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文化学习

2024-05-31

体验式文化学习(精选11篇)

体验式文化学习 第1篇

5月4日, 北京活动周拉开中国元素活动帷幕。5天时间里, 展示内容包括室内外舞台表演、民俗活动、街头巡演等, 参观者可以领略到北京多元的文化特色。北京活动周结束后, 将按照行政区域进行, 紧接其后是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地。

北京活动周上, 宝钢大舞台传习区变身老北京四合院, 十四位非遗传承人毗邻而居, 斗法技艺;展演区也面貌大改, 搭建成久负盛名的老舍茶馆。明星李玉刚跟着三轮车夫游胡同, 北京鬃人、面塑、毛猴、葫芦雕刻、泥人……老北京传统手工技艺挨个地学, 而后又走进老舍茶馆与观众一起品尝大碗茶。

在中国元素戏坊门口摆放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皮影。皮影戏中的杨贵妃造型雍荣华贵, 风姿卓绝。在《贵妃醉酒》唱功上了得的李玉刚又跟着皮影师傅学习了一小段。待学到有模有样后, 李玉刚立即担负起了明星志愿值日生的重任, 将现场所学和盘端出, 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耐心传授给围观游客。

中国元素用明星体验效应传播中国文化的魅力。在这184天当中, 将会有184位明星、著名专家、优秀传承人来做明星值日生。明星值日生将和游客共同体验传统文化。在活动现场与游客亲密接触, 带领游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比如, 歌手高畅是辽宁人, 她要学艺于剪纸大师, 同时引领游客一起共同体验, 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感悟艺术源泉。

中国元素活动在体验式传播中下足了功夫。位于宝钢大舞台的传习区是以各省区市非物质物化遗产内容为主的互动体验区。在织坊探秘南京云锦的绝代编织, 艺坊体验千余种旗袍盘扣制作技艺的精致, 在瓷坊感受瓷器生产过程中旋转的美妙……这里是传习区设立的织、瓷、扇、画、纸、茶、艺、乐、戏等主题区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每一类精品都在各自区域中集中展示, 游客也可亲自体验传统文化精髓。“中国元素活动在展现传统文化精髓上, 主要是体验式传播。”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说。

这里是一个有趣的“课堂”, 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通过“我做给你看, 我教你会, 你跟我学, 你跟我乐”的形式, 让观众在学与做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像一些燕京八绝、天津泥人张、风筝魏、河北的吴桥杂技等都会向在场的观众传授。而明星和各种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也是互动体验中的重要角色。

体验式学习人气高 第2篇

中关村学院于2010年9月开始建设“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古色古香,富有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整体建筑风貌,成为海淀区市民学习新的服务场所。

“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的学习项目以“体验”式项目为主,将中关村学院自身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加以整合,进行再设计,已经开设了书法、国画、插花艺术、厨艺、中西面点、茶艺、葡萄酒、摄影、陶艺、国乐等门类层次不同的课程,受到不同层次、年龄段学习者的热烈欢迎。从学前小童到中小学生、大学生、教师,从机关公务员到社区居民、农村居民,从企业高管到海归博士,从外国留学生到驻华使馆官员,他们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项目,甚至可以济济一堂,共同学习。母子、祖孙三代乃至整个家庭在一个课堂上共同学习的场景已不新奇。

“中心”采用新型运行模式,将学院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在教育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合作开展新的社区教育项目服务。如,厨艺课程和西点烘焙项目,就是与相关社会组织和行业组织合作,利用其在行业内的资源优势,与学院对教育服务的组织和实施能力相结合,设计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学习项目,或根据学习者要求,定制学习内容。

“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将学习需求和学习服务进行整合,将社会教育资源与学院教育服务进行整合,将教育服务项目与学习者组织建设和运行进行整合,将学习资源建设与区域发展支持进行整合,将区域教育、文化、文明、经济等诸多发展要素进行整合,开始成为“常青藤”社区终身学习系统的核心平台,并发挥了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龙头作用。定制化学习扩大教育服务范围

除开设一些富有特色的“体验”学习服务项目之外,“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还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定制的学习服务,成为许多社会组织的伙伴,也有利于更多社会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中心还举办了多次大型文化活动,丰富了学习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在第二届海淀区市民学校艺术节期间,中心承办了“海淀区家庭厨艺风采大赛”,历时数月,参与者众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领导的好评。中心还承办了“中老年韵律操”比赛和市民摄影比赛。学院还与宋庆龄基金会虹基金联合在中心举办了“鉴宝”活动和艺术品拍卖活动,筹集了更多的公益资金,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与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协会联合组织的“中关村大讲堂”,为数万家高新科技企业搭建了一个新的教育服务平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社区教育制度体系改革创新研讨会、北京市城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和科研发展论坛等专业学术性活动,提升了学院影响力,深化了社区教育研究工作。通过各种活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被吸引过来,为学院社区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新的基础。中关村学院利用“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这一平台,为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企业教育服务、乡村发展、学前教育、书法教育等项目提供研究支持,扩大了学院教育服务范围和内容。

