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污染范文

2024-05-04

农产品污染范文(精选11篇)

农产品污染 第1篇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除了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失外, 还近乎摧毁了整个乳品行业[4]。对此, 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有效遏制了农产品中三聚氰胺的污染势头。但由于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5,6]是一类应用非常普遍而且价格非常低廉的化工原料, 农产品中的三聚氰胺残留现象防不胜防。因此, 从污染源头上进行分析和控制, 对于三聚氰胺污染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三聚氰胺污染来源

1.1 农药来源

环丙氨嗪, 又名Larvadex、CGA-72662、灭蝇胺等, 为FDA (美国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 和EPA (美国环境保护协会) 于1974年正式批准生产的新型杀虫剂[7]。环丙氨嗪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虫剂, 主要用于蔬菜、花卉等防治美洲斑潜蝇、潜叶蝇和菌蝇, 1994年获我国农业部批准作为杀虫剂在国内上市。我国农业部公告第232号[8]批准环丙氨嗪原料及其制剂为三类新兽药。

由于环丙氨嗪农药的广泛使用, 在芹菜、莴苣、西红柿和蘑菇等多种农作物中都发现有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残留。实验表明[9], 施用经放射标记的环丙氨嗪后, 芹菜、莴苣和西红柿中的环丙氨嗪残留分别为放射标记总量的48~74%和29~76%, 并且检测到三聚氰胺的残留, 平均检出量为放射标记总量的40%左右, 其中芹菜与莴苣为11~33%, 西红柿则为11~44%。

1.2 土肥来源

由于三聚氰胺具有很高的含氮量, 因此被掺入到一些化肥中提高含氮量。肥料和土壤中的三聚氰胺或环丙氨嗪, 可以被植物吸收进入体内形成残留[10]。三聚氰胺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积累, 环丙氨嗪则在植物体内经代谢转化为三聚氰胺。

环丙氨嗪在植物体内, 经过代谢可以转化为三聚氰胺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危害。目前, 由于三聚氰胺毒性很低, 欧盟及国际食品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均未制订因使用灭蝇胺而代谢的三聚氰胺在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1.3 兽药来源

在畜禽养殖场, 环丙氨嗪被用作养殖场蝇虫防治的杀虫剂和牲畜寄生螨防治的杀螨剂。环丙氨嗪在动物体内可通过脱烷基作用代谢为三聚氰胺。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发现, 即使动物食用未添加三聚氰胺的饲料, 动物生产的牛奶、鸡蛋[11]中仍会出现少量三聚氰胺残留, 其主要原因是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了环丙氨嗪。

1.4 饲料来源

为了追求经济上的暴利, 一些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加入高蛋白原料如豆粕、棉粕、酵母或酵母饲料、玉米蛋白饲料、DDGS等以提高粗蛋白含量[12]。饲料原料中添加的三聚氰胺, 可随饲料加工而在饲料产品中残留。

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现象, 不仅中国大陆存在,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报道[13]。2007年我国从台湾进口的三批“爱族牌”观赏鱼饲料检出三聚氰胺, 且含量较高, 分别达到0.35、0.47、0.51g/kg。同年, 又从马来西亚、泰国、秘鲁进口的鱼粉 (HS编码均为2301201000) 中检出三聚氰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在美国国内生产的饲料中也发现含有三聚氰胺。

1.5 乳品来源

乳及乳制品三聚氰胺污染主要包括三个途径[14]:一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添加三聚氰胺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通过喂养动物, 经动物代谢后进入乳品中造成污染[15];二是在新鲜乳的收购、运输环节中被人为添加三聚氰胺, 以提高“粗蛋白含量”, 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三是在乳品加工中添加三聚氰胺, 实现蛋白含量提高或大量掺入低蛋白物质 (如淀粉) 的目的。

三聚氰胺在动物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通过乳汁分泌的只是极少一部分, 因此由饲料成分导致的乳品三聚氰胺污染影响相对较小。而在乳品收购、运输、加工环节, 非法添加是造成当前农产品三聚氰胺污染的主要危害因素, 也是引发“三鹿奶粉事件”的导火索。该事件主要原因是收购原料奶的奶站失控, 一些不法分子大量添加了三聚氰胺, 导致婴幼儿乳品中三聚氰胺超标, 最终造成大批婴幼儿受害者出现尿路结石病症。

1.6 包装来源

目前, 许多产品, 包括鲜奶、奶粉、饲料、农药、化肥等, 其加工、贮存器具和包装材料中都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会在一定条件下释出微量的三聚氰胺并迁移到其中的产品中, 因而上述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也就有可能被三聚氰胺污染。欧洲食品安全局已经证实,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原料生产的包装材料, 存在因三聚氰胺迁移而造成其中的食品和饲料受到污染的风险。

由于这类三聚氰胺污染来源不是恶意添加引起的, 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因此不容易被发现和控制。但是, 从污染危害程度来看, 此类三聚氰胺污染的残留量一般不会太大, 在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事件。为了杜绝发生包装源三聚氰胺污染现象, 一些国家已开始设定三聚氰胺从食物接触材料中进入食物的法定限量值。

2 三聚氰胺污染现状

2.1 植物产品污染

在肥料中添加或土壤中残留的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 可以通过植物吸收进入体内, 经过植物代谢形成三聚氰胺累积。同样, 大量使用含有环丙氨嗪成分的杀虫剂, 也会被植物吸收进入体内, 最终形成三聚氰胺残留。

植物产品三聚氰胺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个方面。受三聚氰胺污染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 可被人们食用而发生直接危害。另外, 三聚氰胺污染的植物性产品用于加工饲料或被动物食用, 再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而造成间接危害。目前, 由于污染残留量较低, 此类三聚氰胺污染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2.2 动物产品污染

在养殖过程中, 动物在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后, 除了对动物本身产生危害外, 在相关的动物产品中也可能出现三聚氰胺残留。如:三聚氰胺污染的鸡蛋、牛奶和动物内脏等。在动物产品加工过程中, 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可能引发严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三鹿奶粉事件”。

此类污染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 特别是乳及乳制品行业。新鲜乳、加工乳、奶粉、配方奶粉等均可出现三聚氰胺污染。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乳及乳制品在人们膳食结构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 由乳品三聚氰胺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最大, 人们的反应程度也最为强烈。特别是年老、体衰、多病的人群, 乳品为其提供了基本营养来源。婴幼儿则几乎完全依靠乳品供应营养, 而且他们又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 在三聚氰胺污染事件面前显得非常“无辜”。

2.3 环境包装污染

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的三聚氰胺, 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含有三聚氰胺的建筑材料、防火装饰材料、容器包装材料等,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比比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三聚氰胺“包围”的世界中。

由于三聚氰胺的无处不在, 造成了三聚氰胺残留的必然存在, 可能只是量多量少而已。因此, 农产品中的三聚氰胺残留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避免性。在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 对三聚氰胺设定了残留限量却不是不得检出。但是, 这种残留来源仅限于生产环节的环境条件、包装材料等, 对于添加行为则是绝对禁止的。

3 三聚氰胺污染治理思路

3.1 严格控制土肥管理, 减少三聚氰胺吸入植物体内

在种植业生产中, 使用的肥料、农药中含有三聚氰胺或其前体物质, 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或残留在土壤中被植物缓慢吸收而造成植物或植物产品中的三聚氰胺污染,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尽管此类污染的三聚氰胺残留浓度较低, 但其造成的危害可能长期存在。因此, 必须禁止在化学肥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类物质, 严格限制含有三聚氰胺类物质农药的使用, 从而有效减少土壤中的三聚氰胺残留量。

