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译教学范文

2024-06-27

英语口译教学范文(精选12篇)

英语口译教学 第1篇

一口译及口译教学方法

口译 (Interpretation) 是这样的一种活动:译员 (Interpreter) 在听取源语后, 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以目标语向听众传达讲话人的意思。按口译的方式可以分为:交替传译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同声传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耳语传译 (Whisper Interpretation) 、联络口译 (Liaison Interpretation) 。根据口译服务的场合和内容还可分为:会议传译、陪同传译、社区传译、法院传译、医疗传译等。

口译能力的造就首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口译技能。业界一般认为, 口译的标准为:信、达、雅。真实为信, 流利为达, 动听为雅。对于英语口译的教学, 主要分为:英语口译听辨、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转换以及口译教学综合技巧。

英语口译的听辨:口译中的“听”是对说话人希望表达的真实意义的听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用例句体现这样的学习要点:

第一, 抓住关键词、意群和意义单位。在一个句子里, 关键词通常包括核心主语、主要动词、宾语、数字、表时间地点的词, 以及表强调的词语。

第二, 抓时态。时态在口译中非常重要, 因为时态在英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表意工具。抓住动词的时态, 给中文翻译的准确性提供保证。

第三, 听出句群之间的逻辑关系。从逻辑上区分, 句群之间常有六种关系: (1) 原因关系:“因为……所以……”, “因此……”, “由于……”; (2)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然而……”; (3) 条件关系:“只要……就……”, “如果……”, “假如……”; (4) 让步关系:“即使……也……”, “尽管……也……”, “就算……”; (5) 时间先后关系:“之后……”, “接着……”; (6) 结果关系:“从而……”, “导致……”。

第四, 听出四字词组和富含文化底蕴的表达的实际含义, 了解讲话人的弦外之音。

口译记忆:在口译过程中, 译员要充分调动和协调感官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各项资源, 才能保证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专项技能的具体方法如下: (1) 信息组织。在听取信息的过程中, 教导学生尽可能找出信息内容的组织方式和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对提高学生短期记忆的效率有帮助。 (2) 大脑重复。对同一信息有意识的重复可以延长其在短期记忆力的存储时间。让学生有意识地反复重复所听到的信息, 并作比对实验。 (3) 信息视觉化。将听到的内容在大脑里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叙述性和描述性的信息材料, 如自东向西描述中国地形分布图。

口译笔记:口译笔记不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记录方法, 不同于速记、课堂笔记等。它包括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为的是最终将信息的源语形式转化成目的语形式。其内容多为数字、人名、地名、时间等, 反映发言人主要观点的关键词和意群, 动词的时态, 逻辑关系词, 发言人列举的一系列实物。

口译笔记的方法因人而异, 主要的方法: (1) 多采用自上而下的“阶梯结构”记录。每个意群作为单独的一行, 一行之内的字尽量精简。 (2) 译入语和源语并用, 文字与符号混合。 (3) 简短书写, 笔画可少, 明确界定每一段的分界。

这个环节要注意指导学生由简到难, 循序渐进地做多个练习, 让学生逐渐掌握记录口译笔记的重点、要点和格式。

口译转换是口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英语和汉语分属于西方语言和东方语言, 两者在句法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不熟悉这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规则, 会导致译员在知识处理上花费很长时间, 并影响口译输出的质量。

二口译转换的规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感受到英、汉语之间的明显的差异:与汉语不同, 英语是通过词语本身形态的不同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 英语中动词和名词词尾变化都比较多, 而且不同的变化会有不同意义的产生, 而汉语则要是通过虚词、词序的变化等手段来表现。此外学生们还应掌握一些转换上的规则:

1. 汉语“意合”到英语“形合”

有不少语言学者对英、汉进行比较研究, 总结出汉语“意合”到英语“形合”的特点。所谓“形合”就是指语言组织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所谓“意合”就是指语言组织主要靠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

英语中是“显性连接”, 而汉语中是“隐性连接”。因此, 我们在进行英汉转换时, 一个常见的策略就是要有意识地根据英语“形合”的特点在语句衔接与连贯之处添加连接词。

2. 汉语“主题突出”到英语“主语突出”

汉语中位于谓语之前的成分可能是一个主题、话题但不是主语。而且汉语中有很多没有主语的句子。而英语里, 除祈使句外, 都必须有一个主语。也就是说, 汉语是“话题凸显的语言”, 而英语是“主语凸显的语言”。因此, 在教授学生时, 要重点教授如何找到或者确定主语, 并在汉语的合理位置出现。

3. 汉语中“多种词类均可充当谓语”到英语中的“谓语结构以动词为中心”

汉语中, 能充当谓语的绝不仅仅是动词, 形容词也是典型的谓语词, 甚至名词也可以。而在英语中, 充当谓语的一定是动词。在授课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的谓语动词就是抓住了句子的灵魂。举例练习时, 重点训练, 英语句子的主谓之间有一种语法的对应关系。

4. 汉语中“修饰语+中心词”到英语中的“中心词+修饰语”

在英语中, 一个典型的语法现象就是“中心词”出现后, 其后面的修饰语是开放的, 可以加上多个短语、从句等。而汉语中则刚好相反。在复合句中, 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 一般放在句首, 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 即“重心在后”。

在各教学环节, 要采用不同的句式来锻炼学生理解不同的语法位置, 使翻译更加自如。

最后,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对学生在口译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做一些归纳: (1) 对英语无法即时理解, 原因是反应速度慢。无法在听完录音后及时在脑海里迅速映现英语的中文含义。 (2) 对外国口音不熟悉。我在选题时, 往往采用英语母语国家各种人员的录音, 由于学生平时听得最多的是老师的口音, 所以会感觉不适应。 (3) 对生词放大, 一段录音练习中往往总是有一些词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 许多考生就“卡”住了, 没有跳过去听完全文, 而继续停留在这一个词上, 根本没听完全部内容, 更何况翻译。

三口译教学技巧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具体的准备工作如:术语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 在每次录音口译练习之前, 要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和术语, 让学生具有最起码听懂大意的基础, 否则难度过大, 或者生词过多, 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上课时, 根据每次上课的知识要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练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老师的设计用途和口译每一个环节的重点技巧。每次练习之后, 要帮助学生总结问题所在, 然后给出好的建议。

多和学生一起分享一些时事新闻,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对新的事情和资讯有兴趣, 同时不断地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虽然每次是专题训练, 可最后都要有几段英汉互译的练习。这样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连贯, 不会是一节一节的。因为毕竟从事口译活动是很多方面技巧的综合体。应多提供实战练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口译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 而要在短短几星期内全面提高口译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 要学好外语必须有扎实的基础, 而这一积累要靠长年累月的苦学得来。

坚持操练。与学其他知识一样, 学习英语必须要有一丝不苟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对于学到的东西努力做到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能保证每天的学习都有收获, 掌握的英语知识才会越来越多, 水平才会越来越高。特别是当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时, 那份喜悦是没有经过努力学习的人难以体会的。

参考文献

[1]Gile, D.Basic Concept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1995[1]Gile, D.Basic Concept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1995

[2]Gillies, ANote-takingFoeConsecutiveInterpreting.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 2005[2]Gillies, ANote-takingFoeConsecutiveInterpreting.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 2005

[3]仲伟合、刘绍龙.英语口译实务 (二级)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3]仲伟合、刘绍龙.英语口译实务 (二级)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

[4]许均、何其莘.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4]许均、何其莘.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谈英语口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第2篇

谈英语口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口译现实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要求口译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口译技巧技能.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运用“场景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磨练意志;注重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对比,重视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灵活掌握两种语言的转换;培养短时记忆和记笔记的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的灵活运用.