体验式学习 第3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 体验式学习 着力点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主动、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学会避免或转化消极情绪,分享和利用积极情感所带来的正确认知,并充分感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实现自主发展的目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一、讓学生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

许多化学现象需要我们去发现、猜测和验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假设问题——实验设计——操作验证——结论获得”的学习程序,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这对学生探究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草酸是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以及真菌体中的一种弱酸。教师告诉学生,草酸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我们学过的三种常见的氧化物,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验证性探究活动:(1)根据水的验证方法,推测出生成物中有水的存在。(2)进一步对分解物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氧化物进行假设和验证。

假设1:分解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将草酸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通过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由此判断生成物中的确存在二氧化碳。

假设2:分解的气体中有一氧化碳。

学习小组继续设计实验以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它的原理是如果有一氧化碳存在,那么其还原性会让黑色的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被还原成红色的铜。

学生通过这个验证性实验,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对草酸分解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如傅鹰先生所说:“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开设可选实验内容,让学生具有更多亲身体会实验的机会,并在真切的体验中学会观察、思维和应用。

例如,氨气喷泉实验是一项与生活有关的有趣实验,此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细节,往往容易失败。首先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当美丽的喷泉形成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大家都跃跃欲试,想亲自做实验。于是教师把实验操作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开始收集氨气,他们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验满,当试纸变红,说明氨气已经充满试管。然而在进行喷泉实验的时候,却有80%的实验无法形成喷泉。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操作基本上与老师的相同,却无法形成美丽的喷泉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喷泉的形成与氨气的量的关系:实验中收集的氨气量是否符合了要求?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开始考虑问题可能出在试管中氨气量的不足上。教师告诉学生,实验现象有时并非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我们从现象背后的本质去分析和思考。在该实验中加热形成氨气时,由于氨气的质量很小,很快会从试管中冒出,从而使试纸变红,但此时试管中仍有大量的空气,因此,喷泉自然无法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新进行操作,形成了美丽的喷泉,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也体验到化学的真实,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让学生体验化学的生活价值

“生活即教育。”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学习不仅仅为了获得化学知识或应付考试,还要树立化学是为生活服务的观点。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生活,充分利用丰富的化学资源,体验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明矾、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净化水,氯气可以消毒的知识后,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观察自来水的净化程序,体验自来水“沉淀——凝聚——过滤——消毒——降臭”的工序。其中自来水的凝聚过程就是利用明矾水解而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过程因为设在室外,所以是可以眼见为实的。当沉淀被过滤后,释放钢瓶中的液态氯,进入消毒工序,利用产生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杀死细菌,最后让消毒后的水通过有活性炭的过滤床,由活性炭吸附少量的有机物以除臭。这一过程由于在室内完成,不便参观,但是通过水厂工作人员的介绍,同样可以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体验式学习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体验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操作中获得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形成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促进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交互体验式的校园文化建设 第4篇

一、交互体验式的环境设计

在环境设计中, 视觉形象不再是唯一的关注焦点, 设计师以受众的行为、兴趣为设计的原创点, 借助各种载体, 构筑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受众可以从静态中被释放出来, 通过完整的情节、恰当的情景, 将自身融入到设计之中, 触发联想与想象, 使环境主题与人的思维产生对接, 进而理解场所的内涵。

二、校园文化的交互体验式设计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大部分院校, 对于校园文化的展示宣传都借助于规章制度。展示方式也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形式, 譬如把校训、名言警句等喷绘到发泡板上, 悬挂在教学楼大厅和走廊等公共场所, 或是将“节约用水”“爱惜粮食”等口号书于相关场所的墙面上。这种教条式的展示方式只是流于表面, 成为摆设, 并不能深入人心, 难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目前设计界在提倡一种新的理念——设计体验。这种设计打破了以往教条式认知, 提倡受众本身的参与互动。如果把校园营造成为能够满足学生们情感诉求的互动环境, 将会大幅度地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根据内容和教育影响的深度, 校园文化有许多的层面, 即物质形态、规章制度、精神意识形态等。本文的研究范围介于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 包括建筑 (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楼等) 、景观 (教学区景观、生活区景观、道路景观等) 、功能设施 (校园室内外家具陈设、电子多媒体设备) 等, 以及文化的创意展示方面。

(一) 校园建设的环境设施设计方面

1. 户外家具

户外家具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 在日常生活中为师生们提供细微的关爱服务。舒适的家具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师生们能够体会到校园文化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在设计上要把家具形态的独创性和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并且要有情感上的互动考虑。譬如校园里的座椅, 并非一定都要设计成传统座椅中规中矩的造型, 可以加入单元组合体的构思设计,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场地状况随意地进行组合变形, 在满足了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增加了家具本身的亲和力, 相信学生们也会更加的爱护公物 (如图1、2, 天津泰达实验学校可翻转座椅设计。座椅的结构可以做模块化调整变形, 以卡通图案或百科知识附加于表层, 可以实现更新替换。这个设计不仅能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开发其逻辑思维能力, 还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摆放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座椅, 增添休闲时的乐趣) 。再如, 校园里可以安装一些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装置, 设施外立面可以对接最常见的矿泉水瓶, 学生们可以随时把瓶体拧下来给周围的绿植浇水, 也可以随手替换破损的瓶体, 这种设计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养成环保的意识。

