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编辑机制范文

2024-06-13

图片编辑机制范文(精选7篇)

图片编辑机制 第1篇

关键词:图片,编辑,机制,建立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报社所接受, 特别是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 读者对图片新闻的需求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比过去高了, 加之电视、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 给读者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视听享受, 在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报纸也不得不调整以往只重文字不重图片的编辑方针, 而更为注重报纸的图片编辑工作, 如何通过图片来美化版面, 如何用图片来传递新闻信息, 如何用图片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已成了各大报纸认真考虑的问题。现在, 几乎没有哪家报纸会会否认图片编辑的重要性, 实践也充分证明, 重视对新闻图片的编辑工作, 对于充分提升图片的新闻价值, 促进报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尽管大家都重视图片编辑工作, 但很多报社仍然缺少一个健康运行的现代图片编辑机制, 如何建立此机制, 我们下面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建立一个现代图片编辑机制

目前, 对于新闻图片的实际运作, 各报都有自己的做法。比较重视图片编辑的作用的报社, 如南方报社, 就设立了独立的图片编辑部门和图片总监的职位, 十分注重图片编辑部与其他各编辑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遵循“图片领着新闻走”、“构建大图片采编格局”的编辑理念, 在图片新闻的宣传上进行宏观的指导和策划。但也有的报社对图片编辑的机制建设比较滞后, 图片编辑的工作依附于摄影部, 在编辑部和版面编辑面前, 只是充当一个收发照片、查找照片的“二传手”, 缺乏平等沟通的平台和话语权。由此, 造成报纸各版的图片采用更多的是依该版编辑的个人审美喜好而定, 整个报纸难以形成统一和谐的图片审美意趣。而且对图片的采用也缺乏统一的标准, 造成好坏图片参差不齐的局面。

这些问题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对“图文并重, 两翼齐飞”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图文并重, 指的是图片和文字在新闻报道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者不是主从关系, 而是平等关系。很多报社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 肤浅地认为图片只是为了美化版面, 甚至有时是为了填充版面, 或者单纯认为图片用得多, 用得大就是好。由此造成图文两张皮, 两者无法很好地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图片作为文字以外的另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的重要性被忽视。

其实, 图片传播具有信息接受的高效性, 实验表明人对图形、符号的反应与记忆有着较大差异, 其中对图像所传达的丰富信息接受的最为充分, 记忆也最为持久, 图像的瞬间性和直接性可让读者在瞬间接受相对完整的信息。而且图片相对文字符号而言, 不受读者区域语言和民族语言的局限, 不受大众文化水平高低的局限, 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收。

此外, 图片报道也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图像是最接近事物真实的视觉语言, 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高信任度, 最能打动读者。图片不仅能展示文字所描述的场景, 还能传递文字无法表达的隐含信息, 让干瘪的文字报道在与图片的结合下丰满起来, 进一步深化报道主题, 充分展示新闻报道的形象性、生动性与纪实性。

2、对图片编辑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这种偏差主要存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将图片编辑摆在和文字编辑同等的地位, 认为图片是文字的附属品, 没有给予图片编辑充分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二是将图片编辑工作环节完全置于新闻报道之后, 等摄影记者拍摄图片回来后才启动工作, 工作仅限于对拍摄的图片的挑选和编辑, 图片编辑对新闻摄影报道运行操控滞后, 工作极具被动性。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图片编辑工作必须开始在记者出发采访之前。新闻不可重演, 图片一旦拍摄失败, 后期无法弥补, 因此, 必须在前往新闻发生地拍摄采访前就做好前期的策划工作, 确保拍摄效果。越是重大的新闻, 图片编辑的操控就越要前移, 有时为了完成任务, 编辑甚至需要同记者共赴现场, 协作完成拍摄。

3、缺乏有力的组织和有效的沟通

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 新闻报道的文字采写、图片的拍摄和图片的编辑往往分工于不同的人员来完成, 如果缺乏一个专门沟通和协调的部门, 这三者将是分离的, 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不顺畅, 无法对同一新闻报道任务产生共识并采取一致的行为, 缺乏全局意识, 工作的局部性、孤立性和不确定性凸显。于是可能导致文字记者采写好的稿件找不到合适的照片来表现, 摄影记者拍摄的图片错漏了精彩画面, 或是图片编辑对图片的处理不到位等糟糕情况。

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要确保报社图片编辑工作能正确并顺利地进行, 就必须设立一个独立运行的图片编辑机制, 对整个报纸的图片编辑工作进行组织和统筹。

二、如何建立现代图片编辑机制

20世纪80年代后期, 美国著名的传播研究机构波因特学院的报纸设计家马里奥·加西亚和罗伊·彼得·克拉克提出一个WED媒体工作模式, 该模式提倡写作 (Writing) 、编辑 (Editing) 、设计 (Design) 三位一体, 共同协作进行集体实践。模式中, 编辑和设计被放在与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 图片编辑作为重要角色参与版面空间的设计和包装, 着眼于给读者呈现一个生动可读的版面, 带去愉悦的视觉感受。在这样的采编体系中, 图片编辑的价值才真正被重视和利用。受WED模式的启发,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建立一个现代图片编辑机制:

1、成立独立运行的图片编辑部门

有了独立的部门才有可能保证其独立的地位, 而不再是依附于别的部门, 才能更独立地开展工作。需组建与文字记者比例相当的摄影记者队伍, 聘请专业人员担任图片编辑, 并设图片总监职位。在国外, 一些大报都有专门的图片编辑工作室, 比如法国的《解放报》, 摄影部共有8位图片编辑。而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更是有十余名专职图片编辑和四十名左右的摄影记者构成该报庞大的视觉中心, 他们负责选题策划、采访安排、图片制作、文字撰写、版面设计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沟通等工作。为了有序工作, 图片编辑团队可以实行图片总监总体负责、各个编辑分工负责的制度。比如由不同的图片编辑负责不同的新闻板块、网络版、资料管理等。

2、建立完善的中央信息系统

完善的中央信息系统有助于图片编辑、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的相互沟通, 有效协作。譬如华盛顿邮报的中央信息系统就可以让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早晨在家喝咖啡时即可通过内部互联网得到当天文字记者所报选题的全部内容。文字编辑会找图片编辑申请派遣摄影记者随同采访, 摄影记者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合适的选题前往拍摄。基于这样充分的沟通和协作, 才有望实现图文交融、生动立体的视觉化新闻报道。

3、构建多渠道的图片获取系统

获取优质图片是图片编辑的第一要务, 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尽可能多的能满足读者和市场需要的图片, 除却自身摄影记者拍摄所得, 还需从多渠道获取图片资源, 如通过专业图片社、通讯社、行业网站、被采访单位和对象等渠道, 图片编辑部门需和这些渠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开拓更多的渠道, 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资源获取系统。

4、明确图片编辑的职责权利

(1) 结合本报定位, 制定统一的专业技术标准

了解本报定位, 了解本报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 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专业技术标准, 以此作为图片的拍摄和选用标准, 改变图片在拍摄和编辑过程中的个人主观性和随意性。俗话说, 优秀的图片会说话, 立意鲜明、视角独特、比例和谐、画质清晰、主题深刻应成为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衡量图片好坏的基本标准。

(2) 组织指导摄影记者的工作

图片编辑应站在报纸整体传播和宣传角度组织指导摄影工作, 不仅要帮助摄影记者了解即将执行的摄影任务的新闻背景, 提示拍摄的角度并阐明图片可能的使用方式, 为摄影记者提供相关资料, 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拍摄图片的内涵, 还要从宏观上考虑整个版面的视觉张力, 在和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后勾勒出版面的呈现效果, 从而告知摄影记者所需图片的具体规格, 并指导他们如何把握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

(3) 对图片进行专业编辑处理

包括挑选图片、裁减图片、编辑图片文字说明、对图片进行合理摆放, 确认最佳位置和尺寸, 衡量版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等工作。

5、明确图片编辑所要具备的素质

作为报纸整体采编体系中重要的一个角色, 图片编辑的素质直接影响报纸的质量, 所以, 选择什么样的人担任这个角色, 非常重要。理想的图片编辑应该具有以下素质:

(1) 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并且知法懂法。对党中央和国家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融会贯通, 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观察、分析国内外各类重大新闻, 能准确把握选材的角度和方向。同时必须知晓法律, 如公民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在图片编辑工作中可能触及的法律, 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需做好把关工作, 防止侵权或其他相关法律问题的发生。

(2) 有较强的专业鉴赏能力。对所有重大新闻事件心中有数, 能按新闻摄影规律办事, 知道什么题材更适合新闻摄影报道, 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版面、什么位置、用多大篇幅及时刊发图片新闻。对所刊发图片的数量、规模及刊发后将要产生的社会反响有预见力, 可以宏观把握。并具有高水准的审美意识和视觉感应, 有独到的发现力和果敢的判断力。

(3) 有很强的策划能力。南方周末图片总监李楠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如同摄影记者首先是记者其次才是摄影记者一样, 图片编辑首先是新闻编辑, 其次才是图片编辑。”也就是说, 图片编辑人员必须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过硬的新闻功底, 对重大新闻题材、热点新闻题材、可连续报道的新闻题材, 能提前做有效策划, 由点到面, 先发制人。只有这样, 图片编辑才能给予摄影记者有效的指导, 才能充分证明肯尼斯·考伯拉所提出的“有效的报道摄影始于图片编辑, 而不是摄影记者。”

(4) 有很好的专业技术能力。能熟练地操作图片处理软件, 轻松驾驭图片编辑制作、版面设计编排等工作。

(5) 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图片编辑要善于同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摄影部门的领导、文字记者、版面编辑、主编、主管总编辑沟通、协调, 还要善于同电脑制版部门沟通、协调, 以确保新闻图片在版面上有最好的体现。

6、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图片编辑培训机制

制定保障图片编辑部门健康运行的规章制度, 明确图片编辑和图片总监的职责权利, 制定相关奖惩条例, 确保图片编辑工作分工合理, 确保编辑机制的运行有章可循。此外, 还需定期对图片编辑人员开展培训, 逐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三、结语

作为形象报道的重要手段, 新闻图片以直观、形象的独特优势, 吸引读者视线, 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正如英国现代美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所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 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因此, 建立一个健康运行的现代图片编辑机制势在必行。也只有从报纸运行机制上进行必要的改革, 从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双层面保障图片编辑工作的独立性和话语权, 才能真正实现“图文并重, 两翼齐飞”。

