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玉米范文

2024-07-12

南方玉米范文(精选7篇)

南方玉米 第1篇

做好玉米种子的选种, 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首要前提,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选种方法, 选取令人满意的玉米种子。人们可以用盐水浴的方法选取玉米种子, 将备好的玉米种子放入盐水中, 干瘪的玉米种子就会浮出水面, 饱满的玉米种子就会沉入水底。人们还可以用冷水浴方法, 将准备的玉米种子放入清水中, 不合格的玉米种子就会瓢浮在水面, 人们只需捞出飘浮的玉米种子就达到了选种的目的。最后, 人们还可以采取药水浴的方法, 在水中加入Na3PO4、Na OH、KMn O4等药物, 杀死病菌还有选取玉米种子。

2 加强玉米种子的越冬贮藏管理

在南方的冬天, 温度很低, 空气潮湿, 会对玉米种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 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加强玉米种子的管理, 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2.1 要严格控制水分

在玉米种子刚收回来时, 往往水分过高, 必须经过自然的风干或机械的烘干, 才能使玉米种子的水分达到合格的标准。

标准的玉米种子含水量是14%, 也就是说, 在冬天到来之前, 人们必须将种子的含水量降至14%以下, 否则, 玉米种子就无法安全过冬。因为种子含水量过高, 就会加强种子的呼吸作用。在遇到过低的温度时, 种子就会冻死, 从而丧失发芽能力。因此, 在贮藏玉米种子之前, 一定要将玉米种子晒干, 降低玉米种子的水分, 抑制玉米种子的呼吸作用, 才能确保玉米种子安全过冬。

2.2 要严格控制温度

入库时, 种子的温度不能过高, 一定要使温度降至库房温度以下。当天晾晒的种子, 如果气温较高, 种子温度势必较高, 当天最好不要入库, 否则很容易造成库内种子局部发热, 使种子产生霉变。

如果人们保存的玉米种子含水量过高, 那么当室内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 就会使玉米种子冻坏, 不能发芽或发芽率降低。因此, 在冬季时, 人们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在0℃以上, 才能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3 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当室内潮湿时, 玉米种子就会吸收水分, 提高玉米种子的含水量, 从而降低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所以在保存玉米种子时, 一定不能将玉米种子直接堆放在地上, 必须在玉米种子下面垫上一层物体, 防止玉米种子吸收水分。然后, 要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条件, 保持室内的干燥, 防止玉米种子吸收水分。

2.4 要严禁采用塑料袋贮存玉米种子

当用塑料袋装玉米种子时, 玉米种子就会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 与空气隔绝, 玉米种子的呼吸作用就会受到抑制。玉米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和热量就无法排出, 日积月累, 导致塑料袋内CO2的含量增多, 导致种子发生霉变。

2.5 严禁将玉米种子与农药、氮素化肥一起贮存

当玉米种子和农药堆放一块时, 玉米种子就会受农药的影响, 发生生理变化, 而不能正常发芽。此外, 氮素化肥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挥发出来的氨气对玉米种子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从而杀死玉米种子, 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6 要定期检查玉米种子

冬季时, 要特别注意玉米种子的贮存, 定期地检查玉米种子的含水量和保存的温度以及通风条件。重点检查玉米种子有没有被虫蛀、老鼠咬, 是否受潮湿了, 还有发芽的趋势。因为冬季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必须定时地检查玉米种子的状况。

3 玉米种子种植管理

夏季时, 南方雨水偏多, 玉米种子常常会遭受病害和草害, 因此, 必须加强玉米种子的种植管理。

3.1 要加强玉米苗期的病虫防治工作

由于雨水多, 土地的湿度将会增大, 土壤的温度会降低, 玉米种子的出苗期会延后, 有些玉米种子可能就会烂死在土里, 影响玉米种子的出苗率。这时, 一定要注意种子的包衣保护。将玉米种子倒入放有适量适乐时2.5%水悬浮剂的搪瓷盆, 用力进行搅拌, 使药液均匀地包裹在种子的表面。在药液中还可以加入辛硫酸或甲基异柳磷, 可以防御地下害虫的侵害。

3.2 要加强玉米苗期的草害防治工作

夏季雨水多、温度高, 杂草的生长速度很快, 不利于人工除草, 最好进行化学除草。在播种前, 可以先除去田地里已长出的杂草, 再喷施都阿合剂等苗前除草剂。当来不及除草时, 可以在玉米长到4个叶以后, 选用25%克无踪水济, 定向喷雾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的多少和高矮的不同, 每667m2田用克无踪125~175m L, 对水40~60kg。喷雾时在喷头上安装一个防护罩, 并尽量压低喷头, 避免将药液洒在玉米上, 从而达到除草的目的, 防止杂草的生长盖过玉米种子, 从而影响玉米种子的生长。

4 结语

做好南方玉米种子管理, 要做好玉米种子的选种, 选择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 然后要做好玉米种子越冬贮藏管理, 还要做好玉米种子种植管理, 只有做好了每个环节的玉米种子管理工作, 才能够保证玉米产量的提高, 才能保证人们的农作物收入。

参考文献

[1]刘胜国, 等.加强玉米种子管理工作刻不容缓[J].植物保护, 2010 (8) .

