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用能力范文

2024-09-10

英语语用能力范文(精选12篇)

英语语用能力 第1篇

关键词:语用意识,语用能力,重要性

一、语用意识和能力的作用

学生的语用意识,一般是指在教育者有效的培养下,学生能具有使用恰当的语言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的能力意识。而语用能力是指在意识作用下合理地自然地亲切地进行交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学生要主动地进行锻炼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会用,才是重点。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引发了各界对学生语用能力关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方法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有许多共通的心理特点,容易从日常行为中察觉和捕捉,若能加以合适的引导,教学工作定会得心应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总结有下面几点。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特殊国情的背景下,现阶段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没有明白为什么而学习,在很多时候只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工具了,这样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并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加以科学的引导,尤其对于英语来说,是小学生的第二语言。小学生还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大多呈现抵触的心理,更不用说让他们培养起语用意识以及加强语用能力了。

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1.不同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小学生对英语有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讲授英语单词、句子或者语法的时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掌握:单词是字母有秩序的组合,句子是单词有规律的小家庭。不同的单词是由不同的字母按照一定次序组合起来的,字母先后位置不一样。它们就会演绎出不同的意思、构成不同的形象。而且,当把其中的一个字母换掉时又是另一种意思[1,2]。比如说,“abcde”是按正常字母顺序排列的。而单词“abide”就是把字母“c”换成了“i”,意思就成了“容忍”。这样有趣的练习,不但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变换单词还一定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词汇量,有助于提高其语用能力。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加强课本之间前后的联系。

2.活跃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雅雀无声,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只负责听记,有点时候来不及想为什么,老师就已经跳到下一个环节了,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似乎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了,尤其是英语教学。在新时代,教师需要改变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现象,不仅仅让学生学会听讲还要让学生学会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有生气有活力。例如在讲一些句型时:What are we going?等句子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编排教学内容,可以设置情景故事,要求学生说出这句话,同时提问学生这句话用英文该怎么说。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新学习的例句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播放录音内容让学生跟着标准音进行练习,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内容更深刻,同时也可以带动课堂氛围。还能够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活跃的课堂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得到放松,思维更加开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语言的把握不那么僵硬,更加灵活,有助于培养其语用能力。

3.结合实际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为了让学生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大多是以插图为主,这样更加生动形象,但是这样的教材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并不是很多,而且现在的教材也缺少一些英语学习的背景文化及拓展练习。因此教师多下功夫在讲课时适当地给学生多扩充一些教材之外的知识。例如,在“How can we get there?”讲课时,教师穿插讲述一些外国人常用的问路方式,如向出租车司机说这样的话:Excuse me,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bus station?句中的有礼貌的社交指示与说话人所处的语境不相称,造成了社交的语用失误。在这种情况下,乘车的人只需说一句:Bus station,please就够了。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大声并且自信地说出来,不要有畏惧心理,从而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在言语交际中还要注意言语可能性的选择。比如:最简单的dog,原指小狗啊,可是the lucky dog就是幸运的人的意思了。而且在不同语境下,单词还会被赋予感情色彩,在愤怒的情况下,dog可能就是骂人的意思了。

4.转变课堂培养重心。现代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中,课堂的重心不止于单单书本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课堂的培养重心,结合多种讲授方式,在讲授过程中,大力贯穿语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比如说,在讲到“What's the matter,Mike?”的时候,制作一些卡片,发到学生手中,其中一些是提问的句子像“How do you feel?”,“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r friend?”等等,另一些卡片是相应的答案,答案不是唯一的,因为就像汉语一样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合理的回答,英语也是一样,当然,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观看英语电影、录像、阅读文学作品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语用技能,提高语用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主题,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对话,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予以引导,当然能和老师面对面进行简单对话就更好了。

5.教师方面:提高教师文化素养。(1)要锻造学识魅力。老师要勤学习,多联系,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基本功,还要有广泛的外文知识面,让学生认为老师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知识水库,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让学生叹服老师的专长,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2)要展现人格魅力。老师既要有外在美,面容和蔼可亲,举止自然洒脱,体态端庄大方;又要有内在美,热爱生活,热爱学生,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老师要以自己品格的美好去塑造学生品格的美好,以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多联系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6.教学内容:注意文化差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授以下方面的内容:国外特定的习俗文化的语言形式;汉英实现言语行为和理解言语行为的差异,比如汉语可以颠倒语序而不变上下文意思,但是英语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英语的语法尤其注重其形式;英语中有其禁忌话题和言语行为;汉英文化间谈话双方的主从地位或谈话双方的社会距离的差异;汉英文化价值观念和语用原则上的差异,尤其这一点特别重要,小学生的价值观还在成形中,这种差异一定要和学生们解释清楚,否则会影响孩子们的发展的。

四、总结

小学英语在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中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而学生的语用能力也是影响其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教育者,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才可以从本质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赏识性地教育学生,多给学生肯定的点头和赞许的目光,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发挥所长,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老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加以引导、教育,树立学生语用意识,增强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爱玲.培养语言素质,提升英语语用能力[J].中州大学学报,2006,23(1):89-90.

