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武术范文

2024-09-17

中学武术范文(精选12篇)

中学武术 第1篇

关键词:中学,武术套路,教学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 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 武术集养生之精髓, 融技击大成, 形成了众多门派和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她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 蕴含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 形成了内涵丰富、层次纷杂的庞大理念体系。她作为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近几年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拳种在中国的大力宣传及影响,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开始远离了我们的武术, 甚至不惜重金开始学习这些外来文化。因此, 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武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中小学是学好武术的黄金期, 是打好武术基本功的关键时期。抓好中小学武术教学, 尤其是中学阶段武术课的教学, 就显得日益重要了。

一、中学武术教学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 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自古就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纵观河南武术教学现状, 除了登封、焦作等地武术开展较好之外, 多数地区武术教学开展并不尽如人意。

(一) 领导重视不够。

调查中发现, 许多学校领导对体育课重视不够, 武术课的开展与普及也就可想而知了。武术兼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多项功能。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加大对武术教学的推广和普及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二) 师资力量欠缺。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但在中学体育师资队伍中, 具有武术专业并具有武术基本技能的专业教师却很少。在体育教师中, 多数教师因没有专业知识, 不能从事武术教学, 也有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教武术。究其原因, 武术教学工作强度大、示范累、工作枯燥, 远没有球类等运动教得开心、自在。

(三) 教学方法单一。

在中学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老师仍然墨守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致使学生上课没有激情、动力, 久而久之也就不愿上武术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加之许多动作几乎是瞬间完成的, 所以更是增加了讲授的难度。如果示范位置选择不好, 学生就更加难以理解和接受。

(四) 开课率不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学武术课教学的开课率往往不高。调查发现, 许多学校没有合理地开设武术课。由于武术技术和技能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武术对练习者的力量、耐力、柔软、灵敏、协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尤其是武术的基本功训练, 如腿功、肩功、桩功、手眼、平衡等都需要长期的、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够积累下来。所以, 武术课的教学需要有课时量的保证。但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往往以田径、球类项目为主, 武术课所占比例较少。

二、建议

武术作为优秀的中华文化, 它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因此, 我们要大力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中学大力推广武术文化的教学和研究, 让更多的学生上好武术课、练好基本功、扎好武术底, 为以后的训练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大力宣传武术文化。

学校教育各级部门要加强对武术课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做好武术课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各级领导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 树立先进的武术教学理念, 摆正武术教学的位置, 开创中学武术教学的新局面。广大武术教学工作者要身体力行, 不言苦, 不言累, 充分发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优良品格, 争取为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心尽力。

(二) 改进教学方法。

在沿袭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要合理适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采用挂图、音像制品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 变古板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最大程度地让其乐而忘返。充分利用完整和分解教学法、正面示范和侧面示范相结合、正误对比教学相结合、严格要求与适时表扬相结合等。争取选编适合地方特色的教学教材,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让我们的武术课堂变成武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阵地, 让我们的武术课堂化为学生展翅翱翔的天空。

(三) 加大经济投入。

学校各部门在政策上要给以支持, 经济上给以援助。投入资金修建武术场地, 购买武术器械, 开展武术比赛, 举行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培训和培养机制, 让教师成为专业的人才, 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青年。

总之, 武术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永不放松。同时, 武术教学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 她是我们大家的事情, 需要广大领导的支持, 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配合, 需要莘莘学子的不懈追求, 但愿我们的中学武术教学会有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2]王丽.中学武术教学探析[J].中国体卫艺教育, 2009.11.

[3]周家宝.试论中学武术套路的教学[J].搏击武术科学, 2008.6.

[4]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12.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开展思路论文 第2篇

1增强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传授经验

中学体育武术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武术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传道授业、教学育人的发起者,教师应该充分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知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总结教学经验,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武术学习进展等有个大致了解,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规范自身的武术动作。在进行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部分学生反映对武术教材的一些内容不能理解,认为晦涩、高深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武术教材内容有着合理的选择,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用简洁、生动、易懂的语言合理讲解武术知识,使得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的武学知识,便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1.2教学安排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

教师应该先要设计学期教学规划,确定教学目标,并要将目标通过合理有序分解成阶梯型的系列任务,按照其先后顺序在每堂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逐一落实,督求学生完成规定任务,最终确保了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武术学习状况的调查,来认识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并经过适当调整,力求合理、有效,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进程。

1.3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如一般情况下,对于武术学习,男生的学习效率比女生对武术知识技能的掌握速度要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每位学生都应设有不同而适当的要求,借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4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教师应该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武术动作应该言传身教,训练时应该在一旁守护,确保学生的学习安全,让他们注意身体的协调能力,指导他们按照规范进行练习,确定训练强度,以免引发其对武术学习疲劳。

1.5利用多媒体教学,安排多样化的考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可与时间观看与武术相关的影片,如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等,以影片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效果来激发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如将武学套路、招式进行放慢,便于学生记忆等等;设定多样化考试,充分考察学生对中学体育武术运动的掌握程度,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对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牢固,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否则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这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基本功的学习,端正某些学生好高骛远、目空一切、沾沾自喜的学习态度。经过对武术百家的调查研究,武术套路一般与文章结构组成极为类似:在编写文章的过程中,其文字、短语、语句、语法就是写文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功底扎实了,才能写出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实际意义的好文章;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同样如此,其基本功就是动作外形、手法、步法、步型、跳、墩、起、走、缓、急、协调等单一或者多个综合的最基本武术动作,将它们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就产生多彩纷呈、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的武学套路。因此,教师严格规范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武术学习的要求,还是学生学习拳法、腿法等武术技术水准提高的先决条件。目前,在中学体育中,一些武术教师在初期就交给学生复杂的套路,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最终教学效果也是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于武术教学十分重要。

3学生对于有关的武术术语应有正确认识

3.1武术术语概念

所谓武术术语,就是规定特一武术动作、理论知识、套路等内容专业性词语,如电影《功夫》所出现的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等。每一个武术术语的形成都需要有详细的过程,其以精准简练的文字来形容武学动作的特征,进而在长期实践中,归结成武学概念。

3.2对武术术语的规范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一听到武术术语,就会在脑海当中形成较为直观的情景,在经过武术教师合理指导与点拨下,加深对武术术语的理解,使得他们能够在实际阅读相关武术书籍的时候,不再盲目评测、随意幻想等等。我国武术运动历史悠久,其留下的典籍众多,而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武术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实施流程就是学生通过研读武学典籍,来提高自身的武学素质。这时如果对典籍论述的武术术语不甚了解,那么只能是望洋兴叹、所得甚少了。

4培养学生观看图像、视频学习武术的能力

在中学体育中开展武术教学时,有效利用武术图像、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武学典籍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图文解说,学生在阅读或者训练时,应该按照图像任务武术动作来规范自身的动作,并严格根据有关解说开展武术学习,如果遇到不懂之处,就应该向武术教师请教或者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弄清关键动作,了解其含义、作用。教师应该传授学生怎样辨识武术图像,让他们能够清楚武术动作衔接、方向、角度、力道、虚实、回返路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观度相关武术教学视频,通过后退、快进、调慢等视频功能来充分掌握武术动作、套路组合、技巧分解等,提高学生自行学习能力,促进武术教学的长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武术学习的意识。

