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规模范文

2024-05-15

控制规模范文(精选12篇)

控制规模 第1篇

1 猪场的选址与布局

1.1

猪场选址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 通风良好、水电充足, 水质卫生良好、排污方便的地势, 且符合:

1.1.1

距离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

1.1.2

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 m以上。

1.1.3

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 m以上。

1.2

猪场布局要科学合理, 且符合:

1.2.1

场区周围建有围墙, 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 长4 m、深0.3 m以上的消毒池。

1.2.2

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 并有隔离设施。

1.2.3

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 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

1.2.4

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 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m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

2 引种严格检疫

2.1

引种前必须申报检疫。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发展步伐很快, 但猪的传染病种类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由于规模猪场引种时, 对输出地动物疫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 引种后可能爆发动物疫情,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 引种前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及其重要。

2.2

规模化养猪场应坚持实行自繁自养的原则, 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尽可能少引或不引种。坚持自繁自养是保证在高密度、大规模饲养的条件下, 避免由于大批外引猪源遭受疫病侵袭的有力措施。

2.3

减少引种猪场的数量。最多从2~3个猪场引进种猪为宜, 最好由特定的有良好的管理, 信誉, 规模大, 生产稳定的猪场引进健康的生猪, 而不是由几个不同的猪场或猪群提供。引种前必须详细了解该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 要求有可靠的免疫程序, 保证没有特定的传染病。

2.4

引种时应进行严格检疫, 不可大意。引进的生猪必须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 并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特别是种猪场, 对引进种猪必须要求进行实验室检查。引入的生猪不应有猪瘟、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病。引种后还应在隔离圈舍隔离观察45 d, 在隔离期间要完成防疫、驱虫等工作。在隔离期结束后, 对该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 经再次检疫合格后才可以与原猪群合并饲养。

3 免疫接种与监测

3.1

规模猪场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特点、引进生猪的免疫情况及各种疫 (菌) 苗的使用要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并严格依照免疫程序、免疫操作规程对生猪开展免疫接种, 特别要加强能繁母猪和仔猪的免疫接种。

3.2

规模猪场还应结合本场免疫情况, 制定科学的疫情日常监测计划, 并定期对危害母猪繁殖、仔猪生长发育和引起猪慢性消耗性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严格处理阳性猪, 净化种源, 防止疫病扩散。

4 防疫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消除停留在猪体表存活的病原体的有效途径。猪场应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猪体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前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才能使消毒更彻底、更有效。生产区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加大消毒药液浓度。消毒方法视不同物品而定,可用紫外光照射、药物熏蒸、浸泡、喷洒和火焰消毒等。

4.1

生产操作中的消毒。注意防止母猪生殖道感染以及乳房炎的发生, 工作时要用消毒药消毒手臂, 戴上一次性胶皮手套再操作, 对操作的部位也要消毒后再实施工作。仔猪出生后断尾、剪牙、去势、戴标、注射铁补针等系列小手术时都要使用消毒过的器械, 并注意消毒好伤口。

4.2

猪场内所有防疫、治疗、手术用的器械应分开放置、分开使用, 每次使用前后都要消毒。

4.3

病死猪只解剖后要做无害化处理, 场地要清洗消毒, 操作人员工作服和工作鞋不要与饲养人员用的混在一起, 更不要混穿。病死猪的粪便不要在场内堆放, 应集中放在场外固定地方堆积发酵, 生物清毒后再作肥料。

5 猪场的日常饲养管理

5.1

良好的饲养、科学的营养、保持卫生有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 可以增强生猪的抗病力, 降低应激反应和减少疫病发生和传播。因此规模猪场要根据不同的生产用途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 坚持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到日粮配制科学、调制饲料合理、饮水充足卫生。按生产要求对猪群合理分群、精心护理, 对于仔猪、育成猪、育肥猪饲养密度要合理。

5.2

定期对猪群进行体内外驱虫, 母猪进入分娩舍前1~2周在怀孕舍进行驱虫, 防止把寄生虫卵带入分娩舍感染仔猪。仔猪60日龄时进行驱虫以后间隔6 d再驱虫1次, 成年公、母猪及后备猪每季度驱虫1次。

5.3

实行标准化饲养, 着重抓好母猪进产房前和分娩前的猪体消毒, 初生仔猪吃好初乳、固定乳头和饮水开食的正确调教。断奶和保育期饲料的过渡等几个问题, 减少应激, 防止仔猪断奶综合症等病的发生。

6 猪场净化工作

6.1

坚持自繁自养, 如果确有必要引进生猪时, 必须坚持引种前的申报检疫制度、凭动物检疫证明承运制度和引种后的隔离观察制度。

6.2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圈舍经严格消毒、空置14 d后再消毒1次, 然后才可再转入新猪群。

7 疫情的应急措施

7.1

猪群出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 应立即严禁任何人、生猪、车辆和其他可能作为传播途径的动物和物品出入。

7.2

中小规模酒店如何控制员工流失 第2篇

摘要:现如今在中小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使中小规模酒店、4星级以下酒店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在这些中小城市出现并不断发展起来。为满足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及促进当地经济文化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说这些酒店为当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笔者利用暑假期间在当地一家中小规模的3星级酒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工作,同时对当地同等规模的星级酒店进行了了解,发现在同等规模的酒店中都存在一个诸多相同或类似的问题,那就是酒店员工更新的特别快,换句话说就是员工流失的特别快。面对这样的状况,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是酒店领导很头疼的问题。他们采取过很过对策,可是仍然于是无补。本文就上述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相应解决的办法,仅供参考。关键词:中小规模酒店 员工流失 如何控制

一项统计表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饭店员工平均流动率在30%左右,有些饭店甚至高达45%。对于饭店员工的流动问题,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它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从饭店的角度来看,适度的人员流动,可优化饭店 内部人员结构,使饭店充满生机和活力。出此看来,合理的人员流动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饭店来说,都是必须而合理的。目前的问题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像前文提到的北京等地,存在着饭店员工流动率过高的现象。

一: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在中小城市饭店业中,不同规模、档次与经济类型的饭店之间及饭店与其他行业间的报酬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许多员工把饭店支付给自己的报酬的高低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由此,导致一些员工在寻找到了能够提供更高报酬的企业后,就有可能选择跳槽。

报酬是在人们选择职业时比较注重的一个因素,但它并 不是人们作出最终决策的惟一依据。事实也表明,有些人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宁可暂时放弃较高的报酬。反之,若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即便是能在这家饭店拿到比同行们更高的收入,他们也会跳槽到那些能给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饭店或其他企业去工作。寻求更优的工作环境。饭店员工,尤其是身处第一线的服务人员,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有时还要遭受少数客人的有意刁难甚至是人格侮辱;在有些饭店里,出于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或管理方法欠妥,致使员工感觉没得到应有关心和尊重;有些饭店,特别是老国有饭店,存在着内部人员关系过于复杂、人际关系过于紧张的问题,一些员工因无法忍受这种压抑的工作环境而跳槽。人们的观念问题,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服务工作低人一等,因而,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到其他行业中工作。另外,在我国饭店行业中,普遍流行着这么一种观点:干饭店工作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饭店员工,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大的员工,很难安心工作,跳槽也就成为他们经常考虑的问题之一。其他方面的原因。一些员工出于工作以外的个人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做出跳槽的决定。

二:员工流失对酒店的影响

譬如,有些女性员工在结婚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他们可能会放弃现在的工作;饭店工作比较辛苦,有些人会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而退出饭店行业。二,员工流失对饭店的影响员工流失总会给饭店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更有其消极的一面,频繁的员工流动将会给饭店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第一,员工的流失会给饭店带来一定的成本损失。饭店从招聘到培训员工所付出的人力资本投资将随着员工的跳槽而流出本饭店并注入到其他企业中;饭店为维护正常的经营活动,在原来的员工流失后,需要重新找选合适的人选来顶替暂时空缺的职位,这时,饭店又要为招 收新员工而支付一定的更替成本。

第二,员工的流失会影响饭店的服务质量。一般来说,员工在决定离开而尚未离开的那一段时间里,他们对待自己手头的工作不会像以往一样认真负责,有些员工甚至由于对饭店的不满,出于对饭店的报复心理而故意将事情做砸。若员工在这样的心态下工作,饭店的服务水平显然会大打折扣。此外,饭店在员工离去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寻找新的替代者,在新的替代者到位之前,其他员工不得不帮忙完成辞职者的工作而导致自身的疲惫不堪,这将间接地影响饭店的服务质量。再者,由于流出者和流入者在工作能力上总有一定的差距,流失优秀员工对饭店服务质量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第三,员工的流失可能使饭店业务受损。饭店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跳槽到其他饭店后,有可能带走饭店的商业秘密;饭店销售人员的流失往往也意味着饭店客源的流失。这些员工的跳槽将给饭店带来巨大的威胁。第四,员工的流失会极大地影响士气。一部分员工的流失对其他在岗人员的情绪及工作态度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一部分员工的流失和可能会刺激更大范围的人员流失,而且向其他员工提示还有其他的选择机会存在。特别是当人们看到流失的员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或因流出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时,留在岗位上的人员就会人心思动,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看,饭店员工流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首先,若饭店流出的是低素质员工,而能够引入高素质员工的话,这种员工流动则无疑有利于饭店的更好地发展。

其次,由于新的替代者的介入能够给饭店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知识,新观念,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能,从而 能够改进和提高饭店的工作效率。

三:如何降低员工过快流失

如何稳定饭店员工队伍的问题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员工的流失对饭店的经营管理工作有弊也有利。然而,在通常情况下,员工的流动对饭店的影响更多的是弊大于利。员工流失率高是饭店员工不满的客观反映,是饭店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表现,也是饭店缺乏稳定性的信号,因而,员工流失率过高是任何一家饭店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只有稳定的员工队伍,才能为饭店的客人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服务。此外,饭店通过向员工提供较丰厚的薪酬,也能够提高员工跳槽的机会成本,有效地抑制员工流出本饭店。

同时,高薪也能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的加盟。现在许多经营管理者为了产品占领市场而提出所谓的“顾客第一”的口号。实际上,内外之间的相对平衡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酒店在内应该把员工放在第一位。

试想,员工是直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人,如果他们不是第一位,他们也不可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和提供最佳的服务。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的管理者真正关心的既不是顾客,也不是员工,而仍然是利润和亏损。什么时候当管理者的现实目标不再是这个心结时,员工流失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熟悉圣经的人都知道这段话:“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应该怎样待别人。这应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黄金原则。只要有这样的管理原则,在发生员工流失的时候,酒店管理者也就不必责备员工,而应该从自己的管理方法、管理观念方面去寻找差距。只有树立了这种思想的酒店和管理者才会真正把员工的流失当回事。

我们看到许多在经营上“财大气粗”的企业,不会把员工流失当回事。在这些企业,经营者对损失机器设备或者损失了市场份额会远远比损失了员工还要痛心。他们认为人力市场与招聘渠道发达得很,根本不用发愁招不到人。在自己的产品受社会重视的时候,这样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应该想得更远一些。市场是可以开发来的,也是可以失去的,而且失去市场正是失去优秀的员工开始的。

总之,大凡重视员工的酒店都会把员工的流失,尤其是频繁的流失当成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花费高薪吸引来的人才,如果不能留住他们是很无能的表现。招聘进来一个人才可以说是容易得多的事情,而要把他或她留住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所花费的努力要大得多。管理者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会产生控制员工流失的想法和不遗余力实施这句话:争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正所谓:根本问题是决策者的问题,意识不到问题是管理素质的问题,解决不了问

题是水平的问题,要切实可行地控制和减少员工的流失,应从“掷地有声”的酒店人文化做起,即找到“以人为本”的着陆点。

上述为笔者在中小城市中小规模酒店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为他们解决相应问题所提供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署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2]蒋丁新.《旅游饭店管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5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3

控制党员发展规模的问题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发展党员;控制规模;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D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3-0034-03

近年来,按照上海市委组织部和区委要求,虹口区委组织部牢牢把握党员质量的工作核心,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重点领域,强化教育培养,严格执行工作程序,为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2012-2014年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党员总体趋势

(一)发展总量得到控制。3年里,区委组织部始终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行发展党员总量调控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对发展党员数量进行调控,确保党员队伍保持适度规模。2012年全区共发展党员367名,2013年全区共发展党员324名,同比下降11.7%;2014年全区共发展党员282名,同比下降13.0%。

(二)发展节奏把握得当。区委组织部以半年为期,定期对各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审查,及时了解掌握发展党员工作进度,杜绝突击发展、集中发展以及年底完不成发展任务等情况的发生。以2014年为例,上年完成发展113人,完成进度40.1%,10月底前完成发展218人,完成进度77.3%,确保了全年发展任务按时完成,节奏把握得当。

(三)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区委组织部始终紧紧抓住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注意考虑吸收的新党员的年龄、文化、性别、分布以及职业构成等情况,扎实推进在生产一线和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进党组织,切实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这3年里,虹口区居民区及“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占全区发展党员的比重有明显上升,而党政机关发展党员所占比重则大幅下降;新发展党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逐年上升,年龄在35岁以下的比重也始终在60%以上。

二、重点领域发展党员情况分析

(一)发展党员数较多的单位。这3年里,年均发展党员数在30人以上的单位共有4家,分别是机关党工委、教育局、卫计委和公安分局。由于全区发展党员总额逐年减少,所以,4家单位年发展党员数都呈现下降趋势,且在4家单位中,年发展数绝对值下降最多的是公安分局,最少的是卫计委。

(二)各街道。这3年里,全区8个街道年平均发展党员92名,平均每个街道每年发展12名党员。在全区每年发展党员总数下降13%的背景下,各街道年发展党员总数也略有下降,但街道发展党员总数占全区的比重却逐年稳步上升,不同街道之间每年发展党员数的差距正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三、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区委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和常委会听取区委组织部工作汇报,并提出工作要求和部署;区委组织部严格按照中央和市委相关会议精神,积极统筹调整年度发展党员数,每年初印发《虹口区党员发展工作计划》,年中多次召开全区组织科长专题座谈会,提高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此外,还认真分析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专门制定下发《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相关文件选编》,加强业务指导。2014年,区委组织部要求全区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贯彻发展党员工作要求,组织收看学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工作细则》解读,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培训,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当年底,区委组织部还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工)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的检查内容,通过抽查发展党员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与新党员谈心等形式,全面了解分析发展党员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以专项通报和沟通约谈的形式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着力提升发展党员工作整体水平。

(二)严把入口,确保发展质量。区委组织部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注重突出重点,坚持分类指导,不断改善结构,扎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年初拟定发展党员计划前,对各级党组织上报的拟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预审,对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的单位,要求其及时进行调整,并做好工作衔接。年中通过发展党员情况统计表,梳理基层情况,督促各单位保质保量完成进度;年末汇总各部门、街道发展党员情况,切实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各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将发展党员的工作重点向优秀青年和基层一线倾斜,将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推优”工作、群众推荐会等作为优秀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重要关口,努力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并及时做好“上海市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党员数据更新和维护。

(三)健全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各级党组织坚持将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严格的制度,使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增强发展党员的透明度。通过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支部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联系教育制度等,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跟踪教育与培养管理。此外,还通过开展开放型主题党组织生活等党内活动,广泛利用党课教育、电化教育和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为入党积极分子搭建更为宽泛的培养交流平台,让他们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时刻豁得出,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2014年全区举办7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有500余人参加培训,进一步落实了培养教育的工作要求。

四、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发展党员“源头活水”不足。从目前虹口区的状况来看,入党积极分子的储备还不够充沛,部分街道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和有力的推进举措;尤其在居民区党组织中,部分群众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申请入党人数不多;有些入党申请人虽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仍缺乏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深刻认识,入党动机也良莠不齐,因此短时间内还很难被列为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人选。

(二)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不够到位。区委组织部虽然每年都会集中举办若干期全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但集中统一的培训模式与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多样化趋势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参加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来自全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年龄跨度也比较大,而集中培训在课程设置和培训形式上都相对较为集中统一,导致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水平的入党积极分子的个性化培训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致使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降。同时,虽然全区各大口单位每年也会自行举办相应领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但总体来说,培训内容不够充实,要求不够严格,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提高效果不够明显。另外,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还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认为将入党积极分子送到区委党校参加一两次培训就万事大吉了,平时很少给他们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也不进行考核考察,甚至形成了一种只要入党积极分子不犯大错误就可以发展入党的错误倾向。

(三)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还不够规范严谨。《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出台后,虽然市委和区委都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政策解读等方式,一再强调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性和规范性,但调研显示,在虹口区各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发展党员流程不清、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有的入党材料填写不规范、格式不对、材料不齐,有的发展流程上存在缺漏,有的组织程序不严谨等,经不起细致检查。

(四)专职从事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员队伍建设不够。组织员是在党委领导下负责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专职党务干部,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提高党的战斗力至关重要。经调研排摸,目前,虹口区委有组织员6人,全部在区委组织部,尚未建立组织员工作机构,在专职专用方面还有所欠缺。各大口单位也均未建立组织员队伍,虽然各单位都安排了专人负责党员发展工作,但由于负责人员都是单位业务骨干,除了抓党务工作外,还要做好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发展党员工作成效不够明显。

