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诊治

2024-06-18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诊治(精选6篇)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诊治 第1篇

猪细小病毒病是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猪细小病毒抵抗力顽强,对环境温度、pH及一般的消毒剂均较稳定。在养猪较兴盛的地区,几乎都有感染PPV的猪只,没有明显发病。最主要的症状见于怀孕母猪。新母猪在怀孕前半期被感染。病毒进入子宫,感染胎儿,导致胎儿死亡,脱水干枯变成棕黑色,称为木乃伊胎。由于病毒逐一侵袭胎儿,被感染后胎儿发病死亡于不同阶段的怀孕期。许多母猪于第一产次配种前无自然感染的机会而没有免疫力。这些易感母猪在怀孕前半期感染PPV,会造成繁殖障碍。其实PPV广泛存在时,大部分母猪皆感染后免疫,第一次怀孕的母猪则例外,它们一旦被感染将发生系列障碍。

最主要的PPV感染症状是新母猪群头胎产下木乃伊化胎儿。有的新母猪分娩下整胎木乃伊胎儿,有的却产下几头健康小猪以及少数胎儿。如果没有木乃伊胎出现,有可能不是PPV。如果以下情形出现就怀疑是PPV感染症:

(1)新母猪群木乃伊胎明显增加,(2)母猪无任何症状,(3)流产率没有提高。母猪流产不是PPV症的病征,(4)怀疑被PPV感染的母猪,繁殖障碍只发生一次。

PPV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碍是否严重,要看多少头新母猪配种前为易感而定。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在新母猪配种前2月接种一次,可预防本病发生。此外,将新母猪初配年龄延至9月龄以后可明显减少PPV的感染。

2 猪的肠病素感染症

该病(死产,木乃伊化胎儿,胚胎死亡及不育症)是用来形容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繁殖障碍。当新母猪被引进农场时,由于存在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则引进猪或本场母猪仍可发病。

肠病毒所引起的繁殖障碍包括发情迟缓、流产及木乃伊、死产或产下少数猪仔。在引入携带不同血清型病毒猪只后,SMEDI综合症就会暴发,但是最常见的繁殖障碍还是多见于外购新母猪。

除了木乃伊化胎儿,猪的肠病毒感染通常没有别的特殊症状,猪细小病毒也能造成木乃伊化胎儿与本病较难鉴别诊断,如果新母猪头胎产下大小不均的木乃伊胎儿,很可能是猪细小病毒引起。如果此症状只出现在外购母猪的头胎,那么有可能是肠病毒所引起的。

由于肠病毒的血清型太多,尚无有效疫苗,最常用的控制法是使新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搜集断奶仔猪的新鲜粪便混入饲料。新引进的种猪亦可采用上述方法。

3 布氏杆菌病

猪布氏杆菌病是由猪布氏杆菌所引起。本病遍布世界各地,猪只可通过吃下被病菌污染之食物或交配时感染。当母猪同栏饲养时,流产胎儿,胎膜或分泌物被其他母猪吞食而感染。患病公猪大量排菌于精液里,经配种感染母猪,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均能感染。

大部分感染猪没有发现任何症状。主要的症状包括流产、不育和睾丸炎。当母猪在交配时受感染,怀孕早期发生流产,由于早产之胚胎太小,易被忽略,唯一的病微是大群的母猪在配种30~40d,再发情。母猪怀孕后35~40d发生感染则发生情中期或末期流产。许多母猪于流产后休息两个月不配种,通常会自己恢复。

公猪病期较长,患病的公猪不育或无性欲,但是一些患病公猪之生殖力或性欲却不受影响,其精液内含大量猪布氏杆菌,在配种时传染给母猪。

一旦有大群母猪在配种30~40d后再发情,应怀疑为本病。实验室诊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为平板凝集试验,4min之内出现凝集的判为阳性。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诊治 第2篇

1 病因分析

1.1 疾病与繁殖障碍

1.1.1 细小病毒病:

PPV是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母猪本身没有全身症状, 怀孕母猪预产期延长和发情延迟也是常见临床现象。

1.1.2 日本脑炎:

JE是由日本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蚊子是本病的主要传播者, 因此, 本病多发生于蚊子流行季节。怀孕母猪患该病时突然发生流产。公猪感染常见睾丸炎, 多发生单侧性睾丸肿大, 发病时体温升高, 数日后自然康复。

1.1.3 猪伪狂犬病:

PR是在世界广泛流行的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哺乳仔猪感染该病后呈脑脊髓炎和败血症死亡;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幼龄猪呈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 精神委顿, 间有呕吐和腹泻, 当中枢神经受侵害时, 可见兴奋或麻痹, 并出现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症状,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猪, 并在出生后几天内死亡。病毒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

1.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也称蓝耳病。本病由PRRSV引起的, 接触性传染, 本病的妊娠母猪流产、早产或到预产期分娩出死胎和大小不均木乃伊胎儿、弱仔。断奶后仔猪常见呼吸困难, 耳朵发绀, 生长延缓, 有的甚至死亡。该病无肉眼可见特征性病理变化, 确认一般依靠采用猪肺泡巨噬细胞或传代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

1.1.5 猪肠病毒综合征:

SMEDI是由肠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与细小病毒类似, 表现为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胚胎死亡和不孕症, 母猪本身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1.1.6温和型猪瘟:

当CSFV感染妊娠母猪时, 病毒可侵害子宫的胎儿, 造成母猪流产, 胎儿死亡、木乃伊或畸形, 造成死产或出生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 也可产出肉眼正常的仔猪, 分娩时排出大量CSFV。如果这种先天感染的仔猪在出生时正常, 并保持健康几个月, 它们可作为病毒散布的持续来源而很难被辨认出来。

1.1.7 衣原体病:

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带病原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 其粪、尿、乳、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污染环境, 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也可经配种或人工授精传播, 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 猪衣原体病主要表现妊娠母猪流产、胎儿死亡、产死胎或弱仔、空怀母猪不育等。

1.1.8弓形虫病:

猪弓形虫病以3~4月龄的猪多发, 表现为高热, 呼吸困难, 仔猪呈水样腹泻, 半月后不死可康复, 成年猪呈隐性经过。

1.1.9 猪脑心肌炎:

猪脑心肌炎又称猪病毒性脑心肌炎, 是猪和某些啮齿动物的一种病毒病, 是由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对仔猪致死率极高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脑炎和心肌炎, 猪是感染脑心肌炎病毒最广范、最严重的动物, 以仔猪的易感性最强为特点, 20日龄内的仔猪可发生致死性感染, 大多数成年猪为隐性感染。最近发现, 本病毒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母猪在妊娠后期可发生流产、死产、产弱仔和木乃伊胎。

1.2 用药与繁殖障碍

一些药物的使用会造成繁殖障碍。例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引起母猪流产;抗蠕虫药物苯丙咪唑类药物 (芬苯哒唑, 丙硫咪唑, 噻苯咪唑等) 可引起畸胎, 特别是在受精后20~40d;血虫净 (贝尼尔) 引起母猪流产等。四环素类药物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引起产后母猪无乳症;此外接种流感疫苗和其他病毒性疫苗可引起胚胎吸收、产仔数下降和怀孕后期母猪流产。

1.3 霉变饲料与繁殖障碍

母猪在生长发育的前期如果饲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霉变饲料, 会导致生殖器官异常发育, 临床上出现假发情 (阴户红肿) , 卵巢发生机能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卵巢发育不良及卵巢内分泌紊乱) 。卵巢机能不全引起排卵障碍, 以致达到配种年龄时不发情, 或屡配不孕;卵巢内分泌紊乱引起生殖激素 (促卵泡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 分泌不足或过量, 导致母猪不排卵、发情不明显和流产。而饲料毒素引起的流产具有蓄积性 (胎龄越高, 危害性越大) , 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1.4 母猪便秘与繁殖障碍

母猪发生便秘后体内毒素排出受阻, 会引起胎儿吸收、流产等;消化不良, 食欲下降, 会引起产后无乳;便秘肠部发生炎症、继发感染, 胃肠出血、坏死, 会使母猪生理机能障碍, 发情周期异常。