3.2 加强兽药使用监管, 防止三聚氰胺进入动物体内

在动物饲养中, 三聚氰胺一般不作为兽药使用, 但是环丙氨嗪经常被用作灭蝇剂。环丙氨嗪在动物体内经脱烷基代谢后转变成三聚氰胺, 会对动物造成直接危害并可能进一步污染动物产品。因此, 有必要在畜禽养殖过程中, 限制环丙氨嗪类兽药的使用, 防止在动物及其产品中出现三聚氰胺残留。

3.3 强化饲料质量控制, 阻止三聚氰胺流入生产环节

由于三聚氰胺具有较高的含氮量, 而且物理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常被不法分子用来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包括在饲料原料中添加 (如豆粕、鱼粉等蛋白源原料) 、饲料添加剂中添加 (如“蛋白精”) 、饲料加工环节中添加 (直接增加饲料成品的蛋白含量) 。针对此类污染, 要强化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质量控制管理, 加强饲料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 严厉打击饲料行业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 净化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及饲料产品市场。

3.4 加强奶源收购管理, 杜绝三聚氰胺随意添加行为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 主要原因是奶源中被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 最终导致了婴幼儿的肾脏受到毒害。事件发生后, 农业部及时组织了对奶站的清理整顿, 有关部委制定了乳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16]和发布了三聚氰胺检测标准[17,18]。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整顿治理, 食品三聚氰胺污染势头基本得到了遏制。在农业部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统一抽检中, 均未发现三聚氰胺超标产品。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农产品三聚氰胺污染已经得到彻底解决。去年三聚氰胺污染现象的重现, 说明了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当前农产品三聚氰胺污染治理的重点, 是要继续保持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恶意添加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特别是乳及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要做好奶站的整顿工作, 确保奶源产品的质量安全。

3.5 规范生产过程管理, 减少三聚氰胺包装材料污染

由于三聚氰胺的普遍存在, 含有三聚氰胺的包装和装饰材料无处不在, 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害。对于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可以通过加大打击力度来控制, 但是对于三聚氰胺材料造成的污染却是力不从心。因此, 必须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 尤其要避免使用含有三聚氰胺物质的包装、容器和装饰材料等, 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中的三聚氰胺残留。

摘要:农产品三聚氰胺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来源、兽药来源、土肥来源、饲料来源、乳品来源、包装来源等。根据污染来源开展针对性治理, 是解决农产品三聚氰胺污染的基本途径。

装修污染治理产品 第2篇

据权威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对装修材料可能引起的化学污染认知度,从2003年的60%,提高到目前的95%,人们的认识也从一开始认为只是单一的甲醛污染,转变为甲醛、苯类物质、TVOC、氨、细菌病毒等多种有害物质。室内装修污染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居民最关心的室内环境问题。目前,从中国室内环境协会的数据看,我国的装修污染治理市场份额在200亿元左右,并会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如此可观的市场前景,引得众多企业想在此领域分一杯羹,因此各式各样的装修污染治理产品应运而生,价格高低不等,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消费者应如何选购http://装修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一套综合的治理技术和与之相对应的装修污染治理产品。采用光触媒(用于室内墙壁的喷涂)+生物触媒(用于家具、地毯及木制品阴暗面的喷涂)+除味剂(喷涂于地板、墙壁、家具表面去除残留异味)综合室内装修污染治理体系,全面解决装修污染,一次治理长久有效。同时,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主动式空气净化产品,在http://净化室内空气消毒杀菌、过滤除尘等方面效果明显,空气净化器,经国家权威机构http://环境检测,可以快速净化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高效杀灭细菌病毒,除尘除臭效果显著,快速达到室内装修污染治理的目的。

农产品污染 第3篇

关键词: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重金属;化肥;农药;土壤修复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288-06

收稿日期:2013-10-09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203050-6);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3436);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3)3036]。

作者简介:卢信(1978—),女,广西都安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与水体污染效应及其修复方面的研究。Tel:(025)84390581;E-mail:lxdeng@126.com。

通信作者:张振华,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E-mail:zhenhuaz70@hotmail.com。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正常生产、质量与安全,进而影响人类生存质量。随着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向农业环境转移,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滥施滥用,畜禽排泄物中兽用药物残留等的增加,造成有毒有害废水不断渗透进土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扬尘也会随着降水进入土壤中。这些污染物进入土壤系统后可因土壤的自净作用而在数量和形态上发生变化,使毒性降低甚至消失。如污染物输入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土壤组成、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最终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在土壤环境恶化因素中对农产品质量影响最大,土壤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已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持续关注。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的全球化,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关注程度的提高,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尤其在重污染工矿企业厂区及周边地区和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这些区域逐渐成为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繁多,呈现新老污染物交替,无机、有机及生物复合污染的现状。至2006年,我国土壤污染严重的耕地超过2 00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5以上[1]。其中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近700 万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20 万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万hm2;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 万hm2,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 000 万t,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2]。

与以前相比,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有重金属、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总称)、生物(病原菌)、放射性污染和酸化等。土壤污染造成污染物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并在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其他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的卫生品质,还可能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一些污水灌溉地区种植的蔬菜味道差,易烂,甚至发出难闻的异味,农产品储藏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我国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目前,土壤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1)受农药和化肥污染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量氮素进入土壤导致农产品硝酸盐、亚硝酸盐超标。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残留农膜使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2)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产品因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遭受经济损失。(3)工矿场地污染问题突出。(4)流域性和区域性土壤污染问题凸显,成为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瓶颈。不同土壤污染类型各有特点,对农产品质量及人类健康的危害也各不相同。加强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的健康,關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2土壤污染的途径

2.1化肥污染

自1843年人类开始生产化肥以来,化肥的使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对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的发展,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 4 100 万t,不合理施用使土壤有毒元素含量增加[4]。重金属和一些有机物是化肥中的主要污染物,化肥生产过程从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会带进Cu、Zn、Cd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POPs(如有机氯类、多环芳烃类、硝基苯类等)及醚类。

尽管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板结、耕地退化、耕性变差、耕层变浅和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等,既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又影响了农作物产量与农产品质量。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发生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了土壤污染范围。过量使用化肥还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气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导致死亡[5]。

2.2农药污染

农药是现代化农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增加农产品产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生产量及使用量大。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万~60万t,农田平均农药施用量为13.9 kg/hm2,比发达国家高1倍[6]。

nlc202309012235

在农药施用过程中,一部分直接或间接降落到土壤中,其中性质稳定易残留的农药会对农田土壤生态造成很大影响。多年持续超负荷使用农药,使残留量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和降解能力,导致土壤生产能力、调节能力、自净能力和载体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其中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期最长,一般有数年至30年之久;其次是均三苯类、取代脲类和苯氧乙酸类除草剂,残留期为数月至1年左右;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残留时间一般只有几天或几周,在土壤中很少有积累[7]。尽管我国已禁止使用有机氯农药(如DDT、六六六)近30年,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量使用和低利用率,其挥发性小、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和降解且容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而难以向地下层渗漏流失,因此在土壤中仍大量残留[8-9]。2000年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为100%[10]。

