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解析范文

2024-05-20

网络解析范文(精选12篇)

网络解析 第1篇

关键词:电商大战,注意力,媒介环境

从2011年底至今, 国内几大主流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达到一个新的巅峰, 尤其是几次促销大战的激烈程度屡创零售历史。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电商大战, 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到了网购的行列。美国的市场研究中心e Marketer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 中国网购用户已达2.71亿人次, 成为全球网购人群规模最大的国家。相比年初的2.2亿人次, 半年时间内网购网民数量增长了5千万之多, 参与网购的网民速度增长之快可见一斑。”一般认为, 电商大战源于2011年11月11日的淘宝促销战略——这个被商家大肆炒作的“光棍节”当天, 淘宝天猫单日成交33.6亿元, 加上淘宝网共计52亿元, 创出国内零售记录。在淘宝的巨大成功之后, 其他实力相当的电商开始按捺不住, 纷纷参与其中。电商大战由此展开, 尤其以2012年内的两次大战最具代表性。

一、电商大战的问题

2012年8月14日, 京东刘强东的一条微博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深入关注:京东将挑战国美、苏宁线下实体店的10%毛利, 以此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国美、苏宁等卖场和电商随即回应, 相约加入促销大战。第一回合很快就过去了, 阴谋论者所谓的京东等电商为了提升口碑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 反而暴露了供应链的多处弱点, 甚至危及诚信度。比如, 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 发现商品缺货、送货迟缓、价格偷涨、型号不同无从比价等诸多问题。2012年11月11日的第二次电商大战持续了一天就结束, 这次线上大战几乎所有知名电商全部参与。最终, 20余家电商在一天的时间里, 获得了300亿元的营业收入, 淘宝天猫的支付宝交易额则占到了其中的2/3, 达到191亿元, 创出世界零售纪录。

2012年先后两次电商大战暂时告一段落, 专家学者、各大媒体、广大网民继续深入探讨的热情不减, 给出了大量的因果解释和建设性意见。其言论大多涉及到电商的融资需求与内需的消费能力等一般性的经济学命题, 也有论及当前网络媒介市场的不良竞争以及制度弊端, 但大多从一般实体产品的市场经济规律出发, 没有突出网络媒介的特殊属性。当前国内电子商务呈现产业化趋势, 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如何抢占市场成为电商们的当务之急;对应于网络受众个性化诉求的不断加剧, 各大电商的盈利模式、产品定位与营销手段差异化较小。目前, 电商们因循一般实体经济的惯性思维陷入同质化竞争, 其基本逻辑为:“通过促销提升市场占有率———垄断电子商务市场———拓展网络注意力经济业务”。一般实体经济的经验告诉我们同质化竞争的代价太大, 即使有电商通过传统的经济手段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其垄断地位也不稳固。电子商务是依托网络媒介的商业活动, 属于注意力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为了破解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难题, 必须从网络注意力经济的特殊属性入手。

网络注意力经济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 电子商务网络受众的消费行为可以分为从商品信息搜索到注意力汇聚, 再到确定购买支付三个阶段, 注意力担负从认知到行为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当前, 电商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凸显出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大量质量相同、服务相似、价格相近的商品摆在网络受众面前, 谁都难以吸引绝对多数的注意力去付诸购买行为。本文结合网络媒介环境的基本特征, 围绕注意力问题, 按照注意力经济的基本逻辑, 主要探究电子商务的网络购物 (即B to C与C to C问题, 而不涉及B to B问题) , 重点考察网络购物的供需关系与网络受众的注意力, 力求找出破解当前电商大战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二、网络媒介环境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 (ZDC) 进行了2013年中国电商大战的有奖调查, 结果显示“超八成购物网民参与了商家的优惠活动;六成网民表示在电商大战中得到实惠, 网民购物日趋理性;四成网民不购物, 想买的东西不打折为不购物主因。”由此可见, 商品价格主导了当前网络购物的供需关系, 即需求量与价格的负相关。网络注意力经济本身就比一般实体经济省去了很多时空成本, 降价与打折自然成为电商常用的促销手段, 越来越多的网络受众选择线上购买商品就是对价格的需求反应。这种从一般实体经济出发的促销手段忽视了网络注意力经济特殊的供需关系, 短期的价格优势必将被同质化竞争销蚀, 导致长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由于电子商务体现出强烈的注意力经济属性, 需要考察网络媒介环境的基本特征, 以此探究解决当前问题的可行性方法。媒介环境学认为任何媒介都有自身独特的属性:比如印刷媒介的线性传播方式, 鼓励了相应的线性因果关系的思考和推理方式, 个人化的阅读有助于培养个性化的思想和行为;电视媒介因为延伸了人的全部感官, 容易在人的意识中形成整体的图像, 把人重新带回口语传播环境;网络媒介实现了多媒体的融合, 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 全面模拟并延伸了人的神经系统。这种诉诸于神经系统的统感方式总是外化为“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范围, 我们关注其中特定的一条, 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结合注意力经济学与媒介环境学的基本结论来关照课题, 网络媒介环境主要体现为注意力的极度稀缺:“假设一个人一生中有50万个小时是清醒的, 如果你交流的世界也就在一个小村庄的范围内, 平均来说这个村庄的每个人会占去你2, 000多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是汽车可达的范围, 每个人占去的时间会减至2小时。如果是全球计算机网络延伸的范围, 这一时间就减少到不足10秒钟。”针对稀缺资源的生产是一般实体经济解决供需问题的逻辑起点, 网络媒介环境中的稀缺资源就是注意力;由此推理, 网络注意力经济解决供需问题———包括同质化竞争等当前面临的问题, 应该紧密围绕注意力展开。网络媒介曾经赋予个体的匿名特征将不会持续更久, 每个人的个性以及喜好和购买的许多细节, 对于那些想要为其支付费用的人而言, 是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得到的。在得知人们态度与行为的信息之后, 具备了围绕注意力解决当前问题的可行性。

三、文化服务功能

目前, 国内经济生产正在经历从“物质匮乏型”向“精神匮乏型”的转变, “十八大”力推的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就是基于此判断。网络受众是“经济人”与“社会人”的辩证统一, 对商品的质量与价格 (物质匮乏) 、电商的文化服务 (精神匮乏) 都有需求, 在前者受到抑制的时候 (需求量对价格不敏感, 并与注意力正相关) , 后者就越发显得重要。网络受众在选择网络商品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比网络商品的质量与价格, 还要对比电商提供的文化服务功能。在同质化竞争的价格优势相当的情况下, 文化服务功能对网络受众的注意力选择越来越起到决定性作用。

具体的可行性方法可以因循以下逻辑:首先, 通过对受众的了解、关心与体贴来赢得注意力。“仔细阅读消费者的大量评论与留言, 会发现诸如客服态度、客服专业性、快递速度、快递素质、换修程序、优惠券兑换、老顾客关照、售后服务等, 太多的消费者需求没有得到起码的尊重与满足, ”应该以此为起点;其次, 通过个性化服务避免同质化竞争。由于信息化仍然是整个电子商务的本质, 电商完全有可能通过现有的数据挖掘技术, 精准地获取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 提供定制化的个性商品来吸引注意力;最后, 通过文化服务稳定消费群体, 培养潜在消费群体。避免注意力经济线上与线下脱节的误区, 将线上的文化服务与线下的文化服务相结合, 电商可以采取走进社区、公益服务等事件营销手段, 创造与消费群体以及潜在消费群体面对面的机会, 增加注意力的黏度。

四、结语

纵观2013年的电商大战,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 价格战依旧是电商不变的主题, 但是电商看到了社交平台的重要性, 开始了注意力的争夺——阿里巴巴暂停与微信的市场服务, 转而与新浪微博联手发布“微博淘宝版”的系列产品;其次, 自国美、苏宁之后, 实体零售店纷纷试水电商, 一方面凭借自身的物流优势与线上电商拼线下服务;另一方面推出类似“苏宁云信”的社交平台, 使得优惠信息和优惠券直达消费者移动终端;最后, 电商开始涉足金融业, 以“余额宝”和“微信红包”为代表的金融平台开始建立, 前者将银行的储蓄功能直接搬到线上, 后者通过“派发红包”与“微信打车”的办法拓展新产品, 最终两者都要以汇聚注意力开辟网上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 价格战向注意力的转折已经起始, 但是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2013年的新气象分别强调了“社交功能”、“增值服务”与“开辟市场”三个关键词, 电商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围绕注意力与汇聚注意力的方法实现上述三个关键词。因此, 针对当前电商大战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 逐步放弃以价格战为核心的一般实体经济的市场抢占方法, 渐渐确立围绕注意力的市场培育方法;第二, 以文化功能为主的增值服务拉伸消费链条, 延长网购用户的注意力;第三, 确立专属的文化服务特色, 以此打造品牌的知名度与忠诚度, 通过汇聚注意力的方法培养专属的潜在网购用户。最后需要说的是, 虽然每年电商大战依然以价格作为突破口, 但是花样百出的价格战已经让消费者“审美疲劳”。消费者慢慢发现, 低价的背后依旧是货币的等价交换, 消费者更加注重电商的沟通能力与物流服务等注意力资源, 这同时也是电商们比拼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美]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 (上册) [M].北京: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网络经济解析 第2篇

网络经济在国外实际称为Internet经济,主要讨论Internet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使得普通大众掌握信息的速度、深度、广度大大超过前几代人,而对下一世纪经济形态的各个层次形成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巨大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机遇。网络经济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Internet能提供普及的、完善的、为社会全体所接受的信息服务,像今日电信业提供的电话服务广为普及、成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一样,Internet将成为下一世纪社会大众接受的最为重要的信息服务业。所谓“网络经济”的形成应以Internet服务大行其道为标志。

实现“网络经济”的目标有三个重要步骤,第一步是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网上资源,众多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文体娱乐业、公众媒体、社会消费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网上建立丰富多彩的网上信息源,实现电子商务,为公众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第二步是建立高效经济的用户接入网络,使每一个用户具有足够的数据带宽,及时有效地传输网上数据,同时收费合理,大众可以承受;第三步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是向全社会提供简便易用的接入工具。相比于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电话机,目前Internet的接入设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实在是太复杂,只有极大地降低Internet接入设备的复杂性,让每一个普通人无障碍地感受Internet的无限魅力,才能使得Internet为大众所接受。Internet服务说到底是通过Internet接入设备提供给每一个人,如果使用复杂,Internet服务将不可能成为大众的选择;反过来没有相当数量的公众使用Internet,高效经济的用户接入网络就无人投资,造成网络传输速度缓慢,网上服务供应商因有效访问太少而无法赢利,影响网上信息服务进一步投资的恶性循环。就现实情形而言,能否形成真正的Internet服务业,简单易行的Internet接入设备成为最为关键的瓶颈。

