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能力范文

2024-05-18

毕业生能力范文(精选12篇)

毕业生能力 第1篇

1 当前高职生的就业现状

1.1 当前高职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层次结构决定, 当前企业需要大批的第一线高技能或技术应用性人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了实训环节,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目标定位在能胜任技术应用性较高的工作。同时, 高职生在选择职业岗位的过程中, 大都能放下架子, 脚踏实地的工作, 与普通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尽管经济社会发展给高职生就业带来一定机遇, 但由于各种原因, 高职生就业仍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是:有些高职学生就业意识和观念不切实际, 好高骛远;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世俗观念影响了高职生就业;有工作经验和本科以上学历是很多单位的门槛, 存在“人才高消费”的倾向。

1.2 高职生就业环境变化的新趋势

从经济运行到法律环境加快融入全球化。从经济运行到法律环境融了全球化, 使就业环境形成了两者并存的格局: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另一方面又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特别是传统产业的货物贸易和金融、电信、保险、自然人流动等服务贸易领域受到更大冲击。

就业市场的国际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 人力资源市场呈国际化发展趋势, 劳动力和人才的跨岗位、跨行业、跨地域和跨国界流动将大大加快,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公平竞争、充满活力、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成为必要。

2 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2.1 积极转变高职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念

人们常说,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变思路宽, 思路宽则能想出的办法也就多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 高职毕业生应不断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 彻底改变不良习惯, 解放思想, 拓宽思路, 转变就业观念, 降低就业期望值, 调整就业心态, 这样才能有助于自己就业力提升。毕业去向选择中西部地区、农村及边远山区, 就业单位可选择市场潜力较大的民营、私营企业。

2.2 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 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

从大学时代起就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 锻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劳动者。

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 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过硬的专业知识, 是毕业生获取就业机会的必要条件。毕业生应熟知并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技能, 随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 重视考取有关资格证书。动手能力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一个问题, 在招聘过程中, 如果毕业生能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发挥, 把专业知识和实践内容结合真情为回答问题, 这样会大大增加自己入选机率。

2.3 扩大高职生就业渠道, 鼓励自主创业

国家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建立相应的就业途径。人才市场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 在高职生就业问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这将是缓解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 同时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企业家精神和自主创业的知识技能。

2.4 克服交往心理障碍, 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之一。一方面, 在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我们可以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在与老师、朋友、父母以及同事的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 我们的语言、行为、心情都可以从周围人那里得到回应和反馈, 如果缺乏人际关系, 我们就会待在自己想象的空间里, 难以正确认识自己。

积极、主动、开放的健康心理是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 离开了这一根本, 即使你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 你也难以在人际交往中进行应用。反之, 如果你具备积极、主动、开放的健康心理, 在此基础上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有关人际交往技巧, 我们可从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和积累经验来获得, 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 你就会发现, 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 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 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 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2.5 培养自己挫折承受力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大学时代是人生的多事之秋, 四面八方的诱惑、志存高远的希冀、经验历练的局限、捉襟见肘的窘迫, 决定了他们更易于遭受挫折。因此, 大学生急待提高挫折承受力, 掌握挫折心理的自我超越策略。

一个人承受失败和处理挫折的能力的大小, 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格局的大小。所有失败和挫折都是帮我们认清事实的机会, 也是帮我们学习、成长、进步的机会。它们可以让我们向上奋进, 也可以使我们向下沉沦, 其中的差异在于是否正确地面对它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提高自己。实际上,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精细的打磨, 便没有钻石的璀璨, 没有挫折的考验, 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挫折只不过是强者成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这是因为, 他们在面对挫折时, 并不畏缩, 而是微笑地迎接这一切。这微笑并不是漫不经心的, 相反地, 它恰恰反映了一个人有足够的勇气接受挫折的挑战。这样, 他们才能清醒地审视挫折, 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然后想方设法在今后去修正与弥补。同时, 在努力战胜挫折的过程中, 他们锻炼出更顽强的意志, 铸就了更坚韧的精神之剑, 更有助于在今后的路上披荆斩棘, 勇往直前, 最终摘取成功的桂冠。这就是古人所说“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之意。而对于弱者, 挫折成了他们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在这条沟旁边徘徊、唉声叹气。却没有想到这条沟正是他们自己给自己挖的。他们没有勇气面对挫折, 因而也无法去继续闯荡, 自己放弃了很多本能得到的东西。

2.6 做好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高职生就业期望高, 而就业自主能力不强的问题, 高职学生应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 针对不同年级的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比如大一新生为职业启蒙期, 应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主, 进行职业启蒙教育, 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阶段一开始就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二为职业定向期, 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全面拓展职业素质,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特别是利用节假日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 以便进行职业定位, 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三为职业冲刺期, 要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态调适、创业教育等培训,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 结束语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对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 高职生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需求,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把这一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提高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摘要:高职院校应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积极探索解决就业难的途径, 将就业教育贯穿三年学业始终, 根据社会需求, 努力办出高职特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打造复合型人才, 培养适销对路的、受社会欢迎的、具有竞争能力的毕业生, 才能有效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大学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第2篇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社会各方面也都在为破解这一难题而出谋划策,根据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指导经验,我认为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从业的支点。当今社会已经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将会一直伴随大学生就业、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调查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都很强。

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就业观念,二是学会收集就业信息,三是做好求职前的各项准备,四是掌握求职技巧,注意求职细节。

一、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作为一个享受高等教育经历的群体,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所拥有的学识、能力以及回报要求,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高的人生期待和完整的职业规划,使得大学生就业择业时有较高的职业期待,而且,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大学生也不能等同于普通劳动者。但是从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喜高攀厌低就,盲目从众,不会量体裁衣,期望值过高,生存尚未解决,一心关注发展,凭兴趣找工作,视跳槽为时髦,视自主为自由,想自由有余思自立不足等。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是毕业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里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的、发展的、全面地看待。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处理好就业、择业、创业、事业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就业观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系统思考,三是辩证分析,四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就是要认清客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大量涌入就业市场,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如果不能降格以求,结果就会让人失望。“系统思考”就是对自己的知识能力、自身素质、职业取向、职业适应性等,进行全面思考和定位,找准个人和工作岗位之间的锲入点。“辩证分析”就是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要悲观失望,就业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并存。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为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提供了潜在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实行的持续稳定的改革措施,使人们逐步接受并开始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劳动合同制,社会养老,医疗及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社会成员的自主意识和风险意识较过去都有了较大转变。暂时未签约的人未必素质就差。“与时俱进”就是就业观念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而变化,高等教育到今天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我们的观念不能再停留在大学生仍是天之骄子的阶段。在社会转型时期,今后的工作已经没有了铁饭碗,终身学习、终身就业应是我们接受的新观念。

二、注意收集就业信息

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要做到“早、快、实、准”。“早”就是收集信息要及时,要早做好准备,不能事到临头抱佛脚。“广”就是要广泛收集各方面、不同层次的就业信息。“实”是收集信息要具体,用人单位的地点、环境、人员构成、生活待遇、发展前途、对人员的基本要求、联系方式等各方面的信息掌握越具体越好。“准”就是准确无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在生源、性别、相貌、外语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都要搞准。另一方面,用人信息和商品信息一样,有很强的时效性。你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过时了的信息,单位是否已经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这些情况都要搞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三、做好求职前的各种准备

毕业生在就业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这是决定大学生选择职业类型的决定性因素,求职择业的一切都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要懂得市场规律,懂得经济规律,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做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社会负责。能团结协作,能公平竞争。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敬业精神是准备进入社会的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发生重大变革的形势下,具有敬业精神已成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素质的新要求。大学生要把良好的敬业精神作为准备就业的必要条件。要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求职择业,还必须面向基层,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冷静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与趋势,我们会发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培养和补充,现在大城市和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已相对饱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系统。而另一方面,广大的乡镇企业、很多非国有企业还缺乏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去开拓,去创业。可以说大学生建功立业的机会在基层,在第一线。

在就业求职前毕业生还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所以在求职前要避免理想主义,从众心理,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不怕挫折,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

四、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注意求职细节

做一份个性化、有特色的求职简历,个性化简历需要量体裁衣,针对不同单位、职位撰写简历,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每一份简历只适用于一个单位或者一个职位,根据职位的要求取舍素材,确定重点。针对职位突出自己的优势,淡化不足,突出你与别的竞争者的不同。

提高高职会计毕业生实践能力 第3篇

会计学是一门务实性的学科,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任何一项技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更需要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会计专业课程教材改革与设想

会计是一门很抽象的经济理论学科。刚接触会计这门学科时,学生对于新的东西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所以在讲会计基础知识容时他们容易被掌握。但是,传统的会计教材主要偏重于理论上的阐述,基本很少顾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条文性的解释较多,而直观性的图表较少,随着专业课程的难度加深,学生好奇心的减弱,以致于很难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与技能。只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而要真正进行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却不知道该从哪方面着手,以至于参加工作后承担会计工作的不少毕业生打电话询问如何建账,进行成本结转后怎么编制现金流量表等等问题.可见实行专业课程教材的改革是必要而可行的。

配以操作性较强的教材。会计原理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整个会计理论的基石.这个阶段如果学生只是肤浅的认为会计工作就是凭证的编制、审核、传递与保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与结账等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那么以后学生只会对会计原则的生搬硬套,一遇到各种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就不知所以。这是因为会计学有较强的经济生命和经济价值观,比如会计法规的时效性,会计原则稳定性,会计事项处理的灵活性等等。因此在进行会计原理的教学时,还要配以操作性较强的教材如《会计操作实务》进行教学。这样对实际财务活动的如现金支出的白条现象,企业发放年终奖金分为一个月或两个月计发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就容易理解和消化了。

重视会计基础与会计操作相结合。会计操作实务详细介绍了原始凭证的填写规范,如书写使用的墨水、标准数码的填写、汉字大写金额的书写、支票日期的规范填写;介绍发了红字发票的使用、原始凭证的分割、原始凭证遗失处理,白条现象等,这些都是会计日常工作常常碰到的情况。如果学生仅仅学习《会计原理》,而不结合《会计操作实务》,往往还不会规范填写支票日期,不懂规范书写凭证汉字大写金额,甚至出现一些书写错误。学生通过会计基础与会计操作实务相结合学习,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就能心中有数,上岗后就能很快达到工作要求;又比如在《财务会计》(一)教学时,结合《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方法细讲;在《财务会计》(二)教学的同时再增加一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时,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而又能够应用电算化会计知识编制和处理一系列会计报表.学生毕业如果在会计岗位后也能很快从生手变为熟手。

