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2024-09-17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精选12篇)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1篇

1 框架设计

展示系统中往往具有多个甚至数十个声音片段作为点播节点,在同一展示区域内不允许同时扩声出来,而在不同展示区域内,又具有按区扩声功能,不会形成互相干扰,即参观到哪,点播扩声就伴随到相应区域,不能出现错播或是跳播。根据这些基本要求,设计以单片机作为主控中心,集中处理指令,并且将播放的音频准确送至扩声音响中。以单片机编程控制播放、停止、切换及灯光伴随等功能;同时,设计了外部编译器,可以对多个曲目或是多媒体进行播放设置,设置具有方便的曲目选择、通道选择、路由选择等多方面功能。利用A/D转换及阈值检测办法,还可以实现无音频故障提示功能。

2 系统结构简图(图1)

3 技术应用

3.1 STC12C5A32S2单片机简介

单片机STC12C5A32S2是单时钟/机器周期(1T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单片机,具有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8路高速10位A/D转换。具有7路外部中断I/O口,传统的下降沿中断或电平触发中断,并新增支持上升沿中断的PCA模块,Power Down模式可由外部中断唤醒等功能

3.2 低电平触控技术

触控开关是通过人体的触摸引起输入感应电容的变化作为触发信号,其中手指作为一个电极,接触面作为电容的中间介质,面板下的导电介质连接到电路板上的感应焊盘作为电容的另一个电极。这样就形成一个输入电容,输入电容和触控芯片内置的基准电容比较输出差分信号,再由放大电路放大后在输出端得到高低电平,从而实现对信号的控制。

SJT8001B是单通道触摸芯片,外围元件少,应用电路简单,具备对环境温度及湿度的自动适应能力,不会受天气变化影响其灵敏度及工作稳定性。抗电源干扰及手机干扰特性好。近距离、多角度手机干扰情况下,可靠性强;触摸响应灵敏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主要是通过调整CS采样电容的容量来调节触摸灵敏度。电容值越大,灵敏度越高;电容值越小,灵敏度越低。在实际建设中,也巧妙使用了组合拨动开关连接多个电容制成可调电容组进行调试,简易快捷的实现了灵敏度与环境的匹配调整。经过结合实际条件进行调试得出采用了涤纶电容,调节至0.22~0.68uF时效果最佳。完全可以达到展厅点播开关所设想的准确、易触发、可靠、稳定的要求。

3.3 单片机STC12C5A32S2程序控制技术

当触摸点被触摸后,触摸电路产生一低电平信号并引发单片机STC12C5A32S2产生中断,对每个触摸点进行扫描以确定是哪个触摸式按键被触摸,触发信号确定后,由于触发器处于高电平状态,该状态会影响CPU的判断。因此,设计了在触发信号确认后由CPU发一个控制信号给触摸电路使其复位,以便下次触摸;同时,通过指令控制播放设备(mp3、CD机、mp4等)的选曲系统播放指定的曲目,然后用A/D转换得出的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有播放的音频信号。如没有则灯光提示装置让灯光闪烁,在有播放的音频信号后灯光常亮,曲目播完后灯光熄灭。电路图如图3:

CPU通过P3.0,P3.1端口与CD机、mp3,mp4等播放设备相连,通过指令控制。如CPU通过发送代码7E,07,B0,30,31,30,30,31,7E就可播放01文件夹中的第001曲

单片机控制代码段:

3.4 单片机控制LED灯

CPU的P0口(A1到A8)通过J4插座与16选1开关集成块CD4067相连,如图4。

CPU在判断出曲目后通过A1到A6的电平组合就可控制相应的触摸式按键上的LED灯亮程序:如第10首曲目的触摸按键被触发

这时CD4067的第22脚就与第1脚接通,驱动集成块ULN2803 (U6)的17脚变低电平,就可使第10首曲目的触摸按键上的LED灯亮。

3.5可编程实现点播开关与存储内容路由选择以及多媒体播放多通道输出路由选择

系统外置了可编程编译器,应用单片机的程序指令功能,将点播触摸开关终端、曲目序号、通道及多媒体种类选择内建在程序中,用户只需使用外部编译器的四个点动按键及液晶显示屏,即可方便明了的对点播对应曲目、播放通道指定、多媒体选择等进行路由设置。

电路图如图5:

图中J13插座与液晶屏相连,J14连4个按键用于功能调整。进入调整状态时,可选功能有以下几点。一是音量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音量电平值。二是液晶屏上显示选择播放设备(mp3,CD机,mp4等)菜单,用按键可选择播放设备。三是用按键可选择每个触摸式开关对应播放的曲目序号,并可指定曲目播放的通道,当点播触发时可自动切换播出。

程序控制指令为:

4 系统逻辑功能

系统逻辑框图如图6:

整个电路上电后CPU检测完外接设备后接通触摸电路的电源,然后处于等待状态,如此时有触摸式开关被触摸,会产生一低电平信号加到CPU的P3.2,CPU进入中断处理程序:通过P0口发扫描信号查找是哪一个触摸式开关被触摸,确定后通过指令控制触摸电路复位,然后经过译码确定此触摸信号对应播放的曲目,再由P3.0,P3.1发指令给播放器播放,接着启动A/D,判断是否有音频信号,在播放器开始播放但还没音频信号时,CPU发指令让被触摸的触摸式开关上的LED灯以0.3秒的间隙闪亮,当有音频信号时LED灯常亮,这样可提示讲解使用者选曲成功。曲目播完后,A/D判断无音频信号,则发指令让播放设备停止播放并熄灭LED灯。(源代码略)

5 结语

多媒体展示红色旅游故事 第2篇

历史记录的是逝去的历史人物、事件、历史场景,与现实存在较大的距离感。在以往的项目经验中,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研究发现,跳出传统的红色历史陈列展示方式是创新开发、提升红色旅游产品档次的关键,采取现代化高科技多媒体手段的突出优势分外明显,其形象、直观、对于宏大叙事的可视化承载、再现能力是文物展示、史料记载、遗址观光等传统红色旅游形式所望尘莫及的。

重塑红色叙事中的历史形象感

美国《纽约时报》曾通过中国传统名画《清明上河图》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引导美国民众了解中国。运用数字多媒体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绝妙结合,在真正做到追思往事的同时寓教于游,寓教于情,在红色情境中感悟历史,以现代化方式体验休闲娱乐,对国家、对民众、对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事业可谓功德无量。以高科技多媒体展示作为讲述历史的方式手法,能够重塑红色叙事中的历史形象感,让历史事件、人物及场景,通过形象化的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同时极大提升红色历史文化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山合水易认为,追思往事的过程除了翔实的文字记载外,应打造更为可观、可感、可触、可体验的创新型实物产品。

