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范文

2024-09-01

洛阳牡丹范文(精选10篇)

洛阳牡丹 第1篇

一、从写生的角度

美术教师先带领学生到公园进行牡丹写生, 在花海人潮中感受牡丹的魅力。随后, 在人民美术版第七册第六课“猜猜我是谁”的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从同学背后观察不同的发型, 采用线条法表现轮廓。再把各种发型轮廓剪下来, 粘贴在牡丹写生图上, 制作成一幅幅饶有趣味的《观花图》。最后, 教师指导学生在图上配以搜集来的牡丹诗词, 使图文并茂。这个教学过程既保留了课程的原汁原味, 又加深了学生对牡丹文化的了解。

二、从国画的角度

美术教师先指导学生参加全市的“千人画牡丹”活动或参观牡丹画展, 在名家名作面前亲身感悟传统国画中牡丹的美, 丰富社会体验。在人民美术版第十册第十五课“花鸟画”的教学中, 教师选取牡丹画作为范例, 广征博引地讲解我国传统花鸟画的历史与发展。学生们从真实画作和多媒体课件中领略到中国画随意挥洒的笔墨趣味和意境之美, 不由得对牡丹和国画生出热爱之情。

三、从雕刻的角度

在人民美术版第八册第九课“刻印的乐趣”的教学中, 教师将洛阳水席的第一道菜“牡丹燕菜”引入课堂, 让学生把刻印的技法运用到菜肴制作上。如用萝卜和水果雕刻出牡丹花, 拼摆花卉造型, 并且邀请酒店的冷拼师进行现场示范、指导。这项训练不但让学生有了冷拼师的职业体验, 而且让他们对艺术与饮食文化的关系又多了感性的认识。

四、从民间艺术的角度

在人民美术版第六册第十一课“吉祥图案”的教学中, 美术教师向学生展示牡丹的吉祥剪纸图案, 并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牡丹图案所蕴涵的意义。在其他诸如刺绣、年画、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中, 学生们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牡丹图案, 从而认识到牡丹文化的源远流长。

五、从设计的角度

在人民美术版第十一册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的教学中, 教师布置作业, 让学生们为牡丹园设计参观券, 学生们的作品展现了极大的创造性。在人民美术版第三册第五课“小花饰”的教学中, 美术教师请学生们搜集多种纸材, 在课堂上设计和制作牡丹花。学生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五彩缤纷的牡丹戴在头上, 贴在衣服上, 快乐呈现在每一张笑脸上。

红牡丹白牡丹 第2篇

有人三三两两地走过来,驻足,凝望,尔后按下快门,拍出一帧帧照片。照片中,湖蓝色的工装隐匿在绿叶的后面,张张笑脸开在花之上,开在花之间。这是单位院内的牡丹园,种牡丹的是位仓库管理员,一位清瘦健硕、笑容清澈的男人。

仓库院内有片空地,他跟领导提出翻整一下,栽种牡丹。这个新奇的想法得到认可,城市中能有片闲地,任他驰骋,耕云种月,这是多大的恩赐啊!

他开车去洛阳购牡丹苗,同时拉回的还有一车土。故土难离,他疼惜牡丹,怕他们不适应“新家”。洛阳红、青龙卧墨池、乌龙捧盛……百余株牡丹,成了他的心头爱。

花不负人,在他的精心侍弄下,隔年牡丹便开花了,满园的白雪映红霞。

经常见他开着叉车,风一样奔走在厂区,遇到现场繁忙时,一天要往返几十个来回。偶尔工作的间隙,他钻进牡丹园,施肥浇水,中耕修枝。他将收集的旧报纸、废纸箱卖了钱,购买工具、肥料,不够的自己垫付。

有人见了,抛下一句话,刘师傅,你是图啥呢?有那工夫不如歇会儿。话中有嘲讽,有不解。他抬头笑笑。懂得就值得,是的,那些花儿懂得。在他的义务养护下,花年年地开,让每个路过的人,都亮了眼眸。

一年年过去了,他步入中年。有时忙碌半天后,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喝着茶,赏着花。在他看来,每一朵花都有灵魂,有智慧。他如闹市中的隐者,在与花的对视中,原本刚烈的性情,变得愈加谦虚,平和。

一园牡丹,是一园春色。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他种的牡丹,有人拍的牡丹照片,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了头奖。他知道后一脸自豪,仿佛是他获奖了。

养几株花,不足为道。难得的是,在这个熙熙攘攘、争名逐利的社会,他怀着一份淡然,不浮、不躁、不争,做着在他人看来似乎“无用”的事。难道真的无用吗?他不这么认为,让灵魂静下来,慢下来的,大都是无用的事。有多少人在世俗的奔波中,忘记聆听花开的声响,听听鸟儿的歌唱,还有雨打绿叶的声音,它们才是最曼妙的音乐。

因为喜欢,他从无怨悔,用20年的光阴,默默地守候一份美丽。让这片园子,成为一幅清雅的水墨画。

花养得久了,人随了花性。红牡丹是热情奔放的他;白牡丹是内敛沉静的他。两种不同的性格,如冰火交融,使他在深一脚浅一脚的人间,寻找到内心的宁静。这份诗意与美好,伴随他走过人生四季。

(选自《宿豫文艺》2015年第6期,有改动)

阅读品悟

洛阳牡丹 第3篇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形象地描述出牡丹盛开时的盛况, 但是牡丹的花期短暂, 盛开的美丽瞬间只能留在人们的印象中。于是, 融牡丹与陶瓷为一体的牡丹瓷应运而生。牡丹瓷以其形象逼真吸引了中外游客的关注, 赋予陶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 同时开辟了牡丹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而牡丹瓷的创始人就是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武。

牡丹与传统技艺的碰撞

走进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览厅, 就被眼前一大篮形态各异的“牡丹”吸引住了。象征着端庄秀丽的洛阳红花开正艳, 富贵堂皇的姚黄含苞待放, 叶子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这就是李学武经过潜心研究, 用瓷土经过特殊工艺烧制而成的惟妙惟肖的牡丹瓷。

说起创作牡丹瓷还有段小插曲。2007年洛阳牡丹花会间, 李学武与几个朋友吃饭聊天中, 一直在为牡丹花期短暂、凋谢比较快而惋惜。“如果洛阳整个城市到处都有永不凋谢的牡丹, 那真不愧为牡丹之乡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学武当即突发奇想, 萌生了将牡丹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的陶瓷技艺相融合的“洛阳牡丹瓷”。此后, 他遍访全国名窑, 到处拜师, 涉足全国10余个博物馆查阅史料, 整理20余万字笔记, 历尽艰辛, 经过近3年的潜心研究与探索实践, 以高白度、可塑性强的洛阳高岭土为原材料, 以生态牡丹为原型, 以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 汲取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颜料釉色等工艺精华, 博采中国多元瓷种技艺优长, 历经数百次反复试验、揣摩、改进后, 终于突破了白釉瓷器的制作坯料、配制釉药、雕塑制作、施釉、干燥、烧成等关键环节技术, 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工艺。在历经数千次试验后, 李学武在2009年底创造出了新派艺术陶瓷, 因其多以形象逼真、千姿百态的牡丹花为原型, 故被称为“牡丹瓷”。

牡丹瓷造型典雅端庄、装饰极妍尽美、色彩瑰丽绚灿, 受到大众认可。2010年8月, 由李学武研制的纯手工工艺品, 通过捏、揉、搓等工艺手法, 以各种牡丹品种为蓝本, 花叶薄如纸片、枝叶纹理清晰、花色过渡自然的牡丹瓷, 在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艳压群葩, 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观众说, “这个创意太好了, 用瓷做牡丹, 佩木雕座, 三位一体, 牡丹就像长在陶瓷上”。同时, 以“创新、逼真”得到河南原省委书记卢展工的青睐及肯定。就这样, 李学武带去的东西几乎卖空, 牡丹瓷一举成名。

为了把牡丹瓷做成规模、形成产业, 他成立了洛阳盛世牡丹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更名为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 踏上了“追梦之旅”。

创新传承河洛文化

牡丹瓷的横空问世让洛阳牡丹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一个时代。2012年7月, 在“光耀香江”香港回归15周年大型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 李学武设计创作了3个月的“牡丹紫荆花瓷盘”, 被作为专用奖品颁给了董建华、曾宪梓、刘德华等十六位获奖功勋人物, 一时间在香港引起了轰动。作品中的魏紫为牡丹之“王后”, 华丽娇贵, 映照着绽放的紫荆花, 表达出了祖国与香港共同繁荣的美好意愿。为此, 李学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了这一天, 他整整为之奋斗了3年。

公司成立之初, 李学武就赋予牡丹瓷高贵的“身份”。牡丹瓷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复杂的手工工艺, 瓷花、挂盘等制作需要工艺大师的精雕细琢, 在烧制过程中要保证花瓣形状一成不变, 比起传统的工艺瓷器成功率要低很多, 因此一片完整的牡丹瓷价值尤显珍贵。

