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引导范文

2024-05-23

阶段引导范文(精选5篇)

阶段引导 第1篇

一、择校的合理性与择校“乱象”

人人生来具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也是每个学生或家长的愿望。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 受教育权利的种类逐渐增多, 择校逐渐演变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之一, 即教育选择权,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择校的合理性可以通过罗尔斯的“差异平等”原则来解释。“差异平等”是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原则之一, 其强调通过“不平等”的手段来实现事实的平等。一言以蔽之, 教育资源的分配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有差别地分配, 力求使每个教育对象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挖掘, 个性得以最佳的发展, 实现实质的公平[1]。但是, 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不平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加之现代社会权利呈现差序格局, 使得学生群体的择校权利很难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得以实现。因而, 择校行为势必发展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竞争。由市场供求关系引发的竞争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也必然会导致择校“乱象”的产生。

择校乱象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家长和学生主体为寻求优质教育资源, 运用自身的经济、社会资本强化个人择校权利的不合理现象;二是经济学视域下的教育“寻租”, 即参与教育活动的教育主体的“寻租”, 他们通过其掌握的稀缺资源, 利用权力从制度上形成弹性或者在政策上人为设置需求障碍, 进而营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来获得非生产性收入, 这种非生产性收入是指利用权力寻租而获得的租金收入[2]。在此背景下, 对学生主体而言, 择校行为演变为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不公平竞争的假面具, 其不正义性远远超过其作为教育选择权的合理性;对学校而言, 择校政策的调整蜕化为以教育资源“吸金”的遮羞布, 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丢失了作为公益性质的教育本真。

二、择校“乱象”的巨大危害

择校作为教育选择权, 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择校“乱象”却严重地危害了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 并对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1. 加剧学生主体间的利益冲突

择校的直接利益相关群体是学生, 其主要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被选择学校原有的学生群体;第二类是有能力择校的学生群体;第三类是无能力择校的学生群体[3]。择校行为对第一类学生的利益具有显性和隐性的双重负面影响:隐性影响表现为择校生对图书馆和公共设施和教师资源的使用, 势必对被选择学校学生构成排斥和利益冲突;显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室空间等有限公共资源的利用冲突, 以及择校生给被选择学校学生带来的心理适应、班级乃至学校管理问题。因此, 第一类学生大多会认为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了损害。第二类学生虽然以“择校费”换取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预期, 但在原学校学生和没有能力择校的学生心中, 其择校行为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践踏, 他们必将遭致无形的心理排斥, 这种心理排斥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其择校预期。第三类学生由于没有能力择校, 却要承受择校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对这部分学生来说, 择校行为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

2. 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

择校“乱象”对校际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社会学家用这种现象来描述社会生活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即好的越好, 多的越多;坏的越坏, 少的越少。择校就是校际“马太效应”的一种表现, 原本占据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 以其较好的教学绩效换取更多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 长此以往的累积效应势必使其声誉、形象更好, 能够获取更多的教育投入, 更好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 从而对择校群体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优质资源的“马太效应”使校际的差距越来越大, 择校行为越演越烈, 严重阻滞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3. 有损教育公平与正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作为一种教育追求, 从伦理学视角看, 它被理解为公正和正义;从社会学视角看, 它体现了社会分层、流动和教育机会均等之间的关系。择校意味着利用经济资本高价购买“优质教育”, 这是一种面对少数人的教育交易。经济困难、分数不高的学生只能游离于“优质教育”之外, 优势阶层子女通过其父母的经济和社会资本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 由此形成基础教育两极分化的格局:“名校”为贵族和高分数学校, 普通学校则是平民子弟学校和“问题学生”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购买和争夺, 以及巨大的优质教育渴求加剧了各阶层间的“经济较量”, 使处于经济弱势阶层的学生的教育选择权不能得以实现, 择校成为优势阶层实现甚至滥用其教育选择权的专利, 却把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选择权排除在外。这种具有极强金钱格斗气息的择校“乱象”不仅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也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的发展。

4. 教育“寻租”或滋生教育腐败

“教育寻租是教育部门或个人利用政府官员手中的权力转移财富分配, 为团体争得利益的行为。教育寻租一般包括两种现象:一是审批;二是不合理收费。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当部分的不合理收费是通过合法的审批而得以合法化的, 因此, 和其他政府部门寻租方式一样, 审批构成了教育寻租的主要方式。”[4]在接收择校生的过程中, 被选择学校行政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干预学校择校生“名额”, 为牟取高额择校费埋下伏笔。如果政府明令禁止收取择校费, 变相的收费方式, 如“被动捐助”、送礼等现象就会产生。高额的择校费也是教师薪水之外的“灰色收入”、福利、津贴和学校公费旅游、公款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因而, 教育“寻租”换取的高额择校费, 某种意义上助长了教育腐败, 破坏了教育部门的形象, 降低了教育部门的权威, 阻滞了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 不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择校“乱象”的诱因分析

基础教育阶段择校乱象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成因, 其直接根源是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择校的本质是选择优质教育资源, 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背景下, 地区间、城乡间和校际财力上的差距导致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巨大的需求状态下, 教育选择权的滥用等导致了择校“乱象”的生成。

1. 巨大的教育需求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使基础教育阶段入学率不断提高, 学龄人口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增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育产业化”、“教育商品化”, 以及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使得更多人能够支付择校所需的费用, 人们把教育看作一种服务, 把它看成可以交易的服务产品, 并把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和消费活动, 进一步刺激了教育的市场供求关系。每个学习者或其家长都会变被动的承受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 他们是这场交易的消费者, 因而有权选择和获得满意的教育服务[5]。法律意识的提高使更多人把接受教育、接受优质教育这一基本权利更好地运用起来, 因而, 把择校看作是维护自身合法教育权利的手段之一。此外, 高考这一人才选拔机制仍然是高校招生的主要途径, 是家长和学生择校、学校教育“寻租”实现的又一刺激因素, 这些因素使得教育产品的消费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壮大。

2.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不平衡

毋庸置疑, 城乡间、校际师资力量的巨大悬殊是造成基础教育阶段校际教育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择校“乱象”的原因之一。但我们不能把导致“择校乱象”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师资力量的悬殊, 因为, 政府责任的缺失、教育投入不足以及投入不均衡才是其主要原因。办学条件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 是择校“乱象”得以产生的根本。硬件设施落后、政府投入不足、后续资源缺乏使原本力量弱小的学校教学工作难以为济, 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在生源数量和质量上处于劣势。一些所谓的“名校”拥有较丰富的教育资源, 有更加雄厚的师资力量, 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校际的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学生及其家长的择校行为。概括地说, 校际教育投入以及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使得择校现象禁而不止、越演越烈, 最终演变为“教育乱象”。

3. 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

择校生能给学校带来高额的择校费, 对被选择学校具有极强的利益驱动性, 进而对择校行为的发展以及择校“乱象”的形成具有内驱力。择校的形式有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以优择校能为学校带来好的生源;以权择校能为学校带来各种资源或各方面的支持;以钱择校则直接为学校带来择校费[6]。所谓“名校”在择校“乱象”的现实中是利益的获得者, 它们为了保持自己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地位, 势必利用其教育资源进行创租, 为实现教育服务、教育产品和经济利益之间的交换创造条件, 把学校的“灰色利益”与择校费捆绑在一起, 择校费成了教职工的奖金、福利补贴和改善学校设备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严禁收取择校费后, 有的学校变相收费, 例如以捐资助学名义向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相关费用;另外有的学校开办与入学挂钩的“占坑班”等, 大量收取教育培训费, 学校蜕化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机构。

四、择校“乱象”的方向导引

择校现象由来已久, 择校“乱象”诱因复杂, 禁止择校既不“治标”, 也不“治本”。只有加大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投入, 积极引导和规范择校行为, 强调择校过程中的公平、正义, 改善校际教育资源配置, 才是治理择校“乱象”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加大教育投入, 缩小校际差距

择校“乱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因而,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也是解决这一乱象的有效举措之一。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投入, 强调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化、一体化。加大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学校的支持力度, 改善其办学环境, 逐渐缩小区域内校际的办学差距, 实现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均衡。政府应该意识到择校“乱象”给地区教育管理和发展造成的困难, 进而切实保障基础教育阶段校际的平等地位, 淡化学校间的阶层意识, 使各学校处于平等地位参与竞争, 从而减少择校行为。

2. 促进教师流动, 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定期流动首创于日本, 并对战后其教育恢复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教师定期流动机制, 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力量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师的定期流动可以使他们在流动过程中增加经验, 提升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又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平衡各校间的师资力量, 促进教育公平。”[7]通过教师定期流动, 能搭建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 逐渐改变校际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状, 进而有利于减少择校行为的产生。

3. 强调公平正义, 加大监管力度

作为公共事业的基础教育, 必须始终强调其公益性, 杜绝任何利用自身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牟取个人教育利益、损害他人教育权益的行为。尽管受教育者享有教育选择权, 但其自身权益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 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必须淡化基础教育的阶层意识, 就近入学,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非教育资源的占有和堆积。社会群众积极参与择校监管, 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使教育“寻租”现象从源头上得以扼制。政府应严厉打击教育“寻租”, 监管和控制学校的择校收费标准, 以减少择校行为。

4. 尊重他人权益, 家长理性择校

择校“乱象”的形成, 学生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给子女提供优质教育, 一些家长不惜利用自身的经济和社会资本抢夺优质教育资源, 全然不顾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把实现教育选择权演变为“资本较量”。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经济处于劣势的阶层的学生的利益, 也破坏了基础教育的公益形象。因而, 家长应该在尊重别人相关权益的基础上, 合理追求和实现子女的教育选择权, 应该意识到学习能力才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根本因素, 教育资源对个人的成长并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进而引导自身的择校行为, 形成理性的择校观念。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 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2]杨秀芹, 杨晓霞.择校:教育寻租视角下的探析.教育探索, 2007 (1) .

[3]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第2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4]杨银付.“八条措施”能否遏制择校乱象.光明日报, 2012-03-01.

[5]李喜燕, 封红梅.回归现实的教育公平.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1) .

[6]夏业良.“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探索与争鸣, 2004 (2) .

阶段引导 第2篇

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基层案例选编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2009年11月

前 言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同样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找到引导青年的有效路径、方法和载体。这是与找准青年思想意识关键点、制定分类引导青年大纲同等重要而又紧密相连的问题。我们既要坚信真理的力量,也要重视对传播真理路径的研究和探索。在开展青年思想引导试点工作过程中,基层团组织进行了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不少好的做法。为加深大家对青年思想引导工作中具体路径、方法和载体的认识理解,更加重视并自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工作有效深入广大普通青年,我们选编了试点工作中基层单位的部分案例,同时吸纳了一些非试点单位的案例,供大家借鉴研讨。本册以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为纲、以基层工作案例(载体)为目进行编排,并对相关路径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案例进行了简要归纳评析。

我们认为目前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主要路径和方法有: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社会观察、社会组织、实践体验、榜样典型、同伴影响、文艺时尚、情感心理、正面教育等十个方面。当然,这种划分只是初步的,可能还有很多没有总结出来,请大家讨论研究并不断补充完善。

目 录

一、新兴媒体类„„„„„„„„„„„„„„1 案例

(一):连通思想的“桥”论坛„„„„„„„„„„„„„„2(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团委)

案例

(二):沟通心灵的辅导员博客„„„„„„„„„„„„„„3(济南大学团委)

案例

(三):“空中课堂”为务工青春导航„„„„„„„„„„„„4(河南省周口市驻北京团工委)

案例

(四):联系农村青年的短信服务平台„„„„„„„„„„„6(山东省武城县武城镇团委)

案例

(五):超越山高谷深、天遥地远的引导和凝聚„„„„„„„7(云南省大关县玉碗镇团委)

二、传统媒体类„„„„„„„„„„„„„„10 案例

(一):小报纸也能发挥大作用„„„„„„„„„„„„„„11(北京无名居美食有限公司团委)

案例

(二):借助企业媒体平台,服务青年成长发展„„„„„„„12(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团委)

案例

(三):共享电视远程教育平台„„„„„„„„„„„„„„14(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玉皇庙街道团工委)

三、社会观察类„„„„„„„„„„„„„„16 案例

(一):精彩三分钟,时事我点评„„„„„„„„„„„„„17(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团委)

案例

(二):“明辩·思辨”让青年心亮目明„„„„„„„„„„„18(宝钢股份本部团委)

案例

(三):看家乡新发展,励青年写新篇„„„„„„„„„„„20(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街道团工委)

四、社会组织类„„„„„„„„„„„„„„22 案例

(一):“红岩网校”育菁英„„„„„„„„„„„„„„„23(重庆邮电大学团委)

案例

(二):研讨小组助推学习哲学活动„„„„„„„„„„„„24(莱钢炼钢厂团委)

案例

(三):“五彩假日”服务引领港城青年„„„„„„„„„„„26(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团委)

案例

(四):支部加协会,引导有阵地„„„„„„„„„„„„„28(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团支部)

五、实践体验类„„„„„„„„„„„„„„30 案例

(一):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31(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团委)

