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能力范文

2024-07-25

说的能力范文(精选12篇)

说的能力 第1篇

许多英语老师普遍认为:在农村中学, 所有学科中, 英语最难教, 也是令学生最感头疼的。同时, 许多家长反映, 他们的子女什么科都行, 就是英语成绩不如其他学科, 影响教学现状的因素是什么?这是一直困惑着我校英语素质的提高, 也是我校英语组老师们不断探索的问题。影响因素很多, 如教师的素质、生源的素质、教学的材料、教学设备、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兴趣、教师的师德和态度等。怎样学好英语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怎样把英语教好是广大英语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共同探讨教育、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 也是关系到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质量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 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 是第二性的。培养说的能力有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直接提高读写能力。如何搞好说的训练?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另外, 会说还能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 农村山区中学学生缺少英语实用环境和英语交际场所, 他们所获得的英语语言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之外, 接触的全是母语, 这样的客观环境, 加上生源素质历来较低, 以及大部分学生胆子小, 羞于开口, 尤其表现在女生身上, 导致了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和畏难情绪。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四个基本环节, 在日常教学中, 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或抄写成为普遍性的教学模式, 久而久之, 对于让学生“说话”这一环节的训练难免有所疏忽。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要说好, 首先要听得懂, 听准了, 才能说出来, 也才能说好, 万事开头难,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 光听懂, 表达不出来岂不成了“哑巴英语”?可见说的训练尤为重要。对于初学者开说, 听懂老师所说的话, 并且自己说上几句, 能够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壮大开口说英语的胆子, 这是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 尽可能创造情境, 加强说的训练。例如:在每节课开始时, 做Duty Report (所用问题尽量多样化) 。询问“Weather, Date, Time, How old,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How is your brother...”等。 (注:Duty Report项目, 可根据各校的实际而采用, 可能实用于山区中学, 不实用于市区及重点中学。) 我认为这种课前训练, 可以师生双边活动, 也可以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 主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及成功的机会。利用以上这种简单的情景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使用英语和理解英语的习惯, 从而乐于开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始, 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 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初一学生年龄小, 模仿力强。特别是刚接触英语有一种新鲜感, 因此教师应满足此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表达欲望, 从激发兴趣、听说训练入手, 让学生直接模仿, 养成开口说的良好习惯。结合我校生源较差的实际情况,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 我始终坚持培养说的能力训练, 以改变在教学课堂上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 师不问、生不答的局面,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 加强说的能力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好的各种因素中, 浓厚兴趣占25%—30%, 导致学习失败的因素中, 无兴趣占30%—35%,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纵观初一、二年教材, 其选材广泛, 题材多样, 内容多为学生所熟悉;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强, 每堂课内容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将日常用语课堂用语引入课堂教学。例如:Stand up. (手势) , Sit down, please. (示意坐下) 。在初学阶段利用手势动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一个问题, 一下子搞不清楚, 或一时讲不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或挂图可完全表达出来。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英语, 让学生身临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录音, 设法使学生获得最初的感觉, 进行模仿。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正确的意群、连读。注意听的效果, 听音会意及简单内容。以启发为主, 把生词、短语寓于句型、句法教学中, 在听的基础上培养说的能力, 将集体和个体操练相结合, 鼓励大胆开口。因此, 大量地进行语言听说训练, 在一定的语言材料环境中听, 在特定的语言材料环境中说, 有助于提高运用语言能力, 这符合《大纲》所说的:“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训练, 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加强直观交际的教学手段, 以培养说的能力

新教材的特点:图文并茂。教师可将图片、实物、挂图、直观教具直接带入课堂, 让学生观其物, 明其意。充分利用挂图, 示意图动作、手势, 创造一定的语境, 活跃课堂。如:

T:What’s this?

S:It’s a... (实物)

T:Open the window, please. (示意)

S:Certainly.

让学生明白所问、所要做的什么事。在再如:在教完“Mary’s Bedroom”一课时 (Book One) , 利用插图内容 (文中图画) 加以回答: (利用文中句型操练)

A:What can you see in the bedroom?

B:Can you see...in the bedroom?

C: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bedroom?

根据插图引申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学生你一句、我一句, 把各卧室的东西一一表现出来, 自然而然进入“角色”, 这样设置交际情景, 学生易于接受, 课堂气氛轻松、又活泼。既能提高说的能力, 又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 既增添了实用性, 又提高了学习热情。用直观交际手段加强教学, 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之一。

三、创设多种情景, 加强说的训练

著名的语言学家克鲁姆说:“成功的课堂教学应为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语言知识。”新教材每单元、每课的句型均有一定的功能意念作用。如:询问天气、职业、旅游、谈论过去的情况、问路、看医生、见面的问候、道别、购物等, 结合教材特点, 我特意创设多种情景来训练和检查, 以提高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如教到“Asking the Way”一课时, 在学生基本掌握和理解文才料后, 我也把全班分成两组, 一组为问路者, 另一组为指路者。如到邮电局、银行、公交车站、上台表演。

SA:Excuse me.Where is...?

SB:Go down the street...

SA:Thank you.

SB:Not at all.

SA: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SB: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

SA:Thanks a lot.

SB:Don’t mention it.

SA: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SB:Tun right...at the second turning.

SA:Thang you very much.

SB:You’re welcome.

在课堂内采用记分法: (1) 凡提问、回答问题正确者加分; (2) 举手朗读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者加分; (3) 敢于上台对话、表演角色或复述课文者加分。此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了用口语的欲望。根据所学材料, 找出一些适合交际的例子, 如谈论到泉州旅游, 时间为期两天:

周五:清源山、开元寺;周六:仙公山、俞大猷公园

同时补充材料, 如清远山气候怎样?你喜欢泉州吗?这里的四季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 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 提出不同的要求, 补充一些适合交际的材料。如seeing a doctor。由学生轮流扮演医生, 和病人上台表演, 以好带差, 以点带面, 创设这样的语言环境, 可增加语言交际的实践机会, 可加深和开阔语言知识,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加强朗读训练, 提高说的表达能力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之一。语言的应用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与语感水平有关。在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在农村, 由于语境的缺乏, 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词汇的贫乏, 语法病错多, 口头表达或写作能力欠佳等问题。在英语课堂上, 强调朗读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说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语感, 通过朗读可检查语音、语调的正确与规范, 有助于提高能力, 有助于熟练掌握所需的语言。

培养幼儿说的能力的几点尝试论文 第2篇

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场景:家长要求老师多给自己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表现,因为孩子在家里“叽叽喳喳”象只快乐的小麻雀,可是一到幼儿园却“沉默是金”,从不主动开口说话。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一般会做如下解释:老师已经尽量鼓励他了,可是他不愿意,不知是他没想好或是不知道或是不想说。如果勉强、强制性地要他表现的话,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是有弊无利的。久而久之老师和家长之间会出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家长日复一日地在留言册上写“请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请多让孩子发言”.老师在留言册上写的却是“您的孩子聪明伶俐却沉默寡言……”

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不敢说,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却不知从何下手。自古以来,与人交往、与外界交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说”,如何让幼儿大胆地说、快乐地说,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去尝试:

第一,爱孩子,尊重孩子。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不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就难以做到真正的爱,难以实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育。爱是双向的,要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依赖,就必须真正爱他,与孩子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后就能比较好地开启孩子的心灵之窗。做为老师可以做一些平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童心未泯的事,如拿上“枪”,戴上警帽,和一个小小警察一起上街“巡逻”,维持治安;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一起玩滑板;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聊聊家常……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消除了隔阂,就可以营造宽松的氛围,这是让幼儿大胆表现的前提。

