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式教学范文

2024-09-20

鼓励式教学范文(精选7篇)

鼓励式教学 第1篇

1 要正确认识鼓励式教育

鼓励式教育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 是促进人的个性的健康协调发展, 是促进学生个体中向善、积极、有利于发挥潜能的一面, 得到较好的开发。鼓励教育符合“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事物发展规律。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培育人的过程来实现, 整个教育过程都可以说是外因, 是环境的影响, 是有意识的环境熏陶。而开展鼓励式教育, 非常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鼓励式教育也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心理学规律的。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力、有不少优点的, 只要老师教育得法, 肯定能够成为某方面的人才的。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多给予鼓励、表扬, 不断增强其信心, 从而改变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终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

2 鼓励式教育的优势

要明白鼓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剂良药, 采用鼓励式教育法能使师生关系变得非常融洽。很多老师信奉“严师出高徒, 严父出孝子”这句话, 认为对待学生只要做到严格要求就行。诚然, 严格要求本身没有错, 真正的严师, 学生都是很欢迎的。但有的老师并没有弄清楚“严”的真正含义, 一看到学生犯错或者学习不认真、回答问题不准确, 就很严厉地 (甚至使用侮辱性的语言) 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 或者使用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去惩罚学生。殊不知, 这样做反而会激发矛盾, 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可能表面上还听你的话, 实际上是“阳奉阴违”, 后果是学生已经彻底丧失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我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要适当地运用“换位思考”去对待学生, 去欣赏他们, 鼓励他们, 真诚对待他们。当学生喜欢上你之后, 自然也喜欢上你的课程, 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该门课程。当师生关系日渐融洽时, 自然会形成师生间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 并在民主、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中顺利地完成教学。其实, 严格要求与鼓励式教育并不矛盾, 关键是要做到“严而有理, 严而有度, 宽而不纵, 严中有宽, 宽中有乐, 乐而不乱”。

3 鼓励式教育的实施过程

要积极、主动地实施鼓励式教育法。实施鼓励式教育, 关键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加以实践。教育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必须把育人思想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全过程, 要把鼓励式教育落实到每时每刻, 落实到课内课外。学生有一点进步, 有一个“闪光点”, 就要及时鼓励。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 善于从平凡中找出不平凡, 对学生的每一个好的表现和细微的进步, 都要及时的捕捉到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平时批改作业时, 哪怕是一向马虎的学生偶尔有一次作业做得认真一些, 也要及时给予鼓励, 这样学生既能体验到被赏识的喜悦, 又能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从而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尊心, 都有上进的美好愿望,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 尤其学困生。怎么办?在设计问题时,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和成绩差异, 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简单问题让学困生回答, 复杂问题让优等生回答。回答正确时要毫不吝啬的当众表扬, 特别是学困生回答正确时更要加大力度表扬;回答不正确时要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出错误的原因, 并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 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正确引导学生, 增强学生的信心。作为教者, 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 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师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活动上下功大。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讨论法, 谈话法, 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鼓励并引导学生多动脑、动口及动手。

4 鼓励式教育的尺度把握

鼓励式教育要把握好度, 不可过度, 才能确保这种教育方法不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虽然鼓励式教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但是鼓励式教育也不是没有缺点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 鼓励式教育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鼓励不可能解决一切的教育问题, “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不等于“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我们还是要尊重客观事实。在课堂上, 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些鼓励性的语言, 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无论学生说的怎样, 都给予含糊的肯定: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甚至有的学生答非所问老师也鼓励学生说:你回答的很有创意!整堂课都是表扬和鼓励, 久而久之, 就会模糊学生认识, 使学生失去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使学生感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是故意做作的, 是不真诚的, 也就失去了鼓励和表扬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鼓励和表扬要实事求是, 要诚恳, 要适度, 不要过度。如果不管对错、不管是否有道理, 就一味地鼓励、夸奖学生, 甚至要“无限夸大”“无中生有”地表扬学生, 就容易让学生滋长骄傲情绪, 妄自尊大, 盲目自信。时间一长, 还会使学生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容不得半点批评的声音, 学生根本就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当学生到了新的环境之后, 学生的心理感觉和现实便有可能出现很多的差距, 造成心理上的迷茫和无所适从。这样的“鼓励教育”就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也是失败的。因此, 鼓励式教学也要适度, 该批评时还要批评。