案例

(二):追寻创业足迹,感悟油田发展„„„„„„„„„„„3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团委)

案例

(三):让务工青年感受爱、奉献爱„„„„„„„„„„„„34(广东南海经济开发区青年中心)

六、榜样典型类„„„„„„„„„„„„„„36 案例

(一):五四论坛促成长„„„„„„„„„„„„„„„„„37(吉林大学团委)

案例

(二):“成长计划”助团员青年成长„„„„„„„„„„„38(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团委)案例

(三):探索企业青年“导师制”„„„„„„„„„„„„„39(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团委)

案例

(四):选树进城务工青年先进典型„„„„„„„„„„„„41(北京邮区中心局团委)

七、同伴影响类„„„„„„„„„„„„„„43 案例

(一):同伴影响让旧团刊焕发新活力„„„„„„„„„„„44(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团委)

案例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上“互动式”团课„„„„„„„45(山西医科大学团委)

案例

(三):办青年成长论坛,助农村青年成长„„„„„„„„„46(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镇团委)

八、文艺时尚类„„„„„„„„„„„„„„48 案例

(一):时尚彩铃唱响主旋律„„„„„„„„„„„„„„„49(北京大学团委)

案例

(二):民族文化艺术周„„„„„„„„„„„„„„„„„50(大连民族学院团委)

案例

(三):青年文化艺术节„„„„„„„„„„„„„„„„„51(东风汽车公司团委)

案例

(四):“唱、读、讲、传”提振“精气神”„„„„„„„„„53(重庆市九龙坡区聚兴集团团委)

九、情感心理类„„„„„„„„„„„„„„55 案例

(一):共写一封家书,共述他乡温情„„„„„„„„„„„56(广东省东莞市立德电子有限公司团总支)

案例

(二):让务工青年感受社会关爱„„„„„„„„„„„„„58(山东省青岛市新市民之家)

案例

(三):基层团队EAP阳光活动„„„„„„„„„„„„„„59(正泰集团终端电器制造部团总支)

案例

(四):为青年加油鼓劲„„„„„„„„„„„„„„„„„61(河南省卫辉市团委)

十、正面教育类„„„„„„„„„„„„„„63 案例

(一):找准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引导„„„„„„„„„„„64(云南师范大学团委)

案例

(二):青年大学堂„„„„„„„„„„„„„„„„„„„65(国家电网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团委)案例

(三):荣誉感点燃务工青年的火热青春„„„„„„„„„„68(天津市河北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团支部)

案例

(四):让爱国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光大„„„„„„„„70(中铁大桥局石武客专项目部)

一、新兴媒体类

按语:新兴媒体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的,这里主要指的是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户外传媒(楼宇电视、地铁电视、公交电视)等。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其发展速度之快、变化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都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也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动员方式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发表思想言论的重要社会平台,成为影响青年思想意识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各类意识形态交锋碰撞的重要场所。积极探索和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是新形势下共青团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紧密结合青少年在学习生活、就业创业、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积极运用网络游戏、微视频、即时通讯、博客、手机等新媒体手段,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引导帮助和服务,使之成为共青团有效引导青年的重要工具。

新兴媒体类案例

(一)连通思想的“桥”论坛

名 称:宝钢“桥”论坛(we.baosteel.com)时 间:2008年12月至今 主办单位: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团委 关 键 词:新兴媒体·企业青年

一、基本创意

宝钢“桥”论坛填补了宝钢集团员工网络交流平台方面的空白,拓展了公司内部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大大简化了基层员工与高层管理者和各职能部门沟通的环节,为员工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成为宝钢各级管理者高度感知、共同推进的工作项目。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桥”论坛由宝钢集团团委策划、牵头推进并负责论坛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桥”论坛内容包括“网上调查”、“员工热线”、“谈天说地”、“专区论坛”等八大版块,共34个二级栏目,覆盖了员工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交友等多方面的交流需要。特别是针对员工在“员工热线”版块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通过争取领导支持和制定制度规范,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做好对员工服务和思想引导,实现了“进入管理起作用”的良好状态。

团委还在“桥”论坛上策划开展“每月主话题”大讨论、热点问题网络问卷、“最佳实践我行我秀”网络评选和符合青年需求的团购活动等,营造了积极、健康、益趣的网络文化氛围。在公司领导支持下,团委尝试组织了领导与网友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其运作机制包括:

(1)定期汇报。每月一次向公司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上报《“桥”论坛月报》,每半年一次在二级单位党委书记会议上对各单位在“员工热线”版块上的答复情况进行点评,每年一次向公司党委常委会专题汇报“桥”论坛所反映的青年思想热点和对公司管理的意见建议。

(2)加强管理。在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建立了高级特约管理员队伍(主要由二级单位团干部组成),共同参与“桥”论坛管理。出台相关制度和要求,对“桥”论坛管理工作予以规范。以积分、威望值、明星用户评选等激励制度来做好对版主和优秀网友的激励。

(3)保障经费。项目建设费用由公司承担,日常运维费用(如“员工热线”短信提示平台费用等)由团委承担。

三、开展成效

通过开办“桥”论坛,促进了公司内部成员之间的对话交流、信息分享和互相理解,拉近了领导与企业青年之间的距离,搭建了青年倾诉真心话的平台,增强了团组织对青年思想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同时,创新了团组织“进入管理起作用”的机制,提高了宝钢团组织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组织在青年心目中的地位和在公司中的影响力。

目前,“桥”论坛已成为宝钢共青团影响广大青年的重要载体。截止2009年10月,论坛用户已超过2000人(80%以上为青年),每月有25万人次登录,高峰时期同时在线人数超过2000人,“员工热线”版块共收到员工提问和建议1200多条,论坛发展势头良好,受到公司领导和广大青年的好评。

【案例简评】:

宝钢团委抓住公司重视网络舆论的时机,主动及时地向公司请缨建设“桥”论坛,体现了对公司发展和青年需求结合点的准确把握。“桥”论坛既具有一般论坛的功能特点,又对其进行了补充完善,增加了许多新的创意,尤其是将网络平台建设与服务青年实际需求相结合、与公司管理工作相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寓引导青年工作于广泛联系和具体服务之中,实现了引导青年与贴近青年需求、融入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有机结合。

新兴媒体类案例

(二)沟通心灵的辅导员博客

名 称:济南大学开设辅导员博客 时 间:2008年10月10日正式开通 主办单位:济南大学团委 关 键 词:新兴媒体·大学生

一、活动创意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特别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交流、沟通、联络方式日趋多样多元。活动旨在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运用互联网博客等新载体,进一步拓展丰富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内容和渠道,增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及时性。

二、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依托学校“学工在线”网站为全校140余名辅导员建立实名博客。辅导员将日常工作感悟、学校的管理规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博客发布,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则采取在线互动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化解困惑。博客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大大缩小,通过“零壁垒”(辅导员实名发布、学生化名参与,家长匿名查看,实时、公开、完全显示)的技术手段,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打造出一个学生喜欢的平等交流平台,实现了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思想的目的。

三、开展情况及效果

这一举措为辅导员、学生、家长及学校各有关部门搭建了多方沟通的新平台,有利于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了思想教育的群体和范围。博客开通一个月来,辅导员已发帖200多篇,各类评论、留言2100余条,访问量超过22500人次,学生参与率约占全校学生数的10%。下一步,团组织还将通过加强培训、开展“辅导员博客之星”、“最佳博文”评选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

【案例简评】:

现代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济南大学团组织自觉把握时代要求,突出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辅导员实名亮出自己的博客,变传统式的教育学生为引导、服务学生,探索了开展思想引导工作的新思路。活动在内容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形式上符合大学生的交流习惯和行为特点,富有启发励志和教育引导作用,针对性、有效性较强。

新兴媒体类案例

(三)“空中课堂”为务工青春导航 名 称:“空中课堂” 时 间:2009年4月至今

主办单位:河南省周口市驻北京团工委 关 键 词:新兴媒体·务工青年

一、基本创意

针对务工青年渴望学习进步、提高素质的需求而学习条件又比较差的实际,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优势,通过网上交流互动的方式,加强对务工青年的引导和服务。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2009年4月份以来,周口团市委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团工委为重点,建立起外出务工青年夜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组织团市委班子成员、周口市十大创业青年、在京成功创业人士等青年代表为务工青年授课,在团组织与务工青年之间架起了“空中课堂”的桥梁,也搭建起了帮助务工青年提升个人素质的网络新平台。

这项活动以周口团市委的“共青视窗”为主要载体,根据务工青年的需要安排日程和内容,与务工青年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务工青年岗位需求、当前就业形势、社会热点问题等,进行深度讲解培训,引导务工青年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自身作用。活动重点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借助周口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域文明、圣贤先哲和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鼓励务工青年树立地域荣誉感,发扬敢于挑战、敢于吃苦的精神,创造辉煌、报效家乡。

二是指导团工委充分发挥组织、服务、教育和引导外出务工青年的作用,为青年相互学习提供平台,帮助青年提升个人素质。

三是鼓励务工青年结合实际,不断充实自我,在实践中增长本领,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四是引导务工青年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学习意识、敢为人先的意识,发扬周口人勤劳、善良、刻苦、勤奋的优良品质,展示周口青年风采。

五是鼓励务工青年以周围青年典型为榜样,争创一流业绩。

此外,团市委还联合组织、教育部门,结合“共青视窗”,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加装视频通话设备,同时组织各学校辅导员统一申请一批QQ号,让留守儿童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与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交流,实现“网上团圆”。活动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促进了孩子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务工青年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工作成效

通过QQ群、互联网开展的“空中课堂”活动已形成了固定的活动制度,每月举办两期,每期活动都有50至60名团员青年参与,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多人次参加了这项活动。活动用青年喜欢的接收方式传播知识,与各行业优秀青年代表在网络“面对面”的交流,引导务工青年树立起“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的理念,以学促工、以干促学,增强了务工青年的集体观念和为家乡增光、为首都添彩的意识,也拓展了流动团员青年的思维空间、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受到务工青年的广泛好评和一致欢迎。

【案例简评】:

驻外团工委是开展务工青年引导工作的重要组织依托。周口团组织运用网络新手段,打破时空界限,把外出务工青年与家乡紧密联系起来,向他们传播先进思想、传递人文关怀,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意识、家乡意识、团结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引导工作落到了实处,切实增强了团组织在普通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新兴媒体类案例

(四)联系农村青年的短信服务平台

名 称:武城镇团委建设短信服务平台 时 间:2009年7月起开通 主办单位:山东省武城县武城镇团委 关 键 词:新兴媒体·农村青年

一、基本创意

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手段引导农村青年,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就业致富,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武城镇共青团短信服务平台是依托移动手机号码建立的网络短信平台,以飞信的形式发送和接收短信,面向全镇广大青年开展短信服务。信息采取分类发送的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发送不同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工作快递”——及时向团干部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活动通知等,提高工作效率,力争达到团务工作即时互通。

“团务宣传”——将团务知识、团情快讯编写成简洁明了、短小生动的短信,发送给广大基层团干部、团员青年,使他们更方便地了解、掌握团的方针政策,提高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信息发布”——以短信的形式将政府公告、最新创业就业政策、市场行情、产业项目、产品推广、卫生防治、法律法规等资讯在第一时间内向广大青年传达,有效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特别针对农村青年,发送农业生产病虫防治技术、农产品购销行情、果树栽培技术、牲畜养殖技术等实用技术和天气预报、用工需求等农村青年有特殊需求的信息,使他们及时了解信息、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青少年维权服务”——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可就青少年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问题发送短信进行咨询求助,收到求助信息后,团委通过联系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对策,提供相应的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

“节日祝福”——采取普发的形式,在五

四、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前,向青年发送节日祝福短信,传递组织的关怀和问候,拉进团组织与青年间的距离。

除以上服务内容外,将适时开展如普法短信宣传、关爱特殊群体、青年文明号短信监督等服务。

三、开展成效

青年接收服务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向服务平台发送信息只收取普通短信费(0.1元),无特服费。信息发送定于每周五,按青年分类分别发送服务信息。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100余名青年接受到服务短信,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较大提高。

【案例简评】:

利用手机短信加强与青年的联系与沟通,是新时期共青团组织贴近青年、走近青年、联系青年的有效手段和载体。丰富、生动、实用的沟通手段,拉近了共青团组织、团干部和普通青年的距离,使工作和服务范围得到很大拓展,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兴媒体类案例

(五)超越山高谷深、天遥地远的引导和凝聚

称:玉碗镇团委创建手机和互联网平台引导青年 时

间:2008年10月起

·24”湖北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而壮烈牺牲的壮举,与武钢工人报社联合开设了“弘扬时代新风 勇担创业重任”专栏,用以选登团员青年的学习体会。该项活动得到了广大团员青年的踊跃参与,活动开展两周以来已收集基层青工投稿100多篇。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大学生英勇救人的壮举学习,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奏响无私奉献武钢创业发展的主旋律。