第二,营造良好氛围,关注幼儿需要。

以往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是老师精彩的“单口相声”,不允许小朋友打断自己口若悬河的谈兴,至于小朋友接受了没有,就看他们自己了。殊不知这会失去了解小朋友内心想法的机会,压制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师幼互动”完全流于形式,时间长了,小朋友自然没什么话说、不爱说了。真正关注幼儿的老师应时时刻刻了解幼儿的需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和小朋友一起坐下来,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快乐地说。

对于这一点老师可以对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提出分层指导:能力强的对他们提出高一层的要求,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说一说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制定一个“踮起脚尖能达到”的目标,给予其适当的压力,促进其成长;能力弱的幼儿允许他们模仿,对他们的表达给予适当夸大的`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强幼儿自信心。班上有一名叫小奇的男孩,从来不肯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怕他模糊的嗓音被小朋友取笑。针对这一现象,老师用微笑鼓励他,把他的发言记下来,在集体面前告诉大家,表扬他说得真好,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树立其在伙伴中的形象,增强其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小奇终于能在伙伴面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第三,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幼儿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老师要选择小朋友感兴趣、喜欢的内容,采取游戏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快乐地游戏、快乐地说。在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秘密》中,老师刚把垫板垫在装满水的杯子下转过来,准备做《空气的压力》实验时,有一个小朋友马上叫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垫板不会掉下来,因为下面有空气托住了。”全班哄然大笑,我惊讶地说:“你都知道啦?真能干!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和你说的一样吗?”说着我偷偷地令实验发生了一点小变故,把垫板虚掩住杯口,留一条小缝,结果当然是垫板掉下来,水流了一地。小朋友一看,与预想的不一样,纷纷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因为杯子太小了,有的说因为水装太多了,有的却认为水装太少了……在幼儿的建议下,老师又试了几次,可是却连连“失手”,小朋友一看急了,到底为什么呢?老师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请小朋友一起动手试一试。有一位小朋友马上就成功了,大多数却还是失败,大家一起找原因,请教成功的小朋友,更换操作材料,终于越来越多的人成功了!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讨论中,每一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一个孩子都会有新奇的发现,这样不但通过动手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让幼儿大胆地说,快乐地说,可以渗透在各个领域中。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活动进行。幼儿园语言教材充满意趣、图文并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除了依据语言目标、幼儿兴趣、发展需求选择充实教材外,还要在引导幼儿理解感受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其内涵,引发迁移作用,从而拓展幼儿语言的表达空间。

如在幼儿欣赏童话《梨子小提琴》后,老师又和小朋友一起扮演小提琴、动物,让小音符飘到动物身边然后将活动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散文诗。幼儿在踊跃表达自己创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了散文的优美。当然,要让幼儿大胆地渗透在各领域,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如小朋友在午餐时间闹哄哄的,这样不但会影响进餐速度,也不利于肠胃健康。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专门和小朋友展开讨论,组织了小小辩论会,请正、反双方阐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不仅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收到了品德教育的效果,比老师单一说教好多了。

如何培养幼儿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听说能力;培养方法

一、幼儿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听能力与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的个体发展,为其以后的学习以及更好的获取大量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言是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幼儿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的小孩往往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塑造力极强。如何做好幼儿听能力以及说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教学的重点。

在当前幼儿语言教学当中,存在重“说能力”的培养,轻“听能力”培养的现象。这种语言教学缺陷没有将听说能力的培养合理的结合起来,无法真正做到幼儿听能力与说能力同步培养,不利于幼儿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幼儿听说能力的方法

幼儿听能力以及说能力的培养应当根据幼儿自身特点为其量身定做科学合理的听说能力培养方法。幼儿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幼儿爱动、好奇心强,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本人认为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游戏延伸法、视听结合法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在幼儿听能力以及说能力的培养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情景教学法

幼儿正处在探索世界,认知世界的最佳阶段,在幼儿听能力以及说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营造一个喜欢说、敢于说的良好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立情景,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听到的东西感兴趣,乐于交流,喜欢说出来。这样一来幼儿的听能力以及说能力便可同时得到提高。以《换一换叫声》这一课的语言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以将故事的形式进行情景创立,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拿出小鸡、小青蛙、小狗、小猫的图片让幼儿看,随后引出故事。老师拿出小鸡的图片对幼儿说:“大家看,谁来我们教室啦?”小朋友们大声说道“小鸡”,随后老师再问“小鸡怎么叫呢”,小朋友们大声说道“叽叽”。按照这样的方法,教师依次拿出小青蛙、小狗以及小猫的图片,创建一个动物大会的情景,让幼儿大声说出这些动物的叫声。作为扩展,教师再拿出不常见的动物的图片让幼儿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分别叫出动物的声音。这样一来,不仅最大程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语言教学任务。

(二)角色扮演法

有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吸收知识的效率更高。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立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最大程度提高幼儿听能力以及说能力的培养效果。

本人认为,针对幼儿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应当以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角色扮演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对幼儿的听与说起到了很好的鼓动作用。以语言设计活动《动物聚会》为例,教师在该语言活动的组织设计当中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各种动物角色。同时对动物聚会中各个动物的台词交给幼儿去创作,教师仅仅需要为幼儿创建一个“动物聚会”的场景,以及提供各个动物的头饰。在课堂中,扮演动物的幼儿在老师的鼓励下会激起创作的热情,主动思考动物聚会时应当说些什么,如何对自己听到的对话进行反应。例如在课堂上有的幼儿会学着平时看过的动画片有模有样的说道:“小鸡,你好,我是小猪,我的名字叫XX,你叫什么名字啊”。另外一个幼儿听到后会在大脑中对这一问话进行反应、处理,然后回答“我叫XX,很高兴认识你”。本人认为这就是语言教学中角色扮演的一种延伸,除了很好的锻炼了幼儿的听能力以及说能力以外,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游戏延伸法

爱做游戏是小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的延伸培养幼儿的听能力以及说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语言教学手段。在语言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设计各式各样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听”与“说”,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

1、互动式游戏

本人认为互动式游戏能够很好的将所有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互动式游戏中,教师往往只需要丢出一个话题,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即可。《请你猜猜我是谁》这一语言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请一个幼儿在讲台上来,站在幼儿背后拿出图片,其他幼儿对这个图片进行描述,站在台上的幼儿根据其他幼儿的话来猜图片中的东西。通过互动式游戏这一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幼儿说与听的积极性,在互动中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幼儿全方位的发展。

2、模仿社会式游戏

可让幼儿在游戏中联系生活实际,扮演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医生老师等生活中的角色,让他们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法解决活动中的矛盾。在游戏中,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组织语言交流。这样既玩了游戏,又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四)视听结合法

本人认为,听、看、说是幼儿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通过视听结合法对幼儿听能力与说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幼儿视听说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挑选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利用视听结合法锻炼幼儿听能力以及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段,将视频放给幼儿看,在幼儿观看的过程中,向幼儿提问,例如当动画画面停在大草原上时,教师可以问幼儿:“大家告诉我,草原是什么颜色?”,当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时,教师可以暂停视频,然后要求幼儿重复刚刚听到的对话。

三、小结

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对提高幼儿听说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活动中老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支持性策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善于倾听,乐于表达,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游戏延伸法、视听结合法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在幼儿听能力以及说能力的培养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玲.提高幼儿听说能力的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4)

[2]林红.浅谈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2(03)

[3]陈莎娜.小班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1(08)

作文要培养学生敢说的能力 第4篇

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一是教师爱唱独角戏,受应试教育影响,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二是学生缺乏自信,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表达观点时,害羞,紧张,有的甚至“金口难开”。

鉴于此,我在语文课上开展了“今天我演讲”的口头作文活动,即每堂语文课刚上课的5分钟左右,让一个学生上台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一则寓言,一个笑话,也可以是朗诵一首诗,背诵一篇散文。要求“说话”时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精神状况,音色音量,讲完后,同学们加以点评,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我的目的是通过口语演讲,让学生扩大阅读面,提高自己“说”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自身素质。

此活动开展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学生的内容丰富的“说话”我内心深处屡屡受到震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看到了他们身上许多在考试成绩中看不到的闪光点。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邹敏同学,因为他家庭条件比较贫困,再加上在班里成绩平平,有较强的自卑感,下课也不怎么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人躲在角落里。尽管演讲的前一天我特意鼓励他,可心里毕竟还有些担心,他能行吗?但是那天上台的“说话”体验却深深触动了我,他的表现令我“刮目相看”。那天他“说”的是毛泽东的名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他从毛泽东小时候说起,一直到他投身革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演讲时他的眼神闪着光,发着亮,浑身散发出自信,他获得了阵阵掌声,这原来是一个多么自信的孩子!

