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合教育范文

2024-06-09

统合教育范文(精选12篇)

统合教育 第1篇

感觉统合(以下简称感统),是大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觉(1)及本体觉(2)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3)残障学生的大脑或某些感官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各感官系统之间会出现信息组织与整合不协调的状况。感统训练通过多感官刺激,建立各感官之间的关联等方法,提高残障学生各感官系统之间组织协调的能力,对残障学生,特别是智障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感统训练因此成为了特教学校康复领域新出现的康复训练手段,越来越多的特教学校开始设置感统教室作为其特定的训练场所。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尚未对感统教室做出明确的设计要求。感统教室在缺乏规范的指引下,可能会在空间形态、使用方式、设施配置等设计上出现疏漏。为了提高感统训练效果,应对既有的感统教室的现状特点进行调研,剖析其规律性问题,并总结其在规范中需要被统一规定或指导的设计要点。

《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康复训练用房提出了“适用、安全、舒适、卫生”的设计原则。(4)感统教室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用房的其中一类,应将这一设计原则作为其核心评价标准。同时,笔者认为感统教室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应考虑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因个体的器官缺陷导致残障学生在行为能力和生理需求上具有特殊性,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室在空间尺度、色彩、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其次,应考虑相应训练器材的使用需求。感统训练需要进行多感官的刺激,要借助于多样的感统训练器材来完成。如何满足器材的使用需求,发挥其训练效果是感统教室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应充分考虑无障碍的要求。感统训练对于盲、聋、智障学生来说都有帮助,其使用对象包括多类的残疾,此特点决定了感统教室需要有高于普通公建且同时能满足多类残疾的无障碍要求。

2.调研现状

浙江省内的特教学校已普遍设置了感统教室,因此笔者选取了浙江特教学校展开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主要关注感统教室的空间大小、平面布局,器材配置以及使用状况等问题。温州特殊教育学校、浙江省盲校、杭州市杨凌子学校三所特教学校涵盖了盲、聋、智障、肢残四种最基本的残障类型。故本文将以该三所学校为例介绍感统教室的调研结果。

2.1温州特殊教育学校的感觉统合教室

温特教是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于2008年。学校招收,盲、聋、培智三种类型的残障学生,学校分设有启明部、启音部及启智部,感统教室设置于启智部内(图1)。教室中,一般会有两个班,每班10人左右同时进行感统训练。因此感统教室的面积较大,约为432㎡,层高3.9m,是一个长宽为24m×18m的开放有柱空间(图2)。室内布置有大量的不同种类的训练器材(图1、2),每种训练器材都有自己固定的使用区域,甚至会有单独的隔间(图3)。

考虑到每种类型的器材(例如,球类、滑行类器材等)在使用时对地面的要求不同和一定的安全因素,地面采用了地胶与地垫两种材料。为了防止学生在训练时出现安全事故,整个教室都做了软包处理。

室内在隔墙中设置了储藏柜。据教师反映,储藏柜远不能满足器材的储藏需求。另外,为了完成特定的训练动作以及方便清洁器材,室内需要学生更换拖鞋后进入,因此教室在入口处放置了鞋柜。但教师反映,现有的换鞋区域较为局促,不能满足学生坐下来换鞋的需求,同时也阻碍了入口的交通,因此希望室内有一个独立的有座椅的换鞋区域。

室内的采光通风条件很好,装饰色彩丰富,整体给人以活泼轻松的视觉感受,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训练时的兴趣。

2.2杭州杨凌子学校的感觉统合教室

杭州杨凌子学校是一所培智学校。感统教室的平面形状不太方正,面积约70平方米左右,层高3.9米左右(图4)。

室内布置的训练器材种类、数量较少,但都有特定的使用区域。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除走道外,其余空间被划分为清晰的三个功能区域。右侧平衡触觉板训练区域还设置了升降机(Ceiling-mounted hoists)(图5),升降机可将残障学生从轮椅上运送到指定的训练区域,方便其进行康复训练。

考虑到安全因素,球类与爬行类器材的使用区域内铺设了地垫,其余地面材料为地砖。比较特别的是,室内垂直墙面采用毛毡材料进行软包处理,保障安全的同时,也方便教师在墙上进行训练成果展示。教室北侧有大片的落地玻璃,南侧有大片镜子,但未设安全防护栏。

教室采光通风条件非常好,室内色彩丰富,且布置有很多卡通元素,符合学生的心理,能激起学生训练的兴趣。

2.3浙江省盲校的感觉统合教室

浙江省盲校的感统教室位于新建的康复训练楼的三层北侧,面积相比其他训练用房较大,约为113.9平方米,层高3.9米左右(图6)。

器材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均布置在教室的两侧,在中间留出了适当的活动空间(图7)。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地面以木地板为主,球类训练区域内铺设了地垫(图6)。室内墙面和柱子软包材料的高度为1.9米左右。

教室一角为储藏空间,收纳有一些小型器材。部分地垫收纳在窗台上。据教师反映,仅仅这些储藏空间不能满足器材的储藏需求,且不利于教室的美观(图8)。

教室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有教师反映,窗台的高度为900mm,进深为800mm,原本用来存放空调室外机,后因不符合室外机的尺寸而停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会往窗台上爬坐,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建议应考虑减小或不设窗台的进深,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设计要点

通过观察上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感统教室,梳理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现存的问题,笔者发现了其中一些规律性的问题,认为应作为感统教室的设计要点进行规定。

(1)感统教室需要大型的室内空间。感统训练需要大量的多样的感官训练器材,以实现多样感官刺激,建立感官之间关联的目标。这是感统教室区别于其他训练教室的重要特点。在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盲、聋、培智学校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中明确要求了需要配置的训练器材的类型(表1)。感统训练器材种类和数量较多,其中部分器材尺寸较大(表2)。因此,教室需要为器材的正常使用提供充足的使用空间以及储藏空间。同时,教室需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空间来指导器材的使用,开展训练活动。此外,感统训练多数以游戏活动为主,教室需要宽阔的活动空间以满足游戏活动的需求。感统教室除须满足上述的空间需求外,还需预留一定的可扩展空间以应对训练仪器的增设。因此其势必会是大面积的室内空间。

另外,从国外特教现状与国内趋势可见,今后特教学校中残障学生的残障程度会逐渐加重,轮椅使用者的人数会大幅增加,感统教室需要考虑升降机的使用(图5)。在教室层高设计时需要考虑升降机对室内空间高度的要求。

(2)感统教室需要进行功能分区。上述三个感统教室均对室内空间进行了功能划分,其原因在于:首先,特定的功能分区能使残障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训练状态,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以免残障学生面对种类数量众多的器材时出现困惑、无所适从、注意力分散等不良表现。其次,通过对一些器材进行区域分隔,可以防止器材尤其是一些大型器材间的碰撞。最后,功能分区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误入训练区域,干扰训练或引发安全事故。