三、开展成效

《武钢工人报》每日在武钢发行16450份,在广大青工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大号召力。通过开设青年主题专栏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以来,基层近千名青工直接参与到活动中,专栏共收到青工投稿1068篇,连续的刊载使武钢90%的青工对活动有了持续、深入的了解,激发了青年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加强了青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青年了对“感恩武钢、忠诚武钢、奉献武钢”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坚定了与武钢同命运、共发展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案例简评】:

武钢团组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发挥企业内部刊物紧密联系实际、青年关注程度高的优势,通过开辟青年专栏等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与青年的交流互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传统媒体类案例

(三)共享电视远程教育平台

名 称: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思想引导工作 时 间:2009年6月至10月

主办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玉皇庙街道团工委 关 键 词:传统媒体·农村青年

一、基本创意

充分利用普遍现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扩展内容资源,进一步面向农村青年提供思想教育、就业引导、技能培训等学习内容,探索建立引导和服务青年的新阵地,帮助农村青年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技术技能。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争取街道党工委的支持,将96个村的远程教育平台和20台电脑的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免费为农村青年开放,并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开展形式上,采用集中活动和各村分散培训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各村每旬组织一次农村党员和青年集中学习,努力做到“三个贴近”: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农村需求,在教育方式上贴近农村现状,在教育组织上贴近农村实际。农忙时少学,农闲时多学;白天少学,晚上多学;对于引导青年思想比较关键的内容、切合农村青年思想实际的内容重点学。

一是着重对农村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每月组织农村青年代表和普通农村青年进行学习培训,组织观看生动鲜活的形势教育专题片,宣传和解读党的农村政策。有计划地分批对各村青年开展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专题内容教育,并联系实际进行学习讨论和情感沟通。

二是加强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利用远程教育的节目内容资源和活动场所,开办农民夜校、开展专家讲座、举办农业生产培训班、编写发放“种植养殖明白卡”,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在信息、技术、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掌握更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三是丰富农村青年文化生活。依托远程教育站点配套建设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每个村的团支部书记既是“远程教育管理员”,又是“村青年文化中心管理员”,吸引青年组建了乒乓球队、篮球队、秧歌队等,极大地丰富了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

三、开展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各村参加的青年达9340人次,集中学习时间1980课时,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0场次,培训返乡青年4600人次,提供致富信息1100余条,青年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热情。青年普遍感觉对党的农村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党和国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除已加入党组织的培养对象外,其他青年几乎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有37人被确定为发展对象。

【案例简评】: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具有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信息权威等优点,一些农村还依托远程教育阵地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农村基层团组织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经常面临缺少活动阵地、理论水平不足的困难,远程教育平台是一个方便而实用的引导载体。由村团支书担任远程教育的管理员,将平台和资源充分用起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方面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的内容资源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和服务,另一方面由此和青年建立联系,积累团组织的“人气”,为开展各项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三、社会观察类

按语:青年的亲身经历和直接感受对其思想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这种经历和感受毕竟是有限的,青年政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形成更多源于自身对社会的观察,源于通过社会观察而形成的认识。在信息广泛迅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观察在青年认识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引导青年的社会观察,是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最直接、最鲜明、最深入的形式和途径之一,是需要团组织大力探索和创新的重点领域。团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帮助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作为思想引导的重要任务。要针对青年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以及青年在社会观察中看到的现实与所接受的正面教育的反差,对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青年客观分析、正确看待社会现实,使他们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理性、更稳定。社会观察类案例

(一)精彩三分钟,时事我点评

名 称:“精彩三分钟,时事我点评”演讲活动 时 间:2007年开始举办 主办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团委 关 键 词:社会观察·大学生

一、基本创意

营造关注社会、加强理论学习的氛围,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信息删选、提炼概括、组织协调、团队协作、个人信心等方面的能力,服务学生成长,帮助其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会计系自2007年开始实施以“指点千日成长,引领千人成才”为主题的“千日成长工程”。其中,千人演讲会是贯穿整个学年的活动,即在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由教师确定基本方向,学生自定主题、自找材料、组织文稿并在演讲后由师生共同点评。

首先,学生要演讲之前多方查询资料,关注多方面的信息。无论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还是其他渠道获取,都实现了从个人封闭到开放接纳社会信息的目的。其次,有助于学生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筛选,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第三,学生通过整理演讲稿并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演绎出来,一方面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信心,同时也向大家传递了新的思想观点,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第四,通过师生的多角度点评,使演讲者更加全面剖析自己整理的信息,有利于今后逐步提高。

三、开展成效

按照每天平均6个学时计算,每周有30多位同学有机会进行演讲,经过长时间高频率训练,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通过活动,引导了更多的青年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培养了他们理论学习的兴趣。

【案例简评】:

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训练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提高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兴趣。教师的点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导学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客观、全面的社会观察,使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理性。

社会观察类案例

(二)“明辩·思辨”让青年心亮目明 名 称:明辩·思辨活动 时 间:2009年9月至今 主办单位:宝钢股份本部团委 关 键 词:社会观察·企业青年

一、基本创意

由团组织搭建平台,组织青年就设定话题进行思考和辩论,引导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进而实现对问题的统一认识。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明辩·思辨”活动的参与人数一般为10至20人,这样既保证活动时间能够得到控制,参与者又都有发言表达意见的机会。组织方可根据团员人数在基层团委、团支部、“双学”小组甚至团小组层面开展。活动全过程组织由团委或团支部负责,参与活动的青年自由选择正反双方,并设置观察员角色,其他人则作为观众。活动的运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议题确定。活动开展前,由基层团委、团支部通过访谈或关注网络论坛热门话题的方式,收集青年关心、关注的热点,对一个周期内(如1个月)的所有热点问题进行汇总,选取青年最为关注的2至3项作为研讨主题。由若干名团干部(如支部书记)做好发言准备,为辩论过程确定主基调。

2.人员组织。由团组织负责人作为主持人,邀请部门党组织、党群部门具有丰富经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观察员,青年作为活动主要参与者。

3.过程设计。活动过程中,首先依据前期收集整理的青年热点信息,设定针对热点问题的一种观点作为标杆。由参与活动的青年自主选择立论方或驳论方,自由发表意见,开展“明辩”。形式以辩论为主,完全倡导个人意见的发挥,营造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交流过程中,主持人进行穿插,起调动作用;观察员适当发表观点,掌控整体讨论方向。主要辩论结束后,进入“思辨”阶段,即由观察员就青年发表的论据、观点、看法进行一一点评,点出破题思想。最后,主持人就双方取得的共识内容进行再次强调,确认本次讨论在思想认识上所取得的进步,并可适当提出探讨性话题。活动的正方、反方不计输赢。

4.活动延续。为扩大活动效果,团组织对活动中精彩话语进行录音记录并经信息平台、公共邮箱进行分享与回顾;以活动当时的小问卷或活动后的电话回访收集青年对活动的想法和建议,形成系列活动的反馈积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形成辩论时的文字稿,发动更多的青年参与分享,促进讨论进一步深入。

这项活动的举办还突出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在社会观察的过程中释放组织的作用力。社会观察的过程对青年来说是持续不断的,青年会根据自己的体会对自身观念进行不断修正,而这个过程就是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引导青年的关键。因此活动议题都是某一时期青年在社会观察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甚至是疑惑的问题。团组织的介入就是让这些问题以更加理性、全面、客观的角度和方式被青年所认识和理解。

2.在思想观念的碰撞中端正群体的认识力。“明辩·思辨”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其设计思路就是让热点问题经过尽可能全面的思考,通过辩论的方式加深青年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选题就是让青年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活动运作机制就是让更多的青年能够参与进来,进而受到影响,端正青年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而碰撞后的思想火花更能够对青年的思想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3.在互学互促的平台中发挥青年的带动力。企业青年生活接触面广、对企业文化有一定共识,而同龄人之间又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青年往往更易于向同龄人的观点靠拢。“明辩·思辨”活动就是抓住这一现状特点,通过一次次广泛参与的辩论活动将青年之间的带动效应放大,让青年说服青年,让青年带动青年,让青年引导青年。

4.在真诚交流的氛围中发挥导师的影响力。活动设置的观察员角色,旨在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导师可以起到“护行”作用,穿插交流可以确保整个活动方向性正确,在组织方可控范围内;另一方面导师可以起到“点睛”作用,在某些青年人无法深刻认识的问题上做指导,引发更深层次的讨论。在青年人真诚交流的氛围中,前辈的话语不仅能使得青年信服,更能体现党的理论在认识问题上的先进性,增强青年对党的理论的认可度。

三、开展成效

这项活动由鲜活的热点问题导入,激发了青年的讨论热情;全开放式的讨论,提升了交流的深度。通过活动,青年的思想现状、性格特点得到展现、获得认可;党团组织了解了青年的真实想法,也更好把握了青年的思想动态,进而帮助他们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和视角看待问题。同时,培养锻炼了团干部和青年的表达思考能力,强化了对青年的思想引导。

【案例简评】:

“明辩·思辨”活动在确定选题、人员组织和过程实施方面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而营造自由宽松、主题明确的环境氛围是这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社会观察类案例

(三)看家乡新发展,励青年写新篇 名 称:石河青年徒步大会 时 间:每年5-10月

主办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街道团工委 关 键 词:社会观察·农村青年

一、基本创意

以“徒步大会”这种新颖时尚的形式为基本载体,从引导青年的社会观察入手,设计系列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真切感受到家乡变化,激发青年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信心。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活动分为前期准备、徒步大会、后期活动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面向辖区内所有青年招募活动志愿者和宣讲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深入了解党的有关农村政策、全年全街的发展规划和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各自然村、社区团支部和各产业、各群体非公团支部广泛联系青年,开展活动宣传,力争使辖区内更多的青年参与到活动中。以团委或支部为单位组建起青年徒步方队,排练各富特色的游行队形和口号,展示本地本单位的发展成绩。

徒步大会活动当日,由“群众游行”和“徒步看成就”两项内容组成。街道中各村、各单位的群众自发参加群众游行,各个青年徒步方队打出团旗、佩戴标志,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增强青年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责任感。组织青年沿精心设计的“徒步看成就”路线,实实在在地感受家乡的变化,并由活动志愿者沿途对街道发展成就、发展规划和国家有关农村政策进行宣传讲解。

后期活动阶段,征集和评选青年在徒步大会中的摄影作品,开展“看家乡新发展”征文活动,进一步引导青年感受成就、树立信心,立志为国家发展和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今年10月,为迎接新中国60华诞,石河街道团工委还直接组建了一支约二百人的“青年先锋游行队”参加群众游行,并排练了名为《山乡巨变》的音乐剧,在群众游行中演出。音乐剧由街道辖区内青年自愿报名、本色出演,以石河街道六十年来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用普通一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变化,诠释家乡六十年来的发展成就,使参与和观看演出的青年都受到了一次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开展成效

活动广泛吸引了街道辖区内各类青年参与,帮助青年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发展成就,了解了党的农村政策,激发起青年对党的热爱和建设家园的热情,也进一步了解和支持地方政府的工作。活动中,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加强,对推动团的组织建设和其他工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案例简评】:

“徒步大会”活动紧密结合“社会观察”这个青年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路径,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成就说话,在帮助青年形成正面的思想认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活动形式时尚而新颖,借鉴了“徒步”、“长走”等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经常采用的形式,把枯燥的政策宣传和形势教育变为健身休闲的聚会,使青年乐于参与,使团组织的形象更加清新活泼、贴近青年。

四、社会组织类

按语: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并非严格学术意义上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指共青团能够联系并通过其开展青年工作和活动的相关正式或非正式的经济、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各类青年社团、兴趣小组、攻关小组、网络组织、自组织等。社会生活和青年利益需求的多样化,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特别是聚集、联络、交流、沟通方式日趋多样。各种青年社会组织以其灵活、独特的组织形式和功能,愈加受到青年的青睐。新的形势下,共青团要通过培育和发展青年社团,或采取在相关组织内建立团组织的方式创新实现团的组织存在,或联合、利用这些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开展青年群众工作,渗透党团的工作理念和思想主张,做好对青年的引导和服务。

社会组织类案例

(一)“红岩网校”育菁英

名 称:建设“红岩网校”,打造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 时 间:2000年10月起 主办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团委 关 键 词:社会组织·大学生

一、基本创意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通过上网了解信息、发表观点、寻求心理寄托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现实选择。重庆邮电大学团委发挥自身信息科学技术的专业特色和信息资源优势,按照“主动介入、正面引导、加强管理、与时俱进、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通过建设“红岩网校”,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自2000年10月成立以来,红岩网校坚持以“红岩精神”为内核,始终把“党团宣传的窗口、理论学习的课堂、师生互动的纽带、学生喜爱的家园”作为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和不断发展,历经九次改版,逐步建立起了以“红岩网校”命名,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科技人文教育和就业技能教育等5个子网平台、团建在线等13个子站、229个一级栏目、834个二级栏目,平均日访问量达到10万余人次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利用网络手段解决了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存在问题,实现了“四个全覆盖”。一是实现了网络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每个团员都有一个网络帐号,在“红岩网校”都有自己的空间和阵地。二是实现了网络对团支部的全覆盖,通过“我的基层团支部”网站,所有团支部都有了网络阵地,并适时更新展示和交流工作。三是实现了网络对学生组织的全覆盖,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都拥有自己的网络阵地。四是网络对共青团工作实现了全覆盖,不仅依托网络开展工作,网下的工作在网上也有充分的体现和展示。