他带领团队不断进行观念创新, 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围绕洛阳地域特色, 积极将历史文化和河洛文化相融合, 不断推陈出新。他主导的牡丹瓷集中国“五大官窑”的烧制、粉彩、釉色技艺为一体, 汲取各家之长, 烧制出来的牡丹瓷, 最薄的花瓣不到0.1毫米, 色彩鲜明亮丽。

在洛阳临近南郊隋唐遗址公园的一处厂房里, 笔者看到, 工艺师完全用手工捏制花瓣、花蕊、花骨朵、根、茎、叶等, 再进行粘、接、塑形, 制成形态逼真、多姿多彩的牡丹花胚体。李学武介绍, 胚体成形后需要经过800度烧制, 然后把花胚放在瓶坯、盘坯上, 再经过1 300温度的烧制, 使瓶坯和牡丹花连为一体, 之后在上面加上粉彩, 涂上相应颜色的釉料, 最后进行600-800度的烧制。

李学武告诉笔者, 他开始做牡丹瓷时, 洛阳一个著名画家告诉他, 作品要有美感, “当时, 真不知道啥叫美感!”于是, 李学武没事就跑到公园里去看牡丹, 看下雨天的牡丹, 看雾中的牡丹, 看风吹起来的叶子、花瓣是什么样的。“总之, 就是让牡丹花动起来。”

目前, 公司研发、设计并全手工制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河洛文化特色的陶瓷工艺产品, 其中有国礼李学武牡丹瓷、东方妞妞、一带一路、牡丹灯具等八大系列一千余个品种, 已成为洛阳、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特色文化品牌。

2010年以来李学武自主研发设计制作的牡丹瓷系列作品, 先后获得河南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以及中原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工艺奖等多种奖项。其中, 作品“出水芙蓉”“独占春日”获得我国工艺美术类最高奖——“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作品“一揽富贵”在首届世界旅游城市博览会上被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总部永久典藏, “中国梦之富贵和谐”系列作品更是荣获了代表中国陶瓷界最高水平的“大地奖”金奖, “河洛盛世”牌系列产品还被认定为“中国名优产品”。

2013年5月, 李学武在郑州参加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 (以下简称“中博会”) 时遇到两位乌克兰客人, 当时这两位客人相中了他专为“中博会”制作的4幅牡丹瓷屏风。本来屏风并不售卖, 但那两位客人非常喜欢, 很想买走。后来, 李学武为他们再做4幅屏风, 并将赶制好的屏风亲自送到了客人指定的位于北京的国际友好联络会。没想到的是, 他的牡丹瓷被辗转推荐给了外交部, 并一下获得了外交部的青睐, 登上了“国礼”的殿堂。目前, 李学武牡丹瓷的主打品牌“河洛盛世”是河南省著名商标, 该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 李学武牡丹瓷精品“国礼”系列100多件先后被国家领导人赠送给了近百个国家元首及领导人, 受到了国际政要的好评;“一带一路”系列产品深受沿线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喜爱;“东方妞妞”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组的充分肯定, 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伴手礼赠予各国元首;“特别定制”受到了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等中央部委、各级政府以及中国烟草总公司、华为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青睐。实现了“国瓷国花, 香飘世界”。

在2015年的香港青年音乐节上, 作为唯一官方指定奖品, 牡丹瓷再次惊艳香江。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 (总理) 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期间, 牡丹瓷花开上合, 让中外各国领导人领略了中原文化的魅力。

知识产权引领创意新产业

早在2009年底牡丹瓷投产不久, 市场上就开始出现仿制品。“他们模仿的只是我们的外观, 而不是我们的工艺, 只有我们不断前进和创新, 永远不会被超越”。李学武如是说。为了更好地保护牡丹瓷产品的优秀品质, 在每款产品设计和生产试验成功后, 都申请专利, 做著作权登记, 让牡丹瓷在造型设计等方面更加标准规范。目前, 他的公司已经拥有牡丹瓷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共114个, 系列产品著作版权70个。

“越是钻的深了越觉得个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 面对激烈的市场单键, 难以形成有效合力。”长期以来, 李学武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为进一步发展牡丹瓷文化创意产业, 2011年1月, 李学武成立了洛阳牡丹瓷研究院, 先后与清华美院、复旦大学等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 聘请7位专家担任材料研究、造型设计、色彩研究、工艺烧制等方面的教授和顾问, 为牡丹瓷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同年8月, 他又联合洛阳57家工美企业及个人成立了洛阳市工艺美术学会并当选首任会长, 这是该市历史上的第一个工艺美术行业社团组织, 为洛阳工艺美术行业合力共同发展开创了先河。10月, 李学武创办成立了洛阳牡丹瓷博物馆, 为牡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途径。

为了提高技术, 几年来, 李学武组织员工进行了80次内部培训和技术创新比赛, 并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景德镇釉彩顶级专家等为公司员工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

经李学武烧制的牡丹瓷足以媲美真牡丹, 颠覆了世人对千年古瓷呆板、单调的传统印象, 连续获得了“中国名优产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工艺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和银奖, 被河南省政府作为重点对外推介对象。

在李学武的努力下, 2013年5月, 河南省地方标准《洛阳牡丹瓷》专家评审会在郑州市举行。李学武参与起草的河南省地方标准《洛阳牡丹瓷》一举获得专家评审通过, 并将洛阳牡丹瓷定义为工艺美术创新品种, 是重要的文化旅游商品。

李学武牡丹瓷为独创新品, 从无到有, 从产品单一到多元化发展, 一直没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李学武牡丹瓷主导河南省地方标准《洛阳牡丹瓷》的出台和推广实施, 对于发挥传统工艺产品的优势, 提升牡丹瓷的质量、品位, 推进工艺技术进步, 有效规范牡丹瓷生产经营秩序, 促进牡丹瓷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推动洛阳乃至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用创新创业成果回报社会

作为牡丹瓷的创始人, 牡丹瓷产业的引领者, 李学武不仅盘算着他的牡丹瓷如何发展、做强, 他还时刻关注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公司先后与洛阳理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合作, 设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见习基地、教学实践就业基地, 为高校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机会。

230多人的公司, 70%以上为大学生, 他们利用牡丹瓷平台, 立足岗位创业创新, 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先后安排10名残疾人到公司就业, 每年都要接收数名复转军人。

李学武积极与洛阳市慈善总会、市属媒体联系, 开展资助大学生拍卖活动。设立了“河洛汇”文化创意工场, 依托老城打造了一个2 00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 为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创客提供产品展示、价值转换的平台, 实现了大学生的创意与社会的接轨。

按照AAA级景区标准, 李学武将公司所在地牡丹宫打造成集国礼牡丹瓷研发、设计、展示、制作、体验、鉴赏、旅游、艺术于一体的牡丹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设立了DIY体验专区, 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牡丹瓷的体验、制作机会, 促进了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和审美能力, 起到宣传、推广河洛文化和牡丹文化的作用。

他还积极与洛阳知名酒店、宾馆、旅游景点、娱乐场所、特色礼品企业联合组建信息互通、服务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销售网络联盟, 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我认为牡丹瓷的壮大是一次壮举, 但这个成功不是终点, 而是起点。”李学武说, 牡丹瓷不仅能让牡丹花永不褪色, 还应该能让牡丹花绽放得更美丽。为了让牡丹瓷拥有更大的市场, 李学武正在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地方文化特点, 走一条洛阳牡丹瓷融合各地城市文化的“再创新”之路。“我要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牡丹瓷, 占领更大的市场, 能更好地宣传牡丹、宣传洛阳与河南。”

如今, 李学武的“洛阳牡丹瓷”先后被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标准化“AAA”企业”“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企业”“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企业50强”“洛阳市重点文化企业”“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 他也先后被评为“2011年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物”“2011年洛阳科技领军人物”“2012洛阳经济突出贡献人物”以及“2015年洛阳文化产业特别贡献奖”。

折枝牡丹镜和缠枝牡丹镜 第4篇

如图是笔者收藏的两面牡丹镜。

折枝牡丹镜,圆形,直径104毫米,重145克。缘部外低内高,小圆钮,联珠圈内是两枝花、叶扶疏的牡丹,浅浮雕。牡丹的花、叶、枝非真正意义的细线雕,形象略呈立体状。由于采用写实手法,加上构图简洁,布局合理,花枝生动活泼,十分清雅。图画和镜体共同表露的现实气息和素雅的艺术意味,鲜明地体现了宋代人高超的审美观念。

缠枝牡丹镜,“亚”字形,直径125毫米,重105克,联珠圈,小圆钮略呈桥形。镜体轻薄,细线浅雕,极精。四花,双枝从花蒂升出随势缠绕花朵,使图案整体又形成一朵四瓣花。《历代铜镜纹饰》图165河北定州征集者和图173河北曲阳征集者,花的形状与此镜完全一致,但那两镜花朵上带的明显是牡丹叶,故知此镜上的花为牡丹。此类镜多出在河北南部偏西地区及其周边,所以应为北宋真定府路(元丰末年称为河北西路)铸品。