作 者:许永梅 XU Yong-mei  作者单位:江苏省税务学校,江苏,无锡214063 刊 名:宜宾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8(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英语   口译教学   原则   方法  

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研究 第3篇

一、英语口译的训练模式介绍

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英语口译训练模式主要有吉尔模式、厦大模式、广外大模式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短板。通过对这些先进教学模式的研究总结,可以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译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其中,吉尔模式又称为“精力分配模式”,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注意力会随着对不同事物的关注度而分配不当,当对一样事物的关注多一点,就会在其他事物上关注少一点,这样注意力分配的不当直接导致理解上产生差别。厦大模式是建立在吉尔模式的基础上的,其主要观点是认为口译应该要在理解和职业准则的基础上才能够算是成功。而广外大模式则是结合了吉尔模式和厦大模式,其观点是语言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和技能知识板块才能够组成一个号的口译人员的知识板块。通过对这些先进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找到一套比较适合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的模式帮助教师高效的进行教学活动。

二、当前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译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开设的课时不够、针对性不够强、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上。具体的情况如下:

1、高职高专口译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够强。目前,由于高职高专学校对英语口译的教学不够重视,导致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少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没有重点而言。使得很少有学生专攻英语口译。

2、学校口译课时开设的太少。由于学校对英语口译的不重视,导致学校开设的课时很少,专业的教师也很缺乏。由于开设的口译课程的班级过大,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锻炼。然而,英语口译是很需要实践的机会来进行练习的。

3、师资力量不强

拥有一支英语口译教学实力雄厚的实力队伍是保障英语口译教学正常高效进行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的高职高专学校的英语口译师资队伍建设都不能够满足英语口译教学的要求。并且,由于学校的不重视,课程开设的太少,教师的积极性就不会太高,导致教师对英语口译的研究不会深入。

4、英语口译教学的形式不够丰富

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的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主要是教师进行讲解并配以录音的播放。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对英语口译学习兴趣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打击,不利于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的展望

我国高职高专在英语口译上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现有的问题进行整合,找到了一些对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改进的办法。首先,高职高专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英语口译的教学,要将这一学科作为重点的学科来进行教学,要给与这一学科足够的支持。其次,要对高职高专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补充。师资队伍的不断加强,不管是在学校实力水平上,还是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上都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另外,要能够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与自己学校学生水平相当的教材来进行教学。而且,在进行英语口译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难度调节,对太过简单的部分进行相应的补充,对太过困难的部分则要适当的降低要求。另外,教师在进行口译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选用不同的教材来进行教学。最后,高职高专学习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口译教学是一门很偏实际的科目,只有在课堂上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才能够让学生学得好,学生才能够提高口译的水平,教师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的去总结、去思考,从那些优秀的、先进的口译教学模式中学习精髓,然后再将这些先进的知识与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解决问题,总有一天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的水平会得到提高,我国在英语口译方面的人才缺口会不断的变小,我国的经济实力就会不断地增强。

英语口译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口译,教学策略,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有着扎实口译技巧的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为了顺应这一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专业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口译课程。可是, 存在的问题是有些课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和能力。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目前未能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教授口译课程。基于笔者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验以及众多知名专家的理论指导, 在此提出一些口译教学策略和口译能力培养的建议。

首先, 要充分理解口译的定义和特点。口译“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之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 属于“一种立体式、交叉型的信息传播过程” (梅德明, 2000:8-9) 。法国释意学派认为, 口译是“理解——脱离原语言外壳——表达”的过程。安德逊 (Anderson) 提出了和口译程序基本吻合的认知三段式模式:思维构建——思维转换——思维表达 (刘和平, 2005:42-43) 。那么在传译过程中, 一个译员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呢?Gile在其口译理解的公式中认为:“C=KL+ELK+A”, 即理解 (Comprehension) =语言知识 (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 +言外知识 (Extra-linguistics knowledge) +分析 (Analysis) (蔡小红, 2002;162) 。口译是一种即席的语言转换活动, 是口头进行的翻译行为。它所传达的信息不必也不可能和笔译所传达的那样精准。学习口译的两大前提分别是深厚的原语言知识和丰富的言外知识, 即非语言知识。

结合口译的特殊性, 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大部分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在开设口译课程时是理论兼顾练习的。但教师的教学重点主要还是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实际的口译策略和职业知识。口译依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培养为辅, 口译技能训练几乎被排斥在教学内容以外。学生必须在开始自己的职业后尽可能快地补充相关的职业知识。

基于目前的现状, 再结合理论的指导, 以下的策略应该对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如有可能, 我们的口译课程在设置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准备和熟悉背景材料。大部分学生遇到一些在日常英语中很少用到但在商务谈判、政务会谈等领域经常涉及的专业词汇或术语时就显得手足无措, 缺乏相关的信息量, 因此他们最后译出的译文质量也不高。原因是学生从没有真实的环境, 很少或根本不注意这方面词汇的积累。所以, 相关方面知识和词汇的积累成为必然, 这一点学生可以再课后进行联系。但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方面的背景材料, 并进行分析性的讲解和配套练习, 争取在课堂上能使学生有一定的认知, 这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帮助很大。

2) 影子练习 (Shadow practice) 。也就是对原文的复述练习。由于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足, 或是缺乏逻辑分析和推理, 过于被动地听, 或即使听懂了, 没有将信息真正记忆存储在大脑中, 很容易出现分析及推理方面的逻辑混乱。如果课程在一开始就直接进行双语的互译, 效果必然不太理想。要求学生做影子练习, 不求马上口译, 只求信息点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避免由于特定知识缺乏所引起的听力问题。影子练习可以安排在整个口译练习课程的前段, 在后面的练习中也可偶尔穿插。

3) 视译练习。视译本是口译若干操作形式中的一种, 是以阅读的方式来接受原语信息, 以口头方式传出信息的口译方式。课堂上的视译练习是无讲稿口译的准备阶段。学生看着稿子翻译, 不必分心去记忆, 可集中于翻译内容的准确和表达的流畅。视译可作为学生从练习笔译到练习口译的一种过渡形式, 其意在培养学生熟悉口译思维的机制, 培养敏捷反应的能力, 并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视译既可是英汉的, 也可是汉英的。教师在讲授中要注意的是, 要确保学生浏览整句后, 并进行意群重组后进行翻译, 一避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导致词序位置差异, 从而使视译发生困难。

4) 提高记忆力。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类的记忆分成三类:瞬间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一般来说, 我们在接收到语言信息的瞬间, 信息就被储存在瞬间记忆中, 然后经过理解的过程, 信息被适当的筛选而被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在我们复述和背诵信息之后, 信息转换为长期记忆, 这样的信息不易被遗忘。口译的特点决定了短期记忆在口译的突出作用。人类的记忆储存容量是有限的, 译员必须在完成一个小节的任务后, 迅速地把短期记忆中的信息遗忘, 从而很快地进入到下一个接收的过程。在课堂上, 大量的练习是必须的, 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去熟悉这样的一种模式。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模拟交传练习, 原文材料的长度应该逐渐增加, 要求学生在信息传递结束后的两、三秒后立即开始传译。

5) 笔记。笔记的必要性已经为广大译员所普遍接受。笔记训练的目的是在意义翻译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准确、全面地翻译讲话的内容。在课堂上, 教师应尽可能地教授多种记笔记的技巧。而这些技巧的练习应贯穿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如果课堂时间充裕, 条件允许, 教师可适当抽查学生的笔记情况, 并请学生口头复述其内容。这样的话, 一些常见的、实用的符号、记忆方法就可以很快地被整个班级所掌握。在一到两个学期的时间里, 学生应该对一些常用的符号、缩略语、简称等相当熟悉, 这就使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较快地适应。

当然, 影响译员口译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 如身体状况、周围环境、设备等, 这些情况不在课程的设置里专门分析。优秀的译员应该要能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地处理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Gile, 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蔡小红.口译研究新探[M].香港:开益出版社, 2002.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浅论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与实践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 英语口译 同声传译 接替口译

[论文摘 要]口译在商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商务英语口译为研究方向,着重阐述了口译的分类和特点,围绕口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技巧,同时指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口译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强,国际商业合作越来越频繁,口译也越来越重要。各高校的专业课程中口译成了必修科目,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口译教学就成了必需,它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识和了解。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口译这门课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商务英语口译的分类,以及每种口译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口译的分类和特点

1.视译(sight interpretation)。视译是指译员拿着讲话人的讲稿,一边听发言、一边看原稿、同时进行口译。内容一般是事先准备好的讲稿或文件。这种口译通常保密性较高,译员事先不知道内容,往往只有在译前几分钟才能拿到译稿。口译前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对原文通读一遍,了解发言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语言点和专业难点做“译前准备”。另外,在口译时一定要跟说话人同步,尤其要注意说话人在讲话过程中插入的稿子中没有的内容。

2.接续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这是一种为演讲者以句子或段落为单位传递信息的单向口译方式。接续口译用于多种场合,如演讲、祝词、授课、商务会议、新闻发布会等。演讲者需要完整地表达信息,所以往往连贯发言,停顿较少。这种口译要求译员一段一段地翻译,在讲话人的自然停顿间隙,将信息一组接一组地传达给听众。译员在接到这种口译任务时,事先跟讲话人沟通,有利于口译的顺利完成。

3.交替口译(alternating interpretation)。交替口译即译员同时以两种语言为操不同语言的交际双方进行轮回交替口译。这种口译应用场合非常广,比较常见的出现在商务谈判、商务会议和宴会上,有一定的难度。

4.耳语口译(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也称“咬耳朵”翻译。耳语口译就是将一方的讲话内容用耳语方式轻轻传译给另一方。这种口译一般在外宾观看文艺演出,或者是没有语音设备的会议上采用,听众往往是个人,而不是群体,对象往往是外宾、国家元首或高级官员。译员需要把会议上听到的话,或者文艺演出中的场景等小声地译给身边的一两个人听。耳语翻译一般需要译员对原讲话有高度的压缩与概括,而且声音不能太大,以免影响到附近的人。

5.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这是口译中最难的,也是境界最高的一种。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情况下,几乎是同步的不停顿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讲话人开始说话5秒钟后必须要开始翻译,并且几乎是没有停顿的。由于其难度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因此要做充分的准备,并且对于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注意。