五、进一步加强党员发展工作的若干思考

(一)改善结构,突出重点,科学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规划。要根据区域内党员与群众的比例、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队伍的比例情况,科学制定发展党员工作年度规划和中长期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职责、责任追究以及组织指导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熟的情况,提出各部门各单位发展党员在数量、结构、分布上的要求。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做到“均衡发展”。一要继续按照市委要求,做好发展党员总量调控,根据不同单位、不同领域的特点,做到有控、有保、有减、有增,使每年发展党员数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党员队伍保持适度规模;二要坚持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重视从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基层一线中发展党员,统筹做好其他领域和群体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三要坚持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党员,防止和避免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防止简单地分指标、卡比例。

(二)疏通源头,严把“关口”,着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要在“掘源”、“培源”、“清源”等方面下功夫,打破传统的观念,进一步拓宽选人育人渠道。要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入党是自愿的,但不等于自然成熟,而应当靠培养成熟,要多措并举、因材施教,把集中培训和日常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做到坚持标准、主动发展、抓好培养、认真考察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在发展标准上,要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第一位,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对那些入党动机不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人坚决不能发展。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择优汰劣机制,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要逐个进行讨论研究,实行“发展一批、淘汰一批”,切实提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质量。

(三)严格程序,严肃纪律,推动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考察、预备党员的接受、教育、考察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必须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中去,不能简化、不搞变通、不走形式,确保发展的党员都是先进分子。特别对于《工作细则》修订完善的新增环节,要通过“三查三看”,确保工作到位,程序规范:即对照新增环节,基层党组织重点查发展流程是否完善,看工作程序是否完备;党(工)委重点查程序把关是否严格,看工作档案是否齐全完备;区委组织部重点查党(工)委工作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看年度工作目标是否实现。要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务求实效,切实把发展党员工作抓紧、抓好。

(四)专职专用,配强人员,加强各级组织员队伍建设。组织员是各级党委负责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组织员制度是我们党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所确定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工作制度。实践证明,建立组织员制度,对于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起一支熟悉党的组织工作业务、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专门队伍,有利于正确贯彻发展党员工作总要求,有利于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有利于严格坚持党员标准,防止发展党员工作中的各种偏差,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要选优配强组织员队伍,专职组织员要切实做到专职专用,不能用组织员的编制去解决从事其他工作干部的待遇;同时,为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人员保证,除少量专职组织员外,可根据实际情况,从现职党务干部或其他符合条件、热心组织员工作、党性强的党员干部中聘任一些兼职组织员,充实组织员队伍。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组织员队伍的实际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搞好组织员的培训,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关心组织员,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肉鸡规模场舍内环境的控制 第4篇

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 制订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 并按要求及时接种各种疫苗。商品肉鸡接种疫苗的方法主要有滴鼻点眼法、气雾法、饮水法和肌肉或皮下注射法。所选用的疫苗应该来自正规厂家或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进口疫苗, 用前进行效价检测, 并正确贮存和使用。

2 卫生控制

舍内垫料应干燥卫生, 用具应安置有序, 并且要经常杀灭舍内外蚊蝇。对场区要铲除杂草, 不能乱放死鸡、垃圾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鸡舍应固定饲养用具, 饮水器每天进行洗刷消毒, 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对其他用具每5天进行一次喷雾消毒。

3 通风控制

不论鸡舍大小或养鸡数量多少,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高密度饲养的鸡舍, 每天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有害气体, 使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 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 并充溢于整个鸡舍, 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 为了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 必须补充氧气, 并保持适宜温度, 加强鸡舍通风, 降低鸡舍臭味和有害气体浓度, 改善肉鸡生长环境。通风的方式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的温暖季节, 对房舍跨度较窄的鸡舍, 可以通过开放门窗、进风口等进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一般使用轴流式通风机, 常采用纵向通风, 风机全部安装在鸡舍一端的山墙或山墙附近的两侧墙壁上, 鸡舍其他部位、无门窗或门窗关闭, 空气沿鸡舍的纵轴方向流动。封闭式鸡舍为防止透光, 要在进风口设置遮光罩, 排风口设置弯管或用砖砌遮光洞。进气口风速夏季2.5米/秒~5米秒钟、冬季1.5米/秒钟。进行通风换气时, 可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鸡舍结构、季节、鸡龄、体重等, 选择不同的通风方式和通风量, 以便快速排除舍内污浊的空气。

4 光照控制

光照对鸡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 合理的光照能促进鸡的正常生长发育, 加快生长速度。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目前饲养肉鸡大多施行24小时全天连续光照;或施行23小时连续光照, 1小时黑暗, 目的是为了防止停电, 造成鸡群拥挤窒息。有窗鸡舍, 可以白天借助于太阳光的自然光照, 夜间施行人工补光。间歇光照指光照和黑暗交替进行, 即全天施行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或者1小时光照、2小时黑暗交替。采用间歇光照方式, 鸡群必须具备足够的吃料和饮水槽位, 保证肉鸡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

5 饮水控制

水对肉鸡生产十分重要, 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水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 它对体温的调节、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具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只鸡每天需饮水220~380毫升, 饮水不足, 鸡采食量减少, 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水质不良也能导致肉鸡生长速度减缓。因此, 应及时供给肉鸡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充足清洁的饮水。

6 温度控制

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8℃~23℃, 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长。在夏季应注意鸡舍通风, 可以加大换气扇的功率, 改横向通风为纵向巷道式通风, 使流经鸡体的风速加大, 及时带走鸡体产生的热量, 如结合喷水、洒水, 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能更有效地降低舍内温度。新建鸡舍, 最好采用全密闭负压通风的水帘系统, 有效解决夏季热应激问题。冬季应注意做好保暖工作。鸡舍的门窗, 在夜间或风雪天要挂草帘遮盖, 有利于提高舍温, 还可在鸡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风障墙、垛草垛挡风御寒;也可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作防寒层等。最近几年流行室外锅炉安装带风扇的散热片来取代传统的舍内采暖炉散热, 因为使用了电脑控温系统, 既保证了鸡舍的温度稳定, 又减少了舍内使用采暖炉造成的粉尘、二氧化碳污染环境, 减少了氧气的消耗。对于防止呼吸道病, 促进鸡只生长速度, 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煤炭的利用效率, 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7 湿度控制

最适宜的湿度为60%~70%。如果舍内湿度太低, 就会导致肉鸡羽毛紊乱, 皮肤干燥, 羽毛和喙爪等色泽暗淡, 并且极易造成鸡体脱水, 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潮湿空气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 冬季如果舍内湿度过高, 就会使鸡体散发的热量增加, 使鸡更加寒冷;夏季舍内湿度过高, 就会使鸡呼吸时排散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 鸡体污秽, 病菌大量繁殖, 易引发各种疾病, 增加养鸡成本, 降低养鸡效益。生产中可采用加强通风和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8 饲养方式

商品肉鸡多采用厚垫料饲养和网上饲养以及多层笼养三种方式。厚垫料饲养是商品肉鸡生产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饲养方式。方法是在鸡舍地面上铺设一层10厘米左右的厚垫料, 肉鸡长大出栏后, 一次性将粪便和垫料清除, 中间不再更换。随着鸡日龄的增加, 垫料被践踏, 厚度降低, 粪便增多, 应不断地添加新垫料, 一般在雏鸡2~3周龄后, 每隔3~5天添加一次, 使垫料厚度达到15~20厘米。对因粪便多而结块的垫料, 要及时用耙子翻松, 以防板结。常用的垫料有稻壳、木屑、刨花、谷壳、干杂草、稻草等。厚垫料饲养的优点是, 垫料与粪便结合发酵产生热量, 可增加室温;垫料中微生物的活动可以产生维生素B12, 肉鸡活动时扒翻垫料可从中摄取;设备简单, 肉鸡残次品少。缺点是肉鸡与粪便直接接触, 球虫病难以控制, 药品和垫料费用高, 占地面积多, 劳动强度大。

网上饲养是在离地面60厘米高处搭设网架 (可用金属、竹木材料搭建) , 架上再铺设金属、塑料或竹木制成的网、栅片, 鸡群在网、栅片上生活, 鸡粪通过网眼或栅条间隙落到地面, 堆积一个饲养期, 在鸡群出栏后一次清除。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鸡与粪便不接触, 降低了球虫、白痢、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会, 减少了药费开支, 提高了饲料转化率。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8) 第5篇

把温度和相对湿度结合起来计算热应激指数(HSI),根据热应激指数将温、湿度范围划分成三个区:警戒区、危险区和紧急区。

由于不同动物以及人类对温度和湿度的耐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本热应激表只适用于猪。

比如,与猪相对湿度下可耐受的温度要高得多。猪没有汗腺。随着温度升高,环境与动物体表的温差缩小,这时候必须通过蒸发方式才能有效散热。

猪的热应激表

热应激指数分区

下面针对各区的热应激指数列出了推荐的管理措施。警戒区

准备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加强通风;打开冷风扇(如果有的话); 观察动物的行为,看有没有应激的征兆,如:喘气或张开口腔;保证充足的饮水。危险区

向动物身上撒水或喷雾(这一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打开蒸发式散热板,开启隧道式通风(如果有的话);可能的话,向动物吹风,风速为4.5~5.4公里/小时;定期冲水;密切观察动物的状况。紧急区

避免猪只运输;除采取上述针对危险区的措施之外,最热的时间段还应停止供料;在光照可调的猪舍里,还要降低光照以便降低猪群活动,从而降低体热。

夏季养猪外降温与内降温效果比较

外降温是降低猪体环境的温度,内降温是降低猪体的温度;相比二者效果,内降温的效果比外降温要好。

原因是因为内降温可以使体内多余的热量释放出去。对猪来说,内降温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通过采食或饮水,降温的饲料和饮水变成高温的粪尿,会带走大量热量;让猪多喝水除了降低水温外,还要注意夏季饲料中的食盐浓度要加大。二是通过吸进干燥的空气,变成湿润的空气,通过体内水分蒸发带走体热,这一点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吸入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浓度差,如果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浓度一样,那就没有降温的作用;而如果二者浓度差很大,那降温效果就会很好;保证让猪吸进干燥的空气是内降温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气温很高到但湿度小时,母猪不会热死;而气温并不是很高,但湿度很大时母猪会热死;主要的原因是降温不起作用的缘故。

畜牧场消毒中常见的误区

一、消毒不彻底

一般情况下畜牧场的消毒方法有3种,即带畜(喷雾)消毒、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毒。这3种消毒方法可分别切断不同病源的传播途径,相互不能代替。

带畜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畜体表面、地面及屋顶墙壁等处的病原体,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及控制飞沫、气流传播疾病有重要意义,还具有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防暑降温的作用;常见的误区是根据畜体或设备的表面是否可见消毒液判定消毒操作的成败,而不是根据雾滴在舍内的悬浮时间,所选择消毒药杀灭病毒、细菌的有效时间来判定。

饮水消毒:可杀灭畜禽饮用水中的病原体并净化肠道,对预防消化道病有积极意义;常见误区是为了保证畜群没有腹泻,持续饮用消毒药,对消毒药饮水时的酸碱度很好的关注,以致于伤害到动物体内正常的微生物群。一般情况下,偏酸性环境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饲料的消化吸收有积极作用。

环境消毒:包括对畜牧场地面、门口过道及运输车等的消毒;常见的误区是不能正确地更换消毒药,出现酸碱中和的问题;冬季时伺未能考虑环境温度对消毒药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而随意更换消毒药。

二、消毒液选择不当

选择消毒药时不是针对畜牧场面临问题的目标病原,而是过多地考虑成本因素,选择一些炒作概念、同药异名、价格低廉的消毒药。

三、忽视了影响消毒的因素

选择消毒药时未考虑消毒药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污染程度的要求,在寒冷的冬季选择了低温下无或很低消毒作用的火碱,在干燥、低温条件下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等错误做法,不可能获得消毒效果的。

温度:一般情况下,消毒液温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大。实验证明,消毒液温度每提高10 ~12 摄氏度。杀菌效力增加1倍。另外,在熏蒸消毒时,需将舍温提高到20摄氏度以上,才有较好的效果,否则效果不佳。

湿度:很多消毒措施(气体消毒)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如熏蒸消毒时需将舍内湿度提高到60 %~70 %,才有效果;生石灰单独用于消毒是无效的,需洒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

污物或残料:灰尘、残料(如蛋白质)等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尤其在进雏前消毒育雏用具时,一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则污物或残料会严重影响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彻底。

四、消毒液的浓度和剂量不准确

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一是浪费,二会腐蚀设备,三还可能对畜群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药浓度过高反而会使消毒效果下降。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喷雾消毒时按每立方米空间30毫升为宜,太大会导致舍内过湿,用量小又达不到消毒效果。

养殖户使用石灰消毒的误区

养猪专业户都知道,石灰价格低廉,容易购买,而且没有不良气味,具有消毒力强的特点,是无污染的消毒药。但是我们发现,有不少养猪户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没有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下面我们就和您说一说猪场石灰消毒中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有的专业户为了图省事,一次购进许多生石灰,一次用不完,以后继续作消毒用。

生石灰的化学名称叫做氧化钙,加入水后就生成疏松的熟石灰,也叫做氢氧化钙,只有这种离解出的氢氧根离子才具有杀菌作用。如果熟石灰放时间久了,就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生成了没有氢氧根离子的碳酸钙,这样就完全丧失了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用石灰作消毒药物时,应该现买现用,剩余的以后就不能再作消毒药用了。

第二个误区是:有的专业户在圈舍入口处不设置消毒室,而是撒上一层熟石灰,让进出的人员践踏而过。

事实上,如果是撒上一层新鲜的熟石灰,进出人员践踏上后,会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是有许多养猪专业户不经常换新鲜的熟石灰,再加上衣服、工具等不消毒,仍然会把病菌、病毒带入厩舍内。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厩舍入口处设置消毒室、消毒池,池内放上消毒药物,并且要经常更换。进出入人员要换鞋、换衣、洗手、使用的工具也要经常消毒。

第三个误区是:有的专业户将熟石灰粉直接撒在厩舍内的地面上。

在猪厩舍的地面上撒上一层熟石灰粉,很容易将猪的跨爪及皮肤灼伤,猪吃了落在地上的食物后,也容易灼伤口腔及消化道。另外在撒石灰粉时会造成石灰粉尘大量飞扬,使猪吸入呼吸道内,引起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正确的方法是:等到厩舍内的猪出栏以后,再把墙壁和地面清理干净。方法是:用新买的生石灰加水配制成20%的石灰乳,涂刷猪舍的墙壁或地面,特别是墙角、缝隙,一定要涂刷到,不留死角。这样既可以消毒灭菌,又可以覆盖被污染的墙壁,而且还达到了美观的作用。

规律的消毒程序让消毒不只是心理安慰

编者按:

猪场消毒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是猪场,都知道消毒这么回事,但是有些猪场消毒不那么规律,这就给病原体钻了空子,造成猪场的生产不稳定,猪场平时一定要规律消毒,有猪生病就要彻底消毒。消毒之前一定要彻底打扫卫生,否则消毒就变成心理安慰不起作用。

1、进场消毒

(1)在大门入口处设消毒池,消毒药物用2%烧碱,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注意:车身消毒最易忽视。

(2)进入场区的消毒:在猪场正门的出入口处,要建消毒房,内设6根紫外线灯管(四个墙角各安装一个,房顶吊两个)。消毒盆和消毒池。进场人员必须在此换鞋、更衣。要用紫外线灯照射15分钟,之后在消毒盆内用来苏地消毒液洗手,然后再从盛有5%苛性钠溶液的消毒池中越过进入。

(3)参观人员和领导:参观人员和领导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经过在消毒间用紫外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淋浴换衣,并按指定的路线参观。

2、猪舍消毒

根据猪场生产特点必须对各类猪舍实行“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即每批猪转出后至下批猪转入该舍前,应将前批猪留下的粪尿、剩料、饮水、污物等,全部清理干净或者添加些新鲜垫料与猪儿乐益生菌发酵好垫料迎接下批猪的到来,没有用发酵床的养猪场可以随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地面、猪床、走道、饲槽、围栏、用具、下水道等处,待晾干后再用高压消毒机用2%苛性钠溶液进行严格冲洗,5天后方可转进下批猪只。

对受污染特别严重的猪舍,用高压水彻底冲洗顶棚、墙壁、地面及栏架,直到洗涤液透明清澈为止,然后按其容积14g/m3高锰酸钾和28ml福尔马林混合,进行密闭熏蒸36-48小时。

3、场区的消毒

整个场区每半个月要用2%-3%的苛性钠溶液或者大蒜汁和白醋喷洒消毒一次,不留死角;各栋舍内走道每5—7天用3%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一次。必要时可增加消毒次数或用1:800的消毒威或者百部溶液带猪消毒。