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目前无良好的治疗药物, 我们坚持防重于治。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猪细小病毒的预防, 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1~2个月接种疫苗。乙型脑炎的预防, 对后备母猪在5月龄~6月龄注射弱毒苗或灭活苗, 每年2次, 其他猪应在流行季节来临前1个月注射灭活苗。猪伪狂犬病的预防:母猪配种前及临产前1个月左右预防注射疫苗。猪瘟的预防, 种猪每半年防疫1次, 仔猪20日龄和60日龄左右2次免疫;猪瘟流行区内, 可采用超前免疫。猪弓形虫病的预防治疗, 猪场内禁止养猫, 用磺胺6-甲氧嘧啶拌料3~5 d可预防, 也可用磺胺类药物肌注治疗。此外,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建立健全合理的免疫程序

猪患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是病原性因素, 目前已知的病毒、细菌、衣原体、寄生虫有数十种, 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列入免疫等程序中, 但应把危害较重的日本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和布鲁菌病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应根据该类病的发病季节、疫 (菌) 苗产生抗体时间和免疫期的长短, 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化免疫。

2.2 严格执行疫 (菌) 苗接种操作规程, 确保其接种密度和质量

给猪接种疫 (菌) 苗, 是提高其机体特异性抵抗力, 降低易感性的有效措施。应注意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特别是初产母猪在配种前这段时期 (接种已型脑炎疫苗应在3月份蚊蝇未出现前) 。

2.3 严把引种检疫关

引种隔离观察检疫, 严防带毒种猪进入养殖户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 在引种时应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 严禁到疫区引种。引进后应在场外隔离观察检疫2周, 并进行相关的监测, 结果阴性、临床观察无症状出现, 接种有关疫 (菌) 苗产生免力后, 才可入户饲养。发生可疑病猪应及时送检。

2.5 加强饲养管理

在使用饲料过程中, 必须根据种猪的各阶段营养需要合理配置饲料, 提高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饲喂高能量饲料。特别要确保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等和维生素E的正常供应, 确保限制性氨基酸, 特别是赖氨酸的平衡。

2.6 注意饲料的霉变

针对霉变饲料问题, 选择品质好的饲料原料, 在夏天储存原料不要超过2个月。妊娠料、哺乳料、乳猪料必须选用上好的原料。

2.7搞好环境卫生,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2.7.1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定期对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进行消毒, 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 加强冬季保温、夏季防暑降温。

2.7.2 加强粪尿、病死猪管理:

对正常猪的粪、尿发酵或沼气处理, 对患病猪的粪尿、乳、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病死猪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2.7.3 消灭鼠、蝇、蚊传播媒介, 严防狗、猫、等其他动物进入栏舍: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必须从饲养学、营养学、生态学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剖析,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控制繁殖障碍疾病的蔓延和扩散, 最终逐步达到缩小甚至消灭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治疗母猪不孕的中药验方实用技术

方1母猪过肥, 可用桃树叶1 500 g煎水适量, 分2次喂服。方2母猪瘦弱, 可用猪、牛或人的胎衣2~3个, 焙干研末, 每日1次, 每次30 g, 白酒50 mL, 加冷开水适量喂服, 连用5~7 d。

摘要:在当前我国推行母猪保险的大好政策扶持下, 许多农村养猪户基本都饲养有繁殖母猪和种公猪。但是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原因主要包括疾病性因素、药物的运用、霉变饲料以及母猪的便秘等方面。以下是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治 第3篇

1 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呈球形。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稳定性受酸碱度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在p H值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 H值7.5的培养液中可于-20℃和-70℃长期保存,在4℃则缓慢失去感染性。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病毒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病毒对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2 流行病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拭子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该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3 临床症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猪后易感猪群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的潜伏期最短为3d,最长为37d。该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3.1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产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胎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至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仅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一过性的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3.2 慢性型

这是目前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3.3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4 诊断

根据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以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3]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在临产猪崽中的病毒会很快失活,应尽可能迅速采样,分离病毒可采取肝脏,病毒培养较困难,可用中和试验进行诊断。