二、商务英语口译课堂教学难点及要求

鉴于口译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外的实践也与其他科目不同。它既要求学生精通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又要求学生具有相当强的语言比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听力水平,又必须有听懂各种口音的能力。

首先,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听力,特别是能领会发言人用非译员母语所提出的商业问题和发表的经济观点,同时要求学生不但应熟悉该语言的渊源、历史、使用习惯,而且必须有语言的宽容,能听懂各种口音。就英语而言,不但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还有加拿大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以及非洲英语和南亚英语等等。他们各有各的发音特点和特殊用词,特别是有些说法和词汇,在各种英语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含义。

其次,专业术语掌握要求。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一些特定的表达方法,比如一些中国特有的词汇,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one central task and two basic points”等等。在汉译英时,如果找不到对应的英语单词或词组时,往往可以用短语来代替,如:“福地”可译成“a place that is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天时、地利、人和”译成“doing the right business with the right people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留意某些说法的变化趋势,如“Fortune”杂志,原来都译成《幸福》,而现在已被译成了《财富》。

三、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口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1.语言基本功要求。口译工作者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有扎实的目标语和本族语的口语和听力的基本功。尤其是汉语一定要学好。很多同学不注重汉语的学习,到了考试或者工作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文体特点。口译员必须熟悉英汉各种文体类别征,才能在英汉语言转换中顺应原文,做到量体裁衣,使译文的文体与原文的文体互相适应。

2.笔记。口译笔记是辅助记忆的手段,它的作用在于弥补记忆的不足。记笔记一定要遵从“大脑记忆为主,笔记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听译过程中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下讲话内容中能刺激记忆的关键词,掌握内容的前因后果、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同时,数字、地点、人名也容易一听就忘,所以也要及时记下这些必要的东西。

(1)使用箭头符号做笔记。比如:↑表示“上升、快速上升、快速发展、快速上涨”等,↓表示“下降、减少、急剧下降、急速下跌”等;↗表示“缓慢上升,缓慢发展、缓慢上涨”等。

(2)使用数学符号做笔记。比如:+表示“加,增加,此外,另外,又加之”;-表示“减少,减”;>表示“多于,大于,强于”;<表示“少于,小于,不如”;∵表示“因为,由于”;∴表示“所以,因此”。

(3)缩写。比如:U.S.A.(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gov(government),edu(education)等,“问题”为“?”,“WB”为“世界银行”。

(4)记录数字。比如:t表示thousand,m表示million,b表示 billion,1st表示first等。如:391,256,688,123可记为3h9lb,2h56m,5h88t,1h23。

(5)自己创造符号。

3.使用翻译技巧

(1)层层拆译法。翻译过程中,经常有几个从句或者几个形容词和介词词组结合起来的较为复杂的句子。对此,应采取层层分解的办法,将长句分解。比如:China will convert large and mediu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to standard corpo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clearly established ownership, well defined poser and responsibility, separation of enterprise from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so that they will become corporate entities and competitors adaptable to the market.译为:中国将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其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2)分合变序法。对于长句,不能遵循原文的顺序,而要重新进行调整,并根据情况分解合并。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visit so quickly.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能这样快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3)词性转换法。翻译过程中,词性不能完全保持形式上的对等,要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灵活变通,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名词和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互相转换等。如:But this pragmatic use of psychology is not what psycho historians intend.此例中 intend 是动词,如果作为动词译成中文就不符合汉语的习惯,利用词性转换的方法,将其译为名词可以了。此句可译为:但是,这种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并不是心理历史学家们的意旨。

(4)糅合省略法。在并列结构较多的场合,同义词语没必要一一译出,而应该采取整合覆盖的办法,使译文简单明了,节奏鲜明。

(5)增减重复法。要突出结构的严谨和节奏的完美,口译中,有必要对有些内容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增加、重复或删减。

口译是一种语言技能,商务英语口译更是有专业知识的语言技能,口译人员必须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发展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笔记系统和语言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通过灵活的翻译技巧提高口译质量。

参考文献

英语口译教学的目标与内容选择研究 第6篇

【关键词】英语口译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选择

前言

口译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短期记忆能力、笔记能力以及敏捷的反应力,教师也应当从这四项内容入手,逐渐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最终让他们做到融会贯通地灵活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口译工作。在教学阶段,教师应当运用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基本功,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

一、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口译教学质量、加强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对学生的情况(如英语基础、学习动机和目标等内容)进行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摸底”,根据“摸底”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目标,才能够确保这样的教学目标是符合学生需求的,能让他们通过教师的教学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

一般同一班级内,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同学词汇量较少,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较弱,而有的同学又是听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教学初始阶段就对班级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进行测试,找到各个同学的长短板。这样做不但能帮助教师制定目标,也能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再者,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充分的了解,有的学生学习口译这门学科只是单纯地完成学分,而有的则是想以后继续在口译方面进行深造或成为职业口译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动机的学生需求,防止整体目标太高或太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收集掌握学生自定的学习目标,结合之前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动机情况,综合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口译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拥有一定外语和母语语言基础的前提下,通过提升其记忆、整理、表达和逻辑思维等能力,将相关信息运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地表示出来的过程。在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基础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有限地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学习相关技能知识。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英语口译教学的过程中,各个出版社出版了种类繁多的教材,这些教材通常都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普遍特点就是将相关技能训练按照主题内容进行模块划分,还有部分技能训练内容以单独的形式出现。目前我国典型的英语口译教材包括《口译教程》和《基础口译》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教材在应用过程中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科学选择教材。此外,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还应当注重以下几点内容。

1.理论导入情况。口译的实践性很强是大家所熟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口译员不需要理论。必要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口译实践。理论和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举个例子,释意学派的代表塞莱斯科维奇认为,“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释意翻译是意义对等翻译,不同于排除语境的语言翻译(字词对应翻译)。对于初识口译的学生来说,学习这些理论更是大有裨益,因为在练习初期,他们很容易被源语的外在形式限制住,对源语太过亦步亦趋,产出的译文也总是带有浓重的翻译腔,有了这些权威理论的指导,他们就能够逐渐摆脱源语的限制,抛弃形式,避免字词对应翻译,真正传达出发言人的内在含义。

2.技能训练。Interpreting即口译,这里用字母“I”来表示;Listening and Analyzing即听力与理解能力,这里应用字母“L”来表示;Note-taking即笔记记录,这里应用字母“N”来表示;Short-term memory Operations即短期记忆,这里应用字母“M”来表示;Coordination即各方协作,这里应用字母“C”来表示;Remembering即回忆,这里应用字母“Rem”来表示;Note-reading即笔记阅读,这里应用单词“Read”来表示;Production即表达,这里应用字母“P”来表示。因此,在进行短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训练过程中,要想完成口译,必须将以下步骤进行综合,即I=L+N+M+C;接下来,还应当实现Rem+Read+P,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译。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口译过程中译员应具备的的几个核心能力,即听力能力、笔记能力、短期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等。在口译教学内容的安排中,也一定要包括针对这些能力的专门训练,具体如下。

(1)听力能力。口译的第一个环节是译员接收信息,大部分时候这个环节是通过“听”来完成的。只有在“听”这个步骤做好了,才能真正理解源语信息,这才有了口译后面的分析和输出等环节。由此可见“听”对于口译的重要性。虽然高校中的口译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他们已经接受了两三年的专业听力训练,但是“听”仍然是很多同学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口译课程中还是需要对学生听的能力进行训练。但口译的听力不同于基础阶段的外语听力。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口译思维习惯,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短时间内捕捉有效信息,并有意识地记忆。基础阶段的外语听力多是基于某些题目的听力,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大多只是为了寻找与题目相关的信息,而没有花太多精力去思考这个语段的真正含义,听的材料也大多是对话或新闻等,这些都是不符合口译中“听”的习惯。所以,在口译课程中,教师应多选择大会发言稿或者访谈等实践中较多遇到的材料,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改变以前听力的习惯,将重心放在对语段整体意义的把握上,而不是对个别信息的抓取上。

(2)短期记忆力。在进行英语口译教学的过程中,一项关键的技能训练就是短期记忆能力。在口译实践中,要想做到翻译得快速准确,离不开较强的短期记忆力。尽管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可以做笔记记录,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口译员所记录的内容主要大脑不容易记下的信息,如数字及多个并列成分等,而不是所有的信息,因此,笔记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主要的信息还是需要口译员记住。由此可见,短期记忆力是口译技能的核心部分,需要重点训练,但这个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按记忆难度依次设置母语归纳总结、外语归纳总结、母语全文复述以及外语全文复述等模块,源语长度也可以由短到长,逐渐加大记忆的难度,提升学生的短期记忆力。此外,还应结合练习材料介绍常用的记忆方法,如形象记忆法和提纲记忆法等。

