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教学范文

2024-05-31

育人教学范文(精选12篇)

育人教学 第1篇

一、重视学生成长, 不以分数论英雄

分数不等于成长, 更不能说明一切。然而在现实中, 家庭、学校、社会大多都把学生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分数成为衡量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尺。

过分在意分数, 学生的心灵会扭曲。就像过分在意名次的运动员往往失利, 过分在意表现的演员容易失常。瓦伦达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走钢丝的演员, 一辈子走下来都很成功, 但是最后一次却从钢丝上摔下来死了。原因在于, 以前走钢丝, 从不思前想后, 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 而最后一次, 他总在想:这是最后一次, 千万不能失败。结果反而丢掉了性命。他的失败, 其实是败给了自己。后人把他这种失败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

目前, 在中国, 教育除了分数, 还未形成更好的评价学生评判老师的机制。天平失衡, 这种心态无处不在, 社会存在, 家庭不少, 学校阴魂不散。

为了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身心得以健康, 更为了孩子的明天和未来的中国, 作为教师, 应该把学生的分数看淡些, 再淡些, 疏导学生:即便成不了元帅, 做元帅的手杖也不错, 哪怕是元帅身上的一粒纽扣也行。世界丰富多彩, 人生可以别样。

二、以学生为朋友, 别以学生为“敌”

一个班集体, 五六十个学生, 个体有差异, 性格有不同, 男女又有别。学生是我们的朋友、兄弟、姐妹、孩子。熊掌固然好, 鱼翅不嫌弃, 不以生为“敌”。

师以生为“敌”, 生也会以师为“敌”;师以生为友, 生也会以师为友。在批阅周记时, 我发现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班主任批评我, 使我颜面丢尽……我觉得读书没有意思, 你让我丢失颜面, 我也不会让你光彩, 我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我找到班主任, 才知道, 这位学生不是他班上四大金刚, 也算得上是五虎上将。班主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解决问题, 他通过了解发现, 这位学生有打篮球的爱好, 因而特意为其组织了一场篮球公开赛。这位学生在球场上, 生龙活虎, 身手不凡, 出尽了风头, 赚足了脸面。

当这位学生得知, 这场球赛是班主任为他精心策划的, 他后悔在周记本上写了那些让老师心寒的话。

爱人及人, 人也爱人, 别以学生为“敌”。

三、学会欣赏, 为学生喝彩

写了文章, 无人欣赏, 是一件痛苦的事;生了孩子, 没人祝福, 是一件遗憾的事, 但孩子总归是自己的最好。全世界的孩子学会的第一个声音之所以都是大同小异的“妈……”是因为只有母亲最欣赏自己的孩子。

学生是正在成长尚不成熟的个体, 以大人的标准, 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孩子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恐怕是天真幼稚的, 但谁又敢夸口说这不是解决未来世界难题的钥匙。创新求异, 孩子们拥有的正是我们所缺乏的。

课堂教学, 少不了提问, 对待学生的回答, 要充分肯定优点, 善意地指出不足, 探讨性的问题大家商量着办。即便回答得“一无是处”, 也要设法找出亮点来, 做到“不让敢于发言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 “让每个积极发言的学生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学会欣赏, 为学生喝彩, 学生也会为你喝彩!

“主题教学”育人到位 第2篇

“世界,是一棵缤纷的大树;历史,是一条汹涌的长河,……”,这不是诗人在诗歌朗诵会上的表演,而是日前在曹杨二中“第六轮课堂教学攻坚展示日”上,学生用诗朗诵的形式,表现主题教学给他们带来收获的场面。

作为“文理相通,以文见长”为办学特色的曹杨二中,近年来在课程结构的改变和优化上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主题教学是他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实践。校长王志刚认为,学生在模块或主题教学中所获得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这种模块化的内容呈现方式,减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担,也促进了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主题教学,为学生的完整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如果说,我们过去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线性”,偏重掌握知识的“珍珠”,如今该校更注重学生素质的“树状”,偏向学生把握串起知识“珍珠”的本领。因此,主题教学,引发的不仅是课堂革命,而且是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性的裂变。你看,学校组织的“观赏周秦唐文物,解读民族文化精神”语文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博物馆里遨游,在文学与历史、风俗、社会等结缘中领悟中华文化,结果出了思想,也出了一本像模像样的集子,其中不乏深邃的见解。

教学与育人齐飞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育人

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中学阶段是人生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与育人往往因为高考的功利性而被分离。

一、高中政治教学与育人分离的具体表现

1.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有些教学内容晦涩难懂,教师很难把握尺度和深度,致使学生不能亲身感知和践行学习内容,阻碍了学生情感的抒发和思维的扩散,知、情、意、行难以统一,很难达到育人目的。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此单元涉及的理论相当多,很多概念雷同,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外有些知识点理论性太强,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有些理论知识难以把握,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虽然以上教学内容具有思想指导性作用,但理论性太强,与学生心理距离较远,反而很难起到育人作用。

2.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少

高中政治教学依靠书本和教师教学内容为参考,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内心承受能力,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育人教育受到了限制。

