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2024-06-12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精选12篇)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第1篇

Web是Interne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促成这些计算机和它们的内容可以方便的互相访问。Web是一个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最常见的聊天室就是使用ASP.net技术[1]来实现动态数据库页面的Web服务。可以较好地解决使用ASP.net带来的网络安全, 网络传输的问题。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基于Web的在线聊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SQL Server 2005[2]和ASP.NET的技术支撑下, 完成了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信息, 用户注册, 聊天, 信息查询五个功能聊天。在后台管理中, 利用ADO.net实现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能更加方便和有效的管理整个聊天室。

2 ASP.NET应用程序的结构设计[3]

应用程序结构设计是进行ASP.NET应用程序设计的第一步, 一个合理的应用程序结构, 在软件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今后系统的维护操作, 有非常大的帮助。

应用程序的模式是一个很复杂而又很重要的概念, 一个良好的应用程序模式, 可以极大地方便软件的开发与维护, 并对系统性能提供充分保证, 这里主要阐述应用程序三层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将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划分为表示、业务和数据三层。

2.1 表示层

显示用户界面。这一般包括ASP.NET页面和Windows窗体。大多数业务应用程序均使用窗体的形式来构建表示层。每个窗体包含很多字段, 用于收集用户输入的字段及显示低层输出。基于用户界面实现的两类组件为:用户界面加工组装和用户界面组件。

2.2 业务层

业务层完成应用服务功能。该层通常被用于NET的编程语言实现的组件的一个或多个支撑。大型企业应用程序一般围绕构建业务流程和业务组件的。这些概念通过含有大量实体、组件和界面的业务层来处理, 主要包括:业务实体, 工作流, 业务组件, 服务接口。

2.3 数据层

数据层实现了访问外部系统。本层使用的主要是ADO.NET技术。大多数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这在数据层中的数据访问组件负责存储在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开放的业务层。此层用于以下两部分组成:服务网关及数据访问组件。

3 聊天室规划与实现

3.1 聊天室规划

(1) 每个用户进入聊天室之前, 可以无需注册, 进行用户登录。 (2) 用户可以进入[用户信息登录界面]输入自己登录名和密码。 (3) 聊天室内聊天可以看到:所有在线用户人总数及信息。点用户名可以查看其该用户详细信息。可以与一个用户私聊, 也可以和用户群聊。 (4) 采用FIREWORKS、CSS之类工具能设计出美观、友好的用户界面。

3.2 查询在数据库中的实现

要实现数据库中的查询, 首先数据库拥有存放相关信息的表, 该设计中生成的表含有二个字段, 分别是user和pw, 将user定为主键。通过登录页面将用户信息加入到表中, 此处查询是基于名为“information”的信息表。一旦涉及相关表进行查询, 就会用到ADO.NET技术[4]。使用ADO.NET技术必须要引入一个名字空间, 这里我们将代码写在Web程序中, 程序代码如下:

要实现数据库的查询, 首先建立和数据库的连接, 使用Sql Co nnection对象连接数据库, 程序代码如下:

查询user和pw后如何知道是否得到了用户信息, 此时用到Data Reader对象。Data Reader对象把数据库中对应表的记录遍历一次, 如果找到此用户记录就返回True, 否则返回False。

3.3 传值实现

登录界面中有两处需要传值的地方。第一向聊天页面传值, 这里传的值包含用户名, 用户图片和字体颜色。第二个传值是向修改用户信息页面传送用户名和密码。修改页面中回显用户信息就是使用这两个值。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网络的不断进步, 信息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为满足广大网络用户能在线交流信息, 构建类似网络用户聊天室已经成为必然;此聊天室设计中用到ASP.NET的重要成员ADO.NET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开发, 不仅对管理整个聊天室方便有效, 而且也为线上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沟通工具。

参考文献

[1] (美) D avid Sceppa.AD O.N ET技术内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美) Stephen W alther.ASP.N ET技术内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李晓东, 王淑艳.基于ASP.NET审计网站的开发浅谈[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3 (06) .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第2篇

城市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有数据量大、要素复杂、应用服务面广的特点,因而城市1∶ 500数据库系统的建设面临着空间数据库的选择和设计、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表现以及不同平台用户共享访问的难点问题.本文利用Oracle Spatial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研究了空间数据在Oracle数据库中的互操作以及空间数据的符号化表示问题,解决了跨平台用户的`共享访问问题,介绍了基于ArcGIS Engine 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研发应用,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系统的基本功能,并简要介绍了ArcGIS Engine 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作 者:何建国 吕从 刘伟 王杰 HE Jian-guo LV Cong LIU Wei WANG Jie 作者单位:何建国,HE Jian-guo(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石家庄,050031)

吕从,刘伟,王杰,LV Cong,LIU Wei,WANG Jie(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石家庄,050031)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集中式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 Transact-SQL语言 启发式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一大潮流,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我校在2005年开始开设了《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掌握实用性技能。因此本课程主要选择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Transact-SQL语言、数据操作、数据库系统维护等作为主要内容。根据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以下是笔者在讲授该课程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入门→理解→掌握→应用)

教学过程应该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既是教师的认识过程,更应该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必须做到认真研究本课程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结构,即:入门→理解→掌握→应用四个阶段,做到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利用SQL Server 2000的企业管理器的功能1,给学生介绍其简单方便的可视化操作。有了直观的认知后,再利用其导出脚本的功能,自动生成SQL脚本,对比Transact-SQL的语法讲解。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掌握抽象的语法并应用到具体的例子中,强化知识点。最后再要求学生利用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做练习实践,独立编写SQL语句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上述方法,经过入门→理解→掌握→应用这四个阶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掌握程度也高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难免枯燥乏味,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自由发挥的舞台。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思考和判断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换为“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可以穿插在教学活动的任何阶段,其关键在于设计问题情境。例如在教授SQL的更新语句时,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条件查询语句,可以先介绍更新语句的基本形式是UPDATE表名SET字段=字段新值,然后提出问题:无条件的更新语句会出现什么结果?有条件的更新语句如何实现?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式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这样学生巩固了旧知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新知识并得到提高。

三、设计贴近生活有实用价值的例子(通过范例教学)

范例式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是选择实用性、针对性、信息量大的范例。范例教学是讲授《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的重要手段。其特点是知识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能起范例作用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和应用。范例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通过范例性材料,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加强理解,强化记忆,奠定好利用基本知识进一步扩展、综合应用的基础。

我们在讲授实例时,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QQ账号管理等方面的主题。如学校管理,教学生通过对现实学校管理结构的抽象,再分析其存在问题,最后使用范式理论去检验所设计的关系模式。由于学生对于学校管理结构比较熟悉,以此为例讲授数据库设计的理论,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效果比较好。

四、类比教学

类比教学是导入新课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它是通过构建新旧知识桥梁,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顺理成章地过渡。有的知识点如果直接讲授,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在与已有经验的对比中学习新知识,效果会比较好。《教育心理学》也证明了这种利用共同因素促进学习迁移手段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而且类比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存储过程”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把“过程”与高级语言中的函数、过程对应起来,学生就能用已知的知识理解这里的“存储过程”也是同样是某些功能实现的程序块而已,再结合“存储”两字,即意味着这些操作程序块是原先存储并编译好,在以后调用此过程的时候,就能很好地提高运行效率。这样一来,不但理解了何谓存储过程,更清楚了它的作用。利用类比教学方法,注重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多为学生创造产生成就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取得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五、精心设计练习,最大程度掌握知识

教师的讲代替不了学生的练,做练习对于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学生的练习与教师的辅导又是紧密联系、互相作用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练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而教师的教学也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而展开,要从学生的练习中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展开后续教学活动,两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例如在讲授触发器的建立与使用时,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当在指定表中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时,SQL SERVER自动执行触发器,可以实现强制复杂的业务规则或要求。对应的练习可以是要求学生在学籍管理数据库中建立触发器,实现当学生表数据发生增删改时,班级表中相应的班级人数的自动更新的功能,保持数据完整性。

六、小组合作,开展课程设计,综合应用

本门课知识点繁多,相辅相成,完成一个项目需要较高的综合技能。所以在这门课中,分阶段地给学生安排几个大作业,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指出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践的结果表明,在互相讨论又各自有所负责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对学生知识的提高与巩固有很大的帮助。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该具有实用性,不宜过于复杂。如假设现在要为公交系统制作线路管理、线路查询软件,要求学生为其设计数据库,并写出主要操作的Transact-SQL语句。让学生从分析题目、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优化、数据库实现、模拟主要数据操作写Transact-SQL语句一体化完成。让学生通过此课程设计把各个知识点串联总结,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甚至对于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鼓励其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其他技术,如结合ASP技术制作动态网站、结合VB技术制作应用软件,学生都能从中享受乐趣与成功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善用帮助系统,实现教学向自学的过渡