许月红也属于成绩一般的学生,但那天她笑嘻嘻地一上台,轻轻把身边的一张凳子移开,头一扬说“我喜欢刘德华!”,下面的同学顿时瞪大了眼睛,哪有这么“嚣张”的学生,大概她也看出了同学们的惊讶,她说“我喜欢刘德华的敬业,喜欢他的执着”,然后举了一个个刘德华的小故事,啊!原来如此。这样特殊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虽然有这些成功亮相的,可也有临时怯场的。有一天课后,一位女生跑到我跟前,眼圈红着说:“老师今天我讲得不好,下次我一定会讲好的,请你一定相信我好吗?”通过这课堂上短短几分钟的演讲,学生们获得了自信,表现了自我能力,更增强了他们博览群书、自主学习的兴趣。

说的能力 第5篇

计算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发展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为例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可见计算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大多老师会以例题与学生共同探索算理,给出相关的法则、定律,然后利用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在计算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同学会正确计算,但一问为什么就说不清道理。这由于在巩固练习中学生处于只练不说的状态下,形成只会做题,不会说算理。而且计算课堂大多时间处于练题不练语言,课堂也显得异常沉闷,学生的少了语言的训练,思维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发展与数学语言的训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数学语言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并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也可以在说的训练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计算教学情景化,算理、算法要讲请。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

在新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新知的构建的过程,重算理的渗透,提倡方法的多样性等。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出示书上的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从图中看到那些数学信息?再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已知条件与问题重编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题,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样可以让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在教学2+30=32和32-2=30这两道算式时,让学生独立试试,汇报怎样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算理,在方法的交流与汇报时,苏老师能及时肯定老师的正确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说出“还有别的想法吗?”这些做法都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分析,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引导他们利用“数的组成”和“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这样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而计算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但是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算理的表达要求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符合逻辑关系。“理得清,说得明”,通过说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并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的同时,更掌握了计算的技巧。

二、口算形式多样化,口算方法要说清。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加强口算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口算练习时,要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大部分数学老师主要把口算的结果正确作为唯一目标,很少会花时间和学生交流分析口算的思路和技巧。这种只交流答案不交流方法的口算训练,由于少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算理和算法,这会导致学生遇到一些有一点点难度的口算,可能又会用笔算代替口算,而且即使笔算也因对其理解不够,仍会出错。这时在口算练习中加强说的训练更显得重要。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低年级的口算练习宜先慢后快,重点内容重点练,易错内容反复练。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师以开火车口算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并指名说出口算的方法,如在计算50+3,这一道整十数加一位数中,让学生会说出“50+3是由于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所以50+3=53。而在计算53-3=可以引导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说出口算的过程。每一种方法是,数的组成:53是由5个十和3个一组成,从53里去掉3,就剩5个十,所以53减3等于50”。第二种方法用想加法算减法,因为50+3=53,所以53-3=50。让学生在说口算方法中让速算与说算理相结合的情况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的是否正确、迅速,即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口算训练中让学生经历从慢到快,从量小到量多,从语言到思维的过程,最后达到看算式就能很快说出和写出得数。

针对一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可以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或2分钟的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烤玉米”、“摘苹果”等视算、听算相结合。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长期这样的训练有利于使学生建立起算式和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技巧,达到口算快而准的要求。

三、“一图四式”常规化,加减关系要理清。

一年级主要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主要揭示三个相关的数之间的换算规律。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要利用好“一图四式”,让学生在图形结合中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一图四式主要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一图四式并理解3个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这幅图可以分别用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表示图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雏形,也是以数型结合的方式提示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的好方法。由于一年级只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所以一图四式只能用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表示,这也揭示了加减法之间,教师还可以利用这四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想加法算减法”的方算方法,两个加法算式,还有利于学生从低年级就向学生进行加法交换律的渗透。

说的能力 第6篇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交际工具,已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越来越为各个家庭、学校所重视。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目前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事得对说的能力的培养予以重要。

一、营造氛围,敢于开口

教育实践证明,当学生深处一个能使他们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就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件苦事或一种负担,表现出喜乐和求知欲望,以及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小学的语言阶段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能让学生讲英语的氛围。

(一)排出学生的怕羞心理,创造轻松的英语环境,培养学生敢说干练的习惯

英语是一种有声语言,小学生学习英语和幼儿自小讲母语不同。小学生初学英语时,一般都已能熟练地运用母语并习惯与用母语思维,所以容易造成羞于开口讲英语的局面。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我对小学生的第一堂英语课就这样安排:一上课就用Hello,Hi打招呼,已在生活中听到的孩子便会跟着与我打招呼,我便请他们说一说他们所知的英语,其他小朋友跟着学。然后Follow me ,跟我边做动作边说Stand up ,Sit down ,谁先会说谁领读。接下来让他们小组之间,大组之间,同桌之间,前后同学之间操练(都是边做动作边说),直至下课时说Goodbye 。

(二)把游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容易开口

猜东西的游戏是进行 Whats this ? Whats that ? 等句型操练最有效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学生的兴致更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易受外界的影响,当周围都是浓厚的英语语境时,他们就会被同化了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英语的水平已有明显差距,差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去讲。越不讲英语,英语就学不好,产生了紧张,自卑的心理,老师要及时消除,并适时,恰当,真真切地给予鼓励。如在安排 Daily Talk 环节中,安排较好学生作问答,对较差的则要求重复别人所讲的。起初实施时,似乎在浪费时间,因为往往好的学生讲完后,差的学生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使课堂教学难以有序进行。但在教师耐心地启发和坚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水平低的学生逐渐能重复了。通过这一安排,水平高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水平低的学生也有可讲的内容与时间,并且促进他们养成学英语的好方法。在授新课时也顾及道那些水平差的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内容让他们去操练。

二、激發兴趣,乐于开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英语教学中激起学生讲英语的兴趣,他们自然喜欢说英语。

(一) 根据小学生的感知特点,他们喜欢接受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具有动感的东西,为了适应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使用直观教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一节课内要教一下五个单词:goose , goldfish , sheep , cow , chick .虽然学生对动物颇有兴趣,但他们一节课内就这些单词都能积极地讲就困难了。于是我用duck的图片引出goose,用蒙住学生双眼去摸一条活金鱼引出goldfish用sheep, cow的叫声引出这两个单词,用hen和cock引出chick,引出单词的同时,用肢体的动作表现出这些单词。随后在操作时。为他们戴上头饰,让他们模仿说“叽、叽、叽,I am a chick.”一类的句子,学单词时既操练已学过的句型,同时充实了单词的操练内容。有趣的事物激起了学生不在快乐地讲英语。

(二)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强的特点,让他们主动多讲英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曾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一年级的两个班叫了同一新内容后,一个班进行综合操练前,我先作了示范,然后据此进行集体性的操练,再让他们自己操练。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也有了良好的学英语的习惯,在不断地使用中提高讲英语的水平。