花卉镜主要流行于北宋中后期。黄河以西的秦凤路、永新军路故地多出土北宋圆镜,而华北、江淮屡有北宋异形镜出土,所以北宋菱花、葵边、有柄等镜式应为北宋河北西路、淮南东西路等东部诸路所铸。

缠枝牡丹镜镜缘上阴刻有“定州永平官记”字样及花押。金代永平县,后改完州,明改完县,至今。查《金史· 地理志》,并无定州和完州之名,宋有定州,河北西路所辖;永平却又是金的地名。近缘处有联珠圈,这是北宋花卉镜的典型特征。显然此镜流入,在金代初置永平县时被官司府打上检验刻记。金代乏铜,屡禁毁钱铸镜,民间旧有的铜镜要刻上检验符号。

洛阳牡丹 第5篇

洛阳牡丹在国内外知名度高, 相关文化资源丰富, 与牡丹相关的文化产品更是种类繁多。但洛阳牡丹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还很滞后, 相关优势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因此, 对洛阳牡丹文化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平乐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 作为"农民牡丹画创作第一村", 该村有百余个牡丹画专业户和400多名农民画师, 年创作牡丹画10万余幅, 并进入2011-2013年度文化部确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共528个, 河南省有23个) 。而平乐农民牡丹画就是洛阳牡丹文化产品中的突出代表。

因此我选择以平乐牡丹画为切入点, 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 找出其目前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寻求洛阳牡丹画发展的机遇, 进而探索出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洛阳文化竞争力省内较强。洛阳市历史底蕴丰厚, 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其牡丹文化产业中, 除了花卉种植业, 其他相关产业涉及牡丹的还有动漫业、饮食业、工艺品、保健行业、医药等方面, 发展极具潜力。但与其他同等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其一, 与河南省其他文化产业进行对比:地处中原沃土的洛阳牡丹文化在其开发过程中, 文化品牌开发力度不够, 传统的“花会搭台, 经贸旅游唱戏”的举办思路也未能得以根本改观。一年一度的国家级牡丹花会作为宣传洛阳牡丹文化、推广牡丹文化产业的极佳平台,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其二, 与其他牡丹文化产业相比:同样以牡丹为产业支撑的菏泽, 抓住牡丹种植、出口的缺口, 大力发展牡丹种植业, 成为了全世界面积最大, 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 加之当地对牡丹药用价值进行了充分的开发, 使菏泽被称为“牡丹之乡”。相比之下, 洛阳牡丹虽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世界知名度, 但洛阳牡丹文化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 牡丹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相关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 目前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平乐牡丹画等相关洛阳牡丹文化产品间缺乏整合机制。虽然牡丹文化产品种类较多, 但是大同小异, 产品雷同严重, 大师人才匮乏, 缺乏创新性、时代性、市场影响力弱且相互之间缺乏联系。

2、总量规模偏小, 质量档次较低服务水平较低, 市场秩序较混乱。洛阳目前的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文化设施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 。

3、文化品牌开发力度不够。没有能够围绕地方特色, 发掘自己的文化品牌。平乐村在品牌的建立和宣传存在缺陷, 大众知晓程度低。长久以来洛阳市牡丹文化产业主要以牡丹观赏为主体, 其发展进程缓慢。洛阳牡丹虽具有较大名气, 但平乐牡丹画 (等其他文化产品) 却鲜为人知。

三、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资料

鉴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我于2014年8月初对平村和洛阳市艺术研究院进行了实地调研。对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农民画师进行走访调研, 向画师发放调查问卷。并前往洛阳市区主要旅游景点和主要街道向消费者发放问卷。

(一) 通过问卷调研发现, 平乐农民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平乐农民画目前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 外地人对其知之甚少。2、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园区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3、对相关牡丹文化产品的整合力度不够, 且展示区域较为简陋。4、农民画的销售途径较窄, 缺乏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二) 问卷调研中我得到的启示:

1、文化产品想要走出去就要对其进行产业化发展, 公司化经营。2、平乐牡丹画文化创意产业园选择以文化为核心, 打造旅游购物休闲度假区的发展思路, 是符合其目前现实需要的。3、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对画师进行了评级, 健全了农民牡丹画的定价机制。4、园区与洛阳当地知名画家合作, 定期对农民画师进行培训, 有利于提高农民牡丹画的内在价值。5、园区设立了牡丹画培训机构, 这是对平乐牡丹画技艺和对洛阳牡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6、应加大对平乐农民牡丹画的品牌宣传, 提高其市场知名度。

除传统的广告宣传途径以外, 园区可以积极利用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为展示平台, 同时与旅行社合作, 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游览;也可与洛阳市内的中小学进行对接, 在对牡丹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提高其知名度。

7、政府应加大对园区的扶持力度, 完善基础设施以改善园区交通不便的困扰。8、在园区内应该打造专业精致的展示区域, 对相关洛阳牡丹文化产品进行展示, 营造出浓郁的牡丹文化氛围。

四、实地走访、座谈会议获得多方资料

平乐农民画的发展问题是否反映了洛阳牡丹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洛阳牡丹文化产业是否可能建立统一品牌?如何在当下进行文化创新?带着这些疑问, 我走访了洛阳市艺术研究院, 与洛阳市艺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在洛阳市艺术研究院, 我访问了洛阳市艺术研究院书画部部长、洛阳书画院副秘书长甘良骏先生, 并与研究院的部分员工进行了座谈。

我了解到, 目前主要的牡丹文化产品有:具有收藏价值的名家牡丹画、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平乐农民牡丹画、与平乐农民牡丹画同属孟津县的朝阳镇唐三彩及三彩艺、极具艺术价值的牡丹瓷和牡丹绣、作为世界珍稀品种的牡丹石、以牡丹为核心的现代花卉行业以及牡丹深加工产品:牡丹香料、牡丹花茶、牡丹食用油等。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洛阳牡丹文化产品已经极为丰富, 但各类牡丹文化产品目前均为独立发展, 市场知名度不高, 因此存在建立洛阳牡丹文化统一品牌的可能。但打造统一的品牌会降低文化产业发展的灵活性, 影响市场份额的抢占, 另外技术壁垒的存在也加大了品牌统一难度。

洛阳牡丹文化目前正在结合洛阳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科技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出现了众多的相关文化产品但却缺乏统一的特色牡丹文化味道。牡丹文化的创新并不是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文化产品的创新, 而应是基于洛阳牡丹文化的整体创新。洛阳的文化产业园有很多, 但是都是各自为营, 因此对牡丹产业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形成餐饮、娱乐、展览一体化的创意产业虽存在一定的弊端但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五、总结

1、现状:目前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围绕着观赏牡丹元素形成了包含牡丹画、牡丹瓷、牡丹瓷釉画、黄河石牡丹画等在内的丰富且日渐壮大的文化产业规模。

2、问题: (1) 牡丹文化产品众多但各自独立发展, 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均较小。 (2) 尚未形成知名的文化品牌, 且存在宣传力度较弱的问题。 (3) 文化创新的能力较弱, 尚未与历史文化、城市文化和当代文化有机结合。 (4) 缺乏特色的洛阳牡丹文化氛围。 (5) 牡丹文化产业目前发展模式落后、单一。 (6) 牡丹文化价值的挖掘尚待深入。 (7) 对牡丹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较弱。

3、对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多位一体的系统性对策模型。

(1) 在洛阳市建立统一、专业的管理机构对其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支持, 并为各企业提供灵活的发展空间、为相关文化产品开拓更大的市场。整合特色牡丹文化产品, 打造统一的洛阳牡丹文化品牌。

(2) 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 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牡丹文化推广、牡丹文化产品推介, 提升文化影响力和价值感召力, 对统一的牡丹文化品牌进行宣传和运作。

(3) 将传统的牡丹花会、河洛文化节等以特色牡丹文化为核心的节会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与商业领域相结合,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以迎合当代口味。

(4) 对城区进行合理规划, 营造浓郁的洛阳牡丹文化氛围。 (老城区改造, 新城区打造)

(5) 创新牡丹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与更多领域相结合, 为其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6) 加大对洛阳牡丹文化价值的挖掘力度, 并结合洛阳的历史文化、城市文化和当代文化以丰富牡丹元素的文化内涵。

洛阳牡丹 第6篇

历经了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 洛阳牡丹花会高调亮相在国人眼前。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洛阳市以牡丹为媒介, 自始至终把牡丹产业与招商引资合为一体, 在发展中广纳贤士, 招才引智, 不断使花会呈现出朝气蓬勃的节日气氛。一步又一步的创新赋予了花会顽强旺盛的姿态, 一代又一代的进步成就了花会枝繁叶茂的今天。现如今, 洛阳牡丹节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大事件;也成为市民心中无可取代的年度盛会。洛阳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这个投资平台, 媒体镜头也表明花会成为了洛阳市每年不能缺少百花争妍的景象。最近几年, 洛阳市政府把经济发展的重心不断转移到牡丹花会上, 对于牡丹产业的创新与提高也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创新的精神引领着牡丹产业在各个领域的立足与延伸, 科技的进步也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市在对牡丹专业化培育的同时, 还提升了对牡丹产业的技术研发的力度。