学生学习经常只是依赖于教师,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所介绍的知识,然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任何一门学科,其包含的知识都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课堂教学只是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的教,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必须还要教会学生自我拓展、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方法。这一原则要求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教,最后达到不需要再教,并为学生日后独立获取知识,继续获得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学习新知识,在不断的思考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这门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实现上述原则。另外,通过帮助系统,学生便能更深入地掌握其高级技术。学生在平常的实验中,遇到各类的函数,这些函数不可能在书上面面俱到,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系统或是网上巨大的资源来获取帮助,这就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有利资源——帮助系统,使得学生能不断自我深入学习。

八、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这门课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鼓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因为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同潜力。因此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的潜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

九、树立教师的人格的魅力,培养优秀的人才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中心。他的人格魅力直接辐射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影响学生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等都会做出不同的评价。因此,讲授《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这课的教师我们都是精心选聘的,都是一些具有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品德高尚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醒教师重视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艺术,教育教师要以自己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为人师表,处处为学生作表率,树立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十、制作出内容精练、生动的教学课件,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第4篇

在花岗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以金刚石工具为主要加工方式的锯切加工是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不仅关系到本工序的加工效率和成本,还会关系到后续工序的加工效率和质量[1],其加工成本占整个板材加工成本的60%以上。在当前制造环境中,以高速加工为主题的高效加工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数据库的缺乏,现代化的花岗石加工却依然停留在刀具选择方法、加工工艺参数靠工人的加工经验或查阅切削用量手册的水平上,显然会造成提高效率的瓶颈。因此建立一个系统的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用它来积累和储存丰富的花岗石加工的生产和实验数据,为产品加工、组织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花岗石加工的必然要求。

1 高效加工工艺参数的来源与评价

工艺参数的搜集与评价是建立加工工艺数据库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所搜集数据的丰富程度、准确程度,直接决定着数据库的使用性能。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如表1所示):文献数据、实验数据和生产实践数据。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搜集到的数据必须经过相关专家的评价以后才能录入到数据库中以提供给最终用户。各个来源的工艺数据都有其局限性和特点,并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改变,用户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过分依赖和认为工艺数据的一成不变性都是错误的。本数据库具有可扩展性,用户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不断修改和添加数据。

2 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系统的建立

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起点是系统设计,这也是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开发的成败。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功能分析、系统模块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以及开发与运行环境的选择五大任务。

2.1 系统功能分析

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系统涉及到花岗石品种、加工设备、加工刀具、刀具刀杆、切削液以及匹配于花岗石品种的加工设备选择、刀具选择、刀具刀杆选择、切削液选择、高效加工工艺参数选择等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等功能。为完善系统的管理功能,增加数据库系统的系统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普通用户只能运行所有数据的查询功能和自己的登录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员则可运行系统的所有功能,包括所有数据信息的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功能,从而有效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2.2 系统模块设计

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的使用人员主要是工艺决策人员和生产现场的技术人员。为了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库数据,还需由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系统的维护。考虑到数据库不断修改数据和添加数据的需要,提出了数据库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2.3 概念结构设计

在系统功能分析中所得到的数据库功能,应该首先将其抽象为信息世界的结构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实现其功能。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是指用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无关的概念数据模型把数据库系统所需处理的数据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表示成用户和数据库设计者都能理解的数据模式,本系统在设计方法上采用了基于E-R(实体-联系)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E-R模型以长方形表示实体,以椭圆表示实体的属性,以菱形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正确划分实体属性和实体间的关系是建立E-R模型的关键。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中可以确定的实体有花岗石品种、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刀具、刀杆、切削液、工艺参数等,每个实体有多个属性。联系的类型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本数据库系统的E-R模型如图2所示。

2.4 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就是对概念设计得到的全局数据模型进行综合,得出数据库的逻辑数据模型。根据理论要求和实际需要将数据库实体-联系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最终确定数据库主要包括花岗石品种、加工设备、刀具、刀杆、切削液、高效加工工艺参数等基表。表头结构分别如表2所示。

根据关系数据库理论以及实验和生产实际需要,对工艺参数的函数依赖关系进行模式分解和规范化,将多对多,一对多的关系转化为一对一的关系,消除数据冗余,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问题,最终确定数据关系模式。

2.5 开发与运行环境的选择

开发与运行环境的选择会影响到整个数据库的设计,本数据库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的选择如下:

开发环境:Windows XP

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0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 2000桌面引擎

3 应用程序的开发

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先模块后系统集成的方式,即各个系统功能模块分别独立设计和调试,最后在创建系统主体时将各个功能模块通过主窗体的菜单系统集成,然后进行系统整体设计和调试。

数据库的访问采用了Visual Basic 6.0新增的数据环境设计器来实现。在创建各个功能模块之前,应首先在数据环境设计器中创建访问数据库需要的命令对象,在数据环境设计器中创建的命令对象可在各个功能模块中被直接调用。本数据库系统采用WageData作为为创建的一个数据环境命令对象,该对象返回的记录集名称为rsWageData,该记录集作为数据环境对象的一个属性在窗体的各个模块中直接调用。采用数据环境设计器,可以大大减少代码的编写,从而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根据花岗石高效加工对数据的要求,数据库的基本功能是根据已知加工条件(花岗石品种,加工类型、刀具等)推荐出加工速度,背吃刀量、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另外,本数据库还能实现对花岗石品种、加工设备、刀具、刀杆等基本信息的管理和查询。

由于应用程序较多,在此仅以数据库系统登录、系统主控界面、花岗石信息查询和管理、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信息查询和管理为例进行说明。加工设备、加工刀具、刀杆、切削液的查询与信息管理类似于花岗石信息查询与管理。

为了有效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与及时维护,本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用户权限代码识别验证登录功能,将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两种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普通用户只能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和自己的登录管理;系统管理员则可以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实现对数据库的维护,其结构功能图如图3所示。

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信息维护与查询的功能结构图分别如图4、图5所示,花岗石品种、加工设备、加工刀具、刀杆、切削液等信息查询与管理类似于工艺信息查询与管理功能。

4 结论

应用SQL Server 2000创建了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系统的框架,应用Visual Basic6.0初步实现了数据库的初步运行,能够进行数据库信息的管理与维护、用户及其权限管理等操作,并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积累和储存丰富的花岗石品种、加工设备、刀具、刀杆及切削液的各种信息,有利于用户对相关信息进行查阅并获取,根据花岗石品种和加工要求推荐出切削性能好的刀具牌号及匹配的切削液信息,根据花岗石品种、加工任务和选定的刀具推荐出合理的高效加工工艺参数,根据加工任务、选定的工艺参数及刀具、刀杆信息推荐出匹配的加工设备型号及信息;为实现花岗石制品的高效加工、有效的组织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由于花岗石高效加工技术起步较晚,目前尚无可直接用于生产的通用高效加工数据手册,可用的只有一部分花岗石品种的加工数据。花岗石可加工性等级的划分为建立高效加工数据库的推理功能提供了有力帮助,根据现有的成功加工实例或高效加工数据推理可加工性相近的花岗石品种的高效加工数据,直接或经试验验证后输入数据库作为可用数据。

3)数据库能够通过利用已有的各种切削力模型、切削温度模型、刀具磨损模型等预测工件的加工精度、加工效率、能量消耗以及刀具使用寿命等,指导用户趋利避害。

4)数据库具有分布式结构,以便为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部门提供服务。各相关用户可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部门提交和查询工艺数据,为协同生产、网络生产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应用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能够存储加工参数等数据供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查询和使用,在管理工艺数据和辅助技术人员进行工艺规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石材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的建立将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根据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推荐出的匹配于花岗石品种、加工方式及加工性质的加工设备信息、刀具刀杆信息、切削液信息以及工艺参数信息来指导生产,是提高花岗石制品加工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SQL SEVER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在Visual Basic中使用数据环境命令来访问,具有简单的推理、预测功能以及客户终端的分布式结构,能够进行数据的查询、增加、删除及修改,实现了花岗石高效加工工艺数据库的初步运行。

关键词:数据库,高效加工,花岗石,SQL SEVER,Visual Basic

参考文献

[1]吕凌志.金属切削数据库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学院,1988.

[2]Early Consulting,L.C.,Lanny Lane,Houston.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for process safety[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6(130):53-57.

[3]万熠,黄波,刘战强.高速车削数据库的研究与开发[J].机械工程师.2003(8):10-13.

[4]赵亚坤,谈洪波,郭玲.高速加工数据库设计与功能实现[J].IT技术,2008(13):27-28.

[5]Hiroshi Koyama,Robert H.Wagonerband Ken-ichi Manabe.Blank holding force control in panel stamping process using a database and FEM-assisted intelligent press control system[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4(152):190-196.

