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2024-09-06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精选12篇)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第1篇

1 仪器设备的重点管理过程

1.1 设备的购置

必须根据实际检测、科研等工作的需要, 做好仪器设备的购置前期工作, 如调研和选型, 以防止购置的设备存在盲目性或随意性。购置贵重、精密设备时, 必须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编制此项目可行性报告, 内容应包括:该仪器设备的购置是否必要、对比分析由不同的厂家所生产的同类仪器设备技术性能的指标、对仪器设备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利用率的分析, 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因素, 如设备的布局、场所的使用、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水电的保障、环境的条件要求等。此外, 该型号的仪器设备在其他单位的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还有一些相关的流程。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负责编制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交由设备的管理部门初审, 并由管理部门组织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及审核后, 由本项目决策者批准, 进入到采购的程序。

1.2 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购置完后, 必须由使用部门组织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验收时以产品的说明书、技术性能的指标或采购合同所约定的仪器设备的配置为依据。贵重、精密设备验收前, 要依据设备的特点和采购合同制定详细的验收方案。完成验收后, 应要求参与验收的人员签字确认并明确验收的结论, 然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

实验仪器设备的验收分为:开箱验收和质量验收。开箱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检验设备的配置与附件是否齐全、外观正常与否;质量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开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 如有涉及到量值的仪器设备应该要计量。验收的过程必须要力求到位、全面。在验收时, 对仪器设备应该具备的所有功能需进行测试和检查, 并且要在该仪器设备的满负荷、全量程的严格条件下进行。

1.3 设备的使用

使用者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及评价, 保证在独立操作设备之前, 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仪器设备说明书中所规定的、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熟悉它的性能, 其中包括操作时的安全须知、注意事项等。因此, 使用者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通过考核, 然后才能持证上岗。

1.4 设备的维护保养

减轻设备个别零部件的磨损问题, 排除仪器设备的潜在隐患, 延长其使用寿命, 保证仪器设备能够正常地工作是其维护保养的目的。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实施, 通常情况下, 可实行两级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在用时要维护保养, 设备停用时也应该实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即所谓的日常维护保养与定期维护保养两级。其中设备停用时维护保养是为了防止因长期没有进行维护保养而在重新启用设备时, 造成性能的降低, 甚至丧失原有功能的严重情况。

1.5 设备的维修改造

设备维修是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延长其使用周期、恢复其原有的技术性能的有效途径。在发现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 为了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 使用者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并且在经过确认需要维修后, 向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维修要求, 此时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设备的原值、维修费用等一系列情况来衡量、判断该仪器设备是否还有维修的价值。如果有维修价值的, 应立即联系维修部门。维修完毕后, 使用部门要再次对修复的仪器进行及时的验收, 并在确认设备能正常运行后, 做好该设备此次的维修记录。

2 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2.1 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

首先明确责任、管理分级、制度统一是一个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必须要做到的。其次要达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考核有效的管理水平。

2.2 探索防止设备的闲置问题和利用率低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仪器设备考核内容的方式方法的完善, 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纳入对经济效益指标的考核范围, 仪器设备的折旧纳入成本考核范围。鼓励部门与部门之间资源共享、设备共用。

综上所述, 仪器设备管理包括:仪器的购置及验收、使用及日常的维护保养、维修改造、报废处理过程。它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比较复杂的工程, 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能够保证正常开展实验室的检测、科研等工作。此外,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防止设备的闲置和利用率低问题的出现。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的医疗、质检、高校等事业的不断发展, 实验室内的各类专业的仪器设备不断增加, 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研究保障。与此同时, 如何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与充分使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及维护

参考文献

[1]周伯明, 王菊芳.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8) .

[2]钱小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之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第2篇

1、领用人必须是在职在编的教职员工(以人事处名册为准)。非在职人员(如退休、调离、校外协作、研究生等)领用或保管的仪器设备,要重新调整和确认领用人,并做好仪器设备交接手续。

2、非在职人员因工作关系,需要继续使用该仪器设备的,可用借条的形式,以借用人的身份使用该设备,同时要妥善保存好借条,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此类信息不需要在自查报告和清单中注明。

3、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平台是2014年4月启用的网络版管理系统,涉及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等多项管理内容。与仪器设备有关的所有管理操作,请点击进入“资产管理系统”。

4、新的管理系统采用了新的仪器设备编号规则(10位编号),固定资产:8位流水号+FF(例:20140001FF);低值仪器:8位流水号+DD(例:20140002DD)。5、2014年4月1日前入账的仪器设备在系统中的编号(10位)和设备标签上的编号(8位)是不一致的。管理系统是在原仪器设备编号的后面加FF或DD。例:

原固定资产编号:21400001 原固定资产编号:F2140001 原低值仪器编号:21410001

—— —— ——

现固定资产编号:21400001FF 现固定资产编号:F2140001FF 现低值仪器编号:21410001DD 原低值仪器编号:D2140001 ——

现低值仪器编号:D2140001DD 因此,在查询2014年4月1日前入账的仪器设备时,可以使用综合查询中的模糊查询方式进行查询(详见操作手册说明)。

6、存放地点:

——一般设备只要求选择仪器设备所在校区(徐汇、奉贤或校外)。——空调、大精仪器和实验室设备必须选择详细存放地点。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设备,是最直接、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其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合理与否,不仅对教学、科研水平有促进或制约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办学实力及发展潜力。

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实验科研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教学、科研必备的条件之一。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教学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直接影响到科研、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仪器设备管理的核心。因此,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更加精密、精确,资金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因此,也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实验室作为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南通大学的重点实验室,在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担负着附属医院手外科的临床实验课题,在实验实践中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实验材料。随着江苏省卫生厅和南通大学加大对本实验室的科研经费投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购置日趋完善,同时,加强实验室的仪器采购、维修及信息咨询等管理工作日趋重要。

一、仪器设备采购

根据发展规划、专业设置、科研教学的需要,科学的、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使用率和科研使用率的预测和分析,然后组织专家论证,做出该仪器的先进性、适用性、效益性、可行性的评估。最后通过学校制定的招标管理办法选择合适的厂家。购买的仪器进入实验室后,设备管理科与实验室共同进行严格的验收,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性能是否合格,零配件、说明书及其他技术资料是否齐全。特别在购入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尤其是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更要加强技术验收,把好仪器设备的质量关,避免重复、错误、低质量购置事故发生。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仪器设备不是越先进越好,对一些基础的、对仪器设备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即可,过高配置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效能。

二、仪器设备管理

1.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这是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我实验室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大型仪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等,使仪器设备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极大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2.建立仪器设备的资料档案