突出针对性教育。目前无论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中专、大专生,还是注重会计理论培养的本科学生,其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大都较差。因此,对学生实际经济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上电算化会计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为了改变当今现状,应突出针对性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材应该以培养具有会计理论又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为基本要求而选择。即既能加强对学生电算化操作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一些对企业账务的简单处理,让学生对企业的财会知识及其账务处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变能力,这样在毕业之后便不会觉得很迷茫,至少知道进入企业之后应该哪方面着手,进而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增加课后自学教材。由于现阶段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籍种类繁多,可以选定一本主教材,几本课后自学教材。教师讲主教材理论概念、原理及分析方法,而对于理论的应用,采取按课程单元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学,并完成教师布置的该单元的课后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学生应该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询问理解全面的同学,而不是放在一边不管,如果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解决,那么问题只会越堆积越多,连自己都忘了。

会计职教方式的改革与设想

对于不同的人,同样的事物由于专业知识不同会持不同的见解。那么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差异。经过调查,这是我院会计专业大部分同学对会计教师的同感.这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书本知识严重脱离实际.既然问题已被提出,所以在会计教学中,要注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去调研、兼职,并在报酬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向。

加强实践性教学。会计理论的知识要应用于企业财务活动才能将表达的内容理解透彻,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才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等的含义与应用,是十分抽象与难以理解的,因此要大量采用演示教学法,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的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会计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时,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原始凭证,合规与合理不合规一同展示,让各种原始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以及通用凭证与学生接触实际,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把案例分录做在实际使用的记账凭证上,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了记账凭证填制技能。可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这样的内容要完全真正的理解很困难,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在下节课时开始时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反复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才能更容易的理解。同样,在学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时,在介绍编制方法后,应当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在计算固定资产合计数时,应以固定资产净值而非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对于初学会计的學生来说,还是往往搞不清),否则资产负债表左右半表合计数不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加深学生对资产定义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理论联系了实际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现在学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是分开的,上机时间往往也不足。能否把两张合并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值得思考。原因是这样可以把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能集中展示出来,一方面进行会计手工操作,一方面可以进行电算化会计模拟训练,把遇到的财务问题通过分析、现场讲解,发现问题、马上可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同学的手工做账能力。因为会计工作表面上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往往会出错,不是会计分录做错就是累加数字算错。所以在摸拟实验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逐渐掌握会计核算方法、步骤和账务处理技巧。现在我们学校要求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由于学生的社会关系较简单,加之会计资料涉及到单位的商业秘密,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所以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往往找的工作专业都不对口,这样对学生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他们一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到底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即使找到自己专业的工作,由于用人单位避免出错和泄漏商业秘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只简单的做一些类似勤杂之类的工作,使实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关于专业方面的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教学创造一个模拟企业,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人员等,练习假币识别、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核签字等。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可以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可从简单账务处理开始,慢慢积累,再适当的加深难度,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轻松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及教学改革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化分工的越来越细,各种生产和服务类型企业大量涌现,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不同的企业虽然招聘的岗位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掘人才。虽说学历重要,但企业最注重的应该是应聘者的能力,尤其是社会实践经验和应变能力。从我们这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那些在学习期间兼职得到锻炼的同学,在求职者中占了很大优势,不仅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为以后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不仅要懂得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而且具有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如技能测试合格率,会计上岗证通过率等。所以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会计专业教师至关重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想要改变某一种现实的状况,仅从某方面改变是不行的,既然实行了专业教材的改革,那么运用教材的教师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对于学生接收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具有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学生。在教导学生的同时,应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加具体。

建設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采用两项措施:一是学校拿出部分经费来支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到厂矿企业、各种中介服务公司等进行社会调查,或者到这些企业去挂职承担实际工作,以此来增强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二是在实践教学的部分环节,可以适当的从校外聘请有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兼职作指导教师,这样或许学校支出的费用大了一些,但是新的教学模式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

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按照学生掌握了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多少这一个标准来衡量。对待刚刚入门的学生既要加强会计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工作的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一个人如果专业知识非常优秀,但是却忽略了身边的事物,那么他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人。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尊重别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同时具备良好的技能,才能让人信服。这些显然是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做到在课堂上讲解得面面俱到,但可以应引领学生自学一些内容。学习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能不能掌握有用的知识,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学习知识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自己用功的程度,付出的越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如果不付出的话,是永远不会有收获的。

寒暑假组织社会调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各类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需要哪些人才,从而确认自己的学习目标与社会价值。

(作者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1]陈 磊,孙颖等.关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材选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

[2]刘光凯.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

[3]安敏剑.关于改善高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理论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

初中毕业生英语能力评价与测试 第4篇

第一卷 ( 选择题, 共85分 )

注意事项 : 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

2. 听力部分共包括两节 : 第一节在卷I, 第二节在卷II。完成第一节后, 请根据录音指令, 接着在卷II完成第二节。

3. 为阅卷方便, 各校自行准备答题卡。学生交卷时可以只交答题卡和卷II。

听力部分 (第一节)

I. 听句子, 选出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 (共5小题, 每小题1分, 计5分)

1. A. listen B. lesson C. less

2. A. 156.4 B. 156.5 C. 146.5

3. A. set up B. picked up C. put up

4. A. They are leaving Shanghai.B. They arrived in Shanghai. C. They will go to Shanghai.

5. A. Jim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B. Jim can go to school by himself. C. Jim is too old to go to school.

Ⅱ. 听句子, 选出该句的最佳答语。 (共5小题, 每小题1分, 计5分)

6. A. Thanks a lot. B. The same to you. C. That’s all right.

7. A. It’s fi ne today. B. It’s Friday. C. It’s March 15th.

8. A. All right. B. You are welcome. C. Never mind.

9. A. Yes, do please.B. I have no idea. C. It doesn’t matter.

10. A. Good idea!B. Enjoy yourself!C.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Ⅲ. 听对话和问题, 选择适当的选项。 (共8小题, 每小题1分, 计8分)

11. A. Rosa. B. Nobody. C. David.

14. A. Black. B. Blue. C. Red.

15. A. Kate’s sister’s. B. Li Lei’s. C. Kate’s.

16. A. A cinema. B. A post offi ce. C. A supermarket.

17. A. Two times. B. Three times. C. Four times.

18. A. In the fridge. B. In the living room.C. In the pencil-box.

Ⅳ. 听语段和问题, 选择正确答案。 (共7小题, 每小题1分, 计7分)

19. What is U2?

A. A football team. B. A band. C. A company.

20. When did U2 set up?

A. In 1879. B. In 1987. C. In 1978.

2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U2?

A. 3. B. 4. C. 5.

22. When will the clean-up start?

A. 7:30. B. 8:30. C. 9:30.

23. Where will they meet?

A. At the school gate. B. On the beach. C. At the bus stop.

24. What will they do after morning work?

A. Go sightseeing. B. Have lunch. C. Go to bed early.

25. Why do they go to bed early tonight?

A. Because they are tired.

B. Because they will take part in some activities.

C. Because they have hard work to do tomorrow.

笔试部分

V. 单项选择 (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计20分)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6. This is ______ useful book. ______ book cost me 48 yuan.

A. a; A B. an; The C. an; A D. a; The

27. ______ nice advice! You are so clever!

A. What B. What a C. How D. How a

28. The box is four times as ______ as that one.

A. heavy B. heavily C. heavier D. more heavily

29. They have decided to try ______ best to raise more money for the poor children.

A. them B. their C. they D. theirs

30. Trees can stop the wind _______ blowing the earth away.

A. to B. on C. with D. from

31. I think ______ is important for these people to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

A. this B. that C. it D. what

32. The meeting will be ______ by an hour.

A. put up B. put off C. put out D. put away

33. The teacher says we should keep in the classroom.

A. quiet B. quietly C. quite D. quickly

34. China has ______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 two fi ve B. two fi fth C. two fi fths D. second fi fths

35. —_______ is the population of the USA?

—296 million.

A. What B. How many C. How much D. Which

36. There’s enough time for you to go to the station. You______ hurry now.

A. should B. needn’t C. must D. can’t

37. The children will celebrate the Art Festival when we ______ at their school.

A. arrive B. arrives C. arrived D. will arrive

38. ______ Tony_______ Frank likes math. They think it is boring.

A. Neither...nor B. Either...or C. Both...and D. Not only...but also

39. It ______ heavily when we left the school.

A. rains B. is raining C. rained D. was raining

40. We should do everything we can _______ the environment.

A. protect B. to protect C. protecting D. protected

41. In the past sixteen years, Project Hope _______ 2.3 million students to high schools.

A. sends B. sent C. has sent D. is sending

42. I think many planets may ______ in the future.

A. find B. will find C. be found D. have found

43. —There ______ several activities this weekend.

—Yeah. Exciting news!

A. are going to be B. is going to be C. is going to have D. will have

44. I have bought the radio _______ was advertised on TV.

A. what B. when C. which D. who

45. — Could you tell me_______?

— Certainly, in half an hour.

A. when will the train arrive B. when the train will arrive

C. when would the train arrive D. when the train would arrive

Ⅵ. 完形填空 (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计10分) 阅读下面短文, 掌握其大意, 然后从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46. A. twoB. threeC. fourD. fi ve

47. A. picturesB. TV C. filmsD. books

48. A. AndB. SoC. OrD. But

49. A. teach B. learn C. remember D. describe

50. A. speaking B. listening C. writing D. reading

51. A. take B. start C. ask D. speak

52. A. after B. since C. until D. before

53. A. pronunciation B. grammar C. vocabulary D. sentence

54. A. in B. at C. on D. by

55. A. them B. it C. that D. this

Ⅶ. 阅读理解 (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计30分)

(A)

Long ago, people did not need money. They lived on wild animals, fruits and other plants.

As time passed, people learned to raise animals and crops. Sometimes, families produced more than they needed, so they started to trade with other families. Later, people began to use money as a means of exchange. However, it was not the kind of money we use today. They used shells, rice, salt, large stones, etc.

In the 600s B.C, people began using coins as money. They soon found that coins were easier to carry than goods and lasted a long time. Later, countries began to make their own coins.

The Chinese were the fi rst to use paper money, probably as early as the 11th century. The Italian traveler Marco Polo saw the Chinese using money when he visited China in the 1200s. However, European countries didnot start using paper money until 1600s.

Today, we have many ways to pay for things. We do not use coins or paper money. Often, people prefer to pay for things by card. Paying with a card is easier and safer than carrying around a lot of “real” money.

56. Some families began to trade with others because _______.

A. they could raise animals and crops B. they produced more than they needed

C. they wanted to get money D. they didn’t like growing crops

57. The underlined word “means” in the passage means “_______”.

A. meaning B. rule C. method D. price

58. People began using coins as money ________.

A. in the 600s B.C. B. before the 600s B.C. C. in the 1200s D. until 1600

59. In the 11th century, people begin to use ________.

A. coins B. gold C. cards D. paper money

60.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 Development of MoneyB. History of Coins

C. History of Paper MoneyD. Real Money

(B)

CERTIFICATE (护照证明)

Embassy (大使馆) of France in China,

Mr.Li is the director of our company. He began to work in our company in 1993 and has been in our company for 20 years, mainly in charge of (负责) the affairs of teaching, with a salary of around RMB 5000 yuan /month.

