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教学法

2024-08-22

“三边”教学法(精选12篇)

“三边”教学法 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2.技能目标:通过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算一算、比一比, 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目标:体验“做数学”的成功感,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彩色纸条若干、课件、红、绿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发现问题

师 (电脑出示例3图) :看, 小明正准备去上学呢!这是他上学的路线图, 看一看, 他上学的路线有几条?

生:有三条。

师:走哪条路距离最近?

生:走中间这条路距离最近。

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自表述。)

师:同学们很爱思考,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说得都有道理。请同学们再看看图, 小明上学的这几条路线围成两个什么图形?

生:围成了两个三角形。

师:小明上学的这几条路线围成了三角形, 每一段路正好是三角形的一条边。那么, 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来解释走哪条路最近的问题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发现规律

1.初步感知, 提出猜想。

师:老师准备了些纸条 (a.10厘米, 15厘米, 20厘米;b.10厘米, 10厘米, 20厘米;c.10厘米, 12厘米, 26厘米) , 谁愿意把这几组纸条分别当作三角形的三条边使它们首尾相接在黑板上摆出三角形?

(学生踊跃上台摆三角形, 用第一组纸条能顺利地摆出三角形, 而用第二组和第三组纸条摆不出三角形。)

小组讨论, 提出猜想。

生1:两条短的边太短了, 围不起来。

生2:那条长的边太长了。

2.动手操作, 发现结论。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纸条摆三角形, 每摆一个, 就把自己摆的结果和所用纸条的长度记录在表格中, 最后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把你的发现记下来。

(小组合作, 动手操作, 填写记录表。然后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并展示记录表。)

汇报要求:a.哪些情况下能摆成三角形?b.哪些情况下不能摆成三角形?c.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生2:最长的那条线段小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才能围成三角形。

生3:任意两条线段的和一定要大于第三条线段, 才能围成三角形。

生4: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

生5: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

3.深入思考, 完善结论。

师:三条线段中只要其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说说黑板上的第二、三组线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1:第二组线段中10厘米加10厘米等于20厘米, 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生2:第三组线段中10厘米加12厘米比26厘米小, 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读书上的结论, 说说“任意两边”是什么意思。

生1:“任意两边”就是随便哪两边。

生2:“任意两边”就是任何两边。

三、运用新知, 解决问题

1.红绿灯:请看下列各组线段, 能围成三角形的请亮出绿灯, 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请亮出红灯。

4厘米, 5厘米, 6厘米;4厘米, 6厘米, 4厘米;3厘米, 3厘米, 6厘米;16厘米, 28厘米, 11厘米;47厘米, 52厘米, 9厘米;13厘米, 13厘米, 13厘米。

师:说说判断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如果较短的两线段加起来比最长的那条线段长, 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小明上学路线的问题吗?

2.找朋友:在下列所给的线段中, 哪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

3.动脑筋。

学校的木工师傅有两根木条的长分别是70厘米和100厘米, 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 (整厘米) , 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你能帮助他确定第三根木条最长是多少厘米?最短是多少厘米吗?

四、整体回顾, 总结评价

请给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公正的评价。

情感自测题 (在相应的表情上打√)

教学反思:

以上是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的教学实践。从练习检测可以看出, 学生对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已经掌握, 90%以上的学生能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后反思, 我有几点体会。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设计时我对学生情况进行了充分估计, 我“怎样教”是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进行的。教学中, 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索, 在愉快、主动中得到了发展。学生能掌握和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较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便可围成三角形。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有几个爱思考的学生还在课中告诉我:如果较短的两边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条边的话, 短的两条边接不起来, 最多只能和较长的边重合, 不可能围成三角形。由此看出学生探究学习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2.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在学习中, 我让学生经历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在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同时, 也获得了“探究”的能力, 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让我感到遗憾的是, 在小组活动中少部分学生不敢大胆操作, 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告诉我,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为学生营造协作互动, 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

3.数学教学要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情境的创设、教师欣赏的神态和鼓励性的语言与课末学生多方位的自主评价, 都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手段。这些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新知识, 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反思 第2篇

1.内容初探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62页的例4。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组成特征。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标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的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围三角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2.教材慎思

(1)教材提供了4组线段,这些数据是否足够支撑学生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

(2)通过动手围,学生能否发现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哪些因素又可能让学生产生误判?

(3)学生归纳总结时,易得“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与书上原话有出入,如何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3.目标详析

(1)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由实物到图形的想象抽象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维。

(3)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难点确定

探索并发现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

二、核心任务的制定

为了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核心任务应设置为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并总结规律。为此需要确定两个问题:

1.怎样的学具更方便学生操作、观察?

2.提供几组怎样的数据,才能总结得到结论?

教材选择了学具“纸条”,并拼摆四组数据,其中第一组能拼成(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第二组不能拼成(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第三组不能拼成(两条线段之和小于第三条线段),第四组能拼成(两条线段之和小于第三条线段,拼成等腰三角形)。

为了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归纳总结更科学、更充分,决定增加操作数据:10cm,7cm,5cm,4cm,3cm。这些数可以组合成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10,7,5;10,7,4;7,5,4;7,5,3;5,4,3。这5组都能摆成三角形。

第二种:10,5,4;10,5,3。两条线段之和小于第三条线段,不能摆成三角形。

第三种:10,7,3;7,4,3。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不能摆成三角形。这种情况学生是最有争议的,在课堂上需要重点研究。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这是书本上给出的三角形的定义。图1是学生用10cm,7cm,3cm这三条纸条拼成“三角形”,在学生眼里这是“每两个端点相连”的,其实不然

这种拼法属于端点不相连,如果要让三条线段真正端点相连,三条线段需各向两端延长一部分,这时两短边之和不再是7cm和3cm之和,已大于了较长边,三角形才能真正拼成。由于学具的原因,导致操作时缺乏严密性,从而产生了错误的结论。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水平还只限于直观,无法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或解释这一错误的现象。为了减小误差并方便操作,尝试把纸条变细,最后决定改用小棒。

通过以上思考,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以问题导引学生“卷入学习”,利用核心任务,建构“生生互动”的“深究型对话”,开展“针对性助学”,帮助学生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深度学习。

我的课堂流程如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欣赏“跑男”片段,活跃气氛,利用陈赫劈叉问题,铺垫新知。

2.复习三角形定义,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大胆猜想,激发兴趣。

(二)探索新知

核心任务是选取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完成表格。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反馈,通过发表或解释自己的观点、倾听并深入思考他人的观点,突破难点,归纳小结出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巩固提升

该环节安排了两道练习题,一道是书本上的判断题,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简单计算即可判断,巩固新知;第二道是在第一道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不能围成的226三根,通过思考“如果要换掉一个小棒,使得三根小棒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拓展学生思路,提升新知。

七、回顾反思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纪实与评析 第3篇

教材内容: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将思维表达清楚的能力,训练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树形结构。

教学过程:

一、聊天回顾,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最近咱们一直在研究三角形,请你说说你了解的三角形。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生: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生:三角形的高很有特点,锐角三角形有3条高,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有2条高,在三角形外面;直角三角形有2条高,和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重合。

生:三角形一般在顶点上顺时针标连续的大写字母,这个三角形就叫三角形什么?(举个例子好吗?)标ABC,叫三角形ABC。

2.师:你们了解得真不少。今天咱们来研究三角形的边,研究三角形的边其实就是研究3条什么?

生:线段。

师:对,你们都准备线段了吗?

生:准备了。

3.师:如果用你准备的线段拼三角形,你猜猜跟线段的什么有关系?

生:长短。

生:粗细,不能太粗了,不然不能将端点相连。

生:不是所有的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

二、尝试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1.师:现在用你手中的线段摆一摆,尝试着摆出一个三角形。(教师观察,学生活动。)

2.师:我看到刚刚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故事,你能给我们讲讲你摆的过程吗?

生:我摆成了,我在小棒中找了3根差不多的,端点相连就摆成了。

师:很有眼力,感觉很灵敏,一下就摆成了,还注意了在摆的过程中要端点相连,这样围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生:老师,我开始的时候拿了两根比较短的小棒,另一根比较长,我摆的时候发现有两根小棒的端点连不上,我就往下压,(边说边做动作,教师出面协助演示。)最后跟这个小棒重合了也没有连接上。我就又换了两根长一些的小棒,就组成了。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够尝试尽力去完成任务,完成不了的时候还能够调整方案。我们发现不是任意的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谁在摆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3.师:那你觉得到底什么样的线段能摆成三角形?

小昊:长度差不多的线段。(师板书。)

小慧:两条线段合到一起比另一条长。

师:你说得清楚点,合到一起是什么意思?

小慧:就是把这两条线段接到一起,长度比另一条长。

4.师:有不同的观点了。你的意思是两条线段的和比另一条长,就能摆成三角形,是吗?(师板书。)你们再次尝试,验证他们两个人的想法,你同意哪个?

(继续操作研究。)

生:老师,我不同意小昊的观点,你看我的小棒,这根和这根差距也很大,但我摆成了,不是他说的长度差不多。

小玮:老师,我同意小慧的说法,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可以摆成三角形。

5.师:多少人是这样想的?(很多学生举手。)我还很欣赏小玮,他有一个词,是刚刚小慧没有说,他加上去的,你听出来了吗?

生:和。

师:和就表示把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加上。小慧表达出来了,但没说得这么数学范儿。我关注的不是这个词。(等一下学生。)

生:老师,他说了一个“任意”,小慧没说。(师板书中加上“任意”一词,写得稍大一点。)

师:这个词关键吗?你怎么认为?

生:任意的意思就是看能不能组成三角形,不能只随便加两条线段。老师帮我画个三角形,标上ABC,(师照做。)这里要比较看看AB+AC>BC,AB+BC>AC和BC+AC>AB。

师:如果没有小玮说的这个“任意”行不行?只检验一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行不行?

