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的构建研究

2024-05-18

虚拟企业的构建研究(精选10篇)

虚拟企业的构建研究 第1篇

关键词:虚拟企业,构建动机,构建基础,物流网络

虚拟企业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企业的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企业。其特征以现代通讯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机器智能产品为依托, 实现传统企业结构、职能及目标。在形式上, 没有固定的地理空间, 也没有时间限制。企业成员通过高度自律和高度的价值取向共同实现在团队共同目标。虚拟企业是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 (如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 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联盟, 这些企业在诸如设计、制造、分销等领域分别为该联盟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 以实现技能共享和成本分担, 其目的在于建立起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世界一流竞争能力, 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 它既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企业结构图, 可能还是无层级、无垂直一体化的企业。

一、虚拟企业的特点

虚拟企业代表了一种新的企业形式和管理模式,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突破传统企业企业的有形界限, 强调通过对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迎合某一快速出现的市场机遇。虚拟企业应具有以下一些具体特点:1) 突出的优势, 2) 相互信任, 3) 信息技术的支持, 4) 机会主义, 5) 任何企业形式与管理模式都有利有弊, 虚拟企业也不能例外, 其突出优点包括:1) 灵活性, 2) 反应快速性。但是, 虚拟企业在帮助企业获得响应市场速度快和灵活性等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虚拟企业通常面临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设计平台等, 从而带来一些管理上的难题, 并将直接导致协作成本的增加和更高的风险。虚拟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提倡“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 突破了传统的层次企业。虚拟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 往往处在十分复杂的动态变化中, 企业经营者必须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适应性的调整。所以虚拟企业的经营过程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互动式教育过程, 因此人力资源不仅要从学校里产生, 而且要从企业中产生。企业要建立一种适应动态变化的学习能力。虚拟企业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避免企业犯错误或者是避免企业脱离既定的目标和规范, 而是鼓励打破常规的探索性的试验, 是一种允许出现错误的复杂的企业学习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反馈机制, 是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

二、四大网络平台及其关系

为了实现虚拟运作, 必须构建四个网络平台, 虚拟企业即是建立在这四个网络平台基础上的, 虚拟企业的竞争亦是这四个网络方面的竞争。这四个平台是:

1、信息网络平台。

虚拟企业整合所有能形成互补关系的最优秀的核心企业, 其中工作的协调活动是大量的。这就需要协调信息快速、高效传递, 否则分散化的工作关系无法有效协调。因此, 彼此之间需要形成一个信息网络, 而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网络是指电脑网络。构成Internet的子网络主要有以下几种:政府资助的全国性、地区性网络;超级计算机准入网络;洲际 (省际) 网络;城市区域网络;商业网络。

2、知识网络平台。

创建知识网络的基本过程是:首先, 建立“知识”资料库。在该资料库中, 收集有各种能和本企业形成能力互补关系的优秀企业, 对这些企业的历史、核心能力、信誉状况、合作过的对象等, 做出详细的记录。其次, 与这些企业建立长期伙伴关系, 形成默契, 互向对方让渡各自核心能力使用的“期权”, 由此形成“契约网络”。最后, 通过信息网络将契约网络内的企业联结起来, 形成知识网络。

3、物流网络平台。

物流网络建立的程序是:首先根据经济项目选择合作对象, 形成暂时起作用的知识网络;根据该经济项目的客户对象及分布情况, 选择专职物流的核心企业 (如物流运输公司, 快递公司等) , 将他们纳入准备运转的知识网络;其次, 在该暂时拟准运转的知识网络内建立契约网络, 从而形成物流网络。当前, 建立一个适合虚拟企业运作要求的物流网络, 根本的就是要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间续式双边规制形成的契约关系, 使物流网络成为不确定性较小、结构扁平 (没有层级或层级较少) , 具有一定可控性的“准企业性市场”。

4、契约网络平台。

知识网络和物流网络的形成, 都离不开契约网络。没有契约网络, 知识就会仍处于分散、独立状态, 企业之间无法在知识结构上互相补充;没有契约网络, 物流系统就会作为公共产品, 成为所有产品的载体或通道, 造成系统的效率低下。因此, 契约网络的维护主要不是靠制度规范和通过再谈判对契约进行适应性调整, 而是靠彼此的诚信, 靠合作中建立的满意度, 靠良好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5]。

虚拟企业四大网络平台的相互关系虚拟企业运行网络平台是一个整体, 四个平台之间显然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知识网络、物流网络的建立以信息网络、契约网络为基础。信息网络为知识网络、物流网络提供网中的“节点”对象及节点之间的协调、沟通;契约网络为知识网络、物流网络的具体形成提供制度保证。物流网络、知识网络使信息网络、契约网络本身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契约网络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但通过它使物流、知识得以网络化。信息网络除了本身就具有价值的信息本身, 它更大的价值在于使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得以运转。在四个网络中, 契约网络、信息网络具有基础性平台作用, 而知识网络、物流网络则更具有应用性的操作平台作用。

三、结论

目前全球正在经受着金融危机为我们带来的种种不便, 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走出困境已成为全球企业的当务之急, 成功的虚拟企业或许能为今天陷入困境的实体企业带来某些启示, 帮助其走出困境, 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春明.虚拟企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2]、尼尔.瑞克曼, 等.合作竞争大未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3]、蔡溪平, 等.管理战略[M].上海:外文远东出版社, 1997.

[4]、陈剑, 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清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1

[5]、冯蔚东, 陈剑.虚拟企业中伙伴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 22 (4)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 第2篇

跟着经济全世界化过程的日趋加快,世界规模内的竞争日益剧烈,这类国际性的较量,是以企业的经济实力为核心而开展的。综观现今世界五00强企业,它们的触角遍及全世界,它们的企业形象为全世界消费者所信赖。这1切我国的企业在短时间内是没法与之对抗的。然而,跟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将无可躲避面对于世界级大企业的进入。面对于如斯强大的冲击.我国企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组建我国企业的团体军,是摆在咱们眼前的1项重大的课题.而虚拟企业则是组建我国企业“航母”的有效途径。

1、虚拟企业的内涵

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呈现新的机遇时,企业为了能够及时响应市场机会,知足市场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本钱、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时,将拥有开发、出产、经营这类项目所需的不同知识以及技术的不同组织(或者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开拓市场、共同承当风险、共同应答其他竞争者的1种企业行动。它是追求资源最好配置的1种整合方式。是以共有的市场发展机会为基础的。1旦共同发展的市场机会终结,虚拟企业山随之解体,等待下1次商机,再追求新的组合。因而,虚拟企业是1种动态的同盟。

虚拟企业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全世界资源同享以及公司资源互补。面对于共同的市场机会,开发共同的产品或者项目,跟着其科技含量愈来愈高,所需资源愈来愈短缺或者价格愈来愈高,各公司都在竭力追求1种以起码本钱或者最大有效应用资源的方式未完成产品或者项目工作,资源的同享或者互补愈来愈为各公司所接受。资源的互补地位愈来愈首要,也恰是因为资源的互补性的巨大潜力的存在,才奠定了虚拟企业构成的经济基础.它包含:

(一)、资金的互补

共同开发产品或者项目。共同出资使有限资金易于凝聚,集中使用在必要的产品或者项目上,保证产品或者项目所需资金到位。对于于资金需求量大的产品或者项目,其优势更为浮现。

(二)、人材优势互补

组成虚拟企业时各公司之间人材组合,可以施展人材的总体优势。不管从管理上仍是产品或者项目开发上,通过人材的整合,扬长避短,共同施展长处,到达原来没法实现的人材优化。

(三)、管理互补

虚拟企业的管理组织1改传统的垂直式、多层次的管理模式,构成1种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因而,现代管理法子很容易导入。充沛体现了管理目标单1、麻利、高效的特色,同时也充沛体现了虚拟企业将人、财、物以集中优势的方式牢牢缭绕较为单1的经营目标而奋斗的特色。故而,责任明确,工作不容易产生推委、扯皮等现象。

(四)、市场营销互补

虚拟企业经营目标以及市场目标都较为单1、明确,各组合营销人员为着共同的市场目标,充沛应用各自的市场营销经验以及营销网络,对于已经开辟的市场份额或者将外拓的.市场份额进行组合、叠加。有益于市场的开辟以及渗入,大大提高市场的笼盖面以及市场占有率。

(五)、技术上互补

知识经济时时期是以知识型产品为主,产品的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专业分工愈来愈细,自动化出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劳动出产率。良多产品或者项目单由1个公司是很难完成的,它需要技术上的协作以及互相支撑。因而,技术上互补是1种必然,问虚拟企业刚好具备了这1前提。

虚拟企业是各公司在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驱动下,进行的动态组合,但因为所开发的产品或者项目的不同,虚拟企业的情势亦有所不同,通常分为紧密式、半紧密式以及疏松式3种:

(一)、紧密式虚拟企业

当产品或者项目立异程度高、产品或者项目开发制造进程难度大时,就请求在开发进程中各公司必需施展各自所长,扬长避短,共同努力。即在开发进程中各公司互相依赖的程度越大,公司间的互补能力越强,那末形成的虚拟企业较为紧密,其承当的风险也就越大,各同盟者的收益也就越大。因而,当产品或者项目难度大,实现的周期较长,科技含量高,触及多领域的合作,那末构成的虚拟企业常常为紧密型。例如,当几家公司有共同的需要,但因为技术的保密或者本钱的斟酌等种种因素而不愿将其产品或者项目交给某1企业开产生产,而是共同出资树立专业化的厂家来开产生产,并共同分享利益,负责本钱。这类企业共生的虚拟企业就属于这1类。