His details are as below:

He has been allowed to take a vacation from 2013-02-02 to 2013-02-20, and he will take a journey to France for fourteen days during this period.

All the cost including travel, board and lodging ( 食宿 ) , and any extra cost would be paid by himself. We guarantee ( 保证 ) that Mr.Li will obey the laws in France and will come back to China on time before the expiry date of visa.

Yours sincerely

61. What will Mr. Li go to France to do?

A. To work. B. To study. C. To have a holiday. D. To teach students.

62. How much RMB will Mr. Li get in a year?

A. 5000 yuan. B. 50000 yuan. C. 60000 yuan. D. 70000 yuan.

63. What does Mr. Li probably do?

A. A doctor. B. A teacher. C. A driver. D. A soldier.

64. How old is Mr. Li?

A. 35 years old. B. 42 years old. C. 45 years old. D. 48 years old.

65. How long will Mr. Li stay in France?

A. 10 days. B. 14 days. C. 18 days. D. 20 days.

(C)

A new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more teenagers watch television, the more likely ( 可能的 ) they are to develop depression ( 抑郁症 ) as young adults.

The researchers used a national long-term survey of healthy young teenagers of about 13-16 to fi 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 媒体 ) use and depression. They based ( 基于 ) their fi ndings on more than 4, 000 young teenagers who were not depressed when the survey began in 1995.

As part of the survey, the young people were asked how many hours of television or videos they watched daily. They were also asked how often they played computer games and listened to the radio. Here was the result. The young people spent five and a half hours a day using media and more than two hours of that was spent watching TV.

Seven years later, in 2001, more than 7% of the young people had signs (迹象) of depression. The average at that time was 21years old. Brian Primack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aburgh medical school was the lead author of the new study. He says every extra hour of television meant an 8% increase in the chances of developing signs of depression.

The researchers say they did not fi nd any such relationship with the use of other media such as movies, video games or radio. But the study did fi nd that young men were more likely than young women to develop depression given the same amount ( 数量 ) of media use.

Doctor Primack says the study did not fi nd out if watching TV caused depression directly. But one possibility, he says, is that it may take time away from activities that could help prevent depression, like sports and social activities. It might also prevent a person from sleeping well, he says, and that could have an infl uence.

66.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________.

A. stop the young people from watching TV

B. ask teenagers to develop depression

C. tell the young people to do more sports

D. fi 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use and depression

67.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search, ______ was made among over 4, 000 young people.

A. a resultB. a suggestion C. a surveyD. a fi nding

68. In the sentence “The young people spent fi ve and a half hours a day using media and more than two hours of that was spent watching TV.”, here “that” means _______.

A. the young people B. fi ve and a half hours C. media D. watching TV

69. Seven years later, researchers found about _______ young people had signs of depression.

A. 3 B. 30 C. 300 D. 3000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The study found that young men were more likely than young women to develop depression.

B. The study didn’t fi nd out watching TV caused depression directly.

C. Watching TV may take time away from activities that could help prevent depression.

D. The more teenagers watch television, the less likely they are to develop depression.

卷Ⅱ (非选择题, 共35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Ⅱ前, 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2. 答卷Ⅱ时, 将答案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听力部分 (第二节)

Ⅷ . 听短文填空 (共5小题, 每小题1分, 计5分)

Information Sheet

71. First, ______________ your computer and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72. On the screen, you can see a _______________ of an envelope.

73. Type the title of your e-mail beside the word “_________________”.

74. Type your e-mail in the big, _______________ box on your screen.

75. This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how to ____________________.

笔试部分

Ⅸ . 任务型阅读 (共5小题, 每小题2分, 计10分) 阅读短文, 并按要求完成76 ~ 80题。

If you watch the sky about an hour after the sun goes down, you may see some“moving stars”. But they’re not real stars. They are man-made satellites. And the biggest of all is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国际空间站) . Scientists want to live on the ISS because they think it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more about space.

When the space station is fi nished, it will be like a city in space. People will stay and study there with many of the things they have at home. Laboratories, living rooms and power stations are being built. The ISS is the most ambitious (雄心勃勃) and expensive space program ever. Billions of dollars are being spent on it every year.

China is not an ISS country, but it has helped with some of the experiments. China sent some rice up to the ISS to fi nd out what space would do to it.

The ISS is not fi nished yet. More than 100 parts need to be put on. Scientists hope it will be fi n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it’s fi nished, more than 90%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will be able to see the Space Station. So keep looking up, and maybe you’ll see it get bigger.

76题判断正误 (“T”表示正确, “F”表示错误) ;77题完成句子;78 ~ 79题简略回答问题;80题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汉语。

76. The ISS is a man-made satellite. ( )

77. 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 best way to learn more about spac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What is the purpose of China sending some rice up to the I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How many people will be able to see the Space Station after it’s fi nish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Ⅹ . 词语运用 (共5小题, 每小题1分, 计5分)

根据句意, 用所给单词或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每词或短语只限使用一次)

81. The United States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English _____________, over 226 million people.

82. I went to that game with my mom and Tom on my ______________ birthday.

83. Computers are _____________ used in the world.

84. People who work and live in _________ conditions go deaf easily.

85. Great changes have ______________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Ⅺ . 基础写作 (包括A、B两部分, A部分5分, B部分10分, 共计15分)

A) 连词成句 (共5小题, 每小题1分, 计5分)

根据所给单词完成句子。要求符合语法, 语句通顺, 大小写正确, 单词不得重复使用, 标点已给出。 ( 注意88题的变化 )

86. a, you, have, good, did, holi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 the, people, what, have, old, you, for, do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 photos, at, the, just, they, take, park, n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 a, travel, is, place, to, it, g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 is, I, the, that, this, village, visi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书面表达 (共计10分)

假如你是张林, 你英国的一位笔友Sam即将到石家庄学习一年汉语。他在给你的e-mail中表达了对自己的担心, 同时询问你的建议。根据下表内容请你给他写一封e-mail, 针对他的三个问题提出建议。请参考下面表格中所提供的关键词, 写一篇不少于60词的文章。可以适当发挥。

要求:1. 词数在60-80之间;

2. 文中不得使用你的真实姓名、校名, 否则以零分计。

Dear Sam,

In your e-mail, you told me three problems you may face in Shijiazhua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Yours

Zhang Lin

听力部分第一节

第一题:听句子, 选出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下面你将听到五个句子, 每个句子读两遍。请你听完句子的第二遍朗读后, 从各小题所给出的A、B、C三个选项中, 选出包含所听信息的选项。

No.1. I used to listen to rock music, but now I love collecting stamps.

No.2. The Great Pyramid is 146.5 meters high.

No.3. He picked up his hat and went away.

No.4. They are leaving for Shanghai tomorrow.

No.5. Jim isn’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第二题:听句子, 选出该句的最佳答语。下面你将听到五个句子, 每个句子读两遍。请你听完句子的第二遍朗读后, 从各小题所给出的A、B、C三个选项中, 选出该句的最佳答语。

No.6. Happy birthday to you.

No.7. What day is it today?

No.8. I’m sorry to be late, Miss Gao.

No.9. Could I use your dictionary?

No.10. Why not go shopping this weekend?

第三题:听对话和问题, 选择正确的选项。下面你将听到5组对话和8个问题, 每组对话和问题读两遍。请你听完对话和问题的第二遍朗读后, 从各小题所给出的A、B、C三个选项中, 选出正确选项。

No.11. W: David, could you give my dictionary back?

M: Sure. Rosa ['ro?z?], I’m sorry to have kept it so long.

Q: Who lent the dictionary?

No.12. W: Dad, my bike is broken. Could you drive 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

M: It's still early, Lisa. Why not walk there?

W: Good advice. And by the way, I can also do some exercise.

Q: How will Lisa go to school today?

No.13. M: Mary, it’s you! You’ve come back to New York so soon. Did you enjoy yourself during the holiday?

W: Very much. I visited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Shanghai.

M: Shanghai? I thought you had been to Paris.

Q: Where are the speakers now?

请听下面一段对话, 回答14、15小题。

W: Hi, Li Lei!

M: Hi, Kate! Is this black bike yours?

W: No. Mine is blue.

M: Is it your sister’s?

W: No. Hers is red. It’s Peter’s.

Question No.14. What color is Peter’s bike?

Question No.15. Whose bike is blue?

请听下面一段对话, 并回答第16—18小题。

W: Shopping is really hard work. Please get me a cup of tea, Walter.

M: OK, Mom, but I can’t fi nd my eraser.

W: Again? That’s the fourth time this month! Have you checked your pencil box?

M: Yes, but it’s not there.

W: How about the living room?

M: It can’t be there. I didn’t go into the living room.

W: Well, then, borrow one from your brother for now. I’ll help you fi nd it after I put all the food in the fridge.

M: OK.

W: Walter! Look what I’ve found.

M: My eraser! Oh, I remember! I got some juice from the fridge, and...and....

W: And put the eraser in the fridge.

M: Well, I didn’t remember that part.

Question No.16. What place did Walter’s mother probably come back from?

Question No.17. How many times can’t Walter fi nd his eraser in the month?

Question No.18. Where did they fi nd the eraser fi nally?

第四题:听语段、对话和问题, 选择正确答案。下面你将听到两篇听力材料和七个问题, 听力材料和问题读两遍。请你听完听力材料和问题的第二遍朗读后, 根据所听内容, 从各小题所给出的A、B、C三个选项中, 选出正确答案。

下面请听第一篇材料, 并回答第19 ~ 21题。

U2 is the name of a band from Ireland['ai?l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ock bands in the world. In the fall of 1978, a 17-year-old high school student, Larry Mullen['l?r?] ['m?l?n], looked for some musicians to form a band. At last, he found another 3 boys and they set up a band. The boys named their band U2.

No.19. What is U2?

No.20. When did U2 set up?

No.2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U2?

下面请听第二篇听力材料, 并回答第22—25小题。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Tomorrow is Beach Clean-Up Day. Our class will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y. The clean-up starts at 9:30 a.m. and fi nishes in the afternoon.

We will meet on the beach at 9:00 a.m. You can go there by bus. Please be on time. We will have lunch on the beach after our morning work. Then we have to sort the garbage. There will be a lot of hard work to do tomorrow, so make sure you go to bed early tonight. See you all on the beach.

That’s all. Thank you.

No.22. When will the clean-up start?

No.23. Where will they meet?

No.24. What will they do after morning work?

No.25. Why do they go to bed early tonight?