4、饲养管理用具消毒

饲槽及其他用具需每天洗刷,定期用0.1%新洁尔灭消毒,或饮水用1:2000消毒威消毒。

5、走廊过道及运动场消毒

定期用2%烧碱或1:300消毒威或菌毒灭消毒。

6、猪体消毒

用0.1%新洁尔灭或者猪儿乐,2%-3%来苏尔或0.5%过氧乙酸或1:2000消毒威等进行喷雾消毒。

7、产房消毒

地面和设施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用福尔马林熏蒸2小时,再用烧碱或菌毒灭等消毒一次,事毕,用干净水冲去残药,最后用10%石灰乳刷地面和墙壁。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洗刷干净,再用0.1%新洁尔灭消毒全身后进入产房。母猪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乳房、阴部和后躯,清理胎衣和产房。

看好猪场的大门减少疾病传播

编者按:

猪场大门不仅关乎财产安全,与疾病的传播更是密不可分,多种情况下疾病是从大门进入猪场的,因此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做,看好猪场的大门,把能杜绝的传染途径切断。

1、外来人员来场办事、探亲访友等,一律不准进入生产猪舍。

2、谢绝参观和串户。确需进猪舍的,必须在消毒房内经更衣、换鞋洗手、消毒后方能进入。

3、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场;饲养员的自行车也应放在门口存车处,不准进生产区。

4、已出场的猪不准拉回。

5、猪场从外引入的种猪,要先在隔离舍中饲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并经过预防注射后方能转入生产区。

6、饲养员不准出场,确需出场者要经过严格消毒。更衣后方能回场内。

对于猪场要保持安静的深刻体会

猪场一定要保持安静才有利于猪的生长,对于这一点,我也是不久前才深刻体会到的。那段时间猪场旁边有耕田机耕地的时候,猪受惊吵闹不睡觉,生长明显变慢。

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猪吃饱后睡下以后,如果有人经过猪栏或者附近有刺耳的声音发出,就会将猪惊醒,惊醒后的猪变得兴奋(一兴奋就满圈跑,发出密集的“唿唿”声),其后要经过一个多小时,才会再次进入睡眠。

猪生长就象人一样,大部分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中大猪按一头一天长一斤半多肉,一天一般睡16小时以上,合一小时长一两肉吧。就相当于被吵闹一下,一头猪少一两肉,一个一百头的圈,在睡眠时被惊吓一下,呵呵,损失多少,自己算吧。特别是有病猪需要打针的时候,病猪的惊叫声最容易吓到其他的猪让它们兴奋的。合理安排打针的时间,也是个学问呀。

当有事情要进入猪圈时,动作一定要轻、慢,先让某些猪看见你,适应你的存在,再慢慢的去做事情,切忌动作快,你动作一快,猪群就很容易兴奋。一兴奋少睡觉不说,还消耗吃下的饲料能量。一天两天没什么,几个月下来,相当于每头猪至少浪费了好几十斤饲料呀。

既增加收入又环保的猪粪解决方法

猪粪对于一些养猪大户来说,已经成了很头痛的事情,有的还被环保局找去谈话要求整改。猪粪污染在偏僻的地方也许不那么严重,但在一些很注重环保的地方,猪粪处理不当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我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如何利用猪粪增加养猪收入,同时解决环保问题。出售也许是最简单的办法(出售给种植户)。如果你将一吨猪粪(干)用来养殖蚯蚓,可以养20公斤左右的蚯蚓。按2.5元一斤算,价值在100元左右(市场上蚯蚓的价格要比这个价格高很多),还可以得到蚯蚓粪700多公斤,算100元一吨,你也有70元的收入。

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利用菌康做饲料。如果想进一步与本文作者取得联系,请进这里。编辑点评

感谢网友“浪漫春风”对我们提供的信息。用猪粪养殖蚯蚓也许很多人都想到了,只是由于工作量增大或者蚯蚓本身的销路不好找而搁置,无论如何这也算是有效利用养猪副产品增加收入的一种方法。其他网友对猪粪的处置五花八门,请来这里说一说你对猪粪是如何处理的,有没有增加你的收入。

对养猪“养”字的思考

词典中喂的字义是给动物吃东西,养的字义是抚育,供给生活用品,生育,教育和培训,使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息,保护给补。饲养的字义是对动物的喂养和照料。能听懂看懂汉字的肯定知道养和喂是两种不同境界,那喂猪和养猪就不是一个意思了。

中国人爱说无猪不成家,同样来源于家字。放眼当前很多跟猪打交道的人,他们不是在养猪而是还处于喂猪阶段。真正赚钱的猪是养出来的,而不是喂出来的。

有人曾生动形象描绘中国解放初期的喂猪状况是:一根绳,满地跑,土墙圈,粪水澡,冬天雪,夏天浇,喂头猪,一年高,这就是喂猪阶段的真实写照。

虽然经历了一九五九年毛泽东同志《关于养猪业发展一封信》,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施菜蓝子工程,再到九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场,生猪生产快速提高。现在有少数人已经达到了:铁饭碗,钢丝床,小包间,保温墙,自来水,全价粮的养猪境界,但目前还有许许多多人仍处于喂猪阶段。

先看看猪住的环境:母猪舍地面过分粗糙或光滑、猪舍低矮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猪舍房顶薄冬不保暖夏不降温、种猪坐水牢更无运动场、饮水不足水压不足饮水管过细或堵塞,如果咱人那天在猪舍呆半个小时,保证你比兔子还溜得快。

再看看猪吃的如何?再看猪遭的啥罪?许多人恨不得一夜间把世界上所有的疫苗都打在猪身上,随便找头母猪摸摸耳根背后,巴掌大的地方处处是针眼是硬块,还有不少断掉的针头在皮肉里。越是免疫猪的抵抗力越低,据说二00八年国内的猪瘟发病率比二00七年上升30%以上。至于山寨版的脾淋苗再加所谓的高致病性蓝耳苗,确实让人吃不下睡不着提心吊胆过日子。

时下的猪吃的不是饲料而是药料。我在一场上千人参加的养猪会上,问过早晨在饭里有没有加药的问题,先是鸦雀无声后是哄堂大笑。不知受那些教授砖家的忽悠,很多人隔三差五就往猪饲料饮水中加药,美名给猪保健。结果保出一大批超级细菌,如给病原菌穿上防弹衣,让你束手无策,让你富了疫苗兽药厂家商贩,让本来就惨的中国喂猪人吃了猪苦胆又吃黄连接而连三的受苦。

还有部份国內养猪业的汉奸,勾结洋鬼子在猪饲料里加血浆粉、血红蛋白粉、肠系膜粉等同源性原料。这是从二00六年到如今,造成全国上下一片蓝(蓝耳病),下一片红(附红细胞体),一片圆(圆环病毒)的根源所在。

还有很多喜欢自己配料的养殖户,90%的没有原料检测设备和脱霉技术,买原料(如玉米)只能是一看二咬三闻,殊不知目前全世界的谷物有25%以上受霉菌毒素污染。咱中国的猪饲料原料污染率高达80%以上,特别是因田间霉菌污染,隐藏在籽实之中,外观正常的有80%的玉米霉菌毒素超标。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对动物产生危害的,最多最常见的有20多种。猪霉菌毒素中毒高于任何一种疾病,霉菌毒素已经成为很多疾病的“始作俑者”。难怪有人戏称当今有三分之一的猪是病死的、三分之一的猪是治死的、还有三分之一的猪是吓死的。

仅从字面上讲,养猪就要给猪抚育教育培训,还要让猪身心得到保护滋润和休息。就从眼下实际猪吃的住的状况来看,能让公母大小猪猪们得到休息保护和滋润吗?

当然,有的人说的当今猪病是人养出来的就更没有道理。如果会养猪,猪就少生不生病。应该说猪病是人喂出来的。所以,当今只能算是喂猪的时代喂猪的人!

养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是农户养猪常用的方式,它的优点是投资少,既能保温,又能挡风;但使用不当,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许多养猪户就是因为塑料大棚使用不当带来了问题。

一、塑料大棚常见问题

1、昼夜温差大:与封闭式猪舍相比,塑料大棚的保温性能要差得多,特别是冬季晚上,温度会降到很低,使得昼夜温差相当大,体重小的猪往往不能承受这样大的温差而发病,体重大些的猪尽管没表现病态,但生长速度明显减慢,饲料利用率明显降低。

2、湿度大:这是因为塑料布是不透水的,晚上封严时,舍内的水汽无法排出,在天冷时会在棚顶上结一层冰或霜,第二天气温回升时,这些冰或霜再次化成水,掉到猪舍地面,这样循环往复,舍内一直非常潮湿。

二、应对措施

1、气温低时加盖草帘:这是参考温室种植的做法,白天时靠太阳光取暖,到晚上时,用草帘将塑料布盖住,大大增加保温性能。这里,我们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就是猪舍已经建好,而且上面的结构无法上人,那就无法解决每天揭盖草帘。针对这个问题,下面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屋顶上安装一系列固定的滑轮,将滑轮与屋顶固定好,滑轮的高度高于卷起的草帘,这样人每天在下面就可以揭放草帘。请看下面的图:

2、留通风换气孔:也就是给大棚留一个可以通气的孔,这个孔最好留在屋顶,在屋檐和棚架之间留十公分左右的缝隙,白天草帘卷起可以通风,到晚上草帘放下时仍然可以通风,但由于上面仍然盖着草帘,保温性能仍然很好。如果遇到大风天气,也可以在白天把草帘稍放下一部分,盖住通风口;看这个图,也就是把草帘放一些到这个部位,就能把风挡住了。

3、设排水沟,便于污水排除;

坡度加大,便于水流到舍外;这是排水沟的情况,如果在猪舍的一方,安装一个大桶,下方安装一个粗水管,需要冲沟时,把水管打开,很急的水冲下,水沟内的污水很快被冲走,这对于供排水方便的大棚非常实用。

上面是在墙上固定或用铁架架起一个大水桶,下面留一个出水的粗水管。最简便的方式是用一个汽油桶,在上面焊接一个铁管,管上套一根软水管,平时吊起,用时取下即可。每天冲洗一遍,舍内的空气就会清新得多。

4、双层塑料膜,霜在上层,漏下时却用下层接住,不至于到处滴水。另外加了一层膜,还会增加保温性能,对于不便于使用草帘的猪舍可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里层塑料布因为舍内风小,不需要太结实,用铁管或生产竹竿做支架都可以,所以成本也不高。如果猪舍没有了潮气,也就不需要过多的通风;因为塑料大棚的空间足够大,一般不会出现空气不足现象。

5、过道撒白灰,可以吸潮,又起到了消毒的作用。为什么不在圈里撒白灰?因为在圈里撒,白灰会把猪皮肤烧坏。我们曾经使用过,把猪的皮肤烧得一片片红,卖肥猪时人家都不要。

6、棚内生火炉。这是解决低温和潮湿的好办法,不足之处是要增加成本;而且大棚内安装火炉,会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下降,特别要严防煤气中毒。因为,大棚内封闭更严实,有了煤气是走不出去的。

你见过这种通风方式吗——地道 我的育肥场土质好,我在地下挖60米的地道,地表土层5.5米厚(从60米外12米高的半堰头上挖进的),地道宽1.2米、高1.5米,2010年1月10-13日晚上室外温度在-10度以下,我的猪舍夜晚照常通风,进风口的温度是8.5度,风口一米处的温度是14度,两米处的温度是18度。加上猪的体温、炉温(非常省煤),猪舍温度一直保持在20度左右。

——河北涉县

编后感:

本文作者也真是有心,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想起这个主意的。估计挖这个地道不容易,有跟他一样做法的吗?作者要求跟你分享他的经验呢,来这里交流吧。

猪场中化学消毒剂的成分及机理分析

核心提示消毒工作室各养猪专业户皆知的问题,但是,由于许多养殖户没用应有的化学知识,对猪场中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成分及作用机理无充分认识,导致未正确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表面上看着消了毒,事实上并没有达到消毒的目的。因此,本文结合化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浅易的语言对猪场中主要化学消毒剂的成分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以方便养猪专业户,使其对猪场主要化学消毒剂有清楚的认识,从而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达到预期消毒效果。猪场消毒时猪场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猪场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用途主要分为三类: 1、5%碘酒和碘甘油,用于猪手术部位和注射部位的消毒。主要成分的化学式:I2,C2H5OH和Iodine Glycerol。本化学消毒剂为混合物,为棕红色的糖浆状液体,有碘的特臭味,可通过加水溶解碘化钾,搅拌后,再加甘油使成为1000ml,搅拌均匀得到。苯化学消毒剂每毫升含主要成分碘10毫克,辅料为:碘化钾、甘油、水。养殖户正确使用方法:当刚生下来的小猪仔剪牙断尾后,在断尾处的手术部位涂上本消毒液防止细菌感染。

2、生石灰,用于猪舍、栏杆和地面的消毒。俗名:石灰化学名:氧化钙(CaO),calciumoxide.分子量:56.08;其外形为白色(或灰色、棕色)无定形,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常将氧化钙1000克加水350毫升,生成消石灰粉末,可散布于阴湿的地面(猪场大门外)、猪粪粪池周围和水沟处消毒。当猪患腹泻时,在给患腹泻的病猪喂干湿料的同时,让它大量饮用3%的生石灰水,一般两天就可治愈。

3、过氧乙酸,俗称过醋酸,0.1%溶液用于喷洒猪舍、地面、食槽、水槽、环境等消毒。本品是一种强氧化剂,分子式:CH3COOH,英文名称为peroxyacetic acid.分子量为76.05,为无色油强烈刺激性气味,可以喷雾和涂抹,用于带猪消毒、喷在猪身上,不会一起腐蚀和中毒,一般为18%~20%溶液,按比例配成0.1%,先用现配,配制后,应尽快用完,不能过夜。

以上用途不同的三类化学消毒剂有的是对细胞膜的作用导致膜的通透性增加,胞内物质泄漏,呼吸链被破坏等。有的能直接改变、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引起消毒的作用。

通过研究猪场中三种余姚化学消毒剂的有关性质,我相信,借此有利于提高养殖户对化学消毒剂的认识,从而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使猪场效益增加。

产房光照水平对母猪和仔猪的影响

产房光照水平我们知道,产房温度需要在仔猪和母猪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但是光照需要在工作人员和母猪之间有没有区别?BPEX(英国养猪委员会)的知识交流公告牌给出了答案。

我们知道,产房温度需要在仔猪和母猪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但是光照需要在工作人员和母猪之间有没有区别?

Defra(英国环境食品与乡村事务部)规定,无自然光的密闭式猪舍当中补充照明强度至少要达到40勒克斯,照明时间至少每天8小时。然而,在40勒克斯的照度下,工作人员无法观察到猪只的细节,从而无法实现优秀的产房管理。那么实现工作人员的最佳工作效率需要什么水平的光照,母猪需要什么水平的光照,通过调整光照能不能改善您的生产力? 母猪的需要

研究显示,在非常明亮的、400-500勒克斯、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的环境下,仔猪断奶体重要高于照度较低的环境,这是因为高光照使得仔猪的哺乳频率和母猪的泌乳量均有提高。

此外,在干奶母猪和泌乳母猪当中进行的研究显示,与长光照(250勒克斯,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的情况相比,短光照(250勒克斯,每天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情况下母猪体内皮质醇的水平更高,皮质醇可衡量应激水平。

然而,散养的母猪在围产期会寻找黑暗的区域来筑巢和分娩。因此,或许有必要考虑在产房中所有母猪都已分娩之后再增加光照的强度和时间。研究显示,在分娩之后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可促进仔猪哺乳和母猪泌乳,从而提高断奶体重。

工作人员的需要

饲养人员需要的照度水平(勒克斯)取决于具体的工作、所需观察的细节,以及具体猪舍的危害和风险情况。一般来说,要求照度最低要达到200勒克斯,平均在250至450勒克斯之间。需要观察的细节越多,照度要求就越高。

为了提高生产力,今天就对你的猪舍照度(勒克斯)进行测量。光照方面的小窍门

安装定时开关:这样可以节省能源,又能节省人工,否则还要有人每天记住开灯关灯。检查猪舍的灯泡,看看能否在不影响光照资源的前提下节省能源。将墙壁刷白以便增加反射。

夏秋季节火碱消毒三注意

夏秋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生长发育和大量繁殖的时候。在畜禽的饲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圈舍、用具、场地的消毒工作,否则,很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火碱是一种消毒效果很好的药物。其2%至4%的溶液,可杀死繁殖型细菌和病毒;10%的溶液,24小时可杀死结核杆菌;30%的溶液,10分钟可杀死炭疽芽胞。因此,火碱常用于鸡白痢、鸡瘟、鸭瘟、禽霍乱、猪丹毒、猪瘟、牛流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等传染病的消毒。一般用2%至4%的溶液消毒畜牧场、肉联厂等地面、畜舍、木制用具、运畜禽车辆等。

其溶液加热后使用,可提高消毒效果。加入10%的食盐,可增强杀灭芽胞的效力。火碱消毒效果虽好,但如果使用不科学,也会出现问题。为此,现将应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火碱对皮肤和器官有灼伤作用,不可用作畜体消毒,消毒时应将畜禽赶出舍外。进行消毒操作的人员,要注意防护,以免灼伤。