3.课堂内外不结合、不统一

迫切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重智轻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按部就班,缺乏自主性,听课方式单一化,敷衍了事现象数见不鲜,没法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发散思维能力,政治教学缺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与育人齐飞的具体实践

1.转变教学观念,构建高效课堂

第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传统政治教学方法是以高考为风向标,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独角戏”。因此,只有转变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既可以让学生轻松达到教学目标,又能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目的。在讲到“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内容时,由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两难选择,学生就所遇到的两难选择进行分析,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与育人的目标。

第二,转变传统讲授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学习“意识的作用”教学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作用”,学生通过激烈探讨,既能够辩证地看到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又结合自身实际领悟到学习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三观,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

2.创新教学方法,效果第一原则

创新是时代不变的话题,只有源源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步骤一,政治课教师通过媒体、杂志等途径扩大学习范围,铸造强硬的基本功,转变教学观念,是创新教学的前提。第一,通过各种方法,如观察、提问、复习、考核等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第二,要熟练掌握语言艺术能力和基本功能力。

步骤二,抛弃陈旧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课程标准首次提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用具的选择”問题,要求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传媒教具辅助教学,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指明方向。

步骤三,注重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必须是重点内容突出,难点问题巧妙突破,而并非面面俱到地纸上谈兵。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更要将这些观点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唐锋祥.高中政治科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2]张宏远.高中政治课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3).

写作教学的育人价值 第4篇

从写作教学的核心环节来探究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分析题意、确立主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结合实践,体悟生活,开拓视野,深化思想,汲取优秀文化精髓,传承民族文化魂魄。第二,在磨砺文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不同风格之美,如蕴藉、典雅、幽默、质朴等。因此,写作教学在育人价值方面尤其突出的贡献在于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传承民族文化。

一、在审题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以高中写作教学为例,学生面对的作文题目既可能是具体的社会现象或事件,如“林旋风”现象和“小悦悦”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忙”与“杂”等。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由部分到整体、由直接到间接地去探究现象或事件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又或者是由核心概念出发,运用发散思维(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得出多种可能性的答案或结论)和辐合思维(从给定的多种相关的信息中得出一种有效的合理的答案或结论)来创造性地建立自己的观点。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是人类思维中非常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而这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培育。比如,经过教师传授审题立意的方法后,对于话题作文“风起的时候”,有的学生从“风起于青萍之末”来谈如何面对革新浪潮,有的学生从“空谈误国”来谈如何面对纷繁舆情,有的学生从“蝴蝶效应”来谈如何把握时机,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从较高层面体现了写作教学的育人价值。

如果从构思角度来验证写作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培育,则其对思维的完整性要求(比方说一篇议论文总有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流畅性要求(比方说文章的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某种逻辑,如承接、递进、并列)等思维诸多特性的要求,就更加一目了然了。

二、在写作过程中传承优秀文化

从文化传承这一角度来讲,写作教学又因其“输出”的特性而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对文化传承的发展性要求上。

民族文化的传承既要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为核心,又离不开立足于全球文化的广阔视野,孜孜不倦地淘洗、提炼传统文化的金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淀的文化知识和形成的思想观点,由写作这个途径反映出来,并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评价与验证,融会中西,去芜存菁,并最终促成民族文化在新的发展中传承。

写作教学的育人价值还在于通过文化的发展性来传承,强调突破对文化的审美态度,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阅读教学的“输入”过程,好比收纳宝物的过程,而这种收纳只是一种量的叠加。写作教学“输入—输出—输入—输出”的循环特质,使得学生在现实需要的催化下以及和教师、同伴的探讨中,对不同思想观点进行比较、选择、融合,从而在决断的过程中获得质的飞跃。比较典型的例子有青年人对“有为”“无为”的审美态度和现实选择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而这恰恰是通过写作教学来传递的。

育人为本(体育教学) 第5篇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道德教育为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而在体育教学中关于道德教育的素材的案例非常之多,我们可以选取有代表性,学生易于接受和耳熟能详的优秀运动员或是体育名人的事迹进行讲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道德教育内容。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除了要发动学校教师之外,在带动家庭及社会各团体的模范带头作用,效果会更佳。其次,在体育教学中灌输法制教育思想。目前,学校教育中法制教育,还处于边缘境地,落实到位还有一段路要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体育比赛的规则,规章,体育法律知识等,通过生动的亲身比赛来讲解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违规的。要结合实例给学生讲解讲通。另外,利用一定的体育理论课时间进行一些法律知识宣传或者张贴法律宣传海报,使学生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再次,充分利用体育的身心健康功能进行心理疏导。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首先要清楚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有思维、处于不断发展的人,凡事要想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一个愉悦、放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也只有在这种情景下学习的学生才能发展成一个心理上、生理上、社会良好适应等诸方面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提升教学能力 践行育人使命 第6篇

