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分类范文

2024-06-11

作用分类范文(精选10篇)

作用分类 第1篇

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系统,它在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接受或者是拒绝的命令控制。每一种防火墙的实际运行方式都是略有不同的,但是在原则上,防火墙都有着比较一致性的运行原理机制:一种机制是拒绝传输流通行;另一种机制是接受传输流通过。不同类型的防火墙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可能偏重拦阻传输流的通行,而另一些防火墙则偏重允许传输流通过。当防火墙扫描通过网络的通信流经过时,就可以过滤掉一些危害性的或者有攻击性的信息,这样就可以阻断攻击性网址在目标计算机上的执行。另外,防火墙还具有一个就是可以关闭不使用端口的功能。同时它也可以对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有针对性地进行禁止的命令,目的是对携带威胁性的特洛伊木马进行封锁。最后,对所有不在它的定义范围内的站点都能禁止访问,这样就可以阻断所有不明入侵者的进入和访问。

防火墙遵循的基本准则有两点。第一,它会拒绝所有未经说明允许的命令。防火墙的审查基础的逐项审阅,任何一个服务请求和应用操作都将被逐一审查符合允许的命令后才可能执行,这样的操作方法为保证内部计算机安全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反而言之,用户可以申请的服务和服务数量是有限的,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也就减弱可用性。第二,它会允许所有未经说明拒绝的命令。防火墙在传递所有信息的时候都是按照约定的命令执行的,也就是会逐项审查后杜绝潜在危害性的命令,这一点的缺陷就是可用性优于安全性的地位,但是增加安全性的难度。

2 类型

防火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依据不同的应用对象,可以分为个人防火墙和企业级防火墙;按照不同的技术方法,可分为硬件、软件和软硬一体化防火墙;依据防火墙不同的防御方式,防火墙产品又可分为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型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型防火墙。下面就对比较常见的防御类型分别进行描述如下:

2.1 包过滤型

包过滤防火墙的应用原理就是执行拒绝或者是允许的命令对每个接收到的包。它的内部有一套严格的判定规则,对每一个数据包的报头都进行过滤,符合判定规则的数据包就会由路由信息继续转发,与判定规则不匹配的就会被丢弃。这种包过滤的命令执行是在IP层运作的,在该层级主要的判读信息包括源IP地址、协议类型(TCP包、UDP包、ICMP包)、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等。除了上述信息作为过滤筛查的目标外,很多服务业包含在内,这样的服务主要是特定的服务,它会在TCP/UDP端口设置固定的服务目标,所有进入特定服务的连接都会被阻断,然后防火墙就会执行对特定TCP/UDP目的端口的信息进行丢弃。

2.2 应用级网关型

应用级网关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建立协议,进而实现信息的过滤和转发,而实现这个功能的地方就是网络应用层,对于网络应用层的安全性有大大的提高作用。它在执行数据逻辑过滤时,会依据特定的网络应用协议,一边进行信息安全的过滤一边分析检测数据包,同时在检测过滤的过程中进行登记和统计,从而生成数据分析意义的报告。

2.3 代理服务型

代理服务型防火墙的设计就是为了弥补包过滤和应用级网关技术存在的缺陷而存在的,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划整体为部分,它把网络通信链分成两部分。对于外部计算机的它只允许网络链路到达代理服务器,从而起到外部计算机威胁性带给内部计算机的危害。另外,代理服务器也会同应用级网关防火墙一样,一边进行信息安全的过滤一边分析检测数据包,同时在检测过滤的过程中进行登记和统计,从而生成数据分析意义的报告。一旦有被攻击的迹象出现,代理服务器会向网络管理员发出警报。

3 作用

3.1 网络安全屏障

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环境安全性起着极大的提高意义,它作为阻塞点和控制点过滤那些潜在危险的服务从而降低了网络内部环境的风险。因为所有进入网络内容的信息都是经过防火墙精心过滤过的,所以网络内部环境就非常的安全可靠。例如,NFS是一个不安全协议,防火墙可以过滤点该信息,不允许该协议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这样外部的攻击者就无法进入内部网络进行攻击侵害。防火墙同时可以保护网络免受基于路由的攻击,如IP选项中的源路由攻击和ICMP重定向中的重定向路径。防火墙应该可以拒绝所有以上类型攻击的报文并通知防火墙管理员。

3.2 网络安全策略

如果对网络安全配置上以防火墙为中心,就可以让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安全软件配置在防火墙上。防火墙的这种集中安全管理与各个主机分散控制网络安全问题相比更比较经济实惠。另外,防火墙的集中安全控制也避免了一次一密口令系统和其他的身份认证系统分散在各个主机上的麻烦。

3.3 进行监控审计

防火墙有着很好的日志记录功能,它会记录所有经过防火墙访问过的记录,更能够把网络使用情况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得出网络访问的统计性数据。如果访问的数据里面含有可疑性的动作,防火墙会进行报警,显示网络可能受到的相关的检测和攻击方面的数据信息。另外,它还可以通过访问数据的统计提供某个网络的使用情况和误用情况,为网络使用需求分析和网络威胁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3.4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防火墙可以把内部网络隔离成若干个段,对局部重点网络或敏感网络加强监控,全局网络的安全问题就不会因为局部网络的一段问题而受到牵连。另外,防火墙对Finger、DNS等服务显示的内部细节数据进行隐蔽,这样由于Finger显示的所有用户的注册名、真名,最后登录时间和使用shell类型等信息就受到保护了,也就降低了外部的攻击侵入。同样,防火墙对内部网络中DNS信息的阻塞,也避免了主机域名和IP地址的外泄,有效了保护内部信息的安全。

4 结语

防火墙的应用已经受到企业甚至个人的青睐,它是安全防范内部网与外部网安全的最好选择。但是,尽管在技术上防火墙起着有效的和强有力的安全防御作用,也绝不是一个牢而不可破的防火墙。因为网络技术还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同时网络的扩侵及攻击技术也在日异强化,网络攻击技术与安全防护技术是相对立而又统一的,网络攻击永远止境,网络安全也要无限发展,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安全带来了威胁,某些人会始终以通过网络窃取信息作为兴趣或者职业。关注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将最新的安全技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才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的最终目的。

摘要:阐述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对当前比较广泛应用的防火墙进行分类,阐述了防火墙在信息时代网络中的作用。

关键词:防火墙,互联网,分类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张玉清,李星.Linux 2.4内核防火墙底层结构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4).

[2]罗浩,云晓春,方滨兴.一种基于嵌入式协议栈的内容过滤防火墙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8).

[3]陈科,李之棠.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集成的框架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1,(02).