三、培养能力,善于开口

语言学家威多森提出外语教学要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语言,才能培养交际能力。引导学生用英语交际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讲多练,多挺多讲,模拟表演等各种方法,进行语言实践,并要相信学生能讲好英语,这是培养他们善讲的前提

教师讲解时,不要把学生当作被控的听讲者,除必要的语法知识点有老师整理外,要多让学生听讲英语。补要主管射向学生不可能掌握这个或那个只是,其实学生用耳朵听进去,又从口中说出就成了他们的知识。例如教授新知识后,又一个把新旧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操练的过程。在进行这一部分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所讲的内容。虽然他们有时讲的内容并不是教师所希望的,但毕竟他们动了脑子,动了口,为善讲开了个好头。

(二)安排各类活动,给予学生更好的语言实践,这是培养他们善讲的基础

如组织一个生日Party ,让学生们进行相互的问好,相互的介绍,培养他们同别人用英语交际。随着词汇的积累和增加,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内容和形式也逐步丰富,有的讲小故事,有的表演对话,有的组织同学回答他们的问题或猜谜语。

这些活动的设计目的是把课本知识转为学生讲英语的能力,然而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还利用校园广播、英语角、讲英语比赛、排演英语小品、邀请外宾参家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些活动中,每周的英语角活动最为固定。教师预先设计好话题,让参加的学生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并准备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词汇、语句。如“道歉”这一话题,在课内基础上作扩充。“没关系”英语表达有:That is all right . Not at all . You are welcome. Do not mention it. With pleasure. 学生可根据上下文选择。因为掌握知识丰富了,又有实践机会,交际能力自然提高。

另外在排演英语小品时,首先选择比课本内容难度答谢的而且又教育意义的作品。我们曾排演英语小品《龟兔赛跑》,小品中包括了小演员所掌握的所有句型,既有问候、问路、谈论好朋友,又有询问别人情况等许多交际用语。通过这一小品排演,小演员们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并扩大知识面,而观看的小观众不仅明白了道理,更重要的是敢说了英语的魅力。

如何培养学生从听中会说的能力 第7篇

一、听一句就说

听一句就说, 看似简单, 实则不然。比方听:“我是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实验学校七年级七班的初中生。”学生听了这句话后, 要求学生说, 我抽了三个学生进行说的训练, 一个学生说的是对原话的重复。除此之外, 没有言辞。第二个学生发言, 这句话说了学校的名称, 是哪个班的中学生, 语言停止了。我问:“你还能说什么?”这位学生摇摇头, 表示无语。我抽第三个学生, 这位学生说, 这句话说了是哪个市, 哪个区的学校, 还说了学校的名称, 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的学生, 还给我们说了是什么学生, 不过在这句话里没说这个学生的性别, 学习的情况。同学们听了后, 投向了赞许的目光。同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情此景, 表明学生对第三位学生的回答是佩服的, 感同身受。听了一句话就说, 说要抓住这句话的各个词语进行, 就像第三位同学回答的那样, 他在说时抓住了“重庆市北部新区”这既点明了学校所处的市, 还明确限制学校所在的区。“人和实验学校”既点明了学校的名称, 还点明了办学的方向, 而“实验学校”是一所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九年义务制学校, “七年级七班的初中生”给我们指明了学生所在的年级和班级, 听了一句话就说, 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要善于抓住这句话中的各个词, 逐一进行分解,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既是一个分解的过程, 又是一个语言组合的过程和语言表达的过程, 是一个感性与实践的过程。学生只要能抓住语言中的各个词, 运用思维表达的方法, 就能把听到的内容说清楚, 道明白, 叫人信服。

除此之外, 还可以根据这句话的句式进行诠释, 即从陈述句, 祈使句, 感叹句, 疑问句方面来说明, 又可以抓这句话的修辞或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进行赏析。听一句话后的说要善于选准切入点, 这样就有话可说, 有理可论, 有情可抒。不至于对原句的简单重复, 或无所适从, 干瘪无味。

二、听一段后说

学生掌握了听一句话后说的方法, 抓住各个词、句式、修辞及表达的感情, 用分解方法就能说出。听一段后的说, 方法与听一句后的说大致相同, 不过, 抓的语言单位有所变化, 寻找的切入点有别。一句话的说, 抓的是每个词语, 是属于第二级语法单位, 而听一段后的说, 应抓住每一句话进行表达, 即抓的是句子, 属于第三级语法单位。如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一段“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听了后训练学生的说, 我抽了三位学生说的情况。第一个学生的说是将文段重复了一遍, 然后归纳了这段文章的内容。我根据这位学生的回答, 提醒学生, 听了一段文章后的说, 要抓住每一句话进行表达。否则, 就不着边际, 南辕北辙。然后我抽了第二个学生的说:这段文字写了百草园, 写了百草园现在归于谁家,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位学生的回答较之第一位学生, 有了一点眉目。在说的过程中, 他抓住了每个句子进行说明, 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段话从句逗上看, 是讲了回答的三层意思。我们在进行说的训练时, 要注意句子的停顿。抓住停顿。对每一句进行阐释。用分析法和归纳法进行说明。这时, 我又抽了第三个学生的说, 这段文章从句逗的停顿上看, 有三层意思, 即我家的后院有一个很大的园, 叫百草园, 我与百草园相隔的时间之久, 七八年, 现在的百草园属于朱家的园子, 我对百草园的印象:是清新而又模糊。因文中用了“似乎确凿”。时过境迁, 不管这园与我相隔多久, 给我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是百草园给了我童年的快乐, 我对百草园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个学生的说, 是非常成功的, 他不但抓住了文章的句逗停顿, 还善于捕捉句中的词语来说明, 如园的面积之大, 他用“很大”来印证, 与园相隔的时间之久, 他抓住了“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对百草园的印象模糊, 他抓住了“似乎确凿”来佐证。

听了一段后的说, 除了抓住句子的方法进行说明外, 还可以从记叙的顺序, 表达的方法, 人物的刻画, 句子的赏析, 词语的探究上下功夫。这就是听后会说的切入点。把听到的内容传达给他人的方法。听了一段后的说, 是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训练, 听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 这是说的基础和关键。听得不好, 说得就不仔细, 或胡乱瞎编, 或不着边际, 或无言表达。说是对听的综合训练, 思维的训练, 内容的表达, 语言的描述, 说话的技巧, 内心的感受。在说的过程中, 都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听和说的过程是感性与实践的过程。是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 是在实践中再实践的过程, 是在实践中发展创新的过程。

三、听一篇再说

学生有了听一句话后说的基础, 具备了听一段后说的能力, 分析掌握了听后说的一些方式方法。找到了听一句话后的说和听一段后的说的切入点。那么, 听了一篇文章后的说, 该如何进行?把听到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表达出来, 使他人愉悦, 获得幸福的快感。

听了一篇文章后的说。首先找到切入点。一篇文章的切入点是非常多的,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每个人听了文章后各自的感觉千差万别。有的是从字词使用的优美入手, 有的是从句式的长短相间着眼, 有的是从文章的结构巧妙分析, 有的是从人物语言的幽默进行赏析, 有的是从精彩的描写分析突破, 有的是从心理描写得入神去品味, 有的是从选材的典型去感受, 有的是从主题的逐渐凸现去描述, 有的是从中心揭示的巧妙去领悟。总之, 切入点找准了, 就有话可说, 达到言无不尽的目的。其次, 要善于表达。听了一篇文章后, 要把自己的快感、喜悦、感受说出来, 供他人分享。这就是要善于表达。