皖北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第2篇

玉米南方锈病遍布全世界,但主要在非洲、美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20世纪40年代初期,非洲玉米锈病曾持续大发生,造成该地区产量损失超过50%,20世纪70年代初期玉米锈病在美洲暴发流行过,造成玉米减产40%左右[1]。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发病较晚,原只在华南、西南地区发病,是该地区主要病害,我国其他地区只是零星发生或者发病较轻,自1998年起,我国南方锈病从华南、西南地区快速向北传播发病,严重影响玉米生产。

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粗放型栽培和病原菌积累,锈病发生范围迅速扩大,上升速度之快,发病级别之高,由南向北迅速蔓延。自2000年以来黄淮海南片的锈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上升较快,每年玉米南方锈病成为该地区玉米主要病害之一。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例:2011年发病级别平均达3级,2012年发病级别平均达3级,2013年发病级别平均达5级,2014年发病级别平均达3级,2015年发病级别平均达7级。2015年在黄淮海玉米区夏播玉米发生大暴发流行,几乎所有玉米均有发病,病害级别一般均在5~7级,严重的可达到9级,玉米全株枯死,产量损失很大,同时给玉米育种单位和推广部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2 发生症状

玉米锈病的初次侵染病斑为水浸状褪绿的小斑点,很快发展为黄褐色突起的孢斑,即所谓的夏孢子堆。孢子堆在开裂后可散发出颜色为金色到黄褐色夏孢子。严重时夏孢子可布满整株玉米,植株枯死[2]。在抗病品种上,只形成褪绿斑点,不产生夏孢子堆,或夏孢子堆很小。与普通锈病不同的症状特点主要有夏孢子堆主要在玉米叶片正面,分布密集且数量多,很少在玉米叶片背面。有时玉米叶背出现少量夏孢子堆,但仅在玉米中脉及其附近。夏孢子堆圆形、卵圆形,比普通锈病的夏孢子堆更小,色泽较淡。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缓慢而不明显。玉米南方锈病发病后期,夏孢子堆附近则散生冬孢子堆,而冬孢子堆表皮多不破裂主要为深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常出现暗色晕圈。

3 发病规律

玉米锈病只能在活的玉米组织中寄生,其夏孢子在离体的条件下存活时间甚短,玉米锈病属于专性寄生菌。因此,玉米锈病在南方沿海区域的玉米上越冬后,随气流将夏孢子远距离传播到内陆的玉米上,一年内一般空中出现夏孢子在7月中旬开始,而夏孢子的盛发期则在每年的8—10月,而12月以后则很难在空中捕捉到夏孢子。夏孢子遇到合适的温度萌发进入玉米,1年则有多次再侵染的机会。若玉米南方锈病在自然的条件下发病,夏、秋季在苗期及孕穗期为玉米锈病病斑的初见期,其病情发展主要有2个明显的高峰期,最为严重的是灌浆期病情,其次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

4 发病条件

4.1 气候条件

玉米锈病夏孢子的发芽适温为22~30℃,并且与光色、温度、水滴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夏孢子的萌发在光色为自然光下最有利于发芽,其次为蓝色光和黑色光,而黄色光下的萌发最差[3]。而最适于夏孢子的发芽温度为26~28℃。夏孢子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还有水滴的存在,萌发率平均可达到61.3%,而当空气无水滴但湿度饱和时发芽率为3.3%,当相对湿度为60%时则夏孢子不能发芽。严重影响夏秋玉米的发病轻重主要与空中的夏孢子数量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空中的夏孢子高峰期出现较早,则玉米田间锈病的盛发期也越早,14 d左右为1个间隔期。

4.2 土壤条件

玉米锈病在种植密度较大的玉米田中、低洼且排水不畅的田中、种植密度较大的田间以及通透性较差的田间容易发病。

4.3 品种和肥水管理

根据多年的田间观察记载统计:品种间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差别较大,一般平展型品种大多较抗南方锈病,紧凑型品种抗锈病较弱。田间长时间积水或者氮肥施肥过多易降低抗病性,从而加重病害的发生。