(二)、疏松式虚拟企业

当产品或者项目立异属自治型的,即是在开发进程中能较为独立地进行,其独立的程度越大,公司间互补能力越弱。那末,形成的虚拟企业就较疏松,从企业的动作上来讲也较为容易,成员间承当的风险也就小1些。若产品或者项目较小,完成的周期较短,触及的学科领域较为单1,因此构成的虚拟企业寿命要短些,公司间的互补性表现也不是很凸起,彼此的引力较小,虚拟企业成员公司间就显患上疏松些。如有的公司树立若干虚拟销售网络,公司以本身的品牌以及技术优势来维持虚拟销售网络的不乱性。

(三)、半紧密式虚拟企业

半紧密式虚拟企业是介于上述两种之间的虚拟企业。有的是资源互补性很强,但产品或者项目寿命较短,有的是资源互补性不太强,但产品或者项目的寿命又较长。如业务外包就属于这种情况,SONY公司定位于产品设计以及产品的销售,将其中的制造环节由其它知名公司承当,树立了供货与销货同盟的虚拟企业。其轴心公司为SONY公司,供货商所供的货都必需到达SONY标准的请求。

2、虚拟企业的经营方式

虚拟企业的核心,就是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获得竞争的最大优势,企业仅保存症结功能,而将其它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这类功能虚拟的情势,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势:

一、虚拟出产。美国可口可乐、法国梦特娇、德国群众、日本3洋等公司,通过合资、合作、拜托出产等多种情势,最大限度地缩小本公司制造产品的范围,快速组织本公司之外企业制造产品,不但大量减少制造支出费用以及资金占用,还能充沛应用别人便宜劳动以及要素投入,将产品制造中的质量、交货时间等风险扩散到参加产品制造的企业,不管是市场经营效益,仍是企业内部管理效力都大为提高。

二.战略同盟。它是指几家公司具有不同的症结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隔,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战略同盟,交流彼此的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如康柏电脑公司为迅速攻进不熟识的个人电脑市场,1开始便与10家知名的软硬件公司进行技术战略同盟,康柏公司自身仅掌握快速的钻研开发能力与行销网络。

三、共生。是指在企业自身其实不善于这方面的工作时,又要斟酌本钱高下或者保密程度,不愿外包,于是几个同行公司共同组成1个功课中心,共同负责本钱。如银行其实不善于资讯管理,不想外包,又不愿意独自傲担培育专业人员的本钱,于是,可由几家银行成立专门处理电脑资讯业务的部门,由于合并后的资讯业足以到达范围经济,可以到达节省本钱的目的。

四.虚拟营销。为了更有效地开辟市场并向市场提供商品以及服务,把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各自独立的出产商、经销商、零售商构建成虚拟经销同盟。

(一)、宝洁模式。“宝洁模式”是宝洁公司拓展中国市场的销售方式。宝洁公司把经销商作为“办事处”。宝洁公司在每一个城市1般只找1家经销商(大城市二个),并派驻1名业务代表。业务代表在经销商处组建宝洁产品专营小组并对于小组履行全面管理与节制。宝洁模式的核心是出产商直接深刻经销商并对于销售本公司产品的队伍进行节制。

(二)、顶新模式。“顶新模式”是顶新国际团体精耕“康师傅”系列利便面市场的1种销售方式。顶新团体为精耕“康师傅”系列利便面市场,在全国各地级城市设立了二00个摆布的营业所并鼎力展开“3批直营”(“3批”指主要针对于零售商店或者零售网点展开业务的3级批发商)业务。为此,顶新不但专门配备了负责管理3批直营商的业务代表,还有专门为这些经销商提供“扫街”(指像扫街1样1条街道1条街道地跑零售店为经销商拿定单)服务的业务人员。顶新模式的核心是疏浚销售渠道。

(三)、东方海外模式。“东方海外模式”是上海东方海外食物有限公司使用的1种销售方式。东方海外公司在每一1个划定的区域市场内选择1家实力较强、有必定销售网络的经销商,并委派1名高素质的业务代表长时间进驻,同经销商1起开发客户,1起跑市场,1起收款,1起介入各种市场流动的推行。东方海外模式的核心是同经销商1起跑市场。

3、虚拟企业的管理

虚拟企业是在网络环境下,以充沛应用外部资源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环境为目标,基于虚拟制造为手腕、管理高度集成化、信息化的组织模式。企业组织情势的立异就必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管理模式。虚拟企业管理是1种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综合性的智能化管理。它的基本特征,凸起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管理技术的智能化。虚拟企业的管理将企业系统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统1以信息流的情势进行表达以及处理。因而,为了到达技术、利益以及资源的同享,充沛摹拟虚拟企业的管理进程,需要拥有能虚拟实现“人―机”调和的管理技术,其独一有效的途径就是采取管理技术的总体智能化。

二、管理方式的网络化。虚拟企业管理的施行环境是树立以项目为纽带的企业网络运行平台,它将企业的LAN网连到INTERNET网,以实现虚拟企业各小组间的信息管理。因而,虚拟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是树立以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框架的企业运行机制。

三、管理信息的集成化。虚拟企业的各个合作企业之间通过树立基于INTERNET的WEB服务器同享产品、工艺进程、出产管理、零部件供应以及产品销售及服务管理信息。因而,虚拟企业发生的管理信息,必需以数据、知识以及模型的情势,通过树立交互式的通信网络体系,支撑散布式的、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以及开放式的虚拟制造环境。显然,虚拟企业的管理信息是高度集成化的。

虚拟企业是1种企业行动理念的立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1场公司的革命。用虚拟2字是由于企业尽管仍有设计、出产、财务、供销等功能,但不必定会完整具备相应功能的组织,既有实,又有虚。企业仅保存最症结的功能组织,其它功能组织,以各种方式借用外力将其虚拟化。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而,虚拟企业是“借脑”、“借智”。其具体情势千变万化,但基本精神在于突破企业本身的行政界线,扩展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规模,实现内外资源配置整合,加速本身的发展。

虚拟企业的构建研究 第3篇

本解决方案的硬件将选择华硕RS160—E5。华硕RS160-E5是集全新技术于一身,拥有诸多性能及应用优点的明星产品,该机选用Intel 51 00处理平台,和前一代的处里平台相比,用电量减少23%,运算效能提升28%,因此整体用电/效能比例直接提升1.7倍。华硕RS160-E5可支持服务器,工作站两种应用模式。它拥有常规的两支PCI-E X8接口可搭配Infiniband插卡、SATA RAID卡片,以及内接或外接的SAS扩充支持;同时该机突破性的设计了PCI-E X16的接口,可支持多种绘图显示卡。

高转换率的节能电源。SMART—FAN智能风扇技术和AIR-THROUGH热空气导流架构是华硕RS160-E5降低能耗的三把“利器”。相对于普通电源的转换效率只有60%~70%,80PLUS电源的转换效率高达80%以上,而只把不到20%的电力变成了热量,在输出效率增加的同时反而降低了温度。华硕RS160-E5就选用了通过80PLUS认证的80+高效率服务器电源,在运算处理中,供电效率高达85.5%,总耗电大幅节省近30%,既能稳定运行,又能节省电费开支,极大地体现了“环保电源”的概念。

高性价比服务器主板华硕P5BV—E

华硕P5BV-E强大的存储功能为用户提供了灵活可靠的数据保护。

该主板利用lCH7R南桥提供四个SATA II接口,用户藉此不仅可组建高性价比SATA存储方案,亦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实现RAID 0.1,10,SOftware 5,JBOD。为用户带来经济全面的数据保护体验;同时,华硕P5BV—E支持LSI-MegaRAID,可在Linux系统实现RAID 0,1,10,满足不同客户的数据保护需求。

虚拟企业的构建研究 第4篇

虚拟企业是由多个分散在不同地域的企业为快速捕捉市场机遇,通过信息网络在快速和全球的时空中相互联结而形成的动态联盟[1]。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在响应市场机遇,应对不确定性环境方面有着比传统企业科层体制更好的柔性和灵活性。优势的取得源自于合作伙伴资源协同效应的发挥;但虚拟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决定了其在协调管理和控制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管理挑战: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机会导向的特征决定了其存在的临时性;其参与成员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一般无法通过行政命令来解决各种冲突;所以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合适的治理机制或工具,否则就会出现所谓的“管控断层”,影响虚拟企业优势作用的发挥。

在研究组织的管理与控制问题时,经济学家提出了代理理论,其假设前提是:从理性经济人出发,委托、代理人之间为追求他们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不存在相互信任,需要昂贵的激励和监督成本。为克服代理理论缺陷,许多学者提出信任治理理论。对于虚拟企业来说,信任因为具备简化、约束、决策和协调的治理功能[2],作为组织间资源协调与治理的基本手段,恰好可以填补“管控断层”的缺陷。可以说,信任是虚拟企业运作成功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然而,在虚拟企业中建立信任关系存在着比其他企业联盟更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参考主要表现在:敏捷信任难以速成;伙伴间信息共享在实践中存在着障碍;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冲突难以协调等。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虚拟企业伙伴间真正意义上的信任,有必要分析其运营过程中信任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构建对策。