农药可经多种途径污染土壤,农田喷施农药的25%~30%以及土壤杀菌剂、地下害虫防治剂和除草剂直接落入土壤,附着在农作物上,残留在农作物中,飘浮在大气中的农药因风吹雨淋、农作物秸秆还田腐烂和降雨进入土壤,最终造成总施药量的80%~90%进入土壤环境[11]。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会被土壤颗粒所吸附而残留土壤中,并在生物和非生物作用下转化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除吸收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外,还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并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和牲畜健康。

2.3有机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我国固体废物每年产生量约10亿t,其中危险废物约占5%,并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12],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无机、有机污染物,甚至放射性元素,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主要释放源。有些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露天堆放,或用于填坑、修路,由于日晒、雨淋、水洗成为严重的污染源,造成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长期施用以固体废弃物生产的肥料,土壤重金属Cu、Cd、Pb、As、Cr含量可达相应背景值的2倍左右,Hg含量可高达30倍以上,从而直接或间接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13]。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发展。据报道,每年畜禽粪便排泄量超过20 亿万t,是工业废弃物的2.7倍,但利用率不到50%,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其中含有大量残留的重金属、抗生素和有毒有害微生物,包括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引起土壤污染。某些地方畜禽废弃物污染已远远超过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污泥等废弃物污染,成为土壤重要的污染源。河流、池塘污泥作为肥料施用,也可能使土壤受到重金屬、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

2.4工业、生活污水污染

长期使用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可能受到污染,形成水质污染型土壤。不论是工业废水还是生活污水,其中大多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合理利用污水进行灌溉,对农作物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污水灌溉是一把双刃剑,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和工业污水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和病原菌等,会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带至农田,造成土壤污染,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 万hm2。

2.5污染大气的干湿沉降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入大气中的致酸污染物增加,并随雨水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酸化。油漆工业、煤炭燃烧等产生的废气与交通扬尘及尾气等进人大气中后其中的SO2、NOx、悬浮颗粒污染物和各种重金属,随大气沉降和酸雨等大量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14-15]。研究表明,交通引起的污染土壤表层(0~25 cm)Cd和Pb含量是非污染区的6.3~9.6倍和 25~3.6倍。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 2~3 km 范围的点状污染。由于大气干湿沉降输入到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累积量以工矿区为最大,其次是城区与近郊区,受影响最小的是风景区和远郊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由沉降输入土壤中的重金属也多[16]。

2.6其他污染

土壤污染还存在一些其他污染源,如农用塑料膜污染等。农膜是高分子有机物,在土壤中主要残余成分是聚烯烃类化合物,不易降解,降解周期达数百年。我国地膜一般分子量在 20 000 以上,至少需要200年才能降解;农膜的一些添加物质对作物有毒害,农田大量使用农膜,清理不彻底造成农膜残留污染土壤。用地膜5年的土壤,农膜残留量可达325.05 kg/hm2,作物减产24.7%;土壤中残膜达 877.5 kg/hm2 时,蔬菜减产14.6%~59.2%[17]。地膜的连年使用及用量的持续增加,造成其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势必影响到土壤的通透性,破坏土壤结构,使微生物活性和数量受到影响,甚至会阻碍土壤水分、养分运输和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产品品质降低。

3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由于人类一些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及其安全性能日益下降,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土地资源极其匮乏,面临的粮食和土壤环境问题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严峻得多。目前,我国大约10%的粮食、24%的农畜产品、48%的蔬菜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隐藏的各种污染物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主要根源。

3.1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8]。中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 000 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 200 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19]。加入WTO之后,农产品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对我国农业冲击更大。

植物根系可分泌多种有机酸,使根际环境pH值降低,这些酸性分泌物可以活化吸附固定于土壤颗粒上的重金属污染物,使其生物有效性增加后被植物大量吸收。由于重金属移动性差,在生物体内难以被分解转化,而只能沿食物链逐级传递、放大,最终累积到较高含量时,就会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2000年监测结果,中国7个城市农产品重金属污染超标率达30%以上。以蔬菜为例,在生长过程中,土壤重金属经根系吸收并在体内积累,抑制了细胞分裂和伸长,刺激和抑制某些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合成,降低光合和呼吸作用,伤害细胞膜系统,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同时,由于重金属的影响,蔬菜体内的维生素、糖分及其他物质含量都相应的有所变化,从而影响蔬菜的品质。胡红青等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使小白菜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农产品质量下降[20]。

土壤污染防治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 第4篇

1.1 我国土壤防治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的大国, 而现在农产品赖以生存土壤却遭受着巨大的污染, 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农产品质量。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严重, 大概有12000万hm2的耕地被污染, 差不多要占我国总耕地面积的1/5以上。这里面工业上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 这“三废”已经污染了我国耕地大约1000万hm2, 其中受到工业污水灌溉的农业耕田的面积约达330多万hm2。现如今我国的很多耕地土壤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中国东北部的天津市因工业、生活污水排放致使2.3万hm2的农田受到污染。另外, 在我国的沈阳张士灌区, 由于常年用污水灌溉了超过了20a, 使耕地土壤受重金属“镉”污染严重在灌溉的水稻田里, 含镉的含量5~7mg/kg。

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我国制定了很多关于防止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但是, 在这些法律、规章制度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农业耕地土壤污染的规定条文。在现有的《农业法》等法律条文中也只有一点关于土壤保护的零散规定, 在我国法律上对于防治土壤污染基本是一项空白。在实际生活、生产过程中, 一般的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都只是在有人举报才进行管理, 人们没有从内心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土壤防治的重要性。

1.2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 特别是农产品质量令人堪忧, 无公害农产品是目前开发研究重点。现在常听到的无公害农产品, 是指这种农产品的产地生态环境清洁, 农产品的培育过程也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的, 将农产品所含有的毒、害物质都严格的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并且最后农产品会由授权部门经过严格的检测、批准, 无公害农产品象征着安全、健康、优质。

我国目前建立了很多无公害农产品培育基地, 为人们提供无公害的农产品。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一时还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农产品都无公害。一般无公害农产品培育基地都建在农村, 由于农民自身对于农业科技知识匮乏, 农村土地分散不易管理, 无公害农产品科技、资金投入量少等原因, 造成我国现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速度缓慢、覆盖范围窄的局面。

2 土壤防治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2.1 对个人的重要性

很多人因为本身自己没有土地, 对土壤污染的概念淡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土壤保护防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污染过的土地会扩散, 而且农作物的使用是普及的, 只有土地保护好才能保证每个人每天的食物是安全的。

2.2 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要发展必然离不开土地,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农产品供应到国内外的市场。但由于近来我国的土壤污染严重, 也同样导致了很多农产品由于质量不过关被国外退回。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民的收入和我国农业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有助于我国农业的大力发展, 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3 对国家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土壤的污染致使我国农业生产受到威胁, 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民的收入, 这样将会导致农民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样, 受污染的农产品使人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由此可见, 土壤防治和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生产对我国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 关于我国土壤防治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对策

3.1 国家的法律法规

对于我国在土壤防治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上, 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明确的法律条文来保护土壤防止污染, 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规章制度。对于这方面, 如果觉得没有必要专门立法, 也可以在一些以前颁布的相关法律上, 明确这方面的内容。

3.2 政策与税收扶持

有些工业制造性的企业会排“三废”, 自己治理在资金和技术上又有难度, 这就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上的扶持, 这类中小型企业给一些补助或减免一些税费, 来让他们自主的治理好土壤污染的源头。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 由于该技术含量很高, 实验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成效, 投入的资金和科研的技术人才也非常的多, 国家应给予这类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一些技术补贴和实施奖励机制。

3.3 市场认可、建立品牌

要把土壤防治与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相结合, 让大家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体会到无公害农产品的安全健康, 让每个人都从自己的主观意识上自觉的保护土壤, 认可无公害农产品。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 扩大其生产种植范围, 从而提供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4 结语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要重视土壤污染防治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壤污染防治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提出了一点意见, 希望对大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了解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潘丽, 潘银凤, 张永强, 等.蔬菜田土壤污染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J].蔬菜, 2013 (09) .