1. 教师个人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科研相长。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的源泉。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听到的是老师对课程的真知灼见。优秀教师传授的是课程的精华和进一步钻研、拓展知识的能力,优秀学生追求的是对课程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甚至探索创新。亲身从事科研实践才会在教学中自然地流露自己的研究心得,讲课更加得心应手。教学经历对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具有正反馈的作用。讲课训练了教师逻辑严谨、重点突出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在科研中善于理清思路、抓住关键。备课训练了教师深入剖析复杂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之有机组合的能力,使其在科研中善于突破难关。教学训练了教师的表达能力,使其在学术交流和撰写论文时受益匪浅。

2. 对于量大面广的大学基础课程,教学队伍的稳定与提高是保证高水平教学的关键。研究型大学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团队中已经没有专职教学的成员,教师们同时承担基础课、专业课和科研工作。航天航空学院基础力学教学团队的做法是,以学科建设为依托,通过“教学与科研结合、基础与专业结合、相对固定与流动结合”的机制,形成了以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长期坚持在本科教学第一线,教学在高水平上持续发展。有了这支学术水平高又乐于在教学上投入大量精力的教师队伍,就可能攻克课程内容的沿承与更新、课程体系的稳定与改革等难题,将更多的科研成果、教学研究成果付诸实践,转化为教学优势,取得更多的教学成果,最终让广大的大学生受益。

3. 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人寓于教书之中。教师品德和学识修养随时随地会流露给学生,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成长。课堂上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可以与学生们分享关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与义务等方面的思考和心得。我们的大学生都是有天赋的,但不是所有学生的天赋都是全方位的,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特长指向”,比如有人适合做学术研究,有人擅长理论的综合应用,有人适合将来领导团队攻关,有人适合做业务尖子,等等。因此,学生们可以在完成各项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认真思考和摸索,发现自己的天赋指向,充分发展自己在这些方向上的潜力。这样,不是仅有成绩前几名可以成才,也不是只有当学生干部的可以成才,而是所有学生都能成才,即人人成才,也是多样化成才。当然,大学生们也要给教师帮助他们成才的机会,他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还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与教师交流。教师愿意做他们成长的引路人和拉拉队员,分享他们成长的酸甜苦辣。在与学生们交流学习钱学森精神的体会时,我们发现,钱学森的突出特点是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具体体现为以下一些特征:理性、实证、实践、继承、创新、开放、民主、协作,等等。科学精神需要长期训练获得,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开展有效的训练。继承丰富的科学遗产,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集中体现,也是课程的主要内容。理性思维对科技活动是很重要的,理性思考和推演的过程很重要,学生能感受到知识所承载的科学思想,逐步深入理解。最终学生可以自然地、习惯地运用这些科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4.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提升。现在的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的学术水平都很好,科研能力也很强。他们的主要困难是时间和精力不足,因为他们必须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几个维度上同时“爬陡坡”。无论怎么激励他们增加对教学的投入,时间精力的上限都无法突破。提高效率是唯一出路!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在科研上已经不是“新手”,可能还有“师傅”指路,甚至有“陪练”。然而在教学方面,青年教师主要以自学为主,时间成本太高,效率较低。大学专业课的新教师,在各个大学也都有岗前培训,可能主要是关于师德师风等培训,还有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设法针对具体课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我们可以针对青年教师的困难,像教学生一样,有理论、方法,也有例题、互动、答疑,最好也能有“导师”。

航天航空学院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每半年举办一次为期两天的教学研讨会,请国家级教学名师进行教学示范(相当于教师给学生讲例题),再安排青年教师讲30分钟课程,请相关专业的教学名师和资深教授点评30分钟,为青年教师提出具体建议(相当于批改作业和答疑)。教学名师和资深教授们也花很多时间精心准备点评,他们事先要看青年教师的教案和讲稿(PPT课件),有的老教授还针对事先看出来的问题专门制作了简易教具。参加研讨会的本校中青年教师和来旁听观摩的兄弟高校老师们都大呼“过瘾”,感到收获特别大。这样的教学研讨会,教师参会的积极性非常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些课程,如理论力学,要求新上岗教师观摩和参与老教师授课和答疑的全过程。如果上课时间冲突,就为新上岗的青年教师聘请“导师”一对一指导。结对子的“师徒”在每次上课之前、之后都有1~2小时的讨论。这些办法,将学校的教学名师、精品课以及优良教风等优势资源用于支撑青年教师培训,让青年教师受益,最终让学生受益。最近,清华航院推广了理论力学课程的这个做法,专门聘请了8名科研和教学水平都优秀的退休教师,担任学院中青年教师的“导师”,一对一地帮助在岗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至今航天航空学院已开展7次教学研讨会,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无论是学生评教、老教师听课,还是青年教师自己的感受,都可以体现出这种进步。

5. 培训激发教师的育人志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形成良性循环,师生相互补充正能量。我们一直强调,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教导学生认识到作为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推动力和主要牵引力。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另外增加一种牵引力,这就是教师和学生自己的志趣。

