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药品生产企业

2024-05-20

中型药品生产企业(精选9篇)

中型药品生产企业 第1篇

一、建立专业化的审计队伍是做好内审工作的保证和基础

为了做好企业内审工作, 这家企业配备了专业化的工程审计队伍, 并赋予了审计部门较高的工作独立性。虽然为审计部门配备的人员不多, 但这些人有的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知识, 有的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有的具备法律工作的背景, 结构搭配合理, 工作效率高, 有绝对的权威。他们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 确定工作职责。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坚决予以整改, 确保公司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得以全面贯彻。

二、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招标流程, 把好源头关

如何使工程造价更加合理有效的控制, 减少投资决策失误, 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监督, 使其真正做到“事前控制、事中介入、事后把关”的全过程审计监督, 这就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迫切任务。该公司对投资项目的招投标非常重视, 专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项目管理小组, 审计部参与项目招投标全过程。让真正有实力的客户纳入到公司建设项目中来, 内部审计人员则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内各种合同的确定是否都经过询价、比价、招投标程序, 是否符合集团在建工程管理规定;

2、招标资料完整性;评标是否公平、公正。具体招投标的方式是否规范, 是否存在流程不规范的现象, 是否存在围标、陪标情况, 非最低价中标情况是否具备完全审批手续, 审查是否存在专断的现象和腐败行为;

3、竞标方案是否经三家以上方案中进行评议, 并选择最佳方案;是否存在二次投标, 二次报价中标是否存在不正常的现象, 是否存在暗标方式报价, 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4、检查是否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了审查, 是否有完备的施工单位和供应商打分手续, 是否存在与集团明确不允许合作的施工单位和供应商合作现象;

5、是否有项目工程已完工, 但是价格、合同还没有确定的情况;

6、是否有货已到, 或已使用, 但是还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

审计部在参与招投标的基础上, 还不定期的对个别项目招标情况进行抽查, 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审查账目,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并限期整改。审计部通过全程参与项目招投标过程, 避免了很多潜在的隐患, 为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和决算审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参与工程建设过程控制, 监督工程款项支付, 严把质量关, 控制工程实际造价

审计部在参与建设项目过程控制中, 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1、严格合同管理, 对合同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 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准确性、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对等性进行全面审计, 防止发生风险损失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防止合同条款不严密而产生合同纠纷。对于重大经济合同, 审计人员还直接参加合同招标、评标和议标, 合同的审核, 进行同步把关。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跟踪审计, 检查合同纠纷, 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在合同终结时监督合同的执行结果, 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2、严格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 严把工程质量关。发现隐患问题, 会及时与现场项目部等相关人员沟通,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 并跟踪结果, 保证现场工程质量。

3、对于隐蔽工程做好质量验收工作, 审核隐蔽工程施工是否满足国家规范和图集;审核隐蔽工程施工与图纸设计是否一致。

4、严格执行变更制度和流程。对于变更的项目, 一定要进行现场审核, 决不能单方面听取施工方意见;对与原来设计方案不同的部分, 会让项目给出个合理的理由;对于原来投标书中没有适用或类似工程价格的, 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 审计小组给出合理建议, 经领导确认后执行。

四、注重事后把关, 对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时, 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竣工决算编制的依据, 对承包方编制的工程决算真实性及合法性进行全面审计, 推断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2.设计、工程变更是否经过有关人员批准签证;

3.依据竣工图纸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真实、正确;审核工程是否按照图纸和工程变更施工;

4.审核所列各分项工程有无错套定额、高估冒算现象;

5.依据结算汇编的规定, 审查各项取费是否正确。

6.审核材料和工程价格是否有依据、在审核工程量时应审查有无多计或重复计算, 计算单位是否一致, 是否按工程量规则计算。工程量是否真实、合理。

在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全力配合下, 几年来, 公司项目决算审计工作成效显著, 审核完工项目约4亿元, 核减资金近1500万元, 审计核减率达到5%左右。这些成绩的取得, 倾注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也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可见, 加强内部审计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全面审查, 不仅可以为公司节约大量资金, 降低工程造价, 使资金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并且可以有效地杜绝或减少腐败现象, 为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内部审计独特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一家中外合资的大中型化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揭示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控特别是在建设期内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内审,成本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勇, 陈山.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重点控制探讨.管理观察, 2012 (13)

中型企业的最佳选择置地星座 第2篇

长安街素来被世人称为“中国第一街”,它不仅凝聚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更将现代北京的商业、政治、信息、金融中心积于一身,地段的稀贵古往今来代表着中国和北京的形象,而西长安街更是这条中国第一街上的稀贵宝地。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云集在此,因此本地段历来是各大企业和商家必争要地。但现在可开发的土地资源却十分有限,这无疑更成为西长安街自身价值的体现。

华润置地凭借独到的市场洞察力,凭借企业雄厚的资源,紧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契机,在西安长街稀贵地段,为具有前瞻性目光、注重企业形象、快速成长、具有实力的企业量身打造了8栋独立4000—12000平米的企业总部,让企业实现冠名长安街独栋企业总部的梦想。

华润置地特别组织国际专业建筑、景观、设计、经营团队,吸取丰富的国际经验,基于对建筑、景观深刻的沉淀与思考,精心打造置地星座。

中型药品生产企业 第3篇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 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 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 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徐二明、高怀, 2004) 。然而, 在取得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

从财务运作的角度来看, 我们可以将钢铁行业的投入和产出过程简单地整理为以下过程的实现。该路线图也基本体现了本研究所基于的数据包络方法的基本逻辑思路:

基于上述构想, 本文将对以往学者对我国钢铁行业技术效率的研究按照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整合, 进而从跨期多企业的角度构建对我国钢铁行业技术效率分析和市场绩效表现的综合分析框架, 同时提出对未来钢铁企业效率问题的探讨。

二、我国钢铁行业经营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尽管中国的经济改革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巨大的增长, 但是对长期以来低效率的国有企业的重组和改制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一直以来, 中国政府试图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经济改革政策来改善和加强国有企业的效率。