下面, 请同学们打开卷II, 让我们稍做放松。请同学们准备好, 下面我们开始做听力部分第二节。

听力部分第二节

听短文填空。下面你将听到一篇短文, 短文读两遍。请你听完短文的第二遍朗读后, 根据短文的内容和提示, 在信息表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入所缺信息。

Do you want to learn how to send an e-mail? If you want to, please follow these directions.

First, turn on your computer and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Then open your e-mail program. You can see a picture of an envelope on the screen. Click on that, and a box will appear on your screen. This is your e-mail “menu”.

Step1. Click on “new”. Another box will appear.

Step 2. Beside the word “to”, type your friend’s e-mail address.

Step 3. Beside the word “subject”, type the title of your e-mail.

Step 4. Write your e-mail. Type it in the big, empty box on your screen.

Step 5. Click on “send”. Your e-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friend.

That’s all. Please have a try. It isn’t diffi cult as you think.

听力测试到此结束, 预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2013年英语能力与评价参考答案

听力:1—5. ACBCA 6—10. ABCAA 11—15. AACAC 16—20. CCABC 21—25. BCBBC

单选:26—30. DAABD 31—35. CBACA 36—40. BAADB 41—45. CCACB

完形:46—50. BCDBA 51—55. BDCCA

阅读:56—60. BCADA 61—65. CCBBB 66—70. DCBCD

听短文填空: (阅卷时此题适当宽松, 信息为主, 拼写次之, 可以设置0.5分, 最后四舍五入。)

71. turn on 72. picture 73. subject 74. empty 75. send an e-mail / e-mails

任务型阅读:

76. T 77. to live on the ISS 78. To fi nd out what space would do to it.

79. More than 90%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80. 国际航空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以及研究地球和太空 (空间) 。

词语运用 : 81. speakers 82. twelfth 83. widely 84. noisy 85. taken place

连词成句 : 86. Did you have a good holiday?

87. What have you done for the old people?

88. They took photos at the park just now.

89. It is a good place to travel.

90. This is the village that I visited.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Sam,

In your email, you told me three problems you may face in Shijiazhuang.

First,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that we have many western restaurants, so I’m sure you will get used to the food soon. What’s more, Chinese food is very delicious. Maybe you can have a try.

Second, I don’t think the language is a big problem, because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who can speak English well.

Third, you are worried that you will be homesick. I think it’s normal. But in modern society,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 to keep in touch with your family by using the Internet or making telephone calls. Besides, making friends and taking part in some activities also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s.

Best wishes!

Yours

自我能力--准毕业生要了解的 第5篇

1、签offer

offer一般是单位提供给你的一个录用意向,以合同的形式提供给你,要求你在上面签字,表明你接受对方的录用意向,愿意到单位工作。所以,这实际上相当于个人和企业签署的一个合同。一般这种形式在外企中比较常见,另外就是那些不给解决户口的单位,通常也会跟你签署一个这样的offer,然后等你正式工作后,再签署劳动合同。

在此提醒大家,签offer前应了解以下几点:

1)offer的作用。

offer是你和公司签署的一个录用意向,并不涉及学校,所以,对你的约束力不大,同样,对公司的约束力也不大。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时不去,而公司也可以随时不要你。所以,如果你非常想去这家单位,一定要和他们签三方,这样才能保证你肯定被录用。而如果公司不肯和你签三方,只签offer,那说明它无法帮你落户,这种情况在北京和上海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因为受到户口指标的限制,很多单位确实无法帮你落户或接收你的档案,所以他们无法跟你签三方,只能签offer。这种情况下,你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在毕业前找一家单位挂靠户口和档案(如天津人才市场),即和这家单位签三方;要么,毕业时户口和档案被打回原籍。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一样的:毕业后,你的户口和档案留在挂靠单位或打回原籍,然后,你与之前签offer的这家公司签署正式劳动合同,过去上班。这两种情况下,你都是以外地人的身份在北京或上海打工,换言之,你不属于这个城市,跟民工没有什么区别。

2)如果签了offer以后,又不去这家单位了,算不算违约,需不需要交违约金?

答:需要。尽管offer不是三方协议,但它实际上是你和公司之间签署的一个非正式的合同。所以,如果在offer中约定了违约金,那么,当你不去时,就算违约,仍然要交违约金。这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违offer也是需要交违约金的,如果上面规定的话。如果offer上没规定违约金事宜,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不用交违约金。但这时,你损害的是个人信誉。所以,在签offer时,还是要慎重。

总之,大多数情况下,签offer并不妨碍你找其它工作,但并不代表对你毫无约束力。所以,在签offer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这个offer所提供的待遇以及工作地点等因素你是否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那么,建议不要签。

2、签三方

这是应届毕业生与单位、学校签署的正式协议,对单位、学校、个人都有很强的约束力,也是正式的签约形式。这个过程涉及到非常多的因素,下面向大家一一介绍。

首先,在签约前,一定要向HR或其他人打听清楚以下信息:

1)户口

要问清楚,这个单位是“保证解决户口”、“尽力解决户口”、“不保证解决户口”还是“不管户口”。尤其对于签约北京、上海单位的同学,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北京、上海对于双外卡得

比较严,所以,用人单位能否给你解决户口,这点非常重要对于北京户口,一般来讲,大多数国企、事业单位、研究所、公务员都是有能力解决户口的,但是,除了公务员外,其它还是要问清楚。外企和私企解决户口的能力跟前面的单位比要差很多,但是不同的单位也有很大的差别,像IBM、华为每年就能拿到很多名额。所以,对于这些单位,更要问清楚,到底有多大可能性解决户口。上海户口历年来采用的是打分制,即根据你的个人情况进行打分,超过分数线就可以获得上海户口,企业对于你能否获得户口的影响在于打分标准中的“单位信誉5分”和“地域导向2分”,所以,在签约前,要把这几个要素核实清楚,在这两项中单位到底可以打几分。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参照上海的打分标准对自己进行打分。注意:所有的获奖和专利情况都是以你就读最高学历期间获得的为准。核实清楚自己的分数后,再跟历年的分数线作比对,以确定自己能否拿到户口。分数线05年是64分,06年是68分,今年的还没出来,估计应该在70分左右。友情提示:我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和我公务员的朋友打听过,今年上海的户口政策可能会变,一是分数线会往上提,二是达到了分数线也不一定能获得上海户口。所以基本上,今年去上海的大部分人恐怕都没有户口,请签约上海的同学作好思想准备,不行到时只能办理居住证了。这也是我最后没去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户口到底重不重要,有什么用,网上讨论过无数遍,只能说:你认为重要,它就重要;你认为不重要,它就不重要。个人觉得很重要,因为如果你想在一个城市长期发展的话,户口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以北京为例: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当你想跳槽时,会发现能选择的单位很有限,因为很多单位招人时,往往都要求北京生源、北京户口,没有北京户口,也无法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这是户口带给我们的直接影响,长远的看,还有结婚、出国、子女就学、业务往来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当然,如果你将来想出国,或不想在北京上海常呆,那么户口可能就不重要了。如果作为应届生没有获得户口,那么你还有四种途径获得户口:

<1>买户口。网上很多人说,3W就可以买到北京户口,可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你必须是应届生的身份、要有非常可靠的关系、通过非常可靠的途径才有可能获得户口,而且要确保不能受骗,另外,从今年北京的落户形势来看,想买户口非常困难。

<2>在北京、上海呆满若干年后,按照高新人才引进来获得户口。这种方式难度极大,基本不要指望。

<3>跟本地人结婚。这是最直接的途径,好处是自己的下一代可以成为北京、上海人。但是,你自己的户口要想转过去,还要经过若干年、满足若干条件、经过若干手续才可以。

<4>继续考硕(博)。也就是说,再继续念,等毕业时,再以应届生的身份去争取户口,到时还是会面临落户问题,而到时的户口政策难免难以预料。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获得北京、上海户口,基本上只有毕业这一次机会。这点,请找工作的同学想清楚。如果用人单位保证为你解决户口,当然最好。但如果用人单位不解决户口,那么记住:绝对不能和它签三方,某些不管户口还拿你三方的单位是极不负责任的,一定要当心受骗。这种情况下,要么买户口,通常是通过个人关系去联系有富裕指标的单位,跟他们签三方挂档案,而跟你就业单位签劳动合同;要么在天津或其它地方找家单位挂靠,通常是跟他们签三方,每年花几百元钱,他们负责帮你落户并保留档案,各个学院会有相应的挂靠信息;要么等待毕业时户口和档案被打回原特别说明的是,对于那些“尽力解决户口”、“不保证解决户口”的单位,跟你签了三方,实际上你就要承担一定风险。一旦最后没给你落下,那么算单位违约,三方必然要退给你,你再回学校办改派。大多数情况下,户口和档案会被打回原籍,因为那时再签约别的单位已经不可能了。

在今年的就业形势和户口政策下,户口和薪水很难两全,既解决户口、薪水又高的单位太少,竞争又相当激烈。找工作的同学一定要在两者中间权衡轻重,不要作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2)待遇

签约前必然要谈的部分。这里面的因素非常多,但记住:不要看面上的钱,也不要看HR说可能的收入,要看你实际真正能到手的年收入,以及当地的消费水平。待遇主要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福利、股票(期权)、保险、公积金。以下具体介绍各部分应注意的细节:

<1>工资:一定要问清楚是税前还是税后,这点不用多说。另外,还要问清楚,发多少个月。例如:税前工资7000,发13个月,则年收入7000*13=91000。很多单位有年底双薪,还有一些单位会发14-16个月不等,例如:IBM就是发14个月。所以,一定要看年收入。

<2>奖金:很多单位奖金都占收入很大一部分,例如:联想、百度、中航信都有季度奖、年终奖,另外还有项目奖,华为也有项目奖、年终奖,瞬联就没有奖金。不同的单位情况不同,奖金的数额也不一样,通常几千至数万不等,所以关于这一点,一定要问清楚,而且要问确定能拿到的奖金,取最低数。

<3>补贴:有些单位会有各种补贴,例如:通讯补贴、住房补贴、伙食补贴等,例如:华为有1000的餐补,中兴好像也有500的餐补。有些单位这些补贴加一块收入会非常可观,也要问清楚。

<4>福利:对于一些国企和事业单位来说,往往会有一些福利,例如:过节费,防暑降温费,取暖费,购物券,电影票,生活用品等等。这些最好跟内部的师兄师姐打听一下。

<5>股票: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股票是他们提供的非常有诱惑力的福利,例如:google会给员工提供30股股票,华为99年以前的金领靠股票每年赚几十万,百度上市造就了数千个百万富翁等等。一般来说,已经上市的公司提供股票的可能性不大,反倒是一些即将上市的公司提供股票的可能性很大,例如:瞬联就为员工提供股票。对此,一定要看准机遇,要是有这样的offer,千万不要错过。