我们这里主要谈教师的育人志趣。绝大部分教师应该是喜欢当老师的,也有一些“好为人师”。学校和院系在决定聘任教师之前,应该确认其人品和学识是适合当教师的,符合“好人为师”的标准。其实,“好为人师”和“好人为师”只是教师成长历程的初始阶段。必须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和单位不断培养,教师才能达到高级阶段,即“为人好师”和“为人师好”。“为人好师”是指教师的人品、学识和教学能力得到学生、同行教师的一致好评,是公认的“好师”。若要尽快达到这个程度,除了教师自己努力,持续而恰当的培训是必须的。在这个努力提升自己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志向是长周期的驱动力,而教研的兴趣和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乐趣是时时刻刻激励教师的短周期驱动力。在兴趣和志向共同驱动之下,教师经过长时间不懈钻研和实践,最终达到最高境界,经常体会到当教师的乐趣,把教书育人当作高品质的“享受”,这就是“为人师,好!”就像优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学术的乐趣,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巩固学生的学术志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师名师)也可以引导青年教师体验教育的乐趣,并在教学培训、交流、研讨中强化和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志向。在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建议学校和院系研究如何建立一系列合适的管理机制,让老教师、青年教师、学生三者相互激励,相互补充“正能量”,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就可以逐步形成稳定的优秀教师群体,他们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使命感,以教书育人为志趣,最终形成教职员以育人为责、以育人为乐的校园文化、院系文化。如果这样的文化环境得以建立,提高教育质量就水到渠成了。

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希望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高度概括了国家对高等学校,对我们高校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思考如何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践行育人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办好教育,是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学教育为大多数人的一生奠定了发展基础,确立了发展方向,建立了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看,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使命。

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未来国家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学校和院系应该制定合适的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激发教师的育人志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爱教”、学生“乐学”成为优秀校园文化的主流,广大师生将个人发展与成才目标汇入清华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国家发展目标,协同一致,在为实现中国梦、清华梦做更多更大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梦想。

[责任编辑:李文玲]

(上接第4页)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李培根同志任主任,三名校领导与欧阳康同志任副主任,并对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员作了补充,增设了专职副主任,增加了专职工作人员。今后,将恢复《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讯》的出版工作,加强教指委网站建设。当然,这些工作都需要各位教指委委员与基地学校大力支持。今年,教指委还将继续支持“三北”及四川片召开的年会。教指委还将与南开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教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教指委还将大力支持所属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分委员会(筹)”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批判性思维研讨会。教指委将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与代表对此意见所提的建议,推进基地建设。不仅如此,教指委还将本着“将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素质教育始终”的精神,采取措施,将文化素质教育推上新的阶段,为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努力。

抓实“四步”教学注重育人实效 第7篇

根据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行知合一”的精神, 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 我探索出了“新、奇、活、实”的四步教学结构。教学中抓住这四个字, 就会有引人入胜的开始、深入浅出的明理、联系实际的辨析、恰如其分的导行, 课堂教学就会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趣满课堂。只有这样,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材中的知识才能得到切实传授, 育人的目的才能有效实现。

一、课堂导入和教材处理要新颖独特

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如果教师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 既可顺理成章地引出“主题教育”中的思想观点或道德观念, 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达到展开整个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导入方法要“新”。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精心选择“导入”。要因文而异, 可以用谈话法、歌曲法、故事法、音像法、情境体验法、谜语法、表演法、巧设悬念法等。

例如, 在讲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家里来了客》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寒假里你家里一定来了不少客人, 你是怎样待客的呢?我听一听谁对客人招待得最周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小手如林, 学生争先恐后地告诉我, 自己在寒假里是如何热情招待客人的。那份成功与自信写在了每个学生的脸上。发言的同学都得到了表扬, 并随机戴上了“热情待客”的光荣花。学前有了这样的铺垫, 教学任务可以说已完成了一半。

2.教材处理角度要“新”。教材只是一个依据和凭借,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实际中, 教师应该坚持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 根据生活中即时生成的、发展变化着的教育内容整合教材, 以提升教材的亲和力, 使得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相通、相融。

例如, 上课前我从家长那里了解到, 本班有几个学生在到校前特别喜欢挑选衣服, 由于挑选衣服会花费很长的时间, 有时甚至不能按时到校。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我不任性》时, 我并没有使用教材所给的内容。一上课, 我就把几个同学过分挑选衣服的现象说了说 (没指名) , 然后让学生讨论:“她们不听妈妈的劝告, 在家挑选衣服导致上课迟到, 做得对吗?为什么?应该怎样做?请在小组内讨论, 看哪个小组能得到‘最佳评判奖’。咱们班里谁有这个小毛病啊?主动发现自己的缺点, 还能得到‘最佳进步奖’呢!”小组内学生顿时热烈地讨论起来。小组内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种氛围下, 学生乐于认识自己的缺点, 教学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二、文本教学要出“奇”不意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认为课堂教学也应“不喜平”, 要讲究“出‘奇’不意”“耳目一新”, 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课文。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文内容文字很少, 是由一个个活动画面组成的。若不讲究教学方法,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插图”是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的一大特色, 和旧教材相比, 它数量更多、印刷更精美。在插图上花这么大气力, 实际上告诉我们, 插图是低年级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教学中尤其要充分利用插图, 使平面的课文插图立体化。