(二)火碱对纺织品、铝制品有腐蚀作用,此类用品不可用本药消毒。

(三)运输畜禽的汽车、船只用火碱溶液消毒时,消毒后6至12小时,应用清水将消毒液彻底冲洗掉,以免受到腐蚀和损坏。

猪场要切实做好猪瘟的净化

猪瘟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据报道我国因该病死亡的猪只占三分之一以上。猪瘟也是引发猪高热病的罪魁祸首之一,猪感染蓝耳病之后往往继发猪瘟感染。规模化猪场为降低猪瘟带来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针对猪瘟的防控,切实做好猪瘟净化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1、疫苗防制猪瘟

近年来典型猪瘟已经比较少见,非典型猪瘟呈蔓延和扩散的趋势。长期以来接种疫苗是综合防治猪瘟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各猪场母猪群、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等的不同,常导致免疫失败。我国猪瘟疫苗的免疫通常以能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应用这一标准进行免疫,常有部分猪抗体水平达不到防治亚临床感染的水平,这部分猪感染强毒后常引起亚临床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等,由于病情比较缓和往往容易被忽略,给猪场带来巨大的隐形损失。一旦猪瘟病毒发生毒力返强,不排除有猪瘟爆发的可能。目前针对猪瘟的疫苗有三种:普通细胞苗、高效细胞苗/组织苗,脾淋苗,脾淋苗临床效果较好。

2、抗体水平检测

全面监测猪瘟抗原、抗体水平,猪场可采血样送九鼎养猪服务中心诊断实验室做相关检测。阻断率低于30%说明血清中没有特异性猪瘟抗体,属于易感猪群,一旦接触猪瘟病毒极有可能感染发病;阻断率介于30%-40%之间判为可疑病例,需要过段时间采血重新测定;猪瘟抗体阻断率大于40%判为阳性,说明有血清中特异的猪瘟抗体;猪瘟抗体阻断率大于50%判定为免疫合格,说明血清中特异性猪瘟抗体水平可以有效抵抗猪瘟病毒感染。猪场要完全控制猪瘟,就需要不断淘汰猪瘟阳性猪,这样猪场才能逐步净化,得到控制。

3、猪瘟净化具体方案

①种公猪、后备母猪检测方案

种公猪和后备母猪是整个猪场生产线的源头,其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因此种公猪和后备母猪的猪瘟净化是猪场猪瘟净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种公猪和后备母猪要求全群检测猪瘟抗原,抗原全阴性者判定为合格,阳性者表示感染猪瘟建议淘汰。另外全群检测猪瘟抗体,免疫不合格者补免猪瘟疫苗6-8周后采血重新测,仍然为阴性无抗体反应猪,建议淘汰。理想的免疫状态是抗体阳性率100%,合格率90%。

②怀孕母猪检测方案

如果说后备母猪是猪场的后备生产力,那么怀孕母猪就是猪场的直接生产力,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所产仔猪的健康与否。因此我们建议怀孕母猪全群检测猪瘟抗原,要求抗原检测全阴性,阳性者坚决淘汰,否则产出持续性感染猪,潜在的损失更大。怀孕早期猪瘟抗体检测不合格者,可以补免苗,怀孕后期不建议补免疫苗,可以在小猪出生时施行超前免疫。

③仔猪检测方案

仔猪随机采样30头,通常30头样本数可以很好代表整个仔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全群补免疫苗,确定最佳免疫时间。

养猪场要有效防控猪瘟,除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动物保健提高猪只自身抵抗力外,还要对猪群抗体水平实行定期监控,保证猪群有较高抗体水平,有足够的免疫力抵抗猪瘟。九鼎集团养猪服务中心可以每季度为您的猪群定期检测,提供针对性免疫指导,做到真正的未雨绸缪。

天气骤变,养猪人做好准备

核心提示:

中央气象台17日06时发布天气预报称,未来三天,西南、江汉、江淮地区多阴雨天气,北方地区将受冷空气影响,局部地区降温达8℃,请养猪人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中央气象台17日06时发布天气预报称,未来三天,西南、江汉、江淮地区多阴雨天气,北方地区将受冷空气影响,局部地区降温达8℃。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未来三天,新疆北部和西部、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华南大部、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西藏南部、云南西部、陕西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北部、河南西部、湖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者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17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4~6度的降温,同时伴有4~5级偏北或者偏南风。17日起,另一股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开始影响新疆、西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地区,上述部分地区将依次有4~8度的降温,同时伴有4~6级偏北或者偏南风。

有阴雨天气的地区注意猪舍防雨、防潮、保温工作,同时注意饲料的储藏,预防霉变。有暴雨天气的地区重点检查猪舍防雨措施及调整运输的计划,保温同时注意通风除湿。

出现降温和大风天气的地区重点做好保温工作,尤其是东北地区,基本上已接近冬季。近期气候多变,着重预防仔猪腹泻和中大猪感冒,主要是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要做好。

如何进行猪场湿度的控制?

首先要明确,潮湿不等于湿度,因为湿度只代表空气中水的含量,而潮湿除了空气外,更多的是地面和墙壁。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有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密度等,一直没有人把潮湿列入,所以一般不被人们重视。

就因为不被重视,才会出现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如果你遇到夏季产房仔猪腹泻不止,你可以从潮湿上考虑;如果遇到新转入猪群腹泻或其它不适,也可以从潮湿上考虑。

一、潮湿引发疾病的原因

潮湿为什么会引发疾病,主要还是和温度有关系。

比如夏季哺乳舍仔猪容易腹泻,往往是因为猪舍潮湿,这个潮湿不但是空气潮湿,更严重的是地面潮湿和保温箱内潮湿。地面潮湿,则在干燥过程中,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首先变化的就是距地面只有25-30cm的网床,而这正是仔猪躺卧和活动的地方;如果保温箱内潮湿,则直接影响与之相接触的仔猪;这样,看似空气中温度不低,但仔猪所感受的有效温度则不足,因温度不适造成仔猪消化机能降低,消化道抗病力减弱,从而引发疾病。

如果猪由干燥环境进入潮湿环境,也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这一现象常出现在猪的转群过程中。因为现在多是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每次猪转走后,都要经过彻底的清理消毒,如果猪群周转比较紧,往往出现猪舍尚未干燥时就需要将猪转入,尽管网床干了,但地面墙壁仍没有干燥;温度不足时,猪会受冷,温度高时,又会出现湿度过大;再加上转群其它的应激,猪群发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潮湿的产生

谁都知道潮湿的产生是水,夏季产房潮湿,往往与天热时母猪玩水有关,也与饲养员为降温冲洗地面过频有关。因高温问题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使产房一直处于潮湿环境中。冬季产房湿度大,往往是由于封闭过严,舍内水汽无法排出,遇到较冷的墙壁和屋顶,再次结成水流到地面,这样循环往复,使舍内一直处于潮湿状态;这种现象在寒冷地区经常出现。

空猪舍潮湿,是因为冲洗消毒的缘故;许多人重视消毒,在冲洗干净后一次又一次消毒,使猪舍无法干燥;如果猪舍急用,只能进入潮湿的环境中了。

三、潮湿的控制

解决潮湿问题的办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加大通风:只有通风才可以把舍内水汽排出,通风是最好的办法;但如何通风,则根据不同猪舍的条件采取相应措施,以下是几种加大通风的措施:

(1)抬高产床:使仔猪远离潮湿的地面,潮湿的影响会小得多;

(2)增大窗户面积:使舍内与舍外通风量增加;

(3)加开地窗:相对于上面窗户通风,地窗效果更明显,因为通过地窗的风直接吹到地面,更容易使水分蒸发;

(4)使用风扇:风扇可使空气流动加强;这一办法在空舍使用时效果非常好,我们曾在保育舍无法干燥时,使用大风扇昼夜吹风,很快使保育舍变干燥;

2、有节制用水:在对潮湿敏感的猪舍(如产房、保育前阶段),应控制用水,特别是尽可能减少地面积水。

3、地面铺撒生石灰:舍内地面铺撒生石灰,可利用生石灰的吸湿特性,使舍内局部空气变干燥;另外,生石灰还有消毒功能。有人提出生石灰吸湿时会散放热量,会使舍内温度升高;本人认为不必考虑,因为第一生石灰吸湿时散发的热量很少,对舍内温度影响不大,同时相对于高湿的危害,即使舍温略有升高也还是利大于弊。

4、烤干铺板:在舍内大环境不易控制的情况下,单纯给仔猪提供局部小气候也有不错的效果,方法是经常将仔猪铺设的木垫板用火炉烤干,或者给出生前几天的小猪铺干燥的布或地毯等物,这样使小猪避免在潮湿的铺板上躺卧,对预防小猪腹泻也有一定效果。

5、低温水管:低温水管也有吸潮的功能,如果低于20℃的水管通过潮湿的猪舍,舍内的水蒸汽会变为水珠,从水管上流下; 如果舍内多设几趟水管,同时设置排水设施,也会使舍内湿度降低。

6、其它:降湿的方法还有很多,舍内升火炉可以降湿,舍内用空调可以降湿,舍内加大通风量也可以降湿,控制冲洗地面次数和防止水管漏水也可以降低湿度等,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

上面只是介绍了降低湿度的办法,但办法能否落实到位变成效果,则需要手段;一个猪场的措施值得借鉴:他们只是明确了,如果在产房发现不该有水的地方有水,要处以罚款;这个看似不合情理的措施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样,水管漏水时,饲养员会主动去维修;他们自行改变了母猪饮水器的方向(饮水器侧向,舌头向下,溅水距离明显缩短);不再冲圈,产床下脏时多用刮板清理;发现有积水,会马上用拖布擦干。做到这样,产房怎么还会潮湿呢?

所以我认为,道理很重要,方法更重要,而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执行;消除职工的惰性,是解决猪场问题最好的方法。

猪场夏季降温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

夏季高温对养猪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公猪精液质量变差,母猪死胎和弱仔数量增多,仔猪断奶体重降低等,都会使养猪者遭受非常大的损失;上面的危害每一个养猪人都明白,但在生产中却容易忽视一些细节问题,使得采用的一些措施效果不理想。本文就生产中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进行讨论。

1、水流速度与温度

猪在高温时对水的需要量大,但猪又有一个懒惰的毛病,所以,猪必须在每次饮水时喝进足够多的水。比如一头哺乳母猪每天要消耗30~50升水,要在短时间内喝进这样多的水,就应该保持每分钟1.5~2.0升的水流速度,否则会出现饮水量不足。提高水流速度的办法,除了使用优质的饮水器外,还要考虑水的压力;如果供水系统的水压不足,可考虑在温度高的时间段内使用加压泵,以确保母猪能喝进足够的水。

另外,水的温度对母猪的降温也有很大影响,低温的水可以降低消化道的温度,可以促使猪喝进更多的水。保证在高温时段供应凉水对猪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上水管道在进入猪舍前一般都在地面下,一般温度都不高,但由于舍内气温高,如果水不流动,温度会很快上升。保持水低温的办法有两个选择,一是水管用隔热材料包裹,二是经常保持水的流动;水源充足的猪场可选择后者,水源不充足的猪场可考虑前者,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水管外面再套一层塑料管,这样的投资既少,也容易操作。

2、小猪保温箱的作用

小猪保温箱对于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在高温季节,保温箱的作用到底多大,却是需要考虑的;如果注意观察,夏季有许多小猪并不在保温箱中,而是不论白天还是夜间都在保温箱外躺卧,保温箱成了摆设;但保温箱的存在,却成了影响舍内通风的屏障,对怕热的母猪十分不利。另外,由于小猪不进保温箱,而保温箱却同样占据着相当大的面积,使箱外的区域变小,经常出现母猪压小猪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温季节,把保温箱撤掉,仅留下铺板,或者在靠近栏杆角上设一个挡风的装置,小猪在这样的区域远胜于保温箱中,既节省了网床面积,也解决了小猪保温的问题。(高温季节的夜间,舍内温度也能达到25℃左右,再加上铺板的保温功能,完全可以使小猪处于合适的温度区域。)

3、风扇的使用

我们都知道风速对猪体散热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效果好的前题是风必须吹到猪身上;我们经常看到给猪使用了风扇,但猪仍然大口喘气,原因是风并没有吹到猪身上;这种情况在使用吊扇时经常遇到,特别是定位栏内的哺乳母猪,除非一头母猪上方安装一台吊扇,几头母猪共用一台吊扇的效果是相当差的。考虑到产房中小猪怕冷,哺乳母猪的风扇最好是固定位置,既能吹到母猪,但还不能吹到仔猪。

温度特别高的时段,风扇对公猪的降温效果是很差的,因为公猪睾丸需要的温度比身体要低2℃~3℃,也就是说猪体尚能承受的温度,睾丸内的精子已经承受不了,所以经常会看到公猪一切正常,但采出的精子活力很差;所以,温度高的时间,公猪采用风扇降温的效果是很差的,必须考虑降低环境温度,或者局部降低睾丸温度的办法。

对怀孕母猪,特别是位于定位栏的母猪,因为密度太大,猪体周围自然会形成一个高温区域,所以我们会观察到中午给定位栏母猪水洗时会出现热气腾腾的场面,也就是说猪体周围的温度要远高于猪舍平均温度,这时使用风扇将猪体周围的热气带走,对猪的降温效果是非常好的;在猪舍一端安装一台大风扇,在另一端开设进风口,使舍内形成穿堂风,如果再结合滴水降温,对怀孕母猪的降温效果非常好。

4、外降温与内降温

外降温是降低猪体环境的温度,内降温是降低猪体的温度;相比二者效果,内降温的效果比外降温要好,原因是因为内降温可以使体内多余的热量释放出去。对猪来说,内降温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通过采食或饮水,低温的饲料和饮水变成高温的粪尿,会带走大量热量;让猪多喝水除了降低水温外,还要注意夏季饲料中的食盐浓度要加大。内降温的第二个办法是通过吸进干燥的空气,变成湿润的空气,通过体内水分蒸发带走体热,这一点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吸入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汽的浓度差,如果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汽浓度一样,那就没有降温作用;而如果二者浓度差很大,那降温效果就会很好;保证让猪吸进干燥的空气是内降温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气温很高但湿度小时,母猪不会热死;而气温并不是很高,但湿度很大时母猪会热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内降温不起作用的缘故。

5、水降温带来的潮湿

前面说了内降温时需要干燥的空气,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因为给猪降温经常会使用水;我认为,干燥的环境更胜于大量的用水。针对不同的猪舍,所采用的措施也是有区别的,在哺乳猪舍,不论气温多高,都尽量不使用水降温,特别是地面冲洗;因为地面冲洗会暂时降低猪舍温度,但因为湿度大而降低猪内降温的效果却是长时间的,因为水不会很快蒸发掉,猪舍就会长时间保持高湿度状态;另外,哺乳仔猪是最怕潮湿的,潮湿会增大仔猪腹泻发生的可能。

采用水降温时,要避开哺乳猪舍和保育猪舍;在其他猪舍使用时,最好结合通风降温,因为水降温是水分蒸发时吸走了空气中的热量,通风可以将舍内产生的水蒸汽带走,这样会增加水分蒸发的数量,降温效果更好。

夏季猪场消灭蚊蝇措施

蚊子和苍蝇虽不属于寄生虫病的范围,但它们所造成的危害比任何一种寄生虫病都严重,所以也把它们按寄生虫对待:蚊子是乙脑和附红细胞体的主要传播媒介,而苍蝇则是消化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蝇控制不住,疾病发生不断。

猪场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日益增多,如何有效解决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许多猪场老板感觉头痛的一件大事,尽管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但大多无济于事,收效甚微。以下介绍一些猪场有效解决苍蝇和蚊子的具体办法,供猪场老板参考:

一、苍蝇的消灭

消灭苍蝇的办法很多,通常的办法是在猪舍内喷洒驱蝇或者杀蝇的药物,但仅这些办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苍蝇问题。要想完全彻底的根除苍蝇,一定要消除苍蝇的生产和繁殖场所。只有采取多种办法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苍蝇的滋生与危害。

1、猪场联合起来,同时进行灭蝇。

2、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

蝇诺亭是一种高效抑制和杀灭蝇蛆幼虫的预混剂,其主要成分是环丙氨嗪,一种高效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对双翅目昆虫幼虫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尤其对在粪便中繁殖的几种常见的苍蝇幼虫,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控制动物圈舍内蝇蛆幼虫的繁殖,杀灭粪池内蝇蛆。在蝇害期间每吨配合饲料中添加蝇诺亭1000克,可以使苍蝇在成虫以前被消灭,这一办法在很多猪场都有很好效果。

3、解决苍蝇繁殖场所

粪便是苍蝇的主要繁殖场所,猪场应每天将产出的粪便收集到化粪池或者专用储粪坑,定期用塑料布密封发酵,靠密封将苍蝇虫卵或幼虫闷死在塑料布中。注意用塑料布盖时,必须盖严,如果塑料布有洞,需要用土或其他东西堵严,不能有漏气的地方。

4、切实搞好猪舍内环境卫生

栏舍内猪的粪便和撒落的饲料仍是苍蝇繁殖的重要场所,舍内的环境卫生同样重要,且每天必须坚持做好,定期检查猪舍撒料现象,并且及时的彻底清理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苍蝇的数量。

