所有制之间资本整合的壁垒,推动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二是突破产业内部整合的旧模式,推动国有资本向高效产业的流动重组;三是突破区域内的封闭整合,推动国有资本跨区域的优化重组;四是突破国内集团资本的互补性整合,推动国有资本与跨国集团合资重组。

四、 用混合所有制方法深化国企产权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国资民资混合,民营企业机制引入到国有企业机制中,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可以有效克服国有企业一资独大,有利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效率较低的不足。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多种改制形式使得国有企业资本日益明确化和集中化,也是企业效益增长的加速化。

(二)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国有企业可以收购、兼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可以兼并、收购国有企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既解决了民营资本的出路问题,又解决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公平待遇问题。

(三)产权更加明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组成混合企业集团,成为混合所有制,通过股权的形式,财产权利清晰,实践中可以灵活兼并、出卖、破产,利益关系明确,有利于搞活国有资本,提高国有企业的控制能力。

(四)优化了资源配置。运用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来改革国有企业的最大优越性,是成功地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形式,不仅有效地利用了自有资源,而且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放大了国有资本的正能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五、结语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理论研究到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上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主体,由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做到国有资产产权和行政管理权彻底分离,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国有资产,政府机构行使行政管理权,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在区分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并且政企分开的条件下,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在明确产权主体的前提下,加快国有产权的流动,调整国有产权结构,既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使国有资产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也只有通过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才可以使社会发展的基础有根本性的变化,国有企业效益得以提高进而国家的经济实力得以强大,最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既全体人民可以从国有企业改革中分享到实惠。

参考文献:

[1] 马立行,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有限公司,2010

[2] 刘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吴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6月,第543期

[4] 漆多俊,国有企业股份公司改组法制问题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收件人:陈哲文 手机:181 0964 9230

国企混合所有制 第7篇

一、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 国有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使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 国有经济的强势受到巨大威胁, 虽然拥有着雄厚的资本和众多人才优势, 但却被很多经济学家论证为资源配置效率和经营效率较低, 创新能力不够。为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我国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等传统的垄断领域, 放开了竞争性业务, 已经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由此可见, 在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势在必行。

政府之所以下决心在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因为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政企不分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为国有企业是政府办的, 政府管的, 就会在社会资源配置上, 有意识地向国有企业倾斜, 使其享有先天优势。这好比是在竞技场上, 如果一个人拥有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 必将会产生不正当的竞争局面。所以说, 政企不分的体制降低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有悖于“公平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所谓国企优势蚕食了民间资本市场的论调也是不无道理的。尽管政企不分, 但事实证明, 政府往往难以形成对企业权益和利益的有效治理和监管, 极易在企业经营层形成和造就官僚利益群体, 使一些国有企业“全民所有”的性质被歪曲、被弱化。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进程中, 我国曾一度在国有企业中引进并探索管理者收购 (MBO) 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 但它存在把国家财产变成国企老总私人财产的嫌疑, 监管不利会使国有资产流失, 深受职工群众和社会舆论诟病。

强化市场导向、促进公平竞争, 解决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 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监督, 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平等和同权, 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是这一轮国企改革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在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 通过引入民营资本, 让非国有资本产权的制约来实现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督, 不失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领域实现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 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 是非常必要的。

二、混合所有制势必带来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民营资本将以市场为导向, 以打造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战略目标, 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全新要求, 必将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变革。

1. 员工身份的变革。

在民营资本介入之前, 为了避免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在严格开展清产核资的前提下, 民资代表更希望通过企业内部员工持股的方式来保障其对企业的正常管理和有效监督。届时, MBO管理者收购将受到严格限制, 同股同权将使现在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变革为持股的股东或股民。员工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沉浮将更加休戚相关。

2. 干部制度的变革。

党管干部是我党组织路线的一项重要原则。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将实现党的组织路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转变, 实现干部队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上级党委和政府主管行政部门任命和派出经营层干部的方式将不复存在。国企领导对应的政府行政等级也将会取消。干部人事工作将大范围转为市场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管理。

3. 业绩考核方式的变革。

政府对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 将实现高度个性化的战略管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各种形式的监管机构将应运而生。取代国资委的一揽子目标考核, EVA (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 将成为对混合所有制下国有企业的主要考核方式。