建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为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依据。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是评价每台仪器设备的技术依据,是衡量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基础,是进行技术管理和以济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料。按照“统一建立、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验室的具体要求,就仪器设备的现有状况、使用情况、管理情况、维修情况建立档案真实记录,使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科学化、完整化、制度化。在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档案管理,可以完整记录并保存下来。当有管理人员调动时,做好管理人员调动的帐、物交接手续,保证所有资料的完整性。通过仪器设备资料档案的建立,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推进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优势建设仪器设备管理主页,配合Web版管理系统并辅助适当网络管理,使仪器设备帐目、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供求信息和共享信息等上网。系统管理员和实验人员通过浏览器界面对本部门的所有设备数据直接参与管理,为各用户分别建立帐户并设置权限,不同的用户访问权限不同,随时可以查询本部门的设备帐目、统计表等情况。管理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统计本部门各类仪器设备购置的台件及金额并能打印出报表,还可随时输入仪器编号提交信息变动单据,取消了手工填表、建卡等手续,保证提交的信息反应设备原本信息,帐、物、卡一致。管理者保留对设备信息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报表输出、系统维护、数据上报等工作的权限。对仪器的基本参数设置,比如编号、名称、类别、级别、RS-232参数等,不用在每个终端PC上重复设置,都可统一放置数据库中,各终端直接调用接口,这样可以对所有实验仪器进行统一管理,有序使用。

4.加强使用过程的管理

(1)做好使用前培训工作。新仪器使用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技术操作规程,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模拟操作,掌握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由于错误操作造成经济损失。

(2)定期检查、保养。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咨询、定期保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技术人员定期保洁,防尘、防潮、防静电,保证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3)加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一般来说,仪器设备都要涉及水、电、气(包括有毒、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等的使用。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安全事故。操作培训中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项。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是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仪器设备的使用者负责每次使用前后的安全检查,实验室全体成员都有责任就发现的安全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加强了安全管理,本实验室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仪器设备的维修

搞好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减缓仪器设备的老化速度,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为了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型、品种、性能做好每日的维修保养工作:清除表面尘埃、保持清洁、坚固松动的螺丝和部件,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对仪器设备的运行中磨损和老化程度进行检查,以便于工作早期发现有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修复。仪器设备修复后必须进行登记存档,以便查阅和供下次检查参考。实行微机录入管理。

6.仪器设备的报废

实验室仪器设备确实因损坏无法修复、计量检测达不到要求或其它原因无法使用时,应予以报废处理。仪器设备的报废经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鉴定确认后,填写《仪器设备报废单》,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执行。随后,在仪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注销记录。

三、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管理者的观念和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的决定因素。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保持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使仪器设备得到良好保养、维护、发挥其功能的重要保障。建立工作激励机制,鼓励管理人员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对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肯定,予以表彰,提高设备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引导管理者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以服务为中心,科学、专业地管理。在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同时树立公仆意识。在工作中注重勤和专,把管理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树立当内行、做专家的意识,树立职业意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中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善于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脚踏实地地干工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先进的管理体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措施和手段,保持仪器设备最佳的技术状态,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是实验室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化管理是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延长了仪器设备的寿命,节约了经费,给仪器不断更新创造了条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日趋完善的科学化、规范化的仪器设备管理,逐渐将实验室发展成为高标准智能型的医学科研基地。

参考文献:

[1]黄志良.实验室管理[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89.

[2]方玉禹.实验室管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3]张淑玲.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M].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158-159.

[4]王琦,陈辉,闻星火.采取措施,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6,23(9):139-141.

兽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第4篇

1仪器设备档案

为每台仪器设备建立档案, 一台一册。档案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的所有信息, 如标书和购买合同;仪器设备的制造商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及管理编号;出厂合格证、装箱清单;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目前放置地点;接收时的状态及验收记录 (例如新旧程度或有无改装史) ;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 (或复印件) ;检定/校准证书以及下次检定校准日期;迄今所进行维护的记录和今后维护的计划;正常或非正常损坏、改型 (改装) 或修理的历史情况等。所有仪器设备档案集中存放, 以备查阅。

2仪器设备一览表

实验室应编制全部仪器设备一览表, 通过该表能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工作状态, 并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新购、报废、检定校准等情况及时更新。一览表内容可包括:序号、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仪器设备的管理编号、出厂编号、主要技术指标、生产厂家等。

3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应包括:使用日期、开机时间、关机时间、使用项目、运转情况、检测样品编号、使用人签名、备注等。仪器设备一般是由生产厂家或供货商的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安装调试, 因此仪器设备使用的第一次记录应该是仪器设备开箱、安装、试机记录, 应该由安装人员和验收人员共同签字。使用记录应与该台仪器设备存放在一起, 使用后及时填写, 并将每年的使用记录归入该台设备的档案中。

4检定校准

检定是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 由具备检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完成。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 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 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直接关系到仪器设备是否在合格的工作状态。关系到实验数据是否正确、有效;实验数据是否能溯源到国家测量标准 (国家计量基准) 或国际单位制 (SI) 单位;以及实验室量值传递能力。每台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周期各不相同, 应根据每台仪器设备的特点、使用频率、故障频率等情况,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及时进行检定校准工作。

5仪器设备标识系统

仪器设备标识能有效提示实验员该台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潜在危害等信息。清晰明确的标识系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实验数据准确、减少生产事故, 每台仪器设备均应粘贴。标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5.1安全标识如尖锐、强电、高温、高压、高速、低温、生物安全等。

5.2登记证包括 (不限于) 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启用日期、管理人员、该台仪器设备在该实验室的唯一管理编号等。

5.3检定校准状态标识一般使用三色标识, 一是合格标识 (绿色) :说明该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校准 (含自检自校) 、验证合格, 确认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二是准用标识 (黄色) :说明该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 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的 (即受限使用的) , 包括:多功能检测设备, 某些功能丧失, 但检测所用功能正常, 且经检定校准合格者, 测试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 但检测所用量程合格者, 降等降级后使用的仪器设备;三是停用标识 (红色) :说明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下不能使用, 包括:仪器设备损坏, 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 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 仪器设备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 使用不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

6人员

实验室应确定专人管理档案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文秘档案管理, 工作细致、踏实、有条理、记录认真。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接受过计量部门培训, 熟悉计量法律、法规, 熟悉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和仪器的原理、结构和性能。

7小结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第5篇

为了保障公司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仪器设备及其配套工具均应指定专人负责,在仪器设备初次使用前,责任人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制订出简明扼要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为保证实验和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力求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3.实验人员使用仪器时必须经责任人允许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使用规定进行操作,必须严格执行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制度,记录仪器运行状况及时间,仪器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负责人员反映。

4.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因由责任人查明情况并上报相关领导。如因操作者违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工作不认真、工作失职造成仪器设备及器具损坏者,根据定损情况及造成的影响,赔偿仪器设备损坏价值的10-50%,并承担因操作不当造成除损坏仪器设备以外的其他损失。5.责任人定期对仪器设备及配套工具进行检查维护,对检查维护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

6.实验室仪器设备因故障需要维修的,应及时填写设备申请维修单申请维修,并注明导致故障的原因。

7.实验完成时,要按各仪器规定要求关闭电源,离开实验室时要确保所有仪器电源全部关闭,小型仪器应归于原位。

8.公司仪器设备不允许外借,因仪器负责人管理不严,造成仪器设备丢失,根据定损结果按照实物原有价值的1-100%进行赔偿。各实验室之间如需相互借用仪器的,应填写借用仪器登记表,并经操作培训后方可使用该仪器设备。归还仪器时,仪器设备责任人应及时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否则因无法确定损坏者或损坏原因,保管员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损坏情况,照价赔偿损失。