二、蚊虫的防护与消灭

1、阻挡隔离

在窗户上钉窗纱,可以有效阻挡蚊子的进入,但由于窗纱比较密集,会严重影响舍内外通风,如果采用大蚊帐,将整个猪舍包起来,内外通气范围加大,通风效果要好得多这一办法在小型猪场比较实用,如果在舍内装上机械通风设施,这个措施就比较实用。

2、灭蚊设备

在猪舍内外设置多个灭蚊灯具,也可把蚊子吸引进来并通过药物杀死。一些猪场采用蚊香驱蚊也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3、药物灭虫

在蚊子产卵繁殖的场所投放杀虫药物,也是控制蚊虫的有效办法。死水是蚊子产虫卵的重要场所,只要每周对猪场内有死水的地方,如排水沟、积存的雨水等处放置杀虫药,蚊子的虫卵大部分在成虫前就会被杀死,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猪舍内的蚊子数量。

4、环境卫生

猪场内外环境卫生相当重要,污物堆放场所和杂草往往是蚊子栖息最多的地方,清除猪场周边和猪场里面的杂草,蚊子也就没有了藏身的地方,经常性的消除各种杂草,集中处理污物,会使蚊子无处藏身,也是减少蚊子的有效办法。

防蚊灭蝇的方法很多,猪场不控制好蚊蝇数量肯定是不行的,对猪场疾病的防控会增加很大的难度与风险,各猪场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一些既经济又实用的办法,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综合控制措施,切实把蚊蝇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猪舍保暖同时也要注意通风

核心提示:

冬季猪舍保暖增温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封闭,封闭以后舍内的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会不可避免的增多,水管漏水和粪尿造成的潮湿也相对增加,这对猪的健康生活造成了威胁,也滋生了疾病,因此保暖的同时也应该增加通风和消毒。

冬季圈舍需要增温保暖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使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都大大增加。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猪体呼吸系统的刺激性伤害和免疫力的下降,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机会,也会使已有的疾病症状加重。此外,冬季舍内空气过于干燥,飘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吸附于机体的机率也大大增加了,容易造成微生物、病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生猪罹患多种疾病,所以养猪圈舍适时通风和消毒显得很重要。冬季养猪圈舍通风消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适时通风。在中午温度相对较高时,将窗户开一个小缝隙通风一小时。据调查,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可飘浮30多个小时。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与繁殖。定期消毒。定期对舍内进行消毒,使生猪保持健康生长。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用量要根据说明而定,不要擅自加大剂量。消毒前一定要彻底的清扫,消毒时要使地面像下了一层毛毛雨一样,不能太湿(猪容易腹泻)也不能太干(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每个角落都要消毒到。消毒时要让喷头在猪的上方使药液慢慢落下,不要对着猪消毒。预防结冰。冬季舍外的消毒显得很困难,特别是在进入场区和猪舍的通道时设立的消毒池,冬季可能会出现结冰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消毒液中撒一些盐,这样就不会结冰了。还要注意勤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防止过期药效降低或失效。

生猪养殖应关注“实感温度”环境

温度对于猪来说是重要的环境因子,不同类别与不同阶段的生猪是否处于适温环境中,对猪的生产性能是否能正常发挥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人们大都关注“空气温度”对猪的影响,并常以舍内温度表来判断猪群是否处于适温区。实事上,在许多状况下,“空气温度”并不能真实反映该温度环境是否满足猪的生理需求。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有效温度”(又称实感温度或腹感温度)的概念,其是指猪只在其生活的圈栏内其体肤所实际感受到的温度。为直观起见,笔者在此应用“实感温度”的提法。

我们知道,仔猪喜伏卧,种猪、中大猪喜侧卧。猪只除了采食、饮水、排泄和一定的活动外,一天中70%以上的时间以躺卧休息为主。显然休息区温度环境,尤其是地坪温度环境就成为生猪首先需要调控的“温度环境”。据资料显示,和空气温度比较,在地坪潮湿状态下,冬春季猪只的实感温度下降9℃以上,夏季实感温度上升3℃以上。所以,实感温度更能反映猪只的真实感受,而非人站立在猪舍内的温度感受。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哺乳仔猪阶段,采用红外灯照射保温配合地坪保温措施(如地坪水暖保温、电热板保温、垫草保温等),要比单纯的红外灯照射保温效果好。

笔者在实践中观察到,哺乳仔猪采用水暖地坪保温技术,仔猪出生5天后可不再用红外灯,其保温箱内地板的水暖供温足以满足仔猪对实感温度的需求。该技术更可为断奶后的仔猪提供舒适的实感温度,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福利性的生活环境。与用电源供能加热空气的保温方式比较,节约能耗60%以上。

在栏面干燥的环境下,实感温度的测定,推荐在猪卧下后超过其腹中部上方约5厘米处测得。关于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猪群的实感适温区温度,笔者根据近5年多来的实践与观察建议如下:公猪12℃-22℃,妊娠母猪15℃-23℃,哺乳母猪16℃-22℃;仔猪出生3天33℃-34℃,16-21天(断奶)29℃-30℃,断奶后5天29℃-31℃,断奶后16-25天23℃-25℃,46-100天(出栏)15℃-22℃。可见,仔猪尤其是初生仔猪和刚断奶仔猪需要较高的实感温度,而过高的实感温度(如夏季)将会对种猪、中大猪产生不利影响。

笔者在山东省东平县一些规模化养猪场的产仔房、保育舍进行水暖保温技术指导时,曾遇到部分养殖户想尝试在限位妊娠栏、产床母猪限位区及中大猪舍也实施地坪水暖保温,笔者认为,这些猪群环境管理重要的是保持地坪(床面)干燥、防滑、起卧自如、空气流动良好、防热应激等,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在南方地区采用额外的地坪加温措施似无必要,在北方寒冷季节可否采用地坪水暖保温则值得探讨。

温度是养猪户要考虑的重要环境因子,建立“实感温度”的观念,有助于生产者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实施保温措施。养殖户如果创造舒适的“实感温度”环境,同时兼顾将地坪干燥、空气质量、栏圈卫生等环境调控到位,加之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采取科学的场内外安全防范策略、实施程序合理且体现生猪福利的操作管理等,那么生猪养殖将变得更加高效,能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效益。

天冷了,你的猪有没有受冻? 核心提示:

今天北京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做在还没开暖气的房间,身上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是觉得冷,登上论坛发现竟然有“猪友”忘记给猪扣大棚,真是让我替这些猪难过,另外也谴责一把主人。那么,在这寒冷的季节,猪舍的保暖措施做到位了吗?

请养猪的朋友们注意以下几点: 猪舍没有做好保暖措施的,赶紧把工作做到位。已经做好保暖措施的,请认真检查猪舍水管是否漏水,是否有能进贼风的地方。3 往年的保暖效果好吗?需不需要改进? 4 猪的能量饲料应适当提高。保暖要注意通风,预防有害气体对猪呼吸道的刺激。

猪舍气体、尘埃、微生物对猪的不利影响

核心提示:

猪舍内对猪的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气体统称为有害气体,猪舍有害气体通常包括氨(NH3)、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等,主要是由猪只呼吸产生、或由粪尿腐败分解而产生。冬季为了保暖,对猪舍采取一些封闭措施,这些措施或多或少影响到猪舍的通风,有害气体相对多了起来,对猪的极为不利,希望引起广大养猪户的注意。

一、有害气体对猪的影响

氨气为无色、易挥发、具有刺激生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溶于水。氨气常易溶解在猪只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上,使粘膜充血、水肿,引起 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氨亦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低浓度氨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呼吸和血管中枢兴奋,高浓度氨气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肝中毒和心肌损伤等。低浓度氨气长期作用于猪,可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生产力下降。带仔母猪舍氨气浓度要求不超过15 mg/m3,其余猪舍要求不超过20 mg/m3。

硫化氢为无色、易挥发,具有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比空气重,越接近地面浓度更高。硫化氢易溶附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上,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粘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处于高浓度硫化氢 的猪舍中,猪只畏光、眼流泪,发生结膜炎、角膜溃疡,咽部灼伤,咳嗽,支气管 炎、气管炎发病率很高,严重时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等。长期处于低浓度硫化 氢环境中,猪的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缓慢。硫化氢浓度为30 mg/m3时,猪变得怕光、丧失食欲、神经质,高于80 mg/m3,可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猪舍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10 mg/m3。

二氧化碳为无色、无臭、略带酸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无毒,但舍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含量相对不足,会使猪只出现慢性缺氧,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增重缓慢、体质虚弱,易感染慢性传染病。猪舍内二氧化碳含量要求不超过0.15%~0.2%。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在用火炉采暖的猪舍,常因煤炭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结合,它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高200~300倍。一氧化碳较多地吸人体内后,可使机体缺氧,引起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病变,导致中毒。

妊娠后期母猪、带仔母猪、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舍一氧化碳不得超过5 mg/m3,种公猪、空怀和妊娠前期母猪、育成猪舍一氧化碳不得超过15 mg/m3,育肥猪舍不得超过20 mg/m3。以上值均为一次允许最高浓度。

以上有害气体在浓度较低时,不会对猪只引起明显的外观不良症状,但长期处于含有低浓度有害气体的环境中,猪的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同时采食量和增重降低,引起慢性中毒。这种影响不易觉察,常使生产蒙受损失,应予以足够重视。

生产中,冬季不能单纯追求保温而关严门窗,必须保证适量的通风换气,使有害气体及时排出。氨和硫化氢易溶于水,在潮湿的猪舍,氨和硫化氢常吸附在潮湿的 地面、墙壁和顶棚上,舍内温度升高时又挥发出来,很难通过通风而排出,因此,猪舍内做好防潮和保暖可以适当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此外,垫草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猪床铺设垫草也可减少有害气体。

二、尘埃和微生物对猪的影响

猪舍内的尘埃和微生物少部分由舍外空气带入,大部分则来自饲养管理过程,如猪的采食、活动、排泄、清扫地面、换垫草、分发饲料、清粪、猪只咳嗽、呜叫等。1 尘埃

猪舍尘埃主要包括尘土、皮屑、饲料和垫草粉粒等。尘埃数量可用单位体积空气中尘埃的重量或数量来表示,一般情况下,舍内含尘量在103~106 个/m3之间,翻动垫草可使灰尘量增大十倍,不同类型、不同卫生状况的猪舍其含尘量差异也较大。

尘埃本身对猪有刺激性和毒性,同时还因它上面吸附有细菌、有毒有害气体等而加剧了对猪的危害程度。尘埃降落在猪体表,可与皮脂腺分泌物、皮屑、微生物等混合,刺激皮肤发痒,继而发炎。尘埃还可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易破损,抵抗 力下降,尘埃落入眼睛可引起结膜炎和其它眼病,被吸入呼吸道,则对鼻腔粘膜、气管、支气管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呼吸道炎症,小粒尘埃还可进入肺部,引起肺炎。

母猪舍尘埃含量,带仔母猪和哺乳仔猪舍昼夜平均不得大于1.0 mg/m3,育肥猪舍不 得大于3.0 mg/m3,其它猪舍不得高于1.5 mg/m3。2 微生物

大气空气因较干燥,缺乏营养物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又有杀菌作用,对微生物的生存不利。但空气中飘浮着许多灰尘,微生物可附着其上面生存。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一般春夏季比秋冬季高,雨雪天比刮风时少。猪舍内空气中尘埃多,阳光紫外线弱,微生物来源多,因此舍内空气微生物含量远比大气高,不同猪舍微生物含量因其通风换气状况、舍内猪的种类、密度等的不同而变异较大,如肥猪舍有细菌3~5× 105 个/m3,通风不良时可达106个/m3,带仔母猪舍可有4~7× 105 个/m3。

空气中微生物类群是不固定的,一般情况下大多为腐生菌,还有球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等,在有疫病流行的地区,空气中还会有病原微生物。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可附在尘埃上进行传播,称为灰尘传染;也可附着在猪只喷出的飞沫上传播,称为飞沫传染,猪只打喷嚏、咳嗽、鸣叫时可喷出大量飞沫,多种病原菌可存在其中,引起病原菌传播。通过尘埃传播的病原体,一般对外界环境条件抵抗力较强,如结核菌、链球菌、绿脓球菌、葡萄球菌、丹毒和破伤风杆菌、炭疽芽胞、气肿疽梭菌等,猪的炭疽病就是通过尘埃传播的。通过飞沫传播的,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

要减少猪舍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必须在建场时就合理设计,正确选择场址,合理布局场区,防止和杜绝传染病侵入;舍内应及时清除粪污和清扫圈舍,合理组织通风,定期消毒等。

编者有话说:

氨气是大家都知道的对猪有害的气体,人闻了觉得刺鼻的不得了,可是我们有时候就是不改善这种环境,可能心里觉得,你一猪要享受多高的待遇呀?猪不会说话,不能反抗,要是会说早告诉你了,也肯定不在猪圈呆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猪生活在温暖、干燥、空气清新的环境了,这样才会少生病。

关于换气,冬季换气口一般开在高处,顶部,或是较高的窗户,冷空气从上面下来,先与热空气交换一下,受热以后到达底部,猪呼吸到的空气就相对不那么冷。

关于猪舍空气,“氨气浓度不超过15 mg/m3 ”可能对大家意义不大,很少有人专门测量浓度,但是你自己有鼻子会闻,至少得让你自己感到不会呛鼻子吧,你要是因为气味不愿呆在猪舍,还让猪呆在那儿,不是欺负猪不会反抗吗?

“此外,垫草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猪床铺设垫草也可减少有害气体。”这个本人不清楚,你们谁知道吗?

关于猪舍中尘埃多的问题,它的确是一个问题,没有人敢保证,猪的生病因素里一定没有尘埃的贡献,所以还是要引起重视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把一切致病原能减少的尽量减少。我觉得常打扫卫生,保持一个相对湿度,应该可以减少尘埃。但是,怎样的一个相对湿度较合适呢?具体数字我倒是知道,但是估计大家都不怎么用湿度计,看看这个问题怎么用感官来解决?当然又湿度计测量还是准确一些。

关于微生物的问题,我在论坛里已说过,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是有益的,但是要隔一段时间消毒一次,减少一下激增的数量,使之始终保持在对猪生长有益的范围内。多长时间消毒一次,根据自己猪场需要来定。如果本猪场或周围猪场基本上没有病或很少病时,消毒次数要少一些。如果本场猪总是生病,或周围有较大的疫情时,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当然所有这些是在勤打扫卫生的前提下。不打扫卫生,总消毒简直就是„„

猪场应用热应激表

把温度和相对湿度结合起来计算热应激指数(HSI),根据热应激指数将温、湿度范围划分成三个区:警戒区、危险区和紧急区。

由于不同动物以及人类对温度和湿度的耐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本热应激表只适用于猪。

比如,与猪相对湿度下可耐受的温度要高得多。猪没有汗腺。随着温度升高,环境与动物体表的温差缩小,这时候必须通过蒸发方式才能有效散热。

猪的热应激表

热应激指数分区

下面针对各区的热应激指数列出了推荐的管理措施。警戒区

准备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加强通风;打开冷风扇(如果有的话); 观察动物的行为,看有没有应激的征兆,如:喘气或张开口腔;保证充足的饮水。危险区

向动物身上撒水或喷雾(这一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打开蒸发式散热板,开启隧道式通风(如果有的话);可能的话,向动物吹风,风速为4.5~5.4公里/小时;定期冲水;密切观察动物的状况。紧急区

避免猪只运输;除采取上述针对危险区的措施之外,最热的时间段还应停止供料;在光照可调的猪舍里,还要降低光照以便降低猪群活动,从而降低体热。

夏季养猪外降温与内降温效果比较

外降温是降低猪体环境的温度,内降温是降低猪体的温度;相比二者效果,内降温的效果比外降温要好。

原因是因为内降温可以使体内多余的热量释放出去。对猪来说,内降温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通过采食或饮水,降温的饲料和饮水变成高温的粪尿,会带走大量热量;让猪多喝水除了降低水温外,还要注意夏季饲料中的食盐浓度要加大。二是通过吸进干燥的空气,变成湿润的空气,通过体内水分蒸发带走体热,这一点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吸入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浓度差,如果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浓度一样,那就没有降温的作用;而如果二者浓度差很大,那降温效果就会很好;保证让猪吸进干燥的空气是内降温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气温很高到但湿度小时,母猪不会热死;而气温并不是很高,但湿度很大时母猪会热死;主要的原因是降温不起作用的缘故。

畜牧场消毒中常见的误区

一、消毒不彻底

一般情况下畜牧场的消毒方法有3种,即带畜(喷雾)消毒、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毒。这3种消毒方法可分别切断不同病源的传播途径,相互不能代替。

带畜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畜体表面、地面及屋顶墙壁等处的病原体,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及控制飞沫、气流传播疾病有重要意义,还具有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防暑降温的作用;常见的误区是根据畜体或设备的表面是否可见消毒液判定消毒操作的成败,而不是根据雾滴在舍内的悬浮时间,所选择消毒药杀灭病毒、细菌的有效时间来判定。

饮水消毒:可杀灭畜禽饮用水中的病原体并净化肠道,对预防消化道病有积极意义;常见误区是为了保证畜群没有腹泻,持续饮用消毒药,对消毒药饮水时的酸碱度很好的关注,以致于伤害到动物体内正常的微生物群。一般情况下,偏酸性环境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饲料的消化吸收有积极作用。