1 信任的含义及其在虚拟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信任”是一个与主观信念有关的复杂概念。早在1985年,西方学者就对企业间的信任机制进行过深入研究,但由于对信任诠释的视角各异,目前学术界对联盟中的信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较普遍的观点有如下两种:其一是: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易受攻击的弱点去获取利益;其二是:信任就是相信合作伙伴愿意而且能够完成他们的义务和实现他们做出的承诺,同时合作伙伴对联盟和其他伙伴的行为都是出于好的意愿。本文将信任定义为:信任是对实体执行所期望行为的能力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与给定的时间、背景有关。换句话说,信念是在可确信到不可信之间动态变化的一个值,信任水平建立在特定的时间和背景上。综合起来,信任在虚拟企业治理中的作用体现在:

(1)它可以减少虚拟企业运作的交易成本。虚拟企业成员间的合作以协议为纽带,为防范机会主义,合作协议需要尽可能详尽,需要大量的签约成本。但任何契约都具有不完备性,都需要事后的激励和监督作为补充。而成员之间的信任可有效降低签约、监督和激励成本,最终使交易成本下降。

(2)可部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虚拟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有三个来源:市场需求的变化;伙伴企业间技术、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差异所导致的管理失控;个别成员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道德风险。一般而言,后两种风险可通过加强成员间的信任加以控制。

(3)可提高虚拟企业灵捷反应能力。信任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谈判和协商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耗费,使成员企业间信息沟通和合作意愿大大增强。通过生产流程各环节良好的信息共享,虚拟企业可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对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

2 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动态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Zucker(1986)提出相互信任的产生机制有过程型、特征型和规范型三种形式[3]。虚拟企业相互信任的产生是一种过程型机制,虚拟企业从伙伴企业初始合作到以后的运行,其信任关系是动态变迁的,信任的动态变迁主要是指信任的形成具有时间和路径依赖性,并且是不断变化着的。虚拟企业中信任的动态变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因素。

2.1 虚拟企业信任关系动态变迁过程

在虚拟企业建立初期,合作各方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初始信息理性计算自己对他方应持有的信任程度,在后续合作过程中,合作者还会依据其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最新信息,判断自己应对他方持有的信任态度,并进行调整。随着时间的演进和互动的进行,一部分成员在合作历史中相互信任,坚持守信行为并形成良好的声誉,带来的有利结果得以传播并被他人学习或模仿(机会主义行为也将被传播但一般不会模仿,因为机会主义将导致信任度的下降,合作的破裂,如果机会主义带来的收益小于合作破裂带来的潜在损失的话,这显然是一种不利结果)。此外,在社会网络背景下,虚拟企业成员间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因具体项目的完成而宣告结束,但成员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并没有完全终结,若有新的项目,成员企业更又可能成为对方的“合作对象库”。基于合作关系的“间续”性,联盟成员的信任也兼具短期和长期的特点,是一种间续式信任。被纳入可信范围的企业有可能被再次作为合作伙伴,并开始新一轮信任动态变迁的循环。

综上,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良性动态变迁轨迹可以概括为(对于初次合作的虚拟企业而言):从基于理性计算的初始信任向基于熟悉、了解的持续信任演进,经过延续和传递再次转化为初始信任,并进行新一轮的循环。如图1所示。

2.2 信任关系动态变迁中的影响因素

在虚拟企业信任关系形成并动态变迁的过程中,有许多影响因素,本文在回顾和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等特点,将这些因素简要归纳如下:

(1)合作经历。虚拟企业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以前的合作经历能在成员企业间迅速传播,并在新的合作开始时被自己“继承”或被其他合作者模仿。愉快的合作经历与信任成正相关关系。

(2)合作方的声誉。社会声誉是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其他企业和社会公众关于其能力、效率、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对企业来说,社会声誉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形成需要长期积累,因而都会非常珍惜。因此,声誉较高的企业往往是值得信任的企业。

(3)承诺。一些可信的承诺可以作为信任的替代性来源,例如合同、抵押、特定的争端解决机制等。这些制度安排由于具有法律效力而使得联盟合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合作伙伴会信守承诺,因而也增加了信任程度。

(4)能力的互补性。能力互补是虚拟企业形成的根本动因。能力互补性强意味着伙伴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强,Powell(1996)强调,信任形成于相互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优的信任水平就是信任与相互依赖的适当匹配[4]。一般而言,伙伴企业能力的互补性越强,信任越容易达成。

(5)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使得信任的存在成为必要,同时也削弱了信任的基础;长期的机会主义行为很容易遭到对方的报复,形成恶性循环,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

(6)地缘差异。文化与地缘差异越大,越不利于信任关系的持续,这一点已为许多实证研究所证实[5]。文化与地缘差异对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影响不是突现的,它所引起的误解、冲突和封闭等是缓慢释放的。

(7)风险分担及收益分配的对称性。不公平的收益分配方式更容易引致受损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影响相互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和良性发展。

(8)生命周期。从博弈论观点看,联盟伙伴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生命周期越长,合作各方之间的博弈更接近于重复博弈,成员企业机会主义行事概率就越小,信任也就越容易得到延续。

上述影响虚拟企业伙伴间信任程度的不同因素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一般地,在虚拟企业成立初期,成员企业彼此掌握的信息很少,只能依靠合作经历、声誉和承诺(或者抵押、担保)等因素决定给予对方信任的种类和程度(即图1中基于理性计算的信任);随着时间的演进和进一步互动,合作过程中各方的行为取向、相互依赖性以及地缘差异等成为影响虚拟企业信任的关键要素,初始信任逐渐过渡到持续信任或合作破裂。此外,虚拟企业组建成功后,合作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程度也会影响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

3 虚拟企业信任机制构建对策探讨

综合考虑上述虚拟企业信任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和加强伙伴企业彼此间的信任水平。

3.1 慎选合作伙伴

科学的伙伴选择机制能有效地降低事前、事后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防止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减少不确定性和人为风险,为合作者之间信任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一般而言,虚拟企业在进行伙伴选择时的主要根据是核心能力原则和市场机遇原则,但同时也应重视备选企业的信用等级。对于候选伙伴信用等级的评定,可以利用第三方资讯进行。如依赖专门的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其指标可以包括候选伙伴成立时间的长短、资金实力、经营业绩、资源能力、资信状况等;同时,可以设定一个进入虚拟企业的最低信任度,从而将一些信任度低于最低信任度的潜在危险伙伴排除在虚拟企业候选对象之外。

3.2 加强文化冲突管理

虚拟企业内源于合作各方的地缘差异、经营哲学、价值观、以及缺乏共同感的文化冲突,极有可能造成伙伴之间的关系紧张与不信任。此外还会导致市场机会的丧失和管理的低效率。避免文化冲突的比较简单的办法是挑选具有相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此外,可通过采用跨文化的管理培训、鼓励非正式接触、提高行为和策略的透明度等措施来努力消除彼此的隔阂和陌生,使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形成成员企业都能接受的统一的、并为各方所信任的联盟文化。

3.3 加强沟通互动,建立共同合作愿景

长期持续、可靠的相互关系往往会进一步促进相互间的信任和依赖。一旦各方预期相互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可带来更大的互惠时,虚拟企业的相互信任关系也会随虚拟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强化。因此,虚拟企业应该建立伙伴间共同的合作愿景,强调合作的重要性,用长远的眼光来处理企业间的关系,除了建立共同的信任文化外,还需要在加强各方的沟通与了解的基础上,强调“共赢”的经营理念,相互取长补短。此外,各成员企业的管理人员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将增加对方可信度信息的可得性,有助于信任的形成。

3.4 构建机会主义防范机制

要使每个成员的行为理性化,尤其要抵抗住外部的巨大诱惑,还需要在虚拟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合理的机会主义防范机制,机制的重点是:提高欺骗成本和增加合作收益。要提高欺骗成本,首先,必须提高退出壁垒,即如果企业背弃联盟,那么它的某些资产,如场所资产、人力资本资产和商誉资产都将受到很大的损失。其次,联盟可通过成员企业相互间的不可撤回投资来“锁住”对方,促使各方企业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来关心其他成员和整个联盟的成败兴衰。还可通过保护性合同,或在合法的契约中规定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惩治措施,使成员企业清楚行为预期,根除投机心理,同时也可提高对其它成员的行为信任度。而合作收益的增加则有助于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相对收益。

3.5 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虚拟企业中公平包括了程序公平、分配公平和管理公平。作为一种经济利益主体,成员企业加入虚拟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利益,虚拟企业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促使成员企业主动信守承诺,减少欺骗行为,从而增加彼此间的信任感。因此,公平的利益分配是虚拟企业相互信任关系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4 结束语

虚拟企业在现代组织模式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运作成功,除了依赖于联盟的结构和协议等控制条款外,还必须依赖于联盟中其他一些“软”因素,其中,信任机制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虚拟企业中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缺少全面的控制。本文以信任在虚拟企业初始建立到持续经营过程中动态变迁为主线,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虚拟企业信任建立、变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建立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相关策略。作为一种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无论是在理论探讨方面,还是在实践中都尚未成型。因此,本文的探讨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质,希望这些探索能对企业虚拟化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要:信任在虚拟企业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虚拟企业组建到持续运行过程中,信任是动态变迁的。首先论述了信任在虚拟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认为建立信任机制是解决虚拟企业“管控断层”的重要治理手段。其次,分析了虚拟企业信任动态变迁的过程和其中的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建立有效的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信任,动态变迁过程,影响因素,构建对策

参考文献

[1]赵纯均等:《虚拟企业及其构建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0):49-55。

[2]张喜征:《基于信任治理中心的虚拟企业资源池管理模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69-73。

[3]Zucker L G.Production of trust:institutional of economic structures[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86:53-111.