(3)感统教室应为保证学生安全选用相应的特殊内装材料。首先,感统教室应使用符合器材需求的地面材料(表3)。上述感统教室都运用了不同的地面材料。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器材在使用时对地面的要求不同。例如,滑行类或骑行类的器材需要地面材料平坦、少阻力,而爬行类或球类器材需要地面材料柔软而有弹性。当然,每种地面材料都应注意防滑处理。其次,墙壁、柱子、柜子的转角、凸起部分易与学生发生碰撞,应进行软包处理。此外,教室中若采用玻璃、镜子等材料时,应对其进行防冲撞处理,同时加设安全护栏,室内的窗台应进行防攀爬处理。

(4)感统教室应注重室内附属空间的完善。为了教室内的整洁美观以及器材管理的方便,除部分固定在使用区域内的大型器材外,其余器材均需要特定区域或单独隔间进行储藏。储藏空间应注意防潮,给学生提供一个卫生的训练环境。另外,因为一些训练动作是需要穿拖鞋进行的,感统教室中需要设置特定的有座椅的换鞋更衣空间,也要为教师的备课休息等提供准备区域或隔间。

(5)感统教室应注重建筑物理环境设计。特殊学生需要一个清洁、卫生的训练环境,应注意教室内部的采光与通风。针对残障学生常有的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康复训练等的不良反应,教室应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轻松活泼的训练环境。例如,运用丰富的色彩或卡通形象对教室的界面进行装饰,以期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教室及其周边区域应提供满足多类残疾的无障碍需求的设施设备,保证每类残障学生在进出和训练时的安全,培养其独立的行为能力。例如,走廊及教室内墙面加设扶手,设置导盲块,设置电子屏提醒聋生上下课等。

4.结语

今后,感统教室可能会被更多特教学校所接受和配置,规范应对其相关设计要点做出相应规定。针对上述五点设计要点,规范可以从感统教室的大小与形态、训练器材的配置与布置、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辅助空间的设置、建筑的物理环境以及无障碍的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约束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盲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 0403-2009:表3

[2]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 0404-2009:表3

[3]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 0405-2009:表3

[4]李晓捷、姜志梅,《特殊儿童作业治疗》,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50、153、156-157

[5]黄建行、雷江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康复与训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35-146

[6]王竹,《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空间设计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09:11-18

统合教育 第2篇

导语——本文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就感觉统合训练在早期教育(0—6岁)课程中的发展做简要阐述。

随着我国早期教育(0—6岁,以下简称早期教育)的发展,各科课程(全脑、幼儿英语、美术、蒙数、奥尔夫音乐等)越来越完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也走进了早教机构或者幼儿园的课程之中,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课程,那么什么是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呢?

“感觉统合”是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Ayres(爱尔丝)博士提出的理论,它是指:大脑接受、分析、组织各种感觉信息(包括视、听、嗅、味、触以及前庭和本体觉所感受到的信息),并依据内在、外界环境做出的适应性行为。以此为基础理论,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形成了我国现在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训练小朋友感觉统合能力的课程。鉴于儿童神经在12岁基本成熟,一般说的感统训练就是针对于0—12岁的小朋友。

虽然不少早教机构和幼儿园引入了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以下简称感统训练),但因为训练对象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不同,就算同龄小朋友也不能按照相同的模板上课,所以没有形成像数学、语文一样的固定教材。此处的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小朋友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感觉统合能力出现障碍,不能对感觉刺激做出相应的适应性行为。至于失调原因在此就不做详细阐述。感觉统合失调会对小朋友造成哪些危害即感觉统合游戏在早期教育运用得原因是什么?

一、在儿童0—1岁时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

1、不好带养,经常出现爱哭、不安,难以安抚的情况;

2、睡眠不好,不易睡或易醒,需要哄很久或摇晃很久才可入睡,一点声音就容易惊醒;

3、肌力不足,看起来懒洋洋、软趴趴,抬头晚或有困难;

4、不喜欢被抱,抱他时会扭动不安;

5、洗脸、洗头或换尿布困难,哭闹、抗拒等。

二、在儿童1—3岁时感统失调的影响

1、口齿不清,唇部吹吸气困难;

2、动作表现笨拙;

3、爱发脾气,一点碰撞就十分生气;

4、语言发育迟缓;

5、挑食偏食;

6、注意力分散,不持久;

7、胆小,非常害怕荡秋千,滑滑梯等游戏。

三、在儿童3—6岁时感统失调的影响

1、大小动作发展不良,大动作不协调,涂色易出线、剪纸写字有困难等;

2、易冲动、好动或多动;

3、常跌倒或碰到桌椅等;

4、社会交往能力差;

5、易哭,情绪不稳定,不自信,易受挫等;

6、缺乏专注力。

通过上述感觉统合失调对0—6岁儿童的影响,就可以看出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程度。但在早期教育中,感觉统合训练的应用有别于特殊教育(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治疗和教育),之所以说这点,是因为国内的感觉统合训练是从特殊教育发展来的,包括感觉统合训练的学习也多是特殊教育或康复学专业中的课程,幼师专业中并没有感觉统合训练专业。此外,社会上的一些早教培训机构也逐渐把感统训练引入培训内容(如深圳市感统协会),大大的促进了感觉统合训练在早期教育中的发展。早期教育的感觉统合训练洁健浴传统的感觉统合训练,融入了各个机构不同的文化,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感统训练,本文主要说的就是我自己的感觉统合游戏训练。

传统的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一对一教学,每一个训练内容称之为单项活动,长期的训练会使儿童感觉枯燥。而感觉统合训练游戏融入幼儿游戏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感统训练游戏课程。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它具有具体性(游戏有内容、情节、角色、动作、语言、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虚构性(是在假想的条件下完成的一种反映现实的活动,其情节和角色的扮演、活动的方式、代替物的使用,是象征性的)、兴趣性(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能使儿童主动参与)、主动性(游戏是由儿童内在驱动力产生的,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安排游戏进程,按自己的体力、智力和能力进行各种活动)、社会性(游戏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是儿童游戏的基本源泉。借助游戏,儿童学习成人社会生活经验,从中看到未来生活的前景)等特点,适用于早期教育的小组课和一对一课程。儿童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中不会感觉枯燥,并且会主动参与其中。具体的运用方式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感觉统合训练游戏的作用,在传统的感觉统合训练作用之外又具备了它独有的作用:

1、有利于儿童对社会认知发展和亲社会行为形成;

2、有利于儿童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统合教育 第3篇

基于对感觉统合教育理论和意义的认识,我园投资4万多元建立了幼儿感觉统合教育活动室,添置了大量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将感觉统合教育活动纳入了幼儿一日教育活动中,广泛、有效地对2~6岁幼儿实施感觉统合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一、实施过程多渠道、多角度、多样化

