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品种范文

2024-08-28

畜禽品种范文(精选6篇)

畜禽品种 第1篇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现有的畜禽品种不仅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辛勤培育的产物,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文化智慧, 是历史的活化石。近20年来, 为满足人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 我国相继引进了大量的外来高产品种对低产地方品种进行改良, 使畜牧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但改良的消极后果使某些地方品种逐渐被培育品种或杂交种所取代, 致使具有丰富多样性的地方品种群体数量下降或消失。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畜禽品种资源普查结果已证实, 中国已有10个地方良种消失, 8个濒临灭绝, 20个数量正在减少。最近研究表明, 50%以上地方畜禽品种的群体数量处于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一定数量处于濒危状态[4]。

畜禽品种资源属“再生性资源”, 是畜牧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需求的重要基因库。为了使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畜产品原料, 以及肉、蛋、奶持续源源不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合理利用。

1 畜禽品种资源的现状和危机

1.1 畜禽品种资源的现状

据报道, 我国目前有38种家养动物, 主要有黄牛、亚洲水牛、猪、牦牛、鸡、绵羊、山羊、鸭、马、驴、鹅、双峰驼、犬、驯鹿、瘤头鸭等15个物种, 在我国现有432个品种, 其中384个是我国固有地方品种, 48个是引进近代欧美品种与固有品种杂交育成的新品种。432个品种在各畜种的分布见表1。

就我国现有的432个家畜品种而言, 常洪 (1995) [5]将其划分为10个家畜文化区域: (1) 东北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16个, 育成品种15个。 (2) 内蒙古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26个, 育成品种8个。 (3) 新疆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21个, 育成品种7个。 (4) 华北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5个, 育成品种11个。 (5) 甘肃过渡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18个, 育成品种2个。 (6) 青藏高原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35个, 育成品种1个。 (7) 东南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51个, 育成品种5个。 (8) 湘鄂赣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50个, 育成品种1个。 (9) 闽粤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53个。 (10) 西南文化区固有地方品种86个, 育成品种3个。妥善有效地保护各个区域品种资源 (特别是固有地方品种资源) , 对于我国在21世纪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以及在国际上畜牧业资源的竞争能力都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畜禽品种资源的危机

进入21世纪以来, 全球畜禽品种资源日趋贫乏, 发达国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发展为数甚少的几个专门化高产品种, 发展中国家则大量引入发达国家的某些高产品种来改良本国生产力低下的固有地方品种, 结果使原有的地方品种资源日趋减少, 有的品种甚至面临消亡或已灭绝。

就我国而言, 原有主要的432个畜禽品种中有158个由于规模减少已很大程度上丧失原有的育种潜力, 占我国畜禽品种总数的36.6%, 其中有32个不可挽救或已经绝种。马月辉等[6]采用群体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原理, 建立了畜禽遗传资源受威胁评价方法, 并对我国231个畜禽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有16个畜禽品种资源为受严重威胁资源;9个品种资源为受威胁资源;17个品种资源为最低威胁资源;57个品种资源为潜在受威胁资源;132个品种资源为安全品种资源。就畜种而言, 大多数近代育成的马品种和约一半的固有马品种以及黄河中下游流域著名的大型驴品种已难以维持自群繁育所需的群体规模。水牛、山羊、家鸭的品种起源系统、生态类型、生产力类型具有多样化, 是目前保持较好的畜禽品种。牦牛、双峰驼、家鹅、瘤头鸭、犬、驯鹿的种质资源没有受到外来品种的冲击, 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品种特征、特性。绵羊中许多独特的生态类型, 特别是一些农区品种正在消失, 目前处于品种资源危机的畜禽种当属牛、鸡、猪。据有关人士粗略估计, 黄牛49个固有品种中有20个数量锐减, 已严重地破坏了原有的品种结构, 限制了育种效率, 甚至危及品种的保持。其中荡脚牛、邓川牛等5个品种已濒临灭绝或绝迹。家鸡60个固有品种中的26个, 9个近代育成品种中的3个正在急速衰落, 其中浦东鸡、北京油鸡等8个品种已濒临灭绝。家猪76个固有品种中28个数量持续下降, 其中民猪、八眉猪、定县猪、福州黑猪等10个品种已濒临灭绝, 12个育成品种数量也在急速衰减。

2 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关于畜禽品种资源及其保护利用的问题是一个在国际上已有近60年, 在国内也有近40年的老话题。该问题最早于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提出。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后引起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与环境规划署的重视, 并联手在全球开展了家养动物品种资源的保护行动, 至今已进行了30多年的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1 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方法