9.若责任人因故需变动时必须依照登记表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交接登记。

10.各实验室将属于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汇总,于10月15日前将仪器设备清单及各仪器设备的责任人名单按要求填报后交行政部,并于10月30日前将各仪器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上报。

11.行政部每半年对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仪器设备各项指标均正常、性能稳定、无维修记录且管理符合要求的,实验室主管绩效加3分,责任人加2分。如单个仪器设备半年维修超过2次、3个以上仪器设备在半年内进行了1000元以上的维修、5个以上仪器设备在半年内进行了1000元以下的维修,该实验室所属部门的部门主管扣绩效总分的3分,仪器设备的责任人根据具体情况扣绩效。同时,要结合实际分析仪器设备损坏和故障的原因,确保不再发生类似故障。

××××有限公司

关于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的探研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探研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3-0191-02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必要工具。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规范,各高校对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的购置和管理,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运作规定和操作流程,在如审批论证、招标、采购、开箱验收、技术验收、仪器运行管理、机时效益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均有相应的要求规定,大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某种程度说,实验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实验室开放和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意义在于提高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大型实验仪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买好、管好、用好,使其服务好教学、科研工作。

高校大型仪器管理水平、运行水平是考量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技术体系,是目前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建立一种创新、可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加强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是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我院实验中心自成立以来,经过近五年的建设,为实践性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和条件,大型精密仪器共有4台,价值人民币近400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数量虽然不多,却是我院校仪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和科研的主要技术装备,同时其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对此,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对我院30万元以上实验仪器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同时结合本学院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研。

一、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一)大型仪器使用率不高或闲置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除个别仪器外,大部分仪器使用率较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或闲置的原因:一是购置不合理。为了申请某个科研项目而购置,当项目结束后,其他教师或项目用不到该设备而闲置;二是设备购置缺少计划性,项目没有可持续性考虑,因此导致购置设备一段时间后出现闲置状态;三是运行经费不足、维修保养经费紧缺、配套设备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原因,都影响了仪器的正常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购买经费贵,维护成本高。有些实验室大型仪器开一次机,仅耗材或药品就得花费几百甚至上千元,如遇仪器零部件损坏的话,更换一个配件就得几万元,购买单位无力维修,认为不用好过用,造成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我院30万以上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统计表(近一学年)

使用机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其中开放使用机时测样数培训人数学生教师其他教学实验项目数科研项目数气质联用仪1520005022021遗传分析仪(DNA)006003500001荧光定量PCR仪(DNA)006003500001CCD照相系统60000040010通过上表的使用机时及培训人数统计,可看出设备使用率还有待提高。

(二)设备购置较为盲目,论证不够充分

大型仪器购置时存在着资金分配不合理、客观依据缺少的情况。因采购大型设备的经费投入多为国家财政部和市财政局的相关经费,并且在制定计划时时间仓促,缺少深入调研考察等问题,导致设备的购置论证不够充分,出现重复购置或盲目投资的现象,给后续的使用和管理带来麻烦。

(三)部分大型仪器共享程度低

根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可以达到170%~200%,而在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还未到25%。高校大型仪器封闭式管理,导致大型仪器共享程度低[1]。目前,以我院来说,只有DNA实验室在接收样品分析方面能做到面向全院和社会,但在接纳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让研究人员自己动手上机操作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还未能向校内外开放使用,使用范围仅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导致各部门对学院的设备不够了解,开放共享程度较低。

二、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方法探研

(一)重视前期调研论证工作

出现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和闲置的情况与前期的调研论证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高校在设备采购前都是有调研与论证的,但调研与论证是不是与会人多数同意就通过,而是要有具体的调研项或者论证项,如必要性、测试的样品数预测、年均维修经费等等。调研与论证需要有数据支持,而不是简单的多数同意即通过。

(二)大型仪器设备应建立统一管理的实验中心

现代科学一般涉及多门学科,一些项目由单独的实验室是很难争取到的。应设立统一管理的实验中心,集中领导,共享信息和资源,形成一个协调动作的机构,科研能力更强,更有竞争力,有利于实验室的生存和发展。广东警官学院实验中心统一管理了气质联用仪、遗传分析仪(DNA)、CCD照相系统等大型精密仪器,建立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三)要充分利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工作共享平台

今年,我院实验中心向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报送了仪器信息,为共享服务创造了条件。我院参与的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是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单位共同建设的公益科技服务机构,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参加了在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举行的培训,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市科技局、质检等系统的近300个单位相关代表参加了培训。该平台旨在促进大型仪器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技术支撑我省中小微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活动,并减少其研发成本。该平台通过政府资金的运作,一方面以“后补贴”方式资助中小微企业共享使用平台上的仪器设施,调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共享服务评估和奖励,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仪器管理单位加入平台并充分开放其仪器资源,提供高水平的分析测试服务,达到提高大型仪器设施使用率和综合利用效益的目的。此平台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中科院广州分院和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教育厅共同筹集资金组建。作为企业可以利用平台仪器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产品升级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自主创新活动,同时可获得测试费用补贴,降低研发成本,可查询并充分利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等2 000多台大型科学仪器的技术参数、测试项目等基本信息,为自己的检测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还可通过在线预约/电话预约等多种途径申请使用平台仪器和高水平测试服务。我们高校作为仪器管理单位,可免费参与平台举办的技术活动,获得免费服务推广、培训资助的机会,可优先申请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奖励及相应配套优惠政策,使用平台内相关资源信息和服务。而普通公众/科研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权限,免费浏览、搜索、查阅平台上综合性和各类仪器的信息,并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向平台提出服务申请。

(四)提供足够的设备运行维护费用

为确保大型仪器正常运作,根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后,每年应落实不低于购置费6%的运行维护费,并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精干高效的维护队伍,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3]。

(五)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是保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关键

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对大型仪器的功能发挥、使用效率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一般比较复杂,要使大型仪器设备保养好并发挥正常的使用效益,必须要配备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管理人员。学院应为管理人员积极创造条件:一是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二是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进修学习;三是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讲解先进的实验技术、先进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技能等。从各方面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健全激励奖惩制度,在共享管理机制下,实验人员对大型仪器管理规范、利用率和使用率高、新功能开发成果多的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结语

以上是对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探研。总的来说,如何科学地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其利用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找准了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和投资效益。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特别是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是大型仪器提高效益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利用好、使用好大型仪器设备。

参考文献:

[1]蔡兵,刘姝伶,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3):164

[2]贾功利.对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8):160

高校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研究 第7篇

1 高校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实验室是学科建设最基本的单位, 实验室管理机制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为了适应激烈的就业市场, 专业设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已出现跨专业跨学科的现象, 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也突显出来。