1、创设宽松、和谐活动环境。我园设有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室,有大量的感觉统合活动器材,如:滑板、平衡台、羊角球、晃动平衡木、圆筒木马、圆木马吊缆等,这些活动器材以其趣味性、多样性、科学性、系统性、安全性,深受幼儿和教师喜爱,在这个专用室里,墙面上醒目的大字“我行,我能行!”激励着每一位孩子的行动,与彩色小脚印错落有致的“每个孩子都是无与伦比的,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宣传语提醒着每一位老师要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在这个活动室里,老师们主动和孩子们一起爬爬、滑滑、玩玩,像个大朋友似的用积极上进的情绪感染着幼儿,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去接近幼儿,取得他们的信任。对于那些胆怯的孩子,老师们更是给予许多鼓励和帮助。

2、感觉统合教育活动课程化、游戏化。我们将感觉统合教育继续纳入一日活动中,各年龄段分别制定活动内容和进度,每周安排一次感觉统合活动,每个班分两组轮流进行,保证幼儿每周有感觉统合活动的时间。我们还将感觉统合教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渗透,例如:教师选择羊角球作为交通工具,设置了小桥——草地——小山坡及神奇的果树等活动场境,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充分体验和感受感觉统合器械带来乐趣的基础上,巩固对颜色的认识,提高对应能力,学会说完整句,同时身体的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活动课程的整体性。再如晨间体锻时,设计各种精彩粉呈、妙趣横生的教学活动,如平衡木游戏“巨人和矮人”,滑板游戏“小乌龟练本领”,平衡台游戏“小小杂技员”等等,改变了原来的以机械重复练习为主要练习模式,把锻炼寓于游戏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更加浓厚、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运动量运动密度符合规定指标。

3、建立特殊幼儿个案。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是有差异的,失调程度不同,失调的类型也不一样,在集体训练中无针对性的训练必然效果欠佳。因此,我们建立了个人跟踪观察记录表,主要对象是在某一方面有障碍或有特殊表现的幼儿,与家长配合,根据江苏特殊教育研究服务中心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幼儿的进行测量和评估(通过电脑自动测评),然后根据幼儿的感觉统合情况进行了分类。每个星期利用晨间户外活动时间对这些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训练,教师每次训练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内容、次数、情绪反应,并定期作分析,调整下一步活动计划。如:有的幼儿视觉不平顺,手眼协调地动作能力较差,我们就用“视觉追踪”、“图形划消”、“插孔板”等方式进行训练;而有的幼儿经常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常颠倒,注意力不集中,属前庭平衡失常,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利用“晃动平衡木”、“平衡台”、“独脚椅”、“趴地推球”等器材进行训练。而触觉敏感过度的幼儿,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喜欢独处,不喜欢参加集体游戏,容易紧张等,对他们的训练就通过“滑板”、“俯卧旋转”、“圆木马吊缆”“、圆筒吊缆”等方式进行。

二、感觉统合教育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促进了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通过肢体在不同姿势和运动状态下,协调反应的练习,了发展大脑对感觉信息辨别和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和发展感觉统合的能力,具有预防性和保健性的作用。如突出卧位姿势的运动;滑板、大笼球、滑梯等活动对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和触觉的刺激;平衡台、晃动平衡木、圆筒吊缆、圆木等动态平衡的活动,都对平衡感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促进了幼儿感觉动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的发展。我们设计的大量动作游戏,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合理的生理负荷,在有效地帮助幼儿骨骼、肌肉成长,促进本体感觉发展的同时,“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的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幼儿神经系统整合功能的发展。

3、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在感觉统合活动中,我们教师注意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器材和氛围,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之相互作用,例如在练习走各种平衡木时,我们采用呈现材料—提出目标—幼儿尝试—提炼体会的方法和程序,让幼儿自己探索用各种方法走过S型平衡木、晃动平衡木及平衡台,这样的方法,比起教师直接告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大大的提高,而且满足了不同层次能力水平的需求。

4、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设计的感觉统合教育活动既有坡度又有力度,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让每个孩子获得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愉快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培养活泼开朗、热情奔放的性格。同时,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幼儿有大量与同伴游戏的机会,逐步积累与他人相处的经验,锻炼协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通过几年的尝试与实践,老师们对感觉统合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也深深体会到:感觉统合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认识幼儿行为的思考模式,对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在注重自身教育方法的运用和改进时,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原因,并由此找到对于解决幼儿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方法,为培养自信、活泼、进取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统合教育 第4篇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家庭教育

一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 (Sensory Integration, 简称SI) 是指大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 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之间等的信息组织与整体不协调, 导致信息统合过程中发生异常, 使儿童的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 导致儿童各器官不能有效的控制, 肢体之间不协调, 组合能力不强。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有听觉感不良、视觉异常、前庭功能失调、触觉过分敏感、本体感功能失调等, 而这些方面的失调将导致儿童出现语言迟缓、学习障碍、阅读障碍、肢体不协调、对别人的话听不见、方向感差等问题。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有很多, 而家庭教育则是引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教育因素

1. 家庭教育环境有限

第一, 家居空间环境的局限。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社会、大自然都是活教材。人口越来越高度密集的今天, 生活在城市里的家庭无论其居家面积多大或有几处住房, 都是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林立的都市里, 儿童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 他大动作的发展、动作的稳定性、肢体的协调度都得不到足够的练习机会, 而感觉统合的发展依赖于儿童运动的充分性。

第二, 独生子女缺乏同伴资源。当前, 独生子女家庭较多, 儿童都以祖辈为互动对象, 导致儿童没有玩伴, 成年人作为儿童的主要互动对象存在着很多缺陷。儿童长期缺乏同伴, 会出现相处问题、合作问题、运动问题、感知觉问题、情绪行为等问题。

2. 家庭成员对早期教育认识不足

第一, 家长没有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相关训练不足。目前, 家长一方面为了儿童“不输在起跑线上”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过早的进行文化教育, 使其忽视了活动的重要性, 导致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另一方面, 过度保护儿童, 对儿童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 导致儿童长期缺乏感觉信息的刺激及各种事情的处理能力, 儿童各感觉系统间信息缺乏有效的整合,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儿童感觉器官、身体运动器官间协调配合的综合性、整体性活动, 它是儿童发展运动的重要阶段和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儿童协调运作、完成综合活动的基本途径。爬行训练对儿童基本的感知运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而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训练对儿童感觉统合的重要意义, 造成儿童早期的爬行不足。

第二, 家长对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处理不当。很多家长在发现儿童行为异常后, 不能积极解决, 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置之不理。例如, 有些家长对儿童的晕车、晕船, 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讨厌理发、洗澡、刷牙, 爱发脾气动手打人, 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等问题, 没有及时地进行干预, 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等到儿童要入学时, 问题不见好转, 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到处检查求治。