[4]郑也夫编、杨玉明、皮子林等译:《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2):56-78。

虚拟企业灰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第5篇

虚拟企业是指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企业以自己拥有的核心产品或品牌为中心,通过信息网络和快速运输系统将拥有实现该机遇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的资源集成起来而形成的网络化分布式动态组织。它具有以下特点:组织结构的动态性、资源组织的有效性、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运作方式的灵活性[1]。

在整个虚拟企业的运行环中,目前需要着重研究的是如何评估选择伙伴,即虚拟企业评价体系的生成问题。然而,在虚拟企业评价体系的指标优选过程(特别是初选过程)中,往往不可能拥有充足的历史数据。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有些变量很难获得精确数值,所得到的数据有噪声且是不确定、不完善和滞后的。因此,我们产生了将灰色系统理论的系列方法应用于建立虚拟企业的评价体系过程中的想法。

1 总体框架

整个虚拟企业评价体系的生成过程及总体框架如图1。

首先是数据的收集,收集相关企业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预处理及数据汇总工作。

第二个阶段是关于指标的优选工作。对上一阶段所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这种选择过程结合经验进行初选,再以灰色关联分的方法对这些指标对于目标指标的关联性进行评价,以选择出对目标指标的灰色相关度比较大的那些指标。

第三个阶段是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过程。由第二阶段优选出的那些指标在以安全水平、质量水平、技术水平、交货期、生产能力、交通运输和服务水平7个方面,通过直接评分法(总分法)、加权综合评分法和模糊综合评分法构建完成常规的评价指标体系。如果指标体系中存在灰色不确定,则可对其构建相应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体系,还可以对其进行灰色预测的超前评价从而使得建立起的指标体系的滞后问题得到解决。

第四个阶段是评价体系的运行阶段,在运行中以增量的方式不断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工作。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以往未被选择的指标,仍对其进行指标优选,考察其灰色关联度,再建立更新后的指标评价体系。

2 指标优选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对于虚拟企业中伙伴的优选问题,目前大多数方法主要是以T(时间)、Q(质量)、C(成本)作为衡量伙伴企业竞争力的可测度指标。在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力还应包括售后服务、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诚信度等一些重要因素。如何从如此众多的候选指标中选择出适宜的指标(指标优选问题),提炼出影响系统的主要因素、主要特征和因素间对系统影响的差别,对于整个虚拟企业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在指标的优选过程(特别是初选过程)中,往往不可能拥有充足的历史数据。数据信息量的不足使得我们只能把握对象系统的部分信息或信息呈现的大致范围,而不知其全部信息或确切的信息,而这正属于灰色系统理论所要研究的范畴。这使得我们产生了研究发展灰色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虚拟企业评价体系生成中的指标优选问题中的想法。

为了解决对灰色信息的研究和处理,我国邓聚龙于1982年发表了他的奠基性论文《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首创了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灰色信息概念[2]。其灰色模型GM(1,1)或GM(1,N)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等各种系统的预测中[3]。

以往采用相关系数作为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但其计算一般需要大的样本。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小,十分方便,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对一个抽象的系统或现象进行分析,首先要选准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我们称为找系统行为的映射量,用映射量来间接地表征系统行为。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求个序列得初值像(或均值项)。令

Xi=Xi/xi(1)=(xi(1),xi(2),,xi(n))i=0,1,2,,m

第二步:求差序列。记

Δi(k)=|x0(k)-xi(k)|Δi=(Δi(1),Δi(2),,Δi(n)),i=0,1,2,,m

第三步:求两级最大差与最小差。记

Μ=maximaxkΔi(k)m=miniminkΔi(k)

第四步:求关联系数

γ0i(k)=m+ζΜΔi(k)+ζΜ,ζ(0,1)k=0,1,2,,n;i=0,1,2,,m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

γ0i=1nk=1nγ0i(k),i=0,1,2,,m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是否有效的关键就在于其所采用的算子。通过算子作用,使其数量级相近及正相关化,才能更好地“显露”出序列之间内部隐藏的相似性。

常用的算子有: D1-初值化算子、 D2-均值化算子、 D3-区间值化算子、 D4-逆化算子[4]。

为了更加有效的“显露”序列之间的内部隐藏的深层次相似性,本文又提出了标准化算子和变阶算子的概念。

(1)标准化算子

结合质量控制中的标准化概念[5],提出灰色关联分析中的标准化算子。

定义1 设Xi=(xi(1),xi(2), …,xi(n))为因素Xi的行为序列,D0为序列算子,且XiD0=(xi(1)d0,xi(2)d0,…,xi(n)d0),其中

xi(k)d0=xi(k)-X¯iSDi

即序列上每点的值减去其均值后再除以其标准差。

采用标准化算子的目的也是为了无量纲化,同时它也可以弱化数据存在的波动。

(2)变阶算子

现有的灰色关联分析的算子的本质都是对序列先进行一系列的缩放、平移等1阶线性变换。

这些算子只适合两个序列阶次相等时。而为了找出序列阶次不相等情况下的关联性,现有的算子就无能为力了。

以序列X1=(1,2,3,…,k,…,n),X2=(1,4,9,…,k2,…,n2)为例,经过现有的一些算子(如初始化算子)后,对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求得的灰色关联度很小。而实际情况是x2 (k)=x21(k),两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性。

如果我们对其无量纲化后,在进行变阶操作,则二者的关联性就会很快显现出来。

因此,本文提出了变阶算子的概念。

变阶算子的含义是根据经验及一些辅助手段,通过乘方、求幂、指数、对数等一系列数学变化改变序列的阶次,从而更好的发现序列间隐藏着的相关性。

如:

①乘幂算子

定义2 设Xi=(xi(1),xi(2),…,xi(K))为因素Xi的行为序列,DP(m,n)为序列算子,且XiDP(m,n)=(xi(1)dP(m,n),xi(2)dP(m,n),…,xi(K)dP(m,n)),其中

xi(k)dΡ(m,n)=[xi(k)]m/n

②指数算子

定义3 设Xi=(xi(1),xi(2),…,xi(n))为因素Xi的行为序列,DE为序列算子,且XiDE=(xi(1)dE,xi(2)dE,…,xi(n)dE),其中

xi(k)dE=exi(k)

③对数算子

定义4 设Xi=(xi(1),xi(2),…,xi(n))为因素Xi的行为序列,DL为序列算子,且XiDL=(xi(1)dL,xi(2)dL,…,xi(n)dL),其中

xi(k)dL=lnxi(k)

示例 因素X1的行为序列X1=(0.99,2.46,2.99,3.21,3.78),如图2(a); 因素X2的行为序列X2=(0.08,0.55,0.87,1.08,1.53),如图2(b)。

方法1(常规算子)

第一步:求各序列得初值像(或均值项)。

X1=X1/x1(1)=(1.00,2.48,3.02,3.24,3.82)X2=X2/x2(1)=(1.00,7.10,11.27,13.94,19.71)

第二步:求差序列。

Δ=(0,4.62,8.25,10.70,15.90)

第三步:求两级最大差与最小差。记

Μ=maxkΔ(k)=15.90m=minkΔ(k)=0

第四步:求关联系数γ(k)=m+ζΜΔ(k)+ζΜ。令ζ=0.5,则γ(1)=1.00,γ(2)=0.63,γ(3)=0.49,γ(4)=0.43,γ(5)=0.33。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

γ=15k=15γ(k)=0.58

方法2(变阶算子)

第一步:标准化

根据图形曲线结合经验判定X2的阶次比X1要高,对X2进行变阶算子中的乘幂算子(m=1,n=2)处理(m,n 的选取需结合经验由简单到复杂)

X2Ρ=[x2(1),x2(2),x2(3),x2(4),x2(5)]=(0.28,0.74,0.93,1.04,1.24)

再对X1与XP2分别经过标准化算子处理

X1=(-1.79,-0.24,0.33,0.55,1.16)X2=(-1.74,-0.32,0.27,0.59,1.20)

第二步:求差序列。

Δ=(0.05,0.08,0.05,0.04,0.04)

第三步:求两级最大差与最小差。记

Μ=maxkΔ(k)=0.08m=minkΔ(k)=0.04

第四步:求关联系数γ(k)=m+ζΜΔ(k)+ζΜ。令ζ=0.5,则γ(1)=0.96,γ(2)=0.69,γ(3)=0.88,γ(4)=0.98,γ(5)=1.00。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

γ=15k=15γ(k)=0.90

比较:

第一种方法得出的关联度值为γ一=0.58;

第二种方法得出的关联度值为γ二=0.90。

关联度取值范围在[0,1]之间:

γ-γ=0.32γγ=1.55

可以看出方法二采用标准化算子进行无量纲化,弱化了数据存在的波动,通过变阶算子改变序列的阶次,此时更能发现各因素间隐含的深层次相关性。

3 灰色模糊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变量很难获得精确数值,所得到的数据有噪声且是不确定、不完善的。同样,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建立的模糊数学模型里,认知的根据θ往往是不完全,那么认知的结果λ就必然存在灰度,x对于A的隶属度就会是一个灰数。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灰色模糊集。

指标集合为U={u1,u2,…,un}共n个指标,评语集合为V={v1,v2,…,vm}共m个等级,此时设第i个指标的单因素评价为R˜i=(r˜i1,r˜i2,,r˜im),它是V上的一个灰色模糊子集[6],n个指标总的判别矩阵为:

R˜=[R˜1R˜2R˜n]=[r˜11r˜12r˜1mr˜21r˜22r˜2mr˜n1r˜n2r˜nm]

其中,r˜ik=(μik,νik)r˜ik表示第i个指标的判别对帝k个等级的(隶属度,灰度)指标,μik为隶属度,νik为灰度。

对于R˜矩阵的计算规则,采用灰色模糊集合性质中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单地认为经过计算后隶属度取最小,灰度取最大)。

归纳起来,应用灰色模糊集解决评价体系中的某些指标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步骤如图3所示。

①在现有指标体系中分析存在灰色不确定性的指标;

②确定各指标的判定对于第k滚等级的灰度单因素评价r˜ik;

③构建含灰色不确定性的单因素评价R˜i;

④构建含全部指标的总的判别矩阵R˜;

⑤将不含灰色不确定性的那些指标的灰度默认为0,进行灰色模糊集的运算;

⑥将所得的结果作白化以及去模糊化处理。

某液压系统灰色模糊评价示例:

①收集各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预处理及数据汇总工作。

②结合经验进行初选,再以灰色关联分的方法对这些指标对于目标指标的关联性进行评价,优选出交付准时率、开箱合格率、售后保障三个分指标。

③建立指标体系。

各单位分指标如下:

对产品报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价格优势指标,公式如下:

=1-max()

则有:

此例中,各指标无模糊现象,隶属度为1。但因为测量时的精确度和统计量的原因,导致指标中存在着一定的灰色不确定性(这些数据往往是小样本、不精确的)。

交付准时率指标的隶属度及灰度关系如下:

开箱合格率指标的隶属度及灰度关系如下:

售后保障指标的隶属度及灰度关系如下:

认为价格优势指标隶属度均为1,灰度均为0。

根据点灰数模糊数的计算公式:

J˜=i=1nkiJ˜i=(i=1nkiJi,mini=1n(μi),maxi=1n(νi))k1=0.275k2=0.328k3=0.311k4=0.086k1,k2,k3

总指标如下:

可见,单位3虽然价格优势最低,但其总指标0.890为最高,且其隶属度1,灰度0.100均在可信范围内,因此,该项动态联盟的构建首选单位3。

4 结论

在虚拟企业评价体系的止标优选过程,存在着大量的灰色不确定性。因此,我们产生了将灰色系统理论的系列方法应用于建立虚拟企业的评价体系过程中的想法。

本文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含灰色不确定性的虚拟企业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在指标优选环节中提出了标准化算子和变阶算子,以在灰色关联分析中更好地发现序列之间隐藏的内部相关性。

参考文献

[1]Dove R.敏捷企业(上)[J].中国机械工程,1996,7(3):22~27.

[2]Deng J L.Control problems of grey systems[J].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1982:288~294.

[3]樊树海等.灰色预测算法及其在质量控制图中的应用[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4,40(4):15~16,27.

[4]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张公绪,孙静.质量工程师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虚拟企业的构建研究 第6篇

一、 虚拟企业的内涵和驱动机制

(一) 虚拟企业的内涵。

“虚拟”的概念最初来自计算机的虚拟存储器, 随着经济的发展, 虚拟存储器所具有的灵活性、敏感性、柔韧性、适应性成了企业最求的目标。1991年“虚拟”被移植到管理式上, 在戈德曼和内格尔向国会提交的《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研究报告中, 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 即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动态联盟, 以便能够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制造资源, 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虚拟企业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企业为迎合市场机遇, 克服自身资源的有限性, 集成企业所需资源而临时组成的企业动态战略联盟。虚拟企业这种运作模式有利于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降低经营风险, 合理配置资源,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更好地响应市场, 满足顾客的多样性需求。

(二) 虚拟企业形成的驱动机制。

虚拟企业形成的驱动机制主要由运输个体户自身的需求所引发的及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 见图1。

由于农村运输资源大部分掌握在运输个体户手中, 单家独户的运作模式交易成本高, 市场空间狭小, 谈不上企业的品牌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 知识和网络的价值在运输个体户中得不到体现。因此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广阔的市场、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显现、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成了运输个体户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内部驱动力。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加快发展, 运输个体户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了农村运输资源按照虚拟企业的模式整合的外部驱动力,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生产企业要求的一体化物流运作方案。

生产企业要求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物流运作方案, 而不是单纯的需求物流中的某一个功能要素。例如对于农村中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不仅希望物流公司将货物运输出去, 也希望运输个体户能从事货物的储存、装卸搬运、简单加工等物流服务, 而这是“单家独户”运作的运输个体户所不能实现的。

2.客户要求的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的农村物流其物流范围比较窄, 小农意识浓厚, 科学管理意识薄弱。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企业的兴起, 农村产品也走出农村的区域范围, 这必然要求其服务水平要与现代企业接轨。因此承担农村物流的运输个体户们也要与时俱进, 按照客户要求的绩效考核标准运作。

3.竞争转向合作的企业竞争者模式。

合作正成为现今企业战略的基本思路。愈来愈多的企业走向合作之路, 而虚拟企业正是合作的模式之一。在农村运输行业中, 越来越多的运输个体户认识到其规模小、缺乏运输网点等原因导致的空载率高, 业务范围窄, 单位运输成本高等方面的局限性。但自身资金、人员、设备、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性, 运输个体户自身的资金积累都没有完成, 何谈扩大经营规模。因此通过相互间的合作, 构建虚拟企业的模式成了运输个体户们的首选之路。

二、农村物流运输资源的现状

(一) 整体规模大, 但分布不合理。

由于运输行业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进入市场的门槛比较低, 农户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就购买汽车投入运行成为村户的主要投资渠道之一。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 2001年~2010年期间, 载货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年份从2008年开始, 当年增长76万辆, 其后每年增长都超过了100万辆。2011年全国拥有载货汽车1179.41万辆, 上年末分别增长12.3%。其中, 普通载货汽车1116.36万辆, 增长12.0%。其中农村地区载货汽车占30%左右。在农村载货汽车的分布中, 运输参与者的拥有汽车的数量少, 例如在江苏省扬州市汽车产业的分布情况见图2:

农村现有交通工具仍处于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并存的状态, 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农村低速汽车和拖拉机的保有量约为2, 000万辆, 摩托车保有量近4, 000万辆, 远高于城市汽车的保有量, 且基本为农民个人拥有。

(二) 经营效益低。

运输经营的主体是农民, 其经营思想比较落后。其业务来源主要依靠所在村落的建筑物资运输、生活物资的运输。不管是建筑物资还是生活物资, 均是单程运输, 另外由于这些物资的运输均具有季节性, 因此车辆很难连续运营;车多业务少的局面又使运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价格竞争也是势在必然。笔者在江西西部的某农村调查发现, 运输个体户投入5~7万元购买一辆货车, 每月仅有21天处于应营运状态, 每月收入为10, 800元, 扣除油费, 高额的维修费及垫付的资金成本, 每月盈余2, 000元不到。大多数车辆常年处于超载的现象, 购买仅三四年的车辆几近报废状态。

(三) 抗风险能力差。

由于农村等级低, 出行人群安全意识薄弱, 交通安全设施不足等原因, 农村运输事故频发, 其中货车事故占农村运输事故的35%左右。部分车主投入所有积蓄甚至借贷买车, 想通过运输发家致富, 但还没回收成本货车还没偿清贷款就发生责任事故, 使家庭陷入困顿之中。

三、虚拟企业构建的现实条件

(一) 信息网络正逐步深入农村。

信息化是构建虚拟企业的基础条件, 采用虚拟经营方式, 整合农村运输资源, 使之协同运作, 并利用虚拟企业中各参与者的资源优势, 在物流服务质量、服务内容以及市场响应度上发挥出整体优势, 从而提升虚拟企业组织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并分享各自赢得利润, 要做到这些, 信息技术平台是实现虚拟企业高效运行的工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6月底, 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 比2011年底增加1, 464万, 占整体网民比例的27.1%。 从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 截至2011年12月底, 在农村达到21%。另外在农村网民应用网络类型上, 在商务交易应用方面, 团购、旅游预订、网络购物以及网络支付农村用户规模增长幅度较大, 增长率均在 20%以上。这表明农村网民有从单一娱乐类应用逐步向多元化的网络应用转变的趋势。

(二) 趋同的价值观。

合作企业间拥有趋同的价值观是促成合作成功的主要因素。趋同的价值观能使合作方为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而贡献自己的能力。农村运输个体户在降低交易成本, 扩大市场范围, 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增强抗风险能力, 最终实现利润的获取方面达成了共识。另外农村民风淳朴, 运输个体户之间能做到相互信任, 而信任机制正是虚拟企业能顺畅运行的重要保障。

(三) 政府构建有力的合作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各地政府坚持以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村经济。各地农村干部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农民树立开发意识、全局意识, 转变经济增长观念, 树立科学发展观。政府针对农村运输的发展, 完善相关交通法规, 采用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农村运输秩序。同时, 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通过营业税、工商费等途径减轻农村运输个体户的经营负担, 树立了为农民服务的意识, 为农村道路运输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 农村运输资源虚拟企业的构建

(一) 虚拟企业构建的发起者。

农村运输个体户们虽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出发点, 但虚拟企业不会自动地被激活, 还需要一种催化剂, 需要有发起者挺身而出。而发起者也许会随着虚拟企业构建的成熟而消失, 但在虚拟企业的构建阶段却承担领导者的较色。根据实际情况不同, 发起者可以是由政府部门人员承担, 也可以是相对拥有运输资源较多者承担, 或者由运输个体户中能力较强者承担。发起者主要承担制定虚拟企业的运行规则, 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合作伙伴的关系, 合理解决合作伙伴之间出现的冲突。