例如, 教学《家里来了客》一课, 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你家里经常有客人来吗?你喜欢他们吗?怎么表现出你的热情呢?”让学生自由结合, 表演与客人见面的情景和与客人吃饭的情景。“如果吃过饭他们要走了, 怎么有礼貌地送送他们呢?”让学生同位之间先口语表达交流, 然后再表演“送客人”的情景。整篇课文是在学生的看看、想想、演演中完成的, 学生演得愉快、学得轻松。

三、评判辨析要乖巧灵活

课后编者安排了“听一听”“看一看”“议一议”“辩一辩”等练习题, 意在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和自制能力, 是从“理”到“行”的过渡。因此, 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方面辅导材料来丰富观点, 增强教育效果, 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敞开思想, 解决模糊的认识, 对课文要求有全面的、透彻的理解。课文辨析中涉及的不是张三就是李四, 在解决此类练习时不要照题论题, 要灵活处理。首先要联系实际,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或本班同学的相关现象。然后再触及题目, 最后补充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明辨是非。

例如, 在教《不上当受骗》一文时,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自己是否有上当的经历, 是否听说过生活中别人上当或不上当的事, 在学完课文后“议一议”。补充的“议一议”练习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度, 能很好的指导学生思想行为, 学生的模糊认识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四、引导落实要扎实有效

陶行知说:“非给学生种种机会, 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这一点, 对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因此, 对学生进行某种道德行为的训练必须寓于实践活动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短暂的, 必须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引起兴趣, 让其始终处在愉悦的氛围中, 经历千百次的训练、操作来强化道德行为, 使学生进入情境, 进入角色, 潜移默化, 达到由知到行的目的。如, 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提出要求, 帮助教育和督促学生;通过填表格让学生自评在家的表现, 并要求家长签字说明。总之, 在课内和课外, 把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起来, 使导行落在实处, 目的是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的身上牢牢扎根。

例如, 在教学《尊敬长辈》一课后, 为了使导行落到实处,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从今天起, 同学们在家要尊敬长辈, 关心长辈, 特别要关心爷爷奶奶。在校外对长辈有礼貌, 主动帮助老年人, 比一比看谁是尊敬长辈的好孩子。然后给每人发一份“孝敬奖章”评比表, 让学生在上面填上尊敬长辈的具体做法、具体日期还有长辈意见, 每周评比一次, 教师给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孝敬奖章”。学生对此项作业兴趣盎然, 行动积极, 教学效果很好。

谈英语教学育人功能 第8篇

一、挖掘德育因素, 确定德育目标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 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元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获得充分利用, 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明确教育目的, 抓住结合点, 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 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例如, 学习“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时,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 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 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课文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时, 组织展开辩论会, 根据课文内容各抒己见, 讨论是否应该建立动物园, 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感。在学习“What can you do?I can…”句型时, 可引导学生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能做哪些家务劳动。这时学生们会说:“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water the flowers/plants.I can cook.”等, 此时给予适时评价:“Great!You’re helpful!”。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育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小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时, 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 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文道合一, 文理交融, 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英语教学中, 热身活动、新内容的呈现、教读、操练以及复习巩固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 把本课的德育目的贯穿于全过程。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资料、投影、录音等手段, 创造感情激荡, 妙趣横生的课堂气氛, 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让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产生情感体验促进道德情感的形成。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如JEFC Book2“The Traffic Accident”一文叙述了学生在放学途中目睹车祸后送伤员就医、找老师和警察求救、堵车保护现场的事例, 引导学生比较现实生活中有人对他人的意外事故漠不关心的现象, 开展“如果我在现场我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做?”的讨论, 并召开“心中有他人”的主题班会,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操美。如今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 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孩子们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所提供的一切便利,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日益严重, 人们日益变得冷漠, 对社会、对他人的冷暖漠不关心, 在这种情况下, 激发孩子爱心及社会责任心尤为重要, 如JEFC Book2 Unit1“Teachers’Day”的教学中, 通过结合“Women’s Day、Father’s Day、Mother’s Day、the Old Men’s Day”等节日的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 (外祖父母) 祝福,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同时达到学以致用, 学会关心身边的人。课堂上碰到相应的节日, 与学生沟通感情, 互祝节日, 并介绍相关节日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思想内容。

三、以身作则, 榜样示范

老师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言行, 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教师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去影响学生, 给学生正确的行动导向。让学生回答问题要用“Please.”, 学生回答完毕, 老师要说“Thank you.”, “Please sit down.”, 学生回答错误, 要说“It doesn’t matter.”。学生在取得了好成绩时, 教师说一句“Congratulations on your success!”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会钦佩你渊博的学识, 而且会仰慕你温文尔雅的气质。学生耳濡目染, 行为举止也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进行德育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发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小品比赛, 要求小组全体成员一起根据所学口语, 创造性编小品, 然后进行熟练表演,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 歌舞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集体主义精神;开圣诞节Party时, 要求学生亲手制作圣诞卡片, 写上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圣诞和新年祝福之类的话语并赠送给亲朋好友, 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的美德以及热爱劳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美好情操, 等等。