5 综合防治对策

5.1 农业防治

首先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把抗病品种当作首选,这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治措施,并且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在选择品种前要清楚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审定级别、种植范围、适宜区域、抗病情况等,从而选择高抗锈病品种。其次要科学栽培和管理、适当早播、合理密植以及使用配方施肥[4],可大大提高玉米抵抗力。科学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再次是要做好田间的排涝工作,防止田间积水,特别是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同时要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从而减少病原体。

5.2 药剂防治

一是要选择包衣种子。包衣种子可减少和防治锈病的发生。可在50 kg包衣种子里使用2%立克锈可湿性粉剂50 g或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 g,就是先用少量的清水将药稀释溶解后再均匀拌种,随拌随用。二是田间防治。南方锈病初期发病时一般先出现在田边地头或田间出现发病中心点,这时可用药剂防治封锁,控制病原向外蔓延。化学药剂喷雾防治方法: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喷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喷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 000倍喷液等。三是早发现早防治。玉米南方锈病防治一定要把握住关键防治时期,对于抗病弱品种种植面积大的田块,应在田间出现零星病叶时进行防治,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每7~10 d连续喷2~3次即可控制病害,若在喷药后24 h内遇到大雨,应在雨后进行补喷,防治次数可根据防治效果而定。

参考文献

[1]石洁,刘玉瑛,魏利民.河北省玉米南方型锈病初侵染来源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2(4):5-8.

[2]梁木通,付彦荣,魏秀敏,等.玉米锈病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1,9(3):82-85.

[3]陈广丰.夏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6):32-36.

安徽省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鉴定 第3篇

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需要高温和高湿环境,一旦流行,造成玉米减产,一般为20%~30%,重者可达80%以上,甚至绝收[3,4,5]。由于长江、黄淮流域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加之玉米育种上大量使用感病基因的种质材料,玉米南方锈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6,7,8,9]。因此,筛选抗病品种是减轻南方锈病危害的基础工作和主要途径[10,11,12,13]。笔者通过田间鉴定对60个玉米品种穗期抗病情况进行试验,鉴定玉米品种南方锈病抗性,以期为玉米的抗病育种和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品种

安徽省60个预试玉米品种。

1.1.2 供试病原菌

玉米南方锈病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玉米品种的播种

鉴定品种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鉴定小区行长4~5 m,行距0.7 m,每份鉴定品种种植1行,留苗25~30株。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1.2.2 自然诱发接种管理

通过在玉米南方锈病流行区种植玉米,自然诱发的方式进行对60个供试玉米品种鉴定,应及时进行田间浇灌,保证病害发生所需的条件。

1.2.3 田间调查鉴定方法

根据玉米南方锈病的鉴定分级标准[14],对自然诱发区域的玉米锈病进行调查,并记录统计数据。计算平均病情指数并进行抗性分析(表1)。

平均严重度的计算:平均严重度=[∑(病情级数×各级别株数)/调查总病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情况及抗性评价

由表2可知,抗性和中抗玉米品种所占的比例要大的多,平均严重度基本分布在2~4附近。60个玉米品种的平均严重度为4.2。高抗品种仅有4个,严重度都为1,而高感品种却相对较多,严重度基本分布在8~9之间。

2.2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评价

由图1可知,不同抗性类别的玉米品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高抗品种为6.7%,抗性品种为40%,中抗品种为25%,感病品种为6.7%,高感品种为21.6%。其中高抗、抗性和中抗品种共占71.7%,即在这预试的60个玉米品种中抗玉米南方锈病的品种占大部分,但高感品种的比例也不低。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60个玉米品种平均严重度为4.2,其中抗性和中抗性玉米品种所占的比例最多;供试品种中有71.7%不同程度的抗南方锈病,但高感品种也占了21.6%。

不同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除极少数表现为高抗外,大多数表现为抗性或中抗。因此,目前抗锈病育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防治玉米南方锈病的方法,所以鉴定筛选抗锈病种质并综合利用是抗锈病育种最长远、最根本的途径。在抗性鉴定的工作中,在注重主要病害抗性选择的同时,也要关注次要病害及新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兼顾多种病害的综合抗性,将抗性鉴定的工作更加完善,尽量筛选一些抗性好的品种,为实际生产提供帮助。

摘要:通过安徽天堂寨地区玉米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情况分析,即对安徽玉米60个品种进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根据发病后的平均严重度评判其对玉米锈病的抗性类别。结果表明,高抗品种占6.7%,抗性品种占40%,中抗品种占25%,感病品种占6.7%,高感品种占21.6%。

