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2024-08-11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精选10篇)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 年7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4 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1], 经X线、CT和血气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 例和观察组32 例, 对照组中男21 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55.7±4.6) 岁, 平均病程 (4.5±1.8) 年;观察组中男20 例, 女12 例, 平均年龄 (54.9±4.4) 岁, 平均病程 (4.7±1.6) 年。2 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治疗, 并行吸氧处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给予患者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 丹红注射液20 m L静脉滴注, 控制滴速为20~40 滴/min, 1 次/d。2 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 周为1 疗程。

1.3 观察指标治疗后观察比较2 组患者临床疗效, 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比较2 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其中血液流变学主要观察指标为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压积等。

1.4 疗效判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 肺部啰音消失, 3 个月内无复发[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改善, 肺部啰音减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肺部啰音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2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治疗前2 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 (P<0.05) ;对照组患者仅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明显 (P<0.05) , 其他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改善程度不明显 (P>0.05)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t、P为2 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 组治疗前比较检验值, t2、P2为2 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COPD属于临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 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多, 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且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 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3]。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劳动能力, 降低生活质量, 而且致残率和病死率高,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对COP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临床一般认为患者发病与气道炎症、蛋白酶与抗蛋白酶的失衡以及氧化与抗氧化的不平衡等三大因素有关, 主要诱因包括遗传、吸烟、化学物质、环境污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 首发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胸闷以及其他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功能障碍等全身性症状等, 若合并感染可出现咳血痰或咯血等症状。当COPD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 病情可持续加重, 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 反复性较强, 可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所以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需及时接受临床治疗, 以便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丹红注射输液是一种中成药, 可通脉舒络, 活血化瘀, 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具有预防血栓或促进血栓溶解的效用, 对淤血型肺心病、冠心病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用于临床中淤血闭阻所致的胸痹或中风等疾病的治疗, 治疗效果良好。为进一步研究COPD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法, 我院选取6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水平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 (P<0.05) 。由此证实, 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 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改善良好,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蕾.七叶皂苷钠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和炎性介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9) :4742.

[2]肖超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J].广东医学, 2011, 32 (5) :615.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第2篇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70例,符合ICVD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脑MRI证实,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无脑出血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或出血倾向;不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并发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70岁,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09±6.70分。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7~68.5岁,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40±7.9分。两组例数、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控制血压及血糖稳定斑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丹红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1次/日静滴,28天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为: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

结 果

总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治愈12例(30%),显著进步15例(37.5%),进步10例(25%),无变化3例(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5例(16.7%),7例(23.3%),10例(33.3%),8例(26.7%)和7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神经缺损评分:两组治疗前神经缺损评分分别为22.09±6.70分、21.40±7.90分,治疗后分别为11.24±6.95分、17.16±7.05分,治療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而致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治疗的目的是使闭塞动脉恢复通畅,恢复受累脑组织的血供,使梗死区脑细胞坏死量降至最低限度,半暗带脑细胞损伤最少。丹红注射液主要药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丹参酚等,主要功用为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西药的作用而达到强化扩血管、抗血栓、抗动脉硬化、抗炎等目的。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均符合WHO关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 治疗组33例, 男21例, 女12例;患者年龄为59~70岁, 平均年龄 (64.58±1.18) 岁;患者病程为1~6年, 平均病程 (3.54±0.84) 年;对照组33例, 男22例, 女11例;患者年龄为60~71岁, 平均年龄 (65.02±1.21) 岁;患者病程为1.2~6.1年, 平均病程 (4.02±0.91) 年。对6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 患者每日静脉滴注1次40 m L丹红注射液+250 m L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 持续治疗14 d。

1.2.2 治疗组

患者采用参脉注射液配合丹红注射液治疗, 患者除每日静脉滴注1次40 m L丹红注射液+250 m L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之外, 每日静脉滴注1次50 m L参脉注射液+250 m L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 持续治疗14 d。

