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选择范文

2024-05-13

配方选择范文(精选5篇)

配方选择 第1篇

纯不锈钢长丝本身表面摩擦系数小, 刚度比普通纤维大很多, 在捻线时, 如捻度偏大, 长丝稍一松弛就会马上回扭成小辫子, 难以拉开, 在成纱后极易扭结。在成纱后卷绕及运输等后道工序中, 纤维折断或长丝卷曲形成的毛羽, 由于它自身的性质, 一旦勾结在一起便很难再将其分开, 这也就是纯不锈钢长丝纱线用织造普通纤维纱的方法开口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 要解决在织造时将要遇到的问题前就必须解决毛羽纠缠的问题。为此借鉴传统纤维解决毛羽问题的方法, 即上浆。

1 分析实验

1.1 原丝毛羽测定

主要对不锈钢长丝纱的毛羽数量进行实验。实验原料采用不锈钢纤维纱线20根。

实验步骤:从原料中截取20段1m米长的不锈钢纤维纱线;用目测的方法依次数每根纱线的毛羽数量并记录下来, 见表1。

1.2 浆料配方设计1.2.1浆料的选择

不锈钢纤维纱线的表面摩擦小、刚度比较大、吸附渗透性差, 传统浆料不易将纱线包覆, 故在试验中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浆料组合, 见表2。

实验仪器:铁架台一个、电炉一个、石棉网一张、变压器一个、温度计一支、量筒一个 (100m L) 、烧杯三个 (200m L) 、毛刷一个、用于压浆和平覆浆膜的塑料板一副, 玻璃棒若干。

实验步骤:将原料按三种不同比例分别加入到三个烧杯中搅匀, 见表3。

将其他实验仪器连接好后通电, 将三个装有浆料的烧杯置于盖有石棉网的电炉上, 恒温加热, 直到沸腾后1h;等到浆料煮好以后, 用毛刷将浆料均匀地刷在不锈钢纤维纱线上, 用压浆板从纱线表面捋过, 除去多余浆料, 静置到冷却。

试验结果及分析:烘干以后, 对上浆后的不锈钢纤维纱线进行分析后发现, 上浆后的不锈钢纤维纱线表面毛羽数量明显减少, 两种配方毛羽减少程度相近, 因此, 还必需要进行新的配方实验找出最好的配方。

根据上一个实验的结果决定运用完全实验的分析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固定PVA的成分比例, 改变聚丙烯酸的比例和聚乙二醇的比例, 配方见表4、表5。

试验内容同前一个实验一致,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运用, 找出了出现浆膜脆硬、上浆后不锈钢纤维纱线易折断的问题关键所在, 即是乳胶比例, 因此又确定了一个新的配方如表6, 在这个配方中加入了起增加抗弯曲疲劳强度的聚丙烯, 然后通过实验观察效果。

试验结果及分析:在室温下干燥24h后, 观察上浆后不锈钢纤维纱线的表面状况, 分析结果表明, 这个配方能够较好地符合后面实验的要求, 因此决定就以这个配方比例作为最后浆料的组分比例, 通过此比例得到上浆前后的纱线表面效果见图1和图2。

1.3 摩擦系数的测试

测试主要测定纱线的在上浆前后摩擦系数的改变情况, 运用纱线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的难易程度来比较上浆前后其摩擦系数的改变。

实验仪器:砝码、铁架台、棉线、秒表。

实验原理:通过将两根上浆后不锈钢长丝纱加2个捻回, 然后用10g砝码挂于其中一根下方产生重力, 通过统计在此重力下两根长丝完全脱开的时间来比较上浆前后的摩擦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分析见表7。

表7数据显示, 上浆后, 纱线的摩擦系数明显减小。

上面实验只能表示摩擦系数减小, 具体的变化值由于实验方法的限制无法测定, 因此, 这个实验仅仅是一个对比实验, 用此来说明纯不锈钢纤维上浆纱在机织生产中可以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 提高开口的清晰度和织造效率。

2 结语

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可知, 在纯不锈钢长丝纱的织造工艺中, 上浆是可行的办法之一。通过上浆后的不锈钢长丝纱毛羽有了大幅改善, 摩擦系数降低多, 可以满足在上机织造中的开口需求, 当然在工业生产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摘要:通过分析不锈钢长丝特点, 选取不同材料作为上浆原料进行上浆实验, 并分析找出最佳上浆配方为:PVA+聚丙烯+聚丙烯酸+聚乙二醇+硅油。

关键词:不锈钢长丝,上浆,毛羽

参考文献

[1]王绍斌.机织工艺原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宋红, 王绍斌, 王晓梅.不锈钢金属纤维的纺纱性能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3, (4) .