<6>保险、公积金:即常说的“五险一金”。五险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这些我记得是国家规定的,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你缴纳,而且个人和企业出的比例是有规定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缴费基数。很多单位在这上面做文章,例如:你的工资是5000,他们以2000为缴费基数,也就是说,用它去乘固定的比例给你缴纳五险一金,对此,一定要注意问清楚缴费基数,不能被骗。有些单位公积金比例上的非常高,所以你工资扣得也很多,那意味着公司交的钱更多,而一旦买房时,这些钱都是你自己的,所以,这部分收入不能忽视。此外,有些单位还会向你提供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补充意外保险、住房无息贷款或经济适用房等,也要问清楚。把这些收入加起来,得到年收入。然后再考虑工作地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例如:8W的年薪在天津花,无疑是相对收入非常高的,这也是那么多同学(包括已签的)去面中兴天津的原因。

3)工作内容

要问清楚自己的具体职位,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在公司所处的地们。一般来讲,如果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会比较受重视,发展前景会更好,如果是其它辅助部门,可能受重视程度会差一些,当然没有绝对的,关键还有看你的工作有没有技术含量,对于你个人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有没有帮助,对于你跳槽、升职有没有帮助。

4)加班/出差情况

对于有些公司来说,加班是在所难免的,如:华为、中兴、微软、IBM...基本上绝大多数IT企业都要加班;而对于有些职位来说,频繁的出差是在所难免的,例如:现场工程师,HR,销售等。对于这些,要提前有所了解,有思想准备,像华为海外可能会派到海外若干年,条件很苦。如果自己不能忍受长期的加班、出差,建议不要签。另外,要问清楚加班是否有加班费。现在好像大多数公司加班都是没有加班费的,少部分公司有,不过好像国有有规定:如果周六、周天加班的话,可以获得正常工资3倍的加班费,如果是五一、十一这些法定假日加班的话,好像应得的加班费更好,具体可以查一下。另外就是出差补贴。一般来讲,出差基本是不需要你花钱的,而且很多公司会有额外的出差补贴,例如:华为海外好像是每天70美金。这个也要问清楚,因为都是自己的合法权益。

5)培训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公司的培训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一家公司有非常好的培训体系的话,那么可以让你在几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人才,对你的职业生涯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像宝洁、玛氏、infosys,最出名的都是它们完善的培训体系,确实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个人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每年才吸引那么多同学去应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良好的培训是比优厚的待遇更有吸引力的。所以,在签约前,一定问清楚单位有哪些培训计划,再看这些培训计划对个人的成长是否有帮助。

6)发展机会

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我认为,在找工作时,它应该作为要考虑的第一要素,试想: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让你直接接触最先进、最核心的业务,或者可以接触到公司的高层,或者可以获得一些非常有用的客户资源,或者可以在短期内迅速进入管理层,那么其它因素又算什么呢?相信中兴天津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提供的发展机会。相反,如果你去的一家单位,机构臃肿,大家都在里面混,或者上面的人一直压着你上不去,即使给你开出很高的工资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如果你希望稳定,这样的单位也是不错的选择。个人觉得,在考虑发展机会这个因素时,应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1>行业背景:要综合考虑公司所处这个行业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准确的预测。个人觉得,最好选择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行业。

<2>公司背景:要考虑这家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目前的发展状况、经营业绩,以及未来的发展预期。个人觉得,最好选择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

<3>个人机会:要看自己所处的部门在公司的地位,自己的职位的升职机会、发展前景。总之,部门越重要越好,人越少越好,这样你的机会越多。

7)签约年限及违约金

一般单位签3年,也有签5年的,还有的单位签1年,如华为(后来经打听,也是签3年),此外,有的单位还有保密期,有的单位会和你签一个竞业禁止合同,不同单位情况不一样。同时,违约金也会有相关规定。一般来讲,违约金特别高的,要慎重签约,因为很可能是单位不好,留不住人,才通过高额的违约金来栓住你。但是国家有规定:违约金的上限不能超过xx个月的个人工资,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一下。如果单位在这期间解雇你,你将可以获得N+2个月工资的赔偿。例如:你和公司签3年,双方约定公司的违约赔偿金是N+2,假设公司在第二年解雇你,即:你在公司工作了一年,那么,你将可以获得1+2=3个月工资的赔偿,工作不满一年算一年。试用期期间,任何一方违约,都不承担责任。

8)三方违约金

三方违约金和劳动合同违约金是不一样的,它只约束你在去公司报到前的行为,所以,也要清楚三方的违约金。千万不要主动问,通常公司在签约时会主动跟你说,三方的违约金是多

少,然后写到三方协议的备注栏里。有些公司不要违约金,例如华为。

9)公司口碑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要通过其他途径去打听。具体的,可以到网上搜关于这家公司的评价,也可以问问在里面工作的师兄、师姐或其他熟人,打听一下,大家对这家公司的评价。如果大多数人对这家公司都是负面评价,那建议还是要慎重考虑。

接下来,在和公司正式签三方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如果你非常想去这家单位的话,就在个人意见栏填写“同意到xxx单位工作”

2)如果对方向你承诺解决北京户口,一定要把这一条写到三方后面的备注栏里,例如“xx公司承诺为本人解决北京户口”,这是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然,公司也会在里面写上“违约金xxx”

开展就业培训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第6篇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这其中有政府、社会、企业、高校的原因,也有家庭、个人的原因,但最本质的原因是毕业生就业能力低下、大学生就业培训不够完善。因此,本文以高职高专毕业生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通过开展就业培训,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培训;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和相关激励政策,高校也积极配合,不断寻求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的强弱是影响能否顺利就业的根本原因,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才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企业需求角度,与高校一同发挥协同效应,通过开展就业培训,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培训的意义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现在毕业的大学生整体质量与以前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毕业总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增长缓慢,大学生就业不稳定必将引起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培训,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中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科研单位都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需要用人单位与高校达成共识。因此,大学生就业培训势在必行。

从企业的角度看,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了用人单位的条件与标准,应让更多的毕业生通过就业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力。

从高校层面来看,毕业生就业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该校的招生规模、办学水平、专业设置调整、办学水平评估等,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与美誉度。

从大学生本身来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就大学生自身来说,也迫切希望通过大学生就业培训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能力,以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适应社会需求,课程安排与职业岗位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专业设置应紧密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做出适当调整。学校应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校企合作,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培训与指导。

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从高校方面来说,许多教师一毕业就从事教育教学,缺少企业实践经历;从企业方面来说,每个企业都希望毕业生一毕业就直接胜任工作,很难有空闲的岗位来接受大学生实习。从主观上讲,大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精,实践能力不强,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

大学生求职技巧训练不够、对就业选择认识不足。各个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都是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情况分学期设置的,但学生对其重视不够。虽然有一定的实训练习,但是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认为就业指导教授的内容大多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可操作性。

社会需求。通过历年用人单位招聘会来看,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与工作经验。但是数据调查显示,尽管学生有一定的实习经历,但他们完全胜任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求职心理有待加强。大学生相对比较单纯,生活阅历简单,因而对自己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主要表现在自我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心理承受力较弱、部分学生过于理想化、部分学生只看岗位或薪资待遇,而不去考虑个人与岗位的匹配性等。

三、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培训的对策

(一)深化校企合作,实施有效对接

学校培养的人才需要符合社会的标准,企业需要学校培养适合自己的员工。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要充分吸纳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切实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实行“订单培养”或者开设“冠名班”等,实现校企合作育人。也可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来校授课,重点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也可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或参与研发技术。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见习或实践,有利于企业和人才之间双向选择。

(二)重新审视自我,调整心态转变观念

高校要通过医道大讲堂、优秀毕业生交流会、职业教育等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要结合自身实际包括性格特点、能力、专业水平、兴趣爱好、择业观、价值观等,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可以开设就业心理咨询专线,每周有一天对就业学生进行专门咨询与辅导。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正视挫折。

(三)精心设计各种大赛,以赛促进学生就业力

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培训的力度,精心设计各种大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比如,在模拟面试大赛中让学生模拟进入面试现场,从而增强求职自信心与求职技巧;通过PPT制作大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审美;通过职业规划大赛让学生树立规划意识,明晰奋斗目标;通过创业大赛培养参赛者团队意识和创造力;通过多站式考核大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四)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增加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将国家的最新政策与精神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实用。课程设置中包括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就业政策的指导,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的引导,择业方法和求职技巧的实训,择业心态的调整等等。就业指导教师也可根据求职经验交流会等非课堂渠道拓宽就业指导的广度与深度,重点向大学生介绍未来人才的需求预测、企业用人标准及能力的要求等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恰当结合,进而最大限度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社会价值。

(五)对接企业,提前进行综合培训

很多企业对于新招入的大学生,都会进行二次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培训和实践两大块,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工作流程、沟通技巧、团队建设、积极心态、职业礼仪等;实践的内容主要是到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或车间进行工作实习,一般每个部门都会指定人员对新进大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只有培训和实践都通过了,才可以正式上岗。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差距。很多高校在学生下去实习前,均会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这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人员来校进行综合培训,同时也可利用两天的时间到企业进行见习,减少校企之间的摩擦,有效对接,达到校企合作双赢。

(六)战略联盟型培训运作模式

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并得到大学、政府支持的第三方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能力培训体系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指导职业能力培训体系的补充。第三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学习”与“实践就业”系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型企业、高校,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可获得的总体协同效益越大。企业可以要求开发课程,共享优秀老师,学生可以学到高校所不能够提供的企业知识,还可直接到企业里参加实践。培训完成后,由企业进行面试,根据合格录取人数支付培训费用,或者由录取者从上岗工资中逐步支付。这种模式解决了企业难以招聘到合格的员工的难题,也解决了高校难以提供切合企业实际需要师资的问题,还解决了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总之,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要不断研究新方法,开拓就业工作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邵丹.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类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湖南省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13.

[2]张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探究[J].经济社会研究,2011(2).

[3]李翠霞,黎雨苗.有效开展模拟面试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J].社会研究,2015(4).