目前的Internet接入设备主要是个人计算机,当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脱离主机实现个人计算,因此从外形到使用皆为专业人员所设计,一眼望去个人计算机是一台十足的科学仪器,让普通人感到畏惧。普通大众可以接受的Internet接入设备应以个人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外形上可以借鉴家用电器的.设计,使用上应该设计得象电话一样易于操作,形成一个个性化的个人信息中心。个性化的个人信息中心应该具有以下特值:有限智能;人类语音识别;智能化Internet资源管理;智能化本机信息资源管理。

以典型三口之家为例,家庭型的个人信息中心扮演家庭百事通的角色:清晨五点,个人信息中心依时间驱动,循序访问家庭成员关心的主要站点,男主人要知道的天气情况,早间新闻,昨日股市收市情况,电子邮件,电话录音;女主人要知道的早间新闻,消费品市场情况,最新流行时装款式,管理家用电器按程序准备全家餐食;孩子要知道的今日课表,家庭作业以及同学打来的电话录音。主人起床后,依次向主人问好,并以主人作答的固定语音口令识别主人身份,报告相应内容。遇到主人不喜欢的部分,根据主人不喜欢的程度及时调整今后的报告次序。如果某位主人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个人信息中心,专门为他使用的那一部分将进入休眠状态。以时间为驱动,家庭型个人信息中心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根据主人喜好访问不同站点,为主人提供最感兴趣的信息服务。个人信息中心具有智能化的费用管理能力,尽量为主人节约每一分钱。每一位主人以无线语音/图象应答器收发相应信息,并以无线应答器接受的语音命令驱动程序运行。个人信息中心将根据每一个人的习惯和兴趣的变化适时改变网上访问的内容。

工作型个人信息中心将是白领阶层的有力助手和贴己的秘书。根据每天的工作日程,通知每一位参加会议的同事及时到会,发出电子邮件安排与客户的约会,提醒用户及时准备给上级的汇报,预先扫描公司服务器,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及时回顾某一特定问题的相关信息;安排出差日程,在网上预定饭店住宿及车船票。工作型个人信息中心将以用户的工作日志为驱动,妥善安排各项活动。

现时的个人计算机技术足以将个人计算机转化成个人信息中心,只需增加一个称作个人信息系统的软件即可实现。个人信息系统软件包括一个智能化平台,一个Internet搜索中心,一个本机信息管理中心。

个人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平台是有限智能的用户接口,通过统计用户使用程序、访问Internet站点和公司服务器的频度,经由Internet搜索中心和本机系统管理中心,适时调整网上访问站点和本机信息资源,形成个性化资源配置,切和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智能化平台具有自学习功能,将用户最常用的系统资源、Internet资源置于较高优先级,而不常用的部分置于休眠状态。智能化平台能够识别人类语音命令并以此驱动应用程序。智能化平台可以由用户初始化,也可以通过熟悉用户使用逐步建立使用习惯。智能化平台通过本机系统管理中心管理包括电话来电录音及应答、传真、电子邮件在内的通信系统,根据用户日常联络的频度,将重要的来电和电子邮件及时通知用户。智能化平台以用户习惯的使用时间为驱动,自动搜索Internet或公司服务器,提供即时的信息服务。智能化平台的最终目的是简化Internet接入设备操作复杂度,使之更贴近普通大众。

Internet搜索中心负责全面管理用户的网上通信,在智能化平台调度下主动访问Internet网站或公司服务器,具备智能化费用控制能力,可根据用户习惯和费用调整灵活改变对网上服务的要求。

本机信息管理中心主要任务是协调本地信息资源,管理用户过去一段时间内使用过、接受过的信息,帮助用户及时回顾有用背景资料,智能化地整理、分类本地信息资源。

网络营销误区解析 第3篇

网络营销过程需要我们提前想到并做好规划。以下几点,是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必须注意的细节。

网站建设重设计轻应用

建设企业网站是开展网络营销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企业网站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网络营销作用。这跟企业对网站建设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多数网站建设在表现形式上大下功夫,至于内在功能和营销应用环节则不做深究。

网站建设是服务于网络营销需要的,应明确网站的网络营销服务职能和流程,注重产品或服务展示、用户互动、信息检索、客户体验等环节的建设,使网站更加实用、有效。

盲目进行垃圾邮件营销、信息群发

很多企业在面对网络营销的时候无所适从,不少企业选择了发送垃圾邮件,或进行信息群发到各类BBS、BLOG和留言簿。虽然短期内,企业能够收到一些网络营销效果,比如网站访问量上升,能成交一些客户等,但从长远来看,企业所受到的伤害远大于所取得的网络营销效果。

网络营销未计划就上马

网络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分析,制订周密科学的计划,才能取得成功。从开展网站建设、企业信息发布,到制订推广预算,选择网络营销方法和产品,安排网络营销专职销售、客服等,各项工作安排到位,持之以恒,使企业的网络营销流程得以顺畅,这样才能最终取得理想的网络营销效果。

网络营销产品跟风购买

不少网络营销服务商抓住了企业的跟风购买和攀比心理,通过行业客户见面会、网络营销产品行业说明会等会议形式,充分发挥“客户见证”和“转介绍”的技巧,使企业削弱了自己的判断,跟随他人的选择,或者攀比较劲,盲目购买。实践表明,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跟风购买的网络营销产品往往不仅不是最适合的,反而因为使用过滥,网络营销效果越来越不好。

网上营销与网下营销割裂

网络营销是整体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是实现企业销售与盈利的重要手段,需要线上线下营销联动才能取得效果。

其实网络营销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对于外贸型生产企业或许体会更深。他们或以自身网站为平台,或充分利用行业B2B平台、综合性B2B平台,进行销售线索的收集、潜在客户的挖掘,然后线下线上联动,最终达成交易,为企业创造利润。

用搜索引擎竞价产品

目前Google、雅虎、百度等搜索引擎竞价产品是网络营销的主流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搜索引擎竞价产品。多数企业购买竞价产品后并不知道还有维护这回事情,只是静待客户上门。做了一段时间下来就发现起初还有点效果,到后来效果就越来越差了。

网络营销重统计轻分析

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比较关注网络营销效果。但是在对于网络营销效果的评估中,大多數企业重统计、轻分析,在衡量网络营销效果上面,有很大的误区。

网站访问量、网站世界排名情况是普遍关心的内容,用户的回头率、用户的来源分析、关键词分析这些更深入的网络营销效果分析却没有被重视。一个全面的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应该包含了网站的访问情况、用户的粘滞度、来源情况分析、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效果分析、各类推广产品的应用效果分析等方面,然而根据这些分析,得出下一步网络营销工作的改进建议和计划。网络营销重统计、轻分析是无助于改善网络营销现状的。

信息采集一劳永逸

现在信息采集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网络营销方法。不少网站通过编写程序或使用采集软件,从其他网站中大量抓取所需要的网页信息,用来丰富自己的网站内容。通过这种方法,网站的内容快速丰富起来,搜索引擎收录页数也能快速增加,从而能够快速吸引访问者,把流量做起来,真可谓是一劳永逸的网络营销好方法。然而事实证明,没有哪个成功的网站是来自于信息采集的,成功的网络营销并没有这么简单。

信息采集虽然能大量的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但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且多数是互联网上高度重复的内容,搜索引擎并不买账。对用户而言,也只是多了一个克隆的网站,没有什么吸引力。对于网站的经营还是得脚踏实地,做精品、原创的内容,积少成多,用心地培养忠诚用户,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盲目轻信搜索引擎优化

搜索引擎的表现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网络营销效果,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正规的搜索引擎优化可以让企业网站取得较好的搜索引擎排名。对于搜索竞价而言,搜索引擎优化无疑是价廉物美,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使得部分企业盲目追求搜索引擎优化。

搜索引擎优化的主要工作就是去琢磨各类搜索引擎的算法和排名规则,对网站进行改造,以符合搜索引擎的口味,获得较好的排名结果。俗话说,过犹不及。盲目轻信搜索引擎优化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搜索引擎优化与作弊往往只有一步之差,一旦被判定作弊,不仅得不到理想的优化效果,还将得到搜索引擎的惩罚。

网络解析 第4篇

1“网络问政”:新媒体对于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1.1 网络媒体自下而上地驱动社会议题的设置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问题很多,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公众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两会”在讨论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公众也在通过网络的平台进行着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不仅推动着社会问题的发展,更促使这些问题成为两会注重的话题。这几年逐渐发生了变化,两会中的话题大都是社会公众设定的,民众可以依据网络向代表委员进行呼吁,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谈论系统。很多网站在“两会”期间都会设定相关的话题讨论平台,而公众也选择积极参与。同时,这些问题和谈论都会呈现给相关部门,从而让问题得到重视,确保相应的讨论是有效的。当前,在面对民生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时,相应的政府官员、网民以及研究专家提出的建议出现了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现在的“两会”也是新时代发展的改变和标志,也被称之为网络时代的新“两会”。

1.2“网络问政”促使传统媒体积极接纳网络话题,共同扩展社会公共讨论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小的网站不但广泛收集网民的各个观念和信息,还会进行相应的采访工作,邀请一些专业的学者和政府官员对相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为政府和公众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增加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有助于彼此更好的了解双方之间的想法,并且实施更好的发展观念。经过网络众多参与者的讨论,又促使传统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和互动,两者的共同合作有助于问题的更快解决,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在现实中也有很多的实例,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管理[2]。

1.3“网络问政”是政府修正决策、保护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改革,政府的相关决策和治理方案之间的最重要的一定就是缺少信息公开度,缺少公众的集体参与。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政府已经公布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现实中应用和实施却并没有那么快,很多小地方实施的速度更为缓慢。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冲突性事件,若是没有网络的帮忙,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被动局面,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和财务的损失。在2009年的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热词,“躲猫猫”。起因是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据当地公安部门通报,24岁男青年李乔明在看守所中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众多网民纷纷质疑,一群成年男人在看守所中玩小孩子玩的“躲猫猫”游戏听起来非常离奇,而这种“低烈度”游戏竟能致人死亡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一场以“躲猫猫”为标志的舆论抨击热潮迅速掀起。查清事件真相,既是对家属负责,也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体现。在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后,云南省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并公开面向社会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在15人组成的委员会中,有8人是网民和社会人士,其中主任和副主任均由网民担任。云南省相关部门的这一做法,开邀请网民参与重大敏感问题官方调查之先河,体现了执政者对网络民众舆论的重视与尊重,堪称官民互动的典范之一[3]。

2 由“管制”到“管理”:“网络问政”参与政府治理

在实施“网络问政”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是理性的,有些偏激、攻击性的言语,但这也是公众的一种观念和思想,只要言论不对为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影响就不需要进行管制工作。从整体来讲,“网络问政”对于我国政治产生了有效的、积极的影响力,促进了我国社会安稳、和谐的发展。同时,也要对网络平台实施规范化管理,促使网络平台传播有效的、合理的管理信息资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掌握好网络发展的度[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全球将面临开放、透明的信息环境,这对于政府发展来说不仅是一种新的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在面对突然出现的问题时,政府就可以依靠更多知识和媒体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并且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若是没有实施有效的处理方式,就可能影响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网络媒介的政府管理对于“网络问政”这种现象表现了我国社会信息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在发展中逐渐向综合化和跨越化发展,从而促使我国政府实现在网上办事和公众参与的两大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黄月琴.网络媒介的政府治理:对“网络问政”现象的分析[J].东南传播,2010(6).