5防治措施

目前,多采用基因缺失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病猪从恢复期开始即可产生免疫力,对再次感染均有抵抗力,因此,在地方流行区域内给猪接种疫苗预防是比较有效的,一般认为弱毒苗效果较佳,在后备母猪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个月进行二免,公猪和妊娠母猪不能接种,成年母猪接种效果较佳。灭活苗使用比较安全,可单独使用或与弱毒疫苗联合使用。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疗法,主要是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和对症疗法,最根本的办法是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4]。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猪用免疫球蛋白Ig G,按仔猪一次1支,母猪一次5支,每天肌肉注射2次,连用2~3d,每天2次。二是黄芪多糖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按1kg体重0.2m L混合肌注,1次/d,连用3~5d。三是莪术油注射液,仔猪静脉注射10~20m L,大猪60~80m L,1次/d,连用3d,怀孕母猪禁用。

摘要:介绍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并提出防制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症状,诊断,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吴素丽,孙惠玲,张平,等.山东某猪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诊断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3):92-95.

[2]韩慕俊,孟庆旺,罗永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06.

[3]葛建强,贺树平,张勇,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9(30):14711-14712,14744.

一例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的诊治 第4篇

2010年12月12日, 本市接庄镇一养殖户带2头发病猪前来就诊。主诉:其饲养的6头母猪, 70头生长猪已发病十几天了, 死亡11头。注射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起初症状减轻, 但很快又加重。最后经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猪蓝耳病。

1 临床症状

猪群状况:猪均为自繁自养, 免疫情况为:出生10d注射水肿疫苗, 30d注射猪瘟疫苗, 35d断奶, 75d注射链球菌疫苗。

主要症状:发病猪精神不振, 粪便稀软呈灰绿色, 、皮肤发红。体温在40.5℃, 眼结膜发红, 眼分泌物增多, 咳嗽、流鼻涕。耳根、臀、尾、腹部、四肢皮肤发紫, 眼圈、肛门及尾根也呈蓝紫色, 病猪呼吸困难;触摸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大便干结, 有的颜色较深, 带有黏液, 小便普遍变黄色或黄褐色。猪只消瘦、后肢无力, 未进行过猪PRRS疫苗免疫。

2 病理组织学变化

剖检2头病猪:喉头粘膜出血, 扁桃体出血、化脓;肾脏质脆、被膜易剥离, 表面散布针尖样出血点, 切面出血;胃底部黏膜出血;肝脏瘀血、肿大, 脾脏肿大;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 心外膜、心肌严重出血, 心内膜出血;肺充血、水肿, 肺小叶间质明显增宽, 手感肺脏有捻发音, 切面流出许多泡沫样液体, 部分区域发生实变;脑膜充血。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分离培养

从病猪肝脏中分离细菌, 以普通琼脂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 于37℃恒温箱中培养12~24h后, 结果未见细菌生长。

3.2 R T-PCR病原诊断

利用猪蓝耳病病毒RT-PCR检测试剂盒进行了猪蓝耳病病原学诊断。结果为阳性 (如图1) 。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猪蓝耳病。

4 防治

4.1对发病猪立即隔离, 发病较重的仔猪进行淘汰, 病死猪深埋。猪舍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4.2全群猪用猪PRRS灭活疫苗紧急接种。

4.3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环境卫生, 加强消毒等安全措施。

5 小结

防控该病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

5.1 科学免疫

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制订免疫程序。要根据不同地区猪病流行的特点, 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免疫接种时应规范操作, 以减少免疫接种产生的应激与免疫失败的干扰。免疫接种时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或在疫苗接种前3d, 添加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 同时防止交叉感染。

5.2 严格消毒

要建立完善的消毒方案, 每周至少带猪消毒1~2次, 消毒剂不能单纯使用一种, 要不同类型的消毒药交替使用。

5.3 封闭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是杜绝发病的有效途径, 无法自繁自养也要到非疫区购猪苗, 新进猪苗要隔离观察15~20d, 最好经过检测无疫病方可和栏, 严禁外人进入猪场, 进入时须换衣换鞋并严格消毒。

5.4 加强饲养管理

定时、定质、定量投喂饲料, 环境清新干净, 及时处理粪便, 在高温季节要防暑降温, 定期使用广谱、安全的驱虫剂, 以防传播疾病, 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5.5 减少应激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诊治 第5篇