5认识武术套路的形成特点和坚持原则

在中学体育中,武术套路的学习是武术教学学习重要内容之一。在巩固学生武术基本工之后,武术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输武术套路,不管是采用自己编织的新型武学套路,还是选取相关书籍中记载的武学套路,都应该让学生对其形成特点和所要坚持的原则有着充分的认识。教师应该有效分解武学套路,因为每个武学套路都是由单一动作或者多个组合动作组合经相互连接,再加上预备和收尾动作组成的,例如最常见的五步拳套路可分解成预备动作、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传掌、虚步挑掌、收尾动作等等,便于学生学习和对套路某个动作训练程度,并要保持整个武术套路演练流畅。套路动作包括踢、打、摔、擒、刺、击等方面,其表现特点就是攻击和防守,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解套路的攻防规律,使得他们在训练中更好地调节武术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此外,学生对不同套路的特点和风格有着大体的了解,这样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就会根据自己身体素质的高低来选择适合的拳法、腿法,在实际训练中加深体会,达到切实掌握的目的。

6明确武术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武德修养

浅谈城镇中学武术教学现状 第3篇

关键词:武术;中学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41

武术是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首先,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在套路的编创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其次,武术具有实战攻防技术,武术动作中的一招一式都具有攻防含义,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当今社会,现代武术逐渐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其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由于武术表演和宣传武术的需要,又增加了对武术艺术性的要求,因此武术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再次,武术注重内外兼修,不仅要学习技术,而且在习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即习武习德,武术与武德要相互统一、相互影响。因此,中华武术主张身心合一,内外合一,内外互导,从而达到心里和技能同时提高的效果。最后,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习练的人群也比较广泛,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练习,在吃苦耐劳、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国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体育项目所没有的作用。由此来看,在中学中开展武术教学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质,还能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于学校的校风校貌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武术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而最容易得到发展和继承的环境就是学校,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才能使武术得到最大范围的普及和推广。学习武术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文化,还可以达到锻炼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练习武术要从小抓起,从小养成积极的运动习惯,这对塑造强健的体魄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准确地把握学校武术教育发展趋势,以培养高质量的、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为教学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丰富武术教学的内容。

中学生进行长年的武术习练,可以培养出坚韧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的传授,可以让中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武术,更加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的学习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需要有很强的毅力来克服习练过程中的枯燥乏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阶段,武术中各种形式的翻转跳跃和踢腿出拳正符合青少年各项素质练习的要求,通过系统地进行武术学习和训练,可以使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可见,习练武术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好的帮扶作用。此外,武术动作丰富,技术复杂,练习中动作变化多种多样,时而快时而慢,有刚有柔,有高低的起伏变化,也有动静相结合,而且每个动作都有其详细具体的要求,中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这些复杂的武术动作后,不但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集中注意力,而且由于神经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要随着动、静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也可以增强其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灵敏素质。

二、城镇中学武术教师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教师对武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自身理论素养和时间能力不足。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城镇中学教学班的人数绝大多数都超过了50人。这么多的人数对武术课来说,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中学体育教师偏少,由于武术技术结构路线较复杂,加上自然班学生人数多,组织起来相当困难。另外,武术是一个对基本功要求比较高、层次性较强的项目,学习武术必须从基础开始,中学接受了武术的基础教育后,今后才能较容易地掌握更高一层的武术知识与技术。没有基本的武术素质,则很难达到很高的武术水平。但由于城镇中学武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增加了中学武术教学的难度,因而产生了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的结果不乐观的现象。现在如果中学都普及武术教育,到了高校武术就能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少教动作,让学生多练习,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开始练起,形成一个好的结果。

第二,武术教师资源的不足。通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城镇中学中武术专业的教师人数非常稀少,甚至于没有武术专项的教师,这样的现状就从“教”的方面限制了武术的推广和普及,没有了“教”的前提,也就无法进行武术的教学,学生就无法更具体形象地涉猎和延伸武术知识和技术。而学校的体育教师大都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是上了大学以后才从事武术专业,对武术的练习时间较短,专业的深度不够,技能上也比较薄弱,很难满足武术教学的需求。

第三,教学方法陈旧。城镇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没有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乏味,根本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注意力。

三、武术教学的努力方向

第一,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适当减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并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在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兴趣。

第二,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通过不同途径聘用优秀的武术老教师;就地取材,在其他任课教师中寻找有武术特长的教师,补充师资;定期对教师进行培养,拓展新的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

第三,培养学生兴趣。从实际出发,通过武术比赛、视频、图片或者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气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同时适当增加散打的内容,因为散打更能体现武术这一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器材。在有限的设施器材下,学校可以根据有限的资源,自制武术器械,代替专用的器械,填补武术器械的不足,促进学生产生对武术的兴趣。

总之,现在中学都要普及武术教育,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开始练起,使学生明白学习武术的益处,形成一个好的结果,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管见 第4篇

1.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武术教师缺乏, 领导监管不力, 武术教学内容形同虚设。中学体育师资的主要来源是体育院校的毕业生, 尽管在体育院校的课程里, 武术是一门必修课, 但由于招收的学生极大部分没有武术基础, 主观上不重视, 客观上课时少, 学习内容和质量皆受影响, 而且所学内容和中学武术教材不吻合, 不连贯。因此, 毕业后在体育教学中从事武术教学感到力不从心, 难以胜任。而就是这极其有限的武术人才进入农村中学任教的就更加少了, 毕业后分配中的流失现象严重, 真正从事一线武术教学的寥寥无几。在农村中小学中, 特别是农村边远学校, 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只能由其他教师兼职。这些教师由于没有学过武术专业知识, 因此, 他们也无法上好武术课。再加上由于学校在教学质量的压力下, 领导不够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 没有按照课程标准对其监管, 体育教师是否按要求上课, 上什么内容, 根本没有过问, 因此, 武术教学内容也就形同虚设了。

2.教师的畏难情绪, 影响武术教学的开展和质量。在农村中学, 班级人数多, 学生活泼好动, 不易组织, 集体练武难度可想而知,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负责, 课堂教学计划要周密细致, 教学内容要合理, 运动量安排要科学。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专项技能, 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同时武术具有动作结构的复杂性, 套路变化的多样性, 动作姿势要求的严格性, 形神合一的精神性, 这令有些教师望而生畏。在一节武术课中, 教师要采取大量的示范、讲解、领做, 让学生反复观察模仿。再加之武术动作动静相间, 虚实分明, 上下肢体的屈伸蹲屈, 教师常常要边讲解边示范, 边做边喊。一堂课下来, 往往是口干舌燥, 汗流浃背。因此, 武术课可以说是费时费劲, 一般教师不愿多教或为了省劲干脆不教。