说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说的能力,中职

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最终让学生真正掌握和使用英语的这个交际工具。可是, 随着知识量的不断上涨, 学生却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显得“腼腆”, 不敢说、不会说,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 教师过多的注重单词和语法的讲解, 注重学生做题的能力的提高, 忽略对学生说的能力培养, 另外, 中国学生受自身母语的影响, 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 这一语言解码和编码过程降低了认识理解的准确度, 影响学生说英语的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 英语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实用性,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针对学生运用英语交流存在的种种障碍, 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在“听”的基础上发展说的能力

听先于说, 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说英语要从听开始, 教师要让学生多听, 听清楚, 听够。只有先听别人怎么说, 反复多听, 才知道怎么说, 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 才会跃跃欲试, 想说话, 如果没有听清别人说什么, 自己也就不知道该答什么, 甚至还会产生不敢说不愿意说的为难情绪, 增加学生的挫败感。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 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句子、对话让学生听, 一字一句听清, 除此之外, 可以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组织学生一起听英语对白电影片段、英语歌、英语小故事等方法促使学生边听边模仿, 同时了解英美风土人情、文化背景, 它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 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听力材料的选取切记简繁适度, 循序渐进。

二、在“说”的练习中培养说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样化的练习, 集体练习、小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相互结合交替使用, 要先集体, 再小组, 最后个人, 要给每个人练习的机会。

1. 课前演讲。

尽量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十分了解、熟悉或感兴趣的事或亲身经历作为演讲材料。有些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常常出错, 因而害怕说, 不敢说。针对这样的同学, 笔者采取积极鼓励、小错不驯、多导多练的原则, 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能够基本符合要求, 就不纠错,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通过自己讲与听别人讲, 也慢慢提高了会话能力。这项活动要坚持, 要争取人人参与, 内容不限。

2. 配画练习。

适当时机设计一些图片, 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 编写一段带情节的对话和短文, 题型可以是用指定的单词解说画面, 也可以是根据图片编辑对话或者描绘短文。通过这些练习,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 创设情景。

情境教学法, 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 帮助学生理解、使用英语, 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方法。像说饮食、打电话、问路等之类日常交际形式, 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充分训练, 达到自然使用的目的。比如, 在某学生的生日晚会上, 学生纷纷送上小礼物, 说出祝福语, 学生通过使用英语, 真正掌握了交际英语, 做到了“学中用, 用中学”, 把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 达到直接交流的目的。

4. 模仿说话。

模仿录像或软件进行会话练习。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一套系统的口语教学录像, 由浅及深、讲解详细的教学辅助材料,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自愿组合成会话小组走上讲台, 分角色、带动作、带表情地重新演示录像中的情景对话, 达到吃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效果。

语言操练是语言交际的必由之路, 在英语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英语操练, 在语言操练基础上一步一步推向语言交际, 达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三、在“读和写”的实践中, 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尝试各类阅读的方式, 学生阅读量越大, 他们掌握的表达方式就越丰富,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都会随之提高。

早读尽量多带读, 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利用磁带录音, 让学生模仿跟读, 通过大声朗读, 学生既可以提高口语能力, 又可以培养语感。背诵也是知识输入和积累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背诵由少到多,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并采用结“对子”形式或在小组中交叉进行检查。选择精美的英语文章, 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欣赏, 记忆文章中美好的句子和段落。古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多读、多背英语, 学生的知识量、词汇量都会提高, 熟能生巧, 自然也就会说了。

当学生敢于和乐于张口的习惯养成后,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在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内容的完整性方面加以指导。可以由老师和学生确定一个主题, 比如, 家乡的变化、朋友、郊游、日记等, 根据这一主题, 让每个学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最后组织好一段理想的文字叙述。

说的能力 第9篇

一、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使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 学生有兴趣就有“说”的动力, 就有“说”的潜力。低年级学生有好奇心强、生性活泼好动、喜欢表现又不知如何去表现自己等特点, 每次上课前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 富有吸引力,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对“说”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主动地投入, 使学生“说”得轻松, 学得愉快, 高高兴兴地“说”。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 我先让几位同学“情境再现”扮演排队买票的人, 让其他同学数数有几人在排队买票?数数你排在第几?谁排在最后?换动位置后再问, 最后根据本班学生座位特点再让学生说, 共有几人?排在第几?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自然就会滔滔不绝了。又如, 学习“9加几”的凑十法时, 用了设置悬念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既让学生学会了凑十法, 又很好地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教“凑十法”第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出“9加几”的算式考我, 我用最快的速度说出得数, 我再现场培训一个学生, 让同学出9加几的算式来考他, 这个学生也能较快地说出得数, 通过这两步, 学生的积极性被我彻底调动起来了, 并迫切想学。我抓住契机, 再用小棒演示, 讲授凑十法, 并要求学生说想的过程, 学生不但很快学会了凑十法, “说”的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经常用到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如, “解决问题”的学习, 一直以来都是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困生视其为一种负担, 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 我先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2架同样的“飞机”, 然后找学生说自己摆飞机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如果再摆一架飞机用的根数又是老师的几倍?通过动手、观察、比较和让学生说,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含义, 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使学生在动手和说的愉快氛围中掌握其特点和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想说”的方法常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设悬念、游戏、讲故事、创设情境等。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能让学生“想说”的方法, 均可借用到教学中来。

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敢说”

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老师居高临下, 凌驾于学生之上, 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对立状态。由于师道尊严的思想, 课堂上学生不敢多说, 更别谈什么质疑。现代教师应从观念上更新, 放下架子, 时刻把微笑挂在脸上, 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平等对待, 多给予关爱, 多给其温暖, 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 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才敢接近老师, 才乐意接近老师, 在课堂上才会“敢说”。

三、提供素材, 全员参与, 使学生“能说”

有很多低年级学生虽然想说、敢说, 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 或是想说又说不出来, 不知道该说什么, 怎样去说, 特别是中下成绩学生表现得较为突出。平时老师应选取一些容易说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如学习完“人民币的认识”后的练习课,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玩具商店有:小狗1元一只, 布娃娃3元一个, 小车2元一辆, 飞机4元一架, 变形金刚5元一个。商店有哪些玩具?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由于联系生活, 学生有了说的素材, 就纷纷动口说了。因此, 当学生有了说的欲望后, 老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来,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 不加框, 不限制, 只要想说就给机会, 即使说得不好, 甚至听不懂, 也要给予鼓励, 这样能使他们增强信心, 克服胆怯的心理。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说的素材, 让学生全员参与, 较难的问题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说, 普通的问题让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说, 简单的问题让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说, 创建一个人人都“能说”的课堂。

四、辅导帮助说完整话, 使学生“会说”

“想说”是欲望, “敢说”是基础, “能说”是要求, “会说”才是目标。学生之间“说”的能力本来就有较大的差异。因此, 学生小组交流分组时应好、中、差搭配均匀, 这样可以以好带差, 互助学习, 共同进步。还可以采取结对子帮助的办法, 让学困生也“会说”。课堂教学小组交流, 应差生优先, 中等生补充, 优生完整概括, 同时老师还应参与小组交流, 有针对性地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低年级学生虽然思维敏捷, 但说话的连贯性、完整性较差。开始时要求不可过高, 在多鼓励学生“说”的同时, 课堂中还应训练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 低年级学生本身年龄小, 思维跳跃性大, 一般都是想到哪说到哪, 语句不连贯、不完整, 别人难以听懂。所以, 老师应循序渐进, 进行重点训练,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适时补充。如学习“数的组成”时, 问:7可以分成4和几?学生常会说:4和3, 这时我及时给予纠正, 让学生完整说出:7可以分成4和3。有时还要把学生说的几个部分串联起来, 再让学生完整说出来, 如学习“凑十法”时, 我出示9+6= () , 让学生说各自的算法后, 问:9和几凑成10?6要分成几和几?为什么?这样分开, 学生都会说, 但学生不会连起来说, 我先示范:把6分成1和5, 给1个9凑成10, 10加5等于15。再让学生反复练习, 直到学生能够完整说出整个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训练让学生说完整的话,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 提高说的能力, 为“会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的能力 第10篇

一、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建立新型的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 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去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 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在教学时, 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当学生没有回答上来问题时, 要防止学生彼此之间的嘲笑现象, 使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明白错误是难免的, 也是正常的.教师可以用婉转的语言提醒, 或用鼓励性的语言劝慰, 如“慢慢说, 不要急”“错了, 没关系, 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 这样使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到老师态度亲切, 会消除学生“尴尬”的心理;当学生说对了就应该及时肯定或表扬, 如“你说得很有道理”“你真会动脑筋”, 或者向他竖起大拇指等手势表示赞赏, 这样坚持下去, 学生就会越来越自信, 课堂上敢说, 会说, 乐说.