南方优质高产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第4篇

1 选种

在甜玉米的选种上, 一般围绕优质高产的种植目标为中心, 针对南方特定的地质、气候等特点进行品种选种。对于大多数的种植者来说, 种植甜玉米是为了追逐利润, 因此, 要考虑市场环境对产品的需求, 以及产品在熟制情况的特点。如果不能让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 就无法打开市场销路, 势必导致种植出的甜玉米无法转换成经济价值。而甜玉米的熟制则主要是种植生产周期的特点, 它会影响种植者在种植中的具体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因此, 只有将该两点问题进行集中考虑, 才能让甜玉米的种植达到最高效的综合效益。

当下, 南方的甜玉米种植在一定情况下属于定制化种植生产, 主要是根据市场目前的需求来开展具体种植工作, 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是种植工作的指引, 市场情况需要多少量, 需要怎样的品质, 这些对种植者来说都有指导意义。

熟制从时间方面来规划甜玉米生存经营工作的规律, 主要是种植从播种到收成时的周期, 如果考虑到经营环境, 可以将这个时间段进行扩展, 这样可以把生产和销售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控制, 充分考虑生存和销售各环节需要考虑的问题, 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策[1]。最好让收成的时间点与市场需求最旺盛的时候相连, 这样有助于其销售工作的开展, 便于甜玉米更快速、更全面的转化成经济价值, 避免甜玉米因为滞销而导致的腐烂、品质降低或者其他浪费。而在南方地方, 全年多数为高温, 甜玉米可以达到一年2~3熟, 因此, 可以达到随种随收的情况。一般情况下, 南方甜玉米熟制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较为有力, 其产品可以更加广阔的供应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总体来说, 选择上要挑选穗大、品质优良高产、生产周期短、对环境适应能力高、耐热、抗病能力强,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穗甜1号、华珍、美夏珍或粤甜9号等。

2 种植的区域挑选

要达到优质高产的甜玉米种植效果, 应该选择无污染, 同时空气、光照、土壤、灌溉条件较为优质的土地环境。在阳光上要光照充足, 灌排条件较为方便, 土壤深厚、疏松、肥沃。一般情况下, 南方气候温湿情况较适合优质高产的甜玉米种植, 而在丘陵山区环境中, 空气质量高, 光照条件好, 少污染, 土壤较为肥沃, 这些情况都利于甜玉米的种植。同时, 在我国的南方交通便捷, 种植出的甜玉米更加便于加工、运输与销售, 可以便于甜玉米的生存经营活动的开展。

3 种植环节开展

种植上要做好隔离、整地、肥料和育苗、移栽、播种密度等妥善管理。在种植上普通品种与优质品种要做好隔离, 避免串粉而导致品质上的降低。隔离的方式可以采用种植空间或者时间上的隔离[2]。种植区的周围不要种植不同品质的玉米, 可以通过山体或者树林丛进行空间上的隔离, 也可以错开不同种植时间来进行错峰种植, 避免不同品种的花期重叠。最好将优质甜玉米的种植时间与其他品种进行20~25d的间隔, 如果种植的面积比较大, 可以将间隔时间适度的缩短。

由于甜玉米淀粉含量少, 糖分高, 发芽能力和拱土能力较强, 因此最好选择疏松肥沃的土质;同时, 灌排的条件要好。因此, 要运用适度的优质肥饼、腐熟厩肥进行供给;同时, 施用磷酸钙, 可以将三者进行混合后置入地块里。在播种上要保证均匀, 深度要比普通品种要浅。可以采用育苗移植的方式进行, 运用专用的育苗盘做育苗。土壤要有较好的渗水功能且肥沃, 此外, 还要施用有机肥、复合肥、草木灰等, 然后做播种, 完成后要做土壤覆盖、压实, 而后做浇灌。在育苗过程中要保证土壤的一定湿度。季节的不同育苗的养护方式有所差异, 当育苗有3片左右的叶子时可以进行移栽, 移栽后可以在午后对苗根做适度的浇水。

在种植上, 需要根据市场销售需求来进行分期播种, 保证产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一般来说, 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m2, 播种时间晚则适合稀疏的种植, 如果较早则适合进行密集的种植。

在田间的管理上也要慎重, 因为田间管理直接关系到成果的品质。首先, 在育苗之后, 要根据其苗片的叶龄情况进行定苗, 要将大苗和小苗去除, 按照留中的原则来操作, 让田间的幼苗在种植上达到均匀。其次, 要追加有机肥或者使用土杂肥, 在幼苗的生长期可以进行氯化钾、有机肥和钾肥、复合肥的追施, 施肥要保证深施处理;同时, 及时进行土壤覆盖, 避免肥料受到风雨的影响。在追肥前, 要注意将田间的杂草做清除[3]。此外, 要保证土壤的湿度, 并依据气候情况来进行灌溉, 保证其得到充分的水分, 特别是在授粉期和灌浆期的时候。最后, 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 要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方式, 可以运用生物、物理或者化学等方式干预, 但要注意减少化学农药的处理, 避免产生较高毒性以及导致农药残留过高的问题。