3.教学条件和环境较差, 器材配置跟不上, 不利于武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 体育成绩被纳入中考升学成绩在当地已经占40分, 但测试内容是:1000米 (男) 800米 (女) , 立定跳远, 掷实心球等项目, 武术项目却被排除了, 这无疑让教师和学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从思想认识上产生了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 武术器材的匮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术课的教学, 不利于武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4.由于武术课堂教学易出现伤害事故, 导致部分教师不愿上武术课。安全是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底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由于中学生年龄阶段的个性特征, 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易于兴奋而控制力较差, 农村孩子小学没有武术基础, 易受到损伤;特别是上器械课, 如果稍不注意, 组织不严密, 纪律稍为松懈, 就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因此, 很多教师就不情愿上武术课, 而用其他简单不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项目代替了。

二、解决策略

1.体育教师要加强武术专业技能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武术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 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武术教学中教师的基本功很重要, 包括示范动作的精神、气质、神态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虽然很多教师都是高等院校毕业, 具有一定的武术知识与技能基础, 但是武术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 比如套路一段时间不练就会遗忘, 很多教师可能由于没有长期教学, 更是生疏了, 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 加强武术基本功的练习, 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2.因地制宜创造教学条件, 因陋就简上好武术课。首先, 学校要利用自身能力尽力完善教学器械。其次, 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简易器械, 比如木剑和木棍。最后, 可以和周边学校或社会团体借用或共用器械。

3.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中学武术教学, 应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 遵循从勾、掌、拳及马步、弓步到手形变换、步型和手法变换到武术套路的步骤, 循序渐进、由简到难。只有对基本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 才能清理在套路练习中的“绊脚石”, 学生也才会轻而易举地掌握长拳等武术套路。

中学武术 第5篇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她作为中华民族最具群众基础、并富有积极民族教育内涵的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经常习武者还能掌握技击术,增进健康,修身养性。通过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问题所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尽量改变这一现象,希望能对武术尽些微薄之力。

关键词:制约;城市中学;武术发展;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然而国魂往往被人们埋藏在内心的深处,真正习武的人很少,但当有引领的时候,国魂跃然而出。武术是一项全面发展身心的运动项目。她不仅能强健孩子的身体,而且能把孩子的性格引向外向。从而改变孩子的未来之路。大量研究表明,武术运动对人体外部形态和各内部器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武术作为体育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传播武术、发扬武术、发现和培养武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是江苏省泗洪中学、江苏省淮北中学、泗洪县第三中学等三所中学的29名体育教师、1290名学生及1290位家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与体育课本,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了中小学武术的相关文献资料。1月唐宏贵在《体育教学》发表的《21世纪中国中小学体育“大纲教材”改革者与展望》等等文章,将其整理、分析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三所中学的1290名学生及相应的学生家长为样本(每班抽取五名学生),共发出1290份学生问卷调查表和1290份家长问卷调查表,收回1290份学生问卷,回收率100%;家长问卷回收1215份,回收率94.2%,均符合标准。两星期后进行第二次抽样调查,相同率96%,94%,均符合问卷的准确性。

学生问卷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普遍性。然后对各个学校每个年级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分析研究。问卷主要涉及到:对武术的感觉是什么?喜爱武术的程度如何?理想中的武术应该是怎么样?为什么习武?武术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对武术课的一些想法?喜爱看武术类哪项节目及喜爱程度等方面。

家长问卷主要涉及到:家长对武术了解情况,理想中的武术是什么样,喜爱武术的程度,是否希望子女习武,希望子女练武的目的,在体育方面最希望孩子发展什么运动项目等等方面。

3.专家访谈法。在访谈之前先给三所中学电话预约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最终安排为星期一去泗洪中学,星期二去淮北中学,星期五去泗洪三中。对被访问的体育教师进行提问并及时记录。共访问了三所学校的29名体育老师,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学校是否开设过武术课,有无专业武术教师,教学的内容一般是什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兴趣如何,高考体育加试有无武术专项,学校有无组织过关于武术方面的比赛活动,有无对推广武术发展的建议等方面。星期六对访谈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4.数理统计法。将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计算。

5.分析归纳法。将回收的问卷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结果。画出图示。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学生的分析。对三所中学收回的.学生问卷分析,初中部情况(a非常热爱武术并且一直坚持习武b热爱武术并且曾练过武术c热爱武术但没练过武术d不爱武术但练过武术e不爱武术也没练过武术)。

如下图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出现a的情况是因为家长的大力支持自己的热爱;b的情况是由于学习及家长的压力的限制。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文官”而不是生活的很累的“武官”。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太大,生怕孩子吃苦受罪,因此反对孩子在中学时习武;c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武术是中华的国魂,她的优美与神秘怎么能不让人热爱呢,只不过苦于没机会习武;另一种是因为电视新闻的勾画,因此很崇拜武打明星,也有过想成为武林高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想法,只是没能落实;再则是因为家长的不支持。d的情况多数是因为家长用自己的思想左右孩子的生活,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也许是想让孩子完成自己没完成的心愿,强制孩子习武。出现e情况的学生也不少,在他们的思想中,武术是一种很苦很累的运动。在他们的内心中是来世上享受社会而不是磨练自己的。那种习武的年代已是历史,另一种是真的吃不了苦,身体素质差。

(二)对家长的分析。对家长的调查分析研究中得出:尽管有70%的家长喜爱武术,爱看武术表演。但却不愿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的阶段习武,担心习武会影响孩子文化成绩的提高,更希望孩子在文化方面发展。有权有钱就有“挡箭牌”。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主要是家长对武术运动的错误理解和不良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一些馆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忽视武德教育,促使一些人借助武术的名义横行霸道,打架斗殴,在许多家长心中产生阴影。

对中学武术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第6篇

关键词:中学;武术教学;改革;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852

前言

武术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随着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领域的广泛开展,青少年对于新兴体育項目非常认可,这都促使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向“时尚”、“前卫”的方向发展。无可厚非,这对于正处于低谷的学校体育来讲,可谓是一针强心剂,它既可以快速提高青少年的体育参与程度,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相关事业的发展。然而,这样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像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冷落,加上武术项目训练和教学的枯燥特点使得武术教学逐步边缘性。武术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决不能丢弃,并且还要更好地继承、发扬和创新。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1.现阶段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瓶颈