生:不行,咱们刚刚说的那个例子,两个很短的线段,一条很长的线段。(教师顺势拿起了教鞭,再把自己的手臂和手指给他。)对,就是这样,你的手臂和教鞭之和一定大于手指的长度,但你根本没有办法组成三角形。

师:真的是这样,“任意”一词太关键了,任意实际就是须要检验三组边的关系。真是太精彩了,你们的讨论让我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弄得很透彻啊。真像个小研究员。看看书上怎样说的三角形三边关系。(看书。)

师:看完了吗?(看完了。)没有疑惑吗?(生疑惑不知道老师问题的意思。)这里把你们研究的线段变成了边,不奇怪吗?(给学生思考时间。)

生:边是三角形中的叫法,线段是咱们拿的,不是三角形。

师:有想法,找到了关键,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们拿的都是线段,不一定能拼成三角形,只有拼成三角形了才叫边。

师:的确是这样,线段只是咱们研究三边关系的工具,当组成三角形之后我们重点研究的是三角形边的关系。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也是研究边的关系,所以这里的表述就是“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现在,你们把眼睛闭上,默默地回忆并说说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激趣深挖三角形边的关系

师:告诉你们,我很厉害的,只要你们告诉我一组线段的长度,我很快就能知道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咱们以厘米为统一单位。

(教室马上有两个声音,接着很多声音,然后慢慢变得没有声音了。)

师:刚刚的答案不一,怎么没有声音了?(没有声音。)有问题吗?

生:老师刚刚得出的结论是“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没有说相等啊。

师:很好,你关注到了“任意”一词,能够认真地计算三组边的和,并且发现有一组边的和等于第三条边(1+2=3),与我们的研究结论不符。你把你的困惑说出来给大家听,这其实也是大家遇到的问题,是吧?(学生点头。)你们觉得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三条线段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呢?

生:老师,这两根小棒连接起来跟这根是一样长的,因为我是从两根一样长的小棒中选择一根剪成两根的。所以我能确定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一定和第三条一样长。

师:你的意思是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和一定等于第三条线段?

生:我在摆三角形时,不断地压,想让这两条线段的头挨上。

师:端点相连。

生:这两个端点连上的时候是和第三条线段挨上的。

师:你演示一下吧。你们觉得挨上这个词好吗?

生:应该是重合。

生:(生点头。)是重合。老师,我还发现了,如果想组成三角形,两条线段的和一定得大于第三条线段,这样才能组成三角形。

师:也就是说两条线段的和一定要大于第三条线段,才能让三条边围起来,是吗?你的研究可真精彩!看来,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多么关键,相等都不行哦!

师:还有谁想挑战我吗?7、8、9 ——

(略若干练习。)

(几个学生已经跃跃欲试,说知道老师的秘密了。游戏继续。)

生:8.5、15、7.88。

师:够难为我的,能。

生:9、20、16。

师:能。(此时有更多的学生面露笑容,想说出教师的秘密。)

生:老师,我知道你的秘密了,每次我们说出数据,你只要将两个小的数相加看能不能大于第三个数就行。

师:咱们研究的是三角形边的关系。

生:只要把两条较短的边相加大于第三条边就可以。因为第三条边比较长,它加另外两条中的谁都能大于另一条。

(其他学生也都纷纷赞成并随声附和着。)

师:(拿出教鞭、手臂和手指的例子。)单独比较教鞭比手臂长,比手指长,不用加都长,何况加上呢。但最担心的就是手臂和手指之和能不能超过教鞭,所以只要考虑两条较短的边的和是否大于最长的边就可以了。

四、回顾梳理三角形知识

1.师:如果家长问起你今天学了什么?你会说什么?

生:三角形边的关系。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要大于第三边。

生:虽然关注任意,但只要考虑两条较短的边的和就可以了。

生:线段在没有组成三角形之前叫线段,组成了就叫边。

2.师:学习知识需要一个系统的表述。你可以跟家长说,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三角形,先学的“什么是三角形”,又学的“跟三角形顶点有关的高”,今天学的是跟边有关系的“三角形三边关系”,那你猜猜接下来学什么?你可以这样问问你的家长。问家长前,你猜猜接下来学什么?(生很整齐地说:三角形的角。)

生:三角形的特征3个顶点、3个角、3条边,已经学过了顶点和边,接下来就是角了。

师:很棒,在我们头脑中数学学习一定要像一棵树,是有联系、有生长点的。

3.师:一起做道思考题怎么样?

我有两条线段10厘米和5厘米。想组成三角形,第三条边可能是多少?

反思:

这个班级的学生是我从一年级教到五年级的,学生和我一起上课的课堂“随意性”较大。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有与众不同的观点一定要说出来辩论辩论,争论是非对错;研究氛围浓厚,多渠道为课堂服务;表达懂得顺应,懂得同化,研究主题统一中有更高的攀升。总之学生的随意让课堂活了起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语言表达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教材的挖掘很有深度,教学环节在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引导。教师要做的就是调整、倾听、点拨、督促,完成基础目标的同时让更多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现和发展。

总之我觉得“大问题”理念下的课堂学生轻松,教师轻松,然而这轻松之下蕴含的知识和能力却是丰富的。

评析:

1.四年级学生的数学课更多地应该上出“数学范儿”,课上学生的语言应该更数学化,思维数学化,思路数学化。学生个体思考及表达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的习惯。

2.很多教师担心大问题的课堂在团体共同讨论一个话题的时候,是不是很多孩子就会溜号,被落下。其实,我觉得大问题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课上没有废话,很普通的语言中都应该有值得每位学生借鉴的话;关注每个学生的语言,只要有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就应该学会顺应和同化;继续围绕同学的想法展开深入或者有悖论的研究。总之,学会带着智慧听课是关键。

3.这样的课堂学生不断将思维螺旋提升,能够达到“吃好”,但我们要关注部分学生吃饱,避免两级分化的拉大,也就是教师要明确每节课你保底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我们教学的更高目标。

4.这样的课堂学生很喜欢,课堂氛围很活跃,师生关系很融洽,能够无话不谈,也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收获下一个知识的生长点。可能这就是大问题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三边”教学法 第4篇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定义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 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学好这部分内容, 不仅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 还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面积、甚至中学的勾股定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性经验, 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同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角, 初步认识了三角形, 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具有稳定性等, 这为学生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奠定了知识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抽象概括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 可能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不够严密, 但只要他们表达的意思对, 教师就应该积极地给予肯定, 同时要给学生更多探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 毕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思维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渐近思辨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使问题在生活中生成。

课件出示小明上学路线图,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提问:小明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 道理可能是感性的、浅显的, 甚至是不科学的, 但均应给予鼓励。

教师进一步引导:小明上学的这几条路正好组成了两个三角形, 每一段路正好是三角形的一条边, 那么, 你能不能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来解释走哪条路最近的问题呢?

2. 自主探究, 使问题在探究中解决。

为了能将静态的知识动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教师尝试这样的设计:

(1) 初步感知, 提出猜想。

(1) 老师准备了三组纸条, 谁愿意用这几根纸条当作三角形的三条边首尾相接在黑板上摆出三角形?学生踊跃参与, 却发现第二、第三组纸条摆不出三角形。

A.10厘米, 15厘米, 20厘米

B.10厘米, 10厘米, 20厘米

C.10厘米, 12厘米, 26厘米

(2) 为什么用第一组纸条能摆出三角形?而第二、第三组纸条却摆不成三角形呢?

这时, 学生产生了疑问:“难道不是所有的纸条都能摆出三角形?第二、第三组纸条摆不成三角形是什么原因?”问题是探究的起点, 有了问题, 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初步猜想, 他们会说:“短的两条边太短, 围不成。”或者说:“长的那条边太长, 接不上。”

(2) 动手操作, 发现结论。

教师在学生初步猜想的基础上, 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并填写记录表。学生有以下几种结论:

A.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组成三角形;

B.最长的那条边小于另外两条边的和才能组成三角形;

C.任意两边的和一定要大于第三条边才能组成三角形;

D.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E.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也能组成三角形;

……

只要学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管正确与否, 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3) 深入思考, 完善结论。

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 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师进而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是不是只要其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可以啦?说说黑板上的第二、三组线段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

学生再次通过黑板上的三组线段进行验证发现:只有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才能组成三角形。

(2) 让学生读读课本第82页上的结论。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任意两边”是什么意思吗?

3. 巧设练习, 促进思维的发展, 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1) 基本练习。

(1) 游戏:红绿灯。下列三条线段中, 能围成三角形的请亮绿灯, 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请亮红灯。

A.4厘米, 5厘米, 6厘米

B.4厘米, 6厘米, 4厘米

在判断的时候, 你有什么好办法?

C.3厘米, 3厘米, 6厘米

D.16厘米, 28厘米, 11厘米

E.47厘米, 52厘米, 9厘米

F.13厘米, 13厘米, 13厘米

(2) 利用基本练习的第2题回顾课前的问题: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小明上学路线的问题吗?

(2) 拓展练习。

找朋友:下列所给的线段中, 哪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

(3)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校的木工师傅有两根木条, 木条分别长70厘米和100厘米, 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 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 你能帮助木工师傅确定第三条边最长是多少厘米?最短是多少厘米吗?

4. 整体回顾, 总结评价。

四、教学反思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 教师进行了教学实践。从练习检测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90%以上的学生能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达到上课之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设计时, 教师“怎样教”是围绕学生“怎样学”进行的, 并对学生情况进行了充分估计。教学中, 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索, 不仅能掌握和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还找到了最佳的判断方法———较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便可构成三角形。让教师没有想到的是, 有几个爱思考的学生还得出:如果较短的两边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条边, 短的两条边接起来最多只能和长的边重合, 不可能围成三角形。

2. 学习是学生的“创造”活动。

在学习中, 教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 学生在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同时, 也获得了“探究”的才能, 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遗憾的是, 在小组活动中少部分学生不敢大胆操作、提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告诉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为学生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

3. 数学教学要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例3的内容及练习十四第4题。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一性质判定指定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索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能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并能灵活实际运用生活。

教学准备: 直尺,小棒,统计表,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实践操作,问题引入。1、游戏导入

[出示两根小棒]请看,我这里有两根小棒,猜一猜,这是干什么用的?可是今天我想用这两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能围成吗?为什么?围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那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形。)那我们就再加一根,围一个三角形,好吗?这个盒子里面有很多根长度不同的小棒,是不是随便取出一根就能和这两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呢?(谁愿意来试一试:围两个三角形)问题的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你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吗?要想操作得开心、顺利,我们要先读懂规则,读懂规则是顺利进行探索与发现的关键。请看屏幕(试验表格,默读)

二、合理猜想,探究发现。〈一〉初步体验,提出猜想

1、学生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工具:四根小棒,其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7厘米、9厘米。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①每次实验选出3根小棒来围三角形,实验完毕后放回原处,以便下次实验。②4人为一组,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指派一名同学为记录员,填写实验报告。

③全部实验完毕后,小组内同学说一说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并给予适当指导。

2、全班讨论交流: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谁愿意把你们摆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1)[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还有不同的吗?(学生上台选小棒,拼摆出三角形)摆的情况有:① 3、4、7 ②3、4、9 ③3、7、9 ④ 4、7、9 [电脑动画演示四种围三角形的情况](2)讨论: 这四组小棒,有的围成了三角形,有的没有围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呢?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什么有直接的关系?(板书课题)(先小组交流,然后共同分享)大胆猜想一下,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提出猜想:三角形的三条边,一定要有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比第三条边长,否则不能围成三角形。(板贴:三角形 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说不出来,教师就要引导,举例子:如果这三条边的长度我们用a/b/c三个字母来代替,怎么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呢?怎么样用一句话代替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这仅仅是我们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猜想,到底三角形三边之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还要进行验证。你想怎样验证?(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完成板书 字母代替)

〈二〉验证猜想

1、小组验证猜想活动: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吗? 活动要求:

①小组内每一名同学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条边的长度,进行比较。

②小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问:同学们刚才实验得出①和②不能围成三角形,而在①中,3+7>4呀,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加强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中的“任意”理解)

4、练习:(1)书上31页第一题。

师问:如果我给你3根小棒,你能很快判断能否摆成三角形吗?