2.通过有效满足青年学生需求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体现和发挥网络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网络团建由“虚”变“实”。通过网络团组织的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科技人文素质和就业技能素质,满足青年学生不同的成才需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坚持注重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服务与引导相结合,校领导网上接待室、网上职业规划测试、网上课程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等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的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网上建立了很多教育引导的栏目和专题,更大量开发了服务于青年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网站和应用软件,将服务与教育同时蕴涵于网络之中。

3.积极探索实现了团组织的模式创新。通过多样化内容在网络平台的有机融合,探讨了网络团建内容的构成模式;通过基地、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的多点联入和介入,建立了网络团建的组织模式;通过教师导网、学生建网,构建了网络团建的队伍模式。

三、开展成效

红岩网校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日益成熟。近年来,通过网络接受培训教育的入党积极分子年增幅达18%;每年有两万多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选课学习;每年通过网络成功化解学生心理危机200余人。2006至2008年“红岩网校”连续三年被授予“全国十佳高校学生网站”等荣誉称号,2008年底被中宣部授予全国高校唯一的“党的理论基层宣讲先进集体”。2009年9月,《“红岩网校”素质教育大平台建设与创新》荣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案例简评】:

积极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通过组织形态和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对青年特有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现实需要的满足,是扩大团的工作影响力、提升组织凝聚力、实现有效引导青年的重要努力方向。重庆邮电大学团委积极运用互联网拓展共青团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使其不仅作为工作平台,而且成为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交互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组织载体。

社会组织类案例

(二)研讨小组助推学习哲学活动

名 称:建设“学哲学,用哲学”研讨小组,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时 间:2007年10月至今 实施单位:莱钢炼钢厂团委 关 键 词:社会组织·企业青年

一、基本创意

通过基层团组织成立学习小组等形式,推动“推行哲学管理,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论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做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青年,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在莱钢炼钢厂团委统一组织下,以专兼职团干部为主体,成立了“学哲学,用哲学”研讨小组,定期探讨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活动中的典型经验,着力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固化提升学习成果。主要工作包括:

1.帮助青年澄清学哲学“三个误区”。一是认为哲学理论很深奥,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问题,离自己太远,怕学不了。二是认为学哲学是领导的事,基层团员青年就是干好活、做好工,学不学用处不大。三是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学习中浅尝辄止、断章取义,弱化哲学学习的生命力。

2.解决青年学哲学的入门问题。把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作为入门教材,组织青年认真学习,并请青年写出读后感。开展“学哲学用哲学”大家谈活动,畅谈每个人的学习体会,进一步增强团员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3.营造真学的浓厚氛围。通过完善学习制度、制定自学计划,印制统一的读书笔记,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联系聘请省委党校、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教授来厂授课,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读本》、《生活与哲学》等书籍作为普及教材发放到每一名青年手中;在厂区和车间制作大型宣传牌、定期举办哲学知识讲座和组织学哲学用哲学成果交流会,在青年中形成了学哲学、用哲学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

4.开展系列活动破解哲学神秘感。开展“讲身边的哲学小故事”、“剖析身边案例”、“哲学在我身边”系列论坛等活动,有效地破解了哲学的神秘感,激发了青年学哲学用哲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开展成效

通过开展系统性的活动,青年学、用哲学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1.团员青年心智模式得到根本改善。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理解与认识,心智模式潜移默化地得到改善,有助于克服用片面静止孤立的眼光看问题、办事情的旧思维,逐步养成了用全面发展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办事情的新思维。

2.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通过学习,青年进一步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有助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增强了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自觉性。

3.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通过学习,引导青年自觉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去分析解决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逐步学习掌握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理论联系实际等有效的工作方法,提升了企业的管理绩效,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案例简评】: 通过正式组织内部的各类非正式组织开展活动,是共青团发挥带动作用、实现工作影响的重要渠道。莱钢炼钢厂团组织围绕“学哲学、用哲学、做学习型青年”主题,结合企业实际,通过成立学习小组等形式,调动了青年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青年的思想认识水平。

社会组织类案例

(三)“五彩假日”服务引领港城青年 名 称:“五彩假日”网上服务中心 时 间:2009年10月至今

主办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团委 关 键 词:社会组织

一、基本创意

通过建立“五彩假日”网上服务中心,搭建起一个全新的青少年菜单式服务平台,形成以海青网为核心,青年网上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志愿服务网络化发动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QQ群、论坛、企讯通等为辅助的工作和服务体系,进而发挥网络组织、服务、引导青年的作用,推动团的组织工作方式与互联网平台的有机结合。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通过海青网的不断建设完善,搭建起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和信息共享的电子团务网上平台;通过成立都市网论坛和港城志愿者QQ群两个互联网团支部,推动探索网络团建;通过推行共青团组织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各级团组织机构设置、人员情况在互联网上一目了然,提高团组织管理水平。通过这些措施,不但实现了团旗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而且提升拓宽了互联网应用。

团区委依托现有资源,着力打造“五彩假日”青年活动中心,作为开展网络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引导青年的新路径、新载体。中心围绕贴近青年成长成才的新变化,依托专业团队,选择和设计了一套适合青年需求的活动项目,引入了太极武馆、素质拓展、舞蹈培训等15个符合青年爱好的优质商家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港城青年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培训”、“拓展”、“竞技”、“游玩”、“交友”等多项信息。中心以多样化、集中性、低价格吸引青少年参与,同时利用会员登记、发放会员卡等途径逐步实现互联网实名制,丰富了港城青年的业余文化,引导青年参加积极、健康的活动。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并力争实现网络实名制,团区委积极研发志愿者网上管理系统,通过机制将志愿者精神、热情、专长和服务时间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志愿者电子档案规范管理,积分晋级、公开监督,从而提高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而与“五彩假日”网上服务中心互为促进。同时,拓展团组织应用互联网的空间,与九鑫传媒工作室等单位组织合作推出“五彩假日”首部网络青春剧《恶魔学院》,目前已完成了编剧、招商、原创音乐征集、演员海选、培训、片花拍摄与展播等工作,预计将在明年年初拍摄制作完成并通过“酷6网”、“腾讯网”点播的方式播放展示。

三、开展成效

这项工作的推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直接参与活动的超过3000余人,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体现在:

1.凝聚效应:共青团的活动也可以“玩”的这样有意义。“五彩假日”服务中心与“港城志愿者论坛”相对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公告、QQ群即时交流、论坛爱心分享,让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同时,团区委逐步淡化志愿服务的行政色彩,通过网络直选出书记、组宣委,推动志愿者自组织化和草根化发展。现在,志愿活动已经成为许多港城青年周末生活的一部分,也使参加志愿活动的青年普遍感受到,原来周末也可以“玩”的这样有意义。

2.服务效应:融合时尚元素打造网络青年新阵地。“五彩假日”服务中心将青年的兴趣爱好与时尚元素相融合,引入潜水、素质拓展、TT战士等新颖、刺激的运动,依托专业团队设计了一套适合青年口味的活动项目供青年挑选,并为青年提供会员优惠,吸引了很多青年参与。

3.引导效应:从“道不同不相为谋”,到倾听共青团的声音。推出都市网青年卡、学生卡4万余张为青少年提供在我市100余商家打折优惠服务,通过都市网平台满足青年“吃、喝、玩、乐”的个性需求,吸引更多的流动、流失团员加入到网上团支部并积极参与团组织活动;同时,坚持“虚实结合”的路线,与青年自组织建立联系,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让青年自组织的策划活动更丰满,吸引不同爱好的青年回归到组织中来,让青年通过“五彩假日”倾听共青团的声音。

经过实践,团区委依靠社会化的运作,整合团内外的各类资源,通过多载体、多手段、多覆盖的“联合舰队”品牌战略使社会广泛地了解共青团,实现了团工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双促共赢。

【案例简评】:

如何在互联网上实现共青团的“组织存在”和组织功能,更加有效地推动团的工作、影响青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海港区团委整合现有网络资源,结合青年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通过满足青年特定需求和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在解决了组织动员手段单一问题的同时,扩大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实现了对青年的有效引导。

社会组织类案例

(四)支部加协会,引导有阵地 名 称:“支部加协会,协会连农户”活动 时 间:2007年起

主办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团支部 关 键 词:社会组织·农村青年

一、基本创意

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培育成立“青年葡萄协会”从事葡萄种植、流通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协会团支部。通过葡萄协会开展“团支部加青年协会,青年协会连青年农户”活动,引导青年大力弘扬勇立经济潮头的奋斗精神,发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葡萄协会现拥有会员156人,已带动400多个农户发展葡萄720亩。村团支部以葡萄协会作为工作手臂的延伸和联系青年的载体,实现了吸引凝聚青年、切实服务青年和引导青年做贡献的可喜成效。

1.服务青年增收致富,促进青年立志成才。一是加强学习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先后邀请市科技特派员、市农科所技术人员及省、市葡萄专家到村授课,组织协会青年参加培训。两年多来,已培训青年580人次。此外,先后推荐选送5批26人次到小松葡萄科技示范基地等地学习培训,引进葡萄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二是加强实践锻炼。鼓励团员青年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种植管理新技术。青年谢建海去年采用葡萄避雨新技术,减少了施药的次数,当年试验就获得增产50%。陈明富、谢利明等两名青年主动承担了新品种引种示范棚的管理工作,先后引种京亚、巨峰、红提、美人指等新品种并获得成功。三是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定期组织协会青年会员召开座谈会,交流探讨种植管理的新经验、新做法并邀请有关专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种植水平共同提高。

2.引导青年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奉献社会。一是提供产前信息服务。协会团支部针对农产品信息不畅的问题,建立了“网上科技信息服务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协会中的团员青年也主动承担了“服务站”管理工作,每周定期上网搜集公布农业新品种、种植管理技术、销售信息等,同时上网发布供货信息,吸引各地客商前来收购。二是提供产中技术服务。组织协会青年努力做好技术“二传手”的角色,印制葡萄种植管理技术材料向群众分发,并经常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户新技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改变了许多人的种植观念,使原来单纯追求产量转向更多地追求质量,提高了种植效益。三是介入流通领域。如吴建东、范桂春等5名团员青年还进入葡萄流通领域,不断拓展市场,逐渐成为销售骨干,将葡萄销往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及本省各地。2009年,该村葡萄平均每公斤售价在3.2至3.8元之间,比周边地区高出0.2元,平均每亩纯利润为4000至6000元,仅此一项就为桂林村民增加收入近20万元

三、开展成效

在团支部的扶持和引导下,协会中的不少团员青年都成为葡萄种植管理、流通销售的能手,协会的27名团员中,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有23人,有效带动了全村及周边葡萄产业的发展。团支部的威信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不少农村青年主动要求加入团组织、参与团组织的活动。在青年中普遍形成了奋斗创业、互助奉献的良好风尚。

【案例简评】:

基层团组织资源十分有限。通过青年农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方式解决团的组织存在和工作延伸问题,进而实现服务、引导青年的功能是一条现实的有效路径,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结合协会组织的工作,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引导工作的基础就会更为深厚,其效果也更为持久。

五、实践体验类

按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获取信息、提高认知水平,符合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和青年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是影响青年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共青团是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实践教育是共青团工作的优良传统。要自觉注重运用实践的、体验的方式做好引导青年工作。实践体验要突出主体性,有效调动青年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青年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突出导向性和思想性,不能为了实践体验而进行实践体验,而是要通过实践体验影响青年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使他们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

实践体验类案例

(一)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

名 称:“银领之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 间:2009年7月至9月 主办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团委 关 键 词:实践体验·大学生

一、基本创意

高扬“我爱我的祖国”主旋律,将社会实践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与地方需求相结合、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去了解社会、静下心思考问题。创新活动机制,对每个社会实践团队实行“项目化管理”,确保实践过程中人人有任务,队队有目标,人人受教育。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社会实践活动定位为“银领之行”(“银领”指高级技能人才),意在鼓励学生树立职业发展信心,“引领”时代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学校团委将每个实践团队申报的实践方案作为一个工作项目,要求每个项目有清晰的目标,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对骨干学生和重点团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共青团干部中选择优秀教员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和思想引导。

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按照“任务列表”要求,深入全省各地的百余个乡村、社区、企业,开展义务宣讲报告会、文艺演出、金融知识宣传、人民币反假知识宣传,参观走访等活动。完成了包括访谈村支部书记、拜访共和国同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科学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等内容在内的实践任务,视野得到开阔,思想上受到了深刻教育和洗礼。

实践活动的思想教育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实践了解国情。配合学校开展的“我与祖国共奋进”国情教育计划、“我为家乡献一策”城乡发展计划和“我为社会做贡献”社会服务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和社区,让学生对国情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问题,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实践认识社会。引导学生把实践的过程作为丰富社会体验和社会观察的过程,在任务设计特别围绕“六个为什么”等重大理论问题和腐败、党政干部形象、社会公平等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观察、访谈、思考,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和团队成员的探讨中纠偏思想,形成正确认识。