第三, 家庭教育中主要成员之间的矛盾。在家庭中, 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以及两个家庭之间是否能够和睦相处, 将影响到儿童的感知、运动、认知发展和情感交流。儿童早期也需要家庭成员的情感教育, 但有的家长并没有做到和睦相处, 也没有认识到家庭气氛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 导致儿童情感上被忽略, 情绪波动大, 常常焦虑、害怕、嫉妒、缺乏同情心与敌视他人。

第四, 保姆教养水平有限。父母忙于工作, 儿童无人照顾, 保姆成了家庭不可或缺的支柱。保姆教育存在很多弊端。首先, 保姆和父母的教育心态不同, 许多保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尽量减少儿童的活动范围及活动形式, 保姆认为只要照顾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家务即可, 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还有教养儿童的重大责任, 这样就限制了儿童的感知运动发展。其次, 保姆的能力有限, 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不高, 即使有心教儿童知识和技能, 也无力传授。再次, 保姆还承担着家务劳动, 还要按时完成家务。因此保姆尽量让儿童多休息、看电视或玩玩具, 却很少与儿童沟通。最后, 很多家长由于多种原因经常换保姆, 儿童对每一个保姆都要适应一段时间, 造成儿童多种不适。

三改善建议

1. 扩展儿童的活动空间, 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家长多带儿童到户外活动, 亲近大自然, 观察小动物、植物, 给儿童更大的活动空间, 让儿童的感知觉、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儿童接触的事物不断变化, 给儿童更多的信息刺激和感觉体验。家长应该明白同伴们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中儿童可以学习合作、互助、交流, 学会怎样与别人相处。给儿童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去亲戚朋友家玩, 鼓励儿童不断适应新环境。多给儿童创造结交伙伴的机会, 让儿童多与同伴交往, 可以邀请其他同伴来家里做客, 不要怕被同伴们欺负而拒绝与其他儿童交往。

2. 重视早期教育, 提高家庭成员的教育能力

第一, 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避免过早的进行文化知识教育,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知运动活动, 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家长不要过分保护儿童, 儿童能做到的尽量让儿童去做, 这样可以锻炼儿童感觉系统之间有效的整合, 避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让儿童充分的爬行, 充分的爬行是全方位的感觉综合训练, 促进大脑的发育, 有利于儿童前庭觉、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大肌肉的锻炼, 能有效地防止儿童语言迟缓、阅读障碍、学习障碍和肢体不协调等问题。

第二, 及时处置儿童成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在发现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时, 应该及时地进行干预, 不要让儿童在成长中自我修复或者视为“个性”, 以免耽误干预的最佳时机。家长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询、了解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造成的原因, 正视儿童成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 并积极找寻问题存在的原因, 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训练, 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期。

第三, 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和睦文明的家庭中, 儿童表现出情绪稳定, 喜欢运动、善于交流、大度、有安全感、有同情心等特征。因为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在感知、运动、认知和情感交流等方面都能充分发展。在家庭中儿童能感到被爱、被尊重, 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 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

第四, 慎重选择保姆。首先, 保姆的选择应该慎重, 对保姆的早教能力应该尤为重视。其次, 家长要及时与保姆沟通, 保姆也应该将儿童一天的表现告知家长, 并能和家长一起为儿童的发展努力。不仅注重儿童的养护也重视儿童的教育。儿童到达一定年龄, 应该进入早教机构进行正规的教育, 不能一味地依赖保姆教育。

3. 掌握家庭感觉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觉训练是按照儿童的兴趣, 需要根据家庭环境、家庭设施以及照顾 (家长) 者可付出的时间来制定活动方案。家长可以掌握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第一, 前庭功能失调的训练。 (1) 大笼球。让儿童趴在大笼球上面, 头向上抬, 家长把住儿童的双脚, 前后推动儿童, 在推动过程中让儿童练习投球。通过游戏可以刺激儿童的前庭觉, 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增强儿童固有的本体感。 (2) 充分爬行。儿童出生后28天内就具有爬行反射, 每天俯卧几秒钟, 先锻炼颈部肌肉, 慢慢能抬起头, 家长可以用手抵住双脚, 他可趁势向前爬, 会爬后, 应该再爬行3个月以上, 不要过早使用学步车。可以准备一些地垫, 在上面爬行。

第二, 触觉过分敏感的训练。 (1) 洗澡游戏。冷热水刺激。在适当的温差下, 让儿童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 家长可以给儿童做示范或者用手感受, 观察儿童的表现。 (2) 刷身游戏。洗澡时, 用软毛牙刷、海绵以适当的力量刷儿童的前胸、后背、手臂和足部。保持轻松的气氛, 以免儿童紧张。

第三, 本体感失调的训练。多活动, 根据儿童年龄及能力, 自行设置游戏, 如投球、捏橡皮泥、摆积木等训练儿童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

第四, 家庭训练时的注意事项。活动时, 要让儿童感兴趣;活动时, 家长要尊重儿童;活动时, 家长不要只注重儿童动作是否规范, 要多关注儿童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时, 家长和儿童要不断创新玩法。

参考文献

[1]王和平编著.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9

[2]来松海.昆明市小学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第5篇

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

(1)前庭平衡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写字易颠倒,学了就忘,计算困难,易抄错题抄漏题等。

(3)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挑剔、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本体感失调

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动作协调不良

多元规范的思维统合 第6篇

多元规范间的竞争关系,对“法律至上”的法治原则存在威胁。不同规范有不同的调整对象和方法,所欲达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必然会引发很多矛盾。第一,法律一元与多元的冲突会引发法治之法的不确定。第二,分离与统合的纷争导致法治之法的范围难以确定。第三,法律至上是消减多元规范冲突的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多元规范的纠缠使得法律至上的原则难以实现。目前,对法律至上的冲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规范对法律规范的挑战,表现为有了政策就可以无视法律规范的权威。二是面对很多高尚道德,法律规范常常显得软弱无力。

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以后,法律规范应该成为权威性规范,行为决策应该恪守规范选择法律至上原则。法律思维不是简单地根据法律的思维,而且包含了对法律思维规律的尊重。这里的法律不是封闭的法律规范体系,“根据法律的思考”的法律不是现有的法律规定,而是包含了多元规范体系的法律。在根据法律进行思维决策的过程中,恪守法律至上的原则,并不排斥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交融关系。法律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还需要选择吸纳其他的社会规范,即使根据法律的思考也需要统合其他社会规范,以便使行为决策和司法裁判的理由不仅具有合法性,而且也具有可接受性。统合性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法律思维的开放性,建构能够容纳多元规范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统合教育 第7篇

产业结构升级绝对是受教育约束的。中国的职业设计教育则侧重“硬”技术, 由此产生的设计人才结构, 使中国即使想实现从制造业到设计服务业的转移也非常困难。建立创新型社会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 也必须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培养训练。只看重“硬”技术、偏重训练工程思维, 这样离开市场和人性的研究, 难以建立价值, 这样的设计教育体制使中国只能从事制造业。