1.3 疗效判定

显效, 是指患者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 是指患者休息时心电图ST段回升0.05毫伏, 未恢复正常;无效, 是指患者休息时心电图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2]。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NN (24 h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 、SDANN (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 、r MSSD (24h R-R连续差异均方的平方根) 和p NN50 (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 变化状况。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变化状况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SDNN为 (106.28±17.07) , SDANN为 (97.68±19.11) , r MSSD为 (22.58±11.04) , p NN50为 (5.14±1.05) , 治疗后SDNN为 (134.64±25.13) , SDANN为 (118.54±21.13) , r MSSD为 (39.68±15.24) , p NN50为 (10.26±4.41)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DNN为 (103.57±13.27) , SDANN为 (102.03±19.57) , r MSSD为 (20.29±9.47) , p NN50为 (3.24±9.15) , 治疗后SDNN为 (105.68±17.24) , SDANN为 (114.16±20.13) , r MSSD为 (22.51±10.03) , p NN50为 (6.89±2.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SDNN、SDANN、r MSSD和p NN5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SDNN、SDANN、r MSSD和p NN50显著优于治疗前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DNN、SDANN、r MSSD和p NN5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上, 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没有临床症状, 其主要是通过检查而发现的, 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现象, 患者病变较轻或是较好的侧支循环, 其没有出现疼痛临床症状。该疾病主要出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 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 医护人员应通过富含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参脉注射液配合丹红注射液在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 其中, 参脉注射液具有益气固脱、生脉和养阴生津等作用, 其可显著提高患者免疫机能, 同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具有显著增强药效的作用, 同时对化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降低作用。该种药剂的主要成分为红参和麦冬, 其中, 红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和益气摄血等作用, 麦冬具有养阴生津和润肺清心等作用, 诸成分合用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和通脉舒络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红花, 其中,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和清心除烦等作用,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和散湿去肿等作用, 诸成分合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冠状动脉阻力、增强患者心肌收缩能力、改善患者循环、增加患者血流量和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患者缺血及损伤心肌恢复功能、促进患者纤维蛋白溶解和降低血粘度等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 两种药剂联合使用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 在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临床上参脉注射液配合丹红注射液具有显著效果, 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改善作用。该次研究选取的6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SDNN、SDANN、r MSSD和p NN50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参脉注射液配合丹红注射液值得在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群雄, 姚品芳, 钱禹林.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心率变异性变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1) :92-94.

[2]胡少林, 黄乐平.丹红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3, 19 (7) :55-57.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第4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笔者选用中成药丹红注射液结合中医辨证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0岁,平均34岁。所选病例全部符合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订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对照组患者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口服,临床分为四型。①寒湿型: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用阳和汤加减;②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桃红四物汤加减;③热毒型:治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用以四妙勇安汤加减;④气血两虚型:治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用以八珍汤加减。并根据临床酌用抗生素、短时间内应用妥拉苏林、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15天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标准。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明显改善,步行速度100~200m/分,并能持续步行500m以上无不适者;②显效:临床症状改善,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有改善,步行速度同上,能持续步行500m以上者;③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有改善,步行速度同上,能持续步行300m左右者;④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病情继续加重者。疗效判定为2~4个疗程。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讨 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中医“脉痹”、“脱疽”范畴,经研究发现本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免疫復合力的形成及其在血管壁的沉积是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生的重要病因。现代研究则认为有血管内皮受损而产生的TXA2-PGI2失衡,并由此而致的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瘀的病理基础[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预后差,寒热错杂,虚实交错,应治其标,也应固其本。初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病死和保全肢体的关键。因瘀血阻络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固活血通络应贯穿治疗始终。

丹红注射液是由中药丹参、红花提炼而成。丹参为君药,通血脉散瘀结;红花为臣药,化瘀血通经络。二药相辅除邪不伤正,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的TXA2水平[2]。红花能有效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和释放TXA2,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纠正外周循环中TXA2-PGI2平衡失调[3]。同时,丹红注射液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管损伤,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4]。经过临床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杨大红,杨霄,杨敏.针药合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J].河南中医,2001,21(2):17.

2 胡小戎,曹凤梅.丹参的药理、临床应用与制剂研究[J].中国新医药,2003,2(6):54-55.

3 王淑君,王万铁,熊建华,等.红花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浆TXA2-PGI2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2):100-102.