5 结语

教育学生本来就要有十八般武艺的, 表扬、批评、奖励、处罚, 都应该合理使用。学生是需要赏识的, 教师的鼓励和由衷赞美, 对学生来说, 价值是无限的, 力量是无穷的。当然, 对学生的表扬, 要恰如其分, 不宜滥用, 其分寸把握不好, 会适得其反。同时, 对学生的表扬应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总之,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鼓励是很有必要的, 但要把握好鼓励的尺度, 鼓励要适可而止,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鼓励式教育法的作用。

摘要:鼓励式教育法是一种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中实施鼓励式教育法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鼓励的尺度。

关键词:鼓励式教育,严而有度,宽而不纵

参考文献

[1]李先锋.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鼓励式教育 第2篇

不少人认为“目 前的小孩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部门,只能听嘉赞,接管不了一点指正。当今社会竞争这样的话激烈,小孩们不经由一定的挫折教育,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进入社会后谁还会总惯着他们”!

听起来似乎说的有事理,但实际上现代教育法不是无原于是的鼓励甚至溺爱好,也不是过于严 格的常说的挫折教育。不少家庭对小孩不是过左就是过右,要么驯服“金银棍下出大好人”的老训,要么就是无原于是的溺爱好与宠信,这些都不是准确的教育办法。准确的办法是遵从启发式的教育准于是。

目 前家庭都几乎只有一个小孩,爸爸妈妈渴望能教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小孩来。可是呢,这几年,起义的小孩越来越多,学校的初中高中部尤其是技校、中专里出现一些女小孩无故地凌虐宿舍里的其他女孩,其伎俩之恶劣,足以到了犯罪的境界。这些小孩大部分成绩欠好,也不大赞成遵从校规,瞧起来比较另类起义。我曾经为常说的“落后孩子”讲心理课,知道他们不少人是单亲家庭小孩,爸爸妈妈的分居对他们是很大的激发,使得他们认 为自己成了被遗弃的过剩人,成绩一落千丈,行为开shi起义,用怨恨的目光瞧待同窗教 师与社会。还有些孩子是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认 为自己成了成绩差的,那就破罐子破摔阿,把怨气结在了肚子里,一有机缘就捣乱;再者也有在初中时刻因为厌烦某一位任课教 师,因而也厌烦那门功课,致使中考没考好,没有读到好高中,从心里怨恨那个从 前的教 师,对目 前的教 师也不一样意谅解与沟通。

爸爸妈妈没有准确的教育办法,我们似乎瞧到教育的最后是适得其反:从对小小孩小时刻的过火溺爱好,到后来听到教 师起诉、或小孩在外惹祸、逃课就打一顿,小小孩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起义。不少爸爸妈妈对小孩的这些表 达无所措手足,有些爸爸妈妈被气的都要哭了,不懂得小乖乖若何酿成了这个样子?!爸爸妈妈伤心难熬,怎么也想不出来教育小孩的好办法,那个小孩似乎成了个问题小孩。

实际上小孩的任何问题,都与家长有关,不过是不少家长无法并不生疏 自己罢了。若何教育小孩,成了爸爸妈妈的难题。这个难题虽很大,却没有瞧到有国家 教育机构门对爸爸妈妈的指导。反而是一个企业“南山奶粉”推出爸爸妈妈教育,做一时髦话题,既“若何做一个聪明母亲”教育好子女。其中推出的理念到是很值de学习。再者,曾经瞧到一位叫艾思奎斯的教育家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条理论”把孩子行为列出6个品级方 式:

第一级:不想惹麻烦;

第二级:想得到回报;

第3级:取悦他人;

第四级:按礼貌就事;

第五级:出于对他人的考虑

第六级:有自己的为人任事原于是。

他教的孩子几乎全是“问题孩子”,但他几十年来奉行一个原于是,就是教 师要孩子自己选择到底赞成做哪种方 式的人。艾思奎斯教 师鼓励孩子遵循第六级方 式,做思惟者与行动者。他努 力让孩子懂得,做榜样国民不是为了教 师,也不是为了他人,更不是为了回报与惊骇,而是“因为有自己的任事原于是”,在这样的思惟指导下,孩子的勤恳美全是为了他们自己心里的需要,是发自心里的自我行为,与教 师爸爸妈妈没有关联。这位天才的教育家的教育办法值de我们所有些爸爸妈妈借鉴。