(3)笔记能力。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它主要记的是要点和关键词,特别是数字、时间、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机构名)、逻辑关联词等(韩振宇2002;穆丹,雷润宁1998;仲伟合1998)。形式上记形式上,提倡运用符号与缩写,以节约时间,简化笔记,提高效率(Nolan2005;黄建凤2005;贾一诚1995)。口译笔记能够有效地为译员分担口译过程中的记忆压力,是口译的必备技能,因此在进行英语口译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记笔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笔记的基本内容,如笔记格式安排、常用笔记符号和简写方法(如用缩写、拼音、偏旁部首等)等基础笔记知识。之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笔记体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记忆习惯都不一样,有的人脑记得多,笔记得少,有的人喜欢用拼音多一些,有的人喜欢用英文缩写多一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体系。初期训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着源语内容做笔记,等他们熟练掌握笔记技巧后再转化为边听边记,源语的语速也可以由慢至快。

(4)公共演讲能力。口译实践一般都有特有的场合,如新闻发布会、商务谈判及宴会等。在这些情境中,优秀的译员不仅需要过硬的口译技能,还需要与特定场合相适应的表达方式和言谈举止。如果没有前期相应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口译实践中,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口译教学中有必要包括多种场合下的公共演讲能力训练。教师可以在训练初期对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进行提升,如音调音量的把握、语速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停顿等。在训练后期,教师应为学生模拟设立不同的环境并教授这个场合下需要注意的发言时的仪表仪态和表情动作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口译场合,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公共演讲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适应不同场合下的口译压力。

3.背景知识的补充。在口译实践中,口译员往往要面对不同学科背景的材料,可能是环保方面的,政治方面的,也可能是化工方面或者工程方面的,总之任何学科内容都可能会遇到,这时,如果能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作为支撑,那翻译的难度将大大降低。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常见学科的专题训练,如经济方面、环保方面和政治方面等,在练习同时补充大量背景知识,在帮助学生理解准备材料的同时,还能为他们未来可能的口译实践打下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受到广泛关注,英语口译技能训练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在提升学生口译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英语口译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这是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首先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学习动机等客观因素进行充分的掌握,同时还应当采用有效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5-37.

[2]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36.

[3]王文宇,黄燕.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英口译中的语块使用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05:73-77+82.

[4]徐然.“专注听力”-口译听力培训方法之我见[J].中国翻译,2010,(3):43-47.

论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 第7篇

一、定位

在现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中, 口译和听、说、读、写等课程一样, 被定位为“专业技能”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口译是英语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口译教学是为了提高和检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刘和平 (2008:35-39) 认为, 作为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外语的口译教学, 应该和帮助学生掌握口译技能、成为市场所需要的口译专业人才的口译教学区分开来。而无论是翻译专业还是非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 都应该“根据职业翻译的内在特点和规律组织教学”, 教授的内容都是“职业翻译技能训练”, 不同点在于训练材料、主题难易程度和译文要求。鲍川运 (2004:28) 则认为, “大学本科口译课的性质是教学翻译, 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有益手段, 但是大学本科口译课也可以为翻译培养作出贡献”。刘银燕和张珊珊 (2009:117) 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将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定位为“职业口译培训预科”。“该课程肩负口译基础知识简介、语言提高和初级技能训练这三重任务”。吴青 (2010:39) 也指出, “本科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的起点, 应将兴趣的激发、意识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作为重点, 不能过分强调某种专项技能的获得或高估教育主题所能达到的专业程度”。我认为, 考虑到三至四年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实际语言水平, 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不能单纯定义为职业口译技能培训, 也不能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口译人员为目的。口译教学依然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同时通过对口译理论和技巧的介绍, 为学生进行专业口译训练或从事专业口译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口译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那口译能力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著名口译专家Gile认为, 译员的理解=语言知识+言外知识+分析。也就是说, 口译能力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语言能力、知识储备和口译分析的技巧 (仲伟合2003:64) 。在此基础上, 仲伟合 (2003:64) 提出, 译员的知识结构由三个板块组成, 即语言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和技能板块。刘和平 (2008:38) 对此持相同的观点, 指出无论哪个层次的口译教学都应该包括这三个板块的内容。具体到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处理好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口译教学将口译视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学重点在于语言知识板块, 主要讲解词汇、句子乃至语篇的双语转化。这一点从早期的口译教材中也可以看出来, 一般教材按照主题分为若干单元, 每单元列出词汇、语言点或翻译点, 然后附有参考译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进行双语之间的转化练习。这样的训练方式类似于听说课和笔译课的结合与延伸, 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也能为学生接受口译技能方面的训练打下基础。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口译技能的培训, 无法根据口译的职业特点和内在规律给予学生指导。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 但是由于缺乏短期记忆、整体理解、意义把握和信息重组等方面的技巧, 无法真正从事口译工作, 哪怕是初级的口译工作。

职业口译训练认为, 技巧训练应是口译课程的核心。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口译的基础, 但仅有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胜任口译工作。口译本质上是一种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进行的交际活动, 译员应具有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包括如何在短时间内理解并记忆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重组转化, 如何运用合适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将信息表达出来, 等等。口译的内容和主题千变万化, 但口译的方法是相同的, 一旦掌握了口译技巧, 学生就能胜任任何领域的口译工作。以巴黎释意学派会议口译办学模式 (即ESIT模式) 为例, 其认为语言教学与口译训练无关, 学员本身应已经具有相当高的语言能力, 在口译训练中专门解决口译技巧的问题。不过这种观点在实践中遇到了挑战, 因为不少学员的外语水平无法达到口译的要求, 在教学中还是得帮助学员提高语言能力 (张吉良, 2010:34) 。专业的口译学员 (往往是已经本科毕业的学员) 外语水平尚且如此, 本科高年级学生的问题就更严重了。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学生的语言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口译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听力水平不足、词汇缺乏、英语表达能力欠缺。具体表现为英译中时存在较多的误译、漏译, 而中译英时用词不当, 存在时态、人称、句子成分缺失等各种语法错误。由此看来, 在本科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中, 语言能力和口译技巧同等重要, 不可强调一个方面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口译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这也是英语专业本科的学生普遍缺乏的。口译课虽然不能将重点放在百科知识的讲解上, 但有必要从题材的选择上体现口译内容的多样性, 从而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积累。此外, 多种题材的口译材料也有利于学生熟悉不同领域的基本词汇和专业术语, 为今后深造或从事口译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置

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内容包括语言能力和口译技巧两方面, 同时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那口译课程如何设置才能满足上述要求呢?目前各个学校口译课程课时数不一, 少的只开一个学期, 每个星期2课时, 多的开四个学期, 每个学期2到4课时。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在大三开两个学期, 每个学期2课时, 笔者将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鲍川运 (2004:29) 认为,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是初级口译的基本原则”。仲伟和 (2001:31) 也认为口译的训练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因此在第一学期, 课堂教学以技能为主线安排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口译概念和基本原则、口译技能和口译职业准则。

首先介绍口译的概念、特点、标准、对译员的要求等, 让学生对口译有整体的了解, 激发学习的热情。然后是口译技能。口译技能大致分为口译理解和记忆、口译笔记、信息转化与重组、数字口译、应对策略、演讲技巧、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几个方面, 每个方面对应相应的课时。口译技能应以理论讲解为辅, 实战训练为主。比如短期记忆, 老师告诉学生逻辑分析是加深短期记忆的有效方法, 并罗列出因果、转折、并列、总分等各种逻辑关系。然后给学生播放几段逻辑关系清晰的录音, 让学生不做笔记, 完全通过头脑记忆并复述。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短期记忆的技巧, 比纯理论性的讲授有效得多。最后是对口译职业准则的介绍, 如职业道德、职业资质与证书、职业发展前景等, 这能启发学生对口译职业的思考, 并对未来的努力方向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学期按照主题内容安排教学, 即每两周有一个专题, 包括礼仪祝词、教育、金融贸易、环境、科技、旅游等。学生通过预习、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 能掌握各个领域的基本词汇并拓展知识面。在这个阶段, 学生在练习中也可以深化第一学期学习的口译技巧, 不仅是单项的口译技巧, 而且是口译技巧的综合运用。

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都没有专门的语言训练环节, 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比如学生在单项技巧训练中, 肯定会出现各种语言上的问题, 老师要给学生以指导和纠正。第二学期的专题翻译中, 通过对参考译文的学习, 学生也能提高语言水平。有不少学生反映, 在记忆训练中, 他们通过逻辑分析和复述, 听力和口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样的教学安排, 既体现了口译教学的特点, 又考虑到了本科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现实。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达到了教授口译技巧、提高语言能力、拓宽知识面的多重目的。

四、结语

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能力, 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不能单纯定位为职业口译培训, 而是担负着提高语言能力和进行初步口译技能培训的双重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提高语言能力、口译技能培训和扩展知识面三个方面的关系, 不能片面强调某个方面。在课程设置中, 以技能为主线和以主题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可以互为补充。同时, 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 2004:27-31.