[3]倪广菊, 张毅.不锈钢纤维的性能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纤检, 2005, (2) .

婴儿配方食品不是最佳选择 第2篇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确实不容忽视: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初为父母者或是受广告的诱惑,担心小宝宝的营养不足,认为调配的婴儿食品比母乳好,或是不甘心自己的孩子比邻里的孩子“苦”,或是年轻的妈妈急于恢复原本苗条的身材等,往往在孩子出世不久就开始辅喂婴儿配方食品。而营养卫生学专家指出:母乳是婴儿最好、最安全的天然食品,正常情况下,它完全可以满足4~6个月的婴儿各方面的营养需要,4个月以内的婴儿没必要添加奶粉等配方食品,就是要给婴儿补充营养也最好从断奶期开始。

专家们解释说,4个月以内的婴儿,其胃肠屏障功能一般还未发育完全,其消化和吸收功能自然也不完善,尤其是一些配方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质,要靠吞咽的方式来吸收,这些物质若不能经过充分消化,很容易引起婴儿机体过敏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导致孩子腹泻、呕吐、咳嗽或发烧等,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而母乳中的这些大分子物质等,不仅利于婴儿吸收消化,有的本身或经转化后。还可协助预防一些疾病,如婴儿湿疹、肠道疾病。

婴儿配方食品虽能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但至少在目前它还无法做到与母乳的成分完全一样。婴儿配方食品实际上是根据婴儿生理阶段的需要,调配出的一类固态或液态“母乳仿制品”,即在某种工艺条件下,将羊奶或牛奶适当稀释,补充乳糖或蔗糖,再强化矿物质和维生素。但母乳中所含的特异性抗体,生长因子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它们具有抗感染或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等诸多作用),在人工配方食品中是难以添加的。如果忽视了母乳喂养,有可能不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带来负作用。

除此之外,婴儿配方食品与母乳比较,还存在以下不足:

(1)配方食品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容易造成营养素的损失,甚至变质,母乳则不会。

(2)母乳温度适宜,喂养简单方便。配方食品则需经过称量、加热、调配和消毒等环节,喂养也不方便。

(3)配方食品的喂养量不能很好地控制,婴儿摄入过多,易造成体重超重或消化不良,摄入不足又会导致营养不良,而母乳喂养的婴儿吃饱后自然会停止吸吮。

(4)喂配方食品时不能像母乳喂养那样更好地密切母婴感情。

配方选择 第3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材料

面粉为低筋面粉, 面筋含量19%~22%;食盐、白砂糖、鸡蛋和食用植物油。

1.1.2 辅料

碳酸氢钠、玉米淀粉、葡萄糖酸-δ-内酯和磷酸二氢钙。

1.1.3 主要仪器设备

德威CK-2C型远红外线食品烤炉, 搅拌机。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过筛面粉→加入食盐→拌匀→倒入蛋清、蛋黄和白糖分开打发后的混合液中→加入膨松剂、植物油→搅拌均匀→烘烤→冷却→整理→成品

1.2.2 操作要点

(1) 蛋清、蛋黄混合液。蛋黄和白糖一起打发, 蛋清单独打发, 然后混合在一起膨松效果比全部混合在一起打发效果要好一些。

(2) 烘烤。将已放入烤盘的蛋糊送入底火180℃、面火220℃的烤箱内烤制, 大约烘烤19min后, 打开烤箱拿出烤盘, 用牙签进行检查烤熟与否。

1.2.3 正交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碳酸氢钠、玉米淀粉、葡萄糖酸-δ-内酯和磷酸二氢钙四因素进行L9 (34) 正交试验 (表1) , 确定蛋糕用无铝复合膨松剂的最佳配方。

