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问题范文

2024-06-08

病害问题范文(精选12篇)

病害问题 第1篇

混凝土桥产生病害的原因有很多种, 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混凝土桥退化以及失效。

1.1 环境

环境因素是造成混凝土桥梁退化最主要的因素, 混凝土桥暴露于各种环境中, 时间长了, 就会导致整体强度的下降。强度损失的程度取决于环境以及混凝土桥梁本身的性质。化学物质 (比如氯离子、硫酸盐、二氧化碳) 、水分以及极端温度的循环是影响混凝土桥梁强度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桥由于受到环境影响而遭到破坏, 根据报道, 许多桥梁的倒塌是由于强度退化造成的, 而这种退化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方面桥梁退化的机理有硫酸盐侵蚀、碱硅反应、冻融循环破坏以及腐蚀等, 而腐蚀是最普遍的破坏机理。

1.2 设计

设计标准低,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 旧有桥梁的荷载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汽车荷载标准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桥梁结构, 不同的截面形式以及跨径比例等, 都会对桥梁的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影响。设计不完善, 比如构造钢筋不够、截面强度储备不够等。在桥梁设计过程中, 由于各种系数的取值问题, 未充分考虑开裂混凝土徐变、收缩及温度应力的影响, 设计安全系数不恰当等。

1.3 施工

施工不当会造成大量混凝土表层缺陷, 比如蜂窝、露筋、麻面、空洞等现象。比如混凝土灌注时, 没有充分的振捣, 就会发生蜂窝现象;灌注时, 若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者振捣不实, 则会发生露筋;施工时采用模板表面不光滑, 模板湿润又不够, 致使构件表面混凝土内的水分被吸去, 产生麻面;钢筋布置过密, 施工时混凝土被卡住, 严重漏浆都会产生空洞。

1.4 使用

现有公路上的桥梁荷载能力已不能满足当前车辆荷载的要求, 有些桥梁由于年久失修, 对设立标志不重视, 致使原设计中未考虑的超重车辆通过, 造成超载, 由此导致桥梁出现病害。

1.5 养护

养护维修及加固措施不当。有些桥梁的技术缺陷是由于养护维修不恰当引起的。比如桥面维修增加过大的恒载, 致使桥梁负担加重;桥面排水处理不当, 桥面渗水;又如支座维修不当, 约束了承重结构的变形等。有些桥梁则是加固不当引起的。比如加固施加的预应力大小或者位置不恰当, 引起结构的二次病害;又如结构体系改变不合理, 致使结构的关键部位应力超限等。

1.6 材料

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质量问题是导致桥梁结构缺陷的内在因素。往往这几种原因共同作用, 导致桥梁发生严重退化和破坏。

2 桥梁病害养护措施

针对桥梁常见的几种病害形式,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养护桥梁病害:

2.1 裂缝修补

(1) 水泥砂浆封填:

通常是当裂缝宽度不大, 深度较浅时采用。

(2) 灌浆法修补裂缝:

灌浆使用的胶结剂可根据裂缝宽度的大小选用甲凝、环氧树脂或水泥浆等。小于0.lmm的裂缝一般灌注甲凝;大于0.1mm小于0.4mm的裂缝, 通常采用环氧树脂灌注;大于0.4mm的裂缝, 目前大多采用水泥浆灌注。

2.2 钢筋混凝土梁桥加固改造方法

(1) 下承式预应力拉杆——喷射混凝土加固:

当钢筋混凝土梁桥需要加固时。可采用在梁下设置预应力拉杆。加固设计时一般采用粗钢筋作为拉杆, 两断锚固在梁头, 中间用单柱、双柱或多柱支撑, 然后喷射一层5~8cm厚的混凝土作为保护层, 与原混凝土梁组合受力。

(2) 预应力钢丝束-喷射混凝土加固:

该法系沿梁腹侧面按抛物线形敷设预应力钢丝束, 在梁底每隔一定距离 (50~100cm) 设置一个定位箍圈, 或在梁腹上埋设定位梢, 用来固定钢丝束的几何形状, 钢丝束的两端穿过梁端翼板上的斜孔伸至梁顶锚固。对钢丝束施加预应力后, 再喷射混凝土作保护层。

(3)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旧桥通常是指增设附加构件, 或进行技术改造, 使桥梁的体系和受力状况发生改变, 从而改善桥梁的性能, 达到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目前采用的加固方法大致有增设八字撑架, 梁的连续加固, 梁拱结合及斜拉改造等方法。

2.3 拱式桥梁加固改造

(1) 双曲拱桥的加固技术。

双曲拱桥的加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拱肋的加固;②加厚拱板;③加强横向联系;④调整拱轴线与压力线;⑤减轻拱上建筑重量;⑥增加拱肋加固法;⑦用预应力拉杆加固葵花式双曲拱桥;⑧改变结构体系。

(2) 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加固改造。

除了双曲拱桥、石拱桥以外, 全国尚有为数众多的箱形拱、肋拱、析架拱、板拱等其他类型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其加固改造方法与双曲拱桥基本相同。

2.4 桥梁基础加固

(1) 加桩加固:

当桥台基底下有软卧层或桥台基础未置于坚硬的岩石基础上而发生沉降以及桥墩的基础被严重冲刷时, 可采用在桥台外围加桩, 在沉井基础内加桩, 或者在桥墩上、下游加桩的方法对上述墩、台进行加固。通常采用的加桩方法有旋喷桩加固、钻孔桩加固、预制混凝土桩加固以及钢管桩加固等。

(2) 顶推加固:

对于发生桥台水平位移的混凝土桥, 可采用顶推法消除因桥台位移引起的病害。

(3) 用钢筋混凝土箍套加固:

当墩、台或桩等下部结构因承载能力不足、施工质量不好、水流冲刷磨损、风化剥蚀、排水不良以及其他因素如地震、火灾、船舶和漂浮物撞击等造成损坏、变形、侧移及鼓肚等各种病害时, 可以采取在有缺陷的墩、台和桩基等的外围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箍套的方法进行加固。

由上分析可知, 桥梁病害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只有对桥梁存在的缺陷和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确定导致缺陷和病害产生的因素, 针对这些导致病害产生的因数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才能达到抑制和消除病害所带来的损害。

摘要:针对病害混凝土桥梁出现的问题, 分析了原因, 对存在病害的桥梁提出了改进措施, 在设计、施工提出了建议。对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桥梁,病害,分析

参考文献

病害问题 第2篇

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水产站马茜玺

内容提要:我县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但稳步推进,本文基本总结和分析了目前我县水产养殖病害测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预防措施,存在问题及对策和建议,使对我县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防治工作有基本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预防基本情况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我县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务局的关心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科技渔业、生态渔业,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市水产局对全市水生动物病害监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水生动物病害监测和防控工作基本情况,努力把我县水产养殖病害专项监测、病害测报等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扎实开展病害测报和水质监测工作,实行以“以防为主”的方针,从病害测报、防疫检疫、防控技术推广等方面入手,大力开展了水生动物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以提高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效果、改善水产品的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得近几年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水产养殖疫情。更好的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根据我县水源、养殖品种、养殖方式等水产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全县共确定了3个水生动物病害监测点,监测面积共150亩。分别为海东鲟鱼养殖基地,监测面积20亩,为工厂化设施养殖,测报品种为鲟鱼;解放村鱼池,监测面积100亩,测报品种为草鱼、鲤鱼;北河湾河蟹养殖场,监测面积30亩,测报品种为河蟹。由于我县地理位置的特点,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由于水温低,养殖水面全部结冰,养殖生产活动基本结束,养殖病害很少,所以大部分监测工作从4月份开始,监测到10月份结束,并积极指导养殖户做好水产病害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了鱼病的发生和死亡率,为全县的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把好源头关。以确保水产品产地和市场质量安全。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因地制宜,明确测报点和测报体系。根据我县的水产养殖情况,目前分别在金塔镇和黑河灌区设立了3处监测点。明确各测报点的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每月将测报点的第一手资料汇总上报到市水产局,并指导各个养殖户的病害预防和治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服务工作。