4 满永,丁莉,国汉邦,等.丹参红花提取物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体外试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19-122.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2]。并经头颅CT证实, 发病均在48h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63例, 男40例, 女23例, 年龄49~73岁, 平均年龄62.8岁。对照组61例, 男39例, 女22例, 年龄45~71岁, 平均年龄63.2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 1次/d, 14d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 1次/d, 14d为1疗程。两组均给予1疗程, 其他基础药物治疗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2]

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小于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或增加18%以上;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undefined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临床疗效见表1。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亦未发现明显异常。

3 讨论

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 血液中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使血液黏稠度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后, 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受到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 血管内膜破坏, 血管壁胶原暴露, 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血管内血栓形成, 局部脑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不能及时灌流或进行脑保护治疗, 则可能使梗死灶周围仍存活的半暗带神经元死亡, 加重神经功能缺损[3]。早期改善局部血流与脑保护结合是急性脑梗死治疗关键[4]。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红花, 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含丹参脂和丹参酮类, 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5];红花含红花黄色素、红花苷和红花醌苷, 能抑制凝血酶原活性, 具有抗凝血作用[6]。因此丹红注射液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并能增加脑血流量, 减少脑缺血范围。观察结果显示, 丹红注射液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较理想药物。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12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63例, 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静滴, 1次/d, 14d为1疗程。对照组61例, 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 1次/d, 14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梗死,脑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3]黄如训, 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96-298.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23-2427.

[5]杨佳, 张毅.丹参、三七的有效部分对正常大鼠血小板粘聚性及TXA2、PGI2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4, 10 (5) :21.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1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发病后48 h内入院,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前循环脑梗死,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导致的脑栓塞或继发性脑梗死, 既往无卒中病史或此次症状与既往病史无关。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8例, 男28例, 女20例, 年龄54~81岁, 平均 (65.3±12.6) 岁;对照组46例, 男27例, 女19例, 年龄52~80岁, 平均 (64.8±11.7) 岁。两组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等)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常规治疗包括胞二磷胆碱钠、吡拉西坦、维生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甘露醇等,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治疗, 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防治并发症。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1次/d, 维持治疗2周。

1.3 疗效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痊愈, 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 减少18%~45%, 为进步, 18%以下或增加不足18%为无变化。总有效=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 满足要求后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6%, 高于对照组的7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主要原因是血脂异常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黏度增高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 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黏度、改善脑循环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

丹红注射液是中药丹参和红花的复方提取制剂, 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寒, 归心肝经, 功能通血脉、散瘀结, 为主药;红花性味辛温, 归心肝经, 功能化瘀血、通经络, 为辅药。两药合用, 相辅相成, 具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 且祛邪而不伤正[2], 临床用于瘀血阻络之中风。同时丹参为沉降之药, 红花为升浮之品, 两药合用, 一升一降, 内外通和, 行气活血。临床药理研究表明, 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红花酮苷等, 其中丹参酮和丹参酚酸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减小血管阻力、增加红细胞顺应性等作用, 并能清除自由基, 拮抗Ca2+内流, 改善ATP酶活性, 对脑组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3]。同时, 丹参酚酸还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红花黄色素和红花酮苷能有效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 激活和释放TXA2, 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 维持外周循环中TXA2和PGI2的平衡,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4]。此外, 丹红注射液还能降低血TC、TG和LDL2C水平, 抑制活性氧 (ROS) 的产生, 对动脉粥样硬化 (AS) 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6]。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且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过程中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 说明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提高有效率, 减少后遗症状。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n=48例) 和对照组 (n=46例) ,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 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 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有效率。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参考文献

[1]岑烈, 戴晓勇, 愈斌, 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21 (6) :43-44.

[2]黄如训, 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96-298.

[3]李永祥, 杨荣, 何金昌, 等.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性特点及降粘治疗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2, 12 (2) :138-139.

[4]王淑君, 王万铁, 熊建华, 等.红花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浆TXA2/PGI2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003, 20 (2) :100-102.

[5]尹秀花, 刘传文, 高鸿, 等.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杂志, 2008, 8 (27) :515-518.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 男性62例, 女性38例, 年龄55~85岁, 平均69.2岁。入院时已非溶栓时间窗或有溶栓禁忌证而未行溶栓治疗, 症状、体征:表现为前循环梗死的67例, 后循环梗死的28例, 前后循环均受累的5例。治疗前NIHSS评分平均为16.3分, NSE平均28.61µg/L。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给药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天一次口服的基础上, 予以丹红注射液30 m L+0.9%生理盐水250 m L每天静点一次, 使用15 d;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口服一次。观察用药过程中肢体运动功能、吞咽功能、语言表达及理解情况, 每周一次记录NIHSS、复查NSE, 并比较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1.3 疗效判定。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级, 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Ⅰ~Ⅲ级, 部分生活能自理;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我们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作为有效;将无变化、恶化、死亡作为无效。具体以HINSS评分作为量化指标, 及观察NSE数值变化。