现代社会知识结构变更与经济发展很快,人们压力增大,自杀、不开心症发病率很高。故而,我信仰教育要靠鼓励与懂得,爸爸妈妈与教 师都要学习与把握心理学知识对孩子启发式教育,培育小孩的责任感与潜在的剖析思虑能力、心里自我自检的能力; 我很渴望爸爸妈妈与学校教育中增进人文文化元素,鼓励小孩学习一点哲学,这可以帮 忙小孩建树准确的人生观与思维办法,碰着挫折有出众的辩证思维而不偏激,可以自我摆脱。一位八十后成功的闻名IT人说,他几回都碰着重大挫折,某次到了要跳楼的境界,可是呢,他到了13层楼最后没跳楼,反而是坐在那里瞧起了课原 本,思虑帮 忙他渡 过难关,他最后成功了。故而我认 为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全是把握了出众的哲学思维办法的人,怪不得另一闻名成功媒体80后移动电玩学者企业家也说,他脱离学校,后来又去了学校,是专门去学哲学的。

我还提议,爸爸妈妈从小培育与鼓励小孩建树至少一个 爱好喜爱好,注重培育他们完整的人格,让小孩们大了之后有喜爱好依靠而免于伶仃; 我们做爸爸妈妈的给小孩们的最大财富,不是给他们几 多资产、房子、汽车,那些身外之物是他们自己努 力能力之内可以达到的。我们需要给他们的是,从小培育一个出众的脾气、准确的处世办法,人生观旷达开畅乐观,肚量宽广,有能力渡 过一个一单人生的难关。有聪明的爸爸妈妈要给小孩建树未来一个完佳人生,这是我们真正要给他们的财富

本文出自: 绍兴家教资讯_绍兴兼职信息网, 原文地址: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喜事”的促成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理状态尚不稳定,世界观、人生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中学生,他们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学习状况,因此,对学生采用“多鼓励,少批评;明鼓励,暗批评”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处于“我能行”的心理状态,对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国际心理学界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取得成绩的决定因素并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即人们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当教师鼓励学生,学生情商高,愉快情绪占主导地位时,自我肯定心理因素对学习活动起到良性调节控制作用。这也是日常学习工作中,有时人们付出了较大的体力、脑力劳动,却没有身心疲惫之感的原因。

我采用对成绩、优点公开表扬,公之于众;对缺点、错误“视而不见”,暗地“记账”的办法,使学生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和各项活动之中,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我担任班主任以来,班组日志上除了记载每天上课情况外,值周班长都会记下每天班级内出现的好人好事,如某某参加竞赛获奖,某某为学校平整篮球场地,某某同学参加长跑比赛等等,并在每周末总结时总结表扬,到教师月总结时,根据班级量化标准,这些同学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同时又会得到教师的表扬。

班级日志放在讲台上,科任老师能看到,每个同学也能看到,于是,这些学生需要别人肯定、赞赏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经常处于情绪愉快状态。正由于班级整体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班级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受到科任老师的一致好评,凡科任老师做课,一定选择在我班,因为在我班上课,看到学生积极的样子,教师也变得有情绪,有激情。

“多鼓励”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缺点姑息迁就,而是对不足不耿耿于怀,相信学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正错误,找出差距,做得更好。对学生犯的错误,教师记在一个不公开示人的本上,既达到告诫学生不能“犯了白犯”的目的,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

我班在高一入学6周后来了一位低于我校录取线130分的女生。她的中考分数全校最低,这使她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以至于教师把个子矮小的她由第七座调到第二座时,她竟因能看到她的人多、离教师近而不愿从命。第二学期,自卑的她不经意间又犯了一个大错误:一个男生追她,她难以忍受纠缠,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初中几个要好的同学。这几个人出于义气,先后两次到校,狠狠地教训了那个男生。事情可想而知,她填了学生处的处分预备表。此后的几天,我对她上课低头不听讲的情况“视而不见”,却利用总结的机会,表扬了她在校运动会上主动请缨,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会后,我发现她的表情由“阴”转“晴”了。经过不断的努力,她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一百六十多名,看着坐在第一排的她自信乐观的表情,我经常想起她主动写的那份长长的检讨书中的压抑,也常常忘记她的那个“过去”。经过努力,她以4A、5B的成绩顺利通过会考,在高考中顺利考入本科院校。