[2]席红宇.英语语言的运用与英语语用能力[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0(1):85-86.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第2篇

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语用能力的欠缺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而语用失误必将导致交际迭不到预期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语用能力的.相关理论、高职学生在英语语用方面常见的错误和主要原因和在口语教学中、阅读理解教学中和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作 者:杨扬 谢水璎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西,南宁,530226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培养   高职学生   英语语用能力  

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3篇

一、什么是语用能力

刘绍忠认为,语用能力指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语境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

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为使语言表达得体、合适,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针对特定语境,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为了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语言的接受者就必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

二、语用能力培养的原则

为确保有效地利用英语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这是它工具性的一面。语言还具有人文性,它是人们思想、感情、意愿的表现形式,所以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原因在于:1.一种语言形式可有多种语言功能表示不同的交际意义。如:It is cold today。作为一个单独的句子,它的意思是“今天冷”。若将它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身份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会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如果是一个家长对小孩说这句话,可能是让他多穿件衣服。若在办公室中有人说这句话,可能是提醒某人关一下门。2.同一种语言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言形式体现。例如当我们要提醒别人关一下门的时候,就有多种语言形式可供选择:①Please close the door。②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③It is cold today。这些句子都是很简单的,只要学过几年英语的人都认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将其运用在适当的语境中,或是正确地领会其语用含义。

2.实践原则

实际上学生应用英语的愿望很强烈,如果教师努力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通过各种方法鼓励、训练他们,学生会非常积极地、主动地和自然地运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不再感到紧张,让他们愿意问问题并愿意无拘束地发表他们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首要条件。还要创设学生乐于听说的现实场景,一种真实的氛围会让学生时时受到语境的感染和暗示,从而自觉地使用某种适当的语言形式,在语境中领悟话语,得体地运用语言。

三、怎样培养语用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语境判断能力

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提出来语境包括①语言语境,即文章或言谈中的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②情景语境,即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语境;③文化语境,谈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即某一言语社团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习俗。语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础,要培养语用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对语境的判断的能力。

小学英语内容都很简单,但有一些涉及到语境的东西,有很多学生还是经常出错,例如:

S1:——Good morning!

——_____

A .How do you do! B. How are you?

C .That’s right。 D. Good morning。

S2:——Is that Mary speaking?

——_____

A .Yes,I’m Mary。B. Yes,who are you?

C .Yes,who do you want? D. Yes,who’s there?

上述的例子基本上都是日常对话,但每段对话都构成一个语境;第一题是见面打招呼;第二题是打电话用语。要想做对题目,学生必须理解语境,虽然字面意思一看就懂,但如果不能对这些语境作出正确的判断,就很容易出错。可见,能否识别语境直接决定着语用能力的高低。

2.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英语语用能力 第4篇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的界定

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珍妮(Jenny Thomas)发表的专著《跨文化语用失误》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概念,并把其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学习者所说的目的语不符合该目的语的语用习惯,错误地把源语的表达套用到目的语中;“社交语用失误”指因为不了解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因此在语言形式的选择上导致失误,它与交双方的身份、语域和话语熟悉程度有关。同年,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 )在《语用学原则》中提出,语用能力可以相应地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际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意图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

二、语用失误的类型分析

1.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指所使用的话语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而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去生成的话语表达。

2.社交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表现在:双方各自按照约定俗成的礼貌规范与准则进行言语交际;在说话分寸把握不当;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和地位,对熟人和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使用过于礼貌的表达方式或对陌生人使用过于随便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1.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师大多只关注学生的语法错误,把语法当作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希望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语法概念,强调使用完全句子,而忽略语用知识的指导与传授。

2.英语教材的内容也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英语教材只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应用,教材中就有许多中式表达,或者使用一些在英语国家早已弃用的表达。

3.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常常忽视英语中部分常用的模糊限制语,结果不仅使表达的语言生硬,甚至有些表达使英语的本族者听后感到不快。

四、语用能力的培养

1.加强对学生语法基础知识的培养。语法知识学得好有助于语用能力的培养,伍兹(Edward Woods)曾指出语法能力已被认为是学生学习交际能力的必要条件,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是“知”和“做”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外语语法体系学习的三种方法,即:有意识的规则学习;系统的操练;无意识的习得。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反应和接受情况灵活应用这三种方法,不能片面强调其中的任意一种。

2 . 扩大学生词汇量。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其重要性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vidWilkins)所说的那样:“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量则什么也无法传达。”

(1)利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英语词汇量庞大,浩如烟海,目前英语的词汇量有多达200多万,而且每年都会有近1000个新词出现,固然,英语词汇多而庞杂,但它本身有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基本的构词法有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英语词汇,提高记忆效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与运用基本的英语构词法,帮助学生扩展英语词汇,这对学生学习词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后缀的用法:用-ful / -ive / -ia /-y等后缀置于名词后可以构成不同类型的形容词;用-en / -ize等后缀置于形容词之后可以构成动词;用in- / dis- 等前缀可以表达否定意思;转化法构词:He waters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The clerk hands the paper tothe boss.在上述这两个句子中waters,和hands都是由名词转化为动词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猜测教学中所碰到的合成词,如:postcolonial,input,easy-going,out-of-date。另外,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了解与认识一些其他的构词法,如:拼缀法flush( flash + blush);截断法plane(aeroplane)等。(2)以词汇学知识为依托发散式词汇教学。英语词汇的教学,并不是孤立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在词汇教学时,以有关词汇学的知识为依托,进行发散式教学就是值得称道的方法。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在根据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上下义关系和部分与整体关系等,进行发散式词汇教学。例如:同义词:start/get started,begin,commence;反义词:cheap,与expensive;多义词:fix作为动词的意思有:1)使固定;缚紧。2)钉牢;牢记。3)确定;决定。4)修理等意思,另外fi也作为名词的意思有:1)困境;窘境。2)贿赂;受操纵的事等意思。上下义关系:如,cereal(谷物;谷类植物)为上义词,它的下义词有:wheat(小麦);barley(大麦);rye(黑麦);millet(小米);rice(大米、水稻);corn/maize(小麦);oats(燕麦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day (天)为整体词,它的部分词有:dawn(黎明);morning(早晨);noon(中午);afternoon(下午);twilight(黄昏;黎明);evening(傍晚);night(晚上)等。这种遵循词汇学规则的发散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新知和巩固旧知,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词汇间的用法上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善变能力逻辑,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仅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模联等社团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和操练;开办形式多样的讲座介绍英美等国家的概况、文化及习俗,特别是其中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收看调频广播、英语录像等,接受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五、结束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 第5篇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

语用学是关于在不同情况的`交流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学问.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根据21世纪中国教育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应该积极向语用方面发展.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语用意识及其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语境把握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 者:潘燕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语用学 语用能力 语境 英语教学 语用教学