环境消毒:包括对畜牧场地面、门口过道及运输车等的消毒;常见的误区是不能正确地更换消毒药,出现酸碱中和的问题;冬季时伺未能考虑环境温度对消毒药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而随意更换消毒药。

二、消毒液选择不当

选择消毒药时不是针对畜牧场面临问题的目标病原,而是过多地考虑成本因素,选择一些炒作概念、同药异名、价格低廉的消毒药。

三、忽视了影响消毒的因素

选择消毒药时未考虑消毒药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污染程度的要求,在寒冷的冬季选择了低温下无或很低消毒作用的火碱,在干燥、低温条件下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等错误做法,不可能获得消毒效果的。

温度:一般情况下,消毒液温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大。实验证明,消毒液温度每提高10 ~12 摄氏度。杀菌效力增加1倍。另外,在熏蒸消毒时,需将舍温提高到20摄氏度以上,才有较好的效果,否则效果不佳。

湿度:很多消毒措施(气体消毒)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如熏蒸消毒时需将舍内湿度提高到60 %~70 %,才有效果;生石灰单独用于消毒是无效的,需洒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

污物或残料:灰尘、残料(如蛋白质)等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尤其在进雏前消毒育雏用具时,一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则污物或残料会严重影响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彻底。

四、消毒液的浓度和剂量不准确

民办高校规模扩张的财务风险控制 第6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规模扩张 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经济组织的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资源扩张的盲目性。当学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高之后,资本扩张的属性表现得格外活跃,于是,同业兼并收购、甚至跨行业多元化投资成为资本增值运动的必然选择,规模扩张财务风险随之而来。如何规避和管控办学规模扩张后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成了民办院校乃至政府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规模扩张中财务风险特征

一是客观存在性。民办高校自筹办学资金,资金主要来源自学费收入,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学校收入是成长期的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客观需求,而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使扩张中的财务风险客观存在。

二是不确定性与弱可控制性。由于影响高校财务活动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故财务风险强弱程度、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及表现形式等具不确定性特征。但是人们在从事财务活动前,基于历史平台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估,通过一定的财务管理措施加以测定,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财务风险。

三是普遍性与危害性。经营的复杂性和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财务风险广泛存在。由于财务风险的弱控制性,一旦规模扩张带来生产要素急剧膨胀,很容易陷入资金困境,危及生存。

四是正相关性。财务风险程度与财务收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投资规模大,预期收益大,财务风险也大。民办高校的建立和发展多数靠经营者个人的能力和魅力,掌舵人普遍存在敢想敢干的性格特征,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更明显。

二、民办高校规模扩张的财务风险

一是规模扩大导致成本上升。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不少民办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招生规模上,建立新校区,增加招生指标,使得基建投资、教学及管理人员需求大大增加,固定成本急剧攀升,运营费用负担沉重,资源性矛盾日益突出。如果遭遇外界市场环境巨变时,就可能带来极大的流动资金隐患。

二是盲目扩张的并购风险。并购是通过自己的教育和资本资源实现快速规模扩张的有效手段。但也同时隐藏着巨大的并购隐患。其一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缺乏对目标对象的深入细致了解,如果并购对象存在难以理清的产权纠纷,则必然埋下并购隐患。其二,投资风险与收益多少的正相关性客观存在,每一个并购项目都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民营高校融资能力有限,一旦遭遇不确定的融资障碍,出现资金链断裂,严重时甚至危及自身的生存。其三,并购后的运营水平难以把握。并购后人员价值观冲突、团队融合度等问题必然存在,如果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组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则学校并购的目标必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实施并购后的整合和经营管理是扩张面临的一个大难题,这直接关系到并购后的稳定生存和发展。

三是投资方向偏离主业,投资风险加大。基于民办高等院校间竞争日趋激烈,民营高校的资本投资方向除了选择兼并、并购与教育相关的产业外,还扩张触角延伸向工业等领域,纷纷融资组建集团公司,跨行业经营。偏离主业盲目介入新领域,由于经验不足,缺乏专业人才,外聘人才又缺乏信任,新老结合的管理团队理念差异存在着冲突,导致运营管理成本增大。这些经济活动都存在大量的隐蔽性负债财务风险。

四是偿债风险。民办高校融资渠道多为银行商业贷款、私人高息募集等,融资成本高。高校学费提高既受制于发改委等部门的管控又受制于生源竞争及自身知名度的影响,学费收入的增长压力巨大。如果规模扩张失败就会导致偿债风险的加大。

五是管理风险。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民办高校的二级经济单位,如医院、工厂、幼儿园等财务核算呈现企业化的特点,应该从行政体系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但实际上大部分民办院校后勤实体从注册资金乃至运营资金都来源于学校母体,剥而不离,学校仍然承担着无限责任。如果监督管理不善,不仅造成资产流失而且拖累学校的财务状况。

三、民办高校规模扩张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财务风险多样复杂,民办高校应正视风险的客观性,加强以财务控制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在兼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一是学校要完善预算机构建设,科学安排融资计划。民办高校要建立董事长领导下的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下制定预算,严格预算过程管理和预算绩效考核。融资时间、融资规模与经营目标协调一致,提高资金收益率;保持科学的资本结构,维持适度的负债比率,增强财务抗风险能力。

二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以《会计法》等法规为基础,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财务团队,强化责任落实,对学校的资本营运过程有效监控,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给决策层识别、规避风险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建立并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以《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健全审计约束机制。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加强内控及风险管理监督,查错纠弊,规避风险。

(二)决策者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确保并购扩张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在并购活动中,高校领导层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在董事会集体协商基础上认真制定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准确评估学校偿债能力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融资结构、融资时间、财务支付方式和融资总量等,控制负债比率,合理设置财务预警线,做好每个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投资方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如聘请专业的会计事物所、律师事物所、投资银行等对项目进行论证,以保证并购项目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从而降低并购风险。

(三)政府适当监管,防止规模扩张的冒险主义

我国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还不成熟。依靠自身尚不成熟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应对复杂的弱控制性的财务风险还不现实,政府应适当介入民办高校的扩张管理,从宏观上加强民办高校外部审计,加强审计的独立监督。落实民办高校风险保证金制度,预防高校财务状况恶化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增加政府社会负担。

(四)采用多种经营模式,分散投资风险

民办高校利用优势资源,采用多种经营模式,分散财务风险:一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分散全日制学生生源缺乏时带来的财务风险。二是联合办学。通过与优质公办院校联合办学,引入强势学科,吸引生源,既可以加快自身学科建设的步伐,又可以扩大收入来源。三是加快后勤社会化建设。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创办校医院、幼儿教育等两权分离的经济实体,增加收益增长点。扩张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精耕细作。

(五)强化内涵式发展,谨慎数量型规模扩张

强化内涵式发展,谨慎外延型扩张。民办高校要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学科质量建设,向应用型和研究生层次迈进。例如,黄河科技学院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在济源市建立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取得较好的发展效果。

(六)引进风险投资,丰富融资渠道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收入渠道单一,基本靠学费求生存,如果资金紧张,融资成本较高,偿债风险巨大。引进风险投资,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又可促进自身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民办高校可以利用其市场运作的灵活机制,扩大资金来源,增强办学实力。

(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思维层次

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设立董事会,建立真正的监事会,强化民主监督,使决策更透明化、科学化。要拓宽民办高校的成长空间,规避规模扩张的风险,保障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者的思维层次,用科学决策高屋建瓴地应对高校规模扩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忠良.高校负债扩张及财务风险防范[J].济研究导刊,2013(3)

[2]彭清平.高校规模扩张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理工高教研究,2006 (2)

[3]刘俊新.浅谈民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J].教育学术月刊,2010(8)

[4]邓徳梅.企业扩张性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通讯,2008(3)

滴灌系统控制面积规模的探讨 第7篇

关键词:滴灌,灌溉面积,灌溉设计

0 引 言

虽然滴灌技术出现很早[1],但由于其技术含量高,灌水质量高,所要求的设备条件好,造成其技术成本也高,所以被公认为是“昂贵的灌溉技术”[2],这就限制了这种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新疆属于干旱内陆型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仅152 mm,但多年平均蒸发量在2 000 mm以上[3],农业生产完全依赖灌溉,所以其农业用水量占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90%多,但是灌溉水利用率不到0.5[4]。较低的农业用水水平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和绿洲环境的改善。但是,新疆的干旱气候适合于微灌技术的应用[5],因此近十年来,新疆大力推广应用了滴灌或膜下滴灌技术,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然而,滴灌技术毕竟比其他现有灌水技术建设成本高,在滴灌系统建设时应尽量降低投资成本,而在这些降低成本的方法中,除了用减少田间管道用量和管道成本这一方法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大滴灌系统首部所控制的灌溉面积。然而,滴灌技术在新疆多年来的应用实践反映出这种措施存在诸多问题[7],如:滴灌系统运行管理困难;滴灌系统经常处在低压条件下运行,灌水不均匀,等等。本文将针对这一减少滴灌建设成本的措施,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和弊端,为滴灌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1 滴灌系统首部工作特点

滴灌系统由首部装置和田间管网组成。其中,首部装置负责给滴灌系统供水、供压、水质过滤、注肥等工作,它包括水泵及动力机、控制设备、施肥装置、水质净化装置、测量和保护设备[8],是滴灌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位,也是整个系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因此,一般首部装置的一次性投资较大。管网负责将水输送、分配、滴灌至田间土壤中。为了降低管网运行压力,从而降低管网成本,田间管网一般采用灌水小区间轮灌的制度,而且灌水小区的大小取决于滴头设计流量、滴头设计工作压力和小区设计灌水均匀度。灌水时每个支管上一次只允许一个灌水小区工作。但是,不论哪个灌水小区工作,首部装置的所有机构都要参与工作,所以在整个灌溉季节,滴灌系统首部是连续工作的。另外,由于随着控制灌溉面积的增大,灌水小区将增多,管道用量也将增加;但是,这种条件下,滴灌系统的首部装置只是扩大规模,并不增加用量。所以,实际应用中,通常采取扩大首部控制面积的方法来降低首部投资成本。

2 控制面积对滴灌系统运行管理的影响

2.1 对首部装置流量的影响

根据规范《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9],滴灌系统首部装置流量是由同时工作的灌水小区数和小区流量推算出来的,即:

Q=Ν4×q0(1)

式中:Q为滴灌系统首部装置流量;N4为轮灌组小区数;q0为单个灌水小区流量。

灌水小区流量与滴头流量、滴头工作压力、灌水小区灌水均匀度、灌水小区面积(取决于灌水小区内滴灌毛管数和单根滴灌毛管上的滴头数)有关。根据文献[9]可以推算出单个灌水小区流量和小区面积为:

q0=Ν1×Ν2×qd(2)A1=Se×Ν1×Sd×Ν2(3)

式中:N1为单根滴灌毛管上的滴头数;N2为灌水小区内的滴灌毛管数;qd为滴头设计流量;A1为单个灌水小区面积;Se为毛管上的滴头间距;Sd为支管上的毛管间距。

灌水小区一次灌水的灌水量和灌水历时:

W0=mA1t0=W0q0(4)

式中:W0为灌水小区一次灌水的灌水量;m为灌水定额;t0为小区灌水历时。

在整个灌水小区的设计中不涉及到首部控制面积的问题,仅仅考虑灌水小区灌水均匀度和供水量的问题。但是,在考虑灌水周期和轮灌组划分时就要考虑首部控制面积。其中,轮灌组数和轮灌组小区数由下式表达:

Ν3=Τt0A2=AΝ3Ν4=A2A1(5)

式中:N3为轮灌组数;T为灌水周期,T=m/e,e为作物田间最大耗水率;A为首部控制面积;A2为轮灌组面积;N4为轮灌组小区数。

对上式进行整理,得到:

Ν4=mAΤq0(6)Q=mAΤ(7)

滴灌系统首部流量取决于首部控制面积、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其中,灌水定额m和灌水周期T只与作物种类、土壤条件和当地气候有关,一旦这些条件确定后,mT便是定值。首部装置流量Q与其控制面积A成线性关系。虽然滴灌系统多采用轮灌体制,但是,首部控制面积越大,其首部流量也越大。

2.2 对首部装置压力的影响

滴灌系统首部装置工作压力H是由灌水小区工作压力h0、输水支管段水头损失hfl、输水干管段水头损失hfm等几部分组成。在平坡条件下H可用下式表达。

Η=h0+hfl+i=1n(hfm)i(8)

其中hfl、 (hfm)i与系统布置形式有关。滴灌系统布置形式基本上都是由“E”字形和“丰”字形组合而成(如图1所示)。在平坡且相同控制面积下,“E”字形布置的hfl要大于“丰”字形布置的hfl。灌水小区布置在支管上,支管与输水管干的交点称为节点,两个节点之间的干管段主要起输水作用,但是,各管段的流量可能不同,越向上游,管段流量越大,相应的水头损失也越大。

根据文献[9]可知,灌水小区的工作水头与首部控制面积无关,只与地面坡度、滴头额定流量、滴头工作压力、小区工作滴头数、毛管内径和支管内径、小区设计灌水均匀度等因素有关。支管输水段的水头损失与支管长度成正比,而理论上支管长度将随着首部控制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还与布置形式有关。即便是支管长度不随首部控制面积增大,那么干管长度就将增大,因为相对于干、支管的变化来说,灌水小区的面积是定值,首部控制面积的增加只能使灌水小区数量增加,这就会使干管或者支管长度增加。现假定支管长度不随首部控制面积增加,式(8)中h0+hfl是干管节点最小压力,也不随首部控制面积而变。干管节点实际压力为节点最小压力与节点下游所有干管工作段水头损失之和,那么干管段水头损失累加项数为:

“E”字形布置

n=Ν4=mAΤq0(9)

“丰”字形布置

n=12Ν4=mA2Τq0(10)

根据式(8)可知,首部装置工作压力H是关于控制面积A的级数,控制面积增大,需要累加的干管段水头损失增多。

2.3 对系统运行管理的影响

滴灌系统首部装置控制面积增大将会使轮灌管理变得困难,轮灌组的灌水历时t0将会缩短。灌水周期T有如下关系:

Τ=q0AA1Q×t0=me(11)

因灌水小区面积A1及小区流量q0与首部控制面积A无关,只与滴头流量、小区工作滴头数和小区灌水均匀度等等因素有关;而且q′=q0/A1是灌水小区的灌水模数,是个常数;灌水定额m和田间耗水率e都与控制面积无关,相对于控制面积来说都可以看成常数,所以式(11)可表达为:

t0=mQAeq(12)

如果系统首部装置流量不变,则随着首部控制面积的增加,轮灌组(或灌水小区)灌水历时将缩短,灌溉管理难度增加,滴灌质量难以保证。另外,文献[8]调查得知,首部控制面积越大,轮灌组中的灌水小区数越多,操作灌水阀门的劳动量增加,需要的管理劳动力也增加,使得农工从主观上降低了对灌水质量的要求,灌水不均匀,滴灌质量降低。

2.4 对滴灌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

滴灌技术之所以称为“昂贵的灌溉技术”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该技术运行时需要消耗电能,尽管其能耗小于相同灌溉面积下的喷灌能耗,但也属于高能耗的灌溉技术。文献[10]讨论了滴灌系统首部压力与运行成本之间的关系,表明首部压力越大,系统年运行电费越高。实际上,当首部控制面积增大后,不仅首部装置工作压力增加,首部装置流量也增大,则系统在灌水周期内的运行电费为:

Y=CΤγΗQη(13)

式中:Y为运行电费;C为电价;η为水泵效率;γ为水的容重。

将式(7)、(8)带入式(13)并考虑单位面积上的电费,得到:

y=Cγm(h0+hfl)η+Cγm[i=1n(hfm)i]η(14)

式中:y为单位灌溉面积运行电费。

对于首部控制面积来说,上式第一项可以看成常数;而第二项是级数,随着控制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在总灌溉面积不变而将单个首部控制面积缩小、形成多个首部时,总的单位面积运行电费是各首部控制面积下单位面积运行电费之和。假如水泵效率不变、支管长度不变,此时的单位面积运行电费取决于各首部控制面积中干管的水头损失。

虽然扩大滴灌系统首部装置的控制面积可以降低单位面积的设备投资,但是运行成本有可能增加。这两种费用性质不同,前者是一次性投资,在后期的生产运行中逐年回收,一定年限后基本就回收完了;而后者则是一直伴随着生产过程存在,成为农工的一项生产成本。所以运行成本的增加对农工不利,而这个问题在滴灌工程设计中往往被忽视。

2.5 对系统运行安全的影响

滴灌系统首部装置控制面积的扩大将造成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也就是说灌溉的安全性降低。因为所有灌溉面积都由一个首部装置供水,而首部装置设备较多,结构复杂,一旦首部装置在灌水季节出现故障,将影响整个面积的灌溉,其造成的损失将比多个首部控制条件下的损失大。另外,为了保证首部装置能正常工作,就要增加其维护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同运行成本一样,也是伴随着生产过程一直存在的。

3 结 语

扩大滴灌系统首部装置控制面积所造成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行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运行管理问题。由于首部装置工作压力和流量随着控制面积的增大而提高,导致首部所需水功率增大,能耗增加。但是,将首部控制面积缩小,改成多个首部供水,其总运行能耗不一定就会降低。因此,在滴灌系统设计中应做出多个首部控制面积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只有当单位面积一次性投资成本的降低幅度大于运行成本的增加幅度时才可考虑扩大首部装置控制面积。

扩大滴灌系统首部装置控制面积所造成的运行管理问题是滴灌系统设计中易被忽视的问题。首部控制面积的扩大使轮灌管理困难,要么灌水历时太短,农工劳动量大,而且小区轮灌不及;要么农工增加轮灌组的灌水小区数量,使系统低压运行,灌水不均匀,灌水质量不能保证。另外,扩大滴灌系统首部装置控制面积使太多的灌溉面积对一个首部装置的依赖性增高,灌溉的安全性降低。从滴灌系统运行管理的角度考虑,不应过分增大滴灌系统首部装置的控制面积。

参考文献

[1]Abbott J S.Micro irrigation-world wide usage.ICID Bull.,1984,33(1):4-6.