2、强化测报意识,努力提高精准测报水平。根据市水产局的要求,我站测报工作人员强化了测报意识,力求做到精准

测报,对测报水域进行了重点监测,严格认真的做好病害监测工作,以防止病害发生、蔓延,减少经济损失,促进我县渔业健康发展。

3、编制病害监测月报,科学指导防病工作。在测报方面,目前水产站继续实行快报、月报制度,开展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上报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工作信息,为渔农提供预测预警信息,以促进我县水产病害防治工作的稳步开展,并指导养殖户的病害测报工作。开展水生动物专项监测工作,力求达到精准测报的要求。

4、病害测报与技术服务相结合。根据我县水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我站积极把水产技术服务与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结合起来,在为基层服务的同时,采集测报点及周边养殖区的病害发生相关数据,实现以服务促测报,测报与服务有机结合。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监测人员缺乏。监测人员除了承担监测工作外,还承担其他繁重的日常工作,监测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从而影响了测报工作的质量。

2、经费短缺。因经费限制,无钱购买检测设备仪器,水产病害测报工作很难深入开展,指导养殖户开展病害防治的力度还不够大,工作积极性不高提高,工作条件急待改善。

3、监测点硬件设施不足,无检测仪器设备,影响了检测的精准度。目前,县水产站诊断手段落后,病害诊断技术水平

良莠不齐。缺乏基本的病害检测仪器,仅靠肉眼观察,根据经验判断、定性的多,误诊、拿不准病因的多,直接影响了检测的精准度。

4、监测点少。由于经费和检测设备的限制,监测的面积比例小,测报的数据难以代表当地病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影响了测报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四、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建议与对策

1、重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病原生物的传播密切相关,要阻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检疫防疫是关键性措施。目前我县的动物检疫防疫对象尚未包含水生动物,水生动物的检疫防疫机制还未建立。所以要加快设立机构选训人员建立队伍,启动水生动物的检疫工作,从源头上阻止水产病原生物的传播。

2、加强水质监控,经常注水调节水质及水体消毒,注意水质变化。根据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继续做好监测工作,做好养殖环境的质量评估。同时根据环境状况,合理、科学布置养殖区,设立正确的方法修复或改善水质状况,确保养殖的生态条件。

3、及时预报,合理用药。对常见、多发疾病要严密监测,治疗和预防用药提倡多用中草药、生物制剂,严格使用违禁药品。病害监测是及时掌握病害情况的有效途径,是早防早治的依据,对搞好养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养殖生产中可能给生

产造成危害的重大疾病、疫病、常见多发性疾病继续实施监测,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加强养殖生产的技术管理、指导。

4、严格掌握饲料质量、数量,力争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点”科学投喂,防止因饲料造成的水质污染和疾病。

5、加大水产病防资金投入。我县水产病害防治体系的建立起步晚、起点也不高,其软、硬件条件都比较差,希望上级业务部门在财力上予以专项资助,在县水产工作站添置一些能适应目前水产病防工作需要的较现代的检测仪器,配备显微镜、水质快速检测盒等必须的仪器。

6、加强渔业环境监督保护。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已严重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也成为水产病害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建议渔业重点地区要本着科学发展理念,规划渔业水源保护区,确保重点渔区的生产用水。县渔政部门应按《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的要求,加大对各类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查处力度,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

五、今后测报工作的打算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预防和治疗鱼病。及时预报和反馈病害信息,能够更好的避免养殖户的损失,达到服务于民的目的。今后我县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做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

1、扩大测报覆盖面积,增加测报的精准度。在巩固好现

有测报点的基础上,在经费保障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测报点,扩大测报面积,提高测报比例和测报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2、进一步完善病害测报、检疫检验队伍的建设,提高病害测报、检疫检验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一支技术精湛的病害测报队伍,加强测报人员培训力度,举办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员培训班,提高测报员测报素质。

3、继续认真开展水产养殖病害月报制度,及时发布我县病害防治工作情况,宣传政府有关政策,沟通信息,加强交流。测报点一旦发现暴发性疾病,要及时上报,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使病情不再蔓延,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以促进本县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工作的稳步开展。

病害问题 第3篇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是否优质,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公路运输存在重载、超载现象,导致公路运输出现“重载、大流量”的特点。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加重了水泥路面病害情况,还给行车安全性与舒适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水泥路面养护的难度。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水泥路面病害问题,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护措施,才能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泥、裂缝及断面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公路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只有在全面完善公路网规划,推进国家公路网建设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权责分明的干线公路网络。预计今年(2015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5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通过公路工程建设规划的不断扩大,不仅可以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还能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水泥路面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将出现诸多病害问题,如裂缝、断板等,这种问题的大量出现,将严重影响到水泥路面的使用性能及行车的安全性,甚至出现重大事故。为此,施工单位在分析水泥路面病害原因时,应做好养护工作,才能提升水泥路面施工的质量,才能实现公路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泥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为现阶段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唧泥损坏的大量出现将对正常交通运输造成极大的影响,进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错台、脱空及断板产生的原因为唧泥现象,在通车1到2年后水泥混凝土路面将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唧泥损坏情况。

1、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泥损失的原因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面板接缝、裂缝及板边下部出现的水、细粒土混合物的强制性位移将导致唧泥情况的出现。车辆通行时,从板接缝位置将一同挤出基层细料与水,导致基础将逐渐失去支撑能力。在荷载重复作用下,板断裂情况将出现在水泥路面。如在细粒高缩性土与易冲刷基层上直接铺筑水泥面板,将产生错台或接缝周围断板破坏等病害。

2、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泥损坏机理

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大的干缩变形与温宿变形,进而要求将胀缝、缩缝设置在混凝土路面。遵循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纵向缝应平行与中线,当一次铺筑宽度在4.5米以上时,必须进行纵向缩缝的增加,并进行拉杆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纵向缩缝设置示意图

3、唧泥损坏预防措施

(1)选用合理基层材料,提升基础抗冲刷能力。松散细粒土存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体下是产生唧泥现象的主要原因,避免该现象出现的方式为基层材料的合理选择。一般公路基层材料选择较高强度的无机结合稳定材料,如水泥稳定碎石等,这样可避免唧泥现象的出现,并能将均匀支撑提供给混凝土面板。

(2)唧泥产生的主要原因还包括通过接缝、板边缝隙路面水渗入基层,选用合理的路面防排水措施,可降低唧泥产生率。其方式如下:

首先,选用合理处理方式确保表面水排泄的通畅性,避免雨水在路面停留过长时间,降低路面结构渗入水量,同时可进行路面横坡的设置,一般坡度控制在1%到1.5%之间,并进行路肩表面排水系统的设置。

其次,通过接缝板与填缝料的选择,降低雨水渗入路面结构的水量。如裂缝出现在原有混凝土板内,可选用填缝处理的方式,避免雨水渗入路面结构。在板边结构路肩施工中,为防止通道有雨水渗入,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控制好板体、路肩缝隙质量。施工过程中往往有纵向裂缝出现在板体和路肩之间,导致路肩下沉等情况的出现,进而对边坡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表面裂缝、贯穿裂缝为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主要类型。根据时间可将裂缝分为初期裂缝与使用期裂缝。早期裂缝是指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浇筑工作后,交通未开放时产生的裂缝。使用期裂缝是指在行车荷载下,加剧应力分布,导致原有早期裂缝扩展及出现的新裂缝,裂缝的产生将导致基层、土基有路面水渗入,同时大大减小其稳定性与强度,致使板脱空、唧泥等情況的出现。

