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预后范文

2024-05-18

分娩预后范文(精选4篇)

分娩预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经阴道正常分娩产妇416例, 年龄20~32岁, 足月经阴道正常分娩, 均无不良孕产史。排除分娩前出现其他感染症状及体征者或合并有全身性疾病者;排除手术助产、胎膜早破、妊娠中度以上贫血及其他合并症、滞产、产后大出血、会阴严重撕裂伤等产妇。将2009年2月-2010年1月分娩产妇208例作为对照组, 2010年2月-2011年1月产妇20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初产妇150例, 经产妇58例;会阴侧切60例。观察组初产妇150例, 经产妇58例;会阴侧切60例。2组产妇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分娩前常规用碘伏会阴消毒, 分娩后如有会阴侧切或会阴Ⅰ~Ⅱ度裂伤者缝合前再用碘伏冲洗伤口或切口, 产后用碘伏擦洗外阴, 每天2次, 直至出院。对照组产后均静脉应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 其余处理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 产褥病率:产后24h~5d内, 每天测量体温4次, 有2次≥38.0℃者[1]。 (2) 微热发生率:产后24h~5d内, 每天测量体温4次, 有2次体温为37.5~37.9℃者。 (3) 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会阴切口愈合良好;乙级愈合:有红肿、硬结、线头炎;丙级愈合:切口化脓性感染及切口裂开[2]。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褥病率及微热发生率

2组产褥病率和微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切口愈合情况

2组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抗生素盲目地预防性应用, 不仅不能预防感染, 且常会造成治疗混乱, 出现菌群失调, 产生耐药菌株等严重后果, 给以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也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3]。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伤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从本文结果看, 对正常分娩产妇是否运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预后无影响。尤其产妇是健康的青壮年, 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控制会阴侧切伤口感染效果并不佳, 故提倡对正常阴道分娩产妇不用抗生素。

引起会阴伤口感染主要是分娩暂时降低了产妇全身及局部的抵抗力, 从而有利于细菌生长。如接生者无菌观念不强、消毒不严, 通过手、器械、敷料等途径均可将细菌带入切口, 因此切口内局部应用碘伏消毒对预防切口感染相当重要。碘伏是碘和载体络合而成, 杀菌谱高于碘酒, 局部浓度高, 不易产生耐药菌, 故比全身应用抗生素效果好。碘伏还具有持续释放碘, 保持伤口局部无菌的优点, 灭菌效果确切, 局部使用方便, 显效快, 经济实用。

综上所述, 正常分娩后是否应用抗生素对产妇预后无影响, 为降低抗生素耐药性, 建议产后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摘要:目的 分析抗生素应用对正常分娩产妇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2月-2010年1月分娩产妇208例作为对照组, 2010年2月-2011年1月产妇208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分娩前常规用碘伏会阴消毒, 产后用碘伏擦洗外阴;对照组产后均静脉应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 其余处理同观察组。结果 2组产褥病率、微热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正常分娩后是否应用抗生素对产妇预后无影响, 为降低抗生素耐药性, 建议产后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关键词:正常分娩,抗生素,预后

参考文献

[1] 翟建军, 王泽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 陈孝平, 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分娩预后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正常妊娠待分娩孕妇106例, 年龄21~36 (26.8±1.5) 岁。随机分为A、B、C、D组各21例及E组22例。纳入标准: (1) 孕妇适龄足月妊娠, 妊娠期内产前检查资料完整, 检查正常; (2) 孕妇均为初产妇, 单胎妊娠; (3) 孕妇无脊柱侧弯、畸形等影响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疾病; (4) 孕妇及其家属愿意配合调查研究。排除标准:孕妇如存在下述任一条件即排除: (1) 孕妇存在肝肾功能异常, 内分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 孕妇对罗哌卡因过敏, 或属罗哌卡因使用禁忌证[2]。

1.2 研究方法

给予所有待分娩孕妇正确教育和指导、药物干预治疗及密切监护, 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河北九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国药准字H20113463) 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 A组给予0.05%罗哌卡因10mg, B组给予0.1%罗哌卡因12mg, C组给予0.15%罗哌卡因12mg, D组给予0.20%罗哌卡因20mg, E组不给予罗哌卡因, 比较各组孕妇分娩后母婴预后情况, 探讨其最佳浓度和剂量[3]。