[4]宿宝臣.透明代理机制分析及其Linux实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5]孟晓景,井艳芳,张瑜.Linux内核Netfilter防火墙原理与设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6]李艳玲,国增平.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

谈衬托的作用与分类 第2篇

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烘托”,就是用墨水或淡彩在所要着重描绘的景物外部大肆渲染,使景物更加鲜明突出。此法在修辞学里称为衬托。即在描写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境时,不直接描述本体,而是用与本体相类、相关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这样,两件事物或两样景物,一主一次,一个衬托另一个,如绿叶扶持红花,客体烘托主体,使得主体更加鲜明突出。如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表达相思之情,不直说,说成“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事物与事物之间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在写作上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衬托中心,突出主题,起到“烘云托月”的.的效果。

衬托通常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正衬,就是正面衬托,利用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即根据事物类似的条件,以宾衬主,以彼衬此。如: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药》)

这里,写天色、鸟虫都不是本意,而是以此来衬托秋天的后半夜的空旷和沉寂。

反衬,就是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或以好衬坏,或以优衬劣,或以喜衬悲,如此等等。如: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祝福》)

雪花从来就是落地无声的,为了反衬环境的寂静,这里却把它写成似乎发出了瑟瑟的声响。

六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句,以“动”衬“静”,“动”中求“静”,使用的就是反衬手法。

作用分类 第3篇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大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故称其为酶促反应。酶是由活细胞生成的生物催化剂, 其本质主要是蛋白质。通常按酶的组成将其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根据酶蛋白分子的特点分为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体;国际酶学委员会 (EC) 根据酶促反应类型将酶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和合成酶。

在对酶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有为数不少的酶在其名称后面均有“激酶”二字, 如肠激酶、尿激酶、链激酶等等。按上述有关酶的分类法, 激酶是属于哪一类酶呢?除了蛋白激酶、己糖激酶等在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已明确说明是属于转移酶类外, 其它激酶尚无明确的分类。在酶的系统命名法的原则中, 强调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 因此, 必须将激酶按其催化反应的性质, 将激酶进行分类, 才能对激酶进行系统命名法, 因为在系统命名法中, 对每一种酶都用四个阿拉伯数字编号, 其中第一个数字是该酶按酶促反应类型所分的类型, 如氧化还原酶类的编号, 第一个数字为1, 转移酶类的编号, 第一个数字为2, 依次类推。

在本文中, 我们将激酶按其对底物作用不同, 分为3种, 即激活酶原的激酶、改变酶的活性的激酶、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激酶, 对3种作用机制分别进行了探讨, 同时根据激酶的作用机制不同, 确定其反应类型, 从而将常见的激酶分别归入国际酶学委员会 (EC) 根据酶促反应所分的酶的六大类型之中。

1 激活酶原的激酶

酶原是指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 酶原激活的本质是促进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因此, 激酶对酶原的激活就是促进酶的活性中心的形成或暴露。有些激酶在对酶原的激活时, 通过水解作用, 切除酶原的部分肽链, 使剩下的肽链重新折叠, 形成活性中心。如肠激酶在对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时, 肠激酶作用于胰蛋白酶原肽链N-端6-赖氨酸7-异亮氨酸之间的肽键, 水解掉一个六肽后, 剩余肽链重新折叠, 形成活性中心, 使胰蛋白酶原成为有活性的酶。因此, 肠激酶应属于水解酶类。同样, 尿激酶也是通过水解作用, 使纤溶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赖氨酸肽键断裂, 将纤溶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 故尿激酶也应属于水解酶类。

链激酶 (SK) 在激活纤溶酶原时, 链激酶先与纤溶酶原结合, 形成SK—纤溶酶原复合物, 引起纤溶酶原的构象改变, 从而转变成有活性的SK—纤溶酶原复合物, 激活血液中纤维表面的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 间接发挥溶解纤维的作用。根据链激酶 (SK) 激活作用机理, 链激酶应属于异构酶类 (构象异构酶) 。

2 促使酶 (激酶) 活性改变的激酶

这类激酶通常称为蛋白激酶, 体内蛋白激酶种类繁多, 最常见的是蛋白激酶A (PKA) 和蛋白激酶C (PKC) 、蛋白激酶A (PKA) 为环磷酸腺苷 (c 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C (PKC) 为依赖Ca2+离子的蛋白激酶。

当蛋白激酶被活化后, 通过转移磷酸基团使酶分子磷酸化或去磷酸化, 造成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从而引起酶的活性改变 (抑制或激活) 。因此, 蛋白激酶应属于转移酶类。

这里, 重点说一说关于糖原磷酸化酶的问题。动物组织中的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的分解, 生成1-磷酸葡萄糖。糖原磷酸化酶有两种形式, 未经磷酸化修饰的是无活性的二聚体磷酸化酶b, 通过磷酸化酶b激酶的催化, 每个亚基上的丝氨酸羟基被磷酸化, 转变成高活性的四聚体磷酸化酶a, 能迅速催化糖原的降解。磷酸化酶a磷酸酶催化其脱去磷酸基团, 又变回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 从而抑制糖原的降解。这样, 糖原分解代谢的起闭可以通过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形式和非活性形式的之间的互变而受到调节。磷酸化作用需要ATP, 酶蛋白上的每个磷酸化位点在磷酸化时需要消耗一个ATP的高能磷酸键, 但这比合成酶蛋白需要的ATP少得多。因此, 磷酸化是酶活性调节经济有效的方法。磷酸化是在各种蛋白激酶催化下进行的, 磷酸化酶b激酶就是其中的一种。

3 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激酶

在这类激酶中, 有些是从高能供体分子ATP (三磷酸腺苷) 转移磷酸基团到特定底物分子上, 这一过程谓之磷酸化。一般而言, 磷酸化的作用是“激活”或“活化”底物分子, 增大它们的能量, 以便使其更容易参加随后的自由能负变化反应。如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引入磷酸基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 使葡萄糖的能量升高;磷酸果糖激酶催化6-磷酸果糖引入磷酸基转变为1, 6二磷酸果糖, 使其能量进一步升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草酰乙酸经过脱羧、氧化、磷酸化、酮式-烯醇式互变等作用, 转变成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在酶促反应中还有一些激酶是从高能底物分子中转移出磷酸基团给ADP (二磷酸腺苷) 分子, 生成高能化合物ATP, 即所谓底物水平磷酸化。如3-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 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出磷酸基团给ADP, 生成高能化合物ATP, 1, 3二磷酸甘油酸自身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移出磷酸基团给ADP, 生成高能化合物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变为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式丙酮酸再经过酮式-烯醇式互变, 转化成丙酮酸;琥珀酸硫激酶催化琥珀酰C0A通过水解作用, 使C-S高能键断裂, 所产生的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 自身转变成琥珀酸等。由于这两种激酶在酶促反应中所起的作用都与磷酸基团的转移有关, 故都应属于转移酶类。

综上所述, 根据激酶的作用机制不同, 可将它们分别归入以下3种酶类:1) 水解酶类:如肠激酶、尿激酶等;2) 异构酶类:如链激酶等;3) 转移酶类:如蛋白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半乳糖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3-磷酸甘油酸激酶、琥珀酸硫激酶等。

参考文献

[1]杨世杰.药理学[M].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81382.