[4]王致和,卢月萍.关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李伟.基于择业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

[6]谢俐,何勇,杨洲.浅析如何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能力[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7]孙长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

浅谈高职毕业生择业能力培养 第7篇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 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 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将长期存在[1]。2011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60万人, 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毕业生, 预计目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计将超过900万人, 宏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总量大, 就业结构短期不会有明显改变, 这意味着找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

截止到2011年, 我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200多所[2], 高职高专院校和学生的数额已占据全国高校的半壁江山。每年庞大高职毕业生队伍需要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上如何发挥自己的特点优势, 与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竞争角逐, 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哪份工作。如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 就业应聘技能缺乏, 很难在职场上参与就业竞争。若要在职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高职毕业生就需要注重自身素质能力培养, 同时, 高职院校注重毕业生综合能力培养, 要为学生创造条件。

1 影响高职毕业生择业的因素

1.1 就业政策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一方面是由于毕业生供大于求, 就业竞争激烈, 使一些就业政策调整, 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如2010年村官考试需要本科学历;大部分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的考试都需要本科学历, 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领域越来越狭窄;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高职毕业生没有认真学习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 或者学校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不到位, 使得毕业生对就业政策不了解, 不掌握, 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进行选择就业, 使自己丧失一些就业机会。

1.2 适应能力

高校毕业生有一共同点, 就是从中学进行大学生活都由父母承担, 大部分大学生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没有社会阅历, 没有生活压力, 生活方式简单, 不知道生活的艰难险阻。一旦步入社会, 需要找工作, 需要承担家庭与社会责任, 需要面对各种风险, 就会感到无助, 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新的生活方式, 也不能及时由学生转换为社会人的角色。特别是面对职场上的激烈竞争, 高职毕业生相对处于劣势, 职场不会一帆风顺, 信心受到打击, 有些高职毕业生会放弃选择职业的机会, 成为“啃老族”。有些会没有明确职业目标随意选择一个岗位就业。

1.3 择业技巧

现在, 社会各阶层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许多的条件和机会, 成立了与就业相关的服务机构, 也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招聘会, 招聘会上高校毕业生是络绎不绝, 一些毕业生投出去许多个人简历, 但得到回复的很少, 应聘成功的也不多, 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我们毕业生择业的盲目性, 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认真的分析自身的特点;没有认真的分析用人单位岗位情况;没有面试方面的技巧。最终由于缺泛选择职业技巧, 使自己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

1.4 基础技能

说、写和做是高职毕业生的基础技能, 也可以称为是人的公共素质。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 除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 还特别注重毕业生的公共素质, 也特别关注引入人才的后续发展和人才的可竖性。高职院校在对毕业生的说、写和做方面的培养, 不能说重视不够, 只能说我们重视了, 但付出实施的少。许多的精力用于专业理论方面的培养, 在有限时间里安排许多的课程, 没有培养出毕业生一项突出的技能。部分毕业生也没有认识到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只有到现实中才体会到, 用人单位往往在毕业生的简历中、面试时和试用期里就能发现毕业生的说、写、做能力, 就会做出对毕业生的选择。所以, 我们一些高职毕业生由于说、写和做方面的弱势而失去了就业机会。

1.5 择业心理

高职毕业生心理, 受其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影响, 会出现不同的差异性, 在对事物做出选择时往往会受其心理影响。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依赖、焦虑、自卑、自傲和攀比等心理, 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 对自身评价太高, 选择岗位目标也高, 使自己在择业的过程中缕缕受挫, 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有些高职毕业生由于家在农村, 家庭经济生活困难, 学历不高, 生活圈子小, 不善于社会交往, 在选择职业时感到自卑, 没有自信心, 依赖性较强, 不敢于面对激烈竞争的职场, 自己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就业, 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

2 择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2.1 确定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校, 办学要体现高职的特色, 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要根据区域性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根据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 以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标准, 积极推行弹性学制, 实行多种学制并举的教学管理制度,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是提升学生择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2.1.1 以社会需求设置调整专业

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 准确预测市场对人才需求趋势, 把握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为依据, 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同时, 要以就业为导向, 停办就业率不好的专业, 对就业率好的专业要做大做强, 突出特色专业和主干专业。对市场前景好有需求的专业, 学校只要有可能, 就要积极争取, 创造条件也要上。学校要建立一套灵活的专业设置机制,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1.2 以岗位能力安排教学课程

高职院校在以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的同时, 应全面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岗位群, 还要分析各岗位群中各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并根据职业能力制定教学方案, 安排教学课程。为应对社会对高职人才能力变化的需求, 学校可以动态的安排教学课程,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特别是对于“订单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 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的安排、课程的设置, 使我们的课程体系更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1.3 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高职毕业生能“做”、会“做”, 这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又一核心任务。会做———实践操作能力强, 是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上竞争的一大优势, 如何做到操作能力强,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深化社会实践教学。首先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可从社会招聘一批操作能力强的“技师”, 同时加强老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使实践教学在师资队伍上有根本保证;其次是改善实践条件和环境。在校外和校内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增加实践教学的设施设备;再次是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等的改革与创新, 使高职毕业生深入企业, 融入到企业文化氛围当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实践技能, 增加社会适应能力, 缩短自己的适应周期, 并借助社会实践平台, 有助于高职毕业生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2.2 推行双证制或多证制

高职院校要注重毕业生的实践教学, 强化毕业生的操作能力, 推行“双证制”和“多证制”。积极引导毕业生考取职业资格证, 要为毕业生考证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 建设跨专业学习和辅修“第二专业”的学习机制, 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培训, 积极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使高职毕业生在学习期间考取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现一专多能。为在职场上扩大择业面, 获得更多择业机会, 取得择业的竞争优势打下良好基础。

2.3 加强校园内社团组织管理

社团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志愿参加的组织, 社团主要是由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 有些是与专业相联, 有些是从事社会公益服务。这些社团组织对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人际交往、组织能力、社会经验和团队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出台相关政策, 加强对校园内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 积极引导他们自我约束, 完善自我管理。在培养各项能力的同时, 发挥所长, 以社团为创业的“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从中吸收提炼创业经验, 为以后进入社会进行创业就业铺平道路。

另一方面, 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深化学生课外活动, 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发展, 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需要, 完善知识、技能结构让学生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克服困难、公关技巧等能力, 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2.4 引导毕业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

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 比较盲目, 缺少职业规划意识, 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进入大学以前没有得到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引导, 而进入大学后, 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让学生开始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清楚的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他们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开设职业规划课程, 对学生开展“北森职业测试”, 帮助学生职业兴趣分析, 对自己职业性格进行全面的分析, 制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缩短职业成功的路径, 降低求职成本, 对职业进行准确定位。

2.5 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提升毕业生择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要有效的开展就业指导必须注意三方面: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要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要拥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有经验的师资队伍。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要有“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职业精神, 方能承担就业指导工作, 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其次是开展三年不断线的就业指导培训工作。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 针对入学后的不同阶段, 开展就业指导培训工作。在大一年级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主, 进行职业启蒙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教育;大二年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全面拓展职业素质,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进行职业定位;大三年级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态调适、创业教育等培训, 使学生懂得和运用国家就业政策, 掌握择业技巧, 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再次是对学生提供优质和全方位服务。无论学生毕业已否,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展培训、就业咨询、就业推荐、就业创业援助和协助办理就业手续等服务, 为学生解决就业困难, 了解就业资源, 传递就业信息, 增强就业的信心, 提高就业能力。

2.6 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心态正确与否决定着他们的就业机遇, 就业心理素质对学生能否被录用和录用后的工作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针对高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依赖、焦虑、自卑、自傲和攀比等心理问题, 学校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自信、耐挫等心理素质, 将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相互融合, 为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基础。为此, 首先要加强全程就业心理素质教育, 为高职生求职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准备。要尽早地、系统地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 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就业心态、完美就业心理素质。及时辅导毕业生应聘、面试的心理技巧, 提高其应聘和面试的成功率。其次要以人才质量作为提高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根本。实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的人本化, 帮助其正确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 (对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和自我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 引导学生面对现实, 正确定位;引导学生勇于竞争, 自主择业;引导学生迎接挑战, 积极创业。客观的进行自我设计, 增加从容就业、竞争成功的机率, 形成稳定良好的就业心理。

3 结论

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能力可综合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团队工作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四个方面, 学院要通过有效途径, 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毕业时真正拥有一技之长, 突出体现高职毕业生的优势和特色。同时, 高职院校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精神和诚信教育, 使他们成为有品德、有思想、有知识技能的有用人才, 在职场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面对就业难, 高职毕业生如何在各层次高校毕业生中获得就业竞争优势, 发挥自身特长, 选择职业岗位, 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学校要针对各种社会需求, 利用各方资源, 从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就业心理培养和职业规划等工作入手, 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能力, 提升职场竞争力, 使高职毕业生进行择业创业, 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择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温家宝.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 2010.

[2]何晓飞.浅谈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魅力中国, 2010, (8) .

毕业生能力 第8篇

1.1 国外研究

国外学者大多从经济学和教育学角度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中包括以下方面:其一, 供求关系说。以Freeman (1979) 为代表的学者, 在研究大学生失业问题时提出了“供给—需求”模式。其二, 教育过度说。以Becker (1962) 和Card (1999) 为代表的学者研究发现, 一般情况下, 教育与收入之间成正相关性, 但这一结论不一定适用于教育过度的劳动者。其三, 个体差异说。其中个体差异主要包括专业选择、学校名声和学习成绩。多数国外学者直接将大学的专业选择视为大学生就业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四, 预期工资说。即大学生合理的工资预期水平能够获得与自身相匹配的工作。

1.2 国内研究

大多数国内研究都是基于外国研究成果并联系我国的实际, 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谢维和、王洪才指出, 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有三方面因素, 包括体制改革,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瞿振元等通过对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毕业生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调查分析, 得出学历层次和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曾湘泉研究了大学生的求职意愿、大学生的供给、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对其就业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文东茅探讨了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谢冰洁、王作宝分析了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社会保障的状况, 提出大学生失业和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立法层次低有直接关系。总体而言, 国内外学者大都侧重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仅笼统的给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思路, 忽略了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在高校就业中的相关研究, 缺乏一定针对性。

2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能力研究的必要性

2.1 我国转型期人才战略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党和政府已经将大学生就业问题列为民生问题中的头等大事,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 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点之一,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深化理论研究的需要

目前很少有学者以管理学和教育学视角来分析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提升问题, 现实中很多研究陷入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简单现象描述, 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现状与原因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 也未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做出指导性的选择, 针对以上情况, 有必要深挖问题, 仔细研究, 丰富理论成果, 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3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3.1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主要是指高校毕业生中因经济困难、生理或心理状况不佳, 就业技巧和相关素质不够, 导致就业中处于不利境地的大学生群体。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瓶颈在于提升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

3.2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成因分析

(1) 个人主观原因。因心理性格内向、素质不强等原因, 不能把握出现的就业机会或者不能胜任就业岗位要求。如因为强烈自卑心理, 对自身的素质及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 参加应聘时不够自信, 缺乏与招聘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等。

(2) 社会、家庭原因。社会方面, 往往由于毕业生因容貌、身高、性别、健康等情况, 不能完全符合招聘单位的苛刻要求, 而被挤在就业大门外, 失去应有的权利。家庭因素方面, 家庭贫困的毕业生在经济方面相对拮据, 与家庭富裕的学生相比, 在享受教育等的权利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3.3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3.3.1 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职业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

高校可通过多种渠道对毕业生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 对就业困难学生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使学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承压能力, 以健康的心态投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如对心理压力过大的毕业生, 由就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提供针对性就业咨询, 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等。

3.3.2 开展针对性就业培训

根据不同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 组织培训, 切实帮助其提升就业的竞争力。一是开展职业测评, 对毕业生困难群体进行以职业倾向、职业能力、职业适应性为主的心理测试, 并为其提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二是通过简历制作辅导、就业指导课程、模拟面试训练等, 帮助其掌握面试技巧, 进一步提升其求职能力。三是鼓励困难群体努力提升职业技能, 提升就业竞争力。

3.3.3 努力培育良好的就业市场环境

一是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 有针对性地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丰富而准确的招聘信息, 指导其选择合适岗位。二是协调政府, 废除一切不合理收费, 严禁举办以赢利为目的的大学生就业招聘会, 规范市场操作, 保护学生利益。三是打破行业、部门、地区壁垒, 实现全国就业一盘棋, 为困难群体提供各种优惠条件。

摘要:基于目前国内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现状, 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能力研究的必要性,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健.2007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会议中的谈话[DB/OL].教育网.