[2]Bucks D A,F S Nakayama,A W Warrick.Principles,practices,and potentialities of trickle(drip)irrigation.In D.Hillel(ed),Advances in Irrigation,1982,1:219-299.

[3]李江风.新疆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4]杨小柳,刘戈力,甘泓.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5]朱蓉,杨依群,杨文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水灌溉工程分区的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5):65-67.

[6]严以绥.膜下滴灌系统规划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王英,郭沂林,柴金华.兵团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J].节水灌溉,2008,(2):53-55.

[8]张志新.滴灌工程规划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9]SL 103-95,滴灌工程技术规范[S].

我国国债规模控制及国际比较 第8篇

一、国债的适度规模理论分析

国债发行规模的合理限度, 主要表现在: (一) 国债的发行额不应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 不应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 即要尽量避免国债发行对企业投资或居民消费的挤出, 保障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 国债发行额应与财政承债能力相适应, 避免损害财政收支的长期均衡, 防止财政陷入债务危机。一般来说, 国债规模超过合理的限度, 是不利于经济增长或发展的。对此, 许多人都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理论上说, 国债的适度规模, 是指国债规模处于这样一种数量状态下, 即该状态使国债的积极影响达到最大化。换言之, 能使得国债的净正面效应达到最大化的国债规模, 即为国债的适度规模。 (图1)

图1中, X轴表示国债的规模, Y轴表示国债的净正面效应。在曲线OA段, 在没有国债发行时, 国债规模为零, 也就不存在国债的外在影响或效应。随着国债的发行及其规模的扩大, 在曲线达到拐点A以前, 国债的净正效应随着国债规模的扩大而增长, 到达A点时, 国债的净正效应最大化;A对应的国债规模为X轴上的A点, 这一点即为理论上的最佳国债规模, 或适度国债规模区间的中点。在曲线AB段, 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净正面效应反而下降, 其负效应就会明显增加, 从而使国债的总体正效应呈一条下滑曲线, 如果超出过多 (经过B点后净正效应为负) , 甚至将造成危机性的后果。

以上曲线表面上反映国债规模与国债效应的关系, 实际上体现的是国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因为国债规模过大导致经济的衰退。许多经验性材料告诉我们, 越过A点之后国债正效应的下滑曲线是相当陡峭的, 很快便是落入“债务陷阱”的阶段。

二、国债规模指标分析

由于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国债相对规模大小的最重要指标是国债负担率 (国债余额对GDP之比) 。该指标反映了国家债务的相对规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政府的国债负担率越高意味着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越差。例如, 《马约》中的规定作为警戒线, 是为了欧共体成员国将财政赤字和债务保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 赤字率为3%和国债负担率60%只是成员国限制线。为此, 他们提出:只要债务融资的出发点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且应债主体有意愿并有能力购买国债, 在利率不提高的情况下, 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赤字和债务的规模可以相对大一些, 并从次级赤字的角度提出将我国的限制线定在3%~5%之间, 同时建议采用国家综合负担率监控债务规模, 提议将该控制线定为70%~75%。财政部国库司 (2004) 通过研究发现, 许多国家已超出了欧盟的标准。以国债相对规模为例, 在1998年, 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国债相对规模均高达100%左右;至2001年底, 欧元区的国债相对规模为69.1%, 欧盟15国为63.0%;而美国, 早在2003年第二季度, 国债相对规模就达到61.89%, 目前仍有上升的趋势。从赤字率看, 发达国家赤字率超过3%的情况也非常多见, 如美国1985~1995年的赤字率均在5%左右, 而英国和法国在1995年的赤字率也达到了5.3%和6.4%。然而, 即便是在上述情况下, 这些国家的财政支付能力和经济运行状况也未出现大的问题。因此, 关于国债规模的警戒性指标, 只是起警戒作用的一般性经验指标, 并不一定与其他各国的具体情况吻合, 特别是难以适应对各国某个特定时期国债适度规模的判断。单从某一指标不足以得出国债规模是否适度的结论, 而且有时出于种种原因, 各种指标之间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况且, 这些警戒性指标是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待国债规模的, 而不是从规模效应角度来看待的。因此, 判断国债规模是否适度, 从国债规模效应角度出发, 应该更加注重分析国债规模的决定因素及国债规模变动对国民经济总量均衡、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以及对投资与储蓄和对财政金融状况的影响。

三、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判断国债规模是否适度主要看国债的相对指标, 主要有:赤字率、国债负担率、借债率、居民应债能力、国债依存度、偿债率等。前面几项反映了国债的应债能力, 后几项指标反映了国债的偿债能力。

(一) 反映国债应债能力的指标分析

1、赤字率。

赤字率反映了我国政府的实际收支流量状况。在九十年代初期, 我国的赤字率基本维持在1%以下;然而, 在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 我国的赤字率迅速上升, 由1998年的1.2%上升到2000年的2.9%, 与欧盟3%的规定警戒标准相当接近, 但仍然在警戒线内。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变为稳健, 政府在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 开始严格支出管理, 逐步规范政府支出行为。我国财政赤字绝对额和财政赤字率都已出现下降, 相信当前这种财政收支制度性调整对于改变现行这种政府债务不可持续运行模式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001年为2.7%、2002年为2.6%, 2003年为2.4%, 2004年为2%, 2005为1.6%, 2006年为1.3%, 2007年为0.8%。从账面上看, 我国目前的赤字水平并不可怕。当然, 也有学者认为, “我国计算赤字率的时候, 运用的赤字的数据是不包含用于还本付息部分的;如果按照《马约》的计算方法, 我国近年来已经超过了5.5%的上限。”

2、债务负担率。

用于衡量一国国债规模大小的指标是国债累积额占同年GDP的比重。它着眼于国债的存量, 反映国债累积总量相对于同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1994年以前国债更多是作为筹集政府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因此, 全部财政赤字必须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 国债余额迅速增加。到1998年, 由于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的需求不足, 中央政府在扩大内需中, 财政向商业银行增加发行1, 000亿元建设债券, 发行7, 838.7亿元, 国债债务负担率9.29%。2001年开始,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 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2006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国债实行余额管理, 国债筹资规模由新增国债筹资规模和还本国债规模构成。2007年由于特殊的国际形势, 经人大批准, 发行15, 500亿元特别国债, 购买外汇。2007年债务余额为52, 074.7亿元, 债务负担率为20.24%。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拟安排合计为9, 500亿元, 其中包含财政部代地方发债的2, 000亿元, 列入地方财政赤字。

从国际上看, 日本的国内债务负担率从1999年到2008年为69.0%、75.7%、90.0%、102.6%、113.5%、125.7%、133.7%、132.9%、132.7%、134.1%。2008年德国的中央政府债务负担率为28.50%, 美国的国内债务负担率为70.28%, 英国中央政府债务负担率为61.10%, 法国中央政府债务负担率为58.20%, 印度中央政府债务负担率为55.10%, 巴西中央政府债务负担率为66.70%。总体来说, 我国债务负担率不是很高。

3、国债借债率。

它反映了当年GDP对国债增量的负担能力, 国债借债率一般小于10%。我国国债借债率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 上升速度较大, 特别是1998~2004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期间, 由于不断增发长期建设国债, 国债借债率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由于稳健财政政策的实行, 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逐步减少, 国债借债率也有所下降。总的来看, 我国的国债借债率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 即使与借债率较低的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相比, 借债率水平也不高。虽然表面上看, 我国国债的累积规模不大, 但我国年度国债规模偏大且增速过快。发行规模由1994年的1, 028亿元, 上升到2008年的8, 558.2亿元, 年均增长16%, 高于同期GDP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国债的余额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是经过几百年时间积累下来的。如果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按目前这样的形式发展下去, 我国国债的累积规模, 很可能会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且有可能赶上有着几百年举债历史的西方发达国家。

(二) 投资者承购国债的应债能力

1、居民应债能力。

是指国债发行额占当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 是从居民的储蓄水平来考察国债发行规模的。我国居民是认购国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手中的存款和现金是购买国债的主要来源。从1994年开始, 我国国债发行额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不断上升;到2004年达到最高值6.82%。随后又逐年下降, 2008年为3.93%。这些指标反映的情况说明, 我国居民个人购买国债的能力还比较强。近年来, 尽管居民可选择购买的金融资产增加了, 这些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居民购买国债的能力和潜力, 但仍然是居民购买国债的主要依据, 也是在确定国债发行规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它表明当年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数额依赖当年国债收入。该项指标越高, 表明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性越大, 财政偿债能力就越弱。国际上对国债依存度有一个模糊的经验性的安全控制线, 即国家财政的国债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国家财政总支出) 控制线为15%~20%, 中央财政的国债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 则为25%~30%。在2000~2008年间, 我国国家债务依存度分别为2002年达到26.89%, 2007年下降至16.03%。“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美国的净债务收入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0%左右, 日本在八十年代前半期该指标约为35%, 英国在八十年代的一些年份中该指标为10%左右, 意大利在八十年代中期为27%左右, 印度则达到37%左右。”与其他国家相比, 这个比例不算高。但从我国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上看, 却是偏高的。中央债务依存度国家债务依存度的对比, 恰恰反映了我国财政结构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太低, 而所有债务又都集中在中央财政这一级。从上述公式计算, 债务负担率的角度看, 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中央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程度, 根据我国国债管理原理和其他国家的经验, 在计算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时应该扣除两个部分: (一) 国债转贷资金转入地方, 应由地方政府来承担; (二) 国债的还本都是通过发新还旧的方式解决, 只有利息支付才计入经常性支出。调整之前中央债务依存度2002年最高达到87.56%, 2007年最低也为69.75%。重新定义的债务依存度大幅度下调, 但与其他国家同类比重相比仍略显偏高, 其主要原因是分母偏小, 即中央财政支出过小。

3、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反映了一年内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 用当年到期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来表示。国债偿债率表明当年的财政收入中必须拿出多少份额用于国债还本付息, 该项指标越高, 说明债务偿还越集中, 国债结构越不合理, 从而国家的偿债能力越弱。这一指标按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标准为8%~10%, 按可比数据考察西方发达国家, 就总的水平而言, 偿债率一般在7%~15%之间, 他们的年度国债发行额和国债还本付息额都很大, 但相对于巨额财政收入来说, 数额仍然很少。从我国国债偿债率的情况来看, 我国1994年以前国债偿债率都在警戒线 (10%) 以下, 随着通货膨胀时期发行的高利率国债的逐步到期, 我国国债还本付息额猛增, 导致了国债偿债率急剧增长, 并在1998年达到峰值22.74%, 大大超过国际公认安全线的水平。虽然随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逐步提高, 国债偿债率有所回落, 但2008年国债偿债率为10.99%, 仍在国际水平之上。自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国债偿债率都超过了国际公认警戒线,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国债期限的设计不合理, 在“发新债还旧债”的债务模式下导致债务还本付息过于集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财政收入总量有限的情况下, 国债规模的扩张速度过快, 债务成本过高。

4、我国国债可持续偿还能力。

我国国债还本采用借新还旧的方式, 从2000年开始, 国债利率列入经常性预算。国际上的一般观点认为, 只有国债利息的增加才真正体现国债负担的增加。通过前述分析可知, 只要国债发行的利率低于GDP增长率, 就满足国债稳定负担率条件, 国债政策就是可以持续的。通过国债发行加权平均利率与GDP增长率, 从1999~2008年看, 我国国债的加权平均利率在2.83%~4.04%之间, 1997年后, 我国国债加权平均利率一直低于GDP增长率, 而且差幅在逐年拉大。“十一五”期间, 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 GDP保持在7.5%左右。经济的高增长和国债发行利率的低水平, 从而说明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四、国债应债能力指标与财政偿债能力指标的综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从不同角度分析国债规模, 其结论可能不一致。如就国债依存度来说, 我国国债规模显得过大;但依据国债负担率来说, 我国国债数量还不多。由于一个国家的国债规模到底能够达到多大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完善程度、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国债本身的使用效益等多种因素, 而这些因素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债务指标的国际警戒线是一个静态指标, 它并不能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也就不能针对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 从整个经济状况中来合理地对国债规模进行判断。由于我国与西方各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不同, 在财政规则中确定的各项债务指标也存在量的差异, 因此将我国的各项债务指标简单对比, 并据此判断我国国债的适度规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根据上面对于我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可知, 要保持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 使我国国债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一) 控制财政赤字。

因为国债归根结底是由财政赤字产生的,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财政赤字的增加, 国债规模必然扩大, 因而控制财政赤字自然是控制国债规模风险的基本措施。从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来看, 既有改革开放以来因财政收支制度不合理引起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支出压力加大所导致的制度性因素, 也有政策性因素。因此, 要想从根源上控制我国国债规模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通过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逐步避免财政收入相对减少而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的情况发生, 消除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制度因素;另一方面配合我国财政政策的逐步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型, 将控制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纳入中长期财政的发展规划中。

(二) 保持国债利率低于经济增长率。

从上文对我国国债规模状况的分析中可知, 国债利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导致我国国债相对规模趋于无穷大, 从而面临较大的国债规模风险。由于国债利率实际上体现了国债资金的使用成本大小, 而经济增长率则间接反映了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小。因此, 一旦国债利率高于经济增长率, 实际上就意味着国债资金的使用成本要高于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 显然这种情况下的政府通过国债融资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因此, 为了确保我国国债利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水平, 今后应一方面通过完善和发展国债市场, 提高国债的流动性, 从而降低国债的利率水平和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应通过调整国债投资方向, 强调国债使用效益, 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保持适度的高经济增长率。

总之, 在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特定条件下, 必然客观存在着某种适度债务规模。现实生活中, 由于决定或影响适度债务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并且各种因素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因此并不存在唯一的、指导一切时期和一切国家的国债适度规模。但是, 不同国家国债规模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对我国国债规模合理性的判断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英)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1983.

[2] (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1999.