武术教学在中学学校体育领域中面临诸多的发展瓶颈,这也是制约中学武术项目开展的重要因素。武术教学都是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为主要教学形式展开的,武术套路技术教学是主要教学内容。武术理论课程的缺失是中学武术教学的普遍问题。武术教学不单单是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手段,武术教学不但是使学生掌握武术技术和武术理论,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武术运动所担负的重要责任。武术独特的习练形式和项目特征造成了相对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这与青少年的运动追求相悖,学生不喜欢武术的教学方法和习练形式,武术缺乏运动刺激和运动快感;同时,体育教师严格按照传统的武术教学方式一板一眼的进行武术技能的传授,这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于学校体育和武术运动的发展要求形成了强烈的撞击;另外,武术教学内容单一,五步拳、少年拳、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拳等套路已经延用了数十年,过于复杂的武术内容学生又学不会,这都是学生不喜欢武术运动的重要原因。现阶段,中学武术教学面临的发展瓶颈比较多,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校园武术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对武术教学和武术运动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其存在的历史文化、精神特质和价值诉求,武术运动也是一样,况且我国武术运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存在的价值早已被历史发展无数次的证明。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是不争的事实,在时尚、前卫体育运动项目的强烈冲击下,加之武术自身教学模式的弊端和缺陷的共同作用下,武术教学和武术运动发展瓶颈的形成也是必然。在当下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革和创新武术教学,发扬武术文化和弘扬武术精神,使学生理性认识和客观理解武术运动的价值和诉求,才是中学武术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中学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现阶段中学武术教学的突出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已是必然,改革并不是无限制的,要在一定规范的约束下进行。改革既要满足教学主体——学生的需求,为其培养对武术的兴趣和习练武术创造环境和条件,又要还武术运动的真实面目和武术精髓,使武术能够“固本清源”、“形神俱正”。改革不能改变武术运动固有的文化特质和精神追求。因此,改变过于陈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融入新颖的、时尚的教学元素,结合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要素等都是中学武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单一武术技术教学不仅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习武术的信心。多数学生不知道武术的一招一式的具体含义,相比武术套路和技术的缺乏,武术文化素养和精神的缺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加深远。中学学生普遍对于武术文化和武术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武术技术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武术文化精髓、武术技术积淀与变化的武术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现阶段我国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的有效举措;其次,正确处理武术教学内容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终身武术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建立。在具体的武术教学实践中,由于多数学生缺乏武术习练基础和相关知识,在掌握一类武术基本动作要领后继续学习其他类武术技术,逐渐忘却之前学习的武术技术是普遍存在的。合理安排武术教学内容的数量,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和武术兴趣,形成正确的武术价值观和态度,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逐渐能够自我主动的去进行武术学习;最后,武术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生活化、科学化。在武术教学中结合武术方面的电影和视频,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武术技术提供最直观的、最感性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武术技术和文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武术教学也要更加的生活化,武术本身就来源于祖先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武术动作。结合高科技的技术成果来进行武术教学是符合现代社会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的。

3.结语

中学武术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继承武术精神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视角来根据教学主体——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征来构建创新型的武术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以弘扬和发展中华武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来重新审视武术教学模式。以改革和创新为手段,建立符合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水平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能够更好地传承武术精神的教学模式。使武术教学成为“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和“强国强种”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62-64.

[2]王新雷,张晓丽.浅析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79-80.

[3]骆红斌.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126-128.

中学体育如何开展武术教学 第7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武术教学,武术招式,武术术语,拳法,武德

作为我国体育传统民族项目的组成部分, 武术教学贯穿于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其身心能够良好向上发展。就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而言, 很多地区的武术教学并未充分开展,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多个方面:中学生学习负担较为严重, 各项课程衔接较紧, 对武术的了解不充分;武术在体育教学中课时较短,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只是传授几个武术基本套路或者招式, 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并未进行全方位调查等等。因此, 如何在中学体育中开展武术教学, 这一课题成为广大中学武术教师首要关注的课题, 需要他们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提高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的质量, 在利用武术教材、资料、影像等教学设施的基础上, 提升学生的武术素质。

1 增强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传授经验

中学体育武术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武术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传道授业、教学育人的发起者, 教师应该充分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知识, 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 总结教学经验, 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武术学习进展等有个大致了解, 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规范自身的武术动作。在进行武术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点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部分学生反映对武术教材的一些内容不能理解, 认为晦涩、高深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武术教材内容有着合理的选择, 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 用简洁、生动、易懂的语言合理讲解武术知识, 使得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的武学知识, 便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1.2 教学安排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

教师应该先要设计学期教学规划, 确定教学目标, 并要将目标通过合理有序分解成阶梯型的系列任务, 按照其先后顺序在每堂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逐一落实, 督求学生完成规定任务, 最终确保了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对学生武术学习状况的调查, 来认识教学方式是否科学, 并经过适当调整, 力求合理、有效, 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进程。

1.3 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具有差异, 如一般情况下, 对于武术学习, 男生的学习效率比女生对武术知识技能的掌握速度要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对每位学生都应设有不同而适当的要求, 借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4 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教师应该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 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武术动作应该言传身教, 训练时应该在一旁守护, 确保学生的学习安全, 让他们注意身体的协调能力, 指导他们按照规范进行练习, 确定训练强度, 以免引发其对武术学习疲劳。

1.5 利用多媒体教学, 安排多样化的考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可与时间观看与武术相关的影片, 如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等, 以影片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效果来激发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 如将武学套路、招式进行放慢, 便于学生记忆等等;设定多样化考试, 充分考察学生对中学体育武术运动的掌握程度, 完成教学任务。

2 加强对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 只有根基牢固, 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否则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这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基本功的学习, 端正某些学生好高骛远、目空一切、沾沾自喜的学习态度。经过对武术百家的调查研究, 武术套路一般与文章结构组成极为类似:在编写文章的过程中, 其文字、短语、语句、语法就是写文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功底扎实了, 才能写出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实际意义的好文章;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同样如此, 其基本功就是动作外形、手法、步法、步型、跳、墩、起、走、缓、急、协调等单一或者多个综合的最基本武术动作, 将它们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 就产生多彩纷呈、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的武学套路。因此, 教师严格规范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武术学习的要求, 还是学生学习拳法、腿法等武术技术水准提高的先决条件。目前, 在中学体育中, 一些武术教师在初期就交给学生复杂的套路, 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 最终教学效果也是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 由此可见, 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于武术教学十分重要。

3 学生对于有关的武术术语应有正确认识

3.1 武术术语概念

所谓武术术语, 就是规定特一武术动作、理论知识、套路等内容专业性词语, 如电影《功夫》所出现的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等。每一个武术术语的形成都需要有详细的过程, 其以精准简练的文字来形容武学动作的特征, 进而在长期实践中, 归结成武学概念。

3.2 对武术术语的规范

在武术教学中, 学生一听到武术术语, 就会在脑海当中形成较为直观的情景, 在经过武术教师合理指导与点拨下, 加深对武术术语的理解, 使得他们能够在实际阅读相关武术书籍的时候, 不再盲目评测、随意幻想等等。我国武术运动历史悠久, 其留下的典籍众多, 而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武术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其实施流程就是学生通过研读武学典籍, 来提高自身的武学素质。这时如果对典籍论述的武术术语不甚了解, 那么只能是望洋兴叹、所得甚少了。

4 培养学生观看图像、视频学习武术的能力

在中学体育中开展武术教学时, 有效利用武术图像、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武学典籍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图文解说, 学生在阅读或者训练时, 应该按照图像任务武术动作来规范自身的动作, 并严格根据有关解说开展武术学习, 如果遇到不懂之处, 就应该向武术教师请教或者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弄清关键动作, 了解其含义、作用。教师应该传授学生怎样辨识武术图像, 让他们能够清楚武术动作衔接、方向、角度、力道、虚实、回返路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观度相关武术教学视频, 通过后退、快进、调慢等视频功能来充分掌握武术动作、套路组合、技巧分解等, 提高学生自行学习能力, 促进武术教学的长期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武术学习的意识。