2 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48例, 显著进步35例, 进步12例, 无效5例, 其中3例用药前后神经功能无变化, 另外死亡2例, 1例为并发脑疝, 转外科手术, 术中死亡, 另1例为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 未观察到出血、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本组治疗后HINSS评分平均为9.2分, 较治疗前下降7.1分。NSE平均11.61µg/L, 较治疗前下降17µg/L。

3 讨论

脑梗死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上, 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缺血半暗带内, 由于侧支循环存在, 细胞功能虽受抑制, 但短期内尚存活, 处于可逆状态, 如在有效时间内及时恢复血液供应, 则脑代谢得以恢复, 神经细胞可以存活并且功能得以恢复, 这也是超早期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2]。但是因为比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和吸血禁忌的原因, 仅仅有很少一部分的患者能够接受这项治疗。所以我国传统的重要就在这个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丹红注射液是由步长集团研制、山东菏泽制药集团生产的纯中药制剂, 是丹参、红花按照一定科学配方提取的复方制剂, 其的主要作用成分包括了红花、丹参等名贵中药材, 采用了科学的提取方法, 并且包括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很好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明显降低NSE, 且安全、不良反应小。本篇观察对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达95%左右, 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达83%, 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死亡2例中1例为并发脑疝, 转外科手术, 术中死亡, 另1例为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作为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指标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3]。正常情况下, 体液中的NSE含量较低, 当神经细胞受损下, 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 NSE较易从细胞质内释放出来, 迅速进入细胞间隙, 进而通过血脑屏障释放入血, 脑梗死后神经细胞由于缺血缺氧, 渐进的发生坏死性病理改变。从而成为脑实质损害的一个十分敏感的指标[4]。在本项临床研究中, 笔者发现使用了丹红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SE有明显下降。

丹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反应方向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研究, 对其中的主要起作用的成分认知如下: (1) 丹参酚酸和丹参酮有降低血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清除氧自由基、防止血栓形成、抗凝和改善微循环作用。 (2) 红花的有效成分是红花黄色素, 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 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 可以行之有效的减少血小板黏附导致的TXA2释放, 改变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细胞状态。纠正外周循环中TXA2、PGI2平衡失调, 降低DD水平, 溶解或防止血栓形成。 (3) 红花能降低血清IL-8和MMP-9水平, 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 降低hs-CRP水平, 降低缺血缺氧对神经细胞的损伤。 (4) 激活脑缺氧诱导的Ca2+/钙调蛋白依赖蛋白激酶活性, 从而防止缺血致神经内Ca2+浓度超负荷而造成的脑损伤。目前, 丹参和红花的复方制剂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GF-β1表达的影响的研究, 证明丹红注射液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 其机制为:通过上调TGF-β1的表达, 进而产生脑组织保护作用。另有研究证明:丹红注射液具有明确的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本次研究中证明:丹红注射液确实能够行之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 且对患者比较安全的同时没有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于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2) :147-151.

[2]杨德本, 许可, 陈建业, 等.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变化[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6, 13 (5) :310-312.