(2)一组线段:3厘米、3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如果请你选其中三条围成一个三角形,你会怎么选?

师:刚才这几个判断题太简单了,提高一点难度,好不好?

5、课堂小结:

够厉害,不仅做得好,而且说得更好。刚才我们通过猜想、验证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我们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如果要这样学习数学就很肤浅了,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应用于现实生活,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好吗?

三、实践应用,强化认知。

1、建筑工人打算制作一个三角形的钢架,其中有两根钢管长分别是5米和8米,那么第三根钢管的长可能是几米?

思考题:用15根等长的火柴棒摆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最多可以由几根火柴棒组成?

四、自我小结,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还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比如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与第三边有什么样的关系?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探索。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关系

猜想 发现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验证 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反思: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例3的内容。教学中通过摆三角形,引出研究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数学问题。通过在小组内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学生能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摆小棒活动制造矛盾冲突,唤醒学生“探究”的需要,课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通过汇报、讨论、相互启发,结合学生的想法和实际适时点拨,适当地评价,关注课堂的生成,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发现和创新中建构知识、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二、活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探索材料,激发学生参与“做数学”的过程。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突破教材的束缚,使用小棒开展探究实验,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出发,补充、调整优化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或学生自己准备了充分的实验材料和感知材料,如利用多媒体、小棒等,让学生充分动手,即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本节课我是按照游戏操作引入——激趣产生问题——操作进行猜想——需要进行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学生在行动中产生问题,由问题产生猜想,由猜想产生价值。由于课堂教学每一次生成的情况都会不同,根据几次试教情况,我把教案定为预设,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可能生成的情况设计了几种执行方案。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不管怎样,我都牢牢地把握住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亲自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虽然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花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课后的练习不能在这课堂上解决,但我认为这是很值得的。教学不能是仅仅把知识结果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疑问、探究、收获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走三边(连载一) 第6篇

镇边县衙门的典史章金升心间潜藏了一宗玄秘之事。由此衍生了一种持久的折磨,令他的脾性疯张起来,体现在吃饭睡觉说话行事上,与正常人形成一种既明显又不甚明显的反差,于是人送外号“章疯子”;但他时刻坚强地把握、掩藏着自己,可见尚处于神魂正常的阶段。

那是农历六月初头的一天,率一队捕快在柠条原镇哨探义和团动向的章金升禁不住心间猫挠一般的难受,决意撇下手头的公务,只身再往鄂尔多斯草地东乌审的阿拉昭寺窥探一番。他是一个一旦打定主意就能付诸行动的人,稍事安顿后即动身出发。

座下的大青马雄健异常,践踏着酥松绵软的沙草地,一团黑旋风朝东北方向卷去。第二天前晌就赶到寺院附近。像前几番一样,他做出放野尻(方音读“gōu”)子的架势,躲入一片枝叶肥大的杨柳林子,动作利索地卸去长袍大褂的官服,换了普通商客行头。之后,原地叉开腿,唰唰地尿了一泡,冲开一个豁豁牙牙的串洞。之后,牵着马出来,爽脱、霸气地咳嗽两声,混入熙攘的蒙、汉香客人流,朝位于山梁之上的寺院挤去。

阿拉昭寺拥有耕地百顷、牧场数处,富甲一方。寺主活佛来自藏域,全寺大小喇嘛十五六人。寺庙落成年代无考,不晓得从何年起逐渐成为东乌审佛教活动的中心。寺院占地约五亩,寺前耸立一座白塔。院内建筑沿袭了黄教传统格式,结构独特,样貌生煞,内外装饰混杂了藏、蒙民族特色。寺院从南向北三进院落,前院建主殿堂,两侧各有配殿,一为文殊殿一为普意殿,皆红砖黄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里尽显庄严、肃穆和神圣的气象。正殿前檐正中悬有风磨铜铸金鹿和法轮,金光闪闪,几里之外遥遥可见。四围墙崖彩绘连幅,雕刻精美,经幡、幌伞、宫灯、彩帘、法器或罩或悬或挂或列,令人头晕目眩。地上展铺两排羊毛地毯,彤红一片,供用于诵经、拜忏等大小佛事活动。殿内正中释迦牟尼佛祖端坐高盈两尺的莲花底座之上,座壁环塑一组大小不等身的佛像。佛祖躯体铜铸,佛首金光耀眼,却是用纯金塑铸。莲花座下,金樽金碗摆列,盛装净水、素果供奉。尤显豪富者,烛台、香炉、酥油灯盏一应器物尽为纯银打造。寺中后院阔大,另辟坐北面南的藏式小院,乃是一个清静处,里头住着寺主活佛。东头一排僧舍、库房、僧用膳房。僧用膳房中有一口一人深浅、口径丈余的铸铁大锅,逢遇四月初八庙会或是香客稠密的日子,几个伙头僧就用巨锅煮制奶茶,供不可计数的朝圣敬香者饮用解渴。西侧则是厩棚、草房、茅房,有向佛的杂役侍弄马匹。

章金升拉低带檐的毡帽,在前院细细观察一番,再转游到后院,从拥塞的人群里挤上前去喝了一碗奶茶,抹了一把沾濡奶汁的大嘴,径直朝活佛的住舍蹭去。透过哈开的窗空看到了打坐养神的活佛。活佛头颅长大,毛发稀疏,脸膛红润,一寸长的两绺白眉尽显佛风佛骨,令人敬怯;一串长长的猫眼石捻珠挂在胸前,佛光闪滑,深不可测,特别惹眼惊心。舍内经书满柜,一袭镶着金边的红色袈裟和一顶尖顶桃形黄色僧帽挂在褐紫色的木质衣架上,圆盘形的脚托旁搁了两只红色厚底皮靴,彰显了主人十分尊贵的身份。桌橱之上散置些金银玉质的饮漱器皿及一个紫红色玛瑙鼻烟壶。又见炕桌上搁一盏金玉莲花灯,圆台状羊脂玉石底座,纯金包边,金绦缠护,灯柱高约三寸,托起一朵绽放的白玉莲花……章金升看得眼痴,涎水长流。此刻,滚热的奶茶在肚腹中几经打转回旋酝酿出一个大屁,却是夹之不住终究蹦出一个巨响。惶惑之间正欲抽身走开,蓦然感觉被一股异常粗重的奶腥汗息团团笼罩——一个体量骇人面目凶悍的黑脸膛喇嘛手执五尺长的粗大铁棒铁塔一般逼近身子,眼中放射出锥子一样的光焰。章金升强抑惶恐颤悸,双手合十,口诵“阿弥陀佛”,恭恭敬敬退出小院。直至跨上马背走出老远,贴着马腹的小腿肚子犹自战栗不止,宽大的额头虚汗滴滴。

大青马七八岁,正当英年,一口气跑出了苍茫的草地。

赶第二天后晌时分,嘚嘚的蹄声中,章金升出现在镇边县通商大镇柠条原的西街口。缓行至骡马市场通往主街的巷口,正待下马,大青马突然白蹄奋起,一个腾纵将他掀下马背,结结实实摔倒在地。大青马原地兜了一圈,马展一回,安静下来,若无其事,只是两眼不时扫视主人,显出歉疚之色。一股人围拢过来驻足观望,内中几人识得他是县衙门的典史老爷,小声议说,说这匹大青马是章老爷花大价钱买得的,却似有妨主之嫌。章金升强忍疼痛爬缘起来,盘算着把这畜生拉到泰和居客栈猛抽一顿以泄忿恨。这时候,一个打扮干练的毛头后生牵一匹小口的枣红马走过来,望着大青马呆了一呆,禁不住啧啧赞叹:“立地五尺,龙头高举,耳如撇竹,眼如鸟目,真是一匹神驹!——并非妨主,只是鞍架出了毛病。”说罢,径自去了。章金升叫道:“毛头小子给老爷我回来,凭甚说鞍架有毛病?”毛头后生返身说:“你把鞍架卸下检查检查。”章金升大惑不解,过去卸下鞍架。大青马登时欢畅,就地又打了个马展,喷着响鼻,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章金升已觉得蹊跷,抱着鞍架细细打量,果见贴靠马背的一侧有一颗铆钉鼓突出来,心中释然,于是对毛头后生生出喜爱之心,更想试巴一下深浅,便粗声大气地说:“看你像个马贩子,你给老爷我过来,回老爷我问话——你说老爷我这马几岁哩?”

“小口,七八岁光景。”

“究竟几岁?”

“那要看口齿,如是下中齿黑窝消失就是七岁,下隅齿黑窝消失就有八岁。”

“那你说这是什么种子的马?”

“伊犁大青马。”

“值多少银子?”

“要看在哪里买卖,如果在柠条原马市,该值二百两银子。”

“一天能跑多少路?”

