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治疗范文

2024-07-26

腹泻治疗范文(精选12篇)

腹泻治疗 第1篇

关键词:腹泻散,秋季腹泻,治疗

小儿秋季腹泻发生在每年的秋冬两个季节,通常情况下11月至次年1月是该病患儿发病的高峰,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比较多见,导致该病患儿发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轮状病毒,多通过患儿的消化道进行传播,且易流行[1]。现代医学在对该病进行治疗方面缺乏有效的抗病毒类药物。本次研究过程中选取98例秋季腹泻患儿病例,对应用腹泻散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秋季腹泻患儿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8个月~3岁,平均(1.8±0.2)岁;发病时间11~70 h,平均(18.2±1.2)h;治疗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5个月~2岁,平均(1.4±0.1)岁;发病时间12~71 h,平均(17.8±1.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海口奇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23),剂量为10 mg/(kg·d),坚持用药1周;口服贝飞达胶囊(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1粒/次,1次/d,坚持用药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腹泻散,主要方剂组成为:茯苓30 g、白术20 g、焦山楂15 g、山药12 g、车前子12 g、麦芽粉和鞣酸蛋白各9 g、莲子肉6 g、桔梗5 g、半夏和甘草各4 g,1岁以下10 g/次,1~2岁15 g/次,2岁以上20 g/次,3次/d,开水冲服[2]。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效果,发热、腹泻、脱水症状纠正时间,不良反应,复发率,住院时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已经彻底消失,每日大便次数已经能够控制在4次以下,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状态。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已经明显好转,大便性状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大便稀糊状),每日大便的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已经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没有改善,大便的性状与治疗前没有差异[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对照组治愈15例(30.7%),有效23例(46.9%),无效11例(22.4%),总有效38例(77.6%);治疗组治愈20例(40.8%),有效26例(53.1%),无效3例(6.1%),总有效46例(93.9%)。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表现扭转时间

对照组治疗后发热、腹泻、脱水症状扭转平均时间分别为(2.6±0.7)d、(2.8±0.5)d、(2.1±0.6)d;治疗组治疗后发热、腹泻、脱水症状扭转平均时间分别为(1.3±0.6)d、(1.9±0.8)d、(1.1±0.4)d。两组症状改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与复发率

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分别为14例(28.6%)、2例(4.1%),复发分别为10例(20.4%)、2例(4.1%),两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住院治疗时间

治疗组为(8.4±1.2)d,对照组为(5.8±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研究认为,导致泄泻的根本在于脾胃功能出现异常,中医临床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泄泻的病情种类虽变化多端,但离不开伤、积、湿三大特点,在治疗方面应该侧重于健脾利湿[4]。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腹泻散主要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的治疗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中的茯苓、白术、甘草可以充分解除患儿的肠管痉挛现象,并使肠管对水和钠离子的吸收能力得到显著增加,对由于小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出现腹泻的患儿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使肠道吸收功能进一步提高;白术和山药主要具有干扰素诱生的作用,并可以使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增加。由于小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是十分完善,出现腹泻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该方中的药物可以使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所以对由于轮状病毒、细菌、肠功能紊乱所导致出现的泄泻具有非常理想的治疗作用[5]。中医学理论认为,患儿在感受到外邪之后,风寒湿会发生内停,运化明显失常,乳食不洁或过量,导致脾胃严重损伤,无法熟腐水谷,水谷不分,并走于大肠,最终导致出现泄泻症状。方中的白术、莲子、山药主要具有补脾气虚弱的功效;茯苓和车前子主要具有渗利小便、结实大肠的功效;如果患儿存在呕吐、腹胀症状,则可加用制半夏;山楂主要具有消食健脾,行气散瘀的功效;麦芽粉中主要含有淀粉酶、维生素C、B等物质,用于胃脘胀满、吐乳等症状的患儿;桔梗既升且降,虽以肺经为主,然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可主一身之气,不仅能够宣通肺气之壅滞,还可以对肠胃进行间接疏通,因此,对一些肠炎腹痛,里急后重的患儿进行治疗,每获良效;甘草可入十二经,具有补脾润肺、缓急止痛的功效[6]。诸药配合应用,可以使患儿的消化功能增强,使平滑肌痉挛现象缓解,具有抑菌、抗病毒、消炎止痛、收敛止泻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刘建民,张克勇.复方五倍子散治疗婴幼儿腹泻[J].中国临床医生,2008,17(8):118-119.

[2]刘振凤.复方马齿苋冲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17(5):183-184.

[3]郭瑜.小儿腹泻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3(10):241-242.