就目前来讲, 洛阳的牡丹产业在面临着多个方面、多种选择的机遇的同时, 牡丹带来了发展前景无限的商机, 也迎来了不可回避的挑战。

1 机遇主要有五个方面

1.1 是市场前景广阔

在本次调研中我了解到, 海内外各行各业每年对于牡丹的需求量大约在两亿支, 而且是牡丹鲜切花, 还不包括对于牡丹种苗的需要。据数据显示, 牡丹种苗在海内外花卉市场上的需求量以及后期销量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大体数量也在上百万株。由此及彼, 牡丹产业的分支还包括了盆栽, 牡丹加工副食, 牡丹种子等等。

1.2 是洛阳牡丹花会的层次提升

据悉, 牡丹花会的主办方即将要提升为省部共办, 也就是说洛阳的牡丹花会即将变为一场盛会, 并且一步一步的上升为国家级的盛宴。此行为提升了洛阳牡丹花会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 牡丹花会在国内同类行业中的影响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1.3 是牡丹争评国花

国花的殊荣若能授予牡丹, 对于牡丹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动力肯定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 对于评选国花, 洛阳市牡丹的热情显得更胜一筹。资料显示, 从古至今, 国花的评选中呼声最高、支持面最广泛的也非牡丹莫属。

1.4 是提升了牡丹产业的发展积极性

据不完全资料显示, 在洛阳本地, 许多基地、大棚都在策划与建设中, 多家企业也都在筹划建设四季牡丹展厅。其中, 国家牡丹园的四季牡丹展厅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洛阳牡丹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同类产业中可以称之为“龙头老大”, 产生的经济效应也不断呈现出上升趋势, 这就使得全国各大牡丹产区开始筹谋牡丹产业的发展。这就给洛阳的牡丹产业产生了不小的挑战。

总体来说, 洛阳牡丹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菏泽牡丹对我国牡丹出口市场的垄断, 在牡丹生产和牡丹各种衍生品加工方面后来者居上, 不断与我市争高低。其次, 如今已经有许多城市陆续举办牡丹花会要与我市的花会一决高下。第三, 纵观海内外市场, 国际市场的牡丹产业竞争相当激烈, 比如颜色娇艳, 科研水平、规模化程度都遥遥领先的日本牡丹, 其产品的质量和经济上的效益都高出我国一大截。所以就当前形势而言, 要发展洛阳的牡丹产业, 我们首先应当充分借鉴各类成功经验, 集中力量发展牡丹产业以及以牡丹为首的牡丹衍生品产业。

2 对于如何加快牡丹产业发展这一问题, 我仅提出以下几项对策和建议

2.1 是要理清思路

万事开头难, 在面对具有一定风险的投资或者项目时, 我们该做的就是有所坚持。我们要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新思路和产业构造演进的阶段性变化, 实事求是,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最终方向。在洛阳市的农业发展中, 牡丹所属的花卉产业毋庸置疑是支柱产业, 在重点发展花卉产业的同时, 要不断的促进产业规模化的改进, 不仅要做到分一杯羹给花卉苗木产业, 还应全方位提升我市牡丹产业的整体素质、结构层次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本着理清思路的前提, 顺利的突出本市牡丹产业的特色, 从而进一步推进牡丹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为相关产业类型统筹考虑, 共同营造和谐发展进程。解放思想, 推动牡丹园的彻底改制, 激发产业内涵性, 从而让我市的牡丹产业饱含动力、又快又稳的进军于当代企业的庞大队伍。还有一点我们要格外注意, 在牡丹产业演变的历程中曾经扮演过主角的生产模式:公司+基地+农户, 它的局限性早已在许多案例中逐渐展现, 除了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增长节奏下的牡丹产业的发展需要, 此模式还不能够相对有效的防范同类产业市场的竞争。

2.2 是要弄清“底子”

知彼知己, 方能百战不殆。什么是“弄清家底”?总体而言就是要理清本市牡丹产业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举例而言:本市牡丹的主体土地种植面积、观赏类牡丹与经济类牡丹的分布区域、不同品种的牡丹的种植结构、相关机构的技术调研与科技研发、以牡丹为中心的各类专利发明创造等基本情况。我们还要学会用数据说话, 从而进一步了解国内各地市牡丹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尤其要把重心放在国内各大牡丹生产基地, 必须做到从整体到细节, 从外观到内核的全方位的实地调研。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优势, 进一步完善我市牡丹信息库, 从而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主观动态的牡丹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和一个既便捷又方便咨询的平台, 方便收集关于牡丹产业以及对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各方面信息。

2.3 是要做好规划

俗话说:细水长流。就是让我们要做好长期的、详细的规划。例如, 研究制定出一套符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中我市牡丹产业何去何从的中长期规划, 进一步突出我市城市特色, 进而发展我市经济。把牡丹产业作为主导的同时, 突出核心层次的主要竞争力,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提升我市就业率。与此同时, 我们要着手与各类专项计划, 逐步把重点转移, 例如牡丹新品种的种植, 产品深加工, 科学技术对牡丹种植的影响等等。要让我市牡丹产业的前景规划与我市其他产业有一个完美的衔接。发展的同时, 需要资金的支持。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一点, 在初期的预算中就要体现出来。例如政府应设立各类专项资金, 并且对于我市牡丹产业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 更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撑。对于国外新品种的学习与引进, 也要有所规划, 对我们有利的, 值得我们学习的, 鉴赏的, 要毫无保留的吸收, 对于我们来说有争议的, 不适合本土发展跟投资的, 我们要选择性的放弃。完善我市的牡丹园区的建设, 其中包括几大科技示范园以及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基地等。其次, 对于我市新兴的几类开发型企业, 政府应该给予很大的重视, 除了对现存的几十家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外, 更应该学习相关的科研成果, 使此类企业独立完成产业化经营, 并且逐步演变成为科技型企业。总而言之, 我市应不断加强科技的投入与完善, 不断提升我市牡丹的科技含量,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牡丹产业化途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完善我市牡丹产业的科技调研与技术体系, 完成了我市牡丹产业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水平。

2.4 是要抓准重点

要抓好洛阳牡丹花会这一重点。洛阳的牡丹花会即将升格为国家级的节会, 我们必须总结好多年来的办会经验, 在此基础上, 借鉴园博会等世界性的节会的有意义的经验, 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抓好相关的项目建设, 尤其是与牡丹园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牡丹基地、重点牡丹园、牡丹四季展厅、牡丹馆等, 还要抓好重大的相关活动。我们可以争取交由政府来进行组织和运作, 也可以由政府来牵头, 帮助企业进行协调运作, 积极组织大型活动。多方携手, 组织好国花的争创。进一步完善相关市场的拓展工作。我市牡丹产业有广阔的市场才能有发展的方向, 才能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鉴于此, 我市更要整合好牡丹资源, 支配各方有用的力量, 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 特别是在产品深加工的延伸中投入精力, 以增强我市牡丹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2.5 是要突出特色

纵观我国的历史长卷, 文人雅士的书中时常能看到牡丹雍容华贵的娇容, 帝王将相的后宫也不乏各色佳丽借牡丹之美而争宠斗艳, 更有数不清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更是给牡丹增添了一份神秘气息。牡丹本身就具有十足的观赏性, 所以牡丹能够受到广大民众的亲睐也是有理由的。我市牡丹产业的发展除了相对有利的条件外, 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我市的特色建设要围绕牡丹开展, 除了要营造氛围, 还要拓展区域规划。例如, 在市区的公园、道路的绿化带、城市高速出入口, 特别是在拓展区规划建设方面, 把牡丹文化融入到整个洛阳的城市规建设中来, 力求把洛阳打城造成为以牡丹为媒的特色牡丹花城。基于此基础, 再结合牡丹花会, 打造特色洛阳牡丹园区, 打造特色牡丹品牌与产品, 充分利用牡丹资源。让牡丹出现在大众生活的每一处, 让牡丹成就我市市民的品质生活, 才能凸显出九朝古都, 花开名城的优越气质与特色。