2. 交互型数字媒体

在经费充裕, 维护和管理考虑周全的情况下, 一些交互型数字媒体可以提供较为前沿、丰富的知识体验。遇到学术问题, 学生们可以就近查阅相关信息, 使学习的环境空间不仅仅限于室内而是拓展到户外。

(二) 校园建设的环境景观设计方面

1. 雕塑景观

据调查, 我国校园里的雕塑题材大多是以纪念或者名言警句为主题, 如名人塑像、校训碑等。庄严、肃穆是这种题材雕塑所营造的氛围, 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概念, 简单来说也就是一件占有三维空间、能观赏、具有精神功能的艺术品。学生们对此类作品有敬仰之情, 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感, 可想而知, 如此的校园文化并不能深入人心。如果改为以校园生活为主题, 使用、色彩明快、设计造型简洁、局部具有使用功能的新型材料, 就能够为环境增添趣味性的装置性雕塑作品, 进而活跃校园氛围。

2.绿化景观

种植区域农作物的绿化方案一方面能够吸引师生的广泛参与, 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活动, 另一方面也可为校园增添生机。像国内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艺术田园景观都比较有代表性。根据季节的不同, 让学生们种植不同的作物, 播种洒下希望的种子, 体会收割时的喜悦, 校方组织类似活动对于当代缺乏劳动观念与体验的大学生们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从校方来讲, 后勤方面要有一批专职人员在平时对于农作物进行科学养护。

3. 水景设计

人的亲水性使得水景成为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夏天的湖畔是校园中人气比较高的地方, 校园中常见与水相关的设计大多是喷泉、静水池, 这使得人与水都有一定的距离, 没有体现水为人们带来的乐趣。校园中可设计一些喷泉广场、水雾蒸汽喷泉、水帘墙、跌落水景等, 让人能穿越其中参与互动。视觉、触觉再配置适宜的音乐, 将其与听觉结合, 拉近了人与周围环境的距离, 很容易成为校园里的地标性场所。

(三) 校园建设的视觉传达展示设计方面

在对校园物质形态改善的同时, 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展示设计来增加校园文化内涵。交互体验展示需要多种设计学科交叉, 也是对设计者综合能力的考验。可以有以下几种创意主题类型:

1. 设问设计

预设一个问题, 利用界面版式对问答进行巧妙的设计, 通过引发观众的求知欲而使展示内容更加深刻 (如泰达实验学校室内墙面设计, 版式中有一个“太阳的里面是什么”的问题, 答案经过遮盖处理, 观众只需向上转动太阳图形的盖板就可以看见正确答案, 这种展示方式比较适合中小学校) 。

2. 兴趣感发

在展示一些有趣现象时, 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校园里的展示画幅内容不一定仅仅局限于名画或者名人画像, 可以涉及许多学科方面的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如能产生视错觉的抽象画, 就是利用了艺术设计学科中关于图底构成的理论, 观众可以从一幅图画中看出至少两种图像来。当观众兴趣一旦被激发, 就会产生很强的求知欲去探索其中的原理。

3. 平面元素立体化

把版面中图像的某个部位进行三维模型还原, 可以承载按动、推拉、旋转、扭曲等简单动作, 使之通过一连串的变化来营造情景再现的互动体验。如通过设置较为简单的齿轮操作, 在介绍天气形成原因的版式中展示雨滴形成过程, 但这种展示手段适合内部结构简单, 易施工, 不易损坏的展品, 并且要考虑后期的维护管理。

三、结语

以上是从环境设施设计、环境景观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三个艺术设计专业方向领域阐述了互动体验式校园文化的展示架构。校园文化的范围是广泛的、科学的、多层次的, 同时也是动态的、合理的通过多细节、多方面、可立体、可互动的物质形态设计可以使校园文化的内核深入人心。比较成熟的校园文化环境, 要在满足本身教育功能的同时, 考虑到师生的情感和活动需求, 并借助于各种环境要素来建造和谐共生的场所体验。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的有效力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比较成熟的校园文化环境, 要在满足本身教育功能的同时, 考虑到师生的情感和活动需求, 并借助于各种环境要素来建造和谐共生的场所体验。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大部分院校, 对于校园文化的展示宣传都借助于规章制度。展示方式也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形式, 不能深入人心, 难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这就需要运用交互体验的设计理念, 从校园的环境设施设计、景观设计和视觉传达展示入手, 打破以往的教条式认知, 使受众积极参与互动, 满足师生的情感需求,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交互体验,户外景观

参考文献

[1]应星蕾.校园公共空间艺术的互动性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3.

[2]张永琳.互动性公共雕塑——城市公共空间的新鲜血液[J].艺术教育, 2008, (01) :30.