精神活性物质分类及药理作用 第4篇

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类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改 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依赖性潜力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非医疗性使用这些物质,是因为这 些化学物质可以给他们带来某些特殊的精神和躯体感受。

一、概述

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苯丙胺类兴奋剂、镇静催眠类、安定 类、致幻剂、有机溶剂、烟草、酒精和咖啡因等化学物质。一次性大量使用、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后停用或者是减量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可导致依赖 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行为偏常等)、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

二、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性物质)

(一)鸦片类 麻醉品(鸦片、吗啡、可待因、杜冷丁、海洛因、美沙酮)1.鸦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①麻醉性镇痛药;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安眠、镇痛、呼吸抑制及镇咳、降温等作用; ③缩瞳、催吐、心动过缓、抑制胃肠道的活动、胃肠道痉挛等; ④鸦片受体激动剂,作用于鸦片受体;

2.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卡因的药理作用。①兴奋中枢神经,可产生幸福感和欣快感,消除疲劳感; ②小剂量兴奋中枢迷走神经使心率变慢,中等剂量时心率反而增快。大剂量使用会对心 肌产生毒性作用,使心脏急性衰竭致死; ③直接作用中枢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所致肌肉活动增强强化产热作用; ④有局部组织阻断神经传导作用。3.苯丙胺类兴奋剂(ATS)(1)甲基苯丙胺 “冰毒”,见图 1。图 1 冰毒(2)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 胺(MDMA)或 “摇头丸”,见图 2。图 2 摇头丸(3)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药理作用 ①兴奋中枢神经; ②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③用量充足时可出现震颤、不安、激动、精神运动性活动增加与不眠; ④对心理的作用:警觉性提高、疲乏感消除。情绪饱满、机动性强、信心十足、注意力 易于集中。不少人顿感情感激昂或是欣快、言语与活动增多。精神活动性操作显得机敏、体 育活动技巧变得更为熟练; ⑤急性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表现为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 惹、无力、失眠,严重时可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谵妄、偏执性幻觉或惊 恐状态。原患有精神障碍者其症状可随之加剧并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⑥慢性中毒多表现为体重减轻与精神异常,后者多出现幻觉妄想状态,酷似精神分裂症。

4.大麻(1)大麻的药理作用 ①增加心率; ②降低眼压; ③大量使用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④长期使用可产生支气管炎与哮喘; ⑤长期吸入较烟草更易致癌; ⑥一次吸入过量可出现一时性的口干、咽干、恶心、呕吐、腹泻、咳嗽、甚至呼吸抑制。(2)大麻的心理效应 ①含 2%四氢大麻酚的一支香烟或口服 20 毫克四氢大麻酚即可产生心理效应; ②产生幸福感或欣快感,伴随着困意和精神松弛,有轻度醉酒的感觉; ③情绪宁静,对于颜色的感觉生动和深刻,对音乐的鉴赏力增强; ④时间的感受发生变化,感到时间过得缓慢,几分钟犹如几个小时; ⑤可出现感知的共感现象,如可见的声音和可听到的形象; ⑥饥饿感降低; ⑦由于影响了信息加工过程,会影响使用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计算功能。有时会 出现思维联想障碍,甚至偏执观念,严重时形成一时性的接受崩溃现象; ⑧使用剂量较大时,实验性的动作反应时间降低或损伤简单运动性操作。

5.氯胺酮(K 粉)(1)氯胺酮药理作用 ①氯胺酮(ketamine)是苯环己哌啶(N-1-phenycyclohexy-piperidine, PCP)的衍 生物,属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vl-D-aspartate, NMDA)受体拮抗剂。目前临床 上多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基础麻醉,也可单独用于一些小手术, 或诊断检查、全麻诱导、复 合全麻以及需反复操作的强镇痛(如烧伤换药)等临床麻醉。氯胺酮可产生类精神分裂症样 症状,在成人较突出和常见,儿童反应相对较轻。②氯胺酮可抑制丘脑-新皮层系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故具有镇痛的药理学作用。另 一方面,氯胺酮对边缘系统呈兴奋作用,造成痛觉消失,意识模糊但不是完全丧失,浅睡眠 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迟钝,呈一种意识和感觉分离状态。③氯胺酮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其毒副作用表现在:一是精神、神经系统,出现鲜明的 梦幻觉、错觉、分离状态或分裂症,尖叫、兴奋、烦躁不安、定向障碍、认知障碍、易激惹 行为、呕吐、流涎、谵妄、中等肌张力增加和颤抖等。

(二)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

1.简介(1)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小剂量产生镇静作用,中等剂量产生催眠作 用,大剂量能引起麻醉,超大剂量能麻痹延髓而致死。(2)一次大剂量吞服镇静催眠药可发生急性中毒。长期超治疗剂量的服用此类药物,可以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导致慢性中毒和成瘾。

2.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巴比妥类药物能作用与醒觉有 关的脑干网状结构组织,选择性的抑制上行激活系统活动。小剂量可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较大剂量可以使感觉迟钝、活动减少引起困倦和睡眠。对延髓中枢产生 直接影响,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增加。中毒剂量可损害心肌和抑制呼吸中枢,致使呼 吸浅表,速度加快,呼吸麻痹与窒息而致死。

(三)苯二氮卓类(安定类)药理作用 主要作用于大脑皮层、网状结构、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具有中枢性抗焦虑作用,还具有 催眠和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小剂量可抗焦虑和镇静,较大剂量可诱导睡眠、抗惊厥,毒 性剂量可引起深度昏迷。

(四)致幻剂类 麦角酰二乙胺(LSD)、北美仙人球毒碱(麦司卡林)、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药理作用 如下。①中枢神经系统:静坐不能、震颤、共济失调和痉挛性麻痹。②心理变化:兴奋、心境变化(欣快或抑郁)、知觉障碍(幻觉和假性幻觉),人格解体 和精神分裂样状态。③瞳孔扩大、心动过速或呼吸抑制。

(五)酒精的药理作用

1.神经系统 酒精是神经系统抑制剂,随酒精浓度的增加,抑制范围不断扩大,由皮层 开始,逐渐向下,最后到达延髓中枢。

2.行为和情感 产生欣快体验,有夸大、欣喜、亲切的体验和行为。会使人感受到一 种宁静缓和、带刺激性的兴奋、新奇和欣快的情绪。

3.胃肠道 小剂量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肠蠕动。高浓度酒精对胃肠道功能产生抑 制作用。

4.心血管和呼吸系统 直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皮肤血管部分,使外周皮肤血管扩张,增加心率和呼吸。大量酒精可轻微减少冠脉血流量,还可以损伤心肌。酒精浓度达到 3-6 克/公斤,可抑制呼吸功能,甚至使之停止。

5.泌尿生殖系统 酒精抑制抗利尿激素,饮酒后尿的生成增多。酒精可损伤性器官组 织,可破坏女性生殖能力,抑制分娩和哺乳期内子宫收缩能力。可使男性精细胞活力减弱,并发生结构改变,因而降低生育能力。

(六)烟草 1.烟碱的药理作用 ①外周神经:尼古丁对植物神经节的节细胞具有先兴奋后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在抑制 期,受体脱敏,使神经-肌肉终板信号传递受阻,成为烟碱急性中毒引起呼吸肌麻痹的原因。②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致震颤,较大剂量可能出现惊厥,大剂量转抑制。③心血管系统:血管收缩、心率增快、血压上升。④呼吸系统:初期呈兴奋作用,是烟碱对主动脉的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所致,较大剂 量可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先兴奋,后转入麻痹。外周性呼吸肌麻痹可能出现在中枢性麻痹 之后。⑤消化系统:对副交感神经节的兴奋作用可促进胃肠道张力增高、胃肠道蠕动增强,因 而可致便意和腹泻。吸烟后引起的恶心、呕吐,主要原因是尼古丁对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器的 作用和局部粘膜受到刺激所致。⑥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减轻氯丙嗪引起的嗜睡,可降低氨茶碱、非那西丁、心得安等药 物的血液浓度。