2.6 扶到实处。加快发展牡丹产业, 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切记要遵循市场客观规律, 必须要做到兑现承诺。第一步, 兑现已经演变为事实的政策。第二步, 今后出台的政策, 必须要做到有诺必践。这两个步骤相辅相成, 一定会使洛阳牡丹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不能不切实际, 闭门造车。政府要把精力跟资金都放在科技创新、种苗培育、市场开发等关键环节, 而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 重点难点的攻克与发展的长远成正比, 所以扶持土地、资金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难点都应该一一攻破, 才能使我市牡丹产业的发展源远流长。扶持重点, 要想使领头人发光, 就应该给予相应的扶持与支撑。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它们的示范作用,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大发展。扶重点牡丹园, 目前, 洛阳共建成规模型的牡丹园12个, 有事业单位性质的, 当然也有民营性质的。如果只是从单一的角度去观赏整个园区, 以管理学的角度出发, 政府下设的牡丹园在各个方面都要远超民营以及社会性质的牡丹园;但从经营角度出发, 民营性质的牡丹园在资金, 技术, 人员等方面都相对灵活一些。牡丹园是牡丹花会的重中之重, 也是吸引广大游客眼球的重点。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就是如此。紧抓重大活动。1999年, 洛阳牡丹在昆明世博会出师不利, 菏泽牡丹占据了整个世博会的舞台, 成为了真正的主角。此后国内各类重大活动, 例如08年奥运会等、洛阳紧抓机遇, 主动热情, 自觉参与, 积极运作, 再次扬名天下。据此不难发现, 发展的角度与层面必须广泛, 对于同行业以及各类大型活动也必须重视参与。

洛阳在轮回中不断的湮灭与重建, 牡丹的一枯一荣即是洛阳城历史的见证。牡丹花会已经变成市民心中引以为荣的节日。它使洛阳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提升。洛阳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世界牡丹生产基地。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大潮冲击着洛阳牡丹, 怎样把重点转移到发展牡丹产业和以牡丹为龙头的花卉苗木产业, 把牡丹这一产业变成增收民富的有力支柱, 是对于牡丹产业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切发展方向的基础就是解决以上问题, 实现使洛阳携牡丹, 国色照帝都, 花因城荣光。千年前已注定的姻缘一定会在时代的大浪潮下让洛阳与牡丹相伴相随, 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郭琰.论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J].中州大学学报, 2007, 24 (02) .

[2]王院成, 马信强.论旅游节庆的原旨及其回归――以洛阳牡丹花会为例[J].三峡论坛, 2011, (02) .

[3]褚冬雪.河南文化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J].现代商业, 2012, (14) .

关于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7篇

新的时代, 洛阳人民对牡丹的热爱更加浓烈, 1982年9月12日, 经洛阳市人大会议通过, 牡丹当选为洛阳市花, 同时决定每年4月15—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经济、振兴洛阳”, 牡丹被赋予新的使命, 成为展示洛阳、宣传洛阳、发展洛阳的重要使者。自1982年至今, 在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 已经成功举办了27届牡丹花会, 有效地提高了洛阳的知名度, 加快了洛阳改革开放的步伐, 推动了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全市人民真正享受到了牡丹带来的自豪与实惠, 牡丹对于洛阳的价值与意义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与升华。

牡丹作为我国传统名花, 不仅是洛阳人的至爱, 国人也对之喜爱有加。在1991年、1994年“国花”评选中, 牡丹一举夺得魁首, 成为候选国花之一, 也成为极具潜力的商品资源、旅游资源。

然而, 洛阳市每年花会来客总量却呈现出整体下滑趋势。原因包括多方面, 如:人们旅游趣味的多元化、旅游市场的竞争瓜分加剧等, 在寻找外因的同时, 必须重新审视洛阳观赏牡丹的发展现状, 制定出适合洛阳市实际情况的观赏牡丹发展的战略。

1 洛阳观赏牡丹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1 优势

1.1.1 科研机构健全。

洛阳市有从事牡丹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洛阳市牡丹研究院, 且中国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基因库设立于此。这是洛阳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 该机构围绕牡丹, 开展了包括引种育种、无土栽培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 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 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1.1.2 牡丹品种多。

洛阳市现有红、粉、白、紫、蓝、黄、黑、绿、复色等九大色系牡丹品种600多个, 包括传统品种118个, 新育品种125个, 国内交流品种276个, 国外牡丹品种103个以及野生牡丹种质资源6个, 是目前国内外牡丹品种比较丰富的城市之一。

1.2 劣势

1.2.1 牡丹生产规模小, 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洛阳市牡丹生产未能形成规模, 尚不能实现自给, 每年需从外地大量购入才能满足栽种需求。这样不仅流失了资金, 而且其成活率与生长势明显不如本地种苗。在生产规模不足的前提下, 牡丹的产业化、商品化无从谈起。每年仅有少量的牡丹种苗出口、牡丹催花外销,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与洛阳市牡丹在国内外的声誉是极不相称的, 据调查表明, 每年有大量的牡丹订单发往洛阳市, 牡丹作为洛阳市的特色农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生产不足的原因, 一是人们对牡丹的市场前景预测不明, 信心不足;二是牡丹产业扶持政策未能深入人心[1,2]。

1.2.2 牡丹管理粗放, 观赏品质降低。

牡丹是一种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严格的花卉。但在观赏牡丹的管理上, 洛阳市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不及时、不全面, 致使牡丹观赏品质下降, 花朵不大, 花色不艳, 枝叶不旺。特别是对一些株龄较大 (约20~60年) 的牡丹, 不能实施特殊养护, 造成其长势衰弱直至枯死。其原因主要是职工养护技术水平低、管理投入资金不足等。

1.2.3 科研技术手段落后, 创新成果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牡丹的深层次发展需要高技术含量科研成果的支持。但洛阳的牡丹科研明显显露出技术落后的迹象。主要表现为:在技术人才和技术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上, 投入不足;在科研成果上, 缺乏创新。例如在基因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 洛阳牡丹引种育种工作尚未尝试利用此方法;名贵稀有品种繁殖系数低、牡丹的组织培养、晚开品种等与生产、观赏直接相关的技术难题不能解决;洛阳牡丹的花朵色彩、枝叶长势等观赏品质明显不如国外引进品种, 不能充分体现其花大色艳、雍容富贵的气质。

1.2.4 科研与生产脱节, 推广应用程度低。

目前, 洛阳市牡丹科研成果已有很多项, 但就其应用价值、成熟程度来说, 能够且值得推广的科研成果又屈指可数。这说明科研解决生产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好的成果得不到应用, 例如:牡丹无土基质盆栽技术解决了盆栽牡丹的出口限制问题, 但目前得不到推广应用;牡丹的反季节催花技术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等。

1.2.5 造景方面缺乏特色。

牡丹花会是以牡丹为重点观赏对象的人文活动, 如何在众多的植物材料中突出牡丹的丰采是一个值得规划设计师们认真探索的课题。目前, 洛阳市牡丹造景缺乏形式和意境上的创新。

1.2.6 观赏面积小, 品种结构不合理。

洛阳市牡丹观赏景点主要有市区各大公园、洛阳牡丹园、国家牡丹园及中国国花园, 观赏面积小。街道虽有部分栽植, 但因多为线性栽植, 观赏效果不明显。根据对洛阳市各大公园观赏牡丹花期、花色的统计, 早开品种占7.9%, 中开品种占85%, 晚开品种占7.05%, 中开品种居多;花色中, 复色占1.6%, 黄色占0.8%, 红色占74.7%, 粉色占13.9%, 白色占2.2%, 紫色占3.9%, 蓝色占1.4%, 黑色占1.3%, 绿色占0.3%, 即总体偏重于红、粉色系。

2 发展对策

2.1 继续加大牡丹的对外宣传力度, 确立洛阳牡丹的品牌优势

“洛阳牡丹”名甲天下, 洛阳是“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牡丹是“洛阳花”;洛阳牡丹已登录注册为品种原产地等, 这些都是洛阳的品牌优势。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舆论宣传, 不断扩大其知名度, 提高其影响力, 这是一项重要而持久的工作。

2.2 结合农业产品结构调整, 积极推动洛阳牡丹规模化与产业化进程

牡丹生产的规模化是观赏牡丹发展的基础, 牡丹生产的产业化是观赏牡丹发展的动力。根据牡丹市场前景, 结合洛阳市农业产品结构调整, 把洛阳培育成全国牡丹生产中心。一是要加大政策保护力度, 鼓励农民种植牡丹, 可采用政府订购等形式, 降低牡丹市场风险, 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要加强牡丹的商品开发力度, 发展牡丹鲜切花、干花、反季节催花、药用、食用等多种经营模式;三是要根据生产标准要求, 实行严格管理, 确保观赏牡丹及其种苗的商品质量[3]。

2.3 结合旅游与城市规划, 加大洛阳牡丹观赏景点开发建设力度

牡丹花会是洛阳旅游精品之一, 观赏牡丹发展战略是洛阳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该抓住洛阳市拉大城市框架的机会, 结合城市规划, 特别是绿地系统规划, 合理布置、高品位建设各具特色的牡丹景点。选择立地条件适宜、小气候凉爽的位置栽植牡丹, 以延长或推迟花期;建设高技术含量的牡丹促成栽培中心, 以适应四季观赏之需。同时, 增大城市出入口、街道游园、厂区、生活小区等处的牡丹栽植量, 营造牡丹城的氛围。

2.4 加强牡丹科学研究, 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持

在对牡丹传统技术全面总结的基础上, 加强观赏牡丹的科学研究。加大牡丹科研经费的投入, 引进人才与设备, 选择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组织攻关与推广应用。例如:牡丹的组织培养技术、名贵稀有品种的快速繁殖技术、鲜切花品种选育、晚开品种选育等。针对规划设计, 应开展广泛深入的专题研讨活动, 寻求科学可行、形式多样、构思新颖、意境高雅的牡丹造景形式[4,5,6]。

2.5 调整牡丹品种结构, 加强牡丹精细管理

适度调整牡丹品种结构, 丰富牡丹花色品种, 加强牡丹精细管理, 是提高牡丹观赏品质、观赏效果、延长观赏时间的前提。加大早开、晚开品种及黄色、绿色等珍稀品种的种植比例, 延长花期, 丰富花色, 并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牡丹管理水平, 真正将“花大色艳”的洛阳牡丹呈现给中外游客。

参考文献

[1]邓国取.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2 (1) :45-51.