近几年来, 我国的诸多学者对保种内容及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理论方面:首先, 从学术观点上阐明保种的对象是群体而不是某些性状或基因;其次, 要研究品种漂变、选择、迁移、近交等因素对保种群体的影响;第三, 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保种优化设计。在技术方面:着重解决品种资源保存的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技术问题。在宏观上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保种的理论问题进行计算机模拟, 并把地理信息系统 (GIS) 引入品种资源的管理。在微观上采用分子生物技术, 通过对DNA多态性分析, 研究种群间的亲缘关系, 并对某些特殊基因进行研究, 为今后有效利用动物品种资源提供依据[7]。

在保种理论发展的同时, 保种的技术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在分子水平上与发达国家至少有3~5a的差距[8]。目前, 采用的保种技术主要有活体保种、超低温冷冻保种、胚胎分割保种、克隆技术保种、基因文库保种、DNA分子遗传标记保种[9]等方法。这几种方法对品种资源的保护各有所长,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物种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 或者将多种方式有效结合, 实现畜禽品种资源的立体化保存,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活体保种仍是主要方式[7]。

2.2 畜禽品种资源的利用

保存的目的是为了利用, 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的可利用性, 而且也要考虑到以后的可利用性。对一些目前无法知道是否有用的品种, 如果确有其特色,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保一些, 例如我国一些独特的地方品种:药用乌鸡、肥肝用建昌鸭、裘皮用湖羊、腌制用金华猪等。

3 小结

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的重要基因库, 它的任何一点的利用都可能在类型、数量和质量上给畜产品的生产带来创新。因此, 为了实现畜牧业高效、持续发展, 满足人类对畜禽产品种类、质量的更高需求, 加强对现有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Scherf BD.World Watch List for Dom estic Animal Diversity[M].FAO, 2000.

[2]Gandini GC, Oldenbroek JK.Th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Farm Animal Genetic Resources[M].FAO, 1999.

[3]吴常信, 李宁.分子生物技术在中国动物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家禽, 2002, 24 (13) :6~7.

[4]冯维祺, 马月辉, 陈幼春, 等.中国家养动物品种资源浅析[J].畜牧兽医学报, 1997, 28 (4) :300~303.

[5]常洪, 耿社民, 柳万生, 等.家畜遗传资源学纲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2.

[6]马月辉, 吴常信.畜禽遗传资源受威胁程度评价[J].家畜生态, 2001, 22 (2) :8~13.

[7]吴常信.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J].家畜生态, 2001, 22 (1) :1~4.

[8]吴常信.畜禽遗传良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对我国农业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 1998, 34 (3) :52~54.

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 第2篇

——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区上下积极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在温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畜牧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畜牧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实际、面向基层,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全县牲畜存栏达65.8万头(只),肉类总产1.12万吨,牛奶产量0.7万吨,绵羊毛总产687吨(其中含细羊毛365吨),山羊绒总产39吨,畜牧业产值达1.19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12%。全年完成黄牛改良20297头,其中完成冷配任务15000头,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12.8、103.4;绵、山羊改良完成32万只;引进种畜555头(只);去势劣质公畜9.3万头只。全县实现人均牧业收入473.76元,人均牧业增收52.03元。下面,我着重谈一谈我县在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所积累的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温宿县2005年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是狠抓了黄牛冷配工作,尤其是加大了冷配站建设力度。全年完成黄牛改良任务20297头,其中冷配完成15000头,均超额完成任务。新建了27座标准化配种站,改建了9座旧配种站,使全县黄牛冷配站总数达到60座。

二是绵、山羊改良工作稳步发展。2005年,在保证绵、山羊存栏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主要以提高单产和质量为主,在人工授精、劣质公羊去势,抓绒、剪毛鉴定,整群分群等环节上,严格操作规程,确保绵山羊单产、总产全面提高。全县山羊绒总产达到39吨,平均单产为236克,其中山区平均为310克,农区平均为195克。细羊毛总产达到365吨,平均个体剪毛量为3.4千克。

三是狠抓劣质公畜去势工作,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自1997年全地区实行“全改去势”以来,我县始终把劣质公畜去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全县去势各类劣质公畜9.3万头只,有效地推动了人工授精工作的开展和种公畜的推广。

四是加大了种畜引进和推广工作。2005年,全县共引进各类种公畜555头(只),其中引进细毛羊282只,绒山羊103只,卡拉库尔羊137只,肉羊16只。向其他县市推广绒山羊种羊1164只。

五是实施了“阿克苏地区百万只优质肉羊工程建设项目”。2005年8月,肉羊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结束了我县没有高品质肉羊专用品种的历史。项目实施期间,培训技术人员18名,新建了5座绵羊人工授精站,完成人工授精1240只,为项目下一阶段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为畜牧业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关系畜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温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在资金、政策、人员、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县委朱岗书记多次率分管领导及农口部门领导深入基层调研,研究解决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要求畜牧、农业、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及乡镇场领导,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把畜牧业这篇大文章做好。