优化教学质量 践行育人宗旨 第9篇

一、教学要针对学生实际与专业实际

1.鼓励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就是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巩固所学知识。因此, 培养一个具有独立思维、高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是育人工作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可以把调动、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力作为一条主线, 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第一, 在思想上向学生灌输一种意识, 即凡事要有自己的想法, 不能拘泥于过去, 更要展望未来。自然科学如此, 社会科学也如此。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过程是积累,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只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 就会有新的收获, 以此激发他们创新、创造的热情。

第二,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摒弃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谨小慎微等传统观念和做法, 培养学生大胆超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风格。

2.因材施教, 使不同类型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人, 成才。但学生的个性不同, 能力不同, 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知上, 对教法的接受上也有所不同, 因此, 要因材施教, 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成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方法让接受者真正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理论并转换为实际能力, 整个教学任务才告一段落。教学中如果忽视或者轻视学生的实际, 那一切都是“无的放矢”, 优化教学质量也只是“纸上谈兵”。例如针对高职学校的性质和兼有大专、高职的两重特点, 在系统讲授专业理论时, 必须在观念和方法上提供一些具体的认知和操作的能力。不论学生先进与后进都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二、在育人方面, 融进爱与憎, 使学生建立完整人格

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才的过程。因此, 要关心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 促其建立完整的人格。这在全国高校设立的公共课——大学语文课程中有直接体现。大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绝大多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品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把学习知识与培养品德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教材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 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体会进行情感的熏陶,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同时, 结合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拜金、享乐、利己等思想, 引导学生汲取富贵不淫、仁爱守信、尊老爱幼、见贤思齐、群体和谐、刚毅有为、自强不息等传统文化中的“真金”, 使学生成为语言情感丰富, 语文思维广阔, 人格健全, 品德高尚, 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另外, 在教学中注意突出美学欣赏, 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分析挖掘作品中的意境, 使学生感受到“心物同一”的意境美, 从而达到以美引善、以实求真、以美健身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育人工作实效

教师的劳动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 同时, 教师的劳动又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三个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必须持有十分慎重的态度, 否则就会贻害学生、误人子弟。这也必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1.高尚的师德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为此,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乌申斯基曾经说过, 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 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正是因为教师具有了高尚的师德, 才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传递和发展。教师的师德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 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 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 他们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著的成绩, 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 愿意为下一代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第二, 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 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 学生才能愿意接近教师, 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既要教育学生, 又要做他们的朋友, 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相待, 以诚相见。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关心上。同时, 教师对学生要满怀信任和期望, 严格要求学生, 热情帮助学生, 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待学生, 学生就会对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做出积极的反应。另外, 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师生关系的教育特点是民主、平等、活跃。只有在清新浓郁的民主气氛中, 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广阔, 才会发挥最大的潜力来完成学习。第三,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品德、思想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所谓“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 感染学生, 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第四, 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 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21世纪的教育观念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让受教育者接触社会, 并了解社会, 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现代人的素质

教育要促使人现代化, 就必须促进教师自身个性品质的现代化。这不仅是促使学生个性品质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开拓精神, 首先自己要有进取意识, 而不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教师要求学生要有民主观念, 首先自己要有民主精神, 而不是独断专行、妄自尊大;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 首先自己要有主人翁态度, 而不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协作精神, 首先自己要有群体意识, 而不是文人相轻, 相互拆台;教师要求学生有效率感, 自己首先要遵时守时, 而不是拖拖拉拉, 不求时效。

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才能

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 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科学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此, 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 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 灵活地处理教材, 准确地讲授教材。这样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适应科学文化发展的趋势。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具有对某一学科的发展进行研究的能力, 有对他人成果进行分析、鉴别并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作和写作能力。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后, 教师还应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如果教师在文艺、体育和劳动技术方面有某种特长, 就更有条件接近和深入学生, 赢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4.掌握教育科学, 提高教育能力

教师要想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就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方面的知识, 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 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为了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还必须把掌握的教育理论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及方法的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廖媌婧.教书以育人为先——论高等教育教师道德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 2007 (1) .

重新认识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 第10篇

然而, 时至今日, 写字教学并非得到普遍重视, 尤其是电脑的普及程度日益加深, 致使有些人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关紧要, 这样便淡化了写字课的育人功能。因此, 我认为重新认识写字教学在育人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一、写字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写字能养德。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内容, 而汉字又是当今世界使用较广、历史最悠久的文字, 正如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因此, 中国书法日益成为世界性艺术。我们可以通过写字教学,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其次, 古之名士通过练习书法而“养德”者比比皆是。王羲之能写出不朽名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一方面是由于他身处“惠风和煦”和“茂林修竹”之佳境, 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心正平和的品德修养;颜真卿的《蔡侄文稿》之所以写得如此惊天地、泣鬼神, 也是因为他把对侄儿战死沙场的悲痛和对敌人的愤恨交织在一起而诉诸毫芒, 以至赢得“忠义光荣”的美誉;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更明确地说出了写字与品行的关系。我们可以在教学当中, 利用这些名人佳话去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并在写字练习和书法欣赏的过程中陶冶他们的心灵、锤炼他们的品格、培养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内涵。第三, 作品中字的向背、就让, 线条的连接和呼应, 能给学生以谦和、互助、关心、博爱、团结协作的启示。因此, 写字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二、写字能提高知识水平