(七)有机溶剂类和其他 从药效上讲,有机溶剂类近似中枢神经镇静剂。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吸入后很快于肺部吸 收,很快进入神经系统产生短时的作用,使人产生头昏目眩和心理紊乱,如坠云雾山中,重 者可产生短暂时刻的精神混乱状态。但多半反应则是类似嗜酒后的欣快心境,使人镇静变得 无忧无虑。

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

1.使用 分为偶尔使用、间断使用。

作用分类 第5篇

一、物理图形表征及分类

图形表征,一般指示意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示意图是指“为了说明内容较复杂的事物的原理或具体轮廓而绘成的略图。”在物理学习中,示意图特指为形象地说明物理情景、过程、现象或实物所作的简图,其特点是采用一定程度的概括或抽象的手法,略去非本质、突出本质,与被表征对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1.图形表征与图像表征的区别

物理图像,一般来说是指以数学中的函数图像为基础但被赋予物理意义的一种图像,就是把其中的自变量x视为直角坐标系上某一点的横坐标,把对应的唯一函数值y视为此点的纵坐标,这些点呈现为一条线。

尽管图像表征与图形表征都是物理问题外部表征的主要形式,它们都是“图”的形式,是“非文字、符号”的表征形式,但两者在反映表征物理问题时有着极大的差异。

(1)图形表征与被表征对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图像与被表征对象相似性不大,例如速度—时间(v-t)图像是曲线,但物体运动的轨迹就不一定是曲线了。

(2)图像和图形表征相比抽象程度明显更高,图形表征是对具体情境的初步科学抽象,把感性具体抽象为思维具体;而物理图像则是进一步抽象的结果,可以直接描述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和变化过程。

2.物理图形的分类

从图形的内容和反映的规律可以把高中阶段的物理图形表征可以分为三类。

(1)概念规律图形。这类图形是把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图形、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利用图形中的几何、空间关系反映物理规律。包括有:①光路图;②矢量合成与分解图,包括力的图示、示意图,各种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图;③各种场线、等势面;④电磁场关系图等。

(2)时空关系图形。是指根据物理情景,把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关系以图形表示出来。包括有:运动轨迹图、过程图、追及问题关系图、液面变化示意图等。

(3)结构联系图形。是指把物体或者抽象的物理符号的结构、联系方式以图形方式呈现出来。例如:电路图、试验仪器的抽象图形、俯视图、侧视图等。

二、图形表征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图形在分析物理问题中有不同的作用,出现的思维顺序也是不同的。

(1)表征时空关系。从读懂题目文字后,就大量需要运用时空关系图形帮助问题的分析。通过时空关系图,解题者可以使问题从模糊变为具体,可以极大的降低空间想象的难度。时空关系图形表征更重要的作用是能清晰呈现出问题的临界条件、讨论范围、边界条件和各种可能性。

(2)表征物理结构和联系,物理知识之间的过渡,简化问题,提取信息往往需要运用这一方式。例如电磁感应问题,往往会通过画出等效电路图,使问题从电磁感应转化为电路分析问题。通过画出或重构出结构联系图,可以大大降低思维难度,解题者就能更容易明确各个物体和元件的空间或结构关系,更容易发现问题的物理本质,更容易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3)表征物理概念和规律,指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物理问题解决中应用最多的图形表征,主要有三点作用。①能引领思维调用物理规律。该类图形的画图就是明确物理概念并运用其分析物理问题的开始,例如画出受力分析图时就引领思维明确各种力的三要素特征。②为后续物理方法和规律的运用提供依据。例如,要确定运动的不同阶段的运动规律,以及后续运用功能关系方程还是牛顿力学方程,都就需要先借用受力分析图确定力的关系。③是物理规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依据,即根据图形得出数学表达式。例如,许多学生不画受力分析就直接根据经验写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往往忽略某个力。

三、图形表征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局限

当然,图形表征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还需要与其他表征方式相结合才能顺利的解决问题。物理图形表征最大局限是一般只用于定性而非定量的分析。粗略不精确性是大部分物理示意图最大的特点,示意图时为了简洁、快速反映各个物体的结构、时空关系或物理规律,必然牺牲了“量”的准确性,作图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例如画力的示意图,只能用粗略的长短大致反映力大小,场线的疏密也是如此,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图形中的半径长短、圆心角也是非精确的,因此,运用图形表征往往只能得出定性结论。

若要进行定量分析,图形表征只能充当问题解决的中间过渡过程,图形表征建立后,还需要根据图中的信息,运用符号、公式等表征手段转为代数或解释几何进一步量化计算。

探讨篮球技术分类训练的意义与作用 第6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技术训练,意义,作用

篮球运动中运动员技术的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篮球技术训练。我国篮球发展历史悠久,并且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篮球训练经验。随着当今篮球技术的进步,必须有更高水平的篮球技术训练才能与其相适应。

1 篮球技术分类训练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所谓的篮球运动分类训练,就是将篮球运动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后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篮球训练的基础内容就是分类训练,只有充分将运动的基础技术训练好,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水平较高的篮球运动队伍都通过机体对抗等训练方式进行训练,然而对于一些球队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的球队,则必须对基本技术的分类训练。如果不通过分类训练来提升每个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就会对球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产生很大影响。分类训练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单项技术进行训练,因而不需要太过复杂,但相对来说训练的次数比较多,主要的目的就是达到熟练。[1]这也就意味着分类训练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也就是从简易动作的训练开始,对基本技术进行掌握后在开展复杂技术的训练,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逐渐提升。篮球训练在早期的时候,由于水平并不是很高,所以其训练主要为基本技术与分类训练,所占比例为篮球训练所有项目的65%~70%。依据相关资料统计学,篮球队整体水平越高,其所需开展的分类训练就相对减少,主要是由于其具备扎实的篮球基础。

篮球技术分类训练不仅能够使球员对各项技术有更好的掌握,还能够推动篮球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2]随着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升,仅仅依靠原来的训练方式是难以满足篮球运动的时代特征。因此,只有将新时期环境下新的训练理念进行分解与剖析,同时对国外科学先进的方法进行借鉴与应用,同时依据自身的球队建设情况,才能总结出最佳的训练方法。只有基于这些条件之上的篮球技术分类训练,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篮球运动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2 篮球技术进行分类训练的主要方法

2 . 1 抢篮板球技术的训练

在整场篮球比赛过程中,篮板球对于防守与进攻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其对比赛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不断推广与发展,现阶段的篮球比赛无论是在强度还是速度方面,与过去相比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篮板次数也大幅度提升。众所周知,篮板球对掌控比赛节奏至关重要,这就对篮球运动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在篮球比赛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积极抢篮板的意识与比赛精神,更要对抢篮板的技术有全面的掌握,并且具备足够的抢篮板经验。[3]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在多次的身体对抗过程中,充分保证所在对于的篮板球次数,这样才能提升球队在比赛中的竞争力与整体实力。