[3]周瑾, 唐伟, 迟海涛, 等.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RP、NSE、MMP-9及ET1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4) :265-266.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5.7±4.2)岁;其中基底核区脑梗死9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8例,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8例,多发性脑梗死6例,脑叶梗死4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4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试验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5.1±4.6)岁;其中基底核区脑梗死1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赛4例,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9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脑叶梗死7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3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药治疗,即石菖蒲9克、赤芍12克、红花6克、丹参15克、川穹9克、桃仁10克、郁金12克、地龙12克、黄芪60克、当归10克。头痛者加牛膝12克、钩藤12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9克;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30克、桑枝12克;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10克、僵蚕12克;肢体挛急者加伸筋草15克、白芍18克;心烦失眠者加合欢花12克、夜交藤15克。清水煎服,1剂/d,2次/d。试验组患者在中药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中药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试验组患者给予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加入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0级病残,患者出现过的头痛耳鸣、精神紧张和嗜睡等临床反应得到明显好转,并在后期观察中基本未再出现;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80%,患者出现过的头痛、精神紧张和嗜睡等症状有小幅度好转,并在后期观察中偶尔再出现;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甚至分数未减少反而增加,患者出现过得头痛、精神紧张和嗜睡等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严重。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价,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满意度判定标准:满意:患者对治疗的过程与结果感到满意,且临床症状改善;一般满意:患者对治疗的过程感到满意,但结果仍有待提高,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不满意:对治疗的结果与过程都不满意,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剧。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60d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液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变化,试验组患者血脂和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经后期观察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多种因素使得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致使脑组织因缺血和缺氧坏死,进而造成神经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4]。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其中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逐渐上升[5]。脑部动脉粥样化,会导致管腔狭窄闭塞,也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脑梗死发病急,无前驱症状,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患者在发病时意识清楚或出现轻微的意识障碍,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主干的栓塞致使大脑大面积梗死,此外,还会出现严重的脑水肿症状。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增加,严重时可导致昏迷与脑疝,且少见痫性发作。脑梗死患者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和身体痛苦,还会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采取高效、方便的治疗方法治愈脑梗死成了目前重要议题之一[6]。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中药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丹红注射液能活血化瘀、通脉舒络[7]。红花为菊科植物的干燥管状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功效;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功效,利于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脂质氧化速度,且抑制梗死周边的领域,有效降低血流量、抑制脑水肿、脑梗死,延迟或推移患者的神经元死亡时间[8]。另外,在划分上,脑梗死属于中医领域,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生较普遍,本研究中患者口服中药的药方中石菖蒲化湿行气;赤芍祛风利痹、消肿止痛;丹参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具有抗血栓、抗凝血的作用,能形成和改善血液的微循环和变性,此外,还会为脑提供充足的血流量,增加抗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的保障作用,提高机体耐缺能力,有效减少心肌缺氧和耗氧情况[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14、60d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60d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液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变化,试验组患者血脂和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经后期观察,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关键词:脑梗死,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李阳春,宫伟民.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1,6(2):236.

[2]苏倬杰,黄碧宏,汪花香,等.培哚普利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3(11):1736-1738.

[3]封臻,廉全荣.疏血通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效果对比[J].陕西中医,2014,35(6):668-669.

[4]明升.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74例[J].陕西中医,2013,34(7):802-803.

[5]张兆耘.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J].西部中医药,2014,27(6):76-77.

[6]王东育.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4):123-124.

[7]陈杰.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急诊救治脑梗塞患者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949.

[8]张蓉,周福良.丹红注射液在急诊救治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309-4310.

[9]田琴,田文芳,李延年,等.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6,28(2):234-237.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第9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丹红注射液;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1.3±3.7)岁,平均病程(3.74±1.03)年,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27例,糖尿病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0.0±4.0)岁,平均病程(3.69±1.10)年,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26例,糖尿病患者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针(国药准字H22026208)静脉滴注,0.5g/日,同时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针(国药准字H19999404)静脉滴注,20mg/日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静滴,20ml/次,1次/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标准》[1]进行判定。基本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正常,能生活基本自理或能正常工作;显著进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减轻,肌力4级以上,语言恢复明显,部分生活能自理;进步: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肌力在3级以上,患者生活部分自理;无变化:患者治疗前后体征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方面基本不能自理;恶化或死亡:患者症状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患者数+显著进步患者数+进步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及表2。

3 讨论

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往往是由于患者脑部或者支配脑部的颈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速发展的脑局部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有研究结果表明[2],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由于患者脑组织的某一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其相应范围的脑部组织发生缺氧,严重者甚至发生梗塞性坏死等,从而引起患者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及相应的体征变化。中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从而严重威胁着我国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目前,本病在西医治疗方法上较为单一,其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

丹红注射剂是丹参及红花的提取物制备而成的中药制剂,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酸、丹参酮、红花黄色素、丹参酚、儿茶酚和酸红花酚苷等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表明[4-5],该药物具有通脉舒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是衡量机体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最基本指标,正常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平衡状态,因此测定这些指标能很好的反应机体的基本状态。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汉卿.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8- 21.

[2]黄泽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3:64.

[3]王月银.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3:63-65.

[4]万运方.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4:13-14.

[5]汪燕.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J].世界中医药,2012,4:320-321.