三、开展成效

实践活动共组织了2000余名学生参与。先后组建了65支核心重点团队,1200余人参加组队实践,1000余人参加分散实践。各实践团队和个人举办了多次宣讲和服务活动,合计走访群众万余人,撰写心得体会万余篇,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数千份、搜集调研材料500余份,达到了预期效果。

【案例简评】: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重点借助的引导载体。“银领之行”活动的亮点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量化内容和创新性的项目管理,使实践教育“有的放矢”,从对国情的了解感知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从对社会现实的体验和观察入手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各种社会问题。活动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过程规范,效果实在。

实践体验类案例

(二)追寻创业足迹,感悟油田发展

名 称:“追寻创业足迹,感悟油田发展”传统精神巡访活动 时 间:2009年6月至10月 主办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团委 关 键 词:实践体验·企业青年

一、基本创意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会战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大庆石油人心系油田、为油拼搏的动力之源,也是油田共青团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精神资源和优势所在。活动旨在更好地用好这一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促进企业青年员工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思想认同和行为养成,进一步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提升企业凝聚力。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活动由公司团委统一组织,下属基层团组织具体推进,所需经费来源主要为团组织工作经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基层开展巡讲活动。组织两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解说员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大庆优良传统巡回宣讲活动,送精神到基层、送传统到第一线,为偏远地区的青年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创造条件。

2.开展“追忆传统、升华人生”主题DV大赛,组织青年自导自演,深入寻访大庆油田发现50年来的发展变化,感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给青年带来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3.开展“身边的感动”故事征集活动,组织青年挖掘身边人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感人故事,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其中所体现的品质、作风和大庆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开展青年践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理念征集活动,把青年在实践中创造的精神理念梳理完善,形成共同遵守的文化、准则,通过推广学习,凝聚成推进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团组织在做好巡回宣讲等传统引导工作的同时,注重在活动中突出青年的主体地位,鼓励广大青年结合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青年自身的特点,发表对传统精神的观点和看法,用青年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话感染引导身边的人,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避免了单方面说教容易在青年中引起的反感,加强了青年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形成了青年相互引导的良好局面。

三、开展成效

整体看来,巡回宣讲活动拉近了基层青年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距离,DV大赛、故事和理念征集形式新颖、贴近生活,得到了团员青年的热烈欢迎和热情参与,先后有75100多名团员青年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在引导青年切身了解、体验、感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大庆优良传统,激发青年与油田同发展、共命运的自觉意识,提升青年对企业的忠诚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案例简评】:

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形成的独特文化,是对青年员工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的重要资源。大庆油田团组织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尊重青年特点和主体地位,创新活动形式,吸引青年主动参与,变传统的简单说教为“互动式教育”、“参与式引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践体验类案例

(三)让务工青年感受爱、奉献爱 名 称:“义工进园区”系列活动 时 间:2009年3月起至今 主办单位:广东南海经济开发区青年中心 关 键 词:实践体验·务工青年

一、基本创意

通过招募义工学员集中培训,以义工活动为载体,发挥骨干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务工青年群体,凝聚青年、活跃工作,增强其参与意识和归属感、认同感。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通过实施“义工进园区”项目,发掘园区内的青年人才,借助青年骨干的力量带动园区的各类青年群体、活跃园区文化生活;通过义工培训,深入了解外来务工青年的需求;通过义工骨干自主组织,开展务工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将志愿精神贯穿其中,让青年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助人自助、提升自我”的精神熏陶,进而支持义工工作、加入义工队伍,共同建设和谐园区。

在管理培训方面,主要利用晚上业余时间,每周安排一到两次培训活动,并按照四个阶段的设计逐步推进。一是以“义工为本”:组建“青年义工小组”,进行业务方法和技巧培训,通过体验式的活动、游戏来加深了解,增强凝聚力。二是“以园区为本”:策划和实践义工进园区的模式,并安排“教练”和“统筹”,全程跟进和记录整个活动的内容和细节;小组以园区为平台,深入了解和调查务工青年的需求与意愿,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活动。三是“生命影响生命”:通过交流助人心得体会,成员间分享成果,传递爱心和暖流,使生命中永恒的真诚价值在真实体验中升华。四是“薪火相传”:对“义工进园区”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估运行模式,做好后续的推广准备工作,表彰优秀的人员,培养“种子义工”。在这一过程中,团干部和园区青年们一起策划、一起探讨、一起活动,调动了青年的参与热情。

在项目的实施中,注重资源整合和多方面联动,发挥社区和企业工会、团支部、妇工委等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群团组织的力量,调动企业主参与义工工作、支持一线员工投身义务工作的积极性,在青年群体中形成“有时间做义工”的共识,形成“人人支持义务工作”的良好局面和氛围。通过让进城务工青年义工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将义务工作打造成为年轻人追求的一种时尚,进一步宣传义工精神、传播义工文化,让青年们从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体会到自我价值的更大实现,进而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安全感和主人翁意识,更加勤奋敬业,为企业、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项目得到了上级团委的大力支持,通过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使活动经费有了基本保障。同时,项目小组通过寻求社会支持和赞助,进一步拓宽充实了资金来源。

三、工作成效

开展“义工进园区”项目以来,项目小组培养了义务工作讲师4人,培训学员达100多人。组织策划了清明节鲜花义卖、“我不做垃圾虫”大型环保活动等大型活动8场。举办了4期培训班,参加活动的务工青年达8000多人次。同时,项目开始走进企业,深入厂企宣传义工精神。目前,项目小组已对四家大型企业开展义务工作培训课程,培训义工达200多人,园区内的义工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从项目的成功实施中可以看到,活动在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义工骨干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青年中心的吸引力、凝聚力,帮助外来务工青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和谐园区的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案例简评】:

义工活动、志愿服务既是重要的组织动员手段,也是吸引凝聚青年的重要方式。“义工进园区”活动,既注重服务务工青年群体,也注重动员和吸引他们参与服务活动,既让务工青年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体现了助人自助精神,符合当地和务工青年的实际,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六、榜样典型类

按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典型,既能承载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体现鲜明的个性和情感心理特征,对人的思想意识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在引导青年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最容易受到那些与自身经历和背景相似的榜样影响。要注重从青少年生活中挖掘可亲、可信、可学的各级各类典型,注重运用重大典型和青少年身边的优秀同龄人开展引导工作,把榜样典型引导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榜样典型类案例

(一)五四论坛促成长

名 称:五四青年成长观论坛 时 间:2009年5月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团委 关 键 词:榜样典型·大学生

一、基本创意

当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期望,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意识的立足点、思想内容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发展前进的方向。为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青年坚定信念、把握人生,吉林大学团委在“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之际,举行“五四青年成长观论坛”,从人生目标、奋斗方向、机遇把握等不同层面对成长成才进行全面讲解和深度剖析。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五四青年成长观论坛”是吉林大学纪念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的活动项目之一,由吉林大学团委主办。其特点包括:

活动目的明确。在五四爱国运动纪念日之际,以举办讲座、论坛等形式,为广大同学搭建一个与领导、老师、成功校友向互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宣传进步思想、塑造成功人生,在学生中掀理性、创新、进取、拼搏的思想浪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形式亲近易于接受。活动主要以五位吉林大学成长典型:创业典型董一萌、自强自立典型高文思、学术典型查敏、抗震救灾典型邬巍、文体典型张淑晶等亲身讲述成长历程和成功经验为主要形式,真实具体地再现榜样们的奋斗历程和拼搏精神。

以青年为落脚点。主要以完善青年思想意识为关键,以经验座谈会的形式创建沟通交流的纽带,学习思考的平台。以提高当代青年的思想高度,拓展其思想广度为立足点,号召青年勇于学习模范精神,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开展成效

“五四青年成长观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吉林大学中心校区16个学院的200余名学生亲临现场,与五位成才典型近距离探讨了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亲切朴实的话语中,同学们真实了解到榜样们的心路历程,真正感受到成功前辈的智者风范和人格魅力,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学习生活中的目标方向,在思想和行动中树立起拼搏进取的旗帜、改革创新的丰碑。【案例简评】:

在爱国进取、勇于拼搏、积极实践的浓郁氛围下,吉林大学团组织通过举办青年成功成才座谈会,对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素质,培育青年学生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和爱党爱国的精神,努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崇高使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榜样典型类案例

(二)“成长计划”助团员青年成长 名 称:星级团员成长计划 时 间:2009年7月至今

实施单位: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团委 关 键 词:榜样典型·企业青年

一、基本创意

针对目前企业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引导大多呈现量化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及青年参与热情不高的情况,充分调动团员青年学习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力,通过比较精准、全面地记录其成长轨迹,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引导激励团员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星级团员成长计划”由公司团委牵头,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活动资金主要来自公司行政下拨的团务活动费用。活动采用日常考核、月度认定、季度汇总上报、评比表彰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如下:

1.制定星级团员成长积分管理办法,根据团员的日常表现,从团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及自身综合素质等三方面对其进行正、负积分(以正面激励为主)。

2.星级评比按照技能类、技术类、管理类三个类别及团员比例进行。3.根据团员累计积分情况(上累计积分与本年积分之和)评出100名三星级团员,40名四星级团员,10名五星级团员。

4.星级团员评比活动切实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推优入党”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团内评比相结合;三是与公司选用人相结合(干部选拔、技师及三师评聘等)。

三、开展成效

“星级团员成长计划”得到了公司本部900余名团员的积极参与,辐射青年数达2000余名,形成了以车间团员为主体,涉及技术、物流、地产、管理类等青年群体的参与辐射范围。越来越多的团员对照积分标准,认真查找自身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学习意识和成长成才的危机感、紧迫感,更加坚定了对企业美好发展前景和“紧跟党走,做党的优秀后备军”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通过团支部园地、网络、报纸等方式对团员季度积分进行公示后,引起了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和团员的广泛关注,进一步营造了“勤于学习,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活动自今年7月底实施以来,公司团员青年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热情大大提高,共有近30名团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名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团员对两级团组织(公司团委、团支部)工作的满意度也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升,团员的思想意识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党的要求更加一致。

【案例简评】:

紧扣青年的现实所需,采取适当的方式和载体对青年进行激励鞭策,是思想引导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长安工业集团公司团组织以促使青年成长成才,激励其不断赶超榜样为着力点,从多个角度对团员青年工作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并进行量化测评,较好地调动了团员爱岗敬业、学习典型和不断进取的积极性,提升了工作影响力。

榜样典型类案例

(三)探索企业青年“导师制” 名 称:建立青年“导师制” 时 间:2009年6月至10月

主办单位: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团委 关 键 词:榜样典型·企业青年

一、基本创意

青年导师制是指企业中政治坚定、富有经验且具有良好沟通领导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技术专家和党员领导干部,与青年员工建立的一种支持性学习关系。导师制从满足青年员工需求的角度出发,由青年身边的一线领导适时对青年员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特别是政治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沟通指导并通过言传身教加以固化,从而实现思想意识上的引导。以引导青年政治价值取向为主要任务的青年导师制虽然在引导内容和引导方式上与“师徒制”有区别,但推进模式大致相同。因此,在集团推行青年导师制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活动由集团团委、人力资源总部统一组织,下属各基层单位具体推进。所需经费来源主要由各单位培训费划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导师库。选取各公司(事业部)领导班子成员、部门经理、团干部和优秀员工作为导师库成员。通过高层、团干部和模范三个层面导师的组合,为广大青年搭建快速提升的高层学习的平台、畅所欲言的团内交流平台、可亲可敬的榜样示范平台,全方位实施对青年的引导。

2.引导对象分类。根据集团青年员工的年龄结构和行业特点,对集团青年进行具体分类,并通过不同分类方式的组合选择确定引导对象,力争做到全覆盖。如:将全体青年分为新员工、工作3至5年的共青团员(即将退团)、有潜质的青年后备骨干等不同类别,分别选取适合的导师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引导。

3.确定引导内容。导师根据学员个人实际情况和公司发展需要相结合,选择相对应的培训内容,从专业技能入手,逐渐涉及个人修养、政治价值取向的内容。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在引导过程中,内容还包括青年个人发展、人际关系、社会观察、思想政治、业余生活等青年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4.注意引导方法。从小事开始,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贴近青年人的实际生活和现实需求。具体的引导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工作上随时指导、定期指导讲座、有针对性的技能专题培训、谈话式的互动交流、竞赛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

5.反馈和评价引导效果。一是举办一些诸如辩论赛等形式的竞赛活动,选择适当的主题来考察青年,并通过评奖激励青年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实施过程控制。可以及时掌握引导的进展和产生的效果。三是将引导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确定对导师和被引导人的量化考核指标。

三、开展成效

青年导师制关注企业青年的生活、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是传统师徒制的有益补充。这一制度的施行,实现了青年、导师和组织的多赢局面。对于青年来说,身边的同事领导对他们进行经常性引导教育,对青年人最有效果,也是青年人最有收获、最为珍惜和感受最深的。对导师来说,与青年员工交流,能够了解更多基层情况和外部信息,掌握更多的最新技术和知识,并激励个人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和约束自己不断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对组织来说则提高了员工的敬业度和企业归属感。