参考文献

[1]许林:《报纸呼唤图片编辑》, 《新闻战线》, 2002年第5期。

[2]吕德一、孙京涛:《关于建立新型报纸图片编辑机制的思考》, 《新闻战线》, 2004年第7期。

[3]许林:《建立图片运行机制是大势所趋》, 《新闻实践》, 2004年第5期。

[4]张风、曹小彧:《华盛顿邮报的图片编辑》,《新闻与写作》, 2006年第2期。

数字时代的图片编辑机制探究 第2篇

当前图片编辑机制的主要问题

1. 对图文并重的思想还不够重视, 对图片及图片编辑的重要性理念上缺失

目前, 虽然在有些大型的报社, 如南方报社, 已设置了专门的图片编辑部门和图片总监, 但国内大部分的报社还尚未做到, 实际上, 在现实的工作中, 对图片及图片编辑的观点,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不同的极端, 一个是对图片及编辑的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为肤浅和表面的状态中, 以文字为主导, 让图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二是片面扩大图片的作用和效应, 无限制的使用图片, 甚至以图片来填充相应的版面。实际上, 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归根结底都是对图片及图片编辑机制的误解。

2. 组织机构上的缺失

诚如上文所述, 虽然在少数报社中已建立了相应的专门图片编辑和审核机构, 但大部分报社的类似组织机构仍然处在缺失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必然出现对图片编辑机制组织不力的状况。试想, 缺少一个站在工作全局, 能够协调、统筹和指挥安排相应宣传及整体传播功能的机构, 这样, 对相关负责摄影的记者和编辑的工作安排必然没有全方位、考虑充分的指导, 导致现实工作出现较多不确定性。

3. 图片编辑中专业人员的缺失

笔者认为, 当前图片编辑机制中专业人员也较为匮乏, 具体又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

(1) 相关图片编辑的技术标准还未建立。在现实的工作中, 笔者发现, 参与确定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一幅图片的, 往往是非专业技术人员, 而非专业人员在确定相关图片的去留和使用过程中参杂了较多的个人经验、喜好和痛恶, 这样不标准、不权威的判断最终会导致出现在刊物上的图片及报道参差不齐, 有较多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毫不夸张的说, 专业技术标准的缺失和无序给相关第一线的负责摄影的记者和通讯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利, 一个是他们对于如何取材、选材乃至创造失去了准心, 对于图片的最终使用他们找不到线索和脉络, 最终无所适从。另外, 专业技术标准的缺失和无序甚至会打压和影响摄影者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最后, 由于没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审核和把关, 会使很多粗制滥造、构图简单幼稚的图片大行其道, 使优秀的作品被埋没, 进而最终降低了刊物的品位和质量, 使读者越来越少, 形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性循环。

(2) 版面档次不高, 图片质量低。实际上, 正是由于相关专业技术标准的缺失和无序, 导致了相关版面档次较低, 对读者的吸引力远远不够, 毋宁说, 在当前的数字时代, 图片除了承载信息外, 确实能够较好的抓读者的眼球, 引读者的兴趣, 专业技术标准的缺失甚至往往还会将一个好的图片处理的不尽人意, 最终减低了整个刊物的视觉张力。

4. 信息沟通机制的缺失

笔者认为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之间有效、有序的信息沟通机制还尚未建立, 毋宁说, 机制可以保证摄影记者与图片编辑之间的信息沟通的顺畅, 作为处理图片与应用图片的专家, 图片编辑可以告诉相关摄影记者需求, 可以明白指引摄影记者, 甚至可以与摄影记者合作构图和思考。其次, 缺乏沟通机制的图片编辑往往会出现被动工作的情况, 图片编辑对图片成为了事后的孤立操作, 实际上是及其不利于整体工作开展的。这种信息沟通的不畅, 在给图片编辑的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的同时, 也会使有关摄影记者遗漏一定有传播价值的新闻, 这些最终稿会影响刊物的传播和营销。

图片编制机制的的探究和若干建议

笔者认为一个健康、有序、高效的图片编辑机制就要从制度和人两个方面着手, 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建立组织机构和制度, 一方面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1.继续强化对图片编辑工作的重要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要继续在刊物内部加强并推动对图片编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提高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识。要让图片编辑工作得到有话语权编辑的支持, 同时加强建章立制, 形成制度, 建立流程, 使图片编辑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其次, 借鉴国外和国内先进图片编辑机制, 实际上在国外图片编辑机制中, 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家耳熟能详的WED工作机制, 该工作机制即是Writing (写作) 、Editing (编辑) 、和Design (设计) 组成。如果深入了解WED的工作机制, 就会发现这种工作机制将摄影记者、美术师、编辑、文字作者组成了一个工作团队进行创作和实践。在国内的图片编辑机制中, 可以学习南方报社的有关做法, 设立独立的视觉和图片编辑中心, 中心里既包含图片编辑的图片编辑部、参与一线摄影记者组成的摄影部, 还包括相关版面设计及后期设计部。笔者认为, 组织机构上的变革和调整是能够实现图片编辑工作流程化、制度化最为重要的路径。