Kalirajan, 和Cao (1993) 以1988年 (改革开放10年) 中国钢铁行业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经济改革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该研究指出1988年中国钢铁企业只达到了产量潜能的60%, 另外, 对于经过改制后的我国钢铁企业只针对自己能够控制的投入项目进行经济规划, 而对由政府计划控制投资项目不予以关注。

Steinfeld (1998) 通过案例分析, 指出20世纪90年代, 因为国家政府部门对首钢和鞍钢在预算方面 (融资和投资管理) 管理失误, 导致企业亏损和技术效率的低下, 另外, Steinfeld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相对其他钢铁企业普遍低下的现象, 认为国家当时提出的“抓大放小”的政策尚有缺陷, 大型国有企业仍然有很多的改进空间。

Oleksandr Movshuk (2004) 研究了中国国有钢铁企业1988年~2000年来的企业改革、重组对其生产力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首先, 我国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生产前沿面 (TFP) 呈现上升趋势 (1988年~2000年) , 但是技术效率并没有呈现显著改善, 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下降;第二, 大型钢铁企业相对小规模企业并没有显著的效率优势。

根据上述文献的结论, 我们可以看到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从经济改革政策实施以来, 总生产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企业层面的技术效率上升速度和趋势并不理想, 尤其是在经济改革初期, 因为经验不足。另外, 大型钢铁企业尤其是中央直属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在面对一些地方所有的国有钢铁企业时, 并不具备显著的效率优势。总之,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研究看出钢铁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以及政府实施的经济改革政策对其经营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三、方法和数据

1.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介绍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是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等提出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相对于回归分析, DEA方法是指向边界分析的方法, 而并不是拟合一条回归曲线。在评价一组决策单元的绩效方面, DEA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数据导向的方法。最近几年中, DEA方法在评价各种各样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等活动的运用非常广泛。由于DEA方法要求的假设极少, 所以相对于其他一些需要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研究方法而言, DEA方法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

上述数据包络方法所测算的效率从本质上来讲都是静态的, 即测算的是决策单位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的绩效表现, 而对于生产前沿面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趋势并没有通过上述模型表现出来。为了解释生产前沿面的动态演变规律, Fare等人 (1994) 引入了MALM指数方法。因为该方法可以将生产力的变化分解为技术变化和经营效率的变化, 所以MALM指数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经营效率的动态演变规律。

因为经营效率 (EFFCH) 的变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 (TEFFCH) 和规模效率变化 (SECH) , 因此MALM指数可以通过以下关系表达:

其中TECHCH表示技术变化;TEFFCH表示纯经营效率变化;SECH表示规模效率变化。

2.数据选取和指标说明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从2005年到2010年对我国6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生产、销售, 以及财务指标等信息的统计数据。通过筛选, 本研究最终只选取了从2005年到2010年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中每年都报告的钢铁企业, 一共42家。针对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中集团企业的特殊情况, 比如鞍钢和本钢、莱钢和济钢只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形式上的合并, 并没有经营上的整合, 所以本研究将集团本部和其子公司统一分开研究, 例如对于武钢集团, 我们将武钢本部、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州钢铁公司一共视作四个决策单位, 研究其每个决策单位的技术效率和总生产力变化。

本文采用四个投入变量和两个产出变量, 投入和产出变量全部来自于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对标企业的财务数据。其中, 四个投入变量分别是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两个产出变量分别是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

四、数据分析结果和讨论

1.生产可能性边界

企业每一年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以该年中表现最好的决策单位为标准。当企业的效率值达到1时, 表明该企业当年的生产经营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的, 我们将2005年到2010年间, 至少有一次达到经营有效的钢铁企业汇总于下表中:

注:“*”表示该企业在某一年上的生产经营达到了技术有效 (DEA有效)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在所有统计的42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 一共有29家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至少有一年处在生产前沿面上, 其中, 有6家企业每年都处在生产前沿面上, 企业代码分别是4、11、14、17、40、41。在这6家钢铁企业中, 只有鞍钢 (企业代码为14) 一家是超大型中央直属钢铁企业, 特别是首钢 (企业代码为1) 没有一年是达到DEA有效的。JinlongMa和DavidG.Evans (2002) 通过对我国88家钢铁企业从1988年到1997年的效率分析, 得出中央直属的超大型钢铁企业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 而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 超大型钢铁企业的效率优势至少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没有体现出来, 这说明目前国内大规模的钢铁企业并不具备显著的效率优势, 其本身存在着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2.综合经营效率的动态变化

图2显示了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从2005年到2010年每一年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得分情况, 以及技术效率值在每一年的变差情况:

从图2a中可以看出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2005年的96%上升到2010年的97.5%, 期间只有在2009年的时候略有下跌;从图2b中可以看出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个体间的技术效率差异性逐年缩小。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在2005年到2010年间整体向生产前沿面靠近, 综合技术效率普遍提升。

3.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力的动态演变

上述对技术效率的测算忽略了生产前沿面的动态变化, 因此是相对静态的研究。这种静态的研究能更好地分析企业间的对比差异, 但是如果要研究总生产力的动态演变时, 就需要使用Malmquist指数。因为该指数同时考虑到了生产前沿面的位移, 以及企业向生产前沿面的位移, 所以它是动态的、面板性的分析。图3显示了总生产力及其构成因素的动态变化:

从图3a中可以看出, 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总生产力变化除了在2009年基本与上年持平之外, 其他的年份中均处于相比上年减少的状态, 虽然每年减少的幅度并不大, 但体现出了我国目前钢铁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困难的局面, 将总生产力变化分解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技术变化, 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 运输费用等因素;另一部分则是效率变化, 是完全由企业自己所操控的部分。图3a显示技术变化基本与总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而企业自身的效率变化则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图3b将企业自身的效率变化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两部分, 根据图示的内容, 企业技术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变化的拉动所影响。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与世界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钢铁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在总体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技术、产业组织结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 但还不是钢铁工业强国。因此, 如何提高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是中国钢铁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明显, 在通过数据包络方法计算得到的企业技术效率中, 超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没有优势。尽管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倡“强强联合、兼并重组”, 同时学术界也通过与世界钢铁行业发展对比呼吁增强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但是就目前而言, 超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市场表现并没有达到“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所应有的效果。所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规模问题, 与规模相配套的科学管理水平和高效的市场经营效率也是必须要展开深入研究的。