“看精气神,除去途中歇脚、喂饮,搭个成人,一个白天跑五百里上下。”

章金升十分惊讶,心服口服,咯噔一声打定主意,二话不说牵了马,一把拽住毛头后生的胳膊朝泰和居客栈走去。

泰和居是镇上的大客栈,大院四五亩,处在东西主街中央北侧临街位置,门脸是一排硬山式前后廊式起脊双檐大瓦房,入深九檩,宽敞大气。东头三间另辟一院,以伙山墙伙院墙相隔,檐下门头之上高悬“济世堂中药材行”黑底金字大匾。大门典雅,清水脊,蝎子尾,仰合瓦,门楹上镶嵌长方的石匾,镌刻山水人物,并无文字,门墩系青石打磨,壮实阔大,浮雕了一对麒麟。院子主人李函玉,外号李铁拐,增生出身,通晓医道,做药材生意;父亲是大清贡爷,在县城“济世堂”医馆坐诊,医术高超,享誉三边。西边客栈也是李函玉的业产。那头原是一爿生意红火的商铺。李函玉一日从县城拜见父亲回来,便决然地停业关张了,这显然是他对自己违逆父命、弃医从商行为反省过后的一个行动,也是为改善与父亲的僵冷关系所做出的一种妥协和努力。后来,他将闲置的房屋出租给挑担(连襟)石长和开了客栈。坊间流传说,石长和认死理,又害怕赔钱,客栈开张后,变了主意,对外人说他一个揽工汉,哪有本账开店?店院是东家的,开店的本账也是东家的,客栈自也是东家的哩,他只做“掌柜”代为经管,其实就是一个伙计,并且一脸惶愧地向李函玉打了交代。李函玉没奈何,也就认了,放话说就当你家的店开,我不干涉不过问不染指。客栈就这么貌似松散、粗放地经营起来。石掌柜笑脸迎客,一步不虚,熬累几个年头,竟把这爿店做成了镇上人气最旺的大客栈。据说,挑担二人的结账方式更为特别:每至年底,石掌柜必定会亲自揣着账簿提着银子褡裢向东家细细交割一年的收支明细,而李函玉却从来不问盈余多寡,也不看账面流水,只吩咐内人李赵氏亲自下厨弄几样小菜,和挑担对饮一番,然后码出银两作一年的薪资、抽成,再添加若干的谢酬。这种生意搭伙的过程和方式,还有斯抬斯敬、主仆和谐相处的象况,自然成为镇上流传的动人故事,更被解读为主人李函玉先生所秉持的一种礼道准则,令人仰视叹服。

“三边”教学法 第7篇

围绕教材的编排意图, 第一次课堂实践采取了围小棒的方式, 通过“操作—观察—推测—验证”的模式进行教学。

第一次课堂片段聚焦

一、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师:是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呢?老师为同桌两位同学准备了红 (6厘米) 、黄 (7厘米) 、蓝 (8厘米) 、绿 (14厘米) 四根小棒。请你们任意选三根小棒, 自由组合围一围, 看是不是都能围成三角形, 或者有的组合围不成。

1.学生操作 (同桌两位学生一组进行操作)

2.交流反馈

在反馈中, 学生一致认同红 (6厘米) 、黄 (7厘米) 、绿 (14厘米) 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认为红 (6厘米) 、蓝 (8厘米) 、绿 (14厘米) 围不成三角形的只有2组学生。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在围的过程中红色和蓝色的线段合起来和绿色的线段一样长, 这时仍有一组学生说我们能围的。

片段问题探讨:采用围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这种方法有什么欠缺的地方?

课后我们在对这一片段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上问题, 通过对课堂的分析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

1.在平面图形的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研究长方形、正方形, 还是研究平行四边形……都是先有这些图形再进行研究的。而在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却是在没有三角形的情况下围几个三角形进行研究。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也能通过已有的三角形进行研究呢?

2.用围小棒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有时能围成三角形, 有时围不成三角形, 从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中猜想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 因为无论有多少根小棒都是有限的, 那么围的各种组合也就不具备普遍性。其次, 因为小棒是教师提供的, 学生在选择小棒的过程中也不需要进行思考, 选这三根围得成, 选那三根围不成, 对于小棒的选择是无意识的。

3.本堂课最难突破的是学生思维的“临界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两根小棒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棒的组合围不成三角形, 学生通过操作都能感悟、理解。而对于两根小棒之和等于第三根的时候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而只能形成两条相等的线段, 利用围小棒的方法恰恰很难突破这个“临界点”。从学生的心理原因分析, 今天老师让我们围小棒, 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想去围成。从客观原因分析, 用小棒围三角形, 因为小棒是立体的, 在围的过程中很难达到相邻的端点相连, 也就会出现课堂上大多数同学都说能围成的现象。更难的是学生以自己的操作为第一表象, 当教师用课件演示完以后, 仍然有学生认为是围得成的。说明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空间想象完全是缺失的。

二、观察思考引发推测

师:仔细观察, 推测一下为什么这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

生:其中两条线段的和比第三条短或一样长。

师:那怎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条线段的和比第三条长。

教师小结:这三条线段在三角形中我们叫它边。也就是说, 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片段问题探讨:从研究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描述中间, 还应为学生的思维铺垫什么?

在对这个片段的课堂分析中, 老师们感觉在学生探讨“为什么这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中, 得出了其中两条线段的和比第三条短或一样长就围不成。进而教师设问:“那怎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也能描述两条线段的和比第三条长时能围成。这时教师马上小结:“这三条线段在三角形中我们叫它边。也就是说, 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跳跃性很强。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完全是教师个人把学生的思维硬拉过来的过程, 中间缺少铺垫。

那么除了借助围小棒的方法到底有没有更合乎学生思维起点又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呢?怎样循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刻呢?学生在“实践操作, 进行验证”这一环节中, 认为把绿色的小棒剪短到12、11、10、9、8、7、6、5、4、3、2厘米都可以和6厘米的红色小棒、7厘米黄色小棒围成三角形。教师提出:“绿色的线段从11变到2, 三角形会怎么变?”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想象感悟到三角形由矮、扁变成高、瘦。这一教学环节给了我们启发:本堂课能否以已有三角形一条边的变化为切入点进行动态研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在空间想象感悟、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中, 经历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

第二次课堂片段聚焦

一、空间想象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那么有没有想过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两条很短, 一条很长就不行了。

生:任意的三条都行的。

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三角形, 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有红、蓝、绿三条线段, 红线段长4厘米、蓝线段长5厘米、绿线段长6厘米, 想不想看看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怎样的?

(多媒体呈现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1.第一次想象

师:如果把6厘米的绿色线段换成一根长7厘米的线段。想想围成的三角形会有什么变化?

生:红色和蓝色的要斜下去了。

生:三角形要变扁了。

多媒体呈现4厘米 (红) 、5厘米 (蓝) 、7厘米 (绿) 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2.第二次想象

师:如果把绿色线段再换成8厘米, 围成的三角形又会怎么变呢?

生:更扁了。

生:更矮了。

多媒体呈现4厘米 (红) 、5厘米 (蓝) 、8厘米 (绿) 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3.第三次想象

师:现在请你们继续想象, 如果绿色的小棒变成9厘米会怎样呢?

生:更扁了。

生:马上要平了。

生:快要撑不起来了!

多媒体演示4厘米 (红) 、5厘米 (蓝) 、9厘米 (绿) 三条线段围三角形的情况。

生 (开心) :真的平了!

师: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发现了什么?

生:蓝色和红色的线段连起来和绿色线段一样长了。

生:重叠了, 围不成了。

4.第四次想象

师:绿色的线段再换一根长10厘米的呢?

生:绿色的要长出来了。

生:红色和蓝色中间要空出1厘米了。

师:你是指红色和蓝色的碰也碰不住了, 是吗?

多媒体演示4厘米 (红) 、5厘米 (蓝) 、10厘米 (绿) 三条线段围三角形的情况。

片段分析:以三角形一条边的变化为切入点进行动态研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来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通过空间想象,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象力的缺失, 往往会让人变得呆板。在第二次课堂实践中我们通过三角形一条边不断变化的动态研究, 让学生在头脑中不断地想象和建构。学生的想象经历了第三边不断延长, 三角形不断变矮、变扁直至无法围成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感受了三角形由于边的变化而产生的形与结构的变化, 这种想象相对于选择有限的小棒围三角形而言更具有普遍性。同时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展示, 课堂也由此充溢着生命的灵动。“扁下去了”“马上要平了”“快要撑不住了”“快要瘦成一条线了”“要空出来了”……学生们用自己最真实、最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想象画面, 同时也揭示了三角形的本质, 即三条线段要围成三角形, 相邻的端点相连, 其中的两根必须撑得起来。可以说,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已完全领悟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致课堂最后在解决课本情境图时, 有学生竟然还会通过想象认为“把上面两条边往下压肯定比第三条边长”。

2.通过空间想象, 轻松“跃过”学生思维的“临界点”

在学生想象三角形绿色线段由6厘米换至7厘米、8厘米“两次变扁”以后, 教师再一次让学生想象4厘米的红色线段, 5厘米的蓝色线段不变, 绿色线段换长到9厘米, 会怎样?学生想象到“更扁了”“快要平了”“快要撑不住了”……这时候媒体适时的介入让学生介于清晰和模糊之间的想象豁然开朗, 于是课堂中就有了学生一片带着新奇又快乐的声音———“真的平了”, 真可谓“难题一攻而破”。

二、引导探究

教师引导:仔细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 现在你感觉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探究交流)

生:两条边的和不能等于或小于第三边。

生: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较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片段分析:让学生自主经历由“围三角形”到“三边关系”的转化。

相对于第一次课堂实践, 在第二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课始就让学生思考“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空间想象, 认为两条很短、一条很长的时候就不行了, 也有学生认为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 即今天要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学生经历了第三边不断延长, 三角形不断变矮、变扁直至无法围成的变化过程之后, 教师再一次重复了课始的问题:“现在你感觉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有怎样的关系?”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自我经历了两个过程, 先思考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再此基础上转化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避免了第一次课堂实践中教师把在研究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学生强拉到三角形三边关系中来的现象。

三、深刻认识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让这个三角形中绿色的边不断延长, 发现三角形越来越扁, 最后红、蓝两条边撑不起来, 围不成三角形了。你们由此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

多媒体再次呈现4厘米 (红) 、5厘米 (蓝) 、6厘米 (绿) 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师 (引导第五次想象) :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 现在让绿色的边变短, 变短到5厘米, 三角形会怎么变?