2.加强图片编辑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1) 要做好图片编辑人员的培训, 作为获得图片、确定使用标准及指导摄影的工作人员, 图片编辑人员需具备独到的光影、构图、视角等多种辨析图片的能力和素质。鉴于现状, 笔者认为需踏实做好图片编辑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升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让图片编辑逐渐摆脱“图片处理员”和“找图员”的角色, 切实发挥作用, 建立图片应用标准, 指导一线摄影, 不断推动工作的良性循环。

(2) 明确职责, 提升素质。笔者不妨在这里提出若干图片编辑应具备的职责和素质, 以期更好的完善机制: (1) 与一线摄影记者充分合作与互动, 做好摄影的事前、事中、事后指导。 (2) 立足刊物, 建立图片使用的流程体系, 明确标准, 强化责任。 (3) 完善知识结构, 要具备一定的传播学理论和实践基础, 具有较好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全球眼光。 (4) 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 热爱图片编辑工作。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 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已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流传播方式, 数字时代的到来在给社会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同凡响的变化。在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中, 数字信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同时, 随着数字时代的日益普及和进步, 图片作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工具, 在数字时代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毫不夸张的说, 视觉图像已经给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在这个意义上, 本文试图结合数字时代图片编辑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结合实践中的实际不足, 对图片编辑及图片编辑机制作出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浅析新闻图片的编辑原则 第3篇

一、新闻图片的类型

(一)照片

不管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照片均是常见的表现发送。在传统媒体如报纸图片分为两大类新闻图片与非新闻的图片。新闻照片是现场的新闻图片,新闻是一种视觉新闻。这是在新闻事件以事件现场和当事人为对象,再现新闻现场的照片,它可做为独立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合作文字报道一起刊发。非新闻图片是没有新闻照片的新闻效应以及时效性,如一些自然风光摄影,这些照片一般不作为独立的体裁报道出现在报纸上,但可以配合一些文字报告合作出版。

(二)漫画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是通过高度夸张的,滑稽的表情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联想和思考。漫画在现代媒体的使用也很广泛。根据新闻事实特点进行加工的新闻漫画,时效性强,往往印在报刊的新闻部分。更有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漫画。

(三)图示

这里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新闻地图等三种形式。统计图表是汇总统计,方便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示意图不仅将统计的数据集中绘制为图文形式,并采用较为形象化的手法阐释所说明数据的具体意义,如用曲线图、柱状图表明数据的具体走势,使数字类比或对比更生动。新闻地图是根据标准的地图,将地图上的新闻发生地点的位置标明的更为简洁明了。

二、新闻图片的特点

(一)一图值万言

首先,新闻图片是“易读”的信息。相对于文字信息,新闻图片在接收和理解上的要求很低,就算是目不识丁的读者也可以从新闻图片中或多或少地了解到新闻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因此,新闻图片也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不同国家的人都可以通过同一张图片获得相同或者相似的信息。另外,新闻图片是一种简介而有力的新闻表现手段,新闻照片给读者的印象往往要比文字来得要深,“一图值万言”就是说明新闻图片的表现力。用同样的篇幅,新闻图片要表达的新闻内容无疑要比文字要丰富得多。特别是当遇到一些好的新闻照片是,能给人产生长久的影响。

(二)再现证实

新闻图片一般都是对客观新闻事实的再现,就是把新闻事件的某个瞬间定格,让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新闻信息。它可以避免文字报道中的主观表达,因而它具有对新闻事实的“实证”作用。虽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修改照片,新闻照片也不再是绝对的客观真实,这样一来会导致新闻失实,甚至会误导读者,让新闻照片的“实证”作用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图片的使用者要有更高的业务水平,从而确保新闻照片的客观真实。

(三)视觉冲击

新闻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撼力。它省去了许多文字表述的繁琐外,直接向读者展示新闻现场,给读者一种现场感,甚至心灵上的震撼力。如在“青岛市民当街砸西瓜”的新闻报道中,极具震撼力的图片强力地冲击着广大读者的心灵,唤起了广大受众和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些都是文字描述难以企及的瞬间冲击力。另外,照片上拍出来的人物、事件、场景,又给读者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能长久地观看、体味,从而对之印象深刻、回味悠长。

三、新闻图片的编辑原则

(一)确保真实客观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图片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然而,进入数字时代,技术在不断地在变革,特别是数码摄像技术的发明后,使人们有了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图片。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摄影师和编辑为了个人的私利,对新闻图片滥用数字技术,对原始的图像信息进行肆意的修改,严重违法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误导广大的新闻读者,甚至对社会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真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图片是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一种客观性的历史再现,是新闻事实的“实证”,是读者了解新闻事实的一种直观的印象。凭空捏造事实进行“策划”的新闻图片,是违背新闻规律的伪策划,把新闻报道策划等同于策划新闻,只会使新闻报道策划走入误区。

(二)遵循人文性

在新闻报道中,一些媒体为了片面追求“眼球效应”,而忽视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有些媒体在选择新闻图片的时候,为了追求这种效果,不顾受众和当事人的感受和道德底线,在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血腥、恐怖、暴力图片现象屡见不鲜,给受众和当事人带来不适,就是新闻媒体没有遵循人文性原则的体现。2004年6月,国内部分电视台播放了未经处理过的美国卡车司机被伊拉克恐怖分子斩首的全过程。第二天,《北京青年报》的头版及第三版分别刊登了该卡车司机身首分离的照片,照片中卡车司机的头颅被置于他的背上。与该照片同时刊发的,还有被害人妻子痛哭流涕的照片。这组照片的刊出虽然坚持了新闻图片“真实、客观、”的原则,但是这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不安,甚至惊恐,使受众忘记了报道的主题。人文关怀是衡量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媒体有责任倡导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目标的实现。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图片才会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