4 采收和保存

一般甜玉米的保鲜期比其他农产品更短, 如果采集的较早, 会导致其营养物质较少, 如果采收较晚, 则会导致其食用的感觉较差。因此, 一般采收时间在授粉之后的20~25d内, 如果需要对成果进行加工, 要提前2d左右;如果采收后直接销售可以晚2d采收。采收后的成果要放在0℃环境中保存, 这样可以避免其糖分含量降低, 存放的时长应保证在4d内;同时, 采收后的6h内要完成保险储存工作, 如果成果要加工处理则需要全部在12h内全部完成。

参考文献

[1]丁丽蓉, 李国峰, 李洪达.浅谈丘陵地区甜玉米种植技术要点[J].咨询台, 2014 (4) :125.

[2]唐晓清, 王光强, 于百复.特超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研究[J].种植业, 2013 (6) :12.

南方玉米 第5篇

1 南方丘陵半山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生产现状

玉米在南方丘陵半山区种植历史悠久, 也是南方丘陵半山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以前由于品种单一, 产量低, 销路不畅, 效益不好, 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 20世纪90年代初期只有零星种植, 几近绝迹。90年代中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玉米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加上养殖业的兴起, 饲料需求量大幅增加, 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价格一路攀升, 带动了生产的发展, 种植面积大幅上升。当前, 玉米生产已经成为南方丘陵半山区主要粮食作物, 也是当前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政府对玉米生产重视不够。

这些年, 政府对水稻生产给了很多政策性支持, 而在南方, 对玉米生产却远没有像对水稻生产那么重视, 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也比较小。首先是目前南方丘陵半山区与玉米产业相关的开发项目少, 加工方面的骨干企业少, 不成规模, 没有对玉米生产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提供市场支撑, 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一个好的产业如果没有后续开发, 是很难持续发展的。目前南方丘陵半山区生产的玉米除了做饲料和极少量鲜食外, 几乎没有其他用途的开发。如果缺少玉米产品开发加工链, 一旦玉米生产达到很高的水平时, 卖难的问题将有可能会出现, 这将成为玉米生产发展的瓶颈。

1.2.2 技术及其配套服务滞后。

一是表现在栽培技术老化, 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一般都是采用一些原始的栽培技术, 一些非常成熟先进的增产新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利用 (如地膜栽培、定向栽培、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 , 普遍表现出种植密度过大, 肥料投入明显不足, 管理也很粗放, 多数情况下只注重种, 不注重管, 导致产量很低。二是品种更新比较慢, 表现在相关部门对新品种引进种植的引导不足, 农民对新品种接受慢, 导致产量提高速度不快;市场上供应的玉米品种很多, 但产量突出的品种不多。三是品种品质差。常规品质的玉米品种一统天下, 特色品种少,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的发展。四是个别种子经销商引进新品种时, 没有经过相应试验示范就直接推广, 把新品种引进风险交由农民来承担, 影响了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2.3 玉米生产条件相对较差。

目前, 南方丘陵半山区多是利用山坡高岸田种植玉米, 加上这些年一些水利设施管理不善, 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非常严重, 抗旱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玉米后期生长对水分的需要。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也不是很到位, 一旦遇上时间稍为长一点的夏旱 (连续半个月以上的干旱, 在南方丘陵半山地区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 将会严重减产。

2 南方丘陵半山区发展玉米生产的前景

2.1 南方丘陵半山区种植玉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南方丘陵半山区一般的土地格局为“七山半水两分田, 半分道路和庄园”, 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 全年平均气温17℃以上, 无霜期一般都在300天以上, 年平均降水1 300毫米以上, 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是种植玉米的理想自然区。