生:变高了。

生:变瘦了。

多媒体演示4厘米 (红) 、5厘米 (蓝) 、5厘米 (绿) 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师 (引导第六次想象) :当绿色的线段从5厘米变短到4厘米, 那么三角形又会怎么变呢?

生 (齐答) :更高, 更瘦了。

多媒体演示4厘米 (红) 、5厘米 (蓝) 、4厘米 (绿) 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师 (引导第七次想象) :看着绿色的边, 绿色的边再变短、变短……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围不成三角形了。

教师引导:绿色的线段短到几厘米的时候围不成三角形了呢?

生:1厘米。

教师引导:按照刚才同学们认为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那么5+4>1为什么又围不成了呢?

生:现在最长的那根是蓝色了。

生:红、绿两根的和等于蓝色的了。

多媒体演示4厘米 (红) 、5厘米 (蓝) 、1厘米 (绿) (竖成一条直线)

教师引导:现在是哪两根的和与哪一根比?

完善推测:现在你认为刚才两种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描述哪一种更合理?

生 (齐) :三角形中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我认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片段分析:再一次的想象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更全面完善。

当学生的空间想象经历了第三边不断地延长, 三角形不断地变矮、变扁直至无法围成的过程时, 更多学生对三边关系的认识局限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只有少部分学生关注到必须是较短两边大于第三边。为了让更多学生完善自己的认识, 教学时通过绿色边的两次缩短, 让学生想象三角形不断地变高、变瘦。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绿色的边再变短、变短……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通过想象认为, 缩短到1厘米的时候三角形又围不成了。因为蓝色的那条边变成了最长的边, 红色、绿色两边的和等于蓝色的边了。学生自主地改变了比较的对象 (在绿边延长时是红色、蓝色边的和与绿色边比) , 深刻地领悟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两边必须是较短的两边, 课堂中更有一位学生感悟到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动手操作, 验证推断

教师引语:同学们通过研究, 感悟到三角形中应该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那么是不是所有三角形中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老师觉得我们有必要再摆一摆、围一围来证明一下。

一部分学生脱口说一定, 小部分学生脱口说不一定。

师:老师为同桌两位同学准备了三根小棒, 请你围一围, 然后再量一量。

1.学生用教师准备的小棒围三角形。

2.学生测量验证。

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 在三角形中较短两边一定大于第三边。

片段分析:通过想象后的操作, 让结论从个别走向普遍。

在本堂课中借助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不断变化的动态研究让学生充分想象, 感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但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还局限在刚才变化过程中的几个三角形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可以证实这部分同学的想法。当提出问题, “在改变三角形一条边的过程中得到了我们的推断, 三角形中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那么这个推断在这些三角形中适用, 在其他的三角形中呢?”有学生马上说不一定。因此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不同长短的小棒, 让学生先围一围, 在操作的基础上再进行测量, 验证能围成的三角形是否都是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围不成的是否较短两边等于或小于第三边。通过操作, 和判断全部一致。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的推测由个别走向普遍, 认识由局部变得完整, 同时也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了亲手实践, 使操作充满了学生的期待。

“三边”教学法 第8篇

[片段一]

师:老师这里有三根纸条, 谁能把它围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 将纸条围成一个三角形, 如图1所示)

师:有没有不同的围法? (学生不断调整, 师生交流, 统一成图2)

师:比较这两幅图, 围成的图形里面都有一个空白的三角形, 图1中空白的三角形每条边长都比相应纸条的长度要短一些, 图2中空白的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与相应纸条的长度一样, 很好地利用了纸条的长度。

师:请大家特别注意两根纸条的连接处 (在投影上放大, 如图3所示) , 这里一定要靠紧, 才能算围成。

[赏析]让学生围一个三角形, 帮助理解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首尾相连”。为防止学生对两条边连接处产生不必要的纠缠, 引导学生作必要的讨论, 怎样连接以及为什么这样连接。实际上, 华老师在选用什么材料围三角形上动了一番脑筋, 用小棒围不易剪断, 用扣条围精准, 但会限制学生个性……而纸条, 最接近平面图形, 也最易操作, 可见华老师的良苦用心。

师:每个人桌上都有一个信封, 打开信封, 里面有两根纸条, 怎样将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生:把其中一根剪断, 就有三根纸条, 这样就可以围了。

师:那就请大家把其中一根剪断, 试着围一个三角形。 (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进行比赛)

经过一段时间, 第二、四大组学生纷纷围成了三角形, 另外两组学生只有少数完成。

师:出现这种情况, 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他们两组都能围起来, 我们怎么围不起来呢?

生:难道有了三条边, 还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生:为什么有的围成了, 有的没有围成?

生:三角形的三条边有没有关系呢?

师 (风趣幽默) :有些东西就像空气一样, 置身其中不觉得重要, 只有失去了才感觉它的珍贵。

师:其实我把每个信封里的纸条动了手脚, 第一、三组学生的两根纸条一样长, 第二、四组学生的两根纸条一长一短。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赏析]要给学生留下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思考问题的机会。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通常选几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来围, 然后引导学生从围成的三角形中发现边的长短关系, 从而得出结论。而华老师只选用两根纸条做学具, 提供尽量少的信息, 这样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就更大,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 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留下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片段二]

探究问题一:两根纸条一样长, 剪断其中一根, 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教师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 把其中一根纸条剪成两半, 进行操作 (如右图) 。

师:认为可以围成三角形的同学请举手。

生:很接近, 估计可以围起来。

师:请同学们睁开你的第三只眼, 学数学不能太相信你的眼睛, 更应该多动脑筋。 (其他学生建议慢慢下压, 直到如左图状态, 学生惊叹)

师:现在成什么状态?

生:完全连上, 完全重合了。

师 (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操作过程) :这两根一样长的纸条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不能, 两根短的加起来最多和这根长的重合, 围不起来。

师: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两根一样长的纸条, 把其中一根剪成两段, 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当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条边时, 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探究问题二:两根纸条一长一短, 把短的剪成两段, 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教师请一位学生剪下一根短纸条进行操作实验 (如左图) 。他不停地往下压, 发现够不到。这个学生又灵机一动, 把两条短纸条靠拢到一起。

生:这样不行, 因为三条边没有做到端点与端点连接。

师:为什么把短的剪成两段, 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生:两根一样长的都不行, 更何况是一长一短呢。

师: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当两根短纸条的长度加起来比一根长纸条短时, 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两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时, 肯定围不起来。

[赏析]要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及对问题反思的过程。问题一的研究, 引导学生想象, 把两根纸条不断下压, 慢慢接近, 但最终重合到了第三条边上, 让学生感受直观操作, 观察演示, 经历了假想推断的过程。问题二的研究有了问题一作基础, 使学生理解更加容易, 并且能够说出“两根一样长的纸条都围不起来, 更何况一长一短呢”, 反映了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理解。

[片段三]

探究问题三:两根纸条一长一短, 剪长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一定能围成吗?

教师提供一长一短两根纸条, 请一个学生到讲台上, 让他剪断其中一根。

师:你打算剪断哪一根纸条?

生:剪断长的这一根。

师:对, 剪短的是不行的。 (学生进行操作, 并且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师:两根纸条, 一长一短, 这位同学剪断长纸条, 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是不是任意剪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生:不行。

师:请你上台来试一试。 (学生在长纸条上剪下很短的一部分, 展示如右图)

生:如果剪下来的纸条加另一根短的还是小于长纸条, 也围不起来。

师:从刚才对几个问题的研究中, 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两条短边加起来等于一条长边的时候, 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两条短边加起来小于一条长边的时候, 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两条短边加起来大于一条长边的时候, 能围成三角形。

师:三角形三边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两条短边之和大于长边。

师:怎样理解?

生:如果是一条最长边, 再加一条短边, 肯定是大于第三边的, 不需要进行验证。所以,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数学课就是这样, 有时候只差一点点, 结果就完全不同, 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差一点点。

中日韩三边产业内贸易探析 第9篇

1 数据来源及产品分类标准

本文选取了2000~2008年间5年的中日韩三国双边贸易数据, 采用隔年取值, 这对产业内贸易增长率指数的比较效果更为明显。产品分类标准按标准国际贸易分类表 (SITC) Rev.3, 但由于SITC9由于为未分类的商品, 故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 造成变动较为异常, 在此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本文原始数据全部来源于联合国的贸易数据库 (UN COMTRADE) 。

2 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G-L指数、贸易增长率指数和贸易贡献率指数对中日韩三边产业内贸易现状的进行深入分析。具体指标体系公式及作用见表1。

2.1 G-L指数分析

G-L指数分析在本文中主要分为各产业G-L指数和国家双边G-L指数。从产业的G-L指数可以分析出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状况。中日间, 食品及活动物和饮料及烟类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非食用原料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韩间, 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产业内贸易G-L指数达到94.20。日韩间,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产业内贸易较高。可见, 虽然产业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主要集中于原料及低端的制成品, 增值较大的且较为高端的工业制成品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注:以2000年为基期, 取值为100.0%。

从中日韩三国产业G-L指数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 中日间的产业G-L指数总体上有一定波动, 但仍然是增长趋势。由2000年的45.20提高到2008年的55.74.这说明中日间的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是不断提升的。其中,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ITC6) 和非食用原料 (SITC2) 的均值比重都在70%以上, 说明中日间的产业内贸易依然是原材料和低端制成品的贸易。

(2) 中韩间的产业G-L指数总体上有一定波动, 但仍然维持在均值58.64的水平。由2000年的56.12到2008年的58.25.这说明中韩间的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很高。但随着年份都小幅度的波动, 我们应该维持住中韩间的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其中, 按原料非食用原料 (SITC2) 的均值比重高达94.2, 这说明中韩间的产业内贸易中原材料和低端制成品的贸易份额占的比重很大, 我们应该加强其他的工业制成品和科技产业贸易。

(3) 日韩间的产业G-L指数总体波动较大, 均值仍然保持在49.54的水平。由2000年的51.05到2008年的53.55.这说明日韩间的产业内贸易受到年份的贸易情况和贸易政策的影响, 但日韩间的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依然不低。其中,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ITC6) 、机械及运输设备 (SITC7) 和杂项制品 (SITC8) 的均值比重都在60%以上, 说明日韩间的产业内贸易虽然原材料和低端制成品的贸易份额占得比较大, 但是机械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贸易份额都不低。