试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沟通和信息传递的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语用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多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英语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英语不仅意味着要记住大量的句型、词汇以及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而且还要把学会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让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流的目的。而目前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运用性语言技能的培养方面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对此,只有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有两种趋势,一是把语言教成知识课,忽略语用能力的培养。二是主张外语学习者依靠大量的模仿来获取语言的习得,重听、说,轻读、写,结果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低下。在当代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受制于教学任务、应试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争时间、赶内容,偏重词语形式和意义上的讲解,忽略了语境和语言的实际运用,更无暇涉及社会文化知识和交际法则,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或者部分学生虽然能取得很高的测试分数,但是在英语的交际和得体性方面出现障碍。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是必要的,但也要教会学生在具体语境和不同的场所中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其生命力也就在于使用。语言知识是语用的基础,二者互为作用,互为补充。现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削弱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所以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英语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二、语用能力培养的方法

1.在教学中拓展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包括文化教学,只有充分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后才能达到得体的表达,从而减少语用失误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捕捉生活细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多方面地讲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东西方文化、习俗、社交等方面的差异,努力构建英语文化知识体系;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增加了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为英语交际过程中表达的正确性和得体性做好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积累相应的文化背景,通过选择感兴趣的语言形式,如:观看英语电影、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语书籍和上网搜集英语资料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从多方面获取文化背景知识。

2.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高中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采用学以致用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掌握。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填鸭式”向交互型转变,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模拟真实语境、体验式学习等形式,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充满活力。同时师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以声、象、图、文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享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语言学习资料,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方式的转变,加上现代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图文生动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互相监督,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学生更容易找到成就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3.课堂中营造语言交流环境和增加实践机会

语用能力的培养或者提高离不开真实而丰富的英语语境,语言交际都是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不仅仅受到所处文化环境的制约,还受到整体语境的制约。为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运用环境,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正确得体、恰当灵活地将所掌握的词语、语法规则等运用到交际场合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交际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对话等形式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自然、活跃的语境中轻松地学习英语。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仅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渠道,营造课外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课外活动当作是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应用与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把教授语言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使用语言这一工具,从而培养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如:开展英语角、英语戏剧表演、演讲等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主动有意识地加入此类交际活动之中;同时多鼓励学生多听英语新闻,让学生主动观看各种英语原声电影和电视节目等视听材料,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直观感受,提高在实际的交际中准确、恰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由此提高语用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等语言知识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也要进行语用能力教学的训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使二者互为作用,互为补充,以此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 第7篇

1. 提高教师语用意识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往往局限于给学生进行单词、短语和难句的讲解, 局限于语法的分析、对段落结构的划分、长句难句的诠释等知识的讲解, 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本身逐渐脱离教学目的, 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 我们必须调整教学指导思想, 一方面要提高教材编写者的语用意识, 将语用能力纳入教学内容。将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语言技能培养拓展, 使他们能实践其所学的语言知识, 并获得真正的语言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语用意识, 提倡教师用语用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从语用语言知识和社交语用原则这两方面进行语用知识的教授, 将语用语言知识融入到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培养社交语用能力, 可以在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的培养中加入语用知识, 如会话策略、礼貌原则和语用常用语等的教学。另外,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现在的英语教师基本上母语都是中文, 所以教师自身的语用能力也影响到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教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语用知识, 提高自身语用能力, 加强二语习得及学习和实践成功有效的教学教法。

2. 创设“真实的”语境

“造成英语运用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者脱离语境学英语。” (何自然, 1998) 语境 (context) 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或称为言语环境, 是言语表达所依赖的环境, 由一系列与言语交际密切相关的主客观因素构成。语境制约着语言形式的使用、语义的表达和理解。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 任何一个句子都不能够孤立存在, 都有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有时候, 语境决定了一个句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下面这个电影对白发生在一位父亲与自己女儿的男朋友之间:

Father:Do you drink?

Young Man:No, thanks.

Father:I’m asking if you drink.Do you think I’d offer alcohol to teenage drivers taking my daughter out?

这位父亲问他女儿的男朋友 (其正准备开车带他女儿出门) :“Do you drink?”他真正的意思是问这个年轻男子是否有饮酒的习惯, 即在询问情况, 而不是问他现在想不想喝酒, 即不是在提议。显然, 从这个年轻男子的回答中, 我们发现他没有理解“Do you drink?”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内涵。

英语中有许多词一词多义, 多义词的具体意义, 只能靠语境才能确定。离开语境孤立地看一个词, 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如, “What kind of water should people drink in order to be healthy?” (为了健康, 人们应喝哪种水?)

----“Drink well water.” (喝井水) “well”还有“健康的”之意。从不同的语境中我们可以推导出“喝健康的水是很重要的”这样的交际意图, 这个句子巧妙地将常识性的知识通过增加语境加以限制来传递其信息意图, 受话者在认知过程中会出现信息差 (information gap) , 这种信息差会引起受话者的兴趣并吸引其注意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最后通过推导填补信息差而得出发话者的交际意图。

再如:

A:Can you see a female?

B:Of course, I can see a female as easily as a male.Do you suppose I'm blind?