(三)把握适度性

在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和图像,各有各的作用因此应该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并适当地在新闻报道中进行运用,以提供精确的信息给广大的读者。这就要求我们在编辑新闻图片时候要把握适度原则。这里提到的适度,出发点是新闻图片的数量和规模而言的。为了达到传播的效果,往往片面追求发表新闻照片的数量,觉得报告篇幅长图片多,才能做到信息量更大,才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其实不然。有时报道内容繁多,容易使观众接受慢或过激反应,最终适得其反。新闻报道是追求有机运动的,我们在使用新闻图片的时候,需要注意把握新闻的内在逻辑力量。文章和图片刊发后,反映报道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就会立即发生报道效应的相互抵消,损失,放大和其他活动,这是新闻无法左右的。在新闻报道中,应注意把握一定的度。让图片新闻变为媒体弘扬主旋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手段,以此来突出媒体的个性和特色从而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在当今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图片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已经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是由于新闻传媒业变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广大读者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编辑新闻图片时要时刻把握新闻图片编辑的相关原则,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变化,以创新的精神去为受众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更符合社会和受众需要的新闻图片。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传播符号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图片作为一个相对形态固定、形象具体的传播符号,新闻图片有着其他的传播方式无法替代的特点。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运用新闻图片,凭借新闻图片与其他形式的报道方式相结合,促使新闻信息传播得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新闻编辑进行更为严格的编辑过程。

用“心”做好图片编辑工作 第4篇

关键词:报纸,编辑,图片

现在报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求报纸既能有效地传达信息, 又要让读者轻松“悦读”。图片能够增加报纸文章的趣味性, 给人更直观的视觉感受, 这一特点使得新闻照片扮演的角色变得极为重要, 随之图片编辑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怎样才能制作出精彩的报纸图片?除了对编辑的艺术要求之外, 还需要什么?这又会给报纸图片编辑带来哪些挑战?对于这些疑问, 笔者基于在摄影部工作几年的经验, 体会到要想把图片制作好, 技术要求是最基本的, 还要求编辑要有足够的用心、对于图片要尽心、制作图片要精心, 三心结合才能制作出让读者满意的作品。

一、要用心

用心表现在图片编辑的各个方面。首要的一点就表现在选择原始素材方面的用心。《中国石油报》每年收到各类新闻图片几万幅, 刊发近6000多幅组新闻图片, 摄影画刊50多个。在这些原始的素材当中, 如何选择有用的图片?这不单单是新闻性、图片质量的问题, 还要考虑跟版面版性相符、文章相互呼应以及如何排版的问题。最后, 这个图片是否需要做更进一步的跟进和采访, 能否做后续报道, 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在内。因此, 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确定报纸刊登的图片:内容要有新闻性, 在交代新闻事实的基础上, 还要保证图片有看头, 有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点, 图片视角新颖、有趣, 被摄人物情绪饱满而且充满活力;通过图片能够表达一定的观点和思想, 更加能够增加读者的亲近感和真切感。

此外, 图片编辑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报道范围, 组织和鼓励摄影记者、通讯员完成一些专题性的摄影报道。图片编辑放眼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之中去, 更容易把握其中的热点和焦点, 使得图片的选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用心地去收集图片, 不但能够了解图片所要表达的信息, 还能够快速地找到其中有效的传播内容, 这样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让读者更好地接受, 让图片发挥魔力, 更加耐人寻味。

给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笔者曾经在《中国石油报》刊发一篇文章, 标题叫做《石油人倾情山里娃》。为了写好这篇文章, 摄影记者在边远山区进行采访, 期间无数次地打电话回来与笔者述说自己亲身感受, 沟通采访的思路。记者拍摄了石油青年爱心团队成员行走上千公里, 从甘南草原到定西山区, 从偏僻学校到孤儿家庭, 从送寒温暖到心灵的抚慰, 帮助孤儿学校的孩子解决实际的困难的图片。笔者在选片前跟摄影记者作了深入沟通, 了解故事的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 用心编辑出了能够全面反映石油青年爱心团队精神的一组图片, 以整版图片故事刊发。故事见报后, 不但深深打动了读者, 更是引起了非常大的社会影响。通过此报道, 更多的爱心人士向定西山区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

二、要尽心

图片编辑要掌握良好的专业基本知识技能, 包括专业的摄影技术, 熟悉电脑、网络、编图等, 还要能够用光、构图等来修饰图片。这就要求编辑在处理图片问题的时候要尽心尽力, 要认真地思考图片, 让图片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保障事实的基础之上, 恰当地运用各种编辑手段, 包括剪裁构图、光线明暗处理、色彩调整等手法, 使得新闻图片能够更好突出主题, 表达更丰富的感情。

三、要精心

精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 把每一项工作都专心地做好;另一方面就是对摄影记者要发的稿件做到心中有数。在编辑图片的时候, 要跟版面的责任编辑提前做好沟通, 把版面的编排协调好。为了新闻图片在版面上采用得更好, 图片编辑还要经常与值班总编辑沟通, 增强他们对好新闻图片的认识, 以得到他们对用好图片的支持, 否则, 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 最后也会功亏一篑。

用心、尽心和精心, 三者缺一不可, 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图片编辑如果能够把图片掌握好, 不仅能够给报纸增强亮点和给观众带来新颖的感觉, 同时也会给自身工作带来巨大的成就感。所以图片编辑的责任重大, 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凌.读图时代的新闻图片编辑[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2]潘可武.视觉传播中的图片编辑[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08 (3) .