[2]许慧敏.谈谈求职中的大学生弱势群体[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论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第9篇

一、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提高大学生求职素质

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高校改革不到位、就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生自身能力结构存在缺陷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政府和社会、高校、大学生都必须正确理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务实的措施。

(一) 政府要转变职能, 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

一要培育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建立全国人才市场信息网, 定期发布供需信息;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实现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的衔接, 构筑大学生就业市场价格指导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录用标准, 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和大学生的择业行为, 维护市场信誉。二要加快户籍与人事制度改革, 取消区域性、行业性限制, 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三要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调控功能, 为大学生职前培训、职业发展服务。四要建立大学生就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培育并不断完善教育市场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是联系政府、高校与市场的桥梁, 是高校走向市场的向导, 是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纽带。目前, 我国教育市场中介组织数量不多, 服务面不广, 服务质量不高, 需要加强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其服务、咨询、协调、评价、监督等功能。

(二) 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学改革,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专业设置太细、知识面窄、技能方面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 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就业能力较低。当前, 社会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就业层次下移, 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从教育环境方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1. 改革课程教学, 加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学教学内容应力求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当今社会, 新知识的发展可谓瞬息万变。在讲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大学教学还应重视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学科当前所处的发展状况。因此, 应该提供最新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及时捕捉学术动态,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 致力于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技能,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就业市场千变万化, 大学的学习也不能完全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 这使得终生学习更符合时代要求。对于发展学科的一般技能来说, 综合技能的发展更为重要, 它为终生学习做了准备。这些技能的培养应该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包括交流、表达、解释、阐述、辩论、计算、信息利用、反思、评价、综合等技能。这些技能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发展其他相关的技能, 如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这对学生尤为重要。

3. 要强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对高校而言,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意味着高校的就业工作必须是贯穿始终的, 要把学生作为就业的主动者, 通过各种措施, 指导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 培养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为此, 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强化, 实施“一把手”工程, 把就业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就显得十分重要, 是学校全盘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探索高职教育规律,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适应市场需求

1.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 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据调查, 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 是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和第二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也就是说, 毕业生首先要具有基本的技能和基本素质才具有进入市场求职的“资本”。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这是需要学校统筹考虑的方面, 也是每一个学生应该认真对待的。当然, 学到多少知识, 并不能只靠获得多少奖励、参加多少活动来体现, 主要还是看学生学的知识是否扎实, 理论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

2.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 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决定学生能否顺利进入求职市场, 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 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些因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能力体现出来, 而不是笼统地说自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者社会适应能力等。除此以外, 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也需要在校大学生注意积累, 除了认真刻苦地学习外, 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和思考, 培养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这些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三、紧跟市场形势, 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

打造专业就业品牌订单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的直接产物, 也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是职业教育对企业最根本的服务。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 主动与社会接轨, 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 将学生的在校教育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紧密衔接,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时性效。高职院校的“订单式”培养的主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委托培养。学院与国内大中型企业密切联系, 针对新建和扩建装置生产技术人才需求计划, 根据生源专业及人数,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二是加强班, 用人单位对已签约的毕业生, 根据企业生产的特殊要求, 提出新的知识要求, 或增开新的课程或强化某一方面的教学, 校企共同向学生讲授未来岗位所需的知识, 把企业培训提前到校内完成。四是全面开放学院的教育资源, 为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继续教育、科研提供服务, 同时使企业更加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水平。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 扩大了学校知名度, 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以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运行。

四、加强校外教学基地建设, 实现实习促就业

实习与就业相统一的校外教学基地 (以下简称实习就业基地) , 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能够供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以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为企业选拔人才服务的学校以外的教学基地。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 参加多次教学实习, 尤其是在毕业年级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一方面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实习生计划已经成为企业培养选拔人才的一条捷径, 增加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机会。企业和高职高专院校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个子系统, 双方都期望通过系统间的信息交流, 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中, 企业希望在同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 而学校也希望通过与企业公司的合作完成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利用实习的机会, 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岗位锻炼, 学生可以获得切实的实践锻炼, 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途, 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学生, 为招聘工作和岗位安排打好了基础, 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共赢。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 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 多层次学科结合,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教育理论研究, 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就业能力, 通过学生就业成功, 提高学校声誉, 为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进而才能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畅林, 娅琪.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05) .

[2]曾湘泉, 牛玲.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战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04) .

[3]吴立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02) .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模糊评估模型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模糊评价

1 引言

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在内容上, 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就业能力作为崭新的、适用的、科学的概念, 应用于高等教育、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对高校及其培养对象评价等领域, 因此就业能力将成为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广泛认可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全新的教育观念。

本文首先明确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指标, 在此基础上建立模糊评价模型, 用来评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从而明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使学校教育目标、大学生的努力方向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相吻合。

2 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要求的评价指标

有关文献调查情况如下:共向全国各地的200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 问卷填答完毕, 用人单位以邮寄的方式反馈给我们。截至到2007年7月初, 有550多家单位邮寄回了填答好的调查问卷。回收的问卷中, 有国家机关110家, 占19.9%;事业单位202家, 占36.6%;国有或集体企业94家, 占17%;私营企业66家, 占12%;三资企业35家, 占6.2%;其他类型的单位45家, 占8.2%。从问卷分布的情况来看, 与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 (答卷如表一, 各单位依照自己的自身情况对应聘者的要求, 由需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第一因素、第二因素、第三因素, 均为不定项选择。)

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素质要求方面, 这里设计的问题包括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毕业学校的名气等13个方面。从统计结果来看, 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和第二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 均居第一位。而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由此可见, 学生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后, 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道德修养等将成为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方面, 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也将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 (见表1) 。

2.2 模糊评价模型

根据统计情况, 在综合了第一重要因素、第二重要因素和第三重要因素的统计数据后, 13个因素的排序显示出明显的层次性。根据统计总表, 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 将13个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提及率在40%左右, 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第二层次提及率在15%左右, 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第三层次提及率在5%左右, 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因此根据以上社会对就业的要求, 学生就业能力的综合反映可用结构图表示如表2。

现在先对二级指标中的“基本素质”作出评价, 其方法是采用下面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令被评判对象所包含的各因素集合为V={v1, v2, v3, v4}={专业基础知识, 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 道德修养, 责任心}, 评判集合U={u1, u2, u3, u4}={强, 较强, 一般, 差};假设rij (i=1, 2, 3, 4;j=1, 2, 3, 4) 是表示从第i个因素vi着眼, 对被评价学生作出的第种评语的可能程度。于是可以得到模糊评价矩阵:

由于V中4个因素ui (i=1, 2, 3, 4) 的地位不尽相同, 因此须给它们加权, 可根据调查中的数据统计给它们加权, 用V上的模糊集A= (a1, a2, a3, a4) 表示vi (i=1, 2, 3, 4) 的权重分配, 一般使且0≤ai≤1, 再令:

其中, , 至此已完成对二级指标的第一项“基本素质”的模糊评价, 并且得出的结果是 (b1, b2, b3, b4) 。连续重复上述步骤, 可以完成对二级指标的中层因素、精英因素的模糊评价, 并得出相应的结果。

另外根据基本素质因素的基础性, 依据《专业人员考核指标细化及评价标准》 (下简称《指标细化》) 的模糊划分为:u1的分数值介于80-100;u2的分数从60-79;u3的分数从40-59;u4的分数介于10-39。则最终分数归为:

数据的收集结果并通过模糊计算可获得以下数据:A1、A2、A3分别表示二级指标基本素质因素、中层因素、精英因素的下级指标的模糊权重, A则表示一级指标即就业能力的二级指标的模糊权重:;

2.3 模糊评价模型的应用

现以某高校学生张三为例, 运用以上模糊评价模型对其就业能力作一个综合评价。

2.3.1 对二级指标“基本素质”作出评价

此时基本素质的各因素集合为V={v1, v2, v3}={专业基础知识, 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 道德修养, 责任心}, 评判集合U={u1, u2, u3, u4}={强, 较强, 一般, 差}。比如“专业基础知识”这个因素可以通过张三的各科科任教师掌握情况反映所获得评价, 可得张三的“专业基础知识”调查情况:

则可得张三同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模糊评价集为 (r11, r12, r13, r14) = (0.4, 0.3, 0.2, 0.1) , 同理可得到其它3个因素的模糊评价集, 一起列表如表2。

根据表3可得出评价矩阵

然后根据文章的模型构建中所得的数据, 以上4个因素的权重为:

于是可得到对张三同学“基本因素”的模糊评价集为

如此可得是“U1”的可能性是39.6%, 是“U2”的可能性是33.1%, 是“U3”的可能性是15.3%, 是“U4”的可能性是12.0%。于是, 可得。由此可得张三具备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故其可进入中层因素的评价。

2.3.2 对二级指标“中层因素”作出评价

由于“身心素质”包含有5个因素, 因此V={V1, V2, V3, V4, V5}={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 评判集合U={u1, u2, u3, u4}={强, 较强, 一般, 差}。采取同样的方法, 可得“中层因素”的评价权重矩阵分别为:

因此, 可得到对张三同学“中层因素”的模糊评价集为:

2.3.3 对二级指标“精英因素”作出评价

由于“精英因素”含有4个因素, 因此可以完全参照2.3.1的做法, 分别得出张三的“精英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为

最后, 对一级指标“就业能力”作出模糊综合评价。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于二级指标 (共有3个) 的评价矩阵

然后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特点。即文章开头的调查研究统计为基础, 可得数据

此时由上述模型设计得V= (v1, v2, v3) (基本素质, 中层因素, 精英因素) , U={u1, u2, u3, u4}={强, 较强, 一般, 差}。所以

再次通过我们的《指标细化》可得

由此可得最后得数介于60-79之间, 通过反推可得该生的就业能力程度被列入其对应评判集合U={强, 较强, 一般, 差}中的第二项“较强”故可判断张三同学的就业能力为“较强”。

3 模型的作用与评价

利用该模型处理的结果可接受度较高, 模型的产生不仅给应聘公司带来对应的标准, 还给学校和学生带来指引灯。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注意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积累, 培养自身的基本技能, 并在这基础上让他们培养自身专长以形成核心的竞争力。而所有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统筹兼顾, 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各方面素质的平衡, 由此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 真正促成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当然应聘公司也可以用这新潮流的思想加以应用在应聘的学生身上, 对其调查、观察、交谈、提问, 甚至是测试等方面把握, 可以更明确公司需要的人才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27-28.