[2]曲婧.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的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范宇飞.我国网络问政及其完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解析网络上42种笑法 第5篇

1.haha =你说的东西只有你觉得好笑,我不觉得有什么可笑。

2.haha.=我懒得笑也很不喜欢笑,但是你都逼我打出这两个字了,我要说我恨你。3.haha!= 获悉你竟然还有点幽默感的我表示很惊喜。4.ha ha ha = 真。好。笑。你去死吧。你这坨烂货。5.ha = 打出这个字是我这辈子最狂躁的体验。

6.ha.=好吧。好吧。每次都在幽默感上胜过你,我也不想这样,但事实就是如此。(你的东西真无聊)7.ha!= 会说小笑话了嘛!屁孩!

8.HA = 评价也好、报复也罢,这么输入很公正。

9.hah = 离最不给力的正面评价haha都还差一个a,太无聊了,我不想继续输入。10.haaaaaa = 人类的无聊让我恶心(意料之内)11.hehe = 输这个词的人是个人到中年,自称是把妹高手的老家伙,正因为刚刚发现Reddit这个好地方而欣喜不已。12.hehehe = 我突然发现刚刚输入的轻口味黄段子不是那么明显,赶快输入一串戴眼罩的卡通坏人发出的大笑声。

13.heh = 什么是高兴?我怎么不知道。

14.heh heh = 我觉得今晚很可能成功3P,不能让对方看出来我很高兴…… 15.muahaha = 我觉得今晚十有八九能3P。(此人可能品行很恶劣)16.mwahaha = 我觉得今晚十有八九能3P。(此人可能品行很恶劣,且拼写很烂)17.heehee = 我犯过些罪,不是很重。

18.teehee = 我犯过些罪,不是很重,我觉得这段经历很有爱。

19.hahaha = 太好笑了!我很配合的开口大笑,至少我微笑了。你的笑话让我稍稍更开心了。20.ahahaha = 与“hahaha”类似,但是不太注意书写。21.bahaha = 与“hahaha”类似,但是不太注意书写。22.gahaha = 与“hahaha”类似,但是不太注意书写。

23.Hahahaha(或者更多的ha)=你说的太他妈有意思了!或者:你说的可能很有意思,不过我非常愿意和你上床。

24.haha…… = 玩儿……蛋去!25.HAHA =我真的笑出HAHA声了。

26.HAHAHA =我真的笑出声了,笑死我了,HAHAHA……

27.HAHAHAHAHAHAHA(或者更多的HA)=HAHAHAHAHAH,完了HAHAHAHA停不下来HAHAHAHAHAHA怎么办!!!!!

28.lol = 一点也没觉得好笑。我只想直截了当的快点结束这段对话/想说点感受但又不知道写什么/你写的让我恶心但只能假装你恶心不了我/我真的很想笑,只是忘了笑应该怎么发音/好吧,就算有点搞笑。

29.Lol(用iPhone回复)= 同上,不过是自动拼写更正后的结果。你看我不想搞得这么正式,我想告诉你我有多不在乎。

30.lol.=和“ha”类似,但是难过和愤怒的程度更深。

31.lolol(etc.)=现在的我完全清楚我在干什么!!我跟你说我知道我在说啥!!!32.lolllllll = 我感觉到我皮下的肉体满满的抓狂,我问自己我到底在输入什么?这个笑话年轻的我想破脑子也想不出来。这个冷到不行,笑点极低的笑话,让我的手指僵在【l】键,我的指头要是不动呢?

33.LOL = 不做作地咯咯笑了几声。

34.L-O-L/L.O.L.=此时我只想哭/我说了个笑话,我是你爹。

35.lolz = 我同时在和其他4个人聊天/发短信,很明显所有人都比你好玩太多了。36.lulz = 我同时在和其他5-7个人聊天/发短信,很明显所有人都比你好玩太多了。37.lmao(笑地屁股都掉了)= 这是我听过最白痴的笑话。

38.lmfao(笑到他妈的屁股都掉了)= 这他妈是我听过最白痴的笑话。

39.lmbo(笑地屁股都掉了)= 没让我笑,看了也不高兴,不过我说的这件事让我这个网上从业者高兴。40.rofl(笑地满地打滚)= 其实我是外星人,我费劲千辛万苦通读了AOL聊天软件记录的21世纪初期搜集的数以百万计的人类语言记录,才学会这个用法。

韩国网络漫画出版特色解析 第6篇

【关键词】韩国特色;网络漫画;出版业;海外攻势

【作者单位】郭瑞佳,云南民族大学。

2014年年底,根据韩国作家尹胎镐同名网络漫画改编的电视剧《未生》,一经播出便在韩国掀起了收视狂潮,并斩获了Cable TV和百想艺术大赏等多项韩国国内高级别影视奖项。通过互联网传播,《未生》在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亚洲地区热播,原著漫画的前五章免费章节也被漫友们翻译成中文发布在百度贴吧上。2015年6月,韩国漫画作者吴成岱的恐怖短篇《整容液》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创下了单日上百万的点击率,再加上由网络漫画改编而成的韩国电影《隐秘而伟大》《苔藓》的传播,让以前并不为大多数中国读者所了解的韩国漫画成为热门网络搜索词汇,同时也吸引了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漫画行业的目光。

一、韩国漫画的发展简史

1.韩国现代漫画的出现及发展

据韩国出版人朴仁河的考据,韩国的现代漫画发源于李道荣发表在1909年6月2日《大韩民报》创刊号上的插画,这一时期的漫画作品多是为了讽刺现实、唤醒民众而创作[1]。二战后,韩国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传媒业开始发展起来。1956年,儿童漫画杂志《漫画世界》创刊,开始连载金钟来的历史题材漫画作品、金庚彦的幽默漫画、林荣义的历险漫画等,这些漫画广受读者喜爱,后来大都出版了单行本。其后,《漫画学生》《漫画少年少女》等杂志相继创刊。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出租漫画的店铺遍布全国,漫画作品也开始细分,打斗漫画、体育漫画、浪漫漫画、推理漫画、喜剧漫画、战争漫画等多种题材、多种类型的作品涌现。到了70年代,受到政府预先审查制度的影响,漫画出租店的漫画书内容越来越枯燥乏味,逐渐被审查较松的漫画杂志所取代。引发漫画杂志出版热潮的是1982年10月创刊的漫画杂志《金银岛》。此后,大量漫画杂志入市,漫画也突破了娱乐的功能,与民众文化运动联系起来,各类民权组织利用漫画成功宣传农村、劳动、民族等问题。90年代以后,日本漫画开始如潮水般涌入韩国,影响了韩国年轻一代漫画家的作品风格。随着韩国影视娱乐产业的发展,韩国漫画被大量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游戏,从而体现了其特有的想象力具有无限的可能和活力。进入21世纪后,韩国漫画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儿童漫画、数码漫画、知识漫画、大众娱乐漫画、画家艺术自我表现型漫画等多种内容形态。

2.韩国网络漫画的诞生

20世纪末,互联网的普及引发了一场席卷图书、报纸、电视等所有传统媒体的大革命。由于韩国漫画主要的销售对象不是普通读者而是租书店,这种不平衡的销售市场结构及固定的价格体制在网络时代的弊端日益凸显,加之小租书店数量日趋饱和,在店面租金、漫画图书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00年初,韩国纸质漫画市场受网络冲击严重,市场急速萎缩,漫画作者不得不转向网络创作。

当互联网与动漫联系在一起,便诞生了一种通过互联网创作及浏览的新型漫画形式——网络漫画。在网络漫画这一名称还未普及前,韩国的一些漫画爱好者就开始自发在互联网上发布作品,在个人主页(homepage)上以漫画的形式写日记,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点击率极高,这些漫画被出版成漫画书甚至制作成卡通形象商品,市场反应良好。代表作品有权润珠的《雪猫》、郑哲然的Marine Blues、郑宇烈的《老狗》等日记体生活网络漫画,这一类型至今依旧占据韩国网络漫画的主导地位。

作为全球互联网普及率及网速第一的国家,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浏览网络漫画已经成为韩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生活常态,跟亲朋好友一起交流连载热门漫画情节是人际交流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网络漫画中的许多素材被广泛使用到电影、电视剧和音乐剧创作中。

二、韩国网络漫画的题材及流行元素分析

网络漫画(Webtoon)是网络(Web)和动画(Cartoon)的合成詞。百度百科上对网络漫画的定义是:网络漫画又称线上漫画,是于网站发布的漫画,当中包括网上独家公开以及同时透过杂志、报纸或漫画书发布的作品。与传统漫画相比,网络漫画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进行画面滚动阅读的新概念漫画。因互联网的特性,网络漫画在出版及连载上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作和发布。

1.网络漫画的多样化题材

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传统漫画出版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以纸媒为载体的传统漫画逐渐被拥有新奇的想象、快速的连载节奏、能与读者及时互动等优势的网络漫画所替代。

在互联网普及初期,因为受传输速度和容量的限制,具有丰富情节的长篇漫画很难发表,因此,那一时期的网络漫画依旧延续杂志时代的情节漫画传统,凭借一两页内容短而精的搞笑情节就能达到轻松引发读者共鸣和笑声的目的。郭白洙的《高斯电子》、金圭森的《便宜啊,千漫画的世界》等就是这类漫画的代表作。进入21世纪后,以轻松简单的图画搭配温情脉脉的疗伤情节为特点的随笔型漫画开始走红。沈承铉的“‘宝宝贝贝’系列 ”、郑辉宰的《诗歌漫画》等作品便是以单纯的、充满感性的故事感动读者,姜草的《纯情漫画》和姜到何的《伟大的盖茨比》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拥有长篇故事情节的网络漫画开始出现。在上网的间隙中偶尔浏览漫画跟坐在一隅手捧漫画书专心观看的感觉是不同的,网络漫画必须满足读者在不安定的环境中获得愉悦的阅读观感的需求。这样一来,涉及恐怖、悬疑、推理等刺激内容,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心跳加速、浑身紧张的漫画题材便脱颖而出。姜草的《公寓》(已改编成电影)、周浩旻的《与神同在》等极具冲击力的素材成为风靡一时的作品。

nlc202309081509

2.网络漫画的流行元素

漫画作为主流产业能够类型化,不仅意味着故事情节,还包括构图、画面设置等视觉要素也实现定型化。作为韩国漫画业中最有活力的一个领域,网络漫画一方面在各大门户网站的大力支持下逐渐演变为漫画业的主流,另一方面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出新的类型,形成新的突破口。