[3]徐玮曼.情、景的互动与交流——校园生产型景观构想[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 2013.

[4]杜昊.儿童博物馆规划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3.

体验式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5篇

〔关键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亲历;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4-0010-03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要真正实现“三个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乐学”、“善学”,其方法是打造一个学习的平台,而体验式学习则是支持这种学习平台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体验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体验式学习的几个重要理念

1.促进人格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育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是这一报告的中心内容,并成为世界各国比较公认的教育原则。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2.改善心智模式。彼得·圣吉关于心智模式的研究,从另一角度诠释了体验式学习的原理。心智模式是指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的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他认为人们常常以自己的观念和假设来看世界,很多时间透过自己的“过滤眼镜”去诠释和认定外在的世界,其实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假设,然而人们却把它当成真实的世界。体验式学习探询的就是改变的根本动因——根植于心中的观念,而且从操作层面观察和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这些观念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成果。根源改变了,导致行为改善,成果自然彰显。

3.激发潜能。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宗旨就是“你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让每个学生学会向内学习,向内发掘潜能,发现影响我们创造和发展的盲点、障碍,把那些平时总认为的“不行”、“不能”、“没希望”等负面的东西清理掉,从而把每个人身上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向外不断挑战自己,“还有其他办法吗”、“我还能干什么”、“我还能不能做得更好”等,从而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通道,使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发挥,为个人的持续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1.基本结构。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亲历:由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个事件或完成一项任务。

感受:学生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印象深刻的。通过回想和对这段经历进行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

分享: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学生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言,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总结:当学生把观点分享了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

应用:这个过程是在学习之后的生活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到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后,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终极意义所在。

现以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怎样对待不公平》来说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

上课了,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准备了蛋糕请学生分享。说着,取出了一个小小的蛋糕,切成两份,只分给了坐在前面的两位学生。(亲历)

结果,没吃到蛋糕的学生很有意见,吃到蛋糕的学生也不自在。(感受)

老师坦诚“交心”:看来老师带来的蛋糕是太小了,可现在蛋糕吃完了,你们看怎么办吧,是继续带着不满的情绪,还是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公平”的声讨逐渐转向了探讨“让自己高兴”的思维和办法。学生的消极情绪在集体讨论中得到了宣泄,并形成集体共识,即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肯定老师的情意而不在乎表面的形式。(分享)

老师升华主题: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今天确实是老师不好,弄了那么个小蛋糕,使同学们不能公平分享。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是怨天尤人,还是设法调整、改变,或主动适应现实环境?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比如今天分蛋糕,你没吃到,又不说——只好自己受罪了;你说了,可能老师就分给你——满足了你的需求;蛋糕确实没有了,你怎么办——主动适应才能获得快乐。(总结)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正确地对待不公平问题。(应用)

2.基本技术

(1)启动技术。体验式学习活动之初,需要让全体学生放松,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通常是教师带领学生做轻柔体操,以促进身心放松、协调。如果是新组建的班级,还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自我介绍,或谈论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活跃气氛,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降低自我防卫心理。之后,随着活动的深入,才有可能作较深层次的自我探索。

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团队规范(或称游戏规则),团队规范是引导学生行动的准则,也是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依据。团队规范不仅规定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舆论导向的作用,破坏规范者不能被团队所接受。对团队目标和规范的认同会有效提高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所以,教师要善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技巧,建立积极的、有效的规范。

(2)过程技术。体验式学习主要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包括小组研讨、尝试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静心冥想、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其中常用的是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行为模仿或角色替代,使学生受触动而领悟。以思想品德课《了解自己的情绪》为案例,运用角色扮演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A哑剧:用行为动作表达赞美别人或讨厌别人,促进非语言沟通。

B角色互换法:一个人按顺序扮演对立的两种角色,如欺侮人的人和被欺侮的人。

C双重角色扮演法(也称“镜向扮演法”):由两个人表演,一个表演有问题的人,另一个完全模仿前一位的动作重复表演一遍,使前一位(有问题者)得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德性。

体验式学习以沟通为纽带,而沟通的有效性来自于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简约和准确,而且,沟通的双方既要考虑自己的需求与动机,也要考虑对方的需求与动机。这里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与人交往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主观经验的影响,个人的主观经验包括生活经验、第一印象、价值倾向、社会知觉等。沟通的双方都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意图来表达信息或“翻译”信息,尤其是个体的社会认知偏差,常常会歪曲他人发出的信息。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既要提高自己知觉的敏锐性和客观性,觉察、理解学生沟通信息的真实涵义,又要运用澄清、面质、鼓励等多种技术介入与协助团队的有效沟通。

与传统接受式学习不同,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遇到冲突时,不会去平复学生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管理情绪;教师犹如一面镜子,不是指挥学生做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性的过程,运用聆听、发问、区分、回应等技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现状、心智模式,以及限制自己达不成目标的障碍,鼓励学生调整心态,修正行为,达成目标。