【案例简评】:

青年“导师制”借助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方式,通过构建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和机制,依靠企业内部人才资源对青年实施以政治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多方位引导,是国有企业传帮带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创新,是做好引导青年工作的有效措施。

榜样典型类案例

(四)选树进城务工青年先进典型

名 称:开展“十佳进城务工青年”评选活动 时 间:1997年至今 主办单位:北京邮区中心局团委 关 键 词:榜样典型·务工青年

一、基本创意

北京邮区中心局是全国最大邮件集散中心,生产效率和通信质量的优劣对全国邮政通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进城务工青年已成为中心局一线生产主力。加强对务工青年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工作旨在营造学习业务、勤奋进取的良好氛围,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促进进城务工青年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素质,并为党政各部门选拔推荐优秀人才。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活动在中心局党委、人力资源部的支持指导下,由中心局团委主办。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根据进城务工青年在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中心局团委在每次评选活动后均召开表彰会,向获奖人员颁发证书和物质奖励,并号召全局青年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近年来,在党政领导的支持下,获奖人员还可获得部分奖金。

由于前些年务工青年流动性大,此项活动每年评选一次,2004年以后,考虑到务工青年流动性逐渐趋稳和提高评选含金量等各种因素,评选活动改为两年一次。截止2008年,评选活动共开展了9次。在最初几届评选中,每届只评选10名“十佳优秀进城务工青年”。为扩大评选活动的影响力,给更多青年获得荣誉的机会,进一步激励青年积极进步,在近几届评选活动中每届还增加评选50名“优秀进城务工青年”,也收到良好效果。

三、开展成效

评选活动为促进进城务工青年成长进步提供了载体,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党政各级领导选人用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有数十名进城务工青年在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业务骨干、岗位能手,有的还被企业培养为基层管理人员。

【案例简评】:

树立、宣传务工青年群体中的先进典型,对于激发务工青年的进取意识和敬业精神,促进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技能,追求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北京邮区中心局团委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党政领导支持,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七、同伴影响类

按语:由于青年所处的特殊成长阶段,与其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往往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具有重要影响。青年先天具有的喜众乐群特点,使他们受到同伴的影响更为直接、广泛和频繁。开展同伴教育是重视同伴影响的必然选择,也是引导青年需要认真探索和总结的重要方法。同伴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很多,其特点主要是尊重、平等和参与性强,核心是交流互动,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行为示范、思想交流来寻求观点同化和态度转变。“同伴教育”既可以采取群体游戏讨论的方式,也可以是一对一聊天谈心。当然,同伴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同伴教育者虽然能够比较大胆地表述观点,但对其他青年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最好是让青年自主选择而不是强加给他们同伴教育者。同伴影响类案例

(一)同伴影响让旧团刊焕发新活力

名 称:创办校内团刊——《学子思考》 时 间:2008年10月创刊 主办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团委 关 键 词:同伴影响·大学生

一、基本创意

立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渴望向上以及希望被人尊重的特点,秉持“以学生的视角走近学生,以学生的声音引领学生”的办刊思路,通过大学生们互相推荐文章并附推荐理由的形式,让大学生们以自己的视角寻找社会热点和理论兴趣点,引导大学生“愿思考、能思考、善思考”,通过视角的转换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和理性思考。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学子思考》是一本导读性的内部理论文摘。文章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度,主要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大学生》杂志等权威媒体和校内的青年文章、优秀调研报告。与传统的团刊相比,《学子思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尊重青年。创新办刊模式,改变以往那种直接、简单、自上而下的说教灌输。所有文章均由大学生自己推荐,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学生们读着“同类”推荐的文章,既平等又亲切。

二是走近青年。用青年的视角去捕捉青年关心的话题和社会热点,引导大学生阅读、思考并选择文章,在推荐导言中发出自我“声音”,阐明自我立场。

三是顺应青年。当代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量被网络、专业学习冲击,阅读时间减少,学生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更多的经典文章、获得更广泛而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发动全校师生推荐有价值的文章并写出推荐理由,缩减了阅读者选择信息的时间成本,提高了阅读效率,顺应了学生实现有效阅读的愿望和渴求。

四是成就青年。对大学生而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子思考》触发、引导大学生们去正确思考、深入思考,找到成长成才的规律,成就了大学生渴望成长成才成功的愿望和激情。

三、开展成效

《学子思考》每出一期即“脱销”,被同学们誉为校内《读者文摘》。从开始出版时每期200份,到现在每期增加到1000份,仍然供不应求。校团委让这本《学子思考》走进了每个班级和学生寝室,但还是有同学通过“关系”来索求。目前,学校图书馆已将此刊放到期刊部,供全校同学阅览。

【案例简评】:

尊重青年、走进青年、顺应青年、成就青年,既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目标,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学子思考》的创新性,体现在它适应大学生成长规律,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文摘互相推荐的方式实现大学生自我引导、自我教育,在学生们的互动学习中不断进步提高。这样,一样的“老团刊”就散发出了不一样的“新活力”。

同伴影响类案例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上“互动式”团课 名 称:学生互动式团课 时 间:2009年9月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团委 关 键 词:同伴影响·大学生

一、基本创意

充分利用团课这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优势,积极探索团课新模式,科学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团课质量,发挥好团课在提高青年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通过开展主题讲座、辩论赛,以当今社会为背景,邀请大学生最想了解、最想关注的相关专家、学者、社会成功人士、学长等举办互动性高、时尚性强的青年讲坛等活动,把生动鲜活、贴近时代的真实事例融入团校课程内容,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和工作。

一是关注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与焦点,通过一系列方式与大学生深入交流,力求全面、客观、高效、深刻地开展团课活动。

二是由原来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授课模式转化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互动讨论的新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是深入开展双向交流。鼓励学生平等讨论、自由交流、创新思维,在团课上让学生来当主讲人,以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来表述他们在思想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提出思想上的疑问和困惑。

四是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出发,积极使用青年人喜欢的沟通交流方式,运用青年人喜欢的语言风格和逻辑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把党团组织的“大道理”转化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小道理”,增强团课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说服力、渗透力、影响力。

三、开展成效

每次活动都有一二百名青年学生参加,并在活动结束后针对活动内容展开讨论,由同学们写出心得感受。活动有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表达个人思想观点和问题疑惑,便于团组织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最适合、最有效、最科学的教育引导途径,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的关键点。

【案例简评】:

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是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关键环节。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在相互讨论和思想交流中启发思考、理清思路、解决思想困惑,让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使团课走近学生、走向创新。

同伴影响类案例

(三)办青年成长论坛,助农村青年成长 名 称:菱湖镇农村青年成长论坛 时 间:2009年8月起

主办单位: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镇团委 关 键 词:同伴影响·农村青年

一、基本创意

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从农村青年的实际需要和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尊重和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以论坛的形式帮助青年开阔视野、交流思想、提高素质,活跃基层团的工作。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农村青年成长论坛活动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青年、切实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为目标,以加强青年人才培训、促进青年人才成长、树立青年人才典型为主线,努力营造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浓厚氛围。论坛一般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参与人数约40~50人。

为搞好论坛活动,镇团委结合开展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对所属28个行政村的农村青年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普查,按照职业、年龄等指标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并根据每期的论坛主题,结合数据库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前期准备和重点组织发动,为活动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和人员基础,有助于建立长效机制。在活动运作方面,除围绕主题进行面对面座谈外,团组织还将开展竞赛问答、交流现代文明生活理念等与论坛结合起来,注重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调动农村青年参与论坛的积极性。同时,在论坛活动过程中,注重发挥团干部的作用,对于青年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合理引导或给予正面理性解答,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实现既交流感情、碰撞思想,又提高认识、不失方向。

三、开展成效

在上级组织的支持下,论坛已成功举办了“普法教育”、“科学发展、共创和谐”、“创业创新、青年为先”等三次主题活动。同时,镇团委充分发挥“四联”工作模式作用,及时收集青年对论坛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信息反馈互动。参与的青年普遍反映活动对自己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交流思想有积极作用。截止目前,直接参与论坛的青年达到140多名,占该镇农村青年数据库中青年总量(1953人)的7.2%,活动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这项活动经费开支小、活动成效明显,服务了农村青年成长成才,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也促进了基层共青团工作有序、稳定开展。

【案例简评】:

农村青年普遍存在不安于现状、渴望致富成才的强烈愿望。针对青年的需求,把帮助农村青年成长成才与引导青年结合起来,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农村青年成长论坛活动运作成本低、针对性较强,有利于掌握农村青年思想动态,实现团的组织功能。

八、文艺时尚类

按语:文化、艺术、时尚与青少年成长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普遍渴望成长成才,普遍喜欢追求时尚,对于文化、艺术有着十分旺盛的需求。各种文化形态对于青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日益丰富的形势下,文化艺术特别是流行文化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广泛而又深刻。文化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各种流行文化现象和载体成为青少年普遍的交流内容、交往方式、娱乐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成为青少年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途径。要深入研究青少年中各类文化现象,善于借助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通过文化的手段和载体向青少年传播先进思想,更好地吸引凝聚青少年。文艺时尚类案例

(一)时尚彩铃唱响主旋律

名 称:原创爱国爱校励志歌曲彩铃制作下载活动 时 间:2009年5月启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团委 关 键 词:文艺时尚·大学生

一、基本创意

适应青年追逐时尚、时尚影响青年的形势,从爱国爱校励志歌曲中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制作手机彩铃并提供免费下载的方式,把经过时尚“包装”的优秀歌曲送到青年身边,在引导青年工作中注入时尚元素,更好地被青年学生接受和认同。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北大青年以饱满的热情、新鲜的创意,创作出《未名湖是个海洋》、《微笑》、《逐梦燕园》、《燕园情》、《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一批爱国爱校励志歌曲,在校园内广为传唱、经久不衰。为深入挖掘这些歌曲的内涵,进一步发挥其育人作用,北大团委组织开展了制作下载彩铃活动。

制作手机彩铃并提供下载,在引导大学生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且切实可行。首先,依托手机彩铃这一新载体,容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覆盖。特别是彩铃这种介质,不仅能使下载者直接受教育,而且能通过铃声影响周围同学,并促进形成新的下载群体,进而形成大面积的覆盖和一定的集群行为。其次,手机彩铃作为时尚文化的一种体现,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手机彩铃处于手机和音乐两大流行要素的交汇点,有先天的时尚色彩和艺术情趣,容易为青年人所关注和喜爱。采用手机彩铃进行思想引导,克服了常规说教空洞、乏味的弊端,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认同。第三,手机彩铃以北大原创歌曲为内核,契合了北大学生的精神特质。这些真正发自北大青年内心的原创歌曲,天然地容易引起北大学生的强烈共鸣,其中所体现的爱国热情、拼搏精神、创新活力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

在实施阶段,北大团委精心挑选了数十首北大原创爱国爱校歌曲并制作成手机彩铃,通过北大青年经常访问的“北大地带”等视频、音频下载网站,为学校师生提供免费下载。同时,利用学校网站、BBS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让尽可能多的同学了解该活动并从中受益。

三、开展成效

该活动自实施以来,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从“北大地带”页面下载量来看,学生之间相互传递流量巨大,使用这些彩铃在校内蔚然成风,甚至对校外同学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活动以手机为载体,利用时尚的彩铃形式,在帮助大学生培育健全人格,塑造良好品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活动还带动和影响了一批学生开始关注原创歌曲,尝试自主创作,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

【案例简评】:

时尚对青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北大团委开展的这项活动顺应青年流行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充分利用了时尚元素对大学生的吸引作用,实现了新型载体、文化介质、艺术因子、时尚元素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潜移默化地将北大人的爱国传统、理想情怀、创新精神传递给当代学生,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文艺时尚类案例

(二)民族文化艺术周

名 称:民族文化艺术周 时 间:2009年9月 主办单位:大连民族学院团委 关 键 词:文艺时尚·大学生

一、基本创意

紧密结合学校的民族特色,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周活动,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引导各民族大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感情,积极促进民族团结。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民族文化艺术周活动的设计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活动场地、形式灵活多样。校团委统一协调时间、场地并给予经费支持,各民族同学自己策划实施。每个民族的学生有一周的时间在学校内部展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学校的宣传栏、校园之声广播站配合宣传活动。截止目前,已有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等三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参与了文化艺术周的展示。维吾尔族的学生身穿本民族服饰,在宣传栏前为大家讲解了维吾尔族的起源、发展、文学、服饰、饮食文化。在朝鲜族文化艺术周中,学校的朝鲜族同学举办了一次朝鲜族礼节展示,为全校师生上了一节生动的文明礼仪课。傣族文化艺术周则结合傣历新年(泼水节)一起进行,让同学们在泼水的欢愉中,深刻了解傣历新年的文化内涵。

三、开展成效

通过民族文化艺术周活动,少数民族的同学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其他民族的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美好,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丰富多样的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案例简评】:

民族文化艺术经过历史的积累沉淀,已深深融入各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对当代青年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民族文化艺术周活动使各民族青年学生既成为文化宣传的主体,又成为文化传播的受众,找到了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有效契合点,达到了民族文化知识普及和宣传国家民族政策、增强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认同的目的。