创作门槛低和作者群体的多样性,使韩国网络漫画极具鲜明的个性和先天亲和感。漫画作者将自己的人际交往和一些成长经历融入枯燥、庸俗和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中,或发挥奇思妙想,或突出自嘲幽默,或揭露社会现实,或塑造浪漫梦幻……让读者总能从中找到共鸣之处。相较传统漫画的成熟定型,网络漫画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故事构建都略显生疏,甚至表达的情感都是非主流的,但这些并不妨碍它在年轻人中的高人气。再者,网络漫画多是免费阅读,每周一更或者几更的发布速度,让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轻触手指便能观看,这也是韩国网络漫画能够迅速流行并占据主流地位的重要原因。

三、韩国网络漫画的创作特色及出版形式

1.韩国网络漫画创作及发布特色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漫画的创作流程还是漫画作者先用纸笔进行创作,然后再把草稿交给出版社,出版社通过扫描、排版、制版等流程将之印制出来。但是,在其后短短的10年内,便捷低廉的数码产品促进了漫画创作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如今,漫画的大部分作业流程已经数字化,大多数漫画作者不再使用纸笔,而是用tablet直接在电脑上创作,然后用互联网传送完成的数码文图。

在网站上发布叙事漫画的实践中,韩国是一特例。韩国网络漫画的画面设置不仅与从左到右一页页翻看的日本漫画不同,也与西方数字漫画作者利用横向滚动进行漫画创作的方式不同。韩国网络漫画作者认为,纵向滚动式的漫画发布形式更适合网民纵向浏览的阅读习惯,从而形成韩国网漫不受页面限制、像画卷一样纵向延伸的彩色连续性画面故事发布特点。由于画面和故事是连续的,纵向滚动还能根据剧情需要反复使用同一画面,简洁的漫画人物形象和写实的背景相结合,也成为韩国网漫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韩国网漫在技术上又有了新的改进,能够利用手机功能做出动感的画面效果。在传统漫画创作中,像枪战、格斗等激烈的动作场面需要借助大量的拟声词和绘画技法,让读者去脑补画面的动态效果。如今,通过手机的震动和声效功能再加上漫画软件的动态制作,就可以直接演示出激烈场面,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韩国网漫通过画面分层制作方法,并加入了光影特效,使漫画作品呈现虚拟三维效果,让读者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感受故事情节,弥补了传统漫画技法中节点转换需要读者发挥想象才能进展的不足。

为了迎合现代人短而分散的休闲时间,韩国网漫在内容上也做了大量精简,碎片化传播内容,缩短篇幅以适应读者的移动阅读,甚至出现了三个画面一章的超短篇。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网漫在整个韩国漫画市场的市场占有份额迅速攀升至70%。

2.韩国网络漫画的出版形式

在租书店盛行、青少年保护法实施和新媒体出现等各种原因的影响之下,以杂志为中心的类型化漫画出版市场逐渐缩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开始提供漫画服务,连载漫画的专门网站不断涌现,读者可以通过网页或电邮进行漫画的上传和浏览。

韩国传统漫画出版市场的盈利机制相对日本而言较为僵化。日本漫画可以由多家出版公司制作销售,同时还能通过杂志连载、网络出版、影视互动等方式实现多重售卖,而韩国漫画多为专有出版,除图书租借市场外少有其他的盈利方式。因而,韩国漫画作家从自己作品中获取利润的比例只是日本同行的1/4,为了成名和赚钱他们必须不断创作出新作品,因此缺乏像日本漫画那样的经典之作。网漫的出现是对传统出版模式的变革,韩国漫画出版业亟须寻找新的良性循环生态模式,网络和电子终端的普及为之提供了机遇和可行性路径。

如今,门户网站是网络漫画连载的主要空间,28家网络漫画阅读平台成为韩国漫画的主要发布窗口。2003年韩国门户网站DUAM开始运作的“漫画中的世界”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网络漫画服务。继DUAM大获成功之后,韩国第一大门户网站NAVER也开始提供免费漫画服务。由于门户网站的漫画均为免费阅读,因此网站会通过完结作品销售(出书)、连载作品预览以及贴片广告等收费项目来创造收益。漫画作者的稿费则有一套计算体系,根据作品的点击量、读者打分、交稿時间、作品价值等标准进行计算,漫画作者的等级划分也直接影响稿酬标准。韩国收费网络漫画系统Lezhin Comics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20日,正在连载作品中的漫画家月均收入为5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NAVER网站上漫画家最高月收入已经达到78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4万元)。为了缩小漫画作者收入的差距,Lezhin Comics从今年6月开始实施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即不管实际收益如何,作者最低每月可获得2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超过的则按实际收益计算[2]。2015年,NAVER的漫画平台每周发布的作品有200个左右,签约的网漫作者约有250人,在线阅读者从最初的每天几万人上涨到如今的每天620万人,网漫80%的盈利来源于广告,包括网页广告及作品植入广告。许多韩国企业对投资制作网漫产生了兴趣,希望通过这一热门作品形式融入企业故事,从而提升企业形象。

最近,漫画作者有望利用一些应用软件绕过出版社或门户网站自己直接出版漫画,目前这种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四、韩国网络漫画产业进军世界的脚步

韩国KT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网络漫画实现1万亿韩元市场之梦》报告显示,2014年韩国网络漫画创造的市场规模达4500亿韩元,预计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增至8800亿韩元,除韩国国内网漫市场收入外,向海外出口版权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网络漫画正作为韩国新一波文化产品的代表走向世界,NAVER、DUAMKAKAO、NHN娱乐、LEZHIN娱乐等公司纷纷施展浑身解数,相继打入中国、美国、日本等市场。

韩国网络漫画的海外攻势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进入式,即直接在海外市场推出服务;另一种是合作模式,即寻找合适的海外平台携手开发。NAVER在亚洲地区的战略选择是第一种模式,凭借网站旗下的LINE平台在亚洲地区拥有的5亿用户量,将人气漫画如《神之塔》《橙子果酱》等翻译成中、日、泰、印尼等四国语言,借以更好地网罗亚洲地区读者。2015年8月,NAVER宣布与美国漫画巨头漫威公司合作,将韩国网漫打入北美网漫市场。NHN和LEZHIN娱乐公司同样都选择在漫画强国日本开疆拓土,借打开日本市场之机,将作品推广到亚洲乃至西方国家。DUAMKAKAO则选择了与海外企业合作的模式,该公司于2014年4月开始与腾讯、中国移动等公司合作,在中国企业运营的网站或内容服务上提供翻译成中文的韩国网漫[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国网络漫画产业正试图摆脱狭小的国内空间,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海外市场,这不仅意味着将网络漫画出口到海外,还要适应当地的漫画环境和读者的多重需求。韩国网络漫画出版的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无法用现有的框架加以规范,其中有些新的倾向甚至可能成长为新的主流。

韩国网络漫画的发展历程,或许可以为正在崛起的中国动漫产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照。韩国网络漫画注重内容提供与移动终端对接时的契合度,以及竭力为读者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的种种做法,更是值得中国漫画出版从业者的借鉴。

[1] [韩]朴仁河.韩国漫画百年风云录[J] .LIST,2013年秋季刊(中文版):16.

[2]人民网韩国站.韩国网络漫画家最高月收入达40万成热门职业[EB/OL] .http://korea.people.com.cn/n/2015/0911/c205807-8948799.html,2015-09-11.

[3]林芳浚.韩国网络漫画海外行 漫威助力商业化韩流[EB/OL] .亚洲经济论坛,2015-07-14. http://cn.ajunews.com/ view/20150714133416358.

IPTV接入网络故障处理解析 第7篇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V) , 是指基于宽带互联网与宽带接入, 以机顶盒或其它具有视频编解码能力的数字化设备作为终端, 以电视机作为显示设备, 通过聚合SP的各种流媒体服务内容和增值应用, 为用户提供多种互动多媒体服务的宽带增值业务。IPTV业务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限制, 能根据兴趣随时选择形式多样、操作简单、个性化的互动多媒体服务。

IPTV作为近几年全球迅猛发展的一种新兴业务, 其集IP和TV技术的大成于一身, 不仅为电视业务重新诠释了内涵, 而且为IP技术的发展重新找到了基于应用的原动力。截至2012年5月, 目前中国已经有了将近1700万的IPTV用户, 较2011年年底就增加了27%, 中国目前已经是IPTV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IPTV可采取多种宽带接入方式 (DSL、LAN、WLAN、CABLE) , 目前国内以DSL和LAN这两种接入方式为主, 而接入网络作为直接面对用户的第一段网络, 由于用户数众多、接入方式复杂和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 所以导致这一段成为IPTV故障的高发点。

在对2012年5月份武汉电信IPTV用户故障投诉分析中, 我们发现由于IPTV接入层面故障原因导致用户根本无法连接上IPTV平台的投诉占48%, 所以在此情况下做好这一部分的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就基本解决了IPTV的一半故障, 对于提升IPTV故障处理的效率是极有帮助的。

但由于电信运行商中处理IPTV接入网层面故障的大多数为外线人员, 而外线人员由于流动性较大, 技术水平有限, 加上这部分故障涉及面广, 对维护人员要求全面, 所以IPTV接入网络层面故障处理已经成为了外线维护人员的重点难题。

1 IPTV接入网络故障分类

IPTV故障可以分为未连接到IPTV电视首页面时出现的故障和已连接到IPTV电视首页面时出现的故障。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未连接到IPTV电视首页面时由于接入网络原因导致的故障。

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制定的IPTV2.0技术规范中, 已经将IPTV故障代码进行了规范化, 全国所有机顶盒上的错误代码均进行了统一, 在此前提下, 仅通过机顶盒上显示的错误代码提示就可以进行故障判断。IPTV接入网络故障故障根据用户机顶盒上的错误代码提示来分类, 包括:1404、1403、1302、1901、“用户不存在或密码错误”、“登陆失败:请重新再试”。

2 IPTV接入网络故障处理

本章节将针对各类故障现象的描述、故障原因和故障如何处理来进行解析。

2.1 机顶盒错误提示为“1404”