从国家双边贸易的总体情况来看, 中日和中韩双边G-L指数在新世纪都在逐步提高, 从弱产业间贸易向弱产业内贸易转变。日韩间的产业内贸易较不稳定, 整体波动较大。但从三国总体而言, 产业内贸易较强并在不断提高。

可见, 虽然中日韩产业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中日、中韩主要集中于原料及低端的制成品, 增值较大的且较为高端的工业制成品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2.2 产业内贸易增长率指数

产业内贸易增长率指数计算中, 以2000年为基期。2000-2008年中日韩产业内贸易增长率指数计算结果见表3。

注:以2000年为基期, 取值为100.0%。

从各年统计来看, 各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较快的增速。中日贸易中, 非食用原料 (SITC2) 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ITC6) 都只达到131%, 处在较低增速水平, 而食品及活动物 (SITC0) 则是增速最高。从各年的均值来看, 2004年最快, 达到267.7%。中韩产业内贸易增长率总体而言比中日快, 其中饮料及烟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增速都超过了200%。2004年是2000年是259.2%。日韩贸易间, 相对而言产业内贸易增长较慢, 其中食品及活动物和动、植物油脂及蜡增长都最低。

总体而言, 产业内贸易增长率在不断提高, 从商品各类来看, 饮料及烟类和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增速最快;从年份来看, 2004年三边产业内贸易增长最快;从双边贸易而言, 中韩产业间贸易高于中日和日韩双边贸易。

2.3 产业内贸易贡献率指数

产业内贸易贡献率指数是一项衡量贸易相关类项对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贡献的指数。当i产业在双边的产业内贸易贡献值越大, 贡献率越高时, 表明i产业对双边的产业内贸易起到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 作用则越低。

由计算可知, 中日贸易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SITC3)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ITC6) 和机械及运输设备 (SITC7) 的产业内贸易贡献率最高;中韩贸易中产业内贸易贡献率都较高, 但是食品及活动物 (SITC0) 的贡献率却较低;日韩贸易中产业内贸易贡献率相对都较低, 且2002年SITC0和SITC3还出现了负数。纵观而言, 从商品种类看, SITC0的贡献率较低;从年份看, 2004年的贡献率最为突出;中韩的贡献率也高于中日和日韩。

3 结语

对各类商品的G-L指数、产业内贸易增长率和产业内贸易贡献率分析可见, 中日韩间的产业内贸易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促进了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日韩经济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国间的产业内贸易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符合三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有利于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1 进一步扩大三国间贸易规模, 深化三国间的产业贸易

中日韩都是世界前十位的贸易大国, 也是东亚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 但三国间的贸易额仅占到三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左右。这说明, 三国间的贸易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前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新世纪以来, 三国间的贸易结构正发生着新变化, 产业间的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 中间产品的贸易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 我们要进一步开放市场, 降低贸易壁垒, 全面开展合作, 为三国间的产业贸易营造良好的环境。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也是三国产业界的共同愿望, 这将极大推动三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产业贸易结构。

3.2 进一步深化投资, 加强三方合作, 推动三国间贸易

中日韩三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对外投资国, 但目前三国间的相互投资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不足10%, 合作的潜力很大。因此, 进一步深化投资, 完善三方投资合作机制, 努力消除影响投资的各种障碍, 推动三国间的贸易。同时, 三国间要加强互信合作, 为各国来华投资的企业提供合法的知识产权和权益保护, 也希望日韩两国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通过相应的便利和合法保护。

3.3 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提高贸易中的科技产业份额

中日韩三国都是人口数量大国, 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 应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日韩三国应加强在生态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 使得三国在资源、技术、生产和市场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三国间可以加强以新能源为主的国际论坛和展会, 邀请企业和科研机构代表合作交流。我们应该加强三国间贸易中的科技产业的比重, 提高产业能源消耗的利用率,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摘要: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 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产业内贸易提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贸易水平。本文运用G-L指数、贸易增长率指数和贸易贡献率指数对中日韩三边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认为中日韩间的产业内贸易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 促进了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自由贸易区,产业结构,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国安, 厉江.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28) .

[2]李明权, 韩春花.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兼论对三国FTA的影响[J].农村经济, 2010 (06) .

中欧非三边对话的前景初探 第10篇

冷战以来,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相互依赖日益增强,这致使各个行为体间的利益共同点增多的同时竞争和分歧也日益凸显。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如何使相互依赖的国际行为体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有效地处理彼此间的竞争和分歧,成为国际实践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与此同时,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使得任何单个力量都不能只按照自我的意志来安排国际事务,多边主义成为人类解决复杂多变的国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多边主义的概念最早出自基欧汉的论文,认为“多边主义是指三个及以上国家组成集团通过特别安排或制度手段协调各国政策的一种实践。”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国家不再是唯一的国际行为体,还可以是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由此多边主义随着国际环境的发展不断完善,新多边主义是指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在多边环境中形成的互动结构,就是为了解决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只应用自身力量无法独自应对或通过互动才能够有效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和争端。正如鲁杰所认为“二战后多边主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多边主义已经在全球政治环境中成为世界政治运作的模式之一。”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为,在当代国际环境下各个行为体势必要参与直至融入多边主义进程,多边主义不是唯一的现实决择而是必然途径。

多边主义的实践最早出自欧洲大陆,欧洲一体化的过程更被看作多边主义实践的典范,欧盟有着悠久的多边主义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冷战结束后的欧盟将有效多边主义提升到欧盟的战略层次,想运用功能多边主义战略来打造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环境。在中欧关系中,欧盟积极建立中欧伙伴关系。在处理与非洲各国的外交实践中,鼓励非洲联盟的发展并和其进行各领域的交流及合作。欧盟的多边主义外交理念同第三世界国家倡导的在国际社会中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尊重各方自主性和差异性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相通之处,这成为中欧非三边对话的的重要战略基础。

二、中欧非三边对话的进程

(一)中欧非三边对话的动因分析

1. 非洲的重要性上升,中欧在非洲展开激烈的竞争。

非洲大陆在近现代的国际关系史中经历了深重的灾难,二战之前的几个世纪里都处于被殖民的位置,冷战时期又作为进行意识形态对抗的重要地缘战略地区。冷战后期,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非洲陷入地区动荡、贫困疾病、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到新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这片“被遗忘的大陆”在泛非主义的整合下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片世界上仅存的唯一未被开发的土地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力图拯救曾经“失落的非洲”。中国作为新世纪一支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市场和资源,尤其是在面对中东地区动荡致使资源供应不稳、经济危机下全球经济受挫的情况下,非洲大陆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上升。中非友好的历史关系在新世纪里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促进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不仅给非洲复兴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而且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引起欧盟的关切,欧盟成立后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员国的殖民遗产,将非洲视为其战略领导区,对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地缘战略意义。中欧不可避免地在非洲大陆活动的一些领域出现了竞争,具体有:在对非援助方面是“不附加条件”还是以“良治”为标准;在经贸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和市场开发的竞争;在发展理念上“中国模式”和“欧洲模式”的吸引力问题。欧洲各界开始讨论非洲国家是否会在发展理念方面更倾向于中国模式,而且未来中国很有可能会影响甚至代替欧盟在非洲事务上的主导性。随之欧盟加紧了对非制度机制的调整。发展同非洲的合作,对中、欧双方都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随着非洲大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未来对非合作关系的走势必定是一个利益纠葛与价值冲突交织、多方博弈的复杂过程,如何处理中欧非三边关系,对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和中欧合作乃至一种打破南北关系界线的多边主义世界秩序能否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

2. 对非经济贸易的现状是诱发中欧非三边对话的主导因素。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美国家在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更是在欧盟内部持续发酵,致使两年后又发生了“债务危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众多亚非拉新兴经济体一道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全球经济出现的新趋势使许多学者预言国际经济增长的重心正“由西转东”,尽管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力仍使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放缓趋势,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很多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选择。

在国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非洲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历史的原因致使非洲很多国家一直未能很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次全球经济调整中尤其是中国在非洲大陆寻求资源和市场的活动致使世界重新发现了非洲,各国竞相开展与非洲的经济贸易合作,以至于很多非洲学者称中国在非洲的经济贸易合作是非洲融入全球经济的最后一次机会。虽然中非经贸合作借助中国经济强大的发展动力和中非友好的历史遗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中国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相似的问题,导致欧美国家在管理制度、环境问题及人权问题等方面的攻击。欧盟有与非洲开展经济交往相对丰富的经验,但是过于保守的企业精神、“家长式”作风引发新一代非洲人的反感以及欧盟内部的问题影响着欧非经贸合作的步伐。中欧非三边对话成为中欧与非洲经贸合作中达到优势互补,也可以使非洲更好地利用各方的优势在本身的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复兴。

(二)中欧非三边对话的初步实践——中欧双边对话中出现非洲议题

1.2005年,中欧举行了首轮非洲问题战略对话。中欧2005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了第一次非洲问题战略对话。中欧期望通过沟通了解彼此的非洲政策,可以使双方在未来的对非援助领域消除误解,彼此合作,以使对非援助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中国和欧盟在当今多极化的世界中作为两支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力量,在非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中欧之间的建立,使得两者的合作涉及到多个不同领域,而非洲大陆将是中欧未来合作的一个重要区域。鉴于非洲在当今全球经济体系中重要性的上升,中非关系的迅速发展,欧盟和中国急需在对非关系的多个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对非三边对话方面,欧盟早已和其“战略盟友”加拿大、美国举行了“非洲问题战略对话”。非洲在很多领域都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中国和欧盟以及其他重要的国际力量如果能够协调各自的非洲政策,使对非援助资源效用最大化,非洲就有望早日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和欧盟就非洲问题开展首次非正式战略对话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中欧彼此了解各自的非洲政策和利益关切领域。中欧不仅在宏观领域交流了各自的对非政策,还具体到各自的国别政策,在了解了彼此的政策方向后,为今后双方在具体领域开展合作打下基础。

2.2006年,非洲议题纳入中欧领导人会晤制度化。中国和欧盟于2006年9月芬兰举行的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双边建立定期非洲事务高层对话的决议,并探索与非洲伙伴开展务实合作的渠道。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将非洲达尔富尔地区不断恶化的安全和人道主义局势纳入到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中,认为在达区的维和行动上非盟应与联合国加强合作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欧盟提出了其在对非战略中所期望的人权与良政原则的重要性,中国则阐明了外交政策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中欧加强了彼此关于援助有效性的沟通和理解。2007年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中欧希望借助各自现有的平台如欧非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地和非洲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合作,双方同意继续进行中欧非洲问题对话,并积极探索在合适领域进行中欧非三方合作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欧盟邀请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欧盟-非洲首脑会议。