文艺时尚类案例

(三)青年文化艺术节

名 称:“与祖国共奋进,与东风共成长”青年文化艺术节 时 间:2009年5月至10月 主办单位:东风汽车公司团委 关 键 词:文艺时尚·企业青年

一、基本创意

东风公司具有四十年的发展建设史,从创业初期到如今的全面融入国际合作竞争,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大量的感人事迹和英模人物,沉淀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酝酿出了以创业精神、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为代表的独特的东风文化。活动旨在将先进的企业文化精髓融入到共青团日常工作中,用先进文化吸引、凝聚、鼓舞青年,并使之成为指引青年投身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举办以“与祖国共奋进,与东风共成长”为主题的青年文化艺术节,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青年的思想引导。活动由公司团委统一部署推进,各二级单位(事业部)团委参与配合,所需经费从共青团工作经费支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公司新入职大学生培训。组织新入职员工通过视频了解公司发展历程,采用移动式课堂,走进基层、走进工厂、走进一线,与基层总经理(厂长)、劳模、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体验东风经验管理之道,感悟东风企业文化哲学,认知东风创业发展历程,教育引导新员工植根东风事业,践行青春风采,上好新员工第一课。

2.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公司建设4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万名青年知识答题活动和青年知识竞赛。据统计,共有14000余名青年参与答题,公司各事业单元的15支代表队参与知识竞赛,最终8支队伍进入决赛。团组织用这种方式广泛宣讲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巨变,公司建设40年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与东风共成长”的信念,满怀豪情地投入工作、推动企业发展。

3.开展东风公司十大青年明星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先进典型的示范鼓舞作用,隆重评选表彰公司十大青年明星。为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采用在全公司推荐,组织考核组考评验收确定20名候选人的方式,在东风电视台、东风汽车报、东风热线网站、东风共青团网站等媒体进行公示、投票,根据投票情况并结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当选人员并给予表彰。

4.开展青年英语演讲比赛。随着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不断深入,公司事业发展需要更多精通国际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广大青年也有提升英语水平的客观需求。团委借助青年文化艺术节这一平台,开展青年英语演讲比赛活动,借此加强不同板块、事业单元间青年的交流,营造爱学习、能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成效

本届文化艺术节与“五四运动”90周年庆祝活动、公司“双庆”系列活动相结合,具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主题突出、参与面广的特点。作为一项广为人知、深受欢迎的“青”字号品牌工作,实现了青年思想教育、企业文化传播与共青团工作的有机统一,达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活跃了团的工作,稳定了队伍、坚定了信心,激发了青年投身企业事业发展的热情。

【案例简评】:

实现对青年的思想引导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统一,找到一条为青年所接受和喜爱的途径,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东风公司共青团组织开展的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以其与时俱进的主题、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受到了广大青年的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

文艺时尚类案例

(四)“唱、读、讲、传”提振“精气神”

阶段引导 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积累语言,课堂指导,学生兴趣

一初中阶段语文积累的内容

1. 文化积累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 应尽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培养科学精神, 提高文化修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化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 培养他们主动积累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增强文化意识,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

2. 文学积累

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 读整本书,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文化品位。每个学段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一部以上。 (1) 小说: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鲁迅《呐喊》、雨果《巴黎圣母院》、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 戏剧、影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

3. 语篇积累

优秀的古代散文、诗词曲作品及现当代诗文皆可诵读, 从作品的声律入手, 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朱熹说:“读书之法, 读一遍, 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 又读一遍。”读的次数多了, 理解就会更深, 感受也就更强烈, 语感也自然增强了, 这就为鉴赏、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诵读古代诗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如《归园田居》《使至塞上》《登岳阳楼》《长歌行》《野望》《黄鹤楼》《浣溪沙》等。白话文:朱自清《春》《背影》、鲁迅《呐喊》《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等。

4. 语词积累

积累语词 (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 箴言、警句、座右铭, 诗句、对联、现代语, 歌词、戏文、广告语等) , 可以从课文中积累, 课本名篇佳作中出现的词语丰富, 文辞优美, 遣词造句生动、准确、精练, 是积累词语的最好材料。可以从课外阅读中积累, 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 浏览报纸杂志等, 在阅读中处处留心, 学习那些用得精当或自己觉得有新意的词语, 也可从日常交谈、电影、电视、广播中积累, 从这里面往往能学习到靠平时阅读学不到的词语。对平时积累的词语进行归纳梳理, 分门别类地进行比较研究和学习, 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如何指导初中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随课文积累法。目前, 课本中安排的积累内容, 大多数在单元的练习中, 对这部分的学习, 绝大多数教师都等到学生学习完单元内容时, 才去整理, 这样就少了一个用的过程, 而积累似乎成了一个阅读和抄写的过程。要与课文同步, 就是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相应的积累, 从而去运用、去体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又便于学生利用课文来理解积累内容的含义, 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积累知识的运用。

第二, 趣味积累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教育而言,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后, 教师都要注意加强此方面的引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 教会学生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可参考以下方法: (1) 准备一本小本子, 自己分门别类地积累语言。 (2) 自己办一个小报或和同学合作办一个小报, 设计固定的栏目, 在小报中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 (3) 组织名人名言比赛, 看谁记的名人名言多, 还可以是一些其他形式的比赛, 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 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 (4) 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们的语言积累的最大内容还是课外阅读, 这就要求学生每天利用10~20分钟时间进行阅读, 要养成习惯。养成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 习惯的培养需要三个星期, 这就要求学生能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这样就会在语言表达的环境中, 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

三如何指导初中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

在培养了学生的积累兴趣后, 还要教会他们如何从众多的材料中梳理出知识点, 按一定的规则及秩序对纷繁、杂乱的材料、事项、问题等进行整理。语文知识的梳理, 有时候需要由老师做一些有系统的讲解, 可以从语言文字的现象出发进行归纳, 经过老师的“点化”, 达到学生的领悟。积累和梳理, 有的是显性的, 有的是隐性的。例如, 在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不知不觉地有了许多积累, 这是隐性的积累;记诵, 我们自己能感觉到是在做一种积累的工作, 是显性的积累。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整理, 当然是梳理, 而且是显性的梳理;在语文活动中运用, 既是对积累的巩固, 同时也是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梳理选择, 这是隐性的梳理。

阶段引导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我科收治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46例, 均未行任何治疗, 未发现远处转移, 年龄24岁~71岁, 中位年龄51岁;国际妇产科协会 (FIGO) 2003临床分期:Ⅱa 8例, Ⅱb14例, Ⅲa 3例, Ⅲb 21例;病理类型:鳞癌44例, 腺癌2例;大体分型为外生型5例, 内生型40例, 溃疡型1例;肿瘤最大径2.6cm~10.0cm, 中位4.10cm, 平均4.64cm;侵犯宫体21例, 侵犯阴道32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采用CT-SIM增强CT扫描, 扫描前按常规服用造影剂, 病人有尿意时扫描。CTV采用四野盒式照射, 照射20Gy, 再行三维后装放疗。采用加速超分割的方式进行。根据放疗前及后装前的MRI、CT并结合临床体检结果, 确定后装治疗靶区, 再设置施源器置入方案。后装置管前30 min病人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 颅痛定60 mg, 以减轻痛苦, 经会阴插植者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常规剃阴毛、严格消毒外阴、阴道及尿道口, 铺孔巾, 留置尿管。宫腔内放置套以胶塞固定深度软的施源管, 经阴道或会阴置入套以塑料扣固的塑料针, 并缝合固定塑于皮肤, 阴道内的管及针用碘纺纱填塞固定。夹闭尿管, 待病人有尿意, 膀胱充盈时行CT扫描, 3mm层厚层距, 在影像的指引下调整宫腔管及插植针至最佳的深度, 全覆盖治疗的靶区。图像传入荷兰核通三维后装计划系统PLATO。每次6GY, 每天2次, 2次间隔大于6h, 连续治疗4d完成。第5次治疗前重扫定位CT, 再做三维后装计划, 以减少施源器留置期间移位造成的误差。膀胱胀尿可以推开小肠, 同时减少膀胱受照剂量体积, 每次治疗前夹尿管, 使膀胱充盈, 直肠内插入长12cm的铅条以保护部分直肠, 插植针与后装机连接后, 电脑执行优化方案实施治疗。

1.3 疗效观察

本组中宫腔置管44例, 有2例宫腔无法置管, 经会阴插植11例, 其余病人经阴道壁或宫颈置插植针。经会阴插植, 针的数量2根~8根。无发生施源器进入直肠、膀胱、小肠及盆底血管等, 中位随访时间44.08个月, 有2例失访, 随防率95.65%。近期疗效, 3例残留, 余病人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复查肿瘤均消失, 肿瘤完全缓解率 (CR) 93.48%。3年内2例髂内复发, 局部控制率为86.96% (40/46) 。发现纵隔及左锁上转移1例, 肺转移3例, 骨转移2例, 肺骨联合转移2例, 3年远处转移率17.39% (8/46) 。随访期间死亡3例, 失访2例, 3年总生存率为89.13% (41/46) 。急性反应有3级肠炎1例, 2级肠炎5例, 对症处理后缓解。慢性放疗反应表现为便血, 经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病变10例, 乙状结肠1例, 1级糜烂性改变9例, 2级溃疡性改变2例, 3例出现阴道粘连, 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无一例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及尿道感染等合并症。

2 护理

2.1 治疗前的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宫颈癌病人面对着角色的改变, 担心家庭, 病人出现焦虑、恐惧、孤独、悲观、抑郁的不良心理。鼓励病人家属陪同, 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及鼓励, 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调动自身体内免疫机能,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跟病人解释三维后装在国内是一门新技术, 可我院技术已成熟, 解释其具有图像引导准确定位、靶区剂量精确、可有效避开周围器官, 减轻副反应, 治疗时间短的优点, 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 消除其焦虑、恐惧、悲观情绪, 增强信心,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2.1.2 饮食的护理

肿瘤是高消耗性疾病, 并且放射治疗对病人会出现肠胃的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应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 少食产气、辛辣刺激性、腌制食品, 勿盲目的戒口, 满足身体的需求是最重要的。为了减少放疗不适, 放疗前后30min避免进食。

2.1.3 口服造影剂的护理

为了清楚区分肠道及宫颈的肿物, 准确勾画治疗靶区及小肠的剂量。CT前需口服造影剂, 20 mL的造影剂+开水980 mL分2次喝。即后装治疗前1d21:00喝500mL, 后装治疗当天0 7:00喝5 0 0mL。每次后装CT图像显影均清楚。

2.2 置管时的护理

2.2.1 物品准备

后装治疗包1个 (内含大弯1把、卵圆钳1把、后装尾球4粒孔巾1张) 、一次性塑料软插植针、塑料扣子、针芯、破皮针、针、线、尿袋、尿管、1%利多卡因10mL、胸腔注射针头1个、10mL注射器1支、碘甘油消毒尾球3粒、盐水尾球4粒等。

2.2.2 病人准备

检测血常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USR、乙型肝炎五项、出凝血时间, 监测生命体征等, 并了解病人是否有出血性病史, 签订知情同意书, 剔除阴毛, 预防感染。过度紧张的病人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及颅痛定60mg。

2.2.3 体位准备

病人排空二便后更换清洁裤套, 取舒适的截石位, 臀部略高, 两腿分开, 充分暴露术野和宫颈, 便于操作。

2.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充分消毒外阴部、尿道口及阴道, 停留尿管并夹住尿管, 严格皮肤消毒后常规铺孔巾, 经会阴插植者, 给予1%利多卡因10mL加生理盐水10ml混合的溶液于插植区域做局部浸润麻醉。指导病人做腹式呼吸及做排大便样向下用力, 使盆底肌肉及会阴部肌肉放松;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脉搏和呼吸,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初步放置施源器后, 用碘纺纱固定阴道内的插植针, 妥善固定软针, 病人平躺后, 术野上方覆盖无菌治疗巾以保持清洁。将病人送至CT定位室做扫描。在CT影像引导下根据肿瘤大小、位置调整针的深度。最后缝针固定宫旁施源针于皮肤上。

2.3 治疗中的护理

2.3.1 体位护理

嘱病人治疗过程中平卧, 尽量放松, 不可随意转动体位, 如有不适, 招手示意。后装治疗期间病人需绝对卧床4d, 施源器一直停留在病人体内, 对病人造成疼痛不适感, 协助病人2h翻身1次, 取平卧或小半侧卧位、小半坐卧位, 防肢体下滑, 绝对不能取半卧位, 翻身时密切观察插植针芯是否外脱, 防止插植针外露部分弯曲。保持病床单位清洁、平整, 每天用温水擦浴,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3.2 尿管护理