现象说明:此错误提示为ADSL拨号超时没有响应, 接入帐号未能正常拨号。

可能原因:等同于宽带拨号中的错误678或错误619, 一般是物理层网络的问题, 包括:

(1) 线路问题:检查MODEM能否正常同步;

(2) 端口或上层网络问题:甩开外线, 在配线架上挂MOD-EM用接入帐号来拨号测试;

(3) 用户交换机的问题:换个交换机端口, 或甩开上网线和交换机, 仅接机顶盒的网线;

(4) 机顶盒前有路由器在进行宽带自动拨号导致机顶盒无法连接。

1404是IPTV接入网络中最常见的故障, 下面详细介绍此故障的处理方法:

步骤一:检查Modem是否同步 (判断方法:同步灯是否正常;ADSL是否能上网) , 若不同步, 则按照ADSL的故障处理流程处理, 若同步, 则转入步骤二处理;

步骤二:重启ADSL Modem和机顶盒, 查看故障是否依然存在, 如果故障消失, 则可能是ADSL Modem或机顶盒问题导致无法接入IPTV;

步骤三:若故障依然存在, 请检查Modem与机顶盒之间的网线是否正常, 具体可以查看分别连接到机顶盒和Modem的网口的灯是否亮, 若不亮, 则尝试更换modem上其它的端口, 若有条件的话则更换一根好的网线, 重启机顶盒后询问故障是否依然存在。如果故障消失, 可能由于机顶盒与Modem之间的接线问题导致无法接入IPTV;

步骤四:若故障依然存在, 请检查ADSL和IPTV的网络连接方式, 如果使用了路由器或者具备路由功能的Modem、交换机等, 请先去掉路由, 断开电脑, 单一个机顶盒直接接Modem, 重启机顶盒后询问故障是否依然存在。如果故障消失, 可能由于用户内部的网络使用了路由功能的网络设备, 导致无法正常接入IPTV;

步骤五:如果条件允许, 请用PC机, 用IPTV的拨号账号进行拨号测试, 通过错误代码判断故障原因。

如果PC拨号出现678错误提示, 则表示故障原因为线路不通。如果为普通ADSL接入, 则考虑线路同步是否有问题。如果LAN/EPON等接入方式, 则考虑到LAN交换机/ONU交换机之间的线路是否畅通。

如果PC拨号出现691错误提示, 则表示用户名/密码错误, 或者是账号的精绑参数不正确。至此, 说明网络物理通道已经完全正常, 如果仍然不通, 错误提示肯定不会是1404了, 排除故障请参考相应的代码提示。

2.2 机顶盒错误提示为“1403 (非常抱歉, 宽带接入账号或密码错误, 网络接入失败!) ”

现象说明:此错误提示为接入账号异常导致。

可能原因:接入帐号问题, 类似宽带拨号中的错误691。

(1) 帐号在机顶盒中输入错误 (一定要带上@iptv) ;

(2) 接入帐号挂死在radius上了;

(3) 接入帐号在别处上线, 并处于在线状态;

(4) 接入帐号的密码输入错误;

(5) 帐号停机;

(6) 端口绑定信息不对, 更换过用户接入端口, 解绑即可;

(7) 拨号地址池满 (一般发生在节假日晚上ITV的高峰期, 多次重拨有时可以拨上去) 。

验证用户接入帐号是否正常, 可以在用户电脑上用拨号软件拨一下, 帐号一定要带上@itv, 能拨上去则说明帐号正常。

2.3 机顶盒错误提示为“1302”

现象说明:

(1) EPG主页地址没有通过有效性检测;

(2) 针对EPG主页地址的域名解析失败;

(3) 多次重试连接EPG主页地址失败, 无法与其建立连接。

可能原因:

(1) 检查认证服务器的地址配置是否正确 (注意大小写) ;

(2) 机顶盒实际连接边缘EPG的MTU值的设置是否正确;

(3) 用户实际为pppoe接入方式, 但选成了lan方式或DHCP方式;

(4) 接入帐号输成了没有@iptv域名的普通宽带帐号了;

(5) 认证服务器的8080端口或8082端口处于关闭状态;

(6) 认证服务器返回给机顶盒的EPG地址不可达;

(7) 配置的地址为域名方式, 可以通过Monitor工具连5030端口查看日志, 确认是否域名解释失败;

(8) 用户EPG归属地是否正确;

(9) 认证服务器返回给机顶盒的EPG地址不可达, 需要检查机顶盒中设置的EPG认证地址是否正确。

2.4 机顶盒错误提示为“1901 (连接断开, 请查看网络是否连通) ”

现象说明:网线松动物理链路有问题。

可能原因:

(1) 网线硬件故障;

(2) 网线松动, 没有插好, 特别是RJ45水晶头的簧片断裂的;

(3) 连接网线的用户交换机没有开机。

2.5 机顶盒错误提示为“用户不存在或密码错误”或者“登陆失败:请重新再试”。

现象说明:IPTV的业务账号异常。

可能原因:业务帐号的问题 (此时接入帐号已经成功拨号, 不用检查接入帐号和物理网络)

(1) 业务帐号停机了, 唯一的开机方式只能是缴费后由BOSS发开机通知;

(2) 业务帐号或对应的密码在机顶盒中输入错误;

(3) 对于新开用户, BOSS还没有竣工, 帐号还没有生效;

(4) BOSS系统中录入的业务帐号和ITV平台数据库不符, 平台数据库清理核对时给删除了;

(5) 帐号和机顶盒的绑定信息不对 (更换过机顶盒或该帐号在其它机顶盒中登录过但未解绑) 。

3 结语

IPTV业务是承载在IP网上的一项新型的复杂应用, 而IPTV承载网接入层是整个承载网最关键的环节, 负责IPTV用户的业务接入认证、面向用户组播复制、区分于宽带上网业务的QoS保证等等。如何更好更快地处理这部分故障, 是影响IPTV业务质量体验的关键点。本文就是针对IPTV接入网络主要的“1404、1403、1302、1901、“用户不存在或密码错误”这五类故障进行了故障原因判断和故障处理解析, 以供全国IPTV维护人员参考。

摘要:随着国内IPTV业务的快速发展, 对IPTV故障的快速、高质量的处理已经成为了用户的普遍要求。而IPTV承载网接入层是整个承载网最关键的环节, 负责IPTV用户的业务接入认证、面向用户组播复制、区分于宽带上网业务的QoS保证等等。如何更好更快地处理这部分故障, 是影响IPTV业务质量体验的关键点。本文就是针对IPTV接入网络主要故障进行了原因判断和处理解析。

网络舆情的群体传播语境解析 第8篇

一、网络舆情及其传播现状

所谓“舆情”, 就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 对自己关心或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舆情是个人和公众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常态存在或表达, 它往往在总体上是零散的、非一致性的, 即多种不同意见的无序聚合。当多种不同意见的部分或整体, 经过舆情群体的会聚、交流和决策而逐步走向多数一致时, 就形成了舆论, 即公开表达的、多数人一致的共同意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传播的普及, 一个双向、多维、去中心化的平等话语空间正在形成。基于Web2.0技术的自媒体如BBS、博客、微博和公民新闻网站等, 更是将人们带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丛林时代”, 网络正在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舆论工具, 成为反映社会舆情最主要的媒介, 网络舆情也迅速为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所重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6月底, 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36.2%, 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2]网民数量的猛增, 为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奠定了群体基础。同时, 目前网民的网络应用方式也不断丰富, 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的应用方式尤其突出。多种网络应用方式的交叉运用, 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这些应用方式当中, 微博的舆情传播态势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 (口碑) 研究所2011年7月18日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 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 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我国社会舆论的重心已迅速向微博转移, 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也更多地转向了微博。

二、网络群体传播:网络舆情的温床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 群体就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3]群体成员在主体和目标取向上具有共同性, 他们因共同的利益、兴趣等目的集合到一起, 因而具有比较明显的群体归属感。同时, 在群体内部也有某种互动机制和使群体共同性得到保障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 群体成员共同协作, 进行舆论的互动传播, 以最终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这个互动的协作过程就是群体传播, 从本质上看, 它就是群体舆情由分散到集中、最后走向多数一致的动态过程。

在群体传播中, 群体规范对所有群体成员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它“排除偏离性的意见, 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4]因此, 群体中的少数意见持有者, 会受到来自群体内多数一致意见的舆论压力, 他们会在趋同心理的作用下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从。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的舆论传播有制约作用, 而且对来自群体之外的舆论具有“把关”作用。群体意识较强的成员还会产生偏激的“自卫”行为, 甚至与群体之外的舆论发生冲突, 以确保群体的稳定和共同目标的实现。

在网络上, 网民进行意见表达和交流的条件空前成熟。分权、匿名的网络传播为公众带来了舆论传播的民主化氛围, 网络的交互状态为公众在论坛等公共场所讨论、交流、形成舆论创造了空间, 网络使用门槛的降低也让公众的社会知情能力和舆论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在便捷、灵活的Web2.0媒体上, 公众甚至可以直接介入舆论的生产, 成为舆情的重要源头。在此基础上, 公众讨论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公共领域”进一步成熟, 一些利益群体开始在“公共领域”进行志同道合的群体对话和群体行动。一种富于独立、自主、平等意识的新群体———网络群体, 便进入到社会舆情的传播行列。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纯粹的大众传播方式不同, 网络传播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功能于一身, 传播方式丰富多样, 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能够交织进行, 这将大大增强其舆情传播效果。

在网络群体传播语境下, 网络舆情的传播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群体成员因为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或偶然事件, 在网络群体空间进行规模化聚集, 他们发表言论, 交流意见, 传递舆情。第二阶段, 在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的作用下, 加上网络的即时交互特性, 群体成员的分散意见迅速走向多数一致, 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潮, 它往往会与网上相对意见发生非理性舆论冲突。如果此时的群体舆论是针对社会公共事件产生的, 而政府或其他社会管理部门又没能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采取合理措施引导舆论, 就会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甚至会转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第三阶段, 相对意见的一方或双方, 通过公布相关信息、调整意见方向, 有的甚至需要进行某种承诺或补偿, 舆论潮才会逐渐平息下来, 网络群体舆情又复归相对稳定的状态。

三、网络舆情的群体传播特征

在网络公共领域, 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爱好自主选择群体, 所以, 群体成员往往具有比较自觉的群体意识。同时, 网络群体传播的即时互动性以及匿名性等特点, 使网络群体成员的意见表达便捷、自由而高效。在此基础上, 网络群体成员的舆情表达常常呈现出非理性从众、极端冒险和舆论暴力等倾向。