摘要: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本研究以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 运用数据包络方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 利用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对标钢铁企业在2005年到2010年间的数据, 以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输入指标, 以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为输出指标, 分析了我国42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从2005年到2010年期间的相对技术效率及其动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经营效率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除了在2009年出现下跌以外, 主要呈稳定增长的趋势;相对于普通大中型钢铁企业而言, 我国的超大型钢铁企业并不具备规模效率优势。

关键词:钢铁工业,经营效率,数据包络方法 (DEA) ,动态演变,规模效率

参考文献

[1]Jianling Zhang, Guoshun Wang (2006) , Energy Savin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the Chinese Iron and Stee Sector, Energy, 33, 525-537

[2]Oleksandr Movshuk (2004) , Restructuring, Productivity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1988-2000,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5, 135-151

[3]焦国华, 江飞涛.2007, 中国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中国工业经济, 10, 37-44

[4]韩松, 王稳.2004, 几种技术效率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 4, 147-151

[5]马占新.2010,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管理学报, 5, 785-789

大中型企业:创意领风骚 第4篇

大中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与跨国公司相比,本质上没有明显差异,都有一套严谨的管理体系,有若干份标准作业程序(SOP)。尤其是对于外部标准,比如法律、法规等,要求十分严苛,不得越雷池半步,甚至擦边球都不能打。但国内大中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不同领导人的个人风格和企业文化理念,会为新产品的开发增添不少灵活性和独特性。因为拥有“灵活性”,不少企业有惊人的应变速度,在中国市场上先入为主,把体型庞大的跨国公司远远甩在后面;因为拥有“独特性”,一些企业诞生了梦幻级大单品,让跨国公司目瞪口呆。

新产品开发的组织责任单位,一般都是事业部(Business unit),也有个别大型企业干脆成立一个新产品委员会,由最高领导人担纲委员会主席。

产品创意和概念形成阶段是新产品开发最富创造力的阶段,也是新品开发过程中最富想象力、智慧力和艺术力的阶段,本文将在这个阶段着力泼墨。

创意的生发与筛选

我们首先看看创意来源。通常而言,大中型企业都设置有一个创意库,里面的创意满坑满谷。笔者所在公司,新产品创意就不下四位数,随便一折腾就有几十个新产品创意萌发出来。

新产品创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改变产品功能或者物理性能:比如果汁,有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含维生素的、含汽的、无添加剂的等。二、规格创新的:比如饮料,200ml\350ml\500ml\600ml\1000ml\1200ml\2000ml等。三、包装创新:比如饮料就有PET、TP、CAN、BOTTLE等。四、设计创新:比如女包,每年仅靠改变设计和颜色来变换样式和风格。五、配料创新:比如洗手液,润肤的、除菌的、花香的、果香的。六、运用组合、混合、搭配、反转等水平思维而形成的创新:比如娃哈哈的咖啡可乐、玩具巧克力(巧克力中间包含一个玩具)、健力宝爆果汽(果汁+汽水)、旺旺米面(米+面)、汽车情侣宾馆等。七、全新的发明和创造。

产品创意收集进创意库房后,需要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创意进行筛选。切记:生发创意容易,筛选创意不易,且筛且珍惜。筛选创意的标准如果保守,会错杀好创意,据说微信就是被华为当成垃圾舍弃的,如今任正非先生的肠子都悔青了;筛选的标准不当,又会使用错误的创意,酿成大错,比如曾经有一个区分性别的饮料,叫作“他她水”,创意胆大包天,销售却抱恨终天。

创意筛选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体现在决策者的直觉,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直觉是发现和发明的源泉。有意思的是,一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产品,并不都是经过“天龙八部”、“九阴真经”这样的工具产生的,而是“一阳指”——直接由最高层人员凭借惊人的直觉拍板决定,据说营养快线、爽歪歪、格瓦斯等产品均出自宗老板一人之手。

但读者朋友也不要因此就以为创意筛选是个想当然的主观事情。直觉虽然是个难以解释的内心感应,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准确的直觉往往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如果没有宗老板每年200多天在市场上的浸淫和60多年的人性洞察,你千万不要学习娃哈哈的“一阳指”,还是老老实实练习“天龙八部”为好。

从创意到产品概念

筛选后的创意需要发展成为产品概念。消费者不会去购买虚无缥缈的产品创意,而是购买产品概念,购买一个对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构思。一个完整的产品概念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功能描述)?我为谁而生(目标消费者)?我如何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带给目标消费者的利益)?

当然,任何一个产品创意,都可以从不同的产品包装、不同的价格带、不同的消费者等维度,通过排列组合方式,发展成好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产品概念。显然,我们需要遴选出两三个,通过消费者量化调查,进行测试,最终选出对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产品概念。概念测试的纲要如下:

1.消费者是否相信产品概念中的核心利益?(比如那些宣称防脱发的洗头液)

2.消费者是否认为解决了他的某个问题或者满足了某个需要?(比如,小孩发烧药,妈妈最需要的是退烧快又很可靠)

3.消费者试用后,认为实际产品与产品概念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就叫认知失调,只能欺骗消费者一次)

4.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何?(五度量表中,如果“非常愿意购买”以及“比较愿意购买”的比例低于60%,应该坚决淘汰)

……

如何才能产生一个让消费者心动又愿意行动的产品概念呢?这是一门需要惊人感知力的艺术。通常而言,产品经理如果有心理学背景,或者有柳永、秦观的“幽闺善缘、骚客工愁”文字功夫,那他的作品十有八九会“一剑封喉”。