农产品污染 第5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30多年来投入最大、范围最广、要求最严的一次土壤环境普查和污染防治工作,这项工作将全面摸清全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今后农业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大家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当前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二、加强督导检查。

关于督导,省站已经下发了文件,希望有关县级机构要开展自查工作,对每个环节都要对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市级机构对所辖县取样、制样过程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每个县都要走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省站。省里加大随机督导检查力度和范围,不但要去采样、制样的县督导,也要去制样的市级机构督导。对自查和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对待,认真纠正。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今后工作中防治并杜绝再次发生。

三、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项目实施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是这次项目开展的指导性文件,项目开展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按照方案严格要求,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发现一个,改正一个。

四、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一)取土样出现的问题。

1、取样时,不按照5点取样,随意减少点位的现象。

2、应该调整的点位,没有调整,该样点就不取了,造成样品量减少。

3、随意调整取样点位,为了取样方便,尚未达到预设点范围内,就近路边取样。

4、取土时未按照垂直剖面取样。

5、照片中没有取样人员。

6、直接将土样装入装干土的样品袋。

7、照片上没有土壤点位编码。

8、未按照要求命名的照片。

(二)填表格出现的问题。

1、表格填写不全,必填项不填写,将来录软件时,就无法通过,必须返工。

2、随意改变表格,农业部要求,所有表格格式不能改变,但有的县还是改变了表格格式、填写项,甚至文件类型。

3、填写项目不规范,有的数字位数、土壤亚类等没有按照填写说明规范填写。

(三)制备土样发现的问题。

1、制样时,用四分法进行样品缩分,严禁随意取得部分样品进行制备。严禁制样时筛够200克或100克,就将筛上部分弃去。如果发现,必须重新取样制备。

2、筛不下去的土壤,用手触摸筛底,帮助土壤漏下去。这是严格禁止的行为,因为这样将使筛子孔径变大。

3、用钢磨研磨土壤样品。由于检测用项目为重金属项目,所以土样 采集制备过程中严禁使用金属工具。

(四)整理土样发现的问题。

1、样品不全。由于预设点位落在非耕地上,县里没有进行取样,需重新调整点位补足样品。

2、样品混淆。有的样品标签混淆,造成个别样品多,个别样品少,对照图片也无法纠正,需要重新取样。

3、样品重号,标签经纬度不一致。

4、样品标签和图片经纬度不一致。

5、样品数量不足。由于样品袋密封不好,造成样品数量不足200克。

6、样品装箱混乱。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排序装箱,容易造成样品丢失、混淆而不易发现。

7、样品标签填写不规范。有的只填写编号。

没有其他信息,出现错误时无法排查。

农产品污染 第6篇

关键词:贝类;副溶血性弧菌;污染

中图分类号: X714;X1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258-02

收稿日期:2013-06-18

作者简介:高玮(1984—),女,安徽滁州人,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检测工作。Tel:(021)65482263;E-mail:wissic520@163.com。

通作作者:金沁,工程师。Tel:(021)65482263;E-mail:karenucan@163.com。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是引起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的首要食源性致病菌,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比例高达60%以上[1]。有调查结果证实,从海水和健康的贝类内脏中曾多次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2-3]。贝类是滤过性摄食,并且多生活在海底泥沙中,使得它们体内得到副溶血性弧菌的“浓缩”而带菌率较高。虽然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贝类出口国之一,但对贝类产品的卫生管理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贝类产品无法出口欧盟和美国。本研究为了解上海市常见不同种类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2011年1月—2012月1月对市场出售的不同类型的海产品共836份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调查,为今后贝类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和预警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按照《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4],对上海市各大超市卖场的海瓜子、文蛤、牡蛎、花蛤、竹蛏、扇贝进行随机抽检样品。按照无菌采样原则采集,采样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每周采样1次。采样后置4 ℃保存,样品种类及采集数量见表1,3~8 h内检验。

菌株: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ATCC33846、ATCC17802,购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1.2培养基及试剂

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TCBS)琼脂、胰蛋白胨大豆(TSA)琼脂、营养肉汤及细菌鉴定生化试剂购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玛嘉培养基购于上海科玛嘉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

贝类样品取贝类的全部内容物(贝肉和液体),参照 GB/T 4789.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每份样品重复3次。无菌操作称取试样25 g,加入225 mL无菌碱性蛋白胨水(APW),均质1 min制成均匀稀释液,于36.5 ℃培养18 h。增菌液接种于TCBS平板36.5 ℃培养20 h,每板挑取2~3个可疑菌落划线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置36.5 ℃培养24 h。挑取5个可疑菌落划线3.5% NaCl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TSA),36.5 ℃培养24 h。

1.4分离菌株的鉴定

参照GB/T 4789.7—2008,刮取TSA上的菌苔进行三糖铁试验、氧化酶试验、形态学鉴定、嗜盐性试验和生理生化鉴定。

1.4.1初步鉴定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按顺序进行氧化酶、革兰氏染色试验、3%氯化钠三糖铁试验和嗜盐性试验,于36.5 ℃培养24 h观察结果。

1.4.2确定试验挑取TSA上的纯培养物接种于3%氯化钠的甘露醇、赖氨酸、MR-VP培养基,36.5 ℃培养48 h观察结果,隔夜培养物进行ONPG试验;将纯培养物制成悬浊液,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鉴定。

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ATCC33846、ATCC17802)作为标准菌株进行对照。

1.5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 1.5软件χ2检验,比较样品中阳性率的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分离、鉴定结果

在TCBS琼脂上得到256株蓝色或蓝绿色菌落,其余为黄色和黑色菌落。转接至科玛嘉显色平板上得到紫红色菌落224个。在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的224株经初筛试验和生化鉴定结果均为副溶血性弧菌(表2)。最后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鉴定,结果于上述一致。

2.2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

6种贝类产品共836份分离得到224株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26.8%。不同种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

3讨论

本试验采集的样品是海瓜子、文蛤、牡蛎、花蛤、竹蛏和扇贝,均为海水养殖品,是居民餐桌上极为常见的贝类产品。7、8、9月是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高峰[5]。因此采样时间选择为2011年1月到2012年的1月,调查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结果显示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26.8%,略低于安秀华等的贝类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检出率(27.2%)[6],更低于赵虹等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50.0%)[7]。原因可能是由于本调查中的样品均采自于超市卖场,不同于安秀华等的农贸市场,超市卖场在物流或者暂养过程中洁净程度略高。