(3)结束技术。体验式学习活动将要结束时,可让学生作个具体化的自我评估,教师更要全面、具体、明确地对活动作一总结,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成果并促进他们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里的“全面”,一是指向学习目标的各方面,二是兼顾团队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具体”,即表达具体,也就是不要笼统、抽象地叙述。例如:以“我学会倾听别人说话,不再随便插嘴,在争吵时,我学会不动气……”代替“我在人际关系上长进了许多”;以“你说话时面带微笑,令人很舒服”代替“你表现很好,有进步”之类的抽象语言,这能较好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活动中比较被动、沉默的学生,可以说:“每次讨论,你总是最后一个发(下转第14页)(上接第11页)言,而且说得很少。”这样的反馈和评价也有益于接收者采纳。

四、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的角色作用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教练等。具体来说,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角色关系。

1.既是教练,又是学员。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制订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设情境、引导讨论、提炼精髓、延伸主题,这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了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还要降低自己的高度,保持对每位学生的同理心,即能够设身处地对学生进行移情性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

2.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在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和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他们更深入的自我探索。

3.既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体验式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是活动的中心人物,然而活动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善于运用领导技巧(包括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行动技巧等)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欣赏、观察、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沈玲娣 陶礼光: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网络).

[2]黄碧芬.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厦门外国语学校校刊《求索》第23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电邮:txy9999@126.com)

“体验式”数学学习摭谈 第6篇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便是体验学习。这两种学习的效果相比,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学生亲身感受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会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这种知情合一的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拥有教师无法预知的未来。课堂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不断创新,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体验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在互动中体验,在情境中体验。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种“体验学习”。那么,该如何让学生进行体验式数学学习呢?

一、优化情境教学,体验学习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例如,在学习打折销售时,我引入了如下问题情境:在春节期间,某超市推出如下购物优惠方案:

(1)一次性购物在100元(不含100元)以内时不享受优惠;(2)一次性购物在100元(含100元)以上、300元(不含300元)以内时,一律享受九折优惠;(3)一次性购物在300元(含300元)以上时,一律享受八折的优惠。我在该超市两次购物分别付款80元、252元,如果我改成在该超市一次性购买与上两次完全相同的商品,则应付款多少元?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认为是316元,其理由是:

∵100×0.9=90>80

∴80元的商品未优惠。

又∵300×0.8=240<252

故252元的商品的标价大于300,

设其标价为x元,则:0.8x=252

解得:x=315

若合起来买,则付款:(315+80)×0.8=316元。

还有的同学认为是288元,其理由是:

∵100×0.9=90>80

∴80元的商品未优惠。

又因为290×0.9=261>252

故252元的商品的标价小于290,设其标价为x元,则:0.9x=252

解得:x=280

若合起来买,则付款:(280+80)×0.8=288元。

经过同学之间的热烈讨论、交流,答案便跃然纸上,就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应分类讨论。根据这个问题,我进一步深化第一个问题是:在我买东西时,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买的东西的标价比你高,可是花的钱却比你少?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出现第一个问题中的情况,我们又应该怎样购物?这样优化的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

二、优化数学活动,体验学习过程

数学中概念课一般比较难教,如能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教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投影与三视图”时,为了让学生建立投影的空间观念,我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提供给学生各种常见的实物及课本中的一些模型,在太阳光线下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的概念找这些物体的投影。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投影”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整节课学生观察、实践、讨论的积极性很高,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借助实物的表象真正形成了物体投影的空间观念,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

三、优化学习材料,体验成功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工、重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尽量让学生去发现一些问题、研究一些问题、讨论一些问题、感悟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我能行,我快乐”的感觉,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例如,上完“平均数应用题”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智力大冲浪”题目:“放暑假了,小军跟他的同学一起去学游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1.2米,小军的身高是1.5米,请问小军会有危险吗?为什么?”此题描述的事情很普通也很平凡,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紧贴学生的生活。经过认真思考,不少学生写出了丰富多彩的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1)游泳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如果小军去浅水区不会有危险;(2)如果小军会游泳,也不会有危险;(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米,并不表示所有的深度都是1.2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5米还要深,所以小军会有危险……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我为学生的精彩回答拍手叫好,学生也因自己的成功思考而倍受激励和鼓舞。

四、优化知识运用,体验数学意义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教育是教人们如何掌握运用知识的艺术。”“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

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组织学生主动修理学校的一些破损的、不稳定的课桌椅,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知识的无穷力量,而且让学生受到了爱护公物的思想品德教育。

又如,学习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你能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的圆心在哪里吗?这样,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优化信息技术,体验难点突破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又是动态的。教师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知识反映的内涵是无限的。而体会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限与无限往往是数学课的难点。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或变动为静,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性质”时,由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复杂,作图繁琐,以前学生很难理解“系数a、b、c对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关系”。使用《几何画板》,通过动态改变参数a、b、c的值,从图像的变化中可以方便地得到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是和a相关的,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是和c相关的,对称轴的位置是与b相关的。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改变任何一个参数,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生能直观地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效果非常理想。

高中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思考 第7篇

体验, 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从题目设计、检验数学理论、印证数学定理、推导数学公式、得出数学结论等, 并从理论学习到解题应用, 这一系列的严密的推导活动,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掌握并迁移到每一个学习步骤上. 这是一个动态过程, 只有学生亲自参与了在动态中求知、在动态中学习、在动态中体验, 一方面数学公式定理得以印证, 另一方面数学能力在训练、练习中得到熟能生巧, 达到了从理论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目的.