1 材料

1.1 病毒株及病料

PRV(Fa株)、PCV2、PRRSV(American type)、PCV1、PRV-SA215株均由本实验室保存;阳性病料采自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市的发病猪场。

1.2 病毒增殖相关材料

Vero细胞、Ma-145细胞、IBRS细胞均由本实验室提供;其他生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 病毒核酸抽提试剂

病毒的增殖参照有关文献进行,Total RNA抽提试剂RNAiso Reagent均购于大连宝生物公司;小量组织/细胞基因组DNA快速抽提纯化试剂盒(W6501)购于上海华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PCR及相关物品

5 U/μL的Taq DNA聚合酶(配有2.5 mM each的dNTPs、10×Taq Buffer和25 mM的Mg2+)、PrimeScript TM RT-Enzyme、2×GC Buffer、pMD18T-vetor(含Ligation Mix)、胶回收试剂盒,均购于大连宝生物公司;3对特异性扩增引物由上海英骏公司合成(引物合成后将上下游引物稀释并混合,使每条引物浓度为20 pmol/μL)。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

对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8株PRV的gE基因序列、10株PRRSV的M基因序列和14株PCV2的ORF2基因序列分别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 6.0软件联合进行多联PCR引物设计。引物设计序列如下表所示:

2.2 病毒的增殖及核酸的提取

DNA病毒核酸的抽提按照华舜公司“小量组织/细胞基因组DNA快速抽提纯化试剂盒(W6501)”所附说明书进行抽提。RNA病毒核酸的抽提是按照大连宝生物公司RNAiso Reagent抽提试剂盒所附说明书进行的。

2.3 PCR/RT-PCR单联扩增条件的优化

将2.2抽提的PRRSV的RNA经反转录得到相应的cDNA后,对PRV、PCV2和PRRSV各自的特异性片段分别进行单联扩增。扩增体系为:10×Taq Buffer(Mg2+Free)2μL,2×GC Buffer 10μL,dNTPs(2.5 mM each)4μL,Mg2+(25mM)2μL,Taq DNAase(5 U/μL)0.4μL,引物(20 pmol/μL·条)0.8μL,模板DNA/cDNA 2μL,加水到25μL。反应在PCR专用薄壁管中进行,扩增程序为:95.5℃5 min预变性,进入95℃变性30s、57℃退火30s、72℃延伸45s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反应完成后取5μL产物,在1.5%琼脂糖凝胶上电泳30 min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中进行观察,再分别将PRV、PCV2、PRRSV病毒液按10-1递进顺序稀释到10-6,对每一稀释度采用已经优化好的三联PCR进行扩增,以检测该三联PCR的敏感性。

2.4 PCR产物的检测和克隆测序

将扩增片段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连入pMD18T-vetor,转化感受态DH5α,经AMP LB琼脂平板筛选后,将生长菌落接种到LB上进行纯培养,抽提质粒进行PCR鉴定,确定为阳性质粒后,将转化菌送大连宝生物公司测序。

2.5 多联PCR及扩增条件的优化

将2.2制备的PRV和PCV2的DNA以及PRRSV的c DNA各1.5μL作为模板加入到同一个PCR管中,再将混合引物(20pmol/μL·条)按照PRV 0.4μL、PCV 20.6μL、PRRSV1.2μL加入到该PCR管中,同时加入10×Taq Buffer(Mg2+Free)2μL,2×GC Buffer 10μL,dNTPs(2.5 mM each)4μL,Mg2+(25 mM)1.5μL,最后用PCR用水补充到总体积25μL。反应程序:95.5℃5min预变性,进入95℃变性30 s、57℃退火30 s、72℃延伸45 s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反应完成后取8μL产物,1.5%琼脂糖凝胶75 V电泳30 min,然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结果。再分别将PRV、PCV2、PRRSV病毒液按10-1递进顺序稀释到10-6,对每一稀释度都采用已经优化好的三联PCR进行扩增,以检测该三联PCR的敏感性。

3 结果

3.1 单联PCR敏感性试验

敏感性用TCID50来表示,病毒液TCID50的测定在96孔板上进行。具体方法参照文献进行,按照Reed和Muench两氏法计算TCID50。单联PCR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3.2 三联PCR的敏感性试验