[3]杨艳.试论报刊新闻图片编辑的新变化[J].新闻知识, 2009 (10) .

强化报纸图片编辑的创新意识 第5篇

关键词:报纸,图片编辑,创新意识

与计算机网络相比,在图片的利用方面报纸作为传统的媒体明显处于劣势。报纸版面是有限的,在报纸的编辑过程中,究竟要用几张图片,要用多大的图片,用哪些图片,都要认真考虑。报纸编辑要在精选图片、恰当使用图片上下功夫;同时,要不断地增强图片编辑的创新意识,切实突显图片在整张报纸中的“窗户”作用,真正实现报纸的图文并茂,以有价值的新闻图片吸引更多读者。

1 打破常规,精心打造封面

在传统的观念中,只有杂志才有封面,报纸是没有封面的。但重大事件发生时,如果能够打破常规用大画幅的图片作为报纸的封面,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从图片的新闻价值、艺术角度等选择最为合适的图片作为封面图片。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方面,通过图片来呈现要表达的内容,相对于文字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2005年发生在伦敦地铁站的爆炸事件,新浪网、搜狐网、人民网等网站上就选择图片形式,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了报纸的封面;在我国,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国家级、省级的各大媒体都以图片作为封面。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各大报纸,在宣传报道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都采用大画幅的图片作为报纸的封面。这种做法打破了只有杂志才有封面的传统观念,报纸以图片作为封面。这个图片本身就是新闻,就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

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有很多报纸都是对同一个新闻主题进行宣传报道。但是,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图片各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图片避免重复。调查中没有发现有两份不同的报纸在报道同一时间的时候是采用同一张照片的,然而任何一家媒体所选用的封面图片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主题内容。但是,如果报纸只是墨守陈规,不注重版式的创新,总是文字一大版,将会影响到整张报纸的活力。

2 更新观念,推陈出新

在众多的报纸在新闻图片的采用方面都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大多都采用占用版面较小的小图片,采用大画幅的图片较少;二是反映实际工作的工作性图片比较多,而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图片比较少;三是大部分图片都比较平庸,不能给作者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缺乏必要的视觉效果;四是很多图片都是作为文字内容的配角出现的,在报纸当中以图片作为主角的很少。以上这四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多四少”现象。因此,我们在注重一二版以综合信息为主,在采用图片方面要进行创新以外,在整个报纸的新闻图片采编过程中,要结合地方的重大新闻事件,及时采用图片封面的排版方式。

报纸中一幅图片的选择,尤其是新闻图片的选择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所选择的图片要能准确地传达出特定意图指向,要反映出与图片相关的新闻内容,切实体现这张图片的新闻价值。因此,在报纸的编辑过程中要善于选择那些比较新颖的、质量相对较好、画片清晰的、能够紧扣新闻主体的图片,让这些图片切实成为吸引读者的亮点。尽量选择那些能真正成为品牌栏目和品牌专题的新闻图片,多采用一些具备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新闻图片,从根本上改善报纸在图片采用中普遍存在的四方面的问题,通过恰当地应用新闻图片,使报纸更加贴近生活。

3 挖掘创意的插图潜力

根据报纸版面内容设定模式的实际情况,有很多报纸都开设文化副刊,主要刊登一些文学性的作品,围绕宣传方针给读者以艺术享受。英国的《第一新闻报》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甚至拿丰富多彩的插图作为报纸的核心,文字部分却短小精悍。固然报纸还是以文字为主,然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插图的利用率和地位是大幅度地提升,对使用好插图型图片有着很好的启发。目前,利用数码和网络在插图的选择范围上更广。然而,要选择和文化副刊相适应的插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网络数码的“拿来主义”外,编辑要深入挖掘有深刻思想、精致艺术的插图型图片。这一方面源于编辑对文化副刊插图的思想艺术高度进行把握;另一方面取决于图片摄影者对于文字内容的理解。只有充分理解了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才能创作出一幅优秀的插图作品。

4 结语

“图文并茂”是以图片的深刻内涵为理性核心,以图片的外在表现为感性理解,从而体现出报纸的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报纸图片是创办优质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图片的生命力不在于简单的记录新闻现场,而是从办报的指导方向到办报的服务宗旨上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只有转变图片编辑的陈旧观念,强化报纸图片编辑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让报纸成为一张求新、求真、求实的好报。

参考文献

[1]张海生.浅谈充分发挥都市报纸的育人功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9).