通常说来,在抢篮板球技术训练时应当掌握其具有的特点:抢篮板要快速、准确、积极。同时,运动员还要在比赛中占据有利的抢篮板的位置,并且掌握好科学的抢球办法,才能有利于在比赛中争抢篮板球。同时,运动员应当掌握篮球在篮板上反弹的基本规律,对球的落点与方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积极总结比赛经验,从而打下扎实的抢篮板球功底。在篮板球训练时应当分为有球与无球训练两种。对于运动员脚步训练是其中的关键,主要的动作就是绕步与跨步动作。开展个人训练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抛自抢、自投自抢及判断训练等方式。判断训练主要是要求运动员在各个角度进行投篮,对篮球的落点规律进行观察;自投自抢主要是指篮球运动员在出手之后,通过假动作或绕步等方式到篮板下进行篮球争抢;自抛自抢训练主要是指球员将手中的球抛至半空中,高度大约在3 m左右,然后通过双手或单手进行抢球训练。[4]对于篮板球的二人训练,可以将两名运动员分为一组,成对侧位站立,互相将手中的球通过打板将球传到另一侧进行抢球训练。此外,教练员本身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投篮,另外两名球员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篮板球争抢。开展具有对抗性的冲抢训练,训练方法可以采用一对一、二对二或三对三等方式训练。在训练的时候,教练员应当要求篮球运动员在球出手之后,准确判断球的下落位置,并且快速摆脱对方防守球员,抢占最为有利的抢篮板球位置。

2.2 投篮技术训练

在篮球比赛中,投篮是每个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手段,其也是篮球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因此掌握好投篮的技巧与方式,对于比赛中的得分极为关键。投篮技术主要的特点有:首先,投篮力量最主要来自运动员的前脚掌,然后依次将力量通过脚踝、膝盖、髋部、手腕、手指将篮球投向篮筐,这个过程是十分连贯的。其次是手臂姿势,要将手腕向后伸出和前臂呈大致垂直,并且要求前臂与上臂也大致垂直。运动员手指要持球的下方与后方,在投篮时尽量使手臂向前伸,向上、向前用力将手腕弯曲,这样投篮的方式好处在于球出手至篮筐后一直是往后旋的,就不会出现大的力度反弹。[5]依据上述的投篮要领,对该项技术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在训练运动员跳投技术时,对运动员的弹跳力要求相对较高。其基本要领为:运动员双手持球,投篮的手放在球的后部与底部,另一只手起到托球护球的作用,其余动作要领与投篮几乎相同,篮球投出的时间点极为运动员跳起的最高点。这一项技术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2 . 3 运球突破技术的训练

在竞技性的篮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能够通过运球来对比赛节奏进行把握,并且通过突破技术还能侵犯到对方的防线,将对手的战术部署冲散,从而为对友或自身创造更多的得分或进攻的机会。突破运球技术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技巧,其主要训练要点包括:顺步突破与交叉步突破。通过转探肩保护好手中篮球,脚下发力及时而迅速,运球时要不断调整自身的重心,并且身体要往前倾以便于加速。训练后转身突破时,用左脚脚掌在内侧点地发力时必须要有力量,并且注意脚尖跨出的方向,同时控制好身体的重心。此外,运用不同突破技术能够取得不同的突破效果,即使是同一名运动员在使用时也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因此,教练员有必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尤其在训练爆发力方面,这对于运球突破技术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4 接球技术训练

接球技术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重要,但对正常比赛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其发挥着比赛的串联作用,对投篮、运球突破等技术的串联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接球技术运用比较好,就会使整场篮球比赛进行得十分顺利。训练接球动作的基本要领包括:“接球”、“引球”、“护球”。接球的基本动作有原地接球、行进间接球以及跳起接球三种。在接球的时机选择方面,其一就是依据教练对战术的布置要求,在球场上穿插跑动,通过对手的掩护配合与挡拆等进行接球,这种有层次、有规律的跑动不会使球轻易被对手抢断或破坏,而球员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且也方便球员开展下一步的进攻;其二是依据球场上的战术进行跑位。这种跑位方式更具有随机性,而球员也可以在依据场上形势变化作出更加合理的调整,从而使战术得到更有效的应用。对于球纵横交叉与空切队员接球时,应当采用交叉步进行接球,并且在与篮球相对运动的同时,主动将身体靠前接球。在开展掩护配合战术的时候,接球队员可以通过上步或交叉步方式接球,在篮球传到身体前面的时候,要加快脚步追球接球。总而言之,在篮球比赛中,无论是什么样的接球方式,都要注重对接球时间的合理把握,并做到随机应变,这样才能为投篮或突破创造最佳机会。

3 结语

防晒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与评价 第7篇

1 防晒剂的分类

1.1 天然防晒剂

所谓的天然防晒剂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能够很好的吸收紫外线从而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成功把芦荟、黄瓜的提取液应用到防晒产品中, 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除此之外, 我国中药闻名世界, 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黄连、红花具有很强的防晒性, 应用到防晒剂中, 不但能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而且还能起到美白、护肤的效果, 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所以天然防晒剂具有安全系数高、过敏低、区间大的特点, 被广泛应用在防晒剂中。

1.2 屏蔽紫外线防晒剂

屏蔽紫外线防晒剂在市场上有很大的消费人群, 主要的成分是无机粒子, 也就是一种物理防晒剂, 把这些细小的粒子均匀的涂抹在人体表面能很好的阻挡反射和散射紫外线, 从而起到保护皮肤的效果, 其主要优点是价格比较低廉, 安全性非常高, 而且非常稳定, 使用量不会有任何限制。其缺点是容易在皮肤表面沉积成白色层而脱落, 需要经常涂抹, 从而会造成皮肤的毛孔堵塞, 严重者可能会造成皮肤病[1]。

1.3 主动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

这类防晒剂是通过吸收紫外线而达到保护皮肤的效果, 把吸收的紫外线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力, 比如:热能、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从而起到防晒的目的。主动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的优点是效果非常明显, 而且透明度极高, 价格也比较低。缺点也比较明显, 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 容易引起皮肤痒、过敏等症状出现, 其添加的种类受到国家严格限制。此类防晒剂也称之为化学防晒剂, 市场上很多防晒剂都属于此类, 经常需要和其他防晒剂共同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4 高科技防晒剂

高科技防晒剂包括两类, 一类是物理防晒剂, 研究者把二氧化钛以及氧化锌制成纳米粉体, 然后把这些粉体加入到防晒剂当中, 通过高新技术研制的防晒剂具有很强的透明性, 和化学惰性, 对紫外线的散射有明显的效果。从而起到防晒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技术还没有弄清楚, 这些二氧化钛以及氧化锌制成纳米粉体在怎样和皮肤达到高度的亲和性, 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解开这个问题。另一类是仿生防晒剂, 通过高科技合成技术, 模拟仿生和人体皮肤相同的物质, 这类防晒剂具有很强防紫外线效果, 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主要的防晒剂[2]。

2 防晒剂的作用机理

2.1 物理防晒剂的作用机理

所谓物理防晒剂也就是把紫外线屏蔽在人体皮肤外面, 从而防止对皮肤造成伤害, 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 当紫外线照射到无机粒子上时, 通过无机粒子表面特性进行分散紫外线, 从而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当无机粒子的直径小于紫外线的波长时, 能够向各个方向散射紫外线, 从而提高阻挡紫外线的能力。其次, 这些无机粒子都属于半导体, 当收到高能量紫外线的照射时, 就会产生空穴电子对, 从而吸收紫外线照射过来的能量, 进而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2.2 化学防晒剂的作用机理