1.2.4 感官品质评价评分方法

对不同配方的蛋糕从色泽、组织状态、风味和口感4个方面进行感官品质评价。评分标准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铝复合膨松剂最佳配方的确定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碳酸氢钠、玉米淀粉、葡萄糖酸-δ-内酯和磷酸二氢钙4个因素进行L9 (34) 正交试验 (表1) , 确定蛋糕用无铝复合膨松剂的最佳配方, 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影响蛋糕感官品质4个因素主次顺序为A>C>D>B, 即碳酸氢钠的添加量对产品影响最大, 其次是葡萄糖酸-δ-内酯和磷酸二氢钙的添加量, 最后是玉米淀粉的添加量。所应选取的最佳工艺配方为A2B3C1D3, 即碳酸氢钠40%、玉米淀粉10%、葡萄糖酸-δ-内酯30%和磷酸二氢钙20%, 也就是碳酸氢钠占膨松剂总量的40%、玉米淀粉10%、葡萄糖酸-δ-内酯30%和磷酸二氢钙20%。

经验证试验, 蛋糕的综合评分为93.8分, 与正交分析结果相符。

2.2 感官品质分析

以最佳无铝复合膨松剂配方制得的蛋糕色泽均匀, 没有过焦或过白的现象;组织状态完整, 厚薄基本均匀, 不变形, 不产生过大的气泡空隙;风味浓, 无异味, 具有蛋糕特有的香味;细腻, 酥松, 不黏牙。

2.3 无铝复合膨松剂在蛋糕中的最佳添加范围

通过与市售的含铝膨松剂进行对比试验确定了该无铝复合膨松剂在蛋糕中的最佳添加量为2.0%。

3 结论

通过试验得到无铝复合膨松剂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碳酸氢钠占膨松剂总量的40%、玉米淀粉10%、葡萄糖酸-δ-内酯30%和磷酸二氢钙20%;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该无铝复合膨松剂在蛋糕中的最佳添加量为2.0%。按此配方制作出来的蛋糕色泽金黄, 表面酥松光滑, 口感甜美细腻, 有怡人的蛋糕香味。

摘要:以碳酸氢钠、玉米淀粉、葡萄糖酸-δ-内酯和磷酸二氢钙等无铝复合膨松剂组成成分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膨松剂的配比, 确定蛋糕用无铝膨松剂的最佳配方为40%的碳酸氢钠、10%的玉米淀粉、30%的葡萄糖酸-δ-内酯和20%的磷酸二氢钙。而且还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该无铝复合膨松剂在蛋糕中的最佳添加范围为2.0%。以此配方制得的蛋糕安全并有营养。并将此配方与市售的含铝膨松剂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显示此无铝膨松剂的效果良好。

关键词:蛋糕,无铝复合膨松剂,感官品质,配方

参考文献

[1]余蕾.蔼新型复合膨松剂[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6 (3) ;128-129.

[2]李凤林, 黄聪亮, 余蕾.食品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70-171.

[3]张瑶, 李保国, 刘荣, 等.水溶性物质微胶囊化及其应用[J].中国调味品, 2005 (12) :38-39.

[4]王庆凤, 邵玉武.新型油条膨松剂的研制[J].中国食品添加剂, 1997 (2) :21-22.

[5]董少华, 张国治, 韩燕, 等.无铝油条膨松剂配方的优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 :42-43.

[6]马涛.饼干生产工艺与配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91-199.

[7]叶明芬.原料配比对乳化海绵蛋糕生产工艺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02 (7) :66-67.