三联PCR的敏感性检测参照3.1进行,其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M:分子量标DL2000;模板稀释度:1.10-12.10-23.10-34.10-45.10-56.10-6

M:分子量标DL2000;模板稀释度:1.10-12.10-23.10-34.10-45.10-56.10-6

3.3 三联PCR特异性试验

用所建立的三联PCR进行单一模板和二联模板的检测,并以PRV-SA215、PCV1和健康猪淋巴结DNA抽提物作为对照,结果如图3所示。

M:分子量标DL2000;1.PRV 2.PRRSV 3.PCV24.PRV-PRRSV 5.PRV-PCV2 6.PRRSV-PCV27.PRV-SA215 8.PCV1 9.健康猪淋巴结核酸抽提物

3.4 样品检测结果

利用检测PRV、PRRSV、PCV2的单联PCR方法检测所采集的临床病料,获得30个至少含有上述一种病原的病料,再用建立的三联PCR方法对这30个病料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单联PCR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两者的平均符合率为93%,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度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运用于临床诊断。

4 结论

经过对多种条件的优化后,最终确定本检测方法的反应程序为:95.5℃5 min预变性,进入95℃变性30 s、57℃退火30 s、72℃延伸45 s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反应系统中各成分组成见表1。

5 讨论

5.1 多重PCR的引物设计

本试验中的引物设计充分考虑了两个因素:第一,对PRV的引物设计考虑到引物要能区分疫苗接种和野毒感染,对PCV的引物设计考虑到要能区分PCV1和PCV2;第二,其他病毒的引物设计考虑到要避开目前用于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基因,便于本试验结果以后能够区分疫苗接种和野毒感染。目前对于PRRSV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GP5糖蛋白基因,因此选用PRRSV的M基因作为引物设计基因。

5.2 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本试验在对多重PCR的优化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个或者两个靶位点的扩增产物很少或者没有扩增产物,而其他引物的扩增效率都很好的情况,解决办法是逐步增加扩增效率低的引物浓度,同时减少扩增效率高的引物浓度,降低扩增效率高的引物相对浓度要比增加扩增效率低的引物浓度更有助于提高扩增效率低的产物的量。只有在调整引物浓度达不到要求时才考虑调整别的反应条件。

在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中,要注意从多个方面考虑影响反应的因素。要注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各种用品、试剂、操作习惯等,必须按照规范化要求对用品、试剂进行处理,规范操作习惯。

5.3 临床送检病料的选择

在通常情况下,采集发病动物的淋巴结、脾、肾等就能够检测到病原。试验表明,对于有临床症状的病猪,采集病变明显的淋巴结均能够检测出病原。对于PRV,脑组织检出率最高;而PRRSV感染猪,肺组织检出率最高;若有流产表现病例,则胎儿是最好的检测材料。

在进行多重PCR扩增时,为避免反应体系中存在抑制因素而引起假阴性结果,应该设计内部阳性对照,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摘要:本试验建立了一种三联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利用该方法对来自26个发病猪场的30个病料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再与单联PCR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得出两者平均符合率为93%。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度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可以运用于临床诊断。

关键词:猪,PRV、PRRSV和PCV2,三联PCR诊断

参考文献

[1]曹昕,彭杜君.繁殖猪群JEV、PRV、PPV等5种疫病的血清学调查[J].四川畜牧兽医,2003,30(9):29-32.

[2]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998-1009.

[3]杨汉春.猪“高热病”的流行发生状况与控制对策[J].农村养殖技术:新兽医,2007,(1):23-24,26.

[4]姚敬明,王娟萍,程海龙.猪“无名高热病”的爆发与防控措施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5):45-46.

[5]郭万柱.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内部资料)[Z].四川农业大学,2006:10.