三、混合所有制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准备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股权的多元化会使民营资本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会在各个管理领域贯彻民营企业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顺应改革形势, 从思想上和实践上推出一系列改革准备:

1. 研究制定员工持股方案。

在清产核资、产权明确等前提下, 民营资本的介入将与企业员工内部持股同时开展。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劳动人事盘点, 确定缺员和冗员状态;全面量化企业不同层级、类别的人力资源贡献率, 对全体员工岗位价值进行公正评估, 对企业绩效科学预测, 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持股规则, 研究制定出员工普遍认可的持股方案。

2. 经营层的选拔推荐。

经营层是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民资代表会要求选人机制按市场化模式进行。经营层的选拔和推荐要求所有员工, 无论身份, 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不拘一格、公平竞争, 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让群众公认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 建立基于公平的差别化薪酬政策。

现代化企业制度中薪酬管理思想将得到充分体现。薪酬管理将转向更加市场化、精细化的方式。在企业关键岗位上, 将出现高激励性薪酬。从工作内容和工作能力两个方面确定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量对等的工资等级标准, 制定出基于企业公平性的差别化薪酬政策。

国企混合所有制 第8篇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发的利益冲突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必会涉及到三方利益, 即国家利益、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权衡与博弈。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治理转型过程中, 改革红利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所引发的利益冲突是必然存在的, 若任由其自行调节将会导致改利益格局失衡的局面汤吉军, 2014) 。利益冲突是相关利益主体在现有利益格局内自身利益诉求无法得以实现、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利益争夺的过程 (王伟光, 2010) 。对于利益冲突的深入分析是解决冲突的必要基础。

(一) 代理问题是阻碍改革进程的主要原因

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会导致所有者缺位和经济低效益 (杨万铭, 2003) 。因为国有资产无法追索到具体的自然人主体,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虚拟的自然人主体, 难以像自然人股东一样对国有资产的运营实施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激励 (李晓宁, 2008) 。导致国有企业的最大的股东 (国家) 缺位。而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的建立并未有效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 只不过使得分散代理行使职能变为集中由“国资委”一家来代理行使职能而已 (朱星文等, 2010) 。

虽然产权问题常常被归为影响国企发展的主流因素, 但是也有人认为产权不是制约国有企业效率的关键性变量, 代理问题严重才是国企效率低下的根源。陈和等 (2008) 研究发现是因为在不同产权变迁中的一些改革措施共同解决了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关键变量使得国有企业改革成功, 而这个关键变量是企业中的代理成本。于是有关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争论就可以被代理成本问题逻辑的统一起来了因为存在长距离、多环节的代理关系, 所以国有企业加重了国有企业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使其难以为委托人忠实地服务 (文艺文, 2002) 。

(二)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三方利益的影响

实行混合制改革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损害国家利益。在转让国有股权时, 由于存在代理问题, 国企高级管理人员可能会因为个人私利而罔顾国家利益, 做出“高买低卖”的决策。国企股份制改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 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 但有的地方却快速推进, 在还没进行合理的资产价格评估、定价之前就被出售,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员工持股也是混合所有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股权激励的方式, 让员工主动将自我利益与企业效益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 实现利益共享 (刘雨青等, 2015) 。但是,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实现员工持股也存在一些障碍因素, 即存在严重的对国有资产的侵蚀的问题 (张衔等, 2015) 。政府干预也会使得国有利益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受损, 杨记军等 (2010) 实证研究显示, 政府转让国有企业控制权的政治动机强于经济动机。张维迎 (2000) 认为, 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是产权安排的结果, 即产权约束来自于行政约束而非契约约束。但是, 如果转让股权不是出于是国有企业的运行更经济有效, 不是受市场驱动而是受政治动机影响, 那么股权转让效率一定不可能达到最优, 也会使国有股权利益受损。