写字,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练习写字离不开文字内容, 它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历代书法名家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临习他们的作品的确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代许多著名书法家往往又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像王羲之、虞世南、苏轼、唐寅等, 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颇深的。因此, 临习古代书法名碑名贴, 便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君不见, 王羲之《兰亭序》写得那样精美, 字字珠玑, 文情并茂, 他笔下描绘的无疑是一个“茂林修竹”“惠风和煦”的人间仙境, 加上“群贤毕至”“心清气爽”更是何等的超凡脱俗。另外, 书法又涉及到历史、哲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者, 书法作品一般都以优秀的诗词歌赋为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书写, 可以从中领会其意境和思想感情, 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 就连落款内容的构思、闲章词句的确定也须有极深的文字功底。无论是欣赏佳作还是自己练习, 都能得到一种高层次的语言锤炼。故此, 我们如能在写字教学当中很好的把握各个环节, 必定会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大有裨益。此外, 练习写字能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学生学习理科知识也有很大帮助。所以说, 写字对提高知识水平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写字能促进身体发育, 有益于身体健康

练习写字, 讲究坐姿端正, 执笔姿势正确, 是一种很好的“修身”方式。长期坚持练习, 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写字过程中, 注意挺胸、收腹、背直、腕平、指实、掌虚、脚稳、伸缩、提按、开合、敛舒, 不仅能使身体各部位的骨骼、神经、肌肉得到充分的活动和协调发育, 而且能做到静中有动、动中寓静、手眼协调、气韵相通, 以致精神焕发, 身体健康。

四、写字能陶冶审美情操

鲁讯先生曾经说过:“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 书法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 书法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 书法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的确, 从整幅作品来看, 正楷工整精细, 一目了然;行书活泼清新, 意趣盎然;草书则给人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效果。从点画上讲, 有的如高山坠石, 有的如九劈斧砍。线条更是行云流水, 飞龙凤舞, 无不让人倾倒陶醉。长期坚持练习写字, 的确可以陶冶审美情操。

五、写字能培养劳动观念

2010年8月, 在深圳召开的世界抗癌大会上,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的调查数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 有3.5亿烟民, 15岁及以上男性吸烟率高达53%, 5.4亿人成为被动吸烟者;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为100万, 超过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 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 预计2020年将上升至33%, 且有近八成中国人对吸烟危害不够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小学青少年学生吸烟人数呈上升态势。”数据让人震惊, 令人害怕。据有关专家研究, 现在烟草产业贡献1%—1.17%的GDP, 20年后, 将花20倍的财政用于医疗保险。

2003年11月, 中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第77个签约国,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明确指出:“禁止向18岁以下青少年出售、分发烟草制品”, 实现《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目标, 抓好青少年学生的“禁烟”工作尤为重要。卫生部倡仪立法, 规定从2011年1月起在公共场所、办公室、交通工具等公共区域内禁烟。为了健康生活,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 中小学青少年“禁烟”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谈谈中小学如何引导青少年“禁烟”。

一、青少年吸烟心理探析

了解青少年学生吸烟心理, 是教育、引导学生“禁烟”的基础。通过调查分析, 学生吸烟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

⑴模仿心理。刚刚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 在心理上已有“成人”感, 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把吸烟当作是成熟的标志, 模仿成人吸烟, 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模仿影视剧中明星的吸烟动作, 认为吸烟时髦、潇洒, 赢得异性好感, 有男子汉气派、风度。

⑵好奇心理。青少年好奇心强, 许多事都想试一试, 体验一下。见别人吞云吐雾, 悠游自在, 自己也想体验一下“饭后吸支烟, 赛过活神仙”的味道。

⑶虚荣心理。一些青少年通过吸烟来抬高自己在同学中的身价, 显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

⑷交往心理。许多同学认为:“烟可以使人产生亲近感, 减少陌生, 提高办事效率。”为了办事顺利, 联络感情, 以烟引路, 自己不吸, 岂不“寒酸”?老是抽“伸手牌”香烟, 岂不小气?只有自己也吸烟, 才能体现出彼此“有交情”, 才能获得对方信任, 才会有“共同语言”。于是, 你来我往, 学会了吸烟。

⑸反抗心理。青少年自我意识强, 又处于反抗时期, 对家长、老师的训斥不敢当面顶撞, 心理抵触、情绪委曲无处发泄, 明知吸烟有害健康, 偏用吸烟这种自残行为作为一种反抗方式。

⑹实用心理。上厕所吸烟, 可以解“臭气”;考试前吸烟, 可以“兴奋提神”“活跃思维”;有忧愁了, 可以“一抽解千愁”;无聊时, 夹支烟, 解闷解乏。

二、青少年吸烟的危害

写字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劳动。在写字教学中, 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勤读、勤写的习惯, 从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让他们明白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 有了这种刻苦精神和习惯, 不但有可能使他们在书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 而且今后在其他方面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敢于去面对和克服。