二、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1.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

“听过的容易记忆, 看过的容易记住, 做过的容易学会. ”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 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如立体几何中的异面直线就可以以长方体为载体, 通过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 归纳其特点, 引出异面直线的概念, 并体会到不能以有没有交点来判断两直线是不是异面直线, 也不能由L1∈α, L2∈β, 就说L1与L2一定是异面直线. 再如§2. 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2. 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在教科书内容的处理上, 就是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认识过程展开的. 立几在内容安排和处理方式上, 加强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把合情推理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推理方式. 注重典型实例的观察、分析, 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活动, 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活动后, 再进行演绎推理、逻辑论证.

2. 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数学

(1) 学生最喜欢在活动中在具体的场合、情境下学习.这是少年好动的心性和少年认识世界的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愉快地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呆板的公式、定理,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随着活动而活跃, 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教师要借助这些活动掌控课堂教学, 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思维, 让数学思维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如在“相互独立事件”教学中, 我是这样引入的:“诸葛亮与三个臭皮匠参加一个竞赛, 诸葛亮羽扇纶巾, 说自己的解题正确率在80% , 而三个臭皮匠独立解题, 但三人中有一人解对就算团体解题正确, 老大的正确率有50% , 老二的正确率有45% , 老三更惨, 解题的正确率在40% , 如果你是考官, 你认为诸葛亮和三个臭皮匠团体谁胜出? 你对于独立解题是如何理解的?”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使学生对“独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与欲望.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为丰富课堂提供了便利. 利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 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 在课堂上课过程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稳步切换、色彩变换等表述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拓展练习时, 可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单频技术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分步显示,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拓展了学习空间;在创设问题情境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 能及时调控等特点, 创设体验情景, 让学生在愉快教学中参与中主动发现问题, 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中结合动态的效果. 如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中, 我在课堂上播放李咏的《非常6 + 1》中的一个片段:有一个参赛人员报价, 而李咏只说“高了”或“低了”. 然后问学生如何报价才最合理, 引发学生讨论, 激发学生情趣, 从而成功地导入新课.

3. 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数学

传统教学往往注重公式、定理、性质等结论的应用, 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加强知识的发生过程的教学, 如让学生尝试错误、体验成功、获取知识, 从中体会原理, 领会本质, 自觉形成知识的认知结构和智力操作模式.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形式化知识的正确理解、深刻记忆和熟练应用. 由于数学结论推导过程本身就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也能更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节中, 就是先安排探究活动: (1) 角π + α、π - 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角 - 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利用对称性, 得到对应点坐标关系, 再由三角函数定义得到诱导公式二、三、四, 最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特点, 并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公式. 这就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给出的公式也不再是无源之水.

4. 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体验数学

过去多数学生都认为数学脱离生活实际, 殊不知数学与日常生活是联系最紧密的, 它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因而需要在学生掌握知识后, 相应地设计一些具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涉及社会实践与日常生活内容的开放性、探索性内容. 如“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就涉及“投资方案”“人口谱长的指数爆炸”, “统计”一章抽样调査中关于罗斯福与兰顿选举调査案例, 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等等, 都很好地让学生认识数学应用价值.

5. 让学生在解题教学中体验数学

学以致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为了让每名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解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方面, 要改变或防止教师将自己或他人的解题经验、思维方式复制给学生, 要把解题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试误、发现, 经自身体验形成“自己的诀窍”. 真正发挥解题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功能. 另一方面, 要转变“只停留在解题层面”与“纯数学问题”的做法, 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从“解题术”到“思想方法”的提炼和“数学观念”的升华, 再经历推广应用,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1) 一题多解. 如分析法、综合法、求差比较法、求商比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函数法、增量法、定比分点法等.一道数学题, 因思考的角度不同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思路. 广阔寻求多种解法, 有助于拓展解题思路, 发展观察、想象、探索、思维能力.

(2) 一题多变. 一个例题, 如果静止地、孤立地去解答它, 那么再好充其量只不过解决了一个问题. 数学解题教学应突出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不能仅停留在对原习题的解法的探索上, 而应适当地有机地对原习题进行深层的探索, 挖掘出更深刻的结论. 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艺术. 变式, 是一种探索问题的方法, 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变式, 可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水平.

(3) 一题多用. 教材例题大多有其广泛的应用. 一题多解, 实现“由点到线”的变化;一题多变, 实现“由线扩大到面”的变化;而“借题发挥”, 则进一步实现“由面到体”的变化. 这样, 例题教学便可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与拓展, 充分发掘其潜能.