鼓励式教学 第3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微课

G633.6

一、目前传统教学中的困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很显然,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擔,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但是,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目前我们面对的困境是,由于生源的问题,有许多学生面对学习本身就非常的被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非低,只为了拿学分毕业而坐在课堂上,只求舒舒服服的坐在教室里,不要动脑筋,老师讲得好,就认真点听,讲得不够精彩就在下面划手机,很少有人做笔记,下课也不太会复习,就等着期末考试前老师划范围。其实,有一大部分的学生从内心里是非常的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上课没有压力。而面对如此懈怠的学生,作为老师,更有责任,通过各种教学改革尝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让学生白白荒废这短暂的几年大学学习时光。

二、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式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提问,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转化知识的能力。老师上课不仅仅要学生听懂,而且要求学生提问题。老师每讲完一个要点,就提问:“请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立刻提出问题。如果之前,学生是舒舒服服地坐在下面,上课跟听说书一样的,如果这个课程内容之前没有预习过,刚刚又没有认真听,哪怕听了,也未必听懂了要点,就算听懂了要点,不结合点实际,哪里会有问题。所以,学生要完成自主提问题前,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心里要预备好案例,老师上课时,为了向老师提问,他必须边听老师讲解知识点,一边赶快拿起纸笔,在笔记上总结,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对应的案例那出来对照,之前的问题是否可以用老师讲的知识点来解决,有可能连下课间休息都还在总结老师说的内容,想想万一提问,要问什么。遇到有同学主动举手提问了,教师应立刻把同学的提问结合到课堂内容里,继续完善刚才的知识点。这样的课堂,绝对是又紧张,又兴奋,注意力集中不用说,这种教学模式能全面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作为学生,要高度专注,才能理解老师讲的知识点,抓住要点,抓住要点还不够,要立刻动脑筋把它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思考,在现实的工作中,遇到什么情况,可以运用这个知识点,并且要考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接着,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带着问题来上课,我们还利用超星学习通的平台,录制多段微课供学生在线进行课前预习,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

三、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那么我在教学实施中是否就一帆风顺呢,不是的,下面来讨论我在开展学生主动提问式教学模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我们在上课中,总会遇到遇到学生不爱作答,老师提问,学生直接回答你:“老师,我没有问题”该怎么办?我的解决方案就是“好,你先想,我去找有问题的同学,但是我等下回头要来听你的问题”,这个是非常考验老师的记忆力的,你要记得学生的名字和位置,而我一学期要上好多个班级的课,那么多同学,我是基本记不住学生的名字的,我上课的时候又时常会忘记了回头提问,这就助长了学生拒绝配合我提问的风气。另外,有时候因为进度的关系,也不允许我花那么多时间来提问。那么该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想出了一种方案来配合我的主动提问式教学模式——加分激励机制。我们在课前和学生约定好,主动提问加分;以个案为例,点同学提问,请同学回答,双方都加分。但是,这个加分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你要认得这个学生叫什么,然后在名单表里找到这个名字,然后记录加分,为了提高效率,我请学委负责登记加分,到学期末收回统计分数。因为有加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就提高了很多。

本学期由于加分制度的实施,连带的教学改进还包括,在课堂中,特别是实操课上,有想出比老师我好的办法的同学加分,给老师纠错的加分,遇到问题能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分享给同学的人加分,加分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奖励机制,但是因为它和老师和同学有了联系,他们为了显得比老师和同学还懂就分外积极。这无形中也帮助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连接,让学生在课堂中愉快的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自主地完成知识的转化。

四、小结

1.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上课的互动能有效集中学生的专注力。

3.不论上课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老师与学生建立连接,能有效提升参与感。

4.恰当的鼓励和奖励机制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作文教学中鼓励艺术运用初探 第4篇

一、鼓励的层次选择

由于悟性、爱好程度等原因, 学生的习作能力存在着个性差异, 每个班级, 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参差不齐。所以,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有层次、有选择地进行鼓励。

鼓励的层次选择, 是指作文教学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 分开层次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班内学生作文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优秀、一般、较差三个层次, 在教学中应相应采取精、勤、泛的鼓励方法。

1. 优秀层次的鼓励——精

班级内, 总会有几个学生, 他们对作文特别爱好, 习作基本功很好, 受到鼓励是情理中的事。但对他们频繁的鼓励, 只会降低鼓励的价值。正如古人所说: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心理学认为, 要提高鼓励的价值, 首先莫使赞许过分, 过多的誉美之辞, 会使学生飘飘然, 产生负面效果。