[4]黄华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5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4(5):158-159.

[5]吕雪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54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8):253-254.

如何治疗腹泻 第2篇

一、急性腹泻病程多不超过3星期,肠道感染,包括食物中毒在内,是引起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可分为。

1、细菌感染

常见病原菌包括痢疾杆菌、大肠埃希杆菌、沙门菌属、小肠弯曲菌、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道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状芽孢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霍乱弧菌等。

2、原虫与寄生虫感染

包括阿米巴、血吸虫、滴虫、梨形鞭毛虫等。

3、病毒感染

多见于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腺病毒感毒感毒感染。

4、真菌感染

可导致腹泻的真菌有很多,如过期食物中的霉菌等。

5、食物中毒

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嗜盐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夹膜梭状芽胞杆菌或肉毒杆菌;毒蕈、河豚鱼、较大的鱼胆及毒鼠药、农药等其他有毒化学性毒物。

6、变态反应

如食物过敏牛奶、鱼、虾、海鲜产品等可引起腹痛、腹泻;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伴有肠蠕动增快而发生腹泻。

7、药物

多种药物可导致腹泻,如红霉素、氢氧化化化镁、新霉素、林可霉素、硫酸镁、山梨醇、甘露醇、5-氟脲密啶、利舍平利血平、普萘洛尔心得安等,这些药物导致腹泻的机制不尽相同;某些化学物质如磷、砷、汞及酒精中毒等均可导致急性腹泻。

二、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引起慢性腹泻的病因甚多,包括。

1、肠道感染

是引起慢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原虫和寄生虫感染、真菌。

2、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或非感染性炎症

自体免疫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放射治疗引起的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3、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分类十分复杂。吸收不良可因胃及小肠疾病而引起,也可因肝胆、胰腺疾病所致。

4、内分泌疾病

多种内分泌疾病都伴有腹泻的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与甲状腺髓样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胰性霍乱综合征、WDHA综合征、水泻-低钾-无胃酸综合征或血管活性肠肽瘤、胃泌素瘤。

5、肿瘤性疾病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类癌综合综合征、结肠癌、肠道腺瘤性息肉或息肉病。

6、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包括黏液性结肠炎、易激惹结肠或过敏性结肠炎。

7、其他因素

肠道菌群失调、尿毒症。

腹泻的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1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选用相应的抗生素。

2其他如乳糖不耐受症不宜用乳制品,成人乳糜泻应禁食麦类制品。慢性胰腺炎可补充多种消化酶。药物相关性腹泻应立即停用有关药物。

2.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失衡。酌情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

2黏膜保护剂双八面体蒙脱石、硫糖铝等。

3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

4止泻剂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止泻剂。

按摩治疗小儿腹泻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小儿腹泻小儿推拿法治疗

小儿腹泻为临床所常见,按摩疗法对本病的治疗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它有疗效显著、无痛苦、易接受、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千百年来广泛盛行于民间。

1分型论治根据病因病机和体征,将腹泻可分为寒泻、实热泻热、伤食泻、脾虚泻。分述如下:

1.1寒泻肠鸣腹疼,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或溏泻,便呈绿色或带有奶块。治疗手法:手部分阴阳穴1分钟,补脾2分钟,推三关1分钟,补大肠2~3分钟,腹部揉压3分钟,取天枢穴2分钟。背部推上7节1分钟,自下而上进行捏脊7~9遍。

1.2实热泻身热,肛门红,大便稀江,便带腥臭味。治疗手法:退六腑1分钟,清补脾2分钟,清大肠2~3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揉中脘,天枢穴各1分钟,背部自上而下用拇指侧进行刮脊10~20次,揉长强1分钟。

1.3伤食泻腹胀,有时呕吐,大便稀带有酸臭味,小便少。治疗手法,手部清补脾土1分钟,揉板门1分钟,清大肠2~3分钟,清小肠1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顺降结肠揉压2~3分钟,揉中脘、天枢各1分钟,背部自上而下进行刮脊30次,推下七节20次。

1.4脾虚泻纳差食少,腹泻久,身体消瘦精神倦怠。治疗手法:手部补脾土2分钟,运土入水2分钟,补大肠2~3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揉中脘、天枢、关元各1分钟。下肢揉足三里、各1分钟。背部自下而上进行捏脊7~10次。在肾俞、胃脾俞、肝俞穴部位向上提拉,可听到响声,推上七节1分钟。治疗30分钟后才可让患者进食,令患儿喝0.9%盐水,以防脱水。