玉米生产的兴起已经成为南方丘陵半山区粮食生产的一道风景线, 这完全归功于市场经济引导, 更是我们党近几年实施对农村优惠政策的具体体现。玉米的种植与水稻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适宜在高岸田多、坡地多、水源不足、排灌设施差的丘陵半山区种植;二是玉米收获季节错开了双季稻区双抢季节, 克服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 劳动力不足的缺陷;三是种植玉米相对水稻而言成本低, 产量高, 易管理;四是近年来南方丘陵半山区养殖业发展迅速, 玉米作为饲料对养殖业发展是一种保障。因此, 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 玉米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2.2 玉米开发有着十分良好的前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南方丘陵半山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已成为全国重要瘦肉型猪基地区, 多种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已开始成为特色地方品牌, 并得到不断壮大, 如养猪业、养鸡养鸭业、养牛养羊业等, 玉米销售前景看好。以湖南省东安县为例, 该县每年出栏生猪近100万头, 有地方特色的东安鸡850万只以上, 拥有大型种鸭养殖场和肉鸭加工厂。据了解, 玉米在配合饲料中所占的比例为50%~70%, 该县年需玉米达12 500万公斤, 而目前该县年产玉米仅在7 200万公斤左右, 远远不能满足本地的实际需求。

2.3 惠农政策是促进玉米种植业发展的最有力保证

近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和惠农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 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各项种粮补贴措施的推行, 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加上各级政府都在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养殖业, 这些都有利于南方丘陵半山区的玉米产业的发展。

2.4 玉米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促进玉米种植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南方丘陵半山区有相当一部分稻田属于高岸田, 受雨水的影响较大, 种植一季水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旱的影响, 这类田种植水稻一般亩产量300公斤左右, 而种植玉米亩产可达400~500公斤, 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季水稻。

2.5 肉牛、奶牛产业的兴起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发展

近年来, 南方丘陵半山区已有相当数量初具规模的肉牛养殖场、奶牛养殖场等, 带动了周边农民养牛的积极性,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而玉米秸秆则是发展肉牛产业的优质饲料, 既可以做鲜活饲料, 也可以加工为储备饲料, 从而提高了玉米的经济产值。因此, 养牛业的兴起同样会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3 玉米生产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为使南方丘陵半山区玉米生产得到持续性发展, 必须有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要把玉米生产作为一季主要粮食作物来抓, 在政策倾向和优惠待遇上要有切实的应对措施, 加大对玉米生产的投入, 如生产环境的改造 (水利设施的改善及排灌设施的更新) 和市场保障体系 (发展和支持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企业) 的建立, 把玉米生产的风险降到最低, 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 加快新品种的更新和新型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 迅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1 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玉米产业发展

一是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如制定对玉米种植大户的扶持性政策和高产栽培竞赛奖励等。二是设立玉米发展基金, 加大对玉米生产的科技投入, 包括技改项目的投入, 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推广新型的种植、加工技术, 引导农民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三是对发展玉米生产有功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农业科技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3.2 修复和利用原有水利设施, 改善生产环境

南方丘陵半山区每年在玉米吐丝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都有可能遇上连续干旱, 搞好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建设, 对于改善玉米生产环境很重要,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引导和扶持发展玉米深加工企业

玉米加工成饲料就能提高30%的经济效益。经过深加工不仅能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还能拓展玉米产品的应用范围, 确保玉米销路通畅, 提高农民和企业经济收入, 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目前的玉米产品主要用于饲料加工, 其他方面的利用较少, 其经济效益并不是很理想。随着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销路和效益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将来的玉米产品除了加工成饲料外, 还应进一步深加工, 如加工成有机食品、食用油或工业医药原料等, 才能提高玉米产品的利用频率和效益。因此,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对玉米产品的开发利用。

3.4 加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力度

3.4.1 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

目前, 市场上玉米品种繁多, 农民在品种选择上无所适从。而有的种子销售单位在推销种子时, 只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 违法推广未经审定通过的品种或不按品种审定公告的内容进行介绍和推广, 把品种示范这道程序推给了农民, 风险由农民承担。虽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这些现象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 但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因此, 需要种子管理部门加大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采取积极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销行为。种子推广部门和生产单位在引进新品种时, 一定要注意按照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的相关程序进行, 不要盲目引进;在推广新品种时, 要推广经过审定通过的、具有一些特色的品种和高蛋白、高淀粉等优质品种, 并通过种植示范、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发放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有效的推广, 把放心品种介绍给农民。

3.4.2 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新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搞好技术培训, 办好玉米生产示范片、高产示范点, 把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起垄作畦栽培技术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传授给农民, 不断提高玉米单产和品质。

3.4.3 加强玉米的病虫测报和技术服务。

南方玉米 第6篇

近几年, 国内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比例逐年增加, 但大部分使用范围均限于鸡鸭料, 去年因玉米价格大幅上涨, 玉米小麦价格倒挂, 生猪饲料才大规模使用小麦替代玉米。