图书中图片编辑加工常见问题解析 第6篇

一、编辑加工过程中图片的基本要求

1. 收稿时图片的基本要求

书稿中的图片的来源十分广泛, 目前编辑加工过程中见到的最多的是来自网络的图片 (个人摄影照片、广告、商标、视频图像截屏图、图片公司制作的精美图片等) , 编辑在审核来自网络的图片时要十分慎重, 未获版权的图片避免使用。

关于图片的格式首选为tif格式, 其次为jpg格式。图片的图像应该清晰、层次分明, 色彩反差适中, 无杂乱背景, 图片完整无内容缺失, 无折痕和污迹。

2. 编辑加工时图片处理的基本要求

收稿时, 作者提供的图片大多数都是以未经处理的彩图形式提供的, 编辑加工彩图时需要根据书稿的内容需求、彩图的数量以及出版成本来对彩图进行预处理。

如果是单色印刷, 首先就需要对彩图进行灰度处理。彩图灰度处理中, 尤其是深色或黑色图片, 灰度处理后, 灰度较高, 在排版印刷时, 须提醒出片公司在出片时控制图片的网点密度, 并提醒印刷厂注意控制油墨的量, 避免糊版。如果只有少量彩图也可做文前或文后彩色插页;如果彩图较多且集中在一起, 可以做整数印张的四色印刷, 其他印张仍然单色印刷。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读者的阅读感受, 也使图书整体性更强。

图片中涉及的文字包括图片本身所含文字和后期植入的对图片的说明文字。无论是哪一类文字, 都应该是正确的、准确的且和正文的文字内容对应的。另外, 图片中的引线须指向明确, 且避免引线重叠交错。有时作者提供的图片尺寸大小不一, 在不影响图片的质量的情况下, 编辑须对占版面较小或者较大的图片做适当调整或者剪切, 使其尺寸大小比例协调, 整体匀称美观。图片位置也要根据内容和版面需要做适当调整。

二、图片编辑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

1. 图片主题不突出、效果不美观

作者选择的图片未必都能起到突出主题, 丰富内容, 美化版面的作用。图片的选择要能展现主题内容同时要有较高的拍摄质量, 这是选择照片的基本标准, 只有两者兼优的照片, 才能和文字内容一起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 图片信息有误

图片在稿件中不仅仅起美化版面的作用, 图片还有传达信息的作用, 所以编辑在审稿时还需要对图片内所含的信息进行审核, 编辑通常对图片内的文字比较敏感, 对图像却容易忽视, 造成图片信息方面的错漏。例如:正文介绍雍正皇帝, 仔细审核发现, 其实图1 (a) 是康熙皇帝的图片, 图文不对应, 图1 (b) 才为雍正皇帝的图片。

图1 (b) 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3.图片过度修改

不同图片有不同的特点, 编辑修改时应该保留图片的本真特点, 不应该一味地为了图片统一或者美观而做过度修改。

4. 误将图片进行灰度处理

编辑加工稿件中的图片基本都是作者提供的原始彩图, 有些编辑会误将其灰度处理, 原先的色彩信息就会丢失, 图片就失去了其说明性的意义。

5. 图片背景复杂、层次不清、不完整

就同一主题的图片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作者的选择范围很广, 但由于缺少经验, 作者在选择图片时不会考虑图片背景是否复杂, 层次是否清晰, 完整度是否足够, 排版后效果是否最佳。这时编辑应该给作者更多地建议, 以便其选择到最佳的图片。例如, 下图主题都是鸡蛋, 图2 (a) 是半个效果图, 这样的图片在排版时候不是很好安排, 容易失衡, 相比较而言, 图2 (b) 则更加完整, 在排版时更好安排且效果更佳。

这类图片本身没有太大问题, 但如果作者在选择图片时可以优选的话, 那么在后期编辑处理的过程中就会更容易, 且效果也会更好。所以编辑在参加审稿会时就要对稿件中的图片做初步的审阅, 在初期给作者提出优选图片的建议。

摘要:图片是文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的审核及编辑成为书稿内容编辑的重要环节, 作为图书编辑首先需要了解图片合格的基本要求, 并能对图片常见的问题进行适当、准确地编辑加工处理, 使得图片符合出版的要求, 同时提高图片的说明性和美观度。

关键词:图片,编辑,说明性,出版

参考文献

[1]李朔.编辑实用手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3.

[2]李治红.饭店英语[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

[3]黄璜.图片编辑:出版工作不容忽视的新领域[J].武汉:高等函授学报, 2006, 19 (2) :33—35

报刊新闻图片编辑的新变化探讨 第7篇

一、新闻图片在编辑理念方面的更新

在国外, 一些影响较深的报纸都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念变革, 例如世界著名的纽约时报曾经一直坚持使用自己个性独特的黑白印刷, 因此也受到了非常多读者的冷落, 而后来纽约时报将黑白色调改变为彩色调时, 也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再比如著名的华尔街日报曾经也因为过度的轻视报纸中的图片信息而使自己的报纸发行量降低, 在将图片信息增多之后, 华尔街日报的阅读量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曾几何时, 我们所认识的办报理念还一直是以文字为主, 图片为辅, 但这种情况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就已经逐渐地发生了明显变化, 办报理念从主文辅图的形式逐渐地转变为了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这种转变之下, 新闻图片在报纸中的数量也达到了一定的数量, 同时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图文兼具的报道逐渐地出现在了很多报纸的重要版面或者是综合新闻版面之中, 成为了具有形象性特点和直观性特点的一种信息传播媒介。