一、TED概念阐述

1. TED概念阐述 (the concept of TED)

TED是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 (科技、娱乐、设计) 的缩写, 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 “TED”由“科技”“娱乐”以及“设计”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 这三个广泛的领域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未来。事实上, 涉及的领域还在不断扩展, 展现着涉及几乎各个领域的各种见解, 参加者们称它为“超级大脑SPA”和“四日游未来”。大会观众往往是企业的CEO、科学家、创造者、慈善家等, 他们几乎和演讲嘉宾一样优秀。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维珍品牌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爵士、国际设计大师菲利普·斯达克都曾经担任过演讲嘉宾。

TED理念让我们重新认识设计与媒体。21世纪的信息化革命使我们的世界成为Ubiquitous (到处存在的, 普遍存在的) 的新世界, 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设计界的未来也必将出现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适应新世纪的变化。

2.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工学结合”

在以“工学结合”为主体, 理实一体为中心的Lab (实验室、实训室) 体系中, 运用TED理念, 学生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专业领域, 从而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独立开拓崭新的职业设计研究实践领域。培养出的职业人才, 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职业训练中都能有所建树而不断努力。TED不仅结合各专业领域的技能, 还采用以网络为中心的研究实践体系, 促进其协同效应的发挥, 在设计界中必将找到属于艺术与设计学院自己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之路。

二、职业院校艺术与设计专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构想提案

1.艺术设计教育体制、专业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处在理论课程阶段, 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训练模块、实践环节基础条件以及相关制度缺失。

资金资助、系统的体系、完善的评估手段的MT (Member Training) 团队成员培训、训练环节, 双师结构团队、师资不足、激励机制与法规尚待完善。

面临设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理实一体化教室不能满足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

艺术与设计学院基于体制的专业间的合作与统合没有形成联动机制等。

设计停留在作品阶段, 没有转化为设计生产力, 设计作品没有与市场形成良好产业互动。

承载着培养创新人才任务的职业设计教育“创意经济”时代, 其发展却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艺术与设计教育的职业设计教学基础结构与战略、目标、方向、尚未形成成熟的“品牌”。

2.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与发展解决构想提案

通过TED理念以及“理实一体”为中心的教学做Lab (实验室、实训室) 合作, 以及与行业企业间的交流、项目深度合作等形式, 并与具体的项目应用相结合, 实现从概念、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发展渐进。基于制度保障基础上的设计作品与市场形成完整、良好产业链, 反作用于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利用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方向实验实训室, 通过TED理念模式整合, 走特色发展的职业设计教育之路, 通过积极进取的职业教育方式, 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职业设计师。

依据现在中国高等职业设计专业的发展现况与实验实训条件, 数字媒体工作室, 开发各种新课题、工程项目、走职业市场, 为迎接“Ubiquitous” (无处不在的) 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们通过使用先进的数码科技, 交互建筑动画, 假象现实、视觉传达、VRP终端展示平台、3D等设计工具来展示设计课题, 并以媒体为媒介向新的职业设计领域发起挑战。

运用“TED”理念, 通过融合追求统合设计 (Creative Fusion Design) , 科技 (technology) , 娱乐 (entertainment) 。通过艺术设计各专业为基础而设立实验室之间的相互合作、交叉、开放式网页教学等, 可以发现更多崭新的设计模式。通过对社会人类文明, 经济与经营, 尖端科学与艺术, 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现象的理解, 实现多方面、多角度以及专业领域的融会贯通。

3. 基于TED理念树立“品牌”概念

“TED”教学理念将职业设计教育基础结构与战略、目标、方向作为“品牌”。“品牌”将带给我们新的竞争力, 不仅是教授, 就是每个班级, 每个Lab (实训室) 和每个学生也都要通过开发并构建独创的自我领域, 来实现自我价值, 就像设计界的鬼才设计师Philippe Starck (法国设计师, 飞利浦·斯达克) 的名字能以品牌的形式为我们所接受一样, 职业设计教育也应该有自己的权威品牌, 在充满品牌意识的教育环境中, 学生将游历于品牌的海洋, 开拓并设计自己的独特品牌。

“TED”将中国传统与现代国际思维融会于职业设计教育, 开创新的设计领域。“TED”通过讲座、讨论、交流、项目合作等各种方式来探讨当今世界的设计理念。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念展望

“TED”教学理念寻求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随着数字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职业设计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同于以往。“TED”理念在教学内容中导入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理念, 结合职业教育内容, 建立了亲和环境的住宅室内设计新理念。“设计在成为一种职业之前, 它是一种态度和观念, 一种规划的态度观点。”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社会和文化思想的反映, 因此职业设计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 是一种对社会的理想。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贡献人类社会的服务理念, 并能应用尖端技术来设计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与职业设计生活文化。

摘要:20世纪的生活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于21世纪的需要, 未来的职业设计师也不能只局限于狭隘的思维空间, 而要纵观现实与未来、开拓视野、整合思路, 重新认识作为职业设计师的真谛。过去, 只有少数人认为, 未来社会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刚刚迈入21世纪的现在, 无论是政治、经济、技术、设计教育等几乎包括所有的社会领域都在告诉我们, 世界的变化有多么大。新世纪带来新一代职业设计师, 新一代的职业设计师需要新的职业设计教育, 用思想的力量改变世界, 以TED理念将高等职业设计教育通过融合追求统合设计。

关键词:TED,设计,统合设计,设计师,教育

参考文献

[1].许孝伟, 《创意经济与设计教育》, 《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8

[2].李炳训, 《设计与教育:2007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论文集》,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3].玉美华, 《魅力中国》, 《中国和韩国工业设计教育的比较分析》, 2010

感觉统合失调研究综述 第8篇

感觉 (Sensory) 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 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更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Aryes在对脑功能、职业治疗及实验的研究后, 首先系统的感觉统合理论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1]。指出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输入的感觉信息组合起来, 经过大脑的整合, 进而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的反应。

根据Aryes的理论, 人体各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 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 然后经大脑有效地组合, 使人完成各项活动, 当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能进行有效的组合, 使机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D) [1]。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多存在儿童中, 这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引起的心理问题。

2 感觉统合的大脑机制

由感觉统合的大脑机制 (图1) 可看出,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输入的不同感觉信息经过脑干及内耳的前庭平衡系统进行组织、分析和决策, 随后将信息输入到大脑皮质, 通过和以往的经验进行比较、筛选、加工和决策后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反应, 引导系统完成相应的动作。在整个过程中若有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 都会导致感觉统合出现问题。

在人体对外界事物进行摄取时, 各种感觉信息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一般情况下, 当刺激呈现时, 同一神经元既能产生兴奋过程, 也能产抑制过程, 这是通过暂时联系的接通来实现的。

3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3.1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Ayres通过进一步研究后将感觉统合失调分成不同的亚型或综合症。F.A.Clark (1985) [2]等通对Ayres的理论分析, 将感觉统合失调分为5个方面: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视听觉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