(一) “沉默的螺旋”效应

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依曼在研究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时, 发现了“沉默的螺旋”效应。诺依曼认为, 人们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的优势意见一致, 就会积极地将它表达出来;而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属于少数人的劣势意见时, 就会保持沉默, 以免被孤立甚至受到来自群体的舆论压力。其结果是, 劣势意见的沉默使优势意见显得愈加强大, 这又迫使更多的少数意见持有者转向沉默, 或者采取从众行为。如此循环往复, 便形成了一方的意见愈来愈强势, 而另一方愈来愈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舆情传播过程。

网络群体的成员, 由于群体资历、知识层次以及影响力的差异, 会出现话语权和意见表达能力的分野。那些拥有话语权、意见表达能力强的群体成员, 便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他们常常是优势意见的代表, 对普通群体成员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在群体舆情的传播中, 容易造成意见双方势力的强烈反差。网络群体传播, 往往通过营造这种不对称的“意见环境”来影响舆情。在网络环境中, 舆论的最终形成, 常常不是群体成员理性讨论的结果, 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群体成员害怕被孤立的心理, 迫使他们在非理性的情况下采取趋同行为, 屈从优势意见, 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当然, 在网络群体传播中, 大多数人的优势意见并不一定就是富于理性和建设性的。当群体中少数人的意见处于劣势时, 他们可能会暂时屈从于优势意见的压力, 或者沉默、或者表面上与群体舆论保持一致, 但实际上他们可能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群体舆论有时并不能真正代表民意, 其原因就在这里。

(二) “群体极化”效应

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解释“群体极化”效应时说:“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 在商议后, 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 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5]在网络群体的舆情传播过程中, 群体成员缺乏直接进行面对面的现场讨论和交流, 加上网上信息更新和交流的频繁, 他们往往没有机会去深入思考, 便根据舆论领袖或群体多数人的意见进行决策。如果此时意见领袖或群体多数人有偏激的意见, 群体成员往往出于法不责众的考虑, 加上有群体力量的支持, 极易受到暗示、感染和同化, 使原来的偏激意见进一步得到强化, 直至出现极端化倾向。

在这种偏激舆情非理性传播的情况下, 群体成员往往会比个人进行决策时更容易走向冒险或保守, 逐步向某一个极端倾斜, 以致背离最佳决策, 即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激进。但在更多的时候, 群体决策会偏向冒险的那个极端, 而且, 群体成员的极端冒险倾向, 使他们淡化了所应担负的责任, 忽略了冒险行为可能要付出的代价。

在网络群体传播中, 舆论的群体极化效应会产生非理性、过度极端的社会行为, 甚至会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 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和破坏。不过, 舆论的群体极化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能够促进群体取得一致意见, 增强群体内聚力, 统一群体行为。在推动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时, 如果引导得体, 可以促进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应急能力的增强, 对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疏导民间舆论具有积极意义。

(三) “网络舆论暴力”倾向

所谓“网络舆论暴力”, 就是在网络传播中, 部分网民以道德或情感审判的方式对某一事件、现象发表过激意见, 导致大量参与者和围观者聚集而形成的具有煽动性、攻击性和侮辱性的强大舆论风暴。这种网络群体行为, 往往通过激烈的言辞对当事人进行道德或情感的攻击, 有时甚至把这种攻击行为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 通过人肉搜索、恶搞和炒作等方式, 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和个人生活空间, 给当事人或相关人员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伤害。

网络上公开的违背人类传统道德或情感的事件, 容易触动网民的道德神经和内心情感, 引发他们普遍的关注和共鸣。网络环境的虚拟及匿名特征, 让群体成员能够大胆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甚至借助某些暴力方式来缓解现实压力。另外, 我国网民的年轻化以及文化程度偏低等特征, 使他们容易受群体情绪和表面信息的影响, 产生不明真相、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冲动言行。在这种群体传播语境下, 网民群体很容易取得意见认同并表现出舆论暴力倾向。网络舆论暴力的道德审判, 能够唤起网络群体的正义激情, 也容易被谣言制造者、网络推手以及公关公司所利用。因此, 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应该疏通网民的表达渠道, 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对舆论暴力倾向进行合理的引导, 使其真正发挥减压、舆论监督和道德规范的积极作用。

总之, 网络群体传播语境及其舆情传播机制, 为当前我国网民群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这对我国转型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的建设与完善极为有利。显然, 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还需要以开放的思想, 深入网络传播实践, 对网络舆情进行准确、及时的梳理和研判, 保持舆情信息的公开, 主动设置网络议程, 处理网民网上与网下的问题, 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网络群体舆情的负面影响。

摘要: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 多种网络应用方式尤其是微博得以充分运用, 这大大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网络群体传播语境下, 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能够交织进行, 网民的群体意识也得以增强, 网络舆情呈现出规模化、强有力的传播态势。同时, 网络群体成员的舆情表达常常表现出非理性从众、极端冒险和舆论暴力等特征, 从而往往使网络群体传播具有“沉默的螺旋”效应、“群体极化”效应和“网络舆论暴力”倾向。

关键词:网络舆情,群体传播,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网络舆论暴力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51-52.[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51-5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2011年7月.[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2011年7月.

[3]田宗介等.社会学事典[M].日本:弘文堂, 1988:439.[3]田宗介等.社会学事典[M].日本:弘文堂, 1988:439.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93.[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93.

网络课程的社会学解析 第9篇

网络课程, 顾名思义是网络教育的课程。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说:“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1]因此网络课程具有课程的一般特性, 又要考虑到网络教学的特性, 考虑到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 还要考虑到教育方法与模式等方面的改变。

关于网络课程的定义, 何克抗教授从网络学习特征方面定义网络课程, 认为“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 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武法提教授认为:“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 通过网络实施的课程, 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与学活动的总和。”

●网络课程的社会学分析范式

(一) 社会互动的分析范式

社会互动理论创立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美国学者霍兰德认为, 社会相互作用指的是存在于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个体的行为是互相依赖的。[2]在传统的班级当中, 存在两大类互动, 即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和学生间的交往与互动。这种互动教学中, 主要是以教师为主, 老师讲, 学生听,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但这种互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也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而网络课程打破了这一互动方式, 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局限。在世界任何地方, 只要有一台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 学习者可随时进行在线学习网络课程。

(二) 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范式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 受到社会文化影响有关世界和社会的观念体系, 是指导人们实践、行动的思想准绳或纲领。在1974年,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信息素养这个概念, 他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情感意识、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也是一个整体素质的一部分, 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网络德育课程是实施品德教育的主要媒体, 它概括和浓缩了特定社会所积累的道德规范、价值以及行为模式, 这些信息在性质上和社会意识形态是一致的。

(三) 社会控制的分析范式

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和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作用不同, 网络课程只是社会控制的软工具, 它是观念性的社会控制的形式。尽管人类的教育理想是追求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 但是教育一直也没有脱离其为社会控制服务的根本特征。人类的教育活动也一直在控制与反控制, 解放与奴役的两极中挣扎。[3]

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政府、商业机构、乃至学科、个人等权力与利益的分配。统治者对网络课程设置一些规范和标准, 通过网络课程而产生的信息来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约束力, 使人们接受并内化为一整套行为准则, 并由它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这样进行网络学习者, 就会按规范行事, 整个社会关系就能表现出结构完整、有序的状态, 整个社会机体就会运转灵活。

(四) 社会文化的分析范式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大多单指社会精神产品, 如社会思想道德、艺术、文学、教育、宗教、习俗等。[4]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任何国家、种族、社群都有自己文化。数据通信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技术得以广泛开展推广,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 在改变知识学习, 接受和创造的方式, 在对知识进行传播和扩散时, 网络课程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 对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 社会分层的分析范式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教育分层是教育领域内的社会分层, 是将社会职业、财富、权力、文化和地位等按照社会成员具有的不同教育程度进行重新分配, 使原来的阶级或阶层得到补充和延续, 同时也形成新的阶级或阶层。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 可以增加全社会学习机会, 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普及程度, 亦可在经济上降低教育成本。当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教育中来时,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将得以实现。但是, 网络课程在解决原来的一些不公平的同时, 又促成了新的不公平产生。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不同, 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以及人们对信息知识所掌握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有着“贫”“富”之分, 这种不平等表现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数字鸿沟”。

参考文献

[1]沈丽燕.关于国内外网络课程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考试周刊, 2008 (10)

网络广告投放策略的原点解析 第10篇

提到新媒体广告, 多数人的头脑中都会浮现出“网络广告”4个字。网络广告是最早诞生的新媒体广告, 自然成为新媒体广告的“代言人”。1997年3月, 中国第一个商业性网络广告出现在China Byte网站上 (1) , 至今我国网络广告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在这10余年间, 关于网络广告的研究从无到有、由浅入深, 学术界给予了网络广告足够的关注。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 也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毕竟10余年时间对于一门学科的成熟来说只是非常短暂的开始。然而, 在网络广告研究方面, 一些原点性问题的忽视, 却是不能令人容忍的。作为新媒体广告代表的网络广告, 与传统广告相比, 不仅仅是表现形式的差异, 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本质区别, 我们不能用传统广告研究的视角审视网络广告。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一走兽有别于一飞禽, 其间关系着两方的组织与结构, 不能仅以‘没有翅膀’作一切之解释。” (2) 探讨与网络广告有关的原点问题, 将有助于网络广告研究的深化, 也有助于网络广告行业的发展。

何为网络广告投放策略的原点?正确地划分网络广告的类型就是网络广告投放策略的原点。传统广告投放策略更多地把焦点集中在媒体的选择以及投放频率和投放数量的组合之上, 这是因为传统媒体广告经历了多年发展, 其类型划分已趋于成熟, 平面媒体、电波媒体、户外媒体等几大类型各有特色, 人们非常容易把握。而网络广告的类型划分不如传统媒体般明晰, 因此, 首先明确界定出网络广告的类型就成为网络广告投放策略的原点。

现有网络广告分类的缺憾

目前, 关于网络广告类型的划分标准, 基本上以广告发布的形式为主。以国内著名新经济门户站点艾瑞网 (www.iresearch.cn) 中关于网络广告知识的提法为例, 常见的网络广告可分为横幅式广告 (banner) 、通栏式广告、弹出式广告 (pop—up ads) 、按钮式广告 (button) 、插播式广告 (interstitial ads) 、电子邮件广告 (E—Direct Marketing, EDM) 、赞助式广告 (sponsorship) 、分类广告 (classified ads) 、互动游戏式广告 (interactive game) 、软件端广告、文字链接广告 (text ads) 、浮动型广告 (floting ads) 、联播网广告、关键字广告、比对内容广告。 (3) 虽然这种提法并非艾瑞网原创, 但在这里引用起码表明艾瑞网是认可这种观点的。而我们使用搜索引擎键入“网络广告类型”所得到的结果中, 绝大多数关于网络广告类型的论述与上述情况大同小异。