在这个对话中, A的信息意图是“你能会见一位女士吗?”, B的信息意图是“当然可以 (看得见) , 我看女士和看男士是一样的容易。难道你认为我是个瞎子?”。B似乎回答了A的问题, 但根据我们的常识, 这个回答不可能是符合问句的答案, 所以这是个无效语境, 无认知效果可言。这样, 我们要从see的词意出发搜寻有效的关联。原来, see的问句中为“约见, 会见”之意, 而B把它误解为“能看见” (have the ability of seeing) , 由此产生了言此意彼的效果。

语言交际离不开语境, 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有力的语境中进行, 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提高。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堂中输入与真实社会情景语用实践相关的知识, 同时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 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语言氛围, 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语境的感染和暗示, 从而情不自禁地融入语境中去, 自觉寻找适当的语言形式, 得体地进行表达。

3. 培养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任何一个民族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这些决定了该民族的文化发展和语用环境。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 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教学中, 要正确引导学生在语际语用学框架下认识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和共性, 从提高文化差异和语用差异的敏感性入手, 从而获得语用能力的提升。因此, 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 要增强多方面的跨文化知识, 包括日常生活方式, 如食物、穿着、节日、历史等的表层文化和婚姻、时间观念、人际距离等的深层文化, 促使学生对比两种文化, 掌握其中语用原则的异同。例如, 不同的民族对颜色赋予不同的含义, 红色在中国表示吉祥、喜庆、成功、胜利等;而在英美国家, 红色象征着危险、危机, 因此, 英语里“go into the red”的意思不是有红利, 而是出现赤字。再如, 汉民族把白色视为丧色, 头裹白布表示哀悼亡灵, 人们常说的白事指的就是丧事;而在英美文化里, 白色象征着纯洁, 是吉祥色, 所以在英美人的婚礼上, 新娘总是身穿白色礼服。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 相同语言形式的语言功能也可能不同。例如有一次学生在做场景模拟对话时, 对一位刚刚下飞机的客户说:“Y u must be very tired after such a long journey.”听起来似乎很符合中国人习惯的问候:“一路辛苦了!”但是, 外国人听了其实会不高兴, 他会以为你认为他没用, 坐了飞机就一定要感觉到累么?这时不妨问问:“How did you enjoy your journey?”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形式, 更要讲授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西方风俗禁忌等, 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能力并不是交际能力的全部, 交际中犯“文化”的错误比犯语法的错误更难使人宽容。

结语

要培养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最根本的还是应该从学习方式的转变着手,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 学会学习, 并赋予学生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更好的完善和提升自我的能力。笔者认为, 高职英语教学还需要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上进行更好的改进, 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国家对高职人才的需要, 使高职英语教育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 即语用能力。根据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 本文分析了如何从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语境、文化差异等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交际,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Canale, M.&Swain, M.1980.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 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Appli ed Linguistics, Vol.1, No.1.

[2]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英语语用能力 第8篇

一、把握时机, 两周一剧

平时一周只有三节英语课, 要在每节课上都能空出相当的时间给学生排练短剧是有一些难度的。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保证两周一次的短剧表演时间, 是一个单元学习结束以后, 让学生运用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根据教材或者根据老师提供的命题情景, 或者绘本故事进行短剧的创编、表演。

二、营造氛围, 调动情绪

在短剧教学进行前, 我会提前告知学生有所心理准备, 必要时提前一天告诉学生准备道具。利用PPT和板书进行氛围的渲染, 并且开展小组之间的表演评比,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短剧的热情。多数学生会自己做好剧中人物的头饰, 自己准备好道具, 在表演时利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达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可以说, 没有学生不喜爱英语短剧的表演。

三、互动评价, 精神奖励

有的学生一开始很胆怯, 不敢表演, 只能按照剧本说台词,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已经能大声说出对白, 并加上一点自己的表情和动作了。在每个小组上台表演过后, 由教师或者学生评价短剧中学生的表演。老师的点评注重语言的运用, 学生的点评针对动作、表情和整体效果。例如, 一次学生们表演老鼠和猫观看西洋镜的片段, 学生点评时指出“老鼠应该在观察西洋镜时, 看见了里面的老虎, 动作应该再夸张一点, 边抖动着边说“It’s a tiger.”并且声音要颤抖着说。”学生已经能考虑到表演时语言、动作、表情等各方面的表现因素。表现突出的学生除了能够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还可以得到老师颁发的“表演之星”表彰贴画。这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 是十分可贵的精神鼓励。

四、剧本语言, 简单童趣

富有童趣的语言, 生活化的语言, 能使学生对短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剧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一些相应的提示, 以便于学生表演留出思维的空间、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我在剧本中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于表演过程中, 一些临场突发的情况, 老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化解学生的尴尬。

五、表演动作, 要求明确

1.动作明白易理解。即必须让学生通过人物动作明白动作的意思。如:短剧《猴子的智慧》有这样一个情节:大灰狼从树后悄悄地、张牙舞爪地一步一步向小白兔逼近, 小白兔吓得双手捂住眼睛一边哭、一边跑、一边喊:“HelpHelp”使台下的小观众都十分紧张, 使得故事情节掀起一个高潮。

2.动作夸张幅度大。细微的表情动作, 不能激起观众的注意。如《皇帝的新装》剧中, 两个骗子假装帮助国王穿上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得见的衣服, 其实, 骗子的手上根本没有任何衣服, 需要学生用动作来展现穿衣服的过程。因此, 每个动作都要夸张, 越夸张越有舞台剧的特点。

3.动作以及动作节奏也要有变化。因为单调的动作, 缓慢的节奏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而连续的快节奏动作又会使学生过分兴奋而疲劳。因此, 在表演过程中短剧演员的动作节奏要张弛有力, 节奏适度, 恰当地表现故事人物的心理和情绪。

六、演后再写, 提升语用

英语教学注重学生全方面能力的提升, 因此, 在短剧表演过后, 教师应让学生有笔头的训练。写作短剧, 是反馈课堂上语言运用结果的最佳途径。有的小组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 那么老师需要从学生的笔头的作业来了解学生在任务中语言使用的情况。老师在书面的短剧中给予学生批改反馈, 能面向更多的学生。特别是针对难点句型和易错词汇的运用, 老师可以在批改时进行具体纠错。同时, 从课堂上口头的对话练习再到输出书面的语句, 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两次不同层次的锻炼,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当然, 将短剧引入课堂的形式还存在时间不够、学生排演不够的问题。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完成排演的独立性不强, 一些学困生在排演过程中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如果在课外学习中, 能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那么在课余时间的练习就更能促进课内语言的实践。