2体会在脊柱及其两侧进行捏脊(刮脊)机理探讨。该部位是督脉和膀胱第一侧线所循行部位,督脉可主一身之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是肺、心、肝、胆、脾、胃、肾俞等五脏六腑俞穴的部位,所谓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转输背部所在部位,在背部进行捏脊可调理五脏六俯的功能,肝、胆、脾、胃、俞穴能调节脾胃肝胆的脏腑功能,故可治愈腹泻和消化道疾病。从现医学解剖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脊椎管内是脊髓所在部位,脊髓起自枕部,上至延髓,成人脊髓大约止于第二腰椎水平处,而小儿则贯穿整个脊髓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接近成人,从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发出22~23对交感神经节,胸1交感神经节到腰3交感神经节,形成交感链,支配和调节内脏的功能。而心、肝、胆、脾、胃俞这些穴位又很接近交感链所发出的支配各内脏器管交感社经节部位,如肝胆和胃由胸6至胸9交感神经节支配。小肠,胸9~11交感神经节支配;结肠11~12胸神经支配,所以在刺激胆、肝、胃这些俞穴部位能起到调节胃、小肠、结肠的脏器功能,达到治疗防病的目的。按摩手部穴位机理,经络是气血运行的路线,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有关经脉穴位上进行推拿按摩,能调整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如清和补大肠,该部位是大肠经循行路线,三关是大肠的经之输穴,大肠失司,故刺激大肠穴可调理大肠的功能,如偏热症取退六腑穴,此穴是心经循行路线,少阴心经与太阳小肠经相表里,所以退六腑可起到清心和小肠热的作用。在腹部进行揉压,可增强胃的运动、肠的蠕动,促进胃肠吸收功能,中脘是胃的募穴,关元是小肠募穴,胃肠功能失调刺激其募穴,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猪腹泻偏方 第4篇

治疗量:根据猪大小, 出生一周内的小猪, 用3~6毫升;断奶猪用5~15毫升;断奶后一周的猪用20毫升。

用法:每天2次灌服, 一般2次见效, 4次治愈。

什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 第5篇

2.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研细末混匀,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3.吴茱萸6克,肉桂,广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混匀,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纱布敷块,胶布固定,48小时后换药一次。

4.五倍子两份(炒黄),干姜两份,吴茱萸一份,丁香一份。上药研细合匀,每次取6~9克,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覆盖纱布块,其周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5.山楂炭15克,青皮10克,共研极细末,混匀,加水150毫升调成浆水状,加红糖适量,隔水蒸20分钟。每次服15毫升(约1汤匙),每日3次。

6.麦芽10克,谷芽10克,焦山楂10克,白糖30克。将3味药加水适量煎15分钟,取汁加糖即成。每日一剂,连服3~5天。

7.生山楂20克,石榴30克,白糖适量。将前两味焙焦黄,共研细末。每次3克,用白糖水冲服,每日两次,连服数日。

8.茯苓、神曲、薏苡仁、莲子、麦芽、芡实、白扁豆、焦山核各10克。共研细末,加枣泥6克,香油60克,白糖、红糖各30克,加水适量,做成饼状,用慢火烤干,研末。每日3次,每次服10克,温开水送下。

治疗各类腹泻怎样用药 第6篇

一、感染性腹泻

1.细菌感染性腹泻:①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腹泻: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腹泻患者可出现糊状或水状大便,同时伴有发烧的症状。此类患者可使用黄连素或氟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②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腹泻: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腹泻患者可出现脓血便或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腹痛、发烧、乏力和口渴等全身中毒的症状。此类患者可使用痢特灵、复方新诺明或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等)进行治疗,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上述药物中的两种联用。需要注意的是,氟哌酸和痢特灵不适合儿童使用。另外,使用上述药物治疗无效的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其腹泻可能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可使用甲硝唑(灭滴灵)进行治疗。

2.病毒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肠道轮状病毒、感冒病毒和诺如病毒(又叫诺瓦克样病毒)等引起的。该病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患者多为儿童和老年人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可伴有呕吐、腹痛和发热等症状,宜使用藿香正气丸(水)、整肠丸和保济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治疗。此类患者(特别是老年腹泻患者)的腹泻次数若过多,可加用蒙脱石散冲剂进行治疗。该药具有修复肠黏膜、促进病原菌排出体外和收敛肠道多余水分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染性较强,故应对此类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二、非感染性腹泻