5 认识武术套路的形成特点和坚持原则

在中学体育中, 武术套路的学习是武术教学学习重要内容之一。在巩固学生武术基本工之后, 武术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输武术套路, 不管是采用自己编织的新型武学套路, 还是选取相关书籍中记载的武学套路, 都应该让学生对其形成特点和所要坚持的原则有着充分的认识。教师应该有效分解武学套路, 因为每个武学套路都是由单一动作或者多个组合动作组合经相互连接, 再加上预备和收尾动作组成的, 例如最常见的五步拳套路可分解成预备动作、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传掌、虚步挑掌、收尾动作等等, 便于学生学习和对套路某个动作训练程度, 并要保持整个武术套路演练流畅。套路动作包括踢、打、摔、擒、刺、击等方面, 其表现特点就是攻击和防守, 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 一定要向学生讲解套路的攻防规律, 使得他们在训练中更好地调节武术动作, 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此外, 学生对不同套路的特点和风格有着大体的了解, 这样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就会根据自己身体素质的高低来选择适合的拳法、腿法, 在实际训练中加深体会, 达到切实掌握的目的。

6 明确武术教学的目的, 提高学生武德修养

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 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并不是让他们用来打架斗殴或者进行攀比。教师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 通过讲解先进人物事迹, 来端正他们的学习心态, 论述打架斗殴事件给自身安全、家庭学校、社会稳定带来的危害, 从而培养他们的武术道德。

7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论述, 要想改善中学体育武术教学那种教育设施落后、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普及范围较窄等情况, 就应该采取各种有效对策来开展武术教学, 从教学内容、基本素质、武术套路、学生武德等各个方面注意改善, 提高学生的武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荣荣.对中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09 (10) .

[2]陈海东.浅析体育课堂中武术教学[J].吉林教育:教研, 2010 (6) .

[3]桑爱莲.中学体育课武术教学实践尝试[J].教学创新, 2007 (6) .

[4]张忠.南宁市城区中学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大众科技, 2010 (8) .

中学武术教学理念新探 第8篇

1 影响中学武术教学的因素

1.1 社会媒体对中学武术教学的影响

武术通过媒体的宣传,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电影《少林寺》上演后,更是万人空巷,使武术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李连杰、成龙等一大批武术明星成为现代武术发展的媒体代言人,他们不仅通过媒体、影视展现了武术运动的独具魅力,而且还体现了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大众媒体在宣传和报道中过多的夸大了武术的功能和作用,这就引导着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欣赏视角向更高、更强、更富于刺激性的高水平运动技能上去,而对武术的基本功却缺少兴趣,对中华武术内在的精、神、意、礼等文化内涵也很少关注,而且中学武术教学仅局限于运动形式、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传授,极少关注套路技击性的讲解,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喜欢武术,但又不喜欢上武术课,阻碍了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与普及。

1.2 教材陈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武术作为中学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据有关专家统计显示,在20个项目上男生把武术列为第4,女生为第11,也有民意测验显示70%的学生最喜欢武术。这说明武术在中学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学生却不喜欢上武术课。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材过于陈旧,内容规格严重缺乏生气,大多数学校还沿用着20世纪80年代的教材。这就使中学武术的教学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教师“教什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一直困扰着教学的开展。

1.3 师资力量薄弱

现在中学的武术教师,由于自身对武术教材缺乏更深的掌握和理解,或者是自身能力的因素,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容,对武术教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据某些专家对江苏575名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有60%左右的体育教师对武术项目不精通或不感兴趣;另外一部分体育教师中只有16%左右具备完整的武术教学经验和知识。原因是由于大学体育院系的学生武术基础差,在校其间开展武术课的时数少,武术内容掌握的不好,而走向工作岗位后,疏于武术专业的学习,以致于武术教学难以很好地开展。

2 明确学武目的,培养武术道德

中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顶峰阶段,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贯彻武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学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通过武术基本动作的练习、武术过程的学习,融入武德教育,使学生练习武术的同时,培养学生思想品德。

2.1 武术教学中“礼”的体现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中国武术一直具有重礼节、讲礼法的优良传统,武德不仅是武术活动中礼节的一种重要标志,更是习武者自身修养的良好体现。公平、尊严、忠诚、节操、信义等思想,一直伴随着习武的全部过程,它使习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改之”,从而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在中学武术教学中也应该处处贯彻武术“礼”的教育。如讲解抱拳礼时,让学生理解左手为掌,表示文,即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谦虚、不自大;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者;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勇武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可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渴望求知,恭请师友前辈指教。通过这些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白其内涵,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如在课前相互问候、练习开始及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学习时)有所体现,以此来教导学生虚心、谦让、礼貌待人,从而养成应用武礼的良好习惯。

2.2 习武过程中“仁义”的体现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仁”的基本思想是仁慈、忠厚、善良和富有爱心地来接人待物,这对中国武术影响颇深。古代较重视尊师重道、谦逊忍让等高尚品德的培养,历代武术流派在授徒择人时均有严格的要求:“不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谈”,“学拳应以涵养为本”等。习武者的理想人格是谦恭待人、含蓄不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稳健温和、胸怀坦荡。因此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应结合武术中儒家思想“仁”的核心,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防止以强凌弱、学武伤人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培养学生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品质。

另外,武术发展至今,已经从用于战争的血腥拼杀逐步过渡为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运动项目。武术在对抗中,既要以技术取胜,又要做到点到为止,不能制人于死地,以及散打中规则的制订和护具的穿戴,这都是武术界武德中仁义的体现。因此,在中学武术教学应端正学武态度,反对聚众闹事,打架斗殴的朋友间的“义气”等,提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了维护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时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承担重任,敢于为扫除奸邪,惩办邪恶而奋不顾身,能为了扶弱济贫,解困救难而不计得失等。

3 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目前武术教材来看,内容陈旧、单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不适合中学生学习,大多数同学对武术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又不愿上武术课。另外基本功的练习单调乏味,套路又缺少技击含义的讲解,造成多数学生认为所学内容只是花拳绣腿,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因此根据目前“淡化套路,突出技击,强调实用”的发展方向,把优秀套路中一些实用性较强,难度系数小且富含技击性的组合动作作为中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然后把几个组合动作再组合,形成短小的套路,教学中加强组合动作内在技击性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动作、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学到了动作的技击原理,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2 教学教法的改革

传统的武术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确保每个学生都可受益。在武术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法,例如直观教学和讲解教学相结合,完整示范和分解教学相结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象化教学如:如用“燕子抄水”比喻仆步穿掌,用“枯树盘根”讲解坐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的含意。同时要采用简明的口诀,如讲弓步要领时,“前腿弓、后腿蹬”;讲马步时,“两腿开立三脚宽、两脚平行正向前,屈膝半蹲大腿平,挺胸立腰背要直,两脚内扣对脚尖,身体中心落中”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4 塑造学生完美性格

4.1 武术内在神韵塑造学生高雅气质

武术从它诞生之初就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体现着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反映了东方古典艺术的神韵。中国武术都以“内外兼修,形神兼备”为宗旨,讲究精气神,重内在感情的抒发和修养的体现。因此在中学武术教学中,通过套路中的技击意识、气韵神志,在动静态中塑造学生刚毅、雄健勇猛、机智、灵巧、俊秀的形象,勾勒出内在的神韵和动作统一的意境。如:太极拳动作缓慢平滑,却连绵不断、虚实分明,练起来有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可以培养学生稳重大方、气定神闲的高雅气质;练习长拳套路时,目随身转,形断意连,节奏分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有张有弛的作风。

4.2 武术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面对强手时敢于拼搏、勇于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比赛可以培养勇于挑战自己,不断向新的目标奋斗,激发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不只是看他的专业成绩是否优秀,而是看他的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人生观等是否健康发展。因此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应把武术文化、身体锻炼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点至关重要。

5.2 建议

在中武术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师资力量,重视武术人才引进,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其次改革教学内容,淡化套路,突出实用、攻防和健身等,实现教学教法创新;再次,在中学武术教学中重视武术文化和武德的传授,进行武术内在气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健俊.论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05(1).