高科技产品带来全新的体验与强烈的共鸣

多媒体电子沙盘

多媒体电子沙盘集多媒体展示、互动功能于一体。通过声、光、电、图像、三维动画以及计算机程控技术与实体模型相融合,可以充分体现展示红色历史内容的特点,达到一种惟妙惟肖、变化多姿的动态视觉效果。对参观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3D虚拟旅游系统

可以构建红色文化中逼真的3D历史人物及场景空间,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幕点击导航地图中的景点图标,即可游历各处景点。除了多角度,多维度参观景点,甚至可以进入某些革命会址、遗址建筑物内部任意游览。超前的旅游景区三维技术不仅可以展现景区建设完成后的真实效果,而且可以将历史文物、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呈现。

单面幻影成像系统

是基于“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可将所拍摄的历史人物影像,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演示革命区重要会议的故事发展过程,绘声绘色,虚幻莫测,非常直观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立体模型场景,造型声光系统和光学成像系统,影视播放系统、计算机多媒体系统、音响系统控制系统组成。

多媒体触控查询机

以丰富的多媒体内容,便捷的人机交互触控方式和新丽的艺术化表现形式,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游客对于旅游资源的获取获知。游客通过双手在屏幕上进行点击、平移,拉伸以及旋转等操作,可获取旅途中的有效信息。

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再现生动的历史画卷,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尤其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事业,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双向互补,这些历史人物与历史现象在健全和发展学生高尚品格上的积极导向作用,培养民族成就感,激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3篇

关 键 词:移动手机应用 APP 设计趋势 交互情感

随着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正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改变着人们以往的认知方式。从多媒体课件,到多媒体互动展厅、多媒体博物馆,再到现如今在移动设备终端领域的发布占领,多媒体展示方式以其打破传统的新颖展示模式而迅速被人们所认可,这使得多媒体展示的市场一片良好。作为多媒体展示的一个重要部分,移动终端上的多媒体交互设计迅速博得了用户群体的喜爱。尤其是手机应用的介入,与现在都市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更加博得了人们的青睐。早期的手机应用,从手机版的腾讯QQ、jave小游戏,到目前的APP应用,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话说手机传播的多媒体化,带给你不单单是视觉的和听觉的享受,而且是对你综合感官的立体“按摩”。因此,手机作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的同时,手机应用也逐渐以一种生活调剂品占据了主流市场。下面将以我们团队的手机应用作品《新证财经——中国银行舆情简报》为例,从用户体验、同类产品调研和界面交互设计等角度来分析手机应用类作品的制作。

一、前期的选题制定和准备:

通过团队的努力,我们在社会调研期间结识了北京唯真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的CEO王继军先生。他对我们的建议是财经新闻类的移动手机类应用。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项目呢?通过我们进一步了解,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财经新闻类应用大部分只是整合一下近一段时间内所有的财经类消息,并没有很明确的针对性,其中的信息量过多过杂,而关注这些新闻的企业大佬或者是财经新闻的爱好者们并不能主观的去选择自己想要获得的新闻信息。那么,这对一个移动手机应用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缺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畅想,假如有这样一款应用,会针对不同的用户给予他所关注的信息,可供其选择。在具象一点,就是假如我是一个公司的大佬,我想要关注一切有关我公司的财经消息,舆情消息,及时的看到后有利于针对该情况去部署公司的运作,那么,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经过团队商讨,与王先生的最终商讨,我们将项目定了下来,通过多方面的洽谈努力,我们试着做一款新证财经针对中国银行的舆情简报的应用。在定下这个选题后,我们团队内部进行分工,继续接下来的工作。

二、调研和用户体验分析:

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们就知道,一个好的多媒体作品离不开精心的策划,前期的调研准备,以及功能结构分析等。这些,都是决定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调研,这包括相类似产品的分析,用户体验分析等等。

我们首先根据这款软件应用进行了用户调研,主要针对30-55岁之间的企业领导、企业中上层领导者以及其他关注类似信息的人员。在大范围内容调研后,我们又因为需要对企业信息关注情况与个人定制这个模块的信息制作,对于用户调研内容问题进行追加。例如:您的生活中对于财经类信息是否感兴趣?财经新闻的相关看法,你所关注的才精心为都有哪些方面?您希望在一款应用中都能有哪些功能?从调研中,我们获得有价值的用户体验资料,根据我们所分析出的用户需求。我们在个人定制这个版块,结合调研信息,以我最想拥有的个人(企业)特有的功能总结出来。希望能给期待的用户们带来新的、不一样的特殊交互体验。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以两方面为主:一是应用的内容结构方面。调研过程中主要咨询用户都希望在给应用中有哪些功能点,以及用户想看到什么样的信息,关注那些财经消息等等;另一方面则是本应用的设计制作。一件好的设计及作品是为我们的生活更好的服务,同时也需要达到舒适、实用、易用的目的。因此设计风格以及小细节的设计都是影响作品整体的关键。现在主要有两大主流系统: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这两种系统的同一应用的设计风格也有很大不同。而调研过程中对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也影响着我们后期设计与制作是以那个系统为主。另外,针对目前比较火热的问题——扁平化设计大战拟物化设计,我们也需要进一步调研,我们所针对的用户一般都是企业家或者白领,公司职员,以及由于职业、金融、财经等关键词的影响,他们希望使用的是那种设计风格的产品?是拟物化设计?还是扁平化设计?这些调研结果,都会在接下来一一解说。

三、作品中的界面设计

交互设计可以提高产品可用性。界面的交互设计也是缠住用户,令用户享受这一应用的最大亮点。在一系列的调研之后,我们发现关注财经类消息的用户一般为中层人士,他们对现在新生的设计方式反映并不看好。如极简主义、扁平化设计等等。相反,也许是因为久在上位的缘故,致使他们的欣赏角度大多与身份、地位有着莫名的联系;加上他们对金融、财经等词义的理解,在设计风格上,他们更主动要求拟物化设计,界面质感、层次的要求也更多一些。

因此,在设计界面之时,我们选择用厚重、大气的设计风格。将界面添加纹理的感觉,使整体看起来厚重并有层次感。另外颜色主观选择了深红或者深褐色,这也与中国银行的LOGO色相符合,从而让用户感觉到时针对他们自己而专门定制的一款软件,使用户得到充分的视觉享受和满足感。同时,在内容架构上面,我们多方探讨、改进,最终达到内容清晰有条理,大模块明确,使用逻辑清晰,方便用户阅读的目的。界面如图一、图二、图三。