1.由药物引起的腹泻:有些人在服用了头孢类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后,可由于用药不当或身体上的原因而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从而引起腹泻。此类腹泻患者多为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他们可出现使用某类药物时就腹泻、停用这类药物后腹泻就会减轻或消失的现象。同时,此类患者还可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由药物引起的腹泻患者在发病后应及时停用能引起腹泻的药物,并可在平时有针对性地服用能补充肠道益生菌的药物,如丽珠肠乐胶囊、双歧三联活菌和金双歧等。

2.由过敏引起的腹泻:此类腹泻是由于患者对异体蛋白过敏引起的。该病患者在食用了海鲜、牛奶或鸡蛋等含异体蛋白的食物后就会出现腹泻。由过敏引起的腹泻患者可适量地服用开瑞坦或扑尔敏等抗过敏药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腹泻患者在服药治疗三天后,若腹泻的症状得不到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否则可导致内脏受损,甚至可并发溃疡性肠炎等疾病。■

本栏目编辑/舒飞扬

怎样治疗猪腹泻 第7篇

1 病因

主要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 例如, 突然更换饲料, 过食或饥饱不均;饲料霉败变质, 圈内潮湿, 肚子受凉等, 此外, 气湿突降, 贼风侵袭, 误食毒物, 肠道有寄生虫以及传染性因素 (猪瘟、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等) 均能致发本病。

2 症状

不论何种腹泻, 都表现为:排粪次数多, 粪质稀软或呈水样, 不吃食或食量减少, 精神萎靡不振。

由肠炎引起者, 则见体温升高、心跳、呼吸增数、全身症状加剧。粪便腥臭难闻, 并混有脓、血、粘液及其它病理性脱落物。

兼有外感时, 尚可见躯体颤抖, 皮温不整, 喜钻草堆或压垛, 鼻流清涕, 偶有咳嗽。

单纯过食性腹泻, 多伴有呕吐。

仅有肠卡他 (即轻度炎症) 的病猪, 一般尚有食欲, 粪便腥臭气味也不浓。

如久治不愈, 习惯性腹泻, 粪便能查到虫卵或偶尔捡到虫体时, 则属于寄生虫性腹泻。

中毒、传染性腹泻, 有该疾病的各种特征症状。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口流粘沫、瞳孔缩小等。

3 诊断

通过询问病史, 结合现症检查, 一般不难诊断。但肠道有寄生虫以及中毒和传染性腹泻, 有时需作化验、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尸体解剖才能确诊。

4 治疗

4.1 西药治疗

过食性腹泻, 可绝食1~2顿, 充分供给冷开水, 加入适量食盐, 让其自由饮用, 一般不治自愈。或者内服胃蛋白酶、稀盐酸, 适量的复合维生素B族溶液也有良好的效果。

胃肠道有炎症的, 以0.1%黄连素液10~20ml, 链霉素100万单位, 1%阿托品液1~2ml, 由后海穴注入。一般1~2次即可痊愈。体温升高及有外感症状的, 可在上药中再加入30%安乃近液5~10ml泻不太严重时, 可不用阿托品液。使用2~3次以上, 仍不见效时, 需认真检查患者猪有无寄生虫或传染病, 以便选用有效疗法或予以淘汰。

少数大小便失禁, 食欲废绝, 极度消瘦, 体温下降至38℃以下的猪, 应及时予以抢救。用含量为5%葡萄糖、0.9%的NaCl溶液250~1000ml, 硫酸阿托品阿卡量20~60万单位国际单位静脉滴注。

昏睡, 瞳孔反射减弱, 有酸中毒症状者再加NaHCO3进行静脉滴注, 以中和体内毒素调节血液的p H值, 症状改善后, 可以喂服中药。

4.2 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一:明矾10g、青黛10g、石膏10g、五味子6g、滑石粉6g, 研为细末, 放在饮水中或拌入少量精料饲喂, 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0g, 以上剂量即为1头50千克体重的猪剂量, 喂服分上下午2次, 连用2天。

中药方剂二:猪脚连80g, 枣儿红70g, 天青、地白、木香、猪苓、茯苓各100g, 30Kg以下的猪按1.5g/Kg体重次灌服, 30Kg以上的猪一次灌服80~100g。

中药方剂三:党参15g、黄芩10g、当归10g、焦白术10g、升麻5g、黑地于10g、柴胡5g、陈皮10g、干草8g、黑山楂15g、黑防风10g、健曲15g。25Kg以下的猪每天灌服80~120g, 分上下午灌服2次。

5 预防

腹泻的药物治疗 第8篇

1 腹泻的分类和病因

1.1 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大类:前者发病

急, 病程一般在2周~3周以内, 很少超过6周~8周;后者的病程至少在4周以上, 常超过6周~8周, 或间歇期在2周~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1.2 腹泻的病因