选定产品概念后,就可以转移到开发部(或者是研究部、技术部、工程部等),把产品概念发展成实体产品。

从概念到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阶段有三大重点需要研发经理统筹兼顾:资金资源、技术资源、时间资源。

除了统筹三大关键资源外,研发经理要格外关注两件事:

一是通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食品行业,头上悬着食品安全的利剑,一个原料配方不当,一个物料来源不明,都可能让企业陷入食品安全的危机公关旋涡。

与产品经理或市场经理密切合作,进行一系列严格的功能测试和消费者测试。

在管理层对产品功能测试和产品测试感到满意后,这个产品就要确定品牌名称、包装设计和制定营销方案。有些企业还要进行市场试销,以了解消费者、渠道商对产品的反应。但是,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试销有时也是一件备受争议的事情,所以很多企业把这个环节给省略了。

当试销大体上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后,企业将开始进行最后一个收官程序——全面生产、全面上市。

NetApp发力中型企业市场 第5篇

近日,NetApp公司强势推出“明智决策”风暴行动,帮助广大中型企业进行明智的存储决策。该行动包括将在大中华区七大城市举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全国巡展,以及由NetApp合作伙伴发起的覆盖多个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一系列线上线下市场推广活动。作为此次行动的序曲,NetApp在北京正式启动主题为“明智决策成就未来”的新产品全国巡展,吸引到来自各行业的客户、合作伙伴等近四百名精英参加。该巡展将依次在南京、杭州、成都、广州、台北和香港等六个城市举办。

针对中型企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数据增长和资源限制难题,NetApp在本次行动中推出NetApp入门级FAS2000系列最新成员FAS2240,提供更高的价值、精简性和可扩展性,可帮助客户正确起步并随业务需求而扩展。NetApp大中华区总裁陈文俊表示:“NetApp在中型企业市场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中型企业面临的来自成本压力、业务需求以及自身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并为此精心打造了出色的产品组合和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这次我们推出的经过更新、重新组合和定价的新产品系列,提高了这一细分市场的标准,将帮助客户构建可随业务和优先级别的变化进行扩展和调整的坚实基础,从而更好地取得成功。”

在巡展中,NetApp的产品专家将会为合作伙伴和客户详细介绍全新的FAS2240的技术优势,并带来NetApp典型中型企业客户案例分享,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次发布的重点内容。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合力共创、神州数码、联强国际和信亦宏达等NetApp中国市场重要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他们将配合巡展在沈阳、济南、西安等重要城市发起一系列线上线下客户研讨会等市场推广活动,以进一步拉近与当地客户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

中型造纸企业节能减排探讨 第6篇

由于制浆造纸废水量大、处理难度大以及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等原因, 使水处理费用在企业支出中也不断增加。而在造纸业中开展相应的节能工作能够有效带动我国造纸业的节能减排, 实现向低碳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 我国造纸工业能耗现状分析

现阶段, 造成我国造纸业综合能耗较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具体如下所述:

2.1 原料结构不够合理, 非木浆生产占有的比重较大

作为世界非木浆最主要的生产国, 总体的用浆量曾经一度超过50%以上, 甚至在20世纪末期超过了57.2%。进入到新世纪后, 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变得更为严格, 并且近几年, 对于废纸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导致林浆纸一体化的措施逐渐生效, 木浆的生产量在不断增加, 导致非木浆在总浆的消耗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21世纪初, 非木浆占了总用浆量的40%左右, 而到了2005年后则只占了24%, 到2009年则下降到了15%, 但尽管如此, 非木浆的总产量依旧没有下降。作为非木浆中最大的一类, 草浆的制造污染的能力最高, 且最为严重, 特别是提取黑液的效率较低, 黑液的性质难以跟碱回收的要求相适应, 导致草浆碱回收吨碱耗汽、耗电较大, 比木浆碱回收的量要高出很多, 导致回收的效益较低, 增加了废水排放的污染负荷, 难以承受较高的处理成本费用。利用废纸进行纸浆制造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 降低能耗, 增加工作效率, 我国自2009年自制的废纸浆达到了2739万t, 占了纸浆生产总量的41%。

2.2 造纸企业规模较低

据2009年9月出版的PPI公布的2008年全球造纸100家企业排名, 全球超过1000万t的企业有4家 (美国国际纸业 (International Paper) , 产量1859万t;金光APP, 产量1400万t;芬兰斯道拉恩索 (Stora Enso) , 产量1258万t;芬兰UPM (UPM-Kymmene Corporation) , 产量1064万t) , 超过500万t有19家, 超过200万t有43家, 超过100万t有87家, 214家超过50万t。而根据统计, 我国2009年产量较大的企业中, 产量超过200万t仅有6家, 超过100万t的有8家, 超过50万t的有16家, 超过40万t的有29家, 超过30万t的有43家。目前,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由原先的传统的造纸业转向了现代造纸业,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对能源进行节约, 并利用有效的条件, 及时的调整产业的结构以及优化升级产业性能。

2.3 落后的生产工艺以及装备

现阶段, 我国的造纸企业只有少部分跟国际造纸业相接轨, 大多数的中型造纸业在节能减排观念上以及使用的技术设备上还比较落后, 根据《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十二五”期间造纸工业要将650万t的落后产业进行淘汰, 积极引进先进的造纸设备, 以便更好的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4 能源结构不够合理, 所使用的能量的优化程度较低

国外造纸所使用的燃料基本是以燃料油以及天然气为主, 并且制造纸浆以及木材过程中能够获取到特有的伴生能源, 例如:树皮以及制浆溶液中包含有有机物, 在燃烧产生的热能后再用于制浆造纸的生产。但国内主要以煤炭为主, 燃烧的效率较低, 并且草浆为自制浆的主要成分, 废液中可燃物的热能跟木浆黑液相比要低很多, 而现阶段利用此“伴生能源”进行造纸的企业还较少, 普及程度较低。

3 中型造纸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

3.1 案例分析

某造纸业现有2条本色/微漂化学木浆和1条AOCC废纸浆生产线, 7条造纸生产线以及配套的碱回收、热电站和给排水设施, 年产本色包装用纸和工业技术用纸20万t。2013年以来, 公司通过加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在生产上实现了资源减量化, 对多数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基本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使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与讨论。