基础课程一直在改革, 在改革中发展, 数学教学绝不例外.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占据主角的位置. 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自参与体验数学学习,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校、在社会学习数学的空间就很快得到拓展, 拓展到与人合作中, 衍生到未来的工作生活中. 那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为解决工作问题乃至生活问题的层面上. 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的能力, 在知识的应用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形成有利于终生学习的能力素养. 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态参与数学知识的获得, 并形成对生活的信心, 可以达到既学习了数学, 更学会了在学习工作中寻找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逐渐形成能力. 这样就会从数学走向更广阔的知识殿堂, 然后走向幸福快乐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沈玲媂, 陶礼光.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综述.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探究 第8篇

一、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类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体验式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情景教学体验法、社会实践体验法以及动手操作体验法[1]。

(1)情景教学体验法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惯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是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将自身的体验融入其中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学生角色的扮演。在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对地理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学习环境之中,体会地理课程的魅力。另一个方面是对多媒体的利用。众所周知,地理学习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人文地理、社会环境、自然景观等,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视频与图画,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轻松学习。

(2)社会实践体验法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增强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与认识,从而引发学习的反思的一种方式。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开展实地考察法,对某一个地区的自然风光、生活方式、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解,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调查访谈,利用调查问卷、 调查访问的方式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能力,这种方式不仅是地理教学的目标, 也是提高学生体验式学习成果的关键。

(3)动手操作体验法能够让学生在“做”中不断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作为初中地理体验学习中的主要途径,动手操作体验法不仅可以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生的内容以及对象不能太过于复杂,需要遵循初中生的心理要求,并且要保证整个操作过程要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2]。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法的要点

(1)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验式学习环境。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从根本上决定了地理成绩以及对问题探究的能力。现如今,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学习环境逐渐开放且更加民主,这种情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充分理解,重视地理学习,这样一来,便可以提高地理学习成绩,实现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体验式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整个体验式活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使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能够积极开展各种交流体验活动,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保持教师与学生在地理学习与教学中的统一性。 其中,地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 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方法,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且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记录,最后做出总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认识[3]。 在开展校外地理活动的时候,要将安全防范措施做好,让学生不仅可以大胆地进行探索,并且能够在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的体验式学习 第9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法, 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以此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浅谈初中数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从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和具体的措施进行阐述, 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一、体验式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优势

1.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体验式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模式, 它是建立在体验过程中的学习方法, 其本质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法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主动的情绪下建构知识体系, 也就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的方式对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 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 利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和相对宽松的教学气氛, 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运用情景化教学进行体验式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体验式学习, 情景化教学方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教师通过设定相应的情景, 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以此形成体验。例如, 在《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节中, 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周围的世界其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图形组成的, 教室是长方体, 书本是长方体, 连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图形的世界中, 只要善于观察, 就可以发现每一种物体都可以通过不同图形进行组合而得到。在这样的情景中, 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图形无处不在, 也就印证了《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节的名称,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达到体验式学习的初步效果。

2.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加强体验

在课前引导的基础上, 教师更应该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验。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 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 以此增强学生的体验, 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同样在《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节中, 经过教师的引导后,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 他们是带着相关的体验和感触进入教学过程中的。此时,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引导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无拘束的气氛里, 他们更踊跃发言, 更主动参与这个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 提高了互动的效果, 在互动过程中, 学生获得的体验和感触也更深, 自然就达到了提高体验式学习的效果。同时, 除了小组交流学习之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 以此达到增强学生体验的目的。

3.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学生的体验

要加强学生的体验, 教师还可以使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将呆板、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转变成视频或音像, 增强学生的视听感觉, 以此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 在《感受概率》这一章节中, 仅仅通过书本教材, 学生很难体验到概率的意义和内涵。因为学生生活经历的困扰, 使教师设定的情景也无法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 也就达不到体验的目的。此时, 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教师就可以将教材的内容以视频、音像或教学课件等形式, 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种形式, 学生能够获得更有效的视听感触, 达到体验的目的。

4.渗透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

体验来自实践, 在初中数学中渗透实践教学活动是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最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 通过实践获得认知和体验。例如, 在学习《图形的全等》这一节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相关的模型, 找出全等的图形, 再根据手里真实的模型来探索图形全等的含义和条件, 以此获得最真实的体验效果。

“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 “体验式”学习模式 角色定位 教学情境 教学反思

一、自觉地进行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

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境地将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新教材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单单是现成知识的载体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活动1、活动2、活动3……也就是说,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去探究新知识,从而发现新知识。教师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激励者。教师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生”了。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着力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让学生能自由发挥的时空来,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激励学生,给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同学们放飞思维,大胆质疑、探索、思考的殿堂。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哈佛大学曾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只要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出来了,学生才有发问的“安全感”。实践中,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提怪异的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等等。只要学生“敢问”,就已成功一大半了,就怕学生不开口、不提问。