摘要:本文归纳整理了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英语短剧表演,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学中将英语短剧的形式作为课堂教学手段之一, 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 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平台, 更能有效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英语短剧作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 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指导策略, 有效开展短剧表演, 拓展学生学用渠道, 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英语短剧表演,语用能力,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 第9篇

一、中学生常见的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 是在使用语言过程中, 因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和观察事物角度上的差异形成的, 这一类失误除了不合汉语习惯外, 还会导致表达和理解的错误, 从而影响正常交际, 这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的。

例1:对是非问句的回答反映出不同语言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如有学生收到外国友人的邀请去游览清源山:“Wang, weare planning to visit Moutain Qingyuan this weekend, are’t you go-ing together?”这位王同学的回答是:“No.”本意是想表达“不, 我去。”因对英语中是非问句的回答没有掌握好, 回答错误, 被误解为“是, 我不去。”不仅失去了一次游玩的机会, 还给外国朋友留下了冷冰冰的印象。

例2:“这星期六”还是“下星期六”。

一次, 学生邀请外教一起野餐, 约好具体时间“We’ll meet at the gate of Donghu Park 8:30 next Saturday!”外教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两天过去, 到了星期六, 学生很早就接到外教电话“Where are you?I am already here.”解释了半天才知道是场误会。通常我们说“last week”就是“上星期”, “this week”就是“这星期”, “next week”就是“下星期”, 但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英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不同, “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与英语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时却不是对应的。汉语中说“下星期六”时, 是以说话时的那个星期为参照点的。例如, 说话时是星期三, 那么说“下星期六就是指过了这个星期以后下一个星期的星期六。而英语则是以说话时的这一天为参照点。假如说话时是星期三, 那么说“下星期六”是指过了星期三以后即将到来的那个星期六。于是就产生了上面所说的误会。

例3: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例如很常见的问候、称呼不当。如与外国人打招呼时习惯用“Where are you from?”, “How old are you?”作为开场白, 却不知这样的问话是很不礼貌的, 会使对方感到似乎是正在接受调查。还有习俗上难以接受的。例如, 在外国朋友称赞你的新服装时, 你可能会很自然地回答“一般, 一般”或“哪里, 哪里”, 可是对方会认为你否定了他的鉴赏力。还有不同价值体系产生的语用失误等。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对于以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 在教学中可防微杜渐, 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策略,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为其正确得体地使用英语打下基础。

1. 结合语用知识讲解语言知识

在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语用知识讲解一些语言知识。

如语境的重要性。在交际过程中, 语言的意义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词或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

如:book这一词在下面几句话中意义就完全不同。

(1) He has written a book on discourse analysis. (他写了一本语篇分析方面的书。)

(2) I will book a room for you. (我会给你预订一个房间。)

(3) He will book into a small hotel. (他将住进一家小旅馆。)

(4) He speaks only the book variety of French. (他只能讲书本上学来的那种文绉绉的法语。)

在 (1) 句中book是名词, 表示的意义是“书”;在 (2) 句中book是及物动词, 表示的意义是“预订”;在 (3) 句中book是不及物动词, 表示的意义是“登记住人旅馆”;在 (4) 句中book是形容词, 表示的意义是“按照书本的”。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情景, 让学生扮演角色, 了解英美外国人在邀请、约会、付账、馈赠、请求、请客、推销等行为中的跨文化差异, 了解其中的一些不成文规矩。另外除应用实物、图片等传统教具, 还可以制作实用有趣的课件, 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对不同风土人情的新鲜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

3. 加强背景知识的输入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有选择地看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片;收听、收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阅读英美原著和英文报纸杂志等。学生从中学习地道、纯正的英语, 了解真实、生动、具体、全面的社会文化, 帮助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4. 对比文化差异

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背景知识, 加强跨国文化知识的学习, 通过分析东西方各种礼仪及价值观的差异, 帮助学生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了解因受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支配而产生的表达方法和习惯的差异。

5. 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可开设第二课堂, 如举办英语角,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电视广播等积累文化知识。请外籍教师讲课或办讲座, 开设有关外国文化方面的课程, 或以讲座的形式较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有关外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社会禁忌等方面的知识。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 博闻强识, 广泛涉猎, 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增强对各种文化的敏感性, 认真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文化因素, 才能培养出语用能力较强的学生。

摘要:要真正做到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是非常难的。文章分析了中学生常见的语用英语, 介绍了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方法。

英语语用能力 第10篇

语用学 (pragmatics) , 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对特定的语境中特定话语含义进行研究, 特别是对不同的交际环境中如何运用语言和理解语言进行研究。现代语用学研究有三个主要的理论, 即奥斯汀 (Austin, J. L.) 的言语行为理论 (The Speech Act Theory) 、塞尔 (Searle, J.R.) 的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The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 和格赖斯 (Grice, H.P.) 的会话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s) 。言语行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语言哲学家研究的对象。Strawson认为, 同样的语句或短语会因使用场合不同而有不同的指称对象。“指称谈论事物不是靠句子 (或短语) 本身, 因为句子本身并不指称或谈论事物;指称或谈论事物是一个行为, 是靠我们使用语句来完成的一个行为” (何自然)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认为, 语言除了表达作用之外, 还有多种非表达作用, 而说出的话语不只是表述, 而是实施一种言语行为, 他强调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行为, 有其意向和目的。于是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三分说”, 即把言语行为区分为言内行为 (locutionary) 、言外形为 (illocutionary) 和言后行为 (perlocutionary) 。英国语言学家塞尔 (Searle, J.R.) 进一步发展了奥斯汀的理论, 认为讲一种语言就是完成一系列的语言行为。

不论是奥斯汀的三种类型的言语行为分类还是塞尔的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分类, 都说明了:学习语言不仅仅与语言知识 本身有关, 还和言语的表达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的学习过程是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相互交流过程;是靠双方共同谙熟的背景知识、特定的时间、场合、彼此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来共同完成的。如果不了解在限定的条件下运用正确的说话方式和遣词造句, 那么对话就无法进行。有些句子即便完全符合语法规则, 但如果忽视了他的语用规则, 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也还是觉得别扭。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是造成交际上失误的常见原因。可见我们在用外语交际时, 要说出得体的、恰当的、自然的外语, 就必须懂得一点语用学的知识, 才能避免造成交际上的障碍。