[6]王遵彤,刘战强,万熠,艾兴.高速切削数据库技术的研究[J].工具技术,2002(4):6-9.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第5篇

关键词:网站设计;维护;数据库软件系统;作用

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使得网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网站作为数据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对其设计与维护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网站的设计与维护过程中应科学应用数据库软件系统,在数据库中有效存入动态信息,使网页能够自动生成与更新页面,保证网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数据库软件系统在网站设计中的作用

网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网站要想保证运行效果的良好性,必须要合理设计网站,采用基于数据库(B/S结构)的网站设计技术。在网站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以维护性良好、技术先进、界面友好以及功能全面等为设计目标,结合软件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开发软件,保证软件设计的模块化和步骤化,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1]。一般将动态模式应用在网站设计中时,主要是对SCRIPT(编程脚本技术)、DOM(文本对象技术)、CSS(层迭样式技术)等技术进行科学运用,从而实现页面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页面内容的更新速度加快,使得网站维护成本增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数据库软件系统为依据,采用相关的网站设计技术,保证设计效果。对于B/S结构而言,其从本质上而言属于一种三层C/S结构模式,即二级的Client/Server。其中第一级是由Web服务器提供的WWW服务,将浏览服务提供给浏览器客户端,然后在WebServer上安装事先建立的网页文件,对页面语言进行描述,并利用服务器来转换执行结果,使其能够变成HTML语言文本,借助客户端软件加以运行解释,保证显示结果的明晰化和准确性。一般页面语言包括ASP、PHP和JSP等多种编程语言、HTML和VBscript语言、DHTML标注语言、Javascript脚本语言等[2]。此外,第二级主要是利用Web服务器和客户机进行C/S运行模式,客户端在访问操作数据库时,客户端的软件应选择为编程语言程序,如C++、ASP、PHP以及JSP等,同时借助CGI或其他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互动。服务器端数据库的支持与管理系统可利用第三方数据库系统。

二、数据库软件系统在网络维护中的作用

网站达到一定的建设规模后,如果其具有较大的流量和较多的内容时,网站管理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应及时更新站点,并将与其存在一定关联的页面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更新网站。当然,对于大型企业网站而言,其每天需要发布较多的新闻和公告信息,将APS技术应用在网站维护中,能够在数据库中存入动态信息,并将其实际显示在网页上,保证页面的自动生成与更新。首先在数据库连接的建立方面。站点的建立需要以数据库作为支撑,利用数据库能够快捷查询、更新和管理数据。一般数据库可分为Fox数据库(.dbf)和Oracle数据库(.mdb)等,其访问需要以浏览器作为操作平台,有效连接数据库,正确运用ADO对象,合理设置后台数据库,科学管理动态网页的数据[3]。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Web网站都开始采用动态网页,利用数据库对网页数据进行管理,并借助Web服务器和ADO对象来访问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保证网站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其次在模块的组成方面。在网站维护过程中,可利用编程来对模块进行划分:一是数据编辑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添加、删除和修改数据库内容,用户进入网站主页时可利用客户端的浏览器,并有效操作调用维护程序。当然在进行修改或删除时,应先对数据库中数据加以读取,并结合界面提示进行操作,然后提交结果;在添加内容时,应以界面提示内容为依据进行填写与提交。要想避免用户对网站内容进行随意更改,可以利用安全体系认证用户身份,并采取页面加密手段,设置访问权限。此外,数据编辑模块能够准确识别用户提交数据格式,如果其格式不正确,则可要求用户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新填写后提交[4]。二是数据储存。模块的功能就是结合相关要求将用户提交结果加以入库,当用户提交请求被ASP程序接收后,可利用ADO对象将SQL指令加以发送,并在数据库中存入相应的数据。三是用户浏览器接口。浏览器只有利用用户浏览器接口连接客户端,才能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访问,促进网页浏览速度的提升。接口接收到用户浏览器的请求时,应以ASP程序中的对象为依据,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利用Web服务器,将其传输至浏览器。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其具有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多样性和便捷性等特点,有效推动了IT行业的发展。目前,IT行业要想在信息时代实现自身的发展,有效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网站设计和维护中应合理设计数据库软件系统,充分发挥出该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尽量吸引人们的访问参观,促进网站设计和维护水平的提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第6篇

关键词:沉降监测;数据处理;Visual Basic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状态,地基荷载的增加,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正常使用寿命,并为建设过程中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来源和技术参数,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1-3]。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采集工具从过去的光学水准仪到现在的电子水准仪,在数据质量和作业效率上有了很大提升,但就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来说,内业数据处理效率低,建筑变形的预报分析等研究不够深入,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安全监测的需要[4-6]。因此有必要针对制约监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开发一种能够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自动化预报分析处理软件,实现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一体化,对筑工程安全施工运营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沉降监测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

1.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數据处理软件主要包括:①监测数据读取和数据维护模块,其中数据维护包括粗差剔除、观测值插补和数据归一化处理;②数据处理模块,据实际监测数据分析需要,主要包括监测数据预处理模块、数学建模模块、变形分析与预报模块;③成果输出模块等。

2.软件功能设计

(1)软件登录

登录界面的设计考虑到了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需要输入预先设定的密码才能进如本系统,才能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及各种报表的打印等功能。

(2)数据读取

系统所要处理的对象是数据库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库是数据处理系统的心脏,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所以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根据本系统要处理的数据特点,将所有的测量原始数据保存在 Access 数据库文件中,每个工程分别为一个独立的*.dmb 文件,每个*.dmb 包括五个表:①原始数据表;②测站分布信息表;③基准点信息表;④沉降观测点信息表⑤累计沉降量表。

(3)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模块包括数据相关性检核、粗差剔除和数据归一化处理三部分,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粗差剔除和数据归一化处理,为下一步数据建模与预报分析做准备。

(4)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模块包括一元模型、多元模型和面状模型三部分,建模方法主要包括回归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灰色系统分析理论等。

(5)拟合预报分析

拟合预报分析是根据选择的最佳数学模型,通过输入相应的限制参数,实现利用现有数据对建筑物未来发展趋势变化的预报分析。

(6)成果管理

成果管理包含预报成果输出和预报数据图形化显示两部分。

3. 应用实例

通过对某高层住宅楼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处理,验证了本系统计算的快捷和图表成果的可靠。沉降监测时间为4年。其中,建设初期(0.5年)是基坑的位移监测数据处理;中期是建设期间(1.5年)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后期是竣工后(2年)进行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各期数据图、表和监测报告自动生成,方便快捷。打开系统后,然后利用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输出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沉降观测成果表

图2 沉降曲线图

根据图上的分析,认为监测期间建筑物的累计沉降量、差异沉降量符合相关规范及本地区经验等相关要求,目前该建筑基础无异常,是安全的。但沉降速率大于《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规定,所以现在该楼仍未进入稳定阶段,需依据监测方案继续进行监测,待之后的检测结果出来统筹分析再做最后结论。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理论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了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该软件的核心功能是以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在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选用最佳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分析,最后通过文字和图形数据反映建筑物形体变化现状和变化趋势。实践证明,软件整体上能够可靠、精准地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进行预报分析,且系统自动绘制各种生动美观的图表,编写标准的监测报告,极大地减少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黄声享,尹晖,蒋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正禄,黄全义,文鸿雁,等.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北京: 测绘出版社,2007.

[4] 李伟,王俊旻,彭子龙.变形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工程,2014,23( 7) : 76 -80.

[5]黄育华,倪宏宇.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J].地理空间信息,2008,6(2):117-119.

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测试技术研究 第7篇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数据库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问题发现的越早, 则花费的成本将越低, 本文根据数据库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将数据库的测试分为三个层次, 即集成测试、数据验证、系统测试, 对其相应的测试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为数据库测试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集成测试

是对数据库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规范性进行测试, 开始于软件开发的概要设计阶段。

2.1 数据库系统逻样结构检测

对数据库逻辑结构进行测试时, 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测:1) 数据库表名、域名是否直观唯一;2) 数据库表是否创建了主键, 主键是否能够保证记录的唯一性;3) 是否建立索引和约束, 已创建的索引或约束是否必要, 是否正确;4) 是否创建表间的主外键关系, 主外键关系是否能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库测试除还可采用自动化的数据库检测工具, 测试人员只需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就能找出数据库逻辑结构中存在的缺陷。

2.2 数据库系统物理结构验证

集成测试是通过程序或其它数据装载工具向数据库中装载数据, 装载数据之前应首先设置好数据源。在数据装载的过程中, 程序将发现数据类型和尺寸方面的错误, 这些错误将被记录到日志中, 在数据装载完成或失败之后, 可以查看日志确定问题所在。

3 数据验证

数据验证主要是回顾程序代码及数据库测试环境中的数据映射, 验证通过程序载入数据库的数据是否与源数据相符合, 并验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库表中对各数据元素的尺寸都进行了限制, 源数据被装载到测试数据库中可能要经过适当的裁减, 因此要着重验证那些应该装载到指定数据元素中的数据是否确实来源于源数据集合。数据验证的第二步采用计数方式进行。多维数据库系统中, 多个数据库表会有完全一样的副本, 如果副本与原表之间没有差异, 则可以默认为这些表100%经过了验证。随机从测试环境中抽取一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如果两种数据一致则更能增强对数据库程序的信心。