从上述分类结果来看, 横幅式广告、通栏式广告、按钮式广告等提法基本上与传统广告分类相似, 如报纸广告中的通栏, 报眼、整版等;又与电视广告中的5秒、15秒、30秒等类似。这种分类方式的基础就是广告表现形式的不同。但是作为新媒体广告, 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传统广告单纯的“展示”功能, 增加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这种按照传统广告分类模式来划分网络广告类型的做法丝毫没有体现出网络广告的特点, 因此成为网络广告分类中最大的缺憾。

网络广告的全新分类方法

进行网络广告类型的划分, 必须牢牢把握住网络广告的互动性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根据网络广告与受众之间互动性的强弱作为网络广告划分的标准。在这种思路之下, 网络广告可以分成下述三大类型。

品牌展示型:以门户网站广告为代表

第一大类网络广告可称为品牌展示型, 此种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非常类似, 可以认为是传统媒体广告的延伸, 广告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较差。

广告要得以顺利传播, 必须要借助媒体。传统媒体给广告信息提供了展示平台, 也就给广告主提供了产品宣传和展示的平台。网络媒体诞生初期,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网络媒体的使用更多还是单向性的, 受众使用互联网之时多数是信息浏览。此时诞生的网络广告更多是把互联网当成一种特殊的媒体, 等于寻找到了一种新型的展示平台, 互动性并不是追求的主要目的, 对广告效果也并没有寄予太高的期望。这一点, 从搜狐网的前身ITC早期投放的网络广告可见一斑:“ITC说服牛栏山二锅头做Internet广告的论据是‘能够制造一些观念上的反差, 这样在传统媒体上就会有一些讨论’, 说白了就是网内效果不好网外补。” (4)

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 网络应用形式变得多样化, 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也日趋丰富:视频、音频、Flash、3D等技术纷纷应用于网络广告之中。“撕页广告、擎天柱广告、导航条广告、画中画广告……”诸多网络广告新名词和新类型不断涌现, 一时间网络广告变得五花八门, 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变化, 这些网络广告都是属于展示型的网络广告, 其基本原理都是把网络当成广告展示的媒体。虽然网络超链接技术带来了受众响应的便利性, 但受众对广告的响应并不能与互动性画等号。一个网络广告受众看到一条网络广告并进行点击进入产品详细宣传页面了解产品详细信息的即时响应与一个报纸广告的受众看完一则报纸广告后几天内到产品卖场了解产品具体信息或进行购买的非即时响应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两者都是受众对广告信息的响应。广告信息的展示在先, 受众的响应在后, 其心理基础都是广告诉求发生了作用, 或者说受众做出的这种反应更多的是基于广告信息的刺激, 受众是被动的。

根据这种思路, 我们可以把目前各大门户网站各种形式的广告、受众在使用任何网络服务时 (如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工具、博客等) 所看到的各种广告信息, 都划归为品牌展示型的网络广告。这种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非常类似, 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追求覆盖更多的受众, 让更多的人看到广告信息, 同时追求受众对广告信息的响应, 覆盖的网民数量越多, 广告价格就越高。如新浪网首页第一屏通栏广告每条价格达到每天20万元人民币, 而其非热门频道中通栏的价格最低仅为每天2500元人民币, (5) 访问量较低的个人网站通栏的广告价格每周则只有几十元。这种定价方式与传统媒体广告如出一辙, 只要广告信息得到展示就要收费, 而不以受众是否响应作为收费的标准。

网络工具型:以搜索引擎广告为代表

第二种类型的网络广告是网络工具型, 以搜索引擎广告为代表。网络工具型网络广告已经超越了传统广告单纯展示的功能, 充分利用了搜索引擎的工具性特点, 广告信息与网民之间具有互动性。

所谓的搜索引擎广告, 就是网民通过搜索引擎键入要查找的内容时, 搜索引擎自动将与之相关的广告信息加入到搜索结果中的一种网络广告形式, 如竞价排名广告、关键词广告等。搜索引擎广告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单纯展示功能, 当广告信息呈现在网民面前进行展示之时, 广告发布的过程并未结束, 而是刚刚开始;当网民点击该条广告信息, 进入详细信息介绍的页面时, 广告发布过程才宣告结束, 此时才开始向广告主收取广告费。

搜索引擎广告充分利用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 网民的搜索行为启动了广告宣传的过程, 而不是广告主启动广告过程;网民的搜索行为在先, 广告信息的展示在后。

即时互动型:以来电付费广告为代表

第三种类型的网络广告是即时互动型, 以龙拓互动旗下嘀铃铃来电付费广告 (6) 为代表。这种网络广告只按照广告实际所带来的有效电话数量来计算广告费用, 展示不收费, 点击也不收费, 只有受众与广告主之间完成了通话才收费, 因此, 这种网络广告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当网民在嘀铃铃网站进行信息搜索时, 系统自动将与之相关的广告信息加入到搜索结果中, 这一点与搜索引擎广告非常类似。当网民点击搜索结果时, 并不收取广告费用, 当网民点击页面中的“点击免费通话”按钮时, 此时会弹出窗口, 提示网民输入自己的联系电话, 确认后, 网民就会接到广告主自动回拨的电话, 只有网民接听电话, 并与广告主产生一定时长的通话后, 网站才向广告主收取广告费, 而整个广告发布过程到此才算结束。根据上述广告发布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 即时互动型网络广告可以直接带来广告受众与广告主之间的即时语音互动, 这是网络广告中互动程度最高的一种形式。

此外, 即时互动型网络广告还对前两种形式的网络广告进行了整合, 利用网络技术以及与网站之间的合作协议, 将此种广告形式植入网页中。例如, 当某网民在阅读网易新闻的时候, 网页中会有一些关键词字体颜色与其他文字不同, 而且还带有下划线等修饰。如果此时网民的鼠标经过或停留在这个关键词上, 就会即时浮现一个广告窗口, 显示与此关键词相关的广告信息, 同时窗口中也会有“点击免费通话”的选项, 只有当网民点击并形成一定时长的通话后, 广告发布过程才宣告结束。因此, 即时互动型网络广告集广告信息的发布、展示、网民电话咨询于一身, 是一种全方位互动型的网络广告形式。

网络广告类型划分的意义

通过上述分类方式可以看出, 网络广告大体上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型。虽然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网络广告存在, 但我们都可以根据广告信息与网民之间的互动性程度强弱将其划归到上述三种类型之中, 这样的分类方式, 对于网络广告投放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种分类方法简单明了, 用网络广告的主要特点作为类型的主要名称, 广告主在进行类型选择时一目了然, 可以非常方便地做出决策。例如, 当广告主想通过网络广告树立品牌形象时, 选择品牌展示型网络广告就比较合适, 此种广告覆盖面广, 而且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当广告主为了扩大销售, 想得到网民更多的电话咨询以促成产品直接销售之时, 选择即时互动型网络广告是较为合理的, 广告主的推销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电话向网民介绍产品的特点, 人员推销的优势可以充分得到体现。此外, 广告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来选择网络广告的投放形式, 如果资金雄厚, 可以选择品牌展示型;如果要控制广告费的支出, 则可选择网络工具型或即时互动型。

上述分类方式还克服了传统网络广告类型划分中标准不统一、名称专业性强、分类数量庞杂等弊端, 同时可以把不同形式的网络广告分门别类划分到上述三大类型中的某一类之下, 从而使得整个网络广告分类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

网络广告作为新媒体广告的重要代表, 其发展过程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上述类型划分中不难看出, 短短10余年的时间里, 网络广告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速的, 每一种类型网络广告背后都有新技术应用的支持, 高速发展性也是所有新媒体广告的共同点所在。上述网络广告类型中, 品牌展示型网络广告是广大网民最为熟知的, 网络工具型广告的普及面较次之, 而即时互动型网络广告由于是近两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形式, 其公众认知程度还比较低。未来, 伴随着技术进步, 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新型网络广告出现, 对其类型的划分可能也需要进行新的调整, 因此, 作为网络广告投放策略的原点性问题, 如何合理地划分网络广告的类型, 值得我们予以持续充分关注。

参考文献

解析3G时代的传输网络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解析 3G时代 网络 传输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2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44-01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的不断前进,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取得了更高的成果。在我国社会信息技术迈向3G时代的同时,还要对方方面面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善于发现3G业务自身具有的特征以及其与传输网络的一些相关性,并作出相关经验的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3G业务的相关特点和传输网络、如何选择3G传输技术以及在建设中要考虑的因素展开积极地讨论。

一、3G业务的相关特点和传输网络

(一)3G网络由无线网和核心网组成,主要包括三种网络制式其分别为CDMA2000、WCDMA和TD-SCDMA。因为对大量引入数据业务的考虑,核心网在设备上又可以分为分组域和电路域。宽带码分多址的商用版本是R4和R99,而R99版本的宽带码分多址必须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相结合,核心网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共同运用MSC交换中心,使PS的分组域数据的业务增加,然后再由GGSN与SGSN通过POS或者是以太网接口连接并构成IP分组的交换网络。无线网络部分Node B和RNC经过ATM技术,其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用ATM的信元来承载。R4版本单独成网,其不用去考虑原来移动网络。核心网的PS分组域和无线网部分与R99一样,其唯一不同之处是在CS电路域中没有运用其电路交换的模式的MSC,而是运用了NGN,。MGW可以运用IP、ATM、TDM三类方式来进行业务交换,到现在为止商家主要是运用TDM交换。

(二)3G网络和传输网络的相关特征的一些表现。

第一,3G网络的构架和2G的相似。3G运用了和第二代的移动通信系统相类似的结构,其包含了核心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络。在这里面,居民接入网用来处理全部和无线相关的功能,CN是用来处理3G系统中所有的数据连接和话音呼叫,并实现其和外部的网络的路由和交换的功能。在逻辑上CN能够分为分组交换域和电路交换域。用户设备、CN以及UTRAN一同组成了整个的无线系统。

3G网络可以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同时这些也是国建3G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而原来的2G传输网的主要功能是配套话音的网络,体现了分层建设的一些特征。在网络的核心节点或者是骨干节点是其骨干层的传输设备,它拥有的业务调度的功能的容量比较大,强调了业务的传送和中继能力。想要把业务的接入完成,并呈现出比较低的成本、处理业务能力欠缺的一些特点,就要使接入层的传输设备将各个热点的地区覆盖。汇聚层的一些设备与接入层以及骨干层相连接,它们共同完成MADM间的汇聚和整合功能。3G网络也急需这类貌似于金字塔型的网络传输模式,与此同时,它也给移动网络进行平滑演进提供了客观性的条件。