[6]白文彬,于康震.动物传染病诊断学(第1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44-145.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诊治 第6篇

1 发病情况

该场饲养母猪270余头、存栏生猪3 000多头。2013年6月, 怀孕后期的母猪突然出现早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现象, 且产后出现低烧、无乳和拒食等临床症状, 继而后备母猪也出现不发情和返情等。起初, 该场兽医认为是夏季热应激、季节性繁殖障碍或蚊虫较多, 饲料可能发霉等问题, 但经过采取防应激、驱虫和添加脱霉剂等措施, 14 d后仍未好转反而病情加重。

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 体温39.5~40℃, 拒食, 背部皮下有出血点, 部分母猪产后喘气及无乳;出生小猪部分站立不起, 共济失调, 呼吸迫促, 体温40℃左右;后备母猪不发情、返情等。

3 病理变化

流产胎儿全身充血, 部分还有水肿。解剖死胎及弱仔发现肾脏有出血点、畸形, 淋巴结充血、肿大、发黑, 肺脏有出血点及肉样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采集3头流产胎儿和3头发病弱仔的肺、淋巴结、脑汁和脾脏, 送实验室进行猪瘟病毒、经典猪蓝耳病病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检测及细菌分离, 结果只有经典猪蓝耳病病毒检测为阳性, 其他病毒检测均为阴性, 未分离到相关致病菌。

5 诊断

根据猪场猪群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结合实验室检查等, 最后确诊引起该场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疾病为经典猪蓝耳病。

6 综合防治

6.1 加强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防治猪群疫病的核心所在。采用勃林格公司的猪蓝耳病疫苗, 紧急接种全场种猪, 免疫剂量为1头份/头, 21 d后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 以后每3~4个月免疫一次。施行一枚针头接种1头猪, 避免交叉感染。强化抗体检测意识, 定期开展抗体检测, 根据抗体检测结果, 及时调整疫苗免疫程序, 确保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效果。

6.2 加强药物保健

选择适当抗菌类药物, 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预防猪群细菌性疾病, 提高其抗病能力。此次采用每吨饲料添加氧氟沙星2 000 g、氯哒嗪钠400 g、多维1 000 g、黄芪多糖400 g的复合配方, 对全场母猪拌料饲喂, 连用7 d, 停7 d后, 再用7 d, 同时在发病期间于每吨饮水中添加替米考星300 g、多维1 000 g。猪群康复后施行种猪群每月保健7 d。

6.3 加强饲养管理

尽可能采用“全进全出”养猪模式, 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工作,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保持猪舍干燥。加强营养, 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6.4 加强生物安全

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肺脏组碘制剂、醛制剂和氯制剂) 加强环境消毒, 发病期间全场内外每天消毒一次, 正常生产后实行7 d消毒2次;夏天对猪的粪尿应及时清除, 对病死胎儿进行无害化处理, 发病小猪一律扑杀, 减少传染源;同时做好人员、饲养工具等的消毒工作, 避免交叉感染。

采用以上综合措施28 d后, 疫情得到较好的控制, 逐步恢复了正常生产。

7 体会

1)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主要以母猪发热、厌食、流产、产死胎、产弱仔等繁殖障碍, 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及持续性感染等[2]。我国流行的猪蓝耳病病毒主要是美洲型毒株, 但由于该毒株本身容易变异的特点, 在不同地方或不同时间流行的美洲型毒株也存在毒力及抗原性差异[3], 导致疫苗的保护率不理想。目前, 该病无特效药物, 可通过采取加强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等重要疫病的疫苗免疫、强化饲养和药物保健及做好生物安全等综合防控措施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以减少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 经过跟踪调查发现, 该场曾经暴发经典蓝耳病后, 免疫了某进口疫苗一段时间, 但户主为了减少生产成本, 整个猪场则暂停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 半年后母猪再次暴发了该疫情。同时, 通过采集20头发病母猪的血清, 检测猪瘟和猪伪狂犬疫苗抗体, 发现猪瘟和伪狂犬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0%和70%, 说明发病猪群免疫状况较差。笔者认为, 猪瘟和伪狂犬病的免疫抗体较差, 也加大了猪蓝耳病暴发的机率和病死率。因此, 猪场在做好蓝耳病疫苗免疫的同时, 也应强化猪瘟、猪伪狂犬病和口蹄疫等重要疫病的免疫抗体检测, 确保免疫效果, 以保障猪群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洪德, 李清艳, 姜国均, 等.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诊治[J].河北畜牧兽医, 2002, 18 (1) :29.

[2]郭宝清, 陈章水, 刘文兴, 等.从疑似PRRS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6, 18 (2) :1-4.

上一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下一篇:心灵的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