1.3 评价指标

观察各组VAS评分、分娩产程时长、缩宫素应用例数、产后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胎儿娩出后VAS评分随罗哌卡因剂量增加而降低, 但C、D组评分相近, E组最高。A~C组产程时长随剂量增加依次递减, 但D组产程长于C组, E组最短, 但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各组缩宫素应用例数逐次增加, E组应用最少。A~C组产后出血量随剂量增加而降低, 但D组和E组出血量均大于C组。C组新生儿评分最高, E组最低, A、B、D组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C组阴道分娩率最高, 分别与A、B、D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分娩要求的提高, 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已成为临床分娩的趋势, 对麻醉药物的研究和使用剂量探讨成为无痛分娩领域的关键[4,5]。因此, 罗哌卡因逐渐用于临床, 对其使用浓度和剂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本文结果显示应用0.15%罗哌卡因12mg对母婴预后的综合效果最佳。随着罗哌卡因使用剂量的增加, 麻醉镇痛效果逐渐显著, 但对产妇的感觉、运动功能的抑制亦增加明显, 而且对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毒性亦超过接受范围。

参考文献

[1] 郭玉敏.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1 (12) :1869-1870.

[2] Hierholzer C, Ali A, Toro-Arbelaez JB, et al.Traumatic disruption of pubis symphysis with accompanying posterior pelvic injury after natural childbirth[J].Am J Orthop (Belle Mead NJ) , 2012, 36 (11) :e167-170.

[3] Singhal SR, Paul A, Nanda S, et al.Successful pregnancy outcome by caesarean section in a woman with arthrogryposis multiple congenital (AMC) [J].Afr J Reprod Health, 2010, 14 (3) :233-234.

[4] 王勇, 徐靖宇, 雷鸣灿, 等.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16 (15) :125-127.

分娩预后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分娩总数3266例, 巨大儿268例, 发生率8.21%。单胎头位, 非妊娠期糖尿病, 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249例, 经产妇分娩巨大儿74例 (研究组) , 初产妇分娩巨大儿163例 (初产妇对照组) 。研究组中, 外地流动人口66例, 占89.19%。研究组中作过正规产前检查者32例, 仅做1~3次B超检查者18例, 24例未作过产前检查。研究组中, 分娩前诊断出巨大儿49例, 诊断符合率66.22%。

随机选择同期分娩、无妊娠期糖尿病、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 且分娩正常体重儿 (2500≤体重<4000 g) 的经产妇75例作对照 (经产妇对照组) 。

1.2 方法

对研究组和经产妇对照组孕妇的平均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双顶径、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同时与同期分娩巨大儿的163例初产妇 (初产妇对照组) 比较分析。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通过SAS 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和t检验。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经产妇对照组临床特征比较

见表1。两组平均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产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2.2 研究组和经产妇对照组产前B超检查情况

因未系统产前检查, 产前1周内经B超检查的研究组45例, 胎儿双顶径平均96.00±1.51 mm, 经产妇对照组43例, 双顶径平均92.28±2.37 mm, 差异有显著性, t=11.5494, P<0.05。

2.3 研究组和经产妇对照组分娩情况及并发症比较

见表2。研究组持续性枕横或枕后位、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与经产妇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 (P<0.01; P<0.05)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道裂伤发生率均高于经产妇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4 研究组分娩方式自身对照

见表3。研究组74例中共发生新生儿窒息9例。急症与择期剖宫产比较、阴道难产与顺产产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阴道分娩难产及急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构成比较高。有2例患者因未曾产前检查, 外院临产转入, 对产前胎儿体重估计不足, 未发现巨大儿, 产程延长, 导致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其中胎吸1例, 新生儿体重4540 g, 产后出血760 ml;剖宫产1例, 新生儿体重5290 g, 因试产过久, 先露过低, 取头困难, 子宫切口撕裂, 术中出血1035 ml。

2.5 研究组与初产妇对照组比较

见表4。两组比较, 研究组正规产前检查率明显低 (P<0.01) , 过期妊娠发生比例高 (P<0.01) ,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 (P<0.05) ;研究组剖宫产率及择期手术率均低于初产妇对照组 (P<0.01) 。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初产妇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①研究组74例, 初产妇对照组163例, 经过方差齐性检验符合t检验, 统计值可靠