调查中发现不同种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不同,有显著差异。提示市售贝类产品的质量不仅与品种有关,可能与养殖环境等其他因素有关,Kaspar等发现,硬壳蛤对微生物的积累量与温度有关,在11.5~21.5 ℃的春季积累量最大[8];江海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VP)污染程度与其生长的水质有一定的相关性[9];Son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环境的水质直接影响双壳贝类的安全性[10]。

nlc202309040827

美国国家贝类卫生计划(NSSP)表示,对贝类养殖场的监测管理,是贝类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控制的基础工作。不同的养殖环境,即使是同一贝类产品,体内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差异很大。我国沿海地区居民常有生食或半生食贝类、甲壳类等海产品的习惯,近年来内地城市也开始流行生吃海产品。贝类产品在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中也容易受环境影响被污染或者变质。经调查,大型超市及批发市场的贝类产品都会经过暂养和净化过程后才能上市销售。因此,消费者应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等正规渠道购买贝类产品。邵玉芳等的研究结果说明由于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56 ℃加热 5 min 或90 ℃加热1 min即可将其杀灭,或以1%食醋处理 5 min,可大大降低风险[11]。连续的监测数据有助于确定贝类采集区域的细菌水平,促进贝类养殖行业实施污染源头跟踪管理,为市场创造良好的原料供应源。同时,消费者应关注国家有关部门的消费预警公告,勿使用处于预警期有安全隐患的贝类。

参考文献:

[1]Su Y C,Liu C. Vibrio parahaemolyticus:a concern of seafood safety[J]. Food Microbiology,2007,24(6):549-558.

[2]沈亚林,于业绍. 副溶血弧菌对文蛤的致病性及其防治[J]. 水产学报,1993,17(3):249-252.

[3]陈艳,刘秀梅,马群飞,等. 福建省带壳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市场调查[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2):115-118.

[4]GB 17378.3—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S].

[5]田明胜,郑雷军,彭少杰,等. 2000—2007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分析及对策[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6):514-517.

[6]安秀华,宁喜斌. 上海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7):657-659.

[7]赵虹,顾文珍,陈懿. 宁波沿海地区贝类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况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2):395-397.

[8]Kaspar C W,Tamplin M L.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n the survival of Vibrio vulnificus in seawater and shellfish[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3,59(8):2425-2429.

[9]江海洋,李磊,莫宝庆,等. 贝类污染副溶血性弧菌与海水水质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2502-2504.

[10]Son N T,Fleet G H. Behavior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oyster,Crassostrea commercialis,during depuration,re-laying,and storage[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80,40(6):994-1002.

[11]邵玉芳,汪雯,章荣华,等. 浙江省生食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J]. 中国食品学报,2010,10(3):193-199.

重金属镉对农产品的污染与安全标准 第7篇

重金属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说法, 一般认为密度大于5克/立方米的元素, 在环境污染中一般是指Hg (汞) 、Cd (镉) 、Pb (铅) 、Cr (铬) 及类金属As (砷) 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 也包括一些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 如Zn (锌) 、Cu (铜) 、Co (钴) 、Ni (镍) 、Sn (锡) 等。虽然有些元素如:铜、锌、钴等是人和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但这些元素对生物体适宜的阈值范围很窄, 少于最低阈值就会出现缺素症, 影响机体某些生理功能, 但如果高于最高阈值就会对生物体产生某些毒性。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最大特点是不能或不易被生物体分解转化后排出体外, 只能沿食物链逐级往下传递, 在生物体内浓缩放大, 当累积到较高含量时就会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重金属元素的这一特性使人们认识到必须避免或减少有毒重金属进入食物链才会有效减轻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中肥料的施用与食物链中重金属的累积也有密切关系。常用的肥料 (化肥) 中, 氮肥和钾肥中含量很少, 混杂有重金属的主要是磷肥以及一些含磷复合肥, 多数磷矿石中含镉5~10毫克/千克, 磷矿提取磷肥时, 大部分或全镉都进入肥料中。在我国, 磷矿平均含镉量较低, 仅为0.98毫克/千克, 30个磷肥样本平均为0.6毫克/千克, 其他重金属元素则较高, 全国近20个磷肥 (过磷酸钙) 样品中Zn平均含量为298毫克/千克, Ni 16.9毫克/千克, Cu 31.1毫克/千克, Co2.0毫克/千克, Cr 18.4毫克/千克。从含量来看, 其潜在危险不容忽视。根据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壤的磷肥容量, 提出了控制磷肥中镉对土壤污染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如在长期内使土壤不受镉污染, 必须控制磷肥用量。另外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局部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过高, 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人体健康。在当今肥料施用中, 为了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城市垃圾和污泥肥成为另一种新型肥源, 它们一方面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的含有一些重金属污染物质, 如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 进入食物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农作物是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 土壤中的重金属首先在此得到了富集, 并不是任意重金属含量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在植物体中有其正常浓度范围, 如表1-1所示。

尽管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体中普遍存在并有其正常浓度范围, 随着土壤中重金属的增加农产品中重金属的量也不断增加。当超过某元素的最大允许浓度时, 会对人和动物体产生危害。几类常见农产中重金属和其他有毒元素的最大允许浓度见表2。

二、重金属镉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镉由于20世纪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痛”病而引起人们普遍重视。镉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一是增加了农产品镉的含量, 通过食物链对人和动物体存在潜在危害。二是破坏农产品中营养成分, 降低其营养价值。

在瑞典耕地土壤中每年随各种矿质肥料 (平均含镉量0.5毫克/千克) 而进入土壤中的镉是作物带出土体及淋溶量的2倍, 土壤中因施肥而增加的镉量每年为4%, 其中易被作物吸收增加部分加0.4%, 据国外科学家研究, 5年间施用了1680千克/公顷的过磷酸钙而使小麦籽粒中镉含量由0.008毫克/千克增加到0.028毫克/千克, 是原来的3.5倍。含镉磷肥的使用均导致燕麦、麦草、胡萝卜和菠菜中镉浓度的增加, 当使用高镉 (12.5毫克/千克) 磷肥时作物中镉浓度最高。在我国部分受镉污染地区农田中稻米含镉量最大可达9.36毫克/千克, 平均值为0.4~1.57毫克/千克, 远超出国家卫生标准, 虽然这种污染多是由污水灌溉造成, 但肥料的施用特别是磷肥和堆肥、污泥的使用也占一定份额。

大量研究证明, 植物吸收的镉主要分布在根、叶中, 用作饲料的秸秆中往往含镉量也较高, 而果实籽粒等贮存器官中含镉较少, 但土壤中含镉量过高也会使籽粒中镉超标。对南京市郊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表明, 40个蔬菜样中镉含量超标样点数占总数的5%;达到下限0.05毫克/千克的样点占12.5%。分析表明菜地的镉含量与施用磷肥有关, 磷肥的大量施用增加了土壤中镉水平, 菜地土壤中镉活性高、移动性强是导致蔬菜中镉超标的重要原因。沈阳郊区10种主要蔬菜中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含量分析结果依次为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蔬菜中镉平均含量为0.313毫克/千克, 是标准的1.59倍;污染较重的是叶菜类的菠菜、芹菜和白菜, 其值分别为0.567毫克/千克, 0.499毫克/千克和0.453毫克/千克, 均为标准值的2倍多;黄瓜中镉含量较低, 为0.082毫克/千克。