1.2.1 急性腹泻常见的病因

多为感染和药物引起, 如食物中毒, 肠道感染, 药物:如泻药、抗肿瘤化疗药物、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及伪膜性肠炎等。

1.2.2 慢性腹泻的病因

主要有肠道感染性疾病:如菌痢、阿米巴痢疾真菌感染等;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等;肿瘤:如腺瘤性息肉、腺癌等;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等。

2 腹泻的治疗药物

2.1 抗生素

氟喹诺酮类、甲硝唑、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头孢菌素、多西环素、红霉素、万古霉素、螺旋霉素等。

2.2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人体内正常生理性细菌或对人体有促进作用的无毒微生物等活性物质制备而成的生物制品[2]。服用后能直接补充肠道内正常的生理性细菌, 调节肠道菌群, 改善肠道环境, 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 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 激发机体免疫力, 抑制肠道中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 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多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等。服药后, 各种细菌分布在肠道的上、中、下部位, 抑制整个肠道中的有害菌。粪链球菌为需氧菌, 繁殖速度快, 12 h达到高峰;嗜酸乳杆菌为兼性厌氧菌, 24 h进入生长稳定期;双歧杆菌为厌氧菌, 繁殖速度慢, 48 h进入生长稳定期。因此组成了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且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 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 阻止致病菌的侵袭, 抑制有害菌产生的内毒素和致癌物质, 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3 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散为消化道黏膜屏障保护剂, 服后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道表面, 并能维持6 h.不仅对消化道黏膜有保护作用, 而且对消化道内的病毒、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 使之随肠蠕动排出体外。

2.4 止泻剂

2.4.1 鞣酸蛋白口服后在小肠内分解, 鞣酸是一种收敛剂, 能与黏膜表面蛋白质形成沉淀, 起到收敛止泻作用。

2.4.2 洛哌丁胺

为长效抗腹泻药物, 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 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 从而抑制肠蠕动, 延长肠内容物的通过时间;另外它可增加肛门括约肌张力, 从而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

2.4.3 复方地芬诺酯

为地芬诺酯和阿托品的复方制剂。地芬诺酯为人工合成的有止泻作用的阿片类药物, 但无成瘾性, 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止泻药物。它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 抑制肠黏膜感受器, 降低黏膜的蠕动反射, 从而减弱肠蠕动, 并使肠内容物通过延迟, 从而促进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加入阿托品后, 可缓解腹痛, 减少对地芬诺酯的依赖性。

2.5 其他

曲美布汀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在胃肠道功能低下时, 它能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从而增加运动节律;而在胃肠道功能亢进时, 本药主要作用于κ受体, 从而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较强的松弛作用。

3 治疗原则

3.1 病毒及细菌毒素 (如食物中毒等) 引起的腹泻, 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

3.2 抗菌药物。留取粪便做常规检查与细菌培养, 结合临

床情况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腹泻次数和粪便量较多者, 应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轻症病例可口服用药, 病情严重者应静脉给药, 待病情好转时改为口服。

3.2.1 抗生素的应用[3]

细菌性痢疾:宜选氟喹诺酮类, 也可选呋喃唑酮、头孢菌素类。沙门菌属胃肠炎:宜选择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肠炎:重症用氟喹诺酮类、磷霉素, 轻症对症治疗。空肠弯曲菌肠炎:宜选择氟喹诺酮类, 可选大环内酯类。阿米巴肠病:宜选择甲硝唑。伪膜性肠炎:宜选择甲硝唑, 无效时口服万古霉素类, 轻症患者停用相关抗生素即可。

3.2.2 微生态制剂

可用于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急、慢性腹泻, 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或肠功能紊乱。

3.2.3 黏膜保护剂

可用于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腹泻。蒙脱石散可用于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和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

3.2.4 止泻剂

鞣酸蛋白:适用于急性胃肠炎、非细菌性痢疾。复方地芬诺酯:可用于急、慢性腹泻, 也可用于药物引起的腹泻, 不宜用于伪膜性肠炎及产肠毒素细菌有关的腹泻, 但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痢疾同时, 使用本药有助于控制腹泻症状。曲美布汀:主要用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参考文献

[1]王吉耀, 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236-255.

[2]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94-402.