3.2 中型造纸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3.2.1 采用先进制浆技术

造纸行业中最大的污染源以及废水排放的源头就在于纸浆制造过程中, 因而造纸业中的节能减排重点就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从源头上减少废水量, 而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装备技术则是低碳生产中节能减排的基础所在。

(1) 蒸煮

对于一些大型的竹木浆厂进行蒸煮时, 则可以利用低固形物立式连续蒸煮的技术;而对草类原料进行蒸煮时则适合使用横管式的连续蒸煮技术, 这样能够有效确保成浆质量的均匀性, 以及消耗的汽量较小, 用汽负荷十分的稳定, 节能效果较好。而对于那些生产能力低于20万t中型的制浆厂, 则可以使用新一代的DDS间歇式置换蒸煮技术, 此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如下所述: (1) 整个的蒸煮过程都是在全液相下进行循环升温的, 并且原料跟药液在锅内各部进行完全的置换, 反应较为均匀, 且能够进一步保证成浆的均一性, 确保质量的稳定, 获取较低的卡伯值以及强度, 粗浆的得率较高。 (2) 汽耗较为常规, 且间歇的蒸煮较低, 蒸煮后粗浆中的残余木素的含量较低, 能够有效降低漂泊化学剂的使用, 并减少漂白引发的废水污染。 (3) 蒸煮系统中的黑液的粘度较低, 且浓度高, 对于碱回收系统中蒸发和燃烧黑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能够较快的适应原料的合格率以及质量的波动。蒸煮中木材的主要成分见图1。

(2) 洗筛和氧脱木素

筛选即是将纸浆中的杂质分离去除的过程。作为蒸煮环节的一种后续环节, 氧脱木素已成为减少漂白污染负荷的一个重要阶段, 此技术主要在1970~1990年间在化学浆的漂白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 常用的氧脱木素工艺有两种, 分别是单段氧脱以及两段氧脱。单段的脱木速率一般为40~50%, 而两段氧脱的脱木速率为60~70%, 将氧脱木素的洗涤废水进行处理后, 水会逆流到蒸煮后的浆料洗涤中, 最终会被送至黑液碱回收系统进行处理, 所以, 氧脱木素阶段脱除的污染物进碱回收炉燃烧后能够对热能进行回收, 极大减轻了制浆废水所产生的污染负荷。对黑液进行提取就是所谓洗浆, 使用DD真空洗浆机对木浆进行多段逆流洗涤, 黑液的提取率能够超过99%。而对于芦苇浆进行洗浆时则可以使用高浓置换挤浆机以及鼓式真空洗浆机进行多段逆流洗涤, 提取黑液的成分能够超过90%, 筛选则使用较为封闭式中的浓压力筛, 降低用水的量。压力筛的类型繁多, 但它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大体上是相似的, 不同之处是压力脉冲产生的方式、脉冲的强弱及正负脉冲的利用等。如图2所示, 当浆料以一定压力沿切线方向进入筛鼓内部, 将会自上而下的移动, 良浆在筛鼓内外压力差作用下通过筛孔。

(3) 漂白

对纸浆进行漂白时, 使用无元素氯以及全无氯漂白能降低废水中二恶英以及AOX等污染物的含量, 浓度适中的漂白液和中浓输送能够有效减少电能的消耗, 实现节能减排。

3.2.2 搞好碱回收生产回收化学药品和热能

处理制浆黑液回收蒸煮化学药品就是所谓的碱回收生产, 在此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利用好黑液中的有机质的热能。如今, 大型化学木浆厂碱回收系统提取黑液率能够超过99%, 而碱回收的效率则高达98%, 回收化学品时, 要利用黑液中含有的有机质所产生的热能以及转化的电能, 实现能源自给率高达100%, 甚至更高向外供电。搞好碱回收则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在黑液中尽可能的提取浆料中的有机物以及化学药品, 并送至碱回收炉的系统。 (2) 做好制浆跟碱回收规模的配置工作, 确保碱回收装置能够及时的对制浆黑液进行消化。 (3) 提高碱回收装置中黑液蒸发出站的浓度, 提高碱回收炉的热效率, 减少化学药品的流失。

3.2.3 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生物质能源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生物质能源有:备料工段产生的剩余物如树皮、锯木屑、苇膜、苇穗等废料, 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沼气、污泥等, 充分利用这些生物质能源供锅炉燃烧产热发电, 节约能源。

4 结语

总而言之, 为了促进造纸企业的节能减排, 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务必要不断探索, 并勇于创新, 进一步增强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 带动造纸工业的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辽克, 马恒, 应珊婷.节能减排新局势下浙江省造纸行业的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 37 (02) :27~31.

[2]管青.探究节能减排对东莞造纸行业的影响[J].消费导刊, 2012 (5) :14~15.

中型企业培训误区及对策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培训,培训有效性,需求分析,效果评估,成果转化

一、培训的定义及意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疑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研发、生产、经营、售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的参与,而创造超过预期的价值更是离不开顶尖人才的参与。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在现实的人才供应当中,人很多,但是人才很少。能够通过招聘直接招到完全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很难。即便找到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还涉及到人员与企业的磨合期、稳定性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可以看出仅仅通过招聘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而培训恰恰可以弥补招聘的不足。通过培训,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员工系统化的培养,让他们能够由不专业到专业,由专业到卓越,进而达到提高组织绩效、达成企业目标的目的。

那么到底何为培训?培训即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从培训的意义来讲,培训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如下的意义:

1. 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企业的目标。企业由不同的员工组成,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企业目标的能力和技能,使管理者掌握正确的管理理论并指导将其应用于实践,培训也使得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思维和眼界得以开阔,能够从更多样的角度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而面对问题时,培训也能够使员工增强悟性,总结经验教训,在偏离企业目标时进行及时纠正。