肥料的施用也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施硝酸铵和过磷酸钙处理的小麦籽粒中镉含量比单独使用过磷酸钙要高出一半, 主要原因是氮肥的使用促进了植株生长, 从而增加了对镉的吸收。磷肥对值物吸镉的影响研究较多, 磷酸根能与镉形成沉淀而降低镉的有效性。酸性土壤上施用磷肥使莴苣对镉吸收量降低。另外含氯肥料中的氯离子易与镉形成络合物而提高镉的有效性, 锌肥可降低植物对镉的吸收, 镉还会对农产品的营养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镉可使糙米中粗蛋白、粗淀粉、直链淀粉和赖氨酸含量显著减少, 王凯荣等 (1993) 在研究了土壤受镉污染后和稻米营养和卫生品质影响后得出相同结论, 并且赖氨酸和组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数也大大下降, 降低了稻米的营养品质。

三、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于动物和大多数不吸烟者来说, 食物是镉的主要来源, 人们通过饮食摄取的镉量随食物性质不同而异, 如:牡蛎和鳗是富镉食物, 使用化肥后作物根部也富含镉, 大多数成年人通过食物可获得100~500μg镉/天。

动物体对镉的吸收能力较差, 人体只有3%~8%被吸收, 但吸收后的镉长期保存在体内不易排出, 主要在肾脏、肝脏等器官中蓄积, 以肾皮层累积最多, 新生儿体内几乎没有镉。随着年龄的增长率不断积累, 当50岁的人无接触时, 体中镉可达15~30毫克, 平均每天蓄积量为0.9~1.8μg, 镉主要损害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贫血是慢性镉中毒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可见蛋白尿, 如长期摄入镉, 可导致负钙平衡, 肾脏和消化系统受损害, 发生骨质软化病和剧痛骨折, 故又称“骨痛痛”病。在人体中肾皮质的镉临界水平是200毫克/千克, 而“骨痛痛”病患者肾皮质镉含量可达600~1000毫克/千克。

四、农产品和人体中镉的容许极限和安全标准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提出每天随食品允许摄入人体的镉量为70μg/天, 并提出了最大忍受标准为每周400~500μg, 成人83毫克/千克体重。美国和加拿大的调查表明, 每天摄入镉量为23~50μg, 低于FAO规定标准;对畜禽来说, 饲料中镉的最大容许浓度为0.5毫克/千克干重;在荷兰则范围稍宽松一些, 粗饲料和青贮饲料为1.0毫克/千克, 精饲料为0.5毫克/千克, 德国养牛和羊的饲料标准与此相同, 而家禽饲料则应低于0.5毫克/千克。

Davis等利用人体对镉的每周允许摄入量数据估算出蔬菜中最大允许含镉量为2.2毫克/千克干重。瑞士规定叶菜、果菜和谷物中镉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1毫克/千克鲜重, 块根和浆果类为0.05毫克/千克鲜重;我国对各种食品中镉的含量也做了以下限定。见表3。

毫克/千克

镉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摘要:文章重点阐述重金属镉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并提出我国农产品和人体中镉的容许极限和安全标准。

关键词:重金属镉,农产品,污染,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1]陈静生.环境污染与保护简明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农产品污染 第8篇

人体如果直接接触土壤中的重金属, 或者是通过其他的途径被人体吸收到, 比如地面扬尘、饮水摄入等等, 都会严重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目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革新, 人们开始认识到土壤重金属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入了健康风险评价, 并且逐步发展了起来, 它指的是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进行识别, 对它与人体发生接触的途径进行评价, 并且对危害到人体健康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同时, 它还有机结合了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 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给定量的描述了出来, 对人体受到有害因子危害概率进行了合理估算。利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可以综合评价环境质量, 对污染物的主次进行确定, 这样可以决定优先治理哪种污染物, 从而更好的进行环境风险管理。

2 材料与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我们从雅安市各个区县的耕地土壤中选取了土壤样品, 按照常规标准法来进行土壤的取样, 将先进的GPS定位技术充分利用了起来, 严格依据土壤类型和土地的利用方式来进行样点布局工作, 一共布设了30个采样点。每一个采样点采集了3个样品, 主要是在耕作层进行采样, 深度控制在20厘米以内。

测定项目及方法:采用HF-HCLO4-HNO3来消煮土壤中的Pb、Zn、Cu、Cd等,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定容后的上清液。

评价方法: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方面, 我们将风险度作为健康风险评价的指标, 有机的联系起了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 人体受到重金属污染物危害的风险定量描述了起来。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来定量评价, 将土壤中的Pb、Zn、Cu、Cd四种重金属的均值作为主要依据。通过土壤-人体后, 不同类型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一种是致癌物所产生健康危害的模型, 另一种是非致癌物所产生健康危害的风险模型。在非致癌风险方面, 主要是通过各种可能暴露途径来确定污染土壤可能造成的非致癌风险, 同时将对应的参考剂量充分纳入考虑范围。致癌风险指的是人体长期暴露于某种致癌物质下, 所患癌症的可能性。如果有多个致癌物质同时存在于一个污染地块, 那么致癌风险就是各种污染物致癌风险的总和。

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参数的选择:在健康风险评价中, 对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周围居民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时, 除了要充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各种研究材料之外, 还需要将人体接触到土壤中污染物的各种途径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 比如呼吸、直接接触等等。

3 结果与讨论

雅安市农产品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通过调查分析, 并且将调查结果列成了一个表格,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雅安农产品土壤重金属Pb、Zn、Cu、Cd的含量范围分别是37.23-125、31.4-154.2、7.21-87.2、1.22-7.33 (mg/kg-1) , ) 其中, 四种重金属在土壤中分别可以占到81%、35%、15%、100%, 相较于全国土壤背景值来讲, 都要高出许多。而相较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来讲, 四种重金属含量还是要低很多, 而Cd含量较高。并且,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四种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大小也是不一样的, 变异系数最大的是Cu, 可以达到65%, 这说明在雅安农产品土壤中, Cu含量是很不均匀的分布于空间中, 有点源污染存在于局部空间中, 可能是没有规范使用含铜农药, 或者是土壤中进入了其他一些外源物质。而两外三者的变异系数都没有超过0.5, 说明在雅安农产品土壤中均匀分布着这三种重金属。

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在进行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时, 我们应用的是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模型参数, 对雅安农产品土壤四种重金属可能引起的成人和儿童的平均个人风险进行有效计算, 其中, 只有通过摄取食物, 才会产生Cd风险。通过风险评价, 我们可以了解到, 在非致癌污染物导致的健康危害中, 最大的个人风险是Pb, 其次是两外两种重金属。这三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这样来表示, 因土壤重金属的非致癌污染物给受到健康危害的可能达不到千分之一, 因此, 我们可以了解到, 非致癌物质并不会过大程度的导致健康风险的产生, 但是, 也会潜在危害到人体健康。而致癌物质Cd则会明显引起健康风险, 危害到暴露人群的身体健康。那么在风险决策管理过程中, 就需要将Cd和Pb作为主要的防治重点。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笔者运用一系列的模型和方法调查了雅安农产品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 发现污染最严重的是Cd和Pb, 那么在风险决策管理中, 就需要对其特别重视。

摘要:重金属作为一种有毒污染物, 是持久性的, 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到土壤中, 并且生物是不会降解这些重金属的, 那么就会在土壤中长期存在。本文通过采样分析的方法, 调查了雅安农产品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雅安,农产品,重金属,污染

参考文献

[1]洪春来, 黄锦法.嘉兴市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初步调查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9, 2 (1) :123-125.