实行混合制改革可能会使引入的非国有资本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当前国有资本的高级管理人员均有一定的行政级别, 推进混合所有制引入非国有资本时会造成双方股权和话语权不平等 (杨红英, 2015) 。民企、外资等没有行政级别, 会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一方很有可能被另一方边缘化, 从而失去应有的地位 (杨建君, 2014) 。如果是在国有资本绝对集中或相对集中的国有企业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引入的非国有资本通常实力相对较弱, 在市场、资源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平等的情况, 这会使得非国有资本会担心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不愿意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中 (黄速建, 2014) 。

实行混合制改革可能造成商业利益对公共利益的冲击。国企不仅在法律规定性和领导人产生途径上与民企完全不同以外, 其追求的目标也有区别, 国企具有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目标, 而且社会的目标往往是主要目标 (杨卫东, 2013) 。社会目标是指国企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持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的责任与义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后, 国企的社会责任、公共利益就有可能与企业利益产生矛盾 (贾康, 2013) 。国家在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的特殊领域对改革后的企业仍需拥有决定性的控制权。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国有企业尽可能地引入民间资本,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控制。但是当民间资本占据主导地位之后, 营利性更有可能成为其终极追求的目标, 无疑与国企改革的初衷相悖 (冯果等, 2014) 。所以协调不同资本属性所形成的激励相容问题, 特别是控制权配置问题, 就成为能否有效发挥民营资本在国有经济中应有作用的关键 (郝云宏, 2015) 。徐善长 (2006) 指出, 目前很多私营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管理制度, 家族型企业管理随意性大;这些个人关系介入企业管理之中, 公司结构和关系十分复杂。这也会给国有资本股东、私有资本股东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合作带来了更大的潜在难度和不稳定性。

二、实现利益协同的方法与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势, 构建利益协同机制, 实现国家利益、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协同 (程实, 2015) 。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利益协同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即国家层次, 企业层次和公众层次。

国家层次方面, 党是国家利益的代表, 如何确定国有资本在各行业的布局也是党代表的国家利益需要关心的。虽然文件中已经初步确立了各行业的改革方向, 但是具体操作中对股权比例的把握仍然是很困难的。针对此问题可以设置双层股权结构, 赋予部分股东以超出持股比例的超级表决权, 使其得以控制企业。控制股东地位是通过超级表决权的享有而获取的, 双层股权结构模式能够在实现国有资本淡出的同时, 保有国家对特殊领域内的企业实施必要的控制。除此之外, 问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十分有助于党在国企改革中实现其监督作用。这是因为激励和监督机制的实施者是政府官员, 如果没有问责机制来约束政府官员, 政府官员的效用函数就无法和企业的绩效相一致, 因此党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对政府官员进行问责是保障实现国企中利益协同的起点。

企业层次方面, 非国有资本、经理层和企业职工利益与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的趋同也是国企改革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降低代理问题、实现目标趋同?现有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对策:第一, 在引人投资者时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度, 有意识地打造第二大股东, 相比引入分散的小股东而言, 更能起到股权制衡的效应, 发挥外部资本的治理效率 (郝云宏, 2015) 。第二, 设置虚拟股东。即把目前国家股的权利一分为二, 即收益权仍然归国家, 国家是真实股东, 收益权以外的决策权等公益性权利转让公司员工, 他们即是虚拟股东。只有当普通股红利高于优先股红利时, 将高出的部分在国资委的领导和监督下适当地分给虚拟股东一些, 以资鼓励虚拟股东 (梁水源, 2010) ;第三, 谨慎有序推进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分红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 建立起企业高管、员工与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利益纽带, 提高企业职工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

公众层次方面, 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应牢牢盯住公共利益。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是所有者层面公共利益的代表, 借鉴企业经营者职业化体制, 魏曙光 (2004) 建议确立国有资产管理者职业化体制, 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人员和进入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资者代表成为职业化的国有资产管理者。国有资产管理者职业化后, 将不再保留其行政官员身份, 而且应建立职业化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激励与风险机制, 使其个人利益真正与公共利益一致化。

三、结语

国企混合所有制 第9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该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使之成为了深化国企改革新的有效载体和新的动力。同时提出,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将承担社会责任列为企业的六大任务之一。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又提到“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进一步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国家法治建设高度。

2015年, 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推进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 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 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落实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为更好的引导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应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使国有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发挥好带头作用, 尤其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维护职工权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节能环保方面, 如此不仅能够实现国有企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还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如此不仅能够促进民营企业, 跨国公司的发展, 还有效提升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有制形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 因而,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机遇。