[2]刘和平.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翻译, 2008 (3) :35-39.

[3]刘银燕, 张珊珊.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结业测试设计与评估方法探索[J].外语研究, 2009 (4) :74-78.

[4]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也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J].中国翻译, 2010 (2) :39-43.

[5]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 2001 (2) :30-34.

英语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第8篇

一、口译的特点

(一) 即席性。

众所周知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口译人员需要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 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 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在很多场合如记者招待会、商务会谈等, 口译人员往往不可能事先知道谈判或交流的具体内容, 只能对交谈各方的话题作一下预测。因此, 口译的即席性特点要求口译人员具有高超的即席应变能力和流利的现时表达能力。

(二) 独立性。

口译人员的工作往往是个体操作, 有时甚至是孤立无援。我们经常看到担任谈判、记者招待会或国际会议的译员独立工作。在这种形势下, 译员无法回避自己所面临的任何问题, 口译译员受时间的限制,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推敲, 既不能现场求助于任何专家、学者, 也不可能查询工具书或者有关参考资料, 更不能频频打断说话者而要求对方重复或者解释其中的要点或难点。因此, 译员必须具备随时处理可能碰到的任何问题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 综合性。

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视”是指译员必须具有观察捕捉说话者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以及情绪变化等非语言因素的能力。“听”是指译员能够耳听会意各种带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语速的话语整理的能力。“说”是指译员能够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流利表达的能力。“写”是指译员在口译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记笔记的能力。“读”是指译员在视译时能快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口译的综合性特点给口译人员的日常训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底, 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人员。

二、口译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的问题。

口译教学旨在向学生传授能使他们成为好译员的方法和原则, 应以技能训练为主, 语言训练为辅。口译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口译技能,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变成一般的语言训练课。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角色就是给学生讲解语言知识、帮助学生修改翻译中的语法错误、练习口语等。当然, 扎实的语言功底对口译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学习口译初期, 应该加强这些练习。但是这些练习主要是为更好地培养口译技能, 并不能完全代替口译技能的训练。

(二) 教学评估的问题。

如何对口译教学进行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估是口译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通过评估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也便于教师对口译教学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但是目前众高校采取的评估方式多为录音评估, 口译教师通过听学生的录音对其口译质量进行评定。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校园内的各种考试, 但是口译者的能力除了其必备的语言能力, 翻译能力, 还包括现场的应变能力, 非语言能力, 甚至职业道德等。而这些都是无法通过录音反映出来的。因此, 考试方式和环境越接近真实的口译现场, 其结果才越客观, 也更符合口译教学的特点。

(三) 教学设备的问题。

实际的交替传译一般都是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并且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话者的肢体语言、现场气氛、双方关系等。而在传统的语音教室, 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能很好地互动。一般只是教师放磁带, 学生做翻译。而且, 从实践来看, 口译课的教学并非一定局限于语音室和普通教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布置模拟的口译现场, 如小型会议场景、商务谈判场景等。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发言席、翻译席和听众席。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于克服学生的腼腆和怯场大有益处。

三、口译教学的原则

(一) 专业性原则。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 社会对专业性较强口译人员的需求急剧上升。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 口译课程缺乏专业针对性, 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很难从事各行业中的口译工作。因此口译技能教学必须和专业知识结合。具体来讲, 口译教学应补充大量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的术语和语篇材料, 如金融、法律、医学、机械等。只有这样, 口译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各专业领域中合格的译员。

(二) 时代性原则。

在口译教学实践中, 由于时事的变化日新月异, 因此填充最新的时事及词语表达译法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任何一种教材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这些词汇和语篇材料在教材中很难有所体现, 需要口译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及时总结、增补, 协助学生积累新词,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 又可以弥补各类口译教材往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局限性和不足。

(三) 灵活性原则。

口译教学实践中, 要应用大量的口译材料, 所配套的口译教材由于时间的滞后性, 不一定会符合实际的教学。口译教师可以在教学大纲范围内, 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对现有教材进行有机整合。虽然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依照教材按部就班, 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不自觉地会翻阅课后的参考译文, 而不再集中精力认真进行翻译。相反, 如果教师能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以及国内、国际时事发展动态, 在授课中适时增补一些生动、鲜活的素材。才会大大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拓宽学生的视野, 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口译译员。

(四)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口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传授学生基本的口译技能, 使其在今后的口译实践中能够比较迅速准确地传递源语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 高度紧张的状态下, 译员会下意识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进行传译, 因此不同的译员对同一内容会有不同的传译结果。这也说明口译工作具有高度的个体性,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不符合口译的培养目标。只有通过大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训练和课下分组练习, 才能帮助学生激活自身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潜力, 意识到自身的特点, 不断积累翻译实践经验, 逐渐达到熟练传译的效果。口译教学应该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下进行,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该有一个互动和相互协作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口译的过程, 这种方式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口译的教学策略

(一) 创造较为真实的口译场景, 提高学生的口译应变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口译课与其他英语课的教学不同, 学生除了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以外, 口译更注重实践, 尤其是接近真实的口译现场的实践。经贸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 很多都选择到外资企业做一些与英语相关的工作, 如翻译 (包括口译和笔译) 等, 特别是口译, 如果平时没有进行大量的口译实践, 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人员。因此,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接近真实场景的口译环境, 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 选择合适的口译材料,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口译教学不应局限于一本教材, 应该使用各种即时材料, 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会议口译的实况录音供学生们去操练, 也可以从CCTV-9套央视对话节目、中国日报 (英文版) 、21世纪英语报 (英文版) 或其他英文杂志上寻找一些适合现场口译的资料, 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 引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操练的过程中有收获感和成就感。

(三)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译实践, 合理评价学生口译表现。

在口译课堂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译实践, 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译文, 帮助学生分析不同译文的优劣, 让学生从译文的比较中悟出口译的技巧,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教师还应及时地对学生口译能力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应包括:译文的主题、精神、论点、风格、数字、用词等是否准确, 语句、口吻等是否流利。通过评价, 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 口译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无论是教学模式, 教材选用, 还是教学的评估, 都应该结合口译教学的特点及原则。只有这样, 口译课堂才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的口译译员。

参考文献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罗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高职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改革 第9篇

一高职英语口译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1. 学生

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自律自学能力也没有本科学生强。以Danica Seleskovitch和Marianne Lederer教授为代表的巴黎释意学派曾提出这样一条口译教学原则, 即口译教师应只教口译技能不教语言。这种高水准和专业化口译教学原则在中国本科生中不一定能适用 (本科高年级可以考虑) , 更不用说高职的口译课堂, 所以中国专业的翻译学习很多都集中在研究生阶段, 几所外国语大学的翻译学院的研究生都主要集中学习笔译或口译。但是口译课也是完整的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 因为很多涉外的贸易、谈判和接待场合都需要高职的毕业生进行一些口译活动。

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 在讲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和鼓励, 使学生能够坚持不断地练习口译技巧和提高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求加强学生一些前续课程的学习, 如口语和听力等。因为学生本身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高职的口译课教师不能假设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 口译课就只教口译技能, 不讲语言技能, 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 很多情况下都不适用。所以在高职的口译课中, 正确的做法是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同时, 兼顾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两者融会贯通, 同时根据口译行业的实际需要, 对学生进行英汉双向的口译训练。

2. 师资

随着国家和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和越来越高的投入, 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本身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目前, 任课教师普遍都是硕士研究生或以上的学历。但很多高职院校的翻译教师不一定是专业翻译出身, 也不是由行业一线的翻译从业人员来承担, 他们不熟悉翻译训练的正规模式, 因此不利于口译课程的顺利开展。很多口译课可能最后上成了高级视听说课, 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学到口译技能和学会一些简单场合的英汉口头互译。而且即使是学翻译出身的口译教师, 多数也由于条件的限制而缺少实战经验, 这也是教学中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要想改善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 学校在招聘不同岗位的教师时, 应该尽量对口招聘, 保证专业教育的对口性。而要解决在校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的情况就要求老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国家政策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要求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 要求加强专兼职教师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所以教师要有企业工作的经历, 可以自主或由学校安排去相关企业实践实习或兼职, 体会真实工作翻译场合和课堂教学的差异。另外也可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翻译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由他们用生动的口译实例来讲解口译技能的学习。通过这些方法建立一支理论和实战经验都很丰富的“双师型”口译教师队伍。

3. 教材和教学内容

本科口译课程体系的发展较早, 也更加完善, 有较多优秀和新版的教材可供选择。而高职口译课程的发展起步较晚, 一开始很多直接沿用本科教材, 但是鉴于本专科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 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等的差别, 高职专科需要有适合自己学生的口译教材。虽然现在高职口译教材慢慢多了起来, 但优质的选择仍然比较少, 现有的一些教材也是内容陈旧, 缺少实战场合的案例, 也缺少难度梯度变化和针对性, 所以高职口译教材的开发力度需要加大。