1.1 实验室日常管理混乱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由于人员变动没有及时进行帐和物的核对, 造成了账上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实际设备不符。管理人员平时也不注重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只使用, 不保养, 例如电动机实验中的电机设备, 好多年不加一次油, 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寿命和安全。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现有的规章制度也不尽完善, 学生实验技能差, 操作不规范, 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 管理人员维修不及时, 仪器设备常常带“病”工作, 造成仪器设备中的许多模块无法修复, 必须报废。

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 由于学生人员多, 课时少, 像电路板的安装调试等试验项目, 需要反复调试, 才能找到问题所在, 而这些在试验课堂上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验, 只能等下次实验课, 更没机会进行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1.2 实验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教学内容的改革, 引进了更多更复杂的仪器设备, 这样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技术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决定了实验室在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由于人们观念上的陈旧, 认为实验管理人员是“二线”的辅助工作, 在评职称、培训进修方面都得不到重视, 很难引进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导致现有的管理人员老龄化, 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知识结构老化, 还有一些责任心不强, 缺乏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意识。仪器设备使用运行记录混乱, 一些设备还没到使用年限就已经损坏、报废等。另一方面, 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激励政策少, 干多干少一个样, 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抑制了创新创造能力的发挥。

1.3 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大多是以学科专业来设置的, 这样形成一种自己管理、自己使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模式。仪器设备分散在多个部门, 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 很难借用、共用, 这样设备不能综合利用, 不能发挥最大优势, 资源得不到共享, 使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也有些部门追求“小而全”, 使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造成闲置;缺乏维修经费, 使一些设备在低效状态下运行, 造成损耗过快。

另外, 由于管理、安全、人员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室缺乏完善的开放管理机制, 只能完成计划内的教学任务, 不能充分利用资源, 供感兴趣、爱钻研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实验室开放程度低,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教师开展教学计划外设计性实验的积极性。还有些设备只是为了完成某个项目或是某个课题, 项目结束后就闲置, 利用率低下, 资源浪费。

2 高校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加, 提高学科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使其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2.1 过程管理规范化, 提高使用效益

(1) 完善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实验室就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这是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的前提和保证。近两年来, 学院建立和完善了几项规章制度, 如《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实验守则》《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 做到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 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使管理工作有序稳定发展。

(2) 建立仪器设备的完整档案资料。建立仪器设备的完整技术档案, 为管理提供方便, 同时也为衡量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提供了依据。我系根据学院主管领导的规定, 按照“统一建立、分级管理”的原则, 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 做了详细、真实的档案记录。包含仪器设备的现有情况、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保养情况等, 使设备的管理趋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并进行物和帐的认真核对, 完整保存下来, 当有人员变动时, 便于交接工作。

(3) 完全开放实验室。建立开放的实验室, 不仅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做教师安排的实验变为主动设计完成实验, 激发学生求知欲, 而且全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启迪创新性思维。实验室全开放的教学模式, 也是实现技能性、实用性、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外部条件。学院每学期要有十几个班级, 700多个学生进行电工电子试验, 由于实验室的限制, 实验教学课时少、人员密, 许多综合性、设计性的课题难以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做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笔者探索了一种全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 即时间、内容、器材的完全开放。为了使实验室完全开放顺利进行, 全面发挥其效果, 每日开放12小时, 并配备业务能力强的值班管理教师和有一定经验、感兴趣的学生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实行轮班制。另外, 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繁多, 开放带来的维修、维护、耗材的资费增加, 学院拨了专项资金用于的日常维护, 大力支持该项工作。

2.2 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素质

提高实验管理队伍的素质,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学院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学院现有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结构也不合理。为此, 学院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学院每年都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基本功比赛, 为优秀的教师颁发证书和奖金, 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 还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培训, 学院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实验教师自制仪器设备, 对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2.3 开辟提高使用效益的新思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 仪器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 电工电子学科中的大量实验, 只需将外围电路连接好, 就可完成实验, 内部电路已经连接好, 嵌套在实验台中。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地培养, 维修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坚持“育人”的教育原则, 开辟了一些提高使用效益的新思路。

第一, 将传统与通用仪器组合。譬如, 在做直流电桥实验时, 采用电阻箱自组、自搭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箱式电桥。组合仪器大多是通用仪器, 保证了仪器的质量。同时, 通过自组、自搭,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 模块组合。例如, 在电磁学实验中, 引进先进的九孔万用插件板, 加上R_L_C元件及数电、模电等模块进行装置, 这样的组合方便、通用、灵活, 便于更换, 不仅能完成教学计划内的经典实验, 还可开发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 有效地避免了重复购置, 节省了资金。

第三, 技术改造。实验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实验中会发现有的设备设计不周。譬如, 在测量光敏电阻特性实验中, LED光源最大承载电流是20 m A, 但是给其供电的恒流源在打开、闭合的电流要大于100 m A, 每次实验课都有学生烧坏LED光源的情况, 虽然不贵, 但是焊接工作量大, 费时费力。实验管理人员通过研究设计了一个保护电路, 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益。

3 结语

总之, 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项具体、复杂、系统的工程, 这些策略相辅相成, 紧密相连。通过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建立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等措施形成一套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积极开展设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科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 结合学院电工电子学科实验室实际, 提出了高校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仪器,高职院校,学科实验室,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侯永平, 朱永法, 余树全.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快速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8) :432.

[2]孙建忠.XY大学仪器设备管理改进策略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13.

[3]闻星火, 杨树国, 黄乐.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10) :8.

[4]岳建军.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2.

[5]许晶.高校大型仪器管理科学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4.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8篇

1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原则

本着“全面、适用、经济、动态”的管理原则, 我们应该吧实验室各类设备都纳入管理体系中, 用适合实验室规模、设备数量、适用频次等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方法, 而且讲究节约成本, 在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成本较小的有效管理方法;随着管理对象的数量增加、报废、降级、故障、维修等情况的变化, 适时的做相应调整。

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验收等管理

实验室在进行设备管理时, 必须制定管理程序和相应的购置计划。各科室负责本科室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购置申请、验收、建档、校准、使用、标识、维护与定期检定。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论证, 分管领导负责审批。财务负责安排购置设备的资金和验收后建立固定资产台帐。

各科室按工作要求配置正确进行检测 (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需的抽样、测量、检测设备 (包括软件) 及标准物质, 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 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 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加“停用”明显标识, 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 并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检测所造成的影响。

在检测活动中, 特别是现场检测, 如果使用本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 (租用、借用或利用客户的设备) 必须在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殊的检验设备的范围, 且保证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 并在其结果或报告中给予注明。

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 经培训考核后, 指定 (授权) 持证上岗。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技术资料应现行有效, 且便于相关人员取用, 并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

1) 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2)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惟一性标识;

3) 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 (如果适用) ;

4) 当前的位置 (如果适用) ;

5) 制造商的说明书 (如果有) , 或指明其地点;

6) 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7) 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8) 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 (适用时) ;

9) 设备的任何损害、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所有仪器设备 (包括标准物质) 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准用”和“停用”三种, 通常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 具体标志为:

合格标志 (绿色) :

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 确认其符合检测/校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的。

准用标志 (黄色) :

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 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的 (即受限使用的) , 包括:多功能检测设备, 某些功能丧失, 但检测所用功能正常, 且检定校准合格者;测试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 但检验 (检测) 所用量程合格者;降等降级后使用的仪器设备。