当我们做完这款界面的小样时,将其导入到手机中,拿去再次进行用户调查。当期待已久的用户看到这个界面时,却有些失望的表情。细问之下,我们知道自己失误在哪里。作为财经新闻类的应用,我们似乎忘了最初设计的目标人群是企业家和中层领导。在这样的群体中,他们大部分都有炒股或者手持股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会有中国股民的红色恐惧。而且,在这种颜色的感染下,文章的阅读会有障碍,让人有心烦气躁的感觉。到此,我们终于明白有些时候设计不光是靠自己的主观想象与分析,还要充分结合现实情况,要做出用户喜爱、易用、易读的好作品来。

因此,在问题被剖析出来后,我们加紧改正。在界面颜色和风格上做了很大的改动。如图四、图五、图六。

这次修改的界面中,我们大改以往红色深沉的界面风格,而是以蓝色的深沉稳重代替了,使整个界面降噪,又与财经类应用的风格作品相符合。并且在设计中,我们格外注意了小细节的设计。如多媒体作品中的片头片尾的等待部分,我们采用几张简单大方的过场图代替,这样减少用户在打开应用程序时缓冲等待的不耐烦的感觉。其次,在功能上,更是添加了“我喜欢”这个功能点。这个喜欢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对该条信息的关、收藏。如此一来,我们的作品得到了用户和体验者的广泛好评。

三、作品总结

这就是我们所制作的研究成果,也是我们希望能够为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我们希望我们的这款手机应用产品,能够尽快上线,能够让更多的人去使用和体验。不管是各类专家和财经新闻爱好者或者企业用户对于我们产品的改进意见或者建议,新的想法给予我们更新的世界,因为创意没有界限。

在现在多媒体应用的市场中,交互设计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其中展示的方法和界面的交互也是一大重点。我们将把我们所研究调查的项目运用到以后的多媒体展示交互设计中。让我们的作品展示不仅能在实际内容中占据主动地位,也要在展示过程中的展示方法和功能的实用性上更胜一筹。将APP软件应用交互展示与新闻财经相结合,做出企业制定版是我们基于目前APP市场上的财经新闻报等应用想出的新想法,结合当下信息时代的变化,希望我们制作的这款应用能受到大家的喜爱。同时,也促进APP市场私人定制类型的应用的发展,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了解研究中国数字媒体产业中的智能移动终端移动APP应用发展与用户体验感受的结合与学习。

作为一群正在学习数字媒体产业丰富知识的学生来说,我们对数字媒体产业充满激情,我们希望能够学习到更新的知识,运用我们不同的想法去进行对于数字媒体产业的创新。而对于各大类的智能移动终端应用我们都应该广泛的尝试,从中学习到他们的优点,改进其中的缺陷。无论是从UI界面设计上还是从交互的方式上甚至是用户体验的方式上都要虚心学习。因为这些都是属于我们一直在努力的部分,但是同样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对于应用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也要认真的去发掘发现,并且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改进意见,让自己能够获取更多更有效的知识与创新想法。以我们现在微薄的力量为这个社会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芸莉.交互设计欣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瑞宁 (Reimann R.) 克洛林 (Cronin D.) 库伯 (Cooper A.) , 刘松涛 (译者) 《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 》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应用多媒体,展示语文的美 第4篇

一、识字之美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教学中, 利用音乐、录像或图片创造美的意境, 把汉字的演变, 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多媒体以其自身具有的独特魅力把孩子引进了神奇的汉字世界。如, “人”直立的侧面人形;“水”舒缓流淌的小溪;“山”高高、尖尖的皇冠;“牛”尖鼻弯角的野牛;“目”圆溜溜的眼睛;“女”跪坐的女人形……每一个汉字就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着孩子的眼睛, 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识字环境。孩子们认得快, 记得牢。这时候, 教师再应用课件教学生如何布局——大小、宽窄、高低、变化;如何运笔——横如行云流水、竖如千年古藤、点闪耀着清丽的光辉, 撇给人飘忽的感觉、捺一望而沉醉……写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形状的汉字, 怎能不诱发孩子爱字的情绪呢?只写两三遍, 孩子们就记牢了, 并且写得漂亮。孩子们这样识字, 不是干巴巴地记读音, 记笔顺, 而是饶有兴趣地观察、分析和模仿, 对汉字的结构、点面、意境之美都有所领悟。学生自己学得越美, 就越从心里喜欢。

二、阅读之美

走进小学的语文课本, 无论是抒情的散文, 经典的童话, 厚重的传统文化, 还是优美的诗歌, 动人的故事, 抑或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科技小品文等, 都给学生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教学中, 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能彰显语文内涵的美。

1、形象直观的美。小学生年龄小, 见识少, 更由于身处农村, 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 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想象和联想出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要想入情入境地体会课文内容, 有一定难度。多媒体课件就充当了表现的工具。如《瀑布》 (西师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 ,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瀑布的美丽和壮观。孩子们没见到过真实的瀑布, 课堂上,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意图, 体会课文中表达出来的美好意境, 教学时在美妙幽婉的音乐声中, 展示动画的瀑布图。那轰隆隆的巨响, 那一泻千里的豪迈, 那澎湃的气势, 那如雾如烟的奔放, 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孩子们欢呼着、惊叹着、朗诵着“啊, 好伟大呀, 一座珍珠的屏!”, 一个“啊”字, 赞美之情倾泻而出。山川多么神奇, 自然多么伟大。不知不觉中瀑布的美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2、图文并茂的美。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就要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多媒体能够同时将文字、声音、图像、影音呈现, 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上《海滨仲夏夜》 (西师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 这一课, 我先激趣导入, 想去大海吗, 来让我们手牵手, 一起赶海去。描述:海风阵阵, 浪花欢笑, 贝壳闪烁, 海鸥飞翔, 西方的天空, 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出示晚霞图) 在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欣赏中, 出示句子 (“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 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 闪烁着, 消失了。”) 多么美丽呀!孩子们, 你们的座位就是软软的沙滩, 快坐上去。我们一起欣赏夜晚的大海。 (出示课文插图, 配以海浪声的轻音乐) 仔细观察, 展开想象, 说说从天上到海面, 你们都看到些什么?之后诵读句子: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 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它是那么大, 那么亮, 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 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中的明灯。”) 课件图文并茂的美, 让孩子们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 心与优美的文字一起飞扬。

3、流畅变通的美。多媒体丰富的教学资源, 灵活的点击变换, 让学生能够自如顺畅地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就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几个镜头变换着, 对比着呈现给孩子们。一组对比镜头是热闹的大街上, 人们都在忙着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 准备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一个光着头, 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不停地叫卖“卖火柴”, “卖火柴呀”, 人来人往中, 小女孩的叫卖声是那么的无助。第二组对比镜头屋子里的人享受美味的食物, 围绕着美丽的圣诞树载歌载舞, 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屋子里充满了温情和欢声笑语-----而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 饥寒交迫, 几次擦然火柴, 幸福地幻想着烤鹅、火炉、圣诞树、奶奶。第三组镜头, 第二天, 人们开开心心地走进新年, 而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她脸上放着光彩, 嘴角露着微笑。在我一边点击课件, 一边引导中;孩子们一边朗诵, 一边交流, 对小女孩由怜生爱, 由爱生悲。情感体验不断升华, 深深地感受到当时那里的社会多么的黑暗, 今天的生活多么幸福美好!