1 河北省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近几年, 河北省国资委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不断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取得显著成效。

(1) 充分理解和掌握河北省省情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促进河北省企业转型升级, 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制度。

(2)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热情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接轨国际市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内容。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引导企业履行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确保企业履责的长久性。

(3) 推动和督促企业严格履行法律义务等基本社会责任, 鼓励和引导企业履行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为了防止企业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名增加企业负担, 应支持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从重点行业和特殊领域入手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工作, 鼓励企业自愿参加社会责任评价。

通过落实上述措施, 河北省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增强, 多数企业建立了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治理结构。但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 河北省国有企业在构建社会责任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公司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规范。在调研过程中, 课题组走访调研了河北钢铁、冀中能源等20余家国家企业, 发现河北省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了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治理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原则, 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 合理构建公司组织架构, 建立了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营机制。

在社会责任管理职能部门设置方面, 有些企业设置了与履行社会责任相关节能环保、职业病防治以及安全质量环保等部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但在调查中发现, 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 有些国有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管理部门的职能, 尽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企业未设置社会责任的专项管理机构。

(2)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灵魂。河北省国有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在各自发展历程中, 都建立了与本企业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但只有少数企业构建了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企业文化。如河北钢铁在企业理念中就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使命定义为:代表民族工业, 担当国家角色;环保理念为:为人类制造绿色钢铁;营销理念:一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冀中能源的企业口号是:奉献绿色能源, 创造幸福生活;企业方针是创造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上述两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但在课题组走访调研的20余家国企中, 有些企业的文化建设没有升华到社会责任的高度, 依然停留在文化建设的较低层面。

(3)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不充分。在调研中, 发现河北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不充分, 由于从国家立法层面并没有强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所以只有少部分企业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 但涵盖内容及详尽程度都存在很大差异。这说明河北省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认识不充分, 未将其程序化、制度化。

2 河北省国有企业构建社会责任体系路径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 立足河北省实际, 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 河北省国有企业构建社会责任体系主要从内部治理及外部治理两个层面入手, 采取相关措施。具体如图1所示。

2.1 从内部治理的角度

从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 河北省国有企业构建社会责任体系的路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1) 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公司治理结构对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但社会责任治理机构还不健全, 社会责任职能部门还不完善。针对这一现象,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设置社会责任专项管理部门, 确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真正落实到位。

(2) 建设体现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发展战略和规划, 构建体现CSR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 坚持绿色低碳导向, 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塑造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文化氛围。

(3) 构建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信息沟通制度, 通过有关部门加强信息与沟通, 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建立相应的信息发布平台, 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沟通监督机制, 及时纠正社会责任信息沟通中的纰漏, 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4) 导入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对河北省国有企业而言, 应导入社会责任评价机制, 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 建立社会责任的长效评价机制, 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将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 适时进行评价、反馈, 以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2.2 从外部治理角度

(1) 加强社会责任立法工作。地方政府依照法定权限, 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立法工作。建立相应的法规及条例, 从法律层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依据及约束。“中国企业履行及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费用的增加, 85.3%的企业认为推行社会责任会带来劳动力成本上升, 更有44.7%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会大幅上升。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调查中, 很多企业认为制定企业伦理行为守则或社会责任行为守则最行之有效。63.5%的企业认为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的是正式制度, 这也印证了制定守则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重要性。

(2) 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参照国际和国家有关标准体系, 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明确评价指标、标准及方式,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标准, 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和谐及发展。

(3)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如融资方面的优先支持等。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经营者进行荣誉激励等。同时,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 引导公众广泛参与, 加强对企业履责情况的监督。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进行查处, 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缺乏信用等行为的惩处力度。

综上所述,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 河北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企业自身及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责作用, 密切协调配合, 合力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营造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约翰·斯坦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2]孙继荣.现代企业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3]陈佳贵, 黄慧群, 彭华岗, 钟洪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 (2009)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国企混合所有制 第10篇