即使有一本很优秀的教材, 教学内容也远远不够, 需要多方搜集最新、最具代表性的资料。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 口译课的材料必须是有趣多样的。尤其一开始, 口译课的材料必须具备趣味性、生动性和多样性, 这样才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口译课的听力输入材料必须难度适中。不论是单纯的听力训练还是口译中的听力输入都不能总是学生已有知识的不断重复, 而应该逐步提高练习材料的难度或引入新的口译技巧等。 (3) 口译课的听力输入材料中必须融入口译技能的学习。很多口译课上的技能训练需要借助特定类型的材料。如在讲解数字口译技巧时, 所选材料就必须是带有数字的音频或视频, 否则无从谈起。 (4) 口译课的听力输入材料必须是大量的。口译中的听力不仅要求听者要完全听懂讲话, 还要能辨别语言的逻辑关系和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要具备这种能力先要有一个短期的强化训练, 每天四五个小时的听力练习为期三个月以上。 (5) 还需辅以大量其他资料和手段提高口译中的听力理解能力。如通过大量相关练习提高对口译技能的掌握程度、扩大词汇量、增加口译实战经历、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增强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等都会改善口译员在口译现场的表现。

4.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由很多因素构成, 学生、师资和教学内容都是其中之一。由于学生、师资和教学内容的问题而使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践行。因此要想改革教学模式, 先要保证学生、师资和教学资源的条件能达到, 在此基础上再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课程改革基础上的高职英语口译课教学模式构建

法国巴黎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高等翻译学院教授吉尔提出的“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 Phase I:CI=L+N+M+C, Phase II:CI=Rem+Read=P, 即连续传译 (第一阶段) =听力与分析 (Listening and analysis) +笔记 (Note-taking) +短期记忆 (Short-term memory) +协调 (Coordination) ;连续传译 (第二阶段) =记忆 (Remembering) +读笔记 (Note-reading) +传达 (Production) 。吉尔还强调在口译过程中理解的重要性, 并专门提出了口译的理解模式:C=KL+ELK+A, 即理解 (Comprehension) =语言知识 (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 +言外知识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分析 (Analysis) 。国内著名的厦门大学有个厦大模式, 这是口译训练比较常用的模式。高职口译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探索较少,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了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3P”商务口译模式, 即“学习准备” (preparing) 、“项目实训” (performing) 和“评估总结” (packaging) 3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口译教学体系。本文将以吉尔的连续传译模式和口译理解模式以及“3P”模式为基础, 建立一个更为全面且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高职英语口译教学体系。

该教学体系将以口译技巧的培养为重点, 要求兼顾学生英语基础的提高,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 记忆能力 (尤其是短期记忆能力) 的训练, 目的是要训练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口译学习。训练方法包括:原语复述和译入语复述, 且随着记忆能力的增强, 复述的内容可以逐渐增加。

第二, 听辨能力的训练, 目的是训练学生不同于一般听力理解的听辨能力, 能听懂内容兼意图和言外之意。训练方法包括听后用原语和译入语进行意义概括;动用一切感官积极听入, 如将所听到的内容视觉化, 观察演讲人的表情、肢体语言等, 这也有助于记忆。

第三, 多任务处理能力, 目的是要训练学生一心多用的能力, 为学习笔记时听和记的精力分配打下基础。训练方法包括:单任务影子练习, 练习边听、边说、边记;多任务影子练习, 在边听、边说、边记的基础上, 最后进行原语或译入语概括。

第四, 笔记能力, 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 简单有效的笔记如思维的路标, 能辅助口译员记忆, 帮助完整重现演讲内容。学生熟悉几类常用的笔记符号, 教师训练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听上, 尽量少记。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练习建立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笔记体系。

第五, 口头输出能力, 目的是训练学生用译入语流利翻译的能力。训练方法包括双语复述、双语概括、双语演讲等。

第六, 数字口译能力, 目的是训练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快速正确进行数字互译的能力。练习中英文数字的不同记录方法、数字表达上的差异和双语数字的转换速度, 这是一个难点, 需要贯穿整个后期的学习。

第七, 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 目的是要训练学生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如成语、习语、诗词的处理方法;幽默笑话的处理方法;语速过快的处理方法等。需要练习的应对策略有释意、略译、概括译法、替换译法和鹦鹉学舌等模糊应对策略。

第八, 译前准备能力, 目的是要训练学生如何进行长期和短期准备。训练方法是结合情景模拟或实际的口译活动。

第九, 译后总结能力, 目的是训练学生进行译后总结改进的能力。训练方法有学习掌握新表达、新知识;总结失误, 不断进行自我业务能力的提高。

第十, 口译情景模拟, 目的是仿真练习, 加强实战效果, 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是模仿实际口译现场, 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实战模拟, 如新产品推介会等。

第十一, 口译欣赏, 目的是观摩学习。训练方法是观摩欣赏职业口译员的工作视频, 学习、借鉴、提高。

这一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是以笔者几年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为基础, 希望对高职院校的口译课教学有所帮助。

三结束语

目前不仅合格的口译人才有很大的缺口, 高职口译课教学和改革方面的研究也比较缺乏, 所以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需要各大高职院校的口译课教师和专业的译界人士 (兼职教师) 一起使课程体系日臻完善, 以培养出具备基本口译技能的高素质外语外贸人才。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英语口译课存在的四大问题, 并分别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其中重点分析了高职口译课教学模式上的问题, 在吉尔模式和“3P”模式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高职英语连续口译课的教学内容体系。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 2001 (2)

[2]李燕.关于高职院校口译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5)

[3]李燕.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4]张吉良.ESIT模式与中国的口译教学[J].中国外语, 2008 (2)

[5]郑小莹.浅谈有高职特色的口译教学新模式[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

[6]赵敏懿、刘建珠主编.商务现场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口译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10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贸易的急速出现,各国为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急需一大批合格的英语人才,就这样出现了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口译人员。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当前大学英语的弊端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渗透一些实用性、技能性比较强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去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英语市场。刘风杰指出,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应试、轻素质,重形式、轻文化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重阅读、轻口语、写作和翻译教学。当前这种太应试化的教育必然导致一个结果,让英语变成中国式的“文言文”,大家只会背诵,而不会运用。

我们了解到“口译课是一门集理论技巧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一身的专业技能课”,它确实需要通过背诵去积累一些东西,也就是通过这么一个过程去储备知识,以方便语言的灵活使用。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虽然不需要有专业口译课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只要把一些教学活动结合相关的知识实践出来,在情景中学习,在变化中学习,在过程中学习,“哑巴式”英语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

2.口译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差异

2.1培养目标的差异

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传授口译理论知识;二是帮助掌握口译技巧。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训练方法也主要以实践为主。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国家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

从培养目标来看,二者都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两者就一定有能相互借鉴的地方。一般看来,口译学成后都能很顺利地跟英语本土语者沟通和交流,而经过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一般人在面对外国人时,都会羞于开口或者说出一些让外国人也很难理解的句子来,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2.2教材的差异

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的口译教材大致可分为两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的传统语言学派教材和以主题为特点的各项交际能力综合训练教材。前者强调语言的特点,后者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而且口译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大多是真实的,可以利用各种会议口译材料。为了丰富教材内容,教师还会根据内容自编一些讲义和练习,这就让口译教材增加了很多元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有兴趣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研究。

2.3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差异

我们已经了解到,口译教学是一门集理论技巧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一身的专业技能课,它的教学原则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语言基础,强调阅读,尤其是阅读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可思性”的“百读不厌、经久不衰”的作品,“重视教材的育人功效”,偏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轻视甚至反对专业英语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自然而然地把单词和句子的理解翻译作为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在当下比较普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始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口译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高校修读人数最多大学所有课程中跨时最长、课时最多的一门基础课。同样是英语教学,只是因为少部分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差异就这么明显,我们不能不说,后天学习对学生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大学英语发展的道路,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自身的改变。

3.1教学目的

张正东在《敢问路在何方》一文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发展对不同层次英语人才的需求,去确定开设范围和要求,如为各级学校英语教学制订多层次的语言目的”,“不搞盲目发展也不推行统一的要求和活动规格。学生学习英语的追求、潜能等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提出学与不学、多学与少学、快学与慢学的诸种可能,任其选择”。口译教学作为与大学英语教学平行前进的一部分,用自己的课堂实践向我们证实了其可行性,那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多学习一些它的实践性与技能性,以语言为主,技能为辅,让学生多学会一些技巧与方法呢?相信他们也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

3.2教材

著名心理学家卡洛尔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是一个函数,取决于5个变量: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愿意并且能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等,可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基于口译教材对学生的兴趣及自主学习方面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选择,而不是硬性地替他们安排某必修或选修的教材。

3.3教学方法

笔者就所任教的班级做了关于影响学生英语水平主要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7.4%的学生认为是英语基础差46.4%的学生认为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外16.2%的学生则认为是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可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口译教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口译课堂上学生都是时刻随着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思考问题和进行辩论的,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吸收和发现了新的知识,这样一种积极的引导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他们获得了学习后的满足感,这种“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何利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黄鲁娟