为了防止尿液污染伤口, 且治疗时膀胱要充盈, 故治疗期间需留置尿管, 妥善固定尿管, 每天2次清洗会阴及针孔范围, 清洗时一手固定插植针, 一手清洗, 动作轻柔, 防针移位。治疗前1h夹闭尿管, 并嘱病人多喝水使膀胱充盈, 有尿意感时方可治疗, 以减少膀胱受射量, 降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治疗结束后先撤出阴道的碘纺纱后再拔出尿管, 以防尿道在受挤压的状态下拔出, 加重尿道的损伤。抽水囊时, 将注射器“刺入”阀不得过度用力, 如果发现收缩缓慢或完全没有收缩, 则轻轻重置注射器。轻柔抽吸方式促进球囊收缩, 勿用力抽吸造成膨胀腔坍缩, 形成条状的表面, 加重对尿道黏膜的损伤。

2.3.3 施源器护理

妥善固定插植针, 外阴部的插植针用塑料扣缝线固定于皮肤, 阴道内插植针及宫腔管用碘纺纱填塞固定。插植针内套入针芯, 以免插植针弯曲, 接导管时先把针芯拔出, 按照做计划时标的顺序标志连接, 动作轻柔, 避免牵拉施源器, 以免影响疗效及损伤邻近组织器官。密切观察施源器外露部分长度是否变化, 及时发现插植针脱落, 保持施源器的末端清洁, 不可张贴胶布。注意观察阴道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治疗结束后一手按压碘纺纱, 一手逐一拔除施源器, 继续按压2min~3min, 防止活动性出血。

2.3.4 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

主要表现泌尿系统的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个别病人会出现一过性的血尿。嘱病人大量饮水, 保障每天的饮水量 (每天1 500mL~2 000mL) , 或喝柠檬水, 碱化尿液, 降低尿液的酸度, 缓解膀胱刺激征。后装治疗前夹尿管2h, 让病人有尿意时再行后装放疗, 减少膀胱受照射量。由于192铱源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放置施源器时, 在阴道内左右塞紧纱条, 以增加放射源与膀胱间距离, 有效减少膀胱受照射量。轻、中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 采用抗感染、止血等症治疗, 以缓解膀胱刺激症状;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及尿道口清洁, 防止尿道及逆行感染。

2.3.5 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虽然调强放疗比较精确, 但由于解剖特殊性, 而且宫颈癌盆腔放疗时照射范围大, 一般放疗20cGy~30cGy时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以排便次数增多和黏液便、便秘、腹痛为主要特征, 严重者可有里急后重、便中带血。参照肿瘤放射协作组/欧洲肿瘤研究及治疗 (RTOG/EORTC) 放射性直肠炎分级标准[2], 0级:无明显肠道症状;Ⅰ级:轻微腹泻或轻微痉挛, 或每天大便在5次以内, 或轻微直肠上有黏液或出血;Ⅱ级:中度腹泻和腹痛, 每天大便多于5次, 直肠黏液过多或间接出血;Ⅲ级:需外科处理的阻塞或出血;Ⅳ级:坏死、穿孔、窦道形成。措施: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人大便情况, 耐心倾听病人主诉, 及时了解肠道反应症状;每次治疗前将套住避孕套的铅条从肛门插入直肠, 以减少直肠照射量, 嘱病人缩紧肛门, 防止铅条外脱;轻度的病人嘱加强营养, 调节饮食, 注意饮食卫生, 鼓励多饮水以预防腹泻导致脱水, 避免进食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按医嘱给予消炎药、止泻、保护肠黏膜药对症处理。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 用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16U+地塞米松10mg (疼痛严重加利多卡因5mL) 保留灌肠。这病人经对症处理, 症状均得到控制。无一例因此而中断放疗。

2.3.6 阴道的护理

整个的后装治疗期间, 在阴道内填塞碘纺纱, 即可起到固定插植针又达到压迫止血作用, 并可以扩大放射源与膀胱及直肠间距离, 减少膀胱及直肠受累。碘纺纱对组织刺激性小, 能吸收阴道的渗出物。使用含碘纺纱固定填塞, 起到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而且可在体内停留3d~10d换药1次[3]。阴道内填塞碘纺纱72h更换, 密切观察碘纺纱是否渗血及脱落。由于高剂量的后装照射, 阴道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溃疡形成, 在溃疡愈合的过程中, 如果发生感染, 阴道缩窄而出现粘连、阴道闭锁, 导致生理功能下降甚至消失, 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 向病人特别强调阴道冲洗重要性, 治疗期间, 用1/5 000高锰酸钾液每天冲洗2次, 治疗结束后QD冲洗, 半年后每次2d~3d, 持续1年~2年左右, 或使用碘伏棉棒阴道给药及填塞, 以预防阴道炎症及粘连[4]。本组3例病人出现阴道粘连, 经人工分离后填塞碘纺纱, 72h更换1次, 经处理后粘连均解除。

2.4 康复指导

2.4.1 预防阴道粘连指导

坚持阴道, 指导病人熟悉掌握冲洗液的配制、冲洗液温度、冲洗等正确的操作方法[5];宫颈癌放疗后, 由于卵巢功能减退, 可出现阴道干燥, 弹性消失, 阴道狭窄粘连。指导病人选择大小适宜的扩张器, 每天进行1次阴道扩张, 每次5min~10min, 动作轻柔, 5个月~10个月为一疗程。治疗结束2个月后可以恢复性生活, 有些病人及配偶会认为性生活会伤“元气”致使肿瘤复发、“传染”和局部感染, 所以回避性生活。对于该类病人及配偶, 向病人详细讲解性生理、心理的相关知识, 讲解放疗后正常的性生活, 可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 阴茎的冲击可起到机械扩张阴道的作用;宫颈分泌物及精液的润滑、营养, 有利于阴道黏膜修复。性生活时动作应轻、柔、缓, 1周~2周1次, 适可而止, 如果阴道干燥、性交困难时可借助润滑剂, 防止摩擦出血和感染。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肌收缩锻炼, 有利于增加阴道肌肉张力。

2.4.2 定期复查

肿瘤的顽固性就在于复发和转移, 及时发现还是有较高的治愈率, 故病人要定时的复查, 及时发现异常先兆至关重要。复查的时间:治疗结束后1个月第1次复查, 第1年1个月~2个月1次, 第2年~第3年3个月1次, 第3年后6个月1次, 第5年后每年1次, 若出现阴道出血、尿频、尿急、血尿、里急后重、黏液便、血便、阴道流出便嗅样液体、身体的某个部位固定性疼痛等, 要随时就诊。

3 小结

宫颈癌是威胁妇女生命的恶性肿瘤, 各期均可行放射治疗, 三维后装置施源器一次操作, 重复性好、病人痛苦少、分次剂量降低, 治疗虽然时间短, 可是需卧床4d, 活动受限, 易引起病人的烦躁不安。分阶段护理干预可根据治疗特点、各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 降低病人的不适感, 降低或减轻不良反应造成的损伤程度, 最大限度恢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角色功能, 提高了宫颈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促进家庭和谐。

摘要:[目的]总结宫颈癌CT引导三维后装的阶段性护理。[方法]对46例初治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采用体外照射采用四野盒式照射, 后装放疗采用CT引导下的三维后装, 治疗过程中采用阶段性护理。[结果]病人均按计划完成治疗, 肿瘤完全缓解率为93.48% (43/46) , 3年局部控制率为86.96%, 3年远处转移率为17.39%, 3年总生存率为89.13%;急性反应:Ⅲ级肠炎1例, Ⅱ级肠炎5例;慢性放疗反应以便血为主, 发生阴道粘连3例。[结论]加强宫颈癌CT引导三维后装的阶段性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宫颈癌,三维后装放疗,阶段性护理

参考文献

[1]Suh DH, Kim JW, Kim K, et al.Major clinical research advances in gyecologic cancer in 2012[J].J Gynecol Oncol, 2013, 24 (1) :66-82.

[2]殷蔚伯.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M]//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350-1351.

[3]王若雨, 徐晓颖, 樊辉, 等.宫颈癌阴道大出血腔内后装放疗疗效报告[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1, 23 (3) :205.

[4]麦苗青, 叶伟军, 戴惠琴, 等.盆腔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宫颈癌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 16 (4A) :44-45.

阶段引导 第5篇

大学阶段的外语专业知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外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反观初高中阶段的外语知识教育, 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应试型人才是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所以在大学期间, 学生迫切需要转变学习观念, 树立新的学习方法, 轻松愉快掌握专业知识, 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语言水平和较强语言运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外语专业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 都感到茫然:面对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没有了熟悉的题海战术和频繁的考试, 他们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怎么学习语言。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 包括观察学习、自我调节、三元交互决定论及自我效能等几项核心内容。其中的“观察学习”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分别阐述了观察、模仿在个体的行为习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个体自我感受对于工作潜力开发的影响等, 这两个理论内容启发了教师要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及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以促进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回到外语专业知识初级阶段的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办法, 如:注重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促进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多鼓励和肯定, 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兴趣和能力的平台以及成功的机会等, 以达到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目的。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

1.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 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其全过程由四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构成: (1) 注意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2) 保持过程。通过符号媒介, 示范者的短暂榜样示范得以保持在观察者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的内容会经历衰退和衰变的过程。 (3) 转换过程。观察者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 (4) 动机过程。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 观察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

2.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条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指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五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以及情境条件。 (1) 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 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反之, 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 使人丧失信心。 (2) 替代性经验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 (3) 言语劝说包括他人的暗示、说服性告诫、建议、劝告以及自我规劝。 (4) 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在充满紧张、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的情况下的情绪唤起和生理状态会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5) 情景条件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个体进入一个陌生而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 会降低自我效能的水平与强度。

三、对于语言类专业教师的几点启示

观察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应该重视榜样的作用。在观察学习过程中, 观察者通过模仿、学习示范者的行为, 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榜样的行为表现对于观察者的行为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自我效能理论让我们重视自信心的作用。自信程度影响着一个人面对事情的态度, 从而影响着解决事情的效果。以上两点理论, 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教师应树立自己的榜样形象。作为新知识的启蒙者,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模仿对象, 比如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会跟随教师的教学环节安排进行预习、复习;会遵循教师的建议参加各种与教学相关的活动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 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首先, 教师应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情绪是会传染的:大方、亲切的教学态度会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紧张心理得到放松, 使师生间的沟通更顺畅。而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也会带动学生, 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 主动地探索学习方法。其次, 教师应重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新的学习习惯。将授课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表达看法、多讨论以及用多种方法表达同一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 教师要喜欢表达, 善于与人沟通。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与人交流, 学习外语的人如果不善于与人沟通, 往往会在今后的语言运用中遇到困难;活泼开朗的教师除了为学生树立了善于沟通和交流的榜样形象, 还能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 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有助于其专业素养的提高。

2.重视学生榜样的力量。教师受到角色和年龄限制, 其榜样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中也存在着榜样, 这些榜样拥有着与模仿者相同或相似年龄、经历和思想, 更容易接近和交流, 模仿的途径也更直接, 效果更好;而对于学生榜样的模仿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学习潜能, 有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树立学生榜样,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自觉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 为学生创造认识和了解榜样的机会, 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例如新老生见面会, 让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生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介绍给低年级学生, 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在学习方法的摸索中少走弯路;或者学习经验交流会, 相同专业或相似专业的学生在一起讨论, 在交流中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其次, 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 让他们认识到榜样模仿行为会给他们带来益处。只有学生认为观察和学习好的行为会对自己的行为培养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才能够虚心接受并积极促进自己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另外, 学校和教师可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和选拔的比赛或活动, 提供直接的观察学习榜样的机会。在这类活动中, 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有良好表现的学生自然地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 而这个榜样树立的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观察学习。

3.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除教学之外, 应当多与学生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加深对于每个学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潜力, 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良性发展。学生一旦拥有较高的自信心, 就更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良好的效果又会使学生的自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首先, 教师应多鼓励和肯定学生, 少指责和否定学生。对于行为表现良好的学生, 教师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既能进一步促进该学生保持其良好的表现, 也能激励其他学生的观察学习行为;而对于表现不那么好的学生, 不应责备和打击, 而是应该适时给予提醒和鼓励, 以帮助他们逐渐增强的自我效能。其次, 学校和教师应创造机会, 为学生提供锻炼与成功的平台。通过举办一些知识类竞赛或献爱心等活动,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与能力, 让他们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此外, 教师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 能力加强了, 学生的自我效能自然会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承担一些任务, 让学生在为大家的服务中找到自己在班集体里的位置。

四、结语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理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改进、思想教育的进行等都有着启示意义。外语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都具有特殊性, 教师在该理论的启发下, 可以尝试通过树立自己和学生榜样形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本文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结合教学经验, 探讨外语专业的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外语专业学习初期, 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进入语言学习状态, 建立起语言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外语学习,教师,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42.

[3]孔国忠.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阴山学刊, 2000, 13 (4) :72-75.

[4]刘美微, 历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中[J].中华少年, 2015, 0 (13) :114.

[5]林碧英.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与榜样教育[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99, (2) :73-7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阶段引导】相关文章:

有效引导05-14

引导阅读05-25

兴趣引导05-26

情境引导05-26

引导动画06-03

如何引导06-04

对比引导06-21

引导创作06-23

生产引导07-01

正面引导07-06

上一篇:ZnO纳米纤维下一篇:APDL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