(二)立足县情、真抓实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高低、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为此,温宿县近年来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一批标准化配种站,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品种改良工作的条件。仅2005年,温宿县按照“财政补一点、技术员担一点、乡村出一点”的办法,筹资50余万元,新建了27个标准化黄牛冷配站,改建了9座旧配种站,并给每个配种站划拨了10-15亩耕地。此外还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温宿县畜牧业发展项目,新建暖圈60座、人工授精站4座、药浴池2座、青贮窖1500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基层条件,为提高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三)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在品种改良工作中,我县不断完善机制,强化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了品种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建立了较完备的黄牛、绵山羊普查登记制度。对辖区内所有母牛、母羊均登记造册,既方便了管理,又便于配种工作的开展。二是在各文章转载自基层配种站实行了技术承包责任制。养牛户与配种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可进行双向选择(即养牛户可以选择配种员,配种员也可跨乡镇服务),服务费可在物价部门规定的范围内上下浮动,配种费在配种时一次性预付,怀胎检查时如果是空胎则全部退还服务费。三是配种员实行评

议制度。配种员全部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并在半年及年终接受畜主代表及乡站干部的民主评议,凡评议达不到“良”以上等次的,均须再培训,连续两次评议不合格者予以辞退。四是严格执行“全改去势”制度。近年来,温宿县按照地区“全改去势”的要求,在春秋两季全面开展去势工作,保证所有劣质公畜全部去势。五是狠抓种畜管理工作。我们调整充实了种畜管理委员

会人员,并严格按照地、县品种区域规划的要求,在种公畜的引进、使用、调配等方面严格要求,杜绝了乱引种、乱配种现象的发生。同时,在种畜合格证发放时严格把关,还加大了《种畜禽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加大培训工作力度,狠抓技术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历来是温宿县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2005年,我县特邀请新疆农业大学的6名专家教授来温宿县举办了一期畜牧兽医“2+1”大专培训班,来自基层的42名技术员接受了培训。为使技术员开拓视野、学习经验,2005年6月,我县选派了20名技术骨干赴喀什、和田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为使肉羊项目顺利实施,还选派18名技术员参加了地区举办的肉羊人工授精培训班。此外,在各生产环节,县站都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基层,现场培训、指导。通过培训,我县的配种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三、2006年工作打算

在2006年,我们将继续立足县情,狠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完成黄牛冷配1.7万头、绵山羊改良30万只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要在配种站建设、人员培训、良种繁育、肉羊项目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头,为县域经济及地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多做贡献。

尽管我县在品种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一些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地区“三干会”精神的要求,落实好今天畜牧业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县乃至全地区的畜牧业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畜禽品种 第3篇

2016年11月11日,农业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国家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要达95%以上,省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达到80%以上,确保重要资源不丢失、种质特性不改变、经济性状不降低。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散户大量退出畜禽养殖,地方品种保护难度不断加大。一些地方品种资源因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自生自灭。

根据规划,农业部将适时调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對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全面落实保种主体,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保护体系。适当集中保种力量,统筹规划国家级核心基因库和区域性基因库建设,制定基因库保种计划,逐步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交换机制,提高保护效率。

同时,加强保种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丰富血统,扩大保种群数量,提升资源保护能力。因地制宜建立保护区,以区内核心场(站)为主,带动周边农户开展联合保种。进一步完善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体系,制定和完善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和场区库管理办法。

畜禽品种 第4篇

1 平塘县畜牧业基本情况

平塘县地处贵州省南缘中部, 幅员面积2815.6平方公里。全县年平均气温17℃, 年总积温6203.4℃, 年降水量1200~1600mm, 年日照时数1100~1400小时, 无霜期年平均285天, 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水热条件。全县大部分地区属典型喀斯特地貌, 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近年来得到国家重点项目石漠化治理项目的实施, 大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坡种草, 创造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长期以来农业结构单一, 造成农户贫困程度深, 贫困面大, 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 畜牧业是贫困山区农户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平塘县2011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存栏大牲畜10.3万头, 其中:牛存栏6.2万头, 马存栏4.1万头, 猪存栏16.7万头, 羊存栏5.8万只, 家禽存栏57.5万羽;出栏大牲畜0.78万头, 生猪出栏14.8万头, 羊出栏3.3万只, 家禽出栏30.1万羽。