仔猪腹泻的治疗 第9篇

1 原因

1.1 饲料原因

小猪稀泻是很多是因为中国饲料原料质量普遍都差 (包括全价料) , 导致胃黏膜严重受损。

1.2 管理不善

自然包括母猪的饲养管理, 小猪的种种问题与母猪的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1.3 免疫力低下

仔猪腹泻如此严重, 与猪群的免疫力低下有关。

1.4 消毒工作不到位

目前腹泻大多是病毒性疾病引起, 做好消毒工作也是关键所在。

2 治疗方案

2.1 导泻

只能缓泻, 不能竣泻, 目的是排除肠中积粪和有毒害物质, 保护肠粘膜, 可用适量油类, 如蓖麻油、花生油、菜油、石蜡油任选一种口服。

2.2 消炎、抑菌

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 选取恰当的药物, 如果是细菌传染性腹泻, 可用兽友一针、百利星、W-H特效肠炎灵、百利金针、舒畅、利诺先;如果是病毒性腹泻, 可选抗毒5号、花明1号;支原体或螺旋体引起腹泻, 可用甲砜霉素、利高霉素、呼肠舒、克喘黄金;原虫性下痢可用磺胺柔或血虫净;蠕虫或外寄生虫可用净乐芬或帝诺玢, 非传染性下痢可用黄连素或比塞可林。中药可口服白头翁或黄连解毒汤。

2.3 收敛

盐、柔酸蛋白、活性炭、石榴皮熬水或食食醋等有收敛、吸水、保护肠粘膜上皮的作用。

2.4 补液

脱水1/3以上, 就有生命危险, 稀泻病死亡原因大多因为失水, 心力衰竭而死, 水是生命的第一源泉,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下痢, 都要及时补液, 方式有: (1) 口服补液盐 (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水1000ml) 。 (2) 综合输液, 本着强心、利尿、解毒、调整p H、保肝、促消化、补血等, 加入相应药物 (以20kg小猪为例) :50%葡萄糖20ml×2;0.9%生理盐水30ml;5%小苏打注射液10ml、维生素C液2ml、维生素B1注射液2ml、肌苷2ml、20%安钠咖1ml。混合一次静脉推注。如果猪体小, 不易打到静脉, 可用5%糖、盐水加20%安钠咖1ml腹腔注射, 肠音亢进者可加阿托品注射液1ml。

2.5 健胃

小儿腹泻治疗体会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的腹泻患儿100例,年龄在6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1.6岁,其中6个月~2岁患儿83例。秋季发病者68例,夏季发病者27例,其余季节5例。感染性腹泻71例,非感染性腹泻29例。其中8例患儿有血便。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西医结合儿科学[1],小儿腹泻诊断标准如下: (1) 多以夏秋发病,人工喂养发病率高。 (2) 有大便次数增多的胃肠道症状,重型腹泻还常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全身中毒症状。 (3) 大便常规检查。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大便有较多白细胞。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多为水泻,多伴有脱水症状。

1.3 治疗方法

1.3.1 西医治疗

1.3.1. 1 饮食疗法

母乳喂养的患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患儿,用稀释的牛奶或奶制品喂养;儿童则采用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h,但不禁水[3];病毒性肠炎为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者,可采用去乳糖饮食。若未改善,需考虑蛋白质过敏引起的过敏性腹泻,改用其他种类的饮食。

1.3.1. 2 液体疗法

口服补盐夜纠正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轻度脱水50~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少量频服,8~12h将累计损失量补足。

静脉补液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病情重、呕吐腹泻剧烈或腹胀患儿。制定“三定”,即定量、定性、定速。第1天补液: (1) 定量。补充累计损失、生理需要及继续损失的液体总量,根据脱水的程度确定。轻度脱水时约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2) 定性。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 (3) 定速。先快后慢,重度脱水或有休克表现得应尽快补充血容量,可用等渗含钠液20mL/kg,在30~60min内快速输入。累计损失量每小时8~10mL/kg, 8~12h补完。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宜慢,每小时5mL/kg, 12~16h补完。 (4) 纠正酸中毒。轻度的酸中毒可随脱水的改善而纠正,重度酸中毒用1.4%的碳酸氢钠纠正。 (5) 钾的补充。低钾的纠正按照10%的氯化钾每日1~3ml/kg计算,浓度不超过0.3%。补钾的原则是见尿补钾,患儿若饮食量恢复为原来的半量可停止钾的补充。 (6) 其他电解质的的补充。若出现手足抽搐则由经脉缓慢推入10%的葡萄胎酸钙5~10mL。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量应根据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补充,病情明显缓解者可改为口服补液。生理需要量则按每日60~80ml/kg计算,用1/3张含钠液补充,能口服则减量;继续损失量的补充原则为丢多少补多少,一般给1/3~1/2张含钠液。