4、群文阅读的美。我曾参加了“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有幸聆听了陈慕阳老师的一堂群文阅读课。课的容量之大, 令我震惊。大量文字信息的显示, 多媒体课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她就利用课件回顾《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这三则寓言, 通过读故事、讲故事, 说故事, 评价其行为感悟寓意。第二个教学环节利用大屏幕回顾《陶罐和铁罐》, 对比阅读《大轮船与小礁石》, 明白做人要谦虚, 不能骄傲的道理。最精彩的是第四个环节利用课件引导学生一步步猜测故事情节与结局, 感悟寓意后, 才告诉学生这就是有名的《不留余地的狼》。最后小组共读了《树叶和树根》、《驴子的坏主意》、《狐狸和鹤》、《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丰富的教学内容, 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 激发孩子们创造的火花。

摘要: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别开生面的美的图画, 学生们如沐春风, 如饮甘露, 美在其中。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5篇

福建省南安一中 洪丽敏

学生的智能结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活动体现为三种形式: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它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课本之中)、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作为数学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加者和控制者,在数学教学过程这一“思维活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可使这三种思维活动同步协调,发生“共振效应”。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的,而数学知识信息星罗棋布,因此怎样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寓思维品质的培养于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学思路,亦即展示数学思维过程中的每一层次和环节。否则,教师的分析是“路路通”,而学生的感叹是“我总想不到”;教师以为易如反掌,学生却视之如登天;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则如闻天书,一旦陷入这样的境地,是断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清晰展现教师思路呢?这很大方面取决于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般以粉笔、黑板、图表为媒体,这就造成了教学手段单一、呆板,导致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小且反馈不及时,一些教学难点也难以突破。苏霍姆林斯基说:“让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动的东西容易让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可见,能否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而这里,若能适时、适度地采用多媒体手段辅以教学,则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借助多媒体手段,信号强烈、清晰,直观性更强,指令性信息更准确,能较好显示板演难以讲清楚的变化过程,能有意识地将重要信息加以“放大”或“强化”,增大主要、次要信息的区分度,使那些重要信息成为清晰熟识的对象,易于为学生所“内化”。由于计算机出图迅速,可用它对各种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对变量数学进行形象的描述,因而可以较容易地突破在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这在代数、解几、立几的某些方面体会更深。高中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但是思维的过程不都是从抽象到抽象,在很多地方是从具体到抽象,即从很多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其本质属性,再从理论上加以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学生把形数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到抽象的概括,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图表变换的层次和整体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它必须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切不可赶时髦似的`生搬硬套。为此,我们必须研究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如何从学科的教学改革的整体高度出发,广泛应用电教手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电教优势,提高教学效率,研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培养学生的智力的方法和途径,以便提高电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面,我主要是介绍在“锥体体积”的教学中,我是如何把展示教师思路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一、回想: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思路。

1、先求一个特殊的柱体-------长方体的体积。

2、由“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柱体的体积相等”推出一般柱体的体积。

二、类比猜想:探求锥体体积也可仿照上面思路。但要着力解决两个问题。

1、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体积相等。

这里借助几何画板分析祖原理,主要是运用几何画板中的度量功能展现生动的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祖原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2、找一个能求体积的特殊锥体------三棱锥。

这里引导学生对三棱锥、圆锥加以比较,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至此,问题获得“概略性解决”,接着,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三、大胆猜想公式(从类比图形入手)

1、平行四边形和棱柱可看作类比图形。

平面几何中: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Χ 高

立体几何中:V棱柱=底(面积)Χ高

2、三角形和三棱锥可看作类比图形

平面几何中:S三角形=1/2Χ 底(边长)Χ 高

立体几何中:V三棱锥=1/2Χ 底(面积)Χ 高

或者:V三棱锥=1/3Χ 底(面积)Χ 高

此时,答案出现分歧,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呢?设疑,紧紧扣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而后再利用几何画板显示等底面积的三棱锥、三棱柱的体积关系,可分为两种情况:

⑴底面积改变,高不变;⑵底面积不变,高改变。这样,从感性认识入手,使学生从形象的实践上理解结论:V三棱锥=1/3V三棱柱

四、如何证明V三棱锥=1/3V三棱柱

解决未知的问题,当然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用什么呢?启发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仓库中寻找与锥体体积“关系最密切的知识”。自然,学生不难想到锥体体积公式(至此,已引导学生逐渐步入“最近发现区”)。那么,又怎样地把它用到三棱锥的体积中去呢?

五、联想:

1、平面几何中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把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则:S三角形=1/2S平行四边形=1/2Χ 底Χ 高

2、类比方法:把三棱锥补成与之同底同高的三棱柱

六、思维回归:

1、直觉猜想:将三个体积相等的三棱锥补成三棱柱

借助模型,让学生动手拼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拼补模型,待拼补完毕后,请学生说出拼补的技巧所在及其原因,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2、证明过程:该过程主要是涉及“割补”思想的运用,是整节课的重点难点,借助多媒体,显示三棱锥补成三棱柱的过程,而后引导学生可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把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使“割补”过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后通过强烈的动感,鲜艳的色彩突出两个三棱锥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三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的道理,从而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结论:三棱锥的体积是与之等底等高的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6篇

摘要:本文从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烽火学涯长歌行——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展览》实际项目入手,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展示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并总结了该技术在案例项目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强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更加广泛应用于革命历史题材博物馆中。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博物馆  展示

多媒体广泛应用于展示中是现代博物馆、纪念馆的一大特点,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更加方便博物馆、纪念馆的信息管理,另一方面,能更有效地帮助博物馆、纪念馆展示完成信息传达的功能。在《烽火学涯长歌行——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展览》主展线上,总共应用了12处多媒体技术,与整个展览形成一体,同时充满交响乐般的韵律感,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塑造了联大人的形象,颂扬了联大的伟大精神。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项目的基本情况。

1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项目基本情况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同年10月,三校合并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由于局势持续恶化,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时,西南联大设文学院、法商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共26个系,以及2个专修科、1个选修班。西南联大成立初期,因昆明校舍不足,文学院、法商学院于1938年4月迁至蒙自办学,合并为“文法学院”,又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于5月4日开学。