视觉统合失调时, 儿童在阅读和书写时易出现跳行、跳字等现象。触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对外界的触摸十分敏感, 易担惊受怕等。感觉统合失调可使儿童神经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 灵敏性的降低、手眼的协调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研究表明, 在引起儿童学习上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中感觉统合失调是重要的原因, 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3.2 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

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儿童出生情况、气质类型、病例史等都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有关。

现代小型化的家庭, 导致儿童的活动空间缩小, 家长对子女过分呵护等原因, 让儿童接受的感觉刺激减少, 是引起感觉统合失调的首要原因。在学龄儿童中, 学习成绩差者失调发生率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又与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从神经递质的代谢水平看, 这与体内儿茶酚胺递质、多巴胺代谢失衡、去甲肾上腺素有关。研究表明, 男孩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女孩, 而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感觉统合失调各维度中, 男孩在前庭功能障碍、学习能力不足方面生率高于女孩, 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维度男女发生率无差异无。

在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中, 若家庭关系不和睦, 父母采用不当的教育方式等等, 这同样会增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比率。而父母的健康状况差、文化程度、儿童出生时年龄偏大等也是引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因素。

不同分娩方式也影响着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剖腹产儿童的感统失调率高于自然分娩儿童, 并且在前庭失调、触觉过分防御两个维度, 儿童失调程度高也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密切相关, 有行为问题儿的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儿童中常伴有前庭功能协调障碍、脑神经发育迟缓现象。

4 感觉统合能力的测量

国外Ayres制定了感觉统合量表[1], 由父母填写, 并对学习障碍儿童测试。台湾郑信雄编制了“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 国内任桂英等人引进并对台湾版的感觉统合量表进行修订, 以年龄、性别建立国内常模。在城市儿童开展应用研究, 其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5.9% 。大量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及结构效度, 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及同质性信度。可作为大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筛查和辅助诊断工具。

还有学者, 通过预试实测、验证理论等研究, 编制了较全面的感觉统合功能评估量表, 并制定各维度的常模。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各维度的常模有效可靠, 可作标准化的评估。

5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针对性的身体练习, 刺激不同的中枢神经的刺激, 逐步形成高效、协调工作机制, 使感觉神经中枢之间更加协调、有序工作, 从而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由国外由Ayres创导, 随后被大量的学者采用、改进, 设计出不同的训练方法[3]。我国首先开展感觉统合失调治疗的机构是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目前的训练方法也多是其改良的台湾陈文德教授编写《感觉统合积极疗法》, 训练过程运用特殊的教具。

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方面有促进作用。感觉统合训练不仅可作为防治和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在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幼儿生长发育等发面有显著的成效。感觉统合训练手段可以作为小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和开发智力的教学手是改善孤独症儿童体质的有效方法。有学者把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和小学体育课, 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证明其在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智力开发、学习等方面的实践价值。

6 简评

纵观以往研究, 人们对感觉统合失调的研究已取得可观的成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更是不断受到重视, 有研究者开发了专门的训练操来提高统合能力的, 促使人们对感觉统合研究的关注。与此同时, 可以看出对感觉统合能力进行测量时, 研究者多以正常的儿童为调查对象, 很少涉及到特殊儿童。而在对儿童进行训练和治疗时, 则多数选取学习障碍学生和学习成绩差者。对于盲童、聋童及其他特殊儿童由于身体上的缺陷, 感觉统合失调也可能出现在他们身上。在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相关分析多是家庭因素、儿童气质等方面, 很少将儿童体能特征与感觉统合能力做相关分析。

因此, 今后的研究要针对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来开展。一方面, 我们应对各类障碍儿童开展的研究, 探究不同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现状;另一方面, 将儿童体能特征和感觉统合能力做相关研究, 进一步分析, 依据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具体情况, 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融入体育项目, 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以期改善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Ayres A J.Improving academic scores through sensory integration[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72 (5) :336-343

[2]Robert A Cummins.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Ayres'factor analyses reappraised[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1 (24) :160-168.

浅谈10kV配电系统合解环操作 第9篇

10 k V配电系统合解环操作的组织措施包括确定合解环线路、处理合解环线路结构变化后的事宜等。

合解环线路的确定需要由线路的运行单位和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并由生产管理部门对设备状况、配电网结构和配电网系统近期、远期的规划进行综合考虑, 并将详细资料 (包括合解环主线路的长度、规格、位置、开关资料等) 交给调度部门, 由调度部门对配电网进行继保核算和相应的潮流计算。如果线路运行单位提出的合解环线路方案符合条件, 就汇总一份申请报告, 上报有关上级部门, 由主管领导批准后, 就能立即拟线路备案。

如果合解环的主线路发生变动, 应暂时停止相关操作, 并进行核相试验, 并将试验结果和相关资料交给调度部门, 由调度部门重新进行继保配置和潮流计算。如果变动后的线路方案符合要求, 那么需要提出申请, 并经过审核, 由相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继续合解环操作;如果主线的变动不是很大, 在确定相位后, 就能直接申请继续合解环操作。

合解环线路方案主要包括合解环线路与相关上级电网系统参数的计算参数、合解环线路的合环方式图、计算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合解环操作允许的运行方式、事故预想、继电保护配合要求和高压核相试验结果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合解环线路中相关设备、开关等的巡视工作, 如果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缺陷, 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缺陷。

2 合解环操作的技术措施

10 k V配电系统合解环操作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在操作合解环前, 需要对合解环的操作线路、运行方式进行理论计算, 对线路的负荷情况、电容投切等进行模拟演算。需要注意的是, 进行理论计算的合环点相角相差不能大于20°, 理论计算的电压值不能超过实际的20%, 并且保证极端的线路电流值要小于保护定值。 (2) 第一次进行合解环操作时, 需要对合解环点两侧相位电压进行校合实测, 只有在保证操作符合相关要求后, 才能实施合解环操作。 (3) 保证合环操作和解环操作处在同一个运行系统中。在操作前, 可以对线路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母线电压差尽可能小, 保证解环后或合环后的线路潮流变化比线路继电保护小。 (4) 进行合解环操作前需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 由调度部门审核后, 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批复。运行部门在合解环操作前向调度部门提出相应的操作申请, 由当值的调度人员对实际情况 (包括电路负荷和运行方式等) 进行审核。 (5) 合解环操作一般不宜在用电高峰期进行, 需要安排在用电低谷, 这样可以避免因负荷过载而引起线路故障。

3 合解环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由于合解环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如果操作不当, 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尤其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相关事项。以下对计划检修、临时检修和事故处理时线路的合解环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3.1 计划检修时合解环操作的注意事项

计划检修时, 在线路合解环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如果变电所中的相关设备需要检修, 而检修需要改变线路负荷, 这就需要生技部门与调度部门进行协商, 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合解环操作。 (2) 当合解环线路负荷需要转移时, 由供电所提出合解环操作申请, 并由调度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批。申请中需说明线路合环点、解环点的位置和主线停役范围。 (3) 计划检修的操作调度一般提前一天发出预令, 以保证操作准备充分, 缩短合环时间, 使每个操作部门都能及时就位。