低碳环保饲料配方及配方成本探析 第4篇

1 低碳环保猪饲料的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报告显示, 畜牧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两成左右, 并且这个比例每年都在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因此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将环保生态的内容列入到规划之中, 并且是三大主要的任务之一, 而对于环保生态的任务来说, 就是要解决畜牧业带来温室气体不断增加的问题。实现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小的方法只有两种, 第一种是将猪排泄物进行沼气发酵处理, 还有一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饲料生产中采用相关的技术, 来实现低碳环保猪饲料的配制。并且我国的蛋白质资源匮乏, 在低碳环保猪饲料得到生产之后, 就可以大大降低蛋白质资源的使用数量。因此对于这些饲料方面的配方师来说, 低碳环保的猪饲料就意味着是低蛋白质的饲料, 这种饲料的优势使得饲料配方师们应该争相加入进来进行研究,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并没有这么乐观[1]。

1.1 养殖者对环保意识的缺乏

猪生长过程中其性能及产品价格的主要竞争因素就是对猪饲料的选择与使用, 在养殖的过程中, 养殖者关注的不是环保问题, 而是在养殖过程中饲料的价格和这种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并且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政策与措施限制猪饲料的使用, 因此这些养殖者们就不会考虑去使用这些环保并且低蛋白质的低碳猪饲料了。而对于蛋白质来说, 关于其蛋白质中一些氨基酸的比例是否接近生猪生产所需要的氨基酸比例, 这就会影响到蛋白质是否可以完全的吸收, 使得排泄物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减小。

1.2 低碳环保猪饲料的生产需要很高的配方技术

低碳环保猪饲料的粗蛋白需要降低到3%以下, 并且还要做到在养殖的过程中不对猪的正常饲养造成影响, 这就需要配方师具有很高的技术, 在配方的过程中, 做到对氨基酸及所需的能量水平进行严格掌控, 在配方的过程中, 还需要做到生产时的保真性, 对于单体氨基酸是否要加入进来都需要详细的考虑进去, 若是没有处理好这些营养方面的条件就对蛋白质的含量进行降低, 会使得生猪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影响, 并且起不到减少排放的效果。对减排做出解释, 就是其日粮配制的一些营养因素都做到均衡协调, 保证猪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进行完全的吸收, 使得排除的废弃物数量减少。而对于粗蛋白来说, 关于其蛋白质中一些氨基酸的比例是否接近猪所需要的氨基酸比例, 这就会影响到蛋白质是否可以完全的吸收利用, 使得排泄物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减少[2]。所以饲料中粗蛋白是否需要减小的问题就涉及到对其氨基酸比例来进行调整, 并不只是简单的降低。并且在低碳环保饲料中所存在的3%的粗蛋白含量, 是对比以前传统饲料的模式来计算的。粗蛋白的降低需要参考原来日粮的比例, 并不是准确的3%, 这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 所以对于养殖户来说, 他们不愿意对低碳环保猪饲料进行尝试使用, 甚至不断追求对高蛋白猪饲料的使用。

1.3 低碳环保猪饲料在配方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计算

虽然这种低碳环保的猪饲料所使用的粗蛋白的比例有所下降, 但是在配方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并不会比原来的成本低, 甚至还会高出很多。对于低碳环保的猪饲料来说, 其降低粗蛋白并不是降低了氨基酸的含量, 在这种猪饲料中, 还是要对氨基酸的协调均衡性做到一定的保障, 在配方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水平, 都是要满足于理想氨基酸的比例来进行实现的, 因此在配方的过程中, 满足这一条件就需要添加一些原料进去, 而这些人工进行合成的单体氨基酸的价格并不是那么便宜, 因此这种配方所需的成本往往要高于原来的成本, 这就是畜牧科研人员和配方师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3]。

2 关于低碳环保猪饲料发展及配制的建议

2.1 加强对高效猪饲料配方技术的改进及推广

对于配方师来说, 要研制出高效饲料的产品及做到配方成本的最小化, 并且还要在前面的基础上做到低碳环保, 这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这对全人类都有着非凡意义, 因此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对外宣传, 使人们都能了解并参与其中, 并且还要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 以便于低碳环保型饲料配方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2.2 对人工合成氨基酸生产能力的提升来引导对成本的降低

如果这种低碳环保型的猪饲料能够得到广泛的使用, 就需要对其性价比进行提升。因此在市场生产的过程中要对单体氨基酸进行补充, 需要提高技术使得单体氨基酸的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这样才会有更多单体氨基酸出现, 促使人们在使用饲料的时候降低对粗蛋白的使用。所以在日后的研究过程中, 对单体氨基酸的研究是畜牧科研人员的方向之一[4]。