化学防晒剂中都会含有苯环以及给电子基团, 比如:羟基、氨基、甲氧基等等, 二苯酮类的化何物防晒剂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二苯酮类在苯环上含有羟基氢以及羰基氧, 从而形成稳定的内氢键, 当紫外线照射到此类防晒剂上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从而有引起分子=热振动, 破坏氢键, 打开螯合环。这样二苯酮类非常不稳定, 当需要恢复到原来状态时需要把多余的热量释放出去, 从而把高能量有害的紫外线转化成低能量无害的热能, 在这一过程中, 羰基氧也会被激发, 发生互变异构现象, 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从而降低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

3 防晒剂的评价

到2016年上半年为止, 国际上对防晒剂的评价一共有两种防晒系数, 也就是中波紫外线防晒系数评价SPF和长波紫外线的防晒系数评价PFA[4]。

3.1 中波紫外线防晒的评价

中波紫外线防晒评价系数SPF主要针对的是紫外线波长在280~320nm之间的紫外线。其防晒评价系数SPF等于:防晒剂涂抹后皮肤的MED和没有涂抹防晒剂皮肤MED之间的比值 (MED指的是最小红斑剂量) 。SPF值和保护范围以及防晒剂种类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防晒评价系数SPF的比值越大防晒的效果就越好, 但是从实际的过程中, 防晒评价系数SPF越大, 加入的化学物质就越多, 会皮肤的造成的损伤也越大, 从而引发过敏问题。所以通常情况下, 防晒评价系数SPF值不能超过30.

3.2 长波紫外线防晒评价

长波紫外线防晒评价系数为PFA主要针对的是波长在350~420nm之间的紫外线, 数值是由最小持续色素变量MPPD计算出来的, 所以长波紫外线防晒评价系数PFA的值等于:防晒剂涂抹在皮肤表面的MPPD和未涂抹防晒剂皮肤的MPPD所组成。长波紫外线防晒等级由PA决定, 当PA的数值在2~4之间时, 就可以断定此防晒剂的防护长波紫外线的性能一般, 当PA的数值在5~8时, 就可以断定此防晒剂的防护长波紫外线的性能良好, 当PA的数值超过8时就可以断定此防晒剂的防护长波紫外线的性能非常好,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长波紫外线防晒系数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素, 比如: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灯光就含有一定的长波紫外线, 在这样的基础上, 就会影响PFA数值的准确性。所以在评定长波紫外线防晒系数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我国防晒剂的防晒评价起步比较晚, 目前还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所以在评价长波紫外线防晒系数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确定, 才能是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4 结语

本文通过在上海某某药业有限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的参考, 详细阐述了防晒剂的分类, 防晒剂的作用机理, 防晒剂的评价三个方面, 分析了防晒剂相关事项, 希望对我国防晒剂的评级体系的完善有一定帮助,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防晒剂中融入高新技术元素, 将会成为未来防晒剂研制过程中的主要话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紫外线的防范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我国工业产业不断发展, 使得臭氧层破坏非常严重, 尤其使得在炎热的夏季, 人们使用大量的防晒剂来保住自己不被紫外线伤害。怎样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晒剂是困扰消费者多年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在上海某某药业有限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的参考, 着重阐述了防晒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与评价, 希望对研究者和消费者选出安全、有效的防晒剂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防晒剂的分类,作用机理,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玉林.汉麻植物成分防晒性能研究及其在军用防晒护肤品中的应用[D].广东海洋大学, 2013.

作用分类 第8篇

1 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发展历程

1920年, 欧美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早期的分类编码体系都是针对于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 以满足规范化设计、工程造价、建设项目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求。由于各国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流程不尽相同, 且各个分类体系在分类目标、分类对象、分类规则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使得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无法得到广泛的规范和普及应用, 但某些成熟的早期分类编码体系是现代分类体系的基础, 如:美国的Master Fromat、Uniformat是现代分类编码体系Omniclass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建筑信息的统一化和集成化, 更好的实现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国际标准组织1990年开始制定建筑信息分类编码的统一标准, 如:ISO/TR 14277、ISO/DIS 12006—2、ISO 12006—3等, 其中, ISO12006—2是现代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普遍遵从的国际标准。现代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中, 以ISO 12006—2为框架的Omniclass体系是建筑行业的一种最新的分类编码体系, 也是美国NBIMS标准中采用的分类编码体系。与传统体系不同, 现代建筑信息分类体系中包含的信息更加广泛, 并且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2 重要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介绍

2.1 ISO 12006—2

为了使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能够遵从相同的分类原则, 对现代建筑业中包含的大量不同种类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 并将之间的关系用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组织, 应用于项目的设计、施工、造价、管理、运营维护等不同的方面, 国际标准组织定义了一个面向建设活动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分类组织的标准框架ISO12006—2, 该标准体系适用于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领域, 于2001年11月发布。

ISO 12006—2标准体系框架的分类对象是建设活动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数据, 分类原则是基于一个简单的过程模型, 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历特定的建设过程形成特定的建设成果 (见图1) 。该框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分类体系, 它是依据不同特征和应用方式定义了不同类别的信息, 并依据过程模型指出这些不同类别的信息应该如何关联。

ISO 12006—2分类框架中对各类别信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 形成了17张按照不同类别组织的推荐分类表, 并给出了每张推荐表的条目示例 (见表1) 。在该框架的指导下, 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项目特点、管理流程等组织自己的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类编码体系。

2.2 Omniclass

Omniclass分类编码体系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比较成熟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最初是由CSI发起的OCCS分类编码体系, 2006年正式发布Omniclass1.0版, 现行版本是Omniclass2012版。该分类体系以ISO 12006—2分类体系框架为基础, 包含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拆除等全生命周期过程的信息数据, 可以用于文献信息组织检索、软件开发、项目信息数据库建立等许多方面。

Omniclass采用面分法, 共有15张分类表, 每张分类表内部采用线分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一个分类表表达建设项目特定方面的信息, 也可将不同分类表组合使用以表达更为复杂的信息。每张分类表里对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列举了典型实例并对分类表的用途和使用者进行了说明 (见图2) 。该分类体系中包含了一些成熟的传统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如, 用于组织构件表的Uniformat和组织工作成果表的Master Format。

通过列表的方式对Omniclass2012中各张分类表的主要用途及其与ISO12006—2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 (见表2) 。

3 现代建筑分类编码与铁路传统分类编码的对比分析

以ISO 12006—2分类编码框架为基本标准, 以Ominiclass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分类编码体系是建设行业分类编码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BIM技术的发展, 这种面向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分类编码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铁路行业的设计管理工作中, 已有一些相对成熟的传统分类编码成果, 如铁路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体系、EBS工作分解结构体系等。与这些传统的铁路分类编码体系相比, 现代建筑分类编码体系在分类方法、用途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文字中“……”表示箭头所指向的对象。

(1) 分类方法不同:铁路行业现有的分类编码体系以线分法为主, 分解结构呈树状展开, 表述能力有限, 通常用来描述某个单一方面的分解结构。而基于ISO 12006—2分类框架的现代建筑分类编码体系采用面分法, 每个分类表可以单独使用用来对某一特定类型的信息进行分类, 也可以将不同分类表中的条目组合起来, 用于表达更为复杂的对象。