停用标志 (红色) :

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 但经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以使用的, 不是实验室不需要的废品杂物。废品杂物应予清理, 以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停用包含:

1) 仪器设备损坏者;

2) 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者;

3) 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

4) 仪器设备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者;

5) 不符合检测、校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者。

3 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

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知识的人才, 应按要求配备。设备管理人员包括:检测、校准使用设备的人员、设备计量校准管理人员、设备技术档案和资料保管人员等。一般有一个专职设备管理人员, 负责主持设备的验收、检定、期间核查、量值溯源等工作, 各科室有兼职设备管理员, 负责各科室设备运行情况的统计;另外有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文件的收集、入档管理等工作。如规模较小可一人多职, 精密或大型设备需指定专人操作使用, 且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

4 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1) 确定需要第三方计量认证还是自检的设备

按照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对结果由重要影响的仪器和关键的量或值, 应制定校准计划”。即对检测或校准结果的值有影响的设备, 都应该校准。如温湿度表、游标卡尺、钢直尺、量筒、容量瓶、微量进样器、秒表、案秤、台秤、天平和大型仪器都应该校准。而需校准的设备和器具, 可分周期校准和一次性校准。对使用频次高的外出携带型设备, 还可一年两次校准, 而对使用过程中计量特性极稳定的设备和器具, 可以进行一次性校准, 在校准证明符合工作要求后, 就可以不再进行校准了。对于大多设备, 由于不是定量测试, 其是、测试结果不能以数值表示, 则不需要校准, 但需要列入周期检查、核查计划中。

2) 完善设备校准管理

完善《仪器设备一览表》、《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的管理, 包括设备编号、型号、分辨力、生产厂家、购置价格、购置日期、放置位置、管理人、校准周期、上次校准日期、下次校准日期、校准机构名称等, 对本年、本季、本月哪些设备需要校准能一目了然。

设备进行周期性校准的目的是使仪器准确度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合理的周期可以节约校准成本, 对于对外承担出具公正数据的检测实验室来说, 如果属于检定设备, 则检定周期已由检定规程规定并由检定机构写入检定证书。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探索 第9篇

从表1可以看出人数不断增长,实验仪器使用频繁,因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完好率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因为做实验的人数多了,仪器使用频率高,损坏的可能性增大。加上学校办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从1978年成立惠阳师范专科学校算起,学院已有20多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前期购买的仪器设备逐渐老化。因此,仪器设备维修工作越来越重要,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效保证。

本文所指的维修管理不仅仅局限在仪器损坏后的维修,而是要从全局出发,贯穿在计划——购买——使用——维修整个过程中。

一、正确选购是做好设备维修管理的第一步

1. 做好计划

采购部门首先要搞清楚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和招生规模:未来几年计划招生多少?有哪些专业?需要配备哪些实验室?其次,相关专业教研室计划开哪些实验?需要什么样的仪器设备?列出实验计划。再次,相关实验室根据教研室列出的实验计划确定哪些仪器设备是已有的,哪些是不足需要添置的?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做好购买计划,既要立足于当下,又要考虑到将来发展的需要。用不着的不要买,避免造成浪费,该买的必须买,而且要买性能可靠的,总之是要根据学校的现状及发展规划购买合适的仪器。

2. 加强沟通

购买仪器前,要征求实验教师、实验员的意见。因为他们工作在一线,对实验仪器最熟识,知道什么样的仪器好用。要购买技术力量雄厚、厂家产品性能稳定的仪器,买到质量不过关的产品,维修工作量大大增加。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负责买的不负责用,负责用的没有参与到购买中。即使实验室把需要购买仪器的技术参数报上去,但符合要求的同类产品也很多,产品的细节问题也有很大的差别,只有真正使用的人才清楚哪些产品是符合实验室需要的。我系电磁学实验室曾进过一批杭州某厂家的多功能电桥,这批仪器不提什么电路性能稳定不稳定这些技术问题,单是外观一些表面问题就已经大大影响仪器的使用:首先是盖子的合叶质量非常差,用了2年左右后基本全部损坏,这样盖子很容易就掉下来,在使用中有危险;其次是各个桥臂电阻的旋钮上的数字,居然只是平面喷涂的而不是镌刻上去的,旋钮被做实验的学生摸得多了,上面的字慢慢地就模糊了,只好先用涂改液写上数字再凑合用。一共有12部电桥,一个电桥有3个桥臂电阻,一个桥臂电阻就有5个钮,一个钮有10个数字,算算这就是多大的工作量,而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实验室里20年前买的其他厂家生产电桥,旋钮上的数字至今清清楚楚。

3. 规范合同

学校在购买实验仪器,尤其是购买比较先进的、综合性的、较复杂的仪器时,除应要求厂家按时提供合格的实验仪器外,还要向厂家提出仪器保修与定期回访要求,跟踪服务一段时间。注意合同的内容要包括培训使用维修人员若干名、交付完整的维修技术文件、保修期过后的服务、保修期后提供零配件的价格等等后续问题。确保实验教师掌握仪器性能及使用技巧,可以更好地处理仪器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和技术问题。

二、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能减少维修发生的可能性

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合理的使用能减少维修发生的可能。

1. 及时使用

仪器购买回来后,要及时使用。既可以充分利用仪器的价值,有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在保修期内暴露出来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比如我系在上学期进了一批霍尔效应实验仪,下学期学生做实验马上就用这一批新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些问题:仪器的调节旋钮不好用,很容易掉下来而且不方便再装上去;其中还有一台霍尔效应实验仪在使用几次后励磁电流就加不上去了。马上给供货商打电话,该公司派人过来搬走了那台仪器去维修,一周后修好送回,未影响正常教学。旋钮问题供货商也承诺联系厂家给予解决。相反的例子是实验室也曾经在2006年进过一批价值不菲的仪器,到如今基本上都没用过,性能如何不知晓,只怕到用时又过了保修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 严格要求

实验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一定要充分预习,熟悉实验原理,牢记实验操作规程。进入实验室后开始实验前,要看看仪器说明书或仪器表面上贴有的注意事项,尽可能了解仪器的性能,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实验教师要提醒和强调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减少非正常仪器的损坏,延长仪器的寿命。在维修中,检查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发现很多都是由于学生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比如有一次做完电磁学实验后,发现几乎所用的安培表和伏特表指针都弯曲了,根据弯曲的方向分析,可能是学生把表的正负极接反了,或者是所加的电流或电压超过了所选用的量程。即使实验员可以把指针矫正过来,也不可能矫正得和原来完全一样,另外在修理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使游丝变形,况且表的密封性也肯定不如原来。而这一切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

3. 及时检修

学生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对实验室及仪器进行清扫、整洁、整理、归位,由形式化——制度化——习惯化——性格化,一方面可最终达到提高素养的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员可以方便地检查仪器设备使用完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登记、检修,保障下一节实验课的顺利开出。