第二,其分组技术十分重要。3G网络支持宽带数据的相关业务,使其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特点。虽然,目前在电路域的一些演变进程里,TDM依旧是一种可选方案,但是3G网络最终还是会发展成一个对多媒体业务赞同、支持的分组网。现今为止,3G设备中较为成熟的大多数都是基于ATM的平台。基站控制器和基站间也是经过ATM反向复用技术之后的E1通道进行连接。因为基站控制器发展趋向是向大型化发展,基站和它连接时必须要经过城域网的汇聚层以及接入层,此类事项都是在建设城域网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内容。大都是通过ATMSTM-1或者是STM-4,运用骨干的传输网来连接基站控制器和核心网。在这之中,也只是提供大颗粒通道的透明传送。核心网电路域与分组域中的一些业务传送和于线传输联系密切,因为分组域接口采用的接口主要是GE/FE/POS,所以传输设备需要供应与其相适应的接口适配的能力。对于上述的一些接口对接问题传输组网络一定得考虑好,在保证数据业务以及话音进行传输时,对于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实施对业务保护的机制时要按照环网的保护方式,同时还要对组网效率进行考虑,进而使传输带宽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效益。

第三,3G网络平滑演进的策略。设计3G网络时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2G网络的特点。无线接口从低速度迈向高速度,其业务的内容也从单一制的语音业务迈向多媒体业务。总而言之,3G网络发展趋向IP化、扁平化、业务的多媒体化以及平滑演进的一些特征。因为,规划传输网络一般要对3G业务提供3到5年的支持,所以传输的平台也要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向前兼容的能力,并在开发新功能处理的模块中更好的适应网络的发展。

二、如何选择3G传输技术以及在建设中要考虑的因素

(一)如何选择3G传输技术

对于3G业务网络来说,现在能够选择的传输技术有ATM、RPR、WDM、MSTP还有传统SDH等。在建设3G城域网的时候运用传统SDH,有很多的有点如:网络结构比较清晰、管理以及维护时较为方便、业务的自愈能力比较强等,但是它还有一些缺陷如:宽带的利用率比较低。运用ATM的技术组网时,会导致网络功能重叠,同时也加大了成本,最终在维护管理时比较麻烦。在运用RPR技术时,网络的拓扑会受到限制、配置较为复杂、维护时比较困难。运用WDM技术时,有利于业务告诉透明的传输,它还比较适合较大的业务量的场合。在未来的发展中3G业务的IP化的趋势来说,这项技术可以满足业务的高速宽带需求。然而,目前WDM仍不能实现较为灵活地业务处理和网络保护功能,在实际过程的运用中成本较高。MSTP技术较为成熟,具备SDH技术的优点,同时还具备TDM/ATM/FE等的多业务的处理和接入能力,其宽带的利用率也比较高。在数据业务发展成为主流的时候,已经是建网时运营商的首要的选择方案,并得到了多数现网的应有。

(二)3G传输时建网的考虑因素

根据3G网络的一些特征和其目前发展的状况,在3G网络进行传输建设时,要从安全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来进行考虑。安全性,要求传输网络可以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要在客户办理业务时提供安全保障。可管理性,是在丰富其原有的网络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应该在覆盖率增高、业务深入开展的3G网络中,供应更加可靠、灵活和方便的管理手段。可维护性,在网络中通过有效的分层管理,从而达到快速定位故障的目标。可扩展性,是要求网络具备生存性和延续性,而可以快速的升级。兼容性,是指在现在的环境中,为了更好的保护运营商的投资,3G网络利用以及兼容已经存在的网络传输的平台如:GPRS和GSM。

三、总结

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的网络信息技术也走入了3G时代。3G业务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性,3G业务和传输网络也有一些关联性。我们要想在3G时代更好的发展,就要重视其特性以及和传输网络的关联。在3G传输建网时,还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而让信息技术的3G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熊吉昌.抚州联通综合传输网优化方案的分析和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冯传跃.津联通两网融合与3G传输网的规划建设[D].北京邮电大学,2009

[3] 赵俊辉.适应全业务发展的移动传输网络平滑升级技术研究与实践[D].湖南大学,2010

[4] 刘敏.浅谈PTN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21)

解析网络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 第12篇

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会将人类的文明推进一大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揭开了技术智能化的序幕;而基于计算机科学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则是又一场更加狂放的技术革命,将人类带入到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观念、方式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毫不夸张地说,计算机网络真正改变了人类,改变了世界。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绝非全是“正能量”的东西。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技术确实把世界连成了一个畅通的整体,但世界太过于多元化了,在这个由无穷信息编织的网中,既有积极向上且优秀的知识、信息和财富,当然也不可避免存在众多消极、恶意的信息和负能量。

在我们运用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服务的时候, 同时也是在和这些不安全因素作斗争的过程, 如何在运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扬长避短———积极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最大化地屏蔽安全隐患———对于我们使用计算机网络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网络计算机安全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网络计算机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主要指的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环境,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手段,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操作的稳定性。通俗意义上的网络计算机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部分。 前者指的是网络计算机设备及相关硬件的安全可靠性,后者指的是网络中的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具体而言,在网络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几种安全隐患和问题。

2.1 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把数量庞大的计算机终端有机地串联在了一起。而在这些数不清的终端背后操作的是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而人在操作过程中就不能完全保证不犯错误。这种人为的操作失误就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的危害。 人为操作失误的原因很多,包括操作者的性格特点、学历水平、技术能力、行为习惯、责任态度等,同时也要受到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 恶意的、有计划的人为实体攻击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的人为实体攻击,是一种主观的、恶意的侵害行为,这种行为主要通过电磁干扰、实体破坏、火力突击等方式,对对象进行网络安全的实体打击,达到破坏对方网络系统、网络环境和信息数据等的目的。这是一种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实体摧毁”的侵害,也可称之为“硬杀伤”,主要发生在战争环境中,是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

2.3 黑客和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侵袭

我们在计算网络运用当中最常遇到的安全威胁,应该属于这一类了。黑客和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侵袭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和相关程序,对网络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达到破坏对方系统和信息数据或者获取对方相关信息数据的目的。相对于人为实体攻击而言,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软杀伤”。遭到这种攻击的原因很多,但具体而言不外乎两点。

第一,从主观上而言,如果使用的网络系统软件存在漏洞和“后门”,就容易给黑客或者网络病毒以可乘之机。在网络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我们使用的软件和系统不可能百分之百没有“漏洞”。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道高一丈魔”也可能高两丈……如此循环往复,在得与失之间、破坏与反破坏的较量中,网络技术不断革新发展。

第二,从客观上来讲,黑客和网络病毒通过网络平台,对对象造成网络安全的危害,是有意图和目的的,这种意图和目的决定了计算机网络注定不能成为一块绿色安全的净土。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的意图,除了我们上文所讲的战争环境下想要达成的“软进攻、软破坏”, 更多的体现为企业或个人现实利益的考量,目标就是破坏竞争对手的系统和数据库, 获取利益关联方的信息、隐私或者其他资料。

3 网络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防护措施

虽然网络环境不是一块净土,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因噎废食,拒绝计算机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便捷和高效。我们应该不断加强防护意识,革新技术手段,积极主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防护,因势利导运用计算机网络工具工作、学习和生活。

3.1 网络计算机安全的技术防护

3.1.1 使用和研发有效的网络反病毒系统

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时,我们必须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识。我们要对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安装有效可靠的反病毒软件,主动“御敌于国门之外”,防患于未然。要养成反病毒软件经常更新的习惯,保障防火墙实时有效,让系统始终处在安全的保护之下运行。同时,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特殊系统环境,需要专门研发与之相匹配的网络反病毒系统,并不断进行更新完善,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杜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

3.1.2 做好数据库的安全操作(备份与恢复)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数据库操作,需要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在具体的操作和管理过程中,管理员最常使用的手段就是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这是防止数据和信息因人为误操作而造成数据丢失和损失的最核心和有效的手段。备份与恢复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环节,只有对数据进行了严谨的备份,一旦在操作失误需要恢复时才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痕迹。反过来,数据信息如果没有做必要的备份整理, 一旦因误操作而丢失,那要想恢复相关的数据,操作起来就非常困难甚至无法恢复,这将有可能给我们的生产工作带来不可估量损失。所以,做好数据库的安全操作,尤其是做好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虽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并不算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必须把它当成工作流程当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加以重视和实施。

3.2 网络计算机安全的管理防护

要保障计算机网络操作的安全,除了上述一些技术手段和技术处理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安全意识的强化和安全制度的健全。毕竟,网络平台的终端操控在人的手中。

3.2.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网络平台维护者和信息数据的技术团队的管理,必须科学地进行规范,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杜绝安全隐患的威胁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首先,要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办事,不触及国家法律红线,并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能找到具体的法律依据指导处理解决。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操作规章制度,让操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 严格依照流程进行操作,落实责任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3.2.2 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常识学习培训

我们知道, 计算机网络平台和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选拔技术能力合格的人员来执行。同时,由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提高,才可以因应不断生发的安全问题。在提高技术管理手段的同时, 还要不断加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防微杜渐, 将每一个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保障系统数据信息的绿色安全。

3.3 建立和完善网络计算机安全环境

3.3.1 要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环境

作为与网络联结的PC终端, 其实就是一台一台的具有物理性的机器,要维护运行安全,必须要保证这些机器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因此,创设安全的运行环境必不可少。我们要根据需要, 从包括机器运行的温度、湿度、电压、腐蚀度等各个方面考量建设,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3.3.2 机房选择要有所讲究

一些庞大的网络运行或运营系统,需要大型的设备 (如服务器)来支撑,这和一般的PC终端机的使用还不一样,这就需要考虑建设相应的设备机房。那么在选择机房或者托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性。

3.3.3 机房的维护要科学

独立机房的维护也要科学,既要保证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又要考虑是否有遭到外部侵扰、攻击的可能;同时不能忽略一些软性攻击的漏洞, 在建设时要审慎周全, 平时维护也要科学及时,保证非法入侵带来的数据信息损失。

4 结束语

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从本质上而言, 没有感情, 没有色彩,没有主观倾向性,只有当使用它的人正确地驾驭它的时候, 它才会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变化。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必须用好它的长处,规避它的弊端,积极建立相应规范, 杜绝泥沙俱下的状况,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真正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平台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网络计算机安全问题顺理成章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网络计算机安全原因及诸多隐患的分析,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归纳出一些防范和杜绝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措施和方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网络解析】相关文章:

arcgis网络分析解析06-28

网络消费退货制度解析及完善09-12

管理策略在网络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解析10-11

电影解析05-04

探索解析05-10

解析分析05-19

安装解析06-11

措施解析06-13

解析原理06-30

认证解析07-03

上一篇:包衣种子论文下一篇:材料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