二、教师要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影响学生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 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 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课堂上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 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这样, 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课堂上以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讲述.

三、努力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多说

1. 教师在每一堂课上, 都要尽量与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交流.

可以经常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例如, 在概念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本质, 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说说算理, 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条理地说说解题思路, 几何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其特征, 在推导出面积和体积公式之后, 让学生说一说推导过程, 每节课结束时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 等等另外,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十分重视, 耐心倾听, 并注意启发学生用简练、准确、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激发他们口语表达的愿望.而不能随意终止学生的发言, 简单包办, 把学生想表达还没有表达清的话代替说完了, 这样会大大打消学生表达的欲望.

2. 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甚至自己说给自己听等多种

方式给每个学生以说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途径.我们知道, 一个班有四五十人,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课堂上毕竟面对全班同学发言的机会是有限的, 如何能增加说的机会, 多锻炼说的能力, 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的话, 小组讨论前, 先给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的时间, 再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 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 小组长还可以轮流交换, 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 其他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 必要时,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 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 形成共识.

3. 教师多设计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或让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质疑问难.

我们知道, 思想越辩越明, 思维也是同样道理.有些题目容易让学生发生误解或题目本身陈述有一些模糊, 可以让学生来辨析.对方只有把道理说得头头是道, 才能赢得不同观点的学生的赞同.课堂上这样的争辩多了, 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 智能也就发展了.

4. 要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创造说的机会.

要让学生从小就知道, 机会不是等来的, 而要自己去创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 要想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需要综合的素质, 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的素质.如何要人家了解你的想法, 得到大家的支持, 那你一定要把问题说得让大家明白.怎样有这种本领呢?从小就要抓住机会锻炼自己说的能力.另外, 可以从自己的表达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思维可能出现的偏差或不严密性, 和他人的交流中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吸取他人的观点, 弥补自己的不足, 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数学学习中, 只要想说愿说, 随时可以创造说的机会.

我想说的…… 第11篇

我与孙老师相识于一九八八年。其时,我正在思考有关中国民主的问题。偶然看到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颇受启发。此书初版于一九四八年,仅印三千五百本。它所批判的是包括蒋家王朝在内的中国官僚政治,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具有不应忽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书却被束之高阁,几乎为人遗忘达三十余年之久。是孙老师在十年浩劫后不久(1979年)即撰文介绍此书,并于一九八○年主持再版此书,还专门写了《再版序言》。此序与此书的真知灼见交相辉映,在时间与事实的检验中,日显其真理的价值和光芒。

孙老师是王亚南的弟子。他不仅继承了其师桀骜不驯的野马精神,更继承并推进了他的未竟之业。他在一九八○年写道:“当旧形式的官僚主义尚未消灭殆尽时,新形式的官僚主义已经出现,例如,在西方谈得很多的‘技术统治论’和‘技术官僚’,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在研究各国官僚政治史,特别是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史的基础上,结合新资料,建立广义官僚政治学的研究。它的任务有:其一是研究官僚政治因素的发生、发展(官僚政治)、灭亡的规律,以便于同官僚主义在一切国家、一切领域的一切表现作长期有效的斗争和防止官僚政治的复活。其二是研究王者的限度,即研究和预测王者或领导人的权力的限界,帮助他们尽可能成为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而不是单纯地期待他们效忠人民……”从孙老师的文字中,我感到一种少见的真诚、如实与平和,一种超越、切实与清晰。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去结识他。第一次见面的询问就是:对于官僚政治的研究,您是否有新的创见和推进?

也就是在一九八八年,在我们相识后不久,他就将这部《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的书稿郑重地让我看。看后,我的承诺是:收入一套正在出版的民主研究丛书,一字不改地尽快出版。孙老师是信任我的。可是,我却说了不算,此书稿最后因故未能出版。一九八九年,在孙老师的一再催促下,我很不情愿地将书稿送还他。这使我既惋惜又歉疚:承诺之事,终成空言;真品问世,不知何时。

再与孙老师相见,已是一九九七年的事了。八九年过去了,我们却毫无生疏之感,仍然是一见如故,仍然是坦诚相谈,而且似乎更心领神会了。最先询问的,还是那本专著的命运如何。得知它仍旧尘封,令我真是无话可说。所幸已有孙老师《历史的踌躇》和《干校心踪》出版,真让我为他高兴。读后,不仅使我对孙老师由信仰支持的独立人格和独立的思考精神更为钦佩,也对他思想的价值更加看重。我感到,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孙老师的人格、精神和思想,于是建议先对《干校心踪》(诗配画)有所介绍,并答应负责在杂志上刊出。现在想来,我真不该一谈再谈,又作出这样毫无兑现能力的承诺。由于这本书是孙老师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用水彩风景画和诗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来记录痛苦心灵和美丽自然的对话,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纯正知识分子逃避现实和反抗现实的特殊心态和方式,若非既了解和理解孙老师的为人和思想,又懂得美术、诗歌的人,是难以写出一篇如实的介绍文字的。

万般无奈中,我向孙老师提出一个不情之请,由他自己撰文将《干校心踪》一书介绍给读者。初稿很快写就,这既在我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孙老师拿给我看,征求意见,最后成为现在收入其文集的那篇文章——《心灵和自然的对话》,署名:韦弦。记得当时我曾问他为什么用这样一个笔名,后来,话岔过去,竟没有机会再问。谁又能想到,此文竟成了孙老师最后的绝笔之作,也成了阻碍我在他病中探望他的缘由。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从他家取走此稿的那天。他一个人在家,准备了一席饭。一条大鱼是他早上特意去买来的。直到他端锅炒菜时,看见他手直发抖,我才忽然感到,孙老师的身体竟是那样的虚弱。我一下子自责起来,为什么只是聊纸上的东西,却很少关心过老人家的身体,而这次又让他如此劳神辛苦……然而,孙老师对我的抱歉却不以为然,连说没有关系。席间,他还颇有兴致地与我对饮了一点葡萄酒。突然,孙老师离席坐到沙发上,感到很不舒服。我真的慌了,情急中,施展出所谓的气功本事。所幸,孙老师渐渐恢复了常态。回家后,我整夜无法安眠。想打电话询问,又怕打扰老师休息;不打,又担心不测之事发生。好不容易挨到早晨,打过去电话,听孙老师说没事,我才放了心。

然而,谁能想到,此后,老师就住了院。我去看过他一次,当时尚未确诊。谁又能想到,这竟是我与老师的最后一次见面——一次永久的分别。就在这时候,我得知,我约他写的,已经发排的那篇《心灵与自然的对话》又因故未能刊出。此刻心中的歉疚之情,甚至是负罪之感难以言表。我几次打电话给孙老师的夫人,希望能去再看望孙老师。然而,得到的答复是,孙老师在病中数次询问那篇文章登出来没有。她不愿我再见到孙老师,怕我为难,更怕孙老师失望……对此,我还能再说什么呢?我只能默默地为老师祈祷,为他祝愿……最后看到孙老师,是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上,一个人就这样心愿未了地离开了人间,而我们,想为他做些什么,却如此地无能为力……每忆至此,我的泪水总是不禁而下,一种无法言说的人间悲苦充满心中,永难释怀。