据了解, 目前广东、广西、湖南等地许多猪饲料生产企业大规模采购小麦替代玉米用于饲料生产。这些地区东北玉米到厂价为2 500元/t, 河南、安徽等地小麦到厂价仅2 300元/t左右, 这是企业采用小麦生产猪饲料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内玉米价格逐年上涨, 玉米小麦比价持续攀升, 以玉米做为唯一原料的猪饲料也开始使用小麦进行生产。因此, 在倒挂现象存在的时期内, 小麦替代玉米的现象将继续大量存在, 且国内饲料行业的变化将会加速国内小麦库存的消化。吉

南方玉米 第7篇

关键词: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综合防治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 玉米播种面积约为746.7万hm2, 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2.7%, 总产量占全国的35.5%。长期以来, 玉米抗病育种目标主要针对大、小斑病及丝黑穗病。目前, 经过几代育种人多年努力, 通过抗病品种的推广, 使玉米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耕作制度的改变 (实施秸秆还田) 及品种的更换 (感病品种的推广) , 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有混合发生并逐年加重的趋势, 已成为制约黄淮海夏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 因此, 了解弯孢菌叶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病机理, 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规避风险和抗病育种都有一定意义。

1 发生与危害

近几年来, 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与南方锈病 (Puccinia polysora Underw) 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 且时常混合发生。其中弯孢菌叶斑病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小点状褪绿斑, 甚至造成叶片枯死, 导致产量损失, 重病田减产30%以上;南方锈病发病时, 叶片上因布满锈色病原菌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及代谢, 导致严重减产。弯孢菌叶斑病及南方锈病近年来在黄淮海普遍发生, 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已成为主要病害。例如, 1994年河北的隆化、平泉在黄417上和以黄早四为亲本的制种田发生严重的弯孢菌叶斑病, 一般减产20%, 严重的达60%;2004年河南的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漯河等地平均病田率达60%~90%, 病株率31%~83%, 病叶率19%~53%, 其中发病最严重的周口地区病田20万hm2, 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2%。2004年以来, 南阳、驻马店、平顶山、漯河、周口等地推广的一些抗病性差的品种交叉感染这两种病害, 致使产量受损严重, 部分病重田块减产40%以上。

2 症状及病原

弯孢菌叶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 叶片上出现小点状褪绿斑, 病斑逐渐扩展, 呈圆形或椭圆形, 中央黄白色, 边缘褐色或有褪绿晕圈, 有些品种表现为褪绿斑。病斑大小一般为1~2 mm×2 mm, 大的病斑可达4~5 mm×5~7 mm。在田间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 病斑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产生孢子梗或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上, 病斑密布全叶, 相连成片, 导致叶片枯死。弯孢菌叶斑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ijn], 该菌属不完全菌亚门暗色孢科弯孢菌属。在PDA培养基上, 菌落圆形、平展, 菌丝放射状, 气生菌丝绒絮状, 初期灰白色, 后期褐色, 菌落背面墨绿色。分生孢子梗褐色至深褐色, 单生或簇生, 直或弯曲, 多为3隔, 从基部起第3个细胞较大, 广梭形、棍棒形或近椭圆形, 少数Y型 (三角形) 。病斑分3种类型:抗病型, 中间型, 感病型。

南方锈病可以发生在玉米植株地上部的任何部位, 以叶片病发最为严重。南方锈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多堆柄锈菌 (Puccinia polysora Underw) 。在一些玉米品种上, 病斑周围有褪绿晕斑, 破裂后散出大量锈色粉状物, 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发病初期, 叶片上散生金黄色小斑点, 病斑逐渐隆起, 圆形, 深黄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在病斑上逐渐形成黑色突起, 破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 为病原菌冬孢子。

3 发生规律及发病诱因

3.1 发生规律

弯孢菌叶斑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或以分生孢子状态下越冬, 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是该病的初侵染源。一般田间发病始于7月底8月初, 由于此病潜伏期短 (2~3天) , 7~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病菌可随风及雨水传播, 短期内侵染源急剧增加, 如遇高温高湿, 则田间形成病害流行。但由于受推广品种、生态因素及播种时期的影响, 各地在病害始发期、流行时间及为害程度都有一定的差异。

南方锈病以夏孢子越冬, 翌年借气流传播成为初侵染源。田间叶片染病后产生夏孢子, 可在田间借气流传播, 进行再侵染, 蔓延扩展。5月下旬见玉米锈菌冬孢子, 7月达到高峰, 9月中旬又一高峰出现。6月底见夏孢子, 8月中旬达高峰。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玉米锈病的侵染期, 玉米锈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病, 夏孢子靠气流传播, 重复侵染, 8月底为发病盛期。田间发病时先从植株顶部开始向下扩展。温暖高湿有利于孢子的存活、萌发、传播、侵染和发病。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的地块发病严重, 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重, 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3.2 发病诱因