1.3.1. 3 药物治疗

(1) 控制感染。根据大便培养和药敏试验对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患儿选用抗生素。病毒性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者不用抗生素。 (2) 微生态疗法。选用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粪链球杆菌、需氧芽孢杆菌等菌制剂。可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3) 肠粘膜保护剂[5]。可选用蒙脱石粉,能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

1.3.1. 4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主要是积极寻找病程迁延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做好液体疗法、营养治疗和药物疗法[4]。

1.3.2 中医治疗

(1) 常证:湿热泻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风寒泻用藿香正气散加减;伤食泻用保和丸加减;脾虚泻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肾阳虚泻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2) 变证:气阴两伤用人参乌梅汤加减;阴竭阳脱用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同时配合小儿针灸和推拿治疗。

1.3.3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区别

对照组未给予中医治疗,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大便检查,将疗效分为3级。治愈:大便的次数及大便的性状恢复正常。脱水、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好转:大便的次数减少,大便逐渐变得稠厚。无效:患儿的腹泻未改善。

1.5 统计方法

两组内及两组间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11.5处理。显著差异为P>0.05。

2 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1例患儿出现迅速的循环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13例患儿给予口服补液纠正脱水,36例患儿给予静脉补液。24例患儿出现电解质紊乱并给予纠正,治疗组的50例患儿均经辨证论治后给予中药治疗2周,平均比治疗组治愈快4d。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72%。经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西医治疗以预防和纠正脱水、调整饮食、合理用药及预防并发症为原则。急性腹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及运用饮食疗法。饮食疗法可减轻胃肠道负担,可缓解腹泻症状,但饮食控制应适当,应注意补充机体的生理需要量。液体疗法可纠正急性腹泻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中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治则,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方药,可协助西医的补液及药物治疗,提高疗效。同时配合小儿推拿和针灸等外治法可刺激胃肠道神经,减少肠道分泌,减轻腹泻症状。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腹泻患儿100例, 并分为治疗组50例, 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0例, 仅给予西医治疗。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综合分析。结果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有效率98%, 对照组有效率72%, 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15-124.

[2]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10-217.

[3]曹红, 李政.中医辨证配合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J].陕西中医, 2008, 29 (11) :17.

[4]王永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45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 2007, 20 (5) :19.

治疗小儿腹泻慎用5类药 第11篇

氟哌酸(诺氟沙星) 氟哌酸对于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胃肠炎、菌痢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为人们所熟知。但因该药及其同类(喹诺酮类)药物有引起骨病变的可能,因此12岁以下小儿不宜选用。

易蒙停(洛哌丁胺) 易蒙停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但因其作用强烈,低龄儿童使用后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给其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加之曾有新生儿使用此类药物后死亡的报道,因此国内外均限制将该药用于低龄儿童。我国易蒙停药物使用说明书中就有明确规定:5岁以下儿童禁用。

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 复方地芬诺酯适合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患者使用。该药每片含盐酸地芬诺2.5毫克、硫酸阿托品0.025毫克,其中地芬诺酯对肠道的作用类似于吗啡,可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药性强烈。再加上国内外不断有小儿应用该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因此两岁以下的婴幼儿禁用此药,两岁以上的小儿应慎用此药(严格控制用药量)。

四环素 四环素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于感染性腹泻具有一定的疗效。但8岁以下小儿应用四环素及同类药物如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等,可导致恒齿感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和骨生长抑制,因此8岁以下的小儿应避免应用此类药物。

腹泻病的家庭治疗与抗腹泻药物 第12篇

1 家庭治疗

1.1 家庭治疗常用液体

腹泻期间, 水和电解质, 如钾、钠、氯、碳酸盐等大量丧失, 引起脱水、营养不良、代谢性酸中毒, 甚至死亡。有脱水体征的腹泻患儿需要更多的水和盐来补充失去的水和电解质, 应随时给予比平时多的液体, 以防止脱水的发生。家庭用液体的种类很多, 但必须有适量的盐份。常推荐ORS溶液 (糖盐比3:1) 饮用, 盐米、面汤、盐菜汤等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盐的含量一般为3g/L, 糖18g/L, 作为家庭补液, 效果更佳。家庭补液的用量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而给予足量的液体, 一般2岁以下为50~100m L口服, 达到500m L/d, 2~10岁100~200m L口服, 达到1000m L/d, 10岁以上根据需要而适量增加口服液体, 达到2000m L/d, 原则上尽量多给些家庭用液体。