对优秀层次学生的鼓励重在一个“精”字, 不轻易给予鼓励, 一旦鼓励便要鼓励在点子上, 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其明确努力的方向。这个“精”字, 一是鼓励的次数要严格限制, 只在必要时给予鼓励。二是每次的鼓励突出一点, 切忌“捧杀”学生。

2. 一般层次的鼓励——勤

一般层次的学生是大多数。他们的作文虽不如优秀层次的学生, 但也时有佳作;文笔虽不能使人欣然, 但也不乏生花之处。一般层次学生习作中长处比较分散, 人数又比较多, 鼓励常有不能顾及之时。对他们的鼓励要“勤”。要有意识地去寻找机会, 通过课上、课下, 集体场合, 个别交谈, 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给予鼓励。鼓励的形式要多样, 除了利用批语、讲评等直接形式外, 采取一些间接的鼓励形式也会收到更佳的效果。比如办一份班刊, 让一般层次的学生动笔撰稿, 或吸收他们参加文学小组, 鼓励他们积极向校刊投稿等, 这对一般层次的同学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动手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励。

一般层次学生是创造班内作文气氛主要力量, 鼓励他们的作文积极性, 让他们行动起来, 就会带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3. 较差层次的鼓励——泛

较差层次的学生也是班内的极少数, 他们作文水平较低, 对写作缺乏兴趣, 甚至视为畏途。这就更需要应用鼓励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对较差学生的鼓励, 重在一个“泛”字, 莫忘细微之处, 不吝溢美之词。作文批改, 注意点滴进步, 不放过用得好的一个字, 写得妙的一句话, 那怕是字体的进步也值得鼓励。讲评课上, 既注意优秀、一般层次, 也不忘记鼓励较差层次。

心理学认为, 预料不到的鼓励更有价值。较差层次的学生受鼓励的机会少, 听到对他们习作的赞扬, 往往深受感动, 他们的作文积极性陡然而起, 作文很快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鼓励的个性选择

鼓励能激励人, 也能毁坏人, 即使是出于真心。这并不是鼓励本身的错误, 而是鼓励者没有认清被鼓励者的个性的失误。我们常常发现, 由于水平的限制, 有些教师没有认清学生的个性而给学生的作文过分夸大的评价, 使学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影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1. 个性自卑型的鼓励———夸张鼓励法

个性自卑型学生的特点是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 常常叹息自己的作文不如别人, 这种估价注定他们经受不住歧视和批评, 渴望得到重视和赞同。对这种个性的学生, 在作文指导中, 要尽量满足他们的这种小小愿望, 夸张他们的作文优点, 培养他们为人的尊严感,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作文自信心。习作中若出现错误, 不必惊诧。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去诱导他们会收到好的效果。个性自卑型学生往往很敏感, 连轻微的刺激都不能承受, 但他们一旦明确了老师指出的方向, 就会矢志不渝地努力下去, 这类学生受到鼓励后会产生巨大的习作热情。

2. 个性自知型的鼓励———客观分析法

理性十足, 凡事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 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 相信自己, 不轻易受别人鼓励性言语的左右是个性自知型学生的特点。明智的头脑使他们既能剖析自己, 又能识别他人。随着知识阅历增加, 这类学生逐年会多起来。他们往往对老师的评语品头论足, 注意教师评价言语的准确性, 而对过分夸张的不实之词不以为然。对这类学生的作文评价要尽量避免夸大其辞, 鼓励时采取客观分析的态度。既充分肯定其作文优点, 又要指出其作文的缺陷。敢于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这类学生的优点, 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应利用这个特点, 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

3. 个性自负型的鼓励———褒贬补给法

个性自负型学生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 过分夸大自己的长处, 过分估价自己的能力。他们好幻想、好高骛远。得到夸大的鼓励会如坠五里云雾, 飘飘然不知所向;遇到严厉的批评便觉得如落万丈沟壑, 似乎永远暗无天日。对于这类学生夸大表扬和频繁鼓励只会导致他们的过度兴奋, 逆向抑制了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会助长他们的狂妄自大, 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偏科现象。因此, 对这类学生的鼓励, 采取谨慎的态度就显得十分必要。在集体面前给予鼓励, 须在个别指导中指出其不足;在个别指导中给予批评, 又不要忘记在集体场合给予鼓励。褒贬互补抑制了这类学生头脑的兴奋, 使之经常保持冷静, 以不使他们失望。这样, 这类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脚步会更踏实, 进步会踏实, 进步会更稳健。

《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破天荒、悲喜交集”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读母亲对儿子说话,细细感受,了解母亲三次鼓励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读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谎话,感受母亲三次说谎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说说谁是天底下谁是最伟大的人?