展示分为四个部分八个展厅:联大历史记、蒙自分校记、联大人才记、联大精神记等,布展面积1100平方米。

2 多媒体技术在展览中的运用情况

2.1 重点内容展示当主角 文似看山不喜平,展览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展览,都要事先设计好重点展览内容和一般展览内容。《烽火学涯长歌行——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展示》为充分展示联大形象,突出“弦歌不辍”的主题,在展览前期,就设计好了重点展览内容。就某些非常突出的内容,大胆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演示手段充当主角。如南迁地图,我们就采用了素面沙盘模型和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手法,观众用手点触,就可以了解各路南迁的基本情况,对南迁路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再如“大师济济”部分,以《大师风采》数字短片,播放主系统由3台数字视频工作站主机及1台同步控制服务器构成,使用专用网络连接实现同步控制。长17.35米、高4米的弧形屏幕。同步灯光和仿真硅胶人像形成立体的交叉组合,让观众深刻感受到7位曾在蒙自工作过的7位大师的风采。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重点展览内容中充当主角,并且成为《烽火学涯长歌行——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展示》的一大看点。

2.2 一般内容展示当配角 在有些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在重点展览内容中充当配角,起辅助作用。如西南联大教室微缩型开放式多元组合原态场景,教室外墙佐以多媒体视屏演示技术,多位一体,使观众体验到空间的震撼,真实再现了师生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教学的场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再如南迁雕塑场景中悬挂的大型等离子电视,循环播放步行团途中所拍摄的大量照片和闻一多先生沿途画的速写,以及南湖诗社里配合诗朗诵的电子翻书设备,类似的情况在整个展线上随处可见。

2.3 当事人采访当佐证 在展厅最后部分设有视屏影像,播放大量联大师生及其后人的回忆访谈佐证联大人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些内容,在《烽火学涯长歌行——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展示》中,更容易走进观众心里。

3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3.1 拓宽整个展览内容 联大师生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仅依靠展板的位置是远远无法充分表现的,我们也不愿依靠空洞枯燥的图表或数据说话,因此,在这个部分使用了桌面触摸系统和触摸感应式书架等手段,这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疑拓宽拓深了整个展览内容,把版面放不下的东西,统统放到多媒体系统里展示,便于观众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对内容进行研究,使得整个展出内容更加丰富厚重,表现的内容更加立体丰满。

3.2 营造浓郁参观氛围 展示既要加强科技含量,又要减少科技气息,既要运用高科技产生的奇妙效果,又要把技术手段从展示氛围中隐去,以保护展示固有的历史风格和高压氛围。在适当的地方使用适当的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可以让观众自然融入到那段难忘的历史中去。

《烽火学涯长歌行——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展示》展览的艺术设计过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过程,展览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使观众深刻认识了西南联大及蒙自分校的历史,进而广泛传播爱国主义、民主思想和科学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要想较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顺应时代要求,创造出符合此类博物馆自身特色的展示方式,事实证明,多媒体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朱晓敏.革命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研究——旺苍红军城中国工农红军剧团遗址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解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李鹃.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运用及发展[J].科技资讯,2010(29).

[3]胡俊芝.浅谈革命题材博物馆的陈列工作[J].大众文艺,2011,(14).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7篇

一、自媒体展示模式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 (自媒体) ”研究报告, 把自媒体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 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 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二、如何利用自媒体展示模式不遗余力地保护好海南海上丝绸之路

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其实是一种精英议程设置, 大众每天从媒体得到的观点和信息都是被媒体所代表的精英群体有意无意筛选和划定了的, 甚至互联网的兴起都未曾打破这一格局。在自媒体语境下, 关注本身成了一种传播, 而且关注者也极容易在关注的同时附加自己的价值判断, 通过转发形成二次传播。在线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腾讯QQ、陌陌等各种社交软件都可以轻松地完成传播, 它的纯个体化、纯草根化, 纯自主化的高速度和高普及度, 更能让大众的自觉性提升起来, 所以自媒体更加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

(一) 自媒体传播与海南珊瑚礁的保护

传统的媒体是“自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 将传播者与受众分得很清。而自媒体打破了这种格局和界限, 每个人都是传播者, 每个人都做新闻, “人人即媒体”, 这样信息在传播时的亲和度就会增加, 传播的速度更快, 传播的范围更广。比如:珊瑚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保护好珊瑚礁, 传统媒体要从正面宣传珊瑚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通过立法来保护。同时可以启动千万珊瑚栽培行动计划, 通过国家投入、民间捐赠、企业投资, 在我国南海及东盟沿海国家开展珊瑚礁修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大多数普通人直接参与进来, 以海洋环保活动促进国内甚至是各国人民心灵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样就可以发挥公众的自觉性, 利用自媒体平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百度贴吧等) 将这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发布出去, 实现“人人即媒体”, 让更多的公众从内心深处去了解保护珊瑚礁的重要性, 从更深层次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二) 自媒体传播与海南海域研究

科技博客是自媒体模式的一种, 曾经作为众多博客类型中的一个分支, 是由一些资深人士撰写的。比如创事记、腾讯科技、川南在线、海纳在线、创业家、极客公园等。海南海域资源是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载体, 加强对海南管辖的海域进行研究梳理, 也是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政府的传统研究方式之外, 通过发动科技届达人、民间人士等对海岸带土地资源、岛礁资源、港口资源、油气资源、非油气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现状, 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调研和梳理, 并通过科技微博的自媒体形式将调研的成果展示给公众, 则更加有利于科学地保护海南资源, 更有利于保护海南海上丝绸之路。

(三) 自媒体传播与法律宣传

“自媒体”时代来临后, 每个人的媒体权力扩张了, 人们把自己的生活经过夸张, 拍摄成视频发布在网络上, 会得到很高的点击率。同时还可以对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利用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网络上, 既增加了民众正义感的提升, 也保留了违法证据。海南保护海上丝路除了用传统媒体宣传旅游法、海洋法将相关法规和规章外, 还可以通过自媒体扩大公众参与。比如关于保护沉船问题, 南海水下沉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 但全世界范围内对盗挖文物都没有很好的防范方法, 即使是建立起海上监测平台, 也难以对盗挖情况进行全天候的监视。

三、总结语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是一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 是民族凝聚力和个人归属感的源泉。而自媒体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自媒体语境下的大众议程设置将成为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途径, 也将打开中国遗产保护中能够发挥持续作用的公众参与机制的大门。

参考文献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8篇

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充分整合了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 以最经济的投入, 为学校提供一种交互、开放、易用的环境和丰富、高效的教学手段, 以达到共享教学资源, 实施个性化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得益于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交互式教学效果, 同时优化教学资源, 展示教学成果, 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并推动着创新教育前进的步伐[1]。

目前基于校园网上开发的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多以WEB站点的形式存在。用户通过访问站点中的课件页面来实现网上教学。它总体上基于3层B/S结构和交互式动态页面技术。