1、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1)表面裂缝

施工混凝土板体时,因混凝土混合料具有不同的固体颗粒及密度,混凝土将出现离析分层现象。该情况的出现,导致混合料内有骨料分出,集中颗粒下沉,水分上升,进而产生表面泌水现象。泌水时间与裂缝出现时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浇筑混凝土几个小时后,混凝土表面都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被称为龟裂。混凝土碳化收缩也会产生这种裂缝,如混凝土具有较小水泥用量、较大水灰比时,空气内的二氧化碳极易向混凝土内部渗入,这种情况下,二氧化碳与碱性物质将产生化学反应,其生成公式为:

碳化产生的收缩只作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相应深度,因此被称为混凝土表面裂缝。

(2)贯穿裂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贯穿裂缝是指贯穿于板厚的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等都属于贯穿裂缝。这种裂缝的产生不仅于基层有关,还与路面混凝土材料、施工等存在一定的联系。平整、密实、强度高及稳定性良好是混凝土面层对基层施工的要求。在具体施工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混凝土出现板厚差,在凝固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往往出现收缩现象,在板厚较薄位置因混凝土收缩将出现裂缝。

2、混凝土路面裂缝预防

(1)材料控制

水泥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重要材料,其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对公路工程整体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泥选择中,应严格遵循《公路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相关规定进行选择与施工。在交通量大的路段,一般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作为主要材料,其标号应超过52.5,在交通量较小的路段,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标号控制在42.5以上。选用质地坚硬、干净的河砂作为细骨料,细度模数大于2.5,级配与设计规定相符合,将砂含量在3%左右进行控制。选用质地坚硬的碎石作为粗骨料,粒径最大不能在40毫米,含泥量在1%以下,15%为针状、片状颗粒的最大含量。

(2)基层质量控制

只有确保基层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才能确保混凝土面板厚度的均匀性,为避免基层裂缝的产生,一般都选用粘性小的土。如将砂添加到土内。为对灰土配比加以改善,可进行一定量粗骨料的掺加,如碎石、煤渣等。将其添加量在10%到50%的范围内加以控制。这样对避免浪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避免碾压施工涌堆情况的出现。将塑料薄膜平铺到支好的模板内,确保其两端长于模板,直角为底角形状,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在薄膜固定后进行,随后隔离基层和面层,以此达到反射裂缝消除的作用。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及预防措施

1、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

因纵向、横向及斜向裂缝延展而出现的完全折断为2块或多于2块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被称为混凝土路面断板。按照路面损坏程度,混凝土路面斷板可分为3种类型:首先,轻微断裂。裂缝没有剥落或轻微剥落,裂缝没有封缝前宽度为3毫米左右。

其次,中等断裂。中等剥落出现在裂缝位置,裂缝没有封缝前宽度在3到25毫米之间。分割板的块数超过3块。

最后,严重断裂。严重剥落现象出现裂缝位置,裂缝没有封缝前宽度在25毫米以上,分割板数大于3,裂缝损害程度大于中等,存在错台、裂块移动等现象。产生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质量差(水泥稳定性低,强度低)、施工操作不合理、车载负荷大、路基不均匀沉降等。

2、混凝土路面断板预防

(1)路面结构设计完善。观测、预测交通量应在施工前进行,以此对面板厚度、尺寸进行合理确定。确保排水设施设计的合理性,防止水损坏现象的产生。

(2)在实验室确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在0.42到0.44之间控制水灰比,在2到4厘米之间控制塌落度,严禁使用质量不达标材料。在施工前,应对水泥进行安定性试验,以此对水泥初凝、终凝时间加以确定。

(3)确定切缝时间。当混凝土强度在20%到30%之间时,温度在250摄氏度到300摄氏度范围内即可进行切缝施工。特殊情况下,如切缝工作脱节,可在间距为20到30米之间,先进行几个裂缝的切割,随后在进行其他切缝施工。

四、结束语

沥青砼路面施工问题若干病害浅析 第4篇

1 沥青离析问题分析

1.1 沥青碎石形成离析带的可能原因

(1)沥青混合料从贮料罐向运输车里输送时,由于高度原因,大骨料滚落在车厢附近,形成粗集料第一次集中。

(2)运输车里的混合料卸向摊铺机时,大骨料滚落在摊铺机半厢附近,形成粗集料的第二次集中。

(3)摊铺机送料器在送料过程中,先将中间集料送于布料器,剩余粗集料留存在料斗中,摊铺机收斗时,形成粗集料的第三次集中。

1.2 沥青碎石离析的危害

(1)沥青碎石粗集料一旦形成集中,在碾压过程中,集料非常容易被压碎,骨料表面积增大,改变了原设计的路面配合比,油料偏少,造成集料碾压成型后松散,破坏路面结构,影响路面强度、行车安全和行车效果以及道路使用寿命。

(2)粗集料集中,局部密实度差,孔隙率高,容易在路面形成积水,影响路面质量。

(3)粗集料集中,影响路面平整度及路面外观美感。

1.3 解决沥青碎石形成离析带方法

(1)从运输车辆方面来解决

从拌和机贮料罐向运料车上卸料时,分三层放料,即每卸一斗混合料,汽车挪动一个位置。等一层放完后,再逐次进行第二、三层放料,从而减少粗集料的集中。

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即摊铺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摊辅速度有所富裕。

(2)从摊铺机本身操作方面来解决

在摊铺机螺旋二分之一处,边端装反向螺旋叶片;控制布料器处于中挡或高挡位置;控制适宜的送料仓口开度;均匀操作送料器和布料器;摊铺机摊铺一车料将完时,控制摊铺机速度,关闭送料器,等下车料倒入后再进行均匀送料和布料;在铺筑过程中保持摊铺机布料器不停转动,摊铺机两侧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三分之二混合料。

(3)从混合料本身来解决

减少混合料粒径大小悬差。控制沥青用量,使之偏高于设计用量。

(4)混合料摊铺过程控制其平整度

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机摊铺时,操作人员注意前后、左右的变化,根据既定的摊铺速度进行摊铺。我们使用的两台帕克1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合楼,其产量为每台70t/h,根据拌和楼产量来确定摊铺速度,运输车数量,每车发车时间间隔及合适的作业段长度,来保证混合料摊铺的连续性,以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拌和机5个成品料仓贮料380t, 5辆太脱拉扩容贮料100t,共480t,混合料总重量达到480t时,前场摊铺机开始摊铺。

2 沥青路面病害问题分析

2.1 路面病害产生的几大原因

(1)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按规范要求应经过四个阶段,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和试拌试铺阶段,各阶段要达到的目的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施工时,有的单位压缩两至三个阶段,有的干脆凭经验进行施工,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来讲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沥青砼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现状所致,高速公路工期较短加上标价偏低,碎石料场不规范,大多地材都由个体企业承担,料场分散,设备落后,材料的均质性,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虽然大部分单位在开工前都取样做了筛分分析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也检测并予调整配合比,但由于变化大,差异性大不可能做到十分准确,油石比级配都在变化,这是导致路面出现一些常见病害的原因之一。

(2)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

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从规范角度控制比较严格对石油沥青拌合出厂温度要求在120-165℃,而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和个别商品沥青砼厂家,在拌合温度控制方面不是那么严格,时高时低很不稳定,有的沥青砼拉到工地量测将近180℃,而有时不足110℃,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变质,没有粘性使沥青砼松散,温度过低,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匀,影响级配,这些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有时局部松散或其他病害的一个原因。