2、揭示课题:

12、母亲的鼓励

(理解鼓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学习课文的方法,检查字词(小黑板)

2、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3、完成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母亲参加了儿子从()、()到()的三次(),并对儿子说了三次()的话。正是母亲的鼓励,让儿子有了();正是母亲的鼓励,让儿子最终获得了()。

(不要求完全精准,只要求说出母亲参加家长会后,对孩子说了鼓励的话,使孩子树立起了自信心,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结果考上了清华大学。)

三、读文感悟,深入体会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分角色朗读,划出幼儿园的老师是怎么说的?母亲是怎么说的?

2、填写表格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为了儿子不失望,目的是为了鼓励儿子。

4、母亲听了老师的话,有什么表现?

5、句子理解: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

说明母亲内心是痛苦的,因为所有的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差的。

6、你认为这一节中的关键词有哪几个?你是怎样理解的?

板书: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文中指其她的妈妈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进步。

7、儿子听了母亲的话,有什么表现?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文中指儿子第一次吃两碗饭,第一次没有让妈妈喂。

8、从这一段的学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按第一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节。

1、学生自学,划出关键词。

2、交流:补充表格

媒体出示内容:走出教室,母亲听了老师的话,流下了泪„„

“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3、理解词语。

黯淡:暗淡。文中指儿子原来的眼光无神。

沮丧:灰心失望。文中指儿子原来对自己不抱有希望。

温顺:温和顺从。文中指儿子非常听话懂事。

4、理解句子。

(1)走出教室,母亲留下了眼泪。

(母亲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因为所有的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

(2)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儿子从自己的失望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使自己有了信心,是自己有了努力的方向。)

5、学习了第二节,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表扬、鼓励给孩子树立自信,给孩子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三)、讲读第三节。

1、轻声读第三节,完成表格。

媒体出示:母亲听了老师的话,惊喜地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他。路上,母亲扶着儿子的肩膀,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2、理解句子。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板书:惊喜(1)“惊喜”的原因是什么?

(2)儿子是否仅仅是等待妈妈一起回家吗?哪为什么?

(儿子对自己很有信心,坚信自己的成绩不差。)

(3)从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3、进一步感悟句子,展开想象。

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

走出教室,母亲留下了眼泪。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想象:路上,母亲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第三节,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表扬、鼓励是母亲对儿子良苦用心的教育,是儿子进步很大,并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四)、学习最后一节。

1、集体朗读最后一节,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2、着重理解句子:

媒体出示1:

突然,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从小到大,你总是不断地鼓励我,你的鼓励成了我学习的动力。”

(1)儿子考取了清华大学,为什么还要哭?

儿子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母亲一次次的鼓励,所以那时激动的泪,是幸福的泪,是感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2)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大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的聪明,而在于他是否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是否有坚定地奋斗目标,是否付出艰苦的努力。

媒体出示2:

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1)“两鬓已经斑白”说明了什么?

说明母亲为儿子操碎了心,十几年来开家长会时的泪水强咽在心中,但还是一次次的鼓励儿子,使得母亲苍老了。

(2)“悲喜交集”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怎样理解?

悲伤和喜悦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文中“喜”是指儿子考取了清华大学,“悲”是指母亲十几年来开家长会时的泪水强咽在心中,是指母亲十几年来良苦用心的教育。

(3)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是指母亲十几年来良苦用心的教育获得了成功;是儿子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说不出的感慨,说不出的心酸,一种复杂的情绪借助于泪水一并泻出。

(五)、小结:多么含辛茹苦的母亲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成功此刻是属于他们两个人共同的荣耀。

四、课外作业,拓展练习。

板书整理:

12、母亲 的 鼓励----儿子

难过

破天荒

最差

伤心

有信心

落后

惊喜

有进步

满意

《母亲的鼓励》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母亲的鼓励》是沪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母亲的鼓励》课文内容简单,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课文讲叙的是母亲三次家长会。前两次家长会老师对儿子的态度是批评、指责,可母亲一次次强忍悲痛,用善意的谎言表扬、鼓励儿子,在母亲的鼓励下,儿子也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最后考入了清华大学。文章向我们诠释了母亲那鼓励后面强颜欢笑的悲痛。通过品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走进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朗读,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班两级分化比较大,优生已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在概括三次家长会的基础上,通过完成表格填空形式让学生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差生对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就连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也较差,个别差生很懒惰,预习作业从来不去做。在阅读理解方面,较多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变讲为导,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关键处,老师加以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尤其是体会人物情感,适当的指导,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破天荒、悲喜交集”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读母亲对儿子说话,细细感受,了解母亲三次鼓励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读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谎话,感受母亲三次说谎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设计

1、基础知识:

继续抓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既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掌握文中的意思,尤其是对关键性词语的理解,采用优生讲,教师评,差生学的方法。“悲喜交集”这个词的理解至关重要,只有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感受母亲内心真正的悲喜,所以在理解“悲”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十几年来的辛酸泪强咽于心中,而这种辛酸只有母亲自己明了。在基础知识方面,还复习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目的还是帮助差生通过经常性的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2、基本技能:

本文内容简单,语言朴实,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表格,为了照顾差生,在第一节的阅读填表时还是以示范为主,第二、第三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划分段落层次方面,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扶植差生学会划分层次。面对优生让他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

技能方面比较难的就是理解句子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着重抓住几句关键句引导学生感悟。一是母亲每次家长会后的神态表现;而是儿子每次家长会后的行动体现;三是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母子的表现,感悟母亲那鼓励后面强颜欢笑的悲痛。其次设计了母亲心理活动的,想象说话练习,从而感受母亲强颜欢笑背后的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课后布置了写段练习,学习文中写作方法,根据“老师的话,母亲的话,我的表现”的要求写一段话。

3、情感态度:

感悟母亲良苦用心地教育,关键还在于学生要对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语句的描写来理解与感悟,从“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到“走出教室,母亲流下了泪”,再到“惊喜地走出教室”让学生走进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说鼓励时的矛盾心理,感受母亲强颜欢笑背后的痛苦,感受母亲的伟大。《母亲的鼓励》教学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我认识到了自己诸多的不足:(一)文本挖掘不够深

于永正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对于一篇课文,只有通过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对文章的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都要细加揣摩,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但在本次的教学中我显然做得不够,只抓住了母亲的三次鼓励,而忽视了每次家长会时老师对母亲所说的话.这样导致了学生在说说母亲的悲与喜时,学生对母亲悲的认识,说得不够全面,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所以我想我应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和浪线分别划出每次家长会后母亲的表现和对儿子说的话的同时,还请学生找出母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了谎 然后将老师的话与母亲的鼓励同时出现在投影上,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这样更能体会母亲鼓励孩子时心里所忍受的痛苦,忍受的委屈,她每一次其实都是强装笑颜来让儿子高兴,给儿子信心和希望.(二)语言训练不够到位

浅谈“教学的鼓励性” 第6篇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扬,学生更是如此。曾听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中国妈妈带孩子去美国学习,一天,妈妈去教室听课,老师讲的是加法,老师问学生:“5+4等于几?”那位妈妈的孩子兴许是妈妈的到来,显得特别勇敢,举手回答:“等于8。”妈妈吃惊地看着老师,不知老师会怎样对待她的孩子。但老师的话更让她吃惊:“很好,很接近,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带着疑惑,这位妈妈去见老师。老师说:“‘很好’是源于孩子积极、勇敢地回答问题;‘很接近’是源于8和9相近;‘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是源于让孩子明白两数相加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数。”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不足:每当学生回答问题犹犹豫豫或在启发的过程中不为所动时,我就很生气,继而就自己急于去解决。时间一长,让学生更加不自信,也更没有了勇气,失去了创新能力。

在反思过程中,我知道学生更想获得赞扬和认可。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挖掘学生的进步之处和闪光点,如用“我很喜欢、我很欣赏、你的想法很独特……”使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在点滴进步中得到勇气。或许大家都有同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为什么不敢举手呢?是真的不会,还是……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不敢举手的原因是担心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对于这类学生怎么办?放弃,还是……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所以,我们应走近他们,多了解他们,尤其在课堂中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那些不自信的学生回答。如果正确,应及时加以鼓励;如果错了,就应该分析原因,不要直接否定或一味地去批评,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那样更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不敢回答问题。