(收稿日期:2014.07.27)

【摘 要】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丹红注射液;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1.3±3.7)岁,平均病程(3.74±1.03)年,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27例,糖尿病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0.0±4.0)岁,平均病程(3.69±1.10)年,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26例,糖尿病患者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针(国药准字H22026208)静脉滴注,0.5g/日,同时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针(国药准字H19999404)静脉滴注,20mg/日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静滴,20ml/次,1次/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标准》[1]进行判定。基本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正常,能生活基本自理或能正常工作;显著进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减轻,肌力4级以上,语言恢复明显,部分生活能自理;进步: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肌力在3级以上,患者生活部分自理;无变化:患者治疗前后体征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方面基本不能自理;恶化或死亡:患者症状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患者数+显著进步患者数+进步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及表2。

3 讨论

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往往是由于患者脑部或者支配脑部的颈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速发展的脑局部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有研究结果表明[2],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由于患者脑组织的某一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其相应范围的脑部组织发生缺氧,严重者甚至发生梗塞性坏死等,从而引起患者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及相应的体征变化。中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从而严重威胁着我国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目前,本病在西医治疗方法上较为单一,其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

丹红注射剂是丹参及红花的提取物制备而成的中药制剂,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酸、丹参酮、红花黄色素、丹参酚、儿茶酚和酸红花酚苷等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表明[4-5],该药物具有通脉舒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是衡量机体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最基本指标,正常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平衡状态,因此测定这些指标能很好的反应机体的基本状态。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汉卿.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8- 21.

[2]黄泽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3:64.

[3]王月银.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3:63-65.

[4]万运方.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4:13-14.

[5]汪燕.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J].世界中医药,2012,4:320-321.

(收稿日期:2014.07.27)

【摘 要】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丹红注射液;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1.3±3.7)岁,平均病程(3.74±1.03)年,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27例,糖尿病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0.0±4.0)岁,平均病程(3.69±1.10)年,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26例,糖尿病患者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针(国药准字H22026208)静脉滴注,0.5g/日,同时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针(国药准字H19999404)静脉滴注,20mg/日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静滴,20ml/次,1次/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标准》[1]进行判定。基本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正常,能生活基本自理或能正常工作;显著进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减轻,肌力4级以上,语言恢复明显,部分生活能自理;进步: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肌力在3级以上,患者生活部分自理;无变化:患者治疗前后体征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方面基本不能自理;恶化或死亡:患者症状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患者数+显著进步患者数+进步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及表2。

3 讨论

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往往是由于患者脑部或者支配脑部的颈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速发展的脑局部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有研究结果表明[2],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由于患者脑组织的某一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其相应范围的脑部组织发生缺氧,严重者甚至发生梗塞性坏死等,从而引起患者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及相应的体征变化。中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从而严重威胁着我国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目前,本病在西医治疗方法上较为单一,其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

丹红注射剂是丹参及红花的提取物制备而成的中药制剂,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酸、丹参酮、红花黄色素、丹参酚、儿茶酚和酸红花酚苷等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表明[4-5],该药物具有通脉舒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是衡量机体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最基本指标,正常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平衡状态,因此测定这些指标能很好的反应机体的基本状态。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汉卿.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8- 21.

[2]黄泽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3:64.

[3]王月银.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3:63-65.

[4]万运方.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4:13-14.

[5]汪燕.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J].世界中医药,2012,4:320-321.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第10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于我院2011年1月-2015年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中抽选120例作为调查对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实验组6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39例、21例,年龄段52-84岁,平均(72.4±1.4)岁;疾病史1-12年,平均(6.7±0.7)年;合并症:30例心绞痛,19例心力衰竭,8例心律失常,3例糖尿病;对照组6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40例、20例,年龄段53-85岁,平均(72.5±1.5)岁;疾病史1-13年,平均(6.8±0.8)年;合并症:31例心绞痛,18例心力衰竭,9例心律失常,2例糖尿病。120例患者的合并症、疾病史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疾病诊断