2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现状

据查, 平塘县畜禽品种改良站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主要开展畜禽良种推广和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等。八十年代曾经开展过牛的品种改良, 引进摩拉、尼里、西门塔尔、利木赞等优良品种牛, 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 取得了一定效果, 后因多种原因未得到持续开展。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引进苏白、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巴克等良种猪进行鲜精输配杂交改良, 一直持续至今,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全县良种猪覆盖率已达100%。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畜禽良种产生的显著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在畜牧业发达地区, 有大型龙头企业作牵头带动, 养殖业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畜禽良种由龙头企业负责提供, 品种改良工作在企业里开展效果显著。而在我县贫困山区, 由于没有大型企业牵头, 受本地市场、交通、养殖技术、投入等许多因素影响, 畜牧业仍是家庭式小规模分散式养殖, 由于规模小, 优良品种引进成本高, 加上管护费用大, 良种来源只能依靠县畜牧部门实施的人工输配改良, 而县畜牧部门因缺少项目经费, 无法配置相关配套设施和优良种畜, 很难满足广大农户的良种需要,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山区畜牧业的发展。就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现状看, 全县有4个牛冻配改良点, 有16个猪人工授精点, 没有正规的畜禽良种场, 长期在岗开展畜禽品种改良技术人员仅4人, 另有14个农民输精员, 况且牛冻配改良点设备还是二十多年前的陈旧设施, 每个猪人工授精点都是由输精员自己购买部分基本设备, 许多精密设备如显微镜、电子天平、双蒸水机等都没有, 严重影响输配受胎率和产仔率。不过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 我县平湖、苗二河、甘寨、者密等4个品改点开展的猪牛人工授精输配改良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每个改良点年输配母牛300头次, 输配受胎率已达65%以上, 每个改良点年输配母猪1000头次, 受胎率达90%以上, 由于没有品改专项经费, 品改点所需液氮、冻精、运费等费用都由品改员自行解决, 通过品种改良产出的杂交牛相对本地牛优良性状表现突出, 经济价值也高得多, 切实为农民群众达到了增收的目标, 也为全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 存在问题和困难

3.1 重视力度不够

虽然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加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度, 但在地方落实方面力度不够, 缺乏具体的考核办法和督查措施, 没有划拨专项经费, 导致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无法开展。

3.2 品改技术人员缺乏

品改工作非常脏、累, 很多品改员往往干一阵就不愿再干下去了, 纷纷改行。有些品改点甚至找不到人干, 年轻人不愿干, 年龄大的又干不了, 现已出现了后继无人的严重局面。由于品改队伍不稳定, 一些品改员都是经过简单培训即仓促上岗, 业务技能较低, 加之设备老化, 经常导致正常发情的母畜屡配不孕, 严重影响了农民品种改良的积极性。

3.3 缺乏经费

由于品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 品改建设设施、种畜引进费用都比较大, 品改员收入又不高, 品改员个人是无力支付所有费用的, 必须依靠国家财政资金的补助, 保证品改工作基本的液氮、冻精、运费、种畜引进等费用, 才能真正让畜禽品种改良工作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 起到助民增收目标。

3.4 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在基层宣传不到位, 加上起步阶段品改员技术水平有限, 输配受胎率偏低, 影响农户的积极性, 主动开展品改工作意识不强。

3.5 缺乏龙头企业牵头

由于没有大型养殖企业作示范带动, 畜禽品种改良技术应用推广示范效应不明显, 对农户缺乏有效的对比说服力。

4 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措施

本人1998年进入平塘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至今, 一直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 通过十多年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 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结合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 个人对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措施建议如下:

4.1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县、乡镇政府相应成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全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县农业职能部门成立技术实施小组, 从县到各乡镇明确专人负责畜禽品种改良、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新品种养殖示范推广等工作;制定考核责任目标, 分别对农业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进行综合考核, 制定奖惩机制, 奖前惩后, 鞭策和激励技术职能部门和政府部门齐抓共管, 推动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落实专项经费

设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专项经费, 纳入县财政预算, 解决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所需设施设备、液氮、冻精、种畜引进等费用, 并对品改技术人员实行绩效奖励补助。纵观我省近几年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先进县市, 每年当地财政划拨经费都是二三十万以上。同时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助推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4.3 加强畜禽品种改良技术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

我县畜牧职能部门在县、乡、村都分别设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只是大部分技术员都长期从事常规养殖技术和兽医技术服务, 真正能独立开展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操作的技术人员仅几个, 应加大对县乡两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畜禽品种改良应用技术的培训力度, 让每一名技术员都熟练掌握最常用的猪、牛人工授精输配技术, 每个乡镇都设立猪牛人工授精改良点, 再通过乡镇专业技术员对各村的畜牧兽医技术员进行输配培训, 使全县每个村都能开展猪牛人工输配改良工作, 解决我县山区农村良种需求。培训首先采取集中学习, 然后分组到现有的平湖、苗二河、甘寨、者密等品改进行实际操作培训, 培训时间安排1个月左右, 要让参训者百分之百学会并能独立熟练操作。

4.4 引进和培育养殖龙头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养殖龙头企业, 由企业带动农户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道路, 实现高效畜牧业快速发展, 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4.5 加强畜禽品种改良点的建设