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发病诱因有许多的共同之处:

3.2.1 感病品种的推广种植。

从玉米抗病性试验和从河南漯河、周口、南阳、驻马店、平顶山的发病区观察可知, 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很大。感病品种的推广种植会加快病菌侵染的速度且使病情加剧, 成为病菌的侵染源及媒介。

3.2.2 秸秆还田的大范围推广。

近年来,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重, 秸秆禁烧成了主要的政策导向之一。与之相应的是耕作方法的转变———大范围实施秸秆还田, 这就使得田间有大量的病源体残留, 为次年病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2.3 近年来气候因子的渐变。

全球变暖造成的暖冬为病原菌越冬提供了温床;玉米生育的中后期高温高湿 (气温在25~35℃、田间空气湿度85%以上最易发病) 、低温寡照天气条件为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3.2.4玉米种植密度不断增加。近年来, 耐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已成为提高玉米单产主攻方向。高密度品种的推广造成田间郁闭, 通风透光条件差, 湿度增加, 光照不足, 从而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3.2.5 肥料因素。

有所不同的是, 有机肥施用量的减少是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一个诱因, 而氮肥的过量施用则是锈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最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抗病品种的种植不仅可以使当年的玉米不受为害, 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侵染源。拓宽抗病种质资源, 选育出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 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登海602、鲁单981、漯单12号等;自交系有齐319、沈137等。

4.2 科学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 培肥地力。根据田间实际情况, 合理使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配方, 培育壮苗,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密植, 一般品种亩留苗4 000~4 500株为宜。及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 以降低田间空气湿度, 遏制病害的发生。适时早播, 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4.3 减少侵染源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采用大型机械深耕、深翻, 把病叶残株翻入底层或将秸秆收获粉碎后腐熟以使秸秆上的病菌分解死亡, 以尽量减少侵染源、清除隐患。

4.4 药剂防治

弯孢菌叶斑病的病情指数达到防治指标 (田间发病率达到10%) 时, 可用50%退菌特、75%百菌清、50%多菌灵等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越早效果越好。其中50%退菌特防治效果最好, 防效达89%;75%百菌清、50%多菌灵、20%多硫合剂、70%甲基托布津、50%福美双、70%普得丰、70%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效在71%~82%之间。这些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在锈病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萎锈灵乳油、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剂、或25%丙环唑乳油300倍液喷雾, 隔10天左右喷一次, 连防二三次。

4.5 做好病情测报工作

在病害的高发期, 要经常到田间地头进行调查, 及时准确的做好病情测报, 为病害的及时防治赢得先机, 以尽量减少产量损失。

5 讨论

近年来, 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的品种大部分抗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能力较差, 病害爆发年份使玉米产量损失巨大。目前, 国内虽也开展了一些研究, 如病原菌的鉴定、病害流行规律、致病规律、人工接种及防治技术等, 但这些研究对深入揭示病害流行和发生规律还不完善,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 应当从选育抗病品种方面多做文章, 加强研究, 加大拓宽种质资源的力度, 尽快筛选出抗原, 培育抗病品种, 形成以抗病品种为核心的综合防治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鸣, 戴法超, 廖琴, 等.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病虫害鉴别与抗性鉴定[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2]王晓鸣, 杨家秀.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病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 (增刊) :132~140.

[3]黎裕, 戴法超, 景蕊莲, 等.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 (10) :1221~1227.

[4]戴法超, 高卫东, 吴仁杰, 等.一种值得注意的玉米病害—弯孢菌叶斑病[J].植物病理学报, 1995, 25 (4) :330.

[5]赵宝祥, 于兴昌, 赵晓玲, 等.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因素及综合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 2001 (3) :28.

[6]陈翠霞, 杨典洱, 王振林, 等.齐319携带的南方玉米锈病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 2002, 29 (10) :903~906.

[7]陈翠霞, 杨典洱, 于元杰, 等.南方玉米锈病及其抗性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 2002, 32 (3) :202~205.

[8]石洁, 刘玉瑛, 魏利民.河北省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02, 6 (4) :46~47.

[9]梁木通, 付彦荣, 魏秀敏, 等.玉米锈病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 2002, 28 (2) :75~77.

[10]叶忠川.玉米锈病之研[J].中华农业研究, 1986, 35 (1) :81~9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南方玉米】相关文章:

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论文01-01

南方校园05-08

南方电网05-20

南方农机06-03

南方社会06-05

《南方体育》08-30

南方传媒09-02

南方日报06-05

全国(南方区)08-16

南方森林火灾08-17

上一篇:创设过程下一篇: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