[2]丁物.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现代体育新理念[J].2002(5).

[3]王焕波.“健康促进”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设计[J].2004(6).

[4]刘鹏.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J].搏击·武术科学,2005(1).

试论中学武术套路的教学 第9篇

关键词:武术,教学,基本功,方法,对策

武术是我国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传统的体育项目,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常从事武术运动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质,培养人们机智、勇敢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武术的普及与推广,除了有社会与家庭的因素之外,还有学校的教育因素在内,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武术教学,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

1 中学武术课的教学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领导甚至体育教师对武术的重视程度都很不够,没有重视武术的健体防身、修心养性、娱乐欣赏等作用。导致他们没能认识到开展武术运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贯彻执行,更没能对学生习武热情正确地加以引导和给予积极支持。

1.2 开课率不够理想

武术属多元动作结构,对练习者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武术的基本功,需长期、不间断训练。而有的中学的体育课基本上都是篮球、田径等项目,武术的课时很少。

1.3 教材缺乏

在教材的编写上,中学的武术内容不多,甚至只有几个简单的组合动作,只凭老师所掌握的套路教给学生,套路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太长,导致学生难以接受,甚至失去兴趣。

1.4 师资不强

学校体育师资中具有武术专长的为数不多,而能教武术的非专业教师仅占48%左右,多数教师不能教武术,还有部分教师不愿意教武术,认为工作强度大、示范累,教田径、篮球课较之舒服、自在。

1.5 不重视对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

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教学中自始至终都采用单一的方法,学习、复习、再复习,循环重复,形式枯燥,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单一的被强迫性练习,缺少单一动作或基本动作的趣味性练习。

2 武术教学运用的教学手段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武术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初步学会动作之后,要组织他们进一步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1 完整与分解教学法

简单动作可完整教授,复杂动作可先分解、后完整,要因材施教。如太极拳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步型、步法的移动以及上下肢变换的协调配合上,并注意动作的结构,掌握了要点之后,立即进行完整动作教学,以防止人为地破坏动作的连贯性。采用完整教学法,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的全貌,形成整体概念,在采用此法教学中,应力求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把动作规格(包括头部、躯干、四肢的配合)、要点、路线讲清楚;而采用分解教学法,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动作细节,缩短动作的学习时间,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全部动作。

2.2 讲解示范结合法

要以通俗精练的语言讲解项目的发展过程、套路特点以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具体动作边示范、边讲解。这样既可避免单纯讲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不易接受的弊端,又可使学生在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例如:在太极拳运行中,强调意识、动作、呼吸相结合,除了告诉学生在学习时要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练习外,还应结合示范告诉学生用意识引导动作,在与呼吸配合上,要突出讲清呼吸的三呼三吸,即起吸落呼、收吸伸呼、开吸合呼。并结合具体动作,反复练习、体会,达到运用自如的熟练程度。

2.3 正误对比法

学生对武术术语及动作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初学时,因技术要点不能较好地掌握,动作往往生硬发僵,缺乏协调圆活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反复多次运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与示范。例如“白鹤亮翅”这个动作,容易因重心掌握不好,造成挺胸突腹,纠正时,要注意防止重心倾斜,通过正误对比,反复示范练习,即可收到好的效果。

2.4 集体练习

在集体练习中,教师领做的位置很重要。应根据动作的进行路线选择合适位置。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安排在整个方队的四角。这样,就使不熟练的学生在动作改变方向时,都有借鉴,比单纯教师示范的效果要好。

2.5 分组练习

分组练习便于节省时间,提高时效。在分组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将学得好的和较差的学生分在一起,互帮互学。教师可巡回检查,对个别问题单独指正,共性问题集体纠正。

3 提高武术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重视基本功与基本动作的练习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武术的基础。武谚曰:“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练拳不练腿,是个冒失鬼”。都是讲练武要先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而且,青少年时代是人体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发展最快的时期,利用这一时期,狠抓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不但能很好地提高人体的各种身体素质,而且能为将来练好武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练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有时比较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做思想工作。“要练武,不怕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教师要经常用这些老一辈武术家们长期练武的心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来激励他们;同时,教师还要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趣味化,让学生在有趣味性的练习中得到提高。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还要注意科学化,既不能松松垮垮,也不能盲目硬拼。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具体练习形式,先可进行单个动作练习,然后过渡到把几个动作串在一起进行的组合动作练习,组编武术基本功操及小套路练习,也可根据套路学习的需要,反复分组分段练习。

3.2 严格把好动作质量关

武谚曰:“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长拳要求踢、打、摔、拿,“四击合法”。对学生在练习中容易混淆的动作与易犯错误,教师要再三强调,通过对比等讲解、示范动作,并严格区分。如弹腿与蹬腿、弓步与仆步、侧踢腿与侧踹腿等,要向学生讲清楚完成各个动作所走的路线、方向和动作的规格、标准、要点、要求,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基本规格和关键环节。如冲拳、推掌要顺肩拧腰和急旋前臂,要求力达拳面或掌外侧,对动作的力点及“寸劲”的掌握要恰到好处等。要求学生对一个动作须反复体会,直到完全掌握要点。武术初级套路应在基本动作规范化的前提下,注重武术意识的培养。所谓武术意识就是对武术动作所具有攻防含义的体现,是人们在进行武术套路演练过程中,为追求健身、攻防表现的效果,而进行的自觉心理活动过程。武术套路演练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意识的强弱及表现能力的优劣。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不能忽视武术意识的培养,要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武术套路时就加以培养。有的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及动作功架等都不错,在套路演练中,虽动作流畅,但使人感到不像是在进行武术表演,或者说武术表演水平不高,那就是说,虽有外形动作,但内在心意活动没有或不够,表现不出武术的精、气、神来,这就是武术意识不够。

3.3 武术教学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由干武术教学的时数有限,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贯穿在武术课和其他项目课的体育教学中,有目的地发展武术运动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如在课堂准备活动和身体素质练习中加上有关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这不仅可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使学生对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等牢固掌握,达到出手自然规范、运用灵活自如的程度。

3.4 充分发挥学生武术骨干的积极能动作用

由于教师的时间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外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启发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在课外活动中,可2-3人一组互帮互学,还可以组织一帮一活动,主动关心帮助基础差,掌握套路困难较大的学生;课外还可采取定期组织小班小组分组练习然后大班评比,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勤奋练习。其次,发现、培养、利用武术骨干,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可让武术骨干作为班级或小组集体练习时的领练,或将他们有意识地安插在各个练习小组里,起到示范领做的作用。教师要定期了解检查课外练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提出表扬与恰当的批评。注重多鼓励与表扬先进,教师还要多指导与督促学生课外练习,使他们尽快地掌握套路动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条件作全面分析、认真研究,才能合理把握诸多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4 结语

武术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广普及武术运动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武术逐步走向世界的今天,我国学校的武术教学必须切实抓紧抓好。中学体育教师应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素养,全面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在各级教育部门和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武术一定会在中小学教育中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蔡金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王晓玲,杨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1).