[2]吴迪, 邓琴, 吴坤.织金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1, 2 (1) :43-45.

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与安全标准 第9篇

重金属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说法,一般认为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元素,在环境污染中一般是指Hg(汞)、Cd(镉)、Pb(铅)、Cr(铬)及类金属As(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一些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Zn(锌)、Cu(铜)、Cb(钴)、Ni(镍)、Sn(锡)等。虽然有些元素如铜、锌、钴等是人和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这些元素对生物体适宜的阈值范围很窄,少于最低阈值就会出现缺素症,影响机体某些生理功能,但如果高于最高阈值就会对生物体产生某些毒性。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最大特点是不能或不易被生物体分解转化后排出体外,只能沿食物链逐级往下传递,在生物体内浓缩放大.当累积到较高含量时就会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重金属元素的这一特性使人们认识到必须避免或减少有毒重金属进入食物链才会有效减轻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中肥料的施用与食物链中重金属的累积也有密切关系。常用的肥料(化肥)中,氮肥和钾肥中含量很少,混杂有重金属的主要是磷肥以及一些含磷复合肥,多数磷矿石中含镉5~100毫克/千克,磷矿提取磷肥时,大部分或全部镉都进入肥料中,另外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局部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过高,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人体健康。在当今肥料使用中,为了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垃圾和污泥肥成为另一种城市垃圾和污泥肥成为另一种新型源,它们一方面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的含有一些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如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进入食物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农作物是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土壤中的重金属首先在此得到了富集,并不是任意重金属含量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植物体中有其正常农度范围,如表1所示。尽管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体中普遍存在并有其正常浓度范围,随着土壤中得金属的增加农产品中重金属的量也不断增加。当超过某元素的最大允许浓度时,会对人和动物体产生危害。

二、重金属铅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重金属中铅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最小,但其在植物体内的蓄积量对动物和人体危害极大。铅在植物器官中的累积规律也基本符合根>茎叶>籽粒。当土壤中含铅量大于200毫克/千克时植物地上部铅含量大量增加,在根和茎中的浓度分别增加21.2%和1.2%。而籽粒中铅浓度增加甚微,土壤中铅难以被转移到籽粒中。用小麦、水稻、大豆三种作物研究了铅的施用量与其在作物不同器官中的残留量的关系,发现三种作物籽粒中含铅量虽然与土壤中铅含量呈正相关,但并不明显。糙米含铅量在土壤铅处理浓度高达2000毫克/千克时,比对照增加1倍,小麦增加60%,大豆仅增加30%。尽管土壤中铅很少在作物茎叶和籽实中残留累积,但也应予以充分重视。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污泥肥对水稻和大豆籽粒中铅的含量影响时发现,当铅投加量为300毫克/千克时,大豆籽粒含铅量仍未超过1毫克/千克,并建议污泥农田施肥量铅的标准控制在600毫克/千克。化肥的施用可影响植株对铅的吸收,在高磷情况下,植株对铅的吸收可减少一半,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在土壤和植株体内形成磷酸铅沉淀。在缺硫土壤上,地上部铅含量高于根系,而硫供应充足时则相反。铅对农产品中营养成分的研究较少,铅能降低缬氨酸含量,提高苯丙氨酸含量,铅还影响糙米中淀粉的组成,提高糙米中还原糖的含量。

三、重金属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体中的铅主要来自食物,据测定每人每天吸收的铅量为300μg,其中90%来自食物。铅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为4年,沉积在骨骼中的铅半衰期为10年,铅易在生物机体蓄积,当达到一定量时,即呈现出毒性反应。由食物引铅中毒多为慢性过程,当血铅含量大于80μg/dl时即可发生。铅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及肾脏,常见症状为食欲不振、肠胃炎、口腔金属味、失眠、便秘、贫血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铅对儿童的危害更大,主要损伤儿童脑组织,造成童智力发育迟缓、癫痫、脑性瘫痪等永久性后遗症,但适当地补充一些其他元素,如在膳食中加入适量的钙、铁、铜等可以减轻铅的毒害作用。

四、重金属铅的容许量和安全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暂时建议成年人的容许摄入量为3毫克铅/人·周或0.05毫克铅/千克体重·周,它相当于0.43毫克铅/人·周。几个国家的调查表明,成年人以饮食中平均摄入0.2~0.3毫克铅/人·天,远低于WHO规定的容许标准。

提高装车质量实现产品零污染 第10篇

为贯彻集团公司“质量至上”的管理方针,牢固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理念,根据厂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产品装卸部将质量工作当成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以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为重点,把质量工作的重点放在夯实质量管理基础,贯彻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上。为搞好质量工作,特成立了以部门领导为组长;业务组人员、各班班长为组员的攻关小组,结合2008年的实际情况,确立了2009年质量攻关项目:提高装车质量,实现产品零污染。

2 影响装车质量及产品污染的原因分析

年初厂部制定的质量考核指标包括装车质量及产品污染两方面:1)装车质量。叉车及人工装卸破损率均≤0.77‰、装卸无客户投诉、无质量事故;2)产品零污染。根据目前现状调研及查阅历史记录看出:装车偶有偏载、码放不齐、篷布苫盖不规范、装车速度缓慢等现象发生。2008年6月10日装运的3131018#铁路棚车有部分产品外包装污染。结合装车质量及产品污染方面出现的问题,部门专门召集攻关小组成员查找原因,经讨论分析得出以下8条:一是装车前车体清扫不干净;二是装车前未按规定进行铺垫;三是装车作业中劳务工穿戴的工作鞋不干净;四是装车作业中劳务工随意进出;五是铁路敞车苫盖用的蓬布不完整,有破损;六是铁路敞车蓬布苫盖不规范,产品有外露现象;七是铁路敞车蓬布绳索捆绑位置不正确,不牢靠,有松散现象;八是包装袋本身不干净。

3 制定并实施攻关对策

对照原因分析,部门质量攻关小组制定并实施了以下对策。

3.1 提高装车质量,实现产品零污染

1)每月进行生产、质量统计工作,在产品出库装卸过程中始终坚持文明装卸、优质服务,实施跟踪验证,如超出目标值及时分析和制定相应措施。

2)完善装卸现场质量监督员监督机制,佩带监督袖标。成立了部门质量管理监督小组,设质量监督点13处。严格落实现场质量监督员作用,并实施月考核。

3)每月下发相关质量法律﹑法规的学习材料,结合生产实际组织班组学习。为提升部门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在“质量月”活动中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中国石油质量管理知识》答题活动,主办两块以质量管理为主题的黑板报,在厂部黑板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在兰州石化公司质量部征集《石油工业质量学术论坛》2009年年会论文活动中报送2篇,在厂局域网发表。另外,组织全员对新修订的《化工产品装卸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

4)结合岗位装卸实际,完善各类产品装卸作业标准。

(1)重新修订了《化工产品装卸部操作规程》。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全面受控,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据石化公司及厂部安排,对部门现行的《化工产品装卸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除对原有的《铁路整车清扫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外,增加了《化工产品防护操作规程》、《零担装车操作规程》及《铁路整车装车操作规程》。其中对产品的防护、车辆(敞车、棚车)的清扫、铺垫以及棚车的装车、敞车的装车、敞车篷布苫盖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详细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并给出了相应的验收标准,对劳务工装车作业起到了指导作用。规范了部门的管理,保证了装车质量,截止10月底实现了产品零污染、客户零投诉。