[2]陈涛.当前洛阳牡丹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林业产业, 2006 (9) :37-38.

[3]邓国取.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的产品创新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 2003, 23 (3) :37-38.

[4]蓝保卿, 李武云.洛阳市实施牡丹发展战略[J].中国花卉园艺, 2003 (4) :8-9.

[5]刘会超, 刘磊, 贾文庆, 等.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J].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 (3) :617-619.

洛阳牡丹 第8篇

城市文化中视觉形象的重要功能为复杂的城市形象提供了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视觉识别系统, 使人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特征, 把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这种视觉形象既鲜明、简单、易于识别, 又内涵丰富, 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如今, 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城市形象塑造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环节。而近年来, 国内已有很多城市通过城市形象设计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具有“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之称的洛阳, 正是处于河洛文化的中心, 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其城市文化资源占据绝对优势。然而, 与国内同样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相比, 洛阳的城市形象并不突出, 欠缺一定的系统性和有效的城市形象推广方案。如果把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加以整合和归纳, 设计出独特的、醒目的、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的视觉形象, 通过具有城市文化特点的视觉形象去更进一步的认识洛阳、了解洛阳、宣传洛阳, 从而为洛阳打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创造经济效益。

一、洛阳城市文化特色

1. 洛阳牡丹文化

自唐代以来, 牡丹之盛, 莫过于洛阳。洛阳素有“花都”之称, 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甲天下”, 牡丹也被奉为国花, 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从古至今, 文人墨客观罢洛阳牡丹无不尽舒感慨, 写下“洛阳地脉花最宜, 牡丹尤为天下奇。”“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牡丹文化反映在洛阳人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绣有牡丹图案的被面、衣料;以牡丹为题材的剪纸、花灯;以牡丹命名的食品、街道以及牡丹画家不计其数等等, 都是洛阳人酷爱牡丹的真实写照。

2. 洛阳民间文化

洛阳历经十三个朝代的沉积, 拥有极为丰富和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 形成独特的洛阳民间文化。

洛阳的“唐三彩”融绘画、雕刻、印花于一炉, 有人物俑, 马、牛、骆驼、鸟兽俑, 还有盘、碗、壶等, 造型典雅优美, 设计古朴自然, 色彩晶莹瑰丽, 形成风格独特的民族艺术品。

在洛阳的民间艺术百花丛中, 河洛大鼓是一株古老的奇葩, 由于流行于河洛流域而得名。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 以洛阳一带流行的小唱本为内容, 在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的唱腔基础上, 融合其他民间曲艺形成的新派系, 因演唱风格欢快活泼、气氛热烈, 流畅通俗、韵味十足而深受洛阳人民喜爱。

洛阳剪纸是洛阳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洛阳剪纸多以花卉为主, 形象或粗犷豪迈, 或造型简朴, 或结构繁茂, 或精巧秀美, 是千年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

洛阳宫灯历史悠久, 它始于周朝, 盛于隋唐,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洛阳宫灯品种繁多, 有白帽方灯、红沙园灯、六角龙头灯、走马灯、二龙戏珠灯等。现在, 每逢元宵佳节、牡丹花会和河洛文化节期间都会举办大型灯展。

3. 洛阳饮食文化

洛阳人的饮食文化十分独特, 这与洛阳的地理环境以及洛阳的历史均有一定关系。洛阳水席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水席来自民间, 因武则天的喜爱而曾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宫廷宴席。此后, 又传入民间,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有风味。如今, 洛阳水席完整的工艺流程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饮食文化另一个最重要的组成就是汤类。在洛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汤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似乎我们能够想到的食材都可以用来做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丸子汤、豆腐汤、牛杂汤、羊杂汤、不翻汤等等各种汤类无所不有, 形成了洛阳独有的汤文化。

二、洛阳城市形象的定位

城市形象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基点, 是城市独特个性的灵魂, 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 是一个城市全部优势的凝缩, 是一个城市走向未来的航标。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抓住其核心进行有效定位, 能够形成持久的魅力, 在与其他城市竞争时便占据了有利位置。合理科学的城市定位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的同时, 又无形中促进了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增殖。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对洛阳提出的功能定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中原城市群副中心, 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 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 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对于洛阳城市形象的定位而言, 要将这些概括性的语言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符号化, 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具代表性的洛阳城市形象定位的三个方面:

1.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洛阳历史悠久,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1529年的建都史, 足可以称得上是“千年帝都”。在洛阳牡丹不仅仅是花, 其身后的文化内涵, 更有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牡丹文化。

2. 山水园林, 文化圣城

一个洛阳城, 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洛阳城承载了太多中国文明的精髓, 河图洛书、周公礼乐、程朱理学……所有这些都是构成世界华人最引以为荣的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发端于洛阳的五大学术流派 (儒、释、道、玄、理) , 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东方文化, 这些与洛阳休戚相关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最璀璨的华章。

洛阳可谓“山在城中, 城在水中。”市区内有龙门山、周山、邙山和上清官四个万亩森林公园, 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四水汇聚洛阳城。尤其是碧波荡漾、穿城而过的洛河, 以及依河而建的全国目前最大的城市滨河公园——洛浦公园, 是北方城市中绝无仅有的靓丽的水岸风景线, 给洛阳城平添了无限的湖光山色。

3. 科技之城, 工业强市

洛阳是一座工业科技城, 现已拥有机械、石化、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电力等6大支柱产业36个工业门类和5000多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成为了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 洛阳是一个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的城市, 拥有众多国家级、省市属骨干科研院所, 科研人才密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形象建设要注重城市的文化内涵与风格特点, 使其成为城市形象的“魂”和“根”。洛阳具有河洛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和典型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累积, 在归纳总结出具代表性的洛阳城市形象定位的三个方面的基础上, 从视觉角度塑造洛阳城市形象, 对洛阳城市形象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摘要:洛阳, 地处河洛文化的中心, 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其城市文化资源有着绝对优势。城市文化中视觉形象的重要功能为复杂的城市形象提供了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视觉识别系统, 使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城市形象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基点, 是城市独特个性的灵魂, 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本文阐述了洛阳城市文化资源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具有其城市文化特点的视觉形象定位, 从而为洛阳打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创造经济效益。

洛阳牡丹 第9篇

关键词:牡丹;牡丹红斑病;抗氧化酶;牡丹枝孢霉

中图分类号: S685.11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228-02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不但欣赏价值高,还是名贵的中药材。牡丹籽油因其营养丰富,又有医疗保健作用,被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油”[1]。因此,牡丹栽培面积不断增加。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其病害也逐年加重。据调查,国内牡丹病害有20多种[2],其中牡丹红斑病,也叫霉病、轮斑病,是牡丹上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由牡丹枝孢霉(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侵染引起[3],主要危害部位为叶片。受害牡丹植株长势衰弱,花色衰退,严重时甚至死亡,引起牡丹品质差、苗木产量低,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调查发现牡丹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很大差异[3-4],开发利用抗病品种是实现病害可持续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的研究多集中于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对于牡丹受病原菌侵染后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研究较少[5-6],而研究牡丹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最易揭示牡丹的抗病本质。本试验对不同抗病性的牡丹品种在牡丹-牡丹枝孢霉互作过程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的培养及处理

本试验选用抗性牡丹品种鲁菏红和易感品种赵粉,在2013年秋季从山东菏泽购入,栽入花盆(45 cm × 32 cm)中,埋入大田越冬。2014年3月中旬移入温室,温室温度20~30 ℃。常规浇水、施肥管理,植株生长良好。

牡丹枝霉菌为笔者所在实验室从病叶上分离并鉴定的菌种。在PDA培养基上培养,25 ℃黑暗培养10 d,待菌落直径约6 cm时,用毛刷将病原孢子刷下,用无菌水配制成3.5×106 个/mL的孢子悬浮液。选取长势一致的植株,采用无创伤接种,用喷雾法将菌液喷至叶片的正反面至滴水为止。参照吴玉柱等的方法[7],微型喷雾器喷雾保湿3 d,对照用无菌水喷施。分别于接种病原菌后的0 h(处理前)、12、24、48、72、120 h 取样,于09:00取材取牡丹枝条倒2、3叶,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1.2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均参照刘家尧等的方法[8];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均参照郝再彬等的方法[9]。