2. 有利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

虽然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企业目标,但毫无疑问培训为员工个人带来的益处也是巨大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员工个人的专业技能,同时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尤其从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来看,培训使普通员工有机会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而中层管理人员通过培训也能够向更高层的管理岗位发展。对于非管理类的专业人才,培训也为他们提供了深入研究所从事领域技术的能力和可能性。

3. 有利于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体现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薪资、待遇、办公环境等方面之外,能够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是更有效的投资。通过培训,一方面能够统一员工们的认识,使得企业规章制度得以更好地实施,企业文化得到更好的贯彻;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员工对内及对外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素质。尤其对于中型企业而言,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日后企业长足发展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各种原因,中型企业在培训当中存在这不少误区,而这些误区极大地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

二、中型企业培训的误区

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相比,因规模的扩大,市场的扩大等原因,对人力资源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因此对培训也有着相应的需求。但对于中型企业来说,如小型企业一样只做入职培训,或仅有临时性培训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与大型企业相比,很多中型企业没有大型企业一样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体系的建设上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中层企业在培训工作的管理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中型企业培训的误区:

1. 培训脱离需求,流于形式

有些中型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并没有进行实际的需求分析、需求调研,所谓的培训计划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或者有的企业干脆市面上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不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不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培训。如此脱离需求的培训,可想而知其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2. 只培训,不转化

很多企业每年都做培训计划,每年都进行培训,但是最终却很难看到培训给实际的管理工作或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做出了什么贡献。这就是没有注重培训效果转化的结果。培训的时候大家慷慨激昂,但是培训完了回到岗位上,却并没有将培训的内容应用于实际,如此培训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3. 只培训,不评估

企业进行培训之后,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而目前,很多企业则是培训完就了事。至于培训目标是否达成并不去做相关考量。但我们必须明确,培训效果需要不断优化,既然要优化就必然存在对比,如果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那么我们有可能在日后依然在进行效果较差的培训,而没有将效果更好的培训引入到企业中来。

要提高培训的效果,找到针对以上三个误区的对策是关键。

三、针对误区的对策

1. 先确认培训需求,再制定计划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从需求考虑,培训也不例外。要做培训计划首先要确认培训需求。中型企业因其发展阶段的独特性,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实地考察的方法,因此对于企业内部培训需求分析应用起来非常便利。通过观察企业整体状况、相关部门状况、员工个人状况、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有效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用以确认培训需求。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使用起来非常高效,而且调查的范围更广泛,可以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应用。但在使用问卷调查法时,一定要有时效性,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反映需求。

(3)面谈法

面谈法对于细分群体的培训很适用。例如对于技术人员群体、中层管理人员群体等一个群体的人员可采用集体面谈的方法。对于重点人员可以进行单独面谈。无论是哪种面谈,都要在面谈之前设好问题提纲,并及时记录面谈内容,同时要引导受访者能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 绩效与培训转化挂钩,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培训成果之所以没有转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司对于培训成果转化没有要求。既然没有要求,那么转化工作做也可,不做也可。没有成果转化的培训是无效的,那么如何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呢?将绩效与培训转化相挂钩,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对于已经进行过的培训,在工作技能上要达到何种改进,在工作效率上要达到怎样的提高都可以在绩效考核当中进行量化。而这种量化又可以为培训效果评估做相关的数据积累,在进行培训前后的差异对比时,该数据就能够作为客观依据。

而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果,或通过转训,或通过实际的管理成果都应有所展示。若与绩效挂钩,可在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中设置转训指标、学习型组织建设指标等进行考量。

3. 培训结束后立即进行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培训的人员或许有进行培训评估的意识。但是由于没有及时进行,等时间一长,时效性一过,进行培训评估也没有意义了。培训评估是优化培训工作的必要环节,因此培训评估必不可少,并且必须在培训结束后马上着手进行评估。

对于培训评估来讲,柯氏评估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模型。该模型从四个层面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

反应层次的评估是对表面效果的评估,例如培训内容、讲师、设施、环境等,可采用问卷法进行。

学习层次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学到了什么技能和知识,掌握了哪些新的理念等等。

行为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结束培训,回归工作岗位上之后,所产生的工作行为的改进。对这方面内容的评估可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或者进行量化,但前提是必须有培训前员工工作情况的客观积累。

结果评估是对工作中导致的结果进行评估,即以工作绩效为考量标准。前面我们在成果转化中曾提到将绩效与培训成果转化相挂钩,那么绩效当中量化到的结果,正是此处我们对培训结果评估所需要的客观数据。

培训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本文对中型企业在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误区和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由于笔者个人观点的局限性及水平所限,文中不足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李宇峰.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D].北京交通大学,2005.

[2]王洪艳,武力苗.我国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7):90-91.

某中型化工企业节能潜力分析 第8篇

当前,“节能减排”已成为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政策,而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各项监管措施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节能管理”。能源统计作为企业能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了高度重视,它既是编制企业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又是进行能源利用分析、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基础。

本文以某国家中型一类化工企业生产为例,运用检验测试、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生产系统中的热电联产系统、热力系统、电气系统和供水系统用能特点,指出了系统用能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提高用能效率的可行性措施。

1 企业用能系统概况

该企业为国家中型一类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40万t,尿素68万t,复合肥36万t,甲醇15万t,糠醛6 600 t,氧气60万瓶,年发电6.2亿kWh。

企业的生产用能主要是原煤(无烟煤粉、无烟煤和烟煤)、电力,企业内部有热电车间,采取热电联产运行方式,为公司提供生产用的蒸汽;同时,热电车间为公司提供部分生产用电,部分电力由社会电网购入。

原煤和电力是企业购入的主要能源,其中无烟煤粉、烟煤供热电车间三台锅炉使用(一般都在运行),生产工艺用蒸汽压力为0.34~1.27 MPa;用水水源取自深井水,企业用能系统如图1所示。