规模猪场疫病控制的综合措施 第9篇

1 做好猪场的病原控制

1.1 慎重引种, 规范检疫

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关检疫要求隔离检疫, 对引入猪种隔离饲养观察30天。确定无异常情况并免疫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后7天再转入猪舍;对引入的种猪最好经实验室检验确定健康后再混群。目前大多数猪场引种时只注重隔离观察, 而不注重实验室检测。有的猪场既不隔离、也不检测, 就直接进入猪场。实际上很多猪只是疫病病毒携带者,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这样不进行实验室检测就进入猪场, 极有可能造成疫病的传入。所以只有规范做好引种的隔离检疫工作, 才能有效防止疫病的传入。

1.2 坚持自繁自养, 防止疫病传入

猪场应每年对母猪、公猪的健康状况进行抗体的检测, 对隐性带病毒的公、母猪要坚决淘汰, 防止疫病传播给仔猪。只有建立健康的母猪群体, 才能繁殖出健壮的仔猪。通过自繁自养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引种不慎而将疫病传入猪场的风险。

1.3 规范处置病死猪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病死猪必须采取“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 进行无害化处理”。猪场应由专人负责处理, 要求埋猪坑的深度不少于1.5m, 覆土厚度不少于0.5m, 并用生石灰在病死猪上覆盖一层, 坑的周围进行消毒。同时预防病死猪被偷盗的现象发生。处理完后应对用具进行清洗、清毒, 人员更衣后才能进入猪场。

2 加强环境和猪栏的卫生消毒

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能有效降低猪场环境和猪舍内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以减轻猪群感染的机会, 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1 加强周围环境卫生和消毒

必须每月只少一次对猪场内周围的道路, 粪沟、水沟等进行彻底的清扫, 清扫后进行消毒。消毒时应注意消毒药的浓度和喷洒湿度, 确保消毒效果。

2.2 猪栏的卫生和消毒

猪栏内必须每天清扫2次, 清除猪栏内的粪便和排泄物, 经常保持猪栏的清洁干燥;每周进行带猪消毒2次, 消毒前应进行清扫干净, 消毒液应现配现用, 注意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消毒液必须保持10分钟以上的湿度。并建立消毒档案。对进出猪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后方可进出, 从而切断传播途径。

3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精细化饲养

3.1 保育舍和肥育舍实行“全进全出”制, 可以做到下批猪进入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 能有效地控制各种疫病的交叉感染。

3.2 夏季要防暑降温, 冬天要保暖, 合理的饲养密度, 注意通风, 保持猪舍内空气清新;保持猪舍干燥;尽量减少因炎热 (寒冷) 引起猪体应激的危害。

3.3 各阶段猪均应供给营养全面、新鲜、无霉变的饲料, 有清洁充足的饮用水。

3.4 公母猪每年应驱虫3次, 肉猪不少于2次, 每次驱虫连用7天;夏季做好灭蝇灭蚊工作;每季用灭鼠药进行灭鼠, 但应防止猪只中毒。

3.5 每天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 发现问题猪要及时治疗, 对僵、弱、无治疗价值的猪应尽早淘汰,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 科学免疫

4.1 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做好疫病的免疫工作

猪场应根据本场往年的发病、周围疫病的流行情况及抗体水平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按程序及时做好猪气喘病、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等免疫注射, 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4.2 加强猪群抗体监测

目前对猪病毒性疾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控制和根除病毒性疾病主要采取疫苗注射。为确保免疫效果, 猪场每年应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 及时了解猪群免疫抗体水平, 掌握疫病动态, 便于猪场管理员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减少发病率。

5 适时保健, 防止继发感染

5.1 保健计划

制订各阶段猪的药物保健计划, 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5.1.1 仔猪

仔猪4针保健法:7~10日龄, 注射泰拉菌素0.2mL/头;14日龄, 注射头孢噻呋针0.2 m L/头;28~35日龄, 注射头孢噻呋针0.2 m L/头;42日龄, 注射头孢噻呋针0.5 m L/头。此法由杨汉春教授提出, 临床效果较好。

5.1.2 保育猪和肥育猪保健

保育猪和生长肥育猪转群后在饲料或水中, 添加电解多维+抗菌药物, 连用7天。

5.1.3 母猪保健

母猪每月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连用7天。

5.2 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有些病毒性疫病 (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 , 猪群感染后易引起免疫抑制, 使猪体抗病力下降, 容易继发细菌性疾病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因此, 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清瘟败毒散和抗菌药物 (如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 , 对预防疫病的继发感染和提高猪体抗病力均有很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对猪场病原的控制、加强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免疫、适时保健等综合防控措施, 来减少猪场疫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猪场,疾病,控制,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凌黎, 陈红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特点及防治技术[J].中国猪业, 2007, (3) :34~36.

[2]周小兵, 王劲松, 吴宁.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控制蓝耳病的最佳办法[A]“.骏安怀”全国规模化养猪论文大赛优秀论文集[C], 2011.88~92.

电力企业负债规模控制途径探讨 第10篇

1.加强日常管理, 提高资金运作效益

电力企业的经营特点之一就是企业现金流量非常大。所以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便是优化企业负债结构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 电力企业采取的是集权型的资金管理模式, 在公司总部成立资金结算处的同时, 还成立了财务公司, 负责整个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资金调拨。另外还实行了严格的收支预算管理制度, 有效地加强了企业的资金管理。这种集权型的资金管理模式, 集中发挥了企业集团的规模优势, 有利于整个企业集中分配使用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 还有利于电力企业充分发挥其融资的优势。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应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规章制度, 并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程度。除此之外, 电力企业还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主要是对电费及时足额回收, 这也是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关键。

2.结合现金流和非现金流, 确保公司有效运行

现金流量是影响企业财务流动的主要因素, 经研究发现, 很多盈利企业破产的原因是因为现金流量不足, 因此, 在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中, 要把现金流和非现金流相结合, 保证电力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能够有效运行。

3.建立财务危机预防机制, 做出超前规划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通过各种信息进行分析, 当影响企业运行和盈利的因素出现的时候, 要防止危害企业财务情况的发生, 当系统发出预警时, 企业的决策层要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避免财务风险转化成财务危机。对公司的负债程度进行有效控制, 针对公司的规模和经营状况设立负债临界点, 经济学上, 在企业没有达到临界点之前, 经营活动能够是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 一旦超过临界点往往是财务危机的预兆。在融资规模上要多样化、层次化, 对于债务偿还的时间进行计划, 不要使还款时间过于集中, 导致无法到期偿还。健全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在人员素质、运行情况等多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掌管, 确保企业财务安全。

4.开拓融资渠道, 优化负债结构

在现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下, 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是优化负债结构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根据一般的企业融资理论, 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的方式主要有权益性融资和负债性融资。其中负债性融资的主要方式主要有:政策性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权益性融资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产业投资基金。

电力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是政策性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 我们认为电力企业可以适当降低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来筹集更多的资金, 以此来调整企业的负债结构。尽管我国对发行企业债券的管理程序非常严格, 但是电力企业以其大量的现金流、稳定的现金收入和较高的回报率可以保证具有较高的信用度, 因此大力发行企业债券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各电力企业公司集团可以授权下属各分公司, 根据各自所管辖范围的内的实际情况, 发行局部范围的企业债券, 以有效筹集所需资金。这样也可以使集团财务管理实现集权和分权的有机结合。

另外, 在实行股份制改革面临政策瓶颈的情况下, 我国电力企业可以积极开拓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这一融资渠道。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在国外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得到证明, 例如美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目前在电网建设中都选取了产业投资基金这一融资方式。我国目前已经成立了房地产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 建立电力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还需进一步积极开拓。

5.整合各类资产, 提高资产利用率

由于前几年电力能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使各大电力企业盲目扩大投资、盲目建设, 但由于一些投资项目操之过急, 缺乏统一安排, 出现了设备积压、场地积压、人员积压、资产闲置的情况;另一方面, 非经营性资产, 如具有半社会功能的食堂、幼儿园等一些文化、福利设施也占据了大量存量资产, 成为企业资本经营的沉重负担。无效资产的增大, 影响了资产的整体产出效率。因而, 为了提高资产利用率, 可以把闲置的资产改变生产用途或出售, 让一些不适合本企业但仍有利用价值的设备进入行业内设备调剂市场, 把多余的生产场地和办公楼等出租转让或根据条件投资于房地产, 把主业富余人员分流;其次, 把辅助性生产要素推向市场, 对于一些形不成优势、没有潜在竞争力的附属经营, 以转让或承包的形式从主业中分离出去, 把优质资产集中到更有前途的服务上;最后, 通过剥离企业半社会功能的资产, 把部分非经营性业务占用的存量资产变为货币, 收回资金, 减轻企业负担。

综上所述, 电力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确实能够包含大部分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 所以该预警规模从理论上讲对电力企业的负债经营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但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弱势有效,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不能够完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而且各电力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不是完全一致, 所以该预警规模在运用过程中应首先结合各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 然后再使用。

摘要:在市场环境下, 财务预警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都与公司的财务息息相关, 提前预测公司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 可以避免重大损失, 甚至可能会获得颇丰的收入。

关键词:电力企业,负债,预警

参考文献

[1]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J].经济研究, 2001 (03)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 第11篇

1材料和方法

(1)伪狂犬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品公司;PRV-gE ELISA试剂盒:美国IDEXX公司;PRV引物与PCR检测:湖南农业大学;湖北某PRV阳性猪场,约1 800头母猪,2004年之前,该猪场曾暴发伪狂犬,损失惨重。按常规免疫,但生产成绩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

(2)伪狂犬病净化措施:①净化前,对该猪场种猪群进行抽检,每栋种猪舍、保育舍、育肥舍随机抽取血样,每组各100份,用PRV-gE ELISA试剂盒检测,确定野毒感染情况。②免疫程序:所有种猪第1次免疫后,间隔1个月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3个月免疫1次(普免),2mL/头;仔猪2日龄用专用滴鼻器滴鼻免疫,2mL/头;60日龄二免(肌注),2mL/头。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③猪群的管理按生产流程,以周为生产单位,实行全进全出单向流动。④该猪场以前养狗养猫,此后不再养狗养猫;并定期灭鼠,每年2次。⑤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尽可能减少人员和车辆的进出等。⑥对全场所有公猪进行PRV-gE普查,首先一次性淘汰PRV-gE阳性的种猪。⑦对新引进种猪,用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免疫后,隔离饲养30d,经检测PRV-gE抗体阴性,方可并入生产群。⑧消除检测误差:每批PRV-gE检测为阳性的样品,都需要再用PCR复检,确保检测的可信度。⑨在实施上述措施后,每年都要随机抽样检测各猪群PRV-gE抗体,监测PRV净化的情况及效果,连续监测2年。第3年对全场种猪进行一次PRV-gE抗体大普查,对检测为阳性的,再用PCR复检,复检为阳性的强制淘汰。⑩实施净化第4年,对全场猪只进行抽检,检验净化的效果与彻底性。

2结果

(1)在实施净化前,该猪场母猪流产率30%以上,个别有神经症状,保育和育肥猪呼吸道疾病很严重。采用PRV-gE ELISA抽样检测,阳性率很高;母猪、仔猪、保育猪、育肥猪阳性率分别为50%、70%、50%、40%。详见表1。

(2)全场所有公猪进行PRV-gE普查结果,可行性的是只有3头为阳性,实施强制淘汰处理,并及时补种。

(3)净化措施实施1~2年后,随机抽样检测PRV-gE抗体的阳性率(见表2和表3)。实施净化措施后,每年全面随机抽检1次,PRV-gE ELISA检测阳性率逐年递减。

(4)实施净化第3年后,对所有种猪进行一次大抽检,PRV-gE抗体为阳性的再用PCR复检,最终确诊PRV阳性的种猪共计18头,全部淘汰。

(5)实施净化第4年,对所有猪群(种猪、保育、育肥)按10%的比例,随机抽样检测,检测结果PRV-gE抗体全为阴性,结果说明净化成功。

(6)为了防止周边猪场将PRV传入本场,该场仍然坚持每年4次普免PRV疫苗。

3讨论与分析

(1)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公司生产的茵格发伪狂犬病弱毒疫苗,既可以早期滴鼻,也可肌肉注射,安全有效,为美国和欧盟指定的伪狂犬净化计划用苗,已被广泛应用于净化该病,实践证明为净化猪伪狂犬病的首选疫苗。该疫苗能有效控制伪狂犬病潜伏/隐性感染(由于其TK基因未缺失),抗潜伏感染能力是TK基因缺失疫苗(多基因缺失苗)的300多倍;该疫苗为水性佐剂,可用于滴鼻免疫,公司还专配滴鼻器,滴鼻后在神经系统内的定居能力明显优于TK基因缺失毒株。净化猪伪狂犬病的参考免疫程序:①母猪:每年免疫3~4次。②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③公猪:每年免疫3~4次。④小猪:首免,1~3日龄滴鼻(专用滴鼻器);二免,8~10周龄肌注。

(2)在实施伪狂犬病净化计划时,除了应用基因缺失苗外,猪群生产管理也相当重要,如单向流动生产、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定期灭鼠及猪场内禁养猫狗等。在净化PRV时为了尽量不影响养猪生产的连续性,通过有效免疫逐步降低猪群PRV的阳性率,当阳性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强制淘汰阳性猪只,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控制规模 第12篇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经营指标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企业的“两金”(应收款项、库存商品)占用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企业间拖欠货款现象严重,呆坏账比例逐渐加大;库存商品逐年增大,减值严重形成潜亏。2014年,中央企业的应收款项及库存商品占用资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113家中央企业中“两金”占整个流动资产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达到51.7%,其中有80家的“两金”占用增长已经超过收入增长,超过7成的中央企业已经突破了年初的预算水平。

“两金”规模过大,不仅加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而且造成了企业的价值不实,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一是应收款规模过大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入,造成资金断流;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账面利润与实际现金利润不匹配,夸大经营成果。二是库存商品存量增加,造成流动资产沉淀,资金占用增加;将积压商品相互转嫁,形成虚假增值;无法实现最终销售,出现减值,形成潜亏。

在日常工作中,削减“两金”规模,不仅是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更是财务部门发挥日常财务管理职能的主要工作。

一、“两金”控制的通常做法

(一)应收款的管控方法

明确责任部门,计提减值准备;确定信用政策,控制赊销比例;制定奖惩制度,加大清收力度;完善台账管理,执行对账制度;开展风险分析,降低风险程度。[1]

(二)库存商品的管控方法

根据不相融原则,合理设计采购环节的内部监督与控制流程,确定纠错防弊的有效措施;定期开展入出库核查工作,并形成财务凭据,实现账实相符;关注存货核算的审查与监控,重点关注直接影响存货的控制因素;建立应用机制,定期对企业存货构成、存货资金占用、资金使用效果进行控制、监督与分析。[2]

上述通用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两金”的管控,但均属于事后管理,带有一定“亡羊补牢”的意味。在当前的央企中,财务部门从属于业务经营的状况制约了其管理职能的发挥,加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缺乏及时交流与沟通,造成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财务管控缺乏实操基础,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加部门间的矛盾,管控形同虚设,财务监督苍白乏力。

二、财务前置控制“两金”的优势及主要做法

(一)财务前置控制“两金”的优势

“两金”占用规模较高往往是由项目立项缺乏必要的前期测算、生产经营物资采购计划不准确、工程建设变更洽商较多、销售流程把控不严等因素造成的。加强财务前置功能,可以有效实现对“两金”的源头控制,在项目前期形成较为合理的信用政策、采购计划、资金调配,达到统筹策划、合理布局;通过财务基本测算,可以预先识别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使决策者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布控;可以使财务及业务部门充分协调与沟通,有利于后期管理、分清责任。[3]

(二)财务前置的主要做法

1. 参与项目前期决策,实现决策控制

建立项目立项制度,多方发表意见,最终形成集体决策意见,在此过程中不仅应确保财务部门的全过程参与,而且需适当加大财务意见在决策过程中的权重,必要时可实行财务一票否决制度,确保财务意见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权属地位。

立项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表意见:项目设计方案的科学、经济论证;现有物资库存状况及采购方案的可行性;客户生产经营、资产负债、银行开户、资信证明等基本信息;收支平衡点、资金占用与周转、纳税筹划等主要财务信息的总体测算。

2. 强化资金预算,实现计划控制

在包含项目预算、管理预算、资金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资金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维持企业各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只有建立科学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资金预算编制与管理方法,才能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才能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真正实现资金牵引下的计划控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强化资金预算的作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资金预算真正纳入全面预算管理,明确预算责任,保证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预算。成立包括财务、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人员的预算编制机构并开展相关的预算编制工作,实现组织合理、信息畅通、人员到位;紧扣供、产、销、研、管这一生产经营管理主线,对“资金链”上的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充分协商,使资金预算接地气、有基础,确保科学合理、切实可行、高效完整。三是加强资金管理过程控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建立权限明确的资金管理网络,财务部门要按照批准的资金预算进行具体运作和过程控制,并通过财务信息平台监控预算执行情况,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控制预算的执行。

3. 介入商务运作,实现过程控制

事中控制是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发生过程中进行实时监督的控制,是对计划(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可以及时修正实际与计划的偏差。介入商务运作,实际是要求财务加强对各类经济业务的事中控制,使财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反映转变为事中控制,由此发挥财务的前置功能。实现事中控制的要点是:以计划执行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为依据;完整、准确的统计资料。

应收款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建立客户信息,按一定标准对客户划分等级,实施动态管理,对客户要进行专门信用评审;建立对账函证制度,将业务对账和财务对账结合起来,定期进行,通过函证核对、上门核对,确保涵盖所有客户,保证企业债权的时效性;建立预警制度,对财务条件恶化和信用度低的客户予以通报警示,明确对方单位,明确内部责任人,整合信息资源,加大监控力度;建立健全催收考核制度,按照“谁经办,谁负责、谁清理”的原则,必要时可以进行终身追责。

存货过程管理:强化项目前期论证的科学性,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物资库存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规范细化物资采购计划,加强源头控制,避免重复采购、错误采购,确保计划的准确性;加强库存管理,核定合理库存定额,规范入出库手续;通过清查库存,核对账实,明确溢余,分清正常储备物资和闲置积压物资,及时处理积压物资,减少资金占用,避免形成潜亏。

三、财务前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知度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计划、控制、监督、资本运营四个方面,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财务管理首先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其次是一种综合性管理,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管理工作都与财务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财务成果最大化,这一目标确定、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评价都要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来实现。由此可见,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效益,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企业为自身谋利的理财活动。管理是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管理。

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必然把财务管理摆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通过循序渐进的工作,不断地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加以灌输,让大家逐渐理解并提高认识。这是实现财务前置功能,实现事前控制,有效控制“两金”规模的有效手段。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要想有效地发挥财务前置功能,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业务素质方面: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人才;会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与业务部门的融合,主动熟悉产品性能,了解业务项目进展情况。政治素质方面: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增强法制观念,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注释

1[1]齐春霞.关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34-1)

2[2]王丽莉.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1(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控制规模】相关文章:

人员规模控制05-13

培养规模05-05

用户规模05-12

规模优化05-23

流转规模05-30

集聚规模06-07

规模部署07-08

学校规模07-09

出口规模07-13

软件规模07-16

上一篇:企业员工体检下一篇:数据库原理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