1.3 发病情况统计方法

在病原菌处理10 d后统计牡丹发病情况,染病率=发病叶片数/调查的总叶片数×100%,以染病率来表示不同品种的抗病情况。

数据使用Excel处理,用SAS 8.1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牡丹品种的发病情况

赵粉、鲁荷红喷施病原菌后,均有病斑的出现,但出现的时间不同,赵粉3 d有小斑点出现,而鲁荷红5 d才开始出现小斑点。10 d后统计发病情况(表1),可知发病程度有显著差异,赵粉的发病率为69.0%,而鲁菏红为39.2%,说明鲁菏红对红斑病的抗性高于赵粉。

2.2 牡丹-枝孢霉互作过程中叶片SOD活性变化

SOD是在植物活性氧(ROS)清除系统中第一个发挥作用的重要抗氧化酶,能将O-2 · 歧化成H2O2和O2。从图1看出,2个牡丹品种经病原菌侵染后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变化的时间和幅度不同。鲁菏红处理后在24 h有高峰的出现,比对照提高45.1%,随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而赵粉在48 h达到高峰,比对照提高38.7%,之后又迅速下降。

2.3 牡丹-枝孢霉互作过程中叶片CAT活性变化

在生物体内CAT负责清除细胞内的过氧化氢,使之分解生成氧和水,防止膜脂过氧化,使细胞免遭过氧化氢的毒害。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牡丹-枝孢霉处理后,CAT活性变化一致,均在24 h到达最高峰,鲁菏红、赵粉分别上升81.7%和88.3%,随后下降,但赵粉的下降速度比鲁菏红要快,降低了对H2O2的清除能力。

2.4 牡丹-枝孢霉互作过程中叶片POD活性变化

POD是逆境条件下的关键防御酶,能清除自由基,特别是在植物的抗病中发挥作用。由图3可知,鲁菏红牡丹枝孢霉处理后,POD活性在24 h时显著升高,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比对照上升331.2%;随后缓慢下降。赵粉在72 h达到最高,比对照升高225.5%。

2.5 牡丹-枝孢霉互作过程中叶片PPO活性变化

PPO参与了木质素前体的聚合作用,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从图4可以看出,鲁菏红经病原菌处理后,PPO活性不断升高,在120 h稍有下降;而赵粉处理后,PPO活性升高缓慢,在72 h后迅速下降。

3 讨论

病原和寄主植物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植物表现出相当大的潜力来防御外来病原物的侵袭,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10],其中植物生理生化的变化一直是抗病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牡丹受病原菌侵染后的生理变化研究较少。本研究中无论是抗性品种鲁菏红还是感性品种赵粉,在枝孢霉菌处理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势,但不同的酶类及不同品种上升到高峰的时间和幅度不同。鲁菏红中的SOD活性在24 h出现高峰,随后下降,赵粉在48 h出现高峰,但鲁菏红中SOD活性显著高于赵粉。对于POD活性,鲁菏红在48 h出现高峰,而赵粉在72 h有高峰的出现,活性远高于赵粉。对于CAT和PPO活性,鲁菏红和赵粉高峰的时间相同,但鲁菏红升高的幅度大于赵粉,而赵粉活性的下降大于鲁菏红。总的来看,抗性品种鲁菏红抗氧化酶活性上升快,活性高,下降缓慢,而感病品种赵粉酶活性上升稍慢一些,上升幅度低,相对于鲁菏红下降较快。由于鲁菏红的发病率低于赵粉,这说明抗病性的强弱与酶活性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nlc202309011025

牡丹受到柱孢菌的侵染后SOD活性也有升高再下降的趋势[6],接种Fusarium spp.和Rhizoctonia后,具有较强抗病性的水稻秧苗SOD活性明显上升,高峰出现较早[11]。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CAT参与了植物的抗病性,抗病的可能机制还不太清楚,可能在生物侵染的早期,将H2O2分解为O2,触发苯甲酸,生成水杨酸,启动了植物的系统抗性(systemic ac quired resistance,SAR),增强抗病性。POD酶催化合成的木质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抵抗病原菌入侵的重要屏障[12],木质素的含量可能与抗病性有关[15]。本试验中,2个牡丹品种的酶活性差异非常明显,抗性品种POD活性变化比感病品种活性高,与王凤敏等研究大白菜感染甘蓝链格孢的结果[13]相似。有研究发现,真菌感染后植株PPO 活性增强,与抗病密切相关[14],且抗性品系的总酚量和PPO活性都要比敏感性品系高。

以上结果表明,牡丹-枝胞霉抗性的大小与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關,SOD、POD、CAT和PPO活性变化大小均可作为衡量牡丹抗性大小指标的依据,可为培育抗病牡丹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周海梅,马锦琦,苗春雨,等.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J]. 中国油脂,2009,34(7):72-74.

[2]李 丽. 山东地区芍药病害调查及主要真菌性病害的病原鉴定[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12-14.

[3]吴玉柱,季延平,刘 慇,等.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6):711-716.

[4]段瑛瑜. 菏泽地区牡丹病害调查和控制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4-9.

[5]康业斌,商鸿生,成玉梅. 牡丹病害及其固有的化学抗病物质研究进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增刊1):247-249.

[6]杨德翠,郑国生. 柱枝孢叶斑病侵染对牡丹生理特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4(1):57-61.

[7]吴玉柱,季延平,刘 慇,等. 牡丹红斑病发病规律的观察[J]. 中国森林病虫,2004,23(5):6-10.

[8]刘家尧,刘 新.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5-204.

[9]郝再彬,苍 晶,徐 仲. 植物生理实验技术[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202-212.

[10]蒋选利,李振岐,康振生. 过氧化物酶与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6):124-129.

[11]王雅平,刘伊强,施 磊,等. 小麦对赤霉病抗性不同品种的SOD活性[J]. 植物生理学报,1993,19(4):353-358.

[12]Lewis N G,Yamamoto E. Lignin:occurrence,biogenesis and biodegradation[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0,41:455-496.

[13]王风敏,张鲁刚,刘 静,等. 春夏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和抗性鉴定方法比较[J]. 植物保护学报,2007,34(6):614-618.

[14]Thygesen P W,Dry I B,Robinson S P. Polyphenol oxidase in potato[J]. Plant Physiology,1995,109(2):525-531.郭爱华. 非洲紫罗兰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230-232.

洛阳牡丹 第10篇

同去的大学校友也为之叹为绝妙, 对美的欣赏与感知, 就这样一齐共鸣。而对于画作的惊叹与情有独衷, 我是第一次如此, 我便有了寻访的冲动。

一经打听, 获知为大老崔之作。于是, 调动了混在书画圈里的“秘探”红英小妹, 才有了与大老崔秋日午后的这次如期相遇。

初衷

大老崔, 原名崔廷玉, 字子春, 号大老崔, 问及为什么是大老崔而不是崔老大?73岁高龄的大老崔笑得像个孩童, 他说, 崔老大, 老大老大, 以为自己最大, 真的能是老大吗?而大老崔呢, 大, 大大咧咧, 大大气气;老, 老老实实, 老实做人、老实作画, 老实交朋友;崔为本姓, 放最后, 我的本意就是, 大老崔叫起来平实、平易, 亲切, 永远做平常人。

听名号有点土, 但大老崔的牡丹艺术于2001年、2005年先后参加联合国NGOIAEWP世界和平美术展览, 得到世界各国的好评, 已载入联合国NGO世界和平美术展览的历史史册。2007年联合国非政府组织、联合国NGOIAEWP、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与经济理事会等六个团体共同授予大老崔为“世界名人最高奖”荣誉称号。

对于画, 大老崔没有进过院校, 没有拜过师父。生不逢时的他, 出生在1938年的河北承德, 在所有的童年记忆中, 他总是与饥饿、贫穷相伴。无裤无鞋的冬天, 7岁的大老崔是别人的家牧童, 放牛娃一个。他经历了战争, 并参加过抗美援朝, 也做过工人, 当过警察。也就在当警察三小时一换岗的空当, 学习画画, 那时就想有一门技艺在手, 心底不慌。曾考过天津业余美术学习班, 在那里学习了三年美术, 同时也接触了一些大家、名家。而自己的画作也更多的是侧重于山水。

1962年, 对于中国而言, 又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一样饱受饥饿的大老崔退职回乡, 务农于河北坝上, 迫于生活, 他就想着点子赚饱肚子,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所长, 画钟馗与百姓换米换面。因为钟馗是门神, 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人人喜欢, 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个腹饱肚圆。可是, 在“文革”中, 大老崔却为此遭难。在逃回承德后, 找到转业介绍委员会才有幸当了锅炉工。此后, 杂工、木匠、美工, 各种行当也算过个遍, 最后落脚承德工艺美术厂当了厂长。