鼓励式教学 第7篇

一、鼓励个性审美, 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我教的学生都喜欢美术课, 同事很羡慕我课堂上不打不骂不罚学生不是很严格, 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课堂纪律好。我认为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处, 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 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 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小学美术教育主要是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 培养学生基础的绘画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品, 能够对一些美术作品谈谈自己的审美判断。 如教学《方方的物》时, 通过游戏的开展让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 而箱子放下就很稳。 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 说说方形具有的特点 (稳定、对称) 的美感。 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在比较中说圆形物体的优点, 我们也要肯定表扬。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 哪些物体是方形的, 学生会七嘴八舌, 如有同学说电视是方形的, 凳子是方形的, 鞋盒是方形的。这里引发学生积极参与, 因为具体物体的形状是多样的, 如有学生说自己的小闹钟是方形的, 有学生说不对, 是圆形的。 我让两个孩子分别上黑板画画小闹钟, 结果在比较中, 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我对两个孩子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善于观察予以表扬, 在他们所画的圆和方的小闹钟上进行完善、润色、上色, 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美术学习与创作兴趣, 并引导学生将方形物刻画得更细致、 有趣与生动, 实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 然后进入绘画环节, 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画方形, 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得又多又好。 在这一环节, 我们尽量不批评哪个孩子画得不好, 只要他是用心画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与提高他们的个性审美能力, 深化他们对审美意境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的理解, 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 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美术学习不能纸上谈兵, 而是要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体悟之后进行实践操作。 因此, 我们要鼓励他们进行自我体验, 即亲自动手, 进行绘画活动。 当然, 以往的美术教学是要学生依照范画样本依葫芦画瓢, 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基本绘画意识和能力, 在强调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活动中, 应该让学生对材料或要求等反复观察、琢磨、探索, 获得发现和理解, 从而创作出有个性、表达自己情感的习作。 如三年级下册《漂亮的房间》这一内容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前面学习的 《老房子》、《门、窗、墙 》等内容中, 感受到房间布局的重要和意义。 导入后,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不同类型房间的布置情况, 如别墅的房间、农村老家老房子的房间、自己县城新家房间, 爷爷奶奶的房间、爸爸妈妈的房间, 自己的房间, 等等,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说说谈谈。 这样, 学生就有了对房间布置的认识。 如此, 我们在教学房间家具摆设和理想的房间设计内容时学生才有参与意识, 激起体验感受。 当然,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条件的房间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观察, 猜猜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对房间设局和颜色搭配的好坏等方面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 我们就鼓励他们, 肯定他们。 这样学生在交流、讨论、争论中就能唤起对曾经生活过的空间的回忆, 激发表达温馨回忆的愿望。 如此,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在实践操作环节思考家具、物品的摆放, 室内的色彩协调, 从而放飞想象, 获得美术欣赏力和表现力的提高。

三、多样形式鼓励, 促成课堂学习高效

我们运行鼓励教学的方法, 还要注意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联系。 鼓励和赏识是在学生有一定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一定效果基础上的, 这需要老师的有效组织。 如教学《有趣的服饰》时,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图片和一些服饰方面的绘画作品, 学生在合理观察基础上进行描述时我们要肯定, 但也要鼓励他们再深入地审视, 并引导他们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服饰。 如果学生是敷衍的, 我们就要重新定位教学, 加强指导并重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设计服饰的热情。 这里鼓励教育, 我们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或者以前学生用彩色纸、塑料布或其他一些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的服饰作品, 让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探讨, 从而拿出初步的设计方案进行分工合作活动。

赏识与鼓励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或作品进行评价, 并辅以简洁、精炼、有效度的技法指导。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突出肯定与鼓励的成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有趣的服饰》作品展示阶段, 我让小组推出优秀作品, 运用展示、评比的策略, 先让设计者谈谈设计思考, 然后让其他小组成员合作评价。 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班级学生整体审美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设计美术作品的兴趣、 意志和情感, 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和创作的潜能。

总之, 小学美术教学中,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美术学习和表现能力不足就批评打击学生,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注重鼓励、肯定和激励方式教学, 激发学生能够细微观察、深刻体会积极体验、勇于尝试的渴望, 从而将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 获得美术学习、表现和审美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摘要:美术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美术知识与基本美术表现能力的教育, 更是艺术素养、艺术情操的教育, 强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还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重视鼓励与信任的运用, 让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提高参与和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鼓励教育,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欢.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J].新课程, 2015 (01) .

上一篇:双镜联合治疗下一篇:软土地基沉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