三、及时有效地维修为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

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包括维护和修理,我校既没有专门的维修人员,更没有维修中心,组建一支专职的维修队伍也因种种原因不太现实。但是就像再强壮的人也会衰老、也有可能生病一样,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总会出现问题,该修的还得修。如何面对现实的迫切需要呢?结合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满足需求。

1. 人员安排

每系由一个人专职或兼职人员作为调度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证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其职能主要是:(1)接受各个实验室的维修报告,尽快将维修任务单开到相关人员手中,已经修复的仪器设备通知各实验室尽快领回;(2)记录维修联系方式和统计工作量,以便进行成本核算。

2. 维修方式

根据仪器设备的精密程度、损坏程度和故障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专业化维修(外修)和自组织维修(内修)。

对于技术含量高或专业化程度高的精密仪器,厂家对资料或者技术保密性很严,在学校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应由调度人员联系厂家或厂家的特约维修点维修,因为维修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寿命,而厂家或其维修点具备专业人员和技术、专用配件及专业维修工具等优势,可以避免因维修不当引起精度降低,或者因更换不到合适的配件造成仪器不能正常工作等。此外,专业维修还有利于获取新信息,有利于该设备的功能开发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仪器设备的等级和使用寿命。

由于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多,使用频率高,每天、每时每刻可能都有维修量。仪器送到外面去修,比较简单的问题可能也需要很多钱,而且时间也相对比较长。本着节约、高效、锻炼队伍的原则,可以自组织维修,考虑通过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和学生来来修理。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故障或是需要改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当作科研项目由相关人员完成,至于一些小型的、简单的故障,也可以当作学生实习的项目或是勤工俭学的方式由学生完成。但自组织维修要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一是要管理好仪器的技术资料。如产品说明书、线路图、印刷板图等,这些资料在维修中特别有用。二是要配置数量适当、布局合理的仪器维修设施,包括维修工具和维修场地等,还包括购置一定数量的常用仪器维修所需要的元件和材料,并由专人管理、定期盘点、及时补充。三是哪种仪器的维修,在维修后要填好维修档案,记录好故障现象及原因,更换元器件名称、数量及准确位置,注明维修时间和方法,登记维修后测试结果,不断总结经验。四是保证实验室人员的相对稳定,以便不断积累经验。维修工作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两者缺一不可。

四、结束语

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具体目标是让每一件在编在册的仪器,从购置之时起,到仪器“退休”之日止,都能正常工作,仪器“累”了,“病”了,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充分地发挥作用,最终目标是通过节约、高效的方式保证教学和科研正常开展。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既要重视购买,更要关注买回来后的使用和维修。要加强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要为他们提供条件,有重点地选派他们参加业务培训,还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学术交流等达到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为顺利完成维修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洪清,王志国.独立学院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3:106~107

[2]李宇红,阎超.高校实验室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3:19~20

[3]胡芳,汪正力.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106~107

[4]杨秋波.建立教学实验仪器维修的主动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3:138~140

浅议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 第10篇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替换, 因此要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阶段形成完整的材料, 完整的材料主要是指仪器设备在申请购买、市场调研、审核批复过程形成一定的记录和档案。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价钱都比较昂贵, 有的部门甚至提前一年做预算, 因此申请购买的相关部门要根据现在的需求撰写申购报告和相关的市场调研报告, 申购报告就是写明购买此次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单位当前的发展有何作用。市场调研报告主要是写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市场价格、市场反应和市场认知度, 以及购买的风险分析和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报告。申购报告撰写完毕后就要进行审核批复, 这就包括各级审批的文件, 而且文件里就有申购部门及各级审批部门的意见和批示, 这些都是完整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妥善保管。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价格的确很贵, 因此很多仪器设备都需要签订购买的合同和重要的协议, 有的甚至需要招标和投标, 因此招标和投标的相关文件需要妥善管理, 中标的文件更需要妥善保管, 这是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部分, 可以说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仪器设备不单单有国产的, 而且有很大部分是进口的, 因此在进口仪器当中附有限代理的进口协议以及报关单等, 另外有的还需要附有采购过程的相关的商务文件、最重要的还要有发票以及其他的财务结算的凭据, 这是购买的重要的凭证, 不仅仅是档案管理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的需要, 同时还需要把采购单位内部仪器设备的入库形成的文件材料等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样就能有效地保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相关档案。

(二)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完毕以后就要进行安装和调试, 仪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也要形成完整的文件材料, 这些文件材料也是重要的档案, 因此要格外注意。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保存文件的主要内容, 通常为开箱验收的记录、安装调试的记录 (必须是双方进行签字认可) 、验收的报告单等。而且还包括安装调试的各个技术指标、测试数据既性能鉴定的记录等, 这些都是评定仪器参数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订购合同的重要要求, 同时也是今后维修和使用的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实验室仪器设备通常也随机配备了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保修凭证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内容, 因此都需要妥善地进行保存, 这些实际上也反映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的情况, 是今后仪器设备在实验室使用、维护和维修以及更新改造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是一个相当漫长的阶段, 从安装验收到正式启用、从开始启用到正常运转、从正常运转到降级报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记载和文件记录要妥善管理。要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的规程及维护的计划, 并且要随机存档并有效保存, 这样也能进一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和有效维护。要对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仪器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仪器设备升级改造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周期的检定、校准和确认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停用或降级使用及报废审批的也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总之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的维护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材料。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

(一) 分类组卷进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 因为它隶属于科技档案, 因此从建档到分类都要符合科技类档案管理的要求和国家计量认证的要求。同时建档和分类要按照专业或属性进行必要地统计、精确地排列、详细地组卷和编目, 而且要根据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建立总目录和分类目录,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该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统一进行管理, 要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以总索引为组卷, 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总索引是仪器设备档案的总体说明, 因此一定要做好。

首先, 对仪器设备建立档案, 一台一档, 进行编号并制作仪器设备档案卷内目录。实施动态管理, 及时补充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内容。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应包括:①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卷内目录;②仪器设备名称, 制造商名称、型号、出厂编号;③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和记录;④仪器使用说明书;⑤历次鉴定证书或校验报告;⑥仪器设备接受/启用日期和验收报告。

其次, 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购置申请及验收登记阶段、使用维护和维修升级改造阶段以及期间核查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要根据阶段的情况、阶段的性质形成文件材料和档案组卷, 其中仪器设备收购及验收阶段形成的材料的组卷, 包括仪器申购阶段各级审批形成的文件记录、安装调试以及验收阶段形成的记录和存档, 并且要把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报告也当成组卷的重要部分。

再次, 要把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及升级改造记录作为一个重要的组卷, 也就是说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有相应的记录, 记录操作规程及维护、维修的计划。同时也要记录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的各种环境条件, 包括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等, 总之只要使用、维护和维修以及升级改造都要有相应的记录, 包括每次使用仪器设备的时候开关机的时间也要有详细的记录、每次仪器故障的维修的情况也要有详细的记录, 不管什么时候产生新记录就要列入仪器设备的组卷里。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或校准记录也要独立成卷, 一般情况下,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宗卷应该根据仪器设备的具体情况列出实验室强检仪器的强检目录和自校目录。

(二) 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归档的其他重要要求。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归档除了以上分类组卷进行档案管理以外, 还要合理归档及书写保存, 这样就有利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及技术改造, 同时也能为仪器设备出具准确、有效和公正的测试数据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 凡是属于建档仪器的设备都要归档, 凡属于仪器设备的随机材料都要建档, 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维修记录、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校验确认表都要每年归档一次, 仪器设备在调拨时都要有相关负责人签字才能正式建立档案。

三、结束语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档案对于相关单位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档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计量认证的各种技术要求来进行, 所以要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阶段形成完整的材料,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也为推进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因此要认真剖析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认识到当前实验室仪器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 并按照国家计量认证规定完善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进行探讨, 推进实验室仪器档案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魏伟, 林少波, 何湘民.加强档案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02) .