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而对于综合优势远超上述两地区的京津冀地区, 其经济发展速度和地区收益水平却远居其后。 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实际发展效果之间的巨大差异, 使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 该问题同时也成为全社会特别是京津冀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河北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势在必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相关文件以后,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上日程, 全国各地区、各领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 推动国企混改。 此次混改旨在将战略投资人和各类社会资本引入国有企业中, 并积极推行员工持股, 进而降低国有股所占比例, 其核心是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加快推进, 河北省国企改革方案出炉, 改革的成效将对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视角有所不同。 国外学者对国企改革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其中, 英美模式由Albert于1991 年最早提出, 该模式认为公司应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治理的首要目标, 并且由于该模式源于自由市场经济, 公司股权较为分散, 监督模式以外部监督为主, 主要接受外部市场、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的监督, 不设监事会。 但该模式同样存在一定弊端, 由于股权分散, 致使中小股东难以联合起来对公司管理层实施较大影响, 因此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较弱, 从而形成了“弱股东, 强管理层”的现象。 此外, 德日银行导向型模式不仅仅关注股东财富, 而是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的首要目标。 该模式下公司股权相对集中, 银行对于公司的融资与治理发挥着较大作用。 股份公司同时设立监事会和董事会。

国内研究方面, 国内学者曾用科尔奈的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西方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国企改革。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应作为国企混改的主要方向, 并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作为公司制运行的核心。 林毅夫 (1997) 认为国企的代理问题是由于所有者作为委托人缺乏充分的信息, 不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 所以企业治理理论比产权理论能进一步解决国企的委托—代理问题。 宋学义 (2004) 认为应有效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完善监管制度, 以解决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问题。 张文魁 (2006) 认为公司治理应动态地处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有效协调内部权力结构,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权力转移, 关注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刘灿和韩文龙 (2014) 从动态关系治理的视角提出, 应通过着重调整公司内部治理关系, 来解决国企混改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司外部治理方面, 以林毅夫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应建立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等有效的外部市场竞争机制, 减轻国企的社会负担及政策负担。 目前,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仍面临较多问题,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而外部治理机制尚未完善, 国企混改仍处于困境中。

三、河北省国企混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国企改革吸收了英美改革模式和日德改革模式的不同特点, 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企公司改革模式, 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 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并存。 大部分国企仿照英美模式, 设立了独立董事制度, 要求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进行外部监督。 此外, 我国国企改革也效仿日德模式的监事会制度, 设立与董事会平行的监事会, 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 第二, 建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企业制度。 多年的国企改革使大部分国有企业形成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独立法人, 且企业管理人员转变成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经理人员, 从行政任命的管理方式向市场化聘用的管理方式转变。 第三, 利用资本市场建立起以国有股权为主的多元化股权结构。 近年来我国将民营资本、个人资本、外国资本引入股权结构中。 企业资金来源多元化, 提升了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体来看, 虽然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形势下, 河北省国资国企改革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河北省将对列入试点的省属国企分类实施混合所有制、董事会授权、改组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股权激励四项改革试点。 受行业特点、市场环境、体制背景、历史原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目前我省在混改推进过程中, 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董事会机制不健全, 董事长“一把手”缺乏监督。 很多国有上市公司高管都是组织部门或国资委任命的, 并没有遵循上市公司董事长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办法, 没有产生良好的约束监督机制, 并且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职责分工也不很明确。

第二, 对待民间资本, 混改 “不放权”“不放手”, 限制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欢迎民间资本参加, 却排斥管理者的进入。 混改的大部分企业只是放开了民间资本的参股权, 并没有放开控股权、决策权、控制权, 影响了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 员工持股导致部分国企国有资产流失。 十五大之后, 很多中小企业或者采取了员工持股方案, 或者由经营者收购本企业。 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员工与所有者的角色统一起来, 从而激励员工关心企业的经营效率。 但员工持股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私有化。 部分企业进行利润操纵, 人为做少利润, 做减净资产, 使得经营者低价收购企业, 国有资产流失情况严重。

第四, 经营管理者选聘机制有待健全。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因此, 企业不能利用经理人市场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同时, 政府部门以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为出发点, 建立“政治企业家”类型的内部人才市场, 政企不分, 这种缺乏隔离制度的内部人才市场不利于选拔真正的有才能的国企经营者。 目前, 国有大型企业中, 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董事长不可避免会对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进行行政干预, 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这也是造成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层素质欠佳, 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要求的主要原因。