(3)沥青砼的摊铺

目前,国内沥青砼的摊铺的问题比较大,总的来说走两个极端,一方面高速公路摊铺要求全断面摊铺设备如ABG,另一方面个别地市交通部门用的还是过去60-70年代的摊铺设备,面过窄,没有自动找平系统,完全凭经验凭操作人员的感觉进行施工,事实上高速公路有些监理工程师对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要求全断面摊铺,只考虑到了横坡容易掌握和消除了纵向接缝,所带来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摊铺断面宽,沥青混合料从中间通过铰轮输送到两侧由于距离大必然产生离析,这种离析改变了沥青砼生产配合比,其次由于烫平板从机心向两侧悬臂较长,随着摊铺次数的增加产生变形,对路面横坡的控制也有较大影响,此外,由于全断面摊铺需要较大拌合能力,当拌合站较小时,容易造成摊铺机时开时停使路面控制。

2.2 病害技术防治措施

高等级公路在选材方面应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应适应当前和在设计年限内交通发展的需要,不能片面追求路面的里程量,而降低路面标准,在这方面应进行科学的比较,有的高速公路通车不到一年,大面积返工,太旧、京石、昌九高速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原因何在,一方面是为了省钱用国产沥青替代进口沥青,另一方面结构层的设计偏薄,路面基层底基层满足不了行车荷载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应计算一下是一次到位好,还是为了节省点钱多修几公里路好,从综合效益来看,由于节省资金造成的路面破坏远比多修几公里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得多。

结语

由上述我们可知,影响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的各大因素,往往离不开与各工序之间的配合和联系。无论是从最开始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再到混合料的运输、摊铺、碾压等等,都将对沥青路面质量的优劣产生直接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或失误,将会给离析、松散、裂缝的提前出现提供一个滋生的间隙。因此,我们在进行沥青路面质量把关时,应将加强对各工序的质量控制当作是确保面层质量的首要条件。只有做好各生产工序的质量控制,才能为创建优质路面工程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才能为沥青路面的各类型病害的彻底预防起到直接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静.沥青混合料温度稳定性与路面设计[D].长安大学, 2001年.

病害处理 第5篇

一、工程概况

潭王路(旧线)南起潭柘寺镇政府,终点至王平村,全长26.9Km。本次大修由潭柘寺镇政府至阳坡园,为潭王路旧线其中一段,又叫潭阳路,设计桩号为K0+000—K6+577,全长为6.577Km。

病害处理:坑槽、沉陷范围:挖除旧部结构,新建路面结构结构层设计从上往下依次为:

4cm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WARAC-13C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5cm厂拌沥青热再生混合料AC-20C 改性乳化沥青透层 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总厚45cm 其中:K5+885—K6+557段病害处理面层只铺一层4cm沥青砼。

二、施工组织

1、施工组织机构

为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本标段的施工任务,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我项目部抽调了一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来完成施工。具体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见附表。

2、机械设备配备

施工机械的合理配备,可以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和减轻劳动强度。结合本段路基施工的具体条件,我们做了合理的选型和配置,以满足本段路基工程的施工,配备的具体机械设备见附表。

三、施工进度安排

工期安排

开工日期: 2012年7月16日 完工日期: 2012年7月23日 总工期:8天

四、材料要求

A.二灰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集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时选用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低的二灰。为使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使用快凝二灰、早强二灰以及受潮变质二灰。拌和中必须严格控制二灰剂量,二灰剂量太小,不能保证二灰稳定土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所以,必须严格控制二灰用量,做到经济合理,精益求精,以确保工程质量。

B.按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要求和用量,碎石采用北京建业新利混料厂生产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经试验施工0.8Mpa(加2%水泥)二灰稳定碎石设计配合比为5:12:83,最大干密度为2.15g/cm3,最佳含水量为7.6%。

C.粒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并应根据当地料源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矿渣应分解稳定,未分解渣块应予剔除。

D.拌和用水:采用洁净的饮用水作为拌和用水。E.混合料配合比应准确,不得含有灰团和生石灰块。

五、施工方案

(一)挖除旧路

挖除旧路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自卸汽车清理挖除范围内的废弃物。施工前,合理选择废弃物堆放场地,并安排好自卸汽车的数量及运输速度,不使因自卸汽车过多而影响标段周围的交通畅通。

清理时,采用逐段清理的方法,避免因掘除速度过快而使其积压在施工路段内,保证每一个工作日内的弃料均及时运出。

自卸汽车定量运输,弃物表面覆盖专用的帆布,避免因其速度过快而造成扬尘或弃物飞离车斗,保证施工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安全,并注意环境保护,随时洒水,避免扬尘。

(二)石灰粉煤灰基层

(1)将病害处挖除旧路45厘米,进行石灰粉煤灰基层施工

(2)根据挖除施工路段的宽度、长度,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计算所需的数量。石灰粉煤灰碎石采由运输车运到现场。运输车由专人指挥卸料,卸料时根据料车吨位、旧路的宽度、长度,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卸料。运输混料的运输设备根据需要配置,卸料时注意卸料速度。

(3)施工程序:挖除旧路→旧路碾压→自卸汽车运输→装载机铺筑→平地机初平→跟踪测量检查→压路机初压→平地机精平→压路机复压→洒水养生→验收。

(4)摊铺:

混合料摊铺厚度按压实厚度达到18cm,按规范取松铺系数1.2计算虚铺厚度为22cm。用推土机大致找平,用平地机刮平,个别不平处人工配合找平,保证摊铺宽度、厚度准确、标高、平整度达到要求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时注意路拱横向坡度变化,按设计要求调整横向坡度。

设一个3人小组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和均匀。对于细集料“窝”,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和均匀。

在铺筑完下基层一个流水段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上基层的摊铺施工,同时根据底基层的压实系数调整基层的松铺厚度。

(5)碾压

A.摊铺、整形结束后,立即用压路机在整个宽度范围内进行碾压。碾压方向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其顺序是:直线段由边到中,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依次连续均匀进行碾压。碾压采用静压、预压、强压、补压和收光顺序碾压方式。碾压作业满幅进行,做到均匀不漏压,除了路幅两边应适当增加碾压遍数外,做到各部位碾压遍数相同,当压路机无法碾压的局部地方,采用小型平板式振动器施振密实。压实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振、由边向中、由低到高的原则,以达到平整、密实的结果。

B.拟定碾压速度:静压时1.5-2km/h,振压时2-2.5km/h,终压2-3 km/h。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各部分碾压的次数应尽量相同,两侧应多压2~3遍。

C.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随意调头或急停车,以保证底基层表面不受破坏,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D.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水,但严禁洒水量过大。二灰稳定碎石的施工含水量是控制能否碾压密实的关键。

E.压实后表面做到平整,无轮迹或隆起,不得产生“大波浪“现象。碾压后对边线进行人工拍打,使边坡整齐、密实、坡面平整不松散。路边缘无法压实处,采用小型夯机夯实。

(7)养生

养生是基层强度形成非常重要的环节,采用洒水车洒水,洒水次数根据气候及路面水份蒸发情况而定,保持表面潮湿。应注意表层情况,表面起皮可用轮胎压路机静压1-2遍,以防表面起皮脱落,养生期为7天。两层同时施工,同时养生、避免养生不够天数。养生期关闭交通,除洒水车外其它车辆不许通行,必须通行时不许走重车,车速不超过20km/h,严禁急转弯和急刹车

六、施工安全措施

①建立一个有权威的以各级领导为主的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组长等,明确安全生产,落实“谁负责生产,谁负责安全”的责任制。

②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安全第一的原则尤其重要,工地树立醒目的安全操作规定标牌,要求书写标准,内容切实可操作。

③工地设专职安全员,与工人跟班作业。并要求该专职安全员熟悉所施工的工作类型。

④要做到安全工作日日讲,时时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每个人的安全意识,生产协调会和技术交底会上,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首要工作布置和检查,项目经理部组织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安全隐患责令限期整改。