2 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为使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实现自己获取知识和自我更新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我们设计并实现了采用MVC设计模式及友好的UE界面设计平台, 并针对平台中的教学管理模块、网络授课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和课件开发模块使用相应的AJAX技术, 已达到提高系统性能, 优化用户界面的效果。

2.1 MVC设计模式的应用

MVC设计模式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将系统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如此设计, 便有效地将数据从表现层分离出来, 提高系统模型的利用率, 便于构造良好的松耦合构件。低耦合性:模型与控制器和视图相分离, 易改变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高重用性和可适用性:允许使用各种不同样式的视图来访问同一个服务器端的代码, 同样的构件能被不同的界面使用, 而控制层和模型层无需做任何改变。较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降低开发和维护用户接口的技术含量。快速的部署:缩减开发时间, 使程序员集中精力于业务逻辑, 界面程序员集中精力于表现形式上。可维护性:分离视图层和业务逻辑层易于维护和修改WEB应用。有利于软件工程化管理:由于不同的层各司其职, 每一层不同的应用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 有利于通过工程化、工具化管理程序代码。

2.2 交互式界面设计

由于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的服务对象大多为教师和学生, 如何使界面满足这一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 使其更人性化, 操作更简单, 因而我们采用了UE设计思想, 完全站在使用者的角度, 全面解析用户体验, 比如我们将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用图像代表功能, 使表达抽象概念更为直观, 以及数据输入用表格填写, 提高效率等。让学习者自己作主, 在平台中去发现、挖掘更多的信息[2]。除此之外, 应用AJAX执行异步回传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通过异步模式, 提升了用户体验, 还优化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 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往返和带宽占用, 其次AJAX引擎在客户端运行, 承担了一部分本来由服务器承担的工作, 从而减少了大用户量下的服务器负载。可以说, 具有AJAX功能的web应用程序, 其用户界面的高度交互性完全可以与桌面应用程序相媲美[3]。

2.3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流媒体技术是一种使用流式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 普通视频素材多为AVI或WMA格式, 流式传输方式是将此类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很多的压缩包, 由服务器向用户终端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 用户不必采用下载方式需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 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延时缓冲即可在用户的终端上利用解压设备 (硬件或软件) 对分包的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此时多媒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 如此便可以达到变传输便播放的目的, 节约了时间。这种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问题。几乎每一种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的解决方法都使用了流式传输技术。然而, 网络多媒体教学由于是依赖于多媒体文件在网上的传输来实现的, 而传统的多媒体文件都相当大, 普通用Authorware或Director制作的CAI课件至少几百兆, 即使几分钟的视频文件也有几十兆, 这样的大体积实时文件如果直接在现有的网络上传输既影响系统性能也不现实。所以就需要在保证使用者能接受的品质下将庞大的多媒体信息进行大幅的缩减, 常用方案是比例压缩多媒体文件。比如, 剔除人耳难以分辨的声音细节、采用单声道音视频文件、压缩图像等来减小多媒体文件的体积, 达到满足网络传输的要求。通常我们将音频文件转化为MIDI格式, 视频文件压缩为MPEG、FLV等文件格式。这是在低速的网络传输条件下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除加大压缩比例外, 缩减多媒体文件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矢量图形文件。矢量图形是以数学表达式的方法来描述信息, 它具有信息量小、表达准确的特点, 特别适合在网络环境下用作图形的表示。但矢量图形一般适合于表达类似几何图形的信息, 对于照片等层次丰富、细节复杂的画面, 还需要普通点阵图补充。只有两者优势互补, 才能在保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减小多媒体文件的体积。Adobe Flash文件格式 (SWF) 是正在被大量应用于因特网网页的矢量动画, 它允许制作者进行交互式的编程设计, 目前已经成为多媒体在网络教学上的应用热门。

2.4 搭建优秀的硬件环境

采用HP的整套服务器系统解决方案, 服务器配置上充分利用Linux系统的开源优势和较好的硬件基础搭建虚拟主机, 在节约经费的基础上提高了整体性能。在网络传输上依托于具备硬件防火墙万兆校园网, 初步实现校园内的多媒体课件顺利传播。而学校外网则采用联通、电信、教育网三线接入, 为校园外使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可能[4]。

3 结论

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增大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内容充实直观, 材料感知丰富, 并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 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5]。可以预见, 在未来的发展中, 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趋势, 所以, 目前进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基于此项目的研究旨在抛砖引玉, 为多媒体网络化的教学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摘要:针对目前校园网上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的特点, 认为应采用MVC设计模式及友好的UE界面设计开发平台, 浅析开发教学展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指出流媒体技术的应用、搭建硬件环境等多方面的重要性, 并提供几种多媒体传输的技术解决方案, 为高校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展示摸索一些经验。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MVC模式,AJAX,流媒体

参考文献

[1]刘易斯, 卢恰纳, 郭畅.数字媒体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1-22.

[2]薛为民, 赵丽鲜, 冯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185-187.

[3]美阿斯利森, 舒塔Ajax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203-213.

[4]冼进, 饶丹, 杨焓.网络服务器搭建、配置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5-58.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9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指计算机交互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联系,库成为一个具体有交互性的系统。由于多媒体具有交互性与持续性、多维性、综合性、版式的不可控性、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紧密性五个特点。自然会吸引浏览者的眼球。

在商务网站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网页,从而有利于广大的消费用户群。

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企业——个人”、“企业——企业”、“企业——政府”的快速信息交流,达到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目的。

1 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形式包括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1]。当前,电子商务网页网站的基本元素最主要的应用还是视觉媒体,它包括文字、图形、图片等,它是构成电子商务网页的基本元素。其次是交互媒体,在Web环境下电子商务活动中,用户不再是一个传统媒体方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发布之中。

由于受到计算机屏幕尺寸的限制,文字与图片的布局要做到清晰明确、有主次。通过相应的编辑与制作软件可以使这些元素有机的结合,在多媒体中使用图片信息,其表述要精确、简洁、有力。

为了让电子商务网站有更快的运行速度,通常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利用脚本技术如javascript、flash等技术,来实现用户更好地进行电子商务的购物体验。

2 应用实例

通过浏览目前的电子商网站发现,大部分的电子商务网站在展示商品时都是同一个模式,就是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在商品的外观方面主要的展示方法就是图片。这样的方式是缺陷的,首先是每个网页所能显示的图片张数小,其次缺乏交互性。这样消费者在购买力一件商品时就需要浏览很多的图片,并打开多个网页查看商品。这对消费者眼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消费者耐性的考验,更不用说快乐购物了。

为了解决目前网站上大量图片的展示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采用了Flash和开源的3D引擎技术来实现一个网上商品图片库的动态展示。利用该技术可能让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品图片库中在一个窗口中展现,从而帮助用户更加轻松地浏览商品信息。