2.报道中经常出现大幅的图片, 常常会占据整个文章的大部分内容, 在整个报纸的版面中也占据着中心位置或者是大部分空间。

3.报道中经常会出现一连串图片报道的这种形式, 将一件事情进行一次详细全面的图片报道, 这种图片连用的形式逐渐地成为了当今报业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报道方式。

4.报道中经常会出现一片报文只有一张图片或者多张图片的情况, 文字的说明仅有简单几句, 主要的信息都只能从图片中获取。这种形式一般出现在报纸头版或者报纸前页中。

在最近几年的重大事迹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形式的报道专题, 例如抗击冰雪、抗震救灾以及奥运会和神舟等相关报道。

二、新闻图片相关运作体系近年趋于完善

1.新闻图片相关运作体系的初步规划

(1) 图片总监相关岗位的增立和图片采编收集系统的建立

长期以来, 人们在对新闻图片进行摄制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矛盾。一个是通讯社和各个报社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 新华社还专门地设立了相应的图片资料编辑工作室, 帮助各个媒体进行相关图片和资料稿件的收集工作, 这受到了各大媒体和很多阅读者的欢迎。另一个就是报刊社中的摄影记者以及夜班编辑, 由于这两者对图片质量的相关人士存在着并不相同的见解, 因此也导致了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大多数的夜班编辑甚至是夜班总编辑, 都是以文字采编作为主要的工作, 这就使得夜班编辑对新闻图片本身的规律以及特点没有足够的了解, 缺少必要的了解和专业素养, 在对照片进行挑选的时候经常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当做标准的, 这就会导致弃优取劣的现象出现。我国一些著名的报社为了将这种矛盾解决, 专门的设置了一个图片总监的职位, 并建立起了图片采编的相关系统。这种做法虽然效果不一, 形式不同, 但是却有着共同的作用, 就是促使了我国新闻图片相关运作体系这一规模逐渐的成形。

(2) 摄影部主任在桥梁和纽带这两种作用上的发挥

一个是可以快速地把内部的图片和外部的图片加以调集, 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图片。在我国国内, 报刊上大多数新闻图片都来自新华报社和自己报刊的记者以及其他形式图片收集机构。摄影部主任必定对这几个方面对应的图片来源非常了解, 并且还应该在这一基础上, 将图片进行收集储存, 用来做应急储备。另一个则是将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以及其他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方面的工作做好。

(3) 图片编辑本身的职能发挥

图片编辑的主要工作有策划对应的摄影报道, 并且对新闻图片进行编辑, 搜寻图片专题, 对图片对应的专版专栏进行设计, 并将其他的文字和图片相关资源加以应用。图片编辑应该能够熟练地完成策划和编辑工作, 并且对报道专题进行创新性设计, 这样可以给新闻报道增添光彩,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摄影报道相关队伍的成立

直到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我国的新闻报道相关的采编队伍才慢慢的成立起来, 到最近几年, 国内的新闻报道相关采编队伍已经非常壮大, 并且形成了一支庞大且雄厚的补充力量。同时, 在很多的报社还设立出了专职的图片编辑相关岗位, 我国的编辑人才也迅速的增多。大量的图片报道相关记者保证了国内报业图片相关报道的质量长期维持在一个高质量层面, 这也促进了我国报业的发展, 使我国报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结语: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逐渐地趋于完善化, 生活节奏也在慢慢地加快。人们如果想在社会上立足就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和知识, 所以报业就成为了人们提高自我认识和外界认识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且作用巨大的关键因素。新闻图片是具有特殊作用的一种视觉新闻, 它已经成为了当代报刊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信息形式。而且, 随着时代的进步, 图片新闻一定会成为主流的报刊形式。

摘要:如今, 报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非常多的读者在阅读报纸的时候只是粗略的浏览一遍, 想让读者留目于自己的文章是非常困难的。通过鲜活的具有感染力与明快艳丽等鲜明视觉效果的文章来抓住读者的眼球已经成为了报纸常见的营销手段, 例如一些醒目的图片和比喻形式的标题。同时读者方面对阅读的要求一样在不断地提高, 这就使得报业内部报刊新闻图片方面的编辑形式发生了一系列非常大的变化。本文针对报刊新闻图片这方面的编辑变化, 对当代报业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一次仔细而又谨慎的报告和研究。

关键词:报刊新闻,图片编辑,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陈昌凤.创新中的新闻业:编辑融合与经营分离[J].新闻与写作, 2013 (04) .

[2]赵昀.高校新闻摄影教育与新闻实拍相距多远[J].中国记者, 2013 (04) .

[3]李红.信息时代新闻编辑的信息素养和能力[J].媒体时代, 2013 (04) .

[4]王璐, 李博.体育新闻的传播对辽宁省编辑生活方式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 2013 (11) .

[5]蔡美华, 刘钢.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工作[J].当代电视, 2013 (0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图片编辑机制】相关文章:

期刊编辑与作者互动机制模式研究09-13

显示图片06-07

报纸图片06-28

创意图片07-02

图片信息07-20

动态图片08-21

小鸡图片08-17

图片新闻论文05-06

漫画图片05-09

手机图片06-08

上一篇:网络外部性产品下一篇:困境突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