4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对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性测试, 在软件开发的最后阶段进行。

4.1 硬件环境及参数设里检测

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与参数设置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比较大, 合适的内存设置方案对于改善系统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内的要求不同;磁盘I/O和CPU的检测主要是针对磁盘FO系统和CPU硬件设备是否满足数据库系统要求;网络环境的检测主要是监测网络流量及网络负载情况, 分析网络环境是否满足系统的带宽需求。通过对硬件设备性能的提升, 可使数据库性能提升在40%左右, 因此, 硬件的监测十分重要。

4.2 数据库系统性能检测

为了能将数据库的性能调至最优, 应对数据库性能进行检测,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磁盘拍读写监视, 监控磁盘的数据块使用情况以及被频繁读写的热点区域; (2) 检测CPU时间找出占有CPU最多的进程及相关数据库表; (3) 检测数据库服务器的吞吐量, 找出读取数据库业务最繁忙的时段。 (4) 检测数据库用户的响应时间, 找出响应时间最长的进程或用户。 (5) 监测读写页面的使用情况, 节省共享内存资源并且提高系统运行性能。 (6) 监控超出共享内存缓冲区的操作数, 对缓冲区进行额外的调整, 提高生产效率。 (7) 根据用户事务或者表空间监控事务日志。清晰了解到重要作业对数据库存储、CPU操作和内存使用的情况, 精确测算和分析现有资源。 (8) 监测关键业务的数据表的表空间增长, 当空间低于预定的阀值时发出警告。

4.3 数据库系统一致性和完整性测试

在集成测试阶段对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有了一定的测试, 但属于静态测试, 对于数据库在动态情况下的问题无法保证, 针对以上可能产生的情况, 应采用如下测试策略:

(1) 数据处理过程中, 人为中止程序, 查看数据一致性是否遭到破坏。 (2) 模拟多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系统, 查看数据一致性是否遭到破坏。 (3) 人为制造故障系统正常运行后, 查看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一致性。 (4) 频繁添加/删除数据, 包括正常数据和不合理数据, 查看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4 数据库系统安全性测试

数据库系统层的安全性测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数据库系统管理员用户是否加密, 密码是否容易破解? (2) 关键数据是否加密, 加密程序是否容易破解? (3) 访问数据库系统的用户是否经过注册验证, 不同级别的用户访问范围是否相同? (4) 是否限制了用户的登录次数?

摘要:数据库系统测试是针对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进行的, 即集成测试、数据验证、系统测试.不同阶段采用的测试技术不同, 集成测试是对数据库设计的检测, 数据验证是针对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的检测, 系统测试是针对数据库系统产品的整体性能检测。

关键词:数据库,数据验证,系统测试,软件开发

参考文献

[1]王洪海, 潘朝华.内存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 2004, (3) :96~97.[1]王洪海, 潘朝华.内存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 2004, (3) :96~97.

[2]Hector Garcia-Molina, Jeffrey, D.Ullman, et al.数据库系统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2]Hector Garcia-Molina, Jeffrey, D.Ullman, et al.数据库系统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第8篇

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近年在面向对象技术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整合了Booch、OMT等多种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稳定统一、可重用性好、表达能力强的分析方法。按照UML的用例驱动、以架构为中心的迭代增量式开发方法来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使软件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并能很好地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UML的目标是以面向对象图的方式来描述任何类型的系统,可对任何具有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的系统进行建模。UML中有事物、关系和图三种基本建模工具。其中,事物分为四类:结构事物(类、接口、协作、用例、活动类、组件和节点,它们是表示UML模型的名词)、行为事物(交互、状态机,它们是表示UML模型的动词)、分组事物(包)和注释事物(注解);关系包含:依赖、关联、泛化和实现。图是UML中最重要的一种基本构造块。UML用视图构造系统模型,每个视图代表系统不同侧面,全部视图共同构成系统的完整架构。视图由相互关联的模型图来表示,这些图抽象层次不同、所描述内容各有侧重。图与图之间的关联使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UML定义的九种模型图为:

1)用例图(Use Case View):按照用户需求,定义系统功能,描述系统用例(即系统的具体用法)、若干角色以及用例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2)类图(Class Diagram):描述系统静态结构,表示系统中的类及类之间的关系。类用来表示系统中需要处理的事物。系统实现用例需要依靠类及类之间协作来完成。

3)对象图(Object Diagram):描述具体的模块实现,抽象层次较低,它是类图的变体和实例,具体地反映系统执行到某处时系统的工作状况。

4)状态图(State Chart Diagram):对类所描述事物的补充描述,描述类的所有对象可能具有的状态,以及引起状态变化的事件。

5)序列图(Sequence Diagram):描述的是系统的行为,反映系统实现用例时若干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按时间顺序来反映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先后顺序及交互过程,是一种交互图。

6)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也属于交互图,反映对象的动态协作,侧重于从对象交互的上下文关系角度来描述对象的交互。

7)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反映一个连续的活动流,常用于描述某个操作执行时的活动状况。

8)部署图(Deployment Diagram):实现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理架构。通常表示物理节点(计算机和设备)及节点间的关系。每个节点内部显示可执行的组件和对象。

9)组件图(Component Diagram):描述系统的模块结构,抽象层次较高。反映代码模块的物理组织结构。代码的组织由组件表示,组件可以是源代码、二进制文件或可执行文件。组件子系统含着逻辑类或逻辑类的实现,因此组件视图和逻辑视图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

2 基于UML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一般分为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四个阶段,下面以图书管理系统开发案例来研究基于UML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流程。

2.1 系统分析

使用UML进行分析,生成一个便于开发者与要求制定者进行理解和沟通的、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定义关键域类的模型。此阶段,开发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系统用例(Use Case)和关键类分析,得出描述系统所需功能的系统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关键类图和序列图。用例图是重点,它从使用者(最终客户)的角度来理解系统功能,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交流的工具,也是驱动整个开发过程的基准。

1)识别系统用例和行动者

系统用例(use case)描述了图书管理系统应提供的功能,行动者(actor)者主要指图书管理员和借书者,图书管理员是该系统的用户,而借书者则是顾客。查看并且预订书籍和杂志者是借书者,但有时也可能是图书管理员。借书者的功能通过图书管理员来代理完成。

经分析可得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例:借书、还书、生成预订、删除预订、增加书目、更新或删除书目、添加书籍、删除书籍、添加借书者、更新或删除借书者。用例图如图1。

2)分析系统关键类

在分析阶段,通过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和用例,着眼于系统必须处理的所有关键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列举出系统关键类。一般,定义系统功能要求的用例,同时也可用于描述已总结出来的类之间协作关系的相关动词,并用序列图来描述这些关系,通过类之间的协作关系和消息传递,即可得出一个类所应该拥有的公有(public)方法。这样,在绘制出序列图的同时,也完成了类图的补充工作。

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类有:Borrower Information、Title、Book Title、Magazine、Item、Reservation和Loan。这些关键类是用户自定义类,指定该类的对象是关键域的一部分并将被持久的保存在系统中。

现在考虑借书者没有预借某本书时的借书的这种特定情景。通常,情景总是以一个行动者(系统以外的人)为开端,让记录通过系统,直到从所有行动者的角度来看这个行动都已完成的完整路线。在UML中用序列图来说明一个情景,如借书(Lend Item)用例的序列图如图2所示。

2.2 系统设计

此阶段主要考虑关于技术细节,如:处理用户接口、数据库、通讯和并行性等问题。设计时具体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阶段。

2.2.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属于高级设计,主要指程序子系统的规划设计,负责描述在何处定义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通信机制。其设计目标是构建一种清晰而又简单的体系结构。设计分两步进行:首先,标识并设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规则。为了避免程序子系统集成度过高,在子系统之间尽量不要创建双向依赖。然后,表示标准类库。目前,可用的应用程序库主要强调在技术领域,比如用户界面、数据库或通信机制等等。

本案例的程序子系统设计如下:

1)用户界面子系统

该子系统中的类通常是某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自带的、用于用户界面设计的标准类库成员(如Java AWT)。该子系统需要与商业对象子系统协作。商业对象子系统包含了用于储存数据的类,用户界面子系统调用商业对象中的方法来取得并向商业对象中插入数据。

2)商业对象子系统

该子系统定义了包括Borrower Information、Title、Item、Loan等来自分析模型的关键类的操作,并添加了对于持久性的支持。商业对象子系统与数据库子系统合作,所有的商业对象类都必须从数据库子系统中的Persistent类继承而来。

3)数据库子系统

该子系统给商业对象子系统中的类提供服务,以使它们能够持久地储存信息。Persistent类将储存其子类对象到文件系统中的文件里去。

4)实用程序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含用于另外一个子系统的服务,它只含有一个类,即在用户界面、商业对象和数据库子系统中普遍使用的持久对象标识类。