第五, 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外部治理是指通过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等市场约束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 我国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发育不全, 资本市场扭曲, 经理人市场不完善, 要素市场不健全, 产品市场垄断严重, 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对公司发挥的监控作用较小, 资本、经理人市场几乎没有形成, 不能提供完善的市场竞争性约束和信息显示机制。

四、相关对策和建议

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趋势下, 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等将获得新的投资机会。 我省应联姻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立足自身在首都经济圈的功能定位, 进行产业整合与升级, 使国企混改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战略相一致。 针对上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考虑到我省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的特征, 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 实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相对独立。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 必须坚持董事会和总经理工作的独立性, 要求各自对自身的经营决策行为负责, 而不能出现由董事长兼任总经理, 并代行经营者职责的现象, 改革过去国有企业出现的“一锅端”行为。

第二, 引入民营资本, 解决国企活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前期改革之后, 活力不足, 部分省管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通过引入民营资本, 发展混合所有制, 可从机制上激发国企的经营活力, 破除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和对民营资本的排斥, 让民营企业可以真正作为公司的股东, 并参与经营决策。

第三, 员工持股分类实施, 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员工持股是国企混改的神经, 必须规范进行, 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 实现相对公平。 对于大型企业, 建议搞激励型员工持股, 可以提高管理层及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小型高科技企业, 建议搞投资型员工持股, 由相关科研人员出现金占股。 而对于垄断企业和政策性领域的企业可暂缓搞员工持股, 因为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此外, 还应在持股比例、发放方式等方面对员工持股做出限定, 防范因员工持股造成的国有资本流失风险。

第四, 培育和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 形成经营者自觉约束机制。 聘请职业经理人, 从根本上改变国有控股一股独大的局面,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经理人评价体系, 推行契约化管理, 实现薪酬待遇的市场化运作, 使公司在用人、用工、分配等方面取得改革新突破。

第五, 健全债权人治理机制。 建立健全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参与机制, 并确定债权人具体的参与权、参与度及参与形式, 强化公司股东和经理层的偿债意识, 利用负债机制缓和股东与经营者的矛盾冲突, 完善银行自身的运作机制和治理结构, 发挥其对公司的监控作用。

第六, 完善外部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改革要素市场、健全市场法律法规、建立经理人市场、完善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形成有效的外部信号传递和约束机制, 从而防止国有企业凭借市场垄断地位和政治关联性对其他市场竞争主体进行“制度性驱赶”, 压缩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

摘要:当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 河北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势在必行。然而, 我省在混改推进过程中, 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本文分析了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 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以规避、解决国企混改中出现的问题, 推进股权多元化, 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灿, 韩文龙.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 2014 (2) :33-39.

[2]吴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与国企公司治理建议[J].企业发展, 2010 (9) .

[3]同生辉, 李春涛.上市国企与民企公司治理的异同[J].观察思考, 2011 (4) :76-77.

[4]左晓蕾.国资投资民企应成“国混改”主攻方向[J].上海证券报, 2014 (9) .

国企混合所有制 第11篇

国企混合所有制下的档案馆特征

大数据特征。随着档案馆资源、体系建设的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用户服务要求的提高,档案馆资源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具有了大数据的特征。

一是档案馆资源的规模大,并且增长速度快。目前馆藏数字档案的数据已经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据统计,2008年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共保存档案1.93亿卷,较上年增加1769万卷,增速达10%,而到2011年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量已达3.3亿卷,预测到2020年,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量将达到6亿多卷。北京市档案馆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把全部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工作,将纸质档案(含图纸、地图)、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含电影、幻灯片)用数字扫描形式转换;实物档案用数码拍照形式转换。据初步预计,若要完成当前馆藏所有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其存储总量将要超过10PB。

二是档案馆数据资源种类繁杂、结构多样。早期的数字档案馆的数据种类比较单一,往往只有少数几种,这些数据又以结构化数据为主。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档案资源日益多样化,既有数字化的纸质档案、接收進馆的电子文件、音像视频数据库等,也有用户利用信息、服务数据等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特征、格式等形式多样,组织方式各异,而各馆之间更是差异明显,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异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并且半结构化和非结构数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2012年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文档、表格、网页、音频、图像和视频等占全球网络数据量的85%左右,这些资源将成为未来档案馆馆藏的重要来源。