3 讨 论

经产妇胎儿体重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多而增加[1], 这与孕产次增加, 宫腔内体积变化, 经产妇腹壁松弛有关。此外, 外来流动人口增加, 从孕妇本身及家属对再次妊娠重视程度下降, 成为围生期保健管理的薄弱环节, 孕妇得不到系统监测和干预性治疗[2], 得不到合理的营养指导, 导致脂肪、蛋白质摄入过量, 使经产妇孕期体重明显增加, 造成经产妇肥胖, 使胎儿过度发育, 巨大儿发生率增高。文献报道[3]对于肥胖孕妇, 分娩≥4500 g巨大儿的概率是正常孕妇的3倍。从表1及表2结果看出, 研究组与经产妇对照组比较, 两组平均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产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表明分娩次数增加、经产妇孕末期体重增加、过期妊娠增加是经产巨大儿的主要相关因素。此外, 74例分娩巨大儿的经产妇中, 外来人口占89.19%, 经正规产前检查者43.24%, 与分娩巨大儿的初产妇比较, 正规产检率明显低。因此, 缺少干预性治疗, 过期妊娠明显增加, 本研究显示, 分娩巨大儿的经产妇, 过期妊娠发生比例较分娩巨大儿的初产妇明显升高。

正规产前检查, 准确估计胎儿体重是选择安全分娩方式的前提。临产前宫高、腹围可作为产前诊断巨大儿的重要因素, 宫高加腹围≥140 cm可作为筛查巨大儿指标, 但经产妇腹壁的厚薄、体型、先露高低、胎儿入盆等情况对其影响较大。因此, 结合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腹围及孕前、孕末期体重可提高巨大儿诊断的准确性。文献报道, 以胎儿双顶径加股骨长度≥16.5 cm可作为巨大儿指标。B超检查胎体大, 胎头双顶径>10 cm、股骨长度≥8.0 cm、胎儿腹围>33cm, 应考虑巨大儿, 3项指标的准确率可达80%以上[1];另外要了解经产妇有无巨大儿分娩史及过期妊娠等综合因素。本资料可见经产妇巨大儿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孕龄、孕末期体重与经产正常体重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与文献资料一致。但因产前检查率低, 部分产妇临产后入院, 因胎膜已破, 先露过低, 诊断巨大儿困难, 诊断符合率仅66.21%, 因产前胎儿体重估计不足, 故处理上犹豫不决。因此, 加强经产妇产前保健, 多因素综合分析, 准确估计胎儿体重, 至关重要。

过去临床医生一直对初产妇分娩巨大儿较为重视, 而认为经产妇已有分娩史常忽略之, 没有及时处理分娩并发症, 导致严重后果。我们认为, 经产妇分娩巨大儿时的产前预测, 选择安全分娩方式, 是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关键。经产妇再孕巨大儿不是绝对的手术指征, 可在严密观察下阴道试产。本资料显示, 经产巨大儿剖宫产率、择期手术率明显低于初产巨大儿组, 74中顺产26例, 占35.14%。但巨大儿阴道分娩手术助产机会增加, 易引起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颅内出血、肩难产、新生儿窒息、死亡等, 母亲易出现产程延长、产后出血、产道裂伤甚至子宫破裂等。本研究中, 经产妇分娩巨大儿时阴道分娩难产与顺产比较, 产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 阴道分娩难产及急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因此, 对产前可疑巨大儿者, 要在严密观察下行阴道试产, 尤其对分娩间隔时间长, 高龄经产妇, 若胎儿体重>4500 g, 且第一产程进展顺利, 胎儿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 第二产程延长者, 可作较大会阴侧切, 产钳助产, 同时作好肩难产分娩的准备工作。分娩后检查宫颈、阴道, 了解有无软产道裂伤, 防止产后出血;若产程出现持续性枕横或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宫缩乏力, 胎头停滞在中骨盆以上, 尽早剖宫产, 避免盲目试产, 或高中位产钳助产, 以防新生儿窒息和产道裂伤的发生;对胎儿体重≥4500 g者, 为防止母婴并发症, 应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0.

[2]于荣, 韩小英.经产妇妊娠及分娩现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遗传与优生杂志, 2005, 13 (12) :65.

分娩预后 第4篇

关键词: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围生儿结局,分娩方式

羊水过少是妊娠并发症中频率较高的一种, 发生率为0.5%~5.5%[1]。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结局, 当羊水量少于50m L时, 围生儿病死率高达88%, 作为一名产科医师, 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随着医疗、医技水平的发展, 羊水过少的诊断率也相应增高。笔者研究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围生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相关性影响, 为临床处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孕妇150例 (观察组) , 同期随机选择单胎足月妊娠且羊水正常孕妇150例 (对照组) 。无胎膜早破或因其他高危因素而行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者。B超排除胎儿畸形、多胎儿。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孕产次等具有可比性, 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羊水过少诊断标准[2]