(三)教学过程设计要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物理学研究本身就有一种思想,即把深奥、难懂的规律“浅显化”,再运用“浅显化”后的易懂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积累、运用类似方法,不拘泥于书本,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索、研究、体验。如果有的学生没有按照你的设计意图来做,而是生出一些所谓的“奇思妙想”来,教师更要多加鼓励、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仅得到了鱼,重要的是得到了“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三、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能很好地适应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高质有效的服务,就必须认真地做好教学反思工作。1.做好教学前的反思工作,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过程;2.教学中的反思,是为了使教学活动能有序、高质、高效地开展下去的一个保证;3.教学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很好地去整理、撰写反思集,将平时积累的点滴经验记录下来,整理成文,使之条理化直至理论化。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一条必由之路。

“体验式”教学,不仅是教的革命,也是学习的革命。它的定位是全体学生,核心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归宿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弘扬其个性,发展自我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作出回答。“茫然中起步,探索中成长”,最后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吧。

体验式文化学习 第11篇

1.1 体验传播

体验一词, 最初用来描述经济领域的变革和进步, 随着消费者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 更多的经济力量用于满足人们对美、感官愉悦等多方面的需要, 体验经济将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 托夫勒, 1981) 。有人认为体验经济是经济发展阶段即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外另一种经济阶段 (潘恩、吉尔莫尔) , 是由个体对某些刺激回应所形成的个别事件, 体验通常在事件的直接参与或观察中所产生 (苏联, Ф.E.瓦西留克, 1989) 。在企业营销中, 企业积极提供一种让客户身在其中的体验, 强调个性化和深刻记忆 (美, 派恩二世、吉尔摩, 2002) , 这充分强调了体验经济带来的商业意义。

国内在体验传播方面起步比较晚。如, 学者张宇丹, 曾真并将体验营销传播诉求点归纳为体验、象征和感性 (张宇丹, 曾真, 2005) , 学者马钧、梅朝荣则认为品牌的落地就是顾客购买了产品之后, 获得了良好的体验, 并将这种体验传播给周围人 (梅朝荣、马钧, 2009)

综上看出, 关于体验传播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继承西方学者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以营销学研究为主的延伸研究, 文化体验领域较少, 尤其中医文化体验领域几乎没有。

1.2 中医文化对外传播

中医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部分, 要实现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将其对外输送和传播。比如, 可以利用海外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学院来进行中医文化传播, 它是将中医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实践载体 (张洪磊、张宗明, 2001) ;可以加快中医药文化教育, 加强人才建设, 完善中医立法等方式让中医药文化广泛且有效的传播开来 (徐械, 2012) 。当然, 中医文化传播并非一帆风顺, 面临着许多困境, 有传播主体困境、客体困境等 (宋欣阳、徐强, 2010) ,

此外, 学者马伯英 (1993) 著有《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薛公忱 (2007) 研究了中医药的文化定位相关问题, 尹萍 (2008) 研究了大众媒体对中医的影响等等问题。

2 外国政要体验中医模式——以全国首个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为例

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是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办、江西省人民政府支持,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中集团承办的全国首个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 (以下简称体验中心) , 中心接待过简朴寨国王西哈莫尼, 爱尔兰前总理柏蒂·埃亨等领导人及俄罗斯彼尔姆代表团等各国访问团。体验期间, 大家进行中医诊脉, 体验望闻问切的神奇;品尝药膳、参观中医炮制场所, 一起学习气功等等, 这些形式多样的中医体验活动, 目的是以中医药为载体, 推动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 促进国际社会认知和应用, 推动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

外国政要们体验中医的活动, 就是体验传播。体验和传播两者相互依存, 体验是传播的形式模式, 传播是体验的目的目标, 美国社会学家弗格森在《感官经济》一书中提出人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参与的感觉器官包括口、鼻等及内部心理活动。可见, 体验过程中, 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样的, 传播也是一项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指人们在活动中积极进行意义的交换和信息分享。相比起电视传播、口头传播、网络传播等形式, 增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

在《体验经济》一书中, 作者根据人的参与程度不同以及参与者与环境相关性的大小, 将体验分成了娱乐, 教育、逃避和审美四种体验类型, 简称4E。体验中心的体验活动, 可以说是一种教育、娱乐的体验, 体验中医, 传播文化。中心的体验活动的成功是多种体验要素构成的: (1) 鲜明的体验主题。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 目前其传播主要依靠大众媒介、海外孔子学院、海外中医诊所等机构, 这种以外国政要来访身临其境体验中医的形式尚属首例。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2) 特色的体验场所:中心具体设立在江中集团, 它是江西省国资委下属国有大型中药制药企业, 前身是江西中医学院校办工厂。江中猴菇饼干、健胃消食片、草珊瑚牙膏已是家喻户晓的产品,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 现已成长为一家集医药制造、保健品、功能食品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在中医药研发生产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将体验中心设置在江中集团厂区内部, 可以更加贴近中医药生产研发的第一线, 更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全国首个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在中医文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迎接一批又一批的政要活动中, 体验中心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牢牢把握机遇, 充分利用体验传播的优势来弘扬传统中医文化, 这份体验式传播将给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良好的参加价值。

参考文献

[1] (美) B·约瑟夫·派恩, 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校园教学环境下一篇:政策障碍论文