3 总结

低碳环保的猪饲料虽然可以降低对粗蛋白的使用, 可以降低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温室气体的排放, 但是因为其产品对养殖户来说, 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具有价格优势, 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日后需要进行大力宣传, 并且对生产技术努力提升, 取得更多的优势, 来对此产品做到有效的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鲁宁, 易学武, 谯仕彦.低蛋白日粮下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猪氮平衡和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 2011 (05) .

[2]刘晓丽, 裴志勇.用《鸡的饲养标准》制定饲料配方应注意的问题[J].北方牧业, 2004 (07) .

[3]尹慧红, 张石蕊, 唐燕军.猪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 2007 (11) .

配方选择 第5篇

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 做到宏观控制施肥结构和施肥总量, 微观调节氮肥用量和运筹比例, 发挥配方肥料施用的最大效益, 要求对专家会商的区域性作物肥料配方进行校验。通过田间校验, 示范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 进一步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 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2 试验地点

上河镇谭庄村陈瑞善家责任田中, 供试土壤为水稻土中的砂底潮黄土, 土壤p H值为7.7、有机质含量为30.2g/kg、全氮2.69g/kg、碱解氮153.1mg/kg、有效磷13.7mg/kg、速效钾152mg/kg。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完全空白对照、配方施肥、习惯施肥3个处理, 其中完全空白处理小区面积各为33m2, 配方与习惯2处理各300m2。除施肥不同外, 其他的农艺措施与大田一致。

A:完全空白是指什么肥都不施。

B:配方施肥处理:

一律为无机肥, 不施用有机肥, 其中, 氮肥品种为尿素 (含氮量为46%) , 磷肥为普钙 (P2O5含量12%以上) , 钾肥为进口氯化钾 (K2O含量为60%) 。具体用量按每667m2施纯N:P2O5:K2O=17:3:3。

C:常规施肥 (农户习惯施肥氮磷钾配比按当地近3~5a末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10户施肥情况平均计算) 。具体用量为每667m2施纯N:P2O5:K2O=24.4:3.75:3.75。

注:各小区是按小区面积来称取肥量, 其中磷、钾肥一次性作基肥施入, 氮肥按基:追=5:5分次施入。

4 试验田管理

4.1 小麦品种

选用当地的主推品种——淮麦20。

4.2 播期和播种量

在10月16日播种, 播量15kg/667m2。

4.3 肥料施用

试验用基肥耕翻入全层土壤, 追肥在土壤墒情较好时施用 (如下雨或灌溉后) , 以减少损失, 确保最大肥效。

4.4 小区隔离

各小区间开小沟隔离。

4.5 收获期

2011年6月8日收获。

4.6 测产情况

4.6.1 测产

收获前10d每个小区在生长正常的地方选择3点, 每点0.11m2, 共计0.33m2进行测产 (测定数据包括有效穗、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 。

4.6.2 实产

收获前每小区在生长正常的地方选择9点, 每点0.11m2, 共计1m2进行单独脱粒估算实产, 避免病虫害带来的干扰。各处理采集有代表性的植株样0.5kg左右进行样品化验。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将测定数据输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软件的相关汇总功能, 测算示范区增产率、农学效率等参数。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配方区与习惯区都比空白区增产, 增产率分别为76.19%、69.52%, 增产效果明显。而配方区与习惯区相比, 在化肥施用量却比习惯区减少8.9kg/667m2的情况下, 产量还比习惯区增加14kg, 增产率为6.67%, 化肥贡献率也提高了2.23%, 化肥农学效率也提高了2.38kg/kg, 肥料偏生产力增加4.93kg/kg, 说明本地的小麦配方设计很科学。此配方值得在本地推广应用。

摘要: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 发挥配方肥料施用的最大效益, 通过田间校验, 示范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 配方区增产明显, 化肥贡献率高, 配方值得推广应用。

上一篇:知识特点下一篇:基因探针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