六、写字能提高综合素质

要想写好字, 必须要高度集中思想, 认真仔细观察字的结体和用笔的变化, 并牢记于心, 而且要揣摩他人的创作意图及书写情趣,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还要进一步发挥想象, 去追求字体本身以外的美感和情趣。故此, 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如何发挥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第11篇

一、精心命题巧引路

(1)结合社会命题。针对社会现象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实质等命题,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以环保、互联网、现代科技、西部开发、国家改革等来命题,如《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中学生上网利弊谈》等;还可以根据报纸电视网络发布的重大新闻拟题,如《给藏独分子的一封信》、《点燃心中的奥运圣火》等等。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理解社会、感悟社会的习惯,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结合人生命题。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内心世界、哲理感悟等,是个体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结合人生的各种现象和感悟命题,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感恩意识、独立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敬业精神等。如以快乐、宽容、尊严、自信、责任等为话题,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会承受》、《战胜脆弱》、《有志者事竟成》、《坚韧——我追求的品格》,《自卑、自负、自信》、《谈理想》等命题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

(3)结合所学文本命题。可利用语文课本中的范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文题,搜集材料,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学了《岳阳楼记》之后,可就课文内容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这类命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学生多读书、多看报的好习惯,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的良好品德。

二、耐心批改教育人

作文评语是对学生作文的综合评价,教师应该用具体明白的语言,让学生明了每次作文的得失。学生作文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而且是思想感情的流露,他们思想活跃,敢想敢写,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政治思想、理想情操,对社会的见解,对人生的态度,在作文中都表现得较为明显。即使是同一道作文题,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所以,作文评语要讲究形式、内容兼顾,不能只单纯在写作技法上对学生作文的布局谋篇、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加以评价;同时还要在写作态度、文风文德、思想内容上给予启示,对于学生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的优点和长处,要用评语及时肯定。特别是缺点较多的学生,在作文中表露的思想上的闪光点,更应在评语中给予充分肯定。而对大多数学生由于阅历不深、思想简单,有时不免在作文中表现的认识上的片面、偏激或悲观消极,对此我们也不要大惊小怪,应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三、课堂讲评鼓舞人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作文优缺点作综合分析,以帮助学生发挥优势,克服缺点。进行讲评,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正确态度、进步思想、健康情感。及时指正部分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不健康思想情绪和错误的价值倾向,防止其在学生中滋长蔓延,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部分学生在文中揭示的社会阴暗面,教师在讲评中应教给学生科学辩证地看待客观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师的讲评,要像春风,带着真诚将思想教育吹进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下水作文树榜样

学生的接触面与教师相比,毕竟是狭窄的,因此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的思想性是不很深刻的,行文的技巧把握得也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在作文课上,不应只是一个旁观者、评论者,而应是一个参与者,利用自己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写出该题目的下水作文。通过自己的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应具备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准,以及写作该话题的行文思路、布局谋篇的技巧等;通过自己的文章,激励学生勤读书、多看报以及注重对自己思想道德的培养;通过师生文章的对比,提高学生的对话题的把握和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认识。

语文教学中情感育人初探 第12篇

一、语文教学中, 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着诸多的作用, 但有三点, 我认为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

1. 渗透作用

语文教学应该是文道统一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健康的情感, 也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渗透, 达到情感育人的目的, 渗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或读、或议、或演、或练, 达到课课渗透。

2. 榜样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仁人志士和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形象, 这些形象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为阅读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提供了结合面和伸展点, 因而, 要充分利用课文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3. 明理导行的作用

小语教材中, 写人、寓言、童话题材的课文很多, 它们都在向学生讲解做人的道理。我们在教学中, 不仅要抓住教材的思想性, 文本结合起来, 还要抓住思想内容的教育, 对学生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体验和共鸣, 从而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科思想教育的基础阵地。

二、语文教学中, 情感教育的途径

1. 钻研教材, 引情育人

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产生离不开阅读材料。教师在备课中, 不仅要备知识、技能等, 还要备思想、情感, 教师要通过教材进入教学的思想境地, 获得具体的生活感受和情绪体验。只有教师对教材中人物形象, 事迹的把握, 把情感注入给学生, 教师沟通师生情感的主导作用就会发挥得很好。

2. 教法新趣, 激情育人

激情育人, 也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条件, 采用多种教法, 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等的热爱的情感, 达到教学的高潮。

三、微笑教学是教育观念更新的表现, 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情感表露, 形成乐教、乐学的凝聚力

微笑, 是人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和谐统一, 教师的微笑教学, 是更新教育观念, 积极充分的因素的外在表观, 当它转变为内在的, 也就是对语文教学的爱以及对学生的爱, 这时, 才真正达到微笑教学。在教育教学中, 要注意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从内心感到学生可爱, 真正做到对学生爱在心里。

摘要:情感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 当学生感受到课文情境时, 可以唤起学生与人物相应的情感。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可以体验到人物的情感, 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

上一篇: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下一篇:奥氏体不锈钢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