(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将英语原版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克服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而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弊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语言场景,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英文原版电影大学英语教学学习效果

一、引言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导致交流障碍、误解,甚至产生冲突。英语教学中要是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仅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加重学生负担,而且效果不佳,使学生因此而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英文电影欣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和理解大量的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社会文化知识,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增强学习效果。

二、原版电影作为辅助教学的优势

首先,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体,是影像、声音、文字的有机结合体。原版影片可以给学生提供光影声等多方位的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的传播介质也多种多样,有VCD,DVD,RMVB,MP4等播放介质,其拖放、重复播放、双语字幕、暂停、快进、原声发音等功能将学生带入了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沉闷的语言知识,而是经过人为编译的,对语调语速进行了调节和控制的材料,是真实的、直观的。利用电影进行英语教学克服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死板、单调的缺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降低学习的疲劳感。其次,英文电影接近现实生活环境,是生活语言,是最真实的语言,也是文化沟通的桥梁。电影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调、语速所隐含的意义,并逐步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巧,从而加深对英语内涵的理解。最后,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原版音像资料日益丰富,更有时效性,学生也更易获得。

三、如何利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英语教学

1. 电影题材的选择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英语原版电

4. 结语

据了解,英语教师工作负荷量过大,超出其他基础学科教师的30%—50%。一些学校为了把课安排下去,学生大班上课,学习者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能否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上好每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道路上,众多事实表明,只借鉴外国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口译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在不断的改良和实践中向我们证明了自己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实用性。我们是不是应该借鉴口译教学中鲜为人知的一些教学策略,让大学英语教学更进一步,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鉴于笔者研究水平和知识的有限性,关于这方面的思考还有待研究,这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能解决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因为我们拥有一样的目标,即切实提高学生的

影,但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能用来教学的,现在很多大片制作时往往注重追求视觉等感官刺激,而忽视语言的锻炼。看这样的影片,虽然学生喜欢,但对语言学习没有多少帮助。教师应选择语言文化知识相对丰富的电影作品,适合英语语言训练和学习,并且考虑到学生的英语程度和学习目的。选择时大体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发音标准、对白丰富、难易度适中。

选择标准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发音,影片的语言难易度应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另外,要有中英字幕或者中英文可以互相切换,便于学生理解影片内容。

(2)长度适宜。

最好是100分钟内。因为如果影片过长,一次放不完的话,会影响影片的整体感,学生会忘掉某些情节。若影片过长,必要时则跳过不重要的情节,截取经典片段给学生欣赏和训练。教师还可以推荐好的影片让学生课后欣赏。

(3)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来选择适合的影片。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放映发音清晰、对白简单的影片,如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片;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语言文化内涵丰富的影片。如果要学习日常生活用语,可以选择情景类的影视剧,例如《公主日记》、《罗马假日》、《六人行》;如果要学习英语写作,就可以选择探索频道推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的影片,例如《国家地理杂志》。此外,要筛除那些暴力、血腥、恐怖、色情的电影,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影片。

2.使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教学

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发挥电影的优势,以求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1)放映前,教师应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给学生讲述一下历史背景、故事梗概,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影片。教师还要设计好问题清单,罗列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观看完后用英语回答问题并展开讨论,还可让学生复述影片的故事梗概,简述观后感等。

(2)初次看片时最好选择切换成中英双语字幕对照。看过后,学生可能会有些生词和习语无法理解,语速过快的无法接受,教师应对电影中的一些重要词汇、表达法、俚语和经典对白做出讲解,在学生搞清电影中的重要知识点后,反复观看直到看懂听懂大部分对白后,把中英双语字幕切换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把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播得更远。

摘要:本文以我国近几年口译教学取得的显著成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口译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目标、教材和师资技能的差异进行比较,得出我们要从口译教学中吸取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找到一种适合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口译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桂清扬.中国外语学习的未来[J].外语电化教学,2003.3.

[2]刘成,谈玉光.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3]戴炜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J].外国语,2003.3.

[4]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英语口译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现状;改革

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各种涉外活动与日俱增,各行各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规格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相应地开设了英语口译课。可见,口译作为一门实用学科正在逐渐占据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然而,口译教学一直是我国翻译界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口译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与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口译教学设施仍较欠缺和简陋;口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各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五花八门。因此,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开设口译课程,系统有序地培养口译人才,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纵观目前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发现该教学并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统编教材,未能体现系统性和实用性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本科生的英语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必须全面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将学生的实用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能够运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高职高专英语的口译课程一般是高职高专院校外语系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所开设的课程。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知识体系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即使在三年级开设口译课,学生所能翻译的内容也十分有限。高职高专院校外语系毕业的学生大多从事外贸、涉外文秘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多数学生希望英语口译内容能和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关。然而目前出版的口译教材基本上是面向本科生的,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译课所使用的教材也沿用本科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教材太难,且内容涉及面太广,专业针对性不强。因此,出版一整套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口译教材刻不容缓。

口译专业或课程开设少且课时不足,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短,口译课开设时数一般都较少,普遍只有一学期,每周一次,每次两学时或三学时。有的定为必修课,有的则定为选修课。开设时间大多在高年级,一般与笔译课同时进行,也有的先于或后于笔译课开设。英语口译教学与一般的英语语言教学不同,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外,更要注重实践。口译教学要求班级规模小,这样学生才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而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的班级人数大多在20人以上甚至更多,在短短的两节课里,每个学生得到的锻炼机会平均只有三四分钟而已。口译课教学常常采取教师朗读或者采用播放录音,学生速记之后逐句翻译,最后教师讲评的方式。这种授课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活动,均衡学生的实践机会,但一成不变的方式和晦涩难懂、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长篇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训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

教学师资匮乏,现有的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国内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译教学师资力量亟待壮大。当前,国内口译教师在实践经验、学历资格、教学态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内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也很少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口译培训。这些教师缺乏对口译理论和教学的研究,加上没有合适的教材,致使口译课成为口头形式的笔译课,不能有效地进行口译技能的训练。而且学时数较少,教师往往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口译教学效果不佳。此外,教师往往由于重科研、轻实践,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口译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外指导也相当有限。

口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口译课堂教学是传授口译技能与口译实践最基本的形式。反观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译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学生+教材/磁带/录像带+粉笔”的模式,很少有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这种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的最优化作用。教学形式单调,效率较低,信息反馈弱,师生双向交流不足,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状态,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用来提高效率和实用性。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启动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系列课程、教材和教学软件”。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仍未意识到国内口译教学及培训改革的紧迫性。“虽有l2%的人表示在教学中逐渐引入了磁带、录像带、VCD、CD、POWERP0INT或多媒体教室,但仍有58%的人从未使用过电教设备”①。实践表明,口译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口译经验与口译教学经验,还要熟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适应信息技术给口译教学方法带来的深刻变化与极大便利。

高职高专英语的口译教学的改革

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教学非常重要,但没有既定的模式可循,因此应思考如何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开设同其水平相适应并能够满足其就业需要的口译课。针对高职高专口译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的口译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质性改革。

明確教学目标,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统编新教材口译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建立在坚实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大纲为指导。应“提出具体要求,最好能够定性定量化,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保证足够的教学时数,做到有纲可循,并要制定相应的检查措施,保证大纲的实施”②。然而,“由于口译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口译教学在不少方面,如开设口译课的时间、口译教学的原则、内容与训练方法等,都存在着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改进”③。我认为,要搞好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首先应该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对教学的目的、要求和考查等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如通过口译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掌握哪些基本的口译技能和口译员必备的常识,对于各种不同形式的口译各有什么要求,如何进行考核等。其次,由于缺乏统编教材,不利于规范口译教学和统一教学标准,不利于全面迅速地提高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口译教学质量。因此,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结合专业特色编写一套高质量的高职高专英语口译统编教材刻不容缓。目前的口译教材主要“在语言层面训练(双语或多语的对比分析和转换)上做文章,抑或是写些简单的供练习用的资料汇编和练习手册等……而在理论上对口译的实质及口译本身的运作程序进行过认真系统和科学的探讨和阐述者屈指可数。对口译教学法的研究则更少涉及……”④。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材如能在口译理论、教学法、教材编写和测试方法上深入地进行探讨,在内容上体现专业性和时代性,并设计可行的演练手段和步骤,口译教学的技能化、系统性和科学性就能得以实现。

缩减班级规模,增加课时,建立口译实践基地,开展在职培训口译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技能,其最佳掌握途径是通过有指导的训练和个人的大量实践。目前的口译教学由于班级规模大,课时少,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少,毕业以后无法胜任口译工作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尽早具备工作所需的能力,英语口译教学应该适当缩减班级规模,增加口译课时。另外,开设口译专业或课程的院系还应利用一切社会关系建立口译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到外事部门、交易会、中外企业参加商贸、文化、科技等谈判和接待的翻译工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此同时应对口译市场和社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有条件的外语院系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师资条件对他们开展口译人员的在职业余短期培训。