2.1 相关技术

Action Script[2]是针对Adobe Flash Player运行时环境的编程语言,它在Flash内容和应用程序中实现了交互性、数据处理以及其它许多功能。Action Script是由Flash Player中的Action Script虚拟机(AVM)来执行的。Action Script代码通常被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格式”(一种由计算机编写且能够为计算机所理解的编程语言),如Adobe Flash CS3Professional或Adobe®Flex™Builder™的内置编译器或Adobe®Flex™SDK和Flex™Data Services中提供的编译器。字节码嵌入SWF文件中,SWF文件由运行时环境Flash Player执行。

Papervision3D[3](简称PV3D)是一个开源的3D引擎,用它可以比较容易制作出理想的3D效果,目的在于实现更加炫丽美观、功能强大的Flash 3D Web应用。每个Papervision3D程序都要依赖于4个类,Viewport3D,Scene3D,Camera3D,和Basic Render Engine。Viewport3D就象是papervision3D世界中的一个窗口.窗口允许你看到外面,但他们没提供其它函数.你可以定位一个窗口在墙上,改变它的宽度和高度,同样的道理也存在于Viewport3D上,你可以改变Viewport3D的x,y,width,height.,它的功能就是在它里面放一个3D场景。一个Scene3D将包含你通过窗口看到的所有东西。Camera3D相当于照相机,一个Camera3D允许根据想捕获的动作设置其x,y,z属性。Basic Render Engine是用来渲染3D效果。

2.2 展示功能

以一个电子商城上图片库展示为例,首先在网页中插入一个DIV,用于展示商品图片库的窗口,然后在该DIV中用flash的PV3D将商品图片全部显示在窗口中,为了有更好的效果,将商品图片库置于一个虚拟3D空间中。如下图1所示。

当用户选择某个图片时,程序会将该图片放大并置于窗口中央,如下图2所示。

2.3 展示技术

用PV3D实现上面功能的流程图如下:

上面算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用户选择的图片放大并置于窗口中。以下是代码给出了如何移动Camera到用户选择的图片前。

上面代码的target Plane是用户选择图片的三维坐标,cam是一个三维相机。算法是将cam的位置与garget Plane的x,y,z坐标在一定范围,即可实现图片的放大并居中效果。

3 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的优势,然后针对目前电子商务网站中商品图片展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示例用flash相关的3D技术对网站中的图片库进行了特效展示,并对关键技术代码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利用该技术可能让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品图片库中在一个窗口中展现,从而帮助用户更加轻松地浏览商品信息。

参考文献

[1]杨万成,童夏敏.电子商务中B2C企业产品3D方式演示研究[J].中国商贸,2011,(03).

[2]Keith Peters.nash ActionScript.3.0动画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4:250-281.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10篇

纪实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者, 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 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 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 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 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 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的真实的情景。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 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引起人们的关注, 唤起社会的良知, 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 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人海茫茫, 往事如烟, 纪实摄影往往展示了人们从未注意过的事物。

现实世界中发生的各种事实因为纪实摄影而突然间变得至关重要了, 这恰到好处地应验了罗丹的一句话:“并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在纪实摄影的传统表述方式就是用几张照片, 甚至更多, 进行简单排列, 再配以简短精要的文字说明来反映作者的想法。在这样一个影像爆炸的年代, “枪林弹雨的照片已经很难引起人们的反应”, 迈尔说。只有使用音频甚至视频, 才能重新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我想在一个五色令人目盲的时代, 我们必须调动人们的其他感官, 才能把故事讲得更精彩。只有震惊, 才能让观众们摆脱麻木的状态。那么在纪实摄影展示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技术特点

多媒体是高科技的产物, 它具有以下特点:1、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2、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 使之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在屏幕上;3、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图形交互和窗口交互操作, 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 人类获取的信息大多数来自视觉, 一部分来自听觉, 一部分来自嗅觉, 另一部分来自触觉。这就是说, 通过对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而获取的信息量。这就是说, 如果纪实摄影既能听到又能看到, 通过旁白配以音乐, 其展示效果要远远大于纪实摄影传统的展示效果。

二、视觉优势的动态性

运用这种多媒体展示纪实摄影, 有很强的视觉优势, 以往的纪实摄影的图片都是单纯的二维的平面, 多媒体的“淡出、淡入”就让作者本人的摄影作品《砖场》更具有故事性, 情节性。把二维平面的东西转换到多媒体中, 既可以激发观看者的兴趣, 又可以让观看者和拍摄的图片产生一种互动, 加之配有音乐的旁白, 可以让观看者在听的同时观看图片, 较之以前, 想要知道摄影者所要反映的人或事时, 只能先看完文字说明才能知道拍摄的内容。而多媒体这种展示方式在看每一张图片的同时就已经知道了摄影者的拍摄内容和意在说明的问题, 而且要同时展示八十几张的一个纪实摄影, 由于空间、时间、等各方面因素都是所不允许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多媒体的动态展示方式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视觉优势的审美性

多媒体技术能为摄影作品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 能营造出美的氛围, 引起观看者美的情绪反映, 激发观看者欣赏摄影作品的兴趣, 使观看者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在纪实摄影传统的展示方式中, 由于表述方式单一, 在欣赏时, 视觉效果不强, 而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 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例如, 在作品中的“老张和他的‘犬子’们”, 单纯地观看这张照片并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述怎样一件事, 通过多媒体这种展示方式让观看者很清楚作者想要表述的是他的生存状态。在以往的纪实摄影的展示方式中, 如果让观看者只限于欣赏的画面, 观看者是很乏味的。而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课前编辑好的动态影像呈现给更多的人欣赏, 更能调动他们的审美激情, 达到高效能的欣赏效果。

四、听觉优势

多媒体的这种展示方式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 它还将听觉艺术 (音乐) 融入到纪实摄影中来, 使摄影与音乐、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 创设一种情景交融艺术氛围, 让观看者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 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用声音丰富摄影作品内涵是摄影师们应该思考的新方法。随着高速互联网的发展和i Pad等新媒介的普及, 多媒体的运用正在普及, 照片、声音、图像为纪实摄影的表现呈现着全新的视觉艺术。

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多种图像处理软件, 使欣赏动态展示更富于交流性、研究性、联想性和创见性。让观看者在对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进行创造性的欣赏美, 达到“身临其境”的欣赏效果。这是传统的纪实摄影单纯图片堆积和配有简单文字说明的表述方式更不能达到的效果。多媒体为纪实摄影的表现创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推动着纪实摄影艺术化的发展, 从而形成了新思维新观念, 新的创造手法和表现方式。传统纪实摄影的展示方式是以技术为前提的, 而多媒体则是数字的生动体现, 是非常自由的创作和表现, 是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 也为我们对纪实进行着新的探索, 为唤醒人们麻木的状态, 关注社会、唤起社会良知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 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引起人们的关注, 唤起社会良知, 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 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纪实摄影的多媒体展示方式与传统的展示方式相比, 在视觉、听觉上都有很大的优势, 文章主要讨论了纪实摄影展示中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视觉优势的动态性、视觉优势的审美性以及多媒体展示的听觉优势等几个方面, 以期推动多媒体展示方式在纪实摄影中的更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纪实摄影,多媒体展示,视觉优势,听觉优势

参考文献

[1]周明, 林路.发现与捕捉--瞬间永恒的纪实摄影[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第1版, 2002, 1, 1.