1.1 热电联产系统

热电车间配置有三台汽轮发电机组。其中1台3 MW和2台12 MW抽凝式,总装机容量为27 MW,供热能力约120 t/h。配套锅炉为三台锅炉,其中1台35 t/h和2台75 t/h循环流化床炉,额定蒸发量共计为185 t/h。一般以3炉2机采用母管制运行方式投入运行,其中三台锅炉正常全开,一台3 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除尘系统全部采用电除尘。

1.2 电气系统

公司内设有总变电所一座,内装有三台35 kV变压器,110 kV高压电进入厂变电所。经三台35 kV变压器变为6 kV电压,再经6 kV高压室分配,分别送到20台各车间变压器的入端,有的直供6 000 V高压用电设备,有的经再次变压为400 V,供低压设备用电。热电车间自发电6 kV直接上公司6 kV电网,另有三台车间变压器,供其机电设备用电。

在各用电车间中,合成车间用电最大,约占公司总用电量的60%;其次是尿素车间,约占公司总用电量的15%。

1.3 热力系统

公司各车间生产工艺用蒸汽主要由热电车间提供。热电车间外供蒸汽分为三个级别,一路3.82 MPa高压过热蒸汽,用户为尿素深度解析系统;另一路1.27 MPa过热蒸汽供造气系统使用,另一路1.27 MPa饱和蒸汽供全厂其他热用户使用(其中有尿素、变换、合成以及供暖),全厂的主要用汽车间均装有蒸汽流量计,并进行计量考核。

在各用汽车间中,尿素车间用汽最大,约占公司总用汽量的52%,其次是热电车间,约占公司总用汽量的31%。各车间用汽比例图如下:

2 能源利用分析

2.1 企业能源结构

以2006年为例,公司年外购能源主要有:无烟煤、无烟煤粉、烟煤、柴油、汽油和电力。其中:无烟煤280 034.21 t、无烟煤粉157 654.64 t、烟煤119.06 t、电力12 196.42万kWh、井水198万t、柴油80.3 t、汽油40 t。

2006年该企业共消耗各种能源按等价值折标准煤411 813.92 t。其中外购电12 196.42万kWh,折标准煤49 273.54 t;无烟煤257 475.731 t,折标准煤236 697.44 t;无烟煤粉147 653.17 t,折标准煤125 534.73 t;烟煤119.06 t,折标准煤101.2 t。柴油80.3 t,折标准煤138.83 t;汽油40 t,折标准煤70.97 t。新鲜水消耗198万m3,重复用水5 035万m3,重复利用率96%。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如图4所示。

2.2 企业能源消费流向

企业煤炭构成主要是无烟煤(粉)和烟煤,如表1所示。无烟煤主要供造气车间,作为煤气发生炉的入炉原料,生产合成氨需要的半水煤气;无烟煤粉、烟煤主要供热电车间,作为锅炉的入炉燃料,生产电力和蒸汽。2006年该企业共使用无烟煤257 475.731 t,其中筛出煤粉24 861.041 t(转煤粉库)用于热电联产系统,造气车间用232 557.26 t,其他用61.43 t;无烟煤粉(包括转入煤粉)172 519.216 t,其中热电车间用170 343.976 t,复合肥用2 164 t,其他用11.24 t;烟煤119.06 t,主要用于热电联产。

企业所用电力部分由供电部门提供,部分由热电车间自发电提供。经统计,公司2006年共计收入30 602.78万kWh ,其中:从电网购电12 196.42万kWh,热电车间自发电为16 407.39万kWh(包括自发用电);企业实际消耗电量为29 529.97万kWh。误差量为1 072.81万kWh,统计误差率为3.51%,如表2所示。

2006年热电车间自产汽量为1 406 417 t,各车间用汽量合计为1 405 917 t,统计误差率为0.036%,如表3所示。

综合各种能源按当量值折合标准煤量计算,其主要生产系统耗用314 616.40 t标准煤,辅助生产系统耗用1 106.74 t标准煤,加工转换系统耗用198 764.68 t标准煤,其他耗用44 489.28 t标准煤,能源消费构成如图5。

3 节能潜力分析

3.1 电能利用

企业目前用电量由自备热电厂及公用供电部门供应,企业内部对线损电量核算时,采用以供电部门与企业内部分表合计之差作为线损。公司原来的35 kV进线只有一条线路,2005年扩容改造增加了一条线路,新增线路进线侧没有安装电度表(各台主变下侧有电度表),造成无法对供电局电度表进行对比校验。在供用电统计方面采用固定线损计算用户用电量,每月把各分表计量值加上固定线损后和总表对比得出盈余量,实际线损没有作为一个考核指标每月进行分析对比。另一方面,占企业用电量70%的高压同步电机及自备电厂,功率因数控制缺乏统一管理,不能把无功损耗降低到一个合理范围。

3.2 生产系统

由于没有现行的行业定额标准,实验中选择了该企业2006年新投产采用较先进生产工艺的二分厂12月份电力消耗指标来进行对比,以合成氨为例,老系统比新系统吨氨电耗高100 kWh以年产合成氨20万t计,年多耗电力2 000万kWh,价值人民币700余万元。主要原因有:

1)老系统氨合成工段处于满负荷状态,操作压力高,压缩机需耗用更多的压缩功;

2)老系统合成水冷偏小,循环汽水冷后温度比新厂高10℃,耗费了大量冷量;

3)甲醇系统阻力达2.0 MPa,而新系统只有1.0 MPa,压力损失较大。

3.3 热能利用系统

3.3.1 生活供暖系统改造

目前企业供暖虽然一部分已采用热水供暖,但是仍有大部分采用生产系统中压蒸汽,不但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而且消耗蒸汽达每小时4 t以上,而生产系统中100℃左右较低品位热源没有被很好利用,仅此一项年浪费热力价值就在50万元以上。

3.3.2 造气余热利用

造气工段生产出的半水煤气温度很高,目前经废热利用后,温度仍在180℃左右,如设法把这部分热能利用(考虑到露点只降到130℃),就能回收到4 630 000 kJ/h的热量,相当于每小时节约150 kg的标准煤,全年可节约原煤1 400余t,节约能源费用50余万元。