(2) 分类内容不同:传统的铁路信息分类体系主要用于组织构件或工项的内容, 仅是关于铁路建设成果的信息组织, 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铁路工程信息分类体系。现代建筑分类体系是一个可以涵盖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的分类体系, 涉及到建设活动中各个方面的信息, 如人员、工具、过程等方面。

(3) 分类用途不同:传统的铁路工程信息分类体系主要用于工程量计算、造价分析、文献管理、组织规范等某一个特定的单一用途, 各个不同的分类编码体系之间互不相关。现代建筑信息分类体系将不同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 可以通过不同分类表的单独或组合使用来满足工程项目设计、管理、运营维护、统计分析等多种不同的用途, 并且不同用途下相同信息的分类编码具有唯一性, 可以实现建设项目信息数据准确、高效的传递。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与铁路行业已有的传统分类编码成果相比, 现代建筑分类编码体系分类方法更加科学, 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 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这种分类编码体系的信息组织方式和应用方式是铁路BIM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一个很好的参照范例。但是,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 Omniclass虽然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分类编码体系, 但其本身还不够完善, 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原因是由于Omniclass的部分分类表是基于一些传统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为了兼顾各类已有分类成果, 分类编码存在一些混乱和重复之处, 并没有完全执行应有的分类原则。另外, 现有的Omniclass分类表还不完整, 缺少关于属性信息等方面的分类编码和应用范例, 其本身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补充。因此, 在铁路BIM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编制中, 应对Omniclass等现代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进行批判的、有选择的学习和借鉴。

4 对铁路BIM信息分类编码的借鉴意义

由于铁路领域和建筑领域同属建设行业,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各阶段需要的信息数据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 铁路行业的BIM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制思路、组织方式和应用方式可以参考建筑行业的分类编码体系。但是, 铁路领域比建筑领域包含的范围更广, 各专业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铁路工程项目中以土木工程为主, 并包含部分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进行借鉴:

(1) ISO 12006—2作为面向建筑和土木行业的分类编码体系框架, 给出了一个适用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分类和组织结构, 可以作为铁路行业BIM分类编码的依据。

(2) 在对ISO 12006—2标准体系框架的具体执行方面, 应参考Omniclass对ISO 12006—2推荐表根据需要采用适当整合或细化的方式组织分类表。目前要做的是基于BIM的铁路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首先应该划定铁路BIM的边界条件, 哪些工作可以BIM化, 哪些工作需要BIM化, 再根据具体需求组织合理的分类表。

(3) BIM分类编码体系制定是为了实现铁路行业信息更加高效合理和规范化的使用。因此, 在编制过程中要从实际需求出发, 充分利用铁路行业已有的分类编码体系, 如EBS工作分解结构体系、工程量清单体系、概预算体系等, 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更加合理的组织。可以参考Omniclass对已有分类编码体系的利用方式, 但要注意信息分类的唯一性和表意的明确性。

(4) 铁路建设项目中既包含了大量的土木工程, 又包含了某些特定类型的建筑工程, 在分类编码体系的编制中, 建筑工程的分类编码应与建筑行业标准统一, 而对于建筑行业无法全面涵盖的各类土木工程项目应形成铁路特有的分类编码体系, 并根据铁路行业特点组织铁路的分类表。

摘要:铁路BIM标准体系的制定是推广和规范BIM技术在铁路行业应用的必要条件, 信息分类和编码是BIM标准体系中语义标准的一种实现方法。建筑行业的信息分类编码研究起步较早, 且作为BIM技术的先行领域, 已有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比较成熟的分类编码体系。通过对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发展历程和重点分类编码体系的介绍, 对其编制思路、信息组织方式和应用方式进行分析, 研究探讨建筑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对铁路行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铁路,BIM,建筑信息分类编码,ISO 12006—2

参考文献

[1]GB/T 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S], 2002.

[2]ISO 12006—2 Building construction-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construction works-part2:framework for clas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S], 2001.

[3]Omni ClassTM.A Strategy for Classify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S], USA, 2012.

[4]侯永春.建设项目信息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3.

[5]芦思文.基于建筑信息分类体系的建设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 2010.

作用分类 第9篇

1 森林立地分类的理论要求

1.1 森林环境系统的组成

森林环境是由多个因子组成的大系统, 各因子复杂多样, 且存在形式不同。森林环境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大的系统, 森林系统发展离不开这些因子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根据组成森林环境的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 利用森林立地分类管理, 对人们的造林和育林工作有很大的帮助[1]。

1.2 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理论的构建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于林业生态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部门更是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广告、新闻等媒介进行宣传,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生态的平衡。林业的生产需要因地制宜, 对于林业管理人员, 首先要根据调查确定本区域适合种植的树木品种, 全面了解当地的环境、气候等, 并根据具体的气候环境合理地规划种植, 维持生态平衡,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做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协调好森林与人类的关系。人们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护森林。虽然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但是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对于森林的再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 要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森林管理人员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 一方面, 合理地调查森林资源, 对乱砍乱伐的群众给予警告并制止。另一方面,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 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2 森林立地分类的步骤

2.1 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试点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 并结合当地区域的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立地进行分类, 通过全面的调查掌握调查样本的差异性, 了解其大概规律[3]。

2.2 准备分类系统表

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 找出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如土壤类型、海拔高度、降水量、温度等。根据相关实验对各部分因素记录数据并分析, 结合需要绘制立地分类试用表。

2.3 分组调查

以绘制出的分类试用表为准, 进行分组调查, 以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查, 按照每个类型选三个调查组进行调查取样。由于调查数据类型多, 且记录数据量大的原因, 要求调查人员仔细记录调查数据, 以便后期的计算和分析。

2.4 全面整理

参照分类因子组合方式的立地类型, 在经过后期的计算和分析, 对比省市级的立地分类区与调查区域的立地分类, 然后形成本地区的立地系统, 进而绘制出立地图[4]。

3 立地的分类原则

3.1 分区分类原则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 森林类型的区域化, 常常造成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统一的现象。划分不同地区林业, 有助于该地区林业的发展, 使林业更具有规范性。建立合理的规划原则, 为森林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

3.2 动态分类原则

土质和气候的不断变化, 常常会导致森林的环境发生改变, 前期应根据森林的环境开展调查研究。在划分工作时,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根据动态分布原则, 实现森林系统的稳定, 让森林系统向着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3.3 多顺序分类原则

分类越多的区域应用的树种也越多, 排序分析不同的区域有助于完善森林系统。对于不同级别的分类逐渐控制, 进行多顺序分类。

3.4 科学与实用原则

在森林立地分类时, 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有效地融合科学和实际, 对林业生产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 坚持实用性原则, 根据实际环境和条件进行合理地分类, 确保分类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 坚持科学有效的原则, 对林业的生产做出合理的安排。

4 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4.1 有助于提高造林的质量

由于水土的流失, 我国目前植被面积在逐渐减少。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 东北地区的土质发生着改变, 土地变薄。目前, 我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 采用了许多方法, 如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利用森林立地法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人工造林, 有效地改善环境。在造林前期, 根据分类确定当地区域适合的树种, 然后合理地种植。同时, 在种植后期, 通过观察土地质量和其他环境的变化, 继续利用立地分类分析该区域。