(二) 虚拟企业的构建路径。

虚拟企业的构建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见图3。第一阶段是松散的运输个体户, 这些对象的目标、竞争力、资源数量、资源品种等都不同, 相互间缺少信息沟通。动态网络是由于共同目标的驱使, 在充当发起者角色的引导和组织下, 在信息共享的背景下, 某一部分运输个体分享共同的资源, 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在这一阶段还处于几户步稳定的状态, 成员随时可以加入和退出。在动态网络阶段的运营中, 通过对组织中成员的评价, 会自然形成或推选出核心成员, 由核心成员负责成员间的关系维护, 最终完成农村运输资源的整合, 形成虚拟企业组织。

(三) 虚拟企业运行的保障措施。

虚拟企业的运作需要多重保障, 最主要的有信息网络、合同规范的利益分享机制。由于虚拟企业中的工作和联系的信息量非常大, 需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递, 这种网络可以建立在专用网络基础上, 也可以建立在互联网上。由于运输企业服务对象即农户规模小, 居住分散, 信息传递主要靠传统方式, 信息扭曲及时间滞后比较严重, 而信息化是虚拟企业运作的关键, 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以便及时收集和发布需求信息。虚拟企业中各合作方建立在双边谈判或默契形成的合约上, 其合约的核心内容是利益分享条款。在收益的分配中应遵循互惠互利、风险与利益对称原则。

摘要:我国农村运输资源丰富, 但规模小, 盈利能力弱, 抗风险能力差, 服务意识薄弱, 这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运输需求, 因此急需对农村运输资源进行整合。本文从虚拟企业构建的角度, 分析了农村运输资源按照虚拟企业模式进行资源整合的驱动机制及现实条件, 并提出了农村运输资源组建虚拟企业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经济,运输资源,虚拟企业

参考文献

[1].张德干, 宁红云.虚拟企业联盟构建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方凌云.虚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红.浅谈现代物流下的交通运输资源整合[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

[4].王丽华.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与机制探析——以新疆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虚拟企业的构建研究 第7篇

1 虚拟人物的人体建模方法

虚拟人物的人体外表建模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即:

1.1 基于几何模型的创作法

该方法使用基于几何模型的专业建模软件,利用底层造型元素,如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的变形编辑来创建人体模型。该方法的特点是所需硬件费用低,人体造型的真实感需要依赖3D动画师对软件的熟练掌握程度和美术功底。基于几何模型的建模软件很多,如3ds max、Maya、Poser等。

与通用的建模软件3ds max,Maya相比,Poser是一款专门用于制作人体建模的软件。在制作人体方面,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人体,如男性、女性、小孩,从而实现快速人体造型建模。而3ds max则是大多数虚拟现实开发平台所支持的建模软件,可以方便把它生成的模型导入多种虚拟现实开发平台中使用。结合这两个软件的所长之处,可以先利用Poser建立人体模型,再导入3ds max中进行修改。此外,建模过程还需注意两点:(1)由于Poser产生的人体模型面数太多,还需减少其面数,否则一旦场景中虚拟人物个体增多将对计算机硬件提出较高要求,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流畅的现象。(2)部分虚拟现实开发平台不支持NURBS建模,因此只能采用多边形建模或面片建模的方法,但二者都各有缺点。需要结合多边形建模和面片建模,以达到较好的人体模型效果和运动连贯性。

2.2 基于模型的重构法

该方法首先从真实人物的照片中提取人体外表特征信息,然后依据该信息修改标准模型,是该模型具有近似真人的外表特征,并保留标准模型原有的结构信息[1,2]。该方法的特点是所需硬件费用低,操作简单,模型真实感强,适合于大批量人体建模。

2.3 三维扫描成型法

三维扫描成型法是用庞大的三维扫描仪来获取实物的三维信息,该方法的特点是结果模型的准确性高,但是模型存在着数据缺失、顶点数目过多等问题,且生成的模型里没有结构信息,须经过复杂的装配(rigging)处理才能完成人体模型的动画制作。另外扫描速度慢,所需硬件设备比较昂贵而不易装备。

3 虚拟人物的动作设计方法

3.1 biped实现基本动作

biped基本动作是3ds max软件自带的模块,基本类型有走和跑。通过骨骼层级约束,根据步伐的步长,高度和时间等的调整,可以做出平地走,上下楼梯等动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走和跑等过程是首尾相接的循环动作,一定要保持始动作和末动作的一致性。而且根结点不能发生偏移,避免在实际运动模拟中出现非正常位移。

3.2 关键帧方法实现人物的运动

它是由3D动画师手工放置各关键帧的骨架节点位置和骨骼的转向,因此对动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要求动画师对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动作有仔细观察,否则设置的骨架动作就会不自然、不协调。

3.3 动作捕获法

它是给表演者身上的各个相应关节上安置传感器,通过捕获设备实时检测、记录表演者各个关节在三维空间的运动轨迹,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抽象运动”[3]。经过运动捕获设备捕获的数据需要进行运动编辑与整合,即利用辅助的动画软件对运动数据做后期处理,使之符合真实人体运动的模式,可以为视觉拟真性带来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这类动作不是通过计算生成,不可使用关键帧技术,调整起来十分繁琐,而且受限于真人捕获的物理条件、安全性、捕获仪器造价昂贵等问题。

3.4 Endorphin实现特殊动作

Endorphin是英国NaturalMotion公司所开发的一套自动化3D虚拟人物动作仿真生成软件[4]。其运行原理是根据牛津大学在人工智能、人体生物力学的研究基础下赋予虚拟人物最真实的生物动作模拟。Endorphin首创运用基因算法,把重力和人物的肌肉结构都设定好关联之后,透过类神经网络来控制肌肉的运动,教导虚拟人物自动演算出逼真的动作反应。它能完全模仿人体在浮力、风力作用下的自然反映,并支持多种主流动画软件的文件格式,因此该软件可结合3ds max等动画软件来实现虚拟人物复杂且真实感要求较强的动作。

在3ds max等软件中设计好的人体动作动画可通过插件导出至虚拟现实开发平台如Virtools、Eon studio、VRML/X3D中进行加工编辑。

4 虚拟人物的人工智能实现方法

要方便快捷的为虚拟人物赋予人工智能,在目前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中Virtools是不错的选择。该软件自带的AI Library(人工智能库)提供了许多行为使虚拟人物变得更加智能[5]。AI Library包括两种脚本模块,一种是视觉或听觉感知能力模块,其功能是让虚拟人物了解周围的环境,另一种是高级行为(如跟随、逃跑、隐藏等)模块,是用来控制虚拟人物的后续动作。AI人工智能模块具有调整标准的参数,比如:秘密行动、听觉能力和动态组合。

AI Library依赖于Virtools直观的开发方法,通过组合适当的模块,就可以让虚拟人物做出更加智能的行为,比如让虚拟人物能够在无需用户的操作控制下,自动在3D环境中行走,并能够灵活避开障碍物和其它虚拟人物,或者能够穿过门、扶梯或者其它能够改变路径的区域。开发者可以控制虚拟人物并避免重复的和可预测的行为。AI Library行为模块不仅涉及到最短路径或是最不引起注意、最隐蔽的路径计算,还可以管理大量的、具备独立个性的虚拟人物。这些功能使得开发、测试和调整都变得更快而且更加可靠。

5 虚拟人物的情感实现方法

虚拟人物的情感表达需要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生成具有真实感的人脸表情动画,借助语音合成技术生成具有真实感的语音,以增加虚拟人物的情感表现力。此外,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设备,虚拟人物在三维虚拟世界中还可以展示更丰富的神态、表情和动作。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仍然有交流情感的需要,虚拟人物之间也会出现喜爱、害怕、厌恶、敌对等情绪。要实现虚拟人物的情感,改变虚拟世界中虚拟人物“目无表情”的现象,需要将情感计算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而这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的概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Picard教授提出的[6],其目标是使计算机具有自发的情感能力。相关的研究领域包括情绪识别,情绪的产生和表现机制。

为此,许多研究者研究了各种情感模型以及情感对虚拟人物认知过程的影响。现有的情感建模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基于认知机制的建模和基于多机制的情感建模。基于认知机制的模型侧重于心理认知对情感的影响,比较广泛应用的模型有OCC情感识别模型和Roseman等提出的基于事件评估的情感模型。基于多种机制的模型侧重于非认知因素(比如生理反应)对情感的影响[7]。

基于以上模型,情感状态需要通过虚拟人物的面部表情、语音、身体姿态、运动等多种通道表现出来。实现面部表情的代表性方法是建立肌肉模型[8]。目前虚拟人物的面部表情生成上已经拥有MPEG-4国际标准,该标准为创建参数化的个性化表情动画提供了基础。关于虚拟人物的个性化身体动作的实现,目前有Unuma等引入了一个基于傅立叶函数模型来描述和操纵虚拟人物周期性的动作[9]。Perlin使用周期性的噪声函数来增添人物动作的表现力,使用脚本方法控制虚拟人物的动作[10]。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使用虚拟人物运动捕获数据的编辑方法来创造出具有情绪化的身体动作[11]。

情感计算目前是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6 结束语

在三维虚拟世界中,为了增强用户的交互性和沉浸感,构建有生命活力,逼真的虚拟人物需要从人体建模,动作设计,智能化,情感表现等多方面着手才行,它涉及到计算机动画制作、计算机图形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人工智能、情感计算等多个研究领域的交叉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的基础课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目前虚拟人物在这些方面的构建方法,为虚拟现实应用的开发者梳理了思路,提供了参考。目前虚拟人物在人体建模,动作设计方面研究已逐渐成熟,而在人工智能和情感计算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这必将成为虚拟人物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摘要:虚拟人物是三维虚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仿真、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训练、3D网络游戏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增强三维虚拟世界中虚拟人物的真实感,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从人体建模、动作设计、人工智能、情感实现四方面探讨了虚拟人物的构建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虚拟人物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虚拟人物,人体建模,动作设计,人工智能,情感

参考文献

[1]Hilton A,Beresford D,Gentils T,et al.Virtual people:capturing human models to populate virtual worlds[J].Computer Animation,1999:174-185.