各程序子系统的内部设计可表示成概图,如图3所示。结构概图实际上是类图,说明应用程序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数据库子系统提供了持久性,实用程序子系统提供了对象标识Object ID类,商业对象子系统含了系统中的关键类。基于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标准类库(如Java AWT)的UI子系统调用商业对象中的操作来向它们中间插入数据。

2.2.2 详细设计

本阶段主要详细描述新的具体类,如:位于用户界面子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中的类,以及商业对象类以外的人。这些类的状态和动态图类似于分析过程中所用图,但是它们被定义在更为详细的更高技术层次。一般来说,分析阶段的用例图可用来验证在此设计阶段被处理的用例,而此阶段的序列图则用于阐明系统中各个用例的具体技术实现。

各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如下:

1)用户界面子系统

该子系统给用户提供服务和信息,总置于其他子系统之前,其设计基于标准的类(如Java AWT)。由于所有同用户的交互都是通过用户界面开始,故在设计阶段将动态模型分配到GUI子系统中。设计模型的实现需要用细节来描述,子系统包含了类中的实际操作。可用序列图来说明动态模型,序列图实际上是以一系列迭代的形式创建的,在实现(即编码)阶段更多的细节上的发掘会产生更进一步的迭代。序列图也可用较简单的协作图代替,本案例Add Title的协作图如下:

用户界面基于用例,根据分析阶段所得用例图,本案例的用户界面可分成如下部分:

(a)用来借书、还书及对所借书籍进行登记的系统主要功能窗口;

(b)用来收集书名和借书者信息的系统查看信息窗口;

(c)用来进行书名、借书者以及书籍信息的插入、修改、删除操作的系统维护窗口。

设计具体用户界面时,通常将各功能窗口分别单独分配一个菜单栏。

2)数据库子系统

该子系统必须拥有持久(Persistent)储存对象,所以须添加一个数据库层来提供这个服务。简便起见,现假设对象作为文件储存在磁盘上,它可调用store()、update()、delete()和find()等通用操作(这些操作都属于需要继承Persistent类的一部分)。Persistent类的当前实现还可以不够完善,其最终目标是能很容易地改变持久存储器实现,目前的替代办法是把对象储存在关系数据库或面向对象数据库中,或使用Java中的持久对象支持来储存它们。

3)实用程序子系统

持久性处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Object ID类,其对象用于引用任何系统中的持久对象(无论对象是在磁盘上还是已经被读入应用程序中)。对象标识Obj Id用于处理应用程序中的对象引用。通过使用Obj Id,一个对象标识号就能被传递到Persistent.get Object(操作,从持久存储器中取回该对象。通常,用每个持久类的get Object操作取回对象时还需要执行必要的类型检查和转换。

Object ID类是用户界面、商业对象和数据库等所有子系统都需使用的一个常规类,因此它在设计阶段就被放进实用程序子系统中而不是数据库子系统中。

4)商业对象子系统

商业对象子系统的设计基于系统分析时得到的系统关键类。详细设计时,这些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行为没有变,但其具体实现技术得到了更详细的描述。由于分析阶段强调的只是各个类的能力描绘,所以,分析阶段所得到的类的一些操作允许在设计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被翻译成好几个设计模型中的操作,并允许将操作改名。一般来说,设计模型中的所有操作都必须有定义好特征和返回值。

2.3 系统编码实现

编码阶段相对独立,此阶段程序员的任务是根据所选编程语言把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形成的类、类属性和类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为代码。在前面阶段所绘制的类图中,类的方法都是公有(对外)方法,也就是接口或API,为了完成这些API所需具备的功能,在编码阶段还得添加一定的私有方法和属性。此外,还需完成数据库建模及数据库访问层的编码和设计,以实现由代码(类)到数据库的映射。

1)选择编程语言

数据库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移植性,能够运行于不同操作平台,可选择与平台无关的Java作为编程语言。Java可以很容易地将逻辑类映射到代码组件,而且各个类都有到Java代码文件的一对一映射。下图说明了本案例设计模型中的组件图子系统,它包含了一个从逻辑视图中类到组件视图中组件的简单映射。由图可知,各组件子系统都含一个逻辑视图中的类描述的链接,使得不同视图之间的定位容易。

2)将模型图转换为代码

在设计阶段所得到的各种模型图为编码提供了详细的信息依据,各种模型图中包含的类、类属性和类之间的关系将转换成为具体编程语言代码。转换时,需要重点考虑下列内容:

a)每个类的规范:用于详细说明必要的属性和操作。

b)类图:说明每个类的静态结构和与其他类的相互关系。

c)类的状态图:说明可能的状态和需要被处理的过渡期,以及触发该过渡期的操作。

d)类对象中子系统所含的动态图(序列图、协作图以及活动图):说明类的一个具体方法的实现图或是说明其他对象是如何使用该类的对象的图。

显然,设计阶段的不足将在编码阶段暴露出来,开发者需要找出哪些操作需要更新、哪些操作需要修改,这就意味着开发者将须根据需要改变设计模型。事实上,这种和代码同步的设计模型才是系统最后所需要的设计模型。

2.4 系统测试

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进行测试时,仍然用UML模型作为测试的依据。一般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不同的测试小组使用不同的UML图作为测试依据,测试阶段和UML文档的关系如表1所示。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验收测试,它通常由用户进行,以验证系统测试的结果是否满足在分析阶段确定的需求。

3 结束语

该文所分析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案例描述了基于UML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整体开发流程,参照本案例,按照UML的语法规则,使用相应的UML建模工具对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模型加以解释,再将设计模型映射到某种编程语言,可以大大加快建模和系统设计开发的过程。实践表明利用UML开发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摘要:UML是现代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核心内容,使用UML能极大地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通过一个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案例研究了基于UML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整个流程分为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四阶段,注重迭代增量式开发、用例驱动、并以架构为中心,保证了数据库应用系统能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

关键词:统一模建模语言,数据库应用系统,用例,图

参考文献

[1]Thomas M.Connolly,Carolyn E.Begg.Database Solution:A Step by Step Guide to Building Databases.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Pub-lishers,2002.

[2]张维民,刘忠,肖卫东,等.信息系统建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Jim Arlow,Ila Neustadt.UML and the Unified Process Practical Object-OrientedAnalysis&Desig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Pub-lishers,2002.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第9篇

随着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全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行,为了提高信息安全,支持基础应用国产化,浙江省电力公司引入海迅数据库,并逐步替换原来的PI实时/历史数据库系统,作为上层应用的支撑数据平台。海迅数据库系统是一套国产的针对实时数据的数据库系统。

由于浙江省电力公司基于PI实时/历史数据库系统[1,2,3]已经开发了很多应用,这些应用开发的技术各种各样,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得应用的维护及展示工作十分困难。当海迅实时/历史数据库系统引入后,如何实现PI到海迅的平滑转换,实现应用的快速开发和有效管理,是深化实时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文章将研究一套统一的基于海迅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及展示的解决方案。

由于实时应用对图形展示方面要求较高,某公司的Silverlight技术能满足要求,因此计划采用Silverlight作为核心开发技术[4],通过将海迅数据库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封装为数据访问层,并利用数据访问、逻辑和展现三层架构进行框架搭建。同时,为了对应用进行统一管理和展示的目标,引入了Prism框架。

1 Prism简介

Prism是一款优秀的WFP/Silverlight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可以实现应用开发的界面和逻辑剥离,程序开发模块化满足并行开发和快开发速度的要求,加强了程序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1.1 Prism基本概念

壳(Shell):顶级窗口,Shell本身不包含内容,只是一个顶级容器,其功能都是通过模块(Module)实现。

启动阱(Bootstrapper):应用程序的入口点,类似一个工厂的调度,负责协调应用如何加载、如何初始化、如何应用配置等。

内容区域(Region):类似一个占位符,通过在界面预先定义好区域,实现组合不同模块并集成展示等功能。

模块(Module):真正实现业务功能的单元,是视图(View)、数据、模型组成的集合,一个应用程序中可以根据复杂程度分为多个模块。

壳、启动阱和模块的关系如图1所示,内容区域和视图的关系如图2所示。

1.2 模块化应用原理

要实现动态加载和显示应用的目标,需要将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借助Prism框架将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加以实现,以保证应用之间的独立性。

利用框架将多个应用以及应用的公用功能组合成整个海迅实时数据库的应用系统。该过程中应用模块化是基础,同时,利用Prism提供的技术有效组合各模块,实现模块间的通信是关键。

2 应用开发解决方案

2.1 应用开发概述

通过前文对Prism基本概念的介绍可知,可以将每个应用看成是一个模块,模块体现在开发中就是Silverlight工程。每个工程可以单独开发和调试,当工程开发完成后,应用也开发完成。

但与普通Silverlight工程相比,模块有其特有的特点。模块只是Silverlight工程的一部分,没有自己独立的配置文件,寄宿在Shell所在的工程当中,因此需要对应用所在的工程做一些修改。首先,需要删除Silverlight的启动文件App.xaml,然后需要自己添加一个模块启动类,在这个类中利用模块接口创建模块,而不是创建Silverlight工程。这样就完成了模块的创建。