4.2 有助于植物的更新换代, 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森林的生长环境离不开阳光、温度、气候、土壤等因素, 由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森林系统才更加完善。根据森林立地法, 能够有效计算出森林对于这些因素的要求, 从而对于森林的更新换代有着更好的作用。对于森林林木较好的地区, 进行合理的砍伐, 减少对森林林木较差区域树木的破坏。

4.3 有助于对森林资源的调查

在森林调查后, 记录相关数据, 同时根据数据绘制相关的表格。根据表格数据的分析, 并运用立地分类法详细分析。再将这些要素排列组合, 根据数据统计面积, 将小的立地分类和大区域的立地分类融合, 总结出各类别所需的比例。然后绘制出立体分类表格, 再对整个森林进行评价。

5 结语

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一样, 在我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森林资源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立地分类法在林业调查设计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 对森林树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的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林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森林立地分类为林业调查设计提供了许多帮助, 大大加快了森林事业的发展。基于此, 介绍森林立地分类的理论要求, 分析森林立地的分类步骤, 重点介绍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林业,调查设计,森林立地分类

参考文献

[1]马超.基于森林立地分类在我国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 22 (11) :137, 139.

[2]谢煜, 胡非凡.基于Mitchell三分类评分法的林业企业关键利益相关者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 2016, 32 (12) :120-125.

[3]刘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低碳世界, 2013, 14 (10) :174-175.

作用分类 第10篇

1 档案管理中分类模式实施的目的及优势

将妇幼保健院中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档案, 将不同类型的档案做好分类、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这样也是方便以后寻找档案, 同时也可以提高档案的使用率, 使档案能体现它自身的价值所在, 使档案在医院临床上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可以更好的服务医院[2]。其中分类档案实施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妇幼保健院内每天都会入住很多的患者, 医院各个科室也是在不断的更新各种信息, 档案管理部门就需要每天不断收集整理医院各个科室需要的材料, 所以通过分类的方式就可以保证资料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并送到需求人手中。其次, 分类管理模式有利于历年来的档案资料的快速查找, 方便使用。另外, 分类模式管理档案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医院的信息不被其他人泄露, 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2 妇幼保健院档案的分类方法及具体措施

2.1 档案的分类总体方法

在医院档案分类管理中主要开展的方案是按照档案类型及其作用进行分类整体, 分类管理, 包括对档案的分类整理装订和编制等。并由专门负责档案的人员, 进行查找和整理, 将重要的档案和经常用的档案做上标记, 方便查找。

2.2 档案分类的具体措施

(1) 病例档案类。病例档案主要包括住院患者的病例档案, 其主要有病例档案科管理, 为临床的医师提供及时的资料参考和服务。

(2) 行政文书类文档。 (1) 相关部门发来的一些文档类的材料, 包括:国家颁布的妇幼保健卫生的通知、指令、下达数等有关资料;省级市级政府部门颁发的有关妇幼保健卫生和用药方面的指令、通知;医院的上级领导部门领导下达的各项检查指标等材料。 (2) 医院已做的活动整体的布置、活动前后的事项形成的文件材料。本院领导请示上级领导的工作计划和报告以及得到上级领导的审批文件;妇幼保健院内的职能部门检查本院各科室的调查形成的文件;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查, 得到的各项合格证书;医院举办周年庆或一些大事件的记录形成的文件;本院自主制定的相关条例和规定形成的文件资料。 (3) 会议形成的文件档案, 领导层面召开的会议内容, 领导为下级以及普通的医护人员开会或者培训学习的资料[3]。 (4) 院内部医生护理等相关人员的材料。医院内部发生的一些奖励、惩戒、职称的评定等相关的文档。

(3) 财务类。主要有医院的财务部门整理保管的一些档案, 包括财务中的凭证, 原始凭证、支出和收入的账单, 有关医院购买医疗设备的相关花销的账单凭证, 会计人员没有所做的财务收入报表、支出报表、税收报表等, 这些档案的管理, 交由专门管理的人员进行保管。基建设施设备的档案, 就是医院在建造、购买、管理医院等方面, 形成的数据文件, 以及医院各种类型的基建图纸和招标标书等, 可归入档案的有项目的招标、审批、施工等相关文件。

(4) 影像图片类。主要将医院内的一些活动中的视频资料, 医院从建立到现在为止使用过的各类资料, 一些著名医学类专家到本院的题词, 与其他医院合作过的一些重要项目资料, 在保健科室内做的大型的手术以及健康教育方面拍摄的图片;友好往来接收的各种礼品等[4], 都存放在同一类的档案室里。医疗科技类, 主要是针对医院内各个科室所用的高科技设施设备, 新开发的科研成果, 以及专业医师针对妇幼保健这一方面做的行业分析并在此行业发表的学术论文, 每一年运用的医技检查的电子数据, 都存放到档案室内保管。

(5) 专业档案类。医疗教学档案, 对于一些其他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给予本院的医护人员共同学习的资料;业务学习档案, 对于刚进医院的医师和医护人员, 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教育学习会形成一些资料;科研档案本院研究部门研发出的新成果形成的档案。

3 妇幼保健院档案管理工作应注意事项

3.1 特殊档案的开发

妇幼保健院对于一些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在特殊时期会制定特殊的档案, 为以后的医学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有很重要的利用价值。比如, 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医学卫生的改革发展, 同时也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我市对妇女设立一个检查身体的项目作为试点, 目的是检查我市农村妇女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相关指标, 通过这个项目的检查, 进一步得出新的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5], 通过这些方法来建立研究的档案资料。

3.2 档案资料的收集

定期进行收集资料, 一些长期收集比较麻烦的文件材料, 要根据情况而定, 及时收集起来, 以避免因为时间过长不能及时收集导致资料的流失, 资料一旦形成后就随即就有参考价值了所以一定要定期的进行资料收集。医院内一些特殊的需求记录成资料的可以在当时收集好资料就整理成档案, 方便以后使用。另外还应该做好年初汇总工作, 一年过后, 根据资料的性质, 将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一些不常用的放到适当的位置。将一整年的档案资料都再次做出分类整理, 为本年资料的储存做准备[6]。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分类处理妇幼保健院的档案, 使得档案归档更加合理, 使用更加方便、充分的体现了档案自身的价值, 科学的规划档案的分类, 使医院的信息档案更加的全面, 医院能更好的利用好档案储存的信息, 同时使医院各类档案可以更清晰, 为医院临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摘要: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需要重点管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妇幼保健院档案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档案的整体归类的方法需要不断地改善创新, 才能帮助医院充分利用好档案, 发挥档案自身的价值。其中分类模式主要是指将不同科室的档案分到不同的档案区, 使档案更加清晰明了, 更加方便应用。下面本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分类模式开展的目的及优势, 然后详细分析了妇幼保健院档案管理中分类模式作用以及档案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类模式,妇幼保健院,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谌利花, 方淑贞.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108-109.

[2]朱莉.试析档案管理在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01) :127-128.

[3]范文婷.妇幼保健院档案管理工作要点分析[J].办公室业务, 2013 (13) :194+199.

[4]肖荣芬.探索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档案管理分类模式[J].兰台世界, 2011 (S2) :56.

[5]高莉, 刘巍巍.十年磨一“剑”——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创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广西档案学.2010, 01.

上一篇:工业监控系统下一篇:科技图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