3.4 生产运行管理

企业采用固定床间接气化技术生产合成氨系统使用的半水煤气,装置仪表检测点较少,只有3台锅炉装有蒸汽流量计,另外由于阀门起落频繁(每120 s阀门就要动作一次),导致阀门磨损较快,而生产上又没有可靠的检漏装置及方法,再加上缺乏规范的入炉煤分析管理,当炉况发生变化时,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及时处理。从2006年各月煤炭消耗数据看,月底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的相差50 kg以上,当月多耗煤近千吨。

4 结论

该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主要经济指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尚不够细化,通过全系统能耗分析,发现在以下方面尚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

(1)合成氨能耗吨耗电为1 191.8 kWh,而公司06年新上系统电耗不足1 100 kWh,仅电耗一项每年将多支出能源费用700余万元,多耗标准煤2 500余t。同时生产环节还有部分属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在运行,建议将现有设备更换为新型高效电机、变压器,可节约大量能源。

(2)在余热利用方面尚未对高温工艺水及高温烟气等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着1 400余t标准煤的节能潜力。

(3)在用的锅炉炉型(35 t炉)比较落后,效率偏低,如利用公司糠醛渣,存在着年节5 000 t标煤的巨大潜力。

(4)能源计量系统的管理方面较为薄弱,能源统计工作有待强化,涉及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不利于对能源利用的适时分析与细化考核。

参考文献

(1)沈维道,蒋智敏,童均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有润著.过程系统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3)GB/T 3484-1993.企业能量平衡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4)GB 15316-199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5)GB/T 2588-2000.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6)GB/T 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7)GB/T 6422-1986.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8)GB/T 13234-199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9)GB/T 15587-1995.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中型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 第9篇

一、中型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成本管理的理念存在问题。

目前来看, 成本管理理念的缺乏会直接导致中型企业的成本管理出现问题。现阶段, 有部分企业领导层尚且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也不具有合理的成本管理理念。所以, 他们不能将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贯彻在日常的生产工作当中。普通员工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产品生产者, 产品生产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而成本的管理工作是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工作, 与自己无关。因此不关心成本市场, 没有市场压力, 在工作时经常出现浪费现象。中型企业成本管理部门的员工在做产品成本的分析工作时, 经常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对各个工艺流程的成本精确计算, 汇报工作时也不细致, 认为成本统计属于小事, 不值得认真计算, 只汇报大致的成本计算结果, 而负责此工作的领导也不会详细过问。也就难以发现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同样, 多数中型企业的技术人员也缺乏成本的管理意识, 因而他们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忽略了成本控制工作, 因此设计出来成品所需成本很高。所以, 缺乏合理的成本管理理念是中型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 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中型企业员工的基木素质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缺乏专业的管理型人才也会影响成本的管理工作。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一些中型企业的员工文化素质并不太高, 负责成本管理的员工也未必有很高的学历和过硬的管理才能, 他们中的大部分只受过财务管理专业教育, 很少有人受过成本管理的专业教育和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其他管理内容的教育。很难聘到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复合性管理人才, 即使有这样的人才也由于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难以施展其才能发挥其作用, 有的人才甚至流失。成本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 会导致成本管理出现漏洞, 甚至使中型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

3. 成本管理不成体系。

长期以来, 中型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缺乏导致整个成本管理系统不成体系。尽管有的中型企业具有一些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 仍无法使企业满足现代的市场经济要求。

首先, 中型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较小, 无法使整个企业成本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会出现成本计算有粗有精的现象, 工作人员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由于不同企业或企业的不同机构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导致的。其次, 有很多中型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在进行成本计算时不能采用灵活、先进的方法, 得不出对成本管理的有效结论, 也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所以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呈现出混乱的局面。最后, 许多中型企业缺少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 缺少成本管理的技巧, 使得成本的管理不成体系。

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1. 建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思想体系。

为了切实提高中型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中型企业应从建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思想体系做起。首先要完成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 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 如今, 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仅包括企业的生产过程, 还要对成品的其他成本的进行全面管理。其中包括产品信息成本, 制造技术成本、库存及维护的成本以及销售的成本等等。为了实现这些成本的有效管理, 我们应该对各项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企业领导必须负起责任, 做好科学的管理计划, 认真听取管理工作报告, 并对其进行核实, 同时对成本管理的结果进行考核。负责成本计算的员工要重视自己的工作, 细心、耐心地工作。生产线上的员工也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节约用料, 把企业的经济和自己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2. 建立复合性人才聘用和培养管理体系。

为了使中型企业拥有一批精通成本管理的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可以采用合理的奖金分配制, 吸引本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前来应聘。在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同时, 还要实行高薪聘用制聘用那些既精通中型企业成本管理, 又懂得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 企业内部可以采取定期对员工进行成本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以此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 建立科学性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

为加强中型企业的成本管理,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首先要确定正确的管理主体, 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需要参与进去, 也就是说管理工作不是只要求管理部门的人员负责。所有职工都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起到作用。即企业应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制度。其次, 企业应重视成本管理的方法。成本的管理方法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实行。它可以依据成本管理的数据进行信息处理。该方法计算精度高, 准确率高, 管理速度快, 值得广泛应用。另外, 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 只要求计划产品的生产, 而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和多样化, 企业对信息处理精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具有了更大优越性。同时企业可以借鉴作业成本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方法, 利用它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方法将为企业的成本管理作出极大的贡献。最后, 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 明确每一名员工的责任。对于成本计算精确、成本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以此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建成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有利于中型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4. 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

除了以上的几种方法, 中型企业还应建立起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这是由于成本管理的工作较为复杂, 对成本计算精度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 企业要认真组织和管理, 使每位领导和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企业的负责人还要定期组织对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还要对成本管理结果进行检验, 使整个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更加规范。

三、结语

成本的管理是中型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管理的结果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 需要整个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 最终使企业的经济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芳, 蒲林昌.中国民营中小企业成木管理相关问题研究田.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 .

上一篇:歌曲教学的音乐观念下一篇: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