[2]赵美泽, 王立志, 杨玉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 2007 (07) .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32-02

可以说,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是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确保高压电气试验安全已成为当前业内广泛研究课题。作为电气试验中的重要工作,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工作比较复杂、危险性大,特殊性和不确定因素多,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所以,新形势下确保电气高压试验的安全高效进行是至关重要的。高压电气实验人员只有真正把安全意识长记心间,熟悉掌握高压电气试验的操作要领,遵守各项操作规定,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试验安全。同时只有学会从各个方面分析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安全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好高压电气试验,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保证有序的电力生产。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界定了高压电气设备实验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的措施,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 高压电气设备实验的概念

高压电气设备实验主要是指电气设备的绝缘预防性试验,这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通过试验,掌握设备绝缘状况,及时发现绝缘内部隐藏的缺陷,并通过检修加以消除。绝缘预防性试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破坏性试验或称绝缘特性试验,是在较低的电压下或用其他不会损坏绝缘的办法来测量各种特性参数。另一类是破坏性试验或称耐压试验,试验所加电压高于设备的工作电压,对绝缘考验非常严格,特别是揭露那些危险性较大的集中性缺陷,并能保证绝缘有一定的耐电强度。

2 加强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可以说,只有不断强化安全理念,提高操作人员对高压电气试验安全工作的认识程度,才能杜绝安全隐患出现。在开展高压电气试验时,要切实做到谨慎细致,这项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谨慎的工作,很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看起来可有可无,其实是非常必要的,任何细小环节做得不到位,都将对试验安全工作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比如:在开展高压电气试验前,要按要求对试验计划进行明细,对试验步骤进行明确,通过科学划分职责权限,确保安全责任到人,引起广大操作人员的普遍重视。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使用环境、安装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准备好记录本、遮栏、标示牌等,为试验实施打下坚实基础。要大力加强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对高压试验专业知识要强化教育,紧贴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技术,让操作人员了然于胸,努力为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实施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要引导操作人员掌握电气试验的科学规律,熟悉操作原理和整个电气试验过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作出反应。操作人员要结合高压电气试验现场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试验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对试验过程作出正确判断,在提高电气试验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2 严格执行安全组织措施

在开展高压电气试验时,一定要学深学透《电业安全规程》,严格执行规程中工作票、工作许可、工作监护等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具体来说,在每一次高压试验开始前,都要按照班组长下达的第一种工作票,结合实际情况,严格组织实施,抓好贯彻执行。同时,要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保证高压电器试验组织严密、安全可靠。要设定专门的高压电气试验监护人员,监护人员要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不能直接参与高压电气试验的具体工作,把精力全部用在整个电气试验过程的监护上,对试验现场的环境和实际操作人员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护,防止与试验无关的人员进入试验现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害事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高压试验工作出现中断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定,对试验现场加强保护,并将试验设备的调压器进行规零、断电处理,同时认真在工作票上做好记录,以便为试验后续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2.3 切实履行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电气试验比较特殊,每次试验前,要检查试验设备的接地状态,保证设备接地良好。为确保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当高压电气试验完成后,对设备进行充分放电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可以为下一个实验项目做好准备。要定期检查高压电气试验设备所使用的接地导线,因为长时间的使用,接地导线容易发生断裂或者接触不良现象,容易导致试验结果不正常,危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所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监护人的安全监护下,将安全帽、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安全设备备齐,按规定穿好戴好。同时按要求将被试设备进行接地导体放电,以保证其完全放电。例如在电容器试验前后,必须让电容器对地充分放电,且每个电容器两端都必须放电,以保证其完全放电。在做电力电缆直流耐压试验时,应在降压放电后,操作人员将所有试验设备的电源断开后,方可拆除试验引线。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检查放电棒等所使用的试验设备,定期检验其绝缘部分,确保按照相关安全规程,保证安全性能。

2.4 做好危险点分析控制工作

做好危险点的控制工作是确保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日常高压电气试验前,要广泛征求每位操作人员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的试验经验,分析讨论高压电气试验项目的各个危险点,同时将危险点进行细致分类,以此为基础为每一个高压试验项目制定相关的过程控制卡,确保所有的高压试验环节都融入到过程控制卡中,并在卡中将所有危险点的控制措施列出。同时,在每一次高压试验开始前,要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将相应的控制卡项目填写齐全,把每一个危险点都毫无遗漏的列全,并对找到的安全点制定详细的防范措施加以落实,从程序上杜绝因麻痹大意造成的事故隐患,确保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高压电气试验工作和安全防范措施一体化、常态化。

3 结 语

总而言之,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是高压电气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当前电网在良好运行的同时,易出现故障,故障出现的原因多数都源自于高压电器设备的绝缘损坏,所以高压试验人员熟悉掌握绝缘知识,运用各种技巧,必将有利于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不久的将来,电力工业将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不断提高,这都将对电气试验安全产生深远影响,要求广大高压电气试验人员进一步提高技能,提升素质。广大高压电气实验人员只有从各个方面分析和应用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保障工作,对高压电气试验的各种技能熟练掌握,对操作规程熟记于胸,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能力培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压试验的安全,从而确保操作人员人身和电气试验设备的安全,为高压电气系统的安全平稳健康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锐.探讨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2] 田秀丽,郭尚为,丰见东,等.高压设备电气预防性试验与安全管理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4).

[3] 徐光洁.刍议安全管理在高压电气试验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4] 王为.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

[5]梁丽霞.高压电气设备的试验与造价控制[J].机电信息,2011,(15).

[6] 余振杰.小议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与安全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8).