每届中欧领导人会晤都会涉及非洲议题,学术界也掀起了对中欧非三边对话与合作的研究热潮,对中欧非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合作战略、合作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三)欧盟出台官方文件《欧盟、非洲和中国:朝着三边对话和合作前进》

2008年10月欧盟发布官方文件《欧盟、非洲和中国:朝着三边对话和合作前进》,标志着欧盟朝着同中国和非盟的合作方向前进了第一步。这对中欧非三边对话来说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政策文件,欧盟明显向中国提出了在务实和互补基础上的合作问题,表示不同的原则和地缘政治观点不是问题。它由三部分构成:首先主要论述了近年来中欧、中非关系的迅速发展与成效,特别强调了中欧非三方间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欧盟对中欧非三边对话与合作的政策倡议,囊括了三边合作的指导原则,渐进务实的方式、共享的方式、援助的效果。具体目标涵盖了非洲的和平与安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与粮食安全。另外实现以上目标应积极开展的发展政策对话并建立伙伴关系,具体为洲际层面上要鼓励非洲大陆化与地区一体化,并将欧盟代表团首脑作为在欧盟、中国与非洲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磋商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涉及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层面上欧盟委员会将在促进非洲大陆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多边国家主导的框架内开展国家和大使层面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观点与信息的交流;在中欧对话层面,双方的战略对话中,非洲将成为欧盟-中国磋商的一个正式议程;最后作为结论,又一次重申了三边合作的深远意义,以及为实现三边合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三、中欧非三边对话的可行性和面临的阻碍

中欧非三边对话的可行性:首先,三方存在利益交叉点。在发展对非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的开发和合作、维护非洲和平与安全方面中欧存在合作的潜能,欧盟各成员国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中国有高效的行动力,非洲可以更好地借助多方的优势促进千年目标的实现;其次,多种合作平台为三边对话开通了渠道。中非合作论坛、欧非峰会和中欧首脑峰会等多形式的双边对话渠道,都可以渐进地促进三边对话的开展,如欧盟邀请中国作为欧非首脑会议的观察员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中欧非三边对话面临的阻碍:首先,欧盟积极促进中欧非三边对话与合作是一种被动反应,主要是为了应对中国在非洲日益上升的影响,对中欧非三边对话议题带有“引导者”的色彩,而且与非洲的平等伙伴关系在实际中还是无法完全改变原有的观念,所以如果中欧非三边平等的关系不能够确立,三边对话势必会受到限制;中国与欧盟互相之间仍缺少一定的信任,且在非洲问题上存在巨大的观念差异,例如对非援助的条件和作用、关于非洲的发展模式等方面。观念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欧双方形成了不同的对非外交政策,能否克服价值观的差异和相互误解,将会是中欧非三边对话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最后,非洲是否能够作为一个按自己的意愿实现自身目标的国际政治行为体,来妥善发展其多边伙伴关系,而不再是大国政治游戏中争夺的对象。这些挑战将最终决定中欧非三边对话能否最终实现,一种打破南北关系界线的多边主义世界秩序能否最终实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非洲的潜力被逐渐挖掘,中国和欧盟作为两个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在非洲有各自的利益,中欧非三边对话可以使中欧在发展对非关系时很好地处理第三方利益,也为非洲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关键词:三边对话,多边主义,竞合关系

参考文献

[1][德]白小川.范勇鹏译.欧盟对中国非洲政策的回应——合作谋求可持续发展与共赢.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4)

[2]门镜,[英]本杰明·巴顿主编.李靖堃译.中国、欧盟在非洲——欧中关系中的非洲因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丁银河,张晓京.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的层次分析.国际论坛,2007(2)

[4]陈海燕.多边主义理念、实践及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2010.5

美日韩合作:从三边走向全球 第11篇

三边机制拓展到全球舞台

2015年4月16日,在美国牵头下,美日韩副外长会谈在华盛顿举行,美国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处于严重僵持中的日韩关系,考虑到日韩在半岛和历史问题上分歧严重,为了“缓和会谈气氛”,三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2016年1月16日和4月19日,美日韩三方分别在东京与首尔举行了两次副外长会谈。三方就地区及全球合作的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政策磋商”,三边合作的议题涵盖发展、卫生、海洋、气候变化等领域。可以看出,三方均有意将国际安全乃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作为三边机制的“常规课题”之一。

关于美日韩三边机制的发展方向,美国政府有着明确的设想。今年3月29日,美国副国务卿布林肯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演讲时指出,过去几年中,美日韩三边关系在密切程度上达到新高度,未来美日韩三方将在应对朝鲜“核威胁”基础上,维护现有国际秩序和国际规范,追求实现共同利益,关注全球性问题。布林肯称,美日韩三国“因民主、人权、开放市场和对法规的尊重”的基本原则而被联系在一起,“无论面对机遇还是挑战,(美国)都希望与两个最密切的盟友共同行动”。布林肯强调,美国除希望与日韩在全球卫生安全领域(埃博拉、寨卡病毒防治等)、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方面合作外,还希望三国合作“集中在公海和三国的经济生命线问题上”。“在信仰自由、尊重规则的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美日韩三边合作将成为稳定和安全的支柱、机遇的灯塔、促进全球利益的力量”。

军事协作仍是首要议题

对于美日韩三边机制将全球性问题纳入视野,国际舆论表示了肯定,但也指出其实践上的局限性。如英国《金融时报》称,华盛顿、首尔和东京的能力和技术如果能有效地集中起来,确实可以对解决全球性问题起到重大作用。不过在当前形势下,三国显然更关注平壤的举动,难以在其他问题上联手作为。《日本经济新闻》也称,美日韩三国均在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但并不是通过美日韩机制,而是基于各自的国际性场合而展开行动。美日韩之间的协作要明确自己的首要目标,即“为地区安全提供保障”。不少国际舆论指出,美日韩在全球性问题上展示出开放态度,但其合作设想要产生实效,显然是一个中长期目标,而三方公开探讨中东和欧洲安全问题则有“舍近求远”之嫌。显然,不能指望这些探讨在遥远的中东或欧洲发挥实际作用,“在三方当中,只有美国(对这些问题)有单独的影响力”。换言之,从目前情况看,美日韩积极联手寻求做出“国际贡献”,尝试影响域外安全问题,尚停留在理论与政策姿态的层面上,并未改变美日韩机制作为地区军事协作关系的基本特征。

事实上,比起将国际安全与全球性问题纳入共同政治日程,美日韩军事一体化不断强化的趋势更值得高度关注。2016年,随着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及射星,美日韩加强了在军事上的协作。6月28日,以应对朝鲜核与导弹“威胁”为由,美日韩三国在夏威夷附近海域举行代号为“太平洋之龙”的联合演习,这是三国首次进行联合导弹防御演练。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7月上旬,韩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将在本国境内部署“萨德”系统,此后又公布了部署地点。韩方的决定得到了美国及日本的“积极评价”,日本同时表示了“萨德”未来在日本部署的可能性。韩国媒体则指出,如“萨德”部署到韩日,意味着美日韩三国将在东北亚地区构建起导弹防御情报、指挥、控制、拦截的立体体系,这“对于地区安全显然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推进美日韩军事一体化方面,美日有着强烈的意愿,而韩国则相对纠结。美国国防部2015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特别是在军事上加强前沿部署,如无日韩的联合协作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日本基于推进自身“国防正常化”、强化日美同盟、在东亚谋求军事优势的考虑,对于美日韩的军事协作也非常热衷。实际上,借朝核问题升温“强行出头”,联合美国及其他盟国干预地区安全事务,一直是安倍政权的既定方针。韩国显然意识到,美国主导的美日韩军事一体化有明确针对中、俄的意识和目标,因而对公开强化与美、日(特别是后者)的军事协作抱有一定顾虑,但韩国现在更担心的,是朝鲜可能“暴走”而“威胁”到自身安全。而且,韩国无法主导美韩同盟的方向与自己的安全状态,在东亚地区维持与发展政治影响力也不能脱离美国的支持。在韩国看来,为了确保半岛形势“处于可控”,以及实现多方面的国家利益,应更为主动地争取与美国的同盟合作。笔者2014年秋在首尔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时,有参会的韩国军方官员公开表示,在目前情况下,韩国“确实不能寄希望于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而必须充分确保美国能够介入半岛安全问题。显然,在美、日积极推进三边军事协作的情况下,韩国采取了“因势利导”的现实主义立场,积极在美日韩三边体制内行动,同时对朝鲜与中国等施加一定压力。