[2]Ren L F,Zhang M M,Xu Y L,et al.Personalized model deformation based on sli-ce space representation[C]//LNCS428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Reality and Telexi-stence2006,Hangzhou,PRC,2006.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06:938-947.

[3]叶颖康,晓东,贺光军.由3D扫描技术衍生的计算机3D动画之I—运动捕捉技术[J].影像技术,2002(4):5-52.

[4]NaturalMotion endorphin[EB/OL].http://www.naturalmotion.com/endorphin.htm.

[5]"让应用程序有“生命”起来—AI Library[EB/OL].http://www.virtools.com.cn/about/200705/218.html.

[6]Picard R W.Affective Computing[M].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1997:165-177.

[7]任利锋,潘志庚,朱杰杰.虚拟环境中化身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10):3.

[8]Parke F I,Waters K.Computer Facial Animation[M].Wellesley,Boston,USA:AK Perters,1996:105-147.

[9]Unuma M,Anjyo K,Takeuchi R.Fourier Principles for Emotion-Based Human Figure Animation[C].Los Angeles,CA:Proceedings of SIG-GRAPH’1995Conference,1995:91-96.

[10]Perlin K,Goldberg A.Improv:a system for scripting interactive actors in virtual worlds[C].New Orleans,Louisiana USA:Proceedings of SIGGRAPH’1996Conference,1996:205-216.

[11]刘箴.数字娱乐领域中的虚拟人情绪表现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0):2865-2869.

虚拟企业的构建研究 第8篇

2007年IBM和Google达成协议制定了云计算计划, 即“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既不是一种技术, 也不是一种理论, 它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1]云计算平台通过对系统进行动态的供给 (provision) 、配置 (configuration) 、重新配置 (reconfigure) 以及取消服务 (deprovision) 等来工作的。在现在社会中云计算与网络设备、存储区域网络 (SANs) 、防火墙 (barrier) 以及其他的安全设备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未来云计算还可应用到如分析DNA结构、解析癌症细胞、基因图谱定序等。云计算中的服务器可虚拟化的, 有些是物理服务器, 而另外一些更高级的计算云可以使用一些其他与计算相关的海量资源。云计算是对使用互联网进行访问的可扩展应用程序的一种描述。“云应用”通过使用了功能强大的服务器以及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每一个联网用户只要通过合适的互联网接入设备和一个标准的浏览器便可访问云计算应用程序。云计算的定义中介绍了一种用来构造应用程序基础设施, 就好比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还介绍了云计算应用。一个计算云可以兼容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因为它是被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库, 而且能够通过快速部署的方式, 将多种工作模式部署到指定的物理设施上。[2]采用分布式的计算技术, 可以对冗余资源进行容错处理, 享用更多的计算资源。

2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IBM的大型机系统中, 它可以通过虚拟机监控程序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许多能够独立运行的虚拟机。从80年代起, 大型机逐渐被x86机器替代, 虚拟化也因此显得不是那么的突出了。随着近几年多核系统、计算机集群、网格计算以及云计算的广泛部署, 虚拟化技术在商业应用上的优势也日益体现:虚拟化技术不仅可以降低IT成本, 还可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虚拟化的概念也重新流行起来。虚拟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术语,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 指的是对计算资源的抽象, 是资源的逻辑表示。虚拟化隐藏了计算资源的物理特性, 一个物理资源可以表现为多个虚拟资源, 多个物理资源也可以表现为一个虚拟资源。[3]虚拟化的主要目标是对包括基础设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IT资源的表示、访问和管理进行简化, 并为这些资源提供标准接口来接收输入和提供输出, 从而降低资源使用者和资源具体实现之间的耦合程度。根据被虚拟的资源的类型, 虚拟化可以宽泛的分为基础设施虚拟化、软件虚拟化和系统虚拟化[4]。

3构建基于VM ESX平台的企业私有云

首先将一个配置较高的服务器全部格式化, 安装ESX SERVER, 安装过程中会要求设置服务器的ip地址和登陆密码, 默认用户名为“root”, 安装结束之后, 因为esx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 所以在服务器本机上面, 只可用命令行登陆, 以及用命令行进行一些底层操作。

接着需要在一个客户端电脑上安装VMware v Sphere Client, 也就是远程控制软件, 安装完毕之后, 双击打开, 会出现如下登陆界面 (见图1) 。

输入刚才在服务器端设置的ip地址以及用户名密码, 会进入服务器的远程图形界面, 在此界面下, 可以进行新建虚拟服务器等高级操作。

如果服务器数量过多, 每打开一个服务器都要打开一个v Sphere Client客户端是十分繁琐的。为了便于统一管理, VMWare公司针对ESX开发了Vcenter Server管理平台, 我们在第一台虚拟服务器上面, 可以首先安装Vcenter Server管理中心, 并为此虚拟服务器设置固定ip地址。然后再次打开客户端电脑安装的VMware v Sphere Client软件, 输入Vcenter Server虚拟服务器的ip地址和用户名密码。就会登陆Vcenter Server控制台[5]。

进入VCenter控制台之后, 我们可以将剩余的服务器全部安装ESX SERVER, 并加入VCenter的控制台中统一进行管理。在此过程中, 可能会牵扯到既有实体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和整个实体服务器运行环境的迁移, 十分的繁琐和耗费时间, 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细心, 否则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的重大事故。推荐使用VMWare公司的VMwareconverter软件, 此软件可直接安装在现有实体服务器运行环境中, 最低支持windows2000server系统, 运行此软件时, 会自动和VCenter控制台连接, 并将所在实体服务器整体迁移至VCenter中, 也就是将实体服务器变成VCernter中的一台虚拟服务器。

经过一系列迁移, 并将所有服务器安装esx server并加入VCernter控制台之后, 就会看到如下的列表:

左侧每一个ip地址就是一个实体服务器, 下面对应的是在此实体服务器上面运行的虚拟服务器。通过VCernter控制台, 我们可以在硬件资源允许的情况下, 随意在每个实体服务器上面新建数量不等的虚拟服务器。

到此为止, 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部服务器的虚拟化过程, 但是离“云”还有一步之遥。我们公司因为硬件条件制约, 只是完成了全部虚拟化过程, 没有进一步构建到“云”。

那么如何构建企业内部私有的“云”?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云”。

“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 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 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 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 无需人为参与。

说白了, “云”其实就是一个多服务器组成的集群, 通过软件, 集群中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客户端无需知道服务器集群内部如何进行运作, 只需获取所需资源即可。

VMWare ESX SERVER出于安全考虑, 是带有集群功能的, 只需在VCernter界面新建一个集群, 将符合硬件要求的服务器添加进来即可。但是据实验经验,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至少需要以下几点的要求:

1) 加入集群的服务器, 硬件配置最好是一模一样的, 也就是最好是同一批购买的配置一样的服务器。因为集群内部进行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的时候, 是根据硬件资源配置情况, 有自己的一套计算方法, 如果集群内部几台服务器配置不一样, 可能会出错或者无法有效运行。

2) 加入集群的服务器, 最好有一个独立的网卡接口作为集群服务器通信用的心跳线。虽然VCenter可以把现有网卡虚拟成交换机, 同时支持多个网段, 但是心跳线最好用独立的实体接口, 以免通信错误, 造成故障。

3) 每个服务器最好有4个以上的千兆网卡接口。最低情况下一个接外网, 一个接内网服务, 一个接IPSan, 。如果资源富裕, IPSan和内部服务, 最好用两个以上千兆网卡口捆绑, 以扩展带宽。具体在VCenter中的设置就不再叙述。

4) 需要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磁盘柜。所有集群内服务器都连接磁盘柜上面相同的lun。

集群内新建的虚拟机最好全部存储在磁盘柜的lun上面。这样集群会自动分配内存、cpu等硬件资源给虚拟机。一旦集群内有某个服务器发生硬件故障而停机, 集群会自动将虚拟机迁移至集群内其他正常的服务器上面, 并对剩余服务器资源进行负载均衡处理[6]。

做好VMWare的集群之后, 管理员可以在VCenter控制台看到整个集群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并根据实际情况新建数量不等的虚拟机。集群会根据实时的资源利用情况, 进行负载均衡的计算。管理员无需知道, 也不可能知道虚拟机具体运行在哪个实体服务器上, 更不知道对内部服务以及对外联网时使用的是哪个具体的网卡接口, 管理员只需要向集群申请资源运行虚拟机即可。至此, 企业内部的私有“云”才算完整的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健.云计算概念和概念解析[J].电信网技术, 2009, 6 (1) :15-18.