二、从语用学角度理解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指能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能力。Thomas (1983) 指出, 在语言交际中, 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遣词造句, 她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 (speaking badly) , 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 它就会被认为“表现不好” (behaving badly) , 被认为是“不诚实的, 存心欺骗或居心不良的人”。因而在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 达到预期的效果, 十分重要。这主要从语用学角度讨论语用能力。

(一) 语境把握能力 (contextual manipulative ability)

语境即言语依赖的环境, 包括语言环境, 即语言上下文;社交环境, 即各自不同的经验、知识等。第一, 对语言语境的把握能力, 即对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表达某种意义时所依赖的上下文的把握能力。言语交际处于动态过程中, 因此对不断产生的前言后语应作充分地把握;第二, 对社交语境的把握能力, 主要指对交际者的身份、地位、交际场合、即社会文化背景的把握。因此, 培养学生语境把握能力, 对语用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语境假设能力 (ability for contextual presupposition)

语境假设能力指根据语用前提进行正确理解话语的能力。有人说前提是说话人对话语的语境所作的设想, 也有人将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称为前提, 但无论如何, 人们都认为前提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 基于这种知识听话人才有可能理解说者的话。语用前提实际上存于语境中, 是语言的一部分。对成功的交际者来说前提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语境假设能力是语用能力培养的前提。

(三) 语用推理能力 (inferential ability)

语用推理能力是理解话语的又一重要能力。日常会话中人们往往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 而以某种形式暗示。如何理解间接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呢?语用学称之为“会话含义” (implicature) 。在理解过程中需借助共有常识、推理能力等。Sperbe & Wilson (1986) 进技术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提出三种推理手段:1) 由语境假设和暗含前提经推理得出暗含意义;2) 明示——推理交际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 即听话人从明示所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3) 通过最佳关联 (optimal relevance) 推导会话含义等。

(四) 语言运用能力 (ability for language use)

语言运用是语用学研究更为重要的方面。语言主要是一个交际工具, 知道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格外重要, 但外语教学长期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运用成了学习者最薄弱的环节。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A: Do you have class this morning?

B: Of course.

对话中看不出语法错误, 但B的回答产生的效果却是:理所当然下午有课, 只有傻瓜才问这样的问题, 这势必使问者尴尬。Hymes (1972) 说过, 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 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

通过语用学审视语用能力, 我们发现了语境把握能力、语境假设能力、语用推理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 理解这一点对改变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口头交际能力差这一现实有理论指导作用。

三、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 语用能力的培养是语用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语言运用的一个特点, 或者说, 语言运用跟语言作为一个抽象系统的区别, 是“意会可以大于言传”。英语的说法是“One can mean more than one says”。例如, 1999年4月, 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他在MIT作关于中美贸易的演讲, 开场白是:

1947年我在清华上学时, 清华被称为中国的MIT。教科书大部分来自MIT。……我当时就憧憬有一天能来MIT学习, 拿一个学位。但是, 校长先生请不要误会, 我绝对不是要个荣誉的学位。……如果我要拿学位, 一定要经过考试、答辩。

(笔者据实况转播纪录)

这段话从语用学角度讲, 意义很丰富, 特别是后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有好几个。现在我们要指出的一个原因是, 如果他不这么说, 有人就真有可能给他弄个荣誉学位。也就是说, “他曾经想来拿那个学位”, 会被理解成“他现在想要个荣誉学位”。前者会被看成是后者的间接表达式。为什么会意能大于言传?这就是语用学要解答的问题。

(二) 语用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和最终目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语言的本质——语言的交际职能就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 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和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国加入世贸、奥运会的举办以及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 整个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口译已成为热门课程之一, 口译证书成为上海60%的三资企业招聘中高级人才的必备证书。因此培养具有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刻不容缓。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 重视让学生实践和练习, 从而迈向良性循环;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的习惯, 从而使英语教学开放、活泼、具有生命力, 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语用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是培养语用能力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 标准的语音语调、丰富的词汇语法知识并能灵活、恰当的运用它们, 是交际能力的必要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和基础, 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 首先必须扎实掌握语言知识、规则、体系和交际中必要的非语言知识, 如世界知识、文化风俗、宗教艺术等, 掌握语言技巧, 注重培养语言能力。当然, 有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就有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发展, 培养语言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交际能力。

(二) 创造语言环境, 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条件

语境即是言语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得好“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 舍此别无意义可言”。离开语境的许多词语都会是歧义的。如弗斯 (Firth) 所说“每个词语在用于新的语境中时则是一个新词”,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 也有“词汇的意义即是其在语言中的运用”之说。学习语言一定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为此, 首先要明白词语的根意, 在通过词义引申, 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掌握词语的搭配范围和用法特点, 即提高学生的语用认知能力。不仅词语、短语的意义取决于语境, 句子的意义也同样取决于语境。通过语境教学, 1.可以活化教材, 使学生学到词的语境意义, 掌握其功能。2.让学生把一种情境中学到的语言材料用到另一种语境中, 从而培养其应变能力和活用语言的能力。3.学生应是语境教学中的主角, 而他们学习的又是外语, 所以要尽量提供切合学生实际上可能用目的语理解与表达的情景、语境。为学生创造以温馨和谐的语言环境。4.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外语教学中, 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和共性, 帮助他们自觉地培养文化差异和语用差异的敏感性, 从而取得外语学习的最佳效果。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授以下方面的内容:特定的习俗文化的语言形式;汉英实现言语行为和理解言语行为的差异;英语中禁忌话题以及有损听话者面子的言语行为;汉英文化间谈话双方的主从地位或谈话双方的社会距离的差异;汉英文化价值观念和语用原则上的差异。