[2]钟一彪.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 中山大学, 2007:36-41.

[3]薛晶, 朱盈盈.大学生就业模型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6) :23-24.

[4]刘宏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52-56.

[5]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33-36.

[6]魏立明.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评价模型[J], 科技经济市场, 2006:23-24.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研究分析 第11篇

【摘 要】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提出,它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本文以计算机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学科背景的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了该类学生从事不同性质工作所需的就业能力的类别,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方式和途径等内容。

【关键词】计算机     毕业生     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能够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就业之后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工作岗位对于应聘者的要求决定了应聘者需要具备的就业能力,因此对于就业能力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就业能力的构成

常说的就业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工作能力、职场英语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

这三个成分相辅相成,整合形成了就业者完成就业、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发展所需的通用就业力。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能力可以更加具体化,它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体,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在长期的求学生涯中,这些能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一个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二、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样本代表及分析

以湖南城市学院信息院2015届的223名毕业生为研究代表,采用吉讯职业能力测试系统对他们在性格特征和就业技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测试,得到了一系列数据,分值越高,表示该类别的倾向性越明显,结果显示具备该类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某些就业能力方面与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呈现出较大差异。

表1 性格测评专业分析统计

群 体

测试项目  外向 内向 感觉 直觉 情感 思考 判断 知觉

常规模型 45.8 53.12 48.2 50.2 50.9 45.3 53.1 49

测试学生 46.98 52.15 49.7 48.41 58.11 39.6 51.97 50

表2  技能测评专业分析统计

技能

类型 阅读

理解 口头

表达 人际

协调 安装

技能 判断

决策 操作

控制 编程

得分 39 32 48 61 43 40 64

这些测试的结果来看,该类专业背景的学生的性格内向者居多,理性思维比例要高于常规模型的平均水平,感性思维的比例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在直觉、判断和感觉、知觉等方面来说和常规模型提供的数据水平接近。与性格特征相对应的体现出该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呈现出如下特征:在编程、系统安装操作控制、技术设计等呈现出技术性的选项得分要高于在人際关系协调、人际交往和书面口头表达等方面的分值。从该校信息院历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来看,往往分成了三大门类:一类是从事本行业的技术性工作,期待成为一名公司技术骨干或积累工作经验成为一名技术管理人员;二类是从事本行业相关的销售工作,包括售前客服、销售员或售后的定期回访代表等;三类是少数学生转行从事行政管理、教师或个体经商、自主创业等工作。在这些毕业生中,从事销售类工作的绝大部分来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电子商务方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女生比例多,所学专业课程的专业技术难度要低于其他几个专业,并在课程中设置了部分销售类的课程。单独将这部分学生的测试结果列出来分析,得到测试结果有如下一些特点:如性格取向方面,内外向基本均衡,思考和情感与常模提供的数据差距比表1中的数据明显减小;在掌握的技能方面,这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要远胜于编程研发设计等方面,这些特征都与他们在寻找职位时的能力侧重点相符合。

三、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站在高校的角度而言,培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实施如下途径:

(1)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制订和落实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求学生撰写个人大学生涯规划和成长档案,放入毕业生的档案袋,作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参考依据,以提高毕业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基础就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加大就业实用性课程的开课比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培育特色和个性化人才,面向当地实际,服务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把培养就业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并纳入课程体系,使其与专业知识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企业和高校的联系,建立学生实训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聘请行业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给学生授课,填补大学生学习和就业之间的空白。

(3)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高校可以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讲授创业的相关知识;举办或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比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或创业中心等服务平台;邀请成功校友回校谈创业经历,激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1]郑晓琪.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报,2005(02).

[2] 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01):90-92.

基于胜任能力的高校毕业生简历制作 第12篇

1 传统简历制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简历格式化, 忽视针对性

不少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简历都是按照学校就业推荐表制作的。应聘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使用同一种简历。这样的简历基本体现不出自己的专业特点, 反映不出个人特长, 更没有突出应聘岗位需要的特殊专长;空话、套话很多, 诸如“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博学多才, 出类拔萃”等;自己的专业特长、工作潜能、个性品质等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表述和说明。

1.2 重视外在, 忽视内在

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 参加学校或人才市场组织的招聘会是为了获得适合自己的岗位资源信息。这些信息中内含的要求, 往往引导毕业生将学历学位、实践经验、资格证书及所获奖项等硬件条件作为简历制作的重要依据。而自身内在的素质, 包括动机、价值观等则可能被忽视。恰恰是这样的简历不能引起企业的重视。

1.3 知识与技能罗列, 忽视胜任能力的对接

高校毕业生在制作简历时往往只罗列专业、兴趣、特长、技能等, 没有认真研究招聘岗位的胜任能力。能否招聘到能胜任岗位的员工是企业人才招聘的基本判断依据。“只选对的, 不选优的”也成为公司招聘的重要准则。

2 胜任能力的缘起与定义

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 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效果不理想。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麦克里兰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在项目过程中, 麦克利兰博士应用了奠定胜任能力理论基础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例如:抛弃对人才条件的预设前提, 从第一手材料出发, 通过对工作表现优秀与一般的外交官的具体行为特征的比较分析, 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

1973年, 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教授提出了胜任能力概念, 英文为competency, 并建立了冰山胜任能力模型。胜任能力是一种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 以强化竞争力, 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具体而言, 胜任能力指的是在担任某一任务或角色上, 能够区分绩效卓越者和一般者的可测量的且较为持久的并能加以改善和提高的个体特征, 主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社会角色、特质和动机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犹如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和技能是基准性胜任能力, 而水下部分的自我概念、社会角色等是鉴别性胜任能力, 这两种胜任能力能够显著区分绩效卓越者和一般者。胜任能力的冰山模型也说明了胜任能力是如何潜在地作用于人的行为, 并最终影响与预示人的绩效。因而, 胜任能力是人格中深层和持久的部分, 它显示了行为和思维方式, 具有跨情景和跨时间的稳定性, 能够预测多种情景或工作中人的行为;胜任能力总是包括意图, 即引发指向结果的行为的动机和特质, 人的价值观决定他的动机, 动机导致某种态度, 态度直接决定行为, 行为必将产生结果。

按照胜任能力模型的原理, 欧美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研究、实践, 依据企业经营战略, 制订出员工完成工作目标所需的胜任能力模型。目前, 在华部分外资企业已经引进该模型理论并付诸实践。因此, 将企业使命、价值观、工作价值、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作为制作简历的核心要素, 这样能使简历在“千挑万选”中更容易胜出。

以胜任能力模型为基础, 可以建立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招聘评价模型 (见图1) 。

2.1 确定招聘评价标准

根据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 将招聘甄选标准划分为以下3个维度:人格特征 (性格是否满足应聘岗位的要求) ;发展动力 (是否有意愿从事应聘岗位的工作) ;能力 (是否掌握完成应聘岗位工作的各项技能) 。招聘甄选标准应根据岗位的不同类别设置, 并非每一个岗位的甄选标准均应包括以上所有维度的各个方面。甄选标准设置以简便、有效、可操作性强作为基本原则。

2.2 选择招聘评价方法

评价中心 (Assessment Center) 是一种综合性的人事测评方法, 其核心特征是使用了情景性的测评方法对被评价者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这种方法通常是将被评价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情景中, 采用多种评价技术, 由多个评价者观察和评价被评价者在这种模拟工作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情景模拟法 (Situational simulation exercise) 。

评价中心利用心理测验、情景模拟和面谈等方式, 通过工作分析能对决定有效从事某一工作所必需的发展动力、个性特征及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从而甄选出与岗位和组织最匹配的人员。

2.3 评估招聘评价结果

通过对所选聘的人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 来看看他们的测评结果与实际的业绩是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种评估, 可以发现所定的评价指标是否合适, 现存的评价方法是不是可靠和准确, 进而改进评价指标, 完善评价方法。选择一定样本量的应聘成功员工, 将其半年或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招聘评价结果对比, 如果一致性较高, 则说明招聘评价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较高, 否则就需要对招聘评价标准或方法进行修正。以评价中心为基础的招聘评价体系将逐步成为招聘人才的主要评价手段, 对于用人单位建立科学的招聘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效果也将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3 基于胜任能力的高校毕业生简历制作原则

3.1 明确职业定位, 牵引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定位就是确定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域能干什么, 不能干什么, 应该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工作。相对于动态的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 它是静态的, 某一个时点的定位。而从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 职业定位是动态的, 不断发展的。职业定位解决的是人职匹配及人岗匹配的问题, 它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而在简历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考量一个人的性格、兴趣、价值观、气质、体格、能力、学历、经验等因素, 这些因素能体现职业定位进而选择相应的企业和岗位, 更能体现选择符合个人发展、岗位需要与企业发展的要求。

3.2 彰显职业 (工作) 价值观, 适合企业的价值观

很多企业把认同组织价值观视为招聘员工与提拔干部的首要标准, 如果不认同组织价值观, 那么能力再强也不能重用。认同价值观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适应性问题, 它是关系到大方向的问题, 关系到能不能持续的问题。对员工个体来说, 在适合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工作, 就像顺风行走, 心情舒畅且步履轻盈, 反之就是逆风而行。对组织来说, 招聘了不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 就是埋下了隐患, 迟早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与消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诚信度、对岗位的敬业度、对同事的融洽度等方面。

3.3 胜任岗位工作, 符合企业人才观要求

胜任能力 (competency) 与能力 (ability) 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胜任能力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体特征的集合, 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胜任能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 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体特征。胜任能力说明招聘者期望某个应聘者面临挑战性的工作情形时应该怎样表现, 它取决于招聘者为所期望的工作业绩所制订的标准, 而并不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对能力的定义;能力则是某个应聘者所具有的、可以应用到各种情形中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综合。许多企业在挑选简历、面试官在面试时不仅把注意力集中在确定应聘者的能力上, 而且充分注意这些能力是否会产生所希望的结果并能使应聘者克服工作障碍。也就是说, 企业既注重应聘者具备什么, 更注重正确地判断其是否具备实现预期业绩所需要的因素。应聘者可能具有很多种能力, 但面试官必须弄清这些能力是否与工作岗位相关, 即是否为该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 并且是否是关键的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Paul C.Green.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作业方案下一篇: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