加大口译师资培训的力度,培养合格的师资,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缺乏既具备口译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口译教师。口译的实践性很强,没有口译实践便很难总结、掌握其规律和技能。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口译师资的培养力度。开设口译课程的各高职高专院校也可选拔教师到开设口译课的外语学院参加学习和培训,督促、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接受专业的、正规的口译教学培训,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其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实践,逐渐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口译教师队伍,以确保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担任口译教学任务的教师本人也应努力学习口译的理论知识,积极投身到课外口译的实践活动中,借鉴他人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口译教学软件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习材料的范围,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一对话的局面。口译教学人员应积极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制作P0WERP0INT幻灯片,开发口译教学软件,并应用到口译教学中,提高口译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现代电化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课堂内容与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在现代电化教学课堂中,可以将听与说、听与写、听与读、听与译、考试分析与统计等结合起来,实施口译各项技能的训练。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讨论和口译练习,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练习的机会,以便真正掌握外语的口译技能。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可以获得大量的新信息,包括国际形势、文化、科技、经济等与教学相关的新闻,以解决教材容量小、内容陈旧的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并扩大知识面。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或校园网、局域网、同声传译实验室以及远程学习系统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地增長。高校是培养口译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提高口译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口译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高职高专院校外语专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口译工作的优秀人才,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注释:

①杨柳.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新理念[J].中国翻译,2001,(5).

②庄智象.翻译教学及其研究的现状及改革[J].外语界,l992,(1).

③方健壮.口译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科技翻译,1998,(1).

④吕国军.口译技能训练需要一个科学可行的大纲[J].中国翻译,2001,(6).

作者简介:

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第12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1 研究背景

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以后, 2002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形成一个具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的区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 由此商务英语人才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无论大型三资企业, 还是国营、民营中小企业都存在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商务的行为和意图, 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以及该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如商务助理、外贸业务员、涉外事务助理等都走俏职场。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复合型应用英语类人才缺口比较大, 加上珠三角长期以来都有较大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据此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到高度来研究。这里结合区域背景, 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为例, 分析了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核心课程—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团队建设, 对如何打造商务英语口译团队, 使得团队有力带动教学改革, 提出了一些建议。

2 紧跟时代步伐, 打造合理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团队

打造商务英语口译团队以一些教改项目如优质专业、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作为依托, 以一些教学建设如网络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为渠道, 全力打造一个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2.1 紧跟时代步伐,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师资培养方面, 团队从教师培养、科研成果、同行合作与交流、校企合作与交流、个人发展规划五个方面不断加强本团队的建设。要求团队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重心, 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包括专业进修, 学历提高, 专业知识结构调整、技能培养等方面, 为教学团队的结构优化及培训实施提供依据。

2.2 建立合理的教师梯队

进一步形成老中青搭配, 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职称结构合理, 团队协作好, 教学经验丰富且学术水平高的教学团队, 培养出教学名师。挑选具有年龄梯度, 职称梯度的学术骨干, 发挥传帮带作用, 带好年轻教师。挑选具有不同企业背景的成员, 补充团队中的企业元素, 使团队多元化发展, 适应企业的真实需要。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大大缩短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距离。通过梯队建设, 为优秀团队建设搭建交流和研讨的学术平台。形成配置合理, 学术背景互补, 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术梯队和充满活力、勤奋进取、坚忍不拔的团队。

2.3 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进一步优化团队的专业结构, 重点加强在实践技能操作方面强的教师建设, 引进企业人才, 在课程、教材、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力度。团队长期从企业聘请两名行业技术骨干兼职担任实训指导兼职教师, 通过兼职教师资源库, 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造就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促进本专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2.4 双师素质结构团队建设

让团队教师参与到外语培训, 企业培训, 翻译服务,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专业实践工作中去, 如全部团队成员参加校中企—南宁埃立特外语外贸服务公司的实践中, 加大实践力度。同时还从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技术两个方面着手, 建设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双师素质结构团队。为了加深教师对专业岗位的认识和理解, 获得高水平技术认证, 要求每位教学团队成员每年有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实践经历, 了解行业前沿知识和实际操作。

3 加强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团队成员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提升科研水平

3.1 鼓励团队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论坛、教改科研等活动

积极与同类院校或企业的交流, 拓展学术层面, 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同时, 成立学术科研小组, 定期进行学术探讨和业务学习, 互相交流学术成果 (如论文、专著、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等) 和教学体会。加强教学科研的联系, 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 教学与科研互动, 使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突出学术创新性, 鼓励教师们把握学术动态, 进行教改, 发表研究成果, 追求高质量高水平学术成果, 发表水准较高的论文和编写出版相关教材,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充分发挥团队中个体的优势和特长, 促进知识技能的互补, 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课程的优势, 突出其特色, 洞悉其所在学科前沿, 抓住学科前沿, 积极挖掘课程开发的潜力。为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视野, 提高教师个人业务教学水平, 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班。

3.2 加强对内, 对外的交流合作,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 带动课程和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对内通过公开课, 评议课, 互相听课学习和研讨, 青年教师导师制等方式来加强团队教师内部, 以及团队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对外和其它高职院校教师通过互访和座谈等方式增加联系,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 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 取长补短;组织教师们到企业参观、调研, 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和岗位的最新要求, 使教学真正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从而带动课程和专业的建设发展。

3.3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更广泛和深入的实现“专兼结合”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团队充分利用签约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行校企合作, 构建英语+商务的教学团队, 实现了成员之间各有所长, 优势互补。通过校企共建项目的实施, 带动了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为了继续保持这一优势, 使“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和顶岗实践得到保障, 团队通过进一步建设和增加相应的实训基地, 深入实现校企合作, 进一步引进企业高级专业人才, 加大兼职教师实践教学的力度。

3.4 以团队带头人建设为重点, 持续引领教学团队健康成长

以团队领头人为代表, 从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对专业的引领和把握能力等方面对专业带头人进行深入的培养, 使得专业带头人较好地掌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精通本专业的最新技术, 在地区、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5 培训与社会服务

教师参与企业及机构翻译工作, 一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如:团队教师参加东盟十国国家推介会和商务会议翻译、中国-东盟农药论坛及东盟博览会小报和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开发论坛翻译;广西40个外贸企业简介翻译;中国东盟博览会陪同翻译;中国东盟十国文化丛书翻译;广西教育代表团访问欧洲期间担任领队兼翻译;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论坛和在东盟博览会担任陪同翻译等。

4 团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凸显课程特色。

4.1 课程建设要体现“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口译作为首要的核心建设课程。团队对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为建设“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商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彰显“英语+商务”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对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能运用英语和商务的相关知识, 有效地进行商务活动, 完成工作任务, 从而成为既熟悉商务实践, 又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水平的技术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

4.2 制定出课程标准, 明确“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步递阶”的课程设计思路

团队全面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在商贸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岗位工作流程和行为体系进行调研、分析、分解、组合, 然后进行商务英语口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估体系的设计。经过一系列考察、调研、分解、组合、考证,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 课程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步递阶”的课程设计思路, 以项目为线索设置情境教学, 以提高学生进行商务现场口译的能力, 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特色, 如:设计了日常商务活动中的接待、参观、洽谈、宴会等环节及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报盘、支付、保险等学习情境。同时, 在教学上注重结合商务知识, 实现“语言+商务”的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呈递阶形式由浅入深, 在学生掌握基本能力的前提下, 进行提高式训练。

4.3 建设课程学习网站, 构建网络互动学习, 课内训练与课外实践结合

建立《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学习网站, 只有建立在线口译训练系统, 包含在线教学、在线实训等, 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在线收看视频节目, 同步进行口译练习, 也可通过论坛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心得和疑惑。还能使用校园无线电台, 向学生播放英语教学节目, 使交际技能的训练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英语成为可能。

4.4 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进行实训教学

结合广西的地方经济特点, 从北部湾经济开发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人才需求出发, 培养既适应时代发展, 又顺应地方经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学院每年都会与中国东盟博览局联系, 派出骨干教师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各类翻译工作, 并派学生积极担任各类参展企业的口译员, 自愿者和外贸业务员。在企业的反馈信息当中反思教学, 并改进教学。此外,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体验真实工作环境。商务英语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由企业给学生指定辅导人员, 负责对实训学生的传帮带, 企业人员对学生实训期间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估, 让学生体验真正的工作氛围, 更明确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4.5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和过程式考核办法

在本课程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从教学管理、过程监督、行业评判等进行教学评价。逐步减少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 建立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商学结合的考核方式, 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 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团队经过一系列的建设, 如今已经日趋成熟, 《商务英语口译》这门核心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因拥有优良的教学团队, 突出的教学效果受到多方好评。教学团队建设的课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口译技能和实战演练上都得到了专家、行业和企业的认可, 为中国-东盟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实现商务英语人才与行业和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贺川生, 肖云南.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 .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利益格局下一篇: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