(三)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根本

外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习者一种使用语言的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学习者在语言使用的实践中逐步的培养, 这样的语言实践应该大量的在课外进行。学生是语用能力培养的主体,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应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促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一个好的学习者, 必然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如果学生没兴趣, 不积极, 教师再努力, 也事倍功半。

(四) 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和语用意识, 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关键

外语教师应非常熟悉外语教学所涉及的两种文化——学生的本族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 应成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中介者和解释者, 帮助学生避免用本族语的文化表现来衡量外族文化, 摒弃民族中心主义。以欣赏的态度和较高、较宽的视角来看待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英语教师担负着课堂教学任务, 教师语用意识之强弱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之成败。因此, 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尤为关键。我们要提倡英语教师学习语用学理论, 用理论指导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教育已成为人们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情境创设, 这样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 既节约了时间, 也培养了自己语言运用能力。另外, 还可以观看英语原版影视作品。英语原版影视作品中含有各式各样的言语行为, 因此, 观看英语原版影视作品在训练学生用英语表达某一言语行为, 如“邀请”时, 学生将会有直观、生动的感受, 深刻的印象。观看原版影视, 阅读英文戏剧, 都是学生被动地体会各种语言行为的表达法, 间接提高语用能力的尝试。开展网上讨论, 培养语用能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 中西直接交流成为可能。我们可在网上就某一言语行为 (如请求及回答) 及其交际失败开展讨论, 让参加者对事件本身与各自的评论再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既逐步了解到由于交际双方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的差异, 母语的不同, 不同文化社区的人在交往时会在理解和表达上产生误解。

五、结束语

总之,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不仅要懂得正确发音, 掌握大量的词汇、熟悉句子结构, 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语言能成功交际, 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语境把握能力、语境假设能力、语用推理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培养语言把握能力;重视课堂语用知识的输入与真实社会情境中语用实践的有机结合, 这种结合方式对语用能力的发展最为有效;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的培养;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重视文化迁移教学, 充分利用迁移的积极影响来快速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同时有效地排除母语文化的负面干扰;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这些基础上, 探索出能体现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语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自然、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

摘要:培养语用能力, 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应该加强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语用学角度审视外语交际能力发现, 交际能力除包括语言能力外还包括语用能力。本文从言语交际的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分析了语用能力所包含的具体能力。然后结合外语教学实际, 分析了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以及语用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以期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能力,交际能力,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Goddard, Cliff.The ethno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of ac-tive metaphors[J].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4, 36 (7) 1211-1230.

[3]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刘根辉.从语用学发展历程看中语用学研究的发展发展方向[J].外语学刊, 2005, (1) 18-22.

英语语用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语用能力 策略

一、引言

商务英语作为一个专业和学科在外语学界和社会上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全国近 800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方向。这个发展趋势表明单纯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意味着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然而尽管商务英语在过去的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从就业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很多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不能在适当的场合或恰当的语境中准确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导致对外沟通的失败。这种现象被称作语用能力欠缺。

二、语用能力的定义

语用能力完全不同于语言能力,其是指某一语言使用者能够在一个具体语境中理解并使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Ellis把语用能力定义为使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知识,语言能力(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都属于语言知识。语法是实现语用的资源手段,语用是语法在使用中的具体实现,即语用是语法在语言情境下的选择。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说,只有较好地掌握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才能正确地使用语言,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三、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但是语用能力的欠缺导致他们在对外交往工作中表现不佳,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和恰当地运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掌握了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法,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并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语用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语言使用的敏感度。

2.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单纯的语言技能学习容易导致学习的枯燥,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不同的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对目标语文化的认同感。要想掌握良好的语用能力就必须对外国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过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有利于其明确学习目标。除了掌握过硬的语言技能,用人单位更看重员工能否在对外交流和谈判中为所在单位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因此,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语言应用能力至关重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可以较好地引导他们的专业学习,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存在的问题

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状况不容乐观,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根据最早提出语用失误概念的英语语用学家Jenny Thomas (1983)的研究,语用失误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指语言使用者不了解目的语深层的语用含意而产生的语用失误,指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或其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时出现的失误。后者是指非母语交际的一方因不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差异,语言表达方式或语言理解上出现的失误。

1.语用语言失误。中国人思维和西方人思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主要以直觉和具体表现为重点,后者主要以逻辑及理性为重点。这与中国人表达重“意合”轻“形合”而西方人语言表达重“形合”、讲逻辑的特点有直接关系。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做汉译英翻译时经常出现语义的重复现象。试比较下面一个句子的不同翻译:

我们要重视沿海和内地贫富差距问题。

1a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gap between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1b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gap between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两个翻译例句的区别仅在于1a多了problem这个名词,从字面上一一对应翻译1a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英语惯常的表达来看,the gap between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再使用problem就显得冗余了。

除了词语使用不当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表达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语态使用不当。在商务信函写作中,主动语态的使用总是多于被动语态的使用,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因此中国人在表达思想时十分注意主题意识,常用人称代词作主语,多用主动语态和无主句,而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却十分广泛。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2a You had agreed with the new packing materials for the goods on April 17 and you have also confirmed it this Monday.

2b It had been agreed that the goods would be packed with the new materials on April 17 and that has also been confirmed this Monday.