三是档案数据的价值高。由于档案是各种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因此,档案是一种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有权威性与凭证作用的原生信息资源。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中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更加明显、地位更加重要。

社会数字记忆资源库的特征。档

案馆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记忆的建构者与保存者,数字记忆的保存应是档案馆的社会责任,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体,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形式,为中华民族记忆的构建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的‘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将是档案馆今后更重的使命和责任。

由于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公益性、服务性、公平性、永久性等特征,使得档案馆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最系统、最可信赖的数据资源库。因此,在国企建立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中,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馆应从狭义档案资源观向“大档案观”转变,在进一步推进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快电子文件接收进馆的基础上,档案馆要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诸如电子邮件、网页、社交媒体等价值重大、形式多样的数据资源,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多角度保存,真正建立满足社会需要的数字记忆资源库。

提高国企竞争优势的特征。随着国企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建立,国企已成为含有各种不同经济所有制的联盟体。其中各个实体每天都在按照各自流程从事各种活动,产生着大量的数据资源。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数据和分析市场将达到1870亿美元的规模。为了把握这个重要的增长市场,IBM在该领域已经投资超过24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数据分析领域中公认的领导者。IBM当前转型的三大战略方向是,根据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特点,全面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及互动参与体系转型。一是借助数据协助行业和企业转型,开辟新市场;二是面向云计算,重建企业IT基础架构;三是通过移动社交构建互动参与体系。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变成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很重要的资源,正在成为新的自然资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谁能把这个数处理、运用、预估变成核心竞争力,那么他变成成功企业的机会就会更大。

国企混合所有制对档案馆的挑战

由于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彻底打破了国企只是公有制的性质,成为同时建立起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成份的联合体。在这样的体制下,产生了数量大、种类繁多的档案资源,带来了对档案馆方方面面的挑战。

对档案思想意识方面的挑战。由于几千年档案工作的历史积淀,在我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档案文化,也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档案思维模式。如档案工作人员“重藏轻用”、“重保密轻利用”、“重安全怕丢失”等等思维模式,在工作中采用“导向式的服务”方式,有什么供什么,往往造成与用户之间的尴尬局面。进入大数据时代,国企建立混合所有制,档案人员固有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果仍然采取固守原状的守旧档案思想意识,这将使档案馆失去未来的发展机会,甚至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对档案人才素质的挑战。在国企混合所有制建立的背景下,档案馆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阻碍档案企业发展的瓶颈。以2006年为例,全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档案馆中具有博士学位,并且毕业于档案学专业的工作人员为零;具有硕士学位,并且毕业于档案学专业的工作人员只有26人;具有学士学位,并且毕业于档案学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也只有1598人。随着大数据在其他领域应用优势的不断凸显,用户对档案馆精品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档案馆没有信息技术人才,每天面对大量的结构数据、半结构数据及非结构数据,却无法加工处理,必然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需要。所以,大数据时代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既要具有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又要具有分析用户挖掘档案信息潜在的价值,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深层的需要。

nlc202309020939

对档案数据资源的收集及存储的挑战。传统档案馆的档案材料的获取是本单位现行实践活动完成后,将形成的文件材料向本单位的档案部门进行移交。经过一定时间的接收后,再经过整理加工,组成保管单位存放在馆内的档案架上,加以存储。传统的档案材料数量单一、结构单一、种类简单、载体单一。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档案馆的档案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数据结构复杂,对传统档案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过去那种坐、等、要的获取档案材料及存储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要。

对档案馆的服务及信息安全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已经摆在了我们档案馆工作的面前。档案馆的服务理念要从被动向主动服务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树立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扩大服务范围,加大档案馆的对外开放,提高对档案资源的编研水平,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形成深层次的信息产品,满足广大用户对精品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档案馆服务的基本要求。