后来,广东的《同舟共进》杂志在一九九八年第四期上,刊出了《心灵与自然的对话》。其时,我写了如下的文字:我还能再说什么?除了感谢《同舟共进》的同行们。孙老师的主张和思想不应埋没,因为这一切是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更新的。他思想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启迪和激励我们,去推进对官僚政治的研究,去消除社会中相关的弊端。人能宏道,非道宏人,对孙老师最好的纪念就在于确立自主的信仰和保持人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度人度己不二的人生态度去做应做之事。

作文至此,想说又该说的,似乎也都说了。其实,我也很想对孙老师的官僚政治的学术思想议论几句,因为我确认其价值。不过,就我的学识而言,我还难以对其作出更如实的评价,再说,此书是孙老师的文集,并非是对书的评论集。就此而言,我想,以上关于其专著和文章难以问世的叙述还是需要和适宜的。

不过,我知道,对于是否应指明《心灵与自然的对话》的作者,就是孙老师自己,是有不同看法的。我理解,提出者是为孙老师好。我几次要撰文写明此事,也是怕有损孙老师而作罢。既然如此,此文为何又直言点破,我想就此作些说明。一则,此文是我心声的自然流露,如我隐去此事不说,就很难自圆其说与孙老师永别前的来往。我是一个追求如实的人,我相信孙老师也是一个追求如实的人。我不知道孙老师是否愿意我指明“韦弦”是他的笔名,但是,我相信,他决不忌讳别人知道。正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他同意撰文介绍自己的作品,自有他自己的考虑,此文采用“韦弦”的笔名,更是他的权利。然而,说明此事,我却认为是我自己的责任。孙老师在时,说不说明,与我无关,孙老师已经走了,我就不能不说。不说明,我总觉得是对孙老师的不尊重,是对他曾让我发表此文的不负责。是谁写的,就是谁的。文章的署名不是装饰,而是要表明作品属于谁,否则,说一句既是玩笑又不是玩笑的话,此篇文章的稿费,谁来拿?

二则,孙老师的绝笔之作竟是以“韦弦”署名,自己评介自己的作品。此事或许纯属偶然,我却以为其中亦含有某种必然性,是值得思考的。

我以为《孙越生文集》的主要内容和重心就是对官僚政治的论述。除去诗集《干校心踪》不论,按时间顺序排,大约第一篇应是《〈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再版序言》(写于1980年7月)到最后一篇《心灵和自然的对话》(写于1997年8月),大部分文字,或者是对官僚政治的直接论述,或者是多少有所涉及。

所谓官僚就是古代国家的官儿,就是现代组成各级政府的大小官员。纵观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民的存在是自然的,官的出现是必然的。就人而言,官是国家组成的主要部分,运作的基本因素。在古代,除了官,还有皇帝,其余就是民。在现代,除了官,就是民。就此而言,我以为,一个社会,如果官当好他的官,民作好他的民,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是很不错的。事实表明,官要当好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地研究、改进,其中当然也需要斗争。关于民的问题,此处顾不上说。如果说,我们对官僚政治的研究还很不够,那么,我们对民的研究就更谈不上。作为民,对官提出种种的要求和意见是权利之所在,是理所当然;然而,作为民,同样也需要认真研究一下自己怎样当好这个民。有关怎样当好民的专著,是否有,我还真是一时想不起来。对于怎样当好这个官儿,在古代,研究的首先是皇帝,还有正当着官的。官儿当的好不好的标准,在皇上。皇上说好,就好,皇上说不好,就不好。百姓当然也有他们的标准,不过,有也白搭。古代的官儿是为皇帝做的,为自己做的,不是为百姓做的。有没有为百姓的,不敢说一个没有,若有,恐怕,也是为皇上时,兼顾百姓一下而已,否则他这个官也做不长,即使真的为百姓做,也就只能做那么一两下子。到了现代,绝大部分国家的官儿,至少他得说他是为民作官。他要敢公开说,他不是为民作官,这官儿,他一定做不成。当然,民也知道,许多官儿也是为他自己。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要有界限,不能因此损害民的利益。如果只为自己,不好好为民服务,还加以损害,那就不行。既然现代的官是为民作官,那么作得好不好的标准就在民,至少,民对此应享有一个相当的发言权(当然,也不能把民的权利的标准绝对化,民的许多看法也未必合情合理。而且民的有些意见,也只能通过官儿来表达)。无论如何,研究如何当好这个官的事,既是当官的,也应是作民的。如此说来,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对官僚问题的研究,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责任,更是社会正常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对于这种研究,应该得到社会的保障和支持,重视和关注,因为这涉及到社会每一个人的利益,涉及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

费了以上似乎太多余的笔墨,我要说到正题了。那就是,孙越生先生,还有他的老师王亚南先生,做的就是这件事。他们对中国官僚政治的研究,对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的探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为学术而学术,更没有什么项庄舞剑之意。我以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有助于官为民作好他的官。他们清楚地看到,民的存在是自然的,官的出现是必然的。官民二者,缺一不可,否则,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然而,有官,就有有官的弊端。要想官为民做好官,就要想办法消除这些弊端。进行研究是首先应该做的,而且是真正有效和稳妥地消除弊端的前提。

王亚南先生、孙越生老师,当然还有其他的人,他们从事着一件社会十分需要而又做得很不够的研究工作,并且拿出了成果,但是,结果又是如何呢?我又要重复前面的话了。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被束之高阁达三十年之久。孙越生先生的《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完稿后十年,至今仍未问世。乃至最后,孙先生还不得不自己撰文来评价自己的作品(不,他不是在一般地评价自己的作品,他至少是希望通过自己尽可能的努力,唤起人们对官僚政治研究的关注!),这其中的症结何在?难道不需要深长思之,并加以解决吗?当然,对于他们的研究成果,人们会有不同的评价,这也是自然的。有些人甚至可能认为其中有不妥当、不正确,甚至很不正确的地方,那也是自然的。但是,如果因此就不能出版,那就不合适了。理由还是如上说的,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就要讨论。之所以要讨论就是因为,几乎对任何问题,都可能存在不同意见,有各自认为的正确和错误。而要讨论,首先就应该让人家把看法说出来,否则,连人家的看法是什么,都不清楚,还讨论个什么。讨论并不一定就能改变各自对正确和错误的看法,但是平等的讨论,一定能有助于更多人更如实地面对事实、思考问题。

三则,对于孙老师自己撰文评价自己的作品是否有王婆卖瓜之嫌,我也想说几句。

如果有人这样看,我以为,也没有与其辩论的必要。我只想对此表明一下自己的看法,孙老师的此举,说明他具有如实的精神、超越的精神、负责的精神。我以为,至少在客观上,《心灵和自然的对话》一文,对于孙老师而言,有对自己一生作出总结和评定的含义。文中的三个小标题——“特殊而又一般的人格”、“传统而又创新的艺术样式”、“个人而又社会的含义”,就很能说明问题。而他的总结和评定是十分如实的,他只是想告诉读者,他做过什么,想过什么,说过什么。我说,孙老师是超越的,因为他在叙述自己时,已经超越了自己,仿佛又有了另外一个他,在审视他自己做过、想过、说过的一切。他如实地对待自己,就像对待别人那样如实。这种如实、超越的态度,显示出他的自尊,他的精神的高贵。