也由此开始, 大老崔才算真正与艺术贴近, 真正作为专业开始研究起美术了。而结缘牡丹, 是在1958年9月的一天, 在天津交井, 他亲眼目睹了著名画家王雪涛牡丹创作的现场演示, 从那刻起, 他爱上了牡丹。这种爱, 没有任何理由。缘于他的钟爱, 他的画作便从此有了专攻的方向。

突破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眨眼, 30年走过, 任凭时间冷落, 披星戴月, 大老崔在牡丹的世界里临摹、狂想、创作, 牡丹在他的手里、心里有了思想, 有了情感, 有了灵魂。大老崔笔下牡丹的灵光闪现, 来源于时间的沉淀和生活的积淀。他是如此情愿地把自己的岁月交给清风明月, 交给了牡丹, 连同他的魂魄。

逐渐地, 大老崔被圈内人士认可, 他的牡丹则被人喜欢。1990年, 在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综合运动会上, 大老崔作为河北省代表被邀到现场演示牡丹的创作。而到场名家又不在少数。令大老崔心生忐忑的是, 名家齐列, 自己的画风不改, 将永远随其后, 步其行, 难以突破。如何能跳出王雪涛大师的画风, 而画出自己的牡丹?让笔下的牡丹真正属于崔氏牡丹而风骚独领?

大老崔托腮左思右想, 便产生了左右之分的概念, 于是左手试试, 右手试试, 突然他想到用左手作画, 是否力度、角度就会改变?果然, 左手提笔, 是左思维, 力度、角度自然与右手不同, 于是就有了左笔牡丹的产生。再从色彩上琢磨, 传统牡丹作法一般均为一花五色, 而大老崔加补色彩, 采用一花七彩, 甚至由原来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加补粉、黑、白以至到后来的十彩, 并把传统的“水冲法”改为“粉冲法”, 大胆地把胭脂加重, 颜色便由此而厚重, 并同时加大构图阴暗面。虽说难度加大, 但灵感与突破也就在大老崔的不停尝试中, 一次次构思, 一次次创作中, 运笔动心成自然, 粉冲左笔成其特点, 便创设出了崔氏牡丹的一派技法。

崔氏牡丹便以其厚重、霸气、鲜活、立体而跃然纸上。对于牡丹的常规画法, 枝干与叶子一般向下, 而大老崔的枝干, 借鉴中国画传统的松、梅画法, 苍劲有力, 并强调枝干明暗度;而花叶均为向上走向, 一改传统的“三筋五叶”, 揉进了五彩画法, 色泽上丰富多变, 浑厚圆润, 向上舒展, 充满生机;花头更为厚重华美, 特别是花蕊这一细节之处, 都采用小菊花的形状, 自成花朵, 以其特有的色彩点缀着每一朵怒放中的牡丹, 如一颗美人痣, 又如点睛之笔, 让花朵出俏、奇丽。整个构图总是激进、向上, 奔放而生机勃发。

特别是在陶艺方面, 大老崔作着大胆尝试, 在白陶瓷上画出有史以来第一朵栩栩如生、层次清晰的白牡丹, 这一突破填补了千年瓷都历史上绘画白牡丹的空白。在世界瓷都景德镇千年华诞之际, 鉴于其在民族艺术领域里取得的杰出成就, 他被人民日报社授予“中国牡丹王”的荣誉称号。2003年, 大老崔为庆祝中央电视台建台45周年而精心创作了“盛世名花”青花陶瓷大瓶, 被中央电视台收藏并陈设于正门大厅。

如他创作的《中华魂》、《富贵和平万岁》、《爱我中华》、《万紫千红》, 还有以56朵绿牡丹组成的中国版图《生命之源》等等, 都在宣传一种无战争, 无污染, 追求和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件件作品的主题紧扣国家、民族, 环保、世界和平, 把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和世界文化的精神所在都镶在其中。我们能感觉到作品中向心的旗帜始终高扬。难怪央视主持人王刚在接画时说:“你是如此地热爱党, 热爱祖国, 一定是一个老党员。”事实上, 大老崔不是党员, 但党已刻在他的心头, 他经历过战争, 跟着党浴血奋战, 直到今天的盛世景象, 采访中, 酷似玩童的大老崔很幽默地对记者说:“人们把党比母亲, 我把党啊来比爹, 我是儿子, 党是爹。在中国社会, 爹是一家的主心骨, 爹是方向。我虽不是党员, 但党在我心中很重。”

牡丹魂

他有一种思想, 也是一种理想, 在盛世天下, 大老崔通过自己心中的牡丹, 把人类共同的和平、友好、富贵作为牡丹传达的主题, 他要通过牡丹这个载体来完成世界各国人民对幸福、吉祥的企盼与憧憬。可以说, 大老崔的整个身心皆为牡丹艺术, 他把自然的神、韵、质、色、泽、气都发挥到极致, 在自己追求精深的意境里, 填充着最为神圣而崇高的思想意识, 从个体到国家、到民族、到世界, 他歌颂着美好、歌颂着和平、歌颂着时代、歌颂着生活的真善美……

我们通过他的作品来品读大老崔的内心和他的思想, 《富贵和平万岁》的构图, 一个酷似地球的框架, 实为牡丹枝干, 顶部是一对和平鸽, 右上方是三朵绿牡丹, 左下方是五朵绿牡丹, 意为三大洲五大洋, 而整个后背景是淡蓝色的色调, 如星空似海洋, 主题不言而喻, 曾在联合国展出时得金奖。在建党80周年时, 大老崔精心创作了《丹心向阳》, 全幅由56朵牡丹组成了中国版图, 意为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 具体到局部布局上, 在新疆西藏地区, 则是9朵黄色牡丹, 形如斧头加链刀, 意为九九归一, 一朵金花雄居心脏, 象征着皇权主心, 华北、东南则由21朵粉红牡丹组成一个“好”字, 从数字上正好排成“1921”。整幅画的构思及喻意, 都包涵了大老崔的艺术修养及思想境界, 该画现被收藏于人民大会堂二楼仁义堂。再有《生命之源》, 朵朵牡丹那翠绿娇艳的色泽, 立体跳脱的饱满与奔放, 令人叹为观止。

目前, 大老崔又一力作即将面世, 他为世界和平而创作的百米长卷《世界和平富贵图》, 由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法、苏、英、美五国国花及牡丹联接而成。长卷的中国部分由七色牡丹组成, 形如腾起的牡丹长龙, 中间以32朵绿牡丹托起的天安门, 左边是黄河, 右边有万里长城……到法国部分的鸢尾花和梧桐, 还有艾菲尔铁塔, 7组牡丹组成的法兰西名字, 由蓝、白、红牡丹托起的国徽, 用国花联接一起, 象征了中法友谊。这一力作, 在采访时已到英、美部分。大老崔有下一步的计划, 他要到英国与美国实地进行采访考察后进行。

每幅画, 他都能讲出一个构思的故事, 讲出一个高深的主题, 每幅画, 都涵着大老崔的一腔的心血, 彰?着他的博大与信仰。作画常年, 已惠兰于心, 大老崔对生活有着极深的领悟, 闲情时也作诗作画, 有关梅花、牡丹的诗, 有关哲理的幽默画, 而喻意深刻。

他不为画而画, 不作没有思想的画。应市的画作也有, 他说, 为企业作画, 就要有富贵兴隆、欣欣向荣的七彩牡丹作主题;为个人喜好作画, 多把民俗的祝福和吉祥的数字融入牡丹。而作为一个艺术家, 真正的应该为社会留下什么。

大老崔也独爱蓝梅, 他认为梅自傲寒, 心胸高洁, 爱其气质。谈笑中, 也在自嘲, 但他更懂得进退, 豁达可近。那天, 在他的工作室里, 大老崔穿着一件白色甲壳, 上面印有牡丹, 里面一件白色背心, 也印有牡丹, 均为大老崔自己设计, 可以说从内心到外形, 全是崔氏牡丹, 且自成品格。在那个?烂的“牡丹园”, 那一簇簇怒放的激情, 如生命的宣言, 在完成着笔墨与情感的跨越后, 羞花闭月, 忘情而陶醉。独衷他的牡丹, 由此, 我也认识了一个真实、自由、个性的大老崔。

大老崔诗词

悟画

天外雪地半有无

云间雾里傲骨突

不知唐诗颂圣竟

酒后笔下悟娇图

知音

读书画印构香魂

真善美丑留迹真

作品俗雅分高下

迎来多少知音人

愚公

画业如笋人如弓

群芳斗艳立剑红

白发脱尽性不改

汉墨淋漓学愚公

自路

艺路遥遥步履急

长夜翰墨五更鸡

素情写在宣纸上

任人评说是与非

第一香

百花丛中君为王

美艳绝伦盖群芳

众人都道国色好

上一篇:实施与比较下一篇:企业财务会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