[3]叶敬春.学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J].福建体育科技,2002(1).

[4]罗文清,曲宗湖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

[5]王国凡,唐世林.武术基础教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6]许青燕.武术教学中语言法的类型[J].中国学校体育,1995(3).

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第10篇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 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和富有民族情结的传统健身方法。同时武术锻炼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我们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武术教育关系者青少年的健康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但经过对我校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不喜欢武术课”这一现象。本文试通过对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提高教学效果。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华东师范大学张江实验中学学生及周边学校的教师。

2、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各类体育武术教学的书籍。

3、调查研究法

对全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

三、现象与分析

1、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1) 社会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调查发现学生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项目很多, 但对于民族武术项目全校却一个也没有。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有:一是西方体育项目纷至踏来, NBA、世界杯、职业拳击、滑轮、赛车等赛事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 跆拳道、空手道等一些亚洲武技项目, 成为城镇中学生追逐的时尚运动。二是各类培训结构也如雨后春筝, 并通过各种途径, 如搞各种比赛、选秀等, 报道和推广这些时尚的运动, 以达到吸引更多学生来学习的目的, 但相对武术方面的各类培训却少之又少, 学生对此了解与接触很少。三是在各中学较多开展一些田径、球类等竞技活动, 而武术相关活动开展却没有。正因为学生即没有社会的大环境又没有学校的小环境, 从而造成了学生缺少学习武术的氛围, 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不高, 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

(2) 学生对武术的认识

大多数学生最初对武术的了解和印象局限在电视、电影、武打小说中所谓的“盖世神功”, 对课堂教学中教受的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他们普遍认为是虚假的或是花拳绣腿, 没有对抗性和实战性, 不真实可靠, 缺乏对武术内涵的正确认识, 从心里上有抵触的情绪, 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比较困难。

2、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1) 从教师队伍分析

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武术教学中不仅要技术动作规范, 而且还要熟知武术各流派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性与理心的融洽。但在中学教师中武术专业特长的比例很少, 而非武术专业的教师, 他们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 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明显不足, 在教学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2) 教师的自身分析

从和很多教师的交谈中, 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不愿教武术课, 普遍觉得武术教学太累, 太苦。的确要上好一节武术课, 教师在课前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 如:上网查资料、画各种路线图、自我学习等等, 同时在上课时, 往往教师在上面做得辛辛苦苦, 而学生在下面却有气无力, 教师的劳动得不到肯定, 感觉吃力不讨好, 故产生了放弃的思想。

(3) 从教师对武术教学的认识分析

教师普遍认为武术课即是室外课。教师只要教会学生教材规定的武术套路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也正应为这种观念的存在, 武术理论及相关知识在教学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少了, 特别是武术特有的道德文化——武德教育就被淡忘。最终造成学生对一些关于武术的由来、历史演进、未来发展茫然不知, 更不用提学习武术的目的意义——传播和继承。也正因为这一原因, 让学生缺失了民族的自豪感, 而这就是教师最需要学生具备的学习热情。

(4) 从教学模式分析

武术教学沿袭旧教材的教学内容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旧的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气息, 教学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等简单陈旧, 缺乏创意。武术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 始终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 大多采用讲解→示范→领做→学习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方法单调, 形式死板, 对武术的实际应用和组合动作练习不够, 使学生形式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 缺乏学习的趣味。

四、结论与建议

1、坚持理论学习和武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认知观

在学校体育的武术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坚强武德教育和理论知识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对弘扬民族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武术的理解, 明白习武是健身的方法之一, 是以武养身、以武养神为目的, 也就是说武术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尊师重教、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等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利益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恰恰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他们肩负着我国的武学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2、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 培养学生兴趣

针对某些学生提出的武术套路是“花拳绣腿”的想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套路中的攻防技术, 让学生自己发现实际上任何武术套路都是具有攻防含义的, 看你怎样去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有着广泛的实战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 精心设计教学的思路, 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展开讨论, 使其产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这样,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动作技术, 同时也真正做到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主体。

4、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树立榜样作用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教育者, 是学生最接近的自然的模仿对象, 教师的言行、气质、风度、品德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教师的榜样作用往往比言教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武术讲究的是“精、气、神”, 因此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中, 应做好充足的准备, 动作应具有准确、熟练、快速有力, 节奏鲜明, 形神俱佳的效果, 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武术动作的劲力美, 勇武美, 造型美、协调美和节奏美, 领悟到武术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武术的热爱, 从而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实教学中有关武术教材的实施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指出了武术教材难以上好的通病, 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和积极的练习兴趣为入手, 同时提升教师自身能力及新颖的教学手段, 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出武术的“精、气、神”, 把我们的民族体育发扬光大。

中学武术 第11篇

【关键词】实物目标 武术动作 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1. 前言

武术学习中,学生以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些动作或某套武术套路的学习为单元目标,而我们将武术套路分为几段,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小段套路学习,甚至在每一课时里完成几个动作学习则为短期目標学习,如中学武术教材中的少年拳套路学习,授课老师安排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整个套路学习,在几个课时里完成套路中某一段的学习,在一个课时里完成几个动作的学习。本文从学生做动作时的注意力出发,利用现代化影像设备观察比较在校中学生课上的打靶练习与徒手练习,让学生体会、反馈每个动作的功用,依据运动生理学及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实物目标设定对于武术动作教学的积极作用,利用靶给予学生形象的攻击目标进而引导其注意力的集中并自我改进动作完成质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推进中学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武术教育对增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及其在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平潭流水中学初一至初三各年级20人,男女生各30人,共60名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查阅相关书籍,将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摘录成笔记,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2.2.2 教学观察法

根据实验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以及准备录像设备。

1)测试器材设备:DV机,笔记本电脑,手靶、脚靶。

2)实验内容:

单个动作:直拳、贯拳、弹踢腿共三个动作(有、无目标两种)

3)方法与步骤:

将学生均匀的分成两批,一批进行徒手练习,一批进行有实物目标的练习,同时进行直拳、贯拳、弹踢腿三个动作,练习周期为3课时。

2.2.3 数据分析法

整理、观察、比较所得影像数据,整理访谈结果,综合分析所得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效集中练习者注意力

通过观察录像,学生在进行徒手练习时,在准备阶段时注意力相对集中,但随着练习时间的推移以及练习难度的推进,学生开始变得急躁,注意力开始慢慢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对于动作的练习力度以及准确度开始下降,有的甚至东张西望,望东打西,脸部表情开始变得随意嘻戏,相比而言,同样类型的动作技术,在运用具体的实物目标时,本研究采用靶子,在准备阶段,学生表现的更加精神集中,呈现出蓄势待发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进动作难度的推进,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目标物上,聚精会神,动作力度以及准确度相比较而言都要好,更有甚者,练习中,不少学生在击打过后,双眼依然不离靶心,意欲了解自己的击打效果。