⑤现场施工用电要合理布置,并设置醒目标志,防止触电事故。配电要防止雨淋日晒。夜间施工应具有安全的照明设施。

⑥安全设施,标牌,标语,防火设备要齐全,且所有标志的尺寸,颜色,文字与架设地点等均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料库及材料堆放场地,机械存放及维修车间均应配备灭火器具,杜绝隐患。

七、导流措施

1、合理安排工序,确保周边道路畅通,减少因施工给村民带来的不便。保持现场清洁,不出现不必要的障碍,各类设备和材料专人管理,随时将废料、垃圾及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清运出场。

2、在导流过程中施工人员听从安全人员的指挥,摆放围挡、标志牌、红帽子要作到整齐、统一、迅速,确保道路畅通,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通行。

八、环境保护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第6篇

一、真菌性病害

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

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

7.腔孢菌纲的黑盘孢菌。其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的黏液。

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二、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坏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多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发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细胞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病害问题 第7篇

1 存在的问题

1.1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 除了《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外, 我国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并无太多行之有效的配套处理方案与措施。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 法制意识谈薄

不少养殖户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病害畜禽处理的危害, 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知半解, 法制意识谈薄, 随意将病害畜禽抛于沟坡河塘、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处, 甚至部分养殖户在利益的驱使下, 想方设法把病害畜禽出售给不法商贩。有的养殖户即便挖坑填埋病害畜禽, 也不按规定选址处理, 随意挖坑, 敷衍了事。

1.3 病害畜禽处理不规范

目前, 大多数养殖户对病害畜禽都采用掩埋法, 但并不按规定选择掩埋地点, 不仅会造成病原微生物再次污染, 还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源。

1.4 设备不健全, 基层兽医力量不足

在大多数业务基层兽医站、定点屠宰场或部分养殖场, 均未设立专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一般都由基层兽医人员监督养殖户或贩运户自行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乡政兽医人员工作繁忙, 压力较大。尤其是发生疫情期间, 处理的事务增多, 病害畜禽也增多时, 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对经营、加工、销售病死畜禽等不法行为, 也因调查、取证难度大而存在打击不力现象, 致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有关规定形同虚设[2]。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加大动物卫生处罚力度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病害动物产品及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法律保障体系。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力度, 确保病死动物无害处理工作依法规范开展[3,4]。一是对非法运输、经营、加工、销售、抛丢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予以重罚。二是对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整改, 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限期整改, 同时坚决关停拒不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养殖场。

2.2 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

在加强对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级管理者责任、法律、管理的培训的基础上, 继续加强对大型养殖业主的教育, 促使其不断规范经营行为。采取多种宣传方式, 加大对《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宣传力度[5], 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提高养殖户的自我防范意识, 并形成相互监督机制, 让广大养殖户自觉、自愿、主动履行无害化处理。

2.3 增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

病害问题 第8篇

1 衬砌病害的类型

隧道衬砌病害的类型主要有衬砌变形、衬砌移动、衬砌开裂3种:

1.1 衬砌变形:

衬砌变形有横向变形和纵向变形两种, 其中横向变形是主要变形。横向变形是指衬砌由于受力原因而引起拱轴形状的改变, 主要原因存在于施工中模板的支撑刚度和硬度, 以及施工中模板的位移量计算程序;

1.2 衬砌移动:

衬砌移动是指衬砌的整体或其中一部分出现转动、平移和下沉等变化, 也有纵向和横向之分。这方面主要原因存在于施工前模板的定位和施工中实际坍落度和振捣情况;

1.3 衬砌开裂:

衬砌开裂是指衬砌表面出现裂纹、裂缝或贯通衬砌全部厚度的裂纹的总称, 是衬砌变形的结果。隧道衬砌开裂包括张裂、压溃和错台3种: (1) 张裂。张裂是弯曲受拉和偏心受拉引起的裂损。 (2) 压溃。压溃是弯曲或偏心受压引起的衬砌裂损。 (3) 错台。错台是由剪切力引起的裂缝, 裂缝宽度在表面至深处大致相同。这方面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工作的处理, 对于张裂来说, 在浇筑时, 就应该注意衬砌两面平行施工, 避免偏心受压情况造成变形, 对于压溃方面问题处理较为麻烦, 首先应严格考虑图纸提供的数据因素, 对偏压地段, 先进行偏压处理, 然后再进行衬砌, 这方面在隧道施工中是较为常见和较难处理的因素, 对于错台方面, 其前期模板的处理和后期养护至关重要, 尤其因模板支撑不牢, 非常容易产生错台现象, 直接影响衬砌质量及外观影响。

2 衬砌存在病害问题处理及防治措施

2.1 衬砌存在病害问题处理及防治原则

防治隧道衬砌存在病害首先要消灭已有的衬砌裂损等带来的对结构及运营的一切危害, 并防止裂损再加大。其次是采用以稳固围岩为主, 稳固围岩与加固衬砌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首先建立牢固的闭合环初期支护, 然后才能建立二次衬砌。

2.2 稳固岩体的工程措施

2.2.1 治水稳固岩体。

地下水的浸泡与活动对各种围岩的稳定性削弱最大。通过疏干围岩含水, 并采取相应治水措施是稳固岩体的根本措施之一。渗漏水问题历来对于隧道建设工程始终处于较难处理的质量通病, 无论是在围岩尖棱角的处理及衬砌用防水板的铺挂和焊接, 以及在衬砌砼的施工中相当容易造成隧道衬砌渗漏水, 以致直接造成隧道衬砌质量直线下降, 对隧道工程质量造成严重隐患。

2.2.2 锚杆加固岩体。

对较好的岩体, 自衬砌内侧向围岩内打入一定数量和深度 (3m~5m) 的注浆锚杆、砂浆锚杆等, 可以把不稳定的岩块固定在稳定的岩体上, 提高破损围岩的黏结力, 形成一定厚度的承载拱, 为施工中造成一定的便利;在水平层状的岩石中把数层岩层串联成一个组合梁, 与衬砌共同承受外荷载。对松散破损的岩体采用锚杆加固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岩体的变形和提高其稳定性, 而且可以使岩体对衬砌的压力大小和分布图形产生有利的转化。

2.2.3 注浆加固岩体。

通过向破损松动的岩体压入水泥浆液和其他化学浆液 (如铬木素、聚氨酯等) 加固围岩, 疏散地下水对围岩的浸泡与渗入衬砌, 使衬砌背后形成一个1m~4m厚的人工固结圈, 就能有效地稳固岩体, 防止地下水的渗入, 甚至使作用在衬砌上的地层压力大小和分布图形产生有利的转化, 有利于衬砌结构的受力和防水。

2.2.4 支挡加固岩体。

对靠山、沿河偏压隧道或滑坡地带, 除治水稳固山体外, 尚可采取支挡措施, 包括设支挡墙、锚固沉井、锚固钻 (挖) 孔桩等来预防山体失稳与滑坡, 这种工程措施只能用于洞外防治。

2.2.5 回填与换填。

如果衬砌外周围存在着各种大小的空隙 (如超挖而没有回填等) , 不仅使地层压力分布图形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使得衬砌结构失去周边的有利支撑条件, 不能使衬砌的承载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此时应采取回填措施, 用砂浆或混凝土将围岩空隙回填密实。如果隧底存在厚度不大的软弱不稳定的岩体或有不稳定的充填物, 可以采取换填办法处理。

2.3 衬砌更换与加固

衬砌已存在的问题一般均有相当大的支护潜力, 可以充分利用, 仅在没有加固条件或经济上不合理的情况下, 或者根据长远技术改造规划的要求才采用更换衬砌的办法。加固工程的主要方法如下:

2.3.1 压浆加固。

(1) 圬工体内压浆。衬砌裂损发展非常缓慢或者已呈稳定时, 可以进行圬工体内压浆, 一般以压环氧树脂浆为主, 并选择在无水季节施工。 (2) 衬砌背后压浆加固。主要是针对衬砌的外鼓和整体侧移。在拱后压浆增加拱的约束可以提高衬砌刚度和稳定性。一般可以局部应用, 主要在发生外鼓变形的部位使用。如果衬砌同时存在外鼓与内鼓部位, 首先采取临时措施控制内鼓继续变形, 然后在外鼓变形的部位压浆加固之后再对内鼓采取加固措施, 最好再对全断面进行整体加固;

2.3.2 嵌补加固。

对已呈稳定、暂不发展的裂隙, 如果不能采取压浆加固者可以采取嵌补, 即将裂缝修凿剔深, 在缝口处用水泥浆、环氧树脂砂浆或环氧树脂混凝土进行嵌补。对发展较快的裂损, 为确保安全, 可以采取钢拱架临时加固, 只加固拱部时用上部拱架加固, 拱架脚可以嵌入墙顶或支撑于埋在墙顶的牛腿上, 并加纵向连接。如果要全断面加固则可用长腿钢拱架。为了增加纵向抗弯能力, 支撑纵向应加强连接, 如果隧道内部净空条件不足, 钢拱架可以部分或全部嵌入被加固的圬工体内, 并在钢拱架之间再加纵向连接, 然后灌注混凝土, 做成薄套拱形。此法在衬砌厚度太薄或衬砌严重破损碎裂时不能采用;

2.3.3 喷锚加固。

裂损衬砌的所有内鼓变形和内向移动的裂损部位, 采用 (预应力) 锚杆加固岩体是有效的, 此时锚杆既可沿内缘张裂纹的走向两边布置, 做局部加固, 也可做全断面加固, 将衬砌与岩体嵌固在一起, 形成一个均匀压缩带, 以增强围岩的稳定性, 提高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采用此法时应检查衬砌厚度、背后超挖回填及围岩整体性情况。锚杆的设置应在衬砌的背后压浆后两个星期进行。锚杆的锚固段应设在稳定围岩中。对于衬砌上的裂纹及时嵌填。喷混凝土可以使所有已裂损的圬工块体紧密结合, 阻止这些块体的松动, 同时在喷射压力作用下嵌入裂缝内一定深度, 使裂缝重新闭合, 增强裂损衬砌的整体性, 较大幅度的提供裂损衬砌的承载能力, 达到加固的目的。必要时也可以在喷层中加入钢筋网, 用于防止收缩裂纹, 提高加固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抗冲切能力。喷锚加固是较为常用的加固衬砌裂损的措施;

2.3.4 套拱加固:

混凝土质量差, 厚度不够, 掉块剥落严重, 并且拱顶净空有富余时, 可对衬砌拱部加筑套拱或全断面加筑套拱。如果隧道内净空条件不足, 可以采用落道套拱的办法。套拱与原衬砌间用Ф16mm~18mm的钢筋钎钉锚接, 钎钉埋入原拱20cm左右作为钢筋的生根处。套拱中的主筋也可用钢拱架、格栅来代替, 其间距为50cm~80cm, 纵向用拉杆焊接。套拱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 2 0的混凝土灌注, 其厚度为20cm~30cm。套拱拆模后要进行压浆, 以填充其背后空隙, 使新旧拱圈连成整体。当拱部灌注混凝土难度较大时, 可以采用喷混凝土、网喷混凝土和喷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加固。事实上, 套拱加固已日益被喷锚加固所代替;

2.3.5 更换衬砌。

拱部衬砌破坏严重, 已丧失承载能力, 用其他防治补强手段难以保证结构稳定, 或者衬砌严重侵入限界, 采用其他防治措施有困难时, 可采用全拱更换, 彻底根除病害。

3 结语

隧道存在病害的防治对隧道的使用及行车运营安全必将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运营隧道衬砌存在病害的防治措施, 旨在加深广大施工人员对隧道病害的认识, 不仅对既有隧道衬砌病害的整治具有指导作用, 而且对正在施工的隧道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摘要:作为地下工程的重点项目隧道工程, 由于隐蔽工程较多, 其复杂性, 难维修与难管理性质较强烈, 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 对现场实际施工人员也造成了很大的工作难度。本文主要针对运营隧道衬砌裂损进行相关分析, 主要对隧道衬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个人的相关对策, 为以后隧道质量问题提供坚实的后盾。

关键词:隧道,衬砌病害,处理与防治

参考文献

[1]李凌云.隧道衬砌裂缝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加固技术的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 2006, (03)

[2]赵永明, 邓松华.隧道混凝土衬砌裂损原因及整沉措施[J].铁道工程学报, 1994, (02)

[3]赵国旗.铁路隧道衬砌开裂病害整治方法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6, (04)

病害问题 第9篇

当前我国高速路获取了显著的成就, 路面项目也获得了显著成就, 比如混凝土路面的大范围应用。混凝土路面有很多优点, 刚度高, 稳定性好, 同时材料出处宽, 方便建设等。它的使用寿命一般为三十年。可以运行各种各样的交通设备。和沥青路面比对, 设计和建设优秀的此类道路的养护时间以及花费的资金都要少, 同时混凝土路面色泽鲜亮, 有着优秀的能见性, 晚上通行便利。

2 关于问题的类型和形成的缘由

2.1 面板错台等问题。

导致此类现象有如下缘由。第一, 建设时期的压实性太低, 经由多次通行以及自然要素干扰, 路基就会出现不一样的下沉现象。第二, 水稳性不好的基层, 经由地下或是其他的一些影响, 导致路基发生了下沉问题。第三, 地基受软沉降, 处在斜坡之上的路堤没有做好处理, 两种路基发生不一致的下沉现象。第四, 路基建设的时候, 针对不同的物质, 未结合设定内容对其填筑, 进而导致其发生不一样的下沉现象。

2.2 面板断开。

导致这种问题的缘由有三种。第一, 建设。材料的坍落度台下, 浇筑之后没有积极的养护。第二, 超载。第三, 脱空问题, 基础不合理的下沉, 导致抗折水平减弱。

2.3 表层问题。

问题关键是其品质不合规定, 没做好配比, 建设品质不高或是集料中有杂物, 没做好养护工作。第二, 车辆碰撞等造成表层受损。

2.4 接缝破坏。

其原因是接缝板和缝内填料损失, 行车啃边;缝中进入硬物, 热胀时将板边挤碎。

2.5 强度不合理。

缘由有如下的一些。配比不合理。水中有较多的盐分物质, 和水泥生成反应, 导致其强度变低。早期的养护不合理, 未认真的对其洒水养护, 养护还没到期就通行。

3 针对问题提出的应对方法

3.1 裂缝修补。

缝隙类型非常多, 在设置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实际的状态来使用合理的技术方法。缝宽不足0.5mm的非扩展性表面裂缝, 采用压注灌浆法;局部性裂缝, 且缝口较宽时, 采取扩缝灌浆法;对贯穿全厚的裂缝, 采用条带罩面法。对裂缝宽度大于3mm的裂缝, 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直接灌注。

3.2 破碎板块修补。

对混凝土路面严重破碎板采取整板更换的方法:首先用破路机 (重力式或液压式) , 把那些断板非常厉害的区域破碎, 要将整个的板子除去, 假如基层的强度不合理或是渗水软化以及有路基不均匀沉降时, 在处置好基层和路基后, 再重新浇筑新的混凝土板或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块, 最后用填缝料处理修补块的缝隙。为确保处理之后的板边齐顺, 不会干扰到附近的板块的话, 就要使用全切措施, 即沿拟更换板块周边用锯缝机将板全厚切断。