三边机制内部存在问题

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美日韩三边机制的走势,基本上还是与半岛安全形势的发展保持高度一致。冷战时期,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的建立与强化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冷战结束后,因朝鲜半岛安全问题突出化,三国间安全协作机制才逐渐得以建立。1993年朝核问题后,美日韩建立了三方协调监督小组(TCOG),1999年形成副外长级及局长级会谈的定期机制,2002年第二次朝核危机后,由于六方会谈机制的启动,以及美日韩对朝政策分歧的扩大,TCOG的作用被弱化,并于2003年实质上解散。2006年朝鲜首次实施地下核试验后,美日韩三边协调机制重新得到恢复与加强。2009年朝鲜第二次核试验、2010年“天安舰事件”与“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得半岛局势进一步紧张,美日韩之间的军事协作空前强化,三方在半岛及日本近海频繁举行联合军演,并将在东北亚构筑美国主导下的一体化导弹防御体系作为军事合作的核心之一。2012年7月,美日韩宣布建立专门的三方安全磋商机构。2014年7月,美日韩三国在夏威夷首次举行三国总参谋长会谈,由最高军职官员出席,彰显了三方加强军事合作的态势。2014年12月底,三国签署了《韩美日关于朝鲜核与导弹威胁的情报交流协议》,由美国防部作为日韩间的情报交流中介,牵头带动相关军事安全合作。

nlc202309081412

在应对朝鲜问题以及中国崛起的“威胁”的方针下,美国期望利用美日、美韩同盟打造东北亚“军事铁三角”。但令美国头疼的是,一直以来,美日韩三边关系内部始终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首先,在“核心战略问题”上,围绕如何实现半岛无核化、处理对朝关系,美日韩三方各自的立场、利益和观点有明显的区别;其次,在“潜在重大问题”上,如何协调与地区大国、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美日韩三方的立场与观点不同,应对办法与进程也不同步;再次,同盟内部结构存在“不均衡”。相比于美日、美韩相对成熟化的军事同盟合作机制,日韩之间甚至一直无法有效推进军事合作,日韩间《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的最终流产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第四,与上一点相联系,日韩双边关系因历史问题、岛屿领土争端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历史恩怨和民族感情,而经常处于冷淡状态,政治互信相对脆弱。特别是,韩国认为自己是半岛安全问题最主要的责任者与风险承担者,“尤其需要谨慎地采取应对”,在依靠美国的同时,也要与中、俄等大国展开协调。显然在短时期内,以上的问题都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在美日韩三边机制存在内部问题的情况下,绕开“矛盾焦点”、在国际安全与全球性问题上展开合作,就成为美国重点考虑的“权宜之计”之一。前美国国安会高官、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亚洲与日本委员会副主任迈克尔·格林指出,尽管理论上美日、美韩间存在稳定的军事同盟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其直接转化为类似的、稳固的三边军事合作机制,在此情况下,运用现有机制,培养参与各方的合作倾向和相互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看来,将全球性问题导入美日韩合作议程,有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与对外合法性,进而巩固同盟,并回应外界关于美日韩合作“无法解决地区安全难题”的指责。美国同时认为,美日韩三边机制能否维系,关键还在于美国的“中介作用”。在美国的积极调解下,日韩首脑和防长在去年分别实现了时隔三年多和约四年的会谈。

确保延伸威慑并非地区安全出路

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积极强化盟友关系,在构建大规模、多层次“安全网”的同时,推进同盟或“安全伙伴”模式的转型。关于此,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在今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除了战略遏制与军事防范外,美国日益将自己与日、韩等亚太国家的同盟关系应用到更广泛的政策课题上,包括东亚域外的安全问题,以及一些非安全目标上,如全球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减贫与卫生健康、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等。而美日韩三边体制关注领域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亚太发展政治安全合作关系的新思路。但卜睿哲同时承认,从历史视角看,美国在亚太的“重返”或“再平衡”,“与其说是新政策,不如说是过去几十年陈旧历史政策根据新环境的调整”。换言之,美国的亚太政策有其贯穿历史始终的逻辑脉络,它的演进发展不可能“另起炉灶”,而是与过去的政策,包括冷战时期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联。

总的来看,美国现阶段的亚太政策,依然以强化在该地区的延伸威慑为基础。所谓延伸威慑,即基于本国核或常规军力的威慑力,向其同盟国提供保护,并形成延伸性的威慑力。这意味着美国的同盟政策依然基于一个首要原则,即坚持对盟友的安全承诺,并向潜在对手明确展示这一政治意志。“如果美国的延伸遏制力在某一地区没有发挥作用,那么将会对整个延伸威慑体系的可信度产生影响。”2014年10月,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为亚太盟国提供的、由核与常规力量组成的传统延伸威慑“正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应在继续保持核力量这一核心威慑力量外,运用军事、经济等综合手段强化延伸威慑的效力,而美日韩三边军事协作的发展也将以此为原则。

从国际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延伸威慑作为威慑和同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基于该理念的安全观信奉威慑源于军力优势和强有力的政治意志,并将带来权力均衡局面。威慑的主要政策手段则包括强化核威慑及反击能力、强硬战争边缘政策与强制性外交等。

尽管相关理论和实践已时过境迁,但美国当前的亚太政策依然以半个多世纪前的战略哲学为基础,“基于莫顿·卡普兰和托马斯·谢林的思想成果”。在战略上,美国认定亚太安全形势复杂,但依然寻求强化同盟军事威慑力,以“加权平衡”的方式维系本就脆弱的地区平衡;美国意识到亚太安全的关键在于减少误判和信号混乱,但却建立利用各种同盟关系进行围堵的政策,制造出更大的战略不确定性;美国认识到中国已与地区发展建立了深刻的相互依赖关系,但依然坚持主张中国将不惜代价挑战现有秩序。这都是美国亚太战略及同盟政策上的明显自相矛盾之处。已有不少美国战略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应当推动亚太同盟转型,但更应当考虑如何为中美关系制造一个积极性的框架。“否则,虽然塑造出对抗性同盟,但却丧失了将中国拉入战略合作的机会,这将使美国在地区战略上受害。”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助理研究员)

“三边”教学法 第12篇

项目建设现场签证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 是对现场施工实施情况的书面反映及描述, 不仅是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 也为合同签订的严密性给予补充。

目前建筑业领域进行的工厂项目建设及复杂的工厂设备基础建筑项目, 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工期紧、技术含量高、建设周期长等因素, 在工程施工或招投标前, 存在没有完整的并经相关部门审查的合格的施工图纸, 甚至勘察工作都没有全部完成的情况, 从而项目形成三边工程 (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

在庞大的系统工程条件下, 前期招投标及签订合同时不可能对整个施工期间出现的情况作出完整的预见和约定, 以及合同执行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因此, 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会发生现场签证。

为保证更好的控制项目投资, 减轻工程竣工后的运行管理成本压力, 进而对施工过程中现场签证提出了要求。同时这也是建设项目业主方比较关注的问题。

1施工现场签证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单位还未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及管理办法, 施工现场签证存在诸多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阶段不能及时优化产生的签证。①“三边工程”的图纸是分批到达现场, 故设计人员责任相对较大, 现场产生问题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先施工后收到设计变更单的情况, 导致返工问题的存在, 导致多余签证情况的出现;②有的图纸描述不清楚, 做法说明不清晰、不合理, 施工人员为赶工期等原因凭经验进行施工, 造成不够经济合理, 从而工程量增加, 导致多余签证情况的出现。

(2) 合同中关于签证条款表述不清晰, 造成发生签证后计价存在争议, 导致工程决算后期扯皮, 从而影响工程竣工决算。

(3) 现场签证人员对造价管理控制意识淡薄、不了解现场具体情况, 对发生的事项一知半解, 未经核实随意签证, 造成施工单位夸大事实、虚报、重复签证等情况的发生, 施工方从而得到不合理的利益。

(4) 现场签证人员对造价计价方式的不熟悉, 对定额中的各项费用项目的概念混淆不清, 在合同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不懂得使用最节约的办法进行结算, 有的项目在施工单位提出部分签证使用费用最高的办法进行结算, 因业主方没有相应知识, 造成签证发生金额与实际发生金额不符, 导致施工单位获利不合理。

(5) 现场监理在工程质量方面验收缺乏专业性或不认真, 造成增加工程量或材料规格型号与设计不一致, 导致额外投资增加且存在安全隐患。

(6) 签证不及时造成的影响。由于现场施工过程中, 工期紧、任务重, 在办理资料手续时往往不能够及时办理, 使得签证手续存在补办现象。进而可出现遗忘当时情况的现象, 导致签证与事实不符, 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做文章, 以获得利益。

2如何有效完善和控制现场价格的签证

对于目前出现的现场签证不规范、不可控等问题, 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多采用EPC总包工程 (设计采购施工 (EPC) /交钥匙工程总承包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 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 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尽可能杜绝施工过程中的签证的出现。因其过程好管理, 投资好控制, 设计可优化的多方面优势, 将来必会发展为主流趋势。

(2) 对于不采用总包办法执行的项目工程。

1) 从根本上规范制度, 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组织保证体系;设立主要管控机制, 明确监督和管控人员任务和职责;不断提高签证人员的业务素质, 执行奖罚措施,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 在运用制度时应把握好。①现场签证必须有三方主体 (业主、监理、施工) 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在引入第三方造价单位进行造价审核时, 应保证四方现场确认并签字盖章;②现场签证的内容及格式要明确, 对于合同及招标文件中未规定计价方式的尽量将签证金额签订为包死价, 避免扯皮;③现场签证一定要及时, 不应拖延到结算时才补签, 业主方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施工日志, 避免遗忘造成发生事项与签证事项不符;④签证要一式四份, 各方至少保存1份原件。业主方应做好签证台账, 避免施工单位报送结算件时自行修改、增加、遗失, 也便于外部检查合规性。

3) 合同相关内容的签订, 明确签证的计价方式。①采用固定综合单价的合同中应明确与招标内容中部分不相符的处理办法。如:“现场经济技术签证发生的子项套用乙方投标报价相同或相似固定综合单价进行计价, 如无相同、相近, 相似的子项采用ΧΧ地区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 调价文件进行计价并下浮Χ%结算;②预算定额加取费的合同要求把部分取费单独采用包死价或不予记取。如:所有工程项目的工程类别均按四类工程费用记取, 结算时经中介审核后的总价下浮4%作为结算定案值 (其中政策性调差只计税金不取费) 。其中, 冬雨季的施工增加、调遣费、施工工地转移费 (含机械) 、夜间施工费, 场内二次搬运机倒运费、配合费, 无论发生与否, 均不考虑和不予计算。又如:所有用于安全的防护脚手架、防护网, 均应按规范执行, 按总投资Χ%;临时设施文明施工增加费一次性支付ΧΧ元人民币, 不再另行计取。

4) 为尽量避免出现设计错误返工等情况, 建议项目建设期间现场设立设计院驻场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且主要协调设计优化等问题。

5) 聘请第三方造价单位在项目从立项、签订合同、现场管理、工程款支付、工程预结算、财务决算等全过程参与介入, 帮助业主方管理, 作出预算, 给出标底进行招标, 控制总体投资;在过程中可依据相关文件及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节约成本;收集完善施工资料,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化监督。

6) 材料与人工现场签证是工程造价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且较难把握。①在办理材料签证时, 应清楚签证中使用材料的施工内容, 是否含在文明措施费、其他配合费当中重复计算。在办理材料价格确认时, 因施工单位往往过高报价, 需仔细核实, 在无信息价情况下建议综合造价部门意见及市场价格综合考虑, 确定材料单价;②在发生人工现场签证时, 应当现场确定施工人数, 确定施工范围和时间, 做好台班记录, 办理签证需及时, 单项签证工程完工后及时办理完毕, 不可拖延。

3结语

上一篇:交叉销售下一篇:针灸临床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