国企混合所有制下档案馆的对策

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对国企档案馆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档案资源的收集和存储方式、档案馆的服务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大数据时代下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强化档案队伍建设。有关大数据的相关概念、标准、技术等已经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领域和军事、通信、金融等行业得到了普遍应用。对于档案馆来说,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相关标准、技术和软件来建设整合档案数字资源数据产品、提升档案业务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大力宣传大数据对数字档案馆作用的同时,就必须摒弃传统狭隘档案观,树立“大档案观”,为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档案馆的大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另外,为适应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必须制订合理的培训方案。培养目标必须符合档案事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满足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档案馆的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知识-素质-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体现档案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色。应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素质的全面性,能力的全面性和操作性。

加强大数据时代下对数字档案的数据收集和存储。长期以来档案馆的收集工作,基本是采用“等、靠、要”的方式方法。“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文件材料,“靠”工程技术人员到档案馆移交,或者采用某种指令向下属单位及技术人员“要”资料。这些归档的文件材料往往内容单一、种类单一、结构单一、数量较少。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档案馆具备大数据特征,即档案材料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载体由磁性材料代替了纸质材料,收集的渠道多、范围广。为满足当今数字档案对广大用户的需要,数字档案馆就必须采用标准化的收集方法。由于数字档案馆收集功能结构的标准化,如接收移交标准化、质量检查标准化、生成档案信息包的标准化,并且这些标准必须符合国际、国家、行业及数字档案馆内容制定的标准、规范。这样就可以确保进馆的数字档案资源的质量、效率、节省整理成本,满足种类、结构多样化的数字档案资源归档。

标准化数字档案资源进馆后,怎样存储?如果采用传统纸质,档案材料经过整理、组织保管单位按序存储于档案架或档案柜中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如今进馆的档案资源全部是数字化了的数字档案,记录于磁性材料之中,对于这种数字档案资源,一般推荐采用云存储方法。云,就是将因特网络中众多分散,并且互连的计算机称为云。对该云进行组织并实现网络远程运算和网络远程存储的功能称为云计算。云存储是建立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是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云存储可以克服现有的存储技术在分散性、扩展性、共享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满足数字档案快速增长和资源整合共享的存储需求。云存储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网络以及集群应用等技术,既方便又节效,完全可以满足全方位服务的需要。

提高全方位服务水平。国企混合所有制由于导入了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产生的档案内容多样化、种类多样化、结构多样化、用户多样化。要求服务范围广、用户多、个性化强、时效性高、针对性强的全方位服务。如果采用传统的等用户上门服务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为此,应该建立以用户为主体、一切为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面向用户的交互式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方法,是以用户为本、满足用户个性化对数字档案的需求,并注意用户需求过程中的满意度,主要包括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建立智能交互检索,为用户个性化定制的集成服务、交互式的可视化服务等内容,提供用户满意的个性化服务。

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使得国企档案馆具有了大数据的特征。馆藏的数字档案资源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从而对传统档案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给系统档案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使传统档案馆兴旺发达,否则就可能失去存在的意义。

银行混合所有制如何“混合”? 第12篇

与国企改革一般, 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意提升非国有成份, 交行发布的公告便称要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结构。但这只是从最表层的股权分配的理解, 除了股权, 真正激发这些资本的活力, 使银行业焕发新的活力更加重要, 否则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可能只沦落为银行“囤资”的工具。所以, 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步, 众人关注的眼光也都是集中在“如何混合”这个问题上。

实际上, 银行业一直在进行内部的调整改革以提高效率, 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银行业所谓的混合所有制, 也只是有名无实。此次提出的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除了引资, 重要的还是引制, 目的是让银行业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也是市场对此次改革的期盼。

银行业要真正推行混合所有制, 首先要解决股权平衡的问题, 使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能够在经营过程中实现优劣互补, 避免混合的最终情况又是“一家独大”的结果。其次, 不仅仅是融资, 银行引入民资以后要真正落实其在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话语权。只有拥有充分的话语权, 保证各主体都能参与讨论和决策, 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公司治理模式。最后是注重协调推进战略规划、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激励约束、风险管理等各方面改革。在推进过程中, 也必须经过公开、竞争的程序, 体现公正和公平, 这是改革的最基本诉求。

上一篇:企业ERP管理下一篇:做好一名机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