对于断裂轻微、裂缝有轻微剥落的, 但并未贯通, 可采用“浅切法”, 即先划线放样, 按划线范围将混凝土板面锯, 凿除其中之混凝土使其成为长方形凹槽, 必要时也可在剩余底部板上打眼插入短钢筋头, 以增加新旧混凝土的整体性;清洗干净后浇筑掺入快凝剂的混凝土并养生, 也可采用钢纤维混凝土。

3.3 接缝修补。

在进行接缝建设的时候, 为了确保清缝的品质, 对于那些杂物太多的竖向的缝隙, 要做切割处理, 别的缝隙也要积极的清理。针对那些加热性的物质, 要切实的结合要求来对其熔化, 它们有流动性, 而且加热气温也不应太高或太低, 以此避免其老化。用黄油枪或扁嘴铁壶沿缝方向均匀浇灌加热后的填缝料至缝填满为止 (不宜过高或过低) , 灌缝深度至少大于1.5cm。灌缝应在路面干燥及路面板下没有积水时进行, 保证填料与缝壁粘接牢固且不被高压水剥离、挤出。根据填缝料性质, 做好施工交通控制工作, 待填缝料冷却后开放交通 (一般需30min) , 以此来避免它被通行的车辆粘掉。要积极的进行养护工作, 结合填料的使用时间, 对其进行综合的清理活动, 而且做好灌注事项, 然后再冬天来临以及降雨以前的时候对其补灌, 以此来确保缝隙是密实的。

3.4 局部修补。

针对发生错台的取样, 要使用压浆调节措施, 确保其平顺, 在调节之后还是有高度差的, 可以使用专门的设备将高出的区域磨掉, 凿除 (打磨) 宽度一般为10~30cm。错台量大于10mm的, 在低的一侧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碎石衬平, 衬补长度按高差的1%~2%, 也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薄层修补。修补前应用钢丝刷将原路面清理干净。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 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 处理厚度应大于2.5cm, 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 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 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

3.5 用压浆法处治路面板脱空唧泥。

脱空唧泥现象的初期可能并未造成断板, 不过因为唧泥现象的存在, 会导致板体的支承性受到干扰, 进而就变为断板, 所以要积极的关注。其处理措施中非常优秀的是在板子之下封堵压浆, 即对混凝土板下和基层、垫层中的细小孔隙进行灌浆, 其主要目的是恢复对路面结构的支承。在灌浆的时候要施加很大的力, 不过压力太高的话就会导致面板变高。此类措施在很多区域都获取了显著的成就。

结语

此类路面的具体使用时间要较之于设计的时间段很多, 如今的路面受损现象很是厉害。很多区域的道路都面对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很多区域都对其铺筑沥青, 不过单纯的铺筑会很不合理。笔者积极的分析了养护以及管控相关的知识点, 必须在分析了破损的缘由之后, 才可以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法。

摘要:混凝土路面刚度高, 稳定性好, 建设方便, 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混凝土路面的优势特征, 介绍了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韦立峰.河南省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与维修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 2002.

病害问题 第10篇

一、保护地土壤病害的预防

在早春或盛夏蔬菜苗还没有栽入大棚时进行, 首先要加强土壤处理。

1. 土壤消毒

高温闷棚消毒法。在夏季趁各种作物拉秧休闲之际, 高温进行消毒, 将土壤耕翻灌透水, 用比较洁净的塑料膜盖严, 扣棚曝晒, 闷棚5~6天, 使土壤最高温度达50℃以上, 就能达到土壤消毒的目的, 然后揭膜通风。

石灰消毒法。酸性土壤可结合深耕冻垡晒垡, 每亩撒石灰50~100千克, 注意用量, 以免碱化, 中性或碱性土壤一般不能用此法。

药土消毒法。每平方米用4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水2~3千克, 掺细干土5~6千克, 均匀撒到地里。

2. 局部土壤消毒

蔬菜在定植前, 可用70%甲基托布津配成1∶50的药土, 取少许放在定植穴里边, 可以预防豆根腐病的发生。

(1) 合理安排茬口, 及时换土

要合理安排各种作物在茬口, 避免同科作物侵染相同的病害, 及时换土, 消除土壤中的病菌虫卵, 降低发病率。

(2) 增强作物的抗病性

通过嫁接的方法, 增加作物的生理抗病性, 如茄子嫁接可预防黄萎病, 番茄嫁接可预防青枯病, 黄瓜嫁接可预防枯萎病。也可以通过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来增强作物的抗病性。

二、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培育壮苗、健苗是育苗的目的, 也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

1. 播前处理

(1) 温水浸种。水温20~30℃, 茄果类需24小时, 甘蓝、瓜果需8小时, 经过多次投洗, 将种子表面上的粘液洗掉, 使之发芽快、出苗齐。

(2) 热水烫种。根据不同作物所需温度各异, 甘蓝、茄果类用40~50℃, 瓜类用50~55℃的热水烫种10~15分钟, 并要边倒水边搅动, 避免温度不均匀烫死种子。

(3) 变温处理种。将种子浸好后, 白天放在20℃左右的地方, 夜间放在0℃~20℃环境中, 昼夜变温一周左右, 可以获得壮苗, 抗低温能力增强。

2. 育苗床的处理

为培育健壮的蔬菜菜苗, 播种前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4~5克拌细土100~200克均匀地撒在育苗床面, 预防苗期立枯病。

3. 苗期管理

在育苗期间, 要防止徒长, 及时蹲苗、炼苗、在蹲苗时要防止出现“僵苗”现象, 炼苗时, 通风由小到大, 勿操之过急, 使秧苗有一个适应过程, 避免出现“风干”现象。

4. 苗期病害的防治

蔬菜苗期常见病是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

猝倒病。一般发生在子叶期至第一片真叶吐心期。发病初期, 靠近地表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的病斑, 很快就绕茎一周, 然后幼苗成片倒伏死亡, 同时病苗茎部可以看到一些白色的棉絮状物。

立枯病。在整个育苗阶段都发生, 病症与猝倒病相似, 但幼苗不倒伏, 保持直立状, 发病初期, 白天萎蔫, 早晚可恢复, 茎基部有褐色蜘蛛网状。

防治方法。这两种病害都可以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如何识别病害猪肉 第11篇

“瘦肉精”猪肉:

在饲料中违规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屠宰后其肉品在颜色、形态、脂肪层厚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鉴别:

(1)看皮下脂肪层的厚度。“瘦肉精”猪因吃药生长,其皮下脂肪层明显变薄,通常不足1厘米;而正常猪肉在皮层和瘦肉之间会有一层脂肪,肥膘约为1到2厘米厚。因此,遇到脂肪层太薄、太松软的猪肉要格外小心;

(2)看猪肉的颜色。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一般肉色较深,特别是瘦肉部分特别鲜红、光亮;

(3)看肉脂结合程度。如果发现肥肉与瘦肉有明显分离,而且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则可能含有“瘦肉精”;

(4)从形态上加以鉴别。健康的瘦肉型猪胴体匀称,肌肉结实,背部较平;而后臀特别大,背部有凹槽,纤维比较疏松的猪肉则可能喂过“瘦肉精”;另外,将猪肉切成二、三指宽,如果肉质比较软,不能立于案上,很可能含有“瘦肉精”。

注水猪肉:

这种肉由于含有多余的水份,致使肌肉色泽变淡,或呈淡灰红色,有的偏黄,显得肿胀,从切面上看湿漉漉的。销售注水肉的肉案子上通常是湿的,严重的有积水,可见肉贩随时用抹布在擦拭。

另外,注水的冻猪瘦肉卷,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红色血冰。砍开后可见有碎冰块和冰渣溅出,肌肉解冻后还会有许多渗出的血水。价格便宜的猪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脚料,常混有病变废弃物,购买时要当心。

不太新鲜的猪肉:

如猪肉脂肪少光泽,肌肉颜色稍暗,外表干燥或有些黏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复,弹性差,稍有氨味或酸味,则说明该猪肉在非储存状态下放置时间过久,已不新鲜。

变质猪肉:

脂肪失去光泽,偏灰黄甚至变绿,肌肉暗红,切面湿润,弹性基本消失,有腐败气味散出,证明该猪肉已经变质。在冬季气温低,嗅不到气味,通过加热烧烙或煮沸,变质的腐败气味就会散发出来。

母猪肉:

母猪肉一般胴体较大,皮糙而肉厚,肌肉纤维粗,横切面颗粒大。经产母猪皮肤较厚,皮下脂肪少,瘦肉多,骨骼硬而脆,乳腺发达,腹部肌肉结缔组织多,切割时韧性大,俗称“滚刀肉”。

死猪肉:

周身瘀血呈紫红色,脂肪灰红,肌血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黑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栓来;剥开板油,可见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细血管网;切开肾包囊扒出肾脏,可以看到局部变绿,有腐败气味。

猪瘟病肉:

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猪周身皮肤上有大小不一的鲜红色出血点,肌肉和脂肪也有小点出血。全身淋巴结呈紫色,肾脏贫血色淡有出血点。个别肉贩常将猪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销售,这种肉外表显得特别白,不见有出血点,但将肉切开从断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点依然明显。

猪丹毒病肉:

猪丹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分疹块型和败血型两种。疹块型猪丹毒,在颈部、背部、胸腹部,甚至四肢皮肤上,可见有方形、菱形、圆形及不整形、突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瘀块,俗称“打火印”,一般较好识别。

败血型猪丹毒,全身皮肤都是紫红色,有的胸腹部、头和四肢皮肤紫红,俗称“大红袍或小红袍”。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红,切开后有黄色液体流出;肾脏肿大常呈紫黑色;严重的败血型猪丹毒病肉,全身脂肪灰红或呈灰黄色,肌肉呈暗红色。

猪囊虫肉:

猪囊虫是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瘦肉里,呈囊泡状,肉眼观察可见由小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就像石榴籽样;囊虫也见于心脏上,吃了这种肉会使人得绦虫病,如果人间接地吞下虫卵,也会得囊虫病,危害十分严重。

有害腺体:

病害问题 第12篇

1比较常见的高等级公路混凝土路面病害有泛油、局部沉降情况、功能性破坏情况等, 这都影响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正常施工。这些病害问题的产生, 都根源于不同吨位的汽车对于公路的反复碾压。这些都是因为长久的重载汽车的行驶碾压而形成的, 在这些荷载力的影响之下, 路面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塑性变形及其永久性变形, 从而影响了路面形态, 出现压缩沉降现象, 继而引发横向的隆起, 这就会对路面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纵横向裂缝, 裂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 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 在车辆和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 或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而形成。

在公路混凝土层维护管理过程中, 面层松散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由于其沥青与石料之间的粘附性而导致的面层松散的情况, 这主要体现在材料运输过程中, 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料的出现情况, 影响了其摊铺的均匀性、级配等情况。通过对路面推移的分析, 可以得知沥青混合料由于外界作用力进行了道路的纵向力的变化。可能在施工期间发生或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产生。局部沉降, 主要是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 在施工中质量控制不严, 一些小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功能性破坏, 主要是通车后沥青路面不平整, 不具有设计时预期的功能, 初期养护不及时, 不到位造成的。

2通过对以上几种病害情况的分析, 可以得知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贯彻到路面施工的整个环节。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表现为深层水、层间水及其空隙水等。比较常见的沥青路面水损害有高温动力压力的影响, 导致混凝土的剥离, 从而导致其路面松散情况的出现。受到其层间水的影响沥青路面的受力状况也会产生变化。路面在荷载力作用下, 其拉应力会产生变化。受到水的冲刷力的破坏。路面材料结构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其路基的不均匀性沉降。沥青路面病害分形成、发展和破坏三个阶段, 后两阶段的病害应专项治理;路面早期病害确定的依据, 以病害表观特征确定范围, 以沉降值, 平整度核定病害程度, 以钻孔取芯分析病害层次, 确定专项处治。处治范围:沉降路病害的处治, 调坡长度不小于30m, 10m内落差大于3cm, 存在明显的跳车感地段。其它病害处治长度为不小于10m的过渡段。

3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展开沥青路面病害情况的预防是必要的, 这就需要展开预防性维修体系的健全, 保证沥青的有效剥离, 实现局部沉降点的控制, 保证其不同施工方向的沉降值的控制, 保证其行车的跳动性的控制, 保证其基层路面的优化, 避免其出现推移、拥包等的情况。由于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差, 导致路面上出现局部纵向推移成搓板、横向推移出现车辙。推移、拥包, 车辙长度在10m范围内的点;纵横向裂缝, 柔性和刚性结合部位等裂缝出现错台, 错台差大于5mm的位置。

二、沥青路面早期病害预防模块的优化

1受到内外界力的影响, 路面也会出现王裂等的变形, 为了提升其荷载力, 实现其有效的维护, 展开热沥青的防水处理是必要的, 从而避免雨水的渗透。对与裂缝很大的, 必须将裂缝两边的沥青混凝土开挖先用水稳定好, 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处理基层, 再用新的混合料摊铺。

为了提升沥青路面的病害预防效益, 展开路面车辙及其功能性破坏情况的避免是必要的, 从而保证现阶段沥青混合料的有效生产。这就需要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改性应用, 进行路面车辙的有效延缓, 保证路面的通行功能的优化。这需要做好积极的面层松散及其局部沉降模块的控制工作, 进行面层病害状况的优化, 保证新料的积极应用, 可以通过人工搅拌来保证其均匀性, 实现其压实性的优化。在地表温度降低50℃以下后开放交通。路面推移及泛油的处治, 铲除路面推移部分, 用符合要求的新混合料摊铺、压实, 与旧的混合料结合紧密。铲除含油量高的泛油面层, 用新混合料从新铺筑, 新混合料应注意适度降低沥青和细集料的含量, 提高混合料中多角碎石颗粒的含量, 施工时尽量避免摊铺补均匀的现象。

2通过对其病害面积的优化, 可以提升公路混凝土的应用质量。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细节工作的开展, 比如展开修补处床面的干净整洁, 避免其出现松动的集料情况, 保证其潮湿床面的积极烘干, 以满足当下工作的开展。要在修补的四周用粘油进行填补, 但是粘油不能出现流动;并用冷补胶对四周的接缝面进行涂刷;此处要求接缝的填料要稍高, 通过反复的镇压, 将四周填料密度进行有效提高;对于多层修补, 要求要形成宽度大约为10公分的台阶, 并对表面离析现象予以修补。

在分层填筑模块中, 进行下面厚度的积极调整是必要的, 从而进行松铺系数的有效控制, 进行有病害的坑槽的积极控制, 保证其面层的积极修补, 实现其接口的平顺性。这就需要应用到集料填边碾压模块的开展, 保证其压力的优化, 通过对压实度的控制, 保证其平整度的提升, 进行补料温度的优化, 保证其开口面积的优化, 保证各个压实机的有效工作, 从而满足当下小型机具作业的应用需要, 实现其碾压遍数的控制, 保证其各个层的压实度的优化。

结语

公路养护工作是保证公路使用的重要前提, 公路质量是施工中需要保证的基础要求, 但是后期的使用中会受到外界的很多因素影响, 从而产生一些病害, 影响使用, 这就需要定期定量的养护工作, 公路养护工作是现代交通的基础保障, 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另外, 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和优化的地方, 需要广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常创新.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结构类型及特点[J].河南交通科技, 1999 (01) .

[2]刘沐宇, 汪劭祎.沥青路面结构优化方法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2 (04) .

上一篇:工程类成本下一篇:集散型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