我们知道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观事物与对象。基于此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练习者的眼部动作判断其注意力是否集中,自古武术练习中,就有许多谚语表述眼部动作与练习的密切关系,如“拳技以眼为尊,眼为心之苗”“拳到眼到,眼到拳到,拳眼齐到,招招有效”以及“料敌在心,察机在目”等。

3.2 促使学生全身协调发力

武术教学过程中许多动作的难点是全身协调发力,在打靶练习中,尽管开始阶段我们还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他们就已经跃跃欲试地瞪着眼想朝手靶做动作了,躯体各部位自然表现出格斗的准备姿势,表情专注,骨骼肌协调整合地紧张。击打过程,学生动作协调有序而流畅,同时迅速有力,表现出良好的技击状态。实验中,常常出现学生动作迅速有力而将手靶或脚靶打飞的现象。而在徒手练习时,学生动作多表现为动作顺序不当、不流畅、缓慢而无力,缺乏协调性。以学生的直拳动作为例,多数学生很难做到蹬腿通过髋带动上肢出拳,而是简简单单的上肢出拳。康戈武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有论述说:力指大脑指挥下的肌肉收缩力,劲是意识支配下的气息吐纳与肌肉舒缩按照动作规格有序化配合产生的力。劲包含的要素比力多;作用于外界时,力往往是局部用力,而劲强调聚全身之力发于一点;力是先天具有的本能传送较慢,随意性较小,劲是经“有序化”配合的锻炼获得,传送迅速,随意性较大。当有实物目标时,学生能更好的调动全身协调发力,使武术动作更加有劲道,真正体现武术的内涵。

3.3 更好的展现武术的精气神

古人云:“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武术练习讲究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一,既手、眼、身及脚步等身体表面各部的动作即“形”与精神、气质、意识及人体内脏器官的锻炼即“神”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作为初学或没有基础的学生,徒手练习时,常表现为单纯的依葫芦画瓢、定势动作中身体各部位相对位置不协调即“学不像”,缺乏传统武术里的专注的神态,“手到眼不到”注意力难以集中。相比较而言,学生在形象目标引导的练习情境下,配合授课教师的语言引导,能较快的记住套路动作,练习时有较好的节奏感与力度感,动作协调性较好,眼部动作很好的显示其注意力集中于目标物或肢体最终发力点上,表情神态上也显示更多的专注与认真。其实质是,面对手靶等实物目标练习者会逐渐将其想象为假想敌,不断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武术情境中的暗示,促进套路练习中精气神的表现。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学生武术练习时徒手练习与打靶练习的录像资料及练习后的访谈资料的整理、比较总结,我们得出结论:在有实物目标的情况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更能促使学生全身协调发力,同时也能很好展现武术动作的精气神。

笔者建议在中学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的使用实物目标来辅助教学,这种实物目标可以是任何对于学生没有伤害的物体,但是这种实物目标也具有可操作性,且容易携带。

参考文献

[1] 阿布都热依木·吾守尔.刍议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的运用[J].教育战线

[2] 谭炳春 闫秀春.对武术心理训练的探讨与实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3] 赵秋菊.如何练好精气神[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4] 陈丹.高校非体育专业武术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

鄂西南地区中学武术开展状况与研究 第12篇

长期以来, 中学学校的教育一直都受到国家、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与关心, 但对中学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的现状, 还缺少深入全面的调查与研究。根据2006年,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全国各地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研究湖北省地区中学武术教育现状, 对促进湖北省地区中学体育教育事业, 特别是对促进湖北省地区中学武术项目的发展, 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以鄂西南部当阳, 宜昌, 枝江, 恩施, 秭归等5个地区中学体育教育状况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调研, 探讨中学武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切实推动中学武术教育的积极开展, 吸引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促进中学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旨在落实《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精神, 提出适应中学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湖北省西南地区中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 抽取鄂西南部:当阳, 宜昌, 枝江, 恩施, 秭归等5个地区多所中学进行调研。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国内有关学校体育及部分中学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论文的分析与研究奠定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对鄂西南部:当阳, 宜昌, 枝江, 恩施, 秭归等5个地区就读的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2.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湖北省西南5个地区多所中学涉及体育师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体育教育经费、体育教学科研等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鄂西南地区的武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比例只有20%。而经过专业武术训练和有专业教学经验的武术教师只占5%, 每所学校平均不足1名,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术在中学的开展。

教学设施在中学武术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经调查发现, 有33.3%的学校武术教学设施不齐全, 有的学校根本不具有武术教学设施。在教学时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规范学生的动作难度加大。无器材的学校, 更是难以做到武术教学的开展。

4、影响各中学武术教学开展的因素分析

4.1、中学武术教师教学素质

体育项目中武术课的教学目的、任务、特点及规律, 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需要体育教师从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是, 由于中学体育教师长期专研于课堂教学工作, 缺少业务进修和专业培训以及参与体育教学学术交流研讨活动的机会, 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普遍低下, 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4.2、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及其经费投入

由于地区有差异, 各学校体育开展情况相比较, 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配备方面条件较差, 而投入教学用的场地器材设备的经费较少, 这为中学体育教育进行大纲教学增加了难度, 也是导致中学体育教育长期开展不起来的因素之一。

5、对策

5.1、结合地区实际情况, 转变中学教育教学观念

从中学实际情况出发, 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强对体育价值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 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 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定式。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学体育的认识,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的价值。把中学体育视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2、逐步改善中学体育教学条件

逐步增加中学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经费在体育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的比例。另外, 需探寻多渠道、多途径筹措中学体育教育经费, 争取社会力量支持, 另外, 要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多方面寻求支援来改善目前的困境, 全面改善中学学校体育教学条件。

5.3、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依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全国各地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需要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和钻研阳光体育开展的途径, 加大体育运动推广力度,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 建立起规范的体育教师队伍, 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实施顺利进行。

小结

中学体育项目的发展是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重点, 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 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也是武术推广普及的重要方式。从调研分析的情况来看鄂西南地区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情况还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努力配合来解决。基于此, 中学要发展武术教育工作, 首先应转变观念, 进一步提高对中学体育教育工作的认识, 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改善教学条件, 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在改革中, 我们应不断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武术文化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弘扬民族精神, 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吕韶均, 彭芳.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 (4) :63-64.[1]吕韶均, 彭芳.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 (4) :63-64.

[2]欧阳玉福.中华武术与学校体育[J].体育科研, 1998 (4) :45-47.[2]欧阳玉福.中华武术与学校体育[J].体育科研, 1998 (4) :45-47.

[3]朱向中.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探索[J].搏击.武术科学.2006 (3) :17-18.[3]朱向中.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探索[J].搏击.武术科学.2006 (3) :17-18.

[4]石振序等.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措施[R].[4]石振序等.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措施[R].

[5]王国尊等.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9) :175-176-5.[5]王国尊等.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9) :175-176-5.

[6]陈立农.我国中学体育师资的职业素养和队伍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3) .[6]陈立农.我国中学体育师资的职业素养和队伍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3) .

上一篇:记者采访艺术下一篇:英语语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