[2]林路.跳出镜头的局限--文化现象与摄影方式漫谈[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0.

[3]孙京涛.纪实摄影——风格与探索[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6, 1.

[4]马华东.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11篇

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而兴趣这种积极良好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最大限度地运用可能的条件为学生创设感性的、富于吸引力的化学图景。

但是,课堂内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有限,实验室器材也未必能够完全满足化学演示的需要,而通常用视频的形式展示相关的现象,通过这种视觉、听觉的刺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精神集中、思维活跃,促进学生发现并提出化学问题。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辅助化学实验,创设化学学习情境,直观形象、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远为近、快慢可调,重复再现一些中学条件下不易做成功的、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化学实验,以及不易细致观察、转瞬即逝的化学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化学现象、复杂的化学过程直观显示或模拟出来,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必要。创设愉悦、直观的化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如见其物、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极大地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不受地域和其它条件的限制,短时、高效而又明确地把很多丰富、典型的事例生动地呈现出来,比单纯的说教更生动,对学生更有震撼力,从而将学生心底对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例如,我备《氨气》这一节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我的课件中,充实了我的课件,使我的课件有内容,又生动。最主要的还是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

二、发挥演示实验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化学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化学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化学实验的演示效果。

譬如,讲“电解池”内容时,教师进行电解CuCl2溶液演示实验时,如用传统实验手段不仅实验消耗时间长,而且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如采集成功的试验图片运用投影手段,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阴极的碳棒上有一层红色的铜覆盖在表面;在阳极的碳棒上,有气泡放出。又如:在讲“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将两个都盛有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混合溶液的培养皿放在投影器上,可以看到溶液呈红色,在一个培养皿里加入少量的FeCl3或KSCN晶体,可以看到溶液的红色变深,再向另一个培养皿里加入少量的KCl晶体,可以看到溶液的红色变浅。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化学投影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中的不足,扩大了演示实验效果。可见,真实实验与计算机多媒体的科学整合真正辅助了理论教学,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不代表我们在教学的任何场合和环节都可以滥用,也不代表计算机课件可以完全代替化学实验的观察、观测与演示。就可实现的化学实验与演示而言,多媒体课件远远不能越俎代庖地顶替实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受到的化学现象对其感官的刺激是间接模拟演示无法比拟的。只有恰当、适时地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否则,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可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本末倒置,与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的初衷南辕北辙。

三、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习的渠道,缩短了时空的限制,增加了学生的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在设计课件时,我们要注意给教学活动留下相应的空间,使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生互动,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和“讨论区”实现这一设想,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由教师、学生和课件组成的三维空间丰富了课堂情趣,调动了课堂气氛,触动了思维想象,锤炼了创造能力,也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都可以达到理想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笔者仅从个人的观点对目前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现状进行一些粗略的分析和思考。同时,我想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倡导一种观念。只要我们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就可以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展示的集中控制 第12篇

一、细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化学实验一直是学生的最爱, 然而学生在对化学实验进行操作时, 很难在操作的过程中全面观察, 多媒体的引入再次重现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 使学生直观实验的整个过程, 在慢放、暂停和重播中清晰地观看到各个细节, 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 学生在经过了实验操作后, 不能详细地记住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特别是在观察实验生成铜的颜色变化进行观察时, 学生看得不太清楚, 以至于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实验重放, 对于学生熟悉的环节可以采用快放的方法, 在学生对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暂停并放大的方式, 让学生观察其中的颜色变化, 对其中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段整合, 通过对实验不同阶段的截图进行对比, 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反应中生成的水珠和生成的铜的颜色。学生在回忆观看的基础上, 对实验的各个环节有了清楚的认识, 深刻地理解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质, 清晰地看到了物质之间的变化, 了解了反应的实质, 领悟了其中物质之间的变化。

借助多媒体, 利用其中的关键功能, 重放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 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了解, 充分地弥补了学生动手实验的缺点, 为学生实验的学习节省了时间, 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模拟化学原理, 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

现代的教学技术还具有模拟和仿真的功能。对于一些微观的化学知识, 利用图示的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动态的过程, 无疑增加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 然而计算机模拟可以有效地展示其中的化学原理, 将一个真实、动态的过程展示出来, 以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

例如在学习有关“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时, 学生利用肉眼是无法观看到其中的高速运动状态的, 使得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概念, 极易造成认识上的偏差。而多媒体的巧妙介入, 可以将这个过程清晰地以flash的形式进行展示, 比如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氯化钠的形成”进行模拟,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钠原子、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清楚它们之间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原子到离子之间的转化, 从而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获得氯化钠晶体的。动态的变化使得学生置身于物质变化之中, 仿佛亲眼看到了微观粒子之间种种变化, 学生对核内带正电的质子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有了清楚地认识, 看到了钠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变为钠离子, 整个过程、各个阶段都得到清晰展示, 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兴奋, 从而积极主动地来认识原子、离子的结构, 了解了物质之间的反应。

多媒体在化学中的模拟作用, 将复杂、抽象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模拟, 巧妙地简化了化学知识, 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微观的结构,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端正了学习态度, 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三、拓展视野, 增强学生的化学意识

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些大自然中的化学是无法进入课堂的。在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使学生能够灵活、开放地认识化学、学习化学, 建立大化学的思想, 从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化学意识, 倡导运用化学知识来改变生活。

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 利用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美好的大自然, 在晨光中苏醒, 鸟儿在鸣叫、花儿在绽放, 美丽的画面使得每个学生变得非常的兴奋, 从内心感受到美好环境带来的幸福。然后让学生观看被污染的环境, 枯萎的花朵、即将死亡的小鸟、垃圾、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 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强烈的画面对比, 使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充分地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多媒体课件,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图片, 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深刻的认识, 从而积极主动地来探索如何保护环境, 如何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加深了学生的深刻体会, 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了出来, 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 补充了课堂所不能展示的内容, 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多媒体的引入, 让课堂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 将大量的课外资料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让他们体会到了化学应用的真实性, 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意识。

上一篇:柜台交易市场论文下一篇:应用方程思想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