3.2 临时检修时合解环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线路相关设备的临时检修过程中, 线路合解环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当线路设备存在缺陷时, 可能导致电容降低、接地等情况, 此时应该避免进行合解环操作。只有在不影响配电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 才能进行合解环操作, 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 (2) 对变电所中的设备缺陷进行处理时, 需要由当值调度人员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合解环操作, 并由现场勘查人员对缺陷进行勘查并作正确的陈述。 (3) 在线路设备缺陷临时检修过程中, 如果发生负荷转移, 需要由变电所相关人员提出合解环操作申请, 由当值调度人员进行审批。申请的内容应包括设备缺陷的实际情况、停役范围等, 并说明合解环线路的合环点和解环点位置。另外, 变电所相关人员需要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4) 当值调度人员需要根据线路的运行方式、继电保护、潮流变化等情况, 对设备缺陷进行准确的判断, 确定是否应该进行合解环操作。当值调度人员需要对判断的复杂情况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把控。

3.3 事故处理时合解环操作的注意事项

如果配电系统发生故障, 则应及时进行处理。故障处理时, 在线路的合解环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 如果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并且合解环任意一条线路穿过系统, 这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待故障处理完毕, 并经确认具备合解环操作条件时才能继续合解环操作。 (2) 只有在故障处理完毕或将故障发生点隔离后, 才能恢复合解环操作。 (3) 在配电系统合解环操作过程中, 如果线路发生跳闸, 操作人员应立即终止操作, 保证电力用户能持续用电。同时, 相关的电力运行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对发生故障的线路进行检查, 分析跳闸的原因并及时进行解决。彻底解决后才能恢复相关的操作。 (4) 在合环操作过程中, 如果变电器两端同时跳闸, 有关部门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发生跳闸的线路进行巡视, 找出跳闸原因, 并及时处理。在巡视过程中, 如果确定线路没有问题, 可以将合环点开关拉开, 退出重合闸, 然后分别试送一次。

4 结束语

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有时需要对10 k V配电系统进行合解环操作。但是在计划检修、临时检修、故障处理时进行线路合解环操作, 需特别注意一些相关事项, 确保合解环操作的正确性,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仁才, 高明.10 kV配电系统合解环操作的探讨[J].管理学家, 2013, 32 (21) :21-22.

浅谈多动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第10篇

一、多动症儿童的特点

多动症儿童是指儿童智能正常, 主要表现为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 部分场合的过度活动, 情绪冲动的一组症候群。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并常因年龄、环境和周围人的态度而不同。核心症状为活动过度、注意集中困难、情绪不稳、冲动任性[2]。对于多动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就是了解其特点。

(一) 注意缺乏

注意缺陷是多动症儿童核心症状之一, 他们往往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以及注意分配存在缺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往往对他人的指令、或者话语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服从、不遵守, 做事情有始无终的现象。但是在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看漫画书等较低认知的活动中, 多动症儿童与普通儿童没有什么差异。但在做作业、算逻辑题、写作等学习活动时, 他们就难以保持注意力。对于多动症儿童, 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 调节他们的注意力也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 智力正常

多动症儿童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 对于理解训练者发出的指令和要求都没有问题, 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也没有问题。因此, 在感觉统合训练时, 多动症儿童可以准确掌握要领, 学习模仿能力也较强, 所以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应根据儿童不同的情况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 或者加深难度。

(三) 运动能力较好

大多数多动症儿童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 但是小部分的儿童精细动作或者动作的协调性稍差一些。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 训练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优势, 并且可以加大训练的难度, 来提高各感觉统合系统的整体水平, 并提高动作的精细度。

(四) 沟通交流有障碍

多动症儿童在与伙伴或者训练师之间的交流往往出乎意料, 他们不遵守交往规则, 有时会答非所问或者有问无答等, 这样会给训练带来困难。这种现象既有可能是计生的缺陷, 也有可能是社会技能的发展迟滞。因此, 在训练时使儿童能正确理解当下的操作指令和要求变成必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多动症儿童的沟通交流障碍并不严重。

(五) 多动

多动为多动症儿童的另一特征, 多表现为认知冲动和行为冲动。他们做事往往表现出草率不够周密详细, 并且做事情缺少条理性, 对自我的监控能力不够强。虽然多动是儿童的天性, 但是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却是无程序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 他们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往往无清晰而有效地觉察、监控、反馈和自我调节。

对多动症儿童特点进行分析, 有利于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 更好的把握儿童特点, 以达到训练的目标。

二、感觉统合训练对多动症儿童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是对多动症儿童给予视、听、嗅、触、前庭等多种刺激, 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不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训练。触觉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认知身体概念以及身体在空间中的关系, 有助于认知发展。前庭系统是感觉系统之一, 负责掌管平衡感, 当多动症儿童个体进行加速或减速活动时, 前庭系统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使人的身体在撞击东西或者跌倒时能够立刻反应并采取对身体的保护措施, 除此之外前庭系统还有能够促进其他神经系统发展的功能。本体感觉的训练有助于加强多动症儿童察觉身体的相对位置和空间位置, 以及动作的控制力。感觉统合训练是使儿童获得熟练的感觉, 改善手眼协调能力, 使运动的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

三、多动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内容

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3]。分别是视觉异常、前庭功能及动作异常、触觉等肤觉异常、胆小害怕以及其他心理活动异常。而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强调各感觉系统间的整合, 因此可从以下领域进行:

(一) 触觉训练

对多动症儿童的触觉训练有两个目标分别是改善皮肤过度敏感或者过度迟钝的问题和提高其对信息感知、加工及输出的整体水平。但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触觉训练时也要加强对视觉、听觉的信息刺激, 增加认知训练和言语表达。在感觉统合训练室中, 训练师可以用海洋球设计小游戏来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训练。在教室或者家庭训练中, 可以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绸等柔软的布类来对儿童进行训练。但在儿童训练初期触觉刺激部位应从相对不敏感的部位开始, 如:背部、手背、手指等, 逐步过渡到敏感的地方, 如:手心、脚心、颈部正面等。而当儿童对这种刺激方式已经熟悉或者适应水平提高后, 就不必按顺序进行了。

(二) 前庭觉训练

前庭不仅主导着平衡感和空间方位感的调控, 而且还对各种感觉信息的统整、感知运动的协调、注意力的协调以及对脑的发育都有影响。在感觉统合训练室中吊台、吊桶、滚筒等器械都可以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训练, 在开始训练时要进行刺激较小的刺激方式, 因为在训练中有些儿童会出现眩晕或者胃不舒服的现象, 并且在做完一项训练后要让儿童休息几分钟, 以免儿童产生恐惧。