以上句子是关于货物包装材料使用的问题,2a使用了主动语态,句子表明对方之前已经确认了包装材料的使用,现在出现的问题本方概不负责,如此回复会让客户产生既懊恼又不爽快的感受。2b使用的被动语态则向客户客观地说明了情况,既没有责备对方的意思又能摆出事实,对方也难以再找借口在此环节纠缠。事实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还会犯其他的语用语言失误,如同义词分辨不清、时态使用不当、人称使用不当,这跟英语教学长期依赖语法翻译法和忽视语用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社交语用失误。中国文化讲究内敛、谦虚,西方文化则表现出直率、自信,在客户接待中就曾经有不少商务英语学生犯过中国文化负迁移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类似的问题同样发生在实际商务活动中。有中国主人邀请外国客户到家里做客,做了一大桌子的菜,但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客人的尊重和客气,会随口说出:“Pardon me for the poor foods today”,中文意思是“今天的菜不好,还请多多包涵”。然而,外国客人会产生一些困惑,一方面他们会认为如此丰盛的饭菜为什么要被说成“poor foods”,这种自谦客套的说法显得太过牵强附会;另一方面他们不理解请客总希望客人吃的好,既然菜不好,为什么还拿来请客?究其原因,只不过是中国主人为了表示礼貌客气而说的一句客套话而已。商务英语学生社交语用失误的例子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五、商务英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良好的语用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培养和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可以从输入的语言材料、跨文化意识渗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改进。

1.选择生动真实的语言材料。语言学习需要不断的输入,无论是书面材料还是听力材料,只有当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输出才能有所保证。现在市场上可供商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选择的教材很多,然而为了快速占据市场份额,教材的编写存在不少问题,如内容过时、语言过于书面化,跟实际商务交际用语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如果长期浸泡在这样的语料中会导致在工作中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都应该适度选择生动真实的语料,如节选国外原版报刊杂志的文章、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观看和收听国外的财经新闻报道等。

2.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合作原则等语用学理论来指导和设计自己的课堂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向他们传授一些跨文化交际的策略。Thomas说,在言语交际中,如果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但如果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师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商务实践经验,这对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十分不利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可以分批派遣在职的商务英语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和工作,引导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其次鼓励具有外语硕士学位的老师攻读国内外高校的商科博士学位,系统地学习商科知识;再次可以聘请企业在职的优秀员工进入课堂,和在校老师共同完成课程的讲授;此外在招聘新老师的时候,优先考虑在国外高校攻读商科的毕业生或者在国内高校攻读商科且外语能力较好的毕业生。

4.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商务英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一方面学校应主动和当地涉外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牵桥搭线;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能检验自己。在商务实战中学生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在商务谈判、商务索赔等事件中提高自己在不同商务环境下恰当得体使用英语解决国际商务方面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良好的语用能力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否在对外工作中取得成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只有对传统的办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德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若干方向的商务内涵建设构想[J].山东外语教学,2014,(3):20-24.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J.Thomas.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in Applied Lingu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4:9l-112.

[4]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8-39.

[5]冯敏.跨文化交际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外国语文,2014(30):153-156.

英语语用能力 第12篇

一、高三英语复习课的低效现状分析

1.炒冷饭型。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复习课当成新课进行教学, 按部就班, 进行阅读和语言点教学。不论学生会与不会, 教师滔滔不绝, 唯恐遗漏某一个考点。不注重语言环境的创设, 不能活化语言知识的讲解。

2.照本宣科型。部分教师直接按照课本, 或成为教辅资料的奴隶。课堂教学就是核对练习答案, 不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性培养, 不注重学以致用、方法点拨, 不注重学生思考空间的拓展。

3.自我陶醉型。在一些课堂教学中, 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 无视《考试说明》的要求, 按照自己的老经验, 老方法, 过分挖掘单词的用法, 盲目选用经典试题, 无限地拓宽和加深, 不注重语篇的应用, 往往把完整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

4.唯考试论。部分教师认为高三的教学就是考试, 考试, 再考试。不注重学习方法的科学总结和英语知识的系统建构, 不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综合提高。结果, 学生越考越糊涂, 试卷做了很多, 成绩收效却甚微, 更谈不上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知识的运用。

5.汉化的英语教学。用英语授课是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但是很多老师认为到高三了, 不能再用英语授课了, 否则时间不够用。于是文章的分析, 语言点讲解, 语言技能的训练全部都用汉语来组织。英语课上成了“语文课”。孰不知语言环境的创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英语是语言, 它最大的特点是交际性, 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做中学英语 (do to learn) ”, 孤立地, 分隔性的知识讲解一定是高耗低效。

二、低效课堂教学原因剖析

1.智慧型教师的缺乏。现在很多教师把教书当成了养家糊口一门行当, 缺乏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正确认识, 缺乏对教育工作应有的热情和理想。对教材不能整体理解和把握, 在进行高三教学之前, 没有进行教学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

2.教学方式陈旧。新课程虽然实行了多年, 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明显。课堂上, 学生只有听和记的份。即使有时也运用了小组合作形式, 其结果也是中途草草结束,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合作实效性不高。课堂上教师的话语权依然很强势, 给学生“表演”的机会很少或者不给。这些都是与我们复习课的教学原则是相违背的。

3.教师无视师生专业思维的差异, 造成思维的断层。很多教师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 以教师的专业思维代替学生的学习思维, 造成师生之间思维对接的困难!

三、提高英语复习效率途径探析

我们在进行第一轮复习方法构建时, 必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以英语的综合运用为教学核心。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激发他们自主用进行表达的积极性, 做到“做中学”, 把复习效果最大化。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讨论、思考、质疑, 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和主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我们应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民、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从而提高高三英语复习课的实效性。

2.以课本和导学案的运用为载体。在高三英语复习中, 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中, 英语课本是绝不能丢掉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内容涵盖了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 它总共有11个模块, 每个模块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表达材料话题, 每篇文章语言输入量适当, 难度适中, 文字通俗易懂,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主题, 大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开发性利用好教材,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信息检索、交流汇报等形式的活动, 用英语去做一件事情, 最后呈现学习成果, 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在高三英语复习中, 尤其在第一轮复习中, 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归纳总结, 让学生把以前所学的内容实现有效输出, 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 参与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小组内部或小组间的合作或互动来传递和交流信息,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生成绩及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4.以英语知识系统的构建为着力点。高三英语复习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梳理过程, 更是一个英语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在词汇、短语、结构、语法、语言运用等进行系统构建, 也要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 逐步让学生完成由知识向应用能力的成功过渡。

上一篇:传统茶室下一篇:中学生形成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