(2)为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机制,激发每位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提升部门质量管理水平,重新修订了《化工产品装卸部2009年度质量管理考核实施办法》。针对大乙烯入库码垛质量下滑,产品入库时常出现乱码、乱放、塌垛、倒垛、偏载等现象发生,为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加大了考核力度(每塌垛、倒垛1吨扣责任人100元),随着此项制度的出台,乱码、乱放、塌垛、倒垛、偏载等现象在逐渐减少,员工的责任心增强了,业务水平也提高了。

5)利用公司质量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职能人员专业业务素质。4月13日~15日一人参加了由石化公司举办的QC小组管理知识培训班。10月25日~29日一人参加了集团公司举办的《产品包装标准》学习班。

6)实施合理化调查,发挥QC质量攻关作用。为了达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目的,年初以班组为单位成立QC小组,每个QC小组首先经讨论研究选定课题,其次制定活动计划,再按选定的课题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同时按规定做好活动记录,其中课题为《降低叉车养修费用》、《降低燃气叉车减压阀维修成本》、《提高叉车完好率》三篇均在厂部组织的QC成果发表会上发表。同时《降低叉车养修费用》获中国质量协会2009年度QC成果三等奖、石化公司二等奖。

3.2 让客户满意,保证满意率达到100%

1)每季度开展用户调查,针对个别用户提出的装车偶有偏载、码放不齐、篷布苫盖不规范、装车速度较慢及三聚产品叉车入库码放垛体倾斜等问题,部门认真对待,及时整改,确保无客户及兄弟单位投诉。

2)按照市场需求,对大乙烯产品聚丙烯T38F、高压聚乙烯2210H进行二次包装。为抓好此项工作,部门对业务组管理人员进行职责分工,实行“值日”制度,每天有一名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督,对现场的安全、二次包装套袋的质量负责,同时负责包装设备故障处理和维修、编织袋的供给、操作人员的情况及生活后勤保障。其他管理人员每天不少于二次现场巡检,且每次巡检不少于一小时。部门于10月30日对二次包装三条包装线进行了验收。成功地完成了二次包装套袋由手工操作转向半自动化操作。

4 结论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截止10月份,未出现一起产品污染及客户投诉事件, 共完成产品装卸总量为2 487 449.995吨,装卸破损量为505.7635吨,破损率为0.2033‰,远低于对标值0.77‰。实现了提高装车质量,确保产品零污染,用户满意度为100%的目标。

摘要:兰州石化公司化工储运厂产品装卸部主要承担固体化工产品的出入库及装车发运任务。作为公司对外的窗口单位, 装车质量及产品污染程度两大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既体现了服务质量, 又反映了企业形象。因此, 部门在贯彻上级质量管理理念的基础上, 以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为重点, 确立了以提高装车质量, 实现产品零污染为目标的质量攻关项目, 并为此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中美贸易中污染产品的动态变迁 第11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中美双边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不仅对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的同时, 污染产品的贸易也有增加的趋势。由于中美两国环境标准的不同和环境成本的差异, 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我们的担心。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考察中美两国污染产品贸易的动态变迁, 从中找出规律, 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制定环境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最终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赢。

二、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借鉴Gagnon&Rose (1995) 提出的标准化的贸易差额N B和标准化的贸易份额N V的计算公式, 针对中国与美国污染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差额和贸易份额进行量化分析。其中

其中Xit为商品i在t时间的出口额, Mit为商品i在t时间的进口额。为本国在t时间的总出口额, 为本国在t时间的总进口额。NBit表示在t时间, 第i种商品的出口比例和进口比例的差所衡量的第i种商品的净出口。NVit表示在t时间, 第i种商品的进口份额和出口份额的均值衡量的第i种商品的贸易份额, 体现了第i种商品在t时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

三、中美污染产品贸易的动态变迁

本文所采用的污染产品的分类, 是以Smarzynska&Wei (2001) 根据美国环保署 (E P A) 提供的美国工厂实际污染排放和消除成本的数据, 将SIC3分位分类的产品按照污染密集度的高低分为4大类, 其中包括高污染密集度产品High, 中污染密集度产品Middle, 低污染密集度产品Light和清洁产品Clean。

1. 中美污染产品按照污染密集度分类的贸易量NV计算结果及分析。 (1) 从总体上看, 三种污染密集度产品经标准化的贸易份额在考察期内变化不大, 基本维持在1 6%~2 3%左右的范围内。但是具体到每一类污染产品其变化趋势又各不相同。 (2) 对于低污染密集度产品, 在上世纪8 0年代中、前期, 经标准化的贸易份额一般维持在6%~8%左右;在8 0年代后期有一个快速增长期;从90年代开始回落, 并于1994年开始维持在4%左右的范围内。 (3) 对于中污染密集度产品, 从80年代起至90年代初期, 经标准化的贸易份额一直处于平稳, 基本维持在4%~6%左右的水平;从9 0年代中、后期开始, 贸易份额逐年递增, 到2 0 0 0年, 达到了9.87%, 与80年代初相比提高了一倍左右。 (4) 对于高污染密集度产品的贸易, 从8 0年代至上世纪末, 经标准化的贸易份额变化不大, 基本维持在6%~8%左右的水平。

2. 中美污染产品按照污染密集度分类的贸易量N B计算结果及分析。图2为中美污染产品按照污染密集度分类的贸易量NB计算结果。

(1) 对于低污染密集度产品, 中国对美国经标准化的贸易差额在考察的期初和期末有很大不同。在2 0世纪8 0年代基本处于顺差状态, 到9 0年代转为逆差, 逆差值大多维持在2%以内。说明中国在与美国的低污染密集度产品的贸易中, 我国的环境压力是减小的趋势。

(2) 对于中污染密集度产品, 除个别年份外, 中国对美国经标准化的贸易差额基本为正, 为净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对美国在中污染密集度产品的贸易加剧了我国的环境压力。

(3) 对于高污染密集度产品, 除个别年份外, 中国对美国经标准化的贸易差额基本为负, 这个结果与中污染密集度产品的贸易趋势正好相反。也就是说, 中国在与美国的高污染密集度产品贸易中, 相对于美国来讲, 对中国造成的环境压力更小一些。

四、结论

1.在中美贸易中, 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对污染产品进出口总额的影响不大, 但不同污染密集度产品贸易的特点又有所不同。

2.在中美贸易中, 不同污染密集度产品经标准化的贸易差额的变化趋势在考察期内是不同的。中国与美国低污染密集度产品的贸易差额在考察期内是由正转负的, 而中污染密集度产品的贸易差额基本维持正值, 高污染密集度产品的贸易差额正好相反, 在考察期内基本为负值。即不同污染密集度产品的贸易对中国的环境压力是与此相对应的。

参考文献

[1]Gagnon, Joseph E.and Andrew E.Rose, “Dynamic Persistence of Industry Trade Balances:How Pervasive is the Product Cycle?”Oxford Economic Papers, v.47, pp.229~248, 199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农产品污染】相关文章:

农产品滞销05-05

农产品检验05-19

农产品地06-02

高端农产品06-23

创意农产品07-13

热带农产品08-28

出口农产品09-07

台湾农产品07-25

农产品简介08-14

大宗农产品价格05-07

上一篇:整合与创新下一篇: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