(三) 本体感觉训练

本体觉也被称为运动觉, 是用来接受肌肉、关节、骨骼等刺激, 感觉肢体部位在空间上的定向、动作的时间性与频率性、肌肉的被“牵张拉扯”的速度与程度的反应。这些本体觉的感觉信息连续不断地传给神经系统, 让神经系统知道肌肉在用力和力的大小, 以及关节活动的角度与速度。对多动症儿童的训练可以有屈体过横杆、卧滑滑板、前滚翻等。由于多动症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较好, 而精细动作发展较差一些, 所以在应以提高儿童的精细动作为主的活动, 并且要速度快和动作转换频率高的动作为主, 而认知和言语的训练也不能减少。前庭系统和本体系统是不可分的, 前庭系统提供“处于平衡或失去平衡的信息”要维持与调整身体平衡的动作反映强度, 则是由本体觉提供信息给大脑, 作出动作反应的。

(四) 综合训练

分领域训练可以集中解决儿童某一感觉系统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的训练活动具有多感觉系统的整合性, 但是整合水平却是不高, 需要通过综合训练来提高感觉系统的整体水平。感觉统合训练强调多感觉系统的“统合”, 而不仅仅是单一感觉系统的刺激训练。因此在训练中可以用单一器械的综合训练也可以是多种器械间的综合训练, 目的是使多动症儿童在综合训练中提高整体的感觉统合能力。

无论是多动症儿童还是其他障碍的特殊教育儿童, 在感觉统合训练时我们都应该遵守以下训练的基本原则:儿童中心原则;针对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快乐性原则;积极支持原则;主动性原则;渐进发展原则和成功原则。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除了遵循以上原则外, 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儿童多动的特点设计可以调动儿童积极性的感觉统合小游戏, 使儿童在游戏中得到训练;在综合训练中, 身心都得到康复。

摘要:本文以多动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为基本内容, 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多动症儿童的特点, 简述了多动症儿童在注意、智力、运动能力、沟通交流和多动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为感觉统合训练对多动症儿童的作用。第三部分为多动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不仅出现在特殊儿童身上, 普通儿童身上也会存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使儿童得到全面的康复。

关键词:多动症,感觉统合训练,目标,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和平,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6.

[2]赵学良, 邢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1.

幼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症 第11篇

本体感失调主要是左右脑的失调,比如不会跳绳、排球,节奏感不好、方向感距离感不好。前庭觉失调的孩子怕眩晕,平衡感不好,四肢协调能力不好。视觉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为阅读障碍,视觉的广角度不够等。听觉方面表现为接收听觉信息慢,注意力不集中。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会更多,可能表现为触觉过于敏感或者过于迟钝,比如自我防御过度,或者对痛觉反应慢等。

造成的原因

首先孕期,很多孕妈妈为了保胎经常卧床,胎儿无法感受到羊水的震荡,影响到胎儿前庭觉功能的锻炼。其次剖宫产的孩子多半会出现感统失调,温度瞬间的变化,容易使胎儿产生不安全感,导致孩子后天出现多动症或者自闭症。而经过产道生产的胎儿,会对其触觉功能起到开发的作用。养育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尤其是爬行的训练,在爬行中,孩子的抬头动作可以刺激前庭觉,同时使颈背肌得到充分锻炼。如果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孩子日后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非常明显。最后要注意的是成长环境,减少孩子在家中的时间,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集体活动。

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感觉统合失调和孩子的智商是无关的,很多感统失调的孩子往往是低情商低成绩高智商的。所以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错等情况时,没有必要带孩子测智商水平,应该考虑是感觉统合失调。但是如果孩子感觉统合失调严重,则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甚至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多动症以及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发现和应对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运动时的应变能力及身体协调调性来发现。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时接球的准确性;孩子表现出害怕坐秋千,或者在玩秋千时经常掉落;参与性不强,在受到表扬或者批评时没有情绪的反应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感统失调的倾向,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小游戏或者在亲子园里做一些感觉统合的游戏。0-3岁不界定为感觉统合失调,3-6岁是形成期,主要是形成期需要家长多注意观察,如经常东张西望、做事不稳定、不爱说话、不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等情况再去专业的机构去做检测。

感觉统合失调

统合教育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5例患儿 (130眼) 眼部均无器质性病变:

其中男37例, 女28例;年龄3~10岁, 平均6岁。发现外斜视2例 (3.1%) , 眼球震颤1例 (1.5%) 。视力低常49眼 (37.7%) , 其中男29眼, 女20眼。

1.2 屈光状态屈光不正109眼 (83.

8%) , 其中单纯远视34眼 (31.2%, 34/109) , 单纯远视散光9眼 (8.3%, 9/109) , 复性远视散光41眼 (37.6%, 41/109) , 单纯近视6眼 (5.5%, 6/109) , 复性近视散光8眼 (7.3%, 8/109) , 混合散光11眼 (10.1%, 11/109) 。109眼中视力低常49眼 (45.0%, 49/109) 。

1.3 弱视情况弱视12眼 (9.

2%) , 其中重度弱视 (矫正视力≤0.1) 2眼, 中度弱视 (矫正视力0.2~0.5) 6眼, 轻度弱视 (矫正视力0.6~0.8) 4眼。

2 讨论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信息进行统合时发生问题, 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一般分为平衡统合失调、本体觉统合失调、视觉统合失调等;其中视觉统合失调常表现为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阅读困难、易写错字、眼睛易疲劳等现象, 会造成学习能力不足。屈光不正在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 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屈光不正会引起视力低常, 如在儿童视力发育敏感时期未及时矫正, 则会导致弱视。已有研究表明, 大多数弱视的发生与屈光不正有关[1]。本组资料中, 视力低常在屈光不正中的构成比高达4 5.0%, 弱视的构成比占9.2%。

由于视觉运动整合是感觉统合中发育最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视觉运动整合发育良好是促进学习的有利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技能。任何眼部疾病引起的视觉异常都会给患儿感觉统合发育产生负面的影响, 尤其是对那些视觉统合失调的患儿。感觉统合失调会造成儿童行为、交往、心理与学习等方面障碍, 需早发现、早训练。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患儿认知能力、注意力、手眼协调性和学习技能等[2]。因此, 对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应进一步行眼科常规检查, 以早发现视力低常与弱视患儿, 对屈光不正的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 弱视患儿还需使用弱视治疗仪联合遮盖法治疗。弱视治疗最佳时间一般是学龄前期, 因治疗年龄越小, 治愈率越高, 6岁后治疗效果明显下降[3]。因此, 在对感觉统合失调患儿进行训练同时, 一定要重视弱视的治疗, 以提高其视力和恢复其视功能。

参考文献

[1]冯光强, 项道满, 陈少芳, 等.广州市5860名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 15 (1) :87.

[2]史玉玲.2329例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校医, 2009, 23 (6) :666.

上一篇:血栓的形成下一篇:管理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