通过开发一个个的模块,完成应用开发方法的解决方案,形成了统一的开发方法。通过Prism框架的功能可以方便地展示和管理这些模块即应用。

2.2 应用架构

基于海迅数据库的应用架构主要采用了数据访问技术和Silverlight技术。实时数据访问服务作为标准的数据获取服务,供所有实时应用使用。Silverlight技术主要进行前台展示。整体应用框架分为显示层、模型层和数据访问层。应用开发架构框架如图3所示。

显示层是将需要显示的数据通过不同的形式显示出来。模型层是将数据访问层获取的数据转换成适合的数据模型,供显示层使用。数据访问层是获取不同数据库里的数据,供模型层加工处理。

2.3 应用开发步骤

上文介绍了应用开发的总体思路。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为例,介绍应用开发的具体步骤。

1)创建Silverlight工程项目。

(1)添加对基于海迅实时数据库的应用通用功能单元插件(RAP.App.Framework.Common.dll)的引用。此单元插件定义了实时应用使用的类型枚举、测点对象、显示样式等常用功能。

(2)添加资源字典Silverlight Resource Dictionary文件(添加→新项目→资源字典)。

(3)在资源字典中引用通用资源,方法如下:

(4)若不添加资源字典,直接在Silverlight的用户控件(Usercontrol)中添加Usercontrol的资源,代码同上。

2)添加获取实时数据的Webservice引用。

3)按照一般Silverlight的Usercontrol开发和调试,在框架中显示的页面,一定要在其类声明中添加[Export(typeof(usercontrolName))]标记,满足模块通信的要求。

4)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控件,必须使用样式控制外观,而且首选通用功能单元插件中已定义的样式;若无适用样式,应将样式添加到通用功能单元插件中的样式后再使用。

5)模块若有提示信息、错误信息需要显示,可调用框架系统的消息显示方法,集中显示在界面上。

6)根据应用的功能和业务要求,完成界面、功能的开发。

7)开发完成后,删除App.xaml文件。

8)添加对Prism框架的引用,主要是要添加以下动态连接库的引用:Microsoft.Practices.Prism、Microsoft.Practices.Prism.MefExtensions和ModuleTracking。

(1)添加入口文件XXXImp,其中XXX为工程名。

(2)编译生成xap文件。

至此,实时应用模块开发完成。

2.4 应用开发实例

下面以主变负载率实时告警监测图为例,介绍利用应用框架开发应用的具体开发过程。其他的应用均采用类似的过程。

1)新建Silverlight项目。右击解决方案→新建→新建项目→Silverlight工程。

2)加数据访问服务。选中新建项目的引用,右击添加服务引用。输入数据访问服务地址后确定。

3)完成上述步骤后,可以开发调试,直到开发调试完成为止。

4)修改入口地址。将Silverlight项目里的入口文件App.xaml删除,添加类文件MainTransformer MonitoringImp.cs,添加Microsoft.Practices.Prism,Microsoft.Practices.Prism.MefExtensions和Module Tracking的引用,并将引用的内容复制到本地,属性设为False。然后编写MainTransformerMonitoringImp.cs文件。

5)具体的业务功能和界面开发完成后,编译生成,得到应用模块的xap执行文件。应用展示界面如图4所示。

3 应用发布解决方案

通过应用开发解决方案基本达到了应用的统一展示和管理。若只能手动修改文件,然后重新编译重新发布,则十分不方便,所以需要平台来管理应用。

因此,解决方案中还配套应用发布系统,利用发布系统,将模块中的配置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在应用集中展示平台中读取数据库中的模块信息,并加载应用。每当有新应用开发完成,只需要在实时应用平台中上传新开发的应用即可。同时,应用发布系统还提供了应用删除、修改等功能。

4 与传统应用优缺点对比

利用Prism框架开发的应用和传统方法开发的应用对比,其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展示。其次是能够按需加载,大大节省了数据交流。最后是其分布式特性,可以将展示平台和应用分开发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但是,由于采用Prism框架,需要开发人员对框架知识有一定了解,从而加大了开发难度,也使应用的调试更加困难。

5 结语

利用Prism框架实现了应用模块化开发,并配合应用发布系统,使基于海迅数据库的应用有了标准化的开发方法,大大提高了实时应用开发的效率,并实现应用的有效管理。该开发方法为以后基于海迅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及管理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解决方案。

摘要:针对电网企业实时应用开发模式不统一的问题,对标准的应用开发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了解Prism框架,以Prism框架为根据,将基于海迅数据库的应用作为框架的一个功能模块,根据标准将应用封装为符合框架要求的应用模块,并利用关系数据库存储这些应用模块的配置信息,利用框架读取模块信息动态加载显示模块,从而形成一套基于海迅实时数据库的应用开发管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应用的统一开发和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应用的效率。

关键词:海迅数据库,Silverlight,Prism,实时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军高,王首顶,凌强,等.时间序列数据库在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23):107–111.HUANG Jun-gao,WANG Shou-ding,LING Qiang,et al.Application of time sequence database in an intergrated system for dispatch and control of regional power system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1,35(23):107–111.

[2]蒙永平,许勇,王俊永,等.基于PI数据库的实时动态监测系统(WAMS)的建设与应用[J].电力设备,2007,8(7):36–40.MENG Ying-ping,XU Yong,WANG Jun-yong,et al.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AMS based on PI database[J].Electrical Equipment,2007,8(7):36–40.

[3]王正风,黄太贵,葛斐,等.PI数据库在广域测量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8,27(5):66–67.WANG Zheng-feng,HUANG Tai-gui,GE Fei,et al.Application of PI database in WAMS[J].Electrical Appliation,2008,27(5):66–77.

[4]尤中璞,黄鸣俊,黄文江.基于PI系统的乡镇负荷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10(7):51–54.YOU Zhong-pu,HUANG Ming-jun,HUANG Wen-jiang.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ownship load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PI system[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2,10(7):51–54.

[5]陈篪,费增光,孔彬,等.基于PI数据库的一体化用电指标管理[J].电力信息化,2012,10(5):72–76.CHEN Chi,FEI Zeng-guang,KONG Bin,et al.PI database based integration electricity utilization indexes management[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2,10(5):72–76.

[6]安磊,吴英俊,黄昕颖,等.基于Silverlight和WCF技术的实时数据图形展示系统研究[J].浙江电力,2011,35(8):34–37.AN Lei,WU Ying-jun,HUANG Xin-yin,et al.Research on real-time data chart display system based on Silverlight and WCF technologies[J].Zhejiang Electric Power,2011,35(8):34–37.

数据库的网站开发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气象管理,Powerbuilder80,开发,数据库

在科研以及航天性质单位, 气象数据管理是保障部门日常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 随着气象数据日趋庞大, 日常使用以及维护却给气象管理人员带来诸多不便。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普及和快速发展, 过去以手工操作为手段的气象数据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因此, 开发一款新一代可视化气象中大型数据库系统势在必行。

此软件系统的开发, 主要是针对军事气象数据规模大, 种类繁多, 日常查询以及维护困难等特点, 建立一个以C/S模式为基础的气象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此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及维护, 如气象数据的录入与查询、日常统计与维护等。此软件对提高军事气象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 总体设计思想

系统开发遵循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应具有的管理功能构成其特定功能的集合, 按照气象业务特点, 分解为部分子集, 合理有效地确定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最后以总体性最优作为目标, 优化系统的组成。因此.我们采用以下总体设计思想:

1) 按功能划分子系统, 使问题便于描述, 用户易于理解, 设有编辑、查询、统计、系统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各功能模块管理自成体系:各功能模块之间物理上相互独立, 逻辑上又相互依赖。此外各子系统相对独立性使得整个系统功能扩展工具软件的归人和移植成为可能。

2) 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WindowXP操作平台, 利用可视化语言Powerbuilder8 0 (以下简称Pb8 0) 作为系统开发语言, 以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支撑以使气象数据更加安全。前台开发采用美国Sybase公司生产的可视化编程工具PB80, 作为美国Sybase公司PowerSoft的新一代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它具有容易使用, 便于维护以及可靠性、质量好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接口, 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数据库操作。SQL Server 2000是微软公司新一代的旗舰企业级数据库产品, 通过对高端硬件平台以及最新网络和存储技术的支持, 可以为最大的Web站点和企业级的应用提供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

3) 系统面向对象事件驱动, 可视化控制:各系统功能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由用户操作引发事件来驱动完成特定的功能。实现事件驱动可视化, 操作方便直观。

4) 本系统实为一个基于C/S模式的中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但由于客户端与服务器段均可采用PC作为其运行平台, 链路上采用TCP/IP (或UDP) 作为其传输协议, 所耗费的资源小。

2 需求分析

经过对气象台站实际工作的考察, 以及对气象管理人员的咨询等工作, 本系统如能完成预期的成效, 需要具备如下功能:

1) 气象资料录入功能:包括气象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 可以通过此功能实现风、云、能见度、等十几种常规气象信息的录入功能、修改和删除工作。

2) 气象资料查询功能:可以通过此功能实现对任意一天信息的直观查询;实现对全年气候要素情况的查询;可以通过此功能实现对气候信息的各种方式查询, 包括旬查询、月查询、年查询、自定义查询等;实现对某一要素或者多要素的查询, 达到直观效果。

3) 气象资料统计功能:部队靶场气象数据统计中, 统计信息均需要满足连续4小时以上, 因此, 以下统计方式均以连续4小时作为约束条件。

(1) 单要素统计:对任意单要素进行统计, 并能输出符合条件的时间段。 (2) 多要速统计:对任意多个要素进行统计, 并能输出符合条件的时间段。如查询符合总云量≤3成、能见度≥10km、风速≤8m/s, 连续4小时的时间段。

4) 系统维护功能:实现对操作员的基本操作, 包括添加、修改操作员等;还能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备份、恢复操作, 增强了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

4 关键技术的使用

1) TreeView控件的使用

为了查询方便, 可以采用类似Window98资源管理器的样式进行信息的查看, 可以使用TreeView控件。该技术用到的主要函数有IsertItemFirst () 、FindItem () 和ExpandAll () 。

IsertItemFirst () 函数用来在TreeView控件的指定层次的第一个位置上插入一个列表项。InsertItemFirst () 函数的格式为:

TreeViewname.InsertItemFirst (HandlePar-ent, label, PictureIndex) ;

FindItem () 函数的功能时查找TreeView控件指定数据项的句柄。FindItem () 函数的格式为:

TreeViewname.FindItem (NavigationCode, ItemHandle) ;

ExpandAll () 函数的功能时展开指定TreeView控件的所有下级层次的列表项。ExpandAll () 函数的格式为:

TreeViewname.ExpandAll (ItemHandle) ;

2) 游标的使用

游标类似我们常见的指针功能, 当需要读取多条记录时, 就需要使用游标进行操作。由于游标返回的时多条记录, 即一个结果集存放再缓冲区中, 所以对他的操作应该是逐条读取, 而且, 在使用完毕之后要关闭游标, 以释放资源。游标的流程图1为:

游标的一般使用过程为:

(1) 用DECLARE语句声明游标。

(2) 使用OPEN语句打开游标。

(3) 使用FETCH语句读取一行数据。

(4) 根据返回值处理数据。

(5) 判断是否已经读完所有数据, 未读完时重复执行3-5步。

(6) 使用CLOSE语句关闭游标。

参考文献

[1]华传铭, 等.PowerBuilder8 0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袁钢.PowerBuilder高级开发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3]柯建勋.PowerBuilder8 0基础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余晨.SQL Server 2000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尚学琨.软件工程技术规范[M].4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3.

[6]南都国等.数学模型与农业气象预报[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7]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网站开发中数据库设计的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网站开发 数据库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a)-0096-02

为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站应运而生,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大部分都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可以给企业进行不断宣传,对自己企业的产品进行不断营销,将企业文化传播出去,从而使人们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满足,促使网站开发产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文章对数据库的设计进行了不断研究,网站研发的核心内容就是数据库,网站内的所有信息都要通过数据库来实现处理,因此网站的运行质量直接受数据库质量的制约。

1 概述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也被称之为是数据仓库,在仓储和管理数据信息的时候,主要是借助自身结构和数据传输形式来实现的。伴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据库的职能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不只是在信息管理和储存中进行使用,还不断向用户的需求方向发展。现如今的数据库可以将用户的数据进行保存,还可以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关联。程序员可以依据用户的需求来设计数据库,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保护,并做好正常运行和后期维护工作。如今,数据库设计技术日趋成熟,可以实现对大型数据的高效管理,因此在各个领域中都可以进行数据库设计,比如网站、银行系统以及网络购物网站等。

2 设计数据库

2.1 设计原则

程序员在对数据库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数据库设计的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所以程序员需要有较强的整体观念,将用户的需求当作设计的出发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库空间浪费现象,使得财力、人力和物力得到有效的节约。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需要对范围进行限定,高效管理用户需要储存的信息。在开发数据库以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网站进行全面掌握,并对网站的后期开发工作进行充分考虑。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需要为再开发预留充足的空间,从而使数据库的扩展性得到较好的体现。

2.2 字段类型

在对数据表的字段进行确认的时候,需要对用户需求字段的最小数据类别进行充分考虑,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性别数据库,只包括两种类别,可以使用int型进行设计,女性使用1来表示,男性使用0来表示,然而这样设计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现象。因此可以以最优设计为基础,使用bit型来设计字段,女性使用true来表示,男性使用fasle来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硬盘的存储量也在不断增加,价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假如数据库设计得不够科学,伴随着数据资源的不断增多,硬盘的存储空间就会不断减少,使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使用户浏览的时间就会不断增加。

2.3 设计数据表

数据库对用户的体现形式可以通过数据表来进行体现。依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来设计不同标准的数据库,网站的规模与数据库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用户网站的扩展性与多样性需求一定要进行满足,网站设计的時候,需要对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区分。所以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需要在数据库的不同表中将数据资源进行储存,将数据字典性能进行完善地创建。比如创建新闻发布网站,数据库一定要满足以下几点标准:(1)系统数据表,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联系方式等;(2)菜单表,存储网站首页的所有菜单信息;(3)栏目表,存储网站信息发布栏的所有信息名称;(4)新闻信息表,存储网站中的所有新闻;(5)用户表,存储网站所有用户的权限信息和用户基本信息。

3 在网站开发中,数据库设计的应用

3.1 手机销售网站

在运行网站管理系统的时候,数据库设计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信息资源的准确率得到不断提升,给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促使网站管理系统可以在平稳、安全的环境下运行。(1)前台商店功能。客户进行界面浏览,将整个购物环节进行详细展示,对商品进行分类,店主依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客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物品。(2)订单购物功能。用户对界面进行浏览和访问,用户依据自己的需求对商品进行检索。店主对商品进行分类,经过检索可以找到商品,主页可以放置销售较好的商品和特价商品。首页放置的商品一定要有特点,能够吸引用户的眼球,满足用户的需求。(3)购物车功能。用户在选择好商品以后,可以直接放到购物车中进行结算,用户将“订单确认”按钮点开以后,订单的详细信息就打开,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付款方式和快递公司。(4)后台管理功能。后台管理可以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对订单进行处理、安排商品配送和付款以及做好相关的后期服务工作。

3.2 建设呼供局网站

呼供网站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例如交流和管理,所有部门的数据信息可以实现快速更新,使网站的信息更加精准。在网页里面,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关的频道,例如培训类、营销管理类等,也可以给对应网站传输下载的绿色软件。在网站运行的时候,增加了频道,使呼供局的各相关系统实现了有效的连接。员工借助页面,进入不同的系统网站中进行有关程序的操作。伴随着呼供局网站建设日趋完善,员工在查询有关信息的时候会更加安全、可靠,员工在下载软件的时候可以更加安全,使信息系统可以保持平稳运行。

3.3 设计学生成绩管理数据系统

伴随着教育管理形式的不断变革,管理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分制模式得到了不断普及,人工已经无法实现对学生成绩的高效管理,需要创建完善的成绩数据库管理系统。学生成绩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课程信息进行管理,也可以对功能模块进行科学管理。比如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将基本信息输入以后,可以进行相关的操作,修改和删除信息等,通过关键字的输入获得想要的基本信息;功能模块管理,在相应的数据库中保存系统功能,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动态的管理,可以实现删减和修改功能模块。在系统运行以后,搜索的关键字可以是班级的代码,可以将专业代码和院系代码设置成普通索引,通过索引可以获取详细的专业信息和院系信息。班级表中的专业代码要与专业表中的代码相一致,可以进行相应的删除和更新信息。创建院系代码时,索引的关键字可以设置成课程代码加学号,并对重要位置的数据库代码进行科学合理分析。

4 结语

网站开发的根本落脚点是实用性,设计数据库的根本落脚点则是优化数据库。在网站开发的过程中,数据库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的设计形式对网站开发的影响比较大,设计理念基本相同。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对突发事件进行预案设计,这样可以使网站的后期维护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网站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数据库的制约因素比较多,无法找到通用的优化办法,因此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用户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蓉,王文娟.NET与数据库技术在动态网站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3):106.

[2]张俊强.人才网站数据库设计中对Power Designer建模工具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1):104-105.