在每个乡镇都建立猪、牛、羊品种改良点, 每个村都有一名以上输配员。以乡镇为单位, 对冻精、液氮等实行统一供应, 统一配送, 保证液氮、冻精等物品及时足量供应, 保证冻精活力达标, 确保人工输配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对各改良站点以及从业人员, 统一培训、考核、颁发上岗证, 持证上岗。

4.6 开展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

畜禽品种 第5篇

1 高寒牧区搞好品种改良工作的必要性

良种资源是珍贵的市场资源,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下,经过数千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全省逐步形成了藏羊、牦牛、黄牛、大通马、河曲马、柴达木马、玉树马、驴、骆驼、互助猪、海东鸡等适应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的地方畜禽品种。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全省先后培育出了青海肉兼用细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青海挽乘兼用马和柴达木绒山羊等地方新品种。目前以藏羊、肉羊、牦牛、乳肉兼用型牛、瘦肉型猪、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为主体的畜禽品种繁育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但与国内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看到全省品种改良工作不断加快,养殖规模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是对畜禽品种改良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思想认识上的再统一。政府部门和业务单位认识相近,关键在于牧民群众的认知接受能力。没有一线群众的积极参与,品种改良工作很难落到实处,这不仅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利益驱动。而牧民群众的养殖效益来自市场,源于科学,这需要政府的作为,企业的合作,技术的支持。其次,近期青海省调整出台了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的生态、生产条件,规划了现有畜种的生产发展方向和模式,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再次,也就是最根本的体系建设问题,尤其是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畜禽品种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

2 引进的主要品种及改良效果

2.1 引进的牛品种及改良效果

全省从6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西门塔尔、荷斯坦等良种牛,开展黄牛改良工作,目前,这两个品种仍是本省进行黄牛改良的主要父系和主推品种,近年来,为推进肉牛生产,分别引进了新疆褐牛、皮尔蒙特、海福特、秦川牛、鲁西黄牛等品种,截止2010年未,全省黄牛及奶牛存栏543001头,占牛存栏总数的11.35%。经过多年的实践,海福特为大型肉品种,与当地黄牛杂交发生难产较多,已停止推广。近年来,对全省牛改发挥作用最大的引进品种主要是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其余从国外引进的牛种因多种原因逐步淘汰。目前荷斯坦牛纯种繁育和利用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改良当地黄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本省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从东北、上海、北京等地引进并经过饲养驯化和改良选育而成的。截止2010年末全省牛奶产量301174.64t,其中奶牛奶产量180602.36t,平均产奶3326kg。经过多年的选育和改良,现已育成了毛色黑白、三大花块明显、体型中等、外貌结构良好、乳肉体型明显、对青海高原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牛群。据测定奶牛场饲养的纯种荷斯坦牛305d平均产奶量6000kg,农户饲养的荷斯坦牛305d平均产奶3250kg。荷斯坦牛与黄牛杂交一代305d平均产奶量1229.5kg,杂交二代305d平均产奶1719.4kg。西黄 (西门塔尔牛与黄牛杂交) 一代305d平均产奶量1185.2kg,西黄二代305d平均产奶量1468kg。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两个品种及杂交改良后代牛的体尺、体重、产奶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在本省东部农区和牧区的小块农业区的适应性较好,深受欢迎。但与国内低海拔发达地区同品种牛及改良后代相比,仍然存在产奶量较低和部分牛体型结构较差的缺点。

2.2 引进的良种羊品种及改良效果

本省从解放初就开始引进良种羊,当时主要用于绵羊改良工作,品种主要有新疆细毛羊、茨盖羊、罗姆尼羊、考力代、边区莱斯特羊、澳洲美利奴羊等,为本省育成细毛、半细毛羊做出了贡献。近几年来,青海省羊肉生产发展较快,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引进肉羊品种多。主要包括夏洛来、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萨福克、波德代等。(2)以肉用为主的杂交试验多。检索相关报道有陶赛特×藏系羊、陶赛特×青海半细毛羊、陶赛特×小尾寒羊;萨福克×青海半细毛羊、萨福克×小尾寒羊;特克塞×青海半细毛羊、特克塞×小尾寒羊;夏洛来×藏羊;小尾寒羊×藏羊。(3)肉羊引种范围广。海东地区,海北州,海西州,海南州都有引进。(4)杂交试验效果好。几乎所有的试验都验证了引进肉羊能够显著提高当地羊肉用生产性能,应该推广。