①纳入标准:120例患者均经临床X线、冠脉造影等确诊,伴有程度不同的胸闷、气短等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缺血性ST段,疼痛时间处于2-5分钟内;②排除标准:药物过敏、精神异常、脏器损伤等患者于治疗前排出本次调查。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化的疗法,如:口服阿司匹林,每天1次,每次0.1g;静滴低分子肝素钠,用法:将低分子肝素钠溶于氯化钠液体中,剂量分别为2.0万U、1000.0m L,每天1次;口服普罗布考片,每天2次,每次0.5g。同时,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调节血糖、血压指标等疗法;实验组患者于该基础上实施丹红注射液疗法,用法:将丹红注射液溶于氯化钠液体中,剂量分别为30.0m L、250.0m L,每天2次,持续治疗1个月。另外,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还需行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措施。

1.4评定项目

1.4.1疾病效果标准:症状消退,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80.0%以上,心电图指标恢复正常,说明疾病控制;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0%以上,心电图指标开始恢复,说明疾病好转;症状未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不足50.0%,心电图指标未变化,说明疾病治疗无效。

1.4.2血脂指标于治疗前检测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并和治疗后的指标比对。

1.4.3并发症观察患者预后是否存在栓塞、心肌梗死综合征、心室壁瘤等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3.0的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其中,疾病效果、并发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组间有区别。

2结果

2.1临床疾病效果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控制者35例,好转者22例,无效者3例,好转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控制者20例,好转者30例,无效者10例,好转率为83.3%,两者预后缓解率有区别,P<0.05。

2.2临床血脂指标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的总胆固醇(6.28±0.7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9±0.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31±0.81)mmol/L,甘油三酯(1.99±0.47)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总胆固醇(6.22±0.7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3±0.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27±0.80)mmol/L,甘油三酯(2.01±0.44)mmol/L,两者治疗前的血脂指标无区别,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3.20±0.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2±0.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8±0.50)mmol/L,甘油三酯(1.20±0.15)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5.91±0.8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0.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2±0.61)mmol/L,甘油三酯(1.90±0.31)mmol/L,两者治疗后的血脂指标有区别,P<0.05。

2.3临床并发症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率为6.7%,包括:2例栓塞、1例心肌梗死综合征、1例心室壁瘤;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率为20.0%,包括:5例栓塞、4例心肌梗死综合征、3例心室壁瘤,两者预后的病发率有区别,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多发性的临床病症,由各种因素引发,轻者可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重者可诱发心肌梗死、栓塞等病症,危害患者生命。以往,临床均借助西医疗法治疗,然由于不同患者疾病程度、合并症不同,致使最终效果不满足需求。因此,需探究安全、有效的疗法[2]。

近年来,通过病理学、生理学的不断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效果显著。丹红注射液属于中成药制剂,由丹参、红花等成分组成,具有疏通经络、化瘀、止痛的效果。其中,丹参药物成分中所具备的丹参酮具有扩张患者冠状动脉,增加血液流动总量,改善心肌缺血现状,加快损伤组织修复速度的作用[3];并且,还有保护心肌功能,改善微循环,扩张毛细血管,降低血压指标,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红花药物成分中所具备的红花苷、红花黄色素等具有提高心脏兴奋度,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血液流动量、保护心肌功能的作用。红花黄色素可扩张患者毛细血管,降低血压指标,镇静、镇痛作用突出,红花苷可改善缺氧现状,保护心脏功能[4,5,6]。通过静滴滴注该药物,可实现最终的疾病治疗目的。本结果显示,临床实验组患者经由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病症得以好转者58例,占比95.0%,和对照组好转率的83.3%相比,有区别;且从预后的血脂指标、并发症情况上来看,实验组患者的相应指标水平、并发症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说明:冠心病患者经由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可改善血脂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符合研究报道[7]。

综上,临床于基础疗法治疗冠心病患者中加用丹红注射液作用突出,可缓解病症,改善生活现状,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行丹红注射液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我院2011年1月-2015年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中抽选120例作为调查对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疗法,实验组于基础疗法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评定预后效果。结果 实验组预后病症好转者57例,占比95.0%,和83.3%的对照组缓解率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于基础疗法治疗冠心病患者中加用丹红注射液作用突出,可缓解病症,改善生活现状,增强总体效果。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冠心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恒刚,武文斌.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及FG影响的Meta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12):28-30.

[2]刘德奎,张素云.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7):983-985.

[3]宋晓蓉,谢陈玲.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126-128.

[4]郑志奇.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63-1565.

[5]王聪婕,薛庆新.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187-188.

[6]赵妍.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3):528-530.

上一篇:国际公共政策下一篇:新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