[7] 陈志高.高压电气试验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探讨[J].广西电力,2007,(5).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共享,评估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场所, 因此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是保证教学质量, 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及社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各高校在实验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也迅速增加, 实验环境及硬件资源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不少高校对实验室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配置资源不合理的现象, 再加上管理不善, 往往造成实验资源不能共享, 使用率偏低甚至闲置的情况[1]。如何消除或减少这类问题, 本文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根据实验室功能定位及教学目标, 做出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配置规划

高校实验室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按传统功能

*本文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划分, 有公共基础课实验室、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以及应用开发型实验室等;从服务对象来看, 可以分成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等类型。实验室功能定位及教学目标不同, 仪器设备的配置亦有较大差异。要使实验室真正发挥作用, 应通盘考虑实验室功能、服务对象、承担的教学任务等因素进行仪器设备配置[2]。

仪器设备配置规划制订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笔者认为,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是“重在实用、够用、好用, 并适当超前”。实用就是新增仪器设备能充分地展示实验教学内容, 够用就是新增仪器设备能满足正常实践教学的要求。好用就是仪器设备能清晰地展示相关教学内容、容易理解、容易操作。为此, 在制定仪器设备配置规划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 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 详细了解国内外

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动向, 从实际需求出发, 根据实践教学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投资经费量力而行, 并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但切忌盲目与盲从、贪大求洋求全, 造成资源浪费。

2. 与当前教育形势相适应, 根据当前培养具有

“四种能力”人才的要求, 在投资经费许可条件下, 应逐步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仪器设备的台套数, 尽量让每个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3. 做好仪器设备的缜密调研工作, 包括仪器设

备的规格、性能、效率、价格等, 可能完成哪些教学任务, 可开展哪些新实验;多借鉴相关院校、学科及专业的仪器设备配置规划, 吸取相关经验与教训, 切忌购置前调研不充分而盲目购置, 导致仪器设备不适用或配置不全[3,4]。

4. 制作配置规划时, 要防止过度青睐精密化、

大型化和集成化的高档实验仪器设备的倾向, 要注重实验仪器设备的多样化配置。事实上, 实验教学用具、演示仪器、简单仪器等也能充分、清晰地展示实验教学内容, 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增强实验教学效果。适当配置一些虚拟试验仪器设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5]。

5. 在制定仪器设备配置规划时, 应考虑使用人

员、服务对象的稳定性等因素, 切忌仅仅依据特定科研课题、应对教学评估或其它特定任务的需要而购置大型、贵重仪器设备, 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 从而造成经费投资的巨大浪费[4]。

二、对仪器设备配置规划进行科学论证, 提高配置规划的可行性

解决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及利用率低的行之有效办法是在购置前对仪器设备配置规划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 做到有的放矢。对仪器设备配置规划进行科学论证最好采取三级论证程序:院系论证→部门审查→专家会审。首先, 各院系组织相关任课教师 (包括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 、学术骨干、科学带头人等对配置规划进行充分讨论, 从技术先进性、技术可靠性、可拓展性、共用性、适应性、持续性、投资效益等方面对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3]。然后,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各院系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详细摸底并归类整理相关资料, 结合学校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根据仪器设备使用的学科及专业情况, 对所购的设备的必要性、实用性、预期利用率、管理人员素质及设备安装条件等进行可行性论证, 重点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审查, 使购置的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同时, 又要避免个别院系片面追求高、精、尖仪器设备, 避免设备闲置不用或者重复购置, 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1]。其次, 学校可成立一个由高校、企业、研究所的专家及学者组成的专家小组, 对仪器设备配置的可行性报告进行最终论证,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形成最终论证报告, 使仪器设备的配置合理、投资优化且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要维护三级论证通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权威性, 并加强其执行力度, 反对家长意识 (如领导随意改变) 。

三、加强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 在一些高校中, 共享实验资源的意识比较淡薄, 共享信息渠道也不太畅通。一些院系甚至专业各自为政, 常常根据自己的局部需要和使用便利来配置仪器设备, 都想做到“小而全”。此外, 由于实验室之间相互封闭、相互之间交流较少, 再加上“谁买谁管, 谁管谁用”传统的、惯性的意识在作祟, 许多单位、部门及工作人员不清楚仪器设备的分布状况, 不知道谁、怎样、在哪里共享自己、他人的仪器设备。缺乏畅通的共享信息渠道的结果, 导致一些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贵重仪器设备闲置, 从而造成资源浪费[1,6]。要实现实验仪器设备共享, 建立并实行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是必要措施。

1. 要打破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分割管理模式,

将目前高校实验室的校、系、室三级管理模式改革为校、院 (系) 两级管理模式, 行政上隶属于学校职能管理部门, 业务上置于院 (系) 领导之下[7]。学校职能管理部门可以将大型、贵重、贵重仪器设备, 以及利用率低但共用性较强的仪器设备收归校中心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 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从而打破学校内部壁垒, 实现资源共享。

2. 加强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促进

共享信息渠道的畅通。将具有开放功能和开放能力的仪器设备, 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 将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在网上公布, 增加开放服务机会, 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1]。

3. 撤小并大、建立中心实验室, 实现实验资源

的归类集中管理。学校要整合学科专业、统一课程安排;院系间通过联合、合并或共建实验室, 聘任专职中心实验室主任、对仪器设备实行集中管理、统筹配置、统一调配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很好的模式;对于一些长时间闲置的仪器设备, 可以在校际间、院系间进行调剂, 或进行有偿租借, 从而设备投资效益最大化。

4. 开放实验室, 实行有偿服务, 提高仪器设备

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实验室要实行对外开放, 让社会有偿使用这些仪器设备, 将实验室变成学校与社会的纽带, 加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实验室还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当地培训工程技术人员的服务功能。在校内也应实行大型仪器设备有偿占用制度, 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手段来强化管理, 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发利用[6]。

四、对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效果要实行“投资效益”评估

目前高校的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大部分是国家或地方财政无偿拨款, 使用单位不用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学校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缺乏有效约束机制, 没有把设备使用效益与单位利益挂起钩来, 重买轻用, 因此, 出现了争经费、争设备、轻管理的现象[3]。为使设备经费投入的产出最大化、提高办学经济效益, 除了完善管理外, 还必须对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的效果进行合理、科学的投资效益评估, 评估取得预期的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评估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科研的成果。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双基”实验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等措施, 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用”, 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建康和良性发展。投资效益评估不仅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而且能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并能从宏观上实现对实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促进科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投资效益”的考评内容以使用学时、服务对象类型、服务人数、服务年限、创造经济效益等为分子, 而以仪器设备价值、维护保养费用、管理成本、使用成本等为分母, 两者的比值越大, 则表明“投资效益”越好。每年, 高校管理部门应根据本校具体情况, 将上述各项按轻重权值进行累计计算, 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在全校公布。对“投资效益”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投资效益”差的设备及单位给予通报曝光, 指出问题及产生原因, 限期进行整改。

这样一来, 不仅加强了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和健全仪器设备的检查、考核制度, 明确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 也提高了仪器设备配置规划的合理性、促进了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实验仪器配置及管理中要强化新思维、新理念、新思路。在源头上要作好仪器设备配置规划并进行科学论证, 加强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开展对实验室建设效果进行“投资效益”评估, 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全菊.探讨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及有效管理[J].中国市场, 2007, (32) :108-109.

[2]张猛.如何实现高校实验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浅议[J].科技信息, 2008, (1) :247.

[3]陈益娥, 边抗战.浅谈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2 (4) :89-91.

[4]杨维希.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3, 1 (3) :9-11.

[5]程天保.发挥虚拟实验室在高职高专实验中的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 2007, 5 (21) :78-79, 96.

[6]吕洪军.试论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4 (1) :39-41.

上一篇:细节决定成长下一篇:退役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