在全省羊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引入的肉羊品种,其种用公羊及其杂交后代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观察,有些杂交组合还要进一步验证。如何发挥当地品种和引进品种的优势,是坚持“纯种繁育”还是“杂交改良”,如何进行“纯种繁育”、“杂交改良”,这些都是肉羊生产体系建设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对羊肉生产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思想认识上的再统一。政府部门和业务单位认识相近,关键在于牧民群众的认知接受能力。没有一线群众的积极参与,羊肉生产很难落到实处,这不仅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利益驱动。而牧民群众的养殖效益来自市场,源于科学,这需要政府的作为,企业的合作,技术的支持。(2)近期青海省调整出台了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的生态、生产条件,规划了现有畜种的生产发展方向和模式,但是缺乏可操作性。(3)最根本的体系建设问题,尤其是羊肉生产体系建设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

2.3 引进的猪品种及改良效果

引进的主要品种有巴克夏、长白、苏白、内江、荣昌、杜洛克、约克等品种。根据近年来的试验数据表明,以八眉猪为母本,与国内外引入猪种进行二品种和三品种杂交,配合力较好。日增重、屠宰率、活重90kg日龄分别为杜八626.48g、70.65%、179d,汉内八609.70g、74.34%和179d,杜苏八525.71g、69.03%和268d,杜长八515.51g、70.17%和233d、杜巴八526.67g、70.14%和224d,长八巴552.12g、73.66%和201d,长内八591.10g、75.07%和193d,长苏八579.21g、74.2%和196d。

长白猪、苏联大白猪、杜洛克、大约克等品种在本省的适应性较好。在猪的杂交改良过程中,先后进行了多种杂交组合的筛选。目前常用的是以高原瘦肉型猪母系 (约×互) 为母本和八眉猪 (互助猪) 为母本,长白猪、杜洛克、大约克公猪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成为全省商品猪的主体。

3 今后引进品种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本省虽在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新品种培育、良种畜禽的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良种畜禽品种推广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1)引进畜禽品种,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做出畜禽品种良种繁育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合理选种选配,确定杂交方案和育种方向,从而决定引种的品种、地点和数量。衡量一个地区的畜牧业是否发达。畜禽品种是否良种化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不是品种越杂越好。(2)本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光照充足,热量不足。天然牧草生长期短,灾害性天气频繁,降水量偏少。牧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以上,广大牧区主要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生产条件差,牧民科技水平低。牲畜品种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培育的,多数良种对御寒设施、饲草饲料、饲养管理和要求较高,高寒牧区盲目引进后,其生产性能会受到影响,使良种不能高产,达不到改良目的。因此,要注意纠正目前有些地区盲目引进畜禽品种杂交改良当地畜禽的现象。(3)引种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牧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以及市场行情。近年来,不少地方花大量的投入,从国外和省外引进了不少牲畜品种,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引进后的种畜又不能开展人工授精,种公畜的利用率低;二是大多用贷款引种,造成还贷困难;三是品种质量有问题,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有些引进的品种有炒种行为,过分夸大品种的经济性状和经济价值。给生产者造成了损失。

4 高寒牧区搞好畜种改良的有效措施

4.1 坚持供种、改良、推广相结合

建立健全畜禽品种改良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种畜禽场为龙头,县乡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良种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种羊场、种牛场、种鸡场、种猪场、冷冻精液供应站和人工授精站 (点) 的供种职能,不断扩大良种畜禽的覆盖面;二是加强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站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社都有技术员的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网络;三是强化科技服务功能,疏通畜种改良。使新技术流向千家万户。

4.2 坚持科研、推广、生产相结合,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一个独立开放的生产系统,改良效益的提高有赖于各生产环节方面先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只有实行科研、推广、生产等部门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密切的结合,推广配套的综合科研成果和技术,才能全面提高整体的改良效益。一是要尽快改变科研部门与推广、生产部门脱节的问题,把科研攻关课题设立于解决畜种改良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方面,逐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二是要加大畜种改良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推广细管冻精生产、输精等人工授精技术,把本省培育毛肉兼用细毛羊、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和瘦肉型猪种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畜种的改良上;三是开发应用畜禽品种改良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推广秸秆氮化、饲草料的开发利用、配合饲养及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季节畜牧业生产技术,畜禽疫病防治技术,适度规模经营等畜牧业科学管理技术和综合配套技术的开发应用。