[2]陈全, 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 2009, 29 (9) :2562-2564.

[3]王建红, 赵丽红.浅论虚拟化及其应用[J].科技广场, 2007 (07) .

[4]张怡, 孙志刚.面向可信网络研究的虚拟化技术[J].计算机学报, 2009 (03)

[5]谭文辉.利用VMware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J].舰船电子工程, 2008 (060

虚拟企业的构建研究 第9篇

【关键词】虚拟企业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信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83-0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地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人们清醒地看到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从而推动了虚拟企业的高速发展,但同时这种高度虚拟化的企业很有可能产生很多信用问题,若没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完善的客户信用管理方法,就会增大这种信用风险。

一、信用的含义及特征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是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而信用风险管理,是针对交易对手、借款人或债券发行人具有违约“可能性”所产生的风险,进行管理。信用风险具有客观性、传染性、可控性、周期性等特征。

二、虚拟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若干问题

1.缺乏良好信用风险管理环境

在我国企业的传统观念中,对国家信用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对企业之间的信用观念却极度淡化。因而,信用也就更多侧重于人际社会关系角度来一直被当作是道德规范,而没有人去真正理会其中的经济意义。这些纯粹的道德行为一旦在企业的经济利润面前就显得很渺小,当然也很容易因此发生失信问题。在我国目前各种信用制度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就极有可能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2.缺乏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虚拟企业是新经常条件下的产物,而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中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因素,如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社会信用体制更存在缺陷,没有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和制约机制,这些都影响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虚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程度较高,但领导却没重视自己企业的信息化客户信用档案建立,更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有效的信息化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因而,没能高效率地准确地查询客户的信用状况,从而企业很难做到规避信用风险,这也是制约我国虚拟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

3.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目前,我国虚拟企业处于发展初期,绝大部分的虚拟企业都是非上市公司,这样一来,国家对其的信息披露并没有作出更多的硬性条文规定。而我国大部分的虚拟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都存在很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他们交易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企业之间信息传播障碍,若在没相应的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控制时,就会将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在这种信息不完全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双方信任关系,这本身就存在着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信用风险问题也就更无从谈起。

4.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及知识水平

目前,虽说我国虚拟企业的领导已意识到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企业的领导总体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再加虚拟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也不是很高,甚至严重缺乏规避信用风险管理的知识,从而为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一些企业过分地追求销售业绩,很感性地选择赊销等方式来刺激业绩的快速增长,最终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逐步恶化,这就是企业管理者没有关注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5.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复合性人才队伍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也地逐步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在我国的经济领域中信用缺失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信用风险也累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与一些发达美国、西欧发达国家相比,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企业信用高级管理复合人才培养跟不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信用风险管理复合性人才也就显得更为匮乏。由于信用风险管理复合人才缺乏,从而也导致在我国没有形成一套非常有效的、严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更没法做到结合供应链管理、资金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出现全方位的、健全的、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信用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三、完善虚拟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思考

1.加强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部门应承担着制定完善的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为我国企业开展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有利的依据,从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成本。如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全国统一信用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在相应的官方网站上不定期地对一些“黑名单”、“不良记录”的企业信用级别进行公布,并配套相应征罚机制。而虚拟企业也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管理信息系统。

2.强制企业设立专门信用风险管理部门

根据虚拟企业自身的特点,政府部门可以以法律法规的条文形式,要求企业设置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同时配备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快速掌握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以达到有效地跟踪分析财务管理风险、销售业务风险、信用风险,并以他们进行有效地链接融合。只有整体具备信用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术,才能真正地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预警机制,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3.加快培养信用风险管理的复合人才和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没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更没有设置相应的岗位,这就要求政府、各企业应尽快培养信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方面,政府、企业都应采取政策倾斜和加大投入等方法,积极地引进国外高素质信用风险管理综合性人才,从而改变我国目前高素质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较为匮乏的局面;另一方面,政府、企业应通过与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公司、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进行有效的合作研究,最终学习并掌握他们有效的、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并研究建立一套属于自己企业的、完善的、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预警机制。同时,高校也要加快步伐,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英语、会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风险管理等综合性的、与现实企业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信用风险管理复合人才。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虚拟企业伙伴之间应加强建立战略合作,对其合作伙伴信用等级作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从而提高其竞争优势。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针对虚拟企业自身的特性,应不断地去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高度信息化的、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及预警机制,从而降低虚拟企业的运作风险,这样才会促进我国虚拟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提高其社会市场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其走出中国,走出世界,最终进军国际化进程与世界抗衡。

参考文献

[1]丁涛.虚拟企业的商业信用博弈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147-148.

[2]房宏强.浅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1):33-34.

[3]曹晓鲜.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初探[J].湖湘论坛,2005,(3):82-83.

[4]刘俊贤.国内外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比较研究[J].企业文化:中,2012,(3):40-41.

[5]朱晨曲.论企业信用建设[J].国际商务财会,2012,(5):66-68.

[6]李金恒.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成因和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6):68-69.

[7]雷志敏,邱卫林.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7,(12):67-68.

[8]张凌慧.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9):49-51.

[9]凌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2:39-40.

数据库虚拟教学平台的构建与研究 第10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逐渐发展和普及,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虚拟教学平台, 作为传统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实时性和综合性的学习环境[1]。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建“数据库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必要性, 然后给出该平台的实现方法及各模块的功能。该平台整合了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 强化了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 学位主体”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2“数据库原理”虚拟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数据库原理”是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该课程既要教授学生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又要培养学生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及创新思维, 以便为今后步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但长期以来, 许多高校的师生普遍反映数据库原理课程枯燥、难讲、难学[2], 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分析, 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⑴教材内容理论概念多, 实际用例较少, 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枯燥, 理解困难。

⑵通常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生动手实践少, 学生很难将抽象知识和实践结合应用。

⑶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 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 在教学模式上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壁垒, 以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课程的教学。

3“数据库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研究

结合“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特点,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建设该虚拟教学平台, 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时空限制, 通过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自主学习[3]。该平台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对课程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该平台提供与“数据库原理”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的共享, 如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及教学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自主地预习和复习,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 实现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 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和灵活。

⑵交互式学习。在该平台上, 学生可以通过留言板、邮件系统等交互方式, 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 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将教学心得等信息传播给学生, 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⑶在线测试。在高校里, 由于课程信息量大, 课时有限, 无法像初等教育一样经常进行课堂测试。通过该平台,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有计划地对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并针对知识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和练习。

4“数据库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实现

本文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10作为教学平台的开发环境, 设计了基于B/S模式的虚拟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由课程介绍、教师团队、在线学习、在线测试、资料下载和学习交流等模块组成。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4.1 课程介绍模块

该模块有课程信息发布和教学模式简介等内容。

⑴课程信息发布功能提供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基本教学信息。

⑵教学模式简介功能介绍了该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对策、以及学生应该使用的学习方法等。

该模块主要向师生介绍该门课程的基本情况, 以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师生应该怎样去执行和操纵整个教学过程, 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4.2 教师团队模块

该模块有教师信息管理和团队成果管理等内容。

⑴教师信息管理功能提供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等基本信息的维护及查看功能。

⑵团队成果管理功能提供了教学团队成员的所有教学及科研成果信息的维护及查看功能。

该模块主要向师生展示该课程的教师团队力量, 让师生了解该团队的主要人员构成以及其成员的教学科研能力等。

4.3 在线学习模块

该模块有教学视频管理和在线学习等内容。

⑴教学视频管理功能提供教学视频的上传、删除等功能。

⑵在线学习功能提供了教学视频的在线播放功能。

该模块支持学生在课堂外, 通过观看相关课堂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达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目的, 有效避免了教学受到时间、地域约束的影响, 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

4.4 在线测试模块

该模块有测试题库管理和在线测试等内容。

⑴测试题库管理功能提供测试题目的新增、修改、删除等维护功能。

⑵在线测试功能分为章节测试和在线考试两大类。章节测试是对某个章节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在线测试, 在线考试是对全部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综合测试。考试题型由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所构成。学生登陆点击开始考试后, 系统会根据测试题库随机生成一份考卷, 测试完成后系统将测试结果及参考答案反馈给学生, 这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检查, 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及时查缺补漏。

4.5 资料下载模块

该模块有教学资料管理和教学资料下载等内容。

⑴教学资料管理功能提供教学课件、课后习题解析等学习资料的上传、修改、删除等维护功能。

⑵教学资料下载功能可以让学生下载教学课件及课后习题解析等学习资料, 为学生自主自学提供参考资料。

4.6 学习交流模块

该模块有课程论坛管理和在线答疑等内容。

⑴课程论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在这里发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心得及自己的学习资料等, 实现一定的资源共享。

⑵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功能, 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向老师提问, 教师可以以留言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解答。此外, 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发布到论坛中, 便于学生参考。

5 结束语

基于网络的虚拟教学平台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教育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虚拟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随地预习、上课、复习和讨论, 这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让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互更加方便和灵活。此外, 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要: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呈现的问题, 结合课程特点, 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虚拟教学平台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平台的构建。此平台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主要由课程介绍、教师团队、在线学习、在线测试、资料下载和学习交流等功能框架构成, 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空间, 丰富了教学方法,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网上教学环境。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网络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国增, 郭恒川.“数字逻辑”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研究.科技信息, 2011, 31:16, 45.

[2]徐虹, 曾雅琳.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学问科教探索, 24 (24) :187.

上一篇:桉树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下一篇:燃煤电厂锅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