网站制作中数据库研究 第12篇

人们在总结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各种手段时,认为最有效的是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从小型的单项事务处理系统到大型复杂的信息系统大都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来保持系统数据的整体性、完整性和共享性。目前,一个国家的数据库建设规模(指数据库的个数、种类)、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具体说,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既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有人讲“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是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规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数据库设计应该和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也就是说,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把结构(数据)设计和行为(处理)设计密切结合起来。

在数据库软件中,SQL Server 2000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处理的基本结构,采取关系型数据库模式,SQL Server的数据库处理方式,是使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式与精神,也就是说,SQL Server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基于系统已经建立好的一些对象来达成,是相当OO(面向对象)的一个系统结构。

2 B/S开发模式

网站制作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开发。B/S模式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数据库系统在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上运行,对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快速检索;Web服务器在前台运行,当客户机提出一个查询请求的时候,Web服务器运行一个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把结果传送给客户机,客户机的浏览器(Browse)得到数据后将最终结果显示给用户。

在B/S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B/S结构极大地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安装、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即可,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在B/S三层体系结构下,表示层(Presentation)、功能层(Business Logic)、数据层(Data Service)被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第一层——表示层:Web浏览器。在表示层中包含系统的显示逻辑,位于客户端。它的任务是由Web浏览器向网络上的某一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eb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主页传送给客户端,客户机接受传来的主页文件,并把它显示在Web浏览器上。第二层——功能层: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在功能层中包含系统的事务处理逻辑,位于Web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用户的请求,首先需要执行相应的扩展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连接,通过SQL等方式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数据处理申请,而后等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传送回客户端。第三层——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在数据层中包含系统的数据处理逻辑,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Web服务器对数据库操纵的请求,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更新等功能,把运行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层的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是把二层Client/Server结构的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客户机的任务中分离出来,由单独组成的一层来负担其任务,这样客户机的压力大大减轻了,把负荷均衡地分配给了Web服务器,于是由原来的两层的Client/server结构转变成三层的Browser/Server结构。三层的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具有许多传统Client/Server体系结构不具备的优点,而且又紧密的结合了Internet/Intranet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它把应用系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3 数据库介绍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用于查询的大量数据的存储区域。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功能强大,环境适应广泛,数据处理能力极强。

数据库的设计是指对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满足各种用户需求。作为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从小型的单项事务处理系统到大型的信息系统大都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来保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共享性。对一个实际的系统来说,数据库表的设计在遵循数据库理论的同时,必须能用开发工具来实现用户在各方面提出的功能要求。

一个真正的、完整的站点是离不开数据库的,因为少量的数据,如网页访问人数等完全可以存储在文本文件中,但实际应用中,需要保存的数据远不止这一点点,而且这些数据之间往往还有关联,利用数据库来管理这些数据,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和更新。可以说一个动态网站的建设是离不开一个设计最优的数据库的。

4 数据库加密功能

一个网站数据库的保密性是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提供三种数据库保密方法。

4.1 修改数据库的后缀名

修改数据库的后缀名为.asp放在网站的根目录下,当然cnn.asp中的数据库连接代码也得相应的修改:

这样别人很难找到你的数据库文件,即便找到了除非他知道改后缀名,否则打开也是一堆asp代码,而不是数据库信息。

4.2 利用Access自带的掩码来保密

不过这种方法的保密性较差,稍微懂些Access的人便能破解。

4.3 利用加密函数

这种方法的保密性最强,它是利用一段asp代码建立一个加密函数,将需要加密的地方加密后再传给数据库,下面以具体实例来介绍。

利用MD5来实现对数据加密。它的作用是让大容量信息在用数字签名软件签署私人密匙前被"压缩"成一种保密的格式(就是把一个任意长度的字节串变换成一定长的大整数)。

例如,当用户登录的时候,系统把用户输入的密码计算成md5值,然后再去和保存在文件系统中的md5值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步骤,系统在并不知道用户密码的明码的情况下就可以确定用户登录系统的合法性。这不但可以避免用户的密码被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知道,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密码被破解的难度。

对MD5算法简要的叙述可以为:MD5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在MD5算法中,首先需要对信息进行填充,使其字节长度对512求余的结果等于448。因此,信息的字节长度(Bits Length)将被扩展至N*512+448,即N*64+56个字节(Bytes),N为一个正整数。填充的方法如下,在信息的后面填充一个1和无数个0,直到满足上面的条件时才停止用0对信息的填充。然后,在在这个结果后面附加一个以64位二进制表示的填充前信息长度。经过这两步的处理,现在的信息字节长度=N*512+448+64=(N+1)*512,即长度恰好是512的整数倍。这样做的原因是为满足后面处理中对信息长度的要求。

MD5中有四个32位被称作链接变量(Chaining Variable)的整数参数,他们分别为:A=0x01234567,B=0x89abcdef,C=0xfedc-ba98,D=0x76543210。

当设置好这四个链接变量后,就开始进入算法的四轮循环运算。循环的次数是信息中512位信息分组的数目。将上面四个链接变量复制到另外四个变量中:A到a,B到b,C到c,D到d。

主循环有四轮,每轮循环都很相似。第一轮进行16次操作。每次操作对a、b、c和d中的其中三个作一次非线性函数运算,然后将所得结果加上第四个变量,文本的一个子分组和一个常数。再将所得结果向右环移一个不定的数,并加上a、b、c或d中之一。最后用该结果取代a、b、c或d中之一。

以一下是每次操作中用到的四个非线性函数(每轮一个)。

这四个函数的说明:如果X、Y和Z的对应位是独立和均匀的,那么结果的每一位也应是独立和均匀的。

F是一个逐位运算的函数。即,如果X,那么Y,否则Z。函数H是逐位奇偶操作符。

四轮循环的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系统管理员进入管理员操作界面可以进行添加管理员的操作,如图1所示。

当添加管理员时,会对用户密码1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加密码写入数据库,如图2所示。

5 解决asp程序无法更新access数据库内容的方法

数据库不能更新的问题,相信有时在这台电脑上弄的好好的,为什么到其他电脑上浏览系统就出现数据库不能更新的错误,下面就说说如何更改数据库用户访问权限。

如何更改数据库用户操作权限,让asp程序可以任意摆布数据库内容。有很多数据库生成之后它的默认管理权限只属于管理员,即当前的计算机用户,以计算机装的是xp系统为例,装机完成后设置了用户帐号,例如crystal,是管理员,在打开access数据库操作时一切正常,可以进行任何操作,但是一旦用asp程序连接数据库进行更新操作时总会提示“没有足够的权限更新数据,操作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IIS的设置是正常的。

原来运行IIS后,浏览本机网站所用的默认访问帐户是isur_***,***指本机计算机名称,这点大家都知道的。现在没有权限更新数据库的帐户就应该是isur_***了,那么怎样在数据库的用户权限中加入isur_***呢,在access中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有成功,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只属于管理员,就是说isur_***不是管理员,所以通过asp程序只可以查询,但没有权利更改数据,原因终于找到了,现在就应该着手更改isur_***这个帐户的等级了,只要把它加入到管理员行列,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打开“控制面版”->“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在系统工具目录树中选择本地用户和组进入,单击用户文件夹,现在可以在右边的空白处看到本机所有的用户帐号了,包括:Administrator,guest,iusr_***,mickey,trigon,还有其他,在这里可以给它们更名,你可以把iusr_***改成其他的名字,比如:bbukey,这样在IIS中设置匿名访问用户名为bbukey之后,重启,服务器就比以前安全了许多。

双击iusr_***进入它的属性窗口,选择“隶属于”选项页,可以看到它是只隶属于guests的,当然用这个帐号就没有权限更改数据库的数据,那么就来把它加入到管理员行列,单击添加按纽,再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高级按纽,选择立即查找,选中Administrator,单击确定按纽即可,保存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再运行网站,整个数据库就任你摆布了。

6 数据库设计注意事项

(1)由于数据库的基本表之间没有建立外键关系,因此对数据库的操作一旦涉及其他表,则应用SQL语言来完成更改,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2)数据查询功能时要先选择查询表格,对表格进行浏览,再选择查询条件来确定所要查询的内容,按增加按钮将查询条件显示到条件编辑框中,在输入最后一个条件时,逻辑值应为空;

(3)数据库维护模块的实现时,应注意对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其实都是把数据库当成文件来拷贝。所以在对数据库进行拷贝之前须将系统与数据库先断开,在此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有任何操作,拷贝操作后再将系统与数据库连上。

7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迅速普及,人类社会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种重要资源,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质量将愈来愈多的取决于对知识信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面对汪洋大海般的信息,计算机成为了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计算机系统中,信息是指存储于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上的程序和数据,由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涉及到有关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情况以及一些部门、机构、组织与个人的机密问题,因此极易受到敌对势力以及一些非法用户、别有用心者的威胁和攻击。加之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延伸到个人信息的安全,数据库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宋红,吴建军,岳俊梅.计算机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塞奎春.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Michael E.Whitman,Herbert J.Mattord.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信息安全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Cheswick,William R.and Steven M.Bellovin.Firewalls and Internet Security:Repelling the Wily Hacker,1995.

[5]牛少彰.信息安全概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6]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7]杨义先,孙伟.现代密码学新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袁津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上一篇:讨论评价下一篇:局域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