4.3 切实加强对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的领导

畜禽品种 第6篇

1 各畜种生产形势分析

1.1 生猪生产稳步发展

(1) 产量增长幅度合理。今年全省生猪存栏总量在上年较高的基数上继续增加。全省生猪生产疫情稳定, 产业发展平稳, 全省16个生猪定点监测县160个村数据显示, 6月份生猪存栏21.6万头, 同比增长6.1%;上半年累积出栏1155..00万头, 同比增长22..77%%。预计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2 010万头、出栏1 500万头, 同比分别增长3.3%和4.6%。 (2) 产品价格下跌, 养殖效益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据全省17个价格监测点监测显示, 春节过后, 全省生猪市场进入急速下跌通道, 4月17日跌至上半年最低点11.57元/kg, 较节前16.93元/kg下降了31.66%;猪粮比价也跌至5.2:1, 养殖亏损严重。4月末~5月中旬产品价格低位徘徊, 5月末价格开始快速反弹, 猪粮比价也回升至盈亏平衡点之上。至6月末, 全省活猪价格涨至14.97元/kg, 同比上涨5.8%, 猪粮比价6.5:1。上半年, 生猪价格以下降趋势为主, 与往年上半年形势基本一致, 亏损期达3个月, 养殖效益不佳, 绝大部分养殖户亏损, 3~5月份平均每出栏1头肥猪亏损200元, 最大亏损可达400元。6月初价格达到14.4元/kg, 亏损态势得到缓解, 至6月末, 基本摆脱亏损局面。 (3) 产品销售情况不佳。从对省内部分养殖场、配种站和屠宰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 5月份以前, 种猪销售、配种量和屠宰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如沈阳正成种猪场4月份种猪销售量只有1 500头, 是去年同期的60%, 且价格低于去年同期15%。受市场销售不旺、价格持续走低影响, 国家启动了收储任务, 铁岭开原地区雨润集团5月份收储猪肉1 500 t。从猪饲料销售变化来看, 全省14个重点监测企业1~5月份生产销售猪饲料16万吨, 同比下降11.7%;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同比分别下降14.2%、3.7%和13.8%, 此情况可能是由于猪价低迷, 养殖户为降低成本, 加大自配料使用造成的。 (4) 近期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增加。5月27日辽宁省发布生猪预测信息, 提示养殖户生猪景气度将逐步回升后, 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有所增加。据对省内大型种猪场和配种站调查, 二元母猪销售量和配种精液使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从全省160个定点监测村数据来看, 5、6月散养猪户数有增加, 生猪存栏量环比持平。

造成上半年生猪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及市场周期性变化所至。 (1) 春节过后, 在常规性消费下降的基础上, 中央出台八规定, 进一步抑制了消费, 致使生猪价格走低。5月下旬, 由于禽流感的影响, 猪肉替代性消费有所增加, 加之国家起动两轮收储, 以及消费的季节性回升, 才使得生猪价格回升。 (2) 今年上半年也是周期性市场波动的下降期。

1.2 蛋鸡生产处于亏损状态

鸡蛋价格处于下滑趋势, 去年上半年蛋鸡生产处于亏损状态, 下半年蛋鸡生产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平均每千克鸡蛋盈利1元以上, 刺激了蛋鸡存栏的增加。今年1~4月, 鸡蛋价格处于下滑态势, 由元旦期间9.4元/kg下降为4月的7.8元/kg, 降幅达到17%, 跌破盈亏平衡点。自3月末公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后, 鸡蛋价格受到影响, 据监测全省鸡蛋价格4月出现明显下降, 最低降至4月17日的7.68元/kg, 较4月初下降了5.1%, 此后一直在低位徘徊, 进入5月份以后才略有回调, 端午节前回升至8.15元/kg, 节后再次下降, 6月末监测价格为8.05元/kg, 周环比下降1.4%, 略高于去年同期0.7%。目前蛋鸡生产处于亏损状态, 平均每千克鸡蛋亏损0.5元。

蛋鸡生产基本保持稳定。据省内80家商品代蛋鸡监测企业数据显示, 5月存栏量489.3万只, 同比增长13.7%。预计6月末全省蛋鸡存栏与去年同期持平或略有增长。

1.3 肉禽产业受突发事件影响发展受阻

多年来, 辽宁省家禽生产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禽蛋和禽肉产品产量居于全国前列。但自从3月末公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后, 全省家禽产业尤其肉禽产业受到巨大影响, 禽产品市场销量骤减, 库存积压, 价格下降, 种禽种苗滞销, 饲养、孵化及屠宰加工企业损失巨大, 饲养场补栏明显减少, 存栏大幅度下降, 全省家禽产业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1) 价格快速下降, 回暖趋势不明朗。肉鸡收购价格自4月份快速下降后, 至今仍未回调, 6月末全省肉鸡收购价仅为8.61元/kg, 同比下降6.6%。省内部分活禽交易市场仍处于关闭状态。 (2) 存栏数量下降明显。对省内25个肉鸡监测村调查, 4月份养殖户和肉鸡存栏量环比分别减少23.8%和44.3%, 尽管5月份生产出现好转, 但养殖户数和肉鸡存栏量同比仍然下降16.8%和14.4%。从对省内大型养殖企业和合作社的调研结果来看, 由于肉鸡行情仍不乐观, 养殖场对补栏仍持观望态度。据对省内8家父母代肉种鸡企业监测, 5月份种鸡存栏63.3万套, 同比下降14.8%。 (3) 销量下降, 家禽产业发展阻力增加。据对农贸市场、超市调查测算, 4月禽肉市场销量环比下降约60%, 禽蛋环比销量下降约30%。从绥中县检查站的数据显示, 4月份以后禽肉进关量环比下降40%, 禽蛋进关量下降约30%。4月22日, 全省召开了家禽企业形势分析会, 省内6家大型养殖企业代表参会, 目前大型企业面临资金断裂危机, 种禽场被迫无害化处理鸡雏或转为商品代鸡蛋销售, 以减少损失。辽宁飞龙集团350万只鸡雏全部焚烧, 台安县大地禽业蛋种鸡存栏7万只, 4月份所产种蛋全部停孵, 转为商品蛋出售。禽流感事件过后生产恢复较快, 但销售量恢复仍需时日, 据沈阳市蒲兴禽业集团有限公司反映, 集团出口订单业务已经恢复, 国内销售市场低迷, 5月集团屠宰量为70万只, 较正常水平减少30%, 产品销量较禽流感事件发生前减少50%。