1.2 腹泻期间要继续进食

腹泻时, 食物摄入量减少, 营养吸收下降, 造成体重降低, 影响儿童的生长体育。因此, 腹泻期间应继续给予饮食, 继续给予母乳喂养, 补充足够的营养, 继续进食和母乳喂养能促进肠道正常功能的恢复, 完全能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成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禁食或饥饿疗法不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而且还可产生潜在危险性, 导致营养不良。

1.3 母乳喂养应遵循的原则

(1) 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每次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应与平时相同, 提倡和鼓励母亲增加喂乳次数与持续时间, 以利于患儿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丧失的补充。 (2) 非母乳喂养的腹泻患儿, 继续给予平时喂养的代乳品, 特别注意保持奶瓶及其用品的卫生, 防止其他病原菌污染, 避免再感染的发生。 (3) 对于用母乳和其他食物混合喂养的腹泻患儿, 如患者在4月龄以下, 要相应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适当减少其他饮食, 必要时须完全母乳喂养, 若病情恢复较好, 约1周即可改为正常喂养。 (4) 如果腹泻患儿为6月龄以上, 可给些软食, 如稀粥、鸡蛋羹、面条汤、蔬菜糊等易消化的食物。肉、鱼等高能量食物也可食用, 烹调时可加5~10m L植物油。香蕉、椰汁及鲜水果汁含有丰富的钾, 也非常有益。 (5) 腹泻患儿以少食多餐为宜, 每3~4小时喂1次, 直到腹泻停止后, 每天仍需多加1餐, 持续2周。如果腹泻已导致营养不良, 可持续加餐到儿童恢复正常身高与体重。

1.4 母乳喂养对预防腹泻的作用

改善临床腹泻病治疗技能及提高诊断水平能大大降低死亡率, 而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尽管感染发病的因素较多, 但对婴幼儿来讲, 母乳喂养非常重要。 (1) 母乳喂养即安全又卫生, 无需使用奶瓶、奶嘴等用品, 避免腹泻病原体污染; (2) 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保护性物质, 能增强婴儿的体质, 预防腹泻等传染病, 而动物奶制品不含有此类物质; (3) 母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合适, 更适合婴儿的吸收和维持营养需求, 可使便质柔软, 排出通畅; (4) 母乳喂养方便、简单、经济, 温度适宜; (5) 哺乳还具有一定的避孕作用, 推迟生育期。可增强子宫收缩, 促进胎盘娩出, 减少产后出血; (6) 母乳喂养很少产生免疫耐受性; (7) 母乳喂养密切母亲和子女的感情, 有利于培养小儿良好的品格和促进智能发育。

2 抗腹泻药物治疗

2.1 前列腺素抑制剂

阻止因肠道感染致粘膜炎症或损伤的前列腺素形成, 腺苷酸环化酶不被激活, 环磷酸腺苷生成减少, 促进水、电解质吸收, 减少分泌。

2.2 抗动力药

有收剑和抗肠蠕动作用, 抑制肠蠕动和分泌, 有利于吸收。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改善肠道微循环, 稳定肠绒毛溶酶体, 保护肠绒毛功能, 促进肠功能恢复, 调节免疫功能。

2.3 抗组织胺药

抑制腺苷酸活化酶激活, 抑制环磷酸腺苷生成及引起的分泌增加, 提高肠道局部免疫和全身细胞免疫应答, 抑制前列腺素释放, 有抗轮状病素的作用。

2.4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

通过抗病毒繁殖活性, 干扰病毒蛋白转录, 阻止病毒复制, 增强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功能作用而止泻。

2.5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使钙离子内流减少, 平滑肌兴奋-收缩偶联作用受阻, 使平滑肌松弛, 肠蠕动减慢, 同时阻断肠壁炎症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钙通道, 使生物活性物质减少, 进一步抑制肠粘膜的主动分泌过程, 解除胃肠道血管痉挛, 促进肠道对水分的吸收。

2.6 肠粘膜屏障维护制

此类药物含有天然铝和镁的硅酸盐, 对病毒、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 能抑制轮状病毒的复制、传播, 可与粘液蛋白相互作用, 提高粘液的质和量, 使粘液韧性增加, 分布于肠腔表面, 加强粘膜屏障, 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 使已损伤的细胞得以修复。

2.7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疗法是通过微生态制剂恢复、调整和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而达到防治小儿腹泻的目的。研究证明, 腹泻儿微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肠内失去了生物屏障作用, 从而利于外界病原的侵袭与定植, 促使腹泻发生。而滥用抗生素更会加重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有脓血便时, 可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感染治疗。

上一篇:语文教学艺术的本质下一篇:超细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