为什么我说孙老师是负责的?我以为,一个思考者努力把自己思考到的问题让社会了解,是他的责任所在。当然,我主要是指那些与社会的存在和进步有关的问题。否则,你思考这些问题有什么用呢?当然,不排除有人思考这些问题只是觉得有趣,喜欢,就像想发明永动机。但是社会问题毕竟不同于永动机。在人们思考社会问题时,不可能不遇到社会存在的种种苦难、弊端、不公正、甚至罪恶。一个具有良知以至慈悲之心的学者,终究不会将自己置身事外的。他自然会认识到社会问题的解决,没有思想不成,仅仅有思想也不成。除了自己思想,还需要思想的交流,以及思想后的行动。这样,他就会将自己的思想负责地公诸于世。而且,一个负责的思考者,他决不是要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的思想,虽然客观上有这种可能(正如孙老师引用王亚南先生所说:“只有像马克思那样不愿在别人脑子里跑马的人,才不会让别人在自己脑子里跑马。”)。他声称要走自己的路,当然不会去想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妨碍以至左右人家走自己的路。一个负责的思考者,决不是确信并保证自己的思想一定所谓正确,更不是企图让别人一定要确认并接受自己的思想,他只是负责地给需要的人准备下某种思考的材料而已;一个负责的思考者,他只是在说出自己的思想,同时希望别人了解他的思想,正像他同样希望了解别人的思想。人类真正的进步不正是在这样相互了解中取得的吗?没有这样的了解以及通过了解形成某种共识后的行动,社会是很难有真正的进步的。即使表面上有了,终究一天会露出所谓进步的真相。我以为孙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负责的思考者,而他的绝笔之作,就是这样一个负责之举。

行文到此,真该打住了。然而,我又想起两个人。这两个人,在我心中的位置和孙老师是一样的。我十分痛惜孙老师这么快就离我而去,然而,我们毕竟还见过若干次面,倾心交谈过,但是,那两个人,我却是从未谋面,只是神交。

一位是常燕生先生,他去世于一九四七年,那年我正好出生。一位是李长之先生,死于“文革”中。

我与李长之先生的神交开始于我读到他所著的《孔子的故事》一书,那是七十年代末。我喜欢此书的文字,以为作者一定比我还年轻,就到处打听,竟无人知晓。直到后来,他的《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再版,我才知道,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五十年代初,他还正值壮年,就已有二百多种著作和译著,可谓“等身”。于是,我自然地到北京图书馆查阅他的作品。作者名录中还真有李长之三字,然而,其名下的著作,仅仅只剩下三种,一本是《孔子的故事》,一本是《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还有一本记不清了。二百多种著作和译作,在堂堂中国大陆最大的图书馆的目录中仅仅剩下三种,这个事实对我的刺激是太大了。真是痛心疾首,真想仰天长啸,这是为什么?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贡献给社会的精神和智慧,为什么就这样轻轻易易地被抹杀掉了?没有人的精神,没有人的智慧,没有人将自己的精神和智慧贡献给社会,仅仅靠体力劳动,这个社会能够存在吗?能够进步吗?我以为,对于这个问题,就全社会而言,现在比过去明白了不少,采取的态度也进步了不少,但是做得还很不够。孙老师的命运也可算是一个例证。

再说到常燕生先生。我大约是一九九四年知道他的。那是在苏州的一家旧书店,看到常先生的一套文集,十来本。是海外出版的。开始似乎是因为同姓,而且都是山西人,更要往下看。再往下看,就只有将此套书买下。因为其中的论述决不寻常,决不下于许多西方论著。我并无时时将东西方学者相比的爱好,更不想通过比较,把西方学者比下去,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我只是奇怪,至少同样是讲相关的问题,谈论的同样精妙,为什么西方的东西就被纷纷引进,甚至是畅通无阻,而中国人自家的东西反而被埋没和冷落?后来,有人提到常燕生是青年党,恐怕是原因之一。可我还是不明白。青年党是什么样的党,我不大清楚,至少他不是法西斯党,顶多也只是资产阶级或是别的什么阶级的党。可是那些在中国通行无阻的西方学术专著也大多不是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撰写的。这样一来,难道不有些崇洋媚外之嫌吗?我以为,对于学术思想,应该一视同仁。现在人们介绍和了解西方的思想,目的不同。对于有的思想,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但是在需要了解这一点上已经有了某种共识。我以为对于中国的各种学术思想,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需要了解。了解后,尽可赞成,也可反对。那么,了解的前提,就是使其思想的成果依法发表。不发表,又从何了解?

想说的,终于说完了。总之,希望孙老师的文集与他的思想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也来研究官僚政治问题,其中包括对孙先生的著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其更加如实、周全,以帮助官能为民当好他们的官,用孙老师的话说,就是“帮助他们尽可能成为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这话可能不顺耳,在有人看来甚至很不正确,我却以为至少是如实的,有益于民的。

说的能力 第12篇

语言的吸收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在听的基础上练习说英语,才能保证说的训练的顺利进行。积极鼓励学生多听,使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逐步内化规则,吸收扩大词汇量,逐步提高说的能力。如听录音中的对话、故事、歌谣,感受地道有趣的英语;收听观看一些少儿英语节目;听教师的口头表达,听准后再进行仿说;使用多种听力训练方法,是学生乐听后乐于开口说。如听音会意、听音跟读、听音画图、听音表演、听音说唱。

2 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是培养说的技能的关键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学科具有内在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充分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说。如教学Pep三年级(上)Unit4 We Love Animals时,我创设了一个动物联欢会的情景。每个小朋友带着他们的好朋友(动物玩具)来参加森林里的动物联欢会。也许是太热闹了,人太多了,小动物们不小心和他们的主人走散了。这时森林大王老虎(由教师戴着头饰演)将学生的玩具动物放在讲台上,然后让能说出I have a…I like…等的学生来认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动物。当能回答教师的提问是,该学生就能上讲台领走小动物。当学生因为能说而拿到别人的玩具时,他们是十分自豪的;提供多种游戏活动,玩中赛中说英语。小学英语课是实践活动课,而不是知识课。因此在教儿童学英语,首先要注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等猜单词游戏、拍手找单词游戏、带头饰表演游戏以及抢答、绕口令、读单词、读韵律诗、快速单词接龙、语音快速反应等比赛,都比较符合儿童模仿能力强、心理负担轻的特点;多鼓励。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份小小的奖品都会带给学生很大的信心。

3 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说的成就感,是培养说的技能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所谓任务型教学,是指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任务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帮助是很大的。

任务型活动的设计类型有三种:

信息传递型。该活动的本质是对理解了的语言进行转述,或理解别人转述的语言;把语言转换成图表形式展现,或把图表形式转换成语言转述。如在教学Pep五年级(上)的一篇课文时,我就设计了信息传递型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口头介绍来转述其他同学喜欢吃的食物,运用“What would he/she like?”和“He/She likes……”做了一回小小调查员。可能说的句子有时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但是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乐于开口表达,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也体验到了成就感,这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推理决定型。该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这一类型的设计,不适合低段学生。这一活动本身有一定的难度。

观点阐述型。观点阐述型活动需要参与者对于所给情景表述个人的爱好、情感、观点、态度等。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尽量创造英语气氛,使训练交际化。运用多种形式,增加学生说的机会。

小学的任务活动主要以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为准,如听指令做事情,听指令做动作;看表演猜词义;唱歌,演剧,做游戏;读短文;模拟交际,讲故事等。

摘要:说是人类基本语言活动之一,是思想的口头输出和表达。说是人认识活动和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而说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过程。小学英语教学是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言语实践活动。正如"游泳是游出来的,钢琴是谈出来的,语言是说出来的"的逻辑,从说入手,去领略英语的韵味,去感受说英语的乐趣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上一篇:舞蹈艺术家下一篇:光化学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