1.4 牛羊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牛羊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发展势头平缓

2012年至今, 牛羊产品价格均待续上涨, 2013年以来, 涨幅略有趋缓。 (1) 产品价格创历史新高。据对全省366家奶站监测结果显示, 上半年牛奶价格连续小幅上涨, 1月份为3.40元/kg, 6月份达到3.67元/kg, 同比上涨了11.1%, 创近年来历史新高。据对全省集贸市场监测, 今年以来, 牛羊肉价格一路冲高, 6月末, 牛羊肉价格分别达到56.5元/kg和65.0元/kg, 同比分别上涨31.8%和20.8%, 均创出近年来的最高价。 (2) 奶牛、肉羊生产稳步发展。受牛奶价格上涨拉动, 奶牛存栏量有所增加, 全省366家奶站监测显示, 5月份奶牛存栏171 281头, 同比增加5.7%。对全省15个肉羊监测点调查显示, 上半年, 肉羊存栏量稳步增加, 养羊户由333户增加至357户, 存栏量由1月份的18 769只增加至5月份的19 746只, 增长5.2%。 (3) 肉牛产业发展值得关注。从全省25个肉牛监测点数据显示, 上半年, 肉牛存栏量和能繁母牛存栏量均逐步减少, 5月份监测点养牛户1 553户, 同比减少11.4%;肉牛存栏7 787头, 同比减少12.8%;能繁母牛存栏4 012头, 同比减少8.9%;新生犊牛同比减少37.6%。在养殖效益良好状况下, 存栏数量特别是母牛数量不增反降, 产业未来发展值得提前给予关注。主要原因: (1) 受肉牛生产周期长、投入大的影响, 母牛散养户积极性不高, 养牛数量不足, 牛源供给偏紧。 (2) 养牛效益不高。由于舍饲圈养, 饲料、人工等成本大幅上升。肉用架子牛价格上升所带来升值空间基本被成本抵消, 体现在生产者上的效益没有提升。

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1 下半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 价格以回升为主

从监测情况来看, 今年上半年, 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对平稳, 1~5月160个监测村散养户能繁母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比例高于10%, 60家规模场可繁母猪存栏115 008头, 同比持平, 可保证后期生产稳定。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主要是2012年以来累积了较大的产能, 这些产能预计到8月基本释放到正常水平。生产亏损致使部分生产者已经在年初开始适度压缩养猪数量, 未来生猪存栏量增幅将逐步回落。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呈上涨趋势。从6月价格走势变化来看, 活猪价格短期快速上涨后开始趋稳, 受季节及消费习惯影响, 辽宁省8、9月份及年末会迎来生猪产品价格上涨高峰。但上涨幅度不会很大, 总体趋势是稳中趋升。

2.2 肉牛、肉羊价格稳中有升

预计下半年, 育肥牛羊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发展态势。全国性牛源短缺局面仍未得到扭转, 总量较市场需求相比提升幅度较慢, 市场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2.3 鸡蛋价格平稳运行为主

H7N9消息发布以来, 对蛋鸡业有一定冲击, 但与肉禽业影响相比, 较为有限, 监测的28家父母代种鸡场, 5月份后备鸡存栏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 生产基础较稳固。全省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 000个, 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 对市场均衡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预计下半年鸡蛋价格将平稳中略有上升。

2.4 肉禽业生产恢复仍需时日肉禽业生产恢复仍需时日, 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畜禽品种】相关文章:

畜禽影响06-09

畜禽疫病09-10

畜禽繁育范文05-20

畜禽疫病防治05-14

畜禽散养污水论文05-14

制定畜禽免疫程序05-28

农村畜禽养殖07-15

畜禽养殖场07-19

畜禽舍环境控制09-01

畜禽生态养殖论文05-05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一篇:PCA特征提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