B超定量监测值:最大羊水暗区的垂直深度 (AFV) ≤2cm为羊水过少, ≤1cm为严重羊水过少;羊水指数 (AFI) ≤8.0cm为可疑羊水过少, ≤5.0 cm诊断为羊水过少。产时或手术中直接测量羊水量少于300 m L;人工破膜时无羊水流出或极少流出。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 观察羊水过少与胎盘功能、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 (FGR) 的关系, 比较两组围产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羊水过少的影响因素

两组孕妇比较, 可见观察组的胎盘功能老化 (Ⅲ级) 、过期妊娠、FGR的比率高, 二者有差异,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故认为胎盘功能老化 (Ⅲ级) 、过期妊娠、FGR是羊水过少的相关影响因素。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羊水过少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

两组孕妇比较, 可见观察组的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窒息、感染性肺炎、羊水胎粪污染的比率高, 围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低, 二者有差异,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羊水过少与分娩方式及母体变化的关系

两组孕妇比较, 可见观察组的剖宫产比率高, 阴道分娩的比率低, 产后出血比率高, 产程长, 二者有差异,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4 观察组分娩方式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

观察组两种分娩方式的比较, 可见剖宫产孕妇的围生儿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窒息、感染性肺炎、羊水胎粪污染的比率低, 二者有差异,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4。

注:与引导分娩组相比, *P<0.01

3 讨论

羊水过少可发生在妊娠各个时期, 晚期较常见。羊水减少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多依据B型超声检查诊断。羊水过少主要与羊水产生减少或羊水吸收、外漏增加有关。部分原因不明, 常见原因有:胎儿畸形、胎盘功能减退、羊膜病变、孕妇脱水等[3]。本研究可见观察组孕妇胎盘功能老化 (Ⅲ级) 、过期妊娠、FGR的比率高, 是羊水过少的影响因素 (P<0.05) 。该因素均可引起胎盘功能减退, 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引起胎儿血液重新分配, 为保证重要脏器血流, 肾血流量降低, 胎儿尿液生成减少导致羊水过少。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窒息、感染性肺炎、羊水胎粪污染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围生儿体质量、阿普加 (Apgar)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剖宫产比率高, 产程长、产后出血比率多, 与对照组间有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剖宫产孕妇围生儿预后优于经阴道分娩孕妇,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羊水过少时宫缩可导致胎儿、脐带受压, 引起胎儿宫内急性或慢性缺氧, 进一步引起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严重缺氧时可引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妊娠期间羊水有助于胎儿肺膨胀及发育, 羊水过少可引起胎肺发育不全[4]。胎盘宫内老化、胎肺发育不全, 导致母体和胎儿之间气体及营养物质交换障碍可引起围生儿生长受限、体质量降低、感染性肺炎, 严重者可引起窒息[5]。Apgar评分分值降低。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时, 临产宫缩不协调, 宫口扩张迟缓, 产程延长。同时产道的润滑作用减少, 胎儿下降阻力增加, 进一步加重产程延长;产程延长可能导致宫缩乏力, 使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 增加了剖宫产及并发症等的发生。

羊水位于羊膜腔内, 保持恒温, 是胎儿的外围保护, 可避免子宫肌壁或胎儿对脐带的压迫。临产宫缩时可使压力均匀, 避免胎儿局部受压。降低围生儿宫内窘迫、窒息、感染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再者羊水可保护母体, 避免胎动所致的不适感。临产后可借助羊水囊形成的压力促进宫口及阴道扩张。破膜后还可润滑产道, 减少感染的机会, 便于分娩。羊水过少会在妊娠各个时期给围生儿带来不良后果, 是围生儿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之一。羊水过少的冶疗主要是避免胎儿窘迫, 减少围生儿并发症, 可通过多次B型超声检查, 提高羊水过少的诊断。另外联合电子胎心监护、羊水量及成分的变换了解胎儿宫内情况、生长发育变化及器官的成熟度[6], 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强综合性监护包括彩色多普勒动态监测AFI、脐动脉S/D值及胎心监护无应激实验 (NST) 等, 并根据妊娠具体情况, 适当的放宽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作出及时、正确的产科处理, 以减少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09, 15 (10) :46-47.

[2]郭华锋, 赵改玲, 张向前, 等.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9) :557-558.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业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5--145.

[4]李艳丽.羊水过少98例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 (10) :782-783.

[5]方芹, 西慧芳, 来存环, 等.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1) :95-9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分娩预后】相关文章:

预后发展05-11

预后质量06-07

预后水平06-20

预后情况07-14

预后因素07-24

预后关系07-31

预后结局09-15

颅脑外伤预后05-31

感染及预后07